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调查

2024-09-19

职业卫生调查(精选12篇)

职业卫生调查 篇1

目前, 对于职业倦怠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 但自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首次提出职业倦怠后, 该现象就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1980年, 首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将职业倦怠研究领域扩展到包括教师职业在内的众多行业后, 教师职业倦怠就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在职业教育中,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 教学管理起来较为困难, 这些都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 因而易引起职业倦怠。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进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这次在我校开展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调查研究, 旨在把握我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真实情况, 研究教师的职业心理现状和职业倦怠的成因, 为学校管理和教师自身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预防或降低工作倦怠提供参考依据。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以我校具有教师职业资格、在岗位一线、工作半年以上且自愿参与调查的教师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71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66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3.0%。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1.2 测量工具

采用由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编制的“Maslach枯竭问卷-教育版 (MBI-ES) ”的内容作为问卷的主要内容。MBI-ES问卷包含3个维度, 其中情绪衰竭9个项目、去个性化5个项目、个人成就感8个项目。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和个体压力维度, 是指个体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情感资源过度消耗, 疲惫不堪, 精力丧失;去个性化又称“人格解体”, 是职业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 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一种负性情绪, 并在工作中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感是职业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 指在工作中对自己效能感的评价, 更多地反映了职业倦怠中与人格相关的特质。MBI-ES问卷具有较好的跨文化信度和效度, 是教育领域使用较广泛的工具。另外, 从多元文化角度看, 中国是一个十分注重“关系”的民族, 社会支持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正常生活。现将这些项目随机排序, 形成适用于我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量表, 力求更全面地了解我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 使人们意识到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问卷采用4点计分法, 对“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分别计1、2、3、4分。3个维度的得分相互独立, 不相加, 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平均分。情绪衰竭维度和去个性化维度的得分越高, 同时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得分越低, 则说明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由于职业倦怠是以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低职业效能为主要特征的多侧面心理结构, 被试个体在某一因素上的得分超过其临界值而呈现出倦怠, 并不意味着在其他因素上的必然倦怠。因此, 仅就单一因素检测结果很难准确判定个体的综合倦怠状况, 基于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测试标准应更为合理。

1.3 施测方法

由本课题组成员进行个别施测, 施测没有时间限制。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采取无记名的方式, 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真实作答即可。

1.4 统计学处理

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 输入计算机, 使用SPSS1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

2 调查结果

2.1 我校教师职业倦怠总体情况

由于国内目前尚无教师职业倦怠的统一判断标准和常模, 因此本研究借鉴赵玉芳等人的做法, 将教师职业倦怠在各维度的平均分与项目分的中位数做比较, 以此来衡量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水平。本量表采用4点计分法, 2.5为中位数。结果表明, 我校教师的情绪衰竭得分略高于中位数, 程度较高;去个性化得分低于中位数, 程度较低;个人成就感得分高于中位数, 说明有一定的个人成就感, 见表2。

2.2 不同教龄教师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见表3)

为了方便比较, 本次调查将教师的工作年限分为0.5~5年、6~10年、11~20年、21~30年、30年以上5个阶段。通过数据比较我们发现, 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得分在11~20年这个阶段达到最高峰, 以后呈现回落趋势。个人成就感在11~20年这个阶段得分最低。所以11~20年这个阶段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最严重, 这个群体属于我校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

2.3 不同性别教师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见表4)

在情绪衰竭方面, 男性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明显低于女性教师 (P<0.05) , 说明男教师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女教师强。当面临压力时, 男教师表现出比女教师更强的承受力, 因而工作与生活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要比女教师高。在去个性化方面, 男教师的去个性化特征明显比女教师弱 (P<0.05) , 说明男教师对工作的兴趣要高于女教师。而在个人成就感方面, 男教师的得分要高于女教师 (P<0.05) , 说明男教师从工作中体验到的成就感要高于女教师。

2.4 不同职称教师职业倦怠评分比较 (见表5)

中级职称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方面得分均高于高级职称和初级职称教师 (P<0.05) ;在个人成就感方面, 中级职称教师得分低于高级职称和初级职称教师 (P<0.05) 。这说明我校中级职称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3 分析

3.1 整体职业倦怠结果分析

我校教师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 但表现有所不同, 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平均分超过中位数, 程度较高。说明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的压力较大, 引起的情绪反应也较强烈, 个体情感资源的耗竭情况较严重。去个性化得分低于中位数, 说明我校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较为积极, 个体人格特质尚可。个人成就感得分超过中位数, 说明我校教师在工作中能够体验到一定的成就感。

3.2 不同教龄教师职业倦怠结果分析

工作11~20年的教师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得分最高, 个人成就感得分最低, 职业倦怠程度最为严重。工作11~20年的教师年龄多在35~40岁之间, 处于青年与中年的交替阶段, 具有比较敏感的心理状态, 同时也处于个人职业发展、抚养子女的重要时期。他们是学校的骨干力量, 教学工作量大, 除常规理论教学外, 还有实训、实验教学和升学辅导等, 体力、精力消耗严重。在工作中, 虽然教学技能日渐熟练, 但和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相比, 往往已经失去了对工作的新鲜感和热情。这可能是这一教龄段教师情绪衰竭程度上升的重要原因。和刚参加工作时相比, 工作11~20年的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逐年增加, 易产生代沟;随任教时间的增加, 教师与外界接触减少, 加之中职学生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较大, 师生交流出现障碍。这可能是这一教龄段教师去个性化程度上升的重要原因。任教伊始, 教师在潜意识中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理想化的、较高的价值标准, 在工作中很努力, 希望通过工作可以积极地影响学生, 随着任教时间的增加, 他们开始面临种种现实状况, 例如学生的不良行为、厌学情绪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 导致教师在教学、管理上力不从心, 产生挫折感, 怀疑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义。这可能是这一教龄段教师个人成就感降低的重要原因。应将11~20年教龄的教师作为学校实施心理干预的重点人群。

工作21~30年及30年以上的教师情绪衰竭及去个性化都有所回落, 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来自家庭的压力减小, 人生阅历逐渐增加, 子女的年纪与学生年龄接近, 对学生变得宽容、理解, 师生交流变得容易。由于工作时间长, 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情绪稳定、责任感更强烈, 所以个人成就感也较强。这个教师群体相对不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现象。

3.3 不同性别教师职业倦怠结果分析

我校女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要高于男教师。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在给女性教师更多施展才华机会的同时, 也给她们带来了压力, 往往要面临比男性教师更多的挑战, 生活、工作中的多重角色需要她们更好地兼顾。我校女性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65%, 学校对于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给予较大关注。

3.4 不同职称教师职业倦怠结果分析

我校中级职称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要比初级和高级职称的教师严重。究其原因可能与中级职称教师心理不平衡有一定关系。由于受职称比例的限制, 我校不少高年资中级职称教师无法取得高级职称, 他们为了晋升更高一级的职称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承担较大工作量的教学工作、承担班主任工作、承担行政工作、承担教科研工作, 同时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群体, 对其学术上的认可可能是他们最为需要的, 而职称又是学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无法晋升职称, 使教师处于一种怀才不遇、忧虑苦闷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 加剧了教师的焦虑。

综上所述, 我们应该以年龄段、性别、职称为界限, 划分教师心理发展与危机干预的指标,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调查和辅导, 改善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让更多的教师体验到作为教师的幸福感, 从而更好地促进职业发展。

