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美容技术

2024-06-28

医学美容技术(通用12篇)

医学美容技术 篇1

良好的职场意识和较高的职业能力是高职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也是高职生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 我们以医学美容技术 (现代美容方向) 专业教学为切入点, 将职业能力培养与职场意识教育有机结合, 促进学生协调、全面发展。现将具体实践报告如下。

1 职场意识调研

以我院31名护理专业毕业生和29名美容院主管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 了解美容行业对学生职场意识和职业能力的要求, 调查结果见表1。

表1显示, 美容机构行业人员对职场意识教育的需求很大, 其中学习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时间意识、成本意识、危机意识教育需求较大。

2 讨论

2.1 职场意识和职业能力是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职场意识是指从业人员遵循企业和社会道德、行为标准, 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证明自身的经济和伦理双重重要价值[1]。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 且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特征, 其中包括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与各种职业有关的共同能力, 如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与活动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特殊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需的具体能力。高职生如果具备清晰的职业意识, 就能从组织和社会角度明确职业方向及自身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

2.2 职场意识教育实践 (见表2)

我们遵循进入、融入、深入的认知规律, 以学生为主体, 专兼职教师及行业专家共同设计和参与职场意识教育活动, 将职场意识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1) 职场展望阶段 (一年级) :重点是做好职业规划。学校美容基础知识教育中, 以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为载体, 充分了解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变化, 及早做好入职准备[2]。

(2) 职场准备阶段 (二年级上半学期) :重点内容是职场心理和技能准备。美容技能训练中, 以工学交替活动为桥梁, 举办基本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比赛, 使学生逐步树立学习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3], 实现职场意识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一体化。

(3) 职场热身阶段 (二年级下半学期) :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才艺展示或比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获得职业证书。同时与美容机构交流协作, 尽量使学生缩短与美容的距离, 并让企业了解学生的真实能力, 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4) 职场入门阶段 (三年级) :重点内容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拓宽就业渠道。

总之, 将职场意识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职场意识, 优化职业能力,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董得江.论职业生涯教育与职校德育创新[J].科技传播, 2009 (1) :57.

[2]唐宏.就业效应对高职教育发展导向作用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8 (23) :160~162.

[3]任威, 王鹏, 吕静.实操训练与职业意识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航海教育研究, 2009, 26 (4) :64~66.

医学美容技术 篇2

《眼视光技术》(三年制)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具有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眼科专业与视光科学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应具有:

(1)眼视光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

(2)从事医学验光、规范配镜、眼镜定配、眼镜及眼视光产品行销的能力;

(3)眼科常见病的诊断和基本处理的能力;

(4)熟练应用眼视光和眼科常用设备的能力;

(5)视功能训练、眼睛保健和预防教育等的能力;

(6)一定的专业外文阅读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师资队伍

附属医院及包头市眼科医院等共同构建。现有教师13名,具体分布状况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助教1人。

主要课程

英语、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眼科学、计算机应用、应用光学、临床视光学基础、验光学、眼镜学、角膜接触镜学、斜视/弱视/低视力、市场营销等。

修业年限:三年。

就业方向

(1)眼镜公司(店)、眼视光医院或综合医院眼科从事医学验光,隐形眼镜验

配,眼镜销售,镜片加工,眼镜质检,仓库管理,前台接待等。

(2)视光学产品生产企业及销售公司从事市场开发,售后服务等。

(3)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从事视觉训练,视觉咨询等。

(4)疾病控制中心从事视力保健,视觉咨询等。

奥美定美容填充技术 篇3

1“水凝胶”适用于体表的所有部位,用药量要视畸形的严重程度或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而定,用药量宁少勿多,必要时可做第二次注射,第二次注射应在1~5月之后进行。

2软组织填充后嘱患者一定要在7~10天来复查,手术结论可在4~6周后得出。

3乳房整形术后第一周内不能俯卧,乳房按摩必须在第二周开始,前s10天按摩的动作应轻柔而有节奏,每天2~3次,每分钟4~5下,每次10~15分钟;10天后每天按摩1~2次,每分钟10~15次。术后按摩必须坚持5~6个月。

4对未生育的女性、乳房不对称,年龄在20岁以下者禁忌使用奥美定“丰乳”。

回顾近百年来医用生物软组织填充材料的历史,美容整形外科医师一直在寻找一种适合人体美容整形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医用生物填充材料。从19世纪末期使用的液体石蜡开始,凡士林、植物油、无机油、蜂蜡,以及聚乙烯醇海绵、聚丙烯、聚四氟已烯等高分子物质相继应用于临床美容整形领域,因这些材料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对人体有害而逐渐被淘汰。直到60年代初,液态硅胶囊被首次应用于“丰乳”,才改写了硅“凝”胶作为最佳软组织填充材料长达30余年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硅胶植入后的各种不良反应陆续出现,不仅导致自体免疫系统疾病,同时作为异物还能引起机体的排异反应,产生不同程度的各种并发症,应用前景受到了限制。

80年代一种新的医用生物软组织填充材料——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开始出现,英文名InTeFall(英捷尔法勒),国产名为奥美定(AmazinaEL)。由于其稳定的物理性能与生物化学的特性,对人体无毒、无刺激、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并具有可注射的特点、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少、材料相对安全可靠,对求美者损伤轻,因此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奥美定注射适应于:①矫正、消除颜面部的不对称及畸形;②增大、矫正女性胸部形状,消除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胸部不对称;③臀部、大腿、小腿美化;④消除体表萎缩性及凹陷性疤痕;⑤消除颜面部表浅皱纹。

医学美容技术 篇4

1 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基础医学教材使用现状

基础医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2,3]。这些课程不仅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 也是高职医学技术类、护理等专业的基础课, 对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就目前我国高职医学技术类 (如口腔医学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及眼视光技术等) 专业而言, 迄今尚无一本配套的、专门的基础医学教材。在以往教学中, 高职医学技术类人才培养采用中专基础医学分科教材, 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增添内容;或借用临床医学专科同类教材, 由任课教师删减、增补而成。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往往是从本学科的立场出发, 很少或根本不考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点, 其基础理论分量过重、应用技能比例偏低, 并且重复、交叉内容多, 各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不能很好地反映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与整体性, 没有突出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3], 造成学生所学知识无法贴近实际工作的需求。

