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科(共5篇)
高职高专科 篇1
摘要: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 向同行和专家叙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精神科护理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文基于人才培养评估方案, 从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资源、教学效果、课程特色和改革思路7个方面介绍该课程的说课设计, 供高职院校同类课程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精神科护理,说课设计
在教育部新一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 (2008年) 中, 说课是重要项目之一。通过说课, 可以考察被评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与质量, 可以考察被评估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同时可以促进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 引导教师学习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奠定扎实的业务基础, 提高学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因此, 专业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专业课程说课的重要性。笔者代表精神科护理课程组, 对该门课程从7个方面进行了说课初步探索, 供高职院校同类课程教师参考。
1 课程设置
1.1 本课程在护理专业中的性质、地位与作用
精神科护理是顺应现代护理需求, 将心理学、精神医学及护理学的知识、原理与技能运用于现代护理领域、应用于整个生命周期, 从生物、心理、社会3方面研究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以及研究和帮助健康人群保持健康 (尤其是心理健康) , 研究和帮助精神障碍者恢复健康的学科。这门课是护理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 在第三学期开课, 属于专业必修课。
精神科护理涉及的内容包括护生从事临床精神专科护理工作岗位和为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护理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为护生后续临床护理实习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11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后, 精神科护理的相关内容也被纳入其中, 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1.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掌握了精神医学、精神科护理的基本知识, 能利用所学知识开展心理护理和常见精神疾病护理工作, 形成关注患者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服务理念。 (1) 知识目标:掌握精神障碍患者的常见症状、护理技能和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熟悉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特征和护理措施;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2) 能力目标:能区别常见精神障碍症状;能识别常见精神疾病临床特征;能制订常见精神疾病护理计划;具有从事心理卫生宣传教育工作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尽心尽职的工作态度, 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树立强烈的爱伤观念, 形成关注各类患者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服务理念,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2 课程设计
2.1 设计理念
本课程依据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护理技术操作行业标准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及护理专业最新研究成果, 以整体护理为指导、护理程序为框架, 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对教学计划、内容作了诸多调整, 形成以职业岗位标准对接课程内容和以行业标准引领课程设置标准的教学设计理念。
2.2 设计思路
根据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 以“必需、够用”为度,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 并按精神科护理基础、常见精神障碍护理两大模块进行整合。
2.3 教学内容的选取 (见表1)
2.4 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2.4.1 课程重点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特征、与精神障碍患者的
沟通技巧、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护理要点、常见精神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der′s disease, AD) 、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神经性厌食症和失眠症等的概念和护理要点。
2.4.2 课程难点
常见精神疾病如AD、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神经性厌食症和失眠症等的临床特征。
2.4.3 解决办法 (1) 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尽早接触临床, 到当地的精神科或精神病防治院见习, 强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利用寒暑假深入精神疾病防治院临床实践, 向临床一线专家学习精神疾病的防治方法, 积累临床经验, 开拓视野,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2) 对重点教学内容, 通过临床实例及章节练习题等, 强化学习, 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对难点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技术来辅助教学, 使抽象概念变得形象直观,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激发其学习热情。
3 课程实施
3.1 教学方法和手段
3.1.1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法:
根据精神科护理所需的岗位能力整合教学内容, 将理论教学分为“精神科护理基础”和“常见精神障碍的护理”两部分。 (2) 案例教学法:结合就业和执业资格考试需要, 教师收集精神科常见疾病的信息和资料, 以护理程序为主线展开, 制定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案。 (3) 预习、强化教学内容辅导法:教师事先确定学生预习或复习时需强化的教学内容, 并布置讨论题, 学生通过自学或查阅相关参考书和参考文献, 完成作业, 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1.2 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用丰富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改进, 图文并茂,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3.1.3 教学举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3学时) 。
(1)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临床特征和分型;熟悉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因素。能力目标:能识别各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能制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计划。素质目标: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尽心尽职的工作态度, 树立强烈的爱伤观念, 形成关注患者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服务理念。
(2) 教学设计。导入临床病例:李某, 男, 42岁, 一年前因生意失败回家借居父母家。半年前的一个深夜, 患者发现对面楼里有灯光照到自己房间。此后渐渐发现邻居常“话里有话”, 内容涉及患者隐私, 患者怀疑自己的房间被人录音、摄像。三个月前, 患者脑子里有一个自称“国家安全部少校”的人同自己讲话, 声称他已成为“全国一号嫌犯”, 正在对他进行全面监控。后又出现一位自称“老书记”的女声为患者辩解, 说患者是一位好同志。入院前半个月, 患者多次走访政府部门, 要求“澄清事实”、“洗脱罪名”, 并计划给世界各大报纸写信, 申诉自己“受人迫害”的经过。
根据前期学过的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 引导学生分析该病例中患者存在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内在与外在的不协调, 导入新课 (见图1) 。
第一次课后布置作业: (1)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A Beautiful Mind》。这是一部反映真人真事的影片, 主人公John Nash曾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是一位对世界经济有杰出贡献的数学天才, 但同时也是一名偏执性精神分裂症的受害者。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观看该电影: (1) 主人公的为人处事、人际交往的能力 (引导学生复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格特点) 。 (2) 主人公精神分裂症发作时的认知、情感、行为与正常时相比产生的变化 (引导学生复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 。 (3) 主人公精神分裂症发作时接受了哪些治疗[引导学生复习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ECT治疗) ]。 (4) 主人公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他周围的人, 包括他的妻子、朋友是如何对待他的, 对他的疾病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良好的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促进) 。 (5) 试着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分析本片中主人公的本我、自我与超我。 (2) 推荐学生观看电教片《Schizophreni—a-Stolen life, stolen mind》, 该片从美国、英国等当前精神科领域专家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探索、治疗措施、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使学生对该病有进一步认识。 (3) 推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另一部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片《圣女贞德》, 加深对该病的认识。着重完成作业 (1) , 在有时间和兴趣的基础上, 完成作业 (2) 和 (3) 。
3.2 考核方法
课堂测试、学习态度 (20%) +理论考试 (80%) =总成绩。
4 教学资源
4.1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采用曾慧主编的《精神科护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教学参考书主要有陈彦方主编的《精神科护理学》和《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王祖承主编的《精神病学》、姜乾金主编的《医学心理学》等。
4.2 网络资源
电子书《人格裂变的姑娘》;一些与精神疾病有关的电影、电教片, 如《Schizophrenia—Stolen life, Stolen mind》、《A Beautiful Mind》、《圣女贞德》、《记忆碎片》、《门徒》、《火柴人》、《Right Place》、《充气娃娃之恋》、《化身博士》等。
4.3 教学团队
本课程组现有专任教师4人, 兼职教师3人, 平均年龄39岁。其中高级职称1名, 副高级职称3名, 中级职称2名, 初级职称1名;硕士研究生3名, “双师型”教师6名;4名教师有主持的科研课题。课程组梯队合理, 知识结构合理, 具有可持续性。
5 教学效果
学生实习期间屡屡获得实习单位及带教教师的好评;2010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100% (325名护生参加考试) , 2011年通过率99.81% (367名护生参加考试) 。
6 课程特色
教学过程引用大量临床实例, 加强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网络资源, 推荐、配合一些与精神疾病有关的电影、电教片给学生课后观看, 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自主学习, 变抽象为具体, 增加感性认识, 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
7 改革思路
7.1 存在的问题
(1) 教材建设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已完成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的编写, 该书稿正在出版中。 (2) 校企合作亟待加强, 多种原因决定了目前本课程尚无见习、实习点。 (3) 考核方式有待改进。
7.2 改革举措
(1) 加强校企合作力度, 共建护理系, 校领导正努力与本市精神疾病防治中心进行沟通, 争取合作教学, 建立精神卫生见习点。 (2) 加快“双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3) 改革考核方式。通过课程组研究, 计划调整期末理论笔试成绩所占比例, 由80%调为50%, 平时成绩的50%分别由课堂提问 (占10%) 和课后小组分析典型案例并完成相关作业后课堂汇报、讨论 (占40%) 组成, 以此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高职高专科 篇2
科室:康复科
带教老师:
在康复科实习的一周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一周来本人能够严格遵守实习生守则,遵守医院的各项规定,服从科室的安排,从不迟到早退,尊敬每一位带教老师,工作积极主动,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实习过程中,待人诚恳,与各位同学相处融洽。在完成实习计划的同时,善于总结,努力改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康复科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科室,病人大多数由骨外、神外、神内术后需要康复治疗以达到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早晨做晨护时,大多数的病人都已经准备去康复治疗师做康复了,有的病人则是早早地要去高压氧舱做康复。这一周我了解到康复治疗技术的常用方法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中国传统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而在医院主要接受的就是PT、OT和ST等治疗。我们可以看到在病房中,病人接受的MOTO下肢功能锻炼、正中微电流理疗,气压治疗仪等治疗,也可以在治疗室里接受功能锻炼、蜡疗、针灸等方法治疗的热闹场面。
高职高专科 篇3
关键词:学科馆员,学科服务,高职高专
学科馆员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 随后得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以及加拿大学术型大学图书馆的相继推崇。国内, 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对学科馆员这一领域加以研究, 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探索, 引起图书馆界乃至社会的普片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发展, 逐步在国内大学图书馆推广并成为研究热点, 因而“学科馆员”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实践并逐步实施。目前, 学科馆员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大部分图书馆仍要加强图书馆领导对“学科馆员”的管理意识, 充分发挥他们决策、组织、领导、计划、控制的管理职能是首要。高职高专图书馆应借鉴目前高校已试行的“学科馆员”管理体制, 从实践中找出适合高职校的独特管理模式, 做到人力与物力财力合理化运用, 创造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并将此理念融入到“学科馆员”的培养实施与具体服务之中。
1 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素质的养成
1.1 注重“人”的选拔是重要之因素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体, 能够有效保证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同时, 也是图书馆的窗口, 是树立图书馆形象的首要因素。学科馆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 这一岗位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并且与学校专业学科互相结合渗透, 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指导。学科馆员接触读者面广泛, 要充分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特点, 结合了解我校如管理系的物流管理专业它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品牌专业, 经管系的会计专业是江苏省联合分院重点建设专业;物流专业也多次荣获省物流大赛金奖;信息系的软件技术专业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贸易系其中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省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为省职业学校示范专业;电子系其中电子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联合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每年不断充实调整, 学科馆员要全面熟悉本系各个专业的设置情况, 掌握其学科的发展方向, 具有外语计算机口头表达及社交能力。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才能有效发挥其积极性, 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1.2 提升人员素质, 注重人才培养
高职校图书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以往我校学科馆员还不是专职人员, 本馆从服务年限长的有经验的馆员里挑选, 她们具有某一学科背景, 有一定信息服务能力和公关协调能力的人担当。近年来我馆加强了对学科馆员的培养, 采取聘任制, 把具有专业特长, 懂信息管理的人员选拔出来, 对选拔聘任在某一学科信息管理上有创新, 出成绩的学科馆员实行奖励机制, 要想尽快培养出多面知识的学科馆员还需要长期的努力。学科馆员要联络学科, 与人交往, 外出学习等知识方面都必须具备, 也是对学科馆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1.3 配备合理的专业队伍
有效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建立一支专业的队伍是必要的前提, 也是图书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部分高职高专图书馆工作人员严重缺编、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应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1) 要争取学校支持的基础上, 配备部分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较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作为图书馆的业务骨干和技术支撑力量; (2) 研究制定图书馆发展需要的培训计划, 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如参加各种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学习, 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 鼓励参加个人层次学历教育等。在保证必要的人才层次结构和基本人员的前提下, 可配备一定数量的临时工和学生管理员, 这样既能满足较高水平服务的需求, 又能借节约人员成本。
1.4 开展人员培训是大势所趋
高职高专图书馆认识到:培训是提高馆员工作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环节, 因此, 各图书馆都积极开展培训项目, 其中, 主要以基础业务和分类编目两项为主要培训科目。通过调查, 各馆人员的培训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 数字图书馆; (2) 文献检索; (3) 信息服务, 其次为: (1) 基础业务; (2) 分类编目; (3) 职业道德教育。这表明, 各高职高专图书馆已经开始注重对人才的建设以及现代技术的应用研究。
2 构建多方位的院系联络体系
2.1 聘任图书馆联络员