关键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卫生调查 篇2

一、关于调查范围

2010年煤矿职业卫生情况调查工作调查辖区内所有从事煤炭开采,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矿职业卫生情况,包括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不含为煤矿开采服务的煤矿矿井建设施工企业及煤炭洗选厂等其他单位)。

二、关于调查期限

2010年煤矿职业卫生情况调查工作调查辖区内煤矿2010年1月至10月期间的职业卫生情况。企业应在11月5日前将《煤矿职业卫生情况表》(基础MKZWA表)上报至属地煤矿安全监察分局。企业具体上报时间由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关规定。

企业填报的《煤矿职业卫生情况表》(基础MKZWA表)有四种类型的数据:一是即时性数据,具体指接触职业危害人数、应职业健康体检人数、实际职业健康体检人数、检测点数、达标点数、新增职业病人数、新增尘肺病死亡人数、职业卫生总投入,此类数据应如实填报煤矿2010年1月至10月期间的具体情况。二是累计性数据,具体指累计职业病人数和累计尘肺病死亡人数,此类数据应如实填报煤矿从投产至2010年10月期间的具体情况,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不管企业发生什么变动,现在册职工应全部列入调查范围。三是参考性数据,具体指销售额、资产总额

1和从业人员平均数,此类数据在当年10月左右统计上有难度,但由于总体变化不大,且在煤矿职业卫生统计分析中起参考作用,因此将煤矿上的数据视为应统计上报数据。四是既定性数据,具体指单位法人代码、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煤矿类型和年核定生产能力,此类数据如实填报即可。

三、关于检测机构

2010年煤矿职业卫生情况调查工作将以下三类机构检测的数据视为有效:一是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的职业危害检测机构;二是在卫生部门备案的职业危害检测机构;三是具备检测能力的煤矿,这种情况只限于配备适当检测设备和专业检测人员的煤矿对本煤矿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情况,且要在《煤矿职业卫生情况表》(基础MKZWA表)注明为煤矿企业自测。

四、关于检测数据的时效性

上述检测机构于2010年1月至10月期间进行职业危害检测所获得的数据均为2010年检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和上报。

五、关于煤矿重组

对于正在进行重组的煤矿,如上半年完成重组的应列入调查范围。

六、关于统计报表

2010年煤矿职业卫生情况调查工作需上报的统计报表有三类报表:一是《煤矿职业卫生情况表》(基础MKZWA表),此表由

煤矿填写,上报属地煤矿安全监察分局。二是《煤矿职业卫生统计表》(MKZWB1-4表),此表是对《煤矿职业卫生情况表》(基础MKZWA表)各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由煤矿安全监察分局通过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统计分析系统(网络系统)在计算机自动生成后上报至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再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通过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统计分析系统在计算机自动生成后上报至总局统计司。三是《煤矿职业卫生统计分析报告》,此报告是在《煤矿职业卫生统计表》(MKZWB1-4表)基础上编制的详细、具体、图文并茂的文字报告。此报告由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通过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统计分析系统在计算机自动生成模版(模版中包含了报告框架以及分析所需的数据、表格和分析图等),需将系统中的模版转存为word文档,按照模版要求编写文字分析内容,形成本地区完整的《煤矿职业卫生统计分析报告》后逐级上报至总局统计司。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煤矿职业卫生统计表》(MKZWB1-4表)均为计算机自动生成,《煤矿职业卫生统计分析报告》报告框架以及分析所需的数据、表格和分析图为计算机自动生成,大大减少了煤监机构调查人员的工作量。

七、关于登录信息系统

2010年煤矿职业卫生情况调查工作应用的《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统计分析系统》已发布到专网(其中“分析报告编制指南”部分,待完善后再进行功能发布),请通过访问本地“金安”专网门户登录应用系统。用户名为操作人员汉字名称(如张三,用

户名为“张三”),密码为111111。如登录系统有问题,请联系本局网络系统管理人员。

八、关于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由总局规划司和信息通讯中心制定方案和时间,我们正与他们协调,希望尽快安排,初步定于4月上旬。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分局煤矿职业卫生情况调查工作人员,企业的培训由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自行安排。

九、关于煤矿职业卫生情况调查工作的时效性

煤矿职业卫生统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将实行制度化管理。但由于煤矿职业卫生统计是一项新的业务,情况复杂,基础较差,今年的情况调查是制度化管理之前的试行工作。今年的工作目的是使各级煤矿职业卫生统计人员取得一定的经验,以为实行煤矿职业卫生统计制度打下良好基础。

十、关于工作面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填报问题 由于本次调查关注重点是煤矿开采过程中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接触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情况,故本次调查填写表格以工作面作业人员接触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情况为准,如不同工作面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值存在差异,可填写测量值的范围。

如开展煤矿职业卫生情况调查工作还有任何问题,欢迎将问题编写电子邮件发送至huangb@chinasafety.gov.cn,便于我们

将问题收集整理和统一进行解答。

基层职业卫生现状与对策思考 篇3

【关键词】职业卫生;现状;对策

【中途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80-02

《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职业病危害严峻的形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仍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自2000 年以来, 我国每年的职业病新发病人数居高不下[1],我国无论从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职业病新发病例数、累计病例数, 还是死亡病例数均居世界首位[2-3]。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4]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 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 亿元, 间接经济损失2000 亿元。职业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定和谐的因素之一。深圳光明新区职业卫生工作采取抓关键环节、抓重点企业等一系列监管措施,有效控制了职业危害。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业企业迅速膨胀,随之带来的职业危害日益凸现:新区企业以五金、电子、塑胶、纸品印刷、家具和皮革制鞋为主,危害因素多样,以苯及苯系物、正己烷、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粉尘、噪声及氨气、酸等刺激性气体为主要危害因素。中小企业为主,技术工艺不发达、职业病防护措施不足或缺失、职业病防护意识淡薄、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滞后,职业病人时有发生。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探讨基层职业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基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建国至今, 我国的职业卫生工作先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建国初期一直到1998年, 职业卫生工作由原劳动部门进行管理; 1998年机构改革后,原劳动部门承担的职业卫生监督职能划转至卫生行政部门[5];中央编办发[2003]15号文件精神,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属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而深圳却一直由卫生行政部门承担职业卫生监管职能。但新修订《职业病防治法》明文规定执法主体是安监部门。因此,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执法主体“不合法”,而法定的安监部门又尚未履行法定的监管职责。法定执法主体的变更,导致职业卫生工作明显存在着监管脱节,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正常的职业病监管工作。势必出现职业卫生监管无所适从的局面,可能带来较多的行政和法律摩擦,严重的会引起法律争议和诉讼。

1.2 职业病防治监管队伍人力严重不足,履行监管服务职责力不从心。自《职业病防治法》颁布以来, 辖区用人单位、政府、技术服务机构和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法律责任得到明确,已经初步形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网络。相对于监管服务对象,我区职业病防治监管队伍力量严重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适应, 造成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得不到保证。目前辖区职业卫生监督员和技术服务员均面临人均数百家企业的监管技术服务任务,任务繁重,履行监管服务职责力不从心。

1.3 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形同虚设,“三同时”不能落實。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评价和审查,是最经济、有效的源头控制措施。然而,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动机制尚未形成,目前职业卫生评价和审查的源头控制形同虚设。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未将职业卫生评价列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竣工验收条件;另一方面,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的主管部门没有纳入到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竣工验收的必备环节,获取不了建设项目相关信息,也就谈不上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审查,更谈不上“三同时” 的落实,但很多企业照旧开工投产。一些地方和单位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降低招商引资门槛, 致使企业的立项、准入、监管过程把关不严, 大量未经职业危害评价审查的企业开工投产。

