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药店

2024-07-19

零售药店(精选11篇)

零售药店 篇1

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下发了关于推行实施零售 (连锁) 药店多本许可证合并发证 (即“四证合一”) 有关事项的通知。零售药店“四证合一”, 简化工作流程。以前药店的许可证书到期了, 过去至少得跑4趟药监部门, 现在跑一趟就能解决4件事情。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根据新政策, 今后, 零售 (连锁) 药店对外悬挂的《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条件审核证明》四证合并为一证, 统一换成《福建省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 (合) 》。

据了解, 由于涉及企业数量较大, 换证工作将分成两种方式实施。第一, 对“四证”均未到期的企业, 由企业所在地监管部门根据原四证内容分别填入《福建省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 (合) 》。其中, 有效期可以在各许可经营范围栏目内用括号分别注明, 新证的统一有效期暂不填写。第二, “四证”中, 有一证有效期到期换证的, 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 “四证”可以统一时间申请、受理, 并依法同时进行检查, 符合规定的, 可发“四证”和《福建省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 (合) 》。

截至目前, 福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办理零售药店“四证合一”事项112项, 核发《福建省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 (合) 》78本, 第一轮全市零售药店换证力争在2013年11月底前完成。

零售药店 篇2

接你处的通知,市三力药业公司及时开会传达布置工作,要求我们下属各经营企业在本部门内部抓紧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和GSP管理的规定,严格自查,并根据各自的情况写出自查报告。我们三力药业五部按照要求,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我们接到通知后,全体员工行动起来,在我部负责人的带领下,对门店内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检查用了一天的时间,最后我们汇总了检查结果发现有如下问题:

1、门店提示、警示顾客的牌子老化,失去美观了。我们及时进行了更改,现在已经更换了新的警示牌。

2、整体药店卫生还可以,但有些死角卫生打扫不够干净。比如各柜台的最下面一格,里面卫生打扫不彻底。当场对售货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他以后一定改正。

3、近效期药品没有及时关注,以至顾客看到时才发现了问题。以后一定认真进行陈列检查。

4、温湿度记录书写不够规范,字体有的潦草看不清。

零售药店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 篇3

【关键词】零售药店;药学服务;执业药师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88-01

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零售药店数量激增,至2011年底,药店的零售总额已经突破1800亿元,随着药店数量的激增,药店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更有大批药学服务工作人员。然而这些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提供正规的药学服务。本文将通过对药学服务的分析,来提高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质量。

一、药店药学服务的含义

药店服务是美国教授Hepler在80年代提出的新型医学服务理论,Hepler教授认为药物服务是药师在经过对患者的初步诊断后为患者提供医药服务,并且对患者的用药结果负责,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的服务行为[1]。药店药学服务主要有以下三个内涵;第一,核心服务。在药学服务过程中,药师要将正确合格的药品提供给顾客,并且保证顾客的用药安全,尽量避免出现药物副作用。第二,感知服务。药师要时刻关注顾客的用药情况,积极回访顾客,使顾客得到贴心的服务。第三,扩展服务。药店不仅可以帮助顾客配药,还可以积极拓展除了日常服务以外的其他服务内容,建立起回访制度和药历制度,完善药物服务体系。

二、提高零售药店药学服务质量的必要性

1.满足顾客基本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国家药品的分类制度得到完善。消费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养成了大病上医院,小病上药房的意识,只是药物是特殊的商品,具有治病救人和毒副作用的双重功能,有时甚至会使人的身体产生不良反应[2]。另外,有些药还具有专用性的特点,针对特殊的人群。所以消费者在选择药品时会面临一定的风险,而药店开展药物服务可以帮助消费者选择正确的药物使用,降低用药的风险,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

2.使药店获取竞争优势

在商品差异逐渐减小的今天,服务差异化无疑是提高药房竞争力的重要方式,观察其他发达国家的药店就可以发现这些药店的药店服务专业化程度较高,比如荷兰之前推出的电子药品档案软件,不仅可以帮助药师建立服务档案,还可以详细记录顾客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方案。这种贴心的服务给药店招揽更多的客人,我国药店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可以使药店得到更多的竞争优势。

三、零售药店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零售药店药学服务的发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大城市的知名连锁药店开始逐步重视药学服务,其他中小城市的药店并没有开展这项服务[3]。另外,大众对药店服务的认识度较低,多数人都不知道药店现在正在开展药店服务。并且,目前绝大多数正在开展药店服务的药房都是以推销药品为主,仅仅告知药物的作用,不承担顾客的用药结果。这使得药物服务并没有真正起到服务顾客的作用。

四、零售药店药学服务治疗的提高举措

1.加大药店药学服务宣传

有关部门首先要加大对药店药学服务的宣传,从国家大环境入手,制定有关的宣传政策,充分宣传药店药物服务的目的、内容和作用,使民众深入了解到药物服务为病人自身和家庭及整个社会带来的利益,从而提高对药店药物服务的接受度。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积极呼吁和鼓励理论界对中国药物服务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制定更加完善的药物服务制度,从而为中国零售药店的发展和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执业药师制度

在药店药物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药师对顾客的审查和用药方案的提供,如果药师胡乱开药或没有医德,可能会使顾客的利益受到侵害。因此,药师的资格认证十分重要,只有拥有药师资格证的药师才有权利给顾客诊治。国家要进一步明确我国执证药师在法律和社会上的地位,提高药师的社会地位,使更多人为成为一名药师而努力。其次,国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在药物服务上面的成功经验,给药师提供更多的考证机会和上岗机会,并且给药师提供额外的补贴,大力支持药师在药店开展药物服务工作。另外,国家还要重新修改法律制度,提高现有法规的法律层次,出台更为详细的药学法律条规,法律条规涉及药物服务的服务项目、考核评估和监督管理,只有在完善服务制度的基础上,我国的药物服务工作才能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3.健全激励机制

一个优秀的执业药师可以将医学理论和实践结合,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药店要大力鼓励具有高学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药师上岗工作。激励机制是重要的鼓励方法,激励机制可以为每位药师量身定制激励措施,使药师最大程度得到工作上的激励。药店首先要为药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药师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拥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药店可以通过颁发证书、奖金鼓励和带薪旅游等方式来激发药师的工作热情,使药师拥有更加饱满的热情来对待工作,这种激励机制可以使药店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提高药店整体的服务质量。

4.限制药店数量

我国药店行业发展迅猛,药店扩张速度较快,而执业药师的数量较少,这导致药店的药师配备数量不足,使药店药学服务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国家应该对药店的准入条件、人员配备、设备条件和经营面积等方面作出规定,例如规定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出现两家药店。另外,国家有关部门还要加大对新开药店的监控,一旦新开药店出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立刻做停业处理,这种做法减少了药店的数量,大大提高了药店的设备和服务质量。

结语

零售药店在开展药学服务活动时,不仅降低了百姓的用药成本,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保障。还能够提高药店的社会名誉,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药市场正在逐渐规范,医药企业要积极发挥药物服务的优势,在赢得市场的同时,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

参考文献:

[1] 洪兰,叶桦.上海市民对零售药店药学服务需求的抽样调查[J].中国药房,2014,18(28):2239-2240

[2] 金朝辉,马音,顾锦建,薛维佳,赵淼.零售药店药学服务功能弱化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业,2014,0(12):12-14

零售药店品类管理的三个核心问题 篇4

一、品类定义

1. 传统零售药店品类定义

品类的定义是指品类的结构,包括次品类,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等。领导性的供应商都可以提供相关品类甚至非相关品类的品类定义。品类定义是零售商的价值所在,因为每一个详尽的定义中,都包含着零售商对于顾客店内消费行为的理解和把握,把握了品类定义中的每一类商品的组合就是掌握了顾客的真实需求。在这些理论论述中都强调了消费者为中心的重要,都强调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来进行零售药店的品类管理,也都强调了品类定义的核心作用,但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零售药店依然是以表1中的某种方式在进行品类的定义。

