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

2024-05-11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共11篇)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 篇1

与本科院校不同, 高职教育更加注重社会服务性, 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堂教学是培养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的基础环节, 随着教育理念的提升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教师如何创新教育理念, 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卫嵘、于作岩从管理的角度出发, 通过分析课堂管理的现状, 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课堂教学的对策;周立刚以问卷的形式系统分析了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给出了理论建议。研究发现, 学者多关注课堂教学的某一个侧面, 且注重理论探索, 缺乏系统的实践分析。周俊《关于五年制高职专业技能课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技能课有效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实践研究, 成果较为显著。药学类专业背景及课堂教学方式与烹饪类专业相差较大, 实践性的系统研究仍较缺乏。笔者结合药学类专业特色和课堂教学特点, 立足教学实践, 从前期准备、实施过程、评价与反馈三个方面系统探讨了药学类专业有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前期准备

药学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多建立在对行业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 参观中国医药城、扬子江药业、正大天晴药业、德源药业等企业项目, 使学生对行业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以“药物制剂技术”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两门课程为试点, 开展了有效教学活动。

学情分析采用“家庭及社会背景调研”和“个性测评”两套问卷分别对9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家庭及社会背景调研结果表明, 15%的学生处于单亲家庭, 性格较为怪癖, 成为有效教学重点关注对象;41%的学生家庭社会关系与医药行业有关, 他们从小已经开始接受医药相关文化的熏陶, 这部分学生将成为有效教学的中坚力量。个性测评结果显示, 67%的学生性格张扬, 善于表现, 愿意接受新事物, 这与高职学校的生源结构相吻合, 他们为活跃课堂气氛奠定了基础。

课堂考察与新教材选取通过一学期的课堂教学, 发现学生对实际操作演练和知识的系统化巩固与竞答有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 在第二学期的教学中, 笔者果断选取了“十一五”规划的最新教材, 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 弥补了旧版教材的不足, 教学效果取得了明显改善。

课堂有效性调研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如何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 关键在于教师的合理引导。高职学生大多自学能力有限, 课堂教学应尽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教师的表情、言语、动作等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经过调研, 教师的以下行为对有效教学有所帮助: (1) 仪表端正, 举止大方, 言语清晰, 用词准确。 (2) 课堂教学理论结合实际, 从实际中探讨理论知识。 (3) 注重课堂的平等性, 关注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 (4) 充分准备, 保持较好的连贯性, 突出重点。 (5) 丰富的肢体语言, 保持课堂和谐、活跃、幽默的气氛。 (6) 关注学生前途, 明确课堂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实施过程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随着课堂教学理念的更新, 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药学类专业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动手能力、知识概括与总结能力、再学习能力等, 课程采用滚动学习法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见图1) 。以现代生物制药技术课程中发酵工程制药技术章节的学习为例, 通过前面知识的总结评价结合本章节的特点提出学习任务 (由课代表、组长协同完成) ;分小组学习探索基本概念, 进而了解发酵工艺一般过程;通过发酵实战和产物纯化鉴定实验培养技能并巩固理论知识;以小组汇报演讲的方式提高其总结、概括和沟通能力;最后由教师对本次滚动学习过程进行归纳;学生共同参与评价, 取长补短, 顺势引入下一任务。课程的学习不仅在校内完成, 更需要拓展视野, 将学生带进制药企业, 接触先进的设备, 更新传统理念, 和厂家面对面沟通, 增长见识, 增强胆识, 刺激形成竞争和再学习意识。

学生说课程说课程通常是对专业带头人和任课教师作的要求, 通过对课程的总体分析, 使教师明确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地位, 并能够总体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有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举办学生说课程演讲比赛。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课堂记录、调研制药企业, 从课程与专业的联系、课程适应的岗位、课程内容与岗位操作的联系、我理想中的有效课堂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系统概括并掌握课程精髓的同时, 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 有利于专业技能课程有效教学的普遍开展。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传统观念认为游戏对学习过程有着负面影响而为人们所芥蒂。课程改革进程中不少研究者重新将游戏搬入课堂, 旨在充分发挥游戏在激发兴趣方面的优势。袁丹、周日选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做了尝试,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目前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多集中于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程, 专业技能课教学中未见相关研究。笔者大胆尝试将游戏带入专业技能课堂。经过筛选, “开心辞典”式的竞答游戏效果较好。在课堂教学 (或章节总结汇报演讲) 过程中, 留出一定的游戏时间, 对本环节 (或本章节) 的学习内容进行检验竞答。竞答游戏分三个级别, 基本题、提高题和冒险题, 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三名同学完成游戏, 组员可协助补充。题目内容涉及三大类, 制药卫生、基本理论和生产实践技能。通过课堂游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掌握, 激发了竞争意识, 并学会如何更好地进行团队合作。

评价与反馈

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关键在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评价是有效课堂的评价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有效课堂的构建必须符合专业教学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 且符合学校规章制度要求, 引入同行评价必不可少。教学过程中定期邀请行业、企业、督导、教师参与听课、评课, 并形成书面材料, 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调整。

反馈评价是有效教学的手段, 有效教学的落实在于总结分析评价结果形成反馈, 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通过反馈, 可以掌握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与需求, 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 见闻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适当调整与补充教学方法与内容, 保持课堂教学的活力,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课堂的主体地位。

结语

在对高职药学类专业技能课有效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 发现充分的前期准备有利于明确课改目标, 通过学情分析掌握学生的性格及家庭社会背景, 为组织有效课堂奠定基础;大胆采用新教材更加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优化知识结构;调研教师行为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 能够有效发挥教师课堂引导者的作用。实施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 采用滚动学习法增长学生见识, 增强胆识, 刺激形成竞争和再学习意识;开展学生说课程比赛, 系统概括并掌握课程精髓的同时, 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有利于专业技能课有效教学的普遍开展;大胆引入竞答游戏, 内容涉及面广泛, 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欲望, 激发了竞争意识, 并学会如何更好地进行团队合作。评价与反馈可避免闭门造车, 有效把握教学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保持课堂教学的活力。

摘要:教师如何提升理念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已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结合教学实践, 以药学类专业技能课为研究对象, 从前期准备、实施过程、评价与反馈三个方面本文系统探索了有效教学的新途径, 即采用滚动学习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学生说课程竞赛, 系统认识课程与专业, 培养总结能力;引入竞答游戏, 将玩与学有效结合,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关键词:高职,药学类专业,有效教学,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钱丽丹, 郭伟强.高职院校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3) :185-186.

[2]卫嵘.高职院校有效课堂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0, 23 (9) :36-38.

[3]于作岩.提高高职有效课堂教学的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5 (3) :75-76.

[4]周立刚, 王晓晖.关于高职院校“有效课堂教学”的学生问卷分析与建议[J].学理论, 2009, (26) .

[5]周俊.关于五年制高职专业技能课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 (科技创业版) , 2010, (5) :11-16.

[6]袁丹.浅谈如何运用游戏创设有效课堂[J].成功 (教育) , 2010, (5) :45.

