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技术评估(精选8篇)
医学技术评估 篇1
体感技术的出现, 被称为人机交互的革命, 只需要手势的变化和身体的运动, 就可以控制计算机中对象的动作。极大的提高了用户体验, 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而心脑血管疾病后的认知康复[1]已经成为医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使用Kinect传感器、OPENNI与FAAST技术形成体感交互系统[2], 结合康复医学, 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设计能够对患者进行病损评估及治疗, 基于体感的康复评估系统, 将病损评估、认知训练结合起来, 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1 系统设计目标
将Kinect体感传感器应用于医学康复训练和评估, 可以使计算机技术与康复医学进行充分的学科交叉和融合, 同时针对康复医学中的认知障碍标准, 结合骨骼追踪、手势识别和虚拟现实技术, 实现人机交互的评价和训练, 使患者能够与虚拟训练环境进行自然交互, 使其沉浸在计算机产生的虚拟环境中, 并在训练中对多种重要指标和检查项目进行测量和监控。
2 系统功能设计
由于开发的康复评估系统是一个人在回路过程上的仿真系统[3], 使患者按照系统要求, 通过Kinect与虚拟环境进行交互, 驱动虚拟环境发生变化, 系统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 提取交互特征数据与形式化的训练科目进行比对, 确定患者是否达到评估的要求。其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利用Kinect在人体检测和姿态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和中间件技术, 设计本系统中所用到的手势识别和增强现实相关算法, 构建本系统的实现架构。Kinect可以获取人体的骨骼信息, 在手部运动中, 从Kinect提供的人体模型20个点中提取8个点作为手势识别的特征处理, 分为左右手, 左右手腕, 左右肩部, 可以完整的表示前臂, 上臂和手的动作[4]。
因为肩部的移动相对较小, 使用肩部的位置作为基准点的计算, 定义基准点acter (xi, yi) 为肩部连线的中心。
得到基准点后, 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定义:
基准点acter的对应向量是。归一化前后的对应向量分别为为左肩和右肩的对应向量。选择左右肩的距离作为标准长度, 将人体坐标归一化到双手的坐标系中。其中acter是双手坐标系的原点, 与左右手共同构成一个二维坐标系。
对人体骨骼的识别可以使用欧氏距离法来计算特征向量之间的距离。本系统中, 前臂运动在手势中占了很大比重, 因此提出加权欧式距离法公式:
其中sj是向量第j个变量的采样偏差, wj是该变量的方差。对向量中的变量进行平方差计算, 再乘以方差就得到加权的欧式距离。其中, 每一个变量对应一个部位, 权值的设定在训练中完成, 对应的权值被存储到手势文件中。
4 结论
利用Kinect传感器结合手势识别的方法进行康复医学认知评估, 将设备结合到治疗过程中, 可以为患者提供更自然和沉浸感强烈的康复体验。而且, 随着体感交互技术的普及和体感设备进入家庭, 患者仅仅利用PC机和价格低廉的体感传感器, 就可以在家中实现康复训练和自我评估, 大大节约了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摘要:将当前人机交互领域中流行的体感交互技术与康复医学中由于脑卒中说导致的损伤评价结合起来, 并依据蒙特利尔评估量表, 设计一套基于体感技术的康复认知评估系统, 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体感交互技术,Kinect,开源框架
参考文献
[1]淦创.基于3D体感技术的动态手势识别[J].光电技术应用, 2012, 27 (4) :56-58.
[2]徐金献, 陈长香.脑卒中执行功能障碍康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3, 19 (1) :50-52.
[3]王文春, 王倩, 庞日朝, 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系统的设计与构建[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 18 (10) :988-990.
[4]罗元, 谢彧, 张毅.基于Kinect传感器的智能轮椅手势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机器人, 2012, 34 (1) :110-113.
医学技术评估 篇2
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孔爱松
大兴安岭地区医院医学影像科承担着我区50多万人口的医学影像辅助检查的诊治工作,本科室共有医务人员25名,日常工作繁重.为进一步做好学科梯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推进我医学影像科的发展,现将对大兴安岭地区医院医学影像学科梯队的培养与发展情况评估如下:
一、学科、专业梯队人才培养及使用情况
2009年经过多方面考察筛选,确定了医学影像科学科带头人并报地区人事局审批核准,学科带头人为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张楠副院长,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本科学士学位,主任医师,黑龙江省医学影像学会委员,后备学科带头人为孔爱松,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医学影像系,本科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第三梯队为桑岩,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本科学士学位,医师,学科的产生,梯队的建立,是对梯队成员的鼓励和鞭策,我们本着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态度,梯队成员的考核标准,能上能下的求实精神,务求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务实的准则。
二、学科(专业)梯队建设成果情况
2008年以来,梯队成员带领我区医学影像科稳步向前发展,促进了我区医学影像科的技术进步。学科成立以来,本着学研结合的精神边实践、边总结、以实践促发展,以总结促提高,梯队人员态度积极、目标明确,利用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技术,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确立切实可行的科研课题,并圆满完成,同时我们积极与哈医大一院、二院、四院医学影像科进行科研协作,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目前我院医学影像科社会影响逐年扩大,经济收入逐年提高,已成为我院重点发展的科室。
三、学科、专业梯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对医学影像学科非常重视,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64 排CT、3.5T、核磁共振、钼靶乳腺机等先进的技术设备近年陆续到位,这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科积极进行人员培训,多人多批次的进行专业训练,广泛摄取先进的医疗知识,目前医学影像科梯队已经是一个精兵强干的队伍。
四、未来三年学科、专业梯队的发展规划
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已由普通放射线发展到CT、MRI、DSA等组合的“大影像”学科,所以我院医学影像科要合理应用仪器设备资源,培养多学科,全面发展的科学技术人才。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是:把学科建设成学科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的“大影像”学科。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争取引进更多的大学生,定期选送优秀的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培训,在梯队中进行代、传、学,同时在梯队中进行定期培训,重点培训,专题培训,将国内的新技术、新经验及时应用于我区,将医学影像科将立足我区,并进一步发展壮大。
医学技术评估 篇3
