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理论教学

2024-10-19

高职高专理论教学(共12篇)

高职高专理论教学 篇1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基石, 离开了词汇, 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然而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 词汇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几年, 随着高职高专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词汇量小;在英语教学中, 尽管很多教师也督促学生掌握词汇, 但并没有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和方法, 词汇学习能力的提高及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图式理论从认知角度探讨语言学习过程。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就如何将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听力己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 将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方面的研究却少之又少, 尤其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词汇教学与学习的策略研究尚无可见。正基于此, 将图式理论应用于高职高专词汇教学, 将为词汇教学带来新思路和新方法, 为改变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 文献综述

1.1 图式理论的相关研究

关于图式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描述:Bartlett把图式描述为“对过去的反应或经验的积极的组合”;Rumelhart指出图式是以等级次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Cook认为图式就是“典型事例的心理表征”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typical instances) ;而Brown和Yule却将图式定义为可以激活以理解篇章的知识结构。

鲁梅哈特 (Rumelhart) , 美国人工智能专家, 20世纪70年代, 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图式理论进行了完善。他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大脑中存储的知识是由一个个单元组成的, 这种知识单元就是图式。人们理解新事物时, 需要将新事物与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 (即已有图式) 联系起来, 而已有图式对认知活动起着决定作用。

1.2 图式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的探索

国内目前就图式理论与词汇教学与习得的结合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读音与拼写图式

以音标、读音规律等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找出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学会根据拼写猜出发音。

1.2.2 单词前后缀与词根图式

教师通过分析英语单词构成, 让学生识记不同词根, 前后缀的含义, 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单词的构词规律, 同时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 通过联想和猜测扩大词汇量。

1.2.3 词的本义与拓展含义图式

在多义词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词汇的原始含义延伸该词汇的拓展含义。

1.2.4 语境 (上下文) 图式

单词的含义与它在文中所处的位置, 以及使用者的主观意愿密切相关。利用语境图式学习词汇, 要求在具体语境里重现新学词汇。

1.2.5 人文环境图式

由于不同国家地理环境, 风俗习惯等的不同, 词汇学习也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用词习惯。

2 实验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材料

研究对象是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二年级四个班, 主修人文科学 (非英语专业) , 其中1班和2班为控制组, 3班和4班为实验组。每班随机选择共85名学生参加了这次实验。所选学生在实验前后分别参加了调查问卷、测试卷和访谈, 收集160个最终样本。

四个班的学生均使用新视野英语第三册读写教程, 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所选取的生词与词组均出自于课本。

通过实验前后的调查问卷、测试卷和访谈, 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词汇教学效果, 从而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图式框架, 并引导他们改善词汇学习策略, 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2.2 实验研究结果讨论

将图式理论运用到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中, 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的词汇学习, 主要是鼓励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知识, 找出新旧词汇之间的联系, 将新学词汇逐步纳入已有词汇知识体系。从试验中我们可以看出, 实验组的词汇测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统计学差异显著。因此可以证明, 将图式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中的尝试对学生新词汇的记忆是有很大帮助的, 并且还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地更牢固, 用这种方法获得的词汇记忆维持的时间也会更长。试验组的学生都非常愿意接受这种新的词汇教学模式—基于图式理论的词汇教学, 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其词汇学习有很大帮助。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这种模式比传统的词汇教学能更重视利用人的认知发展规律, 能尽最大可能降低记忆难度, 提高记忆效果。

基于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 如果老师能够按照特定的方法, 将新单词与受试者已有的知识相结合, 基于图式理论的词汇记忆效果会更好, 记忆保留的时间也会更长久。这是一个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完全不同的过程。基于图式理论的词汇教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词汇, 还能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3 结论

3.1 主要研究发现

研究表明, 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发现概括如下:

首先, 基于图式理论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有积极影响。在词汇教学中, 学生会对新旧知识进行重组完善, 因此可以轻松的掌握新的英语词汇。

其次, 图式是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师运用图式这一概念进行词汇讲解时, 注意词汇的系统联想记忆。让词汇形成图式, 逐步形成词汇系统, 为学生语言技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 图式应当被引入英语词汇教学。该研究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去探求知识, 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学生积极探寻词汇学习策略, 通过上下文在语境中猜测词义, 并会注意拓展。同时, 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某些认知策略的使用效率。如联系法, 分类法, 猜测词义法等。

3.2 研究的应用

通过调查问卷、测试和访谈结果, 可以得出关于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教学的一些建议:

3.2.1 新旧词汇相互配合

图式理论更强调新旧知识整合的过程。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 加强新旧词汇之间的衔接, 学生通过回忆, 在已记忆的词汇中寻找与之相近的词汇, 通过比较学习。

3.2.2 语义图式

语义的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语义本身和语义间的关系, 也就是语义图式。语言心理学家指出, 关于语义的图式其实更注重整体信息的整合。一个单词不仅有字面意思, 还有引申的、上下文的、以及社会意义等。通过运用图式, 某些词汇可以与指代的物体相连, 有些可以与学习者已有经验相关。例如:当我们听到“花”这个单词时, 花的形象就会很快出现在我们脑海里。当我们看到“学习”这个单词时, 不同经历的学习者脑海中就会出现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词语图式也不一样。

3.2.3 文化图式

(1) 激发学生已有的文化图式

文化是促进不同语言背景的人相互理解的一个桥梁。一旦话语双方拥有相同的文化图式时, 双方就会达到理解的高峰。如果教师讲解比较了中国和英国的文化差异, 学生可以更容易找到以前的文化图式, 并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词汇。单词和短语与文化密切相关, 对文化背景的讲解可以将外语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有效。

(2) 帮助学生构建新的文化图式

每个国家的语言都与其文化密切相关, 而由于英语国家与我国文化的巨大差异, 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新的文化图式时可能会产生误解。比如英语中有好多关于宗教文化的词汇, 如:弥撒, 洗礼等等。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不存在相应的文化图式, 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学生可以从已有的文化图式中找到类似图式, 语言理解就变得简单起来。

3.3 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以淄博师专为例, 目前基于图式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

首先, 师专学生数量较少, 信息获取渠道有限, 有些研究数据不够详尽。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也有些不尽人意, 仍然需要在这一领域继续深入研究。

其次, 研究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本篇论文的语言材料仅限于书面语, 并没有涉及英语口语词汇。

再次, 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 师专学生英语普遍较差, 该研究没有就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做过多分析, 比如学习者的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 情感因素以及已有知识等。这些因素无疑会影响词汇教学和图式理论的应用。

尽管有这些不足, 但是对于图式理论和词汇教学的深入研究仍能起到纲领性的作用。英语学习策略和图式理论的应用关系密切, 希望更多地理论和实践研究能证明这一点。

参考文献

[1]Bartlett F.Remember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2]Rumelhart D.Schemata and the cognitive system[M].R.S.Wyer, Jr.&T.K.Srull, 1984.