[7]周日选.游戏课堂:职高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8) :137.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 篇2

求职意向

应聘职位类型: 卫生医疗/美容保健类 求职类型: 全职
月薪要求: 面议 具体职位一: 中药师
具体职位二: 西药师 具体职位三: 中西药库
具体职位四: 医助 具体职位五: 煎药
希望工作地区: 重庆市离大渡口近的 其他工作地区:  

相关工作经历及特长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相关工作时间:  
外语语种: 英语 外语水平: 一般
其它外语语种: 其它外语水平:
普通话水平: 一般 计算机能力: 一般

教育/培训经历

2002.7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原重庆中医校)中药学获得奖学金。优秀团员称号。

 

毕业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药学

现有全国的中药师职称和重庆市的西药师职称

如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是入党积极分子。

2002.7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原重庆中医校)中药学获得奖学金。优秀团员称号。

 

毕业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药学

现有全国的中药师职称和重庆市的西药师职称

如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是入党积极分子。

工作经验

重钢总医院实习中药房中药库房

 

2002-2007沙坪坝联芳园区医疗门诊部负责中西药房的日常事物包括进货等

2008-重庆协和医院中药房中药库房煎药室

 

重钢总医院实习中药房中药库房

 

2002-2007沙坪坝联芳园区医疗门诊部负责中西药房的日常事物包括进货等

2008-重庆协和医院中药房中药库房煎药室

 

工作技能

1、关于中药的相关事物都能胜任

 

2、西药的工作也能做

在工作中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完成本职工作

 

1、关于中药的相关事物都能胜任

 

2、西药的工作也能做

在工作中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完成本职工作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 篇3

【摘 要】 《分析化学》是高职药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针对目前在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变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摸索适合药学类高职学生《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分析化学;高职药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91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147-02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也是化学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能否正确规范地使用仪器和掌握实践技能,对分析结果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分析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获取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科学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广西中医药大学现有药学、中药学等药学类高职专业(含订单班),而《分析化学》是药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毕业后很大一部分学生工作都涉及分析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然而,现阶段高职订单类学生普遍现象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求知欲不强,仍把学习定位在“被动接受”上,实验过程基本上是按照实验讲义及教师要求完成,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始终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导致学生不能获得一个完整的实验、实验概念和操作与思考相结合的基本训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得到提高。究其原因主要为:①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先天不足。单调的教学手段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很难涉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②没有针对高职订单类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高职学生入学成绩低,本身“底子薄”,因此应制定适合于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

针对以上现象,教研室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改变教学模式[1],对高职药学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笔者从事高职药学类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已有3年,并在实践教学中采取各种措施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学习,反复强化和规范学生操作技能训练,加强实践考核,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了大幅提高。现结合个人教学的心得介绍如下。

1 理论课教学改革

按该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知识的连贯性较差,理论跟不上实验教学,常出现脱节现象;且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缺乏科学性。而高职药学类专业学生“底子薄”,更容易出现上述现象。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通过多种手段演示复杂的基本原理,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比、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预习与自学,利用网络课程自主性学习。以多样化的途径和信息化的手段、方法,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消化,提高教学效果。

2 实践教学改革

2.1 改进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施展个性。积极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落实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有力措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学生照搬操作,得到数据后填入实验报告就算完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好实验预习。通过预习,学生明确该实验要做什么,根据什么原理,是否可以与以前的实验相比较以及实验需要用何种仪器等,这相当于预先在自己脑海中先把实验的具体过程演示了一遍,可以对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如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的标定和水硬度的测定,学生预习时应了解用何种基准物质标定、具体操作步骤、指示剂的选择等,在实验时就会注意应选用哪些仪器,有哪些实验操作程序,加入试剂所起的作用和发生的反应,每步操作对实验产生何种影响等。

实验讲解时,笔者主要采用提问,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层层引导,让学生将实验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及创造性培养。通过提问,学生就能加深预习的实验内容。如果学生预习时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解决,从而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实验过程中,笔者通过不断的巡视和观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并让同组的同学指出错误,进而纠正。学生不能互相指出的错误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或集体纠正,再让一名学生示范给大家看。这样有利于提高了学生对技能训练的兴趣,活跃了实验室气氛,促使学生独立操作规范化。

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认真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实事求是的记录和计算测量结果。要善于引导学生及时总结,特别是对失误和失败的总结。如结果偏离较大,问题可能出在哪里,下次做类似的操作主要应该解决什么问题等。填写原始记录时教育学生不能随便涂改数据,否则会养成不良习惯,对今后的工作会造成一定危害。使学生养成朴实、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2 加强实践考核 教师在指导实验的过程中,要善于对正确的操作者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实施操作过程的每一步给与及时恰当的评价。当赞扬与评价、指导相结合时就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指导作用和激励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促进学生刻苦训练,检验训练效果,除了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外,并在开学初就对学生提出期末还要进行实践技能考核的要求,让他们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不得有丝毫马虎,由最初的强制学习过程过渡到自觉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实验。

笔者还当堂批改实验报告,并允许学生提出意见。实验考核不仅要求学生认真预习,规范操作,同时要求他们正确书写实验报告,数据记录完整,结果分析合理。根据这些指标及时对学生作出本次实验成绩评定。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教与学相互沟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分析化学》的实践性强,在实验教学必须中作到“三严一规范”,即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考核、规范操作。每个实验都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并进行实验考试,使学生具有严肃的态度、严密的实验技能。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措施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2011级与2012级药学高职订单班进行对照教学后(2012级改革教学方法),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明显提高和增强,同时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具体表现在实验以及理论课的成绩上。实验课学生上课率达到100%,且实验成功率大大提高,大部分学生能成功完成所开设的实验内容及正确书写实验报告。另外,《分析化学》课程中计算部分比重较大,但由于实验课完成效果好,实验报告书写正确率大大提高,反馈到理论课上,2012级学生的期末平均分72.5分比2011级期末平均分68.2有所提高,且及格率由2011级的72.5%提高到84.6%。

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充分地展示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覃洁萍,何翠薇,冯旭.仪器分析设计性实验教学初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1):108-109.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 篇4

1 分析化学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

我校药学专业的分析化学是在学习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基础上,并为以后学习药物分析做准备而开设的药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项目任务主要是从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部门,中心实验室及卫生监督部门药品检测、检验等工作中提炼出来的。

2 分析化学项目化教学目标制定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部承担着对药品生产从原辅料到生产中间品以及最终产品质量控制的责任。高职教育是培养与职业岗位对接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所以组织课程组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行业资深专家反复研讨,了解企业一线质量控制(QC)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对质量部QC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提炼QC岗位的核心能力为化学分析能力、仪器分析能力和分析结果数据处理能力,以此制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3 分析化学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分析化学课程内容,我们将教学内容设计为A线项目和B线项目,A线项目为课堂教学内容,以8个典型的药物分析项目为载体,以企业实际生产操作情况为蓝本,架构每一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如子项目1“苯甲酸的质量分析”,此项目又分设4个任务,分别包括分析方案的制定、仪器和试剂准备、NaOH的标定和苯甲酸含量测定。B线项目为学生课外自主完成项目。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情况见表1。

4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实施)

药品生产企业质量部的工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制定(设计)分析方案;按照项目要求准备仪器和试剂,调校相关设备;标定项目用标准溶液;样品分析;出具样品分析结果报告。我们设计的每一个子项目都包含了以上步骤,现以“苯甲酸的质量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学生4~5人为一组,每组设组长一名,场景设定为某制药企业质量部,教师为质量部QC主管,学生为质量部QC人员。QC主管下达任务书:公司新购进一批药用苯甲酸原料,批号为20131002,共16袋,昨天生产车间送来了请验单,现在请各小组制定质量分析方案,并派专人负责取样。

4.1 设计分析方案

将此任务分6步来完成:(1)引导学生分组课前查阅资料,明确苯甲酸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原理,设计分析方案,按照分析方案画出分析操作流程图;(2)分组汇报分析方案;(3)各小组汇报完分析方案后进行组间互评;(4)教师点评总结;(5)各小组根据汇报情况修改分析方案;(6)各组制定一份分析方案。