1.4 职业卫生信息缺乏系统性、完整性,难以反映整体实际情况

1.4.1 职业病防治服务机构现状不能满足当前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目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力量不足,职业卫生技术覆盖面窄, 监测信息来源少。

1.4.2 随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化,尚未建立理顺与之相适应的信息上报管理机制,社会监测机构的职业卫生监测信息尚未纳入监管部门统计上报渠道。数据资源残缺, 直接影响了职业卫生信息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导致职业卫生基本情况不清,基础数据不齐,致使卫生行政部门无法有效执法。

1.5 企业法制观念淡薄,社会责任严重缺位辖区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其职业卫生管理基本上流于形式: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投入不足、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不清、劳动过程防护缺乏、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监测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被动、推拖。致使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社会责任严重缺位,突出表现在建设项目基本未经职业卫生评价和审查。职业病危害源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不能得到保障;许多作业岗位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职业病人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因用人单位的经济文化水平有限,法制意识淡薄,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匮乏;供应商供应的有毒化学品标识不规范,成分不明,不能准确识别职业危害因素;目前缺少用于指导企业改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的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性文件。因此,中小企业潜在的职业病危害严重, 是职业病防治的难点。

2 思考与对策

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研究 篇4

基于上述两个研究目的, 2008年3月至12月在北京、四川和宁夏组织开展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应用试点研究以及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统计调查工作。

1 调查内容

(1) 调查地区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现状研究

通过抽样调查, 掌握北京、四川、宁夏三个省份的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现状, 发现煤炭行业职业卫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为今后开展职业卫生统计工作提出建议。

(2) 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应用试点研究

通过本次调查, 检验前期研究的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统计指标体系 (包括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统计报表、信息统计分析系统) 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发现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今后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2 调查方法

为了保证三个调查地区样本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即被调查省份按2007年各省份国有和乡镇两种类型煤炭开采企业的比例进行抽样。

抽样样本量估计主要考虑了把握度、允许误差、煤矿职业健康体检率等参数, 经计算理论上本次调查应抽取三个被调查省份约140处的煤炭开采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样本量计算公式为:

undefined

(1) 设把握度μ为95%, μα为1.96;

(2) π为参考既往煤炭企业职工职业健康体检率为20%左右;

(3) 允许误差为δ:设为10%。

经计算每个省份最低样本量为61处煤矿。

根据上述样本量计算, 为充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三个省份至少应分别保证61处煤矿参与调查, 共183处, 但由于北京市目前只有37处煤矿企业, 故建议50%以上煤矿参与调查即18家, 所以最终调查最低样本量应为140处煤矿 (四川应调查61处煤矿, 宁夏应调查61处煤矿, 北京应调查18处煤矿) 。

在保证本次调查最低样本量的同时, 为样本的依从性和满足数据网络上报的基本条件, 要求年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以上的煤炭开采企业全部参与调查;此外, 从样本结构性方面, 各调查地区基本按照各调查地区国有和乡镇煤矿比例确定样本中国有和乡镇煤矿的比例。抽样样本设计情况见表1。

2 调查结果

2.1 调查样本情况

按照调查要求, 三个调查地区199处煤矿企业参与本次调查, 其中国有重点煤矿58处, 国有地方煤矿27处, 乡镇煤矿114处 (见表2) 。

按产量规模分析, 2008年三个地区调查产量9万吨以上 (含9万吨) 煤矿167处, 9万吨以下煤矿32处 (详见表3) 。

2.2 实际样本量验证

按照本次调查方案, 本次调查对象为井工开采的煤炭企业, 各调查地区年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以上的煤炭开采企业参与全部调查。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四川在遭受汶川地震影响和灾后重建繁重工作任务的情况下仍按照样本要求完成了2008年的调查任务;北京因奥运会将部分小煤矿进行了停产, 开工的21处全部进行了调查。

三个调查地区调查199处煤矿, 超过抽样设计煤矿样本数量, 但样本结构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2008年调查的各调查地区实际调查国有煤矿与乡镇煤矿之比与调查地区总体国有煤矿与乡镇煤矿之比存在一定偏差, 主要是乡镇煤矿比例偏低, 这可以通过权重系数校正以达到估计调查地区煤矿职业卫生总体状况的目的。详见表4。

2.3 调查数据分析

北京、四川、宁夏三个参加煤炭行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统计调查的地区共完成199处煤矿2008年数据上报工作, 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2.3.1 职业卫生基本情况

(1) 作业场所职工接触职业危害情况

2008年三个调查地区199处煤矿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人员共有99009人, 占全部职工的68.98%, 其中接触矽尘人员11068人 (接害率8.76%) , 接触噪声人员10325人 (接害率7.67%) 。

(2)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2008年199处煤矿有172处煤矿开展了煤尘 (总尘) 检测, 总尘检测率为86.43%, 煤尘 (呼尘) 检测煤矿为166处, 呼尘检测率为83.42%。

2008年三个调查地区共检测4772个作业点, 达标4028个, 达标率为84.41%。

(3) 职工健康体检情况

2008年三个调查地区开展职业健康体检的煤矿164处, 未开展职业健康体检的煤矿35处, 按煤矿统计的职业健康体检率为82.41%。

2008年199处煤矿共有64206人参加了职业健康体检, 体检率为64.85%, 其中接触煤尘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为65.62%, 接触矽尘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为81.19%, 接触噪声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为43.52%。

(4) 职业病及损失工作日

2008年三个调查地区199处煤矿, 38处煤矿报告有新增煤工尘肺病人, 12处煤矿报告有新增矽肺病人, 有2处煤矿报告有新增噪声聋病人;三个调查地区新增职业病438人, 职业病检出率为6.82‰, 新增因职业病死亡38人, 累计职业病病死率为47%, 因职业病损失工作日37377天, 其中因煤工尘肺损失工作日最多, 为30817天, 其次矽尘损失工作日为6560天, 噪声损失工作日为零天。

2.3.2 各地煤矿职业卫生总体情况估计

本次调查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抽样调查掌握调查地区煤矿职业卫生总体情况, 因此, 通过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了三个地区煤炭行业职业卫生总体情况估计。

(1) 北京煤矿职业卫生现状估计

北京市共有煤矿34个 (抽样时为37个) , 其中京煤集团市属国有煤矿4个, 乡镇煤矿30个, 核定生产能力652万吨。其中京煤集团4个国有煤矿核定生产能力520万吨, 乡镇煤矿核定能力132万吨。全市30个乡镇煤矿中, 1个乡镇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12万吨, 其余全部为5万吨及以下。

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 (《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 , 北京市煤炭开采业从业人员约为3.02万人, 2008年20个参加调查煤矿从业人数为19184人, 即14个乡镇煤矿11016人未参加抽样调查。

估计方法:4个国有煤矿调查绝对数+16个乡镇煤矿调查绝对数+14个乡镇煤矿估计数 (以2008年14个调查乡镇煤矿相对数估计) 。

undefined

式中:Y——待估计的参数;

T——全市煤矿从业人数, I为本次调查煤矿从业人数;

Si——乡镇煤矿样本率;

A——本次调查样本数值。

经估计, 2008年北京市34煤矿职业卫生现状如下:2008年全市煤矿从业人数约30200人, 接触煤尘人数估计为20751人, 新增尘肺病人数估计为379人, 新增尘肺病死亡人数估计为4人, 尘肺病损失工作日估计为25215日。

