职业卫生状况(共9篇)
职业卫生状况 篇1
了解化肥生产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 为预防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于2008年7—12月随机选择辖区内7家化肥厂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 并对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辖区内7家化肥厂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企业一般情况按拟定的调查表进行;生产性粉尘和毒物的采样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进行, 粉尘浓度的测定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GBZ/T 192.1-2007) 进行, 毒物浓度的测定按《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160-2004) 进行, 噪声强度的测定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 (GBZ/T 189.8-2007) 进行, 高温的测定按《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 (GBZ/T 189.7-2007) 进行;评价测定点检测结果是否合格按国家颁布的职业卫生标准[1,2]进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7家化肥厂均于上世纪80年代建成投产, 2000年左右由国企改制为中外合资企业。各厂主要产品为农用碳铵, 年产量10~12万t。生产岗位实行“四班制三班倒”, 每天每班8 h。生产工艺流程:造气—变换—合成—碳化—成品包装。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2.1 生产性粉尘
2.2.1.1 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
粉尘种类有煤尘和煤渣尘, 其游离SiO2含量分别为4.3%和12.5%。
2.2.1.2 工作场所空气中生产性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生产性粉尘测定点合格率73.0% (46/63) 。其中煤尘测定点合格率73.8% (31/42) , 煤渣尘测定点合格率71.4% (15/21) ,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40, P>0.05) , 见表1。
2.2.2 工作场所空气中生产性毒物浓度检测结果
生产性毒物测定点合格率64.3% (90/140) 。其中氨测定点合格率50.0% (28/56) , 一氧化碳测定点合格率71.4% (50/70) , 硫化氢测定点合格率85.7% (12/14) , 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9.333, P<0.01) , 见表2。
2.2.3 工作场所中生产性噪声强度检测结果
共检测工作场所中生产性噪声作业点91个, 强度范围71.6~105.3 dB (A) , 计算8 h等效声级或每周40 h等效声级后进行评价, 有63个测定点的噪声强度符合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合格率为69.2%。
注:TWA—时间加权平均 (浓度) 。
注: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 TWA—时间加权平均 (浓度) ;MAC—最高容许浓度。
2.2.4 工作场所中三球温度 (WBGT) 指数检测结果
共检测工作场所中高温作业点35个, WBGT指数范围28.5~30.6 ℃, 根据岗位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和接触时间进行评价, 有31个测定点的WBGT指数符合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 合格率为88.6%。
2.3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7家企业均未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未能定期进行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均未组织从业人员培训和职业健康检查。部分岗位设有通风排毒装置, 高毒作业岗位设置预警装置, 噪声作业岗位设置隔声操作室。企业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主要有防尘口罩、防毒口罩和防噪耳塞, 但使用率较低。7家企业均制定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设置警示标识, 配备了相关的应急救援器材及设备。
3 讨论
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 工作场所中测定点合格率较低,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不完善, 提示我市化肥企业职业病危害相当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生产设备陈旧, 工艺较为落后, 上世纪80年代建成投产后均未在工程技术上进行改进;虽然厂家在防尘、防毒、防噪及防暑上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但仍无法明显改变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超标的现象。为此, 建议各企业采取以下整治措施:①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成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配备职业卫生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②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清洁工艺, 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 要加强维护, 定期检修, 保持设备完好, 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生产性粉尘、毒物超标的岗位或设备建议革新技术, 改造工艺;采用湿式作业, 防止粉尘飞扬;设置有效的通风排毒、除尘装置;提高自动化程度, 避免或减少接触机会。对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强度超标的岗位或设备建议在工艺技术上采取消声、隔声、吸声、减振等降噪措施;缩短噪声作业岗位工人的接噪时间。高温作业岗位应积极做好作业人员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 避免职业性中暑事件发生。③加强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评价工作, 组织安排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④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增强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提高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2]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职业卫生状况 篇2
(一)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多
温州经过十几年的旧城改建和开发,住宅区建设属于“小楼盘大开发”高强度的开发。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后形成了“城中村”的状况。这些村的部分土地被征用,村在房屋被拆迁或改建,剩下的小部分房屋处于新建的马的现象。
(二)市民环卫意识淡薄 厦的包围之中。大道小路、新房旧屋,对比分明,并逐步出现“主干道路卫生整洁,背街小巷亦脏亦乱,旧村落
市民环卫意识淡薄,已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最大难点,相当一部分市民没有养成良好的环卫意识。很排放油烟废水污染环境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一些市民较差的环卫意识和现代文明意识。
(三)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难以适应人口增长需求 愧色地在公共场所乱扔脏物或随口吐痰、把自己经营的店铺打扫干净而随意向店外抛送垃圾、顾自开店办厂赚
近年来,温州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区面积迅速扩大,建成区面积由1992年的27.68平方公里扩的100余平方公里。外地民工、各县农民大批迁驻市区。然而,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却未能与城市规模的扩大如在环境卫生设施方面,公共厕所的发展就跟不上城市面积扩大和人口增加的步伐,以致出现经常有人随不文明行为,使城市公共卫生环境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
在城市垃圾处理设施方面,垃圾转运站数量不够,阻碍了清扫工清运垃圾的速度,影响了道路的清扫保洁消纳设施不完善,经常出现市区垃圾特别是建筑垃圾无处运送的情况,影响了政府清脏治乱工作的开展。在城市供水、供电、通讯的路、管、线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时,也未能形成统一的指挥协调设施,出现了天改变,今天铺路明天挖路的情况,即劳民伤财损害政府形象,又人为地制造了“脏、乱、差”现象。
二、改善我市环境卫生状况的建议
(一)重视城市规划管理,完善市政环卫建设。
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一个城市的规划,一定要考虑到今后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趋向。做到既重视又顾及长远发展;既重视地上建设,又预留好地下空间;既重视点上的品位建设,又统筹城市的合理布局。对此学论证、可行性研究、反复研讨和修改。一经确定和法定手续批准后,就要严肃执行,不可随意更改。要坚决一定要解决“城中村”造成城乡结合部的状况,缩短村民变居民的过程,加快温州城市化的速度。
(二)加大行政综合执法力度 种挥手指向、点头规划、跺脚定点的规划意识和管理作风。以避免造成城市建设功能不全,到处留下令人遗憾的严管重罚是搞好环境卫生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新加坡、香港的优美城市环境与其实行严管重罚是新加坡对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人,一是进行现场教育,二是当场填写传票,三是自觉接受处罚,四是法院判决扔者,先由环发部执法人员送传票,被传呼者即到处罚中心先看电视录相带教育片,再处罚1000元新币,如不经济的高速发展。处罚的就穿劳改服劳动。通过这些严管重罚措施的实施,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水平取得了质的飞跃,改善投资环
温州的城市执法管理已经走过了十一个年头,从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到如今的综合执法一级管理,已前进但以高标准要求,强化行政综合执法,尚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1)要加强领导。综合执法不仅涉及面广,而且也需要各有关部门的配合,需要领导更好地协调有关部门有利于统一指挥,综合执法;
(2)有关城市管理的职能尚未全部到位,使综合执法名不符实。应督促有关部门尽快移交管理职能,以实理综合执法的真正目的;
(3)队伍建设尚待加强。要进一步充实提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人员、资金和装备应到位,做好管理有力有质量,行政有效果;
(4)执法人员素质要提高。在对待管理对象中不能有亲疏、好恶之分,如对广告设置和建设垃圾倾倒的管执法要严,还要主动。
(5)综合执法必须和街道乡镇挂勾,实行双重领导,以利于政府部门形成合力,综合管理,有利于严管重城市管理工作。
(三)正面教育、激励机制、制度约束相结合1、正面教育:
正确的思想只有在不断强化教育中才能逐步养成。因此,要坚持不懈地通过“市民学校”、新闻媒体、公益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市民素质教育。进行文明公德教育,增强广大市民文明意识,自觉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2、激励机制:
城市管理工作者,要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把广大市民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市民的监要积极热情并予以鼓励,使广大市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具体作法有:
(1)广泛开展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的评选活动,并予以宣传表彰,弘扬文明之风;
(2)要宣传典型的模范社区,如创建成功的精品社区,要广泛地介绍其创建过程和创建成功后产生的效益鼓励创建模范小区,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
(3)宣传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要注重颂扬那些热心于改善环境卫生、建立亮丽家园的人和事,既事实求是生动,使人们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感受到先进和差距,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提升文明意识;
(4)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社会生活中,大众传媒是舆论形成的主要渠道。各种媒介传播意见的时续性律,曝光一些“脏、乱、差”的现象,以推动文明之风的盛行,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市场文明意识的提高。
3、制度约束: 部注意力吸引到一起,使意见转化为公众的统一意志。如新闻报道,一定要坚定地、持久地报道政府创建文明城
市民素质的提高不抓教育不行,单靠教育也不行,还必须有制度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园,订制度的目的卡人,而是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在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一些规章制度,把城市管大提高。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通过长期的规范约束,广大市民由不适应到适应,由不习惯到习惯,整体素质一
答复 严纯雪等二位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加大力度,改善我市城市环境卫生状况”的提案收悉。
现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的“改善我市环境卫生状况”的建议很中肯,也很实在,更是我局长期为之努力工作的对你们提出的好建议表示感谢!
