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软组织创伤

2024-06-05

皮肤软组织创伤(精选6篇)

皮肤软组织创伤 篇1

皮肤组织的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表皮创伤的修复是皮肤全层愈合的关键部分, 其中表皮中具有分化、增生的细胞-角朊细胞在表皮创伤愈合中起着起始作用。表皮愈合一般经过角朊细胞的激活、迁移、增生以修复皮肤缺损或快速补充外层丧失的表皮细胞等过程。在科研和教学中经常碰到制做皮肤组织石蜡切片, 正常皮肤组织切片的制做并不困难, 而做好伤口愈合后新生的皮肤组织切片并不容易。为此经过摸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作小鼠创伤愈合新生皮肤组织切片过程, 方法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健康成年C57昆明小鼠60只, 体重25~35g, 雌雄不拘, 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标准动物饲料喂养。

1.2 仪器设备

无菌手术器械一套;摊片烤片机 (湖北孝感亚光医疗仪器厂) ;石蜡切片机 (Leica RM-2035) ;电热恒温培养箱HHB11型 (上海跃进厂) ;研究用显微镜 (Olympus BHS, 日本) ;IPP图像分析软件version5.0 (美国) 。

1.3 实验动物分组

实验动物分为Ⅰ~Ⅵ组。第Ⅰ组为一般组织切片制作方法组, (参照南方医科大学组织胚胎教研室一般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方法步骤) 。每组随机10只昆明小鼠。

1.4 操作步骤

1.4.1 动物创伤模型制作

小鼠用10%的水合氯醛按0.003m L/g剂量麻醉后, 在脊柱右侧胸廓上方做一大小0.5×0.5cm2的手术切口[1~3], 深达筋膜。术后伤口消毒, 无菌纱布覆盖。在清洁笼内饲养, 给清洁饮水, 自由取食, 见图1。

1.4.2 取材与固定

术后第4天, 所有小鼠均用10%水合氯醛麻醉, 用无菌手术器械取创面新生皮肤及创周部分正常皮肤, 深达肌层, 立即投入固定液中。第Ⅰ组用Bouin氏液固定24h, 其他各组均用4%多聚甲醛中加0.04%戊二醛混合液固定24h。

1.4.3 冲洗、脱水与透明

第Ⅰ组直接酒精脱水, 不冲洗, 其他各组固定后用pH7.4的PBS液冲洗2遍, 5min/遍。

1.4.4 浸蜡、包埋、切片、摊片、烤片、HE染色及封片:

各组操作步骤及时间相同。

1.5 统计学处理

每只小鼠制做5张HE组织切片, 每组做50张切片, 以光镜下所见组织结构清晰, 形态完好, 无破碎, 表皮无丢失或翘起为质量好的切片, 其他视为无效切片。有效率为有效张数/总张数×100%, 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进行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注:-表示无此项, 与第Ⅰ组传统制作方法相比, *P<0.05, △P<0.01, #P>0.05

皮肤创伤愈合的过程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创面修复的基本目的是快速再上皮化。角朊细胞是构成皮肤最主要的细胞, 其中表皮创伤的修复是皮肤全层愈合、再上皮化的关键部分, 角朊细胞迁移则在表皮创伤愈合中起着起始作用[1]。创伤愈合后新生皮肤较正常皮肤稚嫩, 在制作HE组织切片整个过程中都要仔细轻柔操作, 避免暴力。经过摸索, 按照第Ⅵ组的方法制作出的组织切片效率最高, 较一般组织切片制作方法[4]不但节省时间, 且创伤愈合再上皮化形态完整 (图2) , 片子质量好, 78%的组织切片没有出现组织结构紊乱、破碎, 表皮丢失问题, 重复性较好, 方法总结如下:

(1) 取材:取材时不要过度牵拉切口周围正常的皮肤, 并且切口周围的皮肤多取一些, 一是固定时皮肤不容易卷曲, 二是便于钳夹皮肤, 不损伤新生皮肤。有时取材会碰到新生皮肤和皮下组织粘连在一起, 最好连皮下组织一起取下固定, 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新生皮肤。

(2) 固定方法:皮肤用4%的多聚甲醛效果更好一些。4%的多聚甲醛用p H值7.4~7.6的PBS液配置, 另加少量戊二醛 (戊二醛浓度0.04%) , 平时置于4℃冰箱中保存。将取下的皮肤先用镊子轻轻展平, 然后使其真皮面向下贴在有孔的塑料固定盒中, 这样可防止皮肤边缘卷曲。迅速投到4%多聚甲醛溶液中, 在4℃冰箱内固定24h.期间不定时摇晃, 以利于组织固定更完全。

(3) 脱水、透明:这是至关重要的步骤。组织固定后用p H7.4的PBS液冲洗2遍, 5min/遍。之后置于70%酒精过夜。第2天从80%酒精脱水, 80%、90%、95%酒精, 无水乙醇Ⅰ、Ⅱ各1h。最重要的是在无水乙醇Ⅰ、Ⅱ中的脱水时间长度要适宜, 无水乙醇中脱水不同时间后的制片效果对比, 无水乙醇Ⅰ、Ⅱ脱水各1小时最好。脱水时间短, 组织中残留水分不利于透明剂的进入, 影响石蜡包埋效果, 脱水时间过长容易使新生皮肤变脆[5~6]。脱水中每一步操作后都要用吸水纸吸干组织块表面的水分再投入到下一梯度酒精中。透明是最关键的一步。把无水乙醇脱水后的组织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后投入到无水乙醇和二甲苯1:1混合液中透明2min, 然后放置到纯二甲苯Ⅰ中10min, 二甲苯Ⅱ中5min效果最好。时间短了透明不充分, 时间长了组织脆性变大[5~7]。

(4) 浸蜡包埋:浸蜡一般采取4步法。第1杯浸蜡30min, 第2杯和第3杯各1小时, 第4杯30min。此过程在60℃恒温箱中进行。如果浸蜡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易导致皮肤卷曲变脆。包埋动作要快, 尤其冬天室温低时更应该注意。如果组织块不多, 可以直接用第4杯硬蜡当包埋蜡, 夹取组织的镊子事先预热, 在夹取皮肤时就要调整好切面方向, 夹取组织外缘正常皮肤后迅速投入到金属包埋框中, 并且在组织上轻压一下。如果组织块多, 可以把第4杯硬蜡分为几个小杯, 包埋蜡用电炉加热后等温度降到65℃左右时倒入包埋框中, 迅速从恒温箱中拿出1个小蜡杯来包埋。如果包埋蜡温度过高, 很容易从包埋框四周缝隙中流出, 既浪费资源, 又对新生皮肤有损害, 如果温度过低, 容易凝固, 使组织与蜡分离。组织在空中停留过久, 或者镊子没有预热就夹取组织会也导致组织与包埋蜡分离, 都会影响切片效果。

(5) 切片, 摊片, 烤片:切片时右手握持切片机摇把用力要均匀, 才能保证切出的片子厚度均一。水最好用冷开水[8], 温度37℃左右;捞片后在摊片烤片机上烘烤几分钟, 直到皮肤皱褶展开为止, 然后放入37℃烤箱中过夜, 准备第2天染色。

(6) HE染色:白片经二甲苯Ⅰ10min, 二甲苯Ⅱ5min脱蜡后再经梯度酒精脱水, 皮肤组织切片一般在苏木精中染30min左右, 盐酸酒精分色采取将片子快速浸入新盐酸酒精中2下, 时间大约2~3s效果最好。伊红染液浸入5s。如果想要片子颜色更红些可适当延长几秒钟。