(2) 四川煤矿职业卫生现状估计

四川省全省约有1511处煤矿, 年核定生产9万吨以上的国有重点、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 最初确定为159家, 2007年度实际完成统计调查142家煤矿, 2008年度实际完成统计调查138家煤矿。

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 四川省煤炭开采业从业人员约为35.34万人, 作为估计的基本参数。2008年138个参加调查煤矿从业人数为89815人, 其中国有煤矿59处 (重点煤矿37处, 国有地方煤矿22处) , 乡镇煤矿79处。

估计方法:59个国有煤矿调查相对数指标 (接害率、职业健康体检率和职业病检出率) 作为未参加调查的国有煤矿相对率;79个乡镇煤矿调查相对数指标作为未参加调查乡镇煤矿的相对率;国有与乡镇煤矿从业人员参照本次调查这两类煤矿从业人员的比例;将本次调查情况与未参加调查煤矿估计情况相加得到全省的煤矿职业卫生基本情况。

undefined

式中:Y——待估计的参数;

T——全省煤矿从业人数;

I——本次调查煤矿从业人数;

Gi——国有煤矿占全部煤矿人员比例;

Xi——乡镇煤矿占全部煤矿人员比例;

Wi——国有煤矿样本率;

Si——乡镇煤矿样本率;

A——本次调查样本数值。

经估计, 2008年四川省煤矿职业卫生现状如下:2008年四川煤矿从业人数约353400人, 估计接触职业危害 (粉尘和噪声) 人数为252116人, 其中接触粉尘人数约为223172人, 接触噪声人数为34881人;估计新增职业病人为2784人, 其中新增尘肺病人数为2717人, 噪声聋为67人;新增尘肺病死亡人数估计为394人, 职业病损失工作日估计为285947日。

(3) 宁夏煤矿职业卫生现状估计

全自治区煤矿从业人数6.5万人 (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 , 宁夏全区目前在册矿井130处, 其中:国有重点煤矿28处、市县国有煤矿32处、乡镇煤矿70处;生产矿井101处 (井工85处, 露天16处) 、在建井29处;生产井工矿井中核定能力年产9万吨以上 (含9万吨) 的28处 (国有重点煤矿19处、市县国有煤矿7处、乡镇煤矿2处) 。

估计方法:22个国有煤矿调查相对数指标 (接害率、职业健康体检率和职业病检出率) 作为未参加调查的国有煤矿相对率;19个乡镇煤矿调查相对数指标作为未参加调查乡镇煤矿的相对率;国有与乡镇煤矿从业人员参照本次调查这两类煤矿从业人员的比例;将本次调查情况与未参加调查煤矿估计情况相加得到全省的煤矿职业卫生基本情况 (具体应用公式 (2) ) 。

经估计, 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矿职业卫生现状如下: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矿从业人数约65000人, 估计接触职业危害 (粉尘和噪声) 人数为42693人, 其中接触粉尘人数估计为39465人, 接触噪声人数为估计8312人;估计2008年新增职业病人为31人, 其中新增尘肺病人数为27人, 噪声聋为4人;新增尘肺病死亡人数估计为12人, 职业病损失工作日估计为713日。

3 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统计指标体系评价

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 在国家安监总局统计司的组织领导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和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承担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研究”课题, 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国内外广泛、深入调研, 初步形成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统计指标体系。

通过本次调查, 各方专家以及各级安监部门、煤监部门对统计指标体系给予了肯定, 认为目前这些统计指标可以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信息, 统计方法正确、统计报表逻辑设计清晰, 监管机构和煤矿企业对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的可操作性、安全稳定性和实用性给予了充分肯定, 特别是自动生成统计分析报表和统计分析报告两大功能, 得到了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欢迎, 大大方便统计人员对上报数据的利用。

同时相对于国外职业卫生工作, 我国职业卫生工作许多方面有待完善, 统计工作也应结合当前职业卫生现状, 建立适应当前各级监管部门决策需求的统计指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统计指标的应符合当前实际, 结合所收集的建议, 对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健康体检人数、新增尘肺病人数等统计指标的定义、统计范围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4 讨论

据卫生部近十年以来的统计, 煤炭行业一直是我国各行业新增职业病最多的行业, 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3, 744例, 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建设行业, 分别占总职业病病例数的39.81%、13.05%和6.90%[1]。

近年来对煤矿开展科学系统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尚不多见。本次调查发现煤矿平均职业危害接触率为68.98%,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达标率为84.41%, 职业健康体检率为64.85%, 与国内有关调查数据[2,3]相比, 本次调查煤矿企业这三项重要职业卫生统计指标比较高, 但从职业卫生投入方面还较低, 仅占销售额的1.47%, 职业病检出率也达6.82‰, 三地职业病损失工作日高达37377日。职业危害防护工程设施投入少, 防尘个体防护用品发放率低, 一些乡镇煤矿给井下一线工种工人仅发放防护服和安全帽[2]。尽管本次调查开展前对调查地区各级煤矿监察机构人员进行培训, 强化了调查地区煤矿的职业健康监管执法, 一定程度保证了调查数据的质量, 但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相比, 一些煤矿企业对职业危害治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基础知识薄弱, 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了解不多, 例如大多数煤矿的粉尘检测方法与现行标准检测方法存在不一致, 有些煤矿企业把普通体检与职业健康体检混为一谈。由于本次调查方式为煤矿企业填报, 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主动调查、主动检测和主动体检方式[4,5,6]相比, 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一定的差距, 例如近两年部分机构发现煤矿尘肺病体检检出率达5%[7]。这些结果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煤矿企业职业危害状况较为严重, 煤炭行业职业危害形势严峻较为突出。

摘要:为了掌握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现状及职业健康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并检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北京、四川和宁夏三个地区199处煤矿开展了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统计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 样本量满足了抽样设计需求, 调查内容主要针对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及工作日损失四个方面, 通过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煤矿统计分析, 发现了当前煤矿职业卫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在调查地区煤矿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试用职业卫生统计指标体系, 实施煤炭行业职业卫生统计信息系统直报, 其中职业卫生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操作简便, 功能强大, 特别是直接生成职业卫生统计分析报告功能受到了各级监管人员的好评, 为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和在全国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煤矿,职业危害,抽样调查

参考文献

[1]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jdj/s5854/200905/40893.htm

[2]刘卫东, 王立艳, 张岩松, 马骏.我国煤矿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1) :121~124LIU Wei-dong, WANG Li-yan.ZHANG Yan-song, MA Jun.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for coal mine in China.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 5 (1) :121~124

[3]鹿德智, 宋志方, 杨海兵, 李少奎, 许琳, 佟广元, 吕泽波煤矿粉尘监测与矿尘成分分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1) :34~37LU De-zhi, SONG Zhi-fang, YANG Hai-bing, LI Shao-kui, XU Lin, TONG Guang-yuan, Lu Ze-bo.Coa mine dust monitoring and elements assaying Journal o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 4 (1) :34~37

[4]张岩松, 刘卫东, 赵葆青.2007年我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现状与对策分析.职业与健康, 2008, 24 (22) :2390~2392ZHANG Yan-song, LIU Wei-dong;ZHAO Bao-qing.Sta-tus of Occupational Hazard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in National Coal Mine Operational Field.Occupation and health, 2008, 24 (22) :2390~2392

[5]张岩松, 马骏, 关砚生, 刘丽华, 王雪涛, 刘卫东.煤炭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对职业健康监护效果的影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601~605ZHANG Yan-song, MA jun, GUAN Yan-sheng, LIU Li-hua, WANG Xue-tao, LIU Wei-dong.The effects o management mod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in coal mine.Paper Collection of Cosha Annual Meeting in2007:601~605