本期《健康价值》(《Value in Health》)特刊刊载了五个国家技术评估(Technology Assessment,TA)方面的文章,主要介绍了这些国家技术评估的范围,如何制定相关决策以及技术评估手段如何支持这些决策。每篇文章的着眼点各不相同。这些文章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国家的决策制定过程和技术评估方法。若将这些文章综合参考的话,则可以获得更大的启示。
首先注意到的是技术评估的应用范围,文章中涉及的评估项目范围非常广泛,这些文章不仅是学术研究,也是国家决策制定过程的组成部分。这表明技术评估自问世以来的30年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其次是这些项目种类的多样性。文章撰写的目的都是为了分析卫生保健技术对某些重要结果的影响,并且都遵循同一原则,即尽最大可能使研究建立在严谨的证据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从这一点可以初步判定这些项目非常类似,差别仅在于因各地实际情况如委员会组成的不同产生的一些细节差异上。但是我们关注的是比委员会组成上的差异更深远的差别;这些差别会影响到应用技术评估的决策类型,应用技术评估进行决策分析的要求,纳入考虑范围的结果类型,结论的标准,结论的适用范围,等等。
纵观各个项目的范围,读者可能会产生疑问,这些作者是否真的在探讨同样的问题。一些项目强调证据分析并且所有的意图与目标仅限于此。另一些项目看起来则更像卫生经济及结果研究,还有一些文章的核心内容是成本-效果分析。如果技术评估能够化身为如此多的形式,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技术评估?是否这些项目实际上评估的是完全不同的内容?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结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如果我们将其统称为技术评估是否恰当?是否对“技术评估”这一术语的定义过于宽泛而实际上这类技术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说技术评估包括以上所有的项目和其他一些学科,不同项目间的差异仅在于应用范围不同。
健康技术评估在“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ISPOR)”编撰的《卫生保健成本、质量及结果:ISPOR术语汇编》[1]中定义为:检验卫生保健技术长短期应用结果的一种政策研究形式,对卫生保健技术的特征包括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证据、患者自报结果、现实效果、成本、成本-效果以及对社会、法律、伦理及政治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1]。这一宽泛的定义显然支持上一段对健康技术评估的第三种解释,即技术评估是一个总的概念,它包含了各种不同的应用形式及评估方法。如果接受这一定义的话,那么该如何利用本特刊中提供的项目情况仅对健康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一些卫生保健项目不仅无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实际上还被明令禁止进行此类评估。是否应当将这些项目从技术评估的定义中剔除,仅称之为循证医学的实践?
最明显的答案就是要认识到一个“完整的”技术评估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而且每个部分各有侧重。但是耐人寻味的是本特刊中这些项目的方法学部分存在一个顺序,可以合理地认为它们处于一个完整的技术评估的不同阶段,即不同项目进展到不同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断定,这些项目间可能并不存在本质区别,只是在完整的技术评估中所处的深度不同。
ISPOR定义中技术评估的四个阶段有显著的区别。第一个是证据分析阶段。证据分析是技术证据系统评估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处方集和确定的指南中诸如适用范围、目录分类等高质量证据的必要条件,与之对应的是循证医学中的循证指南(Evidence-based guidelines,EBGs)部分。第二个是结果分析阶段。本阶段评估的是卫生技术的理想临床结果(利)和可能存在的危害(弊),如副作用和风险的程度。本阶段还包括利弊比较,并得出该技术的利弊比,通过比值的高低判断这一技术的可行性与否。第三和第四个是成本分析和成本-效果分析阶段。在这两个阶段,通过评价某一技术对成本的影响并对比临床效果与成本来判断这一比值是否足够高。最后一个阶段是对这一技术的伦理学及法律特征进行分析。
在这些阶段中,方法学的进展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对临床证据的初步评估(阶段一)就无法评价临床结果的大小(阶段二);不对临床结果的效果进行评估(阶段二)就无法对比成本及成本-效果(阶段三和阶段四);不了解成本和成本-效果(阶段三和阶段四),也就无法对这一技术的伦理学及法律特征进行分析。
这个答案听起来不错,但随之引出的问题是为什么不同项目会处于不同的阶段?最直接的原因是随着技术评估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需要完成的评估任务也相应多了起来。只做证据分析但不深入下去显得更简单、快速、经济。另一个原因是临床优势、成本大小的评估方案及对比方法并不直接或像证据评估的方法(第一阶段)那样被普遍接受。
然而还存在着第三个原因。技术评估这些阶段的排序不仅仅取决于方法学,还取决于各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的接受程度。时至今日,一项技术是否可行几乎只取决于医生的想法,不需要更进一步的信息。从医生与患者的角度来说,显然需要一种方法来判断一项技术的适用范围。当前的做法对哪些可以实施或哪些应该报销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另外这种做法已经流传了上百年,人们不仅已经习惯,甚至产生了依赖。技术评估的第一个阶段——证据分析的发展时间还短(大约20年),但却具有相当强的限制性,它要求医生在做出决策之前必须对证据进行系统评估,而且只有具备高质量证据支持的项目才能获得报销。第二个阶段需要对利弊大小进行对比评估,限制性更强。它指的是存在一个阈值,若利弊比太小超出该阈值范围,即使这个治疗方案有效也会被否决。最后一点,清晰的成本计算在整体评估中具有最强的约束性。它明确规定,若一项技术被视为耗资巨大,即使效果再好也还是会被否决掉。而几十年来,社会上只有极少数人必须直接为自己的卫生保健买单,因此最后一点最让人难以接受。
技术评估的发展在不同国家处于不同阶段的这一现状,体现出的不仅是方法学上的考虑,还有社会和政治因素。事实上,由于不同国家对技术评估不同部分的社会和政治接纳程度不同,这些国家技术评估项目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同。在许多情况下,专业人员与公众并没有对自己主张的完整的技术评估和困难的决择(配置)做好充分的准备,即使方法论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都起作用,几乎可以肯定社会与政治因素的制约而非资源与方法学的制约才是导致不同项目停留在技术评估不同阶段的真正原因。
这些文章中阐述的最后一点是技术评估与循证医学的关系。前面提到,每项技术评估都始于对一项技术的证据评估。在这个意义上,循证医学是技术评估的一部分,其它还有:临床结果大小的评估(结果分析)、成本评估(经济学分析)、健康与经济结果比较(成本-效果分析)、伦理因素的评估。但是循证医学自身又包含许多部分[2]。其一是循证个体决策制定。如字面所示,这种类型的循证医学关注的是与患者个人及治疗有关的证据[3]。正如最初提出的那样,它强调的是教导医生如何将证据引入并实施于每位患者的临床决策中[4],并将证据与临床决策妥善结合。另一个部分是循证指南[5],或更广泛地定义为循证政策制定。这部分强调的是以证据为基础,建立基于人群的政策如指南、适用范围政策、处方决策和效果评估的重要性。正是这个部分强调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任何基于人群的政策在推广之前必须有高质量的证据证明这项政策是有效并且有益的。因此,技术评估与循证医学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描绘为图1所示。
循证医学由循证个体决策与循证指南两部分构成,技术评估由制定临床指南使用的证据、结果分析、经济分析、成本-效果分析、伦理和法律分析几个部分构成。二者重叠在循证医学部分,制定循证指南的原则和方法是技术评估和循证医学二者共同的部分。但是它们都需要借助其它的原则和方法来完成各自的评估。
我们之中坚持技术评估的人已经在技术评估证据的社会接受方面取得了成功。这一系列文章阐述的项目都是从循证医学层面开始的。事实上,只有很少部分的项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确评估了利弊并计算了成本。我们几乎未能成功地帮助专业人士与公众了解技术评估其它部分的价值。而只有解决了这一点,技术评估才能继续发展并充分发挥其潜能。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oeconomics & Outcomes Research(ISPOR).Health Care Cost,Quality, and Outcomes:ISPOR Book of Terms.Lawrenceville, NJ:ISPOR,2003
