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网络化

2024-09-18

资产管理网络化(精选12篇)

资产管理网络化 篇1

摘要:随着检察机关经费保障水平的逐渐提高, “两房”建设、信息化建设、科技装备建设不断发展, 单位资产数量越来越多在资产管理工作中, 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运用信息技术对资产进行科学化管理, 笔者结在本单位几年来资产管理网络化的工作实践, 粗略谈几点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资产管理,建章立制,监督管理

近年来, 为贯彻落实高检院制订的侦查信息化、装备现代化的检察工作要求, 对检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随着检察机关经费保障水平的逐渐提高, “两房”建设、信息化建设、科技装备建设不断发展, 单位资产数量越来越多。如何管好、用好单位资产, 切实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在资产管理工作中, 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运用信息技术对资产进行科学化管理, 结合本单位几年来资产管理网络化的工作实践, 粗略谈几点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一、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 注重在“五个结合”上下工夫

我院历届党组历来重视资产管理工作, 都成立了院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和职能部门, 根据高检院、省院和市财政局有关国有资产管理规定, 2005年, 结合我院实际, 市院制定了《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 2006年上半年对市院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普查, 对各部门的办公设备都进行了清查, 清理资产约5000件, 每件都进行账物核对, 在此基础上, 根据《细则》开发了国有资产管理软件, 2009年2月又对《细则》和管理软件进行修订, 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国有资产网络化管理。具体方法是:

1. 履行制度和规范管理相结合

市院在实施细则中规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国有资产管理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国有资产直接责任制, 主管部门和各部门内勤对部门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 建立部门资产登记台帐等责任制。通过开发资产管理软件, 使制度变成有形、规范, 使资产管理工作有了电子工作档案, 同时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实现了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 超越了部门之间的限制, 全方位地提供了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2. 职能部门管理与各部门管理相结合

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我们先行的管理模式是传统层级管理, 这种模式使得在管理上随着层级的增加, 信息的传递容易失真, 部门横向间对资产的管理比较困难, 对领导的决策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在沟通和执行方面消耗的资源很多, 业务的流程繁琐, 操作上的不规范、不透明。资产管理软件平台, 在信息的容量、传递的速度、形式的灵活度上较好适应我们对资产管理的要求, 降低了干警获得资产管理信息的难度, 给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系统通过对查阅和修改数据权限的设定, 界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和各部门管理及个人的权限。部门内勤可根据本部门人员变动可随时进行调整。

3. 责任管理与网络管理相结合

打破资产管理单一化的同时, 重点使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透明化、标准化、管理参与者全员化。坚持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 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

4. 物账管理与条形码管理相结合

为实现电子物账和实物的一一对应, 达到的精细化管理资产的目的。2006年上半年, 我们在全市行政单位率先采用了资产条形码管理制度。用带有资产诸多信息的条形码粘贴到资产实体上, 使资产附有了一定的管理信息, 便于对资产进行清查、管理、同时对资产责任人也作了明确, 从而使每个资产都有人管, 在资产整个流通过程中起到资产身份通行证的作用, 有效地把资产实物和帐联系起来, 建立了实物指向物帐的联系通道, 使对资产的管理更加正确、效率、便利、有序。

5. 图形化管理与数据管理相结合

实现图形化管理与数据管理相结合, 就是将帐面上的资产用实物照片直观地展示出来, 能让资产管理者对资产的流动情况有客观的依据, 便于通过数据流对实物流进行管控, 使实物能结合数据在平面空间上得到反映, 建立了物帐指向实物的联系通道, 同时通过对实物图片的不断更新, 还能有效地促进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 增强资产所有人爱护资产的责任心。

二、环节控制、密切协同、成效显著

1. 政府采购规范操作, 把好资产管理的“进口关”

按照院网上检察院的要求, 原来书面的申请、审核、批复, 通过市院检务平台软件的开发, 都实行网上流转。在操作程序上就堵截一个人做到底的现象。其程序是:由使用部门申请--行装处领导审核--资产装备科申报计划--财务科配资金--市财政局审核批复--资产装备科负责在市政府采购网上公示--市采购中心负责集中采购——市院与中标供应商签订购销合同--验货并入库待分配。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网上公开的, 如果哪一个环节审查通不过, 该项采购就终止。对非政府采购的项目, 安排两名干警经手采购, 避免了采购过程中的暗箱操作。

2. 资产报废规范有序, 把好资产管理的“出口关”

首先由行装和技术部门到现场察看实物, 鉴别报废资产的残损程度并提出处理意见, 再由资产管理员进行账物核对后进行实物封存及账目标注, 之后按程序报财政部门审批, 最后残值收入及时入账, 防止“小金库”等腐败问题的产生。其方式是:由资产装备科在资产管理软件上找到待报废的设备并提出申请——技术处审核——院保密办审核——行装处领导审核——市院内网公示7天——盖院章后报财政局审批——行装处与公司签订报废设备的购销合同。对所有涉密的硬盘从电脑中取出并妥善保管, 协同办公室、技术处集中销毁。近年来, 共报废资产5批次约150万元, 其手续合法。

3. 合理分工、相互牵制、落实责任、物账相符

行装处内部各科分工明确, 职能清晰,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内控制度, 用制度管人管物。由资产装备科负责采购的计划申报、实施采购、验收和配发, 财务科负责审查计划、配资金并报市财政局。本着透明且规范化的管理思路,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 积极发挥网络化管理的优势, 建立了资产台账、资产卡片, 有关数据、清单输入资产管理软件, 在配发设备过程中, 具体步骤是:由使用部门申请——行装处领导审核——资产装备科配发并贴条形码——使用部门内勤签名——资产科每月集中上报市财政局资产处, 同时在我院的资产管理软件上登记, 做到帐、物、存放地、保管人“四相符”, 实现资产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采购、统一验收、统一调配、统一处置的“五统一”。全院领导和干警都清楚装备的去向, 每个环节都公开透明;每季度对新购进的设备数量及金额汇总并与财务科核对无误后上报市财政局资产处, 几年来每个季度对资产账和财务帐的核查对账都无一差错。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清晰化、规范化。

4. 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深入人心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结合和定期讲评等方法, 使资产网络化管理深入人心, 也使干警和领导了解了家底, 熟悉了装备的性能, 爱惜装备的意识蔚然成风, 近七年来累计节约经费200多万元, 对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2006年11月份我院网络化管理的经验材料在省院及高检院的刊物上发表, 2007年4月份获南京市资产清查先进单位。2012年10月份开展节约型机关事迹材料在省院、高检院网站上发表, 得到了干警及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三、加强检察机关资产管理的新思路

1. 更新理念, 提高对固定资产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检察工作中, 检务保障是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基础, 而在整个保障体系中, 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和使用又是基础的基础。随着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的增加, 以及办案现代化对资产的依赖程度加大, 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日渐凸现, 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 基层检察机关对本单位固定资产要做到物尽其用、保值尽效, 只有在“管”字上下功夫, 提高固定资产对检察业务保障的效率和质量。

2. 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实行科学管理

遵循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结合检察机关的自身实际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内控制度, 按照“钱物分离、合理分工、相互牵制、落实责任”的原则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账目, 务必按照固定资产分类设置总账、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明细核算, 对各类购建、内部转移、调出或报废固定资产等要及时入账, 分类造册, 记入卡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实物管理, 设立固定资产登记簿, 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各业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等工作, 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使用及日常维护保养。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 包括查明固定资产实有数、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 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是否正常等, 对处置、报废、损坏的固定资产报相关主管部门, 根据处理结果及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确保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和结存核算的真实性及准确性, 从而做到账卡、账实相符, 不断总结经验,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3. 强化基层检察机关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

检察机关的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健全财务账簿登记制度。有关部门和领导不仅要关注检察机关固定资产的政府采购行为, 而且要对检察机关固定资产进行规范性管理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从而有效地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同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检察机关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保值增值进行监管, 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促使基层检察机关强化内部管理。

资产管理网络化 篇2

——华庆作业区

华庆作业区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工作主题,按照建设数字化新型作业区的要求,深入思考,强化三基工作与数字化管理的有效统一,充分依托产建新区数字化配套优势,自主创建研发了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岗位描述、流程监管、过程控制,使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在数字化系统中得到了体现,初步建立了过程透明、流程精简、工作高效、执行有力的管理机制。

一、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产生背景

2008年华庆油田投产上产,华庆作业区应运而生,并随着公司上产的高潮,将华庆作业区带到了发展的高峰期。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着力研究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的诸多难题:

一是人员岗位变动频繁,角色定位、能力素质转变缓慢,由于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造成工作开展滞缓,给整体工作高效开展带来阻碍;

二是传统工作方式费时费力,部分人员工作流程不清,重复汇报、请示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不适应管理创新的要求;

三是在落实“以人为本”上,部分员工过份强调企业的责任,忽略了自己的价值体现和责任的落实;

四是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对基础管理方式变革提出了新挑战,无纸化、网络化、透明化、及时化是大势所趋。

