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医生

2024-08-11

签约医生(共10篇)

签约医生 篇1

国务院医改办等七个部门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家庭医生是为群众提供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等。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等作为家庭医生在基层提供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签订协议为其提供服务场所和辅助性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提供签约服务,并享受同样的收付费政策。随着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签约服务队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应当采取团队服务形式,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医师(含助理公卫医师)等组成,并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含中医类别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为更好地满足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将逐步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吸收药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等加入团队。其中,家庭医生将负责团队成员的任务分配和管理,其他专科医师和卫技人员也要与团队紧密配合,共同为签约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居民或家庭自愿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明确签约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签约周期原则上为一年,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鼓励和引导居民就近签约,也可跨区域签约,建立有序竞争机制。

引导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自愿选择一所二级医院、一所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在组合之内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就医机构,并逐步过渡到基层首诊;在组合之外就诊应当通过家庭医生转诊。

建立居民基层首诊激励机制

居民在签约后,将享受到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公共卫生服务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可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通过不断优化签约服务内涵来满足居民的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签约服务会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政策,增强签约服务的吸引力和居民对签约服务的有效利用。一是就医方面,家庭医生团队将主动完善服务模式,按照协议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二是转诊方面,家庭医生团队将拥有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二级以上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或指定科室会对接家庭医生就诊服务,为转诊患者建立绿色转诊通道。三是用药方面,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可以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减少病人往返开药的频次。对于下转病人,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药物。四是医保方面,会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例如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等。签约居民在基层就诊会得到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从而增强居民利用签约服务的意愿。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根据签约服务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方式共同分担,具体标准和分担比例由各地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价格等部门根据签约服务内容、签约居民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协商确定。

可以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对经基层向医院转诊的患者,由基层或家庭医生团队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进一步增强家庭医生团队控费的动力。另外还可以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付费控制中的作用,合理引导双向转诊。

家庭医生团队向签约居民提供预约的服务,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提供非约定的医疗卫生服务或向非签约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按规定收取费用。

建立家庭医生激励机制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使家庭医生通过提供签约服务等合理提高收入水平,增强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采取设立全科医生津贴等方式,向承担签约服务等临床一线任务的人员倾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结余部分可按规定提取奖励基金。二级以上医院要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向参与签约服务的医师倾斜。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相应评价考核的家庭医生团队和参与签约服务的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予以资金支持引导。

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重点向全科医生倾斜,将优秀人员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范围,增强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签约服务水平。继续开展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合理设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高、中级岗位的比例,扩大职称晋升空间,重点向签约服务考核优秀的人员倾斜。将签约服务评价考核结果作为相关人员职称晋升的重要因素。拓展国内外培训渠道,建立健全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定期到基层开展业务指导与家庭医生定期到临床教学基地进修制度。

签约医生 篇2

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

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是为群众提供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由以下人员承担: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二是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三是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别是内科、妇科、儿科、中医医师。同时还鼓励符合条件的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含个体诊所)提供签约服务,并享受同样的收付费政策。未来随着全科医生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签约服务队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应当采取团队服务形式,主要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含助理公卫医师)等组成。

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医疗服务

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公共卫生服务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主要是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可包括健康评估、康复指导、家庭病床、家庭护理、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远程健康监测等。

此外,签约服务会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政策。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服务费用

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约定的签约服务,根据签约人数按年收取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方式共同分担。

具体标准和分担比例由各地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价格等部门根据签约服务内容、签约居民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协商确定。

符合医疗救助政策的按规定实施救助。

签约服务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费用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中列支。居民自付的费用大概多少?从各地试点情况看,尚在百姓可承受范围以内。

据报道,武汉市收费标准为每人每年95元,试点期间不对居民个人收费。浙江温州市民每人每年只需支付24元。宁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为每人每年150元,居民个人只需要承担50元。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优惠便利

就医 家庭医生团队将主动完善服务模式,按照协议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转诊 家庭医生团队将拥有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二级以上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或指定科室会对接家庭医生转诊服务,为转诊患者建立绿色转诊通道。

用药 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可以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减少病人往返开药的频次。对于下转病人,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药物。

签约医生 篇3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52-01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腹膜透析治疗与血液透析治疗其中的区别之一是其具有自行操作,简便易行,节约费用等优点。 居家腹膜透析是一种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治疗方法。 由于腹膜透析是一种维持性治疗,决定了它的长期性,决定了它是一种居家透析的方式。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12年起由家庭医生制服务团队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进行签约随访和治疗管理。了解居家腹膜透析病人对家庭医生上门随访、护理、健康指导的需求,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全鎮共有居家腹膜透析患者18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1岁,文化程度:小学6名、初中6名、高中5名、大学1名;均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根据患者做腹膜透析时间长短分2组,其中4年以下的为A组6例,5年以上(含5年)的为B组12例,。

1.2方法

遵循自愿的原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方式,上门调查。问卷是否愿意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团队)签约。签约内容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内容与服务时间等,采用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的方式,由病人自己完成。对自己不能完成的由团队人员朗读,家属帮助记录的方式。问卷发出18份回收18份,回收率100%。资料采用百分构成法进行分析。

2结果

2.1病人对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时间需求见表1

2.2病人对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内容需求见表2

讨论:

由表可见,居家透析病人对家庭医生服务需求是肯定的,透析时间不同的病人对上门服务需求的时间与内容不同。

1. 1科学安排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服务时间:以了解病人居家透析的环境、对治疗的依从性、家属的支持度、病人的社会回归情况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困难等,作客观评估。并制定管理计划,结合信息化管理, 把家庭医生的联系电话留给病人,随时电话咨询与电话随访,建立健康档案 ,对其进行康复指导等。

1.2心理护理: 尿毒症患者大多对疾病治疗信心不足,悲观失望,甚至有自杀倾向。因此心理护理最为关键,家庭医生应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对其表示关心和理解,耐心解答问题, 使患者相信能在家庭内进行有效的透析治疗,积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鼓励肾病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劳逸结合,尽早回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1.3. 腹透室的操作环境进行具体指导,包括地面、桌面的清洁方式、窗户的密闭性要求、紫外线灯的功率、分割洁净空间的方式、合理的通风时间和方法、操作空间的家具及生活用品的摆放方法、透析用品的储存及摆放方式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配给配紫外线灯、及有效氯消毒片等,尽量让居家透析的环境接近医院的环境。

