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软组织

2024-07-11

口腔软组织(共10篇)

口腔软组织 篇1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口腔颌面部,急诊,整形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是指颜面口腔部位的损伤, 是头面部最常见的损伤, 如果急诊处理不当, 将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1]。成功急救与整形修复创口对减轻或避免面部畸形有重大意义。1999-2009年笔者行急诊整形美容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200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200例, 男140例, 女60例;年龄1~70岁;其中挫裂伤50例, 撕裂伤30例, 切割伤110例, 刺伤10例;合并五官损伤30例, 合并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10例。

1.2 方法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行清创缝合术时, 应用生理盐水及过氧化氢溶液等冲洗创面及周围组织, 充分暴露伤情, 标记面部及五官的定位。原则上尽可能保存组织, 除坏死组织外, 一般仅将创缘稍加修正即可, 眼、耳、鼻、唇、舌等处的创伤, 即使大部分游离, 原位缝合后仍有成活的可能, 缝合应按整容外科的要求进行。尽量简化创口, 对于垂直于眼、口轮匝肌的创口做“Z”或“Y”字形术, 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术后瘢痕痉挛造成的局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精细缝合, 细针、线可以避免术后针眼瘢痕;分层缝合, 有利于创面平整, 防止瘢痕过宽, 影响美观。1.3 术后处理 出血不多或不深的创口, 术后第1天轻加压包扎, 防止软组织肿胀或疼痛, 术后第2天换药, 如无明显渗出, 可用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溶液擦净血痂, 再用2%碘伏消毒创区, 暴露创面。较深、较大或出血较多的创口, 应换药, 据创口肿胀程度及渗出程度决定加压包扎时间, 加压包扎可防止死腔产生, 减少感染几率, 为一期愈合创造条件。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5~7d拆线, 较深、较大的创口要间断拆线, 尽量避免光照可减轻创口色素的沉着。拆线后, 用确炎舒松-A擦拭创口。

2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一期缝合, 拆线后创口对位好, 瘢痕细、平直, 五官对位好, 功能正常, 随访半年, 外观均满意, 瘢痕不明显。

3讨论

为了争取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创伤的最佳修复, 减轻或避免后期畸形, 恢复自然美, 采取整形美容处理创口尤为重要。用药彻底清洗创面, 以便充分暴露伤情, 生理盐水清洗更能防止组织脱水, 为血运不良组织的愈合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口腔软组织 篇2

2017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告一段落,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复习期已经开始!基础知识的复习将是口腔执业医师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成败的!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备考有医学教育网陪伴!整理了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讲义总结,希望对大家复习有帮助!

第十四章 涎腺非肿瘤性疾病 一.涎腺炎症(sialadenitis)概述:发生于大涎腺,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也可由变态反应引起。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涎腺炎、慢性涎腺炎、慢性复发性涎腺炎、涎腺结核和涎腺放线菌病.慢性涎腺炎

多发生于腮腺和颌下腺

病因:结石、疤痕挛缩等阻塞导管,放射线损伤 临床表现:单侧,肿大;酸胀感,进食加重;造影:导管呈腊肠样 病 理: 导管: 扩张,管腔内有炎细胞;导管上皮增生,可见鳞状化生;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腺泡: 萎缩消失,被结缔组织取代 涎石病(sialolithiasis)又称涎腺管结石, 结石发生于导管或腺体内,前者多见.以颌下腺最多见:其导管长而不规则,开口于口底.发生阻塞时,进食时会发生肿胀疼痛。结石大小不等,约0.1-2cm,坚硬或泥沙状。

X线:结石处为不透光区 病理:

结石剖面为同心圆状排列

结石所在部位导管:增生扩张,导管上皮糜烂或出现鳞化;周围见炎性肉芽组织;腺泡萎缩消失,被增生的结缔组织代替。第十五章 涎腺肿瘤 发病情况

为口腔颌面部所特有的第二大类肿瘤;占全身肿瘤的2.3%;大唾液腺占80-85%;腮腺最多,80-90%;小涎腺中腭腺最多55%.分类

一、腺瘤(1)多形性腺瘤(2)肌上皮瘤(3)基底细胞腺瘤(4)Warthin瘤或腺淋巴瘤(5)嗜酸性腺瘤(6)管状腺瘤(7)皮脂腺腺瘤(8)导管乳头状瘤(9)囊腺瘤

二、癌(1)腺泡细胞癌(2)粘液表皮样癌(3)腺样囊性癌

(4)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5)上皮肌上皮癌(6)涎腺导管癌(7)基底细胞腺癌(8)皮脂腺癌(9)嗜酸性腺癌(10)乳头状囊腺癌

(11)粘液腺癌(12)腺癌(13)鳞状细胞癌(14)癌在多形性腺瘤中(15)肌上皮癌(16)未分化癌(17)其他癌

三、非上皮性肿瘤

四、恶性淋巴瘤

五、继发性肿瘤

六、未分类的肿瘤

七、瘤样病变

第十六章 口腔颌面部囊肿 概 述 定义

囊肿是一种非脓肿性病理性囊腔,内含囊液或半流体。外围有囊壁包绕。一般病理学特点

口腔颌面部囊肿由囊壁和囊腔构成。囊壁大多数由两部分 1.上皮衬里:和囊腔紧邻 2.纤维结缔组织壁 假性囊肿pseudocyst 颌骨是人类骨骼中最好发囊肿者

二、分类

(一)颌骨上皮性囊肿 1.发育性

(1)牙源性(2)非牙源性 牙源性角化囊肿 鼻腭管囊肿 含牙囊肿 鼻唇囊肿

萌出囊肿 球状上颌囊肿 婴儿龈囊肿 成人龈囊肿 发育性根侧囊肿 腺牙源性囊肿 2.炎症性(1)根尖囊肿(2)残余囊肿(3)牙旁囊肿

(二)口腔、面颈部软组织囊肿 1.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2.鳃裂囊肿 3.甲状舌管囊肿 4.畸胎样囊肿

5.粘液囊肿、舌下囊肿

第十七章 牙源性肿瘤 Odontogenic Tumor 概念

牙源性肿瘤是由成牙组织: ①牙源性上皮;②牙源性间充质;③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共同发生的一组肿瘤,包括真性肿瘤和发育异常。分类

一、良性

1.牙源性上皮来源的肿瘤(1)成釉细胞瘤(2)牙源性钙化上皮瘤(3)牙源性鳞状细胞瘤(4)牙源性透明细胞瘤

2.牙源性间充质组织来源的肿瘤

(1)牙源性纤维瘤(2)牙源性粘液瘤(3)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3.牙源性上皮及牙源性间充质组织共同发生的肿瘤(1)牙源性腺样瘤(2)牙源性钙化囊肿(3)成釉细胞纤维瘤(4)组合性牙瘤(5)混合性牙瘤(6)成釉细胞纤维牙瘤(7)牙成釉细胞瘤