4.2 准备仪器和试剂

在此任务中,学生按分析方案准备分析所用仪器和试剂;按照分析仪器操作规范要求,用电子天平粗称酚酞,加95%乙醇配制酚酞试剂;用电子天平粗称NaOH,加水配制0.1 mol/L NaOH待标定液。最后,每组根据仪器和试剂准备情况形成一份分析材料准备单。

4.3 标定NaOH

在此任务中,各组用分析天平精称邻苯二甲酸氢钾于锥形瓶中;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待标定液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体积消耗量;计算结果并记录。最后,每组形成滴定液浓度标定结果报告单。

4.4 苯甲酸的含量测定

在此任务中,各组用分析天平精称苯甲酸样品于锥形瓶中,以酚酞为指示剂,用上述标定的NaOH溶液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体积消耗量;计算结果并记录。

4.5 出具报告

根据以上每步记录的结果,形成检测结果报告,由组长签字后上交。

5 考核方案制定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基本没有考核,这种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技能水平的综合评价。所以,我们设计的项目化教学考核方案要实现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基于以上原则与目标,我们设计如下考核方案:过程性评价占学生总成绩的75%,终结性评价占学生总成绩的25%。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A线项目和B线项目评价,A线项目评价包括学生自评(10%)、组间互评(30%)和教师评价(60%)3部分,占整个考核权重的60%;B线项目评价包括教师评价(50%)和组内评价(50%)两部分,占整个考核权重的15%。

分析化学为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基础课,在药品鉴定、新药研制、体内药物分析、病因调查、临床检验中,无不需要应用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因此,这门课的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以后能否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基于“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3]的实施,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实现了学用统一,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具备更高的操作技能以及熟悉一般的项目开发流程,从而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4]。本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围绕“动手、动脑、细心操作”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授课内容尽量贴近生产实际,项目设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在掌握完成每一项任务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素质。

摘要:分析化学为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基础课,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教学,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出现脱节。为改变这种局面,许多高职院校正积极探索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技能,真正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文主要围绕分析化学项目化教学思路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考核方案制定5方面对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分析化学项目化教学进行初探。

关键词:高职,药学类专业,分析化学,项目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兰凤,潘琦,张晓继.谈以能力为本的高职分析化学考试方式的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2):96-97.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6-50.

[3]郑惠虹.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23):132-134.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 篇5

[关键词]药学;毕业实习;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14-02

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1] [2]并且,由于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一、我校药学类专业学生近三年毕业实习工作概况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作为实践性学科,毕业实习是药学类各相关专业后期实践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药学院每年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计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实习时间不少于16周,毕业实习工作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实习岗的设定与分配,实习过程监管,毕业论文管理、实习成绩综合评定等主要内容。其中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论文提交、论文评阅、论文修改、论文答辩等环节。近年来,我院药学类专业实习生人数较多,也给实习安排、管理、就业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从实习岗位分配情况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留在本校和科研院所等主要基地来完成实习的,由于严抓毕业论文答辩,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的数量逐年下降。

从毕业论文的成绩分析上来看,校内基地的论文优和良成绩的数量还是明显高于校外基地,说明校内实习基地的质量还是高于校外。

二、毕业实习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

药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由学院相关领导、教研室主任、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相关人员组成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同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相继制订和修订了《药学院本科毕业实习手册》、《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毕业实习及论文工作实施办法》、《药学院关于加强对本科毕业实习工作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毕业实习时间、实习内容、请假制度、毕业论文要求、毕业实习考核等有关问题做了相关修订。

办公室负责制订实习计划、下达实习任务、与实习基地沟通和指导教师的选派、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以及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监督等。各个部门联动,能够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生活、学习、思想、纪律方面都有专人负责,推进实习工作顺利开展。

(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通过实习促进就业。学院和有招聘意向的有关用人单位沟通,邀请其到学校举办招聘会先聘用学生,后安排实习。此外,还与签订实习协议单位联系取得实习名额,在安排实习前根据学生的就业意愿安排实习岗位,力求达到实习促进就业,就业带动实习的效果。

推行毕业实习双导师带教制,确保学生实习质量。学院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实习生配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内教师为第二指导教师。第二指导教师除了在实习过程中做好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开题、结题等阶段性的指导,还在学生返校后,负责学生论文撰写的指导修改和初步审评。[3]

(三)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学院不断拓展药学类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不断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4]通过在药学院科研实验室、研发中心、人参研究院等部门建好校内主基地,同时也与省内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为主的18家校外实习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这些实习基地包括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省药品检验所等省内一流的医药研发机构,也包括修正药业集团、北京双鹭药业、敖东集团、吉林紫鑫药业等国内知名的药品生产企业。这些基地科研水平高、设备先进、专业仪器门类齐全,能够满足学生实习的专业需求,保证实习质量,通过实习也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期。

(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在实习前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开展专题讲座,把20项基本技能考核和综合性实验作为毕业实习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并赋予学分。20项基本技能都是化学基础课各种基本实验操作,综合性实验根据不同专业,分为三类,中药学类学生完成中药来源、鉴定→炮制加工→提取分离→制剂→成品质量检验→药理药效的全过程;药学和制药类学生完成原料、药物合成→制剂→成品质量分析→药理药效→药物代谢全过程;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完成生物药物发酵→制剂→质量分析→药理药效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获得了实习基地的好评。

学院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到各个实习基地检查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和进度,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毕业论文撰写情况,及时总结,做好实习监管。

严格做好出口把关。每年5月末学生从实习基地返校后,利用1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修改和完善,在6月初由学院统一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组根据学生论文创新性、规范性、科学性及学生答辩情况打分,近三年评选出优秀论文167篇,但同时有28名学生因论文不合格延期答辩,其中有12人因延期答辩不合格而延期毕业。

三、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当前实习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个别企业要求签订三方协议的学生在实习期就进入试用期状态,实习期间安排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内容较少,与毕业实习相关性不强等。

目前学生在就业去向上选择医药销售类岗位的学生比重偏大,部分企业要求学生提前上岗,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条件参差不齐,实习质量无法保障。

实习单位反映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自律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差,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实习学生提出的要求主要围绕个别单位专业不对口,部分生物制药、制药工程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与中药学、药学等理学类专业学生相同,不能体现工科专业特色和要求;个别单位因科研条件所限,带教教师指导不足等原因也影响了个别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四、提高实习工作质量

(一)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将实习工作做精

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及学科的特殊要求、根据医药行业的需求和医药教育发展的状况,充分考虑学生就业、考研、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及横向联合科研项目的需要,制订针对性、实效性更强的实习方案,特别是要做好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方案设计。

(二)要以内涵建设搭建框架,将实习工作做硬

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带教教师的培养,为毕业实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5] [6]要重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听取他们对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专家指导、项目合作、带教教师交流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支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队伍,提高实习质量。

(三)要完善和健全各项制度,将实习工作做细

要进一步完善实习工作的质量监控体系,针对学生就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形势完善毕业实习教学和管理办法,为实习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实习检查制度,由药学院领导、专家和教学以及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组成实习检查小组,加强对实习工作的交流与检查,要通过实习小组负责人对各实习点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实习监管。

(四)要明确各方人员的岗位职责,将实习工作做实

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包含的环节涉及学生管理、教学、就业等多个部门的工作范畴,不应只是教学部门或行政部门的事,要明确各部门、实习基地各方人员在实习过程中的管理职责。[7] [8]只有既有横向分工,又有相互协助,才能做好现阶段的实习教学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杨玉芳.药学本科生在医院实习的带教体会与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S1).