[6]马骏, 刘丽华, 张延松某煤炭集团尘肺病危害现状及趋势分析.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564~569Cross-sectional survey and Trend Analysis of pneumoconi-osis in a Coal Company.Paper Collection of Cosha Annu-al Meeting in2007:564~569

职业卫生调查 篇5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六、录取办法说明1.调档比例按招生计划120%调档。2.身体健康状况要求色盲、色弱、嗅觉迟钝不得报考;任何一眼矫正到4.8但镜片度数大于800度不得报考;其它疾病或生理缺陷考生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3.院校志愿及录取当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数不足计划招生数时:在同批录取学校控制分数线以上,按考生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当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数多于计划招生数时:不再调阅其他志愿考生档案。中职升高职录取,按照辽宁省招生录取原则录取。(注:如果专业成绩相同,按照文化课分数从高到低,择优录取。)4.对加分、降低分数投档考生的处理在录取中执行省招考委关于加分、降分投档以及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规定执行。5.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按分数优先的原则安排专业。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全景地图: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分数线: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报考指南: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

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人气校友:

医护人员手卫生调查分析 篇6

关键词:手卫生依从性;原因分析;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80-01

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医务人员手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落实医院手卫生制度是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便、最经济、最总要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和执行情况,我们随机对150名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为改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随机对我院门诊和病房的15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医师80人,其中门诊10人,病房70人;护士70人,其中门诊10人,病房60人。从事临床工作最长38年,最短10个月。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根据临床实际操作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何时洗手、洗手作用的认识、洗手的方法、实际工作中的洗手情况、洗手的频率及手套作用情况等。由同一名调查人员对被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说明调查目的,医护人员现场填写后及时收回,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60份,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93.8%。

(三)手卫生执行率。手卫生执行率=医护人员实际手卫生次数/应该洗手手卫生次数×100。

二、结果

(一)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

在接触患者前后是否洗手,洗手时间等3个方面知识掌握率均﹥95.5%。

150名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率(%)

(二)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三、讨论

从整体上看,调查的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好,知识掌握率为94.8%,与知识掌握较好的情况相比,在实际操作中手卫生执行较差,平均执行率在65.6%。在不同手卫生指征情况下执行率较好的是接触患者后,显著高于接触患者前和接触物品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忽视了手卫生在预防交叉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与医师相比,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及接触诊室其他物品后手卫生执行情况都比较好。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控制医院感染获得性感染的关键。因此,要反复加强对手卫生依从性再教育,进行经常性督导检查,使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严格按照洗手程序正确洗手,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谭玲,文若兰,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

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4):259-261

[2]曾滔,许宝华,史俊林,等。2011年宜昌市37所医院

执行手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6):425-429

某火力发电厂职业卫生学调查 篇7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

包括企业基本情况, 生产工艺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与分析和职业健康检查等。

1.2 调查方法

选择该项目配套装置作业场所在国家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1,2]中有标准的有害因素进行现场监测, 对该项目配套装置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对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个体防护用品使用及发放情况等进行询问及现场调查, 收集厂方提供的相关资料、信息及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等。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与分析执行《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3,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 (GBZ/T189.8-2007) 。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及《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职业性健康检查按照体检规范要求[5],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现场检测结果

2.1.1 生产性粉尘存在的岗位及种类

该企业生产性粉尘主要为煤尘和矽尘, 还有石灰石粉尘和电焊烟尘。生产性粉尘岗位分布及产生的途径见表1。

2.1.2 采取的防尘措施

2.1.2. 1 燃运系统

煤场两侧地面铺设高压水喷雾管道, 在卸煤沟周围屋顶设置有喷雾装置;各栈桥、转运站共设置冲击式除尘器12台;煤仓层电动梨煤器加装锁气挡板, 共设置布袋除尘器10台, 原煤斗设有除尘机组。

2.1.2. 2 发电系统

锅炉及燃烧系统采用密封措施, 炉顶采用大包密封;3#、4#锅炉和煤仓间各设一套气力清扫管道系统;锅炉排汽口和安全阀排汽口装消声器。防护设施运行正常。2.1.2.3脱硫除尘系统设有电除尘器对锅炉产生的烟气进行粉尘回收处理, 并通过密封管道正压输送到灰库;灰库顶部设袋式除尘器, 安装有加湿搅拌放灰装置;脱硫塔采用紧凑型低泄漏空气密封回转式气-气换热器, 采用双层带密封的脱硫系统进、出口挡板门和旁路挡板门装置进行防尘处理。

2.1.3 粉尘测试结果与分析

共检测20个呼吸性粉尘个体岗位, 合格岗位13个, 合格率为65.0%。其中脱硫、输灰集控室巡检员和灰库值班室岗位为矽尘, 脱硫供应值班室主值、副值岗位为石灰石粉尘, 其余为煤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岗位包括:采样员、制样员、燃检技术员、15#皮带值班、17#皮带值班、清运班和灰库值班室。呼吸性粉尘的个体检测情况, 见表2。

岗位超标是因为生产工艺对煤粉湿度有一定要求, 输送带上设置的喷雾装置没有启用, 输煤栈桥煤尘浓度较高;制样室作业时门窗关闭, 室内通风较差, 存在粉尘污染;灰库放灰时, 未按照设计要求使用加湿器加湿搅拌后放灰, 致使灰库粉尘逸散浓度较大;锅炉磨煤机清理运输作业时, 工人处于作业点的下风向, 作业时间长, 因此工人接触煤尘浓度较高。

2.1.4 噪声测试结果与分析

21个接触噪声的岗位中有17个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合格率为81.0%。不合格的岗位是燃运部的输煤值班员、17#皮带值班和发电部的集控值班、集控巡操员。发电厂应采取措施完善和加强隔音和消音效果。噪声强度检测评价岗位情况见表3。

2.2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从检查结果看, 矽尘对火力发电厂工人的健康危害最大, 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次之。粉尘作业检查人数为407人, 其中尘肺0+为46人, Ⅰ级为7人, Ⅰ+为1人, 锰作业体检人数为14人, 2007年和2009年尿锰增高人数均为0;汞作业检查4人, 2007年尿汞增高1人, 2009年尿汞增高人数为0。

3 讨论

输煤栈桥皮带运煤是接触煤尘呼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各条运煤皮带尾端虽然设置有冲击式收尘装置, 但在运行过程中扬尘不能及时进入收尘水箱, 容易逸散到周围空气中, 负压抽风功率达不到现场除尘要求, 收尘效果不明显。目前, 收尘装置仍采用人工启动, 在皮带运行时不能及时启动收尘系统。灰库放灰是接触矽尘呼尘的重要途径之一, 灰库未按照设计要求使用加湿器加湿搅拌后放灰, 灰库值班室门窗密封不严, 放灰作业时有开窗操作现象, 导致上述场所粉尘浓度较大;灰库设有布袋除尘器, 但因布袋和输灰管道有泄漏现象, 导致灰库二层平台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严重。在本调查中, 煤仓沉降尘中游离SiO2含量是4.80%, 灰库沉降尘中游离SiO2含量是20.22%, 且部分岗位存在超标现象, 因此, 应将矽尘的控制列为职业卫生工作重点。

