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式

2024-07-19

家庭医生式(共12篇)

家庭医生式 篇1

滨州市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 辖六县两区, 87个乡 (镇、办) , 5 441个行政村, 农村人口301.36万人, 占全市总人口的80.79%。近年来, 滨州市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滨州的重点工作来抓, 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紧密结合自身实际, 大力推行家庭医生式保健服务, 加快推进农村医疗机构建设与改造的步伐, 2005年在邹平县先行试点, 2007年在全市全面推开,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1打牢根基, 推进农村医疗机构建设与改造

1.1 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 构筑农村医疗保健枢纽

2004年, 该市结合“国债”项目、省“360工程”和“1127工程”, 开始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经过四年多的努力, 全市累计投资6 000余万元, 全面完成了77家乡镇卫生院的改造任务, 卫生院业务用房、设备配置全部达到省级统一标准。

1.2 开展村级医疗机构建设与改造, 健全农村医疗保健网络

在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的同时, 该市将完善基层卫生网底, 加快村级医疗机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 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位置、卫生设施、技术力量、服务半径等因素, 合理确定农村医疗机构建设与改造布局。按照服务半径1km左右, 步行15min可以到达, 覆盖人口2 000~3 000人设置一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 2007年底完成了全市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与改造规划。规划设置1 120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80处边远村庄一般卫生室。每500名居民配备一名医护人员, 从村医中公开招聘, 择优录用, 由乡镇卫生院实行行政、业务、药品、财务等一体化管理, 落实聘任制、工资制和养老保险制。

1.3 推行家庭医生式保健服务, 努力实现“三个一”目标

在实施村级医疗机构建设与改造的过程中, 立足让城乡居民普遍享受到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进行了深入探索。2008年, 在邹平先行试点的基础上, 在全市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式保健服务。计划利用三年时间, 实现“三个一”的工作目标, 即为全市居民每个家庭“配备一名保健医生, 建立一份健康档案, 装备一个便携式保健包”。具体做法是:一是按照每位医生负责200户左右的家庭, 实行划片包户责任制服务, 为农村居民配备家庭医生, 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 提供家庭医生式保健服务, 在村务公示栏上公示;二是建立健康档案。统一健康档案内容、格式和编号。档案规范分类, 包括10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慢性病人等12项内容。在完成纸质档案基础上录入微机, 先后实现县级和市级联网, 在相应范围内的医疗机构都可以查询网内患者的健康资料, 为诊疗提供方便。三是采取政府投资、社会捐助、群众自发购买等多种方式, 为每一个家庭配置一个便携式健康保健包。

2家庭医生式保健服务取得成效

2.1 农村居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保证24h有人值班, 15min出诊到患者家中,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

2.2 规范了农村医疗市场

通过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医疗机构建设与改造, 乡镇卫生院对农村医疗机构实行一体化管理, 统一调配人员、统一配发药品、统一实施规范化管理, 杜绝了假劣药品, 确保了农民用药安全。

2.3 促进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

推行家庭医生式保健服务, 能够实现公共卫生的全面覆盖, 做到乡不漏村, 村不漏户, 户不漏人。完善的运行机制, 能够有效解决传染病监测和上报、儿童计划免疫、重点人群管理、农村健康知识普及等诸多社会问题, 有效解决了乡医“重治轻防”的问题。

2.4 增强了乡镇卫生院的活力

新型的农村卫生工作机制, 为乡镇卫生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促进了卫生院内部经营运行机构的变革, 一体化管理、双向转诊消除了卫生院与卫生室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和矛盾, 形成了技术普及、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 卫生院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竞争能力逐渐增强, 业务收入和社会声誉明显提高, “枢纽”作用也得到巩固发展。

2.5 提升了政府形象, 改善了医患关系

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面貌和水平的提升, 尤其是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完善, 将会为群众就近就医和现场补偿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邹平县的实践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取得了“群众得实惠、政府得信誉、医疗机构得发展”的“三赢效应”。

2.6 促进了新农合运行机制的完善

通过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与改造, 改善了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按照达标一个验收一个、成熟一个定点一个的原则, 目前滨州市拥有规范化的农村新农合定点村级医疗机构800余处, 全部与新农合经办机构实现了计算机联网, 实施网络化、自动化监督和管理, 参合农民看病就医现场既可得到补偿。

3几点体会

3.1 农村医疗机构建设与改造和新农合政策有机结合

新农合制度的全面覆盖, 有利地促进了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现场为参合农民补偿门诊医药费, 吸引大批乡村医生积极参与;二是通过组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 为新农合制度的运行搭建起了村级新农合服务平台, 真正让参合农民“小病不出村”、就近就医、现场补偿提供了方便, 让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3.2 合理制定农村医疗机构建设与改造规划

制定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划必须因地制宜, 选址必须本着交通便利、方便群众的原则, 服务半径1km左右, 太远不能保证群众及时就医, 太近不能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服务人口2 000~3 000人, 医务人员4~8人为宜, 既能保证卫生室投资不过大, 又能保障乡村医生的收入相对稳定。

3.3 严格村级医疗机构建设与改造标准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规模不宜太小也不宜过大。太小不能满足功能需求, 太大造成资源浪费。滨州市的做法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100m2, 达到“四通一平六分开”, 即通水、通电、通急救电话、通网络;交通便利, 道路平整;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宣教室、档案室相对分开。观察室和宣教室可设在一起共用。每覆盖200~300人设1张观察床。

3.4 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

农村医疗机构是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网底, 是保障农村居民公共卫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在承担农村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 该市赋予其卫生法规宣传、健康教育、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地方病、协助实施妇幼保健和儿童计划免疫、伤残病人家庭康复、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等公共卫生职能, 一方面构筑起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安全屏障, 另一方面可以整体提高农村居民的保健水平, 改善农村健康生活方式。

收稿日期2010-05-30

关键词:家庭医生式,保健服务

家庭医生式 篇2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你们好!刚才听了王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验交流和部分团队长的做法介绍,我们深有感触,也受益匪浅。家庭医生工作是卫生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过程,我们作为这一代卫生人就必须有所为、有担当,为了居民的健康利益、落实新医改各项工作,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现在我代表营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团队人员做如下表态发言: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每天有一个团队进社区开展工作,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进一步加强职工思想素质教育,让全体职工深刻理解家庭医生工作重要性和深刻含义,全力扎实的开展家庭医生工作,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为居民健康利益为核心开展各项家庭医生工作.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积极引导职工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谱写新医改医务人员价值理念。团队分管领导身先士卒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情况协调工作开展。通过扎实开展居民健康管理工作,保证居民建档率、慢病管理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国家要求标准。

二、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家庭医生工作,在各小区醒目位置、中心大厅、网站常年公示团队电话、姓名、服务内容。团队联系卡发放到每户签约家庭,团队人员电话24小时开通,随时接听居民健康咨询,保证居民在第一时间内得到答疑解惑或预约诊疗。建立团队qq群、微信号集中解答居民咨询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行动不便需要上门医疗特需人群及时给予上门服务和健康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季节疾病流行特点,与时俱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在禽流感流行季节,积极向居民宣传禽流感防治知识,消除居民恐慌情绪。利

用宣传单、宣传板块、健康讲座等形式开展,对签约居民开通健康短信平台,定期发送健康短信,普及最新防病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切实履行健康守门人职责。

三、除了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管理工作外,还应积极拓展服务范围进一步做好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阻肺等患者健康指导工作,与营中抗癌协会合开展肿瘤病人健康促进活动,做好与市一院双向转诊工作,需要向三级医院转诊的病员解决看病难问题。

四、加强人才引进和团队培训,积极引进内科、外科、中医等临床紧缺人员,解决中心发展人才瓶颈问题,增强团队医疗力量和服务本领。每周定期开展团队例会,部署团队工作,总结工作经验,或以会代训,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如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指导内容、用药调整、各种表格规范填写、数据录入等,提高团队人员实际业务能力。