提案中反映的“主干道路卫生整洁,背街小巷亦脏亦乱,旧村落垃圾成堆;市民环卫意识不强;城
不够完善。”等现象确实有存在。这不仅影响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有碍温州城市品质的提升
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我市环境卫生改善工作提上市政府重
市政府颁发了《温州市化粪池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城市建成区城中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意见》
月份,召开了全市环境卫生工作现场会,赵一德市长亲临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市委、市政府还在展了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等“四大专项整治”,计划通过三年努力,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加
保洁监管网络,进一步提高我市环境卫生状况。工作监管力度,清除垃圾死角,建立完善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市、区
我们于2008年修编了《温州市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专项规划(2005—2020)》,今年已着手编
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三年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将在现有已运行67座垃圾中转站的基础上新
站,完善垃圾收集系统;扩建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满足日益增长市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置,达
加快推进杨府山综合臭源治理工程,不断改善周边市容环境和卫生条件;新建一批公厕,有计划地
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批Ⅲ类及Ⅲ类以下的公厕,方便市民如厕;还将开工建设天长岭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使一些不
市、区市政园林部门将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公益广告,大力开展宣传市容环境卫生重要性,提高养,曝光“脏、乱、差”现象,树立典型。建立环境卫生状况的通报制度,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我们还将积极协同执法部门,以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的《浙江省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为契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查处乱倾倒垃圾、乱吐痰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容环境。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做了一些卓有成效众、服务温州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职业卫生状况 篇3
关键词:申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析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 卫生监督部门采取各种形式宣传贯彻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如每年组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举办1~2期职防知识培训班, 组织重点危害企业现场交流会, 抓好的典型企业, 带动较差的企业, 推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台账》模板等。同时卫生监督部门也通过各类专项活动的开展, 对职业病危害企业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督促职业病危害企业遵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 依法开展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但仍有部分企业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 忽视或故意逃避职业卫生管理责任, 为职业病甚至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在2009年10-12月对下城区89家职业病危害申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为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杭州市下城区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企业, 共89家。
1.2 方法
调查表采用《杭州市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量化分级评分表》, 评价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前期预防、职业卫生委托服务及信息处理、作业现场管理、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应用职业卫生管理台账、工作实绩七个方面, 总分值为100分, 分值低于60分为C级, 高于60分低于84分为B级, 85分以上为A级, 其中不符合“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专 (兼) 职人员”、“各级安排疑似职业病人进行职业病诊断, 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要的资料, 安排职业病人进行治疗、定期检查、康复并妥善安置”、“不发生因管理原因导致的职业病事件或年度内受警告 (含) 以上的行政处罚”三个关键项目的直接定为C级。调查工作以现场询问管理人员, 查看企业生产现场及日常管理记录为主, 结合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监测评价报告、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报告书以及该企业2009年行政处罚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1.3 统计分析方法
1.3.1 采用的相关标准
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 (暂行) 》[4]的规定进行企业规模的划分。
1.3.2 统计分析
用Excel建库, 使用SPSSV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申报企业全部为中、小规模企业, 其中中型企业7家, 占7.9%, 小型企业82家, 占92.1%;申报时间在2007年前的有32家, 占35.96%, 2008年新申报企业有43家, 占48.31%, 2009年新申报企业有14家, 占15.73%。 (图1)
2.2 管理情况
被调查的申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等级被评定为A级的有21家, 占23.60%;被评定为B级的有33家, 占37.08%;被评定为C级的有35家, 占39.33% (图2) 。不合格户次数占前五位的扣分原因依次为:“未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未依法在劳动合同中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信息”、“在涉毒、害作业场所未设置警示标识”、“生产布局不合理”、“未按要求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表1) 。被调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不合格项分布存在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3.074, P<0.01) 。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
按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表》[1], 被调查的89家申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放射性物质、物理因素类, 无生物类职业病危害项目。存在的高毒物质有苯、甲苯、二甲苯、锰、铅等 (按《高毒物品目录》划分[2]) , 高毒作业岗位主要分布于电子、机械、汽修行业中, 分别有9家、25家和19家。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被调查的申报企业2009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结果有超标作业点96个, 其中物理因素超标作业点65个, 占67.71%;化学危害超标作业点25个, 占26.04%;粉尘危害超标作业点6个, 占6.25%。物理危害超标原因主要由印刷及机械行业作业环境中的噪声作业岗位所引起, 另高频、高温各有一个超标作业点;构成化学超标作业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苯和甲苯, 超标原因为电子、汽修行业生产过程中分别使用的清洗剂、油漆稀释溶剂所引起。被调查申报企业所使用的有机溶剂不同, 汽油、丙酮亦分别有超标作业点;粉尘危害超标作业点主要为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密集的手工电弧焊所引起。各行业间比较, 采用多个相关样本非参数统计法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304, P<0.01) 。 (表2)
2.5 职业健康监护结果
被调查申报企业2009年开展职业健康体检的有78家, 体检人数1 851人, 体检率达97.93%。企业主动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意识明显增强。全年职业健康体检中未发现职业病人, 3例疑似职业病人经进一步职业病诊断后已排除。 (表3)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被调查申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北京市2007年6月对158家企业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调查有65.8%的企业进行职业危害告知[3], 有82.9%企业设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人员, 其中15家是专职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 卫生监督部门开展了大量的职防知识宣传、培训和指导, 使企业在定期组织职业健康体检、开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等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意识, 但在建立职业卫生基础台账及落实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面仍然意识薄弱。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目前使用的《职业卫生管理台账》不适用于一些规模小、管理人员素质低的用人单位, 其台账的建立过程有一定困难; (2) 一些法定的国家标准和规范适用于专业管理人员 (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 , 企业中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多为兼职, 理解有一定困难, 更不用说运用; (3) 职业卫生监督员监督意见书中常使用“须按某某法律或 (法规、规范、标准) 落实整改措施等”, 用词过于笼统, 对用人单位指导不具体。
调查结果也反映了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在各行业间有一定差异。这与不同行业生产规模、作业方式、管理人员素质密切相关, 如电子行业属精细作业, 生产场所清洁, 其招收的劳动者文化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而印刷加工行业由于多数生产规模小, 操作简单, 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要求低。因此电子行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多数高于印刷行业企业。
4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 进一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 提高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及主体责任意识; (2) 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实行准入制, 对其实施岗前培训考核, 合格者发放上岗证; (3) 根据用人单位行业职业病危害特点, 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 分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卫生管理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6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表[Z].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法监发[2003]142号.高毒物品目录[Z].2003.