1.4.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的指导

.1.4.1腹膜炎: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腹膜炎发生的关键。如何规范进行无菌操作,操作前按要求洗手,戴口罩,减少细菌量,换液前按6步洗手法可洗手可明显减少接触污染机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4.2透析液引流不畅: 常见原因可能是透析管路受压、扭曲、折叠,透析管移位、纤维蛋白条堵塞等及处理方法。

1.4.3 外接短管脱落:多种常见原因,需注意的大多为人为因素。

1.5饮食指导

饮食指导是腹透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因为营养不良是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其他疾病的发生率。 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指导,

了解患者饮食情况,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制定饮食处方。保证每天足够的热量、高蛋白质、优质蛋白质饮食[1]。

通过对腹膜透析病人的培训、指导心理护理、个人卫生、家庭透析室布局、消毒方法,做好家庭随访及动态护理,可降低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腹膜透析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综上所述,规范的家庭医生签约随访与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家庭医生对腹膜透析病人的管理和治疗指导,对腹膜透析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随访管理的最终目标是病人的康复。 使得终末期肾病患者得以重返家庭、重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晓琴,赵新莲,蔡国妹等,家庭随访对腹膜渗透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1-11

新建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篇4

按照省、市卫生部门的部署, 按照“乡村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 城镇责任医生网格化”的要求, 新建县大力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到2012年底, 全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已经覆盖293个行政村的1456个自然村, 覆盖率100%;签约服务对象30.64万人, 签约服务率60.08%。

一、“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类人群、注重三个环节”

(一) 围绕一个目标:让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在全县开展了两大活动:一是“和谐新建, 健康先行”进村入户送健康主题活动;二是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活动。

为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科学、协调、有序开展, 始终做到“三轮驱动、三位一体、三个统一”。

1.“三轮驱动”就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先后投入3000万元完成三大改造任务:一是投入2200万元对全县293个村卫生室按每村5万元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 每个村卫生室面积不少于120平方米, 做到五室分开, 布局合理。二是投入400万元对293个村卫生室进行信息化建设, 每个卫生室配备一台电脑、票打机, 新农合、基本药物、居民电子档案三网同行, 化整为一。三是投入400万元统一购置900套简易健康体检设备, 以及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登记本、档案橱、身高体重计、宣传手册等物品, 做到每个村医一个出诊箱、每室一橱、每村一牌、每街一条幅、每户一信一卡一手册。

2.“三位一体”就是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有机结合。在进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 具体要做到五点:一是签约到每家每户;二是宣传到每家每户;三是档案建到每家每户;四是健康服务到每家每户;五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管理到每家每户。

3.“三个统一”就是统一活动步骤、统一活动内容、统一服务文明用语。乡村医生在签约服务过程中, 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乡村医生签约服务“1234567沟通制”:1个技巧, 即多听居民说, 尽量让居民宣泄和倾诉, 尽可能作出满意的解释。2个掌握, 即掌握居民的社会心理状况;掌握常见病的基本知识。3个留意, 即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沟通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居民家中的老人、小孩、病人、残疾人及孕妇。4个避免, 即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言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的情绪, 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护人员的意见。5个主动, 即主动介绍;主动宣传;主动进行健康教育;主动解答疑问;主动沟通。6个规范, 即上门行为规范;文明用语规范;礼仪着装规范;称呼规范;征询意见规范;道别规范。7个声音, 即接待有问候声;自我介绍声;开门合作谢谢声;尊敬对方称呼声;对询问有解释声;工作失误 (不到位) 道歉声;完成工作道别声。

(二) 抓住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两类人群。针对不同人群, 在乡镇实行“城乡一体化”, 在县城实行“责任医生网格化”。

1.“城乡一体化”就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乡镇卫生院去完成, 农村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乡镇卫生院指导下由乡村医生去完成。实行分级管理, 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2.“责任医生网格化”就是医生进社区, 服务进家庭。在县城长堎镇卫生院增挂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牌子, 13个社区居委会都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签约服务及公共卫生等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和业务指导。对县城所有个体社会医疗机构按社区分布重新进行医疗网点布局, 将县城18个分支医疗机构整合成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按照网格区域分布将其它个体诊所全部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

(三) 注重三个环节:实施分级管理、强化示范引领、注重工作实效。1.改变过去乡镇卫生院越趄代疱、虚多实少, 乡村医生未能真正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实际情况, 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纽带指导作用, 转变服务功能, 实施分级管理。具体做到分片服务、分级服务、分类服务, 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标准。乡镇卫生院重在指导、重在建章立制、督导检查、考核验收, 签约、回访、健教、建档、常规体检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部下移村卫生室, 由乡村医生去完成。2.强化示范引领。首先确定3个试点乡镇, 每个乡镇确定2~4个村作为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 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具体做到规范制度、规范签约、规范服务公开、规范着装、规范转诊。通过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 村卫生室乡村医生人员的工作职责、服务范围等更加明确, 村卫生室服务模式更趋科学。3.注重工作实效性。我们紧紧抓住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这个平台, 规范公共卫生服务行为, 特别注重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做到签约服务真实性。所有签约一式三份, 要求医生与村民直接面对面, 按照签约服务要求履行好职责。二是数据统一性。注重把签约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起来, 每个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 都张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度表、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一览表, 做到张挂数据与健康建档、电子档案、公共卫生服务登记本数据与实际数据完全统一。三是服务规范性。利用签约服务这种形式, 全面规范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所有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 做到乡镇卫生院包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包户。并张贴公共卫生服务组织架构图, 一目了然, 做到职责清晰, 分工明确。此外公共卫生工作职责、乡村医生服务团队制度、家庭医生职责、乡村医生联系制度、家庭医生上门巡诊制度等都全部上墙, 规范了服务行为, 促进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取得显著成效