这几种定义方式无一例外都是在按照零售药品的属性来划分,与品类定义中的消费者为中心的要求相去甚远,仍然只是站在便于零售药店管理的角度上进行的。以OTC销售中占重要地位的感冒药销售为例,在不违背联合用药治疗原则下,如果感冒伴随有咳嗽,可以联合止咳药;同时有发热,可以搭配退热药和体温计;有炎症可以用一些抗感染药品;还可以联合一些提高免疫力、维生素类药物。按照表1的定义方式,以上这些物品分散于感冒类、抗感染类、器械类等的品类货架上,带给消费者的是不方便。

2. 以适应症为标准的品类定义

进行自我治疗的消费者走进药店一般都知道自己需要治疗的是哪一类常见病,绝大部分有品牌倾向,但对于治疗方案容易受到专业人士的影响。那为了方便患感冒的顾客挑选对症的药物,就可以将上例中提及的药品、器械都归到感冒的预防治疗这一大的品类中去。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把血糖仪、试纸、降糖药、低糖食品等归到糖尿病预防治疗品类中去。

按照这种思路,零售药店可以用适应症作为品类定义的依据,结合OTC可以处置的常见病,以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为出发点进行品类大类的划分(见表2)。

各大类品类然后再按照中西药、价格、剂型等要素进行细分,形成零售药店真正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考虑的品类定义,从而避免了从药店自身的管理考虑的以产品为核心的传统的品类定义的弊端。以内科最常见的感冒疾病为例,感冒的预防和治疗这一大品类可以按表3所示的方式进一步细分:

注:*号代表品类中的具体药品或器械

二、品类角色

1. 大类品类角色

当零售药店将产品按照上述适应症的标准归入某个大类和小分类,这些品类在药店经营中的作用和功能是不一样的,这种作用和功能称为品类角色。品类角色可以按消费者导向进行划分,理论上一般将品类分为目标性品类、常规性品类、季节性品类和便利性品类。

在实践中,不同定位药店的品类定义可以是相同的,但不同的药店可以根据各自的战略定位,将这些品类赋予不同的含义。比如,对于定位为吸引中老年顾客或慢性病患者(顾客)的平价药店,可能将降压药品类作为目标性品类,而一般的社区药店也许将该品类作为常规性品类。

每个药店都有很多品类,每个品类都有各自的特点。并不是每个品类都能盈利,也并不是每个品类都能吸引客流。每个品类都应为药店经营做出最大程度的贡献。药店需要有一个均衡的品类组合,通过各种品类去执行各自的角色来产生能满足整体财务目标的利润和销售额。

2. 品类中产品角色

零售药店可以将每一大类品类中的产品按照不同的标准定义为不同的产品角色,每一个药店可以形成自己的定义维度和标准。例如,可以按照产品在零售药店中的重要性将产品分为核心产品、基本产品、QR产品(快速响应产品)和补充产品或者区域产品;按照产品的销售贡献情况可以将产品角色定义为高销售额产品、高购买率产品、高毛利产品等;根据药店销售情况分析和消费者调研的结果还可以将产品角色分为新品、主推品、正常品、淘汰品等;此外还有品牌产品、合作产品(联营产品)等产品角色。每一个品类中的每一个产品并不是简单的归属于某一个单个产品角色,而是充当着多维的复杂的角色。

角色定义要以数据作为支撑,以零售商的各种接触渠道(包括POS数据、网站等)的客户信息为基础进行分析,根据商品的毛利额、销售额、毛利率进行综合评估和划分。要考虑包括供应商、药店自身,以及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情况在内的多方面因素。特别是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研究,是增加新品和淘汰旧品的最根本的依据。供应商的合作数据可以帮助零售药店了解市场行情,抓住市场机遇;对消费者的分析和研究是确定产品角色策略的最重要因素,例如,如果最具有价值的消费者会常年购买于某一季节性产品,那么零售药店就需要常年供应,并尽可能将其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以方便这些重要的消费群体。

有效的品类管理中,每一个产品角色都为增加零售药店的销售额和利润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实现药店利润的最大化必须走出只推荐高毛利产品的误区,增加客流量、提升药店的品牌度和顾客忠诚度也是零售药店持久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产品角色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市场、消费者需求变化、不同的季节等不断地调整。

三、品类策略

1. 大类品类策略

(1)差异化策略

不同的品类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当然也享用着不同的资源,这就是品类的差异化策略。例如,对于目标性品类来讲,产品组合应尽量涉足所有的品牌及规格,常规性品类和便利性品类则只需要选择主要的品牌和主要的规格,而季节性品类只需要时令品种即可;高低价策略是零售药店品类策略的主打手段,通常目标性品类会采取领导价格,而其他品类采取竞争性价格或者一般价格。此外,不同的品类角色货架空间和陈列方式、促销手段等也都要差别对待。

细化到每一个品类也同样如此,例如每一个品类中要建立合理的商品价格带,做到在每一小类治疗药品里都存在高、中、低三个价格带,每一个价格带都存在主推品,从而增强单品的利润贡献。对于目标性品类,尤其要完善整个品类的价格带,将知名品牌与首推相结合。

(2)集中资源策略

合理高效的品类管理需要供应商、零售商、分销商三方的积极合作,建立一个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和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系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最终提高各自的争能力。零售药店要做好品类管理,离不开上游供应商的支持,不仅是要通过其了解品类的细分、品类的发展趋势等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行业标准和行业数据库,形成行业市场信息的共享,这将有利于改善目前零售药店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优化竞争模式。此外,零售药店还可以利用部分供应商的品牌优势来打造药店的品牌和形象。

(3)低成本策略

品类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必须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零售药店在利用差异化策略和集中资源策略增加利润的同时,更要进一步通过优化采购网络选择合适的品类和单品、优化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品类结构降低品类管理成本等方面获取更多的合理利润。例如,对于淘汰或者准淘汰品种,在认真进行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行为分析的基础上,一旦确定就应赶下货架、无情淘汰,以清空库存。

2. 品类中产品策略

(1)增加客流量策略

该品类策略的特征是高市场占有率、销售率和购买率,其目标是增加零售药店的客流量。因此要对忠诚度和渗透率的商品加大宣传和促销力度,在维持毛利水平的基础上加大销售量。增加零售药店客流量的核心思想是提升顾客购药的满意度。药品的可及性、适应顾客需求、顾客购药的便利度、药品的方式和货架空间安排等都是实施该策略需要考虑的因素。此外,产品店容店貌、、销售人员的形象和促销方式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提高利润策略

以增加或维持利润水平的品类策略,主要将重点放在高利润的品类和高利润的单品上,主要以非价格折扣的方式对具有平均毛利率水平和高周转率的商品进行促销。主推高毛利产品或自由品牌产品是目前零售药店增加利润的主要手段,该策略是药店经营的正确之道,但必须要秉着科学合理的原则。高毛利主推产品的销售占比不能过高,要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药店经营理念,对门店的客流量、客单价和购买数量、顾客的年龄和性别等进行客户数据统计分析,平衡好高毛利与客流量之间的选择。在使顾客满意度不减或提升的基础上,实现药店利润水平的提升。

(3)增加购买量策略

通过增加一次购买量,如刺激额外消费、冲动性购买等,来提高一次购买的毛利水平。将促销的重点放在高购买率的商品上。商品的组合和陈列方式除了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还要引导消费者需求,主动利用不同的组合和陈列方式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偏好,以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4)增强零售药店形象策略

在平均或略高利润水平上提高商品的多样性,可以维持或增加销量,在利润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增强零售药店形象。例如,为了建立商店特有的形象,可以引进新奇、新鲜而特别的产品。零售药店要通过与工业的合作来突出自身的形象而不是宣传品牌厂商的形象,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差异化品类和品牌是品类管理的前提条件。