[3]常宗林.图式及其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 2002 (5) :21-22.

[4]崔雅萍.图式理论在L2阅读理解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 2002 (9) :52-56.

[5]戴曼纯.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2) :30-31.

[6]段士平.从词块能力看词汇深度习得中的“高原现象”[J].国外外语教学, 2007 (4) .

[7]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8]顾斌.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2007 (6) :25-26.

[9]桂诗春.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汇量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外语, 1985 (1) :11-12.

高职高专理论教学 篇2

中介语理论与高职英语教学

中介语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理论,是外语习得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大学外语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及语用偏误的`理论基础.本文结合我国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现状探讨中介语理论对高职高专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作 者:柏能云 作者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永州,425001刊 名:商情・科学教育家英文刊名:SCIENCEEDUCATION年,卷(期):2008“”(6)分类号:H3关键词:中介语 第二语言习得 英语教学

高职高专理论教学 篇3

关键词 “陌生化”理论 高职高专英語教学 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谈到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理论,就不能不谈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性”和“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俄国形式主义领军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著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文艺的目的是要是延长审美的过程,而非获得审美的结果。艺术陌生化的前提是语言陌生化,人们欣赏文艺,不是从内容看形式,而是形式看内容。在欣赏文学作品时,通过转换惯有的观察角度,刻意地延长审美过程,可以获得新的审美体验,而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亦可以通过刻意地改变学生在英语课堂的态度,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看待英语学习,从而让课堂更有生趣,让学生更有收获。

在英语教学中,“陌生化”效应的运用有重要的意义。英语教学的“陌生化”就是通过引进陌生的事物和改造熟悉的事物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将陌生化理论引入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报刊选读、英语写作、综合英语等课程的教学,对丰富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思维方式和构建和谐课堂生态有着重要的启示,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的教学动力。对于高职高专的教学改革而言,也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创新和尝试。

将“陌生化”理论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就内容上讲,包括教师思维陌生化,教学内容陌生化,教学方法陌生化等几个方面。

教师是授课的主体,对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再熟悉不过。教师备课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由对教材的过度熟悉感而引起的麻木感。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和这种机械感作斗争,而“陌生化”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备课时清空自己大脑中熟悉的知识,把它们“陌生化”,从而摆脱习以为常的自动化。这样才会有新的感悟,新的激情。在这样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入学生的思维状态,努力感受学生接触新知识的感觉,这样才能想学生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设计,更有效地开展授课的各个环节。这就是教师思维陌生化的意义所在。

教学内容陌生化主要研究上课所使用的教学资料。出于各方面原因,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种类有限,且出版社更新教材的频率偏低。而市面上的教材配套用书,光盘等比比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继续照本宣科,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对教参的重复。长此以往,不仅学生丧失学习热情,教师也会失去上课激情。所以,英语教师需要为英语课堂注入活力。最显著的方法就是从教材入手。作为高职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更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专业特色。选取适当的课外资料进行辅助,使教学内容陌生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让丰富的课程资源切实地为教学服务,我们就应该从改变教学模式入手,用陌生化的方法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强烈的参与欲望。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灌输—接受型模式为主的陈旧模式。这种司空见惯、毫无生气的教学模式会抹杀课程里丰富的语言内容,而学生则会对于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会感到麻痹和疲劳。什克洛夫斯基认为,“陌生化是重新唤醒人的感受力、激发人对世界的兴趣、丰富和更新人对其他事物感受的方法。”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推陈出新,抛弃沉闷的传统教学方法,将陌生化理论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把熟悉的方式“陌生化”,从教学设计的环节入手,大胆采用讨论式、协商式、谈话式、角色互换式等教学法,让新鲜感贯穿于整个课堂。

为了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增强他们就业的竞争力,教师应该将“陌生化”理论应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从教学设计的环节入手,真正抓住学生的兴趣,让陌生化新鲜感贯穿课堂。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陌生化的方法,把课堂资源变得引人入胜,把讲课方式变得栩栩如生,将师生角色转换得得体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原本“传输-接受”模式变成“接收+总结归纳+思考”的方式。原本教、学双方缺激情、少动力变成教师学生互相促进,恢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感受和体验,使英语教学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化素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项目: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陌生化”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 高宏伟.陌生化理论与英语教学[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10).

[2] 刘霞斐.也谈英语教学中的陌生化[J].考试周刊,2008(47).

[3] 汪介之.俄国形式主义在中国的接受[J].中国比较文学,2005(3).

[4]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高职高专理论教学 篇4

高职教育中的英语教学现状包括以下几点: (1) 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扎实, 英语基础更是薄弱; (2) 教师质量良莠不齐, 教师的教学任务量也大, 势必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3) 专业英语学习较少, 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设置, 必然需要增加对专业英语的学习。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今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之一,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的意义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通过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获得新知识。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肯定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是动态的, 教师的教学不能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 发挥教师的导向和组织者的作用。建构主义教学观还指出, 学习者要主动与周围环境沟通, 获得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结合,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 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 提高学习主动性

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 尤其是有一定数量的高职高专学生是从中专升入高职院校的, 他们的英语学习基础差, 不自信, 独立思考能力差, 更不愿意积极地学习英语。

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自身经验知识的基础, 注重个体差异。《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规定经过108~220学时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 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所以, 加强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这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有耐心、毅力去面对大量基础较差的学生, 使他们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提高教师自身的基本职业素质, 除了要有敬业精神, 还要深刻了解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目的、方法手段等。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高技型”这一特点, 还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了解实用的相关业务知识, 使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

此外, 还要在观念上以建构主义为指导, 使高职院校教师认识到, 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 增加专业英语学习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高技型”, 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理论也强调学习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 不仅指学生学习的环境还指学生的专业环境。

学生专业环境的创造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可以将专业知识与课堂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例如教师在教授商务英语中“合同”这一内容时, 可以拿出一份真实的英文合同, 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 让学生讨论英文合同的内容要求、格式、语言风格等, 然后进行交流,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还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同时, 院校可以通过邀请专业人士开展讲座、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使学生把掌握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转变为实用能力。

四、总结

笔者认为就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而言, 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大力巩固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 最终使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实用化, 促进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结合。

参考文献

杜文贤, 何艳东.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6 (3) .