五、开展优秀团队、优秀家庭医生评比以及家庭医生业务竞赛、演讲比赛等工作。

每年开展优秀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评比活动,优秀团队评比主要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居民满意度、知晓率等方面进行。优秀家庭医生每团队评一名,评出的优秀家庭医生优先晋升、入党、入聘、评先评优。上半年计划开展家庭医生业务竞赛和演讲比赛一次,对于优胜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开展评比、演讲、竞赛等活动促进家庭医生工作深入开展,构建家庭医生工作良好氛围。

六、加强绩效考核促进家庭医生深入开展,把家庭医生式服务作为综合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每月底根据团队工作数量、质量、居民满意度、知晓率等方面进行考核,团队经费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发放,团队经费以人均50元为基数,按照服务数量统计。通过数量统计和质量管理的方法促进家庭医生深入开展,也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对屡次不能及时完成任务或居民反响差的团队人员及

马炜:做医生式的营销顾问 篇3

就是在这样一个舒服的日子,我们在新华保险总公司的2楼会议室,见到了一位爱笑的天使,曾荣获2007国际旅游小姐中 “最具气质小姐”称号的美少女,也是现在新华保险公司第十一届续收渠道的高峰会会长马炜。

未见马炜时,便听人说,“马炜当过模特呢”。待见到真人,果然名不虚传,“拥有魔鬼的身材,天使的面庞”。这个“85”后,不简单。

接下来2个小时的访谈,我们见识到了这位新生代保险营销员的魅力,她的真诚不做作,侃侃而谈以及丰富的现场感染力,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直言,她信奉的是把事情做对,水到渠成。而她要做的,便是医生式的营销顾问,像医生一样,先给客户“望闻问切”(整理保单),然后再开出合适的“药方”(新保单)。

知道自己要什么

在马炜的个人简历上,有一长串的获奖名次,如2001年新丝路模特大赛新疆赛区冠军,2006世界小姐总决赛第四名及“最佳泳装奖”以及2007“国际旅游小姐”中国赛区总冠军及“最具气质小姐”。而马炜却说:“我从来不谈及这些,因为那只是我人生路上划过的一道美丽彩虹。”

或许是因为这份豁达和青涩,在她的几个人生阶段,似乎总是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发生。比如,从小是体育特长生的马炜,由于爸爸的一次无心之举(给她报了“新丝路”大赛名),马炜登上了舞台,做起了模特。

马炜开玩笑道:“我觉得体育挺苦的,跑着比走着累,所以后来就走文艺了。”说完,引来大家哄堂而笑,被她的天真、洒脱所吸引。

处女座、O型血的马炜虽然来自普通家庭,但却懂得规划人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30岁之前要干什么。她说:“我的定位是:30岁前积累经验,成长自己。40岁前,创造财富;50岁前,积累财富;之后,享受人生”

于是,在她2009年即将毕业时,她选择进入一家保险公司去实习。马炜说:“一开始就是想实习,毕竟做销售是比较能够快速成长一个人的职业,而保险营销又是其中难度最大的,所以就想试一下。”

也是一个机缘巧合,她加入了新华保险公司,没想到这一实习就是三年,而且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整理保单查缺补漏

马炜所在的部门叫保费部,她解释说,保费部平时一般都是对保单老客户进行服务,比如提醒他们缴费、帮助他们变更信息、提供家庭保单整理等。一开始,保费部是以服务为主,更多的是把后期保费收上来即可,或者处理“孤儿”保单以及保全服务等,很少或基本不做开发新单业务。但自从2009年公司开始发展银代续期的新单业务,马炜抓住了这一机会。

“这是渠道的一个优势,外在看来,我们有这个客户的优势。”马炜坦言,开发新单也是,但有客户资源不一定能开发新单出来。

“而我可能是自身认识到这一点,”马炜表示,加上之前在学校接触的的金融专业化课程,她采用了顾问式营销方法,做的还比较如鱼得水。

她说,“我们去了之后,首先是以服务为主。做保全、信息的变更、保单的整理以及保单讲解。也是这个原因,这层关系,我们对这个客户来说,其实是更了解他保单现状的。这是续收渠道的一个优势。”

在马炜看来,现在的营销,要往医生式的营销或顾问式的营销发展。如果一个人永远背负着卖产品的心态去见客户,而不去对客户的保单进行了解,客户呢,也比较有自我保护意识,不太容易透露自己的真实情况。这样情况下的陌生拜访,做单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我们跟客户以医生式的询问进行保单接触,寻找保单的缺口,进而再给他讲产品。因为消费者基本都不清楚自己保的是什么,而我做得就是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帮他整理和分析保单,从而查缺补漏,不重复购买。

开出合适的“药方”

虽然入行只有三年,但马炜对保险的认识并不浅。她认为,其实保险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就是生老病死残,大病保障,医疗、养老等人身的基本保障,这些对所有客户都是适用的;第二是对高端客户而言,保险涉及更多的是对于资产的保全。比如资产、财富的传承以及建立企业与家庭之间的防火墙。

所以说,要想对症下药,先看这个客户是什么,只要是客户,“在我这,都能开出比较适合他的药方。”马炜很有自信的点头道。

而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马炜总结出三点经验:一是勤奋,99%的成功源于99%的努力,天道酬勤。但只有勤奋也远远不够,抓不到别人心里去,第二个就是专业性,持续性的学习,和金融环境接轨,包括研究政治和两会等,这些导向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客户提供一些附加值的服务,第三个就是利他,先利他再利己,先奉献再索取。

采访最后,当问及“保险行业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时,我们从马炜坚定的眼神中读到两个字,那就是“诚信”。她说:“和客户说的越真诚越好,而不是一味的以高收益率的数字来吸引客户。”

在马炜眼里,诚信就是先做人再做事。销售误导夸大了利益率,但如果客户拿不到当时所说的利益,自然对保险有微言。其实只要和客户讲清楚,你不可能花一分钱买所有的东西,客户还是能够理解的。保险就是均衡你的现金流,均衡你的财富,然后以小博大,通过一个资金,建立一个很大的保障。所以保险主要的功能是在安全性方面,自然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收益。

家庭医生式 篇4

1 政策导向和理论依据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医改相关政策都体现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价值导向。2012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通知》和2013年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 国办发〔2013〕14号) 均体现出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变传统服务模式、积极促进基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与此同时还支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医保支付比例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

契约理论是研究在特定交易环境下不同合同人之间的经济行为与结果,具有维护缔约双方合作或多方合作、鼓励缔约方在恪守承诺承担责任的前提下谋求新的更为远大的利益的作用。其中的委托 - 代理理论在过去20年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信息非对称引起的激励问题,即研究如何在信息非对称的基础上达成一种激励契约,其实质就是对代理人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与激励措施,使其行为尽可能被限制在委托人设计的框架之内[7]。在契约制定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并根据委托人和代理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以最小的成本满足代理人最大的需要,从而做到激励相容[8]。研究在契约理论的指导下的支付机制,寻求政府、医务工作者与公众等多方的共荣利益,即在满足代理方物质、精神和自我发展等需要的基础上,又不违背委托方以最小的付出赢得最大健康利益的目标,实现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多方共赢。

2 设计思路

新的支付机制设计思路是: “根据全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工作效果将医保基金按差别化的人头标准拨付给各区卫生局,再由卫生局汇总按人头拨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后,通过以质量与效果为导向的评价后,支付给各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弹性分级支付机制”。具体分为两个方面: ( 1) 融合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于一体,有效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由医保基金管理部门向区卫生局基于结果导向的、按人头标准分级弹性付费的外部支付机制; ( 2) 基于激励相容的、有效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效率、由区卫生局向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于质量与效果的、按人头标准分级弹性付费的内部支付机制。

从外部支付环节来看,医保基金的出资人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出资人是委托 - 代理关系中的委托方,区卫生局是代理方; 从内部支付环节看,区卫生局是委托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代理方。在这两对关系中,首先需要明确委托方的职责、行为能力、目标与效用,代理方的职责、目标、行为动机、组织管理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以及对代理人勤勉尽责的度量方法。继而分析代理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如契约不完备、责任不对等; 最后实现对两级代理人( 区卫生局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机制设计的基本准则是: 其一,让代理人拥有剩余索取权,使得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尽可能一致; 其二,利用市场竞争机制约束管理者的行为,激励管理者节约开支; 其三,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方案,并对管理者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准确的评价。文章设计的支付机制与现有的支付机制相比较,其价值与意义见下表。