四、小结

总而言之,品类定义、品类角色和品类策略是零售药店品类管理过程中的三个核心问题,零售药店要实现有效的品类管理,必须抛弃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类定义方法,真正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在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品类定义,实现品类管理的真正意义。实施品类管理的药店需要一个均衡的品类组合,针对不同的品类角色和品类产品角色实施不同的品类策略。品类管理过程中的这三个核心问题都是建立在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的,同时也离不开供应商的合作。品类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只要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在消费者研究和科学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品类管理的发展和成熟肯定可以帮助零售药店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平:品类管理缘何迷失[J].中国药店,2007,(11):82

[2]徐国:从品类管理到客类管理[J].中国药店,2007,(10):64

[3]孙健:品类管理的分析方法[J].中国药店,2008,(3):66

[4]成栋:整合客户关系管理与品类管理[J].商业研究,2005,(11):78

零售药店自查报告 篇5

一、药店概况

我药店成立于XX年2月7日,企业性质为个人独资企业,注册地址为珠海市唐家湾镇金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海华苑6栋1号铺b区,注册资金为3万元。药店经营范围为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物制品(预防性生物制品除外),经营药品品种达695个,开业以来实现销售4。5万元,属小型企业。

本店目前共有人员5人,其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3人,质量管理员(兼验收员)1人,大专学历,职称为药师,养护员1人,高中学历。药师分别负责质量管理和处方审核等项工作。药店营业场所60平方米,无仓库。配备有空调、冰箱、用于调配处方和拆零的设备设施等。

药店自从开展药品经营业务以来,按照国家及行业制定的法律、法规和gsp认证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的经营宗旨,抓管理,促经营,求发展。加强软、硬件的建设和改造,公司从经营业务到药品质量管理实现了电脑化、系统化管理,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经营管理等规章制度,严把质量关,杜绝一切不合格和伪劣药品流入市场,确保市民用药安全,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二、实施gsp认证工作自查情况:

(一)、设立质量管理组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gsp的有效运行,药店成立了由全体员工为成员的质量小组,负责研究、决策药房质量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药房质量管理工作满足gsp要求的具体规定、依据和规范,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实施gsp的前提条件。质量负责人制定管理制度、质量管理程序、质量职责,使药房的质量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杜绝了质量管理的随意性,使所有员工都能把好药品质量关。并由具有药师资格的专业人员担任质量负责人。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及相应的质管、验收、养护岗位等,明确岗位职责。制定了企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制度,做到gsp认证实施工作有步骤、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

(二)、加强培训,合理配备人员

围绕质量管理这个中心,根据gsp的要求,全员培训,不断强化质量意识,采取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上岗培训等方式进行职工教育,提高职工整体业务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药店制定内部培训计划,做好培训记录及考核,重点培训《药品管理法》、gsp及岗位知识,质量管理员、养护员、验收员等相关岗位人员全部符合上岗要求。并对直接接触药品岗位的人员进行严格健康检查,每一员工均建立了健康档案。重点岗位配备了符合gsp认证要求的人员。

(三)、狠抓软件,规范管理

药店制定了质量体系文件,包括管理制度(24项)、管理程序(8项)以及相应岗位责任制(7项),并落实到各个岗位,规范各项操作和记录,并对岗位职责定期考核,使每个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保证了药品的质量。

(四)、设施、设备完善全面药店设备齐全,具备了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养护设施及现代化电脑办公管理系统。

(五)、依据规范,严格实施

1、控制源头,把好进货质量关

做好药品采购工作是保证药品质量的第一环节。为了确保购进药品质量,药店制定了《药品购进管理制度》、《首营企业与首营品种审核制度》等控制药品采购活动的文件。

药店在药品购进时严格按照药品质量的进货管理程序进行,坚持从证照齐全的合法企业进货,严格审核所购入药品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均要求对方提供具有法人代表签字或印章的委托书的原件及上岗证复印件,并签订质量保证协议。首营品种和首营企业填写“首营品种申报审批表”和“首营企业审批表”,并索取有关的资料,首营品种、首营企业经质量管理组和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开展业务。购货合同的质量条款符合法定标准。

药店购进药品均有合法的票据,并建立完整的购进记录,做到票、账、货相符。

2、规范药品验收程序

质量验收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入库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药房制定了《药品验收管理制度》,对药品质量验收时药品的验收方法、药品检查项目、首营品种和整件药品的验收要求做了严格的规定,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操作性。质量验收员努力掌握国家有关药品质量验收的方法和标准等知识。

药店配备了符合要求的验收员,按gsp要求对采购药品的供货单位、到货日期、品名、规格、剂型、生产企业、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质量状况等逐项进行验收,并按规定做好验收记录,经验收合格的药品上架陈列,对贷与单不符和包装异常、破损等不合格药品验收员有权拒收,其处理按程序执行,从验收环节把好药品质量关。

首营品种须有该批号药品的检验报告书,进口药品须提供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通关单》。

其验收记录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

(六)、预防为主,把好养护关药房制定了《药品养护管理制度》、《药品陈列管理制度》、《药品拆零管理制度》、《效期药品管理制度》等质量管理文件。药品按gsp要求分类陈列,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易串味药品等分开存放,区域划分合理。

拆零药品和易串味药品专柜陈列,商品摆放整齐美观,类别标签放置准确,字迹清晰。

我店每月对储存药品巡检一次,并建立养护记录,对有效期在6个月内的药品按月填报近效期药品催销表。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定时对库房温湿度进行监测并记录,发现超出规定范围,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对养护用仪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建立设备档案。

货柜设置了待验区、退货区和不合格品区。并按要求实行了色标管理。

(七)、一丝不苟,把好销售复核关

药品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销售的原则,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药品,如需要冷藏或保温药品均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药品的质量。

(八)、销售合法,重视售后服务

我店在销售中,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营业员能正确介绍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营业时间内有药师在岗。营业场所内设有咨询台,店堂内明示服务公约,公布监督电话,设置了顾客意见簿。对顾客提出的批评或投诉能够认真对待,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店堂内无非法药品广告。

药店药品销售对象均为顾客,在药品销售流程中,坚持gsp要求,实事求是,不做非法宣传,虚假夸大误导用户。与顾客开具合法的票据,做到票、账、货相符,建立完整的销售记录。

同时重视药品售出的质量查询投诉、服务质量投诉的反馈情况,对销售过程中发现的药品质量问题,必须详细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客户的药品查询问题、服务质量问题的投诉,应耐心了解,做好记录,采取补救方法。

三、自查评估

我们于XX年3月23日进行内部评审,本次内审共108项,对质量方针目标、质量管理文件、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力资源的配置、硬件设施设备、质量活动全程控制、客户服务及外部环境评价等进行了检查,询问了相关人员及查阅了相关记录资料。认为本店在实施gsp认证工作中,在药品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和技术职能、经营管理等整体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基本符合gsp的要求。但仍存在2个小问题:①所经营药品并包含质量标准等的质量档案;②药品摆放不整齐;对以上的问题已进行整改,并已验收合格。

零售药店 篇6

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我县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的数量也逐渐增加,截至目前,全县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含诊所)总数已达94 家。与此同时,定点零售药店的刷卡销售额也逐年上升,所占的医保基金门诊支出的份额越来越大。2014年全县各定点零售药店门诊刷卡总额为1500万元,占医保基金门诊支出总额的66%。

二、存在的问题

1.有些定点零售药店没有按规定经营销售药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

2.部分药店存有选择性经营和销售现象,有利就图,无利就不销售;

3.个别药店存有侵害持卡人权益现象,搞压卡销售、超剂量销售;

4.极个别药店甚至刷卡不购药,直接为参保人员套取现金等等。

三、强化宣传,营造医保定点药店守法经营浓厚氛围

广泛宣传湖北省人社厅《关于在全省集中开展打击医保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以及市人社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定点零售药店服务行为监管的通知》这两个文件,营造广大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自觉守法经营浓厚氛围。

1.增强倍加珍惜定点资格意识。“定点”是一种资质。获得这一资质需要满足很多条件,这些条件就是一把尺子,进门前要衡量,进门后还要不断接受衡量。任何一家定点零售药店一旦丢掉了定点资格,重新获取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各药店增强危机意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定点资格。