高职高专理论教学 篇5

探讨高职院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教学方法

李琳莉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在高职院校中,为了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教师需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高职院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一、课堂理论教学方法

在课堂理论教学阶段,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资料主要为教材,课堂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其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探索其理论教学方法时,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实施双向交流,使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就趣味教学法与比较教学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1.趣味教学法

所谓趣味教学法就是指通过生动的语言或者丰富的画面以及相关的实例,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这种方法可使知识的讲解更为简单和通俗易懂,更加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下面文章就以计算机程序设计类理论课的教学为例,就这种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1)趣味环节的设计。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些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时候,面对程序语言中大量的语法规则、符号以及变量等,可能会觉得很枯燥与抽象,对知识很难掌握,甚至还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趣味教学法时,教师首先应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从以往学生被动学转变为学生主动学。

(2)学习趣味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次讲解新语言语法规则之前,可事先利用多媒体软件来向学生演示相关的程序,接着再进行讲解,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3)学习兴趣的诱导。在讲解重难点内容时,教师应该一环接一环地来提出问题,在进行计算机选择结构程序讲解的时候,教师可诱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关于计算机选择结构程序的定义或者计算机选择结构程序的设计等,通过学生自主来解决问题,增强其自信心,同时在该环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活跃其课堂气氛。

(4)学习情趣的扩展。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相应的课外阅读资料,利用自己所学理论来指导其阅读。

2.比较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抓住课程的难点与重点,便于学生对要领知识的掌握,增强其学习效率。其做

法为:

(1)使用比较法,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将概念引出,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2)通过横向比较工作原理、编程方式以及应用场合等各方面的内容,突出该课程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堂课的内容。

二、实践教学方法

按照高职院校各项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课教学任务,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际工作部门进行参观、访问,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这种在实践过程中,结合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教学方法就叫做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践教学实施阶段与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

(1)确定目的。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由于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任务以及不同专业所制订的培养目标均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学习特点,从这些情况出发,明确每次实践教学的目标。

(2)精心选点。为了使实践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内容。在教学之前,应该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以及了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或者单位来实施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实施阶段

待所有准备工作做完后,按照课程的实际教学目的以及课程内容的具体需求,组织学生到单位进行实践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1)让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2)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任务流程以及专业技术等;(3)了解企业工作简况与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尤其是企业计划工作的程序以及内容;(4)让企业部门经理到学校进行专题报告,同时开展相应的座谈会,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

3.总结阶段

在实践教学方法结束以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同时还应让学生通过书面的形式将实践教学总结写成报告,从而强化其实践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

参考文献:

[1]孙琪,王萌。高职院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J]。内江科技,.

[2]马红。“商品学”理论课程实践化教学方法初探[J]。职业,2010.

作者简介:李琳莉(1983-),女,广西岑溪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药用菌栽培技术等研究,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高职高专理论教学 篇6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其培养目标是电算化的应用型人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即财务软件的操作上,使学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同时使学生熟悉各项会计电算化制度。

一、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电算化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

1.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该熟悉会计信息系统由手工向电算化转变的过程,鉴于此,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的内容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实现会计电算化上。其内容主要包括:

电算化信息系统硬件的配置;微机的选择购买;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结构;财务软件的取得方式;商品化财务软件的选择购买;电算化人员的配备;数据准备组;数据处理组;财务管理组;电算化信息系统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硬件控制;软件控制;管理制度控制;计算机病毒防范;计算机审计。

2.财务软件的开发

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存在很大争议。有人主张讲,有人主张不讲,有人主张讲深一些,有人主张讲浅一些,各个教材的内容也相差很大。笔者在电算化的教学中发现,有选择的讲其中的一部分还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财务软件的开发方法及各个系统设计的介绍,使学生对财务软件的开发方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加深学生对财务软件更深层次的理解。但这一部分内容不应该过深的加以介绍,具体来说其主要内容包括:

财务软件的开发方法;各个系统设计(账务、报表、材料、销售、工资、固定资产等);各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各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各系统的代码设计;各系统的输入设计;各系统的输出设计;安全可靠性设计;簡单的程序设计。

二、 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其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其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为此,电算化教学的课时应用一半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做实验:在微机上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使用。

1.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软件的操作和相应的计算机知识。目前,学生所学财务软件大多为核算型财务软件,管理型财务软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开设。因此,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详细介绍核算型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电算化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账务系统、报表系统、材料系统、销售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系统等,每一个系统操作方法的介绍可以按照功能模块的顺序来进行:初始化、数据输入、记账、结账、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等。在每一个功能模块的介绍过程中,要把其中注意的问题、使用要点、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讲清楚,然后让学生反复操作直到熟练为止。在讲授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对手工和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手段、方式进行比较。由于计算机的知识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学,而会计电算化一般在二年级下半年和三年级上半年才学,所以,对于财务软件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论是软件的原因还是硬件的原因),教师都要教学生怎样处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单位不设系统管理员这一岗位,所以平时的实验中,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处理常见问题,以帮助学生在就业后能迅速的适应其工作岗位。计算机一些硬件故障的处理和一些系统软件和操作软件的使用(如:局域网、EXCEL、WINDOWS、DOS、FOXFRO)也应是实验的教学内容。财务软件的编程和上机调试可以作为学生的选学内容,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进行。

2.实验教学方式

(1)实验地点。电算化实验教学的地点最好选在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一边讲授一边操作以演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着重给学生讲授。有条件的学校应为电算化专业单独配置机房,因为一般的财务软件兼容性较差,如果和其他专业合用机房,财务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2)实验资料。电算化的软件操作一般需要两套实验资料。一套实验资料会计分录已经做好,没有原始凭证,学生只需根据填制好的凭证进行输入,按照程序操作即可。采用这种方法,学生不用考虑会计凭证是否正确,有利于学生尽快熟悉财务软件,一般适用于学生平时上课实验用。另一套实验资料只给出原始凭证,由学生自己编制会计分录,自己输入、自己操作,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复习所学的会计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一般适用于期末学生的综合模拟实验。

(3)实验方式。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验可以分为单项实验和系统实验。单项实验可以分为:财务报表系统实验、工资系统实验、材料系统实验、产品销售系统实验、成本核算系统实验、固定资产系统实验等这几个单项实验可以随教学进度分块进行,实验资料应采用编制好的记账凭证,主要帮助学生熟悉财务软件使用。同时也可以和手工会计单项实验相联系,对同一套会计数据,一方面用手工方式进行核算,另一方面采用电算化方式进行处理,最后把二者的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电子数据处理的感性认识。

