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软组织

2024-09-12

颌面软组织(精选8篇)

颌面软组织 篇1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 我科收治各种颌面部外伤5402例。经Ⅰ期急诊美容综合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跌落伤约2728例, 动物或人抓咬伤1206例, 车祸外伤1108例, 钝利器伤228例, 爆炸伤88例, 其他44例;其中男性3326例、女性2076例, 年龄10~87岁, 平均18.7岁。受伤部位以本文病例数量由多到少排列;额部、颏部、口唇部、颊部、眶周、颞部、颧部、腮腺区、颌下颈部。其中一个部位受伤的约为4101例, 2个级以上1301例;组织未缺损5297例、缺损84例并伴有明显神经损伤者21例。

1.2急诊处理手术方式和效果:

首先检查有无休克症状, 颅脑损伤及合并其他部位主要脏器损伤, 根据患者情况846例采用全麻插管下完成手术。其他大部分在局麻下清创缝合。1清理创伤口:对于不合作的患者在其家人帮助下强行清理, 以生理盐水和稀释的双氧水反复交替冲洗、伤口及伤口周围, 尽可能的清除伤口内的坏死组织跟其他异物, 冲洗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外耳道以及深创面内的神经等组织免受二次伤。对创口不齐者, 原则上尽可能的保有组织, 除去坏死组织外, 将破碎的创缘修整, 以利于创口愈合并减少瘢痕。对已坏死, 可能坏死的组织及严重污染的组织一并切除, 并对创口面轻轻刮治, 使其出血正常并排除可疑微生物[1]。2创口缝合:深创口采取分层对位缝合, 先结扎和电凝明显出血点, 于神经导管, 尽量在放大镜下, 给予神经及导管吻合, 并严密缝合腮腺包膜, 防止腮腺漏。钝器及动物抓咬等撕脱伤伴有肌肉血管神经组织的损伤, 处理较为复杂, 可适当调整潜行分离周围组织, 争取对位缝合, 应避免死腔, 必要时填充少量凝胶海绵等, 皮肤及皮下筋膜缝合应严格分层对位, 争取无张力缝合, 与皮肤组织缺损较多时, 可做缺损周围的附加切口, 原则以整形外科设计方案进行;合并眼、耳鼻、头皮损伤者, 请相关科室会诊, 并同时协助处理, 一次性完成治疗。创口较深或仍存在死腔的患者可适当放置引流条, 如与口腔相通, 可于口内开口置体外引流。皮肤处创口检查无渗出后涂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减张及适当加压包扎, 12~48 h抽取引流条, 皮肤创口与术后次日开放, 以稀释双氧水及生理盐水、碘伏清理创面, 清除血痂及分泌物, 干燥后再次涂凝胶覆盖。坚持每天换药1~2次。并涂抹凝胶保护。1周左右分次拆线, 拆线后继续涂抹凝胶早晚各1次, 连续1个月。3药物治疗:对动物咬抓伤, 术中按要求注射狂犬疫苗, 并进行整个疗程, 按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以外伤程度决定给予静滴或口服抗生素, 部分使用凝血药物等治疗。对腮腺损伤者常规口服阿托品2周。对神经损伤或症状明显者可给与甲钴胺等药物治疗。

2 结果

本组5402例患者中, 5326例达到一期愈合, 76例伤口出现部分感染坏死或裂开, 经换药清理创面或再次手术, 创口均达愈合, 本组患者中选取最严重的患者500例, 经过半年至2年的随访无明显瘢痕增生, 无功能障碍, 效果良好, 也未出现狂犬病、破伤风等特殊微生物的感染。

3 讨论

颌面部部位暴露, 易受损伤。颌面部外伤处理不当会造成明显的术后瘢痕及功能影响。应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 尽可能的行创口的美容修复处理。普通外科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清创缝合术, 尽可能使创口自然愈合达一期, 对外观及形态的变化择期处理, 在处理颌面软组织创伤时应根据创口的损伤程度, 引用整形外科美容原则, 使局部创口达到外观理想和改善功能的目的, 并缩短了疗程。早期有效的治疗能够及时对错位的组织进行解剖复位, 也是减少术后功能障碍, 预防畸形的有效方法。在处理多学科外伤时, 应根据专业特点, 尽可能的同整形外科、眼科、耳鼻喉等科室协同处理。在清创过程中, 仔细清洁创面, 使污染创口变成相对清洁的外科创口, 以减少创口感染发生。对于动物抓咬伤患者, 伤口用碘伏液浸泡3~5 min, 再用生理盐水清理创面上的污物[2], 并及时应用狂犬免疫球蛋白, 常规注射人用狂犬疫苗及破伤风疫苗。本组病例所有病例抓咬伤患者均未出现狂犬病感染者, 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做到无创伤操作, 手法轻柔, 动作熟练, 避免出现积压、摩擦、钳夹、扭转、撕裂, 配备美容科专用器械及材料以减轻清创后留有痕迹, 在缝合较深窗口时, 避免术后继发出血及血肿形成, 必要时置引流管引流, 选优优质缝合材料, 皮下创口以可吸收缝合线为主, 尽量减少皮肤缝合的张力, 皮肤层则选用6-0~7-0无创伤尼龙线[3]。