3 机制设计

3. 1 医保基金对各区卫生局的支付机制设计( 外部支付)

具体的设计机制分为3个部分: ( 1) 确定基准标准。首先算出当年可供使用的全部统筹地区的医保费用总额,其次算出可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费用总额( 扣除用于社区卫生机构以外的医疗费用报销总额) ,除以全市的参保人数( 各地可自由选择应用: 居民医保或职工医保) ,得到人均的按人头支付标准,并以此作为支付标准的基准值。( 2) 确定各等级支付标准。医保基金向各区卫生局支付的人均标准则围绕着此基准支付标准上下浮动,根据所管辖行政区个数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或更多等级,并围绕基准值划分等级,确定人头支付标准。( 3)确定各区支付具体的标准。医保基金管理部门每年年初通过信息系统( 如电子健康档案、卫生机构的HIS系统等) ,利用上一年的指标值,科学评价各个区的工作确定各区的支付等级,医保基金管理部门根据对应等级的人均支付标准一次性拨付给各区卫生局。

简要概括医保机构对各区卫生局的支付机制为: 医保机构每年年初基于评价模型对上一年全区卫生系统的整体绩效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当年向区卫生局支付的按人头等级标准,然后一次性拨付给区卫生局,由卫生局汇总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后统筹使用。这种支付机制是医保机构向区卫生局购买服务而不是直接向一个个的社区卫生机构购买服务,增加了一个管理层级( 区卫生局) 后,省去了过程监管和考核的成本,通过促进区卫生局管理效能的提高从而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详见图1。

3. 2 区卫生局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付机制( 内部支付)

各区卫生局把医保机构按人头标准等级乘以区域内人口所分到的医保基金与财政部门按人均标准乘以区域内人口拨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汇总,依据评价结果确定等级后,仍按人头标准的相应等级拨付至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体研究步骤类似于外部支付机制的研究: ( 1) 用全区分到的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总额除以全区的人口数得到按人头拨付的基准支付标准,区卫生局向各社区卫生机构支付的人均标准将围绕基准支付标准上下浮动,根据社区卫生机构的数量可分多个等级; ( 2) 区卫生局每年初通过信息系统( 如电子健康档案、卫生机构的HIS系统等) ,通过对各个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进行系统的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区卫生局根据人均支付标准的对应等级一次性或分次拨付给各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支付的依据是各个社区卫生机构上一年的质量和绩效,所以每年每个社区的按人头支付标准等级可能会不一样,体现了弹性支付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区卫生局向各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付机制类似于外部支付。详见图2。

4 结 语

在家庭医生式服务中,人社部门和政府将社保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委托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众将自己的健康委托给家庭医生从而获得基本、连续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这种关系即是一种嵌套型委托代理关系。因为各自的目标不相同,且相互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如果缺少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支付机制则容易出现诱导高投入、高消费等行为,各方利益会发生背离。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支付机制,不仅有利于医保基金的高效使用,更能提高家庭医生的积极性,激励家庭医生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做到健康和医保“双重守门人”的作用,从而提高家庭医生式服务在我国的适用性,促进其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本文设计的支付方式,试图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分析家庭医生支付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一种兼具较高成本效益和成本效用的支付方式,旨在通过采用此支付方式,激励基层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积极性,并通过该机制促使医保加大基层卫生服务的投入、促进医保支付向基层倾斜。

家庭医生式 篇5

同志们:

从今天开始,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这一全新的理念正式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走进了我们的基层卫生日常工作,走进了我区社区卫生深入发展的新里程。如何满足群众看病和健康服务的需求,是摆在社区卫生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区卫生局提出了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以此为载体,推进我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代表区卫生局,就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向各位领导、同志们做一个表态发言:

一、深刻理解,把握内涵

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是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制的大创新、责任的大落实。这对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卫生服务新模式,逐步与群众建立稳固的健康服务与合作关系,引领我区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履行承诺,有序开展

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以“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为载体,与居民家庭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和稳定的健康责任制管理。

一是明确服务主体和客体。目前,我局已制定下发了《张店区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以符合条件的全科医生作为签约家庭医生,以基本团队和专业团队组成若干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作为服务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域内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作为技术支撑。签约服务对象是社区中的重点人群,包括慢病患者、孕产妇、儿童、离退休干部、老年人、低保家庭等。

二是明确工作目标。以辖区内家庭为签约单位,以签约家庭一位成员的书面签约为依据,代表全家签约;一户家庭只能签约一个家庭医生,签约后可以无条件退约或者改签;原则上签约一年一次,到期无异议视作自动续约;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为辖区家庭自主选择合适的家庭医生创造条件。今年要达到以辖区XX%的重点人群数为签约服务基数的工作目标,到2015年力争做到“一家一医”,并初步实现签约家庭首诊在社区。

三是践行承诺服务。家庭医生在已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上,为签约家庭提供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更加注重主动和互动。提供的个性化的服务和优惠措施主要包括以下10项:

1、建立更新家庭健康档案、个人档案和专项健康档案;

2、开展慢性病、传染病、公共卫生监测等社区预防保健工作;

3、定期开展家庭健康评估,进行营养膳食、运动方式等健康行为指导;

4、针对家庭中存在健康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并评价效果;

5、在工作时间内根据诊疗规范提供出诊服务,对确实行动不便人员根据需求代购药品;

6、为残疾患者和精神病患者提供家庭康复指导和健康咨询服务;

7、根据特需开设家庭病床,负责家庭病床的管理和诊疗、护理服务;

8、帮助居民选择适宜的就医路径,预约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和转诊服务;

9、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在本院免费测一次尿常规和空腹血糖;

10、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拓展服务内容。

我们与家庭签订了服务协议,将服务内容和要求条目化、公开化,使服务对象享受“一对一”的定向服务及“追踪式”健康管理,但我在这里要明确“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不是人们所认为的“24小时”私人医生服务,应随叫随到,其实“家庭医生签约式”的“式”字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定义: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这核心,通过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自愿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的健康责任性管理。家庭医生,应该是社区居民的医生朋友。真正疑难重症病人肯定还需要到大医院去治疗,如果老百姓头痛脑热首先想到向家庭医生咨询,这就说明我们的家庭医生做到位了。对于签约的服务事项我们就一定要做到位,让群众满意,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

三、精心实施,确保实效

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 工作,是今后一段时期全区卫生系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因此,我们区卫生局一定要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一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要积极带头、率先垂范,要全面融入“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中。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深入基层,落实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工作。

二要注重实效、推动工作。合理安排,加强组织、管理和协调,建立考核督查机制,保证活动扎实有效推进。防止搞形式主义,使活动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有效载体。

三要宣传到位、典型引领。全方位主动进行宣传报道,全面展示活动开展带来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宣传提炼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强服务品牌效应,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四要加强督查、确保实效。把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作为综合目标考核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适时,我局将派出督导组对各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开展好的单位给予表扬,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各社区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将签约工作质量、签约服务效率、群众满意度等作为签约家庭医生绩效工资考核评估的主要依据,动态考核,并与个人收入分配挂钩,确保活动不走过场。

最后,希望大家切实抓好落实,抓出成效。

家庭医生式 篇6

在“虎妈猫爸”式的家庭里,母亲过于强势,控制着整个家庭氛围、各种大小决策,而父亲过于弱势,在重大家庭议题上没有话语权。

广州脑科医院和广州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通过对临床患儿的观察和心理咨询的汇总发现,家庭中母亲过于强势,父亲过于弱势,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障碍、强迫症等问题。

这是因为,在健康关系的家庭里,妻子与丈夫、孩子与母亲、孩子与父亲之间的距离应该相同,呈现等边三角形的状态。这种均衡的家庭力量是孩子成长的最佳土壤。但父亲过于弱势,在孩子心理成长中的角色就是“模糊”的,母亲占据统御和支配的绝对主导,会导致母子间关系过近,父子间关系相对较远。