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实验一般在期末或毕业时进行,此项实验要注重综合性,应把几个单项实验有机的融为一体。实验资料的准备应全面具体,所给出的应是会计原始凭证,以便使学生熟悉整个电算化数据处理的流程,更好的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知识和提高对财务软件的进一步理解。此外,系统实验还可以按照电算化的岗位的分工来进行,在实验时,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组,每一组的学生按照电算化岗位的划分各司其职,一段时间后相互轮换岗位,使学生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锻炼。

(4)实验时间。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验时间可以灵活安排。如果电算化专业有自己专用的机房,上机时间的安排非常方便,既可以集中时间上机,也可以分散时间上机,与理论课穿插进行。但是对于和其他专业合用机房的电算化专业来说,最好集中时间上机。笔者在长期的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发现最为棘手的事情就在于:财务软件在合用机房的微机上运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每一节实验课中要拿出一大部分时间用来帮助学生调试微机,以使财务软件能正确运行。这节课调好的微机在下一次实验课时又会出现其他的问题。而且学生的实验资料和实验程序往往具有连续性,这节课做好的实验内容在下一次实验课时已经被删除,这样既影响教师的正常指导软件操作又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对于合用机房的电算化专业最好集中时间进行上机操作,至于集中实验的程度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

高职高专理论教学 篇7

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 大学英语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 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很多学者和专家投身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 并不断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理论。其中多元智能理论以其独特的理论优势和教学理念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认可。本文作者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 通过分析得出了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一些启示。

一、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加, 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理论型转化为复合应用型。因此, 《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即: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并强调在教学中要遵循“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方针。然而, 由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数刚刚转型, 很多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所以高职高专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在很多方面存在着问题。

(一) 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 参差不齐。

大多数高职高专的学生生源较差, 因此, 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这无疑为日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增加了更多的难度。

(二) 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高专中的教师学习途径较少, 使得他们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知之甚少。教师多采用整齐划一的方式对学生知识传授, 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空前的弱化。使得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了无兴趣, 更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晦涩难懂。他们的口语和听力水平同样也不尽如意, 与我们所要求和期待的程度相差甚远。

因此, 只有我们引进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 转变教师的角色, 才能力挽狂澜, 改变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二、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智能开发的新理论。在他看来, 人的智能应该至少包括8种, 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的假设, 颠覆了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 可采用单一的、量化的智力检测手段来测量人的智能的传统智能理论, 因此成为心理学界研究智力的一种重要学说, 同时也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 转变教师角色。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其个人智力潜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的机会。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变消极为积极,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 开展个性化教学。

学生的智能结构呈现多样性, 大学英语教师则应该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各自特点, 然后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为语言智能发达的学生创造一些机会。对于数学逻辑智能的训练, 教师可以在阅读中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练习。教师可以让他们寻找文章主题思想, 对段落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对于一些肢体运动智能发展好的学生, 教师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些活动。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幻灯片、英文歌曲等形式强化学生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 学习小组等形式开发学生在人际交往智能方面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写英文日记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其自然观察者智能。

四、总结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但是从总体上看它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借鉴的较为先进的教学理论。高职高专的大学英语教师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话, 就应该在教学中主动转变角色以便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智能发展上的个性差异组织个性化教学, 努力尝试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多元智能理论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相信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摸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成功之路。

摘要:多年来, 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很多学者和专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并不断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理论。在众多的理论中, 多元智能理论以其独特的理论优势和教学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认可。本文笔者将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 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得出了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来说可谓行之有效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杨伊生.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1) .

[2]黄远振.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教学的整合[J].课程·教材·教法.2003, (10) .

高职高专理论教学 篇8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一直是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而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尤为欠缺, 有些学生连简单的自我介绍也应付不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语言知识不足, 学生在表达时缺乏必要的词汇和句型。二是学生缺乏与话题相关的必要知识, 因此不知道从哪些方面组织答案。针对这一现象, 本文拟以利用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以及Levelt (1989) 的话语产出模式探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 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日常交际能力。

2. 图式与图式理论

图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的。而这一理论的发展归功于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tlett, 他在其著作《记忆》 (R e m e m b e r i n g) (1932) 中将图式定义为“对过去的反应或经验的积极组织”。美国人工智能专家Rumelhart (1980) 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指出图式是以等级层次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切块”。Cook (1989) 把图式看作是大脑中的“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概言之, 图式就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方式, 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的组织。

图式理论认为, 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 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大脑中已知信息或概念 (即背景知识) 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 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储存 (刘明东, 1998:28) 。而就口语产出而言, 图式是形成语言计划和执行语言计划的必要条件。因为口语表达过程是信息的编码过程, 它首先需要调用大脑中已有的和主题相关的知识组织成语言计划, 然后再激活相应的语言知识对该信息进行语法和音位编码, 最后通过发音器官产出语言。这里, 用于编码的知识 (包括百科知识、语言知识等) 都是说话者知识图式的一部分。这就说明如果在话语产出时缺乏相应的图式, 话语产出就成了“无米之炊, 就不能形成完善语言计划和恰当的语言表达。

按在口语产出中的作用来分, 图式可以分为三类:语言图式 (l i n g u i s t i c s c h e m a t a) 、内容图式 (c o n t e n t s c h e m a t a) 和修辞图式 (r h e t o r i c a l schemata) 。语言图式指的是说话人已有的语言知识, 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图式指的与话语主题相关的知识、常识等。修辞图式或称为形式图式指的是有关各类口语交际形式 (如演说、辩论、采访等) 和交际场景的知识。如何在口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激活和建立上述三种图式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3. 图式在口语产出中的作用及对口语教学的启示

要想深入了解图式在口语产出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首先要对话语的产生过程有所了解。在这方面, Levelt (1989) 的话语产出模式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该模式认为, 口语产出一般先通过概念形成机制形成话语前信息, 然后通过形式合成机制形成语音计划, 最后通过发声机制 (articulator) 产出话语。这一过程就相当于桂诗春 (1991) 所划分的制订计划、建立结构、执行计划三个阶段。

在概念形成阶段, 主要有三种知识在发挥作用, 即语篇、情景和百科知识 (d i sc o u rs e mo d e l, s it u a ti o n al&encyclopedic knowledge) , 它们帮助说话者选择和排序相关信息, 形成交际意图, 从而形成语言前信息。这里的百科知识就相当于前面所说的内容图式, 而语篇和情景知识即修辞图式。如果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欠缺这些知识图式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形成语言计划, 或产生不符合交际内容的语言前信息。