[3]许迎春, 何丽华, 王建新, 等.北京市158家企业流动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调查[J].北京大学学报, 2009, 41 (5) :585-587.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 篇4
——
一、农村医疗卫生基本现状:贵、弱、多
(一)贵
1.从病人的恐惧来看
调查中,100%的病人认为,当前的医疗费用太高,高得离谱;一位正在该院住院的福利院集中供养人员告诉如是说:“这么贵,杀人啊!”100%的病 人表示大病无钱上医院;90%的病人告诉我,小病不敢来医院看病而硬扛。病人中流传着以下顺口溜:“一个剖腹产,要花几千块”;“救护车一响,半头牛白 养”;“一人病患,几代受害”;“小病拖,大病挨,要死莫往医院抬”。这些发自肺腑的朴实言语,反映着他们对疾病的恐惧和无可奈何,表达着他们对农村医疗 卫生现状的不满和怨天尤人,诉说着他们对生活的艰辛和忍辱负重,让人感到无比沉重与窒息。2.从实际支出来看
一是医疗费用上。住院费用高是病人们的普遍反映和感受,住一次院,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某县北塘41多岁的林亚细,2011年3月,因摩 托车祸,左脚骨折,前后几次在某县中医院住院开刀做手术,用了钢板累钉,一年多来,总费用达11万多元。对一个农民来讲,11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光靠种 田种地,一辈子都还不清。该村的林谷良,3岁的孙子感冒了,在村卫生室打了几天点滴,不见效,不得已,到县城中医院急诊科,没有住院,4天下来,除去 吃喝开销,仅处方金额就达1086元,平均每张处方250多元,报销216元,自己出了770元,加上车费等其它支出,1400多元不在话下。
二是相互比较上。从地点的比较上来看,可谓天价贵。中医院的药价在该县是最贵的,贵得不可思议,令人难以置信。比如:复方阿胶浆,某县中医院一 盒36元,该县人民医院一盒31元,乡镇医院一盒30元,村卫生室一盒28元,药店一盒23元。从时间的比较上来看,可谓时时贵。纵向看,一年比一年贵。2010年,某县中医院一组消炎针45元,2011元增加了11元达56元,2012年增加了11元达67元。横向看,医疗费用的增长超过了其它物价的增 长。医疗费用的增长年均达30%以上,有的单项药品的价格增长了百分之几百,甚至百分之几千。从新农合报销比例上看,报销比例越往上提,开的处方就越大,价格就越高,费用就越多,农民感受就越贵。
(二)弱
1.从得病群体来看:弱势
人食五谷杂粮,没有哪一个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但是,现在的病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得病的人大多是弱势群体,如老人、儿童、福利院的人等。
调查中,我们得知,来某县中医院看病的人中,绝大多数是老人。病种主要有:腰痛、骨质增生、冠心病、牙病等。现在儿童的体质非常脆弱,特别是爷爷奶 奶照顾的留守儿童,发病的概率十分高。有的儿童隔三差五就生病,一个月病几回,这时感冒好了,那时肺炎又患了,一年到头没几天不在病中。看守的爷爷奶奶大 多本来身体不好,搞得身心疲惫,心力交瘁,苦不堪言。乡镇福利院的孤寡老人非常容易得病。民政局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比较负责,这些人一有病,会很快送医院 接受治疗,所以,福利院的院民住院的多。但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住院的乡镇福利院孤寡老人,大多数得的是肺结核。2.从心理素质来看:仇医
在与病人座谈时,我们了解到,一说到医疗卫生,他们有6怕:怕得病、怕医生、怕住院、怕因病致穷、怕因病致弱、怕因病而增加家庭负担。病人林平水老 人讲:“现在什么都敢想,就是不敢想生病。生了一场病,家底就赔净。辛辛苦苦奔小康,一病全泡汤。”他告诉我们,他们村很多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有的人怕病怕更多的后续费用,甚至作出了极端的选择。
在诚惶诚恐的复杂情感之中,患者们的心理发生了不可名状的明显变化,他们愤愤不平地反问我:“为什么国家的卫生支出越多,我们的医疗支出反而越来越 大?为什么国家对农民的补助越多,我们的医疗支出反而越来越大?为什么国家新农合报销的比例越高,我们的医疗支出反而越来越大?为什么国家的惠农政策越 好,我们的医疗支出反而越来越大?”这几个为什么把我问得哑口无言!在连珠炮的追问后,他们把矛头对准医院和医生。“医院就是吸钱机,医生就是吸血鬼。原来我们还以为行政干部不好,现在看来,医生是社会上最坏的家伙。社会坏就坏在医生。医生把好人治坏了,口袋治空了,家庭治穷了,社会治歪了。”一句话:仇医!这种变化是可怕的、无奈的、绝望的!
(三)多
调查发现某县中医院有3多:剖腹产多、过度医疗多、医患纠纷多。1.剖腹产多 自然分娩是人类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也是现代医学出现之前唯一的分娩方式。即使是现代医学出现之后,自然分娩也一直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1998年之前,绝大多数的产妇选择在自己家中靠农村接生婆帮忙分娩,如遇紧急情况,才上 医院,即使是住院,基本上也是自然分娩,所以那时是相当少的。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醒目的墙壁上,处处可见“住院分娩”,“住院分娩,免费接送”等标语。近10年来,该院出生的小孩,几乎无一例外全是剖腹产拿出来的。庞四清,2001年前三胎都是自然分娩的,2009年,生 第4胎,义无反顾、毫不犹豫选择“剖腹产”。专家告诉我们,分娩时,婴儿通过狭窄产道时,全身肌肉受到充分挤压,能适应外界自然重力,特别是脑部等部位在 受到挤压时血液流通加速,使血液循环系统得到更好发育,有利于后天发育。
2.农民被过度医疗多
本人对某县中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4月不同医患者(分4组:农民、居民、职工、自费)的医疗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农民和福利院院 民是过度医疗、被重点对待的对象,结果表明有4多:在住院天数方面,农民比居民、职工、自费的人士要多,多10%左右;在人均住院费用方面,农民比居民、职工、自费的人士要多,多20%左右;在特殊检查方面,农民比居民、职工、自费的人士要多,多25%左右;在特殊治疗和特殊药品的费用方面,农民比居民、职工、自费的人士要多,多26%左右。最底层、最贫困、最辛苦、最没钱的人竟然成为了“被宰”的重点,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这种特别关照,不仅加剧了农 村居民的看病贵,而且给他们的健康带来巨大隐患。
如果贵让农民直接感受到看病难、看病贵,那么弱和多则让他们间接地、相对地体验到看病难和看病贵。
二、原因分析:表、浅、深
一谈到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谈到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就会有两个(表、浅)伪原因出现:国家不重视,农民囊中羞涩。其实,这两个原因站不住脚。真正的原因在于医院双轨制。
(一)表:国家不重视 1.怪国家投入少
一谈到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农民看病贵、看病难,人们就会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第一个归责为“国家投入少,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主 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通过调查,我们觉得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个说法不成立。我们无法从有关方面得到确切的某 县中医院的财政拨款、医改收入、项目资金等。2.怪医务人员的待遇低
“医务人员的待遇低,低收入使得一些医生在无奈中寻求灰色资源”,是人们思维中的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第二大原因。“医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承担 着世上最复杂的劳动,职业成长需经过最严格及最耗时的系统训练,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医生象征着高工资、高收入及高社会地位”。在中国,医生教育程度最 高,经过正规的学习、系统的训练,从事着复杂繁重的劳动,理应有良好的待遇。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的医疗队伍中是否存在着良莠不齐的事实,是否存在很 多的南廓先生?真正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否拿了高工资?