二、推行数字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如何创建一套新型办公机制,杜绝岗位职责模糊不清、推诿扯皮、工作流程混乱、工作安排费时费力、出工不出力等现象存在,实现职责明确,岗位人员自动、自发、自主开展工作,上级领导安排工作简便易行,过程跟踪、效果评价及时到位,各项工作高效、顺畅、有序,是推行数字化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在管理创新实践中,按照标准化管理理念,华庆作业区创建了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信息平台、交流平台、互动平台,细致开展岗位描述、流程梳理、节点控制、制度保障,对岗位职责、人员考勤、日工作写实、管理信息、岗位培训等实行透明化管理,并建立实时工作安排、进度落实、效果评价机制,初步形成了以“两明确”、“三及时”、“四加强”为保障、以“五凸显”为主线的工作格局。

(一)两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流程明确

岗位职责:针对职责不清、推诿扯皮造成工作滞后等问题,按照管理职能、工作职责、对上对下关系等,集中开展机关组室、岗位人员职责修订。修订完成组室职责68条,岗位职责228条,靠实工作内容、管理权限。5月份,对全区基层单元干部职责进行明确和优化,修订职责135项,营造了单元干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良性运作的局面。8月份,结合处部对“三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组织机关岗位人员,对增压站、注水站站内监控岗、站外检修岗工作内容修订14站次,提高了全区班站员工职责统一性、工作内容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了操作员工的责权利。

工作流程:工作流程梳理是标准化管理的重点,管理学理论认为流程是做正确的事情,采取最好的路径,最低成本去实现。通过对流程进行梳理、明确,让岗位人员明白一项业务应该由谁牵头、谁控制、如何实施和各岗位的职责和权力,实现节点控制。当岗位人员变动时,也能第一时间熟悉工作内容和办事程序,缩短甚至消除磨合期,从而推动整体工作高效开展。2011年,梳理机关、基层干部、岗位员工业务流程315项,各类业务得到了进一步细化,人员工作流程意识进一步加强。

(二)三及时——劳动纪律管理及时、个人计划制定及时、上级工作安排落实及时 劳动纪律管理:传统意义上的劳动纪律管理采取签到、打卡等形式,既浪费时间、也耗费人力,人员的抵触心理也比较大。通过综合信息平台的使用,岗位人员上班后第一时间登录系统,点击“上班”按钮,系统便会自动记录当天上班时间,平台管理者、所有使用人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每人在岗情况、上下班时间进行查看。请假时,只需点击审批领导、请假事由,系统立即自动向主管领导发送推送邮件,审批点击后即可完成请假流程,实现了请假及时、在线、网络管理。

个人工作计划:由于机关人员上下对应部门多,日常工作头绪复杂,任何一项工作开展不畅都会给其他工作、整体工作带来阻碍。发挥人员自主管理意识,充分考虑工作间的联系、推动、促进关系,主动开展工作,是综合信息平台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日上班时,由员工自行制定每日工作安排,并详细记录在平台上,利用平台公开透明、高效及时的特点,所有用户都能知道此人今天干什么,昨天干了什么,从而达到监督他人、督促自己的双重目的,让每个人、每天都想工作、干工作,从而推动全区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上级工作安排落实:上级领导在安排工作时,不再需要将岗位人员召集在一起,通过开会等形式布置工作,只需在平台上,点击人员姓名,输入工作安排,系统便会在第一时间自动向该人员发送一条推送短信。岗位人员在看到短信后,通过点击,系统自动将界面引导到上级领导安排工作上,让其立即明白工作安排、完成时间等,从而缩短工作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三)四加强——加强劳动纪律、加强信息公开、加强交流学习、加强工作执行 劳动纪律:对机关人员的出勤、是否在岗、人员动向等进行在线化、直观化管理,随时掌握员工动态,队伍管理状态一目了然。通过群众的眼睛监督,进一步加强了人员劳动纪律管理。

信息公开:建立作业区网络,将各类生产、管理信息在网络平台发布,最短时间内在全区进行传播,使得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率大幅提高,避免了文件发放等繁文缛节,杜绝纸质文件带来的浪费,实现现有资源利用最大化。

学习交流:定期发布管理单元、大项工作新闻,让基层各单元员工迅速了解作业区工作安排、各单元工作动态等,建立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展示自我的互动、交流平台,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各项工作快速开展。

工作执行:员工在工作完成后,对该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点击修改,系统会自动形成一条推送短信,向工作安排人进行反馈,可对工作完成情况在线查看。系统会自动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执行力量化打分,最终形成该人员的执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工作汇报、执行力衡量和提升“两不误”。

(四)五凸显——凸显制度管理、凸显自主管理、凸显流程管理、凸显强化执行、凸显质量提高

制度管理:建立日考勤、每日工作安排、各子项目更新考核制度,每周对各岗位更新情况进行统计和考核,确保了该平台持续使用,并对全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支撑;同时,对作业区规章制度、文件、通报进行共享,形成作业区制度落实考核中心,凸显了规章制度对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自主管理:通过岗位人员每日点击考勤、安排当日工作、落实工作完成情况,营造“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我开展、工作进度我掌握”的自主管理氛围,从而督促其想工作、干工作、做支撑,推动全区整体工作向前迈进。

流程管理:全面贯彻落实标准化管理理念,理顺各项工作流程,对工作进度进行落实、实行领导节点审批和控制,从而达到工作程序顺畅、关键环节控制到位、问题解决及时的目的。

强化执行:岗位人员每日对上个工作日计划进行落实,向主管领导反映工作进度,并实行周度落实、月度考核管理机制,达到执行力提升和工作高效顺畅开展的目的。

质量提高:在岗位人员反映各项工作实时进度的同时,助于上级领导发现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仍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部分,并增添到下步工作中,形成工作安排—跟踪—落实—评价—考核的PDCA循环环形管理,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三、取得的效果

(一)劳动纪律,一目了然。对机关人员的出勤、是否在岗、人员动向等进行在线化、直观化管理,随时掌握员工动态,队伍管理状态一目了然,员工上班期间迟到、早退、溜号、串岗的现象明显减少。

(二)日常工作,PDCA循环。促进员工对每日工作进行思考,并按照计划、执行、检查、重复的PDCA往复循环,提高工作积极性、针对性和落实效果。以前办事拖沓、不作为的现象明显减少,员工主动想干事、找事做,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落实迅速、执行得力、评价反馈及时、成效显著。

(三)信息共享,传递及时。通过将各类生产、管理信息在网络平台发布,最短时间内在全区进行传播,使得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率大幅提高,同时也避免了文件发放等繁文缛节,杜绝纸质文件带来了浪费,实现现有资源利用最大化。

(四)公开透明,相互监督。通过将人员在岗状态、工作内容等在网络上进行透明化管理,实现“一人盯一人”到“集体敦促”的改变,通过公众的“目光”,改变不出工、出工不出力的拖沓、懒散局面,实现相互监督、共同提高。

(五)执行提升,工作高效。每日工作安排、落实,上级安排工作指令下达、节点跟踪、效果评价过程简化,为请示、汇报节省了时间,岗位员工主动更新工作进度,反映问题,争取解决,执行力显著提升。同时,在不影响上级领导掌握工作进度的情况下,让岗位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干什么、如何干,进一步挖掘了有限精力、时间潜力,确保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四、下步工作方向

华庆作业区将以网络化管理为突破口,将网络化生产管理平台与综合信息平台有机融合,奠定网络化、数字化新型作业区管理基础。

(一)创建高效网络化生产管理体系。以数字化管理平台(2.0)为载体,建立全面覆盖以原油生产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创建高效网络化生产管理体系,实现问题发现、措施制定、过程跟踪、效果评价足不出户、在线及时,真正发挥“让数字说话 听数字

指挥”的最大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 篇3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化信息化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已过去一百多年,企业生产也由手工工业向机械工业,由机械工业向信息服务业转变。因而,在企业的生产类型、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等发生变化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也由强调人尽其才发展为培养人才。信息和网络化的发展给经济、企业运作以及人才流动的全球化发展建立了基础也带来了挑战。对于我国而言,网络化的发展对于传统人事管理带来的冲击将显得尤为突出。

一、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化的背景分析

1.全球化的因素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强化了人力资源开发的价值。在网络化的时代,人们对“地球村”的感觉更加真切。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带动下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从物理上消除企业的“国籍”限制,甚至可以说一个小的企业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企业,国际竞争的扩大和深化必然推动企业在全球化内配制资源,这必然使得人力资源进行全球化配制。人力资源的管理的难度、培训的难度、不同的文化冲突、跨文化的管理种种都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也必然使企业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2.数字化的因素

当今是数字化的时代,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频率增加,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市场竞争激烈。人的创造力与潜力的有效发挥是实现企业“数字化生存”的基础。在瞬息万变的商界,只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不易被效仿,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日益紧密,工业经济时代的商业规则和“科层制”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甚至要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严重桎梏。处于数字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再是技术的门外汉和奴仆,而是主动地应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3.知识化的因素

未来是社会知识化,知识经济化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事知识的创造和应用活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是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其培育将基于知识管理。现在国外出现了一个类似于CEO的职位,称为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职位,即首席知识官,其职责是促进员工知识与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确保组织在高科技经济时代的竞争力。知识管理项目的实施,将会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已经受到极大的挑战,知识工作者将被视为利润的创造者,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都被视为高产出的投资。如今,人力资源管理被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领域,持续的员工培训与开发将被视为企业战略发展的武器。作为管理层,最关注的战略问题就是如何开发员工的创造力,如何将知识资本转化为经营成本和技能成本。随着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过去有关人的一些假设将被成为过去,新兴的信息沟通方式将会带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变革。

