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美容

2024-06-29

颌面美容(精选3篇)

颌面美容 篇1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 我科收治各种颌面部外伤5402例。经Ⅰ期急诊美容综合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跌落伤约2728例, 动物或人抓咬伤1206例, 车祸外伤1108例, 钝利器伤228例, 爆炸伤88例, 其他44例;其中男性3326例、女性2076例, 年龄10~87岁, 平均18.7岁。受伤部位以本文病例数量由多到少排列;额部、颏部、口唇部、颊部、眶周、颞部、颧部、腮腺区、颌下颈部。其中一个部位受伤的约为4101例, 2个级以上1301例;组织未缺损5297例、缺损84例并伴有明显神经损伤者21例。

1.2急诊处理手术方式和效果:

首先检查有无休克症状, 颅脑损伤及合并其他部位主要脏器损伤, 根据患者情况846例采用全麻插管下完成手术。其他大部分在局麻下清创缝合。1清理创伤口:对于不合作的患者在其家人帮助下强行清理, 以生理盐水和稀释的双氧水反复交替冲洗、伤口及伤口周围, 尽可能的清除伤口内的坏死组织跟其他异物, 冲洗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外耳道以及深创面内的神经等组织免受二次伤。对创口不齐者, 原则上尽可能的保有组织, 除去坏死组织外, 将破碎的创缘修整, 以利于创口愈合并减少瘢痕。对已坏死, 可能坏死的组织及严重污染的组织一并切除, 并对创口面轻轻刮治, 使其出血正常并排除可疑微生物[1]。2创口缝合:深创口采取分层对位缝合, 先结扎和电凝明显出血点, 于神经导管, 尽量在放大镜下, 给予神经及导管吻合, 并严密缝合腮腺包膜, 防止腮腺漏。钝器及动物抓咬等撕脱伤伴有肌肉血管神经组织的损伤, 处理较为复杂, 可适当调整潜行分离周围组织, 争取对位缝合, 应避免死腔, 必要时填充少量凝胶海绵等, 皮肤及皮下筋膜缝合应严格分层对位, 争取无张力缝合, 与皮肤组织缺损较多时, 可做缺损周围的附加切口, 原则以整形外科设计方案进行;合并眼、耳鼻、头皮损伤者, 请相关科室会诊, 并同时协助处理, 一次性完成治疗。创口较深或仍存在死腔的患者可适当放置引流条, 如与口腔相通, 可于口内开口置体外引流。皮肤处创口检查无渗出后涂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减张及适当加压包扎, 12~48 h抽取引流条, 皮肤创口与术后次日开放, 以稀释双氧水及生理盐水、碘伏清理创面, 清除血痂及分泌物, 干燥后再次涂凝胶覆盖。坚持每天换药1~2次。并涂抹凝胶保护。1周左右分次拆线, 拆线后继续涂抹凝胶早晚各1次, 连续1个月。3药物治疗:对动物咬抓伤, 术中按要求注射狂犬疫苗, 并进行整个疗程, 按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以外伤程度决定给予静滴或口服抗生素, 部分使用凝血药物等治疗。对腮腺损伤者常规口服阿托品2周。对神经损伤或症状明显者可给与甲钴胺等药物治疗。

2 结果

本组5402例患者中, 5326例达到一期愈合, 76例伤口出现部分感染坏死或裂开, 经换药清理创面或再次手术, 创口均达愈合, 本组患者中选取最严重的患者500例, 经过半年至2年的随访无明显瘢痕增生, 无功能障碍, 效果良好, 也未出现狂犬病、破伤风等特殊微生物的感染。

3 讨论

颌面部部位暴露, 易受损伤。颌面部外伤处理不当会造成明显的术后瘢痕及功能影响。应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 尽可能的行创口的美容修复处理。普通外科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清创缝合术, 尽可能使创口自然愈合达一期, 对外观及形态的变化择期处理, 在处理颌面软组织创伤时应根据创口的损伤程度, 引用整形外科美容原则, 使局部创口达到外观理想和改善功能的目的, 并缩短了疗程。早期有效的治疗能够及时对错位的组织进行解剖复位, 也是减少术后功能障碍, 预防畸形的有效方法。在处理多学科外伤时, 应根据专业特点, 尽可能的同整形外科、眼科、耳鼻喉等科室协同处理。在清创过程中, 仔细清洁创面, 使污染创口变成相对清洁的外科创口, 以减少创口感染发生。对于动物抓咬伤患者, 伤口用碘伏液浸泡3~5 min, 再用生理盐水清理创面上的污物[2], 并及时应用狂犬免疫球蛋白, 常规注射人用狂犬疫苗及破伤风疫苗。本组病例所有病例抓咬伤患者均未出现狂犬病感染者, 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做到无创伤操作, 手法轻柔, 动作熟练, 避免出现积压、摩擦、钳夹、扭转、撕裂, 配备美容科专用器械及材料以减轻清创后留有痕迹, 在缝合较深窗口时, 避免术后继发出血及血肿形成, 必要时置引流管引流, 选优优质缝合材料, 皮下创口以可吸收缝合线为主, 尽量减少皮肤缝合的张力, 皮肤层则选用6-0~7-0无创伤尼龙线[3]。