调查中,我们发现2个奇怪的现象,一是某县中医院人员的工资呈2个“金字塔”型,二是医院的收入呈指数级增长,医院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暴利行业。
“金字塔”型工资:一是从行政级别来看,呈顺“金字塔”型,院级行政领导的工资最高,平均月达10000元;后勤人员的工资其次,平均月达 3500元;一线医护人员的工资最低,平均月为2400元。该院人员月平均工资为3500元。而这家中医院所在的县,公务员工资每月不到2000元。二是 从正规学历来看,呈倒“金字塔”型,有正规学历的人员,绝大多数在医护一线,工资并不高;中层后勤人员,学历次之,工资比一线人员高;而该院的行管人员,学历大多比较水,反而工资最高。
医院收入:2002年,该院的业务收入只有200万元,2010年,增长到2500多万元,8年的时间增长了12.5倍,年均增速35%以上。医院的利润率大家都知道,高得惊人,有的项目的利润堪比贩毒。
所以,从整体上、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医院人员的工资不算低。医务人员的待遇低不应成为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理由。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真正的职业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不高。
(二)浅:农民囊中羞涩 1.赖农民收入低
农民穷、农民苦、农民难,种田不赚钱,农业的风险大、比较效益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导致相当多的农民生病后不去医院看病,需要住院的也不敢住,只能以“小病拖,大病抗,重病等着见阎王”的消极方式对待疾病。2.赖物价上涨快
诚然,物价上涨快,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通货膨胀,物价都或多或少有所上涨。物价一涨,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负担无形之中就会加重。今年的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尤为迅速,有的上涨幅度达到了15%,更有的甚至达到20%,或者更多。如有的水稻良种,去年一斤只卖15元,今年却上升到18元一 斤。
但农民收入低,物价上涨快,并不能成为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因为根据有关的资料,农民的收入还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物价上涨的速度充 其量再快也不会超过10%,面对有风险的农业,很多农民选择退而避之,或是打零工,或是从事其它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业生产资料等上涨而带来的不 利,而医院的收入却在以年均近50%的速度高速增长,医药价格是快中更快。这种火箭速度,谁也赶不上。即使是一个千万富豪,在医院呆上一年,医院会让你变 成一个穷光蛋。
(三)深:根在医院双轨制 1.医院双轨制
所谓“双轨制”,是指一些企事业单位经费一少部分由政府财政负担,绝大部分由自己筹集解决的一种管理运行模式。应该说,起初“双轨制”作为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出台,对企事业单位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实行的是事业编制的管理体制,医院一直是行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管理上按照国家行政系统组织来进行。在计划经济时代,医院的人财物 由国家统配统管,工资由国家按事业性质的单位统一发放,管理人员的帽子由组织部门授予,帽子和票子都是党和政府给的,政府只需要一个指令,医院必须无条件 立即执行。市场经济时代,医院进入了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双轨制模式,医院开始参与市场竞争,要通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来求得生存和发展。医院已经成为我 国市场经济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产业特性(第三产业)日益彰显。现在医院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帽子是党和政府管的,票子是市场给的,医院就在党和政府 的要求与市场利益的驱动之间摇摆。2.医院双轨制带来的
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来说,医院双轨制则是灾难性的。因为在保证医务人员工资和医院建设发展的名目下,医院想方设法搞创收,其结果是把经济负担直接转 嫁到人民群众头上,使一些原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医院,蜕变为榨油吸血的医院。在双轨制的大旗下,公益化的某县中医院变成了名副其实的6化医 院。
一是功利化。医院为了创收,可谓煞费苦心。调查中,我们发现,近几年来,该院的病号年均增长率并不高,不过8%左右,但药价上涨飞快,住院的人数增 多,住院天数迅猛增长。为了拉来更多的病人,医院专门成立了信息科,负责拉病号。信息科就到该县各村卫生室和各乡镇卫生院,给卫生室的医生和福利院的院长 送礼,请他们把不能处理的病人和福利院的病号送中医院。该院还专门作出规定,每个护士,每年必须完成4个病人的指标,医生必须完成12个病人指标,拉来一 个病人按治疗费用的多少返还提成,完不成的每个罚款50元。另外,该院独具匠心,想出了一个表面上既不与国家医保政策相违背,又能赚钱的好办法。国家新农 合明文规定,哪些药可报,哪些不能报,能报的当然利润率低,不能报的当然利润率高。在药房里,该院绝大多数是不能报的药,但处方上开的绝大多数是可报的 药,怎么办?处方上开国家可报的药,而处方的顶端注明药房发什么药。这样,国家的钱套来了,医院也赚了钱,还没有违反国家政策。
二是权贵化。由于医院实行双轨制,性质上事业化、经营上企业化、管理上行政化、工资上国企化,既没有财务公开,更没有政务公开,对权力基本没有形成 有效约束,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医院权贵集团。可千万不要小瞧这个人员不过200多人的县级中医院的特殊权贵集团。该集团虽然人数不多,权力却大得很,比 一般的科局更大。医院权贵不光有非常令人羡慕的可以说是一掷千金的财权、更有其他科局无法比拟的人事权,他们不光有权决定医院人员的升迁,更能决定新进人 员的招聘。近几年,该院新进了将近10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临时工。该院临时工占到了所有人员的近1/5。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甚至世袭的、阻碍 社会公平、公正的独特的利益群体。
三是收入悬殊化。医院管理人员的工资与一般医护人员和社会收入水平相差大,大的不可思议。某县中医院,院长、副院长、其他院级领导每月津贴3000 元。同一科室,原来主任拿的工资比其他人员高不到800元,而现在,医院定了一个基数,超出这个基数部分的按一定比例发给主任一人,其余的人员无缘半分,美其名曰是院科两级管理、超产奖。光超产奖一项,有的科室主任就拿好几万。所以,院领导、主任就拼命抓收入。大病小病都要检查,检查费用高的惊人,有些检 查根本就没有必要。这个医院一般的科室主任月收入都在3万以上。如果把医院权贵的一些隐性福利、优惠等折算成收入,医院管理人员的收入与一线医护人员的收 入差距不下于20∶1。“院长吃肉,我们喝粥。”“„黑爪子‟干活挣钱,„白爪子‟花。”这是该院流行的顺口溜。医院高管与广大职工的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天价薪酬而造就的暴富者群体,已经引起该院职工的强烈不满。四是严重行政化。一来后勤较前勤轻松,工资待遇好,有保障,有行政开支权,所以很多人就想方设法往后勤钻,医院权贵的亲戚大多在工作轻松、待遇好的 位置。二来医院官多,全院职工200多人,大大小小的领导近60个。有人开玩笑给我们说,医院的官,在院长的袖子里,院长只要在自家客厅或者在医院的走廊 和办公室走几个圈,官就出来了,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副护士长分完了,就设学习组长。这些大大小小的领导都要发补贴的,最低的每月150元。医院每月光 领导津贴就要发几万。
五是行政成本高昂化。后勤人员多,车多,吃喝开销大。我的一位一中的朋友告诉我。某县中医院一位副院长的女儿寒假回家,老师同学聚会,高档酒店的两 桌酒席,她的父亲大人大笔一挥了之。我们看到了2011年该院的一个简报,显示2010年全院的医疗收入是2500多万。很多医务人员告诉我们,医院的平均利润率在400%以上,也就是说,2010年该院的纯利润在2000万以上。而药品费用只有300多万,整个医院所有人员的工资也就400万,那其它的 钱去了哪里?搞建设了?项目是国家拨的钱,还没有用完……调查中,有人告诉我们,该院领导特别怕检察院和纪委的人,凡是检察院和纪委的家属,一律有个一官 半职,而有的任职根本就未经过院务会,院长直接发话给办公室下通知。
六是医疗技术低下化。医院双轨制必然导致人浮于事、人心涣散、一心向钱、医护质量差,使得医院的公益性荡然无存。该院之所以医患纠纷多、医疗事故多,可能与此息息相关。
七是知识被轻视化
轻视、鄙视、藐视正规学历,在该院“蔚然成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某县中医院全日制的本专科生并不多,不到该院所有人员的20%,没有一个硕 士,更没有一个博士。院级行政领导中,全日制的本专科生只有2人,占20%。科室主任中,全日制的本专科生只有3人,占科室主任的30%。我们得知,水货 学历人员的工资比正规全日制学历人员的工资要高得多;科室主任的工资是本科室其他人员工资的几倍。八是回扣新型化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医生利用手中的权力,把患者当成牟利的对象,医生得回扣,是人尽皆知的秘密和“潜规则”。一是回扣数目惊人化。调查中,因为 回扣分赃不均,很多人愤愤不平、怒气冲天。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门诊医生,收到了一个腿部骨折的病人,该病人需到骨外科住院开刀,要用钢板,费用在几万 以上,其中钢板的费用就要1万多,医院有一个规定,钢板回扣40%归医生。门诊医生要求亲自为该病人动手术,骨外科主任不同意。不同意可以,门诊医生要求 40%的钢板回扣全部归他,院长和主任不同意,找门诊医生商量,要求回扣能不能少给点?门诊医生一口回绝,原来他当过骨外科主任,秘密和“潜规则”一清二 楚。最后,医院怕把以前的东西公开,不得不作出让步,40%的回扣分文不少,全给他。二是回扣隐蔽化。药品回扣是公开的秘密,但现在医生的回扣在递减,有 的已经被取消。比如,原来医生开一支丹红得回扣10元,去年减少到5元,今年一份也没有。那么,是不是经销商没有给了回扣?抑或医院入了账。经销商坦陈,他们的回扣完全照给。财务人员说,没有回扣的收入。三是检查回扣明朗化。为了鼓励医生多做检查,各项检查给医护人员的回扣日渐清晰明朗。比如:心电图一个 给医生6元,CT一个给医生15元,采血一次给护士2元,凝血四项给医生10元、护士2元。
九是财务混乱化。一是工资糊涂化。工资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所得,是对劳动者劳动价值的肯定和鼓励。工资理应由劳动者在财务上签字领取,劳动者 对工资应有知情权。该院实行的是糊涂工资制。工资由本科室护士长到财务上领取,然后由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决定发给科室成员。领来多少,发了多少,无人知晓。一些年龄稍长的医护人员根据提成点数和医院的其它制度,到财务室查账,财务室一概拒绝:领导有令,不准查。二是发放随意化。月津贴院领导3000元、科室 主任2000元、超产奖由科室主任一人所得、护士长提成效益工资的6个点……这些算是财务制度吧。多劳多得、多岗多得、多才多得,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否 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劳、多才呢?有的院领导占据3个岗位,拿3份收入,月达30000多元。有的科室主任完全不能胜任,徒有虚名,津贴照拿。有的院领 导,没有没有一个实质性的岗位,收入自然就低,但实情秘密知道的多,怎么办?在制度之外,这位院领导的津贴就发其他领导的1.5倍,春季期间,再给他几千 元的过年费。
三、对策建议:完、改、增
(一)完
1.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
党中央、国务院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为解决好农民就医难问题,可谓费尽心机。国家每年花去不菲的资金,可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老百姓得不到实惠,政府的 工作得不到有效承认,最关键的就是现行的医院管理制度。可以说,医院的管理不解决好,费用开销就大。老百姓讲,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还是百姓买单,药价永 远降不下来,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所有,当务之急是解决医院官多、行政开支多、不必要的检查多、巧立名目乱发津贴多的问题。这些问 题不解决,任何措施都是隔靴搔痒,解决好农民就医难问题是一句空话。腐败的根源在于暗箱操作,决策的失误在于权力寻租,民主的根本在于阳光行政。透明、公 开的决策有利于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增加监督的可行性,降低公职人员渎职的可能性。医院是否可以实行决策公开、阳光行政? 2.完善医院的财务制度