在形式合成阶段, 形式合成机制从心里词库 (lexicon) 里搜索用来表达话语前信息的可接受的语言形式。词库包含词目 (包含词汇和语法知识) 和词形 (音) (包含词形和语音知识) 。选择的词目通过语法编码形成话语的表层结构, 而提取的词形 (音) 将表层结构进行音位编码形成语音计划输入发声机制, 最后形成外部语言。心理词库里词目和词形实际上就是说话人的语言图式, 它包含了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知识。如果说话者缺乏语言图式, 他就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位和语法编码, 也就不能形成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外部语言。这表现为说话者的口语中有发音错误、用词错误及语法错误等。

4. 如何应用图式理论促进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

图式理论口语输出中的作用表明, 只有在教学中及时的激活和补充与话题相关的内容和形式图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口语产出。本文根据图式的三种分类来探讨如何激活和新建各类图式。

4.1 建立和激活相关的内容图式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帮助学生激活和新建内容图式。

(1) 指导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建立内容图式

教师应该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和课堂讨论的话题相关的信息,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积极主动的补充相关的内容图式, 这样才能在课堂讨论时做到“言之有物”。

(2) 以提问和给关键词的方式激活和补充学生已有的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的激活需要学生积极思考, 有意识的调动自己的先前知识, 而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为内容图式的激活提供积极的引导。而提供关键词的方式在补充学生语言图式的同时也起到“自下而上”反向驱动的作用, 为内容图式的激活提供必要的线索。以讨论西方婚礼习俗为例, 在学生讨论之前, 教师可以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What are the procedures of American wedding ceremony?为了帮助学生激活相关的图式, 教师可以给出几个关键词帮助学生思考, 如:church, wedding vows, ring等。

(3) 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激活和新建内容图式

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 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形象、直观的语言信息输入, 能更加有效地激活和丰富学生的知识图式, 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在介绍万圣节时展示象征万圣节的南瓜灯、恐怖的面具、巫婆等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万圣节的知识图式并激发其深入了解该节日的欲望, 而关于万圣节的视频的播放能让学生对这一节日有更直观全面的了解。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建立的内容图式更容易在口语表达时被激活和调用, 更加有利语言计划的形成。

4.2 建立和激活相关的语言图式

从口语产出过程我们可以看出, 在形成语言计划后必须调用相应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来实施语言计划, 如果只有语言计划而不能有效地调用相应的语言图式, 说话者就会觉得“有货倒不出”或表达时“言不由衷”, 从而丧失口语表达的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帮助学生激活和新建语言图式。

(1) 建立语音图式。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 许多高职高专学生不重视口语表达, 应此语音语调受方言影响严重, 甚至让人难以理解。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要指导学生组成小组利用现有音像资料跟读和模仿, 或录下自己的对话与原文对比, 分析英语语音语调的规则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 进而改进自己的发音。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价的机会介绍重读、弱读、连读、同化等语音知识, 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语音图式。

(2) 建立和激活词汇和语法图式。

在口语课中, 教师不应在脱离主题和语境的情况下孤立的教授词汇和语法, 而是要结合主题和语境采取提问等方式激活和补充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同时要尽量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图式的激活提供足够的刺激 (s t i mu l i) 。比如在讨论西方音乐种类时,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片段让学生辨认和猜测的方式补充如blues, heavy metal, rap等词汇。通过观看日常对话的视频让学生总结在问路、购物时应如何表达。这样学生不仅补充了新的词汇和句型, 还学会了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中正确得体的使用语言。

(3) 建构和激活修辞图式

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 说话者会采用不同的方式与听者进行交流, 如讲故事, 做演说, 辩论, 交谈等。要想使交际活动成功进行, 说话者除了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 还需要具有话语模式和交际场景等方面的知识, 即修辞图式。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介绍各种口语类型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然后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观摩, 并有意识的模仿。最后要针对某些主题开展辩论、采访、表演等多种多样的口语活动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修辞图式。

5. 结语

需要指出的是, 建立和激活图式是为口语产出做准备的, 因此教师切不可把口语课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 而是要在激活和补充图式之后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口语的机会。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应努力创造有利于图式激活和口语输出的环境。如教师要注意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要努力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环境的语境;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文章借助图式理论与Levelt (1989) 的话语产出模式分析了图式在英语口语产出整个过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和帮助其建立新的图式来促进其英语口语输出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图式理论,话语产出模式,口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语言的感知、理解与产生[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

[2]刘明东.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国外外语教学.1998, (4) :28~30.

[3]Bartlett, F.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4]Cook, G.Discour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5]Levelt, W.Speaking:From Intention to Articulation[M].Cambridge, MA:MIT Press, 1989.

图式理论与高职英语阅读教学 篇9

1 图式理论

图式 (schemata) 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 是人类认知的框架, 是人们认知和理解事物的基础, 是大脑中的信息的存储和提取使用的心理过程, 是“人们用已有的结构来记住新资料一种方法。”[1]早在1781年又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Kant首次提出了此理论。他认为人的大脑中存在纯概念的东西, 图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概念并非孤立储存在记忆中, 而是相互联系, 构成了反映现实与报告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认知结构图式。[2]20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格式塔心理学家F.C.Bartlett在其著作 (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ence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32) 把图式定义为“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和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3]也就是说, 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或者经验在头脑中存储的一种方式, 是人们的大脑对过去知识或者经验积极地反映和组织, 是学习者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的信息产生了作用及如何把这些新的信息再储存到学习者的知识库这样一个认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 由美国的智能专家鲁姆尔哈特 (Rumelhart) 对图式理论进行了完善, 他认为图式是以等级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里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者“构成认识能力的建筑切块”。[4]进而到了80年代, 心理学家把图式理论运用到了外语教学过程中, 如运用到了二语的阅读理解、听力、词汇习得、翻译和文化教学中, 有些学者还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图式理论对某些特定语境语言的理解。

2 图式的分类

图式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 包括了大小、层次、经验知识各个不同的子图式, 在学术界, 不同语言学家对图式分类有不同的理解。Fillmore (1981) [5]把图式分为:内容图式、风格图式和语篇图式;高云峰把图式分成为:语言图式、非语言图式和文化图式[6], 在外语教学中, 把图式分成:言语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策略图式这四种。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先前的语言的系统知识:如语音、词汇、句型和语法框架等, 他们是阅读的必备的先决条件。内容图式是指关文章的背景知识及读者对文章的所讨论主题内容、体裁等是否了解熟悉。形式图式则指文章的整体格局, 如修辞, 句法等规则系统。策略图式是指读者对整个文章的的监控能力, 通过读者对文章的记忆、预测、判断等技巧对整篇文章进行的信息解码。