2 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基础医学教材改革的设想与实施

2.1 教材改革设想

教材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医学教育工作者, 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期间, 掌握应用、够用的医学基础知识, 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也是高职医学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教材必须体现专业特色, 教材的内容有了特色, 学生才会有自己的特色, 这样有特色的人才才能立足于社会。

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属职业教育, 而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即以专业为依托, 按岗位或岗位群设置课程并组织教学内容。基础理论课在高职高专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为培养目标服务, 基础理论应体现在专业的应用上[1]。高职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医药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课程改革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使整个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本次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本能充分反映现代医学模式和高职医学技术类各专业实际需要的、共用的知识, 能较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医学技术类专业设置的特殊要求, 符合当今教学改革潮流的教材。学生通过学习, 能了解基础医学全貌, 掌握必需、够用的医学基础知识, 成为具有全新的观念与视野, 全面的知识、技术与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1.1 教材的学科间整合

编写单科教材还是综合教材?这是我们首先思考的问题。单科教材注重本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相对独立性, 而综合教材强调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性和学科间的整合, 两者各有优点。但从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 (基础医学课程所占比例较低) 安排看, 综合教材优于单科教材。最后决定改基础医学类课程分学科教学体系为学科群教学体系, 融合与重组课程, 即将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遗传学以模块式整合成一本综合基础医学概论。

2.1.2 教材内容的整合

高职高专教材总的特点是突出实用性。如何把单科课程综合起来, 实现最佳、最合理的整合?这是我们其次思考的问题。根据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 在上述各门单科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整合。删除不适应后继课程及医学技术岗位需要的内容, 并最大限度吸纳和借鉴上述各学科教材中的优点和经验以及近10年来研究的最新成果, 以满足学科知识的连贯性与专业课的需要, 使各专业实际需要的基础医学知识体现在教材中。在编写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融合, 避免交叉重复, 同时也要保留上述各门课程的特征, 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课程整合的内容是以各单科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之间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某种内在联系为依据, 使各部分内容紧密衔接、相互渗透, 以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有些内容对学生向专业高层次发展较为重要, 可作扼要概述, 这为学生今后根据所在岗位工作实际补充专业知识和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便利, 提高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教材编写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 结合教学计划及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初拟教材编写大纲。为使本教材的编写达到预想的目的, 我们从教学一线中选择从事多年本课程教学工作, 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 熟悉教育教学规律, 了解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需求, 对教材改革最有发言权的教师担任编委。经多方努力, 《基础医学概论》编写完毕, 于2005年下学期使用。2005年9月被高教出版社纳入全国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并重新组织全国10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对其进行编改, 2006年由高教出版社正式出版。

3 教材评价

2005年我院开始使用本教材, 通过3年的实践教学, 得到师生的肯定和好评。普遍认为, 该教材知识结构合理、新颖,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内容少而精, 解决了过去使用单科教材时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 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学到实用、够用的医学基础知识, 很适合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高教出版社及专家认为, 该教材符合医学技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突出了高职特色, 是目前国内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独一无二的基础医学教材。

2007年该教材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现已被多个省、市的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技术类各专业使用。

本教材具有非临床医学各专业实际需要的、共用的医学基础知识, 满足了高职非临床医学各类专业对基础医学理论、技能的要求。教材内容采用模块式组织, 具有一定的可剪裁性和可拼凑性, 各专业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裁减、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因此, 本教材不仅适合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及药学等专业, 也适合护理和卫生管理类专业[2]。

摘要:介绍我国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基础医学教材使用现状, 提出基础医学教材改革设想, 并根据高职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实施教材的学科间和教学内容的整合, 使各门学科基础医学教材整合成为一本具有高职特色的综合性教材。

关键词: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基础医学,教材

参考文献

[1]余庆皋, 刘捷频, 吴梅青, 等.高护专业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0) :126~127.

[2]张光主.基础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专业个人简历 篇5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1岁(1995年8月22日)

居住地:广东/深圳

电 话:YJBYS(手机)

E-mail:/jianli

最近工作[1年6个月]

公 司:有限公司

行 业:医疗/护理/卫生

职 位:药品生产员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学 校:哈尔滨医科大学

自我评价

个性沉稳,不张扬,不狂躁,对选择的工作热情程度会很高,有点工作狂特质,对实验室的管理及发展方向有独到见解。我具备诚实可信的品格、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做事干练、果断的风格,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协调能力。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医疗/护理/卫生

目标地点:哈尔滨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药品生产员

教育经历

/9— /6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本科

证书

/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工作经验

/6 — /12:有限公司[1年6个月]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卫生

生产部 药品生产员

1. 分管化验室工作,负责指导化验室的日常工作并监督检查制度的贯彻执行,组织化验室对新品进行检验和复审。

2. 对退货、超过存期、检验不合格的产品物料做出具体处理意见,并保留处理记录,负责对其中的质量检验审查和复核。

3. 严格执行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选择与产品质量要求相适应的必要测试仪器。

2011/8 — 2013/5:我的简历有限公司[1年9个月]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卫生

生产部 药品生产员

1. 负责进行检验报告的复核,对有怀疑的分析结果督促QC检验员复检。

2. 负责对标准溶液、滴定液的标定、复标进行复核,保证标定结果准确、真实。

医学影像领域的基础技术综述 篇6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综述

影像医学的核心是综合各类医学原理对病情的病理判断,手段是高精度的医学影像设备和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医学影像技术与现代医学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步,对于正在高校学习深造的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如何提高对医学影像领域的系统认识,又如何整体把握医学影像学的各类知识,将是本文要重点讨论的内容。