对于外伤已形成皮肤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处理, 可根据窗口的部位, 范围、程度、形态、周围的情况采用整形外科技术中的皮瓣移植, 以及其他的组织移植方法, 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 结合原则性, 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考虑最佳的修复手段, 缺损能采用临近皮瓣或组织修复时, 尽量用创周组织来设计修复。部分伤口所致的组织器官缺损, 许多次手术方能达完全修复的, 应尽量缩小创口, 通过早期的处理, 为再次手术提供条件。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 可同时置扩张器, 制作皮管等, 以减少治疗次数。以整形和美容外科原则处理急诊外伤往往会取得医患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姜圣洋, 井玉生, 刘宪国, 等.儿童颌面部狗咬伤的缝合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07, 16 (9) :1244.

[2]宋为民, 王顺荣, 崔杰.严重婴儿动物性面部外伤的治疗---附9例报告[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1, 10 (5) :247.

[3]靳小雷, 腾利.皮肤软组织外伤的早期整形外科处理[J].中国实用美容外科杂志, 2005, 8 (4) :218.

颌面软组织 篇2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放射治疗;恶性肿瘤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46-0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患者的吞咽功能、语言功能以及面容都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以手术为主综合性治疗口腔颊面部恶性肿瘤仍是主流,治疗恶性肿瘤仍是“手术、放疗、化疗”三联的疗法[1]。但常规放疗、化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造成了正常组织及器官的极大伤害,副作用特别明显。那么,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放疗方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已逐渐获得临床医生的青睐。

1 资 料

1.1 临床资料 到我院就诊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166例,均经病理确诊。其中男性92例,女性74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5.3岁,其中腮腺65例,颌下腺28例、舌根根部19例,口底16例,腭部小涎腺22例,唇颊部16例。手术配合粒子植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患者89例,单纯粒子植入的患者77例。

1.2 放射性粒子源[2] 上海欣科公司生产的125I放射性粒子(国药准字号:20041350),呈圆柱形钛合金外壳,长度:4.5mm,直径:0.8mm,平均能量:27-35kv,半衰期:59.6d,组织穿透力:1.7cm。

1.3 治疗方法 首先“近距离放射治疗”中所说的“近距离”指将放射性同位素元素材料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植入肿瘤组织5 cm范围内,甚至肿瘤组织中[3],使其充分发挥疗效与功能。术前行三维CT或彩超等影像学检查,确保全面的了解肿瘤病变组织及周围组织的情况,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系统),精确计算125I粒子源植入数量及分布,确定植入肿瘤的导针位置、方向,实施125I插植治疗,这样可以确保粒子植入部位能够得到持续、低剂量辐射。表浅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直接行插植治疗,深部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需要CT立体定向扫描,通过影像引导植入放射性核素碘粒子,并进行效果验证[4]

1.4 术后疗效判定 将治疗前与治疗后16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观察肿瘤是否有转移灶或复发。治疗后随访,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2 结 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1-3个月所有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三维CT检查进行对比,结果均没有发现肿瘤的转移灶或复发,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手术配合粒子植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9例患者局部未发现明显新生肿物,单纯粒子植入的7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均见病灶不同程度的縮小、不适症状有所减轻。其中8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4例患者舌体略麻木,3例患者咽部不适、咽痒、咳嗽,1-3周后缓解,其余患者未见不良反应,患者也无任何其他不适主诉。

3 讨 论

作为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即:手术、放疗、化疗,三联疗法。对于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由于一些患者担心自己的面容受损或者身体原因无法耐受而拒绝手术治疗。常规放疗、化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造成了正常组织及器官的极大伤害,也同样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这也成为手术、放疗、化疗在临床使用的瓶颈。

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无疑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新寄托,而放射性碘粒子在国外用于治疗肿瘤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皮埃尔·居里于1901年首先提出近距离治疗的术语,即把带有包壳的放射性核素埋入病变组织如进行局部的放射治疗。法国的Pasteau和Degrais开创了组织间近距离治疗的先河,首次将镭管通过尿道植入来治疗前列腺癌。

近些年,中国对于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报道也日渐丰富。张素欣,陈彦平等通过对3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应用单纯粒子植入治疗或手术配合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结果现实: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5]。张建国,张杰等对3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结果在随访时发现,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的改善:33例肿瘤患者靶区覆盖范围均无转移或复发,仅有3例出现靶区外转移或复发[6]。赵科,罗洪等对12例唾液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性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7]

由此可见,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一种趋势,这不仅能够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更重要的是能够带给患者良好的疗效,减轻病人的身心痛苦。

参考文献

[1] 韩冰,王飞,李志民,刘炜炜.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年11月第31卷第31期.

[2] 孟箭,孟庆飞,顾倩平,司亚萌.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颌部腺源性恶性肿瘤9例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9月第5卷第18期.

[3] 罗洪,赵科,王倩,吴亚东,易韦.放射性-(125)I粒子对家兔面神经损伤的组织学观察[J].贵州医药,2010年07期.

[4] 周健,孙庚林.放射性125I粒子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2012,4(18)8,1158-1161.

[5] 张素欣,陈彦平,刘哲敏,等.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3):1943-1945.