4.城市化的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段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加入到从农村到城市化的队伍中,加入到城市建设中来。但是这一现象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产生,比如造成员工在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知识技能、价值观上的差异,从而引起企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员工价值观迥异,冲突问题凸现。

根据人力资本学说的阐释,具有不同知识技能的员工对于企业的价值也不同,而根据贡献付酬的原则,不同员工的薪酬形式也将不同。知识型员工与一般员工,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他们相互之间的各种形式上的不平等现象,将会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新问题。

二、网络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在这一背景下的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建立一个由全球各地区组织的网络,这个网络应该使全球范围内的产品、人员、信息等可以依赖网络迅速传达到各个连接点,从而满足各地的需求。这种网络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它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以一种新的全球思维方式重新思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尤其是在是在网络化的背景下,企业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方面面临的变革。

1.招聘的网络化

过去的每一次招聘都会将人力资源部淹没在无休止的简历、表格、文件当中,而据网络调查,在人才招聘的渠道中网络招聘的方式以28%排名第一,而亲友介绍、招聘会等方式都退居其后。公司可以利用互联网快速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在短期内找到最合适的人才。一般的网络招聘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1)吸引人才的网络化发展

要实施网络招聘,首先就必须具有一个不断更新的、数据畅通的交流平台。对于IT行业、金融业以及一些实力可采用高级网络招聘。即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立专门的招聘网页,用于公布所需招聘职位、相关政策、福利待遇等等,借此吸引求职者。并在网页中提供各种表格、文件和资料的电子文本,供求职者自由下载。同时鼓励自己的员工通过这个平台用E-mail、MSN等方式将招聘信息传递给自己的好友。在网页上提供电子简历录入、电子应聘表等,可以使求职者直接在网上应聘。对于一些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来说,多采用初级网络招聘,即与人才网站合作,将部分招聘工作外包,如中华英才网、无忧工作站等都提供相关服务。对于这些企业,尤其是公司品牌知名度不高,主页浏览量小的情况下,多应采取外包的方式。

(2)人才筛选的网络化

对于采用高级网络招聘的公司而言,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后,公司可能会收到大量的求职信、简历和各种应聘材料。这时,公司可通过管理软件先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并对个应聘者进行即时计分评估。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求职者,使求职者可以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是否达到要求,从而避免了不合要求的人进入下一轮特别是面试而造成的人力资本浪费。对于那些与招聘网站合作的企业而言,租用他们的简历库进行筛选是一项性价比很高的投资。一般来说,一场招聘会的会费平均3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员工的加班费,材料费等,而租用如中华英才网的简历库一年只需5000元,且快捷方便。

(3)达成协议的网络化

进行网上的初选结束后,一旦确立了合适的应聘者,一般就会安排相关人员与其联系,并进行面试,而现在对于招聘非重要岗位的一些职务也可先进行网络的视频面试,询问比较简单的工作习惯、工作经历等问题,以期最大程度的节省成本。然而,网络初选后,也必须重视网络下的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争取尽快达成协议。

2.培训的网络化

网络化的培训又称为E-Learning,恰当的培训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知识技能模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CRM的另一个基本的职能是在公司花费很大的精力放到招聘到的人才上的投资。不管是经理人还是普通员工培训都是很必要的。

但是由于企业文化的缺失、较高的离职率、行业间互挖墙角等原因,使得相当部分的企业担心他们在培训上的投资反而会变成员工寻找更好工作的资本,因而不愿在培训上进行过多的投资。然而网络化的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种劣势,具有独特的优势:

(1)有利于弹性化管理

网络化的培训更具有快捷性,能够及时地满足受训者的培训需求。受训者也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每天24小时只有安排学习时间,在时间和地点上体现了弹性制度。同时这样的方式也避免了传统培训中受训者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产生,提高了培训效率,是个性化学习与大众化学习的统一,充分尊重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使企业培训成为一种快速与一致的统一。通过优良的课件和平台技术,使知识迅速传递,在传递过程中不发生扭曲。

网络的培训以网络为媒介,是一个虚拟的学习中心,这种学习具有实时性和全时性的特征。在线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子系统,企业应当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培训需求,编制课程安排,并采用学分制,根据岗位的不同,安排不同的学分任务。员工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岗位要求,自行安排选修课程,最后通过在线测试,检验学习成效。这种方式不是自由散漫式的培训,企业可以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对员工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和记录。进行员工的在线培训表现以所修课程类型和成绩的方式计入员工档案,完成学分积累,培训成绩作为日后绩效考核、晋升、工作轮换的参考。

(2)有利于降低成本

传统的培训方式通常是选定一定的时间,把员工集中到市内或者室外进行,或者是派培训师道各地指导,这样会产生巨额的培训费用,比如:培训讲师的差旅费、交通费、招待费,也包括场地费用、受训者的 时间花费等。这样既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又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另外,培训师一次可以指导的受训者数量有限,同样的课程需要重复讲解,这样也造成了人力资本的浪费。网络化的员工培训减轻了企业和员工在经济上和时间上的负担,避免了脱产或半脱产的培训方式的弊端。

(3)有利于培养员工的主动性

网络化的培训使各地的员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本地接受异地培训,把信息送到员工面前,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互联网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自主地学习,以拓展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深度和广度。员工之间也可以进行在线的交流,企业也可以随时提供在线服务,为员工解答疑难问题。

可以说,网络化的培训方式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从强加式向主动式转化,实现了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激励。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员工勤奋的学习态度,形成敬业和积极上进的企业文化。

(4)有利于留住人才

留住优秀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那些善于吸引、培训和留住人才的企业将是取得成功的企业。企业一方面要帮助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和产品;另一方面,要设法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使得其在企业中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和生活目标;同时也要提高员工的流动风险和流动成本,制约培训后的跳槽行为造成的泡沫化的人才流失。

培训为员工提供了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这在无形当中增加了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加了知识资本,这对于员工和企业都是一笔财富。企业应当以培训为契机,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避免人才流失。网络化的培训实现了培训的广泛性,同时也实现了留住优秀人才的广泛性。

3.员工关系的网络化

传统的员工关系是指单一的企业和古远的老子关系,那时的劳资关系对企业是一种被动的应付。只有当员工出现不满情绪的时候,企业才着手考虑对策,于是诞生。如今,员工关系已成为企业主动倡导的关系。员工和企业利益的双赢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传统的被动应付式的 劳资关系已经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主动倡导的新的员工关系。

员工沟通是处理员工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的员工沟通主要通过面谈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反馈,双方可以通过语气、表情、情绪等方式了解彼此真实的心理状态。但是这种方式却缺乏高效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时为了规避面谈的尴尬,双方不能敞开心扉,彼此交流。

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沟通更加直接和广泛,企业可以通过员工关系管理系统发布企业的方针政策、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发展动态、经营战略;也可以向员工提供岗位说明书和工作分析,明确职责和岗位要求,员工通过聊天室、BBS、经理人信箱等自由的方式,向企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人力资源部门每天及时通过系统回复员工的疑问,给出处理意见和方法。这种方式有利于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比如:联想集团利用企业内部网络资源,实现了互联网络的有效沟通。联想员工发送邮件给总经理信箱的方式,总经理会回复每一封邮件,这样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营造了公平、公正、透明的企业文化氛围,改善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绩效管理的网络化

效率是衡量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绩效管理是企业高效管理的一个关键。随着企业内部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绩效管理这一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也开始走向网络化。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考核的方便快捷性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增强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同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而中小型企业也可以根据网络化绩效考核的软件,提高考核的水平和效率。

网络化的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线考核系统可以实时收录公司所有员工的工作情况和资料,主管可以及时审阅下属的工作报告,并进行监督和指导。员工的工作进展介绍和述职报告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考核的主观臆断,避免心理因素的影城,逐步建立规范化的、定量化与定性化相结合的考评体系。这种方式是将员工的静态素质评估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多角度的动态评估体系,不仅方便迅捷,而且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网络化的绩效考核能够激发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企业以战略性的眼光构筑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体系,使绩效管理与其他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曙明.《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A].《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孙清萍:《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之比较》[A].《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4]石宝丽田亮:《论企业人才招聘的新渠道-网络招聘》[A].《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5]李枝琳:《基于人力资源素质模型的企业E-LEARNING内容选择和课程设计》[J].《教育信息化》,2005年,第11期

[6]赵爱群:《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A].《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7]Peter Drucker.《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M].New York:Harper&brothers.1954

网络化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式探析 篇4

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 我国的资产管理在理论和实际管理中也在逐步推进网络化, 信息化的资产管理系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方便。尤其在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应用的信息时代, 市场环境在不断变更, 网络化的资产管理寄给我们提供了便捷的管理模式, 也带来了很多隐性的挑战。

在资产管理理论与实际管理方面, 我们一方面突破了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 同时也在不断变革中完善现有网络化资产管理环境。为了实现网络化, 资产管理供需链也经过了一波离散重组, 管理对象也经过研究后重新定位。资产估价理论也在相应的变革, 逐步转向权衡节点贡献的模糊综合评价资产估价模型, 在经过网络化环境更新与发展后, 我们逐步挖掘出更多的无形资本, 包括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潜在客户资本和智力资本等。资产管理的资本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即资产价值链由过去的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传统业务管理模式分化为更多元的资产管理模式, 涵盖了无形资产及投资管理。在信息化子善管理模式下, 经过多次网络技术上的突破, 我们又有了实时交互的数据库系统、适时跟踪控制系统, 一方面加快信息交流与共享, 另一方面实现了资产管理透明化、过程化。在资产的分类、分配、汇总、加计的过程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资源, 使资产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资本营运、监控和资金管理上。

