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2024-09-30

美容外科技术操作规范(精选8篇)

美容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篇1

近年来,人们常说:“美容医疗技术操作亟待规范”。直接受卫生部医政司的委托,在中华医学会领导下,为卫生部起草《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文件而着手组编的《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规程》,先后十三次易稿,五次征询国内本学科专家及相关学科专家意见,力求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后经卫生部医政司和中华医学会进一步研究决定,将其列为《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美容医学》,现已圆满完成。

一、规范的指导思想

制定该《规范》分册的目的是:规范全国美容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其技术实施的质量;同时为评价美容医学临床技术实施的质量和处理医疗美容事故和纠纷提供依据。

何谓美容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分册明确地认为:美容医学临床技术操作是以医学美学和美容心理学为指导,运用药物、手术、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侵入性的医学手段和方法,对人的容貌及各部位的形态加以修复和再塑,以达到维护人体健美为目的的一类医学技术。

鉴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复杂性,美容医学临床技术操作的项目分属于美容医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本《规范》将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技术操作内容清理为横向的和纵列的两类:横向的技术操作为医学审美技能和美容医学心理学诊断和辅导技术;纵列的技术操作分为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美容中医科和美容医疗技术五个部分。关于医学审美技能和美容医学心理学诊断与辅导技术,除在“开篇”中加以原则叙述外,也在这五个部分的各项技术操作程序中分别进行了具体的规范。

本《规范》体现了以下三大专业特点:

1、美容医学学科内涵的专业技能特点。主要是“三大技能”:临床操作技能、医学审美技能、美容医学心理诊断与辅导技能。这是医学服务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2、美容医学学科的前瞻性特点。其前瞻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2)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3)21世纪社会人群的审美需求;(4)培养新代美容医学专业全才技术人才的需要。

3、还注意到美容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伦理学特点。

从整体上来说,本《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上符合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美容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人群的需求。但是现阶段,大多数美容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在“三大技能”的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经过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才可能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些专业技术内容和要求,才能满足新时期的美容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人群的审美需求。这也是美容医学专业继续教育的一项新任务。

本《规范》的基本内容是美容医学临床领域里常用的、成熟的技术项目。对于有争议的技术项目,暂未录入。

二、规范美容医学临床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

1、医学审美原则

在美容医学临床技术操作中,医学审美不仅仅是一种指导原则,还必须成为一种医疗操作技能,并贯穿于其实践的全过程。

(1)医学审美是对人体美的一种直觉。它与人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包括人格特点、社会心理背景、个人审美习惯等方面。因此,在美容医学临床护理审美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顾及就医者的心理因素,把握审美技能,心理技能与临床技能三者的综合实施这一重要原则。在这三者中,医学是基础,心理是条件,审美是核心。这是每一位美容医师的必备要素。

(2)不断提高医学审美技能的水准。美容医者的医学审美技能水准,是建立在其对医学人体美学要则的深刻理解和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的,是反映其医疗水平高低的表现之一。医学人体美的要则主要有对称、比例(如黄金定律等)、对比,协调、和谐、整体性和多样统等形式美规律以及对色彩、亮度、层次和角度的掌握。医疗美容专业技术人员,应将上述理论与规律运用于美容医学临床审美的始终,并不断总结提高,才能使自己的医学审美技能日臻完善。

(3)在临床审美实中贯彻整体性原则。即在对人体健康状态和审美评价的整个过程都应遵循整体与局部并重的原则,既重视局部美化,也不可忽视整体的审美和健康。

(4)审美具有极强的社会特性作为社会的医疗美容专业人员,应了解人体审美的社会流行性,如体形、眼形、脸形、眉形,鼻形等的造型变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差异。但绝不允许任何损害人体功能而味追求时尚性,甚至追求改变人种的面形等错误做法。

2、美容医学心理诊断和辅导自的原则

人的美容就医行为,在实质上是一种美容医学心理的需求。美容医学临床技术实施的心理学目标就是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美容就医者社会的审美心理需求。因此,在美容医学临床技术操作的全过程中,美容医学心理诊断和心理辅导必不可少。

美容医学临床技术操作中的心里诊断的目的,是切实把握每美容就医者个人的美容医学心理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适合于某一医疗美容技术操作的对象,以预防美容医疗纠纷的发生。

美容医学临床技术操作中的心里辅导的基本原则是舒缓美容就医者的焦虑情绪,纠正其异常审美心理,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给美容就医者以积极的心理指导。

美容医学临床人员与护理人员都必须在实施技术操作之前,对就医者进行耐心,仔细的心理判断和辅导。

3、美容医学伦理学原则

鉴于医疗美容技术操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美容就医者的审美心理的需要。因此,在医疗美容技术操作的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伦理学原则:

(1)知情同意原则:美容就医者对所接受的医疗美容技术操作的优缺点、局限性、并发症及治疗程序等有知情权。医疗美容各科可根据本专科的特点和要求分别制定知情同意书。必要时,美容医者与美容就医者双方签订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作为病历资料保存。

(2)局部上的微创原则:在实施医疗美容技术操作的过程中,应尽量达到创伤最小,美学效果最佳的目的。

(3)整体上的不伤害原则:任何医疗美容技术操作都不能伤害美容就医者的器官功能和整体健康,更不能危及其生命安全。

(4)尊重和保密原则: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者应尊重美容就医者的隐私权和肖像权。例如,未经美容就医者同意,不得在非学术性刊物上公布其术前、术后照片等。

美容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篇2

(1) 特殊危险动火作业, 系指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介质生产装置、储罐、容器等部位上及其他特别危险场所的动火作业。

(2) 一级动火作业系指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

(3) 二级动火作业系指在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小的场所进行的动火作业。

一级动火、二级动火由动火部门提出, 生产运行部经理审核后, 报公司安全检查监督部、调度指挥中心审批, 然后再报公司生产副总、总经理批准, 并由动火作业提出部门存档。而三级动火需由动火部门提出, 生产运行部审核后, 报公司安全检查监督部、调度指挥中心审批, 然后再报生产副总批准, 并由动火作业提出部门存档。

那我们就针对动火作业中最重要的安全防范问题, 将化工企业安全动火的技术操作要求总结一下, 希望对经常实施动火操作的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1 动火作业前

操作者必须对现场安全确认, 明确高温熔渣、火星及其它火种可能或潜在喷溅的区域, 该区域周围10米范围内严禁存在任何可燃品 (化学品、纸箱、塑料、木头及其它可燃物等) , 确保动火区域保持整洁, 无易燃可燃品。对确实无条件移走的可燃品、动火时可能影响或损害无条件移走的设备、工具时, 操作者必须用严密的铁板、石棉瓦、防火屏风等将动火区域与外部区域、火种与需保护的设备有效的隔离、隔绝, 现场备好灭火器材和水源, 必要时可不定期将现场洒水浸湿。

2 隔绝遮盖

将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和相关连的运行系统作有效的隔离。凡可焚气体容器、官道、通常采取尽数盲板连结的入沒管堵截, 必要是应装配一截, 使静火管途去在用管道完整隔离, 切忌依附体无法门而不减卸盲板。那种官道隔离的盲板, 除斟酌其截点大小封闭性能力 (以火油试漏) , 应耐必定的压力, 以防因为体系泄漏使管内压力降低, 将盲板压破, 其厚度依据压力容器方形仄盖推演盘算。