[2]Eddy DM.Evidence-based medicine:a unified approach.Health Aff,2005,24:9-18
[3]Evidence-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Evidencebased medicine: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JAMA,1992,268:2420-2425
[4]Sackett DL,Rosenberg WM,Gray JA,et al. Evidence-based medicine: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 t. Br Med J,1996,312:71-72
医学技术评估 篇4
1 科研实力评估定量数据统计指标评分标准
1.1 科研项目及交流的量化设计
科技活动的二级指标分为科研项目及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又分为国家级重点项目、国家级一般项目、军队省部级重大课题、军队省部级一般项目, 学术交流分为国际学术交流、国内学术交流。国家级重点项目包括科技攻关、“863”项目、“973”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人才、“1035”工程项目或国家创新药物基金, 所有项目只计以课题负责人承担的项目。国家级一般项目包括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或青年课题、国家新药研究基金课题、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课题、国家级其它课题。军队、省部级重大项目包括重点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团队项目、军队重点课题及指令性课题。军队、省部级一般项目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基金课题、医学科研基金、军队面上及青年课题、其他军队省部级课题。国际交流指国际 (地区) 合作研究项目、在华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海外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国内交流指的是主持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
1.2 科研成果的量化设计
科研成果分理论成果、获奖成果、鉴定成果、专利成果。我们指的理论成果主要是论文、著作。考虑到目前工作中无论是科研排序还是评奖, 一个成果的意义, 更多的是其被引用次数来体现的, 学校基础理论研究的实力更多的是以被美国四大检索收录次数来衡量。为此, 我们采用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提供的期刊源来作为评价论文的标准。获奖成果三级指标的所有奖项不重复计算, 只取最高级别的奖励进行统计, 如某项成果既获得国家级二等奖, 又获得省部级一等奖, 则只计国家级二等奖, 不计省部级一等奖。
1.3 人才情况的量化设计
同一个人应就高不就低如某专家是院士又是长江学者, 只计入院士。学术任职也以得分最高的级别为评分根据, 任多个职务不重复评分。指标说明:国内外院士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外院士。杰出人才: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学名师、何梁何利基金奖励人员,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跨世纪人才专项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学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学术任职是指:全国学会常务理事、省 (部) 级学会正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部级学术 (教学指导) 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全国学会理事长得分10, 部级学术 (教学指导) 或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得分为8, 全国学会副理事长得分5, 部级学术 (教学指导) 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或省 (部) 级学会理事长得分为4, 全国学会常务理事得分为3, 部级学术 (教学指导) 或评审委员会委员和省 (部) 级学会副理事长得分为2。
1.4 科研经费的量化设计
经费投入按科研经费年平均投入及科研人员年人均课题经费计算, 科研经费年平均投入每获得100万元计10分, 科研人员年人均课题经费按每万元5分计算。
1.5 科研条件的量化设计
科研条件分为硬件条件和科技情报。硬件条件分为国家级科研基地和省部级科研基地, 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是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基地每项20分, 省部级科研基地每项10分。科技情报分为中外文期刊和馆藏图书, 中外文期刊每100种5分, 馆藏图书每万册3分。
2 科研实力评估定性评议指标计分标准
2.1 科研投入的量化设计
科研投入中的二级指标人力投入分为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结构。职称结构的主要参考评价信息按专业技术职务 (按实际聘任计算) 结构是否合理 (正高∶副高∶中级∶初级职务为1∶3∶5∶7) , 年龄结构评价主要参考信息按学校高职人员中中青年比重 (%) , 知识层次结构评价主要参考信息按高职人员拥有博士学位者比重 (%) 。二级指标经费投入主要参考国家级科研经费占总经费的百分数, 横向课题经费占课题总经费的百分数。
2.2 科研条件与环境定性指标的量化设计
科研条件与环境的定性指标校局域网医学信息满足度的主要评价等级按能够满足, 基本满足、部分满足、不能满足四个等级来评价, 学术氛围的评价主要参考信息室按是否能加强人才队伍、提高专业水平, 积极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民主、平等、自由的学科环境及参与各种学术交流的机会, 评价等级分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
2.3
科研管理的量化设计 (表1)
3 结语
科研实力评估指标体系量化的规定是三级指标以基础要素为计分单位 (位, 篇, 项等) , 以总累计分值高低判定评估结果, 控制指标是我们对参评对象的评估项目应具备或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所设置的基本指标限定。设控制指标的主要目的是防范部分指标互相掩盖或吃分现象的发生, 保证和控制评估质量。这就是本指标体系有别于当前实行的达标评估的重要标志之一。达标评估是以达到标准者为合格;选优评估是以分值高低为依据, 但这种依据必须建立在对参评对象全面考核的基础之上。因此, 其指标选择、分值分布等必须严谨、科学, 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必须起到平衡制约指标间内在关系的作用。
摘要:评估体系的量化指导原则是整个评估工作的灵魂, 它应能够体现出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是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科研奖励、科研队伍相协调;突出主持、体现差别、鼓励合作;纵向课题适当注重级别, 横向课题适当衡量经费;理论成果评价与国内外接轨, 采用引用源和期刊源, 获奖成果等级交叉、上下调整。
关键词:科研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量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多, 李学志, 刘文达, 等.高校自然科学科研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 1998, 1:41-43.
[2]马艳玲.论高校科研机构综合评估量化研究方法[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1997, 13 (2) :86-91.
[3]王邦雄, 段尧清.高校校级科研项目量化评估[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 17 (4) :8 1-8 2.
医学技术评估 篇5