而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系统爆炸式发展, 也带来了网络化资产管理的安全隐患。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网络信息共享造成资产管理信息外漏或被人窃取, 网络全球化是资产管理呈现断层式发展形成管理断层;网络本身的的不稳定性也使得管理过程

2 利用分模块法探析网络化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式

在网络化的经济环境下, 资金结算走向网络化、电子化, 资金价值链节点也在不断分化, 而传统形式的资产管理没有固定的形态, 资产管理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的来源为了满足现有的需求由价值流替代原有现金流, 价值流作为现代资产管理的对象是一种更为客观的要求;信息管理系统也是一个主要的价值流而且是联系价值流和现金流关系的不可缺少的辅助系统。另外资产的分类也在细化, 网络化资产管理方式在不同的领域也有所不同, 随着各部分分块分类的发展, 呈现出多元化、层次化、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的发展格局;网络化环境下的资产管理决策可直接与战略规划和实施控制系统思想集成, 多种利益人通过网络决策系统和网络共享信息共同参与协同管理。

2.1 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

网络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是通过动态控制模型来实现信息输入、转换、输出以及反馈的系统。为了发挥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并提高其使用价值, 在我们进行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细节 (包括决策、计划、采购、使用、维修、报废资产管理) 都要有足够的信息以方便网络化处理, 实现动态决策控制。

首先我们要建立固定资产的信息网络, 需要较强的现代化信息输入技术建构整个系统, 当然这个系统由计划管理、采购交货管理、资产管理、闲置调拨管理、报废管理等子系统构成。这里我们集中谈一下资产管理子系统, 第一步是建立资产信息数据库, 将单一资产信息进行整合, 截取特征信息入库, 设定查询、统计、修改、转换和管理, 以方便进行数据处理和动态控制。我们最终是为了得到一个动态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系统, 包含采购、审计、闲置、调配的每一个结点实现完整的资产监控和资源共享。这就涉及到固定资产的分类、规格、使用状态与方向以及网络技术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根据资产利用率、使用效能来进行具体分设和调配。

2.2 流动资产网络化管理

流动资产管理主要集中在资金流的管理上, 其管理系统分为主业资金流管理、多经资金管理、资金流动过程管理。具体地说主要包括成本控制、收支管理、利润分析和管理物业费、费用维护以及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统计分析和查询。

流动资产管理我们主要把握以下几点:根据我们对资金不同类别和用途, 通过已设定好的网络程式进行自动统计处理, 及时有效地反映给管理层, 最终实现在线调控。在过程管理中与资金流转过程结合, 寻找良好的资金接口对业务流程进行监控, 通过流程管理与数据、操作、系统维护、权限管理等模块化处理最终实现对资产进行保值增值以及全面动态管理。

2.3 无形资产网络化管理

无形资产顾名思义我们肉眼无法识别的资产, 是我们潜在的、有实际价值的资产, 包括客户价值链、品牌效应链、管理价值等。我们将这些有价值的虚拟物集中在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了交互式管理与个性化服务, 构成内部的交互式管理, 经过积累和提炼, 将会为我们今后的工作营造出宽松广阔的系统环境。

2.4 网络化投资管理

投资管理也是资产流动衍生而来的, 但又与它截然不同。从横向来看, 投资管理的规模和范围更为宽泛, 不仅仅集中在小部分的资金变动, 更注重大范围的闲置资金的集中流动;从纵向来看, 他们的走向比较不同, 投资不受相关业务的局限, 主要以市场为主导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在网络方面要求的跨越度更大, 信息的及时准确要求更高。

总之资产管理网络化发展是必然的, 实现动态、准确、高效的数字化管理是我们未来的主流趋势。

3 结语

现阶段我国网络化资产管理的发展正经历着一个从简单到复杂, 从离散到聚合, 从分化到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依据现实的情况和需要, 调整策略, 完善网络资产管理系统, 最终实现网络资产管理动态智能化。

参考文献

[1]潘静.企业信息化和企业资产化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9) [1]潘静.企业信息化和企业资产化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9)

[2]沈崇德.移动医院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8, (3) .[2]沈崇德.移动医院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8, (3) .

消防安全网络化管理实施计划 篇5

消 防 安 全 计 划

为认真贯彻落资阳市人民政府消防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资消安〔2012〕8号)和雁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资阳市雁江区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资雁府办发〔2012〕67号)精神,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进一步筑牢城乡学校火灾防控基础,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充分整合资源,实施群防群治,实现消防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为学校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充分运用网格化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学校火灾防控水平,达到消防组织机构健全、消防专兼职人员职责明确、消防工作人员业务熟练、消防设备完善、消防档案资料齐全、消防巡查检查制度落实、消防宣传教育氛围浓厚的工作目标,形成“覆盖全区、责任明晰、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消防安全网络监管模式,实现消防监管“全覆盖、无盲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

三、组织领导

由校长周建任组长,温胜为副组长,张再励、张俊、刘勇、邹勇、陈东、黄德育、尹治彬为成员。

四、管理模式

实施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建立三级网格管理机制。

校长周建及各园园长是网格中消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网格消防安全管理全面负责;

安全副校长温胜胶及消防兼职管理人员张再励为第二责任人,具体负责本级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日常工作,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宣传教育和灭火疏散逃生演练,负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同时要建立完善学校消防安全基础台账,并定期向学校报告消防安全情况。

各年级领导为第三责任人,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宣传教育和灭火疏散逃生演练。

以村小、民办幼儿园为单元划分“小网格”,要确定由村小负责人、民办幼儿园法人等组成的消防安全联络员,负责牵头的群众性消防安全志愿组织,组织制定防火公约,在师生中确定消防管理员和消防宣传员,实行“片区联防、学校联防”,开展消防安全自我检查、自我宣传、自我管理等群防群治工作。

五、工作责任

配合当地派出所切实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社区、学校警务工 — 2 —

作,联合派出所依法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宣传教育;协助配合消防部门和派出所,加强对本校消防安全状况的监督检查。网格中的各级单位要全面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能力)建设达标创建活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和消防教育培训工作,确保员工达到“一懂三会”(懂火灾危险性,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火场逃生自救)的要求。

六、工作制度

(一)建立隐患排查制度。每季度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

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检查,火灾多发季节、重大节假日期间和农业收获季节要加强防火检查;每月要组织检查组,对学校校园及周边开展一次全面排查;学校安办主任、巡防队员、保安要结合岗位职责, 开展日常防火检查巡查;对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要组织和发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全面排查。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及时督促整改,对难以整改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区教育局和公安消防部门限期处理。

(二)建立群防群治制度。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开展以“校校联防、部门联查、片区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区域联防工作,大力实施消防安全互联互防,积极构建“安全共享、风险共担”的工作格局。各校要配备灭火器、消火栓扳手、水枪、水带等必要的— 3 —

灭火器材,建立一定规模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应急救援队伍;各级网格要制定完善火灾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灭火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出现险情,能快速有效处置。

(三)建立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网格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加强监管,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督促辖区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自我评估报告备案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实施动态管理。要督促辖区学校落实更加严格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定期由具有资质的机构开展消防安全评估,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四)建立健全宣传教育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继续深化消防宣传“进学校、进家庭”活动,要制作一批固定消防宣传图版、张贴(刷写)一批防火标语通告、悬挂一批消防宣传条幅、发放一批消防宣传资料。各镇乡教育管理组要每半年对学校从事消防安全工作的人员进行一次培训,切实提高其排查处置火灾隐患的能力。每月要确定一个工作日为消防安全宣传日,广泛动员各基层组织和消防志愿者走街串户,深入社区、农村居民家庭、楼院,面对面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并结合辖区学校特点和火灾高发时期,适时开展针对性宣传。每学期定期组织师生参加消防安全教育和灭火逃生演练。

(五)建立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档案制度。各个网格要建

立完善消防工作档案资料,具体包括辖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

理区域图》,与责任片区或辖区学校签订的消防安全责任书,辖区学校消防安全基础台账,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台帐(包括日常消防检查记录、巡防巡查记录,隐患处置记录,隐患移交记录,火灾扑救记录等),消防宣传培训资料,应急处置预案等。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谋划。

(二)严格责任,狠抓落实。

(三)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四)强化督导,落实奖惩。

网络化财务管理优化方式初探 篇6

关键词:网络化财务 财务管理

20世纪90年代迅猛发展起来的INTERNET技术及信息化技术,使企业管理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也亦不例外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财务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务的根基不再坚不可摧,一场深层次的变革——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来临,这就需要现行财务管理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一、充分应用现代管理模式,优化企业财务管理

根据财务管理的目的,组织体系必须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并通过对这一系统的统筹安排和全面协调,达到财务管理的最佳人——机组合。

1.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集团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借助网络经济手段和技术,加强集团财务管理,可以实施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市场化建设,以及内部结算中心的建设来优化财务管理行为。为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发展趋势,要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实施企业资源规划系统,能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