3 拆卸拿离

在可能的情况下, 把禁火区内需要动火的能拆卸拿离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 从主体上拆下来, 拿到安全的地方去动火, 动火作业完后再装回原处。这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动火方法, 但应注意, 拆离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内积有易燃易爆物料、污垢或残渣的, 仍应按规定和要求进行清洗。

4 清洗置换

凡盛 (用) 过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设备、槽桶、管道等生产、储存装置, 都必须在动火作业前进行清洗置换。置换就是用惰性气体 (如氮、二氧化碳、水蒸气) 等, 充灌动火的容器, 将其中本有的可燃物排出, 置换必须彻顶。操作人员不进入容器内动火的, 其外部可燃气体或可燃正气含量个别不超过0.5% (体积比) 为及格。需进入容器作业的, 出必须保障容器、管道内的可燃物含量大于0.5% (体积比) , 露氧量应大于19% (体积比) , 毒物含量应按卫师尺度把持。

5 分析监测

不管采取何种方法清洗置换, 都要干净彻底不留死角, 并经检测分析合格后, 方可动火。检测分析要准确, 取样要有代表性, 当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 应取其下部;当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 应取其上部;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浓度大于等于10%时, 其浓度应小于1%;当爆炸下限浓度大于等于4%时, 其浓度应小于0.5%;当爆炸下限浓度小于4%时, 其浓度应小于0.2%。清洗置换后的时间都不能停顿太长, 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时间过长应及时进行取样分析, 超标的应再次置换。

6 检查确认

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后, 一定要检查确认, 这一关很重要。在检查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现场清理、隔离遮盖、清洗置换的同时, 还应检查:

A.动火设备能打开的盖、孔等是否已经打开, 禁止在密封的设备、管道、容器上动火。

B.检查有没有配备足够的、相适应的灭火器材, 如灭火器、消防水带等, 以便急时备用。

C.检查动火工具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7 专人监火

动火点所在单位或动火单位应选派责任性强、有动火经验、熟悉现场情况、掌握一定消防技术的人员担任监火人, 负责动火现场的监护工作, 随时扑灭动火现场飞溅的火花, 如发现动火不符规范, 应予以纠正, 如发现有可燃气体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时, 应立即通知动火执行人停止动火, 并及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监火人必须坚守岗位, 不准脱岗、离岗, 不准兼作其他工作。特殊危险的地方动火作业时, 监火人应由安全员担任。

8 注意事项

(1) 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的要求正确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2) 在狭小的槽、锅内作业时, 不能同时多处动火。

(3) 高处作业时, 不准上下层同时动火;不准将氧气瓶、乙炔气瓶放在电火花溅及的地方, 不准放在正在生产的设备、管道、输电线的垂直下方和放在烈日下爆晒。

(4) 氧气瓶、乙炔瓶之间应有5米以上的安全间距, 不得靠近热源, 与明火应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

9 善后

动火结束后的现场清理, 也要引起重视。动火作业结束后, 操作人员必须对周围现场进行安全确认, 整理整顿现场, 在确认无任何火源隐患的情况下, 方可离开现场。

动火时间过长, 中途休息间断、离开时也要进行现场检查, 不要忽视。

化工生产易燃易爆物品多, 气体介质复杂, 具体操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发布的《化工企业厂区作业安全规程》, 结合实际谨慎操作, 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违章蛮干, 冒险作业。只有严格遵守动火作业安全规程, 做好认真过细的防范工作, 才能杜绝和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 确保化工企业生产安全、发展稳定。

另外动火作业不光出现在化工企业的操作中, 在其它产业以及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碰到一些类似于动火作业的操作, 那就要求我们小心谨慎, 规范操作以防止发生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

生命健康大于一切, 作为化工人员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来完成作业。不可疏忽大意, 小心使得万年船。化工企业中经常储备大量的有毒物质, 一旦泄漏会对周围的居民以及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 规范操作既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也是对社会公众的负责。一定要从精神上重视起来, 才能操作上认真严谨。

摘要:动火是指在化工企业限定的禁火区内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 或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是一项技术性强、要求高、难度大、颇具风险的特殊作业。化工企业在进行设备安装维修、技术改造的过程中, 一般离不开动火作业, 而化工企业动火作业时又大多存在着易燃易爆的介质, 操作不慎就有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 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 化工企业对做好安全动火工作尤为重视, 凡需要动火操作的作业需先向相关部门申请“动火证”, 才可以实施动火操作。

浅析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化 篇3

【关键词】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化

1 前言

自50年代以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面逐渐规范和统一。1985年时,我国卫生部组织具有经验丰富的中医护理专家,对临床治疗中常见的25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整理。在用物准备、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作出要求,并以此作为我国中医护理的规范性操作。1993年至1994年期间,我国的中医药管理局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一同组织加强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及标准化研究,列出中医护理技术的评判标准及操作流程图,使其越加规范、科学及实用,并作为我国的中医治疗单位的规范化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现状分析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缺陷在于其治疗时间过长以及治疗的效果不显著。这使多数患者不愿接受中医治疗,而采用西医的护理方法。为使更多的病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采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应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

2.1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局限性 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操作过程中,应遵照医嘱进行。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医生极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这使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到限制,难以体现出中医护理的特色。此外,基于历史原因,中医护理的人才多来源于西医护校的毕业生,并且多数是未学过或者未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培训,这使我国的中医治疗单位缺乏较多的中医护理知识人才,中医的护理操作技术难以发展,影响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全面推广。

2.2 中医护理教育工作不到位 学校护理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知识时,侧重于理论知识,未安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造成学生缺乏对护理技术操作的认识,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未能很好的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此外,由于实践课的课时较少,教师能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讲授几项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内容。另外在分组操作时,多是20个的学生为一组,造成多数学生未能很好的掌握教师示范的护理技术操作过程,甚至有较多学生未能进行实际操作。

3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3.1 加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应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丰富中医护理知识。通过临床护理制定护理技术的评价标准及操作流程,这既丰富了护理的评价内容,又使护理技术管理更加标准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使护士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有章可循,保障了中医护理工作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护理质量缺陷及差错事故。此外,护士在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前应通知病人其操作的目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便于病人了解,从而减小护理风险,提高护理的质量。

3.2 重视科学研究以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越加重视及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各地区的中医院也随之加强重视中医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考核及培训。但这些考核及培训只侧重于技术的操作过程,而对于技术的规范性操作却未严格管理。对此,中医护理研究者应抓住机遇,系统化的整理中医古籍及现代中医药的研究成果,寻找并挖掘出与现代医疗环境相适应的中医护理技术,便于指导临床实践。此外,积极展开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科学研究。现阶段的中医护理科研项目较少、层次低,缺少大样本与深层次的对照研究。因此,中医护理研究者在加强护理实践的同时,进行基础及临床研究,总结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效果评价体系以及作用机制,使其达到能重复量化、验证的护理效果,大大提高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科学性。

3.3 加强培训中医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 首先,系统性的培训护理人员的理论和操作,使其掌握各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其次,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性的考核及培训,如每年培训4至6项的中医护理操作,采取示教、培訓及考核的方式,有计划的进行考核,使我国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更加程序化与标准化。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占重要位置,是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其是中医护理质量的保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护理技术的操作要求也随之提高。要求研究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用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使其更具有参照性、指导性以及普遍性,并成为护理人员规范操作的重要标准。只有对我国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及分析,并对此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其操作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张志芳.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2]王俊杰,杨郁文,汪丽娟,边雪梅,李培君,谷娟娟.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11).