男孩要养成良好的男性角色,其最重要的模仿对象便是父亲。弱势的父亲与强势的母亲搭配,导致男孩遇到棘手问题时,多选择逃避来寻求母亲支持,久而久之,会丧失应有的阳刚之气,更愿退回到母亲的“襁褓”中。

对女孩来说,父亲能指引她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初步懂得怎样与异性相处,如何维持异性间的关系。弱势的父亲可能导致女孩性格孤僻、对男性产生认识偏差,甚至影响今后的婚恋。

在“虎妈猫爸”式的家庭中,夫妻双方要更多地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着想,有意识地改变相处模式和角色定位。

首先,夫妻双方要学会相互尊重,给彼此留尊严。强势的妻子不要一言不合就大发雷霆,弱势的丈夫不要回避沟通。出现问题,不管有多严重,都不要在孩子面前爆发,而在私下进行沟通。

其次,夫妻要维护彼此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强势的妻子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父亲的无能,弱势的父亲也可以向孩子解释自己让着母亲的道理。多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优点,让孩子感觉到父母间有相互认同感,树立父母的高大形象。

再次,“虎妈”要多反思。强势的母亲往往认为错在丈夫,但事实上,往往是因为虎妈们的要求太多、太高,才塑造了父亲在家里的不作为。

最后,“猫爸”要多在育儿方面投入精力,不能对家庭事务及孩子的教育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孩子过生日、有重要活动或比赛等,父亲一定要出席,在活动中给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树立起自己的正面形象。

家庭医生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120例本社区高血压居民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21例, 女39例, 年龄59岁~83岁, 平均年龄 (67.1±6.1) 岁;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43例, 本科及以上17例;高血压评级:1级11例, 2级17例, 3级32例;合并高脂血症17例、糖尿病3例。对照组男20例, 女40例, 年龄60岁~84岁, 平均年龄 (67.2±6.4) 岁;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44例, 本科及以上16例;高血压评级1级10例, 2级16例, 3级34例;合并高脂血症14例, 糖尿病4例。2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 (SBP) ≥140 mm Hg和 (或) 舒张压 (DBP) ≥90 mm Hg或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物者。

1.3 排除标准

(1) 继发性高血压及临界高血压患者; (2) 伴有心、脑、肾、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或者有精神系统疾病者。

1.4 干预方式

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均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订服务协议,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综合健康管理, 连续个体化的全程疾病干预和家庭健康管理。具体包括 (1) 高血压体检: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及心电图、肝肾功能等。 (2) 完善居民健康档案:除原有的基本信息、身体健康状况及病情病史外, 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偏嗜, 食盐摄入量以及家族病史情况, 评估健康状况以及中医体质辨识。 (3) 高血压知识素养评估:通过高血压综合知识问卷调查, 在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 其得分在80分以上者评为高血压知识素养达标;对其知识盲点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给予重点指导。 (4) 制订健康干预计划:参考血压、血糖、年龄、体重指数 (BMI) 、已有并发症及高血压知识素养得分, 针对性地制订健康干预计划, 内容包括合理规律使用降压药、定期血压监测、改变生活习惯、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等。 (5) 健康教育:通过面对面咨询方式, 组织现场讲座, 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材料, 提供“健康通”电话咨询服务, 从而提高患者遵嘱服药、定期血压监测的依从性, 养成限盐、运动、减肥的健康生活方式, 并提高其接受健康教育培训、对健康知识的关注等方面的健康素养。 (6) 慢性病随访:主动电话询问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值、服药情况并评估干预成效, 每季度至少1次面对面随访, 重点检查有无下肢水肿, 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时对高血压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 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 邀请慢性病专家会诊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7) 年度评估:签约服务1年后, 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分析干预前后患者体检状况, 通过高血压知识问卷得分评价高血压知识素养变化。对照组进行一般社区高血压管理。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釆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压水平在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压均较干预前降低, 2组SBP、DBP均有明显变化,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SBP、DBP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年后随访, 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见表1。

注:t、P为2组自身对照比较检验值, t1、P1为2组干预前比较检验值, t2、P2为2组干预后比较检验值。

2.2 高血压知识素养比较

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1年后的问卷测试中, 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的健康危害、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危险因素及预防知识方面, 各项达标人数 (得分≥80分) 均有大幅提高, 表明其高血压知识素养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在高血压知识素养高血压知识问卷得分方面也有所提高, 但变化不明显,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的高血压知识素养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χ2、P为2组自身对照比较检验值, χ12、P1为2组干预前比较检验值, χ22、P2为2组干预后比较检验值。

2.3 高血压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后, 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改善, 在科学锻炼、食盐减量、监测血压、规律服药、按时复查方面所占比例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干预前后除按时复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外, 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观察组在高血压的自我管理能力方面, 各评价因素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χ2、P为2组自身对照比较检验值, χ12、P1为2组干预前比较检验值, χ22、P2为2组干预后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当前, 尽管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 病死率不断降低, 但不容忽视的是, 心血管疾病仍是我国主要人群致死原因[2], 高血压等慢性病已成为社区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3,4]。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指导高血压患者定期监测血压与合理用药, 对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患者自身生活方式的调整, 对已存在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对健康知识的关注, 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医生式服务作为一种慢性病管理模式, 通过签约服务、体检建档、定期随访及健康教育等社区综合干预, 提高了社区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使得患者血压控制率以及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 是社区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 18 (1) :12.

[2]王宏宇.高血压及其相关血管病变的社区防控策略[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3, 34 (4) :453.

[3]于国龙, 张东.北京市西城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效果评估[J].首都公共卫生, 2013, 7 (2) :67.

家庭医生式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调查对象重庆市城市60岁以上空巢老人( 含独居) 。

1. 2抽样方法2014年5月,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准在重庆市38个区县中随机抽取渝中区、渝北区、垫江县等3个区县,然后再从每个区县整群随机抽取两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调查150名空巢老人,共调查6个社区900名城市空巢老人。

1. 3调查方法与内容采用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收集所需的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 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自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有没有医疗保险、退休前职业、是否患慢病、自评疾病经济负担、就医流向; 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需求情况。

1. 4资料分析对调查资料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利用SPSS19. 0进行数据分析,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9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64份,有效回收率为96% 。男女比为1∶1. 3; 大多数老年人患有慢性病; 绝大多数老年人拥有医疗保险; 自评疾病经济负担轻的占少数; 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自评健康状况、退休前职业分别以60 - 70岁年龄段、初中及以下、中等水平、身体较差、企业职工为主,见表1。

2. 2社区与老年人相关卫生服务提供情况82. 64% 的城市空巢老人知晓家庭医生式服务; 51. 85% 的城市空巢老人看病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有12. 04% 的城市空巢老人对社区医生技术水平感到不满意。见表2。

2. 3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及签约意愿有87. 73%的老年人表示需要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 在需要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的空巢老人中,有23. 15% 的老年人表示愿意签约家庭医生式契约协议书,59. 49% 的老年人都表示依情况而定,见表3。

2. 4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需求单因素分析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有无医疗保险、退休前职业、是否患慢病、自评疾病经济负担、就医流向、社区医生技术水平满意度等特征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需要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4。

注: “* ”表示 P < 0. 05。

2. 5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需求多因素分析以是否需要家庭医生契约式养老服务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有无医疗保险、退休前职业、是否患慢病、自评疾病经济负担、就医流向、社区医生技术水平满意度9个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向后逐步回归分析。最先进入模型的是家庭收入水平,其次是有无医疗保险,再次是自评疾病经济负担,最后是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越高的城市空巢老人越倾向于需要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需要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有医保特征城市空巢老人比无医保的更加倾向于需要家庭医生,疾病经济负担越轻越倾向于需要家庭医生式养老服务,见表4。

注: N = 864,“* ”表示 p < 0. 05。

3 讨 论

家庭医生式 篇9

一对象和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目标区域, 以该区域内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所覆盖的居民为目标,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 从中选出四家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而后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 各抽取5名在其中工作的全科医师、5名其所覆盖的签约居民, 共计20名签约居民和20名全科医生作为样本, 展开调研。