二、恶性 1.牙源性癌 2.牙源性肉瘤 3.牙源性癌肉瘤

第十八章 颌面部其他来源肿瘤和瘤样病变

口腔颌面部肿瘤除牙源性和涎腺来源的之外,颌面部的上皮、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都有可能发生肿瘤,这些组织发生的肿瘤,与全身其他部位的相同组织的肿瘤有共同点,称为其他来源的肿瘤 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tumor):

一种异常增生的组织肿块,其生长超过正常组织并与之不协调,而且当诱发的刺激因素停止后,仍继续过度生长。瘤样病变:

具有肿瘤的某些特征,其本质是炎症或增生性疾病。多与刺激因素有关,去除刺激因素后可停止生长。第一节 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

一.鳞状细胞乳头状瘤squamous cell papilloma 良性上皮性肿瘤,可发生于口腔各部粘膜,单发,疣状或乳头状生长,白色或淡

红色。镜下:

表现为增殖性复层鳞状上皮呈指状突起,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上皮表面角化,无异常增生。生物学特点: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无恶变报告,亦不是癌前病变。二.血管瘤:hemagioma 由分化较成熟的血管构成的血管畸形或肿瘤。好发部位:面颈部皮肤、唇、舌、颊、腭等处粘膜。分型:

1.毛细血管瘤 又称幼年性血管瘤或草莓色痣 年龄:婴幼儿多见,女>男

部位:多见于颜面部皮肤和腮腺组织,发生于真皮、粘膜下层及皮下组织 镜 下:

肿物无包膜,呈分叶状

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大小不一的毛细血管,腔隙细小,有的尚无管腔形成。2.海绵状血管瘤

好发于唇、颊、口底,位置较浅者;呈兰色或紫色,柔软,可触及静脉石;低头时充血膨大,复位后局部恢复原状。镜下:

由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内充满血液,并见血栓形成及机化、钙化现象。之间有薄的结缔组织间隔 3.肉芽组织型血管瘤

肉眼:多为息肉状,有蒂,以牙龈、口唇、面部多见。

镜下:组织学表现为毛细血管瘤并伴有明显炎症,可有肉芽组织形成。4.蔓状血管瘤

肿瘤高起呈念珠状,有搏动感。

镜下:由较大迂回扭曲的小动脉和小静脉异常交通而形成。属于血管畸形而非真

性肿瘤。

三.牙 龈 瘤:epulis 牙龈瘤为龈上包块,这是一种临床名称。没有组织病理或病变性质的内涵。较多学者认为是指牙龈局限性慢性炎性增生:龈下菌斑和牙石。病 理 分 型 1.血管性龈瘤 2.纤维性龈瘤 3.巨细胞性龈瘤

1.血管性龈瘤包括化脓性肉芽肿或妊娠性龈瘤表现:质软、紫红色包块,常伴溃疡和出血。镜下: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呈实性片块或条索;可见小血管或大的薄壁血管;间质常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不等。2.纤维性龈瘤

有蒂或无蒂包块,质地坚实,色浅,与近牙龈类似,10~40岁者多见 病 理

由富于细胞的肉芽组织和成熟的胶原纤维束组成;含有多少不等的炎症细胞,以浆细胞为主。炎症细胞多在血管周围呈灶性分布于纤维束之间。

约1/3的病例中,可见无定形的钙盐沉着和/或在成纤维组织出现化生性骨小梁,溃疡区下方的骨化生多见。但是没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3.巨细胞性龈瘤

又称外周性巨细胞肉芽肿 中年女性多见;多见于上颌前牙区,多发于牙间区;暗红色有蒂或无蒂包块,可发生溃疡 病 理

间质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细胞;

多核破骨细胞样细胞,呈灶性聚集,之间有纤维间隔;毛细血管丰富,常见出血灶及含铁血黄素沉着。

四、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1937年金显宅等首次报告

1948年日本学者Kimura报告类似的病例,称之为Kimura病 属瘤样病变,非真性肿瘤 临 床 表 现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 好发部位:腮腺区、耳后

病损表现:缓慢增大的无痛性包块,可呈对称性。患部皮肤常有瘙痒和色素沉着。血嗜酸粒细胞常增多 病 理

病损可累及皮肤、皮下组织,深者累及肌肉、淋巴结和腺体。病变无明显边界 镜下:表现为肉芽肿结构。

1、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性或弥漫性浸润

2、病变血管增生:早期血管增生明显,随着病变的发展,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血管壁增厚,甚至呈洋葱皮样外观。

3、后期纤维增生明显甚至呈瘢痕样,炎症细胞减少。牙龈瘤: 1.血管性龈瘤 2.纤维性龈瘤 3.巨细胞性龈瘤

口腔软组织 篇3

【关键词】颊脂垫瓣修复手术;口腔内组织缺损的患者;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2. 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72-01

临床治疗中,对口腔内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修复手术时,在美观、疗效、功能恢复等方面的都有着很高要的求。本研究主要分析颊脂墊瓣修复术治疗口腔内组织缺损的疗效,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从收治的因肿瘤切除的原因所造成的口腔内组织缺损的患者中抽取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0例患者进行颊脂垫瓣修复手术。

其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25例,年龄为24岁至58岁,平均年龄为(38.72±7.41)岁。造成口腔内组织缺损的原因分别是:20例为鳞癌,11例为多型性腺癌;5例为黏液表皮样癌,4例为腺样囊性癌。病灶的区域分别为:4例为磨牙后垫区,5例为翼颌韧带区,14例在颊部,11例在软腭区,还有3例患者在硬腭区,3例在上颌结节区。

所有参与研究的对象均符合口腔内组织缺损的诊断标准[1],研究将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将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口腔内组织缺损需要进行修复手术的患者。

1.2手术方法

首先,对40例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再对患者进行相对应的肿瘤切除手术。

其次,对患者的颊脂垫进行检查,确认没有受到损伤之后,对患者进行颊脂垫瓣修复手术。具体的手术方式如下:

(1)如果口腔内组织缺损的位置与颊脂垫的距离比较近,则可以对颊进行分离,使得颊脂垫可以较为自然地疝入到缺损的区域。

(2)如果口腔内组织缺损的位置与颊脂垫的距离比较远,可以在患者的磨牙后区的位置,对颊侧进行分离,将一部分的颊脂垫分离牵出,然后移到缺损的位置;然后,在没有张力的情况之下,将分离出来的颊脂垫展开直至将缺损的位置全部覆盖,操作完成后,对其进行无张力的缝合,留线;最后,做好包扎。此外,还应该根据口腔内组织缺损的情况进行打包固定、直接暴露或者是通过留置微细的硅胶管进行负压引流等后续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40例患者经过颊脂垫手术治疗之后,其口腔内组织的术后结构以及功能的恢复情况。