3 图式理论与阅读

图式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原则:每个阅读行为都涉及人的世界知识。 (Anderson et al.in Carrel and Eisterhold1983:73) 在阅读的过程中, 读者如何从他们先获得的知识中检索和构建意义。阅读也是图式与语言信息的编码、解码息息相容的一个过程, 是“一种不断进行假设, 再假设的心理语言游戏”[7]Goodman提出阅读是“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他认为阅读过程就是读者利用以前获得的知识, 有选择地利用文章重要的内容进行预测、证实的认知活。[8]

图式阅读理论是心理语言学家把图式理论运用到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 从而形成了图式阅读理论。该理论认为阅读理解就是读者的背景知识和语言材料之间的互动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在接受新的信息之前, 积累丰富的、大量的个人的知识或者经验等经加工后, 分门别类地储存在大脑中, 并组成图式网络, 给读者提供一种参考, 使读者对所阅读的材料能够正确的理解。进行阅读时, 读者要首先根据相关的信息在大脑中调用此图式, 并能和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 并不断对此信息进行预见、筛选、验证、肯定、否定或者修正, 这样原有的图式网络才能再现并生构建成新的的图式网络, 从而达到有效的阅读理解。

根据图式阅读理论, 大脑对语篇的的处理方式有三种:自下而上 (bottom-up) 、自上而下 (top-down) 和交互式 (interactive) 。“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又称“材料驱动”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部分到整体, 是最低级图式到最高级图式激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 读者从基本的语言知识开始, 从音节、单词、短语、分句、句子、语段到语篇逐步理解。这些最基本的, 具体的图式逐渐融合成较大的、较高层次的图式, 再激活头脑中固定的图式, 最后构建成新的图式。“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又称“概念驱动”, 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总体到部分的过程, 是指头脑中的高层图式对预测和预期输入的信息进行肯定或否定的鉴定。即读者在阅读过程按照过去的知识经验和语言的直觉对文章体裁进行预测、鉴定, 选择性地阅读, 直到理解整个篇章的过程。“交互模式”阅读理论强调既需要读者“自下而上”地解码和“自上而下”地推测想结合, 从而重新构建以文字编码的信息。因此, 最有效的阅读模式就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交互式模式。

4 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过程是一个积极认知过程, 学生总是不断地接触到新的阅读材料, 碰到新的问题, 这就要求他们在此过程中利用原有图式内与阅读内容进行交流创造新的意义, 达到阅读真正目的。因此, 根据现代阅读理论,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背景的导航者、监导者和信息的提供者, 要积极地帮助学生构建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图式, 激发已有的背景知识, 利用图式阅读理论有针对性地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

4.1 激活原有的图式内容, 构建新的图式知识网络

在外语教学中, 适当图式的存在并不能在阅读中起到作用, 关键是将其激活[9]由于语言材料提供的激活图式的线索不够, 使学生难以激活头脑中的相关图式, 或者是学生原图式内容量不充足, 或存在语言文化差异, 学科之间等差异, 不配备可激活图式内容, 故不能丰富和更新原图式内容。据上述的原因, 教师可采用:

1) 阅读前的“warming up”。教师向学生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核心词汇、分析题材和体裁、灵活对比法、演示、插图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激活或者启动学生原有图式内容。如《实用英语》 (一) 第四单的“What is Culture?”, 我们可利用对比法、插图来对不同风俗, 习惯之间的异同点进行讲解, 积极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图式, 消除因文化语言差异、背景差异带来的阅读困惑, 加深对文章的整体的理解和概括。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启动和扩充他们原有的内容图式, 培养他们的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元认识结构, 能有效地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图式知识结构相对贫乏的现象。

2) 阅读理解和信息加工过程中。一方面, 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有效的阅读活动, 如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推断、概括、归纳等。信息加工过程中对文章内容正确地预测不但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增加学生阅读的自信心, 还有利于对相关背景图式的激活。另一方面让学生建立语篇模式和视觉结构。系统理论认为“只有整体上把握, 才能保持认知的长久性。”当学生建立了完整的语篇图式后, 能有效提阅读理解能力。

3) 阅读完成后。教师应要求学生侧重对语言形式的分析和意图层次的理解。教师运用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对文章篇章结构进行分析, 概括段落大意, 总结阅读技巧, 引领学生进行图式复制, 实现图式量到质的改变, 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

4.2 扩大词汇量, 构建丰富的图式知识

认知理论认为人们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建立和丰富知识图式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读者拥有的相关图式知识越丰富, 就越容易增加记忆中新知识, 并构建新的图式内容, 根据图式理论, 词汇的外延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对语篇的正确理解。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 并不是词汇对应解码和对译,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就同一个词也会有不同含义。如一词多义的曲解:学生在识记单词时是不可能完全记住各个意思或者阅读过程中不能正确地提取单词的义项, 从图式理论的来看, 学生不能把新事物提供的信息与他们头脑中预存的知识经验有效地联系起来, 歪曲或者误解了阅读内容, 那么同样也会导致理解的偏差。如:My sister has married many wives but stayed single all of her life.在此句中的动词marry除了有“嫁”和“取”的意思以外, 还有“为——主持婚礼”的意义。因此, 阅读教学中, 一方面, 学生要词汇习得中最大可能的获取词汇的外延意义, 另一方面, 要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的题材的语篇接触, 认识语篇类型、特征、体裁, 掌握相应图的认知图式以及灵活使用阅读技巧, 提高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掌握某些语义图式, 产生语义记忆, 就可以将图式和语义记忆的两种推论作用相结合, 去激活语义场图式, 能够起到一个动词能联想到一个语境的作用, 提高词汇记忆效率, 同时要有效地引领学生了解异语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 鼓励他们多阅读, 扩展综合知识素养,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大量的背景图式知识, 加快图式知识量变的速度, 提高图式内容的量到质的跨越。

4.3 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人的思有同有异,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语篇会构建也会有异有同, 教师就要选择具有典型和代表性的语篇图式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演示, 然后对比和分析。在语篇图式最终形成后, 学生在不断分析语篇结构, 综合语篇内容, 理解各个语篇之间的连贯时, 在将语篇内的语言内容和语篇外的知识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时, 必定会存在一个探究的过和创新的过程, 这将有助于学生养成探究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使阅读活动得到升华。

5 结束语

在第二语言中, 把图式理论及阅读图式理论运用到阅读教学中, 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职院校英语老师和学生对阅读理解的传统观念, 给阅读的教与学带来了一套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是实现有效阅读教学的必要保证。因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时, 应帮助学生构建日趋丰富的图式网络知识、激活大脑中原有的图式并巩固和拓宽相关图式内容, 排除并减少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发生障碍和错误, 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促进学生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善阅读技巧, 进而挖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有效地提高阅读效果。

摘要:该文介绍了图式理论、图式的分类, 阐述了图式理论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揭示了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以帮助学生加强语言理解能力, 提高阅读技能。

关键词:图式理论,阅读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桂诗春.记忆与英语学习[J].外语界, 2003 (3) .