综上所述, 样品制作关键是控制好在无水乙醇、二甲苯中的时间。从以上步骤可以看出.每个步骤都能直接影响片子质量。时间长短要适宜, 过长、过短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另外上述所得切片还可以直接做免疫组化实验。

摘要:目的探索有效的小鼠创伤愈合新生皮肤石蜡组织切片制作方法。方法控制HE组织切片制作中关键步骤时间来对比不同方法之间的制片效果。结果采用4%多聚甲醛中加0.04%戊二醛固定。中性PBS液冲洗组织切片10min, 70%酒精过夜, 80%、90%、95%酒精脱水各2h, 无水乙醇脱水1h, 在二甲苯中透明共15min, 4步浸蜡法制作出的组织切片形态完整, 质量较好。结论摸索的新方法较一般常规组织切片制作方法不仅节省时间, 更重要的是克服了一般常规方法制作出的新生皮肤组织切片组织破碎的问题, 且重复性好。

关键词:皮肤,小鼠,创伤愈合,石蜡切片

参考文献

[1]Maoxian Deng, Wei-Li Chen, Atsushi Takatori, et al.A role for the MEK kinase1in Epithelial Wound Healing[J].Mol Biol Cell, 2006, 17 (8) :3446~3455.

[2]Wankell M, Munz B, Hubner G, et al.Impaired wound heal-ing in transgenic mice overexpressing the activin antagonist follistatin in the epidermis[J].EMBO J, 2001, 20 (19) :5361~5372.

[3]Bamberger C, Scharer A, Antsiferova M, et al.Activin con-trols skin morphogenesis and wound repair predominantly via stromal cells and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via keratinocytes[J].Am J Pathol, 2005, 167 (3) :733~747.

[4]闫国和, 古德全, 林远, 等.制作鼠组织优质石蜡切片方法的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 24 (7) :875.

[5]杜卓民.实用组织学技术[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2~23.

[6]刘世新.实用生物组织学技术[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56~60.

[7]路健, 王伶.石蜡切片制作中的问题与解决[J].基础医学教育 (Pre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Edition) , 2001, 3 (3) :263.

[8]杨群, 胥维勇.影响组织切片制作质量几个因素的分析及改进方法[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05, 14 (1) :119~120.

皮肤软组织创伤 篇2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缺损,护理,创面,持续负压吸引

四肢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是我院手外科最常见的创伤。常见的原因有车祸伤, 机器绞伤, 重物砸伤等。由于伤后局部肢体血液循环不良, 而致感染或坏死。如何有效地修复创面, 刺激受伤局部肉芽组织的生长, 是促进愈合的重要原因。而应用VSD法治疗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我科28例病人应用此种手术方式, 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病人, 男20例,

女8例, 年龄7~45岁, 平均29岁, 受伤至手术时间多在6小时内, 其中3例患者超过6小时, 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不等, 创面分布于大腿、小腿、足部、前臂和手部等。

1.2 材料VSD敷料 (医用高分子泡沫

材料) 、引流管、透明贴膜 (具有单方面透气功能) 、三通 (Y型接头) 、中心负压吸引装置。

1.3 手术方法首先检查创面, 彻底清除

坏死组织和异物, 有骨外露的创面尽量用替代法覆盖, 建立微循环和重视血运情况, 以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2];其次将VSD材料按创面大小修剪后覆盖创面, 较大缺损可用“患联法”, 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然后在VSD敷料外覆盖生物透明贴膜, 可用叠瓦法逐层逐片粘贴, 边粘贴边按压, 注意贴膜时一定不要按压VSD敷料, 以免敷料内被吸附的液体挤压到周围皮肤上, 不利于粘贴.检查不漏气;最后调节负压在0.017MPa~0.06MPa;24小时持续吸引7~10天, 待创面肉芽生长饱满后拆除。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意外受伤后,

