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式家庭教育

2024-08-30

自主式家庭教育(共12篇)

自主式家庭教育 篇1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体育课程的内容、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 如何落实学校体育教育任务, 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 把“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和理念落实到具体教学工作实践中, 是当今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面临的新任务和新的课题。

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狭义面来理解, 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 增强体质, 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 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而广义体育亦称体育运动, 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以增强体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 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 也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大学生自主式身体锻炼是基于学校组织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之外的一种自发参与的体育锻炼行为。章建成等对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 发现, 影响因素的前两位是锻炼兴趣、锻炼动机, 而经济和政策等因素只是制约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参与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在中国的大学, 体育课程教学依然都是人们学会锻炼身心方法和不断体察理解身体运动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中国的国际化趋势, 中国的大学体育课今后命运是否会同发达国家一样走向彻底消亡的道路, 还是同中国的社会变革一样, 走上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学体育之路呢?

1.2、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本研究历时五个学期,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自主身体锻炼过程中, 对运动热身、放松, 体育旅游, 城市人文, 团队合作等诸多方面进行初步指导, 在课上通过短暂的五分钟左右的时间, 让同学们分享有代表性的锻炼报告, 并解决主要问题,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闲暇时间里体会体育生活方式带来的乐趣, 效果良好, 实践意义明显。

1.3、研究内容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历时五个学期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课外身体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

1.3.1、文献资料法

国内外对于各类身体锻炼研究多是针对教学课程改革及学校体育中对体育社团或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组织的同步开展。

1.3.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基于在校大学生对体育生活方式情况, 确定在体育课程中增加健身管理即自主式身体锻炼理念培养环节的重要性。

1.3.3、调查对象的选取

鉴于我国体育课程的开课课时情况, 调查对象定在有体育课的班级。

1.3.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07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计算和统计。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问卷效度和问卷数据的绘图工作。

1.3.5、访谈法

拟定访谈提纲, 对学校一线体育教师进行了影响学生课外身体锻炼的因素以及改善现状的对策访谈, 以找出更为详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1.3.6、对比分析法

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与访谈后所得出的意见进行对比, 并结合国内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情况分析, 以提出自助式身体锻炼的理念形成的有效途径。

2、国内专家们对中国学校体育的研究综述

中国的社会体育还没有发展到大学生可以在社会体育中受到更良好体育教育的水平, 大学体育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仍是大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主要途径;中国的中小学体育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 来自农村的多数大学生仍然需要在大学里进行补课性的体育教育。中国的青少年还远没有形成西方发达国家青少年那样普遍的锻炼意识和高度的身体运动文化素养, 带有一定的强迫性的大学体育教育还是一种不得已。

因此, 我们可以预言:在当前的中国, 大学体育课不可能被取消, 反而它将会得到不断的加强。

3、自主式身体锻炼现状调查及必要性研究

3.1、大学生对参与身体锻炼的动机

通过对体育专项课程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学生对强身健体、应付体育测试、娱乐交友、减肥塑形、减压放松等多项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强身健体依然是排在首位, 这应该与学生长期接受“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的教育思想有很大关系。同时, 学校和学院甚至教师应关注学生焦虑心理, 通过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教育, 建立自主式参与身体锻炼的理念。

3.2、不同性别学生喜爱体育项目情况

从调查来看, 男生和女生对跑步、羽毛球、兵乓球等项目的喜爱程度基本一致, 另外男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比例较大, 女生对瑜伽更加喜欢。

3.3、人际支持维度的调查分析

人际支持维度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量表》对研究对象的调查分析来看, 70%的学生都会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还会愿意花时间与亲近的人在一起活动或讨论问题, 而只有30%的学生有烦恼时不愿意与他人倾诉。

3.3.1、会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通过调查可知, 47%的学生在生活中都会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 37.9%的学生时常如此, 还有12.3%的学生约半如此, 2.2%的学生这种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比较薄弱, 只是偶尔这么做, 还有7人从来没有这么做过, 占调查人数的0.6%。

3.3.2、花时间与亲近的同学、朋友一起讨论问题

如图可知约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会花时间与亲近的同学、朋友一起讨论问题, 只有7.5%的学生偶尔如此, 0.3%的学生从来没有。

3.3.3、有烦恼会主动与他人交流或倾诉

如图所示:约有30%的学生有烦恼时不愿意与他人倾诉, 22.7%的学生在遇到烦心事时偶尔会主动与他人交流, 还有3.6%的学生从来没有这种想法。

3.4、压力管理维度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会使用自己的方法来减压, 都能够接受生活中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 都能够注意到自己的情绪波动, 90%的学生都能有计划的安排娱乐和学习的时间, 约60%的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泰然处之。

如图可知, 在减压方面, 一半以上的学生都在采用自己的方法减压, 5.3%的学生偶尔如此, 0.9%的学生不会用自己的方法减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体育生活方式来解压。

从以上调查情况来看, 通过体育课程中的有意识的自主式锻炼的理念的引导, 形成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 以缓解来自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现代文明病是非常有必要的。

4、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下的引导进行自主式身体锻炼措施

4.1、身体锻炼理念实现的初始途径

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到中学, 在进入大学前接受了12年的学校体育课的学习, 但会进行科学的自主式身体锻炼的学生寥寥无几。准备活动老三样, 广播操不知道作用在那, 肌肉酸疼不知道是什么造成的, 更不知道如果处理, 最后都是通过时间去被动缓解。想健身, 想减肥, 想增肌, 想提高技能水平, 没有形成阶段计划, 自然就无法看到运动效果。大学体育教师要积极正确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健身理念, 这也是大学生们迫切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自主身体锻炼理念建设这个初始途径, 以达到在体育社团、体育竞赛等形式中得到最大收获。

4.2、自主式身体锻炼需把握的环节

从体育课程教学实际需要出发, 培养学生的运动专业素养同时, 有意识以终身体育为目的能力培养。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热身手段、基本技术的掌握、运动技能的提高、体适能水平提高及放松整理等各个环节及了解其作用, 使学生在自主式身体锻炼中得以运用。

4.3、在自主式身体锻炼中微信平台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微信平台, 发布与体育专项课程中涉及到的训练手段, 体适能训练方法等, 提供多元化的运动手段, 学生根据感兴趣的网络课程, 有目的的进行身体锻炼活动。针对专项课程的评价体系加以完善, 以更加有效的调动不同的身体素质水平的人群的学习、提高身体锻炼的兴趣。

4.4、引导学生以探索城市文化作为切入口的户外运动

现代大学生生活方式典型特征是由于信息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被动的生活方式, 即严重缺乏户外活动与体力活动等种种迹象。应加强引导学生增加体育课以外的各类体育锻炼。积极引导学生从“娱乐”向“生活”转型。引导学生通过浏览城市风光, 参与探索城市人文风情等内容, 主动与自主式身体锻炼相结合, 通过诸如现今开展较好的徒步、自行车、跑步或主题体育活动等得以实现。

4.5、对学生锻炼成果需及时掌握并及时反馈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探索基于自主式身体锻炼理念的形成。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学生自愿提交自主式身体锻炼成果, 以获得教师针对学生的锻炼过程及身体出现的反应等相关问题进行专业的指导。并在课堂上, 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在自主身体锻炼过程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学生提出疑问、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进行指导。

5、实现目标对教师的要求

5.1、教师要改变观念, 在课程教学前和过程中对所教授的学生诸如身体状况、身体素质情况、体质健康状况、专项技能情况等相关信息有较充分的了解, 使学生完全掌握体质测试方法。