瓦工安全技术操作规范 篇4

1、操作中应坚守工作岗位,严禁酒后操作。

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戴好安全帽,禁止穿拖鞋、凉鞋、高根鞋或光脚进行作业。

3、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基坑、井坑、沟坑及安全边坡、固壁支架、脚手架、安全网、防护板等是否能保证安全施工,如存有塌方和其他隐患,应排除后,方能施工。

4、施工现场的脚手架、防护措施、安全标志和警告牌,不能擅自拆除,需要拆动的,要经工地施工负责人同意。

5、在物料排放口附近作业时,应排放到距作业点2米以外,或停止排放作业。

6、在脚手架上砌砖、打砖时不得面向外打,不许戴手套或向脚手架下扔砖块,在高处作业要设安全网。

7、砌墙高度达1米以上时,须站在脚手板上进行,不准在墙上行走,禁止堆砖块或用其他物垫脚。

8、必须搭设质量合格的脚手架。脚手架须能攀登作业,否则不能使用。临时搭设的脚手架,须经班组长和安全员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9、在化工界区内进行维修作业时,应注意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环境对施工影响,采取相应的各种有效的措施以防中毒及事故发生。

10、高处作业应严格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二、砌筑

1、工作前认真检查基坑、井坑、沟坑及安全边坡、固壁支架、脚手架、安全网、防护板等是否能保证安全施工,如存有塌方和其他隐患,应排除后,方可工作。

2、砖、砂浆等物料要堆放整齐,保持通道畅通,沟、坑边缘禁放堆料。

3、不得随意抽出脚手板和松动脚手架。屋面或脚手架上堆放砖、瓦等材料时应堆放平稳。

4、砌墙时,必须站在脚手板上进行,禁止堆放砖或其他物垫脚。

5、砌筑二楼以上间壁时,必须在铺筑楼板后才能进行操作。

6、砂浆吊斗应用铁制成的叠边吊斗,吊斗应挂安全钩,所用绳索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7、砌筑门窗上部贴墙时,应将托板顶支牢固后,方可施工。砌墙时,应及时架设檀条或支撑。增强抗风能力。

8、挂线时,必须用钉子插在墙上,禁止绑在砖上放在墙角上,以防碰撞砸人。

9、禁止将工具放在架子上,任何人不许在架子下边休息或工作,以免落物伤人。

10、砂浆搅拌机应有安全防护罩,转动时,严禁将手、脚和铁锨伸入搅拌筒内,开砂浆机必须由专人负责。

11、厂房、宿舍的大维修或拆除工程,必须经过技术人员的鉴定,提出切合实际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施工。

瓦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在操作之前必须检查操作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道路是否通畅,机具是否完好牢固,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是否齐全,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才可施工。

2、砌筑使用的脚手架,未经交接验收不得使用。验收使用后不准随便拆改或移动。

3、砌基础时,应检查和经常注意基坑土质变化情况,有无崩裂现象。堆放砖石材料应离开基坑1m以上。当深基坑搭设挡板支撑时,操作人员应设梯子上下,不得攀跳。运料不得碰撞支撑,也不得踩踏砌体和支撑上下。

4、砌体高度超过地坪1.2m以上时,应搭设脚手架。在一层以上或高度超过4m时,采用里脚手架必须支搭安全网;采用外脚手架,设护身栏杆和挡脚板后方可砌筑。

5、在深度超过1.5m砌基础时,应检查槽帮有无裂缝、水浸或坍塌的危险隐患。送料、砂浆要设有溜槽,严禁向下猛倒和抛掷物料工具等。

6、距槽帮上口1m以内,严禁堆积堆积土方和材料。砌筑2m以上深基坑时,应设有楼梯或坡道,不得攀跳槽、沟、坑上下,不得站在墙上操作。

7、砌筑使用的脚手架,未经交接验收不得使用。验收使用后不准随便拆改或移动。

8、在架子上使用刨锛斩砖,操作人员必须面向里面,把砖头斩在架子上。挂线用的坠物必须绑扎牢固。作业环境中的碎料、落地灰、杂物、工具集中下运,做到日产日清、自产自清、活完料净场地清。

9、脚手架上堆放料量不得超过规定荷载(均布荷载不得超过3KN/M,集中荷载不超过

1.5KN/M)。

10、采用里脚手架砌墙时,不准站在墙上清扫墙面和检查大角垂直等作业,不准在刚砌好的墙上行走。

11、在同一垂直面上下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安全隔离层。

12、用起重机吊运砖时,采用砖笼往楼板上放砖时,要均匀分布,并必须预先在楼板底下加设支柱及横木承载。砖笼严禁直接吊放在脚手架上。

13、在地坑、地沟砌砖时,严防塌方并注意地下管线、电缆等。在屋面坡度大小25时,挂瓦必须使用移动板梯,板梯必须有牢固挂钩。檐口应搭设防护栏杆,并立挂密目安全网。

14、屋面上瓦应两坡同时进行,保持屋面受力均衡,瓦要放稳。屋面无望板时,应铺设通道,不准在珩条、瓦条上行走。

15、在石棉瓦等不能承重的轻型屋面上作业时,必须搭设临时走道板,并应在屋架下弦搭设水平安全网,严禁在石棉瓦上作业和行走。

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精选) 篇5

序 “三基、三严”是全面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要求,根据,50 项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必须每个临床护士达标。护理部汇编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50 项规范标准,全体护士以此书为标准加强三基三严培训,熟练掌握和临床运用。护理部 2009 年12 月 目录 一 手卫生 二 无菌技术 三 生命体征 四 口腔护理技术 五 鼻饲技术 六 导尿技术及护理 七 胃肠减压技术 八 灌汤技术 九 氧气吸入技术 十 换药技术 十一 雾化吸入疗法 十二 血糖监测 十三 口服给药法 十四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十五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十六 静脉留置针技术 十七 静脉采血技术 十八 静脉注射法 十九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二十 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二十一 肌内注射技术 二十二 皮内注射技术 二十四 物理降温法 二十五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技术 二十六 经鼻/口腔吸痰法 二十七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 二十八 心电监测技术 二十九 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 三十 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 三十一 除颤技术 三十二 轴线翻身法 三十三 患者搬运法 三十四 患者约束法 三十五 痰标本采集法 三十六 咽拭标本采集法 三十七 洗胃技术 三十八 “T”管引流护理 三十九 造口护理技术 四十 膀胱冲洗护理 四十一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四十二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四十三 产时会阴消毒技术 四十四 早产儿暖箱的应用 四十五 光照疗法 四十六 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 四十七 听诊胎心音技术 四十八 患者入/出院护理 四十九 患者跌倒的预防 五十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一、手卫生 一、一般洗手

(一)目的: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二)实施要点:

1、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2)无菌操作前后。(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6)处理污染物品后。(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①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②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两手交替进行; ③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④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两手交替进行; ⑤ 弯曲各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两手交替; ⑥ 指尖在掌心中转动揉搓,两手交替。(2)也可以将洗手分为七步,即增加清洗手腕。(3)洗手前取下手表,卷袖过肘。(4)打开水龙头,湿润双手。(5)取无菌肥皂液或洁净肥皂。(6)双手揉搓使肥皂起沫,注意指尖、指缝、指关节等处,范围为双手、手腕及腕上 10 ㎝。搓洗时间不少于10 秒。(7)流动水冲洗干净。(8)擦干或烘干双手。