[6] 张建国,张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初探[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8期.

颌面软组织 篇3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是指颜面口腔部位的损伤, 是头面部最常见的损伤, 如果急诊处理不当, 将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1]。成功急救与整形修复创口对减轻或避免面部畸形有重大意义。1999-2009年笔者行急诊整形美容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200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200例, 男140例, 女60例;年龄1~70岁;其中挫裂伤50例, 撕裂伤30例, 切割伤110例, 刺伤10例;合并五官损伤30例, 合并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10例。

1.2 方法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行清创缝合术时, 应用生理盐水及过氧化氢溶液等冲洗创面及周围组织, 充分暴露伤情, 标记面部及五官的定位。原则上尽可能保存组织, 除坏死组织外, 一般仅将创缘稍加修正即可, 眼、耳、鼻、唇、舌等处的创伤, 即使大部分游离, 原位缝合后仍有成活的可能, 缝合应按整容外科的要求进行。尽量简化创口, 对于垂直于眼、口轮匝肌的创口做“Z”或“Y”字形术, 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术后瘢痕痉挛造成的局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精细缝合, 细针、线可以避免术后针眼瘢痕;分层缝合, 有利于创面平整, 防止瘢痕过宽, 影响美观。1.3 术后处理 出血不多或不深的创口, 术后第1天轻加压包扎, 防止软组织肿胀或疼痛, 术后第2天换药, 如无明显渗出, 可用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溶液擦净血痂, 再用2%碘伏消毒创区, 暴露创面。较深、较大或出血较多的创口, 应换药, 据创口肿胀程度及渗出程度决定加压包扎时间, 加压包扎可防止死腔产生, 减少感染几率, 为一期愈合创造条件。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5~7d拆线, 较深、较大的创口要间断拆线, 尽量避免光照可减轻创口色素的沉着。拆线后, 用确炎舒松-A擦拭创口。

2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一期缝合, 拆线后创口对位好, 瘢痕细、平直, 五官对位好, 功能正常, 随访半年, 外观均满意, 瘢痕不明显。

3讨论

为了争取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创伤的最佳修复, 减轻或避免后期畸形, 恢复自然美, 采取整形美容处理创口尤为重要。用药彻底清洗创面, 以便充分暴露伤情, 生理盐水清洗更能防止组织脱水, 为血运不良组织的愈合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颌面软组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72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其中男性50例, 女性22例。年龄9~64岁, 平均年龄28.6岁。致伤原因:车祸32例, 锐器砍伤14例, 坠落伤4例, 炸伤2例, 钝器戳伤2例。急性损伤58例, 陈旧性损伤14例。

1.2 手术方法

1.2.1 创伤检查

仔细检查腮腺腺体和导管的损伤情况。可通过检查腮腺区伤口的深度及腮腺腺泡和导管的暴露情况来初步诊断, 通过挤压腺体观察腮腺导管口的涎液流出情况, 以及从腮腺导管口注入生理盐水或亚甲兰后检查伤口内有无生理盐水或亚甲兰流出进行辅助诊断。

1.2.2 急性损伤的治疗

在局麻下行彻底的清创, 单纯腮腺损伤清创后严密地分层缝合, 有腮腺导管及面神经损伤的病人术中改为全麻, 解剖面神经及寻找断离的腮腺导管, 将断端分离约2~3cm, 在同一术区切取颞浅静脉1cm, 套入断离的面神经或腮腺导管上, 在显微镜下进行端端吻合, 吻合后将套入的静脉置于吻合口上。在腮腺导管断裂时, 取与导管大致相同的硅胶管从腮腺导管口插入直达导管断裂处, 以利于导管吻合[1]。术毕将硅胶管固定于口腔粘膜上, 以保证导管通畅及顺利愈合。严密缝合腮腺嚼肌筋膜, 分层缝合肌层, 皮下组织和皮肤, 术后腮腺区行加压包扎。术后禁食酸辣食物, 口服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物, 阿托品、654-2片等药物。

1.2.3 陈旧性损伤的治疗

主要来针对急性损伤后不恰当的治疗遗留腮腺的导管瘘及腺体瘘。伤后2~3d因局部胀痛就诊者多数是腮腺导管瘘。若无面神经损伤, 可不考虑导管吻合, 仅行颊黏膜造瘘, 放置16号引流管并固定在口腔黏膜上, 保留3周, 局部加压包扎2周;外伤1个月后就诊的腮腺腺体瘘, 其治疗方法多样, 腮腺外瘘一般沿瘘口切除部分皮肤搔刮瘘道, 缝合并加压包扎2周;或用硝酸银、碘酚等烧灼瘘道, 并加压包扎2周。腮腺内瘘应首先穿刺抽出积液。然后局部加压包扎2周;而形成外伤性囊肿的患者。一般需行腮腺浅叶切除。合并面神经损伤的患者, 在全麻下行二次清创缝合术,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面神经, 然后颊黏膜造瘘, 对位缝合腮腺包膜。