5.2、要精心设计体育专项课程教学方案, 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组织实施。各教学班以6人左右分成若干个锻炼小组, 每小组1名学生负责人, 并充分挖掘锻炼小组成员的优势, 在完成课上教学任务同时, 积极参与课外身体锻炼活动。

5.3、课程教学所需参考文献确定及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中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 让学生了解体育专项课程教学信息需求, 推荐教学所需图书、期刊、数据库、视听资料等文献信息资源;探索网络信息的可用性, 及时向学生提供最新的身体锻炼手段及方法。对自主式身体锻炼方式提供具体要求, 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 循序渐进, 逐步让学生对身体锻炼的效果获得正确的评判。

5.4、为学生提交的锻炼报告提供信息支持

布置自愿提交锻炼情况报告, 提出相关要求, 及时讲评, 逐步引导。

5.5、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配合锻炼报告和讲评需求, 通过嵌入体育专项课教学的信息教育、课堂讲评、网络平台评语、校内外相关的各种体育参与或组织或观看等形式, 培养学生对体育这一社会文化活动的功能的理解。

5.6、对学生完成锻炼计划及锻炼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估

学期末要求学生提交一学期自主式身体锻炼ppt或微电影, 以展示身体锻炼成果, 并进行成绩综合评定。

6、结论与建议

通过五个学期的实验, 学生的课外身体锻炼情况反馈主要是ppt或微电影等形式提交锻炼报告, 提交率由于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同, 各班级提交率有所不同, 有的98%, 也有的班级只有73%。较好的教师使学生获得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跟踪指导高达69%, 由于学生的锻炼手段或团队组织的活动, 建议教师在课的开始指导, 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解产生共性的锻炼时遇到的问题即可。

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不再是中学的接受式的教育, 应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心理及智力等特征对在身体锻炼管理上提出更高要求, 打破以往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都存在单一不连贯性, 教师学生除了上课缺乏了解、沟通现象。自主式身体锻炼理念的树立及实施, 对教师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在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引导上作出积极的、专业的指导, 受益面是巨大的, 对推动创新式人才培养进程, 尤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长期以来, 体育的课程教学与体育锻炼是严重脱节的, 改革体育教学实践依然存在着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求, 特别是不能满足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身体锻炼知识的需求。本课题研究拟通过体育专项课程教学为突破口, 教学过程中通过专项知识、技术、技能, 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课外体育类社团活动及各种竞赛活动中有效引导, 利用信息教育与专项课教学的结合指导健身管理, 培养大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正确地健身理念, 以自愿完成的形式, 通过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管理,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生活方式, 并指导和帮助学生利用多媒体手段提交完成锻炼情况及相关信息获得后的感想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 并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 以逐步建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

关键词:体育课程,自主式身体锻炼,健身管理,体育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杨烨.体育概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12

[2]章建成, 张绍礼, 罗炯等.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J].体育科学.2012.32 (11) :

[3]章建成, 张绍礼, 罗炯等.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J].体育科学.2012.32 (11) :3-18

自主式家庭教育 篇2

性的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式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要让学生在一生中不断获得新知识,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要求,学校教育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式学习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嗣中.学生充分体现主体意识,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不是教育的某种理念,也不是一种唾手可得的教法。行为的自主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特征,学习的自主是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唤醒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地发展;就是要关注学生不同的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

自主学习可以培养自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关键。英语教师应从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人手,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独自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在内容上、方法上、速度七都要照顾好各层次的差异,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可以营造氛囤,体现自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要有民主观念,要有正确的学生主体意识。要积极开展学生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此外还应在以下几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自主的学习:(1)激励自我;(2)确定目标;(3)引导过程;(4)发现自我;(5)调控评价。也可以自我调控.学会自主。自我调控是培养学生A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的异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有计划地学习是学习行为控制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有条不紊的学习思考习惯,从而提高自我监控的水平。更能自我检测.提高自主。经过一定的自我学习后,学生们不妨利用身边或网上的一些学习资料,自我学习检测,再利用参考答案进行校对,找出其错误之处,并学会自我思考总结,明白得失,方能有的放矢地再次进行训练。这样,必然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自我检测。学生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必定会有一些提高。

记得自己上学时,在英语课上,英语老师常会这样做:1鼓励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取.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让我们尽可能少地依赖老师,凡是我们自已能做的,老师决不插手。老师除适当给予指导外,要尽可能让学生相互合作、互教可学,这样既能增加同学间交往和语言实践的机会.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协作精神,迈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还能扩大课堂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率。2有意识地给我们布置一些课外任务。布置任务让我们课外完成,能培养我们独自计划、实施和完成一项语言任务的能力。让我们独立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不但能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扩大知识面,增加语言训练量,而凡还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去收集、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学会学习。3要求我们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帮助我们掌握有效的方法,建立起“我能学”的自信心,实现“我会学”的信念。可通过日记或其它记录方式,记下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体会及感受,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以备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二、理解式学习

理解式学习,分析理解口语或文章要比理解和别人来说或者来写更加容易,这是因为理解是一种接受性的技巧,而说和写是一种创造性技巧,我们能理解的远远多于我们能表达的,我们在使用母语时也是这样,你接受了这个现实以后,应该训练自己使用那些你能马上回想起来的语言表达思想,你找不到恰当词汇的时候,见到或者听到时可能能理解,但到用的时候却不理解了,你不得不用别的词来表达思想,和意思,坚持听英语,尽量的去多阅读,长此以往,这样就能提高我们读和写的能力。

自主式家庭教育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班级管理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136-02

一、对传统职业教育和班级管理的现状调查

困扰职业教育发展有三“难”:招生难、教育难、就业难。职业中学的学生有三“多”:早恋多、网虫多、厌学多。职业中学的老师有一“怕”:怕做班主任。有的老师无奈地说:如果不是学校的种种制度进行“管卡压”,打死我一棍,我也不做班主任;实在逼我做,我干脆把班级搞得一塌糊涂,出了问题,领导自然就不敢再让我做班主任了。在班级管理上,绝大部分采用普通高中传统的管理模式,有的老师总结为“六字秘籍”:“恐吓”“讹诈”“哄骗”。可是,这些秘籍在职业中学的班主任手中往往成了钝器。导致班级管理难度大,效率低,师生关系紧张。

(一)经典案例

镜头一:有一次在旅游英语课上,有不少学生没有笔,有的连课本都没有拿出来,更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任课的王老师在讲台上讲,坐在下面的学生中就有人小讲,王老师脾气温和,有的学生干脆在课上哼起了歌曲,有的在耳朵上插进耳机,听起了音乐;有把手机放在桌肚里玩游戏、发短信;有的一不做二不休,课听得不耐烦,索性趴在桌上睡觉。王老师实在无法忍受就去管理,去批评,马上会有一个最牛气的张学生和王老师发生冲突,其他学生跟着起哄,课堂闹得像一锅粥,直到惊动了班主任和校训处的人,事情才得以平息。师生关系紧张。甚至有的学生给老师起绰号,有的对老师出言不逊。老师们常常为此大伤脑筋。校长有令,任何人不得对学生无礼,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不得……条条禁令让老师们束手无策。老师们最怕进课堂,最怕见到那令人头痛的学生。

镜头二:课间校园里,早恋的成双成对出现在林荫小路上、操场上、餐厅里等地方,他们嬉戏亲密,就是在教室里也常常紧挨着坐。学生中流行语:“没有MEIMEI的就是非人类。”由早恋引起的矛盾,时常成为老师们最头疼的事:打架、旷课等等。