1.4数据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均准确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效为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

2.结果

本次参与研究的40例患者经过颊脂垫瓣的修复手术之后,所有患者在1周后将包扎进行拆除,患者的颊脂垫表面呈现微红的颜色,并且有轻微的水肿情况,没有患者出现渗液的情况。

手术2周之后颊脂垫的表面仍然是红肿的情况,此时,颊脂垫的表层出现了一层淡黄色的假膜。

手术3周之后,患者的颊脂垫部位红肿已经消失,创面逐渐缩小,并且颊脂垫的表面慢慢皮化。

手术治疗4周之后,患者的手术创面已经完全被上皮组织所覆盖。

手术结束之后的2个月,颊脂垫瓣的表面黏膜在光滑、色泽上均与周边的健康口腔黏膜相近。

治疗后的3个月进行效果评价,其中39例患者经过颊脂垫瓣的修复手术之后,其颊脂垫瓣的成活情况良好,并且功能恢复正常,患者满意程度高,此为痊愈的例数,占97.50%,有1例患者因颊脂垫瓣修复手术之后出现了创面的局部感染,导致坏死,因此存在着部分功能障碍的情况。

3.讨论

本次实验研究中,从我院随机抽取的40例口腔内组织缺损需要进行修复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相对应的肿瘤切术之后,并进行颊脂垫瓣修复术,一共有39例患者修复术后恢复良好,疗效判定为痊愈,占97.50%,痊愈率非常高。

颊脂垫瓣修复手术之所以有着如此理想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因为颊脂垫的解剖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并且其由许多的单房脂肪细胞小叶所组成,这些单房脂肪细胞由缔结组织间隔开,呈现放射的状态,因此有着血运丰富的优点[2],且其抗感染能力以及修复能力也较强。

总的来说,颊脂垫瓣修复手术有如下几个优点:(1)颊脂垫瓣的修复能力与抗感染能力强,不容易出现感染坏死的情况;(2)颊脂垫与口腔内组织的距离相对较近,这有利于手术的操作,并且容易做到切口隐藏,对手术外观进行美化;(3)颊脂垫瓣修复术应用的范围较大,部分有骨组织缺损的口腔内创面也可以使用颊脂垫瓣进行修复,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4)颊脂垫瓣属于一种可以牺牲的组织,不会使供区造成畸形的情况;(5)颊脂垫瓣修复后不需要再进行植皮手术,这既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也避免皮瓣的移植给供区的皮肤功能带来影响;(6)颊脂垫瓣移植后可以与患者的肿瘤治疗同时进行[3]。

综上所述,颊脂垫瓣对修复口腔内组织缺损有着良好的修复效果,值得在因肿瘤切除造成口腔内组织缺损的临床修复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福伟.口腔内组织缺损患者颊脂垫瓣修复后的疗效分析3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0):123-124.

[2]何福江,刘广毅,杨军成等.颊脂垫转移瓣修复术治疗口腔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40-41,44.

口腔软组织 篇4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年至2013年口腔软组织损伤患儿255例, 其中男139例, 女116例, 年龄7个月~3岁。损伤部位包括唇、舌、牙龈、软腭, 其中以上、下唇损伤最为多见, 其中上唇109例、下唇90例、上下唇23例、舌部21例、牙龈8例、软腭4例。损伤类型为挫裂伤、切割伤、刺伤, 贯通伤主要由上下前牙咬合切割导致, 下唇和舌部常见。部分患者同时有合并其它部位的损伤, 较常见的有上下前牙或牙龈损伤;致伤原因有跌倒、坠地、交通事故。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根据伤情首先排除颅脑等重要组织的损伤, 确保无危及生命的重要脏器的损伤后, 再处理软组织损伤。按照损伤部位及严重程度选择麻醉方法, 需对患儿制动, 在局麻下手术。对于个别哭闹的不合作儿童, 可给予10%水合氯醛灌肠, 患儿安静后, 再行清创缝合。对舌部贯通伤、腭部损伤及不合作者应选择全麻手术。

1.2.2 伤口处理

术中充分显露伤口, 去除异物, 对污染较重尤其是创面沾染泥沙时, 用手术刀尖轻轻刮除, 若为木屑或玻璃刺伤时, 要注意清除伤口残留碎木片或碎玻璃渣, 伤口较深者, 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用双氧水 (冲洗时缓慢) 及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创面, 注意止血, 还应探查有无合并其它部位损伤。创口创缘较整齐, 组织无缺损可直接对位缝合。挫裂伤的伤口创缘不规则, 应准确复位缝合, 恢复正常形态和解剖关系。

1.2.3 缝合

避免死腔, 对位准确平整, 牢记唇、舌、龈组织的缝合要领。唇部要注意恢复唇弓、唇峰等解剖标志。唇红缘对位准确, 要先定位缝合, 避免白红唇错位愈合, 创缘两侧对合平整, 深达肌层的伤口应分层缝合消除死腔, 用4-0可吸收线分层缝合边距2~3 mm, 针距4~5 mm。贯通伤先缝合口内黏膜一侧, 舌部缝合应选用略粗的缝合针线, 边距应宽, 注意恢复舌的形态, 尤其是保证缝合后的舌纵向长度。避免缝线撕脱, 牙龈组织较脆, 缝合时更要轻柔。牙冠嵌入者, 复位后牙间结扎固定, 疑有颌骨骨折则应做CT, 确定骨折部位、类型。决定相应的复位固定治疗。

1.2.4 术后处理

术后3 d每天伤口换药1次, 仔细去除缝线处血痂, 应耐心清洁伤口, 使术区保持清洁干燥, 为了预防感染应使用抗生素。拆线时间视伤口张力而定。术后如伤口愈合良好, 可在术后5 d拆线可减少线头刺激及预防切口感染、避免针眼瘢痕, 减少皮肤瘢痕。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255例患儿中, 232例均一期愈合, 唇舌的原有形态得以恢复;16例患儿伤口有缝线反应, 伤口轻度红肿, 无渗出, 及时拆线后红肿消失;有7例唇挫裂伤污染较重, 伤后10 h后才来就诊, 血痂较多, 经清创缝合术后第3 d伤口轻度红肿, 痂下出现少量脓性分泌物, 经及时换药及应用抗生素, 术后5 d拆线时伤口愈合良好, 无明显的瘢痕增生。