2 结果

本组72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中急性损伤58例痊愈, 无一例出现腮瘘、腮腺导管瘘;急性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中8例进行面神经吻合, 6例在进行手术后1年面神经基本功能恢复正常, 剩余2例在手术后1年通过康复等治疗部分面神经功能得到少许恢复。陈旧性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14例, 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腮腺腺体瘘、导管瘘全部治愈, 采取面神经吻合术和采取神经移植3例患者, 1年半后成功2例, 1例无效。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的改善出现, 车祸和高处坠落增加, 由于颌面部的特殊位置, 导致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发生率增加,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非常容易合并腮腺、腮腺导管、面神经损伤, 急性期不能采用及时或不正确治疗, 常常导致腮瘘、腮腺导管瘘[2]等并发症, 以及面神经损伤得不到恢复, 导致的不同程度面瘫。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痛苦, 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非常容易合并腮腺、腮腺导管、面神经损伤, 由于部分医生对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处理时不能够严密进行检查或由于缺乏经验, 处理创伤时没有发现腮腺损伤, 仅仅对颌面部软组织损伤裂开的皮肤伤口进行清创和缝合, 没有对合并的腮腺及导管、面神经损伤进行相应的积极处理, 导致腮瘘、腮腺导管瘘、面瘫等严重的并发症[3]。

总之, 通过对本组病例回顾总结, 对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应认真检查损伤局部, 判断有无腮腺、面神经损伤, 争取在急性损伤期得到妥善的处理减少腮腺导管瘘及腺体瘘发生。对陈旧性腮腺损伤应严格根据不同类型及伤后时间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以促进损伤的恢复, 尽可能保留腮腺的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治疗。方法 回顾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72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72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中急性损伤58例痊愈, 无一例出现腮瘘、腮腺导管瘘;急性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中8例进行面神经吻合, 6例在进行手术后1年面神经基本功能恢复正常, 剩余2例在手术后1年通过康复等治疗部分面神经功能得到少许恢复。陈旧性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14例, 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腮腺腺体瘘、导管瘘全部治愈, 采取面神经吻合术和采取神经移植3例患者, 1年半后成功2例, 1例无效。结论 对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应认真检查损伤局部, 判断有无腮腺、面神经损伤, 争取在急性损伤期得到妥善的处理减少腮腺导管瘘及腺体瘘发生。对陈旧性腮腺损伤应严格根据不同类型及伤后时间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以促进损伤的恢复, 尽可能保留腮腺的功能。

关键词: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治疗,体会

参考文献

[1]王正国.王正国创伤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92.

[2]张森林, 孟昭业.腮腺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3, 19 (7) :445~446.

颌面软组织 篇5

关键词:颌面软组织,创伤,整形修复,护理

颌面部软组织创伤在临床当中较为常见,一旦没有给予妥善处理,都会造成后期面部明显畸形。目前,对颌面部软组织创伤采取急诊整形修复手术,可以有效避免后期面部畸形,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然而在急诊整形修复过程当中,临床护理干预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患者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本文笔者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急诊整形修复的颌面软组织创伤患者一共有320例,对当中160例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急诊整形修复的颌面软组织创伤患者一共有320例,致病类型包括有交通事故伤、锐器割伤、刀具砍伤,它们依次为124例(38.75%)、133例(41.56%)、63例(19.69%)。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0例。当中,干预组男性94例,女性66例。年龄在15-72岁,平均年龄为(37.2±5.9)岁;对照组男性101例,女性59例。年龄在18-76岁,平均年龄为(39.5±6.8)岁。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相关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对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其中包括有以下几点;

1.2.1 心理护理

患者进入医院以后,临床护理人员马上采取心理护理,使其不良情绪得以消除。另外,明确告知病人会采取最先进的技术保障病人创面愈合良好,瘢痕较少。与此同时,还要向患者讲解相关临床技术,同时耐心进行解释,使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使其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除此之外,临床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相关成功治愈病例,使其能够建立一个战胜“病魔”的自信心,同时还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与体贴,使患者对临床医护人员的信任感逐渐增强。

1.2.2 创面护理

对颜面部位的浅表损伤给予缝合伤口,护理人员要明确告知病人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每隔48小时为病人更换药物一次,并且还要避免敷料污染以及松脱。例如,创口内部置入引流条,临床护理人员要明确告知病人密切观察切口相邻部位是否出现红肿,同时对引流条形状、颜色以及量给予密切观察。通常在手术以后的24-48小时就能够将引流条给予拔除,每日更换敷料一次。在手术以后的5-7天,叮嘱病人入院拆线。

1.2.3 并发症预防

对切口创面污染相对较为严重的病人,一定要谨遵医嘱采取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患者被宠物咬伤和抓伤,明确告知病人整个过程采取狂犬疫苗,以免出现狂犬病。另外,临床护理人员明确告知其要主动进行治疗瘢痕,无需等到切口形成瘢痕以后再使用药物。

1.2.4 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人员叮嘱病人初期进食半流质食物,例如,创口在口唇以及口角周围,在创伤修复以后3d采取吸管方法进食,同时不要剧烈进行咀嚼动作。在患者咀嚼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柔、缓慢,以免由于牵拉造成切口出血。另外,饮食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为主,不可进食冰冷、辛辣食物,以免影响切口愈合。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人愈合情况、焦虑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给予对比分析。当中焦虑状态采取焦虑自评量表,其得分越高,则表明病人焦虑状态越重。满意度采取数字评分法,满分为10分[2]。