这是当务之急。阳光是腐败的天敌,公开是腐败的克星。医院一定要实行财务公开,不能实行愚民政策,搞一本看不懂的糊涂账,上蒙党委政府,下欺职工百 姓。项目资金是多少、财政拨款是多少、新农合进账多少、职工医疗保险多少、药品利润多少、服务收入多少、检查费用多少等等应该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账目,不能 是笼而统之的东西。工资到底花了多少、购买医疗设施花了多少、作房花了多少、药品进院花了多少、“三公”花了多少等等医护人员应该心中有数。3.完善医院的监督制度
医院是党的医院、政府的医院、人民的医院,医院要在党委政府的绝对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牢记党的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理念;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要心中常念农桑事,耳里如问肌冻声;绝不能阳奉阴违、做群众的害群之马。医院要自觉接受来自各 方面的监督,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决策公开。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医院的监管;纪检监察机关要定期不定期对医院进行检查;审计机关要对医院进行审计,要对医院的领导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离任审计制;公安检察机关要加大对医院的立案侦办力度。
(二)增 1.增加农民的收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农民收入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富裕的新生活。一要解放农民的思想。培养农民自信、自为、自强、互助的精神,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二要了解农民的诉求。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农民的文化素质现状和需求。三是提高农民的科技能 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让农民多掌握一些专业技能和特长。四是培育农民的真本事。让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 新型农民。五是鼓励多种经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大农民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比重。六是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培养主导产业。七是引导农民自主创 业。政府在项目选择上给予指导,在税收、用工方面给予优惠,在资金上给予支持。2.增强医务人员的素质 医院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救死扶伤的地方,理应在伦理道德方面不被社会大众所失望。医务工作者是高尚的、纯洁的代名词,洁净的白大褂是神圣的色彩,这种颜色应该可以抵挡住金钱的肮脏诱惑。在强化道德素质的同时,医护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掌握业务能力,提高业务水平。3.增设医疗救助制度
针对因病致穷、大病致穷的问题,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政府对农村地区实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特困家庭医疗补助制度。一是设立专门的大病重病农村医 疗基金会。通过慈善募捐等手段募集基金,为重病大病户提供资助。二是政府多关心。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资金调拨上给予倾斜,并要多关心那些重病灾户,力所能 及地多为他们排忧解难。三是设立福利“绿色通道”。福利机构应对这些重病灾户多关注,如从每月的福利彩票收入中划出一定的比例用于资助那些身患绝症的农村 重病灾户,从而为农民治病建立起一条“绿色通道”。
(三)改
1.改善农村和福利院的环境
“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厕所乱建、柴草乱垛、畜禽乱跑”,是我国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真实写照。我国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当落后,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环境基础设施。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养殖废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我国大部分农村“脏乱差”现象严重,环境卫生状况令人 担忧。为此,要采取多种形式,有必要广泛宣传和普及卫生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大农村环境的治理力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福利院是爱心的聚集地,要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文明,做到5个突出:突出硬件重点,改善办院条件;突出管理重点,提升办院水平;突出生产重点,发展院办经济;突出运动重点,增强院民体质;突出医疗重点,提高生活质量。2.改革医院双轨制
公立医院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管理,给政府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抬高药价、名目繁多的收费、滥发补贴提供了借口。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 贵的问题,一拖再拖,至今尚无解决的良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双轨制”这个拦路虎。不清理扫除这个障碍,老百姓得到实惠将永远是一句空话,人民群众 想得到均等公共医疗服务的愿望将永远是一句空话。要出台新的医改方案,使其惠及民生,缓解民怨,必须从根本上彻底铲除看病贵这座大山,痛下决心解决“双轨 制”的问题,解决医院权贵集团的问题,把牟利医院变为百姓的福利医院。要解决好老百姓就医难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遏制住医疗机 构创收倾向,打破医院双轨制,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医务人员的工资可参照教师的工资制度,由地方财政统一标准、统一负担、统一发放,解决医务人员的工资透明化问题。医院的收入按照税务部门的做法统一 进当地政府的笼子,医院不准截留、不准收费、不准挪用,当日收入当日进银行。医院的药价由上级医药部门与物价部门核定。医院开支由当地政府比照其他事业单 位拨付。医院的领导由当地主管部门按当地实际配备。医院会计不再保留,由县财政统一负责,实行报账制。医院的建设由负责,对于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用 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住院医师培训、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补贴等由政府加大力度投入;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公立医院 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和惠民服务经费;对传染病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中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在投入上予以倾斜。
3.改革新农合制度
在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的同时,取消现在向农民收取的新农合资金,改革现行的新农合制度。
为什么建议取消现在向农民收取的新农合资金?调查中得知,一是很多农民对这笔资金根本就不乐意交;二是这笔统筹资金本身就小,今年国家各级财政补贴新农合200元,农民自己出30元,30只占230的近1/8;三是在收取的过程中,很多地方事实上采取了变通的办法措施。
改革的办法有:一是将新农合的国家补贴由财政部门直接发给农民,一户一存折,公平到人、到家;二是在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取消现在向农民收取的新 农合资金、公立医院公益性质、药品真正零利润的前提下,新农合的国家补贴直接给当地财政,当地财政就用这笔钱发医务人员的工资。这是可行的,以某县为例,全县农民近40万,参加新农合的占92%以上,即36.8万人,国家各级财政的补贴是7360万,该县所有医务人员不足1300人,人均不低于5.66 万,远远高于当地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
职业卫生状况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该家具厂的工作场所和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龄满3个月以上的工人。
1.2 调查方法
1.2.1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1)由专业人员深入生产车间详细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机器设备、劳动方式、主要生产原料、产品以及劳动定员、工人作息时间、生产环境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情况等,对该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确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2)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的要求设置采样点,同时按照《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42-2004)、(GBZ/T 160.46-2004)的要求,采用TWA-300H型低流量空气采样器测定作业场中所有苯、甲苯、二甲苯;按照《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5748-85)的要求,采用FC-3型粉尘采样器测定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滤膜重量法)和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焦磷酸重量法);按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 189-2007)的要求,采用AWA 6218B型噪声统计分析仪测定噪声。评价按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毒物》(GBZ 2.1-2007)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进行。
1.2.2 职业健康检查
所有受检者均详细询问和记录职业史、既往史、自觉症状。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接害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如对接尘工人进行高仟伏X线胸片摄影,对接噪工人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对接触苯系物有机溶剂工人进行血象和肝、脾B超检查,对接触锰的电焊工人进行神经系统和尿锰检测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该厂主要生产铝合金家具,主要工艺流程为:半成品原料→弯管→焊接→打磨、抛光→喷漆→成品。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铝尘、电焊烟尘)、噪声和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等。该厂员工78人,其中男53人(68%),女25人(32%)。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人48人,均为男性。其中接触粉尘和噪声者30人,接触化学毒物者18人。工人每周工作6d,采用2班制,每班工作8h。
2.2 防护情况
该厂职业病危害岗位均未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喷漆房安装了简易排风扇,打磨、抛光岗位未安装通风除尘防护设施。接触化学毒物的喷漆工人佩戴滤过式防毒口罩,但部分防毒口罩超过有效期仍在使用,防毒口罩的滤毒盒均未定期更新。接尘工人佩戴普通纱布口罩,接噪工人均未戴防噪声耳塞。