3 讨论

儿童颌面创伤多以软组织损伤为主, 尤其是口腔软组织的损伤在婴幼儿中最为常见, 以唇舌部发病率较高。从损伤机制来看, 其受伤部位正是发生跌倒或坠下所产生的冲击力的受力点, 损伤类型及程度与受力的角度、面部形态和解剖结构密切相关[2]。儿童唇舌软组织外伤多因冲击力的作用, 被上下前牙切割所致。若面部着地, 有时伤口极不规则, 污染也较重, 面部下1/3软组织首先受到急速碰撞或冲击, 上下唇活动度较邻近组织大, 相对面部处于游离状态, 受到冲击时移动幅度较大, 易出现挫裂或撕裂。

患者年龄小, 手术治疗很难主动配合, 因此适度的制动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损伤一般不是太严重, 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也较少, 因此尽量采用局部麻醉。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止血, 防止出血流入咽部。由于颌面部血运丰富, 组织再生、修复及抗感染能力较强, 伤口愈合速度较成人快, 应彻底清创后缝回原位, 即使损伤时间较长或较重也应如此, 清创缝合不能单纯受时间限制, 只要没有明显感染, 无脓性分泌物, 经彻底清创后关闭伤口均能Ⅰ期愈合。

应树立美容整形外科技术和微创理念来治疗儿童颌面创伤, 缝合应遵循先口内后口外的原则, 如唇部全层损伤或贯通者, 应按顺序分层缝合黏膜、肌层、皮肤。操作要求做到准确精细, 动作轻柔, 定点缝合。进针深度一致, 达到对位准确平整, 创缘两侧厚薄不一时, 应按整形手术基本操作要领缝合。人中嵴, 唇红缘两侧创缘务必精确对齐, 否则必须重新缝合。对于不规则的伤口, 要清洁术区, 仔细辨明唇部皮肤与唇红黏膜的交界后再定点缝合, 避免术野不清, 盲目进针, 随意夹持、牵拉等不良操作。缝合后应做到伤口两缘对合精准, 松紧适度, 无张力无死腔, 减少瘢痕的形成, 最大限度地恢复唇部的原有形态。

影响伤口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伤口感染, 尽管避免感染, 一旦发生感染, 则一切前功尽弃。伤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是包括伤口损伤过大、污染严重以及损伤时间较长;清创不彻底, 无菌操作不严格;组织缺损较多;缝合时张力过大, 缝合后有死腔;术后伤口护理欠缺, 患儿用手干扰伤口缝线等等。预防伤口感染除彻底清创外, 还应做好术后处理, 为防止感染, 促进伤口愈合, 需要家长不间断的看护, 避免受压及患儿搔抓, 以免缝线脱落伤口裂开;换药时, 应及时清理伤口处的血痂, 创面应保持清洁干燥, 污染较重者, 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伤口感染的处理:伤口出现红肿及渗出等感染迹象, 应及时拆除缝线, 换药, 抗感染治疗, 伤口有较多分泌物及结痂应仔细清理, 做到清洁干燥。

综上所述, 婴幼儿生长发育快, 伤后修复能力强, 采用尽早彻底清创, 尽量保存组织, 精细缝合, 预防感染的治疗措施对婴幼儿口腔软组织外伤救治是及时有效的。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口腔软组织损伤的特点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与分析255例婴幼儿口腔软组织创伤特点, 针对软组织损伤情况, 给予整复伤口治疗。结果:255例患儿术后伤口愈合好, 表面平整, 瘢痕较小。结论:采用尽早彻底清创, 精细缝合, 预防感染等措施对婴幼儿口腔软组织的损伤救治是及时有效的。

关键词:婴幼儿,口腔软组织损伤,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陈洪, 何静, 张明强, 等.176例儿童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急诊外伤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 2011, 32 (3) :380-382.

口腔软组织 篇5

2018年【金牌试题】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习题:牙的发育异常

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6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一、A1

1、下列哪种是釉质形成缺陷症的遗传类型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X性连锁显性遗传

D、X性连锁隐性遗传

E、以上都是

2、釉质形成缺陷症的遗传类型中表现为X染色体相关型的病因是

A、成釉蛋白基因突变

B、釉蛋白基因突变

C、釉丛蛋白基因突变

D、编码釉原蛋白的AMELX基因突变

E、以上均不正确

3、下列关于成熟不全型釉质形成缺陷症的表现,除外的是

A、釉表面斑块状

B、釉质较正常硬

C、病变牙形态正常

D、可出现斑块状的白、黄、棕色变色不透光区

E、X线检查釉质透光度与牙本质相似。

4、下列关于釉质形成缺陷症中局限性凹陷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凹陷呈横向排列

B、缺陷周围为钙化不全

C、较大面积的缺陷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D、病变位于牙舌面中1/3

E、切缘、咬合面常不累及

5、关于釉质形成缺陷症中钙化不全型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釉质形成缺陷中最常见的类型

B、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两种亚型

C、常染色体隐性型病变相对较轻

D、X线检查示釉质硬度与牙本质相似。

E、釉基质形成正常但无明显的矿化

6、基本病变为釉质基质沉积量减少,已形成的基质矿化正常,X线检查釉质与其下方的牙本质有良好的反差属于以下哪种分类

A、釉质形成不全

B、釉质成熟不全

C、釉质钙化不全

D、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E、畸形中央尖

7、釉基质正常形成并开始矿化,但釉质晶体结构出现成熟障碍属于以下哪种分类的基本表现

A、釉质形成不全

B、釉质成熟不全

C、釉质钙化不全

D、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E、畸形中央尖

8、在釉质形成缺陷中最常见的类型的是

A、釉质形成不全

B、釉质成熟不全

C、釉质钙化不全

D、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E、畸形中央尖

9、釉基质形成正常但无明显的矿化,分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两种亚型为下列哪种类型

A、釉质形成不全

B、釉质成熟不全

C、釉质钙化不全

D、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E、畸形中央尖

10、釉质钙化不全型分类中哪一类更严重

A、常染色体显性

B、性染色体显性

C、不分显性隐性

D、性染色体隐性

E、常染色体隐性

11、发生钙化不全的牙齿随着日常磨耗,常磨至牙齿哪个部位

A、近中1/3

B、远中1/3

C、近牙冠1/3

D、牙冠中1/3

E、牙颈部

12、若将釉质钙化不全的牙齿进行X线检查,则会发现其硬度与以下哪种组织相似

A、牙骨质

B、牙本质

C、牙髓

D、牙槽骨

E、牙周膜

13、氟牙症的病理变化是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A、牙本质矿化不良

B、牙釉质矿化不良

C、牙本质表面矿化不足

D、牙釉质表面矿化不足

E、釉牙本质界弧形结构模糊

14、若饮水中的氟含量高于多少可以引起氟牙症

A、百万分之五

B、百万分之一

C、百万分之二

D、百万分之三

E、百万分之四

15、若在7岁之前居住地的饮水中氟含量高于1ppm,则会造成 A、釉质钙化不全

B、四环素牙

C、牙本质形成不全

D、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E、易龋齿

16、氟牙症发生于乳牙列的情况很少,除了胎盘的屏障作用,氟还在母体的哪种器官摄取

A、骨骼

B、肝

C、肾

D、脾

E、肺

17、氟牙症属于由于摄入过量氟引起的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但是可以观察到过度矿化的部位是