2.加强企业集团文化建设

网络时代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尤其应当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从现阶段看,要从软硬两个方面促进集团财务的监督与管理;硬的方面是集团财务运用内部价格、内部审计、内部企业破产、兼并等各种硬手段进行有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软的一面是通過完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规范来引导全体员工的行为;同时运用战略计划等手段引导各内部公司向符合企业整体利益的方向发展。

3.培育和提高企业集团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对于竞争优势很重要,为了取胜于对手,每个公司需要建立一个在市场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如果没有满足市场需要的某种优势,公司不可能期望超越竞争对手。集团文化建设可以看作一种对策,必须谨慎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通过核心能力来联结总部与分权化公司之间的联系,管理和建立跨业务单位组合的核心能力是一个不同的过程。

4.运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电子预算和电子预警

电子预算是由人工智慧结合企业组织规则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式预算编制方法,将企业各方面局部的信息整合成具有完整框架的预算体系,从而使预算的编制更正确、更富效率。传统的预算手段,容易出现编制过程的随意性、预算目标的偏差过大、规划与计划脱节现象严重等情况,电子预算既能避免这些问题,还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与电子预算的发展相适应,电子预警也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应当着力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财务预警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重大问题,预先警示集团现在及将来可能存在的重大财务问题,是整个集团经济预警系统的核心。

二、重新构架会计信息生成模式

会计信息是企业进行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具有高度及时性、充分相关性和广泛共享性的会计信息是企业财务工作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而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在这方面无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突破传统会计主体假设的局限,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更加灵活

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对会计主体有明确界定,特别是对外财务报告,必须严格以事先界定的会计主体为报告范围进行列报,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在传统模式下,母公司往往只能看到合并报表,而合并报表的数据来源则分散在各个不同的账中,难以详细了解。网络财务软件下企业集团既可以看到合并报表,也可以将收入、成本、费用、资金等日常业务在集团层面一览无余。

2.极大提高会计期间设置的灵活性,会计信息提供更加及时

目前我国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企业财务报告相应地按照上述期间编制。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往往需要随时反映任意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若提供任意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则会极大增加会计信息的提供成本。而在网络财务环境下,会计期间可以任意截取,可以随时得到不同会计期间所对应的财务报告。

3.突破货币计量的局限性,计量手段更加多元化

出于成本和技术方面的考虑,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的外币交易处理一直停留在事后提供外币折算报表的水平上。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大量增加,多币种核算成为企业的日常需要。与传统模式相比,网络财务管理模式能够更加轻松地实现外币核算与本位币核算并行,并且使随时根据汇率变动进行外币报表折算成为可能。

4.会计信息处理采用“事件驱动方式”,其相关性得到极大提高

标准、通用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过于单一,不能适应不同信息使用者在信息需求上的差别,因而使得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基于网络的财务管理系统下,会计信息处理方式采用事件驱动方式,从而提供相应的专用信息。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不仅大大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而且在成本花费不大的情况下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多元化的会计信息资源。

5.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有针对性的提高

通过网络发布会计信息,预先设置的计数器可以方便地了解到各类信息被访问的次数,这样就有助于会计信息提供者更加确切地了解什么样的信息是使用者最需要的,从而按其需要改进会计信息的质量。这样,会计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双向的沟通关系,从而更进一步地推动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提高。

三、网络财务管理环境下转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能

在传统模式下,会计核算的内容是静态的,会计监督在时间上主要是事后的,会计管理与控制消耗大、成效低,会计人员基本无暇顾及决策支持职能的发挥。而在网络财务管理环境下,会计核算向业务领域延伸,能够动态反映业务信息。在这种环境下,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更丰富的数据基础来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能更有效地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作用。应该说,网络财务管理模式在使会计人员从繁杂的制证、记账、编表等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的同时,也使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财务会计人员若仍将其职能限定于会计核算工作,他们终将被计算机所取代。相反,如果财务会计人员在适当掌握信息技术并通晓企业经营业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控制职能、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相关部门的业务活动有机结合,利用自己熟悉的财务信息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那么,财务会计人员的作用不但不会弱化,相反还会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更加核心化、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姚永存,加强集团财务管理的新思路,汉道咨询,2006.5,P76

[2]戴芳,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探讨,财会研究,2002.12,P34

[3]金卓君,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探微,现代管理,2000.1,P90

浅谈小学管理中的网络化管理 篇7

一、自我评价与学校评价结合的网络管理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民主意识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 人性化的管理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但是, 人性管理也有其局限性。它在管理中注重人性的因素, 但同时也存在着忽视甚至排斥科学管理的倾向。因此在现代小学管理中, 不仅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 进行理性的管理, 而且要体现“以师为本”的理念,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积累。

对于管理后的评价可通过教师自评, 小组互评, 学校综合评定等方式实施教师的评价。个人自我评价、充分尊重教师自我的认定, 人性管理的成分多一些, 而年级组评价、学校的评价是按制度执行情况汇合起来的结果, 理性成分多一些, 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就能比较客观的评价一个老师的成绩, 容易得到教师的认同。我校网络管理目前采取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就是个人、小组、学校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并且这个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挂钩。

这个综合评价的结果让管理者能比较准确、客观的掌握全校教师工作的大量可靠信息, 对每个教师的情况形成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 为正确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管理者特别要注重教师在自评环节里几个内容的掌握:一是自我对自己本学年工作的肯定和不足, 对照考核标准评定等级;二是对下学年工作的思考, 包括自己的特长、意向的工作岗位以及干好这个工作的设想等。三是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管理者通过教师的信息反馈, 既可以了解教师的现状, 还可以了解教师对自己职业未来的规划和设计, 为教师的任用、培养、提高、工作调整等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可以用人所长, 避其所短, 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能, 帮助教师找到更适合的岗位, 非常容易受到教师的认同。

在网络管理过程中, 校级领导、中层干部他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领导者, 还是一个执行者。他在交待任务的同时还要接受年级组长的工作安排, 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 同时, 要帮助年级组长完成学校科室布置的具体任务。这样, 每个成员既是管理者, 又是被管理者, 运行中很快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作出及时调整。由于学校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使得学校管理系统内的所有个体都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种状态。教师也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身份, 对学生而言, 教师就是管理者, 教师们有较强的自主性倾向。因此,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更应凸现其管理者的身份, 体现出其成为学校的“主人”, 而不仅仅是“为谁干”。变领导要我干为我为自己干, 我为学校干。教师对管理的认同度完全不一样。

二、情感与网络管理

在学校网络管理中, 管理者制度管理同时, 一定要注意非理性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 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管理的管理功能。而这个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 在这个基础上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 这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 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 隐形的, 不可单以时间来衡量, 这就需要对教师的工作、工作量给以理解。学校管理者应做这方面的有心人, 融洽与教职工的情感。这样, 教职工也会视领导为知己, 主动为学校、为领导分忧解难。他们也容易在学校、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上找到最佳结合点, 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推进者。

教师这个群体独立性较强, 有思想, 有感情, 有独立的人格, 有各种需要, 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网络管理中要关注教师的这些需求, 帮助他们实现发展价值。学校管理者在与教师达成共同目标基础上, 应放下架子, 注意主动和教师交流, 增进沟通和理解, 拉近管理者与教师的距离。用爱心、关心、真心和诚心打造既严谨有序、又宽松和谐的教职工群体, 使管理者和教师成为彼此信赖, 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同时让教师了解管理者的内心世界, 彼此沟通理解成为知音。使管理更贴近教师的心灵世界, 更贴近教师的职业心态。

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 给学校的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环境。学校中的教师就可以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 从上而下的成员都自觉做到自己管好自己, 实现学校的自动化管理, 达到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 也是我们实施网络化管理要追求的目标。

总之, 通过自我评价与学校评价结合的网络管理, 情感与网络管理等方式, 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水平, 使学校管理更具有系统性、高效性。

摘要:小学网络管理是学校管理者管理学校的一种方式, 具有管理系统性、高效性。实行纵横互补, 可以发挥网络管理优势。校长的管理目的通过中层的管理目标, 到教师关注的子标落实的过程。校长重在效果, 中层重在管理, 教师重在执行。

关键词:网络管理,纵横互补,评价,情感

参考文献

[1]陈孝彬, 程凤春.学校管理专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吴志宏,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资产管理网络化 篇8

一、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1.量大。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国家教育部规定的16大类, 涵盖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和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 以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 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多数高校建校时间比较长, 积累和沉淀了大量的固定资产, 也给现在的资产管理工作遗留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

2.面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到物资验收与登记, 保管、使用及养护, 资产变动与调拨, 资产清查, 损失、丢失与赔偿, 报废与处置、统计分析、评估报告和监督等, 管理周期长、使用情况难掌握, 既要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又要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既要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 又要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3.分布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许多高等学校为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层次、纷纷调整布局、开辟新校区, 或由政府主导多校合并, 从而形成一校多区的事实, 在客观上给资产管理工作增大了难度。

二、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管理体制不统一、责任不到位。目前许多高校的固定资产都存在多部门分头管理, 不同归口部门使用不同的软件管理, 各自为政, 缺乏统一领导无法将责任落实到管理中的各个环节, 以至于职责不清, 有的多人使用、无人负责, 有的保管没有登记和丢失赔偿制度, 以至于重大的损坏、流失无法追究也无人追究。由于长期缺乏统一的协调与沟通, 致使账物脱节, 存在严重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情况, 一旦发生问题, 就相互推诿。