职业病的检查结果显示, 接尘作业体检中检出尘肺病8例, 同时检出“无尘肺0+”46例。三期扩建工程于2007年11月进入试生产, 8例尘肺病人鉴定日期均在2003年11月以前, 属于三期扩建项目投入试生产以后的累积尘肺病人, 2007年体检和2009年体检没有新增尘肺病例。2007年尿汞测定虽未发现确诊的中毒病例, 但仍应对检出的1例“尿汞”增高者进行定期复查, 根据公司2009年职业健康检查显示, 接汞、接锰作业人员均未发现职业性汞中毒者和职业性锰中毒者。

输煤栈桥应增加收尘器水箱中煤浆的清理次数, 可加长导煤槽长度, 加装橡胶帘, 加大收尘器抽风功率, 同时对转运站下煤管道按照一定角度倾斜设计;应考虑将收尘装置由人工启动方式改为自动化联锁启动方式, 收尘器随皮带运转自动开启;对灰库采取加湿器加湿搅拌后放灰, 采用罐车装车运输, 加强下料口与罐车连接处的密封性, 同时应对灰库二层的布袋和输灰管道进行经常性检修和维护, 完善设备密闭性能, 加强灰库值班室门窗密封性能, 在值班室加装空调或正压通风设施;对噪声超过国家标准的岗位, 应配发耳塞并督促作业人员在噪声区域坚持佩戴。

提供安全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选用防尘、毒口罩替代纱布口罩, 并确保工人正确使用;同时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监督作业工人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6];按照职业健康监护规定, 对职工定期进行了体检, 体检项目仍需进一步完善, 如增加电测听检查项目等;对有职业禁忌证的职工和外包劳务工进行岗位调整, 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确保车间各岗位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2]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

[3]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S].

[4]GBZ/T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S].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3号.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S].2002-03-28.

职业卫生调查 篇8

关键词:啤酒,职业卫生,现状分析

我国啤酒的正规化生产, 起源于十九世纪末。自进入21世纪以来, 由于市场经济的建设、政府的宏观调控, 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中国的啤酒业发展迅猛, 成为世界第一啤酒产销大国。为了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及相关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我们于2010年3月份对某啤酒生产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了日常性检测, 并对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性健康体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啤酒生产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作业工人。

1.2 方法

对作业场所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2007) 进行采样,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1-2007) 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职业性健康检查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88-2007) 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

2 基本情况

2.1 啤酒生产工艺过程

啤酒生产过程主要分为:制麦、糖化、发酵、罐装四个部分。

2.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二氧化碳 (CO2) 、氨气 (NH3) 、噪声、粉尘等。

3 结果

3.1 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噪声的测定根据《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 (GB/T15439-1995) , 使用HS5660A声级计检测,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1-2007) 评价。氨气的测定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2004) 使用TS-NH3氨气测定,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2007) 评价。粉尘的测定根据《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5948-85) , 使用LD-3C粉尘采样仪测定,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2007) 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本次噪声共检测30个作业点, 合格率35%;NH3共检测11个作业点, 合格率100%;粉尘共检测10个作业点, 合格率80%。

3.2 职业性健康体检情况

本次职业性健康体检共98人, 检出单项指标异常者72人, 未见异常者26人, 本次职业性健康体检未诊断出职业病。单项听力检查者84人, 其中听力下降者30人。

4 讨论

4.1 分析

本次检测的有害因素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满负荷生产中进行的, 因此所测定项目均能反映生产情况。对于超标的有毒有害作业点应加强改善和加强工人的个体防护。对本次职业性健康体检异常者应加强个人防护和定期的职业性健康体检。

此次检查结果提醒我们应重视此类行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加强工作环境有害因素的日常检测工作, 采取改进生产工艺和更新生产设备等措施,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 责成企业对超标严重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

4.2 对策

(1) 提高企业责任意识。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的规范化管理。强化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 加强对企业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 通过宣传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并从以下两方面做好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一是企业必须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是职业病预防、治疗和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这是落实用人单位义务、实现劳动者权利的重要保障制度, 是落实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的前提, 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它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减少健康损害和经济损失, 减少社会负担。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劳动者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关系的客观记录,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应当满足连续、动态观察劳动者健康状况、诊断职业病以及职业卫生执法的需要, 内容应当完整简要。劳动者的健康监护资料对于评价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效果, 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意义十分重大。二是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健康检查、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离岗时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和应急健康检查。通过检查发现职业禁忌证、职业病和相关健康损害。对于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 企业应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 并妥善安置;对于需要进行复查和医学观察的劳动者应按照职业健康体检机构的要求进行复查核医学观察。

(2)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的宣传教育, 增强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特别是耳塞、口罩要定期更换。劳动者是职业病的直接受害人, 要积极通过各种方式, 如广播电视、书刊杂志、专业培训等方式获得职业卫生知识, 了解其权利和义务, 从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良好的职业卫生习惯和自觉参与保护, 这是预防职业性危害的重要防线。

(3) 加强生产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工作, 建议在生产过程中定期检修设备, 防止跑、冒、滴、漏发生。随着科技发展, 不断改进生产工艺, 提高科技含量, 改善工人作业环境。

(4) 噪声是本厂的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之一, 本次检测该厂部分车间噪声超标, 建议劳动者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耳塞或耳罩) , 同时尽量减少接触噪声时间, 以免发生职业性听力损伤。

参考文献

[1]GBZ159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GBZ/T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3]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职业卫生调查 篇9

关键词:玛瑙加工,职业病危害,调查

某乡镇是全国最大的玛瑙加工基地, 全镇目前有大型玛瑙加工企业20家, 中型玛瑙加工企业156家, 小型玛瑙加工户2 560户, 每个玛瑙加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为5~80人不等, 总接触人员8 000多人。2008年市、县卫生防疫部门随机抽取了13家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玛瑙加工企业, 对其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 对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噪声强度及毒物浓度进行了检测, 调查结果如下。

1 现场卫生学调查

1.1 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玛瑙加工主要工艺为:玛瑙原料的切割-打磨-抛光-染色-雕刻-成品。调查发现7家企业采用干磨工艺, 5家企业采用湿式作业。13家企业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落后。

1.2 职业病防护设施配备情况

有8家生产加工车间设置了简易的防尘设施, 如排风机、引风筒、防尘罩等, 但没有防噪声、防毒防护设施, 另外5家无任何配套的防毒、防尘、防噪声等防护设施。

1.3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该镇玛瑙加工企业均为私有, 部份企业主只追求利润最大化, 忽视职业病防治工作, 甚至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有抵触情绪。13家企业均没有职业病防治管理机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防治管理人员, 没有职业卫生档案, 单位从未主动要求进行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1.4 职业卫生法律和专业知识培训情况

13家单位从未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劳动者不知道《职业病防治法》, 不知道相关职业卫生基础知识。

1.5 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13家企业从未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有的工人在粉尘岗位工作数年后感觉不适到医院就诊, 才知道自己得了尘肺病。

1.6 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

13家单位均为作业工人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 但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不是防尘口罩, 而是普通纱布口罩, 个人防护用品配置数量少、不能及时更换、用品质量差、透气性不好等诸多问题。劳动者不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对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大多数工人作业时不采取任何个人防护措施。

1.7 作业人员自身防护意识

作业工人多为当地农民, 文化程度较低, 缺乏自我保护知识和健康维权意识, 劳动保护意识淡薄, 从未进行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企业虽然给职工配备了防护用品, 但对其用法、用途及意义解释不清, 以至有些职工工作期间不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1.8 个案调查