客观地说,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固然与体制因素有关,但医务人员自身职业精神欠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事业的主力军, 在这一阶段应该通过接受专业培训,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学会将关爱生命、病人第一作为核心价值观,建立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从而积极有效地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1循证医学是医学生职业精神的“硬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对疾病的诊治已不再是单纯的通过经验,而是越来越依赖于证据。由此,作为医学职业精神的“硬件”,循证医学便应运而生。它是指:在为单个的患者或人群的诊治做决定时,对于当前最可能得到的证据的慎重、准确、 明智地应用[4]。它要求医生以最可靠的临床证据、最新的科研成果,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技能,在尊重患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最终使患者获得当前的最佳治疗效果。据研究,运用循证干预的手段可以明显减少母亲、新生儿及儿童的死亡率[5-7]。因此, 教师在帮助医学生更新知识、传授临床经验的同时,要不断强化医学生的循证意识,使循证的思想深深地扎根于他们的脑海中。
循证医学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有据可依,它在大大提高医学实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8]的同时,也培养了医学生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作为循证医学的重要方法和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随机对照试验(RCT)对实验及数据的严格要求将有助于产生一些高质量的证据,来提高临床诊疗的精确性,同时, RCT方法及原则的教授也会培养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除了RCT、Meta分析,循证医学可以用的证据还可以来自病例观察、专家意见、临床实践指南等。所以,在循证医学教育中,教师要统筹兼顾各种研究方法,让医学生拥有尽可能全的科研知识面。
2人文关怀是医学生职业精神的“软件”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美国医生爱德华·特鲁多墓志铭上的这段话,对现今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仍有振聋发聩的力量。他告诉医学生,医学不仅仅是疗伤、治病和护理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关爱。因此,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医学生充分了解人文关怀的基本内容:1友好的环境;2对患者身体、生活各方面的关心;3对患者有同理心;4为不同的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5允许患者决定自己的生活习惯;6患者对临床诊疗决策的充分参与;7患者对护理工具的合理利用;8患者可以对医生提出适当的意见反馈[9]。
医学人文关怀是医学职业精神的“软件”,对于医方,它是医务人员金钱崇拜的清醒剂,是医学生职业幸福的源泉,是医院竞争的软实力。对于患方,它提倡医学生要关注患者及家属的情感体验,使医学更富人性, 弥补了技术与人性之间的鸿沟。英国的一项对痴呆患者临终照料的定性研究表明:只有将同情心、友爱与人文关怀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患者感受到温暖[10]。因此, 在面对患者时,临床教师要以身作则,教会医学生站在病人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体会病人的心理、情感、意志, 通过一个微笑、一个表情、一声问候、一个动作,教会医学生用心去爱病人。
3循证医学和人文关怀结合,共同塑造医学生职业精神
人文属性是医学的本质属性之一,离开了人文,医学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科技是医学的骄子,离开了科技,人文便显得软弱无力,人文精神将流于空洞。因此,医学生要在弘扬医学科学精神的同时,坚持医学人文至上,学会使人文关怀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循证医学以人文关怀为导向,使两者完美渗透与融合,最终实现患者利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
3.1如何塑造医学生职业精神
3.1.1医学生职业精神显性教育
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是一个由课堂教学-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课堂教学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1在课程安排上要有一定的导向性,要围绕医学生职业精神形成一个合理的课程安排,这样才会避免盲目地、 散乱地迎合社会热点。2在教材运用上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着重加强医学生的循证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训。3在教师选择上要求带教教师既懂职业精神的规律,又要有深厚的医学背景。4在培训方式上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有学者对某医学院的调查显示[11],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对职业精神的理性认识,他们的职业精神状况最差;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次之;四年级的学生经过见习和实习时对中国目前医患关系的了解,结合一些负面宣传而产生许多不解,他们的职业精神又下滑。因此,对于不同年级的医学生要进行分层次、多元化的培训。
临床见习实习,是医学生初次进入医院的阶段,此时他们对医院有一定的陌生感,也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见习前,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情景再现、 病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切身体验患者的真实感受,并真正了解医学生职业精神的要求。对媒体广泛宣传的案例进行客观评价。临床实习时,教师可以先提供标准化病人和模拟病人让医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之后再通过让医学生亲身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教会他们如何以患者为中心,如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时,教师可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并指导医学生应对在医院中碰到的心理学、 社会学问题。
3.1.2医学生职业精神隐性教育
职业精神的隐性教育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周围环境及氛围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一方面通过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如定期开展净化、美化工程,改善食堂饭菜,合理安排值班等,使医学生有愉悦的心情和舒适的学习氛围;临床教师或上级医师应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投身医学事业的精神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利用医院文化建设活动, 如名家讲坛及优秀学生榜样的宣传,设立各种职业教育宣传栏,引导医学生融入到德育大课堂,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帮助医学生认识并践行医学职业精神。
3.2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训的评估