一、医学影像学作为医疗辅助手段的应用方向

结合各大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医学影像学专业要求学生能够懂得一定临床医学知识,并精通于医学影像成像技术与原理,能熟练操作当代医疗环境下的各类医学影像设备。那么,要达到专业学科要求,就要对医学影像学在医疗诊断中的作用和应用方向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在现代医学理论中,医学影像学主要有两个重要作用。其一是作为现代医师判断患者病情的高科技高精度参考资料,也用于临床辅助治疗的一种手段;其二是作为医学领域工作者科学研究的实验工具,特别在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医学影像技术能够给研究人员提供实时准确的研究数据和图像,进行深度的理论研究。而对于广大与笔者同样身份的在校本科生,姑且从认识医学影像学作为医疗辅助手段进行实体医疗操作开始。

从医院广泛存在的化验检查项目上看,医学影像学在人体透视、放射线成像、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超声检测、CT、MRI等方向上有非常广泛的运用。在人体透视上,主要应用的就是X射线透视和摄影,通过射线对人体地穿透,在荧光屏上会形成明暗不同的物理学成像特点,从而记录人体组织的吸收情况,来判断相关组织的密度,空隙等。放射线成像的原理也有类似的共性,总而言之,射线之所以能够形成利于医师判断的医学影像,除了自身的穿透特性,还有荧光和感光的效应存在,这样人体目标组织部位的厚度和密度就能通过屏幕上明暗和黑白的图像来得到体现。骨折病人就是通过这种成像原理进行病情诊断,还有胸部、胃肠道疾病,也能在医学影像技术的检查下得到非手术手段下的医学成像,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医师诊断的精度。超声检测则主要利用声场叠加成像的原理,相关的系统知识在临床医学课本中有很多陈述,在此篇幅所限,就不一一赘述了,不过B超是属于超声检测中运用最广,且精确度广受好评的医学影像的应用,B超能够清晰地再现各个脏器和周围器官的断面像,呈现出具有剖视效果的立体动态图像,超声检测的优点是对人体的危害较小,同时病患检测费用也相对低廉,各地医院的超声成像设备也基本实现了普及。MRI是核磁共振成像的简称,其特点是图像清晰度非常高,对早期肿瘤的检测有很好的效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成像原理是分步骤的,首先是X射线数字影像的获取,其中DSA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接下来就是血管造影技术,向血液中注射显影剂,让血管在X射线的照射下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来,最后利用计算机数字图像运算中的减法函数进行计算分析,最后就是相关分析图像的输出和储存。最后谈到CT,CT设备非常昂贵,但在医疗诊断是具有特殊的价值。CT图像是通过不同程度的灰度来反应器官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情况,不同灰度的象素反映的是响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能够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

二、医学影像学作为医疗治疗手段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疗治疗上的应用主要在介入治疗和放疗等方面。介入治疗是目前医学广泛推崇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主要方式就是通过CT、B超、DSA等医学影像技术作为调控手段,进行微创手术,其主要的工具就是穿刺针具,导丝和导管。具体的介入治疗分血管性和非血管性,对于本科生而言,对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的认识除了其本身的定义,即治疗主体是否需要进入血管,更重要的是要熟悉两种介入治疗的主要应用疾病。血管性治疗的方向主要是DSA引导下的肿瘤的化疗栓塞、脾栓塞、布加氏综合症、下腔静脉支架、滤器植入等。而非血管性治疗则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注射、活检、胆道引流等等。介入治疗的诸多优点和科技的日益发达都在证明着未来介入治疗的发展平台会更大。

除了介入治疗,有关医学影像技术作为治疗手段的就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作用机理是通过放射线缩小或者消灭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的统计表明,约70%的恶性肿瘤病人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放疗控制,但对于一个具体的病人来讲,是否采用放疗则应按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原则、肿瘤的发展期别及病人的身体状况而定。临床上适合放疗的肿瘤主要有: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舌癌、恶性淋巴瘤、宫颈癌、皮肤癌、脑瘤、食管癌、乳腺癌、 肺癌、直肠癌、骨肿瘤、肝癌、软组织肉瘤等。根据肿瘤性质和治疗目的,放疗分为根治性放疗、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姑 息性放疗。不同的放疗目的放疗完成所需时间各异。以医学影像技术为支撑的放射治疗,是目前对各类肿瘤最有效的控制方式,但长期放射治疗对人体也是有不小的危害。

当然,介入治疗和放射治疗目前都还在发展研究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精确度也逐步得到了行业人士的普遍好评,尤其是介入治疗,能够有效地避免组织感染等人工手术的风险,让患者在更短的时间恢复健康,这也是科技化医学发展的重要导向。

三、结语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至今,给整体医疗环境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医学是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大发展课题,呈现着越来越科技化的发展趋势,医学影像技术作为科技支撑的新兴诊断治疗方式,将会给广大的病患朋友更精准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顺波,刘常春. 医学图像配准中的数据抽样方法研究[J]. 光电子.激光. 2008(02).

[2] 包尚联. 医学影像物理学的现状和发展[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3(03).

医学图像移动新技术 篇7

美国合并医疗保健公司开发了一项移动新技术, 即帮助医护人员和病人用iPhone手机或iPod触摸屏来查看医学数字影像资料, 如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磁共振成像 (MRI) 、X射线和其它图像等。

该项移动医疗技术旨在帮助医疗机构和医生改进服务质量, 降低成本, 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目前, 放射科的医生将进入门诊医疗图像的计算机连接到自己的实践管理或图片归档及通讯系统 (PACS系统) , 在应用的基础上通过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或iPod合并移动技术, 进行移动医疗, 从而使先进的医疗影像资料在指尖上就可进行操作。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综述 篇8

医学图像处理的对象是各种不同成像机理的医学影像,临床广泛使用的医学成像模式主要分为X-射线成像(X-CT)、核磁共振成像(MRI)、核医学成像(NMI)和超声波成像(UI)四类。在目前的影像医疗诊断中,主要是通过观察一组二维切片图象去发现病变体,这往往需要借助医生的经验来判定。利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对二维切片图象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人体器官、软组织和病变体的分割提取、三维重建和三维显示,可以辅助医生对病变体及其它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定性甚至定量的分析,从而大大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医疗教学、手术规划、手术仿真及各种医学研究中也能起重要的辅助作用。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主要从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融合技术方面进行介绍。