对该镇两个村卫生室的两位村医和部分接触玛瑙加工矽尘人员进行了调查, 初步了解了一些职业病危害的个案情况。

某男25岁, 接尘工龄10年, 1995年开始从事玛瑙切割工作, 有5~6年时间作业场所无排风和除尘装置, 先后在6~7个玛瑙加工厂工作。2005年9月起咳嗽、胸闷, 于2005年11月9日前往县人民医院拍片, 疑似尘肺。2006年7月18日经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阅片, 初步诊断为Ⅱ期矽肺。

某男45岁, 接尘工龄6年, 从事玛瑙打磨工作。到县人民医院拍片, 初步确诊为矽肺, 调查时未见其胸片。

某男32岁, 接尘工龄15年, 从事玛瑙切割工作。今春因肺部疾患去世, 怀疑是矽肺所致, 需进一步调查核实。

某男36岁, 1996年开始从事玛瑙切割工作, 接尘工龄3年, 前2.5年作业场所无任何防尘措施。2002年经省职业病医院阅片, 诊断为2期矽肺, 该患者已于2005年5月去世。

2 结果与分析

2.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噪声以及苯、二甲苯、重铬酸盐等有毒化学物质, 在现场还发现有部分无商品名称和化学名称染色用的化学品。切割、抛光、磨球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染色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苯、二甲苯、重铬酸盐等有毒化学物质。

2.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结果

2.2.1 粉尘浓度测定结果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50%~60%, 作业场所粉尘性质属矽尘。共采集粉尘样本数52个, 各岗位粉尘的短时接触浓度在10.7~83.3 mg/m3之间, 超限倍数为15.3~119倍, 安装与未安装简易风筒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相差4.8倍, 说明简易风筒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其中切割岗位粉尘浓度最高, 其次是磨球岗位, 再次是抛光岗位。

2.2.2 噪声强度测定结果

共测定噪声点69个, 8h等效连续A声级范围在83~105 d B (A) 之间, 合格点只占20%, 切割岗位噪声强度最高, 其次是抛光岗位, 再次是磨球岗位。

2.2.3 化学毒物浓度

苯、二甲苯、重铬酸盐是染色岗位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采集苯、二甲苯、重铬酸盐样本数分别为12个。苯的短时接触浓度范围为6.83~12.3 mg/m3之间, 合格点占83.3%, 二甲苯的短时接触浓度范围为80.4~103.2 mg/m3之间, 合格点占91.7%, 重铬酸盐短时接触浓度范围为0.02~0.06 mg/m3, 超限倍数为0.4~1.2。染色岗位不是每天作业。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说明, 该镇玛瑙加工企业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及工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粉尘浓度过高容易引起尘肺病。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 容易引起噪声聋职业病以及血压升高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玛瑙加工作业人员多数同时接触以上两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危害更大, 所以, 在本行业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势在必行。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 建议政府部门将目前散在的、单一玛瑙加工企业及手工作坊式个体加工户规范管理, 建设玛瑙产业集群, 形成集约式、工业化、自动化生产方式, 充分利用、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 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 (2) 完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各项制度, 加大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投入, 加强职业病防治管理。 (3) 个人防护用品对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防止或减轻职业危害至关重要, 是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1]。给作业工人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和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 加强作业工人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的监督管理, 督促工人自觉佩戴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4) 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加强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的教育, 是预防职业病、提高劳动者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而且投入最小, 效果很好[2]。以提高职工个人防护意识, 减少职业损害的发生, 既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也给企业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6) 建立健全员工健康档案, 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 防止发生职业病危害。

参考文献

[1]房云, 杨冬梅, 郭宝萍, 等.中小型企业劳动者职业卫生知识调查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9, 35 (2) :102-104.

某煤矿洗煤厂职业卫生现状调查 篇10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0年在我站进行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的两家洗煤厂作为检测对象,并对其在岗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人数814人,受检人数796人。其中男性689人,女性107人;年龄在19~52岁,平均年龄32岁;工龄在1.0~32 a,平均工龄16.7 a。主要涉及工种有手选、破碎、振动筛选、球磨机和磁浮选等。

1.2方法

粉尘毒物检测按国家标准规定的采样方法和检测方法进行采样检测,依据GBZ 1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和GBZ 1-200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噪声测定依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部分》GBZT 189.8-2007。依照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类别,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确定检查项目。检查项目包括职业史、内科常规、高千伏X线胸片、肺功能、心电图、电测听及血尿常规。

2结果

2.1有害因素检测结果

粉尘检测点44个,合格点32个,点合格率72.7%;样品份数398份,合格样品285份,样品合格率71.6%。噪声检测点61个,合格点39个,点合格率63.9%;样品份数183份,合格样品108份,样品合格率59.0%。最大噪声为105 d B(A),超过最高容许值20 d B(A)[老企业为90d B(A)],值班室噪声在60~75 d B(A)之间。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CO、CO2、H2S、SO2等,检测点15个,共32份样品,均低于最低检测限度,样品合格率为100%。见表1。

2.2体检结果

2.2.1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数构成

应检人数814人,实检人数796人,体检率97.8%。其中接触噪声350人,接触粉尘192人,同时接触粉尘和噪声254人。分别占体检人数的44.0%、24.1%和31.9%。

2.2.2体检异常情况

受检总人数796人,其中电测听异常302人,占体检人数的37.9%;内科常规异常220人,占27.6%;心电图异常156人,占体检人数19.6%;肺功能异常98人,占体检人数12.3%;血尿常规异常32人,占4.0%;胸部X线片异常26人,占体检人数3.3%。

接触噪声作业工人350人中,体检异常检出率居首位的是纯音电测听(46.3%),其他依次为心电图(11.4%)、肺功能(8.6%)、血尿常规(4.0%)、胸片(0.9%)。接触粉尘作业工人192人中,体检异常检出率依次为心电图(22.9%)、肺功能(13.5%)、胸片(5.2%)。接触粉尘加噪声作业工人254人中,体检异常检出率依次为纯音电测听(55.1%)、心电图(28.3%)、肺功能(16.5%)、血尿常规(7.1%)、胸片(5.1%)。

2.3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工人工作时间为每周5 d,每天8 h,实行三班倒工作制,作业方式为巡检,每隔一段时间从操作室出来在车间巡检一次,主要靠听觉来判断机器设备的运转是否正常,一般巡检1次需要1.5~2.0 h。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主要在手选车间、破碎机房、振动筛选车间等,其中落煤仓和手选车间粉尘浓度最大,最大超标4.5倍。产生噪声的主要作业场所在鼓风机房、脱介机房、破碎车间,分选振动机房、球磨机,磁浮选等,主要噪声源有皮带机、鼓风机、脱介机、破碎机、真空泵、分选机及振动筛等,通过频谱分析仪发现多为高频非稳态噪声。工人个人防护用品主要是口罩和耳塞,且不经常佩戴或使用方法不正确如只遮嘴不遮鼻,耳塞佩戴不正确或不愿佩戴等。

2.4职业病检出情况

两厂共检出职业病1例,为煤工尘肺。职业病危害重点是噪声和粉尘。在本次对796名职工职业健康检查中,电测听异常检出率为最高,这与国内有关报道相符[1],说明噪声对职业人群的听力有损害,听力损害主要发生在4 000-8 000 Hz听域值范围内,提示高频噪声对职业人群危害更大。其次为内科常规(主要是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分别是27.6%和19.6%,胸片的异常检出率较低(3.3%),但后果较严重,已确诊1例为煤工尘肺。从调查结果可见,噪声合格率较低,而健康检查异常率较高,两者符合逻辑关系。从以上分析数据可看出,到我站进行检测的企业能够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履行企业的职责,积极主动进行生产场所有害因素监测及职工职业健康检查,体检率较高(97.8%)。但是在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较严峻的大环境[2-3]中,集团公司的职业卫生也存在较大问题,主要是噪声危害。建议用人单位积极改进生产工艺,从源头上控制职业危害;合理安排用工时间,从组织管理上减少发生职业病的可能;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和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提高职工自我保护意识,降低企业职业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馥程,赵艳华,北京市怀柔区2006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8,24(4):323-324.