2. 调查方法

第一, 文献研究。以“家庭医生式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等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研究文献;在国务院官网、卫计委官网等以“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式服务”等为关键词搜索该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北京市、朝阳区各级政策性文件。

第二, 调查研究。首先从朝阳区卫生局和朝阳区社管中心了解区域总体情况, 并选取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为一家签约率最高、一家签约率最低和两家签约率中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样本。

然后以上述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 以问卷形式分别调查各中心2010~2013年签约率、日平均门诊量及接诊频次最高的十大病种和十大常用药。

第三, 定性访谈。在上述四家社区机构中, 各寻找5名签约居民和5名全科医生, 共20名签约居民和20名全科医生进行深度访谈并录音。访谈重点是对该项政策的理解和感受、签约对居民在选择利用卫生服务上的影响、对该项政策的满意与不满意之处以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 数据录入与分析方法

问卷调查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数据录入、分析和绘图;将定性访谈录音及时转录成Word文档, 将现场观察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文字描述汇总, 提取核心观点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

1. 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主要内容

朝阳区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开展内容主要包括:免费签约, 每年一次健康评估及规划, “点对点”健康教育及卫生信息传达, 对确有需求的老年人进行上门健康服务, 费用减免、方便挂号等优待措施。

2. 区域总体情况

北京市朝阳区于2011年4月28日召开了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的启动大会, 会上确立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工作方向, 同时, 区卫生局将家庭医生式服务纳入了2011年社区卫生绩效考核。截至2013年年底, 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为42个, 已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机构数量为42个, 签约人数占辖区常驻总人数的61.01%, 参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医务人员总数为208人。我们从中选取签约率最高的社区 (以下简称A社区) 、签约率最低的社区 (以下简称D社区) 以及两家签约率中等的社区 (以下分别简称为B社区和C社区) 作为样本进行了深入调研。

3. 所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情况

第一, 签约情况。总体而言, 从2011年制度开始实施, 至2013年年底, 平均每社区签约人数由15310人增至41513人, 每年呈明显上升趋势。截至2013年年底, A社区签约率从2011年的90%增至100%, B社区签约率从2011年的10%增至80%, C社区签约率从2011年的3%增至76%, D社区签约率从2011年的1.5%增至55.9%, 且各社区每年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见表1) 。

数据说明: (1) 各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总数较签约居民人数过少, 说明全区过分追求覆盖面, 这将直接导致服务质量低下、形式化、医务人员工作量大、压力大, 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等一系列问题, 见表1; (2) 连续四年签约居民总数平均值逐年上升, 说明朝阳区总体签约人数逐年增多, 又因各社区签约总数及签约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说明多数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认可度较高, 愿意参与, 见图1、图2。

第二, 日平均门诊量情况。从2010~2013年, 平均每社区的日平均门诊量由215.75人次增至431.5人次, 并呈逐年增长趋势。截至2013年年底, A社区日平均门诊量由2010年的298人次增至928人次, B社区由2010年的215人次增至283人次, C社区由2010年的145人次增至185人次, D社区由2010年的205人次增至330人次, 且各社区均呈逐年增长趋势, 见表2、图3。

数据说明, 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接诊人数逐年增多, 这其中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开展对社区医院的宣传作用功不可没, 看病进社区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而这也正是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之一。另外, A社区的日平均门诊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社区, 联系A社区签约率最高且后两年为100%的事实, 也可以推断, 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开展是使居民愿意选择社区就医的原因之一, 见图4。

第三, 常见病及常用药物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2010~2013年连续四年均以慢性病、老年病人为主, 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失眠等, 而常用药也以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为主, 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辛伐他汀、拜糖平、安定 (艾司唑仑) 等。由此可得, 一方面, 目前家庭医生式服务基本等同于慢性病管理, 主要服务人群为中老年人, 建议重视吸纳儿童、青年和健康成年人参与, 鼓励这类人群求医问药首选社区、首选签约团队, 使工作的开展更加符合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理念;另一方面, 签约居民享受的免费测血压、血糖服务, 看似简单平凡, 却使居民受益良多, 颇受居民欢迎。

4. 访谈情况

第一, 家庭医生式服务受认可程度。居民有效访谈15人, 医务人员有效访谈20人。居民15人中有14人对国家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表示总体上满意;医务人员20人中有16人对实行家庭医生式服务表示总体上满意, 2人表示不满意, 2人表示喜忧参半。而对其中的电话服务, 居民和全科医生尤其赞不绝口, 均提到通过随时随地的电话沟通, 不仅方便居民求教、预约, 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更拉近了医患关系, 使双方更亲近熟悉。另外,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也受到居民和全科医生的广泛认可, 有3名居民提到电子健康档案使挂号、沟通病情、拿药更加便捷;有9名医生提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后可对居民的病情心中有数, 从思想上更加重视病人, 病人则可以找了解自己的医生, 也更加信任医生, 依从性也随之增强。

问:您个人觉得开展家医服务前后有什么明显变化?

居民1:打电话方便, 能找着人, 要是有什么我需要的药, 他还能主动通知我。

居民2:方便, 有固定大夫负责, 可以随时电话咨询。

居民3:有电子档案, 有时候我忘了上次拿的什么药, 大夫能从电脑里调出来, 沟通起来更方便了。

医务人员:病人乐意电话咨询我们, 不管是自己还是家人有什么问题。

第二, 居民理解情况。15名居民中无一人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有明确的认识, 只将其理解为一项惠民政策, 使就医用药更方便。医务人员也都无奈表示, 居民认为既然签了约, 医务人员就该提供上门服务, 随叫随到, 有的居民更认为医生出诊是免费的 (其实只有极少数卧病或空巢老人才能享受免费上门服务) , 甚至有些居民因感到隐私泄露、不信任而排斥这一服务。

问:您是怎么理解这项制度的?

居民:就是觉得好、方便, 有认识的大夫, 可以打电话, 也没多想, 让签就签了。

问:谈谈您对这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医务人员1:有些居民排斥, 不理解, 缺乏宣传。

医务人员2:病人不理解, 经常要求上门服务, 有的还认为出诊都不收费, 需要解释。

医务人员3:大夫出不去, 病人不理解, 认为自己有需求大夫就应该上门服务, 需要媒体配合宣传。

第三, 投入情况。人力财力投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朝阳区参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医务人员总数为208人, 而按照“六普”人口数据朝阳区共计354万人, 由此全区应建立1475个团队, 需要4425名社区医务人员, 同时调查数据显示, 社区医院日平均门诊量逐年增加, 社区医务人员紧缺程度已显而易见。接受访谈的居民和医务人员均谈到, 医生、护士较少是目前社区最大的问题。居民提到医生太忙, 根本叫不到家里, 医务人员也表示虽然开展了家庭医生式服务, 但人员编制和薪资并未随之增加, 远郊社区医务人员更表示人才流失严重, 加之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开展列入绩效考核, 如此使医务人员工作量激增, 医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另外, 工作中的许多具体细节仍不明确, 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困惑和矛盾。

问:谈谈您对这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居民:医生太忙, 力不从心。

医务人员1:可操作性不强, 人员不够, 管理困难, 护士、防保人员形同虚设, 主要工作落在医生肩上, 压力太大。

医务人员2:跨步太大, 需要慢慢来。

医务人员3: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上门服务有难度, 如偏远的社区人员流动性大, 留不住人, 医务人员紧缺, 工作量又大, 需要壮大团队。

医务人员4:交通不方便的社区做不到一年一次入户, 归入绩效考核带来更大压力, 使工作质量下降。

医务人员5:人员有限, 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和支持, 改善待遇, 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

药物设备投入情况:访谈结果显示, 目前社区药物设备的配备及使用方面存有巨大争议。有居民认为, 现在的社区医院不如从前, 过去常见病都能治, 还能做简单的小手术, 现在甚至有些常见病都得到大医院拿药;医生则表示, 对社区的有些限制是必要的, 如由于社区医生的诊断水平有限, 限制大型设备的使用是正确的, 但对许多对药物的控制的确有不合理之处, 如每次开药的数量限制不合理、社区药物配备不齐全等, 反而造成了居民求医问药的不便, 甚至对医联体、双向转诊等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