(一) 提高了医疗健康服务可及性。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了医务人员对广大居民健康管理全覆盖, 从坐等患者上门变为深入村庄 (社区) 为居民提供服务, 健康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二) 促进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三) 提高了广大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促进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落实, 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更多的人知道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项惠民政策, 从而主动接受服务。

(四) 促进了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通过这项工作, 牢固了网底, 乡村医生责任感、团队意识显著增强, 群众对医生的信任度也得到提高。

(五) 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卫生形象。乡村医生由原来的等病人上门变为主动上门为群众服务, 和群众关系拉近了, 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三、体会与认识

(一) 政府重视是关键。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是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 是落实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最有效的途径及载体, 对转变服务理念、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新建县政府对卫生工作可谓高看一眼, 厚看一分, 仅就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两项工作, 早在2009年县政府就一次性拨付村卫生室建设经费1000万元, 按每室5万元标准对全县320个村卫生室进行了全面规范化改造, 为今天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使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县政府一次性划拨160万元作为活动启动经费, 用于活动的宣传及相关设备装备, 为项目的有序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组织管理是保障。通过乡村医生与签约对象面对面的接触与沟通, 可以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进行干预, 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 有利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蔓延, 有利于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可以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做好这项工作, 需要一个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来保障。为确保工作的有序推进, 新建县卫生局一是实行局领导挂片、科长挂乡镇、院务会成员挂村的组织严密职责明晰的管理架构;二是实行示范引领、连片推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三是开展“三看”活动, 看一体化开展情况、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以片为单位, 每片抽查一个乡镇, 每个乡镇推荐一个村, 由局长带队, 班子全部参加, 科长当评委, 最后全县点评。四是在全县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达标数量与项目任务同步, 制定严格的考评体系, 定任务、定目标、定规范、定奖惩。五是严格考核, 强化服务。将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 通过季度考核、年度考核、不定期督导检查等形式, 确保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持续推进和健康发展。

家庭医生签约横幅标语 篇5

一、定制健康,私享保障。

二、依术医身,以德宁(安)心。

三、守护全天候,私家心享受。

四、随传随到,健康专属。

五、精医生德宁,私密轻松。

六、高超医技,私密享受。

七、悬壶身边,德宁领先。

八、随时到家,为你检查。

九、医生方便,家人康健。

十、点德宁,在家看医生。

十一、德宁专属,尊享健康。

十二、德宁医生,保驾护航。

十三、足不出户,疾病全无。

十四、健康品位,德宁加倍。

十五、德宁医生,上门治疗。

十六、私家医生,尊贵取胜。

十七、德宁医生,你家的医生。

十八、妙手仁心,阅医生。

十九、德宁医生,私享专属。

二十、德宁医生,私享健康。

二十一、德宁医生,家庭医生。

二十二、厚德载医,安宁一家。

二十三、德宁医生,医心医意。

二十四、医私德高,宁治万家。

二十五、德有品位,宁自尊贵。

二十六、家庭医生,首选德宁。

二十七、德于诚,术于精,宁于密。

二十八、家人关切,德宁卓越。

二十九、私家经典,德宁首选。

三十、健康有道,随叫随到。

三十一、万立仁心,丰享健康。

三十二、私密贴心,德宁医生。

三十三、私享德宁,健康永恒。

三十四、一个电话,健康到家。

三十五、送医上门,祥和万家。

三十六、私享医生,尊贵取胜。

三十七、私人定制,尊享健康。

三十八、私人定制,健康一生。

三十九、德高艺精,康宁一生。

四十、私人医生,首选德宁。

四十一、医者仁心,大德康宁。

四十二、德在医品,宁在康明。

四十三、德医集大成,宁康到家庭。

四十四、名医一对一,健康万家人。

四十五、医德高尚,宁为万家。

四十六、专属服务,德宁同步。

四十七、德医到家,安宁万家。

四十八、德宁医院,私享体验。

四十九、名医一对一,爱心护万家。

五十、健康搭档,德宁榜样。

五十一、德宁医生,私人定治。

五十二、健康高效,随叫随到。

五十三、德医双馨,病患福音。

五十四、德宁医生,私人专属。

五十五、德・以私密,宁・以便利。

五十六、尊贵时尚,德宁形象。

五十七、德宁御医,专属订制。

五十八、德医入室,全家康乐。

五十九、健康之道,德宁智造。

签约医生 篇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生服务内容, 转变乡村医生服务模式,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各项医改工作在农村的落实, 我委拟在农村地区探索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 并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 试点先行, 以点带面。

各地要以县 (市、区, 下同) 为单位, 在已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先行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 及时总结经验, 完善政策。各地要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 逐步推开。

(二) 明确职责, 规范服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组织和动员;乡镇卫生院组织骨干医生划片包村, 对签约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乡村医生是签约服务的第一责任人, 负责对签约农村居民提供服务。

(三) 加强宣传, 自愿签约。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和要求, 使农村居民在充分了解和自愿的前提下与乡村医生签订服务协议。可根据辖区内农村居民数量和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 引导农村居民选择乡村医生签约。

(四) 强化考核, 滚动签约。

要建立签约乡村医生考核制度, 由乡镇卫生院组织考核, 考核结果与乡村医生补助挂钩。原则上, 农村居民以户为单位与乡村医生签约, 服务协议一年一签。

二、服务内容

乡村医生在为签约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 还应当全面掌握签约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 并据此制订健康方案, 指导农村居民进行相应的预防保健。具体服务内容如下:

一是基本医疗服务。乡村医生要为签约农村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要建立工作台账, 每月将门诊日志制表交由乡镇卫生院审核、存档。

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乡村医生包户负责制。乡村医生要以签约对象需求为导向, 以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 以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为重点服务对象,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各地相关规定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三是重点人群跟踪服务。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以及有需求的重点人群, 乡村医生要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

四是规范转诊。如遇有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 需要转上级医疗机构诊疗的患者, 乡村医生要及时提供转诊服务, 并履行转诊手续。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其他个性化服务。乡村医生要履行协议规定的服务承诺, 将各类服务内容记入健康档案、工作表格, 接受所服务农村居民监督打分, 并根据农村居民的意见, 及时调整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三、保障机制

试点地区要完善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机制, 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确保签约乡村医生应获得的补偿及时足额到位, 充分调动乡村医生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