对于外伤已形成皮肤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处理, 可根据窗口的部位, 范围、程度、形态、周围的情况采用整形外科技术中的皮瓣移植, 以及其他的组织移植方法, 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 结合原则性, 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考虑最佳的修复手段, 缺损能采用临近皮瓣或组织修复时, 尽量用创周组织来设计修复。部分伤口所致的组织器官缺损, 许多次手术方能达完全修复的, 应尽量缩小创口, 通过早期的处理, 为再次手术提供条件。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 可同时置扩张器, 制作皮管等, 以减少治疗次数。以整形和美容外科原则处理急诊外伤往往会取得医患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姜圣洋, 井玉生, 刘宪国, 等.儿童颌面部狗咬伤的缝合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07, 16 (9) :1244.

[2]宋为民, 王顺荣, 崔杰.严重婴儿动物性面部外伤的治疗---附9例报告[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1, 10 (5) :247.

[3]靳小雷, 腾利.皮肤软组织外伤的早期整形外科处理[J].中国实用美容外科杂志, 2005, 8 (4) :218.

颌面美容 篇2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美容切口,内固定

近年来因交通事故导致的颌面部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颌骨骨折的手术切口选择主要根据骨折线的部位、性质等。其原则在便于操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轻手术创伤[1]。随着患者对美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及骨折治疗相关器械的进步,如何选择一个美容切口,使切口尽量隐蔽,面部不留下明显的瘢痕,是每个口腔颌面外科医生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我院口腔外科2009 ~ 2013年期间收治的53例骨折病例的不同手术切口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53例患者,年龄最大60岁,最小16岁,平均34岁,其中以24 ~ 34岁发病率最高,占72% 。男性42例、女性11例。骨折类型包括: 下颌骨骨折38例, 其中下颌颏部骨折12例、下颌体部骨折10例、下颌角骨折16例; 颧骨骨折9例; 上颌骨骨折6例。致伤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

1.2手术方法

1. 2. 1下颌骨骨折本组病例均在鼻插管全麻下进行。12例下颌颏部骨折及10例下颌骨体部骨折患者,手术大都选用口内下唇前庭沟切口( 图1) ,这样可以避免口外入路导致的术后面部瘢痕影响美观,对于下颌骨开放性骨折的病患,直接从皮肤创口入路,寻找骨折线,最大限度减小患者二次创伤; 16例下颌角骨折,其中5例为移位不明显的下颌角骨折,手术采用通过翼下颌皱襞外侧做小切口,寻找骨断端后用钛板行坚强内固定即可。对于移位较明显的下颌角及升支骨折,手术采用口内外联合切口。先通过口内翼下颌皱襞外侧小切口显露骨断端并进行复位,后在患者面部骨折区用尖刀片顺皮纹方向做一微小切口穿通面颊部,减小术后瘢痕[2]。穿通部位应位于下颌骨下缘上1. 5 cm处,过低可能伤及面神经,过高可能伤及牙根。将内部带有穿通针的穿通管经面部微小切口贯穿颊部至骨面,取出穿通针,安装牵拉器,解剖复位骨断端,通过口内切口将钛板跨骨折线放置在下颌下缘及下颌骨外斜线处 ( 图2) ,长钻头经穿通管于钛板孔位置钻孔,并用钛钉固定钛板。骨折固定后取出穿通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止血后缝合口内外切口。利用穿颊器,减小了手术创伤,仅在面颊部贯穿一小孔,利用面部软组织的弹性可以轻松定位钻孔、 旋转固定钛钉等。