问:谈谈您对这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居民1:缺设备、缺人才、缺药, 简单常见病看不了, 能治的病治不了。得加强医生的培养, 提高大夫水平。

居民2:药不全, 拿不到所需的药, 好大夫少, 年轻大夫没有发展, 真正有病还得去大医院。

医务人员1:药物规定有些死板, 用药范围窄, 病人从大医院回到社区后, 后续治疗接不上;有些药, 如中药、中成药, 每次能开的数量过少, 限制不合理, 造成病人不便。

三分析与讨论

1. 家庭医生式服务在朝阳区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受认可程度较高

全区42家社区均已开展该项服务, 总体签约率过半, 各社区签约人数 (率) 及日平均门诊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说明家庭医生式服务在朝阳区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且已有所成效。访谈结果也表明, 不仅家庭医生式服务受到了全区居民与社区医务人员的认可和欢迎, 而且他们还对家庭医生式服务抱以积极的态度与希望, 十分有利于医患双方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家庭医生式服务各项内容的顺利开展。其中,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电话沟通服务受认可程度最高。

2. 存在的问题

第一, 宣传不到位, 居民曲解。居民对家庭医生式服务具体开展细节的一系列误解, 给医患沟通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宣传不到位。我们认为, 宣传任务不该由医生担负, 而需管理层与各方媒体的配合, 将服务的各项细节明确告知各家各户, 并附有详细的解释。

第二, 投入不足致使有些服务得不到落实, 成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最大阻力。

首先是力财力投入不足。 (1) 发表意见的15名居民均表示社区医务人员过少, 20名医务人员则表示一个团队负责800户, 使该项服务显得形式化, 无法落到实处, 根本不能有效照顾到每家每户, 更难以满足居民入户诊疗的需求。 (2) 团队分工不合理。参与家庭医生式服务的主要是医生, 护士和防保人员参与较少且发挥作用不大, 而有些工作完全可以由护士或防保人员负责;医护比率不合理, 有些社区因护士少, 而大量工作落在医生肩上, 使其应接不暇, 致使工作质量低。 (3) 偏远社区的人员流动性大, 人才留不住, 造成社区医务人员不足, 又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利, 上门服务更加困难。 (4) 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许多细节不明确, 责任分工不清晰, 如上门输液护士用不用守着、上门服务的交通费由谁来支付等。 (5) 将一年一次入户服务归入绩效考核, 工作量过大, 可操作性不强, 给医务人员带来更大的压力, 使工作质量下降; (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将居住超过半年的居民视为常住人口, 并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 而对其中存在的流动人口管理, 给社区工作带来更大的难度。

其次是药物设备不足且各社区参差不齐。社区药物规定较死板, 用药范围过窄, 病人从大医院接受治疗后回到社区, 后续治疗接不上。如放了心脏支架的病人回到社区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但社区没有氯吡格雷, 病人得回大医院拿药, 使社区服务失去了意义。病人也不理解, 认为既然签了约, 就应该在社区得到应有的服务、拿到该拿的药。又如, 社区没有大医院的某些药, 会用现有的药物代替, 但病人不理解, 会有所担心。另外, 有些药 (如中药、中成药) 每次能开的数量过少, 限制不合理, 尤其给交通不便、行动不便的病人带来了不便。缺药, 设备配置参差不齐, 远郊社区没有心电图、B超等, 社区能治的病却治不了, 这是居民和医务人员普遍反映的问题, 严重阻碍了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落实和进一步发展。另外, 调查数据显示, 四家社区医院2010~2013年连续四年的常用药物除顺序调整外基本无太大变化, 侧面说明社区未能及时更新用药, 与大医院用药拉开了差距, 成为导致社区卫生服务缺乏连贯性的因素之一。

四政策建议

1. 加强宣传, 使居民准确理解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各项细节

宣传工作应由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院管理层专人负责, 加强宣传, 适当改变宣传策略, 并重视与其他媒体的配合, 保证每位居民在签约前明确家庭医生式服务理念及具体服务内容与形式, 为后续医务人员的工作做好铺垫。

2. 加大人力、财力投入, 确保服务质量

建议增加编制, 最好有专人来负责这方面工作, 改善医务人员待遇, 以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一年一次上门服务的规定过于死板, 应按需提供上门服务, 更多的沟通通过电话形式即可完成;不应太强求签约率, 强制扩大覆盖面只会降低服务质量, 应少量保质, 在增加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增加签约人数;增强医生规范化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水平, 以增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的可信度;需要其他专业医生的配合, 建议扩大服务网络, 使更多不同专业的大医院参与进来, 由社区作为牵线人, 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地服务;建议增加定期居民反馈, 使医务人员了解病人的想法, 以更好地改进工作。

3. 调整药物设备投入, 确保家庭医生式服务的连贯性, 减小服务阻力

建议重新评估社区药物和设备的配备权限, 适当扩大社区医生开药权限, 使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能充分发挥作用, 更加方便居民看病用药;同时应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 使居民理解社区与大医院的用药区别, 并对社区用药给予信心。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等.关于印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卫基妇发[1999]第326号) [EB/OL]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卫妇社发[2006]239号) [EB/OL]

家庭医生式 篇10

家庭伦理剧在电视荧屏上一直占据着半壁江山的地位, 而依附于“轻喜剧”皮囊下的家庭伦理剧, 以幽默搞笑、善意讽刺、腹黑路线、轻松明快的基调, 取材于社会热点话题、触碰流行文化的现实题材的家庭伦理电视剧日益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电视剧种之一。

所谓“轻喜剧”, 是近几年由青春剧、励志剧和家庭伦理剧等融合成的一种新的亚类型。普丽华在《影视轻喜剧:新农村生活的“热媒介”》一文中也提出“轻喜剧是介于正剧和喜剧之间的一种类型, 以肯定美好或进步的现实或理想为主要内容, 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多种社会矛盾为基础构成戏剧性冲突, 既有对正面人物和新生事物的歌颂赞扬, 又有对落后保守行为的善意讽刺。在艺术上, 它们往往以夸张手法表现人物或事件, 并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体现出轻松明快的格调。轻喜剧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1“轻喜剧”成为客厅文化的新宠,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结合了社会热点话题, 主要针对的是80后一代年轻人的情感婚姻生活、求职经历、人生各种选择, 贴合当下青年人社会问题诸如:剩女、房价、相亲等重大人生问题反映青年人的矛盾心理。它通过富有真情实感和贴近日常生活的叙事内容, 结合时尚元素和敏感话题, 以“接地气”的日常化的叙述方式将青年一代的新时代生活“修辞幻象”。

“修辞幻象”, 其本质指社会个体在面对无法排遣的重大事件、社会压力而千头万绪、茫然无助时, “通过修辞运作创造出由共同期待与意义组成的主观世界, 解释现实, 提供共同对策, 帮助个人摆脱压力。”由电视剧所创造的“修辞幻象”, 其效果则远远超越个体的幻想, “因为它有着意气相投者的热情支持, ”, 2批观众将他们从影视剧里“解码”而来的信息, 同步投射到自己的生活经验当中, 作为茶余饭后的一大谈资。80后如今已是社会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 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其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婚恋、职场、生存等话题皆有其共性, 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热点。其中, 很多剧集囊括了当代年轻人自我意识的多元交锋, 种种思潮被吸纳到现实题材的主题与观念构建中, 在流行元素和商业包装的裹挟之下, 排遣大众的言说欲望。

杨亚洲导演的《嘿, 老头!》, 是中国电视剧创作中非常罕见的单纯讲述父子情的“轻喜剧式”家庭伦理剧, 同时也结合了时装、诙谐、热点话题等元素是一种杂糅了各流行元素的轻家庭喜剧。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痴呆退休老爹与无所事事、吊儿郎当的三十岁无业游民儿子。故事中刘二铁由于长期酗酒, 再加上受了刺激, 所以得了老年痴呆, 经常徘徊在街头, 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与儿子刘海皮之间存在非常严重的矛盾与困惑。本剧的主要线索就是围绕父子间的隔阂是如何化解的而展开。在照顾痴呆父亲中, 刘海皮完成了角色间的转换。然而刘海皮并不是个例。面对渴望自由而追求理想的这一类80、90后的年轻人们, 当他们踏出家门寻找理想的同时也是对背离家庭的不负责任, 刘海皮从离家多年, 在外漂泊多年到回归家中的事迹在社会上并不少见。而父亲刘二铁的病情也是促使他认清理想和现实的最主要的导火索, 在一桩桩的琐碎家庭事故中, 不负责任的年轻人完成了自己的人格成长以及角色转换。由无业游民变得踏实肯干、由不孝之子变成百依百顺。