(一) 补偿渠道。

乡村医生的补偿经费来源由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诊疗收入和财政专项补助等部分组成。不在签约协议内的服务项目以及未签约居民的诊疗费按照相关政策执行。

(二) 补偿方式。

补偿经费实行预拨制, 每年年初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将一定比例的补偿经费直接发放给乡村医生, 余额经绩效考核后发放。绩效考核根据乡村医生的服务数量、质量、签约对象满意度进行综合测评, 并作为经费分配、奖励的依据。

(三) 补偿标准。

一是安排4 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用于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偿;二是要合理制订一般诊疗费标准和新农合支付标准与办法, 新增的门诊统筹资金要有50%左右用于村卫生室;三是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乡村医生, 给予专项财政补助。乡村医生的补助水平与签约数量、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量挂钩。

四、工作要求

(一) 提高认识。

各地要充分认识到, 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推行, 对于促进乡村医生规范服务行为, 转变服务理念, 改善医患关系, 以及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率和医疗保障水平, 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 组织保障。

各地要加快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平台, 为签约服务创造条件;要协调有关部门确保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 逐步建立定期增长机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医生业务培训, 提高乡村医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督导检查。

试点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工作督导, 并将督导结果纳入对各乡镇卫生院的考核依据。对服务量不足、签约对象满意度低、发生医疗差错的乡村医生, 要责令其限期改正。

(四) 时间安排。

各地要结合实际, 逐步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2013年重点开展试点工作, 总结经验, 2014年全面推开。我委建立签约服务重点联系县工作机制, 组织专家对重点联系县进行跟踪调研和指导, 总结、提升管理经验和运行模式, 为全国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各地可选择报送1-2个试点工作突出的县, 于6月底前报我委, 经遴选合格后作为我委重点联系县。

签约医生 篇7

本文对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进行介绍,以期对正在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所借鉴。

一、不同国家和地区情况介绍

1.1 948年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成立,全科医生首诊是NHS的基础,每位居民需与全科医生签约,一名全科医生平均签约2000名居民。

英国对全科医生的激励措施主要有3个途径,一是通过居民签约、政府按人头付给全科医生一定比例的费用,即政府购买服务,这其中包括了患者在专科或综合性医院就诊或住院的费用。由全科医生掌握治疗费用,既是激励又是约束,要求全科医生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适宜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约占全科医生收入的60%。第二是英国政府主导建立的绩效考核制度(QOF)体系,QOF主要关注慢性病的管理,为全科医生制订了具体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1],该项收入约占全科医生的25%。第三是全科医生诊所提供疫苗注射、儿童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时,政府会支付一定费用给全科医生诊所,约占全科医生收入的1 5%。这3个途径决定了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与全科医生的收入密切相关。

2.美国是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性国家[2]。其医疗保障体系由商业保险与政府医疗保障计划共同组成,市场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的医疗保障计划主要针对老年人、残疾人、退伍军人、贫困人群等弱势群体[3]。

美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主要由家庭医生负责。二是医院服务。近年来,为控制高速增长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公司引入以健康维持组织(HMOs)为代表的管理式医疗保健[4]。在该模式下,保险公司对供需双方进行调控。首先保险公司要代表投保人选择一名家庭医生签约,并向其按比例支付费用,购买服务。同时,保险公司要求投保人遵守相关规定,如实行家庭医生首诊,如需转诊,家庭医生要征求保险公司意见。如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好,到年底保险公司有剩余资金的话,则会返还给家庭医生,作为激励。

3.德国主要通过实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对居民的医疗保障[5]。在德国,看病实行预约就诊和逐级分诊制度[6,9]。为提高运行效率,德国目前已由政府管制向政府引导的市场化竞争型医疗模式转变,其中包括与医保机构签约的门诊医生的薪酬制度发生变化,实行以疾病为导向的总报酬模式和与医生绩效挂钩的最低费用总额模式[7,8]。不同保险机构之间,为争取更多的签约而存在激烈竞争,对于家庭医生而言,在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时,控制费用与其自身的绩效密切相关。

4.香港医疗体制是高福利、低收费、公益性强[10]。与欧美国家相似,在香港,全科医生实行“守门人”制度,当居民出现健康问题时,首先需要到签约的全科医生诊所就诊。在香港,不论是全科医生的培养还是执业,都自始至终贯彻“整体医疗”理念,注重体会病人的感受,给予患者多方位的支持。因此对医生要求很高,监管严格。同时,政府对医疗投入很大。2009年至2010年,政府给医管局的拨款预计达330亿港元[10],在医疗支出中,人员工资占80%[10],高收入推动着全科医生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赢得患者及政府的信任。

5.20世纪90年代台湾正式建立了单一的强制性全民健康保险制度[11],即公办公营,政府统一管理,覆盖全民[12],医疗服务的公平加之完善的医疗制度,优良的服务体系,使得台湾医疗体制成为亚洲典范。台湾地区居民可以自愿选择到社区诊所或医院就医,但自费比例不同,即当患者按照规定由社区医生转诊至上级医院时,个人自付门诊费用的20%;未经转诊,个人自付30%;直接就诊于综合性医院的,个人自付40%-50%。由保险制度引导分流病人到各级医院就诊[13]。同时,在台湾“社区医疗群”被广泛接受,指在一个地区的大医院同附近多家私人诊所或公立诊所合作、签约,形成以医院为主体,社区诊所为基础的“共同照护门诊”[13]。在台湾,全科医生可以多点执业,在一个社区医疗群里,全科医生在诊所是专任,在医院是兼任[14]。