[2] 叶桂存,张辛,段继华等.药学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能力的调研报告[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3] 杨波,李津明,张晓丹.药学专业课程大实验的设置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1).

[4] 蒋鸿辉,漆小鹏.高校本科生毕业环节与就业的矛盾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4(6).

[5] 董吉贺.教育实习质量监控:问题与反思[J].山东高等教育,2014(6).

[6] 王鹏,赵峡,方玉春等.药学专业实习模式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药学专业,2015(3).

[7] 庞武耀,甘柯林.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1(18).

[8] 徐喜林,王巧琳,张倩.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药学教育,2011(5).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 篇6

1 举办学校

江浙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属于同一政区管辖, 具有悠远的经济、社会、人文联系。据统计可知, 区内开设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学校有17家, 其中三年制10家, 五年制7家;开设中药专业的共6家, 三年制5家, 五年制1家, 具体见表1。从招生规模看, 2012年江浙地区各校药学类专业共招收3 312人, 其中三年制2 493人, 五年制819人。按专业分, 药学专业共招收2 628人, 其中三年制1 909人, 五年制719人;中药专业共招收684人, 其中三年制584人, 五年制100人。

本地药学类专业举办学校均为公立, 但各校的行政级别差异较大。根据隶属的不同有厅属、局属、市属等, 如隶属江苏省教育厅的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教育厅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市教委的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隶属江苏省卫生厅的江苏建康职业学院、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省卫生厅的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市卫生局的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隶属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局属学校还有江苏省中医药局的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另有隶属于扬州市的扬州市职业大学, 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的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南通市卫生局的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及海宁市卫生局的海宁卫生学校。

注:表中招生人数为各校公布的2012年的招生计划数

这些学校的区别只在于有些学校是由卫生学校独立发展而来, 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有些为卫校与其他学校合并而来, 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另有少量学校是由医药学校发展起来的, 如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2 招生对象

本地药学和中药两个专业均有三年制和五年制两种教育形式。三年制一般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 也招收职高、中专、技校等的毕业生。招生时有些学校以高专进行, 有些学校按高职进行, 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药学和中药专业, 在不同省份招生时的标注不同, 其中在江苏、浙江等省标为高职, 在广东却被注为高专;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明确其药学和中药属于高专, 以区别于该校的制药技术类高职。另有大部分学校是文理科兼收的, 有部分学校却只招收理科生, 如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析可知, 三年制的招生对象知识储备量相对较大, 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接受能力较强。五年制的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 通常五年制高职学校在进行高职教育的同时, 也举办中等专业教育。部分涉农五年制学校通过单招的方式在招收初中生的同时也招收高中毕业生。值得注意的是, 自2012年起,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农村医学中专专业兼收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很明显, 五年制的招生对象年龄偏小, 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 学习依赖程度较高。

3 培养目标

将各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融合可知, 它们均立志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身心健康, 具有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掌握药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 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具有创新精神, 能从事药品生产、检验、经营、保管、使用和研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专门技能人才。

各校中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差异不大, 均承诺要培养与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身心健康, 具有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具有较强的文化修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能从事中药生产、检验、流通和研发等工作,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

4 课程设置

4.1 药学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设有医院药房管理、临床用药指导、药品储存与养护、商品药材鉴定技术课程;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设有医院药学概要、静脉药物配置技术、实用临床新剂型、药品仓储与配送、医药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均设有医院与药店药品管理技能、常见病用药指导课程, 很明显, 这些课程的设置都是为学生到医院药房或药店工作而准备的。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招生时就指明就业方向为药房, 所以开设有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医药技能实践、用药咨询、医院制剂调剂与质检技术等课程。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药物制剂配制、药物制剂制造、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等课程, 明显有针对药厂的痕迹, 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苏州制药企业众多, 而学校面向市场办学的结果。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制药工艺与设备课程及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制药技术与设备课程, 也是为学生进药厂就业而设的。还有学校特别针对生物制药企业开设的课程, 如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生物制药基础课程、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明确为药物制剂与检测方向, 所以类似药物制剂技术、药物检验技术、微生物检测技术等制剂类与检测类的课程偏多一些。

贸易领域每年都要吸收大量的新人, 对此各校均开设有不同的药品经营类课程, 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药品销售,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药品市场营销, 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的药品营销技术,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医药营销实用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 扬州市职业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医药市场营销, 扬州市职业大学还设有医药商品经营与管理,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设有市场营销、国际市场学、财务管理课程。

4.2 中药

按照《高等学校专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 (试行) 》 (以下简称《要求》) , 中药专业需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医学概要、中药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药剂技术、中药制剂分析技术、药事管理与经济法规等。各校在执行《要求》的同时也会加入一些特色课程, 如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有食用动植物识别技术课程。

经营类的就业方向也是中药专业学生的一大去处, 各校大多设有相关课程, 如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的医药营销学,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中药市场营销,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医药市场营销学。

5 存在问题及建议

隶属的不同使各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受到制约, 行政级别的不同也给校际间的交流带来问题。按规定, 我国高校可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 但如何依法, 如何自主, 却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好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项办学自主权的落实[2]。因此, 各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的自主权与选择权还需要得到进一步彰显, 以利于各校依据自身学科特点和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等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关于是否应取消学校行政级别的争论很多, 有反对的[3], 也有支持的[4], 但基本的共识是应推进管办分离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化管理模式[5]。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今天, 各校人才大多是针对药店、药房、药企、药检、药品贸易等单位培养的, 瞄准的都是基层一线的工作。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各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参差不齐, 各校一旦确定专业方向, 应积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在注重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应做到[6]: (1) 从校外实训基地选聘实训教师; (2) 让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3) 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 努力提高办学水准。

在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相同的情况下, 三年制和五年制的培养对象却是不同的, 各校应创造性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科学地选择教材, 合理地安排课程, 力争做到因材施教。目前一般按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的传统体系开设课程, 有研究者[7]建议调整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药学专业课+临床医学基础课+医药融合课+药学实践和临床见习”。对此, 各校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目标、性质、功能与内容设计上下功夫, 改革教学方法, 革新教学手段,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可喜的是, 很多学校进行了这方面的努力, 如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采取了模块式教学,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采用了“平台+方向”的课程模式。

有研究者[8]建议高职院校应保持行业特色,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选择错位竞争策略。建议各校可以加强医学类课程的开设, 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确保其在未来的工作中处于有利位置。除药品行业外, 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也有很大的就业容量, 各校应有针对性地瞄准这一领域加强课程建设。

相对而言, 开设中药专业的学校较少, 且大多招生年限不长, 年招生人数只有药学专业的26%。《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也指出要发展中药农业, 提升中药工业, 改造中药商业, 培育中药知识产业, 促进中药产业链的形成与健康发展。据此, 有必要合理适度地增设中药专业,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 扩大规模也是确保本地教育发展的必然措施。

关键词:江浙地区,药学类专业,高职高专,教育现状

参考文献

[1]王英姿, 林锐.对药学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的探索[J].药学教育, 2006, 22 (6) :56-57.

[2]兰利琼, 李茂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管理中的权力制衡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1) :41-50.

[3]冉亚辉, 易连云.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是一个短视的观点[J].江苏高教, 2007 (5) :6-8.

[4]罗向阳, 支希哲.论高校行政级别的激励功能——兼与冉亚辉、易连云老师商榷[J].江苏高教, 2009 (6) :41-43.

[5]董强.奥尔森利益集团理论与高校去行政化的路径选择[J].江苏高教, 2011 (5) :17-19, 68.