2.缺乏合理约束机制、使用效率低。高校多以院系为单位、由不同领导分管, 有些部门从本单位的使用方便和小集体利益出发, 争设备, 追求小而全的配置, 有些部门借助学科建设、科研课题、管理创新等名义争投资, 超前追求配置高、精、尖的仪器设备, 实行部门所有, 使用效率不高, 使一校之内相同或相近功能和用途的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 特别是教学、科研用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高新技术快速度发展的今天, 仪器设备淘汰更新更快, 如果不提高早期使用率, 就会造成隐形浪费, 导致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低下。

3.管理软件不完善, 效果不理想。多数高校的固定资产都处在静态信息管理阶段, 资产信息无法实现共用共享。一方面目前使用的管理软件只侧重于固定资产的录入、统计, 对学校固定资产的动态无法进行实时跟踪管理。另一方面管理软件无接口, 各级资产管理员经常是集中一批进行申报, 容易发生信息录入偏差, 造成账面信息与实物信息不相符;有的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和放置地点经常变动, 信息无法及时反映, 很难做到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监控, 更谈不上实时核对账目, 最终导致家底清。

实践证明,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和手段已不适应高校发展, 现代化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只有建立起高校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 将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到管理中的各个环节, 控制人为因素, 对固定资产整个管理周期实行多维、动态、实时的监管, 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弊病与问题, 避免或减少仪器设备重复购置, 改善服务质量, 实现资源共享,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最大效益。

三、利用信息网络化管理高校固定资产的优势

1.管理更系统、更全面。管理涵盖了教育部16大类固定资产, 并可将物质属性不同的固定资产纳入到同一系统进行多样化管理, 通过网上操作完成固定资产验收、增加、处置、变动、调剂、分布、清查、统计、分析、账表、上报数据等基础管理活动。

2.操作更规范、效率更高。学校任何一项固定资产增 (减) 必须是资产管理员亲自登陆系统、规范填写录入验收单, 依次提交给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处审核, 严格控制了从录入、变动到处置的固定资产, 实现了学校各层次的网上统一管理, 减少了环节, 缩短了周期, 提高了工作效率。

3.流程更严密、责任更分明。通过系统严密的账、表、条码管理体系, 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权限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和人员, 存放地点落实到房间, 实现从业务流程到管理范围, 从权限分配到数据库管理的严格、具体、细致控制, 以满足内部的管理分工和实施内部控制的需要, 杜绝了任意修改数据库的不规范操作, 从而有效控制滥用职权、营私舞弊行为,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手段更先进, 管理更到位。通过网上管理, 可对学校每一件固定资产实行全程跟踪, 准确反映每一件固定资产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部门、谁在使用人的信息。利用校园网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将固定资产增加、变动、处置等基础性录入分散到各级部门乃至具体使 (领) 用人去做, 使繁琐复杂工作点击几下鼠标就可完成, 有效地提高了固定资产输入的及时性和速度, 让个层次管理者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就可以了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详细情况。

四、实施校园网络化管理高校固定资产的成效

1.全面规范了基础管理的各项环节。通过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系统的运用, 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固定资产从申购、审批、购置、验收、账务处理、使用、维修与保养、借用与报废、损坏与丢失赔偿、清查、建档等各个管理环节, 明确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国有资产管理处、归口部门、使用部门、使用人的管理责任和权限, 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

2.学校固定资产安全得到有效监控。通过运用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系统, 将学校每一件固定资产通过严格的程序具体落实到存放房间、使用单位、使用人上, 明确每一件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责任, 落实使用人的经济责任。使学校每一件固定资产都做到来源清, 去向明, 有效地杜绝了流失现象。

3.实现了同步管理和纵横多维沟通。通过运用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系统, 让学校各层次不同身份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可在任何地点同时实施不同的管理活动, 实现了各层次管理信息的实时沟通和交换。让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彻底告别繁重的手工劳动, 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差错率高、信息闭塞、管理效能低等老大难问题。

4.自觉管理资产的机制在悄然形成。通过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 可随时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固定资产信息, 作为学校实行绩效管理的评价依据之一。由于各级部门占有使用固定资产情况逐步纳入学校经费预算, 怎样保持固定资产最佳占有量、提高存量的使用效益, 直接关系到部门的利益与发展, 使得各级管理者从部门利益和管理管理出发, 自觉加强了固定资产管理, 建立起科学的维护保养制度, 延长使用寿命, 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总之,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高校资产管理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高校理顺资产管理职能关系, 明确管理责任, 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 只有建立起现代化、信息化、高效率的网络管理体系, 才能避免或减少固定资产重复购置, 形成校内资产的合理流动, 适应高校的发展。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各高校纷纷利用多元化的资金扩大办学规模和改善办学条件, 使得高校固定资产呈现快速增长, 构成也日趋复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以至于当前管理已经跟不上发展。文章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出发, 分析当前管理现状, 探讨适应高校固定资产的现代化管理, 阐述实施校园网络化管理的优势和成效。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武红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8 (1)

[2].万海燕.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09 (10)

[3].熊敏.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与对策.金融经济 (学术版) , 2008 (7)

浅谈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 篇9

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 原始管理阶段,最开始采用传统的账、卡、物相结合的方式,由学校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采用财务管理的模式,建立手工账本,建立台账。2. 一般管理阶段,随着学校规模扩大,成立资产管理部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资产管理部门配备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但是,只是将原来手工账本电子化,便于修改、打印存档,属于粗放式管理模式,由于缺乏直观的数据支持,单位领导和资产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掌握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3. 信息化管理阶段,实现固定资产的登账、验收打印、查询分析、资产变动等功能。

二、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1. 固定资产权责不明确,管理体制不健全。大多数民办高校设置资产管理部门,各部门各自为政、责任不明确。该类固定资产随意使用、处置等情况存在。有的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或很少使用,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2. 教职员工流动性大,资产管理脱节。民办高校教职员工流动性很强,每年都有入职、离职和岗位变动员工,各部门领导和资产管理人员变更频繁。固定资产责任人不明确,极易造成资产流失。

3. 固定资产使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由各部门独立占有和使用,其它部门无权直接使用,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导致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

4. 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程度不够,继续提升网络化管理。民办高校固定资产最开始是以原始手工记账模式进行管理,后期引入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进行管理,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只是完成简单记账功能。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不足。

三、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构建

基于民办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要想管好固定资产,我们建议实现网络化管理,下面是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构建模式。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要依托B/S架构模式,实现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利用Web技术的动态交互和SQL2000数据库技术,实现用户和管理中心进行信息沟通。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主要功能模块如下:申购、审批模块、验收登记、付款、资产变动、资产查询等8个模块。

1. 申购模块。各使用单位合理上报本部门年度固定资产的申购计划,可通过校园网平台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向资产管理部门提交固定资产采购申请。

2. 审批模块。资产管理部门对各使用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汇总整理,校内能够调拨,可以进行调拨,不能调拨,进行购买。将固定资产购买情况汇总后,初审报主管校长审核。如所申购价值较高的教学仪器设备,需要对所申购教学仪器设备进行专家论证,使用部门登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审批的购置计划进行查询。

3. 验收登记模块。所申购物品到达学校指定地点后,资产管理部门办理验收手续、填写接货验收单或验收报告,使用单位填写固定资产登记单,采购人员、使用人员、使用单位主管在固定资产登记单上签字确认,资产管理部门专职资产管理员签字确认。

4. 付款模块。采购人员携带固定资产登记单及发票等材料到财务部门办理付款手续,会计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查询固定资产登记记录及手写固定资产登记单等票据,准确无误后,方可付款,便于资产管理部门对新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实时对账。

5. 资产变动模块。由于民办高校每学期会有人员情况变动,如入职、离职、岗位变动等,用户可以通过本模块实现固定资产交接情况等信息的处理,还可以对资产调拨情况、报废、丢失情况进行信息处理。

6. 资产查询模块。用户可以按照设备类别、部门类别、岗位类别、管理人员、设备名称查询相关信息,便于领导掌握学校固定资产情况。

四、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优点

1. 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通过对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实现对固定资产动态控制。保证对固定资产实时监管,及时更新设备信息,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准确的数据。

2. 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有助于实现固定资产的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避免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

3. 明确管理责任,避免固定资产流失。通过固定资产网络化建设,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明确责任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及意识,提升管理的透明度,有效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避免固定资产流失。

4.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管理程序。由于民办高校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经常有离职、岗位调整的情况发生。通过固定资产网络管理平台,将固定资产变更后的使用人员等信息,通过平台可以实现数据更新,减少工作程序。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

结束语

民办高校发展速度快,固定资产增量多,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势在必行,通过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不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固定资产信息完整,规范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发挥最大效益,盘活闲置固定资产资源,节约资金。保证民办高校高速、平稳发展。

摘要:随着民办高校快速发展,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规模不断壮大。随之而来民办高校固定资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倡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网络化管理有助于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有助于发挥固定资产最大效益,有助于节省人力简化办公程序。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如何运用先进技术实现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针对民办高校在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进行了简要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万海燕.浅议高校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09(3):186-187.

[2]黄文容.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探讨[J].山东青年,2012(4):106-108.

[3]邱灼雄.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发展趋势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192-193.

[4]陈彦彤.民办高校信息化条件下固定资产管理新思路的探讨[J].2013(3):19.