1.4 临床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I期愈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焦虑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注:和对照组对比,*P<0.05。

3 讨论

颌面部软组织创伤在临床当中较为常见,一旦没有给予妥善处理,都会造成后期面部明显畸形。目前,对颌面部软组织创伤采取急诊整形修复手术,可以有效避免后期面部畸形。在急诊整形修复手术当中,临床护理干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相关报道表明,对颌面软组织创伤急诊整形修复当中采取系统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伤口愈合,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以及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本文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I期愈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焦虑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上述相关报道基本相同[3]。

总之,在颌面软组织创伤急诊整形修复当中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愈合,使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卫丽红,李金晶.颌面软组织创伤163例急诊整形修复的体会[.J].临床军医杂志,2011,34(3):375.

[2]刘小星.面部软组织急诊创伤早期修复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4(18):1695.

颌面软组织 篇6

关键词:颌面部软组织损伤,腮腺损伤,治疗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常累及腮腺、腮腺导管、面神经。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对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处理, 我们对81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1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其中男60例, 女21例;年龄10~65岁;致伤原因:车祸42例, 锐器砍伤19例, 坠落伤10例, 炸伤5例, 钝器戳伤5例;急性损伤70例, 陈旧性损伤11例。

1.2 腮腺损伤分区

腮腺分区面神经颞面干发出分支部位向后水平划线, 向前沿颧支走行以上区域为腮腺上部;面神经颈面干发出分支的部位向后水平划线, 向前沿下颊支走行以下区域为腮腺下部;下部之间为腮腺中部。腮腺中部纵向划分3等份, 即前、中、后。本组患者上部损伤15例, 中部损伤52例, 下部损伤14例。

1.3 新鲜伤的治疗

腮腺损伤较局限者:结扎断端, 缝合腮腺包膜, 术后加压包扎, 口服阿托品0.15 g。腮腺损伤面积广泛者;行腮腺浅叶摘除+面神经解剖术, 术后伤口加压包扎, 口服阿托品0.15 g。腮腺主导管损伤 (部分或全部断裂) ;从腮腺导管口或导管断裂处导入腮腺导管一塑料管 (为硬膜外麻醉管) , 一端固定于口腔黏膜, 一端通过腮腺导管断裂处并进入断裂处的近腺体端0.5~1.0 cm, 断裂的导管在显微镜放大下以8-0无创伤缝线行端端吻合, 挤压腺体, 口内塑料管口有清亮液体流出, 而吻合口处无液体流出, 术后2~3周从口内拔除塑料管[1]。

1.4 陈旧伤的冶疗

主要来针对急性损伤后不恰当的治疗遗留腮腺的导管瘘及腺体瘘。伤后2~3 d因局部胀痛就诊者多数是腮腺导管瘘。若无面神经损伤, 可不考虑导管吻合, 仅行颊黏膜造瘘, 放置16号引流管并固定在口腔黏膜上, 保留3周, 局部加压包扎2周;外伤1个月后就诊的腮腺腺体瘘, 腮腺外瘘一般沿瘘口切除部分皮肤搔刮瘘道, 缝合并加压包扎2周;或用硝酸银、碘酚等烧灼瘘道, 并加压包扎2周。腮腺内瘘应首先穿刺抽出积液.然后局部加压包扎2周;而形成外伤性囊肿的患者;一般需行腮腺浅叶切除。合并面神经损伤的患者, 在全麻下行二次清创缝合术,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面神经, 然后颊黏膜造瘘, 对位缝合腮腺包膜[2]。

2 结果

本组81例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患者中急性损伤70例痊愈, 无一例出现腮瘘、腮腺导管瘘;急性损伤中面神经吻合的者在术后9~12 个月恢复正常;陈旧性损伤11例中, 腮腺腺体瘘及导管瘘的患者均全部治愈, 面神经吻合及神经移植2例, 一年半后成功1例, 1例无效。

3 讨论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时腮腺区损伤在平时多见, 但在处理时如缺乏经验, 常常仅将裂开的皮肤进行清创缝合, 忽略了腮腺及导管、面神经损伤的处理, 从而给患者留下严重的并发症。腮腺损伤应早期发现, 采取适当的治疗, 多数腮腺或导管的损伤可避免涎瘘的发生, 保持腺体的功能, 伤口获一期愈合;若发生涎瘘,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腮腺腺体瘘:采取加压包扎+抑制腺体分泌的方法, 可望治愈, 但病程较长;导管瘘:若导管无明显缺损, 通过显微外科的方法行导管吻合, 多数仍能治愈, 但导管断裂口常有肿胀、瘢痕形成或粘连, 增加手术操作难度;上述方法不能治愈的涎瘘, 通过电X射线照射腮腺区, 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腺体功能丧失, 且有潜在致畸的风险;对于并发感染的涎瘘, 可采取手术摘除腺体的方法治疗。对于发生在颌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应仔细检查腮腺、面神经分支和面横动脉有无损伤。可使用泪道探针或细导管从口内腮腺导管开口处插入, 对于导管的断端定位是有帮助的。一旦远中断端找到, 近断端就可以在其对应的部位较容易地找到。也可以通过挤压腺体寻找涎液流出的地方来判断导管断端的部位。逆行性美蓝染色及唾腺造影术常被用于腮腺区损伤的诊断[3]。