A、釉牙本质界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B、釉质牙骨质界

C、牙本质牙骨质界

D、釉质表层

E、近牙本质的釉柱末端

18、关于氟牙症的病理表现,以下正确的是

A、缺陷区釉柱末端不清晰

B、釉柱之间可见釉质矿化不良

C、釉质深部过度矿化

D、牙本质界弧形模糊

E、釉质表层钙化不良

19、下列哪项不是诊断氟牙症的依据

A、釉质中的氟含量过高

B、骨组织中的氟含量过高

C、牙面黄染

D、双侧对称性病变

E、在高氟区的生活史

20、氟斑牙的结构造就了以下哪种特点

A、牙冠高度坚固

B、酸更容易侵入

C、抗酸性更低

D、釉柱更加紧密

E、釉柱间基质钙化更加彻底

21、氟牙症的病变程度与摄入氟的量和时间的关系为

A、与摄入氟的量呈正相关,与时间呈负相关

B、与摄入氟的量呈正相关,与时间呈正相关

C、与摄入氟的量负正相关,与时间呈负相关

D、与摄入氟的量呈负相关,与时间呈正相关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E、与摄入氟的量呈负相关,与时间呈负相关

22、以下恒牙列中氟斑牙的影响最大的是

A、下切牙

B、上侧切牙

C、第一磨牙

D、第二磨牙

E、尖牙

23、以下牙位中,受到氟影响为依次递减的是

A、前磨牙、上切牙、第二磨牙

B、尖牙、第一磨牙,上切牙

C、尖牙、第一磨牙、下颌切牙

D、第一磨牙、下颌侧切牙、尖牙

E、尖牙、下颌侧切牙、第一磨牙

二、A2

1、男性,20岁,前牙有暗黄色斑点。病变牙的磨片显示,釉柱间质矿化不良,而釉质表层过度矿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A、釉质发育不全

B、氟牙症

C、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D、四环素牙

E、畸形中央尖 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E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答案解析】 釉质形成缺陷为遗传性的釉质发育异常。遗传类型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相关型(X性连锁显性遗传、X性连锁隐性遗传)。其中较常见的为常染色体显性型,较少见的为X染色体相关型。

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釉质形成缺陷症的遗传类型最常见为常染色体显性型,主要与成釉蛋白、釉蛋白、釉丛蛋白的编码基因突变相关;较少见为X染色体相关型,主要与编码釉原蛋白的X染色体上的AMELX基因突变相关。

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成熟不全型釉质发育不全:成熟不全型的病变牙形态正常,但出现斑块状的白、黄、棕色变色不透光区,釉质较正常软,易磨耗。釉质易于从牙本质脱落,X线检查釉质透光度与牙本质相似。

4、【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局限性凹陷者,表现为横向排列的凹陷、线形缺损,或较大面积的缺陷而周围为钙化不全。典型病变位于牙颊面中1/3,切缘、咬合面常不累及。病变影响乳、恒牙列,或仅影响乳牙列,所有牙或少数牙受累。常染色体隐性型(IC型)病变更严重,常累及两牙列的所有牙。

5、【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为釉质形成缺陷中最常见的类型,釉基质形成正常但无明显的矿化,分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两种亚型。两型均为牙萌出时大小、形态、釉质厚度正常,但釉质很软,因磨耗而很快磨去,常磨至牙龈水平,仅遗留颈部釉质,因颈部釉质钙化较高。由于大部分釉质被磨去,造成牙本质暴露。萌出时釉质黄棕色或橙色,但很快由于色素沉着变为棕至黑色,并有牙石沉积。牙未萌及前牙开(牙合)常见。两种亚型的表现相似,但常染色体隐性型病变常更严重。X线检查示釉质硬度与牙本质相似。

6、【正确答案】 A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答案解析】 形成不全型:基本病变为釉质基质沉积量减少,已形成的基质矿化正常,X线检查釉质与其下方的牙本质有良好的反差。

7、【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釉质成熟不全型,釉基质正常形成并开始矿化,但釉质晶体结构出现成熟障碍。病变牙形态正常,但出现斑块状的白、黄、棕色变色不透光区,釉质较正常软,易磨耗,但不如钙化不全型者严重。

8、【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釉质钙化不全型为釉质形成缺陷中最常见的类型。

9、【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釉质钙化不全型:釉基质形成正常但无明显的矿化,分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两种亚型。

10、【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钙化不全型分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两种亚型,染色体隐性型病变常更严重。

1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牙釉质钙化不全的牙齿萌出时大小、形态、釉质厚度正常,但是釉质很软,因磨耗而很快磨去,常磨至牙龈水平,仅遗留颈部牙釉质,因颈部釉质钙化较高。

1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釉质钙化不全的牙齿其釉基质形成正常但无明显的矿化,X线检查示釉质硬度与牙本质相似。

13、【正确答案】 B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答案解析】 氟牙症,又称斑釉、氟斑牙。在牙齿发育阶段,如果饮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1ppm),或经其他途径摄入过多的氟,氟离子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形态学上表现为表层钙化良好,其深方的表层下区存在弥漫性的矿化不良。

14、【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牙齿发育阶段,如果饮用水中氟含量高于百万分之一(1ppm),或经其他途径摄入过多的氟,氟离子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氟牙症。

15、【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氟牙症,又称斑釉、氟斑牙。在牙齿发育阶段,如果饮用水中氟含量高于1ppm,氟离子可导致釉质形成不全和钙化不全,这种釉质的发育障碍即为氟牙症。

16、【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氟牙症主要见于恒牙列,发生于乳牙的病变很少,这是由于过量的氟被母亲的骨骼摄取以及胎盘的屏障作用。

17、【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镜下观察氟牙症的釉质可以发现釉质表层过度矿化,釉柱方向不规则。

18、【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形态学观察氟牙症牙面显示,发育不全使釉面横纹中断,在发育缺陷区牙面上可见清楚的釉柱末端。镜下可见釉质矿化不良,尤其是在釉柱之间及有机物较多的薄弱处。但釉质表层过度矿化,釉柱方向不规则,釉质牙本质界的弧形结构较正常牙更加明显。