任何一个培养体系,要了解它的实效就必须有相应的体系对其进行量化。医学生职业精神评估体系可以帮助医学生发现其职业精神的优点和缺点,进而从总体上判断教师职业精神培训的效果,并为教师改善其培训方法提供参考。随着医学职业精神培训的发展,许多医学院,如耶鲁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大学等都已制定了客观的医学职业精神评估标准[12]。 具体的评估内容包括:对道德原则的坚持,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交流,与医疗体系中其他个体的有效互动, 对自我提高的责任心、可靠性和保证[13]。在学校阶段,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在技能考试中设置循证医学和人文关怀的采分点来评估和督促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选择问答题和案例模型来判断医学生的职业精神水平。该法中最常用的测评工具是确定问题测验(defining issues test,DIT)。DIT以客观纸笔答题的形式,通过各种道德故事来实施测评,操作简单,易于评分[14]。在医院阶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评估:1自我反思写作:是医学生对自我循证意识和人文精神的有目的的沉思,并作出一些反馈,教师通过这些反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并对培训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但由于医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准确性,所以该法不可单独用来评估医学生职业精神水平。2同学评估:同学间平时交流较多, 对彼此的科学态度和对患者的关爱情况都非常了解, 所以他们可以相互给出较为准确的评价。但出于对被评估者的保护和担心破坏彼此间关系的考虑,匿名评估是较好的选择。3临床教师等级评价:通过观察医学生的平时表现,临床教师可以准确判断出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医学的态度是否严谨和对患者是否心存关爱。并通过这些判断对医学生职业精神给出合理的等级评估。但该法可因教师对医学生的主观印象而影响评估结果,所以该法也不可单独应用。 4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和患者评价:作为“患方”,他们可以站在患者的角度,在医学生进行问诊、查体、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思维逻辑和责任心来对医学生职业精神做出评价、提出意见,帮助医学生进步。5多评估者评估:该法最常用的评估体系是Musick 360-degree[15],它的评估主体是由与被评估的医学生相关的各层次人士组成的评估团,他们能够从不同的来源、视角和场景对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做出全面的评价。
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助于提高整体社会医疗服务水平,更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虽然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但相信在教师及医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医学职业精神将深深地植入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生心中,医学也将向着循证医学与人文关怀两翼齐飞的方向发展,造福更多的患者。
摘要: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训对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循证医学作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硬件”,强调了医学的严谨性。人文关怀作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软件”,强调了医学的人文性。将循证医学与人文关怀结合,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评估体系对培养效果做出评估。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浅见 篇6
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应该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教育评价辞典》中对教育质量的定义是“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和学生所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及态度为其离开学校以后适应社会的程度”[1]。所以有效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应该做到:反映该专业毕业生现阶段专业水平, 促进其专业水平提高;检验所评估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及管理水平, 为其教学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发现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使教学改革更有方向性。
1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的现状
1.1 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认识混乱[2]
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对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评估没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 认为毕业生在学书面考试成绩即为对该毕业生进行的质量评估, 或者仅对教师作教学评估, 认为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即反映其学生水平高低;另一方面, 部分高等医学院校认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质量评估仅是为了在求职过程中提高毕业生的成功率和学校该专业的招生情况。故在评估过程中主动放弃一些不足项目, 使评估流于形式, 丧失客观性。这样对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及毕业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都不能起到指导作用。
1.2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方式单一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应体现多方面标准, 而现阶段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仍仅采用毕业生参加的各类理论考试作为主要评估依据。虽然部分院校也会在实验室举行实践考试, 但这都不能体现毕业生的高素质和综合能力。如职业道德、协作能力等往往不能用上述方式进行评估。
2 新的评估标准应符合以下原则
2.1 客观性原则
评估指标的制定应具有客观性, 在制定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各种因素, 收集各类信息。
2.2 科学性原则
评估指标应能够准确体现被评估者的情况, 并且各指标间要求无重复、无矛盾、无因果关系。
2.3 可操作性原则
评估指标制定尺度应适中。定量指标易操作且较为准确, 但不宜体现被评估者的自身特色;定性指标可通过分析比较来把握被评估者发展的趋势, 便于指出改进方向, 但不如定量指标易操作。所以应该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4 可比性原则
通过观察评估结果, 可获得明确结论。该结论应能反映出各毕业生的不同属性, 使评估者能够就各指标的结果相互比较。
3 评估标准的建立
新标准应符合上文所提出的四原则, 能反映毕业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工作能力以及思想动态。通过分析以上原则, 在汇总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的评估标准。对毕业生进行评估从四方面进行:职业价值主要包括了政治素养、工作责任感和医德医风;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应用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建立和保管医疗记录能力、创新能力及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主要包括与人协作能力、同学或同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能力;学习和工作成绩主要包括在校学习总体情况和论文、科技及受表彰情况。