6.1994年上海市卫生局提出“立足社区、走出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由此,基层医务人员开始走出医院,深入居委会和家庭提供卫生服务[5]。2010年上海市开始全面推行建立家庭医生制度。长宁区作为先行试点区建立了以全科团队为支撑,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以居委会为责任区服务范围的服务模式,并于2011年开始在区域范围内推行[16]。其特点是,一名全科医生负责一个居委会管辖范围内居民的健康。首先与管辖范围内的居民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在此基础上,全科医生及其团队成员(包括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16]。全科医生的服务方式包括两部分:一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门诊诊疗服务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二是走出医院,深入社区居委会,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为吸引居民签约,长宁区把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程度高的人群如贫困人群、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等做为重点对象优先签约。同时为激励全科医生签约,探索将家庭医生的有效签约人数与签约服务费即10元/人/月挂钩,推动签约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7.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吸引患者签约,在2012年底建立基于“社区首诊”的纵向全科医生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团队打破既往“一医、一护、一防保”的旧模式,引入一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即北大医院)专家团队,护士助理,药师。当全科医生遇到诊治困难时可通过与北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平台直接转入相应科室相应专家的门诊;当患者诊断明确、病情平稳后转回团队内,由全科医生继续监测病情、健康管理。专家团队是全科医生团队的技术支持,社区护士主要负责生活方式干预。护士助理分担了医护部分繁重的公共卫生服务,如录入建档时24项基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仪器的操作。药师提供药事咨询[17]。

二、关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思考与建议

1.签约服务的困境。

以北京德胜中心门诊(不含卫生站)为例,201 5年门急诊为1 75860人次,8支全科医生团队,平均每名全科医生每日接诊63人,同时还需要完成繁重的公共卫生任务,如新建档案SOAP的书写,签约患者的初次体检、评估和年度体检、评估,还有很多临时公共卫生项目如脑卒中患者的筛查,肿瘤患者的筛查、随访等。作为基本医疗及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的双重网底,全科医生压力巨大,加之绩效封顶、收入有限,难以持续签约。

2.建立绩效外的激励机制。

上海市长宁区、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均实现绩效以外的签约服务费,前两者在有效签约的基础上,工作突出的基层医生年薪在20万-30万元。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在实现居民签约付费的情况下,在签约期满续签率达到91%。比较国内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全科医生及其团队体现价值、坚持签约服务的基础。

3.重视全科医生团队建设,吸引患者签约。

签约医生 篇8

1 对象和内容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拦截就医居民发放问卷进行现场调查, 共发放问卷1 800 份, 回收1 800 份, 回收率为100%剔除不合格问卷之后, 得到有效问卷1 728 份, 有效应答率为96.0%。 问卷了解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调查对象对签约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接受度及主要相关影响因素。 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为: 本街道常住人口; 年龄不小于18 周岁; 意识清楚, 语言表达无明显障碍; 自愿接受本次调查。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现场调查, 采用不记名填写, 对有需要的调查对象一对一指导填写问卷。

2.2 统计学方法

通过软件Epidata 3.1 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双遍录入, 并进行逻辑纠错, 以缺项≥5%的问卷为无效问卷并剔除;运用SPSS 11.5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方法主要有:描述性分析、 χ2检验等, 以P<0.05 (双侧)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一般特征

性别: 男性696 人 (40.3%) , 女性1 032 人 (59.7%) 。 年龄: 平均68.8 岁, 最大者97 岁, 最小者18 岁, 60 岁以上者占48.0%。 文化程度: 大专及以上244 人 (14.1%) , 高中及中专568 人 (32.9%) , 初中590 人 (34.1%) , 小学及以下326 人 (18.9% ) 。 职业: 离退休964 人 (55.8% ) , 干部/职员160 人 (9.3% ) , 工人/ 服务人员344 人 (19.9% ) , 其他26人 (15.0%) 。 医疗保险类型: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194 人 (69.1%) ,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32 人 (13.4% ) , 公费/劳保医疗32 人 (1.9%) , 新农合88 人 (5.1%) , 干保88 人 (5.1%) , 商业保险10 人 (0.6%) , 自费84 人 (4.9%) 。

3.2 健康状况

就医社区居民主要以高血压病 (786 人, 占45.5%) 、 心脑血管疾病 (512 人, 占29.6% ) 及糖尿病 (324 人, 占18.8%) 等常见慢性疾病为主。

3.3 签约家庭医生意愿情况

愿意签约家庭医生984 人, 占56.9% (其中, 愿意签约并没有顾虑者432 人, 占25.0%; 愿意签约但心存顾虑者552 人, 占31.9%) ; 对签约无所谓者470 人, 占27.2%; 不愿意签约者274 人, 占15.9%。

3.4 不同个性特征签约意愿的差异比较

经 χ2检验结果表明: 不同性别、 不同年龄组、 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职业之间社区就医居民签约意愿无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1~表4。

但不同医疗保险类型社区就医居民的签约意愿有显著差异 (P<0.05) 。 进一步通过两两比较结果如下: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比较 (χ2=14.767, P=0.001) 、 与其他类型比较 (χ2=10.056, P=0.007) ; 干部医保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比较 (χ2=10.081, P =0.006) 、 与其他类型比较 (χ2=7.816, P=0.020) ,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与干部医保的签约意愿明显高于其他保险类型, 余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5。

3.5 知晓度与签约意愿的关系

截至调查之日, 社区就医居民对于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知晓度较高, 有1 202 人, 占69.6% , 不知晓的有526 人, 占30.4% 。 χ2检验结果显示:知晓度对签约意愿有显著影响 (P<0.001) , 知晓度高的社区就医居民更倾向签约, 见表6。

3.6 社区就医居民就诊行为与签约意愿的关系

影响社区就医居民择医的医生品质主要有服务水平、 服务态度及沟通能力三个方面 (表7) 。 社区就医居民就诊行为也影响签约意愿, χ2检验结果显示: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喜欢选择固定的全科医师的签约服务愿意较高, 见表8。

3.7 社区就医居民社区首诊接受度对签约意愿的影响

能接受社区首诊872 人, 占50.5% (其中: 544 人存在顾虑, 占62.4%) ; 无所谓434 人, 占25.1%; 不能接受211人, 占24.4%。 c2检验结果显示: 社区首诊接受度不同的社区就医居民的签约意愿有显著差异。 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 不接受社区首诊和无所谓者的签约意愿有显著差异 (χ2=69.960, P<0.001) , 其中, 对不愿意和无所谓、 不愿意和愿意及无所谓和愿意进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001) 。 不接受和接受社区首诊的签约意愿有显著差异 (χ2=156.770, P<0.001) , 其中, 对不愿意和无所谓、 不愿意和愿意及无所谓和愿意进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001) 。 接受社区首诊和无所谓的签约意愿有显著差异 (χ2=218.445, P<0.001) , 其中, 对不愿意和无所谓、 不愿意和愿意及无所谓和愿意进行两两比较均有差异 (P<0.001) 。因此, 可以得出接受社区首诊的签约意愿最强, 不接受社区首诊的最不愿意签约的结论, 见表8。