19、【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由于其他因素也可导致类似的釉质损伤,确诊氟牙症需要看到病变缺陷为双侧、有先前过度摄入氟的病史以及釉质或其他组织中氟含量增高的证据。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20、【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形态学观察氟牙症牙面显示,发育不全使釉面横纹中断,在发育缺陷区牙面上可见清楚的釉柱末端。镜下可见釉质矿化不良,尤其是在釉柱之间及有机物较多的薄弱处。表层钙化良好,其深在的表层下区存在弥漫性的矿化不良。病变牙具有抗龋性,这是由于虽然病变使酸更易侵入,但釉柱较正常时有更强的抗酸溶解性。

2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氟牙症病变严重程度与摄取氟的剂量、时间呈正相关。

2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氟斑牙主要见于恒牙列,前磨牙、上切牙、第二磨牙受到的影响最大。

2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氟斑牙主要见于恒牙列,前磨牙、上切牙第二磨牙受到的影响最大,尖牙、第一磨牙、下颌切牙依次递减。

二、A2

1、【正确答案】 B

口腔软组织 篇6

1. 选择好组织病理切片是试验课的重中之重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试验课的教学中, 组织病理切片是一切的重中之重, 是口腔组织病理学试验的灵魂。所以, 选择一张制作的质量优良和高度清晰的组织病理切片是进行高质量教学的基础和保证。组织病理学的切片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判断恶性肿瘤是否有远处转移是需要做淋巴组织切片来检查的。对于淋巴组织活检来说, 其切片的厚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是非常重要和复杂的。如果苏木精染色过深或者组织切片过厚都会影响到镜下观察效果, 这种片子在镜下看只是一堆一堆浓染的细胞并看不清楚淋巴细胞的组织结构。制作出一张好的组织病理切片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把标本固定好, 其次活体标本要彻底脱水, 再者在浸蜡的时候要掌握好浸蜡温度并浸透, 在包埋组织的时候要注意方位, 脱蜡的时候要彻底的脱净, 染色时间和组织细胞分化时间要掌握好。

2.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作用, 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质量

2.1 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的实验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所以多媒体课件不应该是简单的教学素材的电子化。教师在制作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多媒体的时候, 应该在对教材完全吃透理解的基础上, 针对每一次的实验课程特点来制作和设计, 以使多媒体课件更家符合试验课程。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插入大量的图片、声音、文本及图画, 以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多媒体课件不宜制作的过于繁芜复杂, 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2 丰富教学素材

口腔组织病理学一门形态科学,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试验教学中要涉及到大量的病理学图片和组织学图片。当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试验教学中以后, 大大的扩展了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素材来源。显微镜下图片可以通过相机的方式转变为多媒体课件的素材;互联网上提供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的图片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各个组织之间的结构关系, 利用这些素材可以制作出更加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解决了教材中组织图片不多不清晰的问题。

3. 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3.1 有利于知识的学习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 人获得知识的渠道主要有视觉和听觉。其中视觉获得的知识占人获得知识的82%, 听觉获得的知识占人获得知识的12%, 两者占人获得知识的94%。利用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既可以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也可以通过听觉获得知识。通过这种多感官方式获得的知识量, 是老师单一讲课所无法比拟的。

3.2 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课件以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 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4.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上要让学生多看多练, 不断强化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上, 对学生的要求是对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组织和器官进行形体、光学显微镜、模型、图谱等的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时, 应先使用低倍镜观察组织的整体结构, 再使用高倍镜观察其细微结构, 从而掌握其结构和功能。教学标本选择典型的病例, 要求学生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标本中的病例变化、结构特点和细胞形态, 使学生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常见的、高发的疾病,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 在显微镜下反复观看并结合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将病理变化用红蓝铅笔描绘出来, 使学生对口腔溃疡的镜下结构有了更深的认识。

总之, 通过多种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器材的更新, 极大的丰富了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掌握了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 为其以后从事口腔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兴桂花.张翠香.荣玮.等.创新性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技术实验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 (28) .

[2]高友晶.张磊.在病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开设《病理实验技术》课程[J].高教高职研究, 2011 (49) .

口腔软组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5~72岁,平均65岁;其中,颊癌6例,舌癌7例,牙龈癌6例,口底癌3例,鄂癌2例。均经带蒂皮瓣修复,包括胸大肌皮瓣、胸锁乳突肌皮瓣、颈阔肌皮瓣等。

1.2 护理措施

1.2.1 术前护理

1.2.1. 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的口腔癌及其治疗知识,术前常常会产生焦虑及害怕心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讲解有关手术及治疗的知识,同时介绍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消除心理因素对手术的影响,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同时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也有较好的帮助。

1.2.1. 2 口腔护理

严格禁烟禁酒。术前认真检查患者的口腔,对龋齿及溃疡应及时报告并处理,术前3 d用1%甲硝唑溶液漱口,抑制口腔内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预防感染。

1.2.1. 3 供皮区的护理

术前应认真检查供皮区的皮肤,有无破损、瘢痕等情况,并及时处理,按手术要求准备手术区域和供皮区,保持供皮区的清洁。

1.2.2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在患者的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术后体位的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皮瓣的护理、口腔护理、引流管的护理等。

1.2.2. 1 术后体位的护理

患者术后1周内头部制动,严禁扭动,避免皮瓣牵拉或者扭曲而造成皮瓣血运不畅,甚至影响皮瓣的成活。24 h后,体位由平卧位改为低枕平卧位,以促进静脉的回流,减轻头面部肿胀。

1.2.2.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口腔颌面部本身的生理和解剖特点,术后出血量多,手术本身时间长,破坏大,容易造成组织水肿及血肿,影响呼吸道的通畅,因此必要时采取气管切开术,行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同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同时注意气管外套的护理,保持病房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1.2.2. 3 皮瓣的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皮瓣的血运,注意皮瓣的温度、颜色,并进行毛细血管充盈试验,确保其血运正常。术后24 h内,每30分钟观察记录1次皮瓣的情况,正常情况下,皮瓣颜色应与原所在组织的颜色一致,并有光泽,如出现皮瓣颜色变白或者变紫、变黑,皮瓣表皮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回流减慢等情况,应及时告之医生,并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扩血管药物。皮瓣的存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1.2.2. 4 口腔护理

观察口腔有无异味及脓性分泌物,加强口腔卫生。口腔护理2次/d,采取口腔冲洗法,但负压不应过大,以免损伤皮瓣。

1.2.2. 5 引流管的护理

因术后常常应用一些止血及防血栓的药物,因此,伤口渗血及引流量相对较多,临床上常应用负压引流法将渗液引出体外,减轻局部组织的肿胀。引流时间为4~5 d,应每天记录引流液的量及色泽,同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及其负压状态。

1.2.3 健康教育

皮瓣成活后,嘱患者尽早进行恢复锻炼。饮食以流食及软、烂食物为主,循序渐进。严禁烟酒及辛辣食物,保持口腔卫生。同时,术后语言功能的恢复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出院后定期复查。

2 结果

24例患者经手术及全面、合理的护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较好。

3 讨论

手术切除在口腔癌的治疗当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的组织损伤时,皮瓣的成活与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如何护理,确保皮瓣的成活以及手术的成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为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组24例患者,根据不同的病情,在术前及术后进行了多项行之有效、合理的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成功,改善了预后,护理效果理想,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黄兰, 郭福君, 段文锴, 等.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J].医学研究杂志, 2009, 38 (3) :101-102, 107.