2010年我馆试行聘任系科图书馆教师联络员和学生联络员。图书馆教师联络员:从学科和文献资源的角度设置, 职责可分为资源建设、指导学科服务、建议与反馈、担任查新专家顾问, 尤其在资源建设问题上起着顾问作用。所聘任的6名教师顾问当中, 能熟练查阅各类文献, 专业上有一定造诣, 能够对系科资源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
2.2 与读者群建立多种沟通模式
图书馆信息通过转发图书联络员邮件群发、QQ及手机群等通讯手段, 咨询问题或寻求帮助。
3 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学科馆员的服务是有效解决学科融入和学科服务信任的有效策略。目前, 学科服务仍属初级探索阶段, 主要表现形式, 一是学科服务覆盖率低。学科融入及科研参与力度薄弱。大凡高职校学科馆员为兼职且学科背景单一, 导致学科服务薄弱, 融入学、研服务有难度。高职学校为适应社会形式的发展, 学科专业设置不断推陈出新, 造成学科馆员一时无法应对突变的时候, 只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跟着学科跑的状态”, 没能解决学科馆员和学科融入的互动关系, 学科服务效能受到影响。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中还存着诸多问题。 (1) 是图书馆体制不健全, 内部机构设置不规范; (2) 是人员队伍的现状堪忧, 工作人员缺编严重, 工作强度大, 参加培训机会少;人员结构不合理, 专业人员缺乏, 尤其是缺乏现代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严重制约图书馆各项工作提升和发展; (3) 是图书馆的硬件设施、馆藏资源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 (4) 是图书馆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比较薄弱, 从而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速度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5) 是读者服务缺乏主动性;信息服务层次较低, 大部分馆趋于传统服务阶段; (6) 是网络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致图书馆管理系统缺乏灵活性, 网络化功能不强, 不能满足数字图书馆的要求。数字资源投入有限, 资源利用率低; (7) 是与其它各馆缺乏交往, 所属图书馆都各自为政, 馆馆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 缺乏参与馆际共建共享。在整体建设上, 基本是专科图书馆的建设模式, 没能发挥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独有特色。学科知识服务中解决有效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3.1 学科的资源整合
网络世界是个纷繁的信息海洋, 查找信息资料, 往往无从下手, 学科馆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供导航工具, 让师生轻松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 派有专人负责图书馆网络导航库建设、电子资源与数据库导航系统维护、学术信息门户中的资源学科分类工作。
3.2 学科的网页建立
学科网页是学科馆员专门为对口师生建立的网页, 集成在图书馆网站“学科服务”栏目中, 介绍与该学科相关的文献资源、图书馆服务, 解答常见问题。目前, 学科网页的数量和内容仍在扩充。学科网页面向学科资源和特定读者群, 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科指引与导航, 成为网络学科服务的有力手段。
3.3 为学科资源建设做参谋
我馆学科服务方面, 以参考咨询工作为重点。因与系联系密切, 谙熟学科分布资源分布, 学科馆员为馆藏调整和学科资源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参与学科系使用资源提供评估意见、向系征询期刊调整意向、联系系与图书馆合作购买资源、协助教师荐购图书。
3.4 参与学科评估与调研
参与专业学科发展方向和专业文献发布, 做相关评估研究。如配合联合学院的教学评估, 调查这些专业的各类馆藏数据;为评审专家提供学术期刊在相关学科的评价信息。
3.5 跟踪课题为学科服务
与学科部门、专家及科研处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者们的研究方向和申报的课题, 收集、采购有关方面的资料, 对之进行跟踪服务。同时, 根据服务对象的知识结构、研究内容及其学术发展方向, 零星添置与之研究内容有关的书刊资料。
4 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的改进与创新
学校从高职高专升格为独立的职业学院, 一些院校早已推行了学科馆员制度, 我校图书馆近几年实行系图书联络员制度在时间基础上, 摸索, 调研, 探寻切实可行的深化学科服务计划, 逐渐推行做了一些实效的服务, 以下心得, 与同行商榷。
4.1 学科馆员的定位至关重要
国内许多图书馆都设有学科馆员, 但相同名称的背后是不同的内涵。学科馆员的定位非常重要, 直接关系到工作的开展与成败。严格来讲, 学科馆员的职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职责仅指与院系之间的直接交流与服务;广义职责出上述内容外包含促进对口院系利用好图书馆的一切工作, 这是一种扩展了的学科馆员职责。那么, 合理的定位必须有三个前提: (1) 对学科馆员制度的正确理解; (2) 对读者需求的准确把握; (3) 对本馆学科馆员的客观估计。学科馆员所扮演的角色可分为:一是学科联络人, 仅负责与院系进行一般联络, 如通报信息、搜集反馈等。二是称为学科服务馆员, 除担任学科联络人之外, 负责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 可渗透到具体科研之中, 提供力所能及的文献服务, 并指导科研人员自己学会利用数据库搜索文献、查找与利用的基本技能。角色定位恰当, 才能促进学科馆员工作的持续发展。
4.2 提升创新服务意识, 不拘一格发挥自身创造性
学科馆员工作是图书馆近年来新生的服务形式:是一项开创性事业, 一切靠摸索, 一边前行, 一边调整。创新思维非常重要。各校各馆因地制宜, 采取不拘一格的工作模式。不同图书馆之间, 只有相互借鉴不可全盘照搬。在我馆每位学科馆员的工作方式都有区别, 我们努力探索出具有本馆独具特色的创造型思维模式来服务于师生, 服务于读者。
4.3 服务的优劣, 是衡量学科馆员工作态度的尺度
服务性工作, 首先需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需求和心态, 更何况是高层次的知识服务。学科馆员的任务就是满足对口系科的信息需求, 首先必须了解师生的信息需求,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从哪个角度去做?做了有哪些反馈?其结果再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培训和引导激发读者的深层需求, 如何通过培训和引导激发读者的深层需求, 确实是值得学科馆员深入研究的问题。
5 结语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培养, 挖掘现有基础条件, 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 充分发挥各种模式的优势, 并且从专业素质, 学科能力, 从选拔聘任机制等入手, 在实践中去摸索、修订、乃至最终完善的过程。如何加强与构建立体化的院系联络体系、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以及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的改进与创新, 本文都有所阐述, 并与同行探讨。
参考文献
[1]郎玉林.高校图书馆联盟环境下的学科馆员发展策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3 (1) .