2.3 检测结果
2.3.1 化学毒物
本次化学毒物检测包括三苯(苯、甲苯、二甲苯)和锰及其化合物。三苯设2个检测点,其中2个点苯浓度均超标,超标最高为油漆班后段岗位,苯TWA浓度37.0mg/m 3,超过标准5.2倍。各检测点甲苯与二甲苯浓度均符合卫生标准,见表1;锰及其化合物设2个检测点,检测结果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毒物》(GBZ 2.1-2007)的要求,见表2。
注: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STEL—短期接触限。
注: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2.3.2 粉尘
本次粉尘共设11个检测点,其中铝尘设7个检测点、电焊烟尘设4个检测点。各检测点的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均小于10%。粉尘的11个检测点中,有1个点不合格,即磨光岗位5的铝及铝合金总尘TWA浓度(3.30mg/m 3)超过标准的0.1倍。其他各检测点粉尘浓度均符合卫生标准,见表3、表4。
注: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注: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2.3.3 噪声
噪声共设10个检测点,全部检测点噪声强度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不合格率为100%。最大超标噪声强度为97.4dB(A),超过接触限值12.4dB(A)。见表5。
2.4 职业健康检查
2.4.1 接触三苯和锰作业工人
接触三苯共检查18人,平均工龄12个月(3~24个月),一般检查项目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3人(16.7%),肝肿大1人(5.5%),脾肿大1人(5.5%);接触锰作业6人,平均工龄15个月(3~26个月),未发现异常。三苯及锰作业工人均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
注:接触时间每天8h。
2.4.2 接触粉尘和噪声作业工人
共检查30人,平均工龄10个月(3~20个月),高频听力损失19人,其中2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大于40dB(A),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65.5%;小气道功能轻度异常4人(13.3%),通气功能轻度异常1人(3.3%)。粉尘及噪声作业工人均未发现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
3 讨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该铝合金家具制造厂噪声超标严重(不合格率100%),且工人没有佩戴防噪声耳塞;化学毒物和粉尘作业点有部分不合格(不合格率分别为16.7%和20%),接毒工人佩戴的防毒口罩存在过期使用和更新不及时情况,接尘作业工人没有佩戴专用的防尘口罩等。车间没有通风防尘系统,通风排毒设施过于简陋,达不到通风排毒的效果。检查出接噪工人高频听力损失较严重(65.5%),这与生产车间噪声超标和未佩戴防噪声耳塞有关。接噪工人的听力损失与噪声的强度、接噪时间有关系,在环境噪声为≤80dB(A)时,终身暴露不至引起听力损失;在环境噪声为85dB(A)时,开始出现危险率,并随暴露噪声的强度增加而听力损失发生率增高,同时暴露年数增加,听力损失发生率也增多[1]。本次检测发现粉尘和苯作业岗位存在超标,但由于工人接尘和接苯的时间较短,没有发现尘肺和慢性苯中毒者。尘肺病有一个发展过程,工人在严重超标的粉尘浓度、长时间接触、工作时没有佩戴合格的防尘口罩的情况下,极可能发生尘肺病。彭娟娟等[2]报道某厂磨料磨具作业工人铝尘肺患病率达40.76%,高浓度铝尘严重危害工人健康,可致肺组织纤维化甚至重症尘肺,其危害不容忽视。苯是人类确定致癌物,长期接触苯可能导致各种类型的白血病[3]。因此,该厂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车间噪声,且给接噪工人配发防噪声耳塞。粉尘和化学毒物的危害也存在较大隐患,应在有害作业岗位设置通风排毒防尘设施,并给工人配发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加强个人劳动保护,消除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影响。
摘要:目的 了解清远市某铝合金家具制造厂的职业病危害状况。方法 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规范,进行工作场所中粉尘浓度、噪声强度、化学毒物浓度的检测和接触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粉尘浓度检测11个点,1个点铝尘浓度超标;噪声强度检测10个点,全部超标;化学毒物检测4个点,2个点苯浓度超标;接噪工人电测听结果19人高频听力损失。结论 该家具厂噪声危害严重,粉尘和苯作业危害存在较大隐患,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预防职业病发生。
关键词:铝合金,职业卫生,调查
参考文献
[1]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09-1110.
[2]彭娟娟,陈良,周泽深,等.某厂磨料磨具作业铝尘肺流行病学调查.中国职业医学,2006,3(1):24-26.
职业卫生状况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在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一 ~ 四年级各抽取4个班级共72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获得有效样本663名, 有效率为92. 08%。其中男生87名 ( 13. 1%) , 女生576名 ( 86. 9%) ; 独生子女256名 ( 38. 6%) , 非独生子女407名 ( 61. 4%) ; 城市学生287名 ( 40. 8%) , 农村学生376名 ( 59. 2%) ; 年龄分布在14 ~ 23岁之间; 一年级学生167名 ( 25. 2% ) , 二年级学生179名 ( 27. 0%) , 三年级学生157名 ( 23. 7%) , 四年级学生160名 ( 24. 1%) 。
1. 2方法采用中 国大学生 心理应激 量表 ( CCSPSS) [5]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由85个项目 ( 压力源) 组成, 包括学习、生活、社交、发展和家庭5个分量表。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对象选择个人在最近1 a内亲身经历的项目 ( 压力源) , 并依据对其心理影响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评定各类事情的心理影响程度 ( 分为无或极小、小、较小、中度、较大、大6个等级, 分别记1 ~ 6分) , 以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总分作为异常的划分依据。
1. 3 统计分析 采用 EpiData 3. 1 双录入, 运用 SPSS 16. 0 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所用统计方法包括 t 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
2 结果
2. 1受试者CCSPSS得分与常模比较研究对象5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1) , 见表1。本次调查心理应激项目排前3位的是家庭成员患重病、亲友死亡和亲密的家庭成员死亡; 前10位的心理应激影响项目主要集中在家庭维度。
2. 2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卫生职业学校学生CCSPSS得分比较男生的学习、发展维度得分和总分高于女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 在各维度得分和总分上, 是否独生子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农村学生的学习、发展维度得分和总分均低于城镇学生,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
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在不同年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 随着年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总分及学习、发展维度得分, 不同家庭人口数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的总分及学习、发展和家庭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 3父亲不同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卫生职业学校学生CCSPSS得分比较在家庭维度和总分上, 父亲不同健康状况学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父亲文化程度对受试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活维度上,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3。
2. 4亲人亡故对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应激的影响被试者中有亲人亡故 ( 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的学生与无亲人亡故的学生CCSPSS各维度得分比较, 除家庭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 ( P < 0. 05) , 其余各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0. 05) 。见表4。
2. 5 恋爱挫折对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应激影响
被试者中有恋爱受挫的学生与无恋爱受挫学生CCSPSS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 < 0. 05) 。见表5。
2. 6卫生职业学校学生CCSPSS总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CCSPSS总分为因变量 ( 0 = 正常, 1 = 异常) , 是否独生子女、学生来源地、年龄、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父亲健康状况、亲人亡故为自变量, 建立多因素分析模型。结果显示, 农村籍学生、年龄小于18岁、家庭结构异常、父亲健康状况差、家庭经济状况差、亲人亡故是大学生CCSPSS总分的危害性因子, 而独生子女为其保护性因子 ( P值均 <0. 05) 。见表6。
3 讨论
本调查显示, 该校学生在过去的1 a里普遍存在心理应激, 且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3个项目均来源于家庭分量表, 家庭成员患重病是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 对有家庭变故或生活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指导、沟通, 舒缓学生的压力与应激。另外, 学习、社会活动、发展规划中的压力, 如果处理不当,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6,7]。
家庭结构的变化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应激状况[8]。本研究中, 农村学生的心理应激情况较差。可能由于农村学生缺乏社会交往的经验和技巧, 来到城市后遇到新的问题无法重新定位, 从而导致适应困难和心理压力加大。提示应对农村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组织相应的活动, 丰富他们的社会经验和加强沟通技巧。
本研究显示, 家庭经济状况差、父亲健康状况差、亲人亡故是影响学生心理应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贫困生及农村籍学生除了生活关心, 还应在心理上给予关怀, 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他们解决困难的能力。对亲人身体健康差或发生意外的学生, 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周肖榕, STUDART CECILIS, 施琪嘉.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负性心态、应对方式与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 24 (10) :790-795.