镜头三:班级里的“网虫”特别多,以至于“网虫”成灾。用手机上网,放学后泡在网吧,有的住校生,夜不归宿,在网吧包夜。有的学生的生活费绝大部分消费在网吧,有的拖欠网吧老板的账,事情一直闹到学校,等等。

(二)案例解析

为什么职业中学的学生会出现三“多”:早恋多、网虫多、厌学多的现象呢?这主要与人们评价人的好坏优劣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关。

通过在学生中调查,有70%的学生认为选读职业中学实属无奈之举,自己的文化课太差了,与普通高中录取的分数相差太远,再加上普通高中的择校生费用太高,以致家庭无法承受,家长又不愿让孩子过早地走上社会,所以就选择了职业学校。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深处还存在某种误区,认为读普通高中光荣,读职业高中无奈,前者将来能成为“白领”,而自己则只能属于打工的。可见,人们推崇悠闲轻松体面的工作,而轻视又脏又累的体力工作,这种传统观念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对人才的评价。这种观念一开始就让这批学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总觉得自己比同龄人矮了一大截。

当前职业中学尽管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但不同的学校、同一所学校的不同专业办得良莠不齐,尤其是那些专业不强、很难就业的专业,学生看不到毕业后工作发展的前景,今后人生发展的空间,因此,当他们经过许许多多的人动员之后,选读了职业学校,而当他们发觉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当初的宣传出入较大时,他们心中就产生有一种被骗的感觉,甚至有的把这种感觉上升为一种强烈的愤恨,导致他们在学习和行为举止上表现出种种不合常态,以此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绝望,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学校的声誉也随之一落千丈。

因此,职业中学的学生有三“多”:早恋多、网虫多、厌学多的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地将责任全部归结到他们身上,而是反思我们的学校办学质量,反思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职业,然后帮助他们查找原因,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所以,社会、家庭、学校都应对自己的教育负责,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负责,对学生的职业前景负责。

二、教育策略

如何让职业中学的学生朝着健康、自信、改变自我、成就梦想的方向发展呢?

从学校领导者角度来说,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培养的人中有没有创业人才。这就警示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始终围绕对社会、对学生发展有利这个中心。

第一,教师要在自己专业课上下工夫。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的:“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1]145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职业思想和职业技能的平台,理应体现、发扬、崇尚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应该过一种简约、轻松而深刻、自由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目前许多教师理解的缺少学科特征的肤浅式快乐。中国当代教育家薛法根认为:“简约就是以简驭繁,发璞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第二,调整教学策略。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掌握分寸,努力使自己全部的教学技能多样化。尤其是职教老师,首当其冲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知识,多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把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当作自觉行动,精神饱满地学习、探索和追求。学生作为主体,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自主地手脑并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活动是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创造活动中,个人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需要、性格、知识和能力,展现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在探索新事物、发现新规律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素质的超越,从而逐步实现个性的完善。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培育、引导、训练每个学生的开发创造潜能的意识、方法和习惯。

第三,推行灵活的用人体制,建立人才储备库。根据学校发展策略,应该广泛地与专家、师傅们保持密切关系,让他们为学校的专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援,弥补学校专业不强、不新的缺憾。学校可以邀请学术专家、企业家、行业高管等亲临校园,给学生举行报告会,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职业信心。

从班级管理者角度来说,班主任是学校基层的管理者,是落实学校教育宗旨的执行者,因此班主任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一,做好学生的心理医生。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卫生比生理卫生显得更为重要。”[2]21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个性的人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最原始的成为富翁的梦想,都想让自己成为受人尊敬、令人羡慕、让追捧的“名人”。班主任要借助这个“支点”,适时巧妙地撬起沉睡的巨人——学生。选择大量各行各业事业成功的名人传记,指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并有计划地开展读书心得,让学生谈某人创业成功的事迹,让一个个鲜活的名人成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来坚定自己从事职业的信心,激发自己干事业成就财富的豪情。

第二,在班级体制上,大胆推进准社会化管理。可根据本班专业特点,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改变传统的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建制,重新命名,如企业董事会、董事长、经理、主管等等,让班级模拟职业化,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职业化,从而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改制,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开放、民主、公平是现代社会企业制度文化的普遍趋势。建立以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制度,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制度文化的有效途径。这种熏陶可以从学生在教学中的权利运用和责任落实中展开。从权利运用的角度看,要使学生具有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参与、建议权,教师的选择权,教育教学过程的监督权,教育教学的评价权。从学生的责任来看,要使学生落实好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责任、执行教学制度的责任。以适应和超越于当下社会企业制度文化发展状态的学校教学制度及其良好的运行,将为学生学会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企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提供范式、积累经验。

职业生活所拥有的体验性、互动性情景,以及对其的理解和应用,为职业人文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生动的场景,开拓了以自然渗透和情感介入等方式实现文化传承的途径,打开了职业人文教育超越于灌输式和精英贵族式教育的全新视野。职业生活又包含着丰富的默会性人文知识,对职业人文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生活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心灵的默会能力在人类认识的各个层次上都起着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在所有层次上,默会认识是人类获得和持有知识的终极能力上的优先性。”[3]

[参考文献]

[1][2]赵国忠. 教师最需要什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3]郁振华.波兰尼的个人知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8).

[责任编辑:雷艳]

自主式家庭教育 篇4

关键词:班级管理,保姆式管理,自主管理,影响因素,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指出:“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1]可见, “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班主任就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保姆式”管理方式和封闭管理的理念, 逐渐形成学生自主管理和学生自治的班级管理方式。然而, 在从班主任的保姆式管理到学生的自主管理转换过程中, 还存在诸多因素影响着改变过程, 为此, 我们需要不断发掘这些影响因素, 并积极寻找策略来克服, 从而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形式。

一、班主任保姆式管理的弊端

1.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谈到保姆式管理, 我们就会想到班主任管得过宽过死, 从上课、备课到“坐班”等一系列的教学与管理工作, 做得“很到位”, 所以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第一, 教师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班级管理工作之中, 正如一线教师所指出的“老师大量的时间都消耗在做无用功上面, 老师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 到头来只知道课本和教参, 何谈什么文化。”[2]第二, 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在班级管理上面, 使得教师形成“职业倦态”。在保姆式的管理背景下, 教师除了上课和备课, 很多精力花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上, 没有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专业发展。总之, 保姆式管理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2.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保姆式管理, 说得好听一点, 就是班主任对学生像保姆一样呵护备至, 啥事不用学生操心, 学生只要一心一意搞好学习就成。说得难听一点, 长年受保姆呵护的学生, 他们的对外抗衡能力就会大大减弱, 难以独立行走。所以, 保姆式管理背景下, 学生的主动性、差异性、能动性以及创新性等都受到压抑和限制, 学生也就成为“听话”的学生和“顺民”, 而不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缺少创造勇气和实践精神。

3.形成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保姆式管理过程中, 教师往往处于领导和统治地位, 学生是被管理和被关心爱护的对象, 学生是听话的孩子, 而不是与教师对等的一种教育交流的对象, 因此在师生关系上, 教师往往是信息输出的一方, 而学生是被动接受信息的一方,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更多的有效的信息反馈和情感交流以及教学沟通。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师与学生不是“我—你”关系, 而是一种“我”与“他”的关系, 当然, 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4.忽视教育规律