[2]欧洲科学家发现抑制过量饮酒致癌的基因[J].生物学教学, 2009, 34 (1) :74.

[3]侯云.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肿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8, 29 (12) :1002-1003.

[4]魏清风.12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8, 28 (6) :948.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8

1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 既要介绍口腔的正常组织结构特点, 又要介绍口腔疾病的病变特点, 授课内容涉及范围广泛, 包含的病种繁多, 信息量大。在教学过程中要涉及大量的组织学和病理学图片, 而学生用的图谱等参考资料较少, 这使其很难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病变, 为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掌握这一章内容, 并有利于其课后继续学习, 在教学准备中, 我们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相结合, 把好的切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传入电脑, 同时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料,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自从我们把多媒体课件引入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 大大扩大了素材来源, 这对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起到了极作用, 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

2 组织“学生上讲台”教学活动

当今的教学活动中,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教师习惯于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这使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2]。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学习氛围, 教师必须认识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是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采取提问式和启发式教学, 而且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了“学生上讲台”教学活动, 教学效果较理想。

我们选择内容相对独立的章节, 例如“口腔粘膜病”一章, 这一章教学内容较多, 病种繁多, 病理表现不同, 涉及较多的临床、病理图像, 仅靠4学时的课堂讲授是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的, 而且学生听起来也容易厌倦, 不利于后续口腔临床课的学习。因此, 我们组织了“学生上讲台”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讲述口腔粘膜正常结构和口腔粘膜病的基本病变, 并将这一章节剩余内容分为若干个小专题, 如白斑、红斑、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口腔粘膜下纤维化、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组织活动安排如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以小组为单位, 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 提前一周进行准备。学生可以自己通过上网、查书来精心准备课件, 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指导。然后在课堂上选出一名学生在10分钟内将小专题的内容讲述清楚, 要写板书, 声音要洪亮, 在讲述中可以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如提问法等。最后, 由任课教师总结, 并给予点评, 及时纠正讲述中出现的不准确的表达, 并补充讲解不充分的内容。我们发现, 自从开展这项活动后,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台下听课的学生也感到新鲜, 能够认真听讲, 积极给予配合, 听课状况也有所改善。因此我们认为, 选定适宜的章节, 让“学生上讲台”参与教学活动, 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它不但能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而且可使学生的搜集、处理资料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对后续口腔临床课的学习有积极作用。

3 根据章节特点采用病例分析讨论形式

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疲惫, 而青年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 因此, 根据章节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由于口腔组织病理学和口腔临床课联系紧密, 我们在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 通过穿插病例分析讨论来加强学生分析、推理的综合能力。例如, 在讲述完龋齿、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后, 教师讲述一个涉及上述疾病的典型病例, 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大体及切片所见,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病理诊断, 说明诊断依据, 分析病变发展过程, 最后教师总结归纳。我们发现, 这种学习活动不但可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也提高了他们分析、判断、推理、总结归纳的综合能力。对于教师而言, 教师的组织领导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促使了教学相长。

4 组织学生进行口腔疾病的调查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最直接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中安排学生到大学校园、附近幼儿园及居民区进行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检查。通过这些调查, 学生会意识到口腔疾病就发生在我们周围, 无论从普遍性还是严重性角度讲, 其均已构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而不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调动了口腔预防保健方面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也加强了学生口腔组织病理学的主动学习意识。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在充分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前提下, 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并定期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 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口腔组织病理及其他口腔临床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方法,口腔医学

参考文献

[1]于世凤.口腔组织病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口腔软组织 篇9

1 口腔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措施

1.1 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新修订的口腔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以“南通大学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 结合“国家执业医生考试大纲”的要求修订。教学大纲针对专业特点及学生的基础状况和接受程度, 在教学目标上对课程教学内容分别规定了掌握、熟悉和了解3级要求。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2)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3)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4) 采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5) 根据课程特点合理分配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课时, 以及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比重[4]。

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课表制定, 针对每次课都作了细化规定, 具体包括: (1) 授课教师; (2) 授课时间、地点; (3) 主要教学内容; (4) 重点和难点; (5) 作业要求; (6) 考核方式等。

1.2 改进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于一体, 将原本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5]。根据往年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 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了修改和增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简化文字, 突出重点, 对重点内容用蓝色和红色文字显示, 加粗、加阴影, 显得更加醒目;第二, 筛选图片, 增加来自国内外参考资料的结构典型、标注清晰的图片;优质的图片将原本枯燥难懂的内容真实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也提高了学生的形象记忆和形象思维能力[6];第三, 采用链接, 将文字描写和图片结构合理结合, 降低知识难度;第四, 采用自定义动画, 如果较多文字必须安排在同一张幻灯片里, 则采用自定义动画的方式多次显示。如讲釉梭时, 随讲课逐步深入, 分4次显示文字: (1) 釉梭的位置; (2) 釉梭的形态; (3) 釉梭的形成时期; (4) 釉梭的镜下表现。这样条理清晰, 避免了学生因视觉疲劳带来注意力分散[7]。

讲课速度过快是多媒体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在讲课中为有效地控制授课节奏, 可插入适量的课堂提问让学生回答, 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 既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8]。

1.3采用L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口腔组织胚胎学与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法 (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 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改善教学效果[9]。

PBL和LBL教学模式各有所长, 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合理选用, 对逻辑性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仍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对一些与临床知识联系比较密切的章节可选用PBL教学模式。在本课程教学中, 挑选“牙周膜”和“口腔特殊黏膜”两个章节采用PBL教学模式。首先提出一系列有探索性的问题:如“牙周膜位于什么地方?有什么结构特点?牙周膜受损为什么引起牙的摇动?”“舌乳头有哪些的种类?分别有什么组织学结构特点?这些结构有什么临床意义?”提前2周将问题发给学生, 并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参考文献和网站, 要求学生查找、归纳、整理资料, 准备答案。讨论小组按学号随机组成, 每组4~5名学生, 推选1位学生主要发言, 其余学生补充完善。每个学生根据获取的资料和小组讨论的结果, 书写小论文1篇, 计入平时成绩。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和书写小论文的过程, 就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 绝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本章节的知识要点。最后, 教师讲评, 解答有争议的问题, 补充学生考虑不周的方面, 指导学生改进。LBL教学模式系统、准确、全面地讲授课程基础知识, 课堂信息量大, 有利于医学生的全面发展;PBL教学模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活跃教学气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1.4 实验课教学使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