2.明确知晓《通知》各项规定 。一是明确定点零售药店社保卡支付范围。《通知》明确规定定点零售药店支付范围是:药品、食健字号的保健食品、经卫生部门批准的消杀类产品、家用医疗器械及耗材的费用。各定点零售药店在医保刷卡服务中应严格执行支付范围的有关规定,不得摆放支付范围外的商品,不得违规刷卡。二是明确违规操作行为。定点零售药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停医保服务进行整改,暂停期限至少3个月:(1)摆放支付范围外商品的;(2)无正当理由拒绝为参保人员提供医保结算服务的,或拒绝提供医保刷卡结算凭证的,或刷卡明细与实际不符的,或为非定点单位提供医保结算服务的;(3)营业时间内无药师在岗的;(4)不明码标价售药的;(5)对医保人员刷卡购药实行加价出售的;(6)违反物价、药监等部门规定并被查处的。三是一定不要碰触“带电高压线”。《通知》规定:定点零售药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医保服务协议,取消定点资格,且3年内不受理定点资格的申报。

四、严格要求,诚信经营,努力提供质优价廉的购药服务

1.把好医保政策关。要及时学习并掌握医保政策,并在第一时间告知所有的服务员工,严格执行与县医保局签订的服务协议,切实做到医保政策执行不走样。

2.把好药品质量关。对一个企业来说质量就是生命,对一个药店来说质量就是声誉,就是财源,要规范进货渠道,实施效期管理,真正做到对药品质量负责,对参保人员负责。

3.把好物价政策关。不管是参保人员还是一般顾客,无论是紧缺药品还是平销药品,无论是刷卡购药还是现金买药,都要一视同仁,童叟无欺,做到一店无二价。

4.把好服务质量关,要坚持服务参保人员的经营宗旨,积极探索服务的新途径、新办法,要在一个更高层面上为参保人员搞好服务,做到诚信经营,诚信服务,真正做到让政府满意,让参保人员满意,让社会满意,塑造好医疗保险良好的服务形象。

5.把好信息安全关,对医保定点药店信息管理系统要加强管理维护,安排专人操作,严禁在电脑上玩游戏等与日常医保刷卡服务无关的工作。我县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已与市社保信息管理系统并网运行,新的系统庞大复杂,安全性、保密性要求更高。因此,一旦发生不能及时联网刷卡及相关的重大情况,要及时与信息中心管理人员联系,以便及时排查和解决问题,方便参保职工购药服务。

五、依法监管,综合施策,全力提升医保定点药店管理水平

1.堅持依法监管。灵活采用举办广场宣传咨询、与新闻媒体合作、网站开辟宣传专栏、“送法进药店”、编印《政策法规摘编及实务指南》免费发放等形式,广泛开展医疗保险法律法规宣传。大力推行阳光医保,规范医保监管行为,做到有法必依、依法治医,切实提高依法监管水平。

2.多措强化稽查。县医保局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稽查队伍,落实稽查责任,分片包干负责。要健全完善稽查制度,做到“六有”,即有计划、有行动、有通报、有反馈、有整改、有结果。要加大暗访的频度和力度,采取聘请社会义务督查员等多种形式开展暗访稽查。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充分利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稽查监督网络。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化监管投入,逐步建成覆盖全县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管网络,努力实现网络全覆盖,监管无盲区。要重点查处一批违规药店,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医保定点资格。

3.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定点零售药店准入退出机制,凡被取消医保定点资格的药店,3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变更地址、名称的,必须先到我局备案、报批。完善信息分析制度,用好医保数据挖掘系统软件,重点分析押卡平卡、突击开药等刷卡流量,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建立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违规处罚关联机制。建立定点零售药店实时监控机制,借鉴外地经验做法,逐步在所有医保定点药店安装监控摄像头,对药店的经营服务行为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建立定点零售药店之间相互监督机制,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管理问题探究 篇7

1 中药饮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购进渠道及验收不规范

中药饮片的造假形式层出不穷,几乎每个品种均出现过伪品,如用红花、植物雄蕊或高级纸浆染色加工制成西红花伪品;用锁阳、管花肉苁蓉加工切片冒充肉苁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虽然对中药饮片质量有严格的要求,但一些不法商贩在饮片加工时人为掺入杂质以牟取暴利,如海金砂、蒲黄内掺入滑石粉、玉米面等;菊花、金银花、合欢花混入叶片、花梗等[2],这不仅降低了有效药材的含量和质量,而且杂质本身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一些药店在购进饮片时,由于中药技术人员缺岗现象严重,且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很难把控饮片的真伪优劣,更有贪图药价低廉故意购进假药者,因此零售药店销售伪品饮片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个体以及偏远农村的零售药店。中药饮片零售药店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中药鉴别人才严把质量关,就很难保证购进渠道及验收流程的规范性,购进、销售伪品劣药就难以避免。

这些药店在购进中药饮片时,往往对供货方合法资质审核不严格,即使部分资质证明存在已过期或未加印公章等问题,甚至不向供货方索要合法资质。对中药饮片质检报告单的审核也不够严格。药店在验收时,存在未向供货单位索要同批次的质检报告的现象。即使索取了也仅仅流于形式,并没有对质检报告单上所提供的检验依据及检验项目的正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核,无法起到质检报告对中药饮片质量的保障作用。种种不规范的验收现象使得掺假、使假的药贩有了可乘之机。

1.2 临方炮制水平不尽如人意

零售药店购进的中药饮片多为生品,而有些处方所开具的炮制品就需要药店进行临方炮制,例如当归炭等。《药品零售企业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中药零售企业必须掌握饮片鉴别技术和炮制规范,配备有实践经验的中药专业人员,而且零售企业要有必要的小炒、小炙场地、加工工具及辅料。然而,目前符合这项规定的药店为数不多,即使具备人员和设备,由于从事中药饮片工作的人员临方炮制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较低,加之中药饮片炮制方面的培训很少,无法真正达到临方炮制的要求。多数零售药店均不具备中药炮制场地,更别说设备和人员,药店购入生品便直接进行销售,一些国营药店也不例外。零售药店对中药饮片生熟不分,可能导致用药不当,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临方炮制是否规范也会对中药饮片质量及其疗效产生影响。《中国药典》《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严格规定了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具备炮制条件的零售药店极少有按照规定来加工炮制中药饮片。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方法不同,其理化性质、性味、归经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功效也会随之改变。例如将切片的生姜微火烘干制成干姜,干姜性味辛、热,入脾、胃、心、肺、肾经,具有温中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而如果烘干时火候过大,使姜片外部呈现黑色且切面由黄白色变为深黄色,则制为炮姜,其性味苦、温,入脾、胃、肾经,功效则变为温中止痛、温经止血。

1.3 贮存及养护条件不理想

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的质量风险很大程度上源于贮存及养护条件的欠缺。多数基层零售药店不注重改善中药饮片的储存条件,无通风、防潮、防虫、防鼠和温湿度调控等设施或年久失修,有的为了节约经营成本,即使配备了也只是摆设而已,导致中药饮片出现虫蛀、霉变、走油、鼠咬等质量问题[3],也使得药店利益蒙受损失。且零售药店对生产批号的应用意识也较为薄弱,存在不按药品生产批号随意堆放的现象,导致中药饮片出库混乱,部分先进库的饮片出现变质或失效。

中药饮片的养护工作虽较为烦琐,但为了中药饮片整体质量的稳定,一些细节工作也不容忽略。现行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要求零售药店每天定时对中药饮片营业场所及仓库的温、湿度进行监测,但仍有部分药店不按规定执行。对药斗中中药饮片的养护工作也存在不规范现象:药斗的装斗量过满,超过药斗容积的80%;不按规定定期清理药斗等。装斗量过满易出现串斗现象,造成调剂差错;不按规定定期清理药斗,会使药斗中的积尘和碎屑对中药饮片造成污染。还存在不对店内的中药饮片进行全数巡检或较长周期巡检一次的现象。在夏季等中药饮片易变质的高发时期不勤于巡检,饮片发生质量问题就不能及时被发现。