资产管理网络化 篇10

一、网络化财务管理的经济背景

1. 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

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主要特征, 故信息时代的经济亦被称为网络经济。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生产者在网上发布其产品的详细信息, 包括产品的性能、三维模型、产品定价、销售方式等许多消费者关心的产品信息。而消费者则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嗜好, 利用网络寻找适合自己的生产厂商, 而且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样减少了消费者和生产厂商之间的中间环节, 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其优势还在于通过这种面对面的直接接触, 可以使企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量安排生产量, 从而不需要大量的库存。

2.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其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

根据经典的经济学原理我们知道, 在传统经济中既定的生产要素配置条件下, 随着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 边际效益是递减的。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其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 即投入越多产出越大, 其产生的原因是由网络经济的外部性造成的。只要进入网络经营的生产厂商越多, 网络经济的效应就越大。

3.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

网络是传播信息的通道。在网络的平台上, 消费者可以迅速、便捷、低价地获得商品, 从而造成信息的超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著名的观点就是“信息的丰富产生注意力的贫乏”。可见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 使得人们不得不花时间在“注意力”上。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这一特性使获得“注意力”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目标, 所以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信息的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财务管理将呈现下列趋势

1. 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运用。

预测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信息依据, 随着生产经营的日益复杂, 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 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应用。

2. 财务决策数量化。

企业筹资规模、资金成本、资金结构的确定以数量为依据;日常管理的预测、控制将运用数学模型;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测定及最优方案确定将运用计量模型和经济数学方法。

3. 注重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分析。

将风险因素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主要参数, 并对风险程度做出比较准确的计量和评估。

从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看, 财务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处理财务信息的过程, 信息是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基础, 财务管理中信息处理的正确、及时以及财务人员具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决定着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因此, 网络经济直接引发了新的竞争, 以及对财务管理崭新的需求———网络化财务管理。在此, 所谓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 是在已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具有互联网功能的财务管理支持系统。

三、网络化财务管理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1. 在时间上, 网络化财务管理信息可即时生成和处理, 可实现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管理的跨越。

企业财务管理者可在准确的时间拥有准确的信息。

2. 在空间上,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物理距离变成了鼠标距离。

企业财务管理者可以方便地实现财务信息的远程处理和财务活动的集中化管理。企业的关注重点为更多地关注整合企业外部财务资源。

3. 在效率上, 网络化财务管理下的各种经营数据和财务信息都是网页数据化的, 并可在网络上流通, 实现信息共享。

结算支付的电子货币大大提高了结算效率, 加快了资金周转。

四、适应网络经济的新需求, 实现网络化财务管理

1. 在企业内部, 应尽量加大网络化硬件投资力度, 在引

进先进的网络化财务管理软件的同时, 把实现网络化作为契机, 以全新的管理理念为指导, 对财务管理机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将分散的部门整合成统一经营的商流、物流系统, 统一营销、统一采购、统一结算, 使整合后的企业直接面对市场, 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满足网络经济的个性化需求。

2. 在企业外部, 通过网络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 全面提升资金的运作水平。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管理浅析 篇11

关键词:企业网络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政工信息平台

当前时期,国家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巨大,企业均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形势,与此同时,职工的思想和心态正处于一个较为活跃的时期。全速前进的我们,已经跨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不能视而不见,而是要借网络平台这个新兴媒体的优势,去放大自己的功能,创新、科学地利用好网络阵地,全面提升企业的政治工作管理水平。

一、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时代的需求

世界上每一种有形物质都是可以描述的,但思想没有办法描述,今天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已不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在广大干部职工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可亲可敬的形象,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网络支持,目的是要更好地把握职工思想,现代政工要做的,比曾经的岁月更具有挑战性。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7.9%。由此可见,网络就在我们的身边。网络政工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速路”,尽管这不是政治工作的唯一,却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网络所具有主要特点

网络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除具有三大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是即时性。网络媒体为凸现新闻时效性,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有时甚至将新闻的时间精确到分钟。二是海量性。任何一条网络信息,呈现给访问者的除该信息的内容之外,还有丰富的信息外延和背景资料,网络媒体就是一个浩瀚的新闻数据库。三是互动性。网络具备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是网络媒体的独有特性和优势。四是多媒体性。运用数字技术,融合报纸、广播和电视多种媒体的传播方法,在视听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网络政治工作可以利用广阔的资源、灵活的方式,开发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集思想性、教育性、新颖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政工软件,把政治工作由“平面”引向“立体”,把“静态”引向“动态”,使政工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

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凡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企业,发挥网络政工的威力,是其中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方面。建立网络政工,是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变化的需要,是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是提升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学习型员工的需要。

三、利用网络开展政治工作的优势

有人把信息平台比喻为地球上的第八洲——虚拟洲,广大职工在虚拟世界里,利用网络隐蔽的特点,可以毫无顾忌地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是一个完全崭新的课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恰恰为政工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能够掌握到更为全面真实的思想状况,在政工网络里设置咨询台、论坛、官方微信等栏目,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同时,网络信息平台则基本可以满足信息时代职工渴求学习、多元思维、求新求快的需要。利用网络,还可以消除青年职工的沟通代沟,为政工工作者和企业年青一代架起一座桥梁。而且,普及网络知识有助于激励年龄较大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办好政工信息平台,我们必须把握好的原则是:紧紧围绕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企业的实际需要,为职工提供高标准、高品质的优质信息,要建立链接快捷、简洁明了、菜单丰富、检索方便的网页界面,能够让基层信息尽快地反映到政工网络上来,政工网络也能够以“第一时间、第一报道、第一手资料”的面貌出现在员工面前。

四、消除误区、理清关系,是网络政工良性运作的关键

不容否认,网络也有消极的一面,特别是一些垃圾信息,甚至是有害信息时常趁虚而入。因此,我们必须消除认识上的误区。第一我们要理清网络和现实的关系。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网络技术的高效,而忽视了现实政治工作的功效。第二我们要理清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网络政工推动了政工的创新和发展,改革传统的较之网络政工滞后的手段已成必然,但是政治工作毕竟是以人为对象,做人的思想工作是一门深奥的科学,决不能因循守旧,只有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地创新政工工作,才能实现企业政治工作永葆活力。第三,我们不能认为网络是绝对自由的,政工网络一定要通过正能量的信息服务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能认为信息量越多越好,政工网络一定要选择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相关的信息;不能认为网络是唯一有效的途径,系统培训、正面灌输、书报阅读等等,都是信息时代行之有效的政工工具。

所以,理清关系这也是网络政工良性运作的关键。

总之,网络政治工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开辟了一条途径,提供了一个新载体,展示了一种新方式,拓宽了空间与渠道。我们要把握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做扎实,构建起和谐发展氛围,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范文婷.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科技信息,2010(8)

[2]张琼、郑宇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资产管理网络化 篇12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一种国营农场内部封闭的管理圈子, 虽然国营农场档案部门在新技术发展的冲击下, 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 并初步实现了档案的计算机立卷、目录检索、统计和借阅管理管理步骤, 但由于某种原因档案部门所管理档案的理念内容依旧是原有管理理念下遵循的重在反映农场内部情况理念的运转理念与模式, 所以, 目前管理仍然是一种相对网络化管理滞后的信息管理模式。加之, 农场档案管理人员是在各单位独立管理下的少数人员的不为领导重视的直接管理范畴内, 处在与外界隔绝, 农场信息不对外开放的管理封闭圈中, 档案信息只为本单位的有关范围所知, 不能形成信息源的应有经济意义的价值理念利用与管理模式。正是它这种封闭式的管理体制与不为大多数人认知的应有经济价值理念的管理模式, 使的档案管理与利用, 成为不为人识的“小家碧玉”, 从而成为“锁进深闺人不识”的经济隐蔽价值取向。使得农场很难从档案部门获得商业性经济价值的利用意义。所以, 农场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发展, 就一直滞后于其他管理部门的应有进度。因此, 农垦与国营农场档案部门的管理, 也就很难象美、日等发达国家中的众多国营农场的档案管理那样为国营农场提供高效的利用档案。这种状况如不迅速扭转, 势必将会成为农场经济建设的负担, 阻碍国营农场的正常发展, 使已经不为国营农场十分重视的农场档案管理工作, 更加走向弱势, 将其应有的巨大隐蔽经济价值, 从应得经济利益中消失, 使国营农场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