[2]吴秀娟, 郭玮, 周欢, 等.城市居民压力源及其管理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1, 45 (2) :190-191.
[3]梁宝勇, 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 (CCSPSS) 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 3 (2) :81-87.
[4]吴善玉, 赵红姬.大学生生活应激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11 (6) :95-96.
[5]周正红, 周生江.新疆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2) :176-178.
[6]邓冰, 黄列玉, 王加好.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9) :69-70.
[7]丁桂兰, 荆玉梅.大学新生心理应激状况调查与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1 (5) :126-128.
职业卫生状况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截至2011年底, 从在该区工商局注册的3 102家企业中, 按照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危及从业人员健康的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 筛选出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360家。
1.2 方法
设计调查表, 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员工体检情况、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和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等, 并附有详细的填表说明,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并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对所有调查表进行质量控制, 有明显错误的调查表现场更正。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分析。
2 结果
2.1 企业基本情况
360家企业按照从业人员、销售额和资产总额进行大中小型企业划分, 共有大型企业6家, 中型企业49家, 小型企业305家。经济类型以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为主, 共287家, 其中144家企业有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涉及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数853个, 职业病危害因素点数2 216个。所调查企业有生产工人31 496人, 其中女工9 016人, 占28.63%。
2.2 员工接触有害因素情况
360家企业中, 接触有害因素工人共有12 758人, 其中男性9 686人, 女性3 072人。主要危害及接触人数如下:噪声 (4 469人) 、其他粉尘 (3 622人) 、苯及同系物 (2 169人) 、电焊烟尘 (864人) 、矽尘 (576人) 、煤尘 (496人) 和铅 (562人) 。粉尘和噪声接触人数远远大于化学毒物的接触人数, 化学危害因素以苯及其同系物为主。
2.3 职业健康体检基本情况
2011年, 360家调查企业中有277家曾组织员工体检, 体检覆盖率为76.94%, 其中26家只有一般常规体检, 未开展职业健康体检。所有接触有害因素的企业三类危害因素接触者有1 2975人, 体检9 836人, 体检率为75.81%。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中, 化学毒物检出职业禁忌6人 (1.85%) , 噪声检出8人 (2.33%) , 粉尘未检出, 见表1。岗中职业健康体检中, 粉尘检出疑似职业病患者6人 (0.18%) , 化学毒物检出1人 (0.04%) , 噪声检出22人 (0.84%) , 见表2。离岗职业健康体检中, 粉尘检出疑似职业病患者2人 (1.85%) , 化学毒物和噪声未检出, 见表3。
2.4 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360家接触有害因素的企业共签订45 863份劳动合同, 其中按照新劳动法签订的合同有40 568份, 仍然有903名接触有害因素的工人未签订劳动合同。工伤保险应参保人数45 384人, 实保人数44 115人, 23家企业未参加工伤保险。在所调查的企业中, 有90家在劳动合同中未涉及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相关内容;156家企业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未进行备案登记, 见表4。
在调查的企业中, 有121家企业未制定专门的职业卫生责任制, 有56家未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有99家未制定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计划, 130家在各种安全教育和培训中未含有职业卫生内容并组织实施, 117家未在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设置警示标识, 110家企业未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 122家企业未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111家企业未制定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并组织实施, 144家企业未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辖区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该区中小企业众多, 粉尘主要危害是电焊烟尘和其他粉尘, 由于粉尘作业本身的特点, 其密闭化和自动化程度均较低。化学主要危害包括苯及其同系物、铅及其化合物。由于化学毒物对人体的危害较为直接且严重, 企业对化学毒物的防护意识较高, 但作业场所的操作依然以手工方式为主。物理因素以噪声为主, 接触人数多, 工艺相对落后, 其环境检测合格率也明显低于其他两种危害类别。噪声是该区职业危害最为严重的因素, 在整个体检中出现30例异常, 占异常总人数的66.67%。岗前体检发现了14例职业禁忌症, 通过岗前体检可以有效地防止此类禁忌症流入危害作业场所, 但在岗和离岗体检率不高, 这与企业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抱有侥幸心理有关。在此次调查中, 离岗体检检出2例疑似职业病患者, 足以说明离岗体检的重要性。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 近1/3的企业在相关内容上未做到位;在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签订方面, 大型企业比较规范, 小型企业欠规范。
针对上述情况, 卫生执法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 加大《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力度并贯彻执行, 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 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防治机构。职业健康检查作为职业健康监护的首要内容, 对于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能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1], 企业要把员工的健康体检执行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加强对劳动者的健康监护, 体检机构也要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体检模式, 如提供主动上门服务、运用新的健康检查软件和提供网上查询等[2]。
摘要:目的 了解辖区企业职业卫生状况, 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服务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辖区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360家企业进行调查, 采用Excel录入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360家企业中, 大型企业6家, 中型企业49家, 小型企业305家, 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和苯系物等。岗前、在岗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率分别为90.43%、74.84%和67.93%。结论 辖区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噪声、粉尘和苯系物等;职业健康体检率不高, 应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和监督, 完善体检质量, 加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
关键词:企业,职业卫生,健康检查
参考文献
[1]郑加彬.38家家具制造业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8, 26 (2) :95-97.
职业卫生状况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江干区2009—2011年委托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及职业健康监护的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CISDCP)中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和有毒有害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数据,采用Excel建立职业卫生监管数据库,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年份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合格率及职业健康检查漏检率之间的差异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企业基本情况
江干区2009—2011年共计373家企业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涉及行业包括印刷、汽车修理、木制家具制造、机械设备制造等。3年来,累计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总数为10 702人,主要接触的危害因素包括噪声、苯系化合物、粉尘等。
2.2 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由表1可知,2009—2011年共检测4 351个作业点,年平均合格率为87.3%,各年合格率分别为80.4%、89.0%和89.1%,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粉尘年均合格率为90.4%,主要不合格项目为矽尘、电焊烟尘、木粉尘及其他粉尘;化学因素年均合格率为96.1%,主要不合格项目为苯系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物理因素类年均合格率为73.0%,主要不合格项目为噪声。物理因素类合格率逐年上升,且各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类检测合格率升高对总合格率上升的贡献较大,粉尘类、化学因素类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表2可知,2009—2011年汽车修理行业检测合格率最高(94.6%),其次为印刷行业(91.6%),家具、机械行业检测合格率较低,分别为83.4%和82.0%。其中,印刷、机械与其他行业年度间检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汽车修理、家具行业检测合格率变化不大。
2.3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情况
由表3可知,2009—2011年江干区累计共有389家次企业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应检人数10 702人,实检人数10 080人,年均漏检率5.8%。2010、2011年体检人数较2009年大幅上升,年均漏检率逐年下降(P<0.01)。其中化学因素漏检率最高(9.2%),其次为粉尘(3.8%)、物理因素(2.9%)。
由表4可知,2009—2011年各行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中,家具行业漏检率最低(0.7%),印刷行业漏检率最高(15.6%),各行业年度漏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注:括号内数字为合格百分率(%)。
注:括号内数字为合格百分率(%)。
注:括号内数字为漏检百分率(%)。
注:括号内数字为漏检百分率(%)。
3 讨论
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卫生状况的重要部分。通过对杭州市江干区2009—2011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发现,该区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6.1%、90.4%和73.0%,与嘉兴市[1]、上海市宝山区[2]、北京市石景山区[3]相关报道接近。粉尘与化学因素合格率相对较高,可能与近年来我区深入开展粉尘、高毒物品专项整治有关,但接触苯系化合物等高毒危害的人数众多,不容忽视。物理因素特别是噪声的合格率较低,超标行业多集中在机械、印刷和家具制造行业,以上几种行业多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劳动者流动性大,是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薄弱环节[4],应成为我区职业卫生监督的重点对象。
在职业健康检查方面,我区2010、2011年职业健康人数较2009年有大幅上升,其中化学因素、物理因素接害劳动者人数较多,而化学因素漏检人数较多,漏检率为9.2%。在各行业中,印刷行业漏检率最高(15.6%),漏检的危害因素主要为苯系化合物,其次为机械行业(3.8%),漏检的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近年来江干区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批存在重大职业病危害的大型企业逐步迁出,目前辖区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中,小型私有经济企业占较大比重,这部分企业面临关停并转和搬迁等现实,导致业主不愿加大职业卫生投入,且劳动者流动性大,是职业卫生监管的重点难点。检测与体检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该区职业病危害的重点为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其中以苯系化合物和噪声为主,印刷、家具、机械等行业所占比重较大,应当加强监督管理。但尘肺病等慢性职业病发病较慢,发病工龄较长[5],粉尘危害也不容忽视。
江干区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超标的行业企业,应作为职业卫生监管的重中之重,要切实加大监督力度,督促和指导企业整改,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职业病防治方针,加大执法力度,督促用人单位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企业自主管理能力,强化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对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企业进行重点整治、重点监管,切实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摘要:目的 了解2009—2011年杭州市江干区职业卫生工作情况,为进一步防治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3年来该区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资料,建立职业卫生监管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373家企业3 799个作业点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87.3%,其中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最低(73.0%),其次为粉尘(90.4%)和化学因素(96.1%)。在各行业中,机械制造行业(82.0%)、家具制造行业(83.4%)检测合格率较低,主要超标项目为噪声、苯系化合物。389家次企业共10 080名劳动者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漏检率为(5.8%),化学因素漏检率最高(9.2%),各行业中印刷行业漏检率最高(15.6%)。结论 该区职业病危害的重点为噪声、苯系化合物接触行业,应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检测,职业健康监护
参考文献
[1]叶佳萍,郑步云.2010年嘉兴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27(23):2689-2670.