1.4 销售及调剂时过于松懈

药店给顾客提供的销售凭证过于简单,例如在开具销售凭证时没有注明中药饮片的生产批号和产地等,不便于患者对饮片质量信息进行反馈,也不利于零售药店提高饮片的质量管理水平。经调研发现在经营销售过程中药店调剂人员对处方的意识较为淡薄,中药饮片是处方药,而零售药店不凭医师处方抓药的现象较为普遍。药店调剂销售的方剂中,有相当一部分方剂是由顾客自己从医书、报纸期刊或网上抄写的方子或是顾客自己开具的方子,不是严格意义上由医师开具的处方,为患者用药安全埋下隐患。由于调剂人员缺乏责任心或一心多用,调剂时还出现了以下问题:审方出错、药物品种出错、剂量剂型出错等。调剂人员在发药时没有给予患者正确指导,在药物包装上没有清楚注明药物的注意事项、煎煮方法、服用方法等内容,均会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进而引发医疗纠纷。

2 提高饮片质量管理的建议

2.1 提高验收入店标准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例中对中药饮片管理的有关规定,开展中药饮片议价采购工作,让有资质、具有合法经营证件的单位公开竞标。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要求和《中药饮片质量管理规范》《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标准,对所采购的中药饮片质量进行严格把关[4]。在药材质量和价格上实行药师、店长、经理层层把关的采购机制,做到质量第一,价格合理,确保以高质量的药材供应药店。所进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应符合《中国药典》和地方标准要求,每批次的中药饮片应附有检验报告单,对饮片包装、品种来源、产地、生产日期、合格标志、炮制方法逐一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再逐一登记,对不合格的中药饮片应拒绝签收并退回。

对中药饮片供货单位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零售药店在购进中药饮片时,应按照现行版GSP的要求对供货单位合法资质及销售人员资格进行审核,并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按照GSP的要求进行评审验收后,建立供货单位质量信誉评价机制,定期对购进情况进行质量评审,建立相应的中药饮片质量档案。将信誉评价较低、质量评审不合格的供货单位拉入“黑名单”,不再列入合作范围内。

2.2 提高临方炮制水平

零售药店应在掌握炮制规范的基础上,加强自身临方炮制的服务意识,建立并完善中药饮片炮制设施场地,由专门的炮制人员负责。严格按照《中国药典》《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定的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对从事炮制工作的中药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并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以规范药店炮制人员的炮制工艺、提高炮制水平。对炮制辅料要建立统一的药用标准和质量要求,从而提高饮片加工炮制过程中质量的稳定性[5]。中药饮片炮制质量是否符合处方要求,对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影响极大。因此要依据《中国药典》中对中药饮片炮制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做好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摸索并建立处方常用中药饮片炮制品的炮制标准。确保炮制方法得当,加强临方炮制饮片的质量控制[6],保证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后质量的稳定性,从而走出单一的“生买生卖”的销售模式。

2.3 改善贮存、养护条件

改善贮存、养护条件是降低零售药店中药饮片质量风险的重要环节,应确保中药饮片存储设施的完善。药店在对饮片的保管过程中应有足够的空间,良好的照明和通风环境,认真做好饮片的防潮、防尘、防污染、防鼠和防虫等工作。对不同类型的饮片应当因地制宜,在存储技术上可采用冷藏养护、干燥养护、埋藏养护等[7],例如对易虫蛀的饮片要低温贮藏;易霉变的饮片要勤晾晒,注意保持干燥;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油的饮片,存储温度应低于30℃,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药物的含水量应严格控制在7%~15%,室内相对湿度应严格控制在70%以下[8],并定期抽样检查药物的含水量。梅雨季节昆虫繁殖迅速,药库应每月熏杀2~3次,抑制细菌和昆虫的繁殖,防止饮片发生虫蛀[9]。

药房工作人员应坚持每天做到定时检测相关数据,检查药品的贮藏、流通情况,并建立有效的贮藏质量评价模式。中药饮片要严格按照生产批号装斗且不宜超过七成满,附上标签注明存放中药饮片品名并做好记录,定期清理中药饮片斗箱。对存放、陈列中药饮片的药柜要勤于检查,做到先进先出,对贮存时间过长、药性失效的饮片要按有关规定及时清理、报废、销毁。

2.4 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意识

既要加大对药店质量负责人的培训和管理,确保质量负责人在职在岗,又要加强对从业人员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水平、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药品监管部门应建立长效的培训制度,定期对零售药店中药饮片销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鉴别能力。逐步培养从业人员搜集、了解药材市场上造假药品相关信息的意识,全面掌握常见中药饮片的鉴别要点,能够用简便快捷的鉴别方法对常见中药饮片的质量做出判断,能够使用常规理化鉴别方法或分析仪器对药品进行检测[10]。聘请药事管理专家对药店从业人员培训相关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应尽快建立完善、统一的培训标准,例如统一培训内容、培训范围、培训频率、培训时长等,并按要求建立培训档案[11]。

对负责调剂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培训,在见方抓药的前提下做到以下几点:①审方时应核对各药用量与用法是否得当,是否违反“十八反”“十九畏”及“配伍禁忌”等,如有问题应及时与医师联系,避免出错;②配方时严格按照处方要求,看准药名与剂量,逐样调配,对采取不同炮制加工的中药饮片应分量单包,并注明用法用量提醒患者;③调配好饮片后,应认真核查饮片品名、规格和剂量是否符合处方要求,核方无误后方可给患者发药,并细心叮嘱患者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等。在开具凭证时应囊括中药饮片品名、生产批号、产地等详细信息,便于患者对饮片质量进行反馈,对完善零售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监管体系有着积极作用[12]。

3 结论

通过对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管理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发现:购进渠道及验收不规范、临床炮制水平不尽如人意、贮存及养护条件不理想、销售及调剂时过于松懈是影响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管理的主要问题。因此,应从提高验收入店标准、提高临方炮制水平、改善贮存和养护条件、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意识等方面提高药店中药饮片管理水平,确保所销售饮片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使零售药店在中药饮片经营领域走得更好、更远。

摘要:近些年来,具有中药饮片经营资格的基层零售药店越来越多,在为老百姓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致使饮片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对群众用药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文章通过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管理现状,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零售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李光胜.基层零售药店中药饮片管理现状及监管对策[J].齐鲁药事,2007,26(6):329-331.

[3]吴颖雄,田侃.浅析医疗机构中药饮片风险管理[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9(8):315-316.

[4]孙艳,陈少娜,王翠玲.零售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J].大家健康,2012,6(5):84-85.

[5]黄琴伟,李恒,黄晓婧,等.我国各省饮片炮制规范中炮制通则内容初探[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153-155.

[6]朱育凤,吴旭彤,蒲维亚,等.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3):252-254.

[7]刘卫星,包晓光,谭耀辉.论零售药店中药饮片保管与养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184.

[8]张书超,秦晓红,代凤英.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85-86.

[9]王曼.中药房中药饮片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0,6(3):2-3.

[10]焦立红,郑霄,李昌,等.简述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33(3):218-219.

[11]刘倩,张冰,林志健,等.对北京市中药饮片零售药店经营现状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药房,2013(47):4 5 0 9-4 5 1 2.