陈旧性腮腺损伤治疗要根据损伤的不同类型及伤后时间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早期的腺体损伤外瘘采用加压包扎, 内瘘穿刺抽出积液后加压包扎, 尽可能保守治疗。损伤时间久, 瘘道上皮已形成则必须行瘘道封闭术或腺体摘除术, 对于导管损伤造成腮腺内瘘而临床上呈囊肿表现者, 此时囊肿周围一般有坏死及肉芽组织形成, 需行腺体摘除术。总之, 对颌面部软组织损伤者应仔细判断有无腮腺、面神经损伤, 争取在急性损伤期得到妥善处理, 减少腮腺导管瘘及腺体瘘发生。陈旧性腮腺损伤者应尽可能保留腮腺的功能, 严格根据不同类型制定合理的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森林.腮腺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3, 19 (7) :445-446.

[2]邓涛.颌面部软组织损伤合并腮腺损伤的治疗体会.中外医疗, 2010, 29 (26) :98.

颌面软组织 篇7

1 临床资料

患者5例, 其中男性3例, 女性2例, 年龄38~65岁, 其中颊粘膜癌3例, 舌癌1例, 口底癌1例, 5例患者中有4例未发生供皮组织瓣的感染和坏死, 皮瓣愈合好。失败1例。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耐心仔细地进行心理调节和疏导, 并将手术方法、术前术后的配合、饮食及体位等要求逐一向患者说明, 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消除顾虑, 积极配合手术。

2.2 口腔护理

术前予漱口液漱口, 全口牙周洁治, 口腔内龋齿应给予治疗, 禁烟酒。

2.3 皮瓣供区和受区保护

术前应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前臂区静脉穿刺抽血或化疗药物注射史, 并仔细检查前臂取皮区有无创伤、瘢痕等, 对确定取游离皮瓣的前臂给予保护, 禁止任何有损皮肤和血管的操作。

2.4 对伴有其他疾病患者的护理

对于伴有心脏疾病的患者, 如冠心病、心律失常, 请相关科室会诊、积极治疗, 术中严密监护, 一般均可耐受手术。对于高血压患者, 血压高于195/115mmHg时, 应视为手术禁忌, 可用降压药物控制在安全范围, 但无需降至正常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 术前血糖控制在9mmol/L以下, 同时注意有无并发症, 每日监测血糖变化及饮食状况, 术中、术后以4∶1的比例补充葡萄糖和胰岛素。

3 术后护理

3.1 病室准备

准备好安静、适宜的室内环境, 房间做好空气消毒, 铺好麻醉床, 床边备好吸引器及氧气, 室温控制在22~25℃, 湿度在50%~60%, 避免冷刺激以免引起血管痉挛, 同时也要避免闷热环境使汗腺分泌增多而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

3.2 体位

术后取仰卧位, 头正中或偏患侧, 两侧以沙袋固定, 同时将去皮瓣前臂垫高15~20度, 以利于静脉回流, 减轻手部肿胀, 并密切观察手指血液循环和活动情况, 禁止在患侧手臂测血压。如需要翻身, 头、躯干要平行移动。

3.3 呼吸道护理

患者由于气管插管刺激, 痰液较多, 或因刀口疼痛而不敢咳嗽, 使口内分泌物多而粘稠, 应及时吸出。吸痰时应注意勿触及肌瓣, 必要时可作雾化吸入, 协助翻身叩背, 促进痰液排出。

3.4 皮瓣的观察与护理

①皮瓣成活的关键是保暖、防压、解痉、预防与控制感染。②观察内容:皮瓣的颜色、温度、弹性质地、肿胀、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的改变。③观察时间:术后24h内1次/30min, 术后24~72h, 每1~2h/l次, 术后4~6d, 每3~6h/1次。④观察方法:嘱患者张口, 在充足照明下观察皮瓣的颜色是否有弹性和肿胀, 用棉棒轻压皮瓣组织颜色发白, 解除压迫5s后皮瓣颜色恢复正常, 毛细血管充盈度良好。⑤异常情况:皮瓣颜色发紫, 提示静脉回流不畅;皮瓣温度下降, 提示动脉供血不足;温度过高可能为伤口感染;皮瓣质地变硬、粗糙、肿胀明显, 毛细血管反应差, 提示静脉回流受阻。发现上述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⑥血栓的预防: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改善微循环;局部用红外线照射, 以促进血液循环, 因疼痛而引起的紧张感和焦虑, 易导致机体发生心理变化而诱发血管痉挛, 因此, 术后常规应采用镇痛泵3d, 使患者情绪稳定。⑦合理应用抗生素,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3.5 负压引流的观察和护理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数量, 并保持负压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打折。术后24h 颜色为红色, 48h 后引流量逐渐减少, 颜色为淡红, 当引流量每日小于30ml、颜色变淡即可拔管, 一般置管3~4d。若24h内超过150ml, 或者每小时超过50ml视为有活动性出血, 应及时通知医生, 进行止血处理。若引流液为大量乳白色, 考虑乳糜漏形成。