由于疼痛、流血、活动受限和担心愈后, 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 通知医生立即给予检查受伤情况, 并进行止血等处理。同时了解患者的经济水平, 向其介绍VSD术的原理和优点。为患者举例疏导, 说出成功的案例, 让其观看手术的图片, 以解除患者的顾虑, 积极配合并接受治疗。

2.2 术前准备根据医嘱常规做好皮肤

准备, 全麻患者通知禁食12小时, 禁水4小时, 抽血完善实验室检查, 摄片, 正确注射破伤风, 必要时备血, 检查并准备病室中心吸引装置。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按相关麻醉术后护理常

规, 全麻患者给予吸氧及多参数仪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 抬高患肢并保持功能位, 根据医嘱给予抗炎、抗凝、消肿等药物治疗, 做好皮肤护理, 预防压疮, 鼓励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 定时翻身拍背, 防止肺部并发症, 留置导尿的患者每日两次会阴抹洗和尿道口消毒, 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3.2 VSD创面与负压引流管的观察和

护理持续负压吸引是VSD术的关键。一般维持负压在0.045MPa较理想.负压太小不能有效吸引, 过大可致出血, 还可引起吸引管管型变扁、管腔变小, 妨碍分泌物及时吸出。负压维持时间根据以下情况而定: (1) 一次负压密封引流可维持有效引流5~7天, 7天后拆除或更换; (2) 对于组织血供较差, 面积较大的创口, 如手部、足部应行VSDI法1~2次, 时间应在7~15天, 本组病例有5例; (3) 对于大面积骨外露、肌腱外露、一般行VSD法3~4次, 时间15~30天, 本组没有此病例; (4) 对污染严重创面, 如碾挫伤、机器绞伤一般行VSD太2~3次, 时间长15~20天, 本组有1例; (5) 植皮后用VSD法另压打包, 维持负压状态12~15天。在正常负压状态下, VSD扩创材料应塌陷, 引流管管型暴露良好, 无大量鲜血吸出;若VSD敷料鼓起, 看不见管型, 除堵塞外, 还应考虑负压源异常, 如吸引接头处密封不严, 中心负压停止, 引流管压迫、折叠等。可做相应对症处理;若引流瓶内短期内有大量鲜血引出, 每小时大于300ML, 持续3小时, 则说明创面有活动性出血, 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此外, 护理人员应严格床头交接班, 指导患者及家属翻身时不要牵拉、压迫、折叠引流管, 更不可随意调节负压。以使创面的渗注液及时清除, 防止感染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 每天定时更换引流瓶并及时倒出引流液, 更换时双钳夹闭引流管, 防止引流物重新吸入到创面内。

3.3 营养支持因渗液中含大量蛋白质,

加上创伤的高代谢状态, 易致机体负氮状态。饮食中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补充, 如输注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等, 并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

4 小结

VSD覆盖术治疗四肢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可改善局部微循环, 刺激肉芽组织快速生长以填充创面[3]。较其普通清创术后常规换药减轻了痛苦, 缩短了住院时间, 为二期植皮和游离皮瓣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范显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骨下1/3段骨外露的护理.中医正骨.2009, 11

[2]赵杰, 辛苦杰, 初涛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临床医学论文.2009, 12

皮肤创伤愈合大鼠模型的应用进展 篇3

1模型的类型

以Davidson等[1]描述的各种动物创伤愈合模型为框架, 结果显示, 55个研究中有10例所用模型属慢性创伤模型。为了复制缺血条件, 9例研究应用皮瓣手术, 1例研究应用阿霉素溢出法制备皮肤坏死模型。有些研究属几种类型, 如某研究中部分应用了36个月龄的大鼠, 应归为衰老和创伤愈合的复合型模型。据Gottrup等[2]的报道, 没有可与人的慢性不愈性创伤相比的大鼠慢性创伤模型, 大部分应用急性外科创伤模型, 可分为切口和切除模型。其他模型有死亡空间、创伤腔室、烧伤及功能减弱。