浅谈零售药店品类管理之困境 篇8

一、零售药店品类管理成长历程的四个阶段

1、价格战期 (2004年前)

随着一批民营企业取得了零售药店经营资格, 并且国家开始了医疗体制改革, 民营企业为主率先发动了这场价格战, 如当时的一些口号:比国家最高价低50%, 再降30%, 全场降价40%等等。当时各公司想法很简单———将销售额短时间内做上去。原本零售药店丰厚的利润一下变成了微利。

2、导入与实施期 (2004年至2006年)

这一时期开始着手品类管理。随着2004医药行业的价格战开始, 在这一轮大战过后其实已经确定了现在各大连锁药房的格局, 并基本保存到现在。当然其中的过程可以说是十分惨烈, 不光是一些小药店无法生存, 就那些不能适应时代潮流的传统医药公司也真正倒下。药品生产企业可不经过上级批发站, 而直接将药品销往下一级批发站或直接销向医院和药店, 同时随着药品流通领域政策的放开, 大量的行业外资源进入药品流通领域, 药品批发的中间商大量增加。更重要是引进了国外管理模式, 润物细无声地将药店开进了社区, 并且开始着手做着对终端顾客更为本质的品类管理。

3、品类管理普及期 (2006年至2008年)

这一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上升发展, 各大医药连锁的真正春天来临, 各连锁公司在占领各城市中心区的同时, 也开始大力发展社区店, 很多公司在这一阶段已达到千家的规模, 当时扩张的同时也引起了资金的紧张, 大家开始了一次以如何提高品种毛利率和自有品种运作的品类管理。像海王星辰的自有品种已经做到了200多个。2007开始很多公司开始对品类管理进行了深化, 在以利润为主导的分类基础上引入了功效品类分析的方法, 表现在:重视品类培训、重新整理自己的分类目录、营销活动更加细化、品类管理软件这时也开始在各商家进行使用。

4、深化和阵痛期 (2008至今)

连锁经营者在进入2007年后, 市场压力不仅没有随着O TC市场的日益发展而减小, 反而进入了行业发展的“寒冬”, 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的到来, 经济不景气, 导致渠道压货过多, 库存积压严重, 减值损失较大。连锁经营者开始减少对渠道的投入, 把精力投放到以顾客为主的零售终端, 让原本平静的品类管理风云再起。

二、品类管理的误区及产生原因

很多人把品类管理看成是分类管理或者剂型管理, 但更多的人认为, 品类管理就是关于药店内商品的陈列技巧, 以更加方便和快捷地为消费者服务, 于是把陈列的改善、药店环境的装修和药店品牌形象的宣传等工作做了后, 就认为品类管理已经做得不错, 接下来就应该是顺理成章的销售业绩的增长了。

国内多年研究药品零售领域品类管理的专家郑越女士曾说过:“其实我们的连锁药店, 根本就没有施行过真正的品类管理。”没有形成真正的执行, 并不是连锁药店自己不想去做, 而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使得品类管理的实施走了样。

1、认识的不对称

忽视了药品的基本属性是商品,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 应该特殊管理, 他们忽视了药品的基本属性是商品, 商品当然得按商业规律来销售了!除了必须按处方销售的药品外, 应该打破按药品与非药品分类陈列观念, 必须让这些药品回到商品属性上来, 否则, 药店的品类管理只能在一般的分类上做文章了。

2、短期利益驱动

由于受物价环境的影响、成本上升过快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 对于利润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 甚至可以说“唯利是图”。这就逼着各零售药店使出浑身解数, 以求继续生存发展下去。于是各种短期逐利行为开始增加, 最典型的行为就是大量增加贴牌产品等高毛利非品牌商品的强制性推销, 甚至单纯用药品毛利率一条线来选择“首推”的药品, 对于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产品进行低价招客, 或者撤柜下架, 以高毛利商品取而代之, 这些都是连锁药店追求利润的无奈之举, 使品类管理实施走样。

3、数据库的缺失

很多的零售药店经理们想尽早开展品类管理, 可是他们感到最大的困难是无系统的数据支持。应该说, 药店做品类管理的投入不算大, 关键是要有数据的支持, 这里就牵扯到了数据共享的问题, 数据的共享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细化与完善, 货架的科学合理管理, 怎样进行行业标准和行业数据库的建立和共享, 不单是在中国, 在其他区域、其他国家也都是一个挑战因素, 而中国广阔的地域与众多的分销商使这方面的难度更加大了。但是数据共享, 毫无疑问是品类管理的核心。

4、职责分工不明

品类管理是一个对于整个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要求非常严格的一种管理方法。品类规划要求公司逐步建立品牌经理制, 取代原有的产品经理制。与传统的产品经理制不同的是, 在品类规划的架构下, 品牌经理被赋予了更多的权限和职责, 他将作为整个品牌运营的“总司令”, 从通盘的角度全面规划和监督执行与品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切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 部门之间的暗战很多, 在操作中恶性竞争严重。想让品类管理可以良好地发展, 在品牌经理制的组织架构下, 品牌经理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同时也需要更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职责分明是真正贯彻品类规划成果的基础。

5、高管理层的参与

品类管理中最关键的实施角色是连锁药店的高层, 他们将决定品类管理的命运。很多企业想当然地以为, 品类管理只是一个货架为主的管理内容。所以花很多精力在做陈列, 在做促销, 在做所谓的会员服务。其实品类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高管理层的参与, 最高层的参与是一种直接关怀, 参与不是说老总要去管理其中的许多细节。很多老总都不知道品类管理这个词语是何物、何意, 那下面的员工如何去执行品类管理的策略?

三、走出品类管理误区的建议

以上几个主要原因, 造成品类管理在现在药店经营中的困境。值得欣慰的是, 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药品零售行业正在触底反弹。

1、政府层面

政府在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加强零售药店品类管理监督与指导作, 通过药品种类、利润结构的调整, 采取符合医药市场规律的有效策略来获取内生式利润增长, 确实促进零售药店的健康发展。

2、队伍建设层面

通过参加品类管理培训或引进新型品类管理人才的形式, 加强品类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在品类管理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配备专业人才, 使品类管理发挥真正的作用。

3、经营理念的更新

零售药店尤其是连锁药店要对自己的营销行为进行反思, 经营管理越来越朝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方向前行;逐渐改变了“以经营者”为主导, 转到更贴近市场的“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上的进步, 未来零售的竞争表现在客户的争夺上, 可以说品类管理的运用实施, 意味着客户争夺战的提前上演。

4、客户观念层面

品类管理遵循的是以保证消费者高度满意和实现顾客忠诚为前提, 是全面满足顾客的功能利益和情感利益的需求。所谓功能利益指的是价格、品种、疗效等。情感利益, 主要指的是品类品牌、药店品牌以及药店亲情化服务, 专业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等。要从思想意识上去想如何提升客户地位, 改变以往的经营模式。

5、高管理层的参与

品类管理中最关键的实施角色是连锁药店的高层, 他们将决定品类管理的命运。很多企业想当然地以为, 品类管理只是一个货架为主的管理内容。所以花很多精力在做陈列, 在做促销, 在做所谓的会员服务。其实品类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高管理层的参与, 最高层的参与是一种直接关怀。

四、结束语

品类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差异化竞争, 零售药店要实现有效的品类管理, 必须抛弃以产品为核心的品类定义方法, 真正从消费者角度出发, 在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品类定义。目前同业态中商品、经营技术同质化非常严重, 品类管理在观念、商品选择、经营管理上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在促销策略、价格策略、商品组合、货架管理上走出了以前盲目操作的困境, 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品类管理运用, 带领我们走入更广阔的天地。再次就是上游供应商, 尤其是品牌企业, 也在思索着如何与零售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如何帮助对方成长, 进而从中获利, 如很多供应商开始进行上至连锁老总, 下至药店店员的全面培训和业务研讨就是例证。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全面科学的药店品类管理, 不仅不会迷失于连锁药店, 反而会随着社会的进步, 行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进步, 愈发散发其迷人的魅力, 推动药品零售业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药店的品类管理的成长历程入手, 通过四个阶段的分析, 进而分析出最终这些由药企倡导的品类管理项目却难以实施下去, 药店的聚焦点转而集中于“高毛利药品”、“深度合作”等新的词汇上来的根本原因, 然后从政府层面、经营者理念、客户层面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品类管理,药店,经营

参考文献

[1]程莉、郑越:品类管理实战修订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2]范平、袁虹、龚友等:医药客户管理教程[M].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5.

[3]张小平:品类管理缘何迷失[J].中国药店, 2007 (11) .

[4]张小平:当连锁药店遭遇品牌产品[J].中国药店, 2007 (9) .