[6]彭荣越.高职药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3) :53, 55.

[7]唐强, 刘蜀宝, 刘建锋.高职高专药学教育课程设置调整探讨[J].当代医学, 2010, 16 (15) :159-161.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 篇7

1 合理选取教材和教学内容, 自编课程习题集

根据专业性质及就业方向, 我校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及药学专业开设了波谱解析课程。目前适用于高职高专生的波谱解析教材较少, 综合考虑后我们选用了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姚新生主编的《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作为课程教材。虽然是本科教材, 但只要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适当降低授课难度, 巧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同样也可用于高职高专层次的教学。考虑到高职高专生的培养模式以及他们的理解接受能力, 对教材中一些比较深奥的或者非重点的知识点进行简化、弱化以及归纳等。此外, 为了体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特点, 可简单介绍一些新方法、新技术, 如二维核磁共振谱、HPLC-MS联用技术、GC-MS联用技术等, 让学生对学科前沿有所了解。

波谱解析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解析图谱, 从图谱中推导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或结构信息。要想掌握解析图谱的技巧, 必须多做波谱习题, 才能做到熟能生巧[1]。为了弥补教材没有配套习题集的缺陷, 笔者编写了《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习题集》, 供学生平时练习使用。该习题集包括7种题型:名词解释、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图谱解析题以及综合解析题。每种题型题量丰富, 难度适中, 紧扣教材, 联系实际, 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

2 改革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手段

波谱解析课程内容抽象难以理解, 数据较多, 历来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门课程。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直是我们探索的问题[2]。

2.1 改革教学方法

我们在坚持采用传统、经典的教学法 (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启发法、指导法等) 的同时, 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将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变成生动形象的内容, 让学生产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1.1 PBL教学法

PBL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 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 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 后内容”。通过运用PBL教学法, 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 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 积极参与团体活动, 从中学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我们发现, 该教学法可弥补传统教学“教师唱独角戏”的缺陷, 将课堂转变成“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时, 教师扮演提问者、指导者、总结者的角色, 并要控制好课堂节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以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等手段分析、解决问题, 最后口头报告分析结果。图谱解析的结果可能不止一个答案, 只要是合理的均可以存在, 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2.1.2 真人模拟法

在波谱解析课堂上, 除了采用分子模型等模拟抽象的知识外, 也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合作进行教学。如以教师或学生为原子, 两人之间拉着的手为化学键, 模拟氢键效应;以躯干为氧原子, 手掌为氢原子, 手臂为化学键, 模拟分子振动类型等。采用此法教学后, 学生学习热情增强, 学习兴趣浓厚, 课堂气氛热烈, 教学任务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得以完成。可应用真人模拟法的知识点有:红外吸收光谱法中分子的振动类型, 影响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的因素, 核磁共振中影响氢谱化学位移的因素等。

2.1.3 形象比喻法

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形象比喻法并应用于教学实际, 便于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比如, 将分子能级比喻成不同楼层的楼房, 将能级跃迁比喻成爬楼梯;将磁性原子核的随机自旋运动比喻成体育课上自由活动的学生, 将施加外加磁场后整齐有序的运动比喻成学生听到教师集合令后整齐划一的动作;将原子核能级跃迁的饱和与弛豫比喻为货柜, 货柜满了就是“饱和”, 把货物从货柜上搬下来腾出空间就是“弛豫”等。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比喻, 学生能很快理解相关知识, 并自己动脑进行比喻转化。

2.2 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课堂教学手段也变得丰富多样。以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方式讲授波谱解析, 学生学起来十分吃力。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以电子课件为主要手段, 以教学视频和Flash动画等为辅助手段,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制作课件时考虑到课程性质。课件内容十分丰富, 在制作精良、条理分明、逻辑性强的文字内容中穿插大量图谱、图片, 使知识更加形象、系统。有些内容还以视频或Flash动画的形式教学, 通过视频在课堂上演示实验仪器和方法, 理论联系实践, 使“实验室”走进课堂, 将“仪器”搬上讲台, 现场解剖仪器, 将复杂的仪器简单化, 动态显示微观原理, 强化教学效果[4]。比如, 在讲授紫外光谱时, 播放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构造简介及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比色皿的注意事项等视频;讲授红外光谱时, 播放KBr压片法制备样品及红外光谱仪测定苯甲酸结构视频等;用Flash动画形式展示水和CO2的振动类型。

3 增加实验教学, 理论与实践结合

波谱解析课程涉及诸多仪器设备, 实验环节不可缺少[5]。我们结合实际情况, 开设了紫外吸收光谱法以及红外吸收光谱法实验, 在实验中贯穿讲解理论知识, 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6]。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在得到化合物的紫外图谱后指导学生进行解析;再比如练习操作红外分光光度计时, 安排学生采用KBr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软件控制操作流程, 得到样品的红外图谱后再指导学生解谱。由于核磁共振和质谱暂时无法在学校开展实验教学, 为了弥补这一缺失, 笔者事先联系好有条件的药检所或药企, 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单位的核磁、质谱检测仪器, 如有机会还可让部分学生进行操作。

4 改革考核方式

考试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强化、检测和反馈等功能, 通过它可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本学科的内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我们改革了波谱解析课程的综合考核方式, 考核由3部分组成:平时考核 (25%) , 实验考核 (15%) , 试卷考核 (60%) 。平时考核由学生平时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课后作业情况构成, 比例由以前的15%提高到了25%。实验考核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维持15%不变, 而试卷考核由以前的70%减少到60%。通过这样的改革, 可以让学生不再“唯试卷是从”, 突出了平时考核的重要性, 促使学生注重平时表现, 如回答问题、课堂练习等。试卷考核也不再是单一的闭卷或开卷考试, 而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涉及到概念和原理的基础知识采用闭卷考核, 而化合物的结构推测则采用开卷的方式。学生反映这样的考核方式让学习变得轻松, 可以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的综合成绩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

实践证明, 采用以上教学思路进行波谱解析教学, 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其化合物结构解析能力具有一定的成效。

摘要:针对药学类高职高专院校波谱解析课程教学现状, 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总结出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思路并进行实践,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学类,高职高专院校,波谱解析,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李亚明, 张华, 彭勤纪, 等.《有机波谱分析》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1 (1) :64-65.

[2]郭丽冰, 陶曙红.《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改革及教学效果调查分析报告[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5, 21 (4) :480-481.

[3]张晓梅, 徐国财, 陈超越.PBL教学法在有机波谱解析中应用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 2009 (6) :74-76, 93.

[4]卫强, 马凤余, 张国升.《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6) :81-82.