(三)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外科手消毒

(一)目的:

1、清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

2、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

3、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二)实施要点:

1、外科手消毒指征: 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3)取适量皂液或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毛巾擦干。(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至消毒剂干燥。

(三)注意事项:

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

3、使用后的海绵、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4、手部皮肤无破损。

5、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

二、无菌技术

一、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一)目的: 取用或者传递无菌的敷料、器械等。

(二)实用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洗手、戴口罩、剪指甲。

3、高压灭菌持物钳的使用方法:(1)检查无菌持物钳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2)打开无菌钳包,取出镊子罐置于治疗台面上。(3)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 内。

4、浸泡持物钳使用方法:(1)持物钳应浸泡在盛有消毒液的大口带盖容器内,液面以浸没钳轴节以上 2~3厘米或镊子二分之一处为宜,每个容器只能放置一把无菌持物钳(镊)。(2)取放无菌持物钳(镊)时应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液面以上容器内壁,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5.取远处物品,应连同容器一并转移,就地取用。6.使用持物钳时不可低于腰部,应在视线之中,不能随意甩动。7.无菌持物钳不可夹取油纱布,不可用于换药及消毒皮肤,不可夹取有色消毒棉球。污染或可疑污染的无菌持物钳应重新灭菌。8.持物钳及其浸泡容器,应每周清洁、灭菌1 次,并更换消毒液。使用频繁的科室应每日消毒剂次。使用干燥的持物钳及容器应每4-8h 更换1 次。

(三)注意事项:

1、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旁使用。

3、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应当4—8h 更换。

二、戴无菌手套法

(一)目的: 执行无菌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戴无菌手套,以保护患者,预防感染。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洗手,戴口罩,剪指甲。

3、选择手套号码,核对灭菌日期。检查包布有无潮湿、破损。

4、打开手套包,用滑石粉涂擦双手,放于包布外右角。

5、一手掀起手套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一只手套的翻折部分(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再用戴好无菌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翻折内面(手套外面),同法将手套戴好。翻手套边扣套在衣袖外面。可进行无菌操作。

6、脱手套时,一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外面,翻转脱下。再以脱下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内,将其往下翻转脱下。

(三)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应当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当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三、取用无菌溶液法

(一)目的: 保持无菌溶液的无菌状态。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洗手,戴口罩,剪指甲。

3、擦净瓶口及瓶体,核对标签上药名、浓度、剂量、失效期等,检查瓶盖是否松动,瓶身有无裂缝,无菌溶液有无变质、沉淀、变色、浑浊等。4.从贮槽内家去无菌弯盘,手托底部。5.启开铝盖,用拇指。食指或用双手拇指于标签侧翻起瓶塞,用消毒液棉签消毒瓶口。拉出瓶塞,标签朝上,倒出少量溶液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适量溶液至无菌弯盘内。6.及时盖好瓶塞用消毒棉签消毒瓶口,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已打开的溶液有效期使用时间是24小时。

(三)注意事项:

1、不可以将无菌物品或者非无菌物品伸入无菌溶液内蘸取或者直接接触瓶口倒液。

2、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入瓶内。

四、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目的: 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洗手,戴口罩,剪指甲。

3、打开无菌容器盖,内面朝上放置或拿在手中,取用物品后立即盖严容器。手不可触及容器的内面及边缘。

4、无菌持物钳不可触及容器边缘。

5、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

6、打开容器时,避免手臂跨越容器上方。

7、从贮槽内取物时,应将盖子完全打开,避免物品触碰边缘而污染。

(三)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无菌容器打开后,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时间为24 小时。

五、铺无菌盘法

(一)目的: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实施治疗时使用。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洗手,戴口罩,剪指甲。

3、擦治疗盘,再洗手。

4、检查无菌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

5、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包内取出无菌治疗巾。

6、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角的外面抖开,铺于治疗盘上。再取第2 块无菌巾,双手捏住两角展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上层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

7、放入无菌物品后,展开扇形折叠层,盖住物品,上下层边缘对齐。开口处向上反折,两侧边缘向下反折后备用。

8、记录铺盘日期及时间。

(三)注意事项:

1、铺无菌盘区域必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2、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面。3,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有效期为4 小时。

六、打开无菌包法

(一)目的: 使无菌包内物品保持无菌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洗手、戴口罩、剪指甲。

3、查对无菌包的名称、有效灭菌日期、化学指示带颜色变化情况,包布干燥、完整、系带严紧方可使用。

4、缠好系带放在包布边下,自包布外角、右角、左角、近侧角的顺序打开,若双层包裹的无菌包,内层无菌巾使用无菌持物钳打开。

5、用无菌持物钳夹取物品,包内有剩余物品,则按原折痕包起扎好,注明开包日期、时间,超过24 小时不能使用。

6、包内物品一次全部取出时,可将包托在手中打开,另一手将包布四角抓住,使包内物品妥善放置于无菌区域内。

(三)注意事项:

1、进行无菌操作时应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无菌容器打开后,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时间为24 小时。

3、已取出的无菌物品不可再放回无菌包内。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体温的测量

(一)、目的:

1、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2)评估患者适宜的测温方法。

2、操作要点:(1)洗手,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将水银柱甩至35 度以下。(2)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等因素选择测量方法。① 口腔测温:口表水银端斜放于病人舌下,闭口用鼻呼吸3min 取出。② 直肠测温:肛表用20%肥皂液润滑,水银端插入肛门3-4cm,3min 取出。③ 腋下测温:先擦干腋窝下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深处并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10min 取出。(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的汗液,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 分钟后取出。(4)测口温时应当将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闭口3 分钟后取出。(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 3-4cm,3 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6)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测口温前 15-30 分钟勿进食过冷、过热食物,测口温时闭口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体温计。、(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指导患者学会正确测量体温的方法。

(三)注意事项:

1、婴幼儿、意识不清或不合作的患者测体温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患者身旁。

2、如有影响测量体温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 分钟测量。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4、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液温。5 如患者不慎咬破汞温度计,应当立即清除口腔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二、脉搏的测量

(一)目的:

1、测量患者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2)向患者讲解测量脉搏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1)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手臂轻松置于床上或桌面。(2)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动为宜。(3)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 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 分钟,核实后,报告医师。

3、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测量脉搏时的注意事项。(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指导患者学会正确测量脉搏的方法。

(三)注意事项:

1、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

2、脉搏短绌的患者,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测脉搏,另一名护士听心率,同时测量 1 分钟。

三、呼吸的测量

(一)目的:

1、测量患者的呼吸频率。

2、监测呼吸变化。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及一般情况。

2、操作要点:(1)观察患者的胸腹部,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测量30 秒。(2)危重病人呼吸不易观察时,用少许棉絮置于病人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情况,计数 1 分钟。

(三)注意事项:

1、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患者。

2、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需稳定后测量。

3、呼吸不规律的患者及婴儿应当测量1 分钟。

四、血压的测量

(一)目的:

1、测量、记录患者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2)告诉患者测量血压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1)检查血压计。(2)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3)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 厘米。(4)听诊器置于肱动脉位置。(5)按照要求测量血压,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6)测量完毕,排尽袖带余气,关闭血压计。(7)记录血压数值。

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测血压时的注意事项。(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以指导患者或者家属学会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三)注意事项:

1、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2、长期观察血压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3、按照要求选择合适袖带。

4、若衣袖过紧或太多时,应当脱掉衣服,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四、口腔护理技术

(一)目的:

1、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等病发症。

2、观察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

3、保证患者舒适。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2)向患者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1)携带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姓名并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2)协助病人侧卧或平卧,头偏向一侧,面向护士。(3)评估病人口腔情况。(4)将大毛巾围于颌下,至弯盘于病人颌下,注意防止污染病人衣服和枕头。(5)协助病人用清水漱口后,观察有无出血,口角干裂时先给予湿润。(6)用压舌板轻轻撑开颊部,血管钳夹紧含漱口液的棉球清洁口腔及牙的各面(包括牙内外侧面、咬合面、牙龈、上腭、颊部、舌面、舌底、口腔底)。(7)协助病人用吸管吸清水漱口。(8)嚓净口周围及口唇,必要时口腔用药。(9)撤去毛巾及用物,协助病人恢复舒适的姿态。(10)整理用物及床单位,用物按消毒原则处理。3.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的配合事项。(2)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方法,避免呛咳或者误吸。

(三)注意事项: 1.操作动作应当轻柔,避免金属钳碰到牙齿,损伤粘膜及牙龈,对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应当特别注意。2.对昏迷患者应当注意棉球干湿度,禁止漱口。使用开口器时,应从臼齿放入。3.擦洗时须用止血钳夹紧棉球,每次一个,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4.如患者有活动的假牙,应先取下在进行操作。5.护士操作前后应当清点棉球数量。

五、鼻饲技术

(一)目的: 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插管经历。(2)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3)评估患者鼻腔状况,包括鼻腔粘膜有无肿胀、炎症、鼻中弯曲、息肉等,既往有无鼻部疾患。

2、操作要点:(1)插胃管法: ①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姓名,做好解释。②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颌下铺治疗巾,清洁鼻腔。③测量插管长度(成人为 45-55cm,婴幼儿为 14-18cm),即从鼻尖到耳垂从耳垂到剑突的距离,做好标记,用液状石蜡润滑胃管前端。④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到咽喉部(插入 14-15cm)时,嘱病人做吞咽动作,随后迅速将胃管插入。插管时出现恶心不适应休息片刻,嘱病人深呼吸,随后再插入。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后重插。⑤证实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固定于一侧鼻翼及颊部。⑥鉴别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A、胃管末端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B、置听诊器于胃部,用注射器从胃管注入 10ml 空气,听到气过水声;C、当病人呼气时,将胃管末端置于水杯液体中,无气泡逸出。⑦以一手折起胃管末端加以固定,另一手以灌食注射器或注洗器抽吸50—60ml 流质食物,接于管上,缓缓将液体推入,注食完毕后再注入20—50ml 温开水,冲净胃管。用营养泵接续滴入时,将流质饮食放在却专用容器内,滴注端接胃管。可连续滴注。⑧注食毕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夹子夹紧,用别针固定于病人枕旁或衣服上。⑨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所有用物每日消毒1 次。⑩整理用物和床单位。(2)拔管法: ①携拔管用物至病人床旁。②弯盘置于病人颌下,胃管末端用血管钳夹紧放于弯盘内,轻轻揭去固定的胶布。用纱布包裹近鼻孔处的胃管,边拔边用纱布擦胃管,拔到咽喉处时快速拔出,以免液体滴入气管。③将拔出的胃管盘放在弯盘中。清洁病人口、鼻、面部,擦净胶布痕迹,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3、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插胃管和鼻饲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2)告知患者鼻饲操作过程中的不适及配合方法。(3)指导患者在恶心时做深呼吸或者吞咽动作。(4)指导患者在带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避免胃管脱出。

(三)注意事项:

1、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重插。

2、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将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咽部时约15 厘米,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管端沿后壁滑行,插至所需长度。

3、每天检查胃管插入的深度,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检查患者有无胃潴留,胃内容物超过150 毫升时,应当通知医师减量或者暂停鼻饲。

4、鼻饲给药时应先研碎,溶解后注入,鼻饲前后均应用20 毫升水冲洗导管,防止管道堵塞。

5、鼻饲混合流食,应当间接加温,以免蛋白凝固。

6、对长期鼻饲的患者,应当定期更换胃管。

六、导尿技术及护理

(一)目的:

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3、用于患者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

4、患者尿道损伤早期或者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导尿管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

5、患者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

6、抢救休克或者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

7、为患者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气体等以协助诊断。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2)向患者解释导尿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3)了解患者膀胱充盈度及局部皮肤情况

2、操作要点:(1)女病人导病术:

1、将用物携至病人处,核对病人姓名并解释导尿目的以取得合作。关闭门窗,屏风遮挡。能自理的病人,嘱其自行洗净会阴,不能自理者,应给予协助。

2、操作者丫在病人一侧,协助病人脱去对侧裤腿盖在近侧腿上,对侧腿和上身用被遮盖。协助病人取仰卧屈膝位,双腿略外展,露出外阴。

3、将橡胶单、垫巾垫于臀下,弯盘置于病人外阴处。

4、检查导尿包的有效后,在病员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暴露初消毒盘,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依次摆放。

5、进行初步消毒,顺序是大腿内侧 1/3 处,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尿道口至肛门,由外向内,自上而下。每个消毒棉球只用1 次。

6、按无菌技术要求打开导尿包,戴无菌手套,铺孔巾,使之形成一无菌区。排列好无菌物品,将消毒外阴的用物放于近会阴处,以免跨越无菌区。测试水囊,润滑尿管前端备用。

7、将弯盘移近外阴处,以一手分开并固定小阴唇,再次消毒,顺序是尿道口、小阴唇、尿道口,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分别消毒。每个棉球限用1 次。

8、一手继续固定小阴唇,另一手用血管钳持导尿管插入尿道内 4-6cm,见尿液后,再插入 1-2cm,松开固定小阴唇的手,固定导尿管。如需做尿培养,用无菌标本瓶接取中段尿液5ml, 盖好瓶盖。

9、导尿毕,拔出尿管,撤去孔巾,擦净外阴,脱手套。

10、协助病人穿好裤子,取舒适卧位。

11、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按消毒原则处理用物。将尿标本贴好标签后送检。

12、做好记录。(2)男病人导尿术: ①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姓名并解释导尿目的以取得合作,关闭门窗,屏风遮挡,能自理的病人,嘱其自行洗净会阴,不能自理者,就给予协助。②操作者站在病人一侧,协助病人脱去对侧裤子盖在近侧腿上,对侧腿和上身用盖被遮盖。协助病人取仰卧屈膝位,双腿略外展,露出外阴。③将橡胶单、垫巾垫于臀下,弯盘置于病人外阴旁。检查导尿包的有效期后,在病毒人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暴露初消毒盘,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依次摆放。进行初步消毒,顺序是阴阜、阴茎、阴囊,用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从尿道口螺旋擦拭龟头至冠状沟数次,由外向内,自上而下。每个消毒棉球只用1 次。④按无菌技术要求打开导尿包,戴无菌手套,铺孔巾,使之形成一无菌区。排列好无菌物品,将消毒外阴的用物放于近会阴处,以免跨越无菌区。测试水囊,润滑尿管前端备用。⑤将弯盘移近外阴处,一手用纱布包裹阴茎,提起阴茎使与腹壁成60 0 角,将包皮后推露出尿道口,以血管钳夹消毒棉球螺旋擦拭尿道口、龟头至冠状沟。⑥一手用纱布包住阴茎将包皮后推,露出尿道口。另一手持镊子夹导尿管,对准尿道口插入 20-22 ㎝,见尿液后,再继续插入1-2 ㎝,固定尿管,按医嘱留取标本送检(方法同“女病人导尿法”)⑦导尿毕,拔出尿管,撤去孔巾,擦净外阴,脱手套。⑧协助病人穿好裤子,取舒适卧位。⑨整理床铺及用物,按消毒原则处理用物,将尿标本贴好后送检。⑩做好记录。