1、图像分割

医学图像分割就是一个根据区域间的相似或不同把图像分割成若干区域的过程。目前,主要以各种细胞、组织与器官的图像作为处理的对象。传统的图像分割技术有基于区域的分割方法和基于边界的分割方法,前者依赖于图像的空间局部特征,如灰度、纹理及其它象素统计特性的均匀性等,后者主要是利用梯度信息确定目标的边界。结合特定的理论工具,图象分割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比如基于三维可视化系统结合FastMarching算法和Watershed变换的医学图象分割方法,能得到快速、准确的分割结果[1]。

近年来,随着其它新兴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全新的图像分割技术。如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基于模糊理论的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基于小波分析的方法、基于模型的snake模型 (动态轮廓模型) 、组合优化模型等方法。虽然不断有新的分割方法被提出,但结果都不是很理想。目前研究的热点是一种基于知识的分割方法,即通过某种手段将一些先验的知识导入分割过程中,从而约束计算机的分割过程,使得分割结果控制在我们所能认识的范围内而不至于太离谱[2]。比如在肝内部肿块与正常肝灰度值差别很大时,不至于将肿块与正常肝看成2个独立的组织。

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的研究具有如下显著特点:现有任何一种单独的图像分割算法都难以对一般图像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要更加注重多种分割算法的有效结合;由于人体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系统性,虽然已有研究通过医学图像的自动分割区分出所需的器官、组织或找到病变区的方法[3],但目前现成的软件包一般无法完成全自动的分割,尚需要解剖学方面的人工干预[4]。在目前无法完全由计算机来完成图像分割任务的情况下,人机交互式分割方法逐渐成为研究重点;新的分割方法的研究主要以自动、精确、快速、自适应和鲁棒性等几个方向作为研究目标,经典分割技术与现代分割技术的综合利用 (集成技术) 是今后医学图像分割技术的发展方向。

2、图像配准

图象配准是图象融合的前提, 是公认难度较大的图象处理技术, 也是决定医学图象融合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在临床诊断中, 单一模态的图像往往不能提供医生所需要的足够信息,常需将多种模式或同一模式的多次成像通过配准融合来实现感兴趣区的信息互补。在一幅图像上同时表达来自多种成像源的信息,医生就能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或制定出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法。医学图像配准包括图像的定位和转换, 即通过寻找一种空间变换使两幅图像对应点达到空间位置和解剖结构上的完全一致。要求配准的结构能使两幅图象上所有的解剖点,或至少是所有具有诊断意义以及手术区域的点都达到匹配[5]。1993年Petra等综述了二维图像的配准方法, 并根据配准基准的特性, 将图像配准的方法分为基于外部特征的图象配准 (有框架) 和基于图象内部特征的图象配准 (无框架) 两种方法。后者由于其无创性和可回溯性, 已成为配准算法的研究中心。

近年来, 医学图像配准技术有了新的进展, 在配准方法上应用了信息学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应用最大化的互信息量作为配准准则进行图像的配准, 基于互信息的弹性形变模型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6]。在配准对象方面从二维图像发展到三维多模医学图像的配准。一些新算法,如基于小波变换的算法、统计学参数绘图算法、遗传算法等,在医学图像上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向快速和准确方面改进算法, 使用最优化策略改进图像配准以及对非刚性图像配准的研究是今后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的发展方向。

3、图像融合

图像融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多幅图像间的冗余数据的处理来提高图像的可读性,对多幅图像间的互补信息的处理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多模态医学图像的融合把有价值的生理功能信息与精确的解剖结构结合在一起,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资料。融合图像的创建分为图像数据的融合与融合图像的显示两部分来完成。目前,图像数据融合主要有以像素为基础的方法和以图像特征为基础的方法。前者是对图像进行逐点处理, 把两幅图像对应像素点的灰度值进行加权求和、灰度取大或者灰度取小等操作,算法实现比较简单, 不过实现效果和效率都相对较差,融合后图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模糊。后者要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目标分割等处理, 用到的算法原理复杂,但是实现效果却比较理想。融合图像的显示常用的有伪彩色显示法、断层显示法和三维显示法等。伪彩色显示一般以某个图像为基准用灰度色阶显示, 另一幅图像叠加在基准图像上, 用彩色色阶显示。断层显示法常用于某些特定图像, 可以将融合后的三维数据以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断层图像同步地显示, 便于观察者进行诊断。三维显示法是将融合后数据以三维图像的形式显示,使观察者可更直观地观察病灶的空间解剖位置,这在外科手术设计和放疗计划制定中有重要意义。

在图像融合技术研究中, 不断有新的方法出现,其中小波变换、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非线性配准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融合中的应用将是今后图像融合研究的热点与方向。随着三维重建显示技术的发展, 三维图像融合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三维图像的融合和信息表达, 也将是图像融合研究的一个重点。

在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开发出综合利用图像处理方法,结合人体常数和部分疾病的影像特征来帮助或模拟医生分析、诊断的图像分析系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目前已有一些采用人机交互定点、自动测量分析的图像分析软件[7],能定点或定项地完成一些测量和辅助诊断的工作,但远远没有达到智能分析和专家系统的水平;全自动识别标志点并测量分析以及医学图像信息与文本信息的融合,是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4、结束语

随着医疗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蓬勃发展,对医学图象处理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效地提高医学图象处理技术的水平,与多学科理论的交叉融合,医务人员和理论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医学图象处理技术作为提升现代医疗诊断水平的有力依据, 使实施风险低、创伤性小的手术方案成为可能,必将在医学信息研究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8]。

摘要:医学影像已成为医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临床医生在医学图象处理技术的帮助下, 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的观察更直接、更清晰, 确诊率也更高。本文对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等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医学图像处理,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融合

参考文献

[1].朱付平, 田捷.一种基于虚拟人体的分割方法[D].第九届全国医药信息学大会CM IA, 02论文集, 2002:365~368.