保姆式管理是忽视教育规律的一种表现, 是对教育规律的一种漠视。已经有学者指出:“保姆式管理是对教育的无知。”[3]因为保姆式管理忽视教育规律, 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教”与“学”的矛盾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 是教师作为教的主体与学生作为学的主体两个主体之间的一种互动和交流。正如雅斯贝尔斯所指出的“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 , 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 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 使他们自由地生成, 并启迪其自由天性。”[4]因此, 保姆式管理片面强调教师的单方面管理, 忽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忽视学生的自主管理是背离教育规律的。

二、自主管理的优点

1.尊重学生的差异

根据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原理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 具有无可辩驳的不可替代性。“除了你之外, 再也找不到一个和你声音、相貌、习惯、脾气、气质、知识结构等一模一样的人。”因此, 自主管理倡导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不能对所有学生设定一个标尺来衡量其学习和生活, 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个性选择具有自我特色的管理方式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自主管理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 进行发现自我价值, 发掘自身潜力, 确立自我发展目标, 并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管理理念。[5]在自主管理理念下, 教师更多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我价值, 让学生自我形成学习和发展目标, 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能力, 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彰显和发挥, 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 也不是教师全程的服务和管理。

3.解放教师的时间和空间

保姆式管理更加重视教师对“学生的一切”的操心和关注, 而在自主管理的背景下, 教师只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 如何去制订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 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学生的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中抽离出来。一方面, 教师不需要时时刻刻呆在教室盯住学生学习, 不需要“坐班”;另一方面, 教师不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应付学生的管理工作, 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做其他的事情, 诸如阅读书籍或者进行科研等。

4.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自主管理的理念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改变, 成为一种指导与被指导的合作关系, 不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被动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交流关系, 而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在自主管理的视域下, 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

三、从保姆式管理到自主管理的推进策略

1.理念层面:形成个性化教育理念

从保姆式管理到自主管理, 需要形成个性化教育理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完整的独立人格, 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重视学生不同的个性以及学习经验的不同, 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自由性, 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自治管理, 需要将学生从“保姆式”教育中解放出来, 改变教育一方面对学生保护过重、替代过多、处处限制, 妨碍学生自由发展, 另一方面对学生控制太死, 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6]

2.制度层面:教师考核制度的改革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中指出:教师需要具有6个方面, 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2011年颁布) 从3个维度、14个领域、61项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特别是从“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3个维度进行规范。在制度上给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制度标准和规范。在进行教师考核制度改革方面, 我们需要对教师的班级管理方面进行重新定位, 改变值班制度和坐班制度, 改变那种全程式的管理和保姆式管理的做法。

3.行为层面:教师的自我反省和学习

第一, 教师的自我反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样, 在转变管理方式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 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自我反思。正如一线教师在自我总结时所指出的“我总是疲于拼命, 事务缠身, 事必躬亲, 可是忽视了他们的主体性, 压抑了学生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 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7]第二, 教师需要学习教育家的学生自主管理理论。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了“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 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 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 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 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8]魏书生先生也强调学生的自主管理, 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 重视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这些教育家的自主管理理论都值得我们中小学教师去学习。

4.实践层面: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对学生的指导

第一, 班级管理方式从“硬式管理”到“软式管理”的转变。“硬式管理”即运用规章制度、条例条令进行硬性管理;“软式管理”即运用情感去感化学生, 并把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动。班级管理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实际, 灵活地采取管理方式, 防止管理方式的单一与呆板。[9]第二, 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必要指导。学生自主管理虽然需要从根本上去纠正保姆式管理的弊端, 需要从管得过多过死到学生自主管理, 但不是放任自流, 不是让班级管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 学生自主管理也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第三, 形成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的有机结合。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往往交织在一起。在个性化教育理念下, 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案”为载体,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自觉意识和主体理念, 通过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在小组内进行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我制订学习目标, 完成学习任务, 加强与小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共同完成学习内容, 让学生从自主学习走向自主管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N].中国教育报, 2010-07-30 (01) .

[2]刘功艺.保姆式的管理要不得[DB/OL]. (2009-12-26) .[2013-09-29].http://blog.163.com/lgy8702@126/blog/static/1128631672009112625858364/.

[3]李永龙.保姆式管理是对教育的无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0 (8) :6.

[4]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J].邹进, 译.北京:知识·生活·读书出版社, 1991:5.

[5]学生自主管理[DB/OL].[2013-09-29].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VWcVchEu9zC0onMqpHoRNLGaQVLQiNgvzY2RXw8u BU8R9hbhnKtsEG0PgDkecLX329qhmEEEencICXiXgSaJK.

[6]杨先仁.让学生从“保姆式”教育中解放出来[J].基础教育研究, 1999 (5) :45-46.

[7]刘清.改变“保姆式”的管理[DB/OL].[2013-09-29].http://scpx.cersp.com/article/browse/160586.jspx.

[8]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87.

自主式五步教学反思 篇5

安义县东阳中学康春华

为打造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敢于提问,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能力,我校自上学期起大力提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实践“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即:激趣明标——自主学习——合作展示——当堂测试——小结提示。经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及课堂实践,本人收获不少,感触挺多。我是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所以我的观点仅仅是个人站在小学数学的角度上来说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雅克.德洛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新课程标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索。“自主式五步”教学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的。

“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下降了,相反老师课下做的工作更多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巧妙的导演下完成的,教师只有改变自我,才能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转变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相应裁剪,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课堂的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带动学生走上探求知识之路,还要利用

现代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参与性强的优点,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彻底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相比原来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很多益处,但在实施课堂教学后本人也产生了一些疑惑:

一、师生角色的转变体现在课堂上,但教师的任务更重了。编写自主学习提纲就是教师最重的任务,它凝聚了老师的智慧,它要求老师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预设课堂教学各个流程,问题的提出、学习的方法、练习题„„这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全盘考虑。所以提纲的编写一定需要全体老师参与,要资源共享,否则这种教学方法就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益。

二、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已习惯被动学习,不懂怎样自主去学,甚至懒得主动学。“怎样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推动他们、帮助他们去学”成为老师面前最大的问题,而且这个转变过程也是非常艰巨的。

三、班级人数太多,导致分组过多、人员过多而教师无法“面面俱到”,再加上学生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相差极大,往往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达不到我们预设的目标。

四、“当堂测试”这环节在提纲中输入练习题时遇到许多困难,图不好输入,数学中的图表不好输入,而且也受篇幅的限制,还有打印方面的局限等,也给老师带来一些不便。

自主与协作式学习初探 篇6

因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已经成了课程改革的重点。

今天,开放式的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获取资源的途径已经具备。只欠学生这个实践东风。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发现在如今的开放式网络条件下。学生自主与协作的学习方式对知识的探求和掌握具有重大经验意义,这种学习方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有助于知识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可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学生自主与协作不同于让学生一个人去自学,也不是简单的无目的一起学习的过程。它是由这堂课的教师通过课前的备课,将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隐含在学生研究的课题中,将多个知识点有机组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形成最大的知识容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丰富的网络资源有机地整合进课堂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每节课教师要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来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教师要当排疑解惑的引路人。

分布学习计划。我们事先应该使每个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目标,而且要让学生了解这个学期的总体目标,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学生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明确学习目的。

改变学习方法。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自主与协作学习,跟现代信息开放性相一致。

自主与协作的这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自主与协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个人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自主与协作之前一定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思考,然后再进行协作、交流,最后解决问题。

自主式家庭教育 篇7

1 研究综述

尽管“探索式自主创新”、“利用式自主创新”是新的概念,但仍能从先前学者所提的“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相关文献中搜索到可能与本文有关联的内容。