[2]刘世文.图式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 1998 (2) :77-79.

[3]齐齐, 李陆平.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前的教学活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1999 (增刊) :36-45.

[4]亓鲁霞, 王初明.背景知识与语言难度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8 (2) :24-30.

[5]Fillmore C J.Ideal Readers and Real Readers[C]//Tanne.Ana lyzing Discourse:Text and Talk.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81.

[6]高云峰.应用图式理论提高SBE阅读能力[J].外语界, 2000 (3) :33-37.

[7]Nutall C.Teaching Skill in Foreign language[M].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 1982.2.3.

[8]Good man K S.Reading: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1967. (4)

[9]汉, 章柏成.图式理论和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回顾和前瞻[J].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04 (3) :63-65.

[10]朱效惠, 隋桂岚.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98-101.

衔接理论与高职英语写作教学 篇10

长期以来,英语写作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公认的薄弱环节。对于现如今的高职学生来说,英语写作更是学习中的一个弱项。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存在逻辑关系不突出、语言条理不清楚、写作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引入衔接理论是一大突破,能使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运用衔接理论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对衔接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衔接理论的教学与讲授机会比较少,也比较笼统,导致学生对衔接理论的认识比较欠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常常出现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词的滥用和错用,对英语写作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在英语写作中,过多使用指示代词“that”和定冠词“the”。

2. 受母语教学因素的干扰

我国的英语教学还没有完全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革创新力度不强,英语教师整体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母语的频率较高,学生受汉语思维的影响,致使英语的表达习惯和逻辑思维受到了严重影响。例如,习作中常常出现“I had breakfast at home.I went to school.”这样的流水账。

3. 知识水平不高的影响

高职学生刚一入学时,英语的整体水平就比较滞后。尤其是语言知识欠缺、词汇量较少、语法结构匮乏,致使其在英语写作中出现重复性使用词汇和词汇搭配错误的现象,写出来的英语作文存在结构搭配错误、内容空洞、缺乏条理性等现象,未能做到有效的衔接和连贯。例如,生硬地使用in addition、furthermore、what’s more、moreover、besides等衔接词。

二、如何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正确运用衔接理论

1. 从提高知识掌握入手,加强衔接理论的讲授

在现代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薄弱,教师应该从基础性知识开始讲解,注重方式方法,大胆探索创新,结合文章实例传授衔接理论知识,从衔接理论对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和指称、替代、省略、词汇衔接等每一个衔接手段的知识点讲起。例如,常用替换的词有that、one、so、not、do等。教师应把写作教学融入课堂教学,把精力放在对语篇的分析上,而不是放在语言点的讲解上。切实通过对英语文章结构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衔接理论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

2. 从丰富训练手段入手,加强使用衔接理论意识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掌握一定的衔接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丰富英语写作训练,组织多种不同类型的写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训练的同时增加各种衔接手段的讲解和练习,分别从词与词、句与句之间训练学生如何利用词汇衔接组织语篇、加强文章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多样化的词汇产生衔接纽带,组成比较连贯的语篇,切实加强各种衔接手段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例如,句子“Peter had a wife,but he couldn’t keep her.”通过不断丰富写作练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汲取所学到知识,增强英语写作的融会贯通能力和使用衔接理论意识,提高写作质量。

3. 从强化语篇分析入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衔接理论的运用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掌握的,只有多阅读、多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才能理解衔接理论的真正内涵和对英语写作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对整个语篇的理解,引导他们抓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切实掌握衔接手段的使用。例如,在表达因果关系时,可以使用because、consequently、so等词语把句子连接起来。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衔接错误实例进行分析,提高教学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错误实例中找准定位,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他们在实际英语写作中不再发生同样的错误,增强学生对衔接理论的熟练掌握和应用。

4. 从区分语言表达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言环境对学生学习英语写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语言环境主要以汉语为主,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受汉语思维的影响是必然的。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讲清楚英语和汉语的在表达上的区别,指导学生不能用汉语思维去思考英语,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和思考的能力,这将对学生学习英语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语

高职高专理论教学 篇11

【关键词】旅游翻译 涉外导游 翻译原则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涉外导游工作。涉外导游被描述成“私人外交官”或“民间外交官”。导游翻译一身兼三任:导游、笔译、口译——高难度的特殊导游(对象是国家级VIP),跨文化笔译(主要是给贵宾特地安排的文艺演出节目单、介绍等)和外交口译(会见、会谈、记者招待会、宴会等)。

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专门开设翻译类课程。因此,为了培养高素质的英语导游,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应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翻译理论进行旅游翻译实践。

一、了解旅游翻译的概念和性质

旅游翻译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所进行的翻译,属于专业翻译,它是所有单项专业翻译中涉及面最广、翻译手段最丰富、翻译方式最全面、具有典型的跨文化性质和鲜明的跨文化特色,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教育、宗教等方面,是包罗万象的翻译科目。实践表明:这一科目的研究与“纯翻译学”的两个分支关系密切;“局部翻译理论”中包括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描述翻译学”的“三个导向”的研究。

二、旅游翻译中的常用理论

旅游翻译的定位告诉我们,适用于它的常用翻译理论主要指应用翻译理论,如奈达、纽马克和德国功能派等既是翻译理论家又是翻译实践家,是涉外导游应首先熟悉和掌握的。以纽马克翻译方法举例:第一种是逐字翻译法,原文语序不变,原文的词逐个翻译,选择常用词义,不考虑上下文。如(苏州拙政园)小飞虹桥——the Xiaofeihong (Small Flying Rainbow Bridge)。 第二种直译法,原文语法结构转换为目的语中与之最为接近的结构,原文词逐个翻译,不考虑上下文。如山海关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可以译为Sea waters tide,day to day tide,every day tide and every day ebb,Floating clouds appear,often appear,often appear and often go.第三种忠实翻译法,文化词“照搬”至目的语中,并保留原文语法和词汇的“非正常性”。第四种语义翻译法,注重原文美学,只要合适,能引起情感共鸣可以就“意义”做妥协。第五种改写法,它是最自由的翻译形式,原文主题保持不变,原文化变为目的语,文本重写。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译为 Every day floating clouds come and go,Very often sea waters ebb and flow.第六种自由翻译法,再现原文内容,不重形式和语体,类似释义。第七种语译法,再现原文信息,选用原文中不存在的口语、俗语翻译,使原意略走样,但翻译比较活泼、自然。第八种交际翻译法,再现原文准确的意义,其内容和语言都让人易懂,能接受。以上提到的翻译方法的运用,不应是机械照搬,而应是综合的、灵活的、贯通的。