4 评估试运行
4.1 确立评估对象
从我校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中随机选取153名学生作为评估对象。
4.2 确立评估内容及区分评分等级
评估内容包括职业价值、职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学习和工作业绩, 共4项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指标。评分级别共有5级, 分别是优秀 (5分) 、良好 (4分) 、一般 (3分) 、较差 (2分) , 差 (1分) 。14项评分指标满分为70分。
4.3 具体评估方法
评估时间安排在被评估人就业后的第6个月, 以便用人单位对被评估人有充分的了解。参加评估人员包括在校期间曾教授过被评估人的各教师和用人单位被评估人的科室主任。其中问卷收集分两部分:在校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完成问卷, 统一由所在系部主任收集并确认;用人单位的问卷在填写完成后由医院医教科主任签字盖章后方为有效。
4.4 收集评估问卷
此次评估共发放问卷153份, 收回144份。该次评估问卷回收率为94.1%。
4.5 评估结果 (表1)
4.6 评估结果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总体上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都达到良好程度, 其中政治素养、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建立和保管医疗记录能力、在校学习总体情况领先于其他指标。但创新能力、抗压能力和论文、科研及受表彰情况总体评分稍低, 说明这3项有待加强。另外, 有少数毕业生的临床工作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存在较大不足, 表明这2项发展不均衡, 在今后的教育中应注意全面发展, 加大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4.7 结语
该评估标准能够反映本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现阶段水平, 进而检验出我校该专业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同时能够通过评估改进教学方向。综上所述, 按照本文所提出的原则制定的评估标准可行。
摘要:随着医学院校规模的扩张, 在校医学生人数激增。医学毕业生, 特别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综合素质是否下降, 如何正确评估其质量。本文通过分析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估的现状, 探索性的重新提出了新的评估标准应符合的原则, 并通过实例证明, 符合新标准的评估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临床医学,毕业生,质量评估
参考文献
[1]陶西平.教育评价辞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18.
医学技术评估 篇7
1 课堂教学评估模式构成
随着教育评价理论的不断发展,众多教育评价模式涌现出来。如泰勒模式、PERT模式(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人类学取向的模式以及参与取向的模式等。随着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的发展,以参与为取向的评估模式越来越受到我国高校的青睐。这种评价模式引入了被评价者在内的各方相关者,强调评价过程中各方的参与、沟通与协商,改变了以往被评价者消极被动的地位,改变了以往评价者掌控评价结果的单一局面,体现了评价的人性化与民主化。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逐步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形成性评价模式,建立起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模式。
我校多评估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估模式就是发展性评价模式的一种。此模式是由学生评教、督导专家组评教、院系同行专家评教共同组成的。整个课堂教学评估的监控过程由学生信息员组织月评教、督导专家组定期评教、院系同行专家随即评教组成实施,构成全过程、全时空评教,定性与定量评教相结合的监控体系。这一课堂教学评估模式其参与主体是多元的,评估过程是开放的,评估结果是质性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
2 课堂教学评估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从课堂教学评估的整个过程来看,影响课堂教学评估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评估主体因素,包括学生、督导专家、同行专家相关因素;被评估主体因素,或者说评估客体因素、评估对象因素,即参评教师相关因素;评估机制因素,包括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组织形式、评估时间安排、评估结果处理等因素;评估环境因素,包括参评教师所在学校的政策保障情况、领导重视情况、氛围营造情况等。
2.1 评估主体
评估主体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作为多元评估主体,学生、督导专家、同行专家的素质对课堂教学评估质量影响很大。评估人员的素质关系到评估结果能否达成教育目标,也关系到教育评估的威信[1]。评估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评估主体对课堂教学评估的认知情况;评估主体对课堂教学评估的参与情况;评估主体的心理状态。
围绕评估主体的认知情况及主观因素,课题组曾做过专门的问卷调查,见表1所示,调查对象评估主体认为课堂教学评估很必要的占72.84%,愿意参与评估的约占69.87%。这说明评估主体对课堂教学评估的认知情况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评估的进行。对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性认识的越到位,评估主体的积极性就越高;对评估指标体系认识的越深刻,评估的结果相对就越科学。
此外,评估主体参与评估的程度是影响课堂教学评估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整个课堂教学评估过程中,多元评估主体是形式上的参与还是实质性的参与,是被动的参与还是主动的参与,这关乎评估的有效性问题[2]。最后,评估主体的心理状态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评估过程。如碍于面子、受顾虑影响,怕打低分招致被评老师对自己或所在班级的成见,对参评教师不够了解或受第一印象影响出现晕轮效应等等。这些主观因素或多或少的影响着课堂教学评估质量。
2.2 评估客体
被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评估不可缺少的一方,其个人对评估的认识情况、个体的专业素质及个体的基本素质等均影响着课堂教学评估的质量。
首先,如果被评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评估对于学生发展及个人专业成长的价值,他就会将这一外在的评价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激发自身的潜能,变“要我评”为“我要评”,反之,则会出现抵触情绪,甚至疲于应付、消极怠工。其次,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教师授课质量、对前沿问题的把握、工作态度、教学风格等影响着评估主体对其的评价。再次,教师的个人素质,包括教师气质、个性类型、言行举止、形象等也影响着评估主体的判断。
2.3 评估机制