3.8 有无转诊经历对签约意愿的影响

在本次的调查中, 接受过转诊的有392 人, 占到调查总人数的22.7% (表9) 。 经过c2检验得知, 是否经历过转诊对签约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0) , 进一步经过两两比较发现, 有无转诊经历在愿意签约和无所谓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007, P<0. 000) , 经历过转诊的愿意签约的比例较高; 在不愿意签约和无所谓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9.695, P<0. 000) , 经历过转诊的不愿意签约的比例较高; 在愿意签约和不愿意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χ2=0.834, P=0.384) 。

3.9 非完全愿意签约的社区就医居民考虑的因素

调查发现: 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 对要签约的家庭医生信任情况、 签约可获益处如何、 对签约后是否只能在签约的社区或只能在签约的家庭医生处就医, 见表11。

人 (%)

4 讨论及建议

4.1 社区就医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意愿一般

国际上实施家医生制度的国家普遍建立了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的签约机制[7], 建立签约机制对于稳定医患关系、引导有序就医和提高卫生服务的连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 是家庭医生制度得以开展的基石。 针对社区就医居民的调查表明, 愿意签约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有56.9%, 其中心存顾虑的达到愿意签约人数的56.1%, 完全愿意签约人数较少, 仅占总人数的25.0%。 目前, 上海市实施的是软签约, 并未对服务提供者和利用者规定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对签约服务的有效性无法给予保证。 而签约意愿同时影响着签约率和签约的有效性, 因此, 探究影响签约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影响社区就医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主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 对本社区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知晓度高的就医居民更倾向签约家庭医生。 因此, 加强宣传力度, 正确宣传家庭医生制度, 多途径让居民了解家庭医生制服务, 提高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制服务重要性的认识, 宣传中要突出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试点家庭医生制服务采取的措施和特色, 吸引更多的居民主动了解家庭医生制服务。

上海市对家庭医生资质的规定的是全科主治医师或有三年工作经验的全科医师[5], 因此, 全科医师是家庭医生的主力军, 也是家庭医生制度实施的关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就医中有相对固定的全科医生的居民签约意愿较高, 反映了居民对社区全科医师的信任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签约的意愿。 而就诊时选择全科医师时最看重的品质主要是服务水平、 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 服务水平作为服务机构之间及服务提供者的核心竞争力, 影响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程度进而影响签约; 服务态度与沟通能力作为居民与家庭医生关系的桥梁, 是实现人文关怀的基本途径, 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程度。

社区首诊制是指规定除急诊外, 居民在患病需要就诊时, 须首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全科医生诊疗的一种制度[9]。 社区首诊是家庭医生制度的基础, 是家庭医生承担起居民健康和卫生经费的 “双重守门人” 职责的保障[4], 家庭医生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对社区首诊具有明确的规定, 在英国, 除急诊外, 患者必须经过自己的家庭医生的转诊才能接受专科和住院治疗, 90%的患者是经由全科医生与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发生接触的。 在美国, 未经过初级医疗通科医生的许可, 若擅自择医则自担全部或部分医疗费用[8]。 上海市新医改也明确提出探索建立并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制度[5]。 但对于居民而言, 社区首诊制影响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签约意愿, 对社区首诊接受度越高, 签约意愿越高。 影响居民对社区首诊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与受上海市长期以来由于就医一卡通形成的自由就医习惯有关。 (2) 社区家庭医生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担心社区首诊后会出现误诊、 延误治疗等有关。 (3) 在不同等级医院就诊时医保报销比例差距不大,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费用方面优势较弱。 (4) 目前经过社区首诊后转诊时的就医选择范围较窄。 (5) 缺乏对接受社区首诊的社区就医及转诊就医的利益吸引等。 (6) 不同医疗保险类型社区就医居民签约意愿的不同其实质与相关保障政策不同相关。

双向转诊有利于分级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对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提高服务质量及降低卫生费用的支出具有较好的现实的意义。 但目前双向转诊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同时由于医疗机构经济利益驱动、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较弱、 政府社区就诊引导和限制性政策滞后等因素的影响[10], 我国转诊制度还不太完善, 其运行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未形成对整个转诊过程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根据本次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 是否经历过转诊对签约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可能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转往上级医院的就诊绿色通道带来的便利得到居民的认可。 (2) 转诊平台预约范围较窄, 尚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3) 社区医生在转诊过程中的参与度较低。 (4) 转诊流程烦琐, 与自行就医区别不大。 (5) 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设立康复病床, 仅靠家庭病床尚不能满足居民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1]23号) [DB/OL].http://www.gov.cn/zwgk/2011-07/07/content_1901099.htm, 2011-07-01.

[2]王莹.青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亮点[J].山东社会保障, 2008 (4) :20-22.

[3]赖光强.深圳市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路径的分析与思考[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9, 8 (11) :813-814.

[4]方芳.北京“片儿医”联系卡年内发到每户家庭[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刊) , 2008, 10 (7) :30.

[5]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沪府发[2011]18号) .[EB/OL].http://wsj.sh.gov.cn/website/b/63997.shtml, 2011-08-25.

[6]杜兆辉.城市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1) :3541.

[7]余澐, 张天晔, 刘红炜, 等.上海市社区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10) :7-11.

[8]李子贵, 樊朝阳, 吕岩玉, 等.签约制对社区卫生服务连续性作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04, 7 (13) :1010-1012.

[9]黄俊芳, 王庆川.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成功实施社区首诊的原因分析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28) :3198-3211.