海外方面,March(1991)认为探索式创新是一种幅度较大的创新行为,旨在挖掘新的发展路径;利用式创新是一种幅度较小的创新行为,旨在对现状进行微调。Benner、Tushman(2002)以及Jansen、Van Den Bosch和Volberda(2006)认为探索式创新倾向于创造与获取新知识以脱离企业当前的知识基础,他们将利用式创新看作是企业基于现有知识进行有关的整合、改进、强化。Crossan、Lane与White(1999)发现企业确实存在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且二者皆有效促进企业朝良好方面发展。不过学者对该领域的讨论也有分歧。Jay、Ebben、Alec(2005),Smith、Gupta、Shalley(2006)以及J.M.、Raisch、Birkinshaw(2008)的研究表明两种创新虽具有双元结构但并不相容,甚至可能与企业承袭的理念模式和组织运营程序背道而驰。Hamel与Prahalad(1994)表示过度进行探索式创新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正常吸收与利用创新成果,从而产生创新困境效应。

国内方面,吴琼(2012)补充认为企业可能受到生命周期的影响,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进行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将有不同表现。林秋月、王文平、王娇俐(2010)的研究表明,探索式创新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易使企业不爱跟外部交流与切磋,以致探索式创新的可分解能力不足。利用式创新的可分解能力较强,企业之间有灵活的交流方式,但这可能导致企业惰于在市场上搜索新的伙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的创新潜力。曾德明、张丹丹、文金艳(2015)认同企业开发新市场不得不脱离或超越现有的知识,通过各种渠道更新自身的知识库,正基于此,企业需要运用外部异质性的创新资源来补充企业内部的已有资源,必要时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拥有不同技术背景的组织相互合作。

2 新概念的提出

笔者经过研究典型的创新案例,发现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可将自主创新分为“探索式自主创新”和“利用式自主创新”。前者是指通过获取全新知识、超越现有知识而实现技术突破、新市场开拓、综合性知识集成的活动。后者是指通过对现有知识进行提炼、强化与整合而实现技术改进与完善、已有市场的渗透、集中于某一环节的知识集成创新的活动。

细分概念有以下原因:一是组织资源有局限性。很多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可能不具备同时进行两种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企业可能只需满足其中一种方式的自主创新便可实现创新目标。二是组织经营有择优性。若企业不细分自主创新,便可能混淆两种自主创新各自所需的资源,从而导致资源与创新不相匹配。三是通过细分概念有助于明晰两个子概念的关系,为学术界在创新道路上提供新的探索点和思路。

3 理论与假设

尽管本文新概念属首次提出,但依然可借鉴与之相近的“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的有关研究。Auh,Menguc发现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对效果、效率指标几乎同时显示出了显著的正向影响。Menguc,Auh利用综合绩效指标进一步确定了这两类创新对企业的整体绩效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李忆与司有和(2008)发现企业的保守态度会影响区分效率与效果、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的精确性,所以鉴于相近的研究做法,笔者也只能概括性地计算出企业的整体绩效。另外,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都是以创新行为来体现的,因此此处自主创新对企业的影响也主要是通过探索式自主创新行为与利用式自主创新行为来研究。综上,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H1:自主创新行为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H2:探索式自主创新行为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H3:利用式自主创新行为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

4 变量设计与检验

本研究涉及“探索式自主创新行为”、“利用式自主创新行为”、“企业绩效”三种变量,且由于问卷多为主观回答,所以本文最终决定利用Likert五点式主观量表来测试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之间的关系。

以前文所提出的概念为基础设计探索式自主创新行为与利用式自主创新行为所包含的变量内容如表1所示。另据Atuahene-Gima(1995)的结论可知高新技术企业绩效应包含“市场绩效”与“项目绩效”。前者指企业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以及盈利能力等短期内财务指标。后者指企业新产品的成本控制效能,以及是否能为公司开辟新市场创造机会。此外,本文结合Malik&M.Kotabe(2009)的测量方法,注重新产品技术对新产品创新、现有产品的改进、销售、利润增长和市场份额的影响,故本研究最终确定量表采用如表2所示条目。

本研究发放200份,祛除明显不符合要求作答的无效问卷,最终以39%的有效回收率获得78份问卷。非回应偏差分析结果显示调研企业中非回应偏差问题尚在可容忍范围内。使用SPSS19.0对问卷进行效度与信度分析,结果显示自主创新行为问卷确可包含“探索式自主创新行为”和“利用式自主创新行为”两个维度。再结合回归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探索式自主创新行为与利用式自主创新行为对企业绩效到底有何种影响。相关数据见表3与表4。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的结果显示,自主创新行为的标准回归系数超过0.7,达到显著,即自主创新行为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H1得到验证。相关性分析中主要相关系数都在0.7左右,结果表明:探索式自主创新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正相关,H2得到验证;利用式自主创新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H3得到验证。

5 结果与讨论

根据以上研究,本文所采集的78家企业的样本数据最终成功检验了探索式自主创新、利用式自主创新与企业发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最后所得出的测试结果与Atuahene-Gima&Murray(2007)的研究相一致,也与本文先前的模型预期相吻合,即探索式自主创新行为、利用式自主创新行为与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结果进一步表明企业应当根据自身需求来合理配置资源,选择进行两类的创新活动,这样高新技术企业的绩效就会得到相应提升。

针对以上结果,从政府角度出发,建设绿色信贷通道、提供税收优惠能够激发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探索式自主创新的自信心。从企业角度来看,提高自身市场地位能力、优化组织结构、建设共享平台可以帮助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更方便的利用式自主创新。

摘要:首次将自主创新行为细分为探索式自主创新行为与利用式自主创新行为,并通过研究这两种行为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来了解自主创新行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经过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后,最终得出自主创新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且探索式、利用式自主创新分别对绩效也有同样的正向效果。

关键词:探索式自主创新行为,利用式自主创新行为,高新技术企业

参考文献

[1]Vaccaro.I.G,Jansen.J.J.P,Van Den Bosch.A.J,et al.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Leadership:The Moderating Roal of Organizational Siz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2,49(1):28-51.

[2]Lavie.D,Stettner.U,Tushman.M.L,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within and across Organiz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10,4(1):109-155.

[3]吴琼.探索式、利用式创新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研究——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M].南京:南京大学,2012.

自主探索式教学初探 篇8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于激活学生内在动力,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 实现人人充分和谐发展的目的。

1.自主探索式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多年来, 数学教学不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培养。课堂上老师、学生一问一答打网球式的教学模式, 费时且枯燥, 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 必须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自主探索式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习不同的数学, 要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自主探索式教学强调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数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 得到不同的收获, 发展自己的潜能, 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领域得到的发展。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有利于学生从实践中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 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从而在知识技能与发展性领域获得双丰收, 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二、实验的目标

1.自主探索目标。含明确目标、质疑问难、主动探求与讨论、总结等环节, 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形成。

2.求异性目标。这是自主探索式教学的终极目标与归宿。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为目的, 通过学生自主交流、讨论, 不断发掘学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和掌握方法, 不断跨越自己,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3.构建自主探索式的教学模式;探索自主探索式的教学规律;探寻自主探索式的教学策略。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和形成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

模式分为“诱发、探索、实践、评价、质疑”五步,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复习诱导、精巧点拔、评价质疑三方面;学生的“主体”主要体现在目标引导、探究内化 (教学中心环节) 、实践互动三方面。由于它符合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 遵循了学生认知和教师的教学规律, 承认和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 因此它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 而且体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教学思想。灵活处理了因材施教和面向全体的关系, 现代教学思想得到体现。