评估机制关乎评估的指标设计、评估组织形式、评估结果处理等。在评价中,就评价指标体系而言,它在整个评估过程中具有导向功能。评价主体评什么,在某种程度上被评主体就会做什么,因而,指标体系的设计对于参评教师而言具有导向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所谓成文的、客观的指标体系很难反映出教师授课的主观状态,如教师的缄默知识、教师的肢体语言等,所以说指标体系的设计对于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具有很大影响。此外,评估的组织形式也影响着课堂教学评估的质量。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应该由哪些人来评,应该什么时间评,学生评教、督导专家组评教、院系同行专家评教如何优化组合等,都关乎课堂教学评估质量。见表2所示,81.22%的学生调查对象认为月底评估有利于被评教师整体印象保留。最后,评估结果的处理,包括如何表达、分析、解释及使用数据,也影响着评估质量。只有从评估对象处获得大量、真实的信息,才有可能对评估对象的工作做出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估结果,达到评估目的[3]。
2.4 评估环境
评估环境因素主要指学校层面的评价氛围、评价制度、政策以及领导的重视情况。评估氛围主要指学校是否有先进的评价指导思想,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认识是否到位。这直接关系到评估主客体对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就评价制度来说,主要指学校是否制定课堂教学评价的文件政策,能否保证评价工作的长期性、稳定性。而学校领导重视与否,关系到评估主客体的积极性及课堂教学评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3 课堂教学评估质量提高策略
医学院校课堂教学评估质量影响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要提高课堂教学评估质量,增强评估有效性,就必须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完善课堂教学评估机制,规范课堂教学评估制度,营造和谐的评估环境,并力求课堂教学评估方法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唯此,医学院校课堂教学评估才能更好的起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管”的作用。
摘要:课堂教学评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杠杆,而探究与分析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影响因素是完善课堂教学评估体系的有力保证。本文从课堂教学评估的过程入手,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四大因素,即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机制、评估环境因素,为提高课堂教学评估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影响因素,提高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晓红.教育评估的科学性和科学的教育评估[J].教育研究,2000,(8):33~36.
[2]刘徐湘.高校评估中主体的“自我意识”及其意义[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1):38~41.
医学技术评估 篇8
1 构建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评估体系的意义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价体系, 开展基地评价, 能够改变临床教学中领导重视不够, 临床教师投入不够的现状[4];能够缓解重理论、轻实践;重医术、轻医德的矛盾;能够较好的帮助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卫生部门实现对社会临床教学基地的管理。总的说来, 一套科学合理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价体系, 是开展基地教学评价工作的基础, 有着导向、调控、检测的重大作用[5]。
2 构建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评估体系的依据
构建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评估体系主要依据《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GMER)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试行) 、《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等文件中对临床教学基地的要求, 参考国内其他省市临床教学基地标准, 结合河南省省情以及新乡医学院的实际情况, 制定《新乡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评估标准》。
3 构建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评估体系的原则
科学、合理、适用的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评估标准的确定是保证有效评价的基础, 也是使评价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在制定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评估标准的过程中, 遵循四项原则。
3.1 客观性原则。
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中, 充分考虑到在实地评价的过程中, 抽调的评估专家与临床教学基地中的从业人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校友、同学、同行等等。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上, 应该符合客观实际, 不能掺杂个人感情和主观臆断。
3.2 指导性原则。
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中,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估, 带有目的性的制定评估标准, 希望通过完成标准而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状态, 或者使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比如, 为了解决实习生的住宿问题, 将学生住宿设为核心指标, 不达标者评估不合格[6]。
3.3 可测性原则。
为了使在实地评估的过程中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在指标体系中充分考虑到如何查、查什么。设定详细的检查方法, 并使各末级指标可以直接量化的尽可能量化, 明确结论, 力求价值判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4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中, 充分考虑近年来医院高速发展, 在一些教学条件上短期内出现的欠缺,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最客观的反映医院的实际教学状况[7]。
4 新乡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评估体系的构建
新乡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评估体系中包括教学条件、教学状态、教学效果等3项一级指标以及医学等级、床位数、师资队伍、医技科室、教学设施、教学组织建设、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9项二级指标以及31项三级指标, 每项三级指标都有明确的观测点和评分标准, 该评分实行百分制, 60分为合格, 指定教学用房、住宿条件、带教情况、教学查房、日常考核等5项三级指标为核心指标, 任一条核心指标不达标者评估结果为不合格。
为了使评分更为客观, 该标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量化, 将每一项指标的标准设置了A级标准 (该项分值的满分) 与c级标准 (该项分值满分*0.6) , 介于二者之间者按照B级标准给分 (该项分值满分*0.8) , 例如医院等级一项为2分, 三级甲等医院为A级, 即得分2分, 二级甲等医院为C级得分为2*0.6, 即1.2分, 某些医院被地方政府规划为三级医院, 但近年来因达标上等工作尚未启动, 按照B级标准给分, 即2*0.8=1.6分。
4.1 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包括医院等级 (2分) 、床位数 (2分) 、师资队伍 (4分) 、医技科室 (1分) 、教学设施 (11分) 等5项二级指标, 共20分。