3.6 口腔护理

术后口腔内渗血、渗液较多、口腔自洁能力差、易发生感染, 故术后口腔护理尤为重要。术后病人口腔容易积存唾液, 甚至外流, 因此在病人颌下垫消毒布垫, 口腔护理前先吸出唾液, 再擦洗皮瓣及周围组织, 擦洗顺序:伤口部位→周围组织及牙齿→伤口部位, 一般每天2~3次, 痰多及分泌物多时应增加护理次数。护理时应注意观察皮瓣及伤口情况。擦洗时应做到细致、彻底, 动作要轻、稳、柔, 避免因操作不妥使皮瓣缝合线脱落, 口唇及口角用石蜡油擦拭, 防止干裂。

3.7 饮食护理

由于口腔癌手术范围大, 在术前插胃管影响手术进行, 故选择术后第一天采用鼻饲进食。插胃管前, 应向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以取得配合。鼻饲液应营养丰富易消化, 刚开始应该少量多餐, 待患者肠胃道适应后, 可给予鸡、鱼、肉汤及果汁、米汤等, 7次/d, 200ml/次。待创面愈合后可拔除胃管, 进流汁饮食, 逐渐改为半流汁饮食。

3.8 健康指导

嘱患者严禁吸烟、饮酒, 禁忌辛辣刺激饮食。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几周内移植的皮瓣常较一般皮肤硬, 以后纤维组织逐渐减少, 皮瓣逐渐变软, 皮肤的感觉在短期内都是缺失的, 感觉的恢复首先是痛觉, 最后是温度觉, 此期间要注意防止创伤, 特别要防止烫伤和冻伤, 并遵医嘱全身合理应用足量的有效抗生素, 以控制感染,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清洁无尘, 做好口腔护理, 增加营养摄入。同时应经常到床前与患者交流, 了解患者的各种反应, 获取信息, 取得配合, 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皮瓣移植的成功有赖于吻合者的技术水平和患者的自身情况, 另外术后的精心观察和发现问题后立即手术探查仍是保证皮瓣存活的重要因素, 恰当的体位、适宜的环境温度、伤口辅料包扎的松紧及负压引流管的正确护理, 为皮瓣的存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总之。应消除一切皮瓣存活的不利因素, 确保手术成功。

摘要: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对5例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 口腔护理, 注意保护供区皮肤。术后护理采取合适体位, 严密观察移植皮瓣的情况, 以尽早发现血管危象。做好呼吸道、口腔、负压引流及饮食的护理。结果:4例患者皮瓣成活, 1例失败。结论:对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取有效的观察和护理, 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前臂游离皮瓣,口腔颌面缺损,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志愿, 张陈平.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危象的预防和处理[J].口腔医学纵横杂志, 1999, 15 (1) :5-6.

[2]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992.

颌面软组织 篇8

本研究选取临床常用的标志点及测量指标,在二维头影测量方法基础上建立一套三维测量方法,并以此法对西安地区青年正常颅颌面硬组织进行测量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18~40周岁西安籍汉族青年志愿者100名(男女各50人),纳入标准:五官端正,侧貌良好;恒牙列,牙齿28~32颗,上下颌骨及磨牙、尖牙I类关系,覆覆盖正常、上下牙列拥挤度<1 mm;无颌面部外伤史、手术史、正畸治疗史、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

1.2 方法

1.2.1 拍摄条件

所有志愿者均使用同一台CBCT(Ka Vo 3D e Xam,视野:23 cm×17 cm,体素:0.3 mm,曝光条件:120 k V~5 m A)进行颅颌面扫描,被测者取端坐位,头部自然放松,双眼平视前方,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唇自然闭合,保持牙尖交错位。1个月后使用同一台X线机(芬兰Orthoceph数字化头影测量X线机,OC200D,曝光条件:77 k V,12 m A,10 s)为志愿者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非投照部位均用铅衣保护。

1.2.2 测量软件

运用Invivo Dental 5.2软件对CBCT数据进行三维定点描记,定点采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r reconstruction,MPR)方法,即轴向、矢状向、冠状向联合定点[4];运用Winceph 8.0软件对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三维及二维测量均由同一操作者按统一标准各测2次,2次间隔1周。

1.2.3 建立三维坐标系

根据Park等[5]学者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及Invivo Dental 5.2软件要求原点必须定义在正中矢状面上的原则,定义鼻根点(N)为坐标原点;N点与前鼻棘(ANS)、颅底点(Ba)共同构成正中矢状面;X轴为过N点垂直于正中矢状面的直线;Y轴为右侧眶点与右侧耳点在正中矢状面上投影的连线;Z轴为正中矢状面上过N点与Y轴正交垂直的直线(图1)。

1.2.4 测量项目

选取临床常用标志点31个(表1);参考平面6个(图2、表2);测量指标31个(表3)。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别计算男女三维测量值,结果用±s表示;对同一操作者2次测量结果可重复性进行相关分析检验;对男女测量值、二维及三维测量值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操作者对CBCT数据及头颅侧位片2次定点重复性均较好,CBCT定点相关系数为1,头颅侧位片定点相关系数为0.9,其中CBCT定点的可重复性更佳。