2.具体研究:

⑴学生学习过程中质疑问难、主动探求的指导策略研究。

⑵学生自主探索的类型、学习方式的研究。

⑶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策略研究。

⑷自主探索式教学效果的评价研究。

四、研究主要步骤

第一步: (2011.9——2011.12) 理论学习, 选择实验班级, 开展调查摸底工作, 写出调查报告, 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步: (2012.1——2014.7) 进行教学实验, 交流实验体会, 写出实验小结。

第三步:归纳整理, 分析实验数据, 畅谈实验体会, 将研究成果归纳整理成册, 写出总结报告。

五、研究方法

1.个案分析法。重视对自主探索中学生质疑问难案例及典型学生学习状态的跟踪分析, 从中寻找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2.实验总结法。认真撰写实验阶段性的小结, 科学地总结实验阶段的得失与体会, 不断调整实验步伐, 最后完成研究《总结报告》。

3.调查法。通过问卷、听课等形式调查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措施, 达到改进的目的。

4.比较法。实验过程中, 注意选定各自的对照班, 并要求对实验前后进行的检测情况及时分析比较, 及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六、实验成果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 实验研究工作进展顺利, 实验初见成效。

(一) 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了提高

胡淑娟老师在实验中的体会是, 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 学学生生学学习习的的积积极极主主动动性性高高, , 能能运运用用多多种种方方法法探探索索新新知知, , 学学生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散求异、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刘红英老师认为自主探索式学习体现了以教师灵活多样性的教为主导, 以学生自主探究性地学为主体,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生本主义教学理念, 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教师业务素养得到提高

实验中不但学生的素质、能力提高了, 教师的教学业务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其中2人在省竞赛中获一等奖, 3人在市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 1人被评为江西省省级骨干教师。

(三) 初步成果。

三年来, 在市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的指导下, 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的方式, 有条不紊地推进实验, 实验中各位实验教师共撰写了20余篇实验论文, 其中12篇在省级刊物发表或获奖。罗国华撰写的《认识方向》在《江西教育》发表,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获省论文评比中一等奖, 2012年被评为江西省省级骨干教师。周宏标老师参加2013年省、市优质课赛均获一等奖。胡淑娟老师参加2013年市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

七、几点认识

1.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工程, 在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各要素之间要紧密联系, 不能单一地强调哪一环节、哪一要素重要性。只有各环节、各要素之间得到优化组合, 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关于结构模式, 只能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程序, 在课堂教学中, 不能拘泥于某一固定不变的程式, 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 对模式中的各环节进行灵活地删调、增补。

3.实验必须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 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 “以生为本”,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快乐成长, 和谐发展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充分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自主式阅读教学的探索 篇9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领悟”, 并且对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行过强调:“国文教育一种重要目的———养成读书习惯, 而一般教师常是忽视或遗忘的。科内教材既以含有文学趣味为标准, 即日常生活的必需知识之获得, 当然有赖于以外的书籍。”我想在阅读教学中最大程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是否可以在发展学生学习潜力,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更有效率。

一、对自主式阅读教学的探索,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立足课堂,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 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 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 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日常的课堂阅读教学中, 注重了对学生自主阅读的训练, 以教材为工具, 引导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把自主阅读当作语文学习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每篇课文, 都给学生自主品味阅读的时间, 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并提出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组织教学, 师生共同交流和探讨, 这样既有利于对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的培养, 又有利于实现讲堂向学堂的转变。以教材为工具, 还要做到从教材走出去, 进行拓展阅读的训练。叶老也说:“科内教材有定量, 虽足使儿童感兴味, 尚不能厌足。惟有取兴味相类的书籍供给儿童, 使他们有取之不尽的乐趣。如此, 国文教授的收效必大。”适度地从教材中找寻对学生自主阅读训练的材料, 不仅是对学生课内知识的提升, 更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开辟自主阅读课,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叶老指导说:“为了求得深切的了解, 单读教科书和讲义还不够, 必须找与各种科目有关的课外读物来看。”基于阅读教学的迫切要求和学生阅读的现状, 可尝试在每周语文课上开设一节自主阅读课, 要求学生自带图书, 在课堂上认真阅读。通过开设阅读课, 对学生自主阅读有一个提醒、督促和推进作用。这样做, 可初步实语文教学要突破有限的空间, 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设想, 让这样的读书课将学生引入书籍的殿堂, 领略到作家笔下五彩缤纷的人生世界, 让学生有了更丰富的精神依托。“能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 自己得到真理解, 这是好的方法。”叶老还进一步阐述说:“他们动了天君, 得到理解, 当讨论的时候, 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确吻合, 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 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惑, 困惑而没法解决, 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 足以鼓励阅读的兴趣, 增进阅读的效果, 都有很高的价值。”

3定期向学生推荐名篇佳作, 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曾看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关于建构“主题”教学模式的文章, 我想在自主阅读教学中, 通过一个主题的确立, 整合各方的名篇佳作, 自然高效地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篇章。这样, 在关注学生自主阅读“量”的同时, 也提高了阅读的“质”。叶老说:“选本的阅读是举一, 推到其他东西的阅读是反三, 一贯的目的在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加强阅读能力, 一辈子受用。”教师可以每两周给学生印发一位作家的数篇优秀文章, 如贾平凹、余秋雨、汪曾琪、朱自清、老舍、郁达夫等等的作品, 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 自己咀嚼、品味然后相互交流, 并写出一段自己的感悟或做一些点评。学生对作品的解读, 肯定与老师有很大不同, 自主的阅读、自由的理解,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找到读书的快感, 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某位作家, 进而会自觉地找他的书继续钻研, 甚至会在作文中刻意模仿, 久而久之, 写作水平自然也会提高。

4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 并在课堂上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学生自主阅读不应该是任意、自流的状态, 为了让学生有读书的成就感, 有必要让他们经常梳理读书的成果和表达自己读书的感悟和心得。叶圣陶先生指出:“既要知新, 又要温故, 在学习的过程中, 匀出一段时间来温理以前读过的, 这是个很好的办法。”“在精读几篇文章之后, 且不要上新的;把以前读过的温理一下, 回味那已有的了解与体会, 更寻求那新生的了解与体会, 效益决不会比一篇新的来得少。”“温故知新当然包括知识的巩固, 但是决不等于单纯的背诵记忆, 而是让学生对已学东西的再认识和新探究。”利用假期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读书研究论文, 将自己的读书体验与对书籍的鉴赏一并写成总结性的文章。相信这些论文虽然稚嫩却一定是出自学生内心深处最真诚的情感。仅凭课堂灌输式的教学, 学生不会有如此多的收获。另外, 为了让学生之间交流读书心得, 还可以让学生拿写好的稿子就在上课前自己宣读, 这样效果一定不错。“奇文欣赏, 疑义相与析。”如果, 学生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感兴趣, 我们就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探讨和交流, 这种做法对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5开设专题讲座, 激发学生自主读书的热情

可不定期邀请一些当地作家或知名写作指导人士, 举办诸如《解读〈红楼梦〉》、《余秋雨散文欣赏》、《认识鲁迅》等专题讲座, 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读书愿望。诚如叶老所说:“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其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弥深, 巧为善教者也。”

二、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技能是最成功的教育, 我对自主阅读教学的研究, 就是想引导学生养成以书为伴的习惯, 为将来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像叶老说的“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习惯, 一辈子读书, 一辈子受用。”