[2].Vickers JP, Burnham KJ, Dil A.Knowledge-based organ segmen-hation inlow constrast medical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s[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ference on Systems Science[C], 2001 (3) :381~388

[3].李传富, 周康源, 黄丹, 等.基于先验知识的颅脑CT图像自动化分割[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4, 28 (3) :168~171

[4].Lee JM, Yoon U, Nam SH, et al.Evaluation of automated and semi-auto-mated skull-stripping algorithms using similarity index and segmentation er-ror[J].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2003, 33 (6) :495~507

[5].周永新, 罗述谦.一种人机交互式快速脑图象配准系统[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2;21 (1) :11~14

[6].杨虎, 马斌荣, 任海萍.基于互信息的人脑图象配准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1;18 (2) :69~73

[7].汪家旺, 愈同福, 姜晓彤, 等.肺部孤立性结节定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3, 19 (9) :1218~1219

医学美容技术 篇9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院2014级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

1.2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自制的调查问卷,分别于新生入校及第二学年到企业见习后进行专业思想调查。见习后调查包括自我评价、专业期待、专业课程体验及对见习企业满意度等。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χ2检验。

2结果(见表1~3)

表1显示,学生入学初和见习后在专业认知、对义齿加工厂的印象、未来实习地点和执业地点选择及对未来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意愿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显示,二年级学生见习后均认为在校期间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32.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本专业;对于专业期待仅有23.3%的学生比较乐观,27.9%的学生持否定态度;有近半数学生有专升本意愿,且希望本科能够学习口腔医学专业。

表3是学生对见习企业满意度的调查,对不同企业学生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

3存在的问题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的是优秀的口腔技师,毕业生任职于义齿加工企业,受口腔医师委托,为患者制作各类口腔修复体、矫治器等。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直接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就业观,最终影响职业实践能力与专业发展。因此,了解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发现,我院2014级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经过一学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和见习,对本专业的定位及培养目标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持肯定态度。但学生职业认同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和动摇:对义齿加工企业环境及管理认可的学生不到10%,愿意去义齿加工企业实习或工作的学生约占15%,有近一半的学生愿意通过专升本学习口腔医学专业。笔者猜测,学生职业认同感低、对义齿加工企业不认可,与刚刚结束的见习有一定关系。就学生对本届见习企业满意度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其对兰州德尔口腔医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另外两家义齿加工企业。结合我院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就业方向,我们不得不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部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不认可所学专业,不愿意去义齿加工企业实习、就业,本专业发展方向是什么,作为专业一线教师又该如何去做。

4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4.1个人因素

目前在校学生都是“90”后甚至“00”后,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整体较好。学生普遍认为在义齿加工厂工作与自己的期望差距较大,尤其在硬、软件设施并不完善的两个义齿加工企业见习后,学生对工作环境产生巨大心理落差,导致职业认同感偏低。这就需要我院招生部门在招生前做好充分的专业介绍,若学生入学前已接受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情感上不排斥,其职业认同感会较高,更能以饱满的热情学习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即便职业发展遇到困难也容易克服[5]。

4.2社会偏见

在古代“技”被认为是下等人从事的行业,现如今从事义齿生产的技师被认为是低学历、低技能、低地位。正是这种社会偏见导致大部分学生及家长对专业认同度低,在实习及就业地点选择上倾向于个体口腔诊所和医院口腔专科[4]。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分工细化以及专业特色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如3D打印技术高效、高精、低耗且个性化强,将会使口腔技师业务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带动社会观念的积极转变[5]。

4.3学校教育

职业认同的形成开始于专业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1)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就业,摆正自身位置,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2)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正确引导。突出职业专业性,强调职业优势,激发职业荣誉感,提升专业认同感。(3)发挥“双师”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优势。班主任利用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与困惑,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学会高效学习,从而树立信心,激发专业信念[6]。(4)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在本次调查中,学生均认为在校期间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喜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尤其是通过实训作品制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可借此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信心,增强专业归属感和职业满意度。

4.4合作企业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强调实践技能的操作应用,开展义齿加工企业见习具有重要意义[7]。见习企业的选择是一把双刃剑,环境良好、管理规范的企业可以强化学生专业认同感,反之则不利于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形成。尽管与我院合作的见习企业在我省已属较高水平,但受经济水平及地域限制,发展滞后,软、硬件设施均不理想。学生在见习中感触最深的不是义齿的制作完成,而是脏乱嘈杂的生产环境带来的巨大的心理落差,这对于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极为不利。东部沿海地区义齿加工企业生产环境良好,设备先进,业务量大,管理更为科学,符合现代化义齿加工企业的规格。因此,随着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日趋成熟,可尝试与这些优秀义齿加工企业合作建立数字化、远程转播平台,辅助我校见习工作的开展。

4.5政策法规

现阶段我国义齿加工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较为混乱,导致行业准入制度并不规范,从业人员绝大部分为中小学毕业后接受短期培训或“师传身授”的学员[4]。尤其在本次见习中,部分企业带教教师也未经正规培训获得国家认可的从业资质。这样的状况使学生看不到“科班”的优势,职业态度更趋消极。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义齿加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口腔修复技师法规,从而保证义齿加工从业人员的基本权利,使本专业健康发展。

摘要:针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发展遇到的供需矛盾和我院2014级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职业认同状况不容乐观,分析原因,提出培养对策,以期保证专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职业认同,专业思想

参考文献

[1]邓再喜,张春宝,王国涛.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实习模式探索[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5,25(3):184-185.

[2]何勇,李月.关于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档案资料建设工作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3):23-25.

[3]宋卫华.口腔工艺学生的就业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7):145.

[4]张华坤,欧祥林,杨东东,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观察,2014,3(25):83-85.

[5]徐步光,李丹荣,宁锐剑.3D打印技术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应用及牙科工业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5(8):13-18.