“百善孝为先”, 孝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原本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应该予以严厉的斥责和教训, 但剧中并没有以正剧形式出现, 而是选择了一种轻松幽默的形式, 利用犀利尖锐的台词对现实社会的压抑充满了讽刺, 同时也带有喜剧色彩, 这种适可而止的幽默和搞笑, 可以用“轻”来加以形容。用娱乐和反讽的方式将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 以温情的方式展现给青年受众, 再由修辞幻想带入自己的人生, 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体验式”的“成长”教化母题

这是一个大众媒介大行其道的时代, 而主导的大众文化以及民族的文化倾向以及话语权的宣泄都最直接的表露在影视艺术的传播中。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文化有两方面影响, 首先, 人们怀疑一切知识、道德、法律, 消解一切概念和结构;但另一方面, 他们又与所怀疑的一切和平共处。

现实题材电视剧以大众所熟悉的叙事结构对日常生活进行续写和逼真再现, 正是它给观众带来快感的原因之一。《嘿!老头》一片中, 以赡养老人为主要叙事线索而展开, 而纵观整个影片, 其背后的隐藏叙事是关于“成长”的话题, 主要在讲述青年人在面对社会以及家庭的压力下, 如何转变价值倾向, 和自我的蜕变以及心智的成熟。近年来, 随着青年受众的增多, 一些反应当代青年生存现状的电视剧让人“耳目一新”, 不仅仅是从电视剧题材上有了创新, 诸如青年独立的《断奶》、“小三”视角的《蜗居》、追梦青春的《北京青年》, 虽也有青春文学的味道, 但却总是失之偏颇。从题材来看, 这些剧目的情节真实性远远超过了现实生活, 受众并不能从此中获得“情感共鸣”已达到价值观的引导。

“成长”是影视叙事的一个永恒话题, 任何艺术作品都着重开掘和启发人的精神向度, 着重从精神层面延伸到现实层面。人类的精神生活有两个倾向:一种是“家”文化, 对本土文化有特别的亲近感;另一种则是反“家”文化, 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片中的黄磊就是“家”文化的代表, 儿时虽养成了叛逆离家的性格, 后来随着家庭问题的逼迫也最终回归到‘家庭’中去。片中的四合院式的民居样式和胡同、街坊的城市结构同时也蕴含了传统文化的诸多要素, 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符码。这些大院里成长的年轻人的青春充斥着欢笑与泪水、朝气与颓废、自信与迷茫, 他们青春年少, 充满着激情与狂放, 在这90后的不羁热血的生活在这钢铁森林里。

国学大师汪曾琪也被儿子换做“老头”, 刘海皮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孝子, 也没有汪氏门风和学识、阅历, 作为一个普遍的人, 他要做到的是如何让渐次失去记忆力但仍然有感受力的老父亲, 与自己的工作、生活一起去体验。本片的突出部分在于片中的体验式“告白”。海皮作为叙事人一方面参与情节的发展, 另一方面又是体验式的存在。在每经历一段人生坎坷之后, 以当事人“自省”的旁白为道理总结, 将每一集中所体现的人生哲理以旁白的形式展现, 这种“解说词”的形式很好的深化了影片的主题, 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和引导作用。

我们如何做新形势下的父子, 是当前中年男人必须要直面的人生课题。相对来说, 核心家庭里的亲子关系, 我们依然能够可以做到有讲究。而与步入老年的父亲的交往, 又基本上是将就。即便“常回家看看”入了宗法, 大多数人也是用钱来解决, 相互在一起愉快玩耍的时间也并不多。偶尔在一起, 也难以平等, 彼此的三观从宏观和微观上都可能有极大的不同, 有偏差、对立、不亲密是正常现象, 彼此要么过度妥协要么时有强烈坚持, 父子间的沟通确实是大问题。

三、轻喜剧式“家”文化的建构

轻喜剧对家庭文化的建构, 主要是内容的本土化。“本土化”不仅是指传统的表现内容与形式再加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及其宣传, 它也应包括中国当下精英文化中的个性化、深度化和创新意识, 还应包括大众文化中富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各种代表性文化样式。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反映特定的国家、民族、地域的时代文化特征, 并进而表现出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在大众媒体时代, 一个国家的影视艺术比任何其他艺术媒体都更能直接地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文化心态。家, 是家庭伦理剧取景最多的生活场景, 恰到好处的轻喜剧式刻画, 不论是对平常幸福的诙谐表达, 还是对“小市民习气”的善意调侃, 抑或是对家庭里小插曲、小矛盾、小误会的叙述, 皆穿透了日常生活的琐碎平淡, 用一种趣味盎然的切人视角, 揭示时代的底色。片中的四合院、“京味”普通话都是“本土化”的象征。

父子间的隔阂如何化解是本剧的主要线索之一。笔者认为这里面具有很强的社会共性。父母把我们养育长大, 固然有他们可敬的一面, 父爱如山, 父亲的伟大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当我们成长以后, 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有了自己的生活与空间, 开始与他们疏远, 甚至会质疑和反抗他们的正确性。随着他们年纪的增长, 年老体衰, 老年痴呆, 性格上的固执与力量上的悬殊形成强烈反比, 与孩子的矛盾也越发激烈, 如何消除代沟, 让亲情重新焕发生机, 给予他们关爱, 是本剧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课题。

四、结语

社会在变, 日新月异的高楼让生活在巨大压力下的青年们处于极度压抑的状态;世界在变, 对人生需求的目标在变;人心在变, 小时候的发小已经不再能纯洁地聊天;爱情在变, 原本相爱的人儿在纷乱的路途上渐行渐远。爱人如何在两条路上重新走在一起?如何面对变化, 在变化中不要迷失自己, 是本剧讨论的话题之一。本剧虽然叫《嘿, 老头》, 但实际上孩子的成长才是主题。换而言之, 这部剧不是拍给老年人看的, 而是拍给年轻人看的。从对老人的态度, 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历练,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如何真正成长为一个男人。作为孩子, 我们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去善待老人, 而应该去尝试发现自己。

“始于悲者终于欢, 始于离者终于合, 始于困者终于享”, 本剧最终依然承袭传统的美满“大团圆”的人生结局, 体现出赋有乐天色彩的“喜剧人生观”, 即不避讳人生道路上的命运多舛, 哪怕遇到再多的磨难与烦忧, 也要哀而不伤、笑对人生, 笃信一个光明的前景。

摘要:当传统道德用“娱乐”的方式被推到受众面前时, 道德本身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就已经损失殆尽。当然, 毋庸置疑, 承载着厚重文化的“忠、孝、礼、义”伦理道德却是存在着严谨, 刻板之说。依附于“轻喜剧”皮囊下的家庭伦理剧, 以幽默搞笑、善意讽刺、腹黑路线、轻松明快的基调, 取材于社会热点话题、触碰流行文化的现实题材的家庭伦理电视剧日益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电视剧种之一, 同时也必然少不了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现实题材电视剧因其特有的时代价值和批判意义, 更需在针眨时弊的同时, 以一种“寓庄于谐”的积极姿态, 令观者从中得到情感寄托。本文主要探讨在构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子系统下的都市家庭文化过程中, 当前此类型的电视剧创作是如何实现主流价值观融入于新型的都市家庭文化的。

关键词:接地气,轻喜剧,腹黑,体验式

参考文献

[1]普丽华.影视轻喜剧:新农村生活的“热媒介”[J].现代传播, 2008 (02) .

[2]尹鸿, 曹书乐.影视传播研究前沿[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73.

[3]约翰·菲斯克, 杨全强译.解读大众文化[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6.