(1) 医院等级:主要观测医院综合实力。 (2) 床位数:包含医院核定床位数、内外妇儿床位数等两项三级指标, 该指标主要观测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 以及科室设置是否齐全, 内外妇儿的开放床位数占全院总床位数的比例。 (3) 师资队伍:包含本科毕业医师数、高级职称医师数、直接带教教师学历水平等3项三级指标, 主要观测医院整体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包括学历层次、职称层次等。 (4) 医技科室:主要观测医院辅助科室是否齐全, 设备是否完善, 医技带教人员的职称层次。 (5) 教学设施:教学设施是教学条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 分值占到整个教学条件分值的一半以上 (11分) , 包括教学用房、图书阅览室、学生住宿条件、文体活动场所、电教仪器设备等5项三级指标。针对目前医院大规模扩张、占用教学设施较为常见, 甚至在某些高等医学院校的直属附属医院都出现了将示教室改为病房的情况, 而且一些地方的教学医院不能提供实习生住宿, 出现了实习生自己在医院外自行租住民房的情况, 为学生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为了逐渐改变这种局面, 该评估标准将教学用房、学生住宿条件设定为核心指标, 如果该指标不能达到C级要求, 一票否决, 即不能成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
4.2 教学状态。
教学状态包括教学组织建设 (7分) 、教学基本建设 (10分) 、教学过程 (21分) , 共38分。
(1) 教学组织建设:包含分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及教学秘书配备、对教学人员的考核等4项三级指标。 (2) 教学基本建设:包括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工作条例、教学档案管理、医学教育研究情况、医德医风建设等5项三级指标, 其中教学计划实施为教学基本建设中的重点, 占5分, 主要是了解到目前一些地方的临床教学基地, 不能按照学校教学大纲安排科室, 并随意延长或者缩短在某些科室的实习时间。 (3) 教学过程:包括带教情况、教学查房、医疗文书的修改、典型病例的收集与讨论、临床专题讲座、学生分管床位数等6项三级指标。在地方的临床教学基地中, 真正的临床带教及正规的教学查房有着严重的不足, 有许多带教老师不知道教学查房为何物, 只是在自己医疗查房的时候让实习生跟着, 随机问几个问题就认为是教学查房。为了加强过程管理, 使临床教学基地在各个教学环节达到教学要求, 培养合格本科医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一二级指标中, 将带教情况、教学查房列为核心指标, 要求严格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进行带教, 并有合格的教学查房。
4.3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中包含的二级指标只有1个, 共42分, 分为日常考核、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评审组现场考核、学生完成大纲规定操作项目的情况等4项三级指标。为了强化过程管理, 解决实习生准备考研而忽视临床实习的状况, 指标体系中将日常考核列为核心指标, 要求必须有出科理论、技能考核及出科鉴定, 并有教学档案可查。为了加强实习生临床基本功的训练, 随机抽取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测试, 测试按照《新乡医学院本科实习生临床基本技能考核标准》进行, 评审组现场测试占分值较高, 为30分。这促使各临床教学基地重视技能培养, 保证临床教学的质量。
5 在实测中发现的问题
为了建立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 新乡医学院按照《新乡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评估标准》于2009年、2013年两次对河南省内40所综合性临床教学基地进行了教学评估[8]。为了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先要求参加评估的临床教学基地进行自评, 在实习生进入半年之后, 学校派遣专家组进入基地, 进行实地评测, 对于不合格的基地, 给予整改期限, 如果经过整改仍未能达到要求, 学校将取消其临床教学基地资格。在两次教学评估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指标存在一些问题, 尚不能客观反映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状况,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学条件中学生住宿条件为核心指标, 医院也提供了一些宿舍, 但条件不够好, 与学校中的学生宿舍有差距, 这就致使一部分学生并不在提供的宿舍居住, 达不到统一管理的目的。 (2) 教学状态中的教学管理条例, 此项三级指标的内涵为各项教学规章制度齐全, 并有落实, 主要观测医院的教学工作是否有规可依、有规必依。但在实际评测过程中, 规章制度都非常齐全, 但是否落到了实处, 如何监督教学管理条例的落实情况, 还需继续探讨。 (3) 教学效果中的学生完成大纲规定的操作项目情况, 这一项三级指标的检查主要是通过检查实习鉴定表的填写,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教师在实习结束统一补填的情况, 甚至出现代为填写的情况。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如何更客观的观察到学生在每一个科室的实际情况, 还需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 对地方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进行教学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在实践中要结合当前所面临的形势, 不断改进调整, 使各项指标更合理、考核更有效, 才能保证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9]。
摘要: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证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是重中之中, 如何评价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水平, 是地方高等医学院校的难点和重点。建立客观有效的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是加强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临床教学基地,教学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左国庆, 王羽, 宋家虎, 等.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确保医学人才培养质量[J].重庆医学, 2010, 2, 39 (4) :499-500.
[2]宋文芳, 肖慧欣, 林东红, 等.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12:53-54.
[3]骆永忠.适时修订评审标准, 促进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J].新疆中医药, 2011, 29 (1) :64-65.
[4]谷新忠, 南凯, 彭伟, 等.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河北医药, 2012, 34 (4) :605-607.
[5]樊国康, 王林.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内涵建设[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8, 23 (5) :525-527.
[6]线福华, 陈娥, 蒋健民, 等.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 2005, 1:43-45.
[7]许劲松, 沈胜娟, 戴伯军.军医大学非直属临床医学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 2006, 13 (3) :241-242.
[8]白国强, 郭跃伟.地方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估的探索与思考[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3, 30 (2) :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