[5]左华, 袁吕江, 张保顺.《波谱解析》教学新思路[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8 (2) :71-72.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 篇8

1 药学类“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目前, 有学者将药学类“双师型”教师归纳为3种[1~3]: (1) “双证书型”, 即教师在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外, 还需取得药学专业的另一证书, 如执业药师 (中药师) 资格证、药师 (中药师) 证、主管药师 (主管中药师) 证等; (2) “双素质型”, 即教师既精通药学专业理论知识, 能胜任理论教学, 又具有药品生产、检验的操作技能, 能胜任药学实训、实践教学; (3) “双融合型”, 教师既持有“双证书”, 又具备“双素质”。不管是哪种概括, 药学类“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一流的实践技能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2 药学类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4]

(1) 教师队伍来源、特点。药学类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有4种: (1) 理论型教师。大多数药学类高职院校由以前的卫生学校、中医药学校、药剂学校升格而来, 办学时间短、实训条件差、人才培养经验缺乏, 升格前的中专教师仍然是高职教学的主力军, 而这些教师学历、职称低, 年龄大, 擅长理论教学, 实践经验缺乏, 对制药设备和药品检测仪器的结构、原理、操作不熟悉, 没有或很少进企业顶岗实践。 (2) 研究型教师。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 学校大量引进高学历的硕士生、博士生, 在其进行短暂的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等培训, 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后, 便安排他们进行理论和实训教学, 这类教师缺乏实践技能、教学经验, 但理论知识丰富, 研究能力强, 对药品的检测设备较熟悉, 若干年后能够逐渐成长为教学的主力军。 (3) 实践技能型教师。学校根据实训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需要, 聘请制药企业、医院药房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对其进行短期的教学技能培训, 安排他们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或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带教教师, 这部分教师理论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缺乏, 普通话水平和学历层次低, 年龄偏大, 但一线实践经验丰富, 能胜任实训和实践教学。 (4) 理论+实践技能型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 部分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教学能力丰富, 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 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训、实验教学, 这部分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 但成长起来需要一段时间。

(2) “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目前, 仅在教高[2006]14号文件和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到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至于“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方法、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还没有国家级、省级层面的相关文件。部分国家级、省级药学高职示范院校制定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管理办法, 如天津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规定药学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3年到药品生产企业实践锻炼的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但是大多数药学类高职非示范院校却没有相应的规定。

(3) “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结构不合理主要反映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师生比、从事工作类型等方面, 如徐英俊[5]关于北京市、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分别为48.66%和66.06%, 硕士以上学位者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9.48%和29.06%, 从事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分别为5.26%和16.67%, 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行业特许资格证书、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较少。王林洲[6]通过对广东省13所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 真正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具有专业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仅占15.6%;师生比仅为1∶30;有相当部分教师不愿意或没时间参加生产实践, 紧俏专业“双师型”教师匮乏。郭艳等[7]通过对辽宁省5所高职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辽宁省高职医学院校教师数量偏少, 在校生师比为27.4∶1;教师学历层次偏低, 职称结构不合理,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为1∶4∶3.7∶5.6;“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仅为33%。

以上4省调查说明,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师生比、学历层次偏低, 职称结构不理, “双师型”教师从事实训教学的比例偏低, 特别是从企业一线引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参与实训教学的数量偏少。

3 药学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按上述理解, 药学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能力突出的教学团队。根据本校药学专业5~10年的发展对师资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不仅要考虑专业结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 还要考虑专兼结合。只有目标定位清晰,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有的放矢, 少走弯路。

4 药学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1) 完善制度, 优化方案。制度是人才建设的根本保障, 学校人事处、财务处、药学系等管理部门的领导应根据药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自身发展规划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财务处每年需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人事处和药学系每年初应详细制定本年度“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计划、培训措施、考核方式、激励机制;制定每年人才引进的方案、措施, 兼职教师的考核方式、待遇等。

(2) 定岗实践, 强化制药实践技能。药学管理部门每年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需要和教师自身发展规划, 派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到制药企业定岗实践, 强化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中药制剂、中药饮片炮制的生产实践, 熟悉并掌握多功能中药提取罐、湿法制粒机、沸腾制粒机、喷雾制粒机、旋转多冲压片机、高效包衣锅、胶囊填充机、铝塑包装机、粉针剂灌封机、安瓿拉丝灌封机等制药设备的原理、性能、操作方法, 熟悉并掌握每个制药岗位的标准作业程序 (SOP) 操作。规定教师在各个制药岗位实践时要有一名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 对当天的生产情况应有详细记录, 每年到制药企业定岗实践的时间不少于60天, 每次定岗实践结束后都应书写工作总结和心得体会。同时, 制药企业和学校应对教师的定岗实践情况做技能考核和理论测试, 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3) 引进人才, 充实队伍。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障, 没有一流的教师, 就没有一流的教学质量。为使我校师资力量雄厚, 每年除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外, 药学系和人事处还根据药学专业的发展引进了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高学历的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 充实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师资队伍。高职院校一线高技能人才缺乏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 人事部门应给予优厚待遇, 解决他们的编制、提高薪酬, 使他们由兼职教师变为专职教师。

(4) 加强教学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针对新引进的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和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 人事处应根据各自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来自制药企业一线的教师虽然实际操作经验丰富, 但是他们的普通话多不标准, 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能力欠缺, 学校还应进行这方面的培训, 使他们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证书, 通过学校的教学能力考核后方能从事药学实训教学;新进的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虽然科研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 但是没有教学经验、高校教师资格证, 同样需要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能力的培训, 拿到高校教师资格证后方能开展教学工作。

(5) 师徒相承, 发扬精髓。师徒相承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用师徒相承的方式传承儒家文化精髓。同样, 师徒相承亦是我国中医药学术传承的主要模式, 通过这种古老的教学方式, 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学术繁衍几千年而经久不衰。至今, 师徒相承仍是很多学术、文化和技术传承、交流的常用方式。与目前大班式教学方法相比, 接受师徒相承教学的学生收获更大, 但师徒相承的缺点是需要的教师数量大、不能大面积传授知识, 有一定局限性。

针对医药高职院校教学时间短和新进教师、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欠缺的现状, 学校可遴选一批经验、阅历丰富的教师, 采取师徒相承的方式, 逐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6) 参加学术会议, 提升科研能力。学术科研水平也是考核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职院校教师的使命不只是教书育人, 还应做学术研究, 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因此, 学校领导要尽可能选派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参加各种医药学术会议、讲座, 安排教师到一流大学做访问学者, 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

总之, 医药类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政策, 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和药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规划, 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方案, 通过定岗实践、引进制药企业高技能人才、强化教学能力等方式,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适应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萝莉, 李梦卿.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 2011 (4) :41-45.

[2]张志强.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1 (4) :123-125.

[3]李建, 向月波, 邓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建设的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1 (32) :52-53.

[4]余群英.论“双师型”教师队伍模式及其转型[J].高教探索, 2006 (4) :77-79.

[5]徐英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抽样调查[J].职教论坛, 2009 (12) :56-58.

[6]王林洲.广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J].广东省职业学院学报, 2012, 6 (2) :75-79.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 篇9

一、药学类专业顶岗实习的意义

顶岗实习是指高职学生在学校修完相关课程后,通过顶岗的方式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完成实习任务的实践活动,是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将在教材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真正的操作当中,锻炼一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企业提供对口的专业技能人才。大大激发了学生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为今后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药学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一)顶岗实习期间部分学生频繁跳槽,既影响到企业效益,也不利于学院对顶岗实习生的管理

一直以来,部分高职院校认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就是把学生送到企业工作就可以对学生终止培养,而不存在教学进度计划的实施了,最终很多学生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才”;而大部分企业把来顶岗实习的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顶岗实习的学生有的企业都不培训直接上岗。学校和企业在顶岗实习学生的培训、指导、沟通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学校和企业应该在顶岗实习学生方面下大功夫,才能实现育人目标。

(二)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管理太乱

对顶岗实习的监控必须做到有计划、有实施的一个过程,但是这些管理工作必须得到企业的配合。学生的实习地点较分散,与学校相隔甚远,学生和师生之间信息互通困难,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顶岗实习的教学稳定,增大了老师的管理难度。

三、药学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企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岗前培训,积极调动企业合作的必要性

集中顶岗实习与分散实习利大于弊的特点,学院和企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原则下,结合企业与学院的各自优势,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保障企业对药学类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对顶岗实习单位的选择必须要进行走访、咨询