1. 2. 2颧骨骨折本组病例均为新鲜颧骨骨折,手术在鼻插管全麻下进行。颧骨颧弓骨折依据骨折情况, 采取头皮冠状切口( 图3) 。全冠状及半冠状均自发迹内20 mm左右,如伴有上颌骨骨折应配合口内上前庭沟切口。沿一侧耳屏前下端经头顶至对侧耳屏前画线,且切口最低处应位于颧弓根上下方1 cm处。沿画线行皮下浸润注射,11号剪刀片切开,切口深达帽状腱膜下,翻头皮瓣,上头皮夹止血,对于合并鼻眶部骨折,手术采用全冠状切口,沿骨膜向下分离,游离保护眶上神经血管束,直至鼻眶区及眶内侧,为游离神经血管束通常不需要凿除骨孔下方骨质。在颞区,沿着颞浅筋膜向下剥离,于颧弓上缘处切开颞深筋膜浅层,剥离显露颧弓上缘,作骨膜下分离,直至颧弓、眶上缘。 继续向下分离,解剖眶外缘,经过颧额缝直至颧突,在颧骨、颧弓处切开骨膜,分离显露骨折线,通过撬动,复位骨折断端。个别病例经口腔前庭沟做切口,向上可沿着上颌窦前、外侧壁分离并显露颧骨体部、鼻骨及眶下缘。完全显露 骨断端,复位后微 钛板坚强 内固定[3]。

国外文献采用局部小切口较多,但其术式适应证较小,只限于单纯颧弓骨折及移位不明显的单侧颧骨骨折,术后瘢痕不隐蔽,且因暴露过小,影响复位效果。 本组病例冠状切口均顺应毛囊方向切开,从而避免切断发根,利用头皮夹止血,不使用电刀止血,术毕按帽状腱膜及皮肤双层缝合,从而减小术后瘢痕。同时术中保护面神经,避免面瘫及其他并发症[4]。

1. 2. 3上颌骨骨折6例上颌骨骨折均在鼻插管全麻下进行。其中4例为低位骨折,均采用口内前庭沟切口,根据骨折范围合理设计切口长度,剥离黏骨膜及鼻底黏膜,显露骨断端,撬动并复位后钛板固定。2例为高位骨折,均采用冠状切口,配合上前庭沟切口,显露骨折线,复位后钛板坚强内固定。

以往我院手术颌间牵引采用牙弓夹板,通过钢丝固定于牙齿上固位,其缺点较多,如对牙周的损伤、固位不牢易松动、及无法在无牙少牙患者上利用。本组患者均采用在颌骨上植入自攻型钛钉,配合钢丝颌间牵引,因为术后患者恢复正常咬合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术后稳固的颌间牵引。此方法最大程度减小患者痛苦且效果较好[5]。

1. 2. 4眶底骨折眶底骨折好发于眶下壁、眶内侧壁等薄弱部位,常伴有面中分或颧面部骨折,常见症状有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内陷、视力下降等等。手术采用经眼睑结膜入路。于上下眼睑内侧皮缘处各缝牵引线,上下牵引暴露切口,于下睑结膜处切开结膜并向内外眦延长,向下分离至眶下缘,向后分离到眶底,仔细剥离,暴露骨折的眶缘,用弯制好的钛板固定。经睑结膜切口术后无皮肤瘢痕,眼睑收缩小、睑外翻概率低,对于外观要求高的患者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1.3疗效及效果评价

出院时检查患者的开口度与咬合情况,面形恢复情况,并拍X线片或行CT检查骨折复位情况( 图4) 。 颌面骨骨折手术疗效以开口度大于37 mm、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面部对称、无感染等并发症为评价标准。X线检查示骨折线对位良好,钛板无松动[6]。

2结果

本组5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骨折复位良好,术后瘢痕隐蔽、细微。术后未发现骨不愈合现象,均基本恢复了正常张口度及咬合关系。其中34例( 64. 1% ) 为外形及功能均恢复理想、骨折复位准确,伤口愈合好。 14例( 26. 4% ) 为外形及功能恢复正常,骨折对位及伤口愈合一般。5例( 9. 4% ) 为功能及外形恢复一般,骨折复位及术后愈合良好。术后6、12、18个月复查,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钛板排斥外露、术区感染现象。

3讨论

颌面美容 篇3

一、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2008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其中以2007级40名口腔医学毕业生接受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对照组, 将2008级80名学生随机分为CBL组 (接受CBL教学) 和PBL组 (接受PBL教学) 。