3、指导患者:(1)指导指导患者放松,在插管过程中协调配合,避免污染。(2)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入量,预防民生感染和结石。(3)告知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民生,保持通畅。(4)告知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5)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

(三)注意事项:

1、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

2、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 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

3、患者尿管拔除后,观察患者排尿时的异常症状。

4、为男性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七、胃肠减压技术

(一)目的:

1、解除或者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

2、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

3、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4、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2)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1)核对患者,准备用物。(2)携物品至患者旁,为患者选择适当体位。(3)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胃管放置长度。(4)为患者进行插管操作,插入适当深度并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5)调整减压装置,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

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告知患者留置胃肠减压管期间禁止饮水和进食,保持口腔清洁。

(三)注意事项:

1、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受压、脱出影响减压效果。

2、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 小时引流总量。

3、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4、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八、灌肠技术

(一)目的:

1、为手术、分娩或者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

2、刺激患者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情况。(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2、操作要点:(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以取得配合并嘱病人排尿。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2)协助病人取侧卧位,脱裤至膝部,移臀部靠近床沿,将尿垫垫于臀下,弯盘置臀旁。(3)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 40-60cm。润滑肛管前端,排尽管内气体,夹紧橡胶管。(4)分开病人臀部,暴露肛门,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内7-10cm 后固定肛管。(5)松开血管钳,使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反应。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移动或挤压肛管,检查有无粪阻塞。如病人有便意,嘱其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肠筒,减慢流速。(6)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橡胶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尽可能忍耐10min 后再排便,以利粪便软化。对不能下床者,应给予协助。(7)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肛管按消毒原则处理,作好记录。

3、指导患者:(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发生。

(三)注意事项:

1、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 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 厘米。

2、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 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 分钟测体温。

九、氧气吸入技术

(一)目的: 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

2、操作要点:(1)携用物至病人床前,核对床号及姓名,做好解释工作。(2)将流量表及湿化瓶安装在墙壁氧气装置上,连接橡胶管道。(3)用湿棉签清洁鼻孔。(4)打开流量表开关,调节氧流量,连接鼻导管,确定氧气流出通畅。(5)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至鼻咽部(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2/3),固定。(6)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7)停止用氧时,拔除鼻导管,擦净鼻部。关流量表,取下湿化瓶及流量表。(8)整理用物。

3、指导患者:(1)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2)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氧流量。(3)告知患者如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应当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

(三)注意事项:

1、患者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当先将患者鼻导管取下,调节好氧流量后,再与患者连接。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

2、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

3、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

十、换药技术

(一)目的: 为患者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2)观察、了解伤口局部情况。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2)协助患者取得舒适的体位。(3)正确暴露伤口。(4)区分伤口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换药方法。(5)正确处理伤口并固定。

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换药的目标的及配合事项。(2)告知患者注意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潮湿时应当及时更换。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包扎伤口时要保持良好血液循环,不可固定太紧,包扎肢体时应从身体远端到近端,促进静脉回流。

十一、雾化吸入疗法

(一)目的:

1、协助患者消炎、镇咳、祛痰。

2、帮助患者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3、预防、治疗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雾化吸入的目的,取得患者合作。

2、操作要点:(1)用蒸馏水稀释药液5ml,注入雾化器内。(2)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并介绍使用方法。(3)与氧气连接,取下氧气装置上的湿化瓶。(4)病人颌下放置治疗巾或病人毛巾。(5)调节氧流量 6-10L/min,口含雾化器喷出口,病人吸气时,用手指堵住出气口,呼气时将雾化器从口中取出,同时手指松开出气口,如此重复,将药液全部吸完。(6)治疗时间一般为10-20min。(7)治疗完毕,移开雾化装置,关闭氧气。(8)清理用物,做消毒处理。

3、指导患者:(1)指导患者用口吸气、鼻呼气的方法。(2)告知患者如有不适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三)注意事项:

1、水槽和雾化罐中切忌加温水或者热水。

2、水温超过60 0 时,应停机调换冷蒸馏水。

3、水槽内无足够的冷水及雾化罐内无液体的情况下不能开机。

十二、血糖监测

(一)目的: 监测患者血糖水平,评价代谢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2)向患者解释血糖监测的配合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安装采血笔,确认患者是否符合空腹或者餐后2 小时血糖测定的要求。(3)按照无菌技术原则采血。(4)读数记录,数值异常时通知医生。

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血糖测定的目的.(2)指导患者穿刺后按压时间1~2分钟.(3)对需要长期监测血糖的患者,可以教会患者血糖监测的方法.(三)注意事项:

1、测血糖前,认血糖仪上的号码与试纸号码一致。

2、确认患者手指酒精干透后实施采血。

3、滴血量,应使试纸测试区完全变成红色。

4、避免试纸发生污染。

十三、口服给药法

(一)目的: 按照医嘱正确为患者实施口服给药,并观察药物作用。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体状况、药物过敏史及药物使用情况。(2)观察患者口咽部是否有溃疡、糜烂等情况。

2、操作要点:(1)洗手,戴口罩。(2)根据服药本上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进行配药。经双人查对后方可发药。(3)按规定时间送药至床前,核对床号、姓名无误,并呼唤病人姓名后再发药。帮助病人将所发的药及时服下。(4)年老、体弱、小儿及危重病人应喂药,鼻饲病人应将研碎药物溶解后从胃管内灌入,灌注药物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中,灌注药物后注入少量温开水冲净胃管。(5)若病人不在或因故暂不能服药者暂不发药并交班。(6)发药完毕,清理用物。药杯浸泡消毒、清洗、干燥后备用。

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所服的药物药名、服用方法。(2)告知患者特殊药物服用的注意事项。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掌握患者所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某些药物服用的特殊要求。

3、对服用强心甙类药物的患者,服药前应当先测脉搏、心率、注意其节律变化,如脉率低于60 次/分钟或者节律不齐时,不可以服用。

十四、封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一)目的: 按照医嘱正确的为患者实施输液治疗。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2)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

2、操作要点:(1)洗手,戴口罩。(2)检查输液器完整性、有效期等。(3)核对医嘱,检查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等,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将瓶倒置,检查药液是否浑浊、沉淀或有絮状物。套上瓶套,开启药瓶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口,根据医嘱加药,并在容器瓶或袋上注明。(4)取出输液器,持输液管及排气管针头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关紧水止,固定针栓和护针帽。双人核对。(5)携用物至床旁边,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协调病人排尿,并取适当体位。将药瓶挂在输液架上排气,使输液管内充满液体,茂菲滴管内有1/3—1/2 液体,将带有护针帽的针头套,固定于输液架上。(6)穿刺部位下铺垫巾,扎止血带,选择静脉,松开止血带,用0.5%碘伏消毒皮肤,待干;备胶条,扎紧止血带,以0.5%碘伏再次消毒。(7)再次检查茂菲滴管下端有无气泡,取下针头护针帽进行穿刺,见回血将针头再沿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打开水止,以胶布固定针头,取下止血带和治疗巾,将输液肢体放置舒适,必要时,用夹板固定。(8)调节输液速度,一般成人40-60 滴/min,儿童20-40 滴/min。(9)整理床单位,放置信号灯开关于病人可及处。(10)清理用物,洗手后做记录、签名等。(11)加强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和输液反应。(12)需更换输液时,消毒瓶塞后,拔出第1 瓶内排气针头、输液管,插入第2 瓶内,待滴液通畅,方可离去。(13)输液毕,关紧输液导管,除去胶布,用消毒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拔除针头,按压片刻至无出血。(14)清理用物,一次性输液器放入医疗垃圾内,针头放入锐器盒内,集中处理。