顶岗实习单位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实习学生的生活,最终影响实习的效果。

(三)加强学生家长对顶岗实习的认识

学院不但要加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而且应进一步向家长明确当前大学生顶岗实习的意义以及面临的就业形势,让家长清楚认识到顶岗实习的内涵,协助学院帮助学生寻找适合的顶岗实习单位。

(四)进一步完善药学类专业顶岗实习制度

药学类专业顶岗实习,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

实习学生被双重角色制约着,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教学分院和企业共同承担着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学院将顶岗实习课程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学院与企业专家一起制定并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校内指导教师要定期去企业现场指导,与企业指导专家沟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为学生辅导答疑,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完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顶岗实习是指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实习指导教师,针对实习生的个性差异,从日常生活、思想、业务等方面进行指导。顶岗实习结束后,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努力下共同完成实习生成绩评定,成绩合格后,开展实习交流总结与表彰。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药学类专业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不是去企业充当廉价劳动力,而是学生就业前与企业接轨的一种模式。学院、企业之间应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让学生进入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岗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药学类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摘要:目前,职业院校药学类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还存在着用人单位积极性不高,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实施难,实习指导与管理不到位,实习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系统设计和过程管理,是保障与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良策。

关键词:药学类专业,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张雅娜,康强,张艳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43-45.

[2]李树金.影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稳定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25-26.

[3]黄友泉,谢美华.全面质量管理: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的新视角[J].职教论坛,2013(15):80-83.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 篇10

关键词:分析化学 实验 教学改革 药学类专业

分析化学是药学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以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主要特征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课是学习分析化学必不可少的环节[1],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验证分析化学理论知识,以加强学生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和科研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1]。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致力于药学学习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分析化学是我校药物制剂、制药工程、药学、临床药学等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化学实验中暴露出人数多,操作仪器机会少的问题。为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更多的实践时间和充分的实践机会,以适应我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我们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兴趣、改革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着手进行了调整。

1.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敢想敢干,积极与教师沟通,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实验积极性。其次,要結合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教学脱离实际,学生认识不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就会对课程内容兴趣不足,出现上课不认真听讲、懒于思考、厌学弃学等情况,做与课堂无关的行为举动如玩手机、左顾右盼、发呆。再次,要给与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过去的分析化学实验大多以验证分析化学基本理论为主,多数实验停留在化学分析学生常规滴定、仪器分析教师演示仪器的阶段,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学校担心学生弄坏仪器,实验课多以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结束,学生动手机会少,很难对实验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操作机会,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认识。

2.改革实验内容

为提高课堂利用率,实验过程中经与学生沟通,发现大多数大二大三的学生在大一学年已经完成部分滴定实验课程,例如《分析化学实验》中的“电子天平的称量练习、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 mol/L)的配制与标定”在《基础化学实验》中已经完成,在《分析化学实验》课上又设置了相同的内容,即浪费教学资源,又浪费教师及学生宝贵的时间。此次实验课程改革,原来的四个滴定实验,删除了原有的两个酸碱滴定实验,仅保留了“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和明矾及水的硬度测定”配位滴定实验和“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及过氧化氢的测定”氧化还原滴定实验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滴定实验。同时,加大了仪器分析相关实验的比重,仪器分析部分实验涵盖电化学、光谱学、色谱学相关内容,包括“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和磷酸的电位滴定”,“维生素B12吸收光谱的绘制及其注射液的鉴别和测定”,“荧光法测定硫酸奎尼丁”,“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自来水中钙、镁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气-质联用分析大蒜精油中的成分”,“饮料中咖啡因的高效液相分析-外标法定量”。仪器分析实验部分同时增加了学时数,从原来的4个学时增加到现在的6个学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时仪器的操作,了解仪器的原理构造。

3.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以往分析化学所涉及的专业少,学生数目也相应较少,随着高校扩招,新专业也应运而生,需要学生分析化学的学生人数也与日俱增。学生人数增加,但仪器数目未能成比例的增加,实验课上必然将学生分为小的学习组进行实验,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的掌握仪器的操作,这就需要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首先,受到仪器限制,为使学生都能完成全部试验,经常会出现理论课与实验课不同步的问题。很多学生的实验内容与理论课内容严重不同步,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若只是简单介绍原理及仪器使用方法,学生常常不能达到对该次实验的深刻体会。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试验内容,对所学内容有大致了解,在实验课讲授过程中,应花费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理论讲授,结合试验内容,使得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验后,对随后的理论课学习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在理论部分讲授完成后,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进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尤其是在使用大型仪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含量》实验中,我们通常15人一组进行实验,由于仪器数量有限,不可能每个学生一个人完成全部试验,通常15人又分为5人一小组共3组,这样的分组经常出现,一个小组中一个同学在实验,其他同学不积极参与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实验中应该起到监督作用,对于实验的评分,不能只靠实验报告来给出,要结合试验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分。要求每个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来,而不是作为局外人,旁观者。最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三小组中的前两组带着任务进行实验学习,第一组学生由教师本人教授,包括HPLC仪器的构造,实验操作流程,以及数据解析过程,教师讲授完毕,指定第一组学生中的1-2人为下一组讲解,同时,第二小组的同学为第三小组的同学进行讲解,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如果遇到上一组学生讲解不清楚的地方,及时加以修正,以保证第二、第三小组的学生和第一小组的学生得到相同的指导。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知识,并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对推动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4.改革考核方式

自2014年6月份对教学大纲修订以来,我们提高了实验课成绩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30%提高到目前的40%。每一次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成绩又由原始数据记录、实验操作、实验讲解、实验报告四个部分组成。对于涂改原始数据的学生要求说明理由,并有教师签字后方可认可该次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实验操作过程对于不积极参与实验的学生给与相应的扣分处理,实验讲解环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为下一组学生讲解实验,使得学生对仪器的操作学习更加积极,对于在讲解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有相应的奖励分数,实验报告中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实验数据分析的认真程度都会计入评分的考量中。

实践证明,将多种成绩相结合,能更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有利于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在实验中的动手动脑能力,避免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该方法能公正、真实地评价出学生实验的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总结

经过几轮努力的探索,通过提高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手段,我们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提高了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实验有了新的认识,在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加深了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改革后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更加符合高效培养人才的要求,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时,作为分析化学方面的教师,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

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不断的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積极性和创造创性,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怀清.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

[2]黄珊,肖琦,马建强.浅析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 广东化工,2013,41( 7): 178-179.

[3]田志茗,周萍.关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J].高师理科学刊,2002,(04).

[4]许国安,徐华成.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02).

[5]陈渊,陈宪明,罗济文,周能,李家贵.新建地方师范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3).

[6]何丹,李勤耕,范琦,赵华.虚拟实验软件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J].中国药业,2011,(16).

[7]卢昕,黄都,刘承伟,黎冬梅,陈美基.聚焦于核心概念建构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设计——高校实践类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研究之三[J].大学化学,2011,(04).