[5]陈里:品类管理共享之美[J].中国药店, 2005 (6) .

论零售药店中药饮片保管与养护 篇9

1.1 入库验收:

为了保证饮片的质量, 药品入库首先要验收, 鉴别饮片的真假, 并且对饮片的净度、片型、色泽、气味、水分、包装等进行严格检查。合格的饮片才能入库贮存。

1.2 库房管理:

入库的中药饮片要根据饮片性质及仓库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贮藏。药品仓库应保持通风、阴凉和干燥, 避免日光直接照射。入库后的药材应离地10cm以上, 相对湿度60~70%, 温度在0~30℃条件下进行分类存放。[1]库内应配备温、湿显示计并要有防潮、防尘、防虫、防鼠等设施。饮片一般贮存于木箱、纤维纸箱中, 最好置严密封口的铁罐、铁桶中, 以防止湿气的侵入。有些应置于陶瓷罐或缸中, 并加入石灰或硅胶等干燥剂。要贯彻先进先出、易变先出的原则, 将库存的药物先进来的先使用, 以免药物由于贮存时间过长而发生变质。

2 常用中药饮片的保管与养护

2.1 含淀粉类多的药材切成饮片后要及时干燥, 并防止污染, 应贮于通风、干燥、阴凉处, 并注意防虫蛀。

2.2 含挥发油较多的药材切成饮片后, 干

燥温度应小于30℃, 若大于30℃则损失有效成分, 会散失香气或原油, 湿度太高则易吸湿霉变和虫蛀, 应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2.3 含糖及黏液质较多的药材, 炮制后不

易干燥, 若温度高、湿度大则易吸潮变软、发霉和虫蛀。故应密封贮存, 置通风干燥处, 且防霉防蛀。

2.4 花类饮片容易变色和散失香气, 应避光密闭保存, 贮存期不宜超过一年。

受潮后可摊晾、阴干或30℃~40℃低温烘干, 忌曝晒和高温烘烤。

2.5 一些种子类药材经炒制后增加了香气, 容易受虫害及鼠咬, 故多密闭保管。

2.6 全草类药较易保管, 因为纤维和木质

类饮片不易质变, 只少数品种易霉蛀, 如垂盆草、半边莲、透骨草等, 应贮于干燥处, 时间不宜过长。

2.7 动物类饮片易霉、蛀、泛油。

如蛤蚧、蕲蛇、白花蛇等, 在梅雨季节最易被虫蛀蚀, 严重时可蛀空。故在梅雨季可烘焙1~2次, 置石灰缸中贮存, 或者拌花椒同贮。要保持库房相对湿度70%以下, 并且少贮勤进。

2.8 某些矿物类饮片如硼砂、芒硝、胆矾等, 在干燥空气中容易失去结晶水而风化。

应贮于密封的缸、罐中, 置于凉爽处, 防止潮解和风化。

2.9 炮制类饮片分为蜜炙饮片、酒炙饮

片、盐炙饮片、醋炙饮片、蒸煮饮片、曲类和霜类饮片。a.蜜炙饮片糖分大, 较难干燥, 通常贮于缸、罐内, 尽量密闭, 以免吸潮, 并置通风、干燥、凉爽处保存养护, 且贮存时间不宜过长。对于已拆包的蜜炙饮片, 或不常用的蜜炙饮片应置于干燥箱内存放, 或置于冰箱内冷藏。b.酒炙饮片应贮于密闭容器中, 置阴凉处。c.醋炙饮片贮于密闭容器中, 置阴凉处。d.盐炙饮片应贮于密闭容器内, 但不应用铁质容器, 宜用瓦质容器, 置于通风干燥处, 防潮。e.蒸煮类饮片应密闭贮存, 置于干燥通风阴凉处。f.曲类饮片宜置于阴凉干燥处密闭贮存, 且不宜久贮。

3 中药饮片养护方法

中药养护是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中药保管和影响中药贮藏质量及其养护防患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劳动人民长期积累贮藏中药经验的基础上, 运用当代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对中药饮片加以养护。

3.1 干燥养护技术。

干燥可以除去中药中过多的水分, 同时可杀死霉菌、害虫及虫卵, 起到防治虫、霉, 久贮不变质的效果。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晒、晾、烘、微波、远红外加热干燥法等。其中高温烘燥法适合大多数药材;摊晾法则适用于芳香性叶类、花类、果皮类等;对于颗粒较小的中药粉末状饮片, 采用微波干燥或远红外加热干燥。

3.2 冷藏养护技术。

采用低温贮藏中药饮片, 从而有效防止不宜烘、晾中药饮片的生虫、发霉、变色等变质现象的发生。贵重中药饮片多采用冷藏法, 例如:哈士蟆油、人参等。

3.3 埋藏养护技术。包括石灰埋藏法、沙子埋藏法、糠壳埋藏法、地下室贮藏法等。

3.4 对抗同贮养护技术。

此种技术是利用不同品种的中药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吸潮性能或特有驱虫及去霉化学成分的性质来防止另一种中药发生虫、霉变质等现象的一种贮藏养护方法, 此种技术一定要实施于药材被蛀发霉以前, 而不宜在其后进行。如泽泻、山药与丹皮同贮防虫保色;藏红花与冬虫夏草同贮于低温干燥的地方, 可使冬虫夏草久贮不坏;蜜拌桂圆、肉桂保味色;姜防蜂蜜“涌潮”;当归防麝香走气色等。

3.5 化学药剂养护技术。

此种技术是利用防雾剂和杀虫剂, 抑制霉虫的生长和繁殖, 其中包括最早使用的硫磺熏蒸法以及磷化铝熏蒸法、氯化苦熏蒸法、氨水熏蒸法以及醋酸钠喷洒法等。值得注意的是, 易变色、变味和质地脆嫩的中药, 60多种花类和虫类药材不宜使用硫磺熏蒸法;另外, 氯化苦有剧毒, 对人体毒性很大, 应特别注意不能将氯化苦直接喷洒到中药上。

3.6 无公害气调养护技术。

气调养护法即在密闭条件下, 人为调整空气的组成, 造成低氧的环境, 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中药自身的氧化反应, 以保持中药品质的一种方法。该法可杀虫、防霉, 还可在高温季节里, 有效地防止走油、变色、变味等现象的发生, 费用少、无残毒、无公害, 是一项科学而经济的技术。

零售药店 篇10

1 零售药店品类管理的发展历程

1.1 2004年以前, 价格战阶段

2004年以前, 这一时期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开始进行, 民营企业发动了这场价格战, 使零售药店丰厚的利润变成了微利。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 各地药店纷纷开业, 甚至出现了“药店多过米店”的局面并且出现了扎堆经营的现象。

1.2 2004年至2006年导入实施阶段

随着药品流通领域政策的放开, 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并不断扩大在中国零售业中的份额。大型零售企业加快向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外资、民营三足鼎立的格局发展。

1.3 2006年-2008年普及阶段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上升发展, 各连锁公司开始扩张的同时也引起了资金的紧张。2007开始, 很多公司开始引入了功效品类分析的方法。

1.4 2008年至今深化阵痛阶段

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的到来进入了行业发展的“寒冬”, 连锁经营者开始把精力投放到以顾客为主的零售终端。

2 零售药店品类管理现状

2.1 品类定义欠妥

现今, 零售药店品的品类管理多数仍停留在“货架管理”, 尚未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品类定义是零售商的价值所在, 把握了品类定义中的每一类商品的组合就是掌握了顾客的真实需求。很多的药品零售商实践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忽视了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来定义品类。绝大多数零售药店依然零售药品的属性来划分进行品类定义, 这与品类定义中的消费者为中心的要求不同。

2.2 短期利益驱动

利润在下降, 而与此同时, 药店的经营成本却在上升。为了药品质量安全, 国家也加大了对药品的监管力度, 这些政策的实施从另一方面来说提高了药店的经营成本。零售药店对于利润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 各种短期逐利行为开始增加。这些追求利润的行为也使得品类管理实施走样。