感染科出科小结 篇4
感染科的轮转已接近尾声,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认真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与科室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到了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掌握了病毒性肝炎、AIDS、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感染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及急性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了解了肝穿刺及肺穿刺的基本操作流程,学习了感染性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在这里,我更大的收获是从各位老师们身上学到了“爱心、耐心、细心”,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学会换位思考,体谅病人。在日常工作中,带教老师在教导我们临床知识的同时,也会对我们进行自身安全防护的宣教,在保护病人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记医生的职责,不断加强学习与实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住院医师。
高职高专科 篇5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状
课堂时间是有效的, 教师在课堂中所讲授的内容是有限的, 学生要掌握好一门专业内容单靠课堂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适应了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各种各类的书籍在图书馆中都可以寻找到, 方便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信息化时代, 高职院校图书馆才用了网络化管理, 将图书馆内所有的书按学科性质分门别类地编辑在系统内, 学生在寻找所需书籍时通过在特定系统内进行检索, 确定所找书的编号, 进而根据图书馆的标签寻找。 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学科书籍更新换代较慢、图书馆提供学生就业信息有限、产学研的理念不清晰等。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
高职院校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以培养建设、管理、生产与服务人才为目标, 这与本科院校培养理论性、研究性人才不同, 其学科建设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高职院校是属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 具有目标职业的定向性、 知识结构的职业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和毕业生的双证性 (毕业证和从业证) 的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应走需求、学习、岗位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体系在建设中应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发展道路考虑在内。 通过对我省一些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进行走访调查, 发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如下一些特点:
1.学科文献、书籍专业化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 其专业设置设计各行各业, 所以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专业布局进行相关专业文献资源的采购与建设, 为学习师生提供专业对口的信息资源, 满足学校师生的信息需求。 特定学科的学生对书籍有特定的需要, 图书馆学科服务应符合师生的需求。 例如, 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应围绕建筑类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学科专业特点, 开展建筑学相关学科的资源建设并进行必要的揭示和推送, 以满足师生教学、建筑的建设的文献信息需求为宗旨,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积累建筑类专业的文献资料。 不断提高图书馆学科服务专业化水平是师生共同的需求, 也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
2.个性化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不仅面向学生、教师, 而且面向一些专业性的地方企业和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开放, 这就需要图书馆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度不同的服务方式、内容与策略, 开展个性化服务。
3.管理手段现代化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中也采用了信息技术进行管理, 管理手段逐渐向现代化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管理, 便捷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 便利了服务对象的找书。
4.与时俱进
社会需要的人才不断变化,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也需适应这种变化, 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做出一些变革。 学科的研究在不断进行, 其研究成果需向高职院校普及, 这就需要图书馆不断根据科研成果采购一些文学、书籍, 为服务对象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源, 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了解当前学科的研究情况。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建设途径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一般包含内容、方式、人员、对象四个方面, 这几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所以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中应将这四方面考虑在内。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建设:
1.建设数字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字平台的建设成为高职图书馆的必要选择, 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提供服务的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需要引进一些数据库及自建专业知识库, 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需要。
2.引进最近的服务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特别是数字网络扩展, 传统的到馆服务已不再是读者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 电子书的发展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获取信息的途径, 高职院校要做好网站建设, 使网络处于畅通状态, 使用户可以及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3.培养学科馆员
馆员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实施中, 是图书馆与读者联系的纽带, 馆员的素质体现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定期对学科馆员进行培训, 使其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而且学科馆员要随时掌握学科书籍、文献的最新信息, 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是图书馆建设的新亮点, 值得广大读者和学者为图书馆的学科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使图书学科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春军, 许俊达.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3, (4) .
[2]王红英, 樊润惠.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人才, 2011, (14) .
[3]何惠甜.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的瓶颈与出路[J].无线互联科技, 2011, (3) .
[4]江新瑜.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几点思考[J].安徽科技, 201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