[6]查小雨,黎昌学,周政,等.口腔“双师型”医师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优势[J].农垦医学,2015,37(3):280-282.

医学美容技术 篇10

1 我国生活美容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意识正在不断地向着新的更高层次发展, 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要求美容学向着安全、自然、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美容行业虽然已逐渐成为颇具发展空间、外延及内涵丰富、供求弹性强的“朝阳产业”, 却仍然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

美容按性质可分为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2], 我国生活美容的发展有以下一些特点: (1) 从美容机构规模看, 虽然目前大型的美容机构也已出现, 但投资仍以小规模为主, 并且基本上是民营企业或个体经营, 有些所谓的连锁机构也只是一些小企业的“抱团”营销; (2) 从业人员数量庞大, 但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却偏低。我们调查了宁波市大大小小的54家美容院, 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31%, 高中学历者占39%, 中专技校学历者占24%, 大专占学历者5%, 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1%, 而其中有学医经历的只占2%, 并且这其中还有好大一部分为我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第一届毕业生, 生活美容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状况令人担忧; (3) 美容消费层次与消费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卫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 美容医疗保健的概念不断渗入并且主导着生活美容的发展, 一些新的高科技仪器的运用更对美容业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 而目前生活美容领域对医疗知识的认知却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 (4) 我国美容业的现状并不十分乐观, 虽然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 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不小, 与国外相比, 从业门槛低、软件发展的后劲不足已成为提升我国生活美容业整体服务水平的瓶颈, 而这当中主要还是专业人才的匮乏。美容行业的教育和继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而生活美容业的教育和再教育水平处于这条教育链的末端, 有些地方通过为期1、2个月的短期培训就可以“制造”出一大批“美容师”甚至“美容教师”来, 生活美容业的教育水平亟需规范与提高, 美容师的社会地位也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5) 生活美容机构监管责任不明确, 卫生部门虽然也参与监管, 但美容师证却是由劳动部门发放的, 并且生活美容机构的从业人员也没有强制规定必须要有美容师的从业资格证才可上岗。卫生部门目前仍然没有相应的资质认证。美容市场准入低, 资格证的发放没有作为行业从业的必备条件。

实现我国美容业特别是生活美容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使其真正走向科技化、规范化、国际化道路, 任重而道远。

2 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现状与任务

2006年, 卫生部下达文件, 指出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将不允许报考临床助理医师, 而同时我们的学生也不能考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和护士资格, 浙江省又率先实施了“主诊医师”制度, 这就使得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需要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而发生变化。高职高专培养出的美容技术专业的毕业生, 在医疗美容方向上目前只能进入民营医院从事仪器操作、前台咨询、网络咨询等工作, 而这些岗位的市场需求量又比较低, 并且正逐步饱和。但是由于一些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美容本科、硕士毕业生等高端人才几乎全部进入医疗美容业或其他相关行业, 而生活美容业正缺少有医学背景和相关职业素养的专业性人才, 因此我校的学生供不应求。高职高专培养的学生不仅将全面提升生活美容业的整体素质, 而且将以医学背景引领生活美容业的健康发展, 并且高职高专培养的是实践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这正符合生活美容业的发展需求。

因此, 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秉承医疗的理念, 不断注重发展生活美容专业, 使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更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为专业和行业的未来探索发展道路, 这是高职教育目前的任务。

3 以高职教育的医疗背景引领生活美容的健康发展

为了实现生活美容的健康、长足发展, 也为了使高职医疗美容专业具备更广阔的发展市场, 我们做了如下的探索: (1) 将生活美容机构列入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已在宁波市的8家美容美体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并且与其中的5家生活美容企业签订了紧密合作协议, 在合作企业设立第二课堂, 随时下基地教学, 保证医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性、可操作性与先进性, 企业作为教学基地也做出相应的改进, 实现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与共同管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运用医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如面部祛痘操作中如何对待危险三角区、面部按摩过程中穴位的准确认知及其作用、卵巢保养过程中对女性内分泌的影响、刮痧时的注意点、对化妆品的成分分析等, 这些已经在美容院开展的项目, 经过我们与企业共建, 使得企业的美容师除了会实际操作外, 也懂得了其医学上的意义, 使操作更加准确, 而我们的学生则有了对医学知识实际运用的体验, 而且也加深了对生活美容机构的了解, 并且具备了一定的使命感, 对其将来的择业意义深远。 (2) 组织本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定期下基地, 指导企业生活美容结构实际操作的规范性, 同时将医学的相关理念, 例如操作的无菌观念等, 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由于我国对生活类和医疗类美容仪器并无严格的界定, 美容仪器是否具有医疗功效也始终在这2者之间徘徊, 同时涉及的种类又比较多, 因此教师指导企业正确、合理地操作美容仪器对保证美容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某些操作, 例如纹饰技术, 不同地区对其规范也有不同。如浙江省将其归入医疗类, 而上海市却将其归于美容院的服务范畴[3]。教师下基地时就担负着与纹饰技师沟通、使其规范操作的使命。 (3) 成立由学院、医疗美容机构、生活美容机构及美容教育专家等组成的美容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 聘请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副教授担任主任, 宁波市整形美容外科分会的主任担任副主任, 学院专职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委员以及专业指导教师。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 建立信息互通的交流平台以及局部的行业监管体系。 (4) 建立美容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美容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服务内容有学生技能强化训练、美容师考证培训、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社会从业人员的培训等。培训内容包括美容、美体、纹饰、化妆、形象设计、美甲以及仪器的使用等项目。通过美容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建立, 首先, 将职业资格标准引入到美容人才的培养中来;其次, 通过美容师考证培训, 将医疗理念有机地体现到考前培训的每一个步骤中;再次, 现有企业的员工经过医学知识的讲解、技能的规范与强化教育, 其健康服务的理念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体现社会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职能的过程中, 医学理念以更直接的方式注入到了美容师的服务技能中去。 (5) 定期开展美容讲座与技能比赛, 吸引美容企业与在校学生共同参与, 将医疗美容健康、安全的专业特色渗透到活动中去, 并由此激发企业的热情, 形成信息上的互动。 (6) “订单式”培养。本专业与兰芮芬娜国际美容连锁机构和克丽缇娜国际化妆品集团分别签订用人订单, 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该培养方式, 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4], 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和学校教学紧密结合, 保证了医学特色将来在生活美容机构的大力发展。 (7) 与生活美容企业合作, 借鉴企业现行的操作手册及手法, 融入医疗理念, 我校教师编订了多套教材, 共同运用到对学生的教学及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去, 以医学理念引导实际操作。

探索适合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发展的道路, 彰显其医疗特色, 与生活美容企业深度合作, 在为高职美容专业的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前景的同时, 引领美容业规范、专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祝华.美容医学专科医师分类现状与展望[J].中国美容医学, 2004, 13 (2) :219~220.