[2]李涛,张敏,李德鸿.中国职业卫生发展现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4,30(2):65-68.

巴里坤县成人卫生调查分析 篇11

2007年3月对我县城、乡1000名成人进行了健康行为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城镇、农村18岁以上成人1000名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式调查方法,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饮酒、喝生水、不刷牙等情况。

结 果

本次调查的1000人中,应答合格者979人,其中男552人,女427人;城镇537人,农村406人。

城镇男性吸烟率为63.9%,農村男性吸烟率为76.1%(P<0.01);城镇女性和农村女性吸烟率分别为4.6%和1.4%(P>0.05)。吸烟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为农村高于城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女性吸烟率城镇与农村无显著性意义。不同年龄组吸烟率有所不同,18岁、30岁、40岁、50岁以上各年龄的吸烟率分别为63%,82%,74%,60%。吸烟率的线呈“抛物线”状。

男性饮酒率为56.9%,女性饮酒率为7.7%(P<0.01);男性喝生水率为5.3%,女性喝生水率为1.2%(P<0.05),饮酒率和喝生水率的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男性和女性不刷牙率分别为7.2%和5.9%,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讨 论

吸烟危害健康,已为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我国吸烟率男性为60%,女性为7%。本县男性为69.7%和3.5%,男性吸烟率高于全国水平,女性率低于全国水平。有报道认为,受教育程度高则吸烟率相对低,本次调查显示受教育程度相对高的城镇吸烟率低于农村,证明了这一观点。王氏等对1000余名工人的调查显示,吸烟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而我们的结果显示吸烟率高峰在30~40岁年龄段,与前者有所不同。

1979年国际酒药成瘾委员会指出,“酒消费有关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幸福和生命构成了严重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也告诚人们,“喝酒越少越好,最好不喝”。本县男性饮酒率为56.8%,女性为7.7%,其中农村男性饮酒率达59.8%,可见,饮酒是本县一个严重的问题。女性饮酒率表现为城镇高于农村,笔者认为与城镇女性个人收入较高、思想相对开放、追求自我有关。

我国于1988年成立了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确定农村和中小学校为该指导的两大重点。目前,我县农村有11%以上人口没有刷牙习惯,可见,居民口腔保健意识较淡漠,牙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职业卫生调查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大连市某格法玻璃建设项目。

1.2 方法

1.2.1职业卫生调查深入现场调查总体布局及设备布局的合理性,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落实情况等。

1.2.2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依据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分析。

1.2.3职业健康体检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2 结果

2.1 职业卫生调查情况

2.1.1项目概况该项目于2002年投入运行,主要生产平板玻璃,年产量为96万重箱,建设地点位于大连市金州区。项目划分为原料车间、熔煤车间、平拉车间和机电车间(包括空压站、循环水、总变电所、车间变电所和液化气站)4个评价单元。

2.1.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布[1]根据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紫外辐射、工频电场、矽尘、石灰石粉尘、煤尘、其他粉尘、碳酸钠、二氧化硫、液化石油气和一氧化碳。见表1。

2.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及生产情况,结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确定本次检测化学有害因素(8种)、物理因素(3种),本次检测时期不属于高温季节,故未对高温进行检测。

2.2.1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经实验室检验分析,除提升机、筛分机、输送机中部和尾部超限倍数超标外,其余各工种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要求。见表2。

2.2.2物理因素检测结果本次噪声检测点14个,噪声8小时等效强度为71.2~83.4d B(A),各工种接触的噪声强度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合格率为100%。窑工巡检接触的紫外辐射强度为52μW/cm2,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变电所工频电场强度为46.5V/m,符合国家限值要求。

2.3职业病防护设施经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该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要求原料必须有一定的湿度,现场调查时,所运输的原料可以手攥成团,因此从采用原料环节上即可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浓度。该建设项目在各产生粉尘的岗位均设有除尘设备,称量皮带运输实行密闭化生产,碎玻璃提升处采用水枪加水搅拌,并设置负压除尘设施,除尘效率为97%。

2.4个体防护用品该项目为接触粉尘的员工发放纱布防尘口罩,为接触噪声的员工发放子弹头耳塞,未给接触紫外辐射的员工配备防护用品。

2.5职业卫生管理设1人专职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员工健康体检、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管理、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和管理、职业卫生防护教育培训等职业卫生日常管理工作。制定了较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2.6职业健康体检从用人单位每年均到具有职业健康体检资质的机构进行上岗前和在岗职业健康体检,没有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由近三年体检报告可知无职业病和职业禁忌征。

3 讨论及建议

3.1讨论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一直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屡见不鲜。长期接触粉尘,不仅导致尘肺病的发生,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长期吸入粉尘可使其在肺内蓄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尘肺病;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作业场所空气中浓度越大,暴露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就越严重,即使脱离粉尘作业,仍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玻璃制造主要原料有石英石,长石和石灰石等,而石英石作为制造玻璃的最主要原料,其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8%,因此玻璃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职业危害是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矽尘[2,3,4,5]。从本次调查可知格法玻璃生产企业的矽尘作业点存在超标现象,其原料可以手攥成团,原料本身分散度不高,系由除尘器清理不及时积尘较多,严重影响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引起。同行业应以此为戒,对除尘设备应做到定期维护保养并及时清理,使作业岗位的矽尘浓度控制在职业卫生标准允许范围内;选择合理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管理。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岗位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介绍、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等,尤其对新上岗工人严格执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制度,使其了解本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并掌握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基本知识;定期对接触粉尘的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健康损害,切实做到保护劳动者健康。该项目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为:矽尘、煤尘、其他粉尘、石灰石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液化石油气和噪声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可知,该项目产生矽尘的作业岗位较多,且分布较广,尤其是提升机、筛分机、输送机中部和尾部检测结果超限倍数超标,提示这几个岗位的矽尘浓度已经超过了该岗位工人短时间接触的最高浓度,矽尘对岗位工人的身体危害较大,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和防护措施,发生职业病的风险较高。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相关规定,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定性为严重。

注: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 91.3%~92.4%

3.2建议 (1)用人单位及时、定期对除尘器进行维护清理,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2)更改巡查窑内温度情况的方式,如不能更改应为岗位工人发放合理有效的防紫外辐射的个人防护用品,以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3) 为接触矽尘作业的劳动者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劳动者正确使用及配戴个人防护用品。(4)对劳动者(尤其是接触矽尘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及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及职业健康体检,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摘要:目的 了解格法玻璃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防护建议,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的方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高温、紫外辐射、工频电场、矽尘、石灰石粉尘、煤尘、其他粉尘、碳酸钠、二氧化硫、液化石油气和一氧化碳,现场检测结果显示除提升机、筛分机、输送机中部和尾部矽尘超限倍数超标外,其余各工种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均低于国家限值要求,物理因素检测结果除紫外辐射强度超标外,其余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矽尘和紫外辐射岗位。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应着力加强防护设备的维护管理及个人防护用品佩戴管理。

上一篇:应急知识下一篇:高等教育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