2. 三种教学方法的实施。

(1) 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方案。遵照教学大纲课程, 选取2007级口腔专业40名同学对其进行传统授课, 由教师以多媒体课件全程授课, 在每次课结束前预留5分钟解答学生疑惑, 总结本次理论课程的重要知识点, 课时安排为8周。 (2) PBL教学模式实施方案。2周前将PBL教案发放给学生, 学生根据教案所提的问题, 利用教科书、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查找问题答案并预习课程内容, 制作幻灯片, 为课堂主讲和讨论做好充足准备。将40名学生分成4组, 每组10人, 每组均由1名经过PBL教学模式培训的带教老师引导。每一章节由一名学生主讲, 其余学生讨论, 教师辅助引导, 防止偏离重心;有争议的问题先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寻找答案, 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解、点评, 最后总结归纳。 (3) CBL教学模式实施方案。2周前将CBL教案发放给学生, 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 查阅文献, 提前为课堂讨论做准备。学生分组以及教学课时与PBL组相同, 每组均由1名接受过CBL教学模式培训的带教老师引导。整个授课过程以临床病例入手, 以典型临床病例为主线贯穿每一章节的学习。学生代表报道临床病例, 随后教师结合病历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 设计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的开放式临床思维模式, 使学生领会到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的区别, 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二、评价

(1) 理论考试、实验考试和技能考试。三组学生均通过理论考试、实验测试和技能测试进行评估, 其中理论测试占50%的分值, 实验考试占25%, 技能测试占25% (其中包含病历书写10%) 。3份试卷难度系数相同, 技能测试参考执业医师技能操作。 (2) 问卷调查。课程结束2周后, 对三组采用不同教学模式的同学进行了调查问卷, 主要内容是关于三种不同教学模式在授课方式上的优缺点和受欢迎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性, 了解学生对PBL/CBL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评价。 (3) 随访调查。课程结束2~3年后对3组同学进行电话、电子邮件随访, 内容包括三组学生的考研情况, 研究生学习, 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的长期效果。

三、结果

1. 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成绩评估。

全部学生均参加了理论实验、实验和技能测试。其中理论课考试成绩三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实验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评估, PBL组和CBL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但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 见表1。

2. 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PBL组和CBL组学生对该组的教学方法均比较满意, 乐意接受新式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临床思维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 CBL组和PBL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3. 随访调查结果。

随访调查结果显示, 在考研率方面, 传统组稍高于PBL组和CBL组。在长期随访中, 2组学生的科研能力、综合思考分析能力以及综合临床诊疗工作技能上均优于传统组, 对教学方法非常满意, 愿意接受新式的教学方法。

四、讨论

探索一种适合新时期口腔医学教学的新式教学模式, 一直是口腔医学教学改革中的难点和重点。“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授课占主导地位, 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甚至被压抑。当学生脱离课本教学, 真正接触到实际临床病例时, 却茫然无从下手。PBL教学法授课模式, 学生在理论课学习期间就已经接触到典型临床病例, 由此完成从临床病例到理论的学习。CBL教学法授课模式, 教师提供教学案例场景, 学生模拟医生角色, 对病案进行一定的分析, 在此模拟的案例场景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特点之一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担学习责任, 通过预先准备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评估结果分析看, 三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性;技能测试成绩, PBL组和CBL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但都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的成绩。调查结果分析, 大多数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和CBL教学法与双语教学结合, 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性、终身学习性, 并极大提高了英语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知识灵活运用。

PBL教学模式和CBL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的问题。第一, 设计问题合理:双语教学方案应当在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传授专业知识, 扩充专业英语词汇, 提高本专业的英语水平。第二, 设计典型案例, 分析案例问题:选取经典的病例案例, 对典型案例深入分析思考。教师要尽量把学生引入精心设计的问题中去, 引导学生学习对应知识点。第三, 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典型的、有意义的问题环境中, 通过共同学习, 合作努力解决问题, 最后由教师引出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第四, PBL和CBL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互补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PBL和CBL教学常与计划学时数相冲突, 因此, 应结合教学日历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将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式PBL和CBL教学相互弥补并有机的结合。第五, 做好师生课堂互动:教学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相比普通授课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 PBL教学模式和CBL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也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 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我们应该在结合我国医学教育体制和考试改革制度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相信这种新式的教学模式一定会在口腔医学教育领域中蓬勃发展。

摘要:为了探讨PBL和CBL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对开设《口腔颌面美容学》课程的两个年级学生按年份分为传统教学组、PBL教学组和CBL教学组, 均采用多媒体、双语教学等方式授课, 理论及实验考试, 问卷调查和毕业后随访评价教学效果。显示PBL和CBL组学生对该组的教学方法均比较满意。所以我们得知PBL和CBL教学法对提高口腔医学的教学质量有积极意义, 但还需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CBL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口腔颌面美容学

参考文献

[1]王惠宁, 潘乙怀, 曹金.PBL教学法在牙周病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 2010, 4 (9) :17-19.

[2]陶岚, 唐彧, 朱铭颐, 朱亚琴.CBL教学法在口腔医学生毕业实习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 2011, 20 (2) :209-212.

上一篇:大白菜的记忆下一篇:文化内涵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