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所输药物。(2)告知患者输液中的注意事项。

(三)注意事项:

1、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当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2、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气栓,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

3、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

4、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及时处理。

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一)目的:

1、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2、为患者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

3、为患者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

4、为患者输入新鲜血液,补充抗体及白细胞,增加机体抵抗力。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有无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组胺或者类固醇药物。(2)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输注部位。

2、操作要点:(1)按密闭输液操作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输入生理盐水。(2)按医嘱给抗过敏药。(3)向病人做好解释,两名护士进行核对血袋包装、血液性质,配血报告单上的各项信息,核实血型检验报告单,确定无误方可实施输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4)将备血以手腕旋转动作轻轻转动数次,使血液均匀后,挂血袋于输液架上。(5)输液管道通畅后,以无菌技术将密闭输血器管道移到血袋内。(6)根据患者情况及输入血液成份调节滴速。调节速度,缓慢滴入,观察 10min 无反应后将流速调至40-60 滴/min,滴速可因病人而异。(7)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呼叫器放于患者可触及位置。(8)再次核对血型,继续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9)输血将结束时,继续滴入少量生理盐水,使输液器中余血全部输入体内。(10)关水止,拔针头,局部按压片刻。

3、指导患者:(1)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所输入血液制品的种类。(2)告知患者常见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出现不适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三)注意事项:

1、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输入。

2、血液取回后勿振荡、加温,避免血液成分破坏引起不良反应。

3、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0.9%氯化钠溶液,防止发生反应。

4、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 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将流速调节至要求速度。

5、输血袋用后需低温保存24 小时。

十六、静脉留置针技术

(一)目的: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便于抢救,适用于长期输液患者。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并取得患者配合。(2)评估患者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

美容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篇6

一、单项选择(10题)

1、清洗用的多酶洗液应多长时间更换()

A 2h B 1h C 每清洗1条内镜后 D 一周

2、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不少于多少()A 30分钟 B 15分钟 C 1小时 D 10小时

3、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多少()A 30 钟 B 10分钟 C 1小时 D 15分钟

4、支气管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多少分钟()A 30分钟 B 15分钟 C 20分钟 D 1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 消毒时间不少于多少分钟()

A 30分钟 B 15分钟 C 45分钟 D 20分钟

6、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等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时,应延长消毒时间至多少分钟()

分钟 B 15分钟 C 20分钟 D 30分钟、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

A 细菌总数<20cfu/件 B 细菌总数<10cfu/件 C 细菌总数<100cfu/件 D 无菌检测合格。

8、内镜的每个诊疗单位的净使用面积不得少于多少平方米()A 10平方米 B 30平方米 C 20平方米 D 15平方米

9、经过水洗、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附件还需在超 清洗器内清洗多长时间()A 10~15分钟 B 5~10分钟 C 20~30分钟 D 30分钟

10、灭菌后活检钳应多长时间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A 每季度 B 每月 C 每天 D 每周

二、多项选择(10题)

1、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那些必要的防护用品()A 工作服 B 防渗透围裙 C 口罩 D 帽子 E手套

声 5

A 10 72、下列哪些内镜应该在手术室的条件下检查()A 气管镜 B 腹腔镜 C 膀胱镜 D 关节镜 E 胆道镜

3、下列哪些内镜必须灭菌()

A 腹腔镜 B 气管镜 C 膀胱镜 D 关节镜 E 喉镜

4、下列哪些内镜可以采用高水平消毒()

A 肠镜 B 脑室镜 C 直肠镜 D 支气管镜 E 胃镜

5、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内容包括有哪些()

A 病人姓名 B 使用内镜的编号 C清洗时间 D消毒时间 E操作人员姓名

6、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

A 细菌总数<20cfu/件 B 细菌总数<100cfu/件

C 细菌总数<50cfu/件 D 不能检出致病菌 E 细菌总数<200cfu/件

7、下列哪些是内镜基本清洗消毒设备()

A 超声清洗器 B 负压吸引器 C 干燥设备 D、高压水枪 E、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

8、选择内镜清洗酶应至少含哪几种酶,才能有效分解内镜上所有的生物污染()A 蛋白酶 B 淀粉酶 C 脂肪酶 D 糖酶 E 以上全不对

9、下列哪些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A 细胞刷 B 切开刀 C 导丝 D 碎石器 E 以上都不是

10、下列哪些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A 活检钳 B 造影导管 C 异物钳 D 网篮 E以上都不是

三、填空题(10题)

1、内镜室应设立单独的 和,使内镜清洗与诊疗分开。

2、内镜清洗步骤是、、。

3、上、下消化道不能做到分室检查的应分开 进行检查。

4、内镜清洗用纱布应采用 的方式;清洗刷应。

5、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必须用 的方法,去除残留消毒剂。

6、病人使用的弯盘、敷料缸应采用 ;非一次性使用的口圈可采用。

7、内镜使用的含氯消毒剂必须 监测其浓度;2%戊二醛应 监测其浓度并做好。

8、消毒后的内镜应当 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9、灭菌后的内镜应当 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10、内镜消毒灭菌监测采样部位是。

四、判断题(10题)

1、胃镜和肠镜的清洗消毒可以在同一清洗设备内清洗。()

2、同诊室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可以在同时段进行检查。()

3、活检钳、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

4、每日内镜诊疗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如采用2 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5、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 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

6、硬式内镜的消毒或灭菌方法: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可使用环氧乙烷灭菌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可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7、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

8、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硬式内镜,灭菌后应当用无菌水彻底

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擦干。()

9、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 mg/L 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10、非全浸式的内镜的操作部用后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酒精擦拭消毒。()

五、简答题(5题)

1、简述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

2、简述内镜检查中达到灭菌要求的内镜有哪些?

3、简述内镜检查中达到灭菌要求的内镜附件有哪些?

4、简述内镜检查中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内镜有哪些?