基金项目:基于综合实验的分析化学实验体系构建及应用,遵义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计划项目(NO. j-1-16)。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 篇11

1 突出重点,使学生抓住核心内容

有机化学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博大精深,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内容多、头绪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使学生抓住重点内容,有的放矢地学习。大多数有机化学教材除绪论、立体化学基础和周环反应这三章外,其他各章是将有机化合物按官能团的分类来分章编排的,上课时应该首先向学生介绍有机化学课程的整体知识框架和章节编排方式,使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全貌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今后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把握具体知识[1]。其次在每一章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例如在立体化学基础这一章,应重点介绍旋光性与物质结构的关系以及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使学生掌握旋光性、手性、手性分子、手性碳原子、对映异构体等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手性碳原子构型的表示方法,以及手性分子的判断依据。对于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各章来说,其规律性很强,基本上都是按“命名→结构→性质→制备”这条主线展开,其中结构和性质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有机化学的精髓。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中,也有重要性质与一般性质之分。对于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性质,上课时要突出强调,如该反应的反应通式、反应条件、反应范围、反应机理、反应方向、立体化学、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在实际中的应用等知识点,都要向学生作详细透彻地讲解,使学生对化合物的重要性质达到“掌握”的学习要求。而对于化合物的一般性质,上课时只需作次要讲解,使学生达到“熟悉”的程度。重点突出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目标明确,不至于学的过细而陷入泥潭不能自拔,倘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面俱到,其结果往往是“教师辛辛苦苦,学生稀里糊涂”,学生还可能会因为内容繁多而产生厌学情绪。

2 追根溯源,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有机化学发展历史悠长,知识体系庞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如果盲目地死记硬背,不仅记得累记不住,而且记住的知识还不会灵活运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针对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阶段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如对概念性的知识或在初学阶段以机械记忆为主,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加大理解记忆的比重,例如自由基和离子的相对稳定性、有机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有机反应的速率与方向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来进行理解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不仅记得轻松,而且记得牢不担心记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能采取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化学现象的讲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而应该深入追溯现象产生的内在原因,在理论上予以解释,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取代苯的亲电取代反应这一节,教师在讲解取代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只告诉学生“是什么”:哪些取代基是活化基团,哪些取代基是钝化基团,而不去解释“为什么”,那么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去掌握。实际上教师可从反应机理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使学生认识到:苯环上的取代基对亲电取代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取代基的综合电子效应,综合电子效应是给电子的取代基为活化基团,而综合电子效应是吸电子的取代基为钝化基团。教师通过对化学现象进行理论解释,可以使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当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能举一反三,例如在考虑双键上的取代基对烯烃亲电加成反应速率的影响时,也可以从取代基的综合电子效应来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会发现取代基对这两种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是一致的。教师在上课时要防止平铺直叙式的灌输,充分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多与学生互动,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现象产生的根源,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从本质上把握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对照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有机化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感到混淆不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相似的知识点可采取对照比较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使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和本质。例如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很多,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将发生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上课时可就这方面进行对照比较。在介绍炔烃的化学性质时,可与烯烃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炔烃与烯烃在化学性质上的最大差别是:炔烃能够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而烯烃不能;通过对比烯烃和芳烃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芳烃只能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而不能发生亲电加成反应;通过比较烯烃与醛酮的化学性质,使学生注意到:虽然它们分子中都有π键,但烯烃发生的是亲电加成反应,而醛酮发生的是亲核加成反应;通过比较醛酮与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使学生搞清楚为什么醛酮只能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而不能发生亲核取代反应。通过比较结构相近的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别,使学生掌握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有机反应中,反应物相同,随着反应条件的不同,反应产物也不同,这是有机化学中的常见现象,上课时可将这些反应放到一起进行对比,使学生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加深脑海中的印象。例如烯烃与溴化氢既可以发生亲电加成反应,也可以发生自由基加成反应,上课时通过比较它们在反应条件、反应机理和区域选择性等方面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反应有着本质的区别。有机化学中还有很多易混淆的概念,如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构象异构体和构型异构体、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SN2机理和SN1机理、E2机理和E1机理等,教师都可以采取对照比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把握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2]。

4 归纳总结,使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

有机化学章节数目多,每种类型的有机化合物都独立成一章进行介绍,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感到章节之间缺乏联系,知识点孤立零散,经常会出现“书看懂了,可题目不会做”的情况。这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浮于表面,脑海中只是知识的复杂罗列和堆砌,没有使之系统化,因此无法融会贯通,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对相关的知识点要进行归纳总结,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讲授内容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解,建立起知识的整体框架。这种归纳总结可针对某一类反应或某一个问题进行,如α-活泼H引起的反应、常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常见化合物的鉴别方法、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种类及适用范围、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等。例如在介绍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中的应用时,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总结羧酸的制备方法及每一种制备方法的特点,从而将卤代烃、醇、醛酮和羧酸衍生物各章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当学生在遇到羧酸合成的题目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再如在介绍杂环化合物时,与芳烃这一章进行联系,总结芳香化合物在结构与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特点。教师要将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贯穿到整个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使独立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成为知识链,使章节之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应注意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总结,避免学到后面忘记前面,另外适当做些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零散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建立对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5 结合药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药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讲授有机化学基本内容的同时,融入药学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有机化学的“药用”价值,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介绍对映异构体时,可举发生在欧洲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20世纪50年代,德国一家制药公司开发出一种镇静催眠药反应停(沙利度胺),用来消除孕妇的妊娠反应,结果许多孕妇服用后生出了无头或缺腿的先天畸形儿,造成了6000多名“海豹儿”出生的灾难性后果。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反应停是一对对映异构体的外消旋药物,它的R-(+)-对映体有镇静作用,而S-(-)-对映体对胚胎有很强的致畸作用[3]。通过这一事件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立体化学、对映体的拆分、不对称合成在药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另外,在有机化学反应的实例教学中,尽量多结合在药物合成、设计、制剂等领域的应用,例如在介绍酚的成酯反应时,以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合成为例;在酯的氨解反应中,介绍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的合成路线;在胺的磺酰化反应中,介绍磺胺类药物的合成及构效关系;在醇的酯化反应中,以维生素C的结构改造为例,具有烯二醇结构的维生素C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维生素C苯甲酸酯后,效力不变,但稳定性提高;在酰胺的水解反应中,指出酰胺类药物因易水解,在制成注射用制剂时应控制含水量,临用时再加水配成注射液。这些生动的实例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在药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旁征博引、寓教于乐,教师平时应注重知识面的拓展,保持看文献的习惯,关注化学和药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不断更新教学案例,将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及时介绍给学生,保持课堂教学的先进性和趣味性。

6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有机化学的教学任务繁重,内容枯燥深奥,如果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会显得单调沉闷,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板书教学的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增加课堂信息的容量,还可以弥补板书教学的不足。有机反应机理由于非常抽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若用flash动画制作出来,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声、像并茂地向学生展示反应物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可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深受学生的欢迎[4]。另外,在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时,学生往往感到立体观念较差,缺乏空间想象力,单凭教师的讲述和板书,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若借助结构模型展现出来,可使学生产生直观感受,理解起来会轻松许多。此外,课堂教学不能一味地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也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教师可以预先将讲授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让他们课后通过预习书本上的内容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准备讲稿,然后在课堂上讲解,最后教师在他们讲解的基础上进行纠错和补充,这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上课唱“独角戏”的状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答疑课,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困惑,订正学生在作业中常犯的错误,也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授课速度。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知识结构越完善,专业基础越扎实,就越能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平时在业务上要刻苦钻研,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使自己的文化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都达到新时代的要求。同时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与学生保持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重视讲课的艺术性,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享受,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摘要:有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针对有机化学知识体系庞大的学科特点,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突出重点、追根溯源、对照比较、归纳总结、结合药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了自己从事有机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教学体会,有机化学,药学

参考文献

[1]张淑婷,杨卓鸿,董先明.提升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广东化工,2010,37(3):218-219.

[2]方方,吴培云,朱业宝,等.药用有机化学本科教学实践与教学体会[J].广州化工,2010,38(4):230-232.

[3]王占岳.对转型期医学有机化学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510-512.

上一篇:古代宫殿建筑下一篇:乳腺癌血管生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