三、旅游翻译所运用的翻译原则

翻译原则是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也是译者应努力达到的目标,给不同种类的翻译制订标准是切实可行的。旅游翻译应制订不同的相对的翻译标准,设立不同的翻译原则,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六种。

1.以译出语或译出语文化为取向,尽可能保留原风景名胜、旅游饭店的“原汁原味”和鲜明特色。

2.以译入语或译入语文化为取向,让旅游者一看就懂。

3.以原作者为取向的标准,用于翻译名家的诗歌、楹联、散文、游记和名言等,这样可以保存原作丰姿,同时也尊重原作者的权威。

4.以旅游者为取向的标准,根据游客的反应随时调整,采取直译、释译、增译等方式。

5.以美学为取向的标准,可以运用在观光、访问、考察、宣传、推廣中国山水(文化)时,翻译诗词、楹联、碑文、名胜古迹、风味小吃等有诗情画意的文本或文字,使用一切翻译策略、技巧,尽可能实现原文的美学价值。

6.以社会符号学为取向的标准,旅游翻译译出语在转换成译入语时,要做到意义切近、功能对等。意义即为认知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认知意义,反映语言和它所描述的主客观世界的实体和事件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人的认知。如Dutch meal的字面意义是“荷兰餐”,但它的指称意义为“AA制聚餐”。言内意义,反映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在音系层、词层、句层和语篇层均有体现。如胡同游(Hutong tour)。语用意义,则反映语言符号与语言使用者的关系,具有表征意义(话语能显示出说话人的身份背景)、表达意义(语言能表达说话人的情感),社交意义(语言在交际中建立人际关系,有亲疏之别),祈使意义(说话人能改变听话者的行为倾向)和联想意义(语言唤起听话者对其他事物的联想)。在具体的旅游翻译实践中,将三类意义均贴近目的语是很困难的。因此,导译员要按照需要作出选择,要保证意义的传译,并与“功能对等”相结合。“功能对等”是指信息功能,传达客观信息;表达功能,表达主观情感;祈使功能,使听者作出所预期的反应;美感功能,使听者感官愉悦;酬应功能,使交际双方保持友好关系,而不是传递信息。

以上这些不同取向的翻译标准或原则,应是辩证的、动态的、相辅相成的。要分辨出在何种语境中的优劣势态,有待于学习者在具体的旅游翻译实践中练习、测评和判断。

参考文献:

[1]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高职高专理论教学 篇12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多元智能理论,改善策略

近年来,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更新, 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发展得越来越好, 然而, 与普通高校的英语教育发展程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仍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情况也给当今社会敲响了警钟。而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教育法, 与当下的外语教学发展理论更是有着极大的联系。多元智能理论非常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并且特别强调教师需要秉承“以学生为本, 为了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以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 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而在高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都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也是英语教学重要的培养对象。为此, 多元智能理论为高职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理论指导 (廖顺萍2012) 。通过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健康发展, 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势在必行。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涵义及其特点

(一) 多元智能理论的涵义

多元智能理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人的智力结构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表明每个人的智力结构都是由八种智能构成的。八种智能如下:逻辑与数理智能、言语与语言智能、音乐与节奏智能、肢体与运动智能、视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观察智能以及自我认知智能。逻辑与数理智能主要指的是人们可以对数学题目进行思考以及讨论, 并且可以进行相关的数学运算能力。言语与语言智能主要指的是可以通过书面或者是口语表达的方式, 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是与别人进行交流。音乐与节奏智能主要指的是可以清楚地辨别、记忆以及表达音乐的智能。肢体与运动智能主要指的是可以灵活地利用身体动作来进行思想交流以及调整身体的智能。视觉智能主要指的是可以明确辨别方向与空间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主要指的是与人的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感觉、情绪以及动机等。自我观察智能主要指的是可以明确观察自然社会以及人文社会中的各种事物, 并能够对其进行分辨。自我认知智能主要指的是可以进行相关认知的自我建构。

(二) 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特点

人的智能结构主要是由八种智能构成的, 并且这八种智能都是相互独立呈现的, 可见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多元性的特点。这八种智能对于人类而言都是一样重要的, 因此, 不能随意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项智能。当然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 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以及自身个性特点的不同, 导致八种智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与程度。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更新,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 以长远的眼光可以发现,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需要尽早解决, 以进一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学生的进步。下面, 笔者将对以下问题进行阐述。

(一)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过于薄弱, 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90 后, 且生源多是中专生或者高考录取的最后一批次高中毕业生。所以学生的英语基础都比较薄弱, 没有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 并且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普遍比较低。这些学生或多或少都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学习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对于学习英语缺乏相应的动力 (钱舒2014) 。

(二) 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且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一直以来,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心全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上。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作用, 教学理念也比较固定。因此, 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基本都是以自己为中心,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课堂讲授过程中, 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学生, 并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这种教学模式只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播, 并不会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发展。所以, 整堂课的英语教学氛围都是枯燥无聊的, 缺乏教学活力, 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 更别提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 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缺乏相适应的教学手段, 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工具。因此, 这样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不高的。

(三) 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以及道德素养

由于高职教育在不断地扩大生源, 因此也需要更多的英语教师来开展英语教学。而引进来的高职英语教师大多是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缺乏一定的英语专业素养, 知识面比较狭窄, 也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 并且教师的质量和素质参差不齐。对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特点不重视, 往往导致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三、改善高职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

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再结合多元化智能理论, 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了解并尊重每一位学生, 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习特点, 来进行教学分析 (董春苗2015) 。通过个性差异之间的分析与探究, 对于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特点进行深刻分析,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英语方面的薄弱之处, 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解决策略,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自信心。

(二)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师不断改善教学策略, 丰富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课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 本身就有点枯燥, 如果教师依然按照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而没有其他的课堂互动环节, 那么学生肯定会对英语课失去兴趣。如果每天都是接受知识消化知识巩固知识, 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与厌烦感, 再加上英语课本身就有点枯燥, 所以学生对英语课提不起兴趣。因此, 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 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断改善教学策略, 更新教学实践手段。教学过程中, 通过开展话题辩论的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三) 教师应建立正确的教学评价

考试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只对人才的选拔, 更应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并正确引导学生。教师的鼓励对学生而言很重要, 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运用恰当的情感对学生进行评价。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不断创新和调整教学模式,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董春苗.2015.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研究[J].现代际, (7) .

廖顺萍, 李进, 马慧萍等.2012.多元智能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2) .

上一篇:地方政府性债务下一篇:智能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