美容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篇7

一、外科护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形式过于机械。传统的护理教育的教学观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 强调教师的教学技能, 强调教给学生知识、技术。实验课由带教老师课前准备好实验用物, 上课时先由老师示范, 然后学生照方抓药进行练习。实验老师过分强调操作程序的精确性、动作的规范性。导致学生死记操作流程, 练习时拼命模仿老师的动作。这种僵化的教学方式操作机械, 虽规范、但无创新, 虽严谨、但不灵活。限制学生思维, 影响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使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问题感到束手无策。

(2) 实验设备陈旧。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外科护理学实验室, 限制了外科护理学实验的开展。由于经费不足, 实验室的一些主要仪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更新, 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医疗设备, 而临床上医疗设备更新较快, 造成教学与临床脱离, 不能满足现代医学对人才的需求。

(3) 实验室管理不到位。目前, 护理实验室多属于教研室管理, 教研室又把管理任务分配给带教教师, 而带教老师因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另外, 有些学校实验室仅在上课时开放, 限制练习项目及时间。这必然影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实验考核标准不完善。长期以来实验课的成绩依附于理论课, 有的甚至不考核, 势必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 而理论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实验考核标准基本上是以技能操作为中心, 过分强调某些细节, 导致学生注重快而准确地完成操作, 而忽略病人的整体需求, 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能为病人服务的教学目的。

(5) 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学生认为将来当个护士就是打针、发药、测血压、量体温等, 不需要有多高的护理操作技能;另有学生认为实验课就是在模拟人身上练习, 不认真也没关系。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 严重影响着实验课教学质量。

二、外科护理实验教学改革

(1) 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了解学生的需求, 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提供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改变实验教学过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观念。实验教学是实验研究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产物, 应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想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 不能单从书本上学, 还必须通过实践来获得。

(2) 积极创新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1) 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多媒体是一种集图像、声音、影像以及三维效果为一体的先进手段, 新颖、生动、直观。能充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弥补学生难以进医院手术室参观手术的缺陷, 增强了实验效果。学生可观看整个操作流程及细微操作, 使学生对操作过程一目了然, 调动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激发了学习兴趣;使教师从繁重的讲授和演示中解放出来, 能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 学生练习时间相应增加。 (2) 运用角色互换法, 培养学生技能操作练习兴趣。由教师根据不同实验操作要求创设不同的情景, 让学生轮流充当护士、患者和家属进行表演。既利于学生从角色互换中领悟到不同心理感受,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及关心尊重患者的良好职业道德。 (3) 强化动手能力。加强基本功训练, 让学生多动手, 从外科手术中最基础、最共性、最一般的技能开始, 包括如何正确更换清洁手术衣裤、鞋子, 戴口罩、帽子, 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等术前准备, 以及器械辨认和使用、止血、换药、拆线、心肺复苏现场急救等基本技能操作。然后, 在学会的基础上要求熟练、规范, 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3) 改善实验条件, 提高教学效率。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是开设临床应用护理学的物质基础。近年来, 我校不断加大投入, 彻底改变了硬件不足、无专门外科护理学实验室的状况, 保证学生人手一套常规手术器械。外科护理学大部分操作都是创伤性的, 让病人作为载体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不现实的, 而动物实验成本又太高。近年来, 我校购置的创伤、复苏等标准化模拟人有效解决了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由于缺乏操作平台而无法实施的难题, 解决了有创伤操作及实体训练的问题, 可以模拟完成外科护理学常见实验项目的训练, 如心脏胸外按压、静脉切开、气管切开、各种穿刺、各种导管置入等。

(4) 转变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实验课考核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把实验课成绩作为单项成绩计入学分, 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采用多种考核形式, 例如:操作与理论回答相结合、必考与选考相结合、平时练习与最终考核相结合。实验考核未通过者不能参加理论考试, 不能进入下一轮的学习, 从制度上保障了实验课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

(5) 密切联系临床。 (1) 重视《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到临床见习, 抓好床边讨论和病例分析, 切实加强外科护理基本功的训练, 包括病历书写、护理记录、外科体检、无菌操作及常用的诊疗操作等。通过不断改进临床见习方法, 提高见习效果, 让护生了解医院、护士对患者应负的责任, 具体看到将来的工作和肩负的责任, 使学习目标更加鲜明、具体, 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责任心,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理论联系实践, 注重知识更新。加强集体备课, 组织教师进行讨论, 根据临床实际结合教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 重新修订操作规程, 使实验教学更贴近临床实际。要求带教教师定期下临床, 了解临床护理新动向, 提高业务水平。

(6) 加强实验室管理, 密切配合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创新机制。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 参与讨论制定和实施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程,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此外, 开放实验室, 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求得真知。

总之, 外科护理学教学中, 只有注重强化护生动手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可芹, 胡定伟.护理教学改革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8 (4) .

[2]李璐.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 2008 (19) .

[3]王席伟, 曹永军, 赵珊.开设临床应用护理学课程促进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护理管理, 2008 (5) .

严格程序 规范操作 篇8

一、理清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制度。城乡低保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商洛市民政局在多年的城乡低保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一整套符合商洛实际的工作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城乡低保工作制度。市、县区分别制定出台了以城乡低保为重点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城市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实施办法》、《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农村低保审批发放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法规文件颁布实施,使各级民政工作人员思路清晰,工作任务明确,政策责任落实到位。各县区民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城乡低保审批过程中,严把审核审批关,坚持“个人申请,村组(社区)评议,乡镇(街道办)审核,县区民政局审批”的原则,层层把关,执行“三榜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二、严格申请程序,保证规范运作。城乡低保制度建设是直接体现党和政府关怀贫困群体的“民心工程”,深受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盼望和社会关注。因此,市、县区民政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光荣的使命感投入工作,并把规范运作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城乡低保制度明确规定了申请程序,即: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村组(社区)评议,乡镇(街道办)审核,县区民政局审批”的程序,层层严格规范操作,坚持做到“三榜公示”,强化社会监督作用,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有关政策,设立意见箱、开通举报电话,聘请低保信息员、监督员,对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各县区结合实际,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重点保障特困户,适当兼顾贫困户,重在制度建设”的工作思路,坚持做到“三个准确”(准确摸清对象、准确核定收入、准确实施保障),“四个统一”(调查表、申请审批表、花名册、领取证),“五个确保”(确保群众对政策知晓率,确保村组、包村干部参与率,确保入户调查率,确保张榜公布率,确保表册填写申报准确率达100%),最终达到“四无”(无错保、无瞒保、无漏保、无人为因素造成上访)。特别是山阳县、商州区在农村低保工作中实行的“挂牌管理”模式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同,目前正在全市推广。

三、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为了确保城乡低保资金专款专用,商洛市民政局带头在各级财政部门设立了低保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市、县区分别按照上年可用财力的2%和1%足额列支城市低保资金,分别按照上年可用财力的1%配套农村低保资金,专项列入预算,和省级财政补助的低保资金捆绑使用,保证城乡低保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2011年,商洛市各级财政列支城市低保资金4128万元(其中市本级1170万元)、农村低保资金3543万元(其中市本级585万元)。市、县区监察、财政、民政、审计等部门每年组织对城乡低保资金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了城鄉低保资金真正发放到城乡困难群众手中。2009年第四季度,商洛市民政局联合财政、审计、监察、信用联社等部门和单位,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农村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了解,全市共清理出不符合保障条件的11032人,新纳入符合保障标准的11680人,社会效果明显,进一步提升了商洛市农村低保的管理服务水平。

四、实施分类管理,做到保障有效。商洛市民政局在实施城乡低保制度的过程中,一方面坚持制度的独立性,即低保制度保障的对象人群要明确,底子要清楚,确保此项制度的全覆盖,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另一方面对城乡低保对象实行“分类施保”,即依据低保对象家庭的经济收入、家庭主要成员的身体状况和劳动力等因素,普遍把低保对象分为三类:一类对象为“三无对象”(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赡养人或抚养人),每年审核一次;二类对象包括重病人员家庭、严重残疾人员家庭、有子女上学的特困家庭、单亲困难家庭,每半年审核一次;三类对象包括家庭主要成员在就业年龄段内身体健康,暂时没有就业,家庭收入低且易变化的,每季度审核一次,从而提高了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

上一篇:保护绿色家园的演讲稿下一篇:英语励志文章——坚持美丽梦想和追忆逝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