[4]屈斯薇.现实题材的轻喜剧表达[J].当代电视, 2013 (09) .

家庭医生式 篇11

有没有一种可能,让你既能拥有罗曼蒂克的生活,又能没有“柴米油盐,处处要钱”的后顾之忧呢?根据多年为众多家庭做财富体检的情况,只要生活心态积极,并能及时规划好理财,这样的生活还是不难实现的。那么,什么样的理财能为幸福浪漫的家庭生活提供可靠的保障呢?

“罗曼蒂克”式五招理财法:

第一招:看紧你的“钱袋子”

“量入为出,理性消费”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话,然而,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合理规划理财,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理性消费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尽量不花钱”,而是量入为出,在客观分析自己收入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支出,克制冲动消费。总之,就是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钱尽量不花。既要保证幸福的生活质量,又要看紧“钱袋子”,不让财富白白流失。

第二招:技多不压身

对于普通工薪族而言,工资收入是其财富的最主要来源,提升工资收入是他们极为重视的事情。只有工资收入提高了,才能有创造浪漫生活的余地。那么,怎样才能增加工资收入呢?有一句话叫“技多不压身”,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适当投资自己,业余参加一些技能的培训等来提高自己,是广大工薪族们迅速争取升职加薪机会的有效途径。

第三招:合理利用“小金库”

“小金库”是指家庭的共同财富。如何合理利用家庭的共同财富呢?当前采取组合投资计划是实现家庭收益最大化的比较好的途径。比如说,日常生活开销、家庭教育基金、投资资金等的资金投入都应根据个人的家庭收入状况来按比例合理分配。在投资方面更应谨慎,对于普通工薪家庭而言,建议配置宜盛宝、稳利精选基金这类的稳健理财产品,能稳稳获得固定收益。

第四招:靠谱地“超前消费”

很多人都认为“超前消费”是在给自己和家庭增添负担,其实不然,适当的“超前消费”对于提升家庭生活幸福质量是很有必要的,关键看你如何平衡“超前消费”和家庭收入之间的问题。一般来说,普通工薪家庭可以办理一张信用卡,利用信用卡免息分期付款的特点,增加资金的整体流动性,从而挪出固定资金来进行消费和投资理财活动。当然,信用卡的使用需要结合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进行规划。

第五招:健康最最最重要

家庭医生式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门诊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22例, 女18例。按HD开始时间依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20例, 入组标准: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 DN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年龄18周岁以上, 65周岁以下;3次/周规律血液透析, 4h/次, 透析血流量220~250ml/min, 满足透析需求;意识清楚, 有一定阅读和理解能力, 能正确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能独立行走, 无躯体残疾, 平时无规律运动;血糖≤16.7mmol/L。排除标准:现有严重健康问题影响运动, 如急性感染、急性左心衰、脑血管意外、严重的高血压、重度贫血、精神障碍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包括:讲解疾病基础知识、饮食注意要点、药物知识、运动的益处和重要性、心理护理、血糖监测等。以书面形式与口头示范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 着重讲解运动的时间、方法和注意事项。干预组患者每周一、三、五下午规律透析, 加以持续的集体运动联合家庭跟进式运动管理。对照组则为每周二、四、六下午规律透析。

1.2.1 集体运动:

(1) 时间:指导患者透析日晨7:30左右进餐, 9:30来到医院运动场地, 进行30min左右的集体运动。注意不要在注射胰岛素后立即运动, 以防发生低血糖[5]; (2) 形式:步行、打太极、广场舞等, 其中以快走为主; (3) 强度:患者无气喘或心慌、有自觉疲劳、微汗为宜, 每次运动后心率约为170-年龄, 具体的运动强度、量以及运动方式, 是由我院糖尿病康复师根据患者的病情、个人习惯制定并指导; (4) 频率:3次/周, 均为透析日的上午时间; (5) 服装选择:应穿适应当时环境温度的宽松柔软透气的衣服鞋帽; (6) 场地选择:宜选平坦无障碍物, 以保证安全; (7) 及时观察运动过程中患者有无低血糖、低血压等不适, 严防运动引起并发症, 并告知处理的办法, 以保证安全; (8) 运动结束, 康复师给予运动总结及评估, 同时选出最佳运动员, 以活跃氛围, 鼓励继续运动的恒心。运动过程中, 医护人员积极参与, 倾听患者的主诉, 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2.2 家庭跟进式:

(1) 对DN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居家的延续性护理; (2) 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 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接受正规培训的研究组成员每2周入户指导1次, 从首次集体运动后的次日开始, 入户指导时间不少于1h;电话跟踪1次/周, 或因特殊情况可增加电话跟踪次数, 干预持续8周。及时评估、修改运动方案; (3) 教会患者自测心率的方法, 运动时心率达最大心率为170-年龄, 运动时机宜选择在9:30~10:30和16:30~17:30或饭后2h, 运动时间为20~30min/次; (4) 鼓励患者家属主动参与, 家属记录患者在家运动时间、运动结束后的心率, 来院时观察者查看运动记录, 全面了解和监督患者运动情况, 并给予相应指导。

1.3 观察指标

1.3.1 血糖水平: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

1.3.2 运动依从性:入组前、入组8周后, 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依从性良好, 每天坚持进行运动;依从性一般, 每周至少运动3次;依从性差, 每周少于3次运动。

1.3.3 生存质量量表:运动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 采用生存质量量表 (SF-36) 对入选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 包括8个维度 (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功能) 。量表满分为100分, 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后, 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运动依从性比较

干预组患者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评分均较低, 生理综合得分与健康综合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方面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血管合并症, 随着病程的进展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6]。晚期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由于透析费用高、并发症多;加上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影响, 患者不但要承受透析仪器对机体造成的刺激, 还要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 精神压力大, 生活质量逐渐下降[7]。且血液透析也干扰了患者正常的生活规律、运动依从性差, 难以坚持长期运动。调查发现, DN患者在透析日没有充分合适的时间是影响运动锻炼的另一常见因素[8], 并且患者及家属对透析期间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注意事项等了解甚少, 运动的实施存在许多薄弱之处。相峰[9]调查结果中显示:终末期DN患者运动指导的需求达到100%, 提示指导患者如何运动锻炼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集体运动联合家庭跟进式干预对DN血液透析患者血糖水平、运动依从性、生活质量影响的观察。结果显示, 干预组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1) , 表明集体运动联合家庭跟进式干预能达到有效的运动量, 从而降低血糖, 且集体运动具有组织性和趣味性, 患者可彼此沟通交流, 分享经验, 更乐于接受, 易于形成良好运动习惯。且运动可提高免疫力、愉悦人的心情;减轻胰岛素抵抗, 降低血糖。家庭跟进式充分发挥家属的主动性, 鼓励其积极参与疾病的管理, 真正起到支持、监督作用, 同时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 提高了积极性。由本文可看出干预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生活质量方面, 对照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均较低, 生理综合得分与健康综合得分均显著低于干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不足之处:因本文所观察的病例数较少, 观察时间短, 对运动治疗DN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影响未完全掌握, 故仍须进一步观察。综上所述, 对DN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集体运动联合家庭跟进式干预, 能提高患者运动依从性, 有效控制血糖, 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医院护理服务的延伸, 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锐钊, 梁馨苓.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和高血压的相关因素〔J〕.中国血液净化, 2014, 13 (7) :502-505.

[2]周晓娟, 赵庆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编制与测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30) :3699-3702.

[3]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390.

[4]张海林, 路潜.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体力活动水平及生活质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4) :293-296.

[5]李妙玲.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整体护理〔J〕.当代护士, 2011, 19 (4) :9-11.

[6]Kawai T, Takei l, Tokui M, et al.Effects of epalrestat, an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 o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in relation to suppression of Ncarboxym-ethyl lysine〔J〕.Diadetes Complications, 2010, 24 (6) :424-432.

[7]徐珊, 裘毅敏.整体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17 (15) :93-94.

[8]Delgado C, Johansen KL.Barriers to exercise participation a mong dialysis patient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2, 27 (3) :1152-1157.

上一篇:零售药店下一篇:语文课中问题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