通过努力的探索和实践, 收获了一些经验, 但为了探索更有效的方法, 也为给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也非常有必要对走过的路进行反思,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展自主阅读教学, 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拓展阅读面和更新知识迫在眉睫。“先求诸己而后求诸人, 必须充实自己才能教好学生。”“‘以身作则’, 这真是极端重要的原则, 任何人都应当如此, 教师尤其应当如此。”学生读的书要求教师也不能不读, 否则无法与学生交流。读书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 自主式阅读教学才会更有效地展开。和学生一起读书, 和学生一起成长, 有压力也有快乐。

2如何协调学生课业负担与阅读的关系。在开展自主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静心读书, 很可能导致一些学生读一本书拖拖拉拉几个月, 最后不了了之。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安排学习时间以及如何把学生吸引到自主阅读的轨道上来, 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努力是必须的。

3对学生阅读书籍的选择, 教师必须给予引导。自主阅读, 就存在着学生自由选择书籍的情况。受社会上“快餐文化”, 以及学生浮躁心态的影响, 部分学生会热衷于看日本漫画、低俗画刊、网络小说等等, 这些书学生觉得读起来轻松、热闹, 又不用动脑子, 所以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书籍也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只要教师存乎心间, 相度机会, 或由搜集, 或由创作, 总是能获得有价值的”阅读材料, 让优秀的文学作品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田, 从这方面讲, 语文教师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构建自主式学习的语文课堂 篇10

那么, 如何理解自主式学习?如何构建自主式学习的语文课堂?透彻地认识这个问题, 准确地把握自主式学习的内涵, 是我们领会并深入贯彻新课标精神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们对此已经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探究, 但在具体的研讨交流和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仍会发现不少教师在探讨自主式学习问题时, 往往会提到自学, 有时甚至把自主式学习和自学混为一谈, 以为自主式学习就是自学, 这实际上是对自主式学习的严重误解。其实自主学习与自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顾名思义, 就是让学生自己做主、自我选择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式学习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 自主式学习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是相对的。其典型特征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 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 在学习活动后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而自学是指不依赖他人帮助而由学习者个体自觉利用相关资源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 通常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或脱离学校教学环境的条件下, 学生自己完成规定的或自定的学习任务。所以自学是由学习者完全独立地进行的学习。自主学习与自学的显著区别是:自主式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 自学则无老师指导监督;自主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完全积极主动的, 而自学者不一定积极主动;自主式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目标、方法、过程等进行自主选择, 而自学者不一定自主选择;自主式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自学是学习者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形式。当然二者有一定联系, 自主式学习是以自学为基础, 但又不局限于自学。

透彻理解了自主式学习的内涵, 构建自主式学习的课堂模式就有据可依, 有法可施, 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也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给自己和学生恰当的角色定位。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课堂上创设学习情境, 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是课堂上的主角。他们是学习主体, 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课堂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从而掌握知识增长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完全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 从而使他们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学会自觉自主地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构思设计、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过程中, 要始终以学生的“学”为核心, 从学出发, 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在具体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方面,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 根据学习实际制定出自己的学习目标, 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选择相关学习内容, 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体验感悟、尝试实践、探索研究, 并与他人合作交流, 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并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评估。

新课标特别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中, 我们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知识, 掌握语言基本技能, 必须由学生自主进行才最为有效。而构建自主式学习的语文课堂,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 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是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大化的根本前提。既然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那么,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得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给他们提供条件, 让他们充分运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 借助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工具, 自主阅读、思考和理解, 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解读文本, 积极主动地开展创造性的探究, 从而形成新认识, 提出新见解, 获得新能力。

至于自主式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效实施, 关键在于教师, 在于教师能否真正领悟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更新观念, 解放思想;能否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把学生当做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只要我们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学生, 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真正把课堂还给课堂的“主人”, 那么, 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必定能焕发活力, 演绎出一幕幕精彩。我在初二进行古诗词和现代诗歌教学, 就尝试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我先将这部分教学内容按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设定一些具体的教学目标, 如:“了解作家作品”、“了解时代背景”、“指导朗读诵读”、“理解字句大意”、“把握作品主题”、“研读品析鉴赏”、“体会艺术特色”等, 确定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再把这些出示给学生, 让学生参考这些教学目标自定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选定一两个, 也可多选甚至全选。学生确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重点之后, 就开始查资料, 作笔记, 进行预习。作好了预习准备, 然后进入课堂教学。我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我来讲”、“我来问”、“我来考”三个基本环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又根据不同篇目和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所提问题穿插“研讨探究”等环节。课堂上我引入竞争机制, 每个内容板块和学习环节上, 都让学生通过竞争的形式参与到活动之中, 争取机会“当老师”讲解, 争取机会向“老师”发问, 争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设法问倒“老师”从而获得相应等次的奖励。学生个体间相互竞争, 小组之间也展开竞赛。这样, 我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 整个课堂就由学生来做主, 每个板块的内容掌握是否过关也由学生说了算。我则偶尔穿针引线, 或适时给予点评。而更多时候, 我是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 跟他们一起参与活动, 即时掌握学情, 发现问题, 微调现场。课堂完全被激活了,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上台当“老师”讲解, 积极向“老师”发问解除疑惑, 最后由学生拟定考题对全班进行考核检查, 以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们充满热情, 充分发挥出了他们的创造性, 表现出了他们的才智和灵气。有一位“小老师”在主讲时要求把“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句描绘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后发现同学们基本都是把诗句大致翻译了一下, 她对此结果不甚满意, 灵机一动就提问我这个“大学生”, 让我来描绘。我描绘完之后, 她进行了比较恰当的点评, 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就较好地解决了学习的难点。后来, 类似的情景不时再现, 我也因随时可能被提问, 备课就更加细心, 更加充分。每堂课结束后, 学生们都意犹未尽, 纷纷表示下次要更积极地争取机会, 要更好地表现, 都期待着下一节课的到来。

由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的陈旧模式,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始终非常活跃。同以往的教学相比,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挖掘也比较深入, 教学效果明显超过了预期。可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方式,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 而且还影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初中语文自主式阅读教学刍议 篇11

一、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重要的作用。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竹林深处人家》一课,学生提出“这么美的江南竹乡,为什么那么贫穷?”“当时的人们为什么没想到利用这里的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呢?”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如教学《假如人类也有尾巴》,教师在上课之时兴奋地说:“同学们预习了《假如人类也有尾巴》这篇课文,相信大家都会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最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争着举手。学生提到本课所要学习的目标,老师就说:“请同学们想想学习这篇课文最好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即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与方法。老师即兴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自学。显然,全班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新课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注重学生质疑,进行“问题教学”,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有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学习《空城计》一文时,学生提问: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老奸巨猾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文中多次写诸葛亮的“笑”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对塑造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四、注重多读感悟,品味语言,进行自主地阅读获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

如在导读《小巷深处》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该生读得声情并茂。笔者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大家齐读这句话。结果学生完全能够读出文中的养女对盲母复杂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朗读,更深切地体会了字里行间流淌的后悔、感动、崇敬和惆怅。另外,朗读许多散文时,学生在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五、注重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初中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在学生独立感悟袁隆平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使命感的前提下,让4人小组自行确定选择袁隆平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讲座筛选,设计展板,布置画面和解说词,设计操作,为“水稻之父——袁隆平事迹展”的讲解做准备。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树立坚定学习的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自主评改式的作文教学 篇12