课程实验课采用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 在互动教室里, 教师和每位学生同时拥有1台电脑、1架带数码摄像装置的显微镜和1盒口腔组织学切片[10,11,12]。教师通过广播教学, 将教师机的图像传送给全体学生, 作为示教。学生用自己的显微镜观察切片, 寻找典型结构, 通过图像采集拍照保存, 利用电脑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和标注, 作为作业提交给教师, 教师及时批改, 指出错误, 通过文件分发将信息反馈给学生, 要求学生改正。

互动教学系统的每台电脑都与校园网相连, 学生可以进入图片浏览系统观察大量相关切片, 扩大了知识面,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13]。

2 口腔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效果

2.1 近3年来口腔组织胚胎学期末考试成绩

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14]。考试目前仍然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方法。口腔组织胚胎学的教学改革已历经3年, 为客观评价教学改革效果, 抽取本校3年来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本课程期末考试全部试卷进行分析, 其中2001年级30份, 2010年级27份, 2011年级34份。3套试卷均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难易适中, 考试内容各有侧重, 但均覆盖教材所有章节。3套试卷的题型和分值基本相同。其中填空60题, 分值30分;名词解释4题, 分值20分;简答4题, 分值20分;论述3题, 分值30分。课程由教研室2位老师轮流讲授, 考试在严格监考下闭卷完成, 按统一标准流水阅卷, 专人复核。将每位考生成绩输入计算机, 应用SPSS 13.0对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09年级平均分为85.67分, 10年级为92.85分, 11年级为90.15分, 结果见表1。

例 (%)

2.2 学生成绩分析

学生成绩统计结果表明, 3年来, 各年级学生的平均分均达85分以上, 不及格率均控制在5%以下, 说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并能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 灵活运用, 触类旁通。大部分学生获得了优良成绩, 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为后面的口腔病理学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符合“南通大学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具有合理性、必要性和有效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须重视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才能使口腔组织胚胎学真正成为联系医学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之间的坚实桥梁[15]。

摘要:口腔组织胚胎学是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组成部分, 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由于课时紧, 内容繁杂、抽象, 教学难度较大。实践证明, 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带动学生学习,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口腔软组织 篇10

1准备工作

1.1 确定双语教学对象

以2006级和2007级口腔医学本科生为对象进行实验课双语教学。上课之前先对学生们的英语水平进行摸底, 主要是调查学生们的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双语教学中英语所占比重, 争取做到在学习病理学和英语知识的同时, 不增加学生们的负担。

1.2 双语教学教师的英语学习和培训

教研室承担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师都具有研究生学历, 均已通过大学英语六级, 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师们的英语水平, 根据教学大纲, 以自学为主并进行短期、针对性较强的英语培训和经验交流, 充分发挥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 使双语教学更加合理、规范。授课前, 教研室集体备课, 要求任课教师相互评议, 对每个单词的发音, 每个句子的翻译都加以推敲, 尽最大努力避免发音和语法错误。

1.3 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口腔组织病理学》为蓝本, 查阅原版英文教材, 并参照国内一些重点医学院校的口腔医学专业的多媒体课件, 制作了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实验课以复习、验证理论课的知识为主要目的, 英文成分占有较大的比重, 甚至部分章节全部由英文构成。

1.4 大体标本及切片标本用英文标注

大体标本玻璃缸及切片标本全部贴上英文标签, 并附以英文注释。

2双语教学实践过程

将实验课分为三大部分:即应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病理学实验课、大体标本观察、切片观察。在讲解过程中, 我们一些知识, 尤其是专业名词均使用英文, 并附英文注释, 如dentigerous cyst:a closed sac having an epithelial membrane, encapsuling the crown and around the neck of a defective tooth。当这些英文出现在屏幕上后, 要求学生朗读并将其翻译成中文, 而后问其他学生是否正确, 最后由教师阅读和讲解, 给出正确答案。在大体标本观察中, 首先提问学生玻璃缸上的英文标签和注释的读法以及中文翻译, 而后提问其他学生回答是否正确, 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讲解。切片观察前, 先就标签上的英文提问学生, 尽量鼓励学生们用英文解释标签上的英文名词, 而后让其他学生用汉语来解释和评述, 最后授课的教师用英语和汉语来讲解英文名词。在教学过程中, 一些重点词汇和常用词汇会以英文形式多次出现, 这样会给学生们反复的刺激, 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大多数学生会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 课后稍加复习和巩固就可以了。

3授课效果及体会

在两个学期的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过程中, 经过教师间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多次坐谈和沟通, 认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3.1 授课效果

授课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和考试进行检测。课后对2006级、2007级口腔系本科生征集不署名意见, 93 %的同学支持实验课进行双语教学, 5 %的同学表示不适应, 可能与这些同学的公共英语基础较差有关。对参加了2011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2006级口腔本科生进行调查, 这些同学认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上所讲授的专业英语知识可以覆盖口腔组织病理学试卷中90 %以上的英文试题, 他们十分赞同在理论和实验课上进行双语教学, 并且希望能够坚持下去。

3.2 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

口腔组织病理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们在学习和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们的专业英语水平, 在学习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的同时, 要掌握一些重点和常用词汇, 既学习了病理学和英语知识, 又不增加学生们的学习负担[1]。

3.3 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

及时与学生们沟通和交流, 一定要了解学生们的接受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英语在教学中所占比重。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们参与到双语教学中去[2], 争取做到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直接用英语来回答问题, 并且力求每节课上有1~2个学生就某个问题用英语来阐述, 为此我们在每次实验课即将结束时, 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们课后用英文总结, 下次上课时让学生回答。

3.4 充分利用口腔组织病理学双语教学的优势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中, 可以充分发挥形态学双语教学的优势, 学生们所观察到的图片、大体标本和切片均为静态的, 英文单词可以和图片、大体标本、切片共同出现, 学生们在观察标本的同时, 可以有较长的时间来学习、揣摩英语单词, 加上教师和学生们的英语诵读, 会给学生们以视觉、听觉上的刺激, 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正是形态学双语教学的优势所在。

3.5 教师的英语培训和交流

定期的英语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 使双语教学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会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 促进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3]。

3.6 建立相应的双语教学考试模式

理论课和实验课考试中, 英文形式出现的题目要占有一定的比例,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们的重视, 另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双语教学的效果。

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时进行双语教学, 两者齐头并进、双管齐下, 会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晓燕, 徐广涛, 严蕊琳, 等.病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6) :70-91.

[2]苏敏, 田东萍, 杨锦华, 等.病理学CPC开放式教学法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 (5) :50-52.

上一篇:信息技术语言艺术下一篇:校本英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