[2]卫生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S].2002.

[3]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美容美发行业经营和管理技术规范[S].2006.

关于美容手术中的微创技术分析 篇11

【关键词】美容手术;微创技术;概念;运用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90-01

微创技术在我国相较与其他传统的外科手术技术而言其引进及发展的时间较短,但由于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增强,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也在日益普及。对于美容、整形外科而言,微创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术模式,更是贯穿整个美容、整形手术过程的核心内容。狭义的微创技术是指以对人体最小的手术伤害为前提,达到最佳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方式。但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不断转变,赋予了微创技术全新的内涵。使得微创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术技术,更涵盖了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及美学等等的一系列内容。随着医学技术特别是医学工程系及医学材料学的发展,微创技术的运用范围及领域正在不断的扩大及完善。

一美容手术中微创技术的概念

在现代医学领域,“微创技术”的出现至今不过短短几十年历史,我国微创技术的引进相对较晚,不过,其发展较为迅速,运用的领域也在迅速的扩大。其概念与运用不仅在美容、整形外科,也逐步的出现在普通外科、妇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等等的治疗过程中。微创技术不仅仅是美容外科手术治疗的专利,而是一种针对外科治疗中必然的发展模式及诊疗理念[1]。当然,在微创技术正式被提出之前,在外科治疗的过程中早已存在以微創为核心的手术治疗技术。众所周知,外科手术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外科手术本身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而这种伤害不仅仅停留在生理层面,还包含了心理层面。就整形外科而言,微创技术是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其特点不仅仅在于其手术创面小、患者愈合快、术后恢复好等优点,而更能体现一种对手术者的人文关怀的思想。在王炜主编的《整形外科学》绪论中提到:“任何外科手术对组织都有一定的损伤,整形、美容手术应把这种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微创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治疗的技术,而更是一种治疗的理念。而这种理念也不仅仅是在对手术者生理上伤害最小的前提下,达到治疗目的的手术方式,更是一种涵盖了生物学、生理学、组织学、心理学、及美学等等的一种综合的诊疗概念[2]。

二美容手术中微创技术的运用

上世纪80年代,法国的Mouret医生成功的运用了腹腔镜技术施行了胆囊切除术,从此,打开了微创外科发展的序幕。目前,我国美容外科运用较为普遍的微创技术主要为以下几个类型。①微创手术切口:微创技术的理念是美容外科助理的核心内容,在绝大多数的美容手术过程中就是采用通过对皮肤行微小的切口来进行手术操作的,如小切口除皱术、眼部小切口去脂术、隆鼻手术、腋臭的微创治疗等等。②内镜技术:2O世纪9O年代初,美国Vasconez等学者成功的将内镜技术引进入整形外科,从此,内镜技术在美容、整形外科的手术中逐渐被普遍的运用。在我国,美容外科的手术中内镜技术逐渐的被运用到颈部、乳房等部位的整形美容及皮肤美容等领域,如内镜除皱术,隆胸术、脂肪抽吸或充填术等等[3]。内镜技术相较于传统手术模式的优势在于其手术切口更小,且可借助窥镜代替直视视野,借助内镜实施手术可最大化的减少手术对患者的伤害,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最大程度的美化患者的窗口,减少患者心理伤害。但内镜技术往往受到内镜本身发展的束缚且其使用的费用较高,故其发展还依赖与内镜器材的不断发展及完善。③机械臂及显微镜技术:在美容手术中机械臂及显微镜技术的运用也是十分常见的。机械臂与显微镜技术的运用特点在于借助显微镜及影像学技术,扩大手术的视野使术中手术的部位能够更好的定性、定位;其次机械臂的使用使得手术医师与患者在空间上有所分离,比起传统的手术方式可消除人手带来的震动且其手术的精确性也比传统手术方式有了较大的提高[4]。但机械臂的劣势在于不像传统手术中用手操作那样灵活,且与内镜技术一样其手术成本也较高,其发展也是依赖与显微镜技术及机械臂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④激光技术:激光技术是美容外科新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手术治疗过程相比较前文提到的微创技术来说更接近于“无创”。目前,激光技术在美容外科主要是运用于辅助减肥术及皮肤年轻化技术等。⑤电、射频技术,微晶磨削,超声技术、自体细胞移植、抗衰老技术等等一系列的更先进的微创、无创技术也逐步被广泛的运用[5]。

三小结

当前,微创技术的概念及其运用已经广泛渗透于整形与美容外科的全面领域。微创技术的诊疗理念不仅贯穿了美容、整形手术的各个环节,更是美容外科的精髓与根本所在。对患者进行美容手术的本质不仅仅是改变患者的外在,还应强调患者术后的美感。而微创技术、无创技术正是保证患者对手术满意度的最基本的内容。当然,在美容手术中,微创技术的运用于发展还需要依赖于微创外科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如体积更小及强度更高的超声切割工具、更先进内镜系统、更可控的脂肪抽吸设备、更精确可控的光电产品等等[6]。但是,相信在社会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动下美容外科中微创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高力.Miccoli内镜术式与甲状腺手术操作的微创化[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10—13.