国营农场档案部门实现网络化管理后, 情况将会大大不同。国营农场档案管理人员的被摈弃于经济创造源以外的局面就会打破, 它将成为国营农场经济源创造的重要方面的力量。这就是档案部门可能通过增设外部信息收集岗, 加大档案管理与外界的交往, 积极搜集对本农场有用的商业性信息, 使可以共享的社会公用信息得到有效利用, 为本农场的经济利益服务。网络化管理的优势是:1、可以实现跨地区、跨国界的世界一体化档案管理与信息共享;2、能够迅速及时的搜集到对本农场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源, 又供本农场的发展决策利用。这样, 既可避免本农场的决策失误, 又可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 超前做好市场变化的应对措施, 免使农场受到利益侵害。网络化的管理, 为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获取远距离信息成为可能。因为, 在信息共享的原则下建立起来的网络设施, 可使你足不出户, 就可利用网络连通下的远程计算机资源, 查询网上各种数据库内容, 获取为我所用的各种最新信息资料, 这就为快速了解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市场信息成为可能, 快速收集可供本农场生产经营决策参考的外部信息, 以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与生产计划成为可能。这些信息如客户需求、市场行情、金融动态、科技动态及与本农场有关的政策, 法律, 行业规章等) 为实现集农场内部静态档案信息管理与外部动态信息融于一体, 两种信息互成补充, 既可有利于整体开发, 满足农场的决策需要, 又可为本农场的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产品销售、资金、设备、能源的引进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适应各项工作中的不同需求成为可能。尽而为彻底改变农场信息档案管理运作不灵的被动局面, 为农场发展驶向“快车道”当好“先行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国营农场, 是以追求最大效益为目的的, 它急需要复合性的高效的工作机构, 更需要迅速及时的信息掌握。所以, 农场总是想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为产比。而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的农场档案管理机制, 其管理职能单一, 且是封闭管理。由于没有上网, 难以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造成档案部门大量的重复劳动, 低下效率。档案管理实现网络化管理后, 可以通过文档一体化管理, 加强外部信息的收集, 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扩大信息服务范围, 拓宽服务职能, 更好地发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将单一的内部档案管理变为对外部的档案搜集, 归档, 归类和及时处理, 为农场决策层带来决策依据的一专多能的管理中枢机制, 实现农场档案网络化管理, 搜集信息的成果, 随着网络化管理技术的农场管理中的普及, 将产生了更有力的有利于农场发展的经济价值取向。所以, 国营农场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势在必行。

国营农场档案管理网络化将给国营农场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农场档案管理上网后, 档案信息的收集归档将在网上操作完成, 这将改变以往年终或第二年初集中人工归档和档案形成模式, 也将打破存档, 借档当事人, 人工亲自送达接、借、还、归档管理的方式, 使得文件随时归档成为可能。这就使国营农场有关部门随时将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直接通过网络系统传输到档案部门及时归档成为可能, 进而使档案部门根据档案归档的要求, 进行鉴定筛选, 及时将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信息记录到光盘等载体上记录下来, 继电子档案成为可能, 这又为达到农场文档一体化管理成为可能。

国营农场档案管理网络化将给农场档案管理方式带来革命性变革。农场档案管理上网后, 档案部门可以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 将档案笼统的管理细化至对每份文件的具体管理, 全面完整地反映文件内容, 实现对农场档案管理由案卷级向文件级管理的转变跨越。此外, 随着电子文档多媒体光盘存储技术的产生及其性能的日益稳定, 对于那些仅具有短期参考价值, 不具备依据凭证价值的档案, 其纸质载体形式可考虑不归档保存, 仅保存其电子档案信息, 这样将极大缩小档案存贮空间, 大大节余保存费资的支出。

国营农场档案管理网络化将带来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和提供服务内容的革命性变革, 彻底改变农场难以从档案管理部门获得快、全、精、细的信息服务的现状。随着立法工作的健全, 农场档案上网后, 用户可以利用办公室的计算机查阅、查找自己必需的档案内容, 无须亲自跑档案 (室) , 档案工作者和用户从此将辞别简单的面对面的借、还工作方式, 真正做到足不出户看档案。使得令档案管理人员头痛的专题性手工检索成为机上检索, 将管理人中从繁杂的手工低效劳动下解脱出来, 有更多的时间, 以提高自己的工作业务能力, 为档案编研成果时效性、实用性差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办法。同时, 又将节约相当的查找文档的时间, 为农场的发展, 赢得更从容的发展效率。

国营农场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后, 档案管理将从单一的旧信息的管理模式下解脱出来, 向多重管理模式过度成为可能。国营农场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局域网随时接收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 改变国营农场档案管理过去那种只保存过时信息, 不能保存新信息的单一被动管理模式, 进入信息不断更新的全新工作管理天地。档案管理人员就能够做到及时掌握农场的生产经营动态, 外部的有关信息, 及时正确把握国营农场档案利用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增加为国营农场提供“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的内容, 这既提高了档案管理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消除了国营农场档案管理的被动局面, 又有利于国营农场档案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自动化、法制化的“快车”轨道, 既有利于农场档案需求的查找, 又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经济利用与价值开发。最重要的是:国营农场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准确的为国营农场提供所需的各种外部信息, 实现农场内、外部信息综合利用、开发的有机结合, 更好的为国营农场的生产经营服务, 为国营农场的业绩提升服务, 为农场的发展服务, 提供依据, 为今后农场发展的方向, 决策提供依据。

国营农场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后, 使得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更加生动、直接、便捷。它不仅可以从网上获取外部信息, 而且可及时向网上发布自己的信息, 这为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展示、树立国营农场形象、公布档案内容、宣传报道室藏、宣传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档案法规, 都提供了广阔的可资利用的新舞台, 新天地。

但是, 国营农场上网虽有其十分优越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前瞻前景, 也面临着许多危险与困难, 这就必须引起国营农场档案管理部门和国营农场领导的高度重视。

首先国营农场档案管理上网应引起国营农场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 将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化纳入农场管理网络化建设发展规划的总体设计之中, 与国营农场管理网络化建设同步进行。目前各个国营农场都在为农场管理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各自的局域信息网络, 并实现与外界网络的并网接轨。国营农场档案部门应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 及时规划将国营农场档案管理纳入国营农场计算机网络建设整体规划中去, 与农场计算机管理网络建设同步进行。只有这样农场档案管理上网的人员培训, 经费的来源, 软硬件设备的采办购置, 才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否则, 错过这个机会, 档案部门再单独申请上网, 无论哪一方面, 都江堰市很难得到发展的满足, 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网络化信息管理技术是众多计算机协同工作的一种既宏大又便捷, 既快速又节约的工作方式, 国营农场档案管理作为国营农场系统网络的子系统和农场网上信息的存储的最后的落脚点, 它要求在网络的系统类别选择、基础数据规划、应用功能确定、硬软件环境, 就用软件的引进开发等, 必须与国营农场内部局域网建设总体要求相一致, 这样, 既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 又节约时间空间的阻隔浪费, 最终都会快速建立起一个优质、高效、实用、安全、低耗、运作可靠听网络管理系统。

其次, 国营农场档案管理后, 安全防护就是重要一环。国营农场档案管理上网虽然可以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和达到有关信息的共享, 但不可讳言的是, 它也相应地带来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危险 (象病毒传播、非法访问、非法窃据信息等等安全问题) 。当然, 对一般网络上运行的文件服务, 数据库存服务, 电子邮件服务等多种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安全机制管理 (如分户, 分级管理等) , 一般, 安全不会有大的问题发生。但是, 国营农场档案管理有它特定的经济价值与保密要素, 国营农场档案管理上网后作为农场内部局域网系统的子系统和农场网上信息的最后落脚点, 就必须考虑网上信息的保密性与开放性的安全防范措施的制定与执行, 否则, 将会给国营农场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三是国营农场档案管理上网后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管理人才匮乏的问题。国营农场档案管理上网是 (下转第53页) (上接第51页) 为了适应国营农场发展的需要, 充分发挥网络化的全新功能, 档案部门必须烃往管理模式理念与思维定势, 用全新的管理理念与思维定势从新思考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 迅速扭转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造成的保管型人员过多, 开发性人才偏少的奇型忙忙碌碌。迅速改变人员结构单一的现状。建立起一支高素质、新结构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所以, 上网后, 国营农场档案部门应就势吸收与培养造就一批知识全面、一专多能、具有开发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从事档案信息的、开发工作。这些管理人员应达到以下方面的能力储备:1、要有较好的文书方面的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概括组织信息能力;2、要懂得相关专业技术知识, 达到文理兼备、文理相通和机文并举的能力;3、要培养造就一批中西合璧, 特具专长的管理人才队伍, 使其不仅精通中文, 也要懂得外文, 懂用中外文管理档案的能力;4、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与一般故障处理能力;5、要有一定的市场、情报、金融等方面的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6、要有强烈的市场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 具有超前介入, 超前服务, 及时提供价值的为农场所需的信息材料的能力;7、具有不可动摇的保密观念、保密技能与保密信誉。

四、国营农场档案管理上网后, 仍需做好纸质等传统载体形式的档案管理工作。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 并不能取代农场档案管理的所有问题, 这是由于电子文件信息本身的一些局限性, 不可能彻底消除 (如:可随意增删, 原始性、凭证作用难以确定。法律效力差等等) , 使得纸质等传统载体与电子档案信息形成并存的局面。这就仍需我们加强纸质等传统载体形式的档案管理工作。尤其在进行电子档案信息收集归档时要做好与纸质等传统档案的二者在内容上的对照校正, 保证电子存档, 网络利用档案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与权威性。

五、加大人才引进、培训力度, 增强技术储备。农场档案管理上网后, 加大人才引进、培训力度, 增强技术储备是其重要任务。首先是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层次, 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结构, 实现终生教育机制;其次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进行岗位培训, 实现持证上岗;三是实现规范化管理, 自动化检索, 法制化运作档案管理程序;四是加快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培训力度。

尽管如此, 网络化管理带来快捷和空间有效利用, 资金、人员的节约使用, 都是国营农场档案管理网络化呼唤的最好理由。也是国营农场最终选择的必然趋势。仅此预测, 国营农场档案管理网络化的到来, 已为时不远啦!

摘要:农场档案管理的网络化, 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工作实际, 分析了国营农场档案管理网络化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应对策略。

上一篇:高职高专科下一篇:早春番茄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