2.3 数据库缺失

实施后的效益缺乏有力数据, 无法说服决策管理层全面执行品类管理。药店做品类管理的投入不算大, 关键是要有数据的支持, 而零售药店品却缺少数据库。

2.4 职责分工不明

职责分明是真正贯彻品类规划的基础。品类规划要求公司逐步建立品牌经理制。品类经理在与其他部门协调时, 要经过很多层的程序, 其间一旦某环节有所耽搁, 就会拖延整个工作的进度。如果品类经理没有权力命令其他部门的人员, 只能进行协调, 但这种没有权威性的协调很多时候是无效的。所以要将品牌经理作为整个品牌运营的“总司令”。由品牌经理将全面规划和监督执行与品牌发展密切相关的一切活动。以前的产品经理制在人员、工作流程上不能适应品类管理大量、专业、细致的工作要求, 使得协调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2.5 激励机制的限制

品类管理除了需要在工作流程上的保障外, 还需要奖惩激励机制的保障, 没有一种压力机制, 就造成工作上的效率很低, 错失市场良机。

2.6 专业力量的限制

各企业对品类管理的重视程度与方向不一。由于现有品类管理模式的运作时间还不长, 整个品类管理模式仍处在一个磨合的过程中, 因此在某些方面表现得不专业, 从而影响了实际执行的效果。

3 零售药店品类管理发展对策

3.1 以适应症为标准的品类定义

大多数消费者走进药店时一般都知道需要什么药品, 但对于治疗方案容易受到专业人士的影响。零售药店可以用适应症作为品类定义的依据进行品类大类的划分。

3.2 政府督导

政府在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采取符合医药市场规律的有效策略来获取内生式利润增长, 促进零售药店的健康发展。

3.3 实现资源共享

合理高效的品类管理需要供应商、零售商、分销商三方的积极合作, 建立起数据库。零售药店不仅需要上游供应商的支持, 更要建立行业标准和行业数据库, 实现行业市场信息的共享。

3.4 品类管理队伍建设

要使品类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素质专业人员的配备是必要的软件资源。通过参加品类管理培训、引进新型品类管理人才等形式, 加强品类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由专业人才负责品类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 真正实现品类管理。

3.5 建立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

由品类部门进行协调是必需的, 建立一种合理、有激励力的竞争奖惩机制, 加快市场反应的速度, 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

3.6 扩大品类部门的权限

增加品类管理部门的权限并有效地起到整合企业资源的作用, 使品类管理部门在策略制订、品牌发展方向、工作协调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3.7 灌输品类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理念

只有将不同的部门有机地整合起来, 朝向一个相同的方向, 才能充分发挥整体优势。所以要建立品类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理念。

摘要:零售药店通过品类管理可以降低缺货率、提高销售量、提高商品周转率、减少库存成本、提供较佳的采购及商品组合建议。本文对零售药店品类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进行综述。

关键词:零售药店,品类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1]周莹, 陈玉文, 孟令全, 刘娜.我国医药商品流通体系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

[2]徐伟.零售药店品类管理的三个核心问题[J].商场现代化, 2009, (587) :21-23.

[3]范平, 邵崇钰.浅谈零售药店品类管理之困境[J].当代经济, 2011:62-62.

[4]王淑玲, 赵海鹏.连锁药店应对新医改的策略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

[5]余乐彬.零售药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中医药报, 总2421期.

[6]陈芳, 陈玉文, 许伟.新医改对药品零售企业的影响及企业的策略选择[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

[7]李磊, 禹弘.浅谈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的监管.2008, 01 (23) .

[8]袁宇, 昝旺, 付琳娜.浅谈新医改对药品零售企业发展的影响[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

零售药店 篇11

关键词:非处方药,零售药店,药品销售人员,药物不良反应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 医药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全方位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将给传统的医药零售业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传统零售药店在销售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 部分药店没能严格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销售药品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是世界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家药监部门公布的, 不需要医师处方, 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有了“大病去医院, 小病去药店”的观念, 这给药品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在销售过程中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出现了不少问题。患者仅可自主地选择非处方药, 但很多从药人员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或为追求经济利益而随意销售处方药。现实中经常可以见到不需要处方也可以在零售药店买到抗生素等处方药。

2 销售人员在指导用非处方药时容易出现药品滥用、误用等不合理现象

非处方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以买到, 患者虽具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的机会, 但多数愿意咨询销售人员以获得专业的用药指导。如果销售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全面就容易不合理地推介药品, 轻者加重药品不良反应, 甚者造成严重后果。以感冒药为例, 多数治疗感冒的药物属于非处方药, 具有退热、止疼的作用。如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品商品名有百服宁、泰诺止疼片等, 而感冒复方制剂多含对乙酰氨基酚和扑尔敏, 有白加黑、日夜百服宁、感康等。患者出现头疼、发热就建议买百服宁等服用, 为缓解流涕、打喷嚏又加用感康等, 甚至可以见到有些销售人员为更快减轻患者症状自行加大药量或缩短用药间隔, 这很容易造成对乙酰氨基酚的重复和过量使用, 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因从业人员临床专业知识缺乏不能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制定给药方案

有些零售药店的销售人员虽是药学及相关专业毕业, 但很少接触临床学科, 缺乏临床药学的相关知识。实际销售过程却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丰富的临床药学知识才能胜任。如老年患者因血浆蛋白偏低, 体水较少, 脂肪较多, 肝肾功能自然衰退, 而导致老年人对各种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当遇到老年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时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给药方案。

4 为追求治疗效果盲目联合应用非处方药

非处方药虽然质量稳定、疗效确切、较为安全, 但毕竟也是药品, 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如没有给予注意, 就容易导致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严重的甚至可以出现蓄积中毒等危险。比如大多销售人员知道某一药物的作用, 但是在联合用药时却容易为追求治疗效果、药学知识掌握欠缺出现盲目甚至错误的联合用药。比如双黄连、复方双花口服液等不宜与乳酶生同时服用, 因其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乳酶杆菌的活力, 使乳酶生药效降低或丧失。

5 为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而随便推介药品、保健品等

现在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都很浓, 很多人愿意提前服用药物治“未病”。很多药品销售人员也认为可以服用药品特别是非处方药或保健品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虽然药品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但是不当使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大多销售人员知道体内缺钙可以引起佝偻病及手足抽搐症等疾病, 补充钙盐可以预防。经常见到销售人员盲目给患者大力推介补钙药物预防缺钙, 觉得补钙百利而无一弊。其实补钙也是因人而定, 生长发育较快的婴幼儿可以适当补充, 但因钙剂吸收会刺激胃酸分泌, 如过量补充会造成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的表现。

6 药品销售人员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特效药”

国家药监部门允许非处方药在大众媒体做广告, 特别是现在信息社会, 药品广告铺天盖地随处可见。在很多广告中药品疗效被极大地夸大, 象“止痒从此不求人“、“补钙还是蓝瓶的”, 再加上著名人物在广告中极其煽情的表演, 不但很多患者面对众多药品无所适从, 连很多专业人士都在不自主的跟着广告走。比较经典的例子是四环素造成了很多人出现牙齿和骨骼发育的异常。新药、进口药因临床使用时间短, 有些不良反应因时间关系不能表现出来, 且价格贵, 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7 药品销售人员未注意非处方药品的售后服务, 如服用、储存方法等相关知识

很多药品销售人员能做到问病售药, 但没注意到应告诉病人应详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了解药品的服用方法、储存条件等知识, 以便正确服药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因大多患者没有药学专业知识, 特别是碰到一些老年患者时更要详细嘱咐药品服用方法, 剩余药品如何储存, 药品效期, 药品常见及少见的不良反应处理问题等。比如药品销售人员在销售药品时告诉患者药物需要1d服用3次, 但是他没注意到患者是个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 结果这个老年人想当然以为是三顿饭后服药。这样服药效果肯定不理想, 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中毒反应。

上一篇:科幻绘画下一篇:家庭医生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