语文的阅读与写作虽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二者都具有一定的书面语言交际属性, 但就其实质而言, 还是具有不同功能内涵的区别。阅读实属读者与作者思情、视物的客观性交际, 而写作实属作者与读者思情、视物的主观性交际。学生明确写作这种主观性交际属性的内涵, 就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写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进程, 使其自愿地投入到写作交际的社会实践氛围, 有利于学生写作学习的个性化成长。同时, 推动语文写作课程资源基础性的建设, 引领广大语文教师潜心挖掘语文写作教学的基础内涵, 积极建构作文训练的有效教学模式, 自主探索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的趣味性、自觉性与创造性学习品质, 拓展学生写作实践的广袤空间, 为语文写作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尊重学生作文基础性的生活体验与亲历感悟, 注重学生语文习作的实践性历练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关注学生习作的情趣与动机、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 以引导学生自主习作、互评互改、互助互勉、共同提高。同时还要极力发挥语文教师激励性的科学评价和指迷启悟的点拨, 以达成语文作文教学的各个阶段性课程目标。而陈腐的作文点评, 只注重教师的“指迷”, 而忽视了学生的“启悟”, 教师做主讲, 学生做听众, 整个作文教学过程显得苍白无效。学生感受不到自主习作实践收获的成功与喜悦, 习作思想情感的主观性交际更难以得到自主发挥和真实反映, 习作水平岂能提高。更有教师在班级学生作文的讲评时, 均用一个评价标准与方式去套用, 扼杀了学生习作的个性发展, 遏制了学生习作的思维创新。所以要极力倡导自主习文, 自觉开展互评互改, 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 可见, 开创特色作文教学已迫在眉睫, 可谓意义重大。

二、自主评改式作文教学的要求

作文能力的培养应包括写和改两个方面。如果只是写而不修改, 只能是完成作文的一半, 有人说, 一篇文章往往是修改出来的, 这话很有道理。此外, 学生的互改也是作文评改颇具实效性的环节, 既能体现作文教学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 又能增强作文的信息化交流效果, 扩大写作学习的视野, 增强写作学习的竞争意识。同时, 也摒弃了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独权专制”所带来的诸多弊端, 打破了作文教学中学生写、老师改的老规矩。学生习作的互助评改, 不仅可以取长补短, 借鉴写作经验, 而且还能弥补自己作文中的许多瑕疵, 以鞭策制订下一步自主习作的努力方向和提升目标。中小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还比较弱, 尤其是小学生, 教师必须加大点拨指导的力度, 让学生懂得怎样修改文章, 如何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 培养写作乐趣, 渐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日益提高自主习作水平。教师要总观全体, 着眼于作文教学的整体性提高;同时要善于培养学习典型, 实现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要继续坚持轻车熟路的宝贵经验, 循循善诱, 遵循规律;启发学生习作训练亟须苦思问津, 扎实基础。做到勤于积累以丰富语言, 乐于体验以充盈思想, 苦于探索以理清文道, 精于习作以窥视全貌。只有教者指迷有方, 学生启悟才能有效。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以简驭繁, 点石成金;高屋建瓴, 掷地有声。这种作文教学对策的实质就是将学生习作的自主性与教师点评的诱导性紧密地结合起来, 再加之相互间作文互评互改、合作探究的亲历体验收获, 不仅师生互利共赢, 而且作文教学颇显特色。学生开展作文互评互改尝试, 全面调动了他们习作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学生会欣然接受教师的指导点评, 迅速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自然强化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角色互换又促进了学生心理的日臻成熟。

学生自主作文的互评互改与教师点拨导评的紧密结合, 既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习作的学习方式, 又能有效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体现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首先, 教师要积极设置激励学生互评互改作文热情的习作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种种活动, 无不由一定的动机引发而致。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内化活动意识, 是激发学生对同学作文进行评改的良好动机, 是积极向上的主观意识。有了这种意识, 就有了这种主观热情, 其语文的写作学习才会有希望。其次, 教师对学生自主习作训练要有一定高度的责任感, 在各个互评互改的环节中要有严格的约束与要求。尤其是小学生不善于支配自己的注意力, 所以在修改自己或他人作文时常常顾此失彼、丢东拉西, 顾及中心、忘了层次, 重视语言、淡化思想等等。为了避免上述易出现的评改问题, 在作文讲评教学中应运用注意力的分配规律, 科学指导学生互评互改, 且一个阶段突出一个评改的重点, 围绕这个重点组织开展练习讲评活动。例如, 对低年级学生侧重于句子的完整性、连贯性等训练;对中年级学生侧重于句子的形象性和片断的条理性等方面的训练;对高年级学生则侧重于篇章中的选材、结构及词汇的活用, 句式的运用, 中心的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对于每一篇文章的评改, 均可根据作文的目的要求, 确定一个评改重点。如习作《难忘的一件事》, 可指导学生把“为什么难忘”的亲身经过陈述清楚, 为下步阐释主题奠定基础。又如习作《可敬的亲人》, 可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进行修改, 重点基于“可敬”的品行来进行叙议。在自主评改作文的教学中, 还可以把修改作文的总要求分解为几个小要求, 促进学生在评改文章时带着问题, 并饱含再创造的习作情思, 逐一地进行对照修改。这样, 学生修改文章的目标会更明确, 思维会更活跃, 效果会更显著。

三、自主评改式作文教学的体验

首先, 熟悉习作修改的常规符号。学生在判读修改习作的亲历体验中自然学会应用各种修改符号, 如增补号、删除号、调位号、换用号、接续号、分段号、后移号、保留号、留空号等, 做到运用修改符号的规范与统一。还要培养学生在判读习文过程中善于查阅字、词典等工具书修改错别字词的良好习惯, 互改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在进行语文学习。

其次, 习作判读体验的评议尝试。如果说“修改”是一种写作思维的再创造, 那么“眉批总评”的批语撰写, 更是一次次自主写作的良机训练。判读要求对每一篇作文起码看三遍, 第一遍, 修改错别字和检查标点使用是否正确、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第二遍, 判读段落层次是否合理、联系衔接是否妥当、内容是否完整、详略是否得当。第三遍, 判读文章主旨是否明确、主题内容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范围和重点, 并随即写出较恰当的眉批。最后, 从整体上感知习作的思想内容, 以写作要求为准绳,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文章, 写好总评。肯定优点, 指出问题, 提出建议, 激励写作。

四、自主评改式作文教学的流程

首先, 号召学生认真开展习文自评, 确定自身为主观交际的对象。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自己的作文, 多次感知自己所要交际的思想情感和事实内容。凭借语感, 检查自己习作中需要修改的语言表达及思维过程, 边读边查边改, 自思自悟自评。做到自观就清, 未评则明, 强调自主, 又施合作。其次, 组织建立习文合作小组, 定期开展习作的互改互评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互交流习作评改的相关小常识和小知识, 由组长组织讨论每次习作的评改建议和要求。依据所确定的批改标准, 教师指导的方式方法等进行同桌互换、小组轮阅、相互交流、撰写评语。最后, 教师对学生自评、互改后的作文进行点评。这也是学生自主作文评改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和步骤, 将对学生习文创作智慧给予提高和升华, 也将对学生互评结果给予激励性的高度肯定。应该强调的是学生在互改习作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袖手旁观, 要不断加以指点。还要检查互评互改是否认真负责, 对互改中存在的问题是否及时给予解决, 对学生在互评互改中提出的问题、疑惑是否进行仲裁等。

上一篇: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下一篇:挂篮悬臂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