签约医生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黄路居委、黄路村、塘路村与笔者签约的60岁以上社区居民, 接受体检者1110人, 其中男486人, 女624人;年龄60~94岁, 平均 (69±8.3) 岁。其中60~69岁667人 (60.1%) , 70~79岁3 1 1人 (2 8.0%) , 8 0岁以上1 3 2人 (1 1.9%) 。

1.2 检查方法

采用ALOK A-P6型超声诊断仪, 凸阵探头, 频率3.5Hz行常规腹部检查。受检者前晚不进油腻食物, 清晨空腹, 取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 按常规B超检查方法对肝、胆、脾、胰、肾、肝内外胆管进行检查。

2 检查结果

2.1 异常检查情况

1110人中检出异常638例 (57.5%) , 其中男248例, 女390例;检出1种异常437例 (68.5%) , 两种异常169例 (26.5%) , 3种及以上异常32例 (5.0%) 。异常情况:脂肪肝29 0例 (2 6.1%) , 肾囊肿1 39例 (1 2.5%) , 肝囊肿1 1 0例 (9.9%) , 胆结石1 0 2例 (9.2%) , 胆囊切除术后91例 (8.2%) , 血吸虫性肝损害37例 (3.3%) , 胆囊息肉2 3例 (2.1%) , 胆总管扩张1 8例 (1.6%) , 肝血管瘤、肾结石各16例 (各1.4%) , 脾大9例 (0.8%) , 肾切除5例 (0.5%) , 肾错构瘤、肾积水各4例 (各0.4%) , 肝占位、脾脏囊肿各3例 (各0.3%) , 肝硬化、胆囊炎各2例 (各0.2%) , 肾萎缩1例 (0.1%) 。

2.2不同年龄间异常检出情况

60~69岁检出异常38 2例 (57.3%, 382/667) , 70~79岁检出异常171例 (55.0%, 1 7 1/3 1 1) , ≥8 0岁检出异常8 5例 (6 4.4%, 8 5/1 3 2) 。

3 讨论

本次调查表明, 家庭医生签约的60岁以上社区居民中, B超检查异常率57.5%, 女性异常检出率 (62.5%, 390/624) 略高于男性 (51.0%, 248/486) , 不同年龄段间异常检出率接近。

3.1 脂肪肝

本次调查中脂肪肝检出率最高 (2 6.1%) , 脂肪肝是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 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 是慢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主要原因。长期大量饮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代谢紊乱等, 导致脂肪在肝脏内过度沉积所致。

3.2 肾囊肿

本组肾囊肿检出率12.5%, 与周春红[1]报道肾囊肿检出率12.8%基本一致。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是肾脏的退行性病变, 肾囊肿增大使囊内压力升高压迫囊壁和肾实质, 使肾脏释放肾素增加, 引起血压升高, 可以认为肾囊肿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3.3 肝囊肿

本组肝囊肿检出率9.9%, 发病原因与肾囊肿相似。肝囊肿若数量众多或体积巨大, 可引起肝功能损害, 需积极治疗。

3.4 胆道系统疾病

本组胆道系统异常检出率较高, 包括胆结石、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息肉。胆结石是最常见的胆道疾病, 发病原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遗传、饮食、胆固醇水平异常、胆囊功能异常、脂质代谢异常、细菌感染等[2]。本组胆囊切除术后91例大部分是由于胆结石发病而手术切除胆囊。

3.5 血吸虫性肝脏

本组中血吸虫性肝脏检出原因是本地区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 河流众多、水网密集, 新中国成立前后血吸虫肆虐, 农村感染人数众多, 部分未得到积极治疗。现检出率3.3%, 大部分无明显症状, 但远期情况需长期随访。

3.6 肾结石

本组肾结石检出率1.4%,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较常见的疾病, 可引起尿路梗阻、肾积水, 肾盂、输尿管平滑肌强烈收缩导致肾绞痛, 长期影响肾功能, 对无症状的肾结石病例需引起重视, 目前需随访。

3.7 肿瘤

肿瘤初期无明显症状, 既往体检也曾发现多例。本次体检发现肝脏占位3例, 后经复查、手术证实为肝脏恶性肿瘤。可见体检中B超检查对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是社会卫生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3]。我中心3年来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 其中为60岁以上签约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是重要内容之一。B超检查经济、简便、安全、无创伤, 可发现无症状和隐匿的疾患。本文体检结果显示, 我区签约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尤其是脂肪肝、肾囊肿、肝囊肿、胆道系统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 对其防治应为重中之重。

在开展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过程中, 家庭医生责任重大, 需做好以下几点:①提高社区老年居民的签约率, 使其得到有效的健康管理。②做好健康宣教, 对疾病的预防、治疗进行讲解, 提高居民对疾病的认识。③做好膳食和生活方式指导。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导致各种明显疾病的发生, 指导居民不吸烟、适量饮酒, 按照膳食金字塔的要求合理饮食, 保证睡眠充足。④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是慢性疾病康复的有效措施, 积极要求社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 如慢跑、广场舞、广播操、太极拳等。⑤治疗指导。对已患病老年人进行治疗方面指导, 提高依从性, 包括药物指导、各种指标复查, 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周春红.社区老年人上腹部B超体检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4) :51.

[2]王文栋, 王红, 邓为民, 等.胆结石的成因及中西药预防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4A) :174.

签约医生 篇10

1 古巴独具特色的先进的家庭医生制度

古巴是5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 经济情况较为落后, 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是它的很多项公共卫生指标却让很多欧美国家都望尘莫及, 达到了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水平, 可是他的人均医疗支出成本却还不到美国的1/20。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家庭医生制度的落实和完善。

1.1 政府大力扶持

古巴政府非常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大量的资金支持卫生网络的建设、人员的培养和设备的采购更新, 多年来其医疗支出均占GDP的10%左右。古巴全国实行免费医疗, 特别重视疾病预防保健工作, 家庭医生制度在卫生网络的坚实框架下, 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及乡镇。

1.2家庭医生制度网络健全

古巴的家庭医生诊所设在居民社区里, 一名家庭医生和一名家庭护士管理120~150个家庭, 每15~40名家庭医生, 组成一个联合诊所。联合诊所内设备全面, 配有专门的化验室, 并拥有X光、超声波等检测设备, 类似中国的乡镇卫生院, 提供24小时全天服务, 实质是小型的门诊医院。联合诊所的医生和所属的家庭医生密切配合, 家庭医生随访掌握的居民电子档案信息, 也都能在联合诊所查到, 方便居民随时随地就诊。