三维测量中,女性OP-SN、Go Gn-SN、左右侧ArGo-Me和Wits值较男性大(P<0.05);男性IMPA、Pog-NB、Overbite、N-S、Mx L、MdRH、Md BL、Go_R-Go_L、Zyg Arch_R-Zyg Arch_L、Zyg Arch-MS、Co-MS均明显大于女性(P<0.05)(表4)。

除U1-NA(mm)之外,三维与二维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5)。

3 讨论

相对于传统二维头影测量,三维测量准确性更高[6],且CBCT的剂量明显小于螺旋CT[7]。有学者将CBCT数据转换为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有效的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2,8]。然而,CBCT转化头颅侧位片仍无法完全体现三维图像的全部信息,尤其是对于颜面不对称的患者,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头颅定位正位片及侧位片均存在放大、叠加、变形以及头位变化等可能导致的各种测量误差,而CBCT对颅颌面进行三维重建后,可精确定位颅颌面各解剖标志点的空间位置,揭示其不对称的原因,在为颜面不对称患者提供诊疗方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9]。

在进行三维头影测量前,首先要确定三维坐标系。王瑞晨等[10]建立头影测量模型时,以N点作为原点,其矢状面为经N、S点并与法兰克福平面垂直的平面,并将S点定义为蝶背上缘中点。由于在三维影像中蝶鞍点(S)并无明确骨性标志,本研究以N点为原点,并选择具有明确定位的Ba、ANS点与N点共同确定正中矢状面。此外,水平面的定位方法也有许多[11,12],不同的定位方式会影响测量结果,为了便于同二维数据进行比较,本实验沿用二维头影测量的方法,选取眶耳平面作为基准平面。

注:“L”为左侧,“R”为右侧

在坐标原点及正中矢状面确立的基础上,本研究定义X轴为过N点垂直于正中矢状面的直线,Y轴为右侧眶点与右侧耳点在正中矢状面上投影的连线,Z轴为在正中矢状面上过N点与Y轴正交垂直的直线,分别观察颅颌面形态在水平向、矢状向及垂直向上的特点。通过对原点及X、Y、Z轴的确定,完成三维坐标系的建立。

三维影像中标志点的定位方法不同于二维头影测量,本研究采用MPR法[4],即每一标志点的定位均需通过轴向、矢状向、冠状向联合确定(表1),每一点在三维方向均有对应坐标值。

另外,由于传统头影测量分析采用的是二维图像,其参考平面均由2个标志点连线表示,而三维头影测量是在三维立体空间内设定参考平面,不能仅由2点确定。本研究中,平面的定义由二维的“线”转变为三维的“面”:无左右之分的点组成的平面,如S、N组成的前颅底平面,在三维测量中设定为过S、N连线并垂直于正中矢状面的平面;有左右之分的点组成的平面,如眶耳平面,设定为过Or_R、Po_R、Po_L 3点的平面,确保将颅颌面左右形态均考虑入测量体系(表2)。

本研究中,男性大部分线距指标明显大于女性,而大部分角度指标男女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傅民魁等[13]曾提出“在代表颅、颌、面、牙绝对长度或高度的线距测量上,男、女间有显著差异,男性大于女性;在代表颅、颌、面、牙各部分相互位置关系的角度测量上男、女间基本相同”。此外,女性OP-SN、Go Gn-SN和左右侧Ar-Go-Me测量值较男性大,提示女性垂直向生长发育较男性更明显,与张海钟等[14]研究结果一致。

注:“L”表示左侧,“R”表示右侧

三维与二维测量指标的比较显示,大多数角度值二维大于三维,而线距值则相反,该结果与Tulunoglu等[15]研究相似。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①三维测量是三维空间内标志点间的直接测量,而二维测量为平面上的投影值,故造成三维线距值大于二维;②某些标志点定位在二维及三维中有所差别,如S、Po、Or、Ar[16];③由于二维图像存在左右侧颅合结构重叠不佳、左右侧图像放大率不等以及面中部结构扭曲等问题,ANS、A、PNS、U/L1root、U/LMcusp等标志点难以准确定位[16],而三维图像中这些标志点定位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均较好[17],故这些标志点涉及的指标其三维测量值更加准确。

(±s,n=50)

本研究在二维头影测量基础上建立三维坐标测量体系,明确定义了31个常用标志点的解剖定位,并获得一套三维头影测量常用测量指标数据,为将来进一步制定颅颌面三维测量标准值打下基础。

(±s,n=100)

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目的:建立西安地区青年正常三维颅颌面硬组织测量标准值。方法:选取符合个别正常标准的18岁以上西安籍青年人100名(男女各50人)拍摄CBCT及头颅侧位片。选取31个标志点及31个测量项目,分别用Invivo Dental 5.2软件和Winceph 8.0软件定点测量,测量结果由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性别间以及三维和二维数据比较。结果:女性下颌垂直向发育更明显,而男性下切牙唇倾度、颅底长度、下颌支高度、下颌体长度及面宽度均明显大于女性;同二维测量值相比,除U1-NA(mm)外,其余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三维测量定点及测量可提供比二维测量更精确形态数据。

上一篇:动量定理下一篇:中国信息技术年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