[2]刘向阳.上海市宝山区2001—2005年职业卫生现状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7,23(3):177-178.
[3]云水英,王明良,赵晓艳,等.2006—200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现状[J].首都公共卫生,2009,3(3):119-121.
[4]梅良英,俞文兰.流动人口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8,21(4):276-278.
职业卫生状况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制鞋行业993人(来自3个制鞋企业)、纺织行业2 811人(来自3个纺织企业)流动女工作为调查对象,共3 804人。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发放个人职业健康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生殖健康、职业健康、从业情况、健康知识及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情况。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双录入方法输入EpiData 数据库,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动女工一般情况
2个行业流动女工年龄比较,纺织行业明显大于制鞋行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16,P<0.01);工龄方面纺织行业女工工龄明显长于制鞋行业,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39.67,P<0.01);婚姻方面,制鞋行业以未婚为主,纺织行业以已婚为主,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5.92,P<0.01);户籍类型制鞋行业女工以农业为主,纺织行业以非农业为主,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5,P<0.05);纺织行业女工以高中为主,制鞋行业以初中、小学为主;2个行业均没有长期吸烟、饮酒者。见表1。
2.2 流动女工生殖健康情况
2行业生殖健康方面,在痛经、经期有淤血及有生殖系统疾病方面2行业患者比率均较高,其中痛经、经期淤血均超过50%,另外,患有生殖系统疾病(包括盆腔炎、子宫附件炎、宫颈糜烂、阴道炎)方面,制鞋与纺织行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24,P<0.01)。见表2。
2.3 流动女工职业健康情况
制鞋、纺织行业有腰酸背痛症状的人数分别占81.9%、86.2%;制鞋行业有头痛、头晕症状者与纺织行业相同,占64.5%;制鞋行业有心情压抑、郁闷症状的占52.9%,纺织行业占69.1%;制鞋行业有眼睛疲劳、流泪症状者占60.0%,纺织行业占68.3%,均超过了50%的比例,经χ2检验,行业之间各症状的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流动女工从业情况
制鞋、纺织行业流动女工每月、每日工作超过法定时间的工人占大部分,由于行业性质,纺织行业中大部分人(56.4%)需要长期重复单调动作,41.8%的人需要连续站立工作。职业病危害因素知晓率,纺织行业明显低于制鞋行业(χ2=518.27,P<0.01),而接触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制鞋行业明显高于纺织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08,P<0.01)。见表4。
注:与纺织行业比较,at=59.16,P<0.01;bt=39.67,P<0.01;c χ2=965.92,P<0.01;d χ2=123.15,P<0.01。
注:与纺织行业比较,aP<0.01。
注:与制鞋行业比较,aP<0.01。
2.5 流动女工职业卫生知识需求情况
从表5中可以看出,2行业目前对职业健康知识了解的主要途径是知识读本,其次是电视途径,而对于希望获得职业健康知识的途径也主要是知识读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流动女工的职业健康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在深圳市每年发生12 000例工伤事故,其中超过80例死亡,而这中间大部分是流动工人。2000年,广东省惠州某厂强迫工人每月工作超过500 h,导致了部分流动工人因过于劳累而死亡。2002年在杭州某医院进行的分析表明,其外科接诊病人中大部分是因工作而受伤的流动工人。
本调查显示,纺织行业中患有生殖系统疾病女工人数占20.1%,乳腺疾病28.6%,而且她们多为已婚女性,所以对这些已婚人群应进行相应的卫生指导与咨询,尤其要使她们了解生殖系统炎症、性传播疾病及有关专科疾病的预防知识。这样会有利于已婚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卫生部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 600万家,受到各种职业危害的人群超过2亿人,流动工人约占90%[2]。受教育水平低[3],以体力劳动为主是流动工人的显著特点。 流动人口从事的工作往往是城市工人所不愿意从事的。这些工作有着更高的健康风险,通常被称为3D工作,即脏乱的(dirty)、危险的(dangerous)、棘手的(dead-end)[4]。本调查显示,患有腰酸背痛、头痛、头晕、听力减退、失眠、多梦、胸闷、憋气、食欲不振、便秘、皮肤瘙痒等症状者比例很高,有的甚至接近80%的人有此症状,说明女工健康在职业工作中受到了极大的危害,保护劳动女工的职业健康势在必行。
3.2 流动女工职业健康卫生知识需求
本次调查纺织行业有34.1%,制鞋行业56.8%的女工只有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文化水平,纺织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知晓率只有43.4%,有文献报道显示,流动工人文化水平低,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对职业病危害认知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淡薄,是使流动工人遭受职业病危害的重要原因[5,6]。
本调查显示,工人对职业健康卫生知识的需求很高,但大多数是通过知识读本这一途径获取,通过专家咨询方式获取卫生知识的只有10%左右,而希望通过专家咨询获取卫生知识的人数却提高了20个百分点,说明工人更想从专业的角度获得职业卫生知识。因此职业病防治机构应该组织更多的专家,通过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手段大力宣传职业卫生、个人卫生知识、合理膳食知识教育,慢性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的教育,提高企业职工维护自身健康的自觉性,提高企业职工的健康知识水平,并通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企业职工健康行为的改变,使职工健康水平得以明显提高。
最新消息显示,自国务院颁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来,我国女性就业比例提高, 已经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比重的45%。保护女性职业健康权将不再是几个部门或几部法律的职责,而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各级劳动及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在劳动法执法检查中,加大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同时,通过联合安全监察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将性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摘要:目的 了解高密市流动人口中女工(简称流动女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和职业卫生需求方式。方法 选择纺织行业3个企业和制鞋行业3个企业的流动女工共3 804人,填写职业健康调查问卷。全部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 制鞋行业流动女工年龄小,工龄低,多未婚,纺织行业流动女工年龄大、工龄较长、多已婚(均P<0.01)。两行业生殖健康表现为痛经和淤血,躯体健康方面表现为头痛、头晕、腰背痛、抑郁等。纺织行业重复单调动作(60.9%)、连续站立(45.1%)工作较多;职业病危害因素知晓率(43.4%)比制鞋行业低(85.3%)。两行业目前对职业健康知识了解的主要途径是知识读本、电视途径,希望通过知识读本获得职业健康知识。结论 高密市纺织、制鞋行业流动女工存在较为严重的生殖健康和职业健康问题,期望通过知识读本获得职业卫生知识。
关键词:流动女工,职业健康
参考文献
[1]Xiang B.Migration and Health in China:Problems,obstacles and solu-tions.Aisian metacentre research paper series:NO 17.Head-quarters atasia research institute[R].National Universtity of Singapore.2010.
[2]史俊庭.民工职业病亟待社会关注[N].科学时报,2005-08-23(A04).
[3]翟振武,段成荣,毕秋零.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J].人口研究,2007,31(2):30-40.
[4]Zheng ZZ,Lian PL.Health vulnerability among temporary migrants in ur-ban China[R].XXV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conference,Tours,France,2005,18-23.
[5]凌岚.民工对职业危害认识水平的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0,21(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