1.3 家庭医生工作全面、资质过硬

1.3.1 家庭医生也是全科医生, 诊疗项目全面。家庭医生间互相配合, 如果一名家庭医生不能准确诊断病情, 会请联合诊所的其余医生一同会诊, 并陪伴患者到上一级医院进行治疗、办理手续、介绍病史等。

1.3.2 家庭医生还肩负着居民的医疗保健工作, 如疫苗接种、愈后家访、孕妇保健及产后跟踪检查、疾病普查和定期体检等工作, 定期举办各种讲座, 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协助居民解决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等问题, 加强居民的健康管理意识, 提高疾病预防能力。

1.3.3 家庭医生会随访所管理的所有家庭, 为辖区内的居民建立电子档案, 包括身体状况、病史、用药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环境卫生状况等。同时, 家庭医生还为每位居民, 包括儿童建立个人健康卡, 通过建立健康卡定期跟踪被管理者健康情况, 提出合理建议, 随时掌握居民生活状况。

1.3.4古巴政府要求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服从国家分配, 到乡村或城市的基层医疗单位工作2~3年, 才可以自主择业。同时要求每位医生要对病人抱有最真诚的情感, 凡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考核不合格者, 不能从医。大学期间, 古巴的家庭医生学员要学习内、外、妇、儿, 精神心理卫生、卫生防疫等科目, 全面掌握各类医学学科。同时, 医科大学毕业后还要接受为期2年的家庭医生业务训练, 才能成为家庭医生[1]。

2 陶庄镇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责任制的开展情况

2.1 调查对象与方法

2014年9月笔者在嘉善县湖滨村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合同》的902户2997人中抽样选取120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内容为居民对于家庭医生接受情况, 调查人员统一培训, 一对一指导居民填写调查问卷。2.2居民对于家庭医生接受情况愿意通过签约与家庭医生固定服务关系的居民有78人 (65.0%) , 还是心存顾虑25人 (20.8%) , 不愿意签约17人 (14.2%) 。由表1可见, 心存疑虑与不愿意签约的原因中影响自由度选择所占构成比最高, 其次是担心延误治疗、担心误诊三个方面。

3 家庭医生签约责任制存在的问题

3.1 家庭医生数量不足

WHO和世界家庭医师组织共同指出:在新世纪中, 平均每2000人口就要配备1名家庭医师, 才能满足人们对基层卫生保健的需求。以目前陶庄镇常住人口2.8万计算, 需要家庭医生14名。全卫生院所有执业助理医师, 包括行政、公卫科的全科医生在内人数是不缺, 但如以全科主治医师的要求担任家庭医生的, 现有9人, 缺5人。

3.2家庭医生综合素质亟须提高

如今中国乡镇的家庭医生都以兼职为主, 不仅需要承担辖区内居民的家庭医疗保健工作, 还需要开展日常诊疗工作, 负担大, 时间调度性也较少。家庭医生的综合诊疗能力较差, 不具备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系统的全科知识。

3.3 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

中国的家庭医生制度正在试行阶段, 对于家庭医生的考核机制并不完善。服务质量没有严格的考核界定, 虽然参考了社区居民对于家庭医生的满意度、知晓率、依从性、管理率等指标, 但是仍旧会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 导致考核出现偏颇。

3.4 居民就医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乡村的社区居民就医观念守旧, 对于家庭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没有全面的深刻认识, 仍旧认为上级医院的医疗水平、服务能力、药品购买等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 而不信任家庭医生, 也不能配合家庭医生的工作[2]。

4 对策与建议

4.1 完善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制度

参照古巴完善全面的医疗系统网络以及先进翔实的设备储备, 中国乡镇如果也要建立起这样的服务模式, 就需要借助上级部门的扶持平台, 加快卫生院的改革提升。应由政府主导, 建立和完善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制度, 充分利用县级医院的平台, 改善乡镇卫生院的设备, 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确保群众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4.2 加强家庭医生培训

医院要通过多种渠道, 多种方式引进、留住人才。同时更要注重对现有家庭医生的培养, 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水平和诊疗技术。政府部门出面让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签订培养协议, 鼓励县级医院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带教。通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进修学习及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来培训家庭医生。

4.3 逐步完善考核机制

将家庭医生制服务工作纳入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工作内容以及绩效考核内容。以数量、群众满意度测评、健康管理知识知晓率、服务质量等方面作为参考对象, 按照“多劳多得、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为基准进行考核, 避免考核“一刀切”。邀请居民作为考核监督者, 对家庭医生的工作进行打分评价, 发放调查表了解该辖区的社区医生工作真实情况[3]。

4.4 加强宣传, 普及家庭医生概念

利用多种媒体方式介绍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让居民更好地了解家庭医生, 接受家庭医生的服务模式, 提高对家庭医生的正确认知度。居民对于家庭医生这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存在着疑虑和不信任, 担心医疗自由被捆绑, 所以在签约的时候要“循循善诱”, 耐心解释, 切忌为追求签约数量强制签约。对群众要加以引导, 形成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医生道路。

摘要:目的 通过古巴先进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对比嘉善县陶庄镇卫生院实行的家庭医生签约责任制服务工作中出现的困难, 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与意见。方法 2014年9月采用各类人群目的抽样法, 在陶庄镇湖滨村选取120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了解居民对于家庭医生的接受情况。结果 愿意续约的居民有78人 (65.0%) , 还是心存顾虑25人 (20.8%) , 不愿意签约17人 (14.2%) 。心存疑虑与不愿意签约的原因以影响自由度选择最多, 其次是担心延误治疗、担心误诊。结论 中国的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仍需不断探索, 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医院要完善工作机制, 医生要提高工作能力, 在群众中也要加大宣传力度。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制度,签约服务,古巴,嘉善县陶庄镇卫生院

参考文献

[1]王承就.古巴的家庭医生制度及对中国农村医改的启示[J].社会科学家, 2008, 7 (135) :40.

[2]林汉利, 林爱华.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12, 25 (5) :68.

上一篇:医学技术评估下一篇:多样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