[2] 刘国礼.勇敢面对技术革命挑战,敬业稳促微刨外科发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6):401—403.

[3] 董立鹏,薛春玲,李荣强,等.内镜辅助脂肪抽吸36例[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18:345.

[4] 邹声泉.国内微创外科现状与前景.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23 24.

[5] 高景恒, 白伶珉, 李孟倩. 无创或微创美容医学技术的最新进展[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3,2(19):49-52.

浅谈鼻整形美容技术 篇12

1鼻的构造

根据《现代医学整形技术》可知, 五官之首——鼻, 由鼻骨及鼻软骨构成, 可分为鼻根、鼻梁、鼻翼、鼻尖、鼻孔、鼻唇沟等部分。

而常见的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朝天鼻类型:鼻孔内部的可见性比较明显;

(2) 蒜型鼻类型:鼻尖和鼻翼一般既圆又大, 而相对鼻球和鼻翼的结构不明显, 甚至难以区分;

(3) 小尖鼻类型:鼻型部位一般既瘦且长, 一般情况下鼻尖较为单薄, 且鼻翼紧紧依附着鼻尖;

(4) 鹰钩鼻类型:鼻根部位一般比较高, 而鼻梁部位呈现上端窄而突起的形态, 鼻尖部是尖端状向前方弯曲成鹰钩状;

(5) 小翘鼻类型:一般情况下鼻根略微显低, 鼻梁与鼻球高于鼻根, 相比之下鼻尖微微向上隆起。

相对理想的鼻型是鼻梁挺拔, 鼻尖圆润, 鼻翼大小适度, 鼻型与脸型比例协调。理想鼻长度等于中面部高度的0.67, 理想鼻尖高度相当于理想鼻长度的0.67, 鼻小柱小叶角30~45度, 鼻小叶:鼻小柱为1:2, 鼻根部最低点平双侧上睫毛和上睑板皱折间, 鼻翼宽度度等于或约宽于双侧内眦宽度。作为面对最高点的鼻子, 若是立体感十足, 且挺拔俏丽, 必定会给人良好的印象。

2鼻整形的风险

鼻部整形术,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来塑造挺拔俏丽的鼻型, 是美容整形手术中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但手术后亦存在可能并发症:感染、歪斜、鼻中隔穿孔 (取鼻中隔软骨) 、鼻尖部皮肤术后被假体顶薄或顶破、脑脊液鼻露 (歪鼻矫正术) 、鼻泪管损伤或断离 (宽鼻截骨矫正术) 、瘢痕形成;另外鼻子出血或对植入物有排斥等反应虽然几率很小, 但也可能发生。这就需要受术者选择一个鼻整形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 来降低手术风险;其次, 围手术期需认真遵循医嘱, 术后小心保养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关于是否留疤的问题, 这个分为两种:一是受术者鼻孔内切口, 手术后疤痕不可见;二是受术者做鼻孔缩小术或 (和) 经鼻小柱做开放性切口 (Goodman切口) , 手术后会在鼻的内下方或 (和) 鼻小柱处留下较小疤痕。另外, 做鼻整形手术的人有10%需要做二次手术以矫正一些小的缺陷, 此类手术可在门诊手术室完成。鼻部整形术是I类切口手术。只要受术者身体素质好, 抵抗能力强, 一般说来是不会出现问题的。最后还需要术后注意伤口的护理, 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滋生感染。

3现代鼻整形的分类

3.1整体鼻整形

(1) 自体软骨隆鼻: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鼻整形手术材料种类越来越繁多。但在整形医学界, 自体软骨是公认较为合理的隆鼻材料, 不会与人体自身产生排斥反应, 且自体软骨材料用于鼻尖部较为安全。所以在鼻尖部的整形手术较常应用人体自身的耳软骨、鼻中隔软骨及肋软骨。如果手术者只需做鼻尖、鼻小柱等微小调整型手术, 自体的耳软骨或鼻中隔软骨量足够使用, 但如果需要把鼻尖高度增高4mm或以上就需要用到自体肋软骨做有力支撑。这种形式的鼻整形风险低且效果佳。

(2) 硅胶鼻整形:在整形医学界中, 硅胶曾经是使用最多的材料, 也是当前最为普及的材料。硅胶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 不会产生致癌物质, 且可塑性强, 可完整取出, 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鼻整形材料。

(3) 膨体鼻整形:膨体材料是近几年较广泛使用的鼻整形材料, 是目前为止较为理想的生物组织替代品, 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 且无毒、不致癌致敏, 术后手感好。与硅胶相比没有硅胶假体隆鼻术后鼻背那种透光感、鼻背假体可触即和晃动感。但膨体在体内长时间有血管及机体纤维组织长入, 如并发感染则取出鼻部置入的膨体比较麻烦。

(4) 玻尿酸鼻整形:玻尿酸注射隆鼻术效果立竿见影, 注射后即可参加工作和学习。但隆鼻效果保持时间不长, 半年到一年后需要重新进行注射。

3.2鼻尖微整形

(1) 缝合整形法

缝合法, 顾名思义就是对受术者鼻尖部的软骨直接进行缝合处理, 以鼻尖凸显美化为目的。鼻尖缝合术在国际上应用广泛, 原因是它既可以单独进行手术, 又可以与软骨划痕或切开手术一并进行, 缝合法不仅应用于简单的鼻尖整形手术, 也应用于鼻尖修复手术等。

(2) 植入法

另一种鼻尖微整形方法是植入法, 和前文说到的鼻整形方法一样, 材料较多来源于自身软骨, 将其填充于鼻尖部, 以达到提高鼻尖的效果。[4]该方法风险较小, 又因自身软骨组织相融性好, 不产生排斥反应, 所以应用比较广泛。

4结论

鼻整形美容技术随着科学发展的进步越来越安全和完善, 未来会更为广泛地服务于公众并帮助公众追求完美。

参考文献

[1]尹凤英, 袁文莉.整形外科门诊受术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 2006, 15 (6) :725.

上一篇:电能计划下一篇:复杂通信拓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