2复合模型的应用

在应用烧伤模型的研究中, 使用部分层创伤。如应用有毛动物, 像典型的SD大鼠和Wistar大鼠, 采用皮刀等装置制作部分皮层创伤在研究中存在固有问题:高密度的被毛可夸大啮齿动物模型的上皮再生率。对被毛大鼠使用脱毛剂, 结合刮或不刮的优缺点及各实验来考虑。

Davidson等[1]的研究还发现伤口大小有所不同, 当4项研究采用相同创伤技术、在相同部位制作相同面积的伤口, 即在大鼠背部制作4cm切口。因采用相同技术进行研究的数量很小, 无法从数据中得到一致证据。在应用圆形伤口所做研究中, 创面大小不同, 有直径6mm、15mm创面, 直径1.5cm圆形切口及直径>2cm创面, 切口长度5mm~8cm不等。烧伤创面包括直径6mm的圆形液氮灼伤、在脱毛背部制作占体表面积15%~20%的烫伤及用直径1.5cm金属棒制备的烫伤模型。皮瓣大小有:2cm×4cm、4cm×10cm、3cm×6cm、7cm×1.2cm、7cm×5cm。

创面大小是创伤研究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实验性研究中, 无论最初设计的形状如何, 最终的大小和形状均受保留皮肤的弹力影响。据Montandon等观点, 在圆形溃疡观察到的收缩减低常是因缺乏延展性或与周围皮肤黏附所致的一种继发现象。对创伤愈合的研究, Montandon等推荐应用≥4cm的方形创面, 有利于研究收缩和上皮化对伤口愈合的作用。另一方面, Cross等[3]认为相对于总体表面积而言的大创面所致的代谢和物理胁迫可单独影响创伤愈合的研究结果。为减小胁迫作用, Cross等选用15cm×15mm而非20cm×20mm创面, 应用于200~350g成年雌性Hooded Lister大鼠。

3麻醉剂和止痛剂

注射用麻醉剂 (如戊巴比妥或克他命/甲苯噻嗪混合制剂) 比吸入性麻醉剂更常用。在选择麻醉剂时, 必须考虑其造价、可用性及与其他药物配伍等内容。

4分析方法

创伤愈合的研究人员应用大体和组织学联合观察、生物化学和生物机械学测量、创伤愈合标志物的分析、常将细胞学反应和免疫学反应结合来分析评价创伤修复的进程。组织学评价中新生上皮、炎症和血管反应的进程、皮层的厚度、伤处胶原的形成等常被测量。

创伤愈合目的是恢复组织的完整性并抵抗来自外部的压力。在动物模型中, 愈合过程可通过测定创面机械强度的形成来评价。大部分研究使用张力计测定创面的张力, 使用撕断力评价皮肤模型。皮肤收缩和上皮再生的区域可应用示踪和面积GRID技术结合计算机分析来评价。电镜、血管VASCULATURE PATENCY测定、免疫组化测定和遗传学水平的调查也是评价结果所用到的其他一些方法的代表。在报告结果中使用不同的方法只是增加了各研究结果间的直接相互比较。实验条件和创伤技术的变化较大, 使相互间的比较不可能完全科学公正。应进行一个单独的研究, 观察不同品系大鼠的创伤愈合能力, 与此同时, 尽可能减小其变量, 如动物的体积大小、性别、年龄、环境条件、动物的操作、创伤模型的制作技术、记忆对愈合分析的所有参数。

综上所述, 模型必须具有能被检测的可能, 需研制技术和重现性标准化的实验模型, 这样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来自不同治疗方式的结果进行比较。对各研究最终治疗效果的准确比较需以创伤愈合知识为基础。

关键词:创伤愈合,大鼠模型

参考文献

[1] Davidson JM.Animal models for wound repair[J].Arch Dermatol Res, 1998, 290 (suppl 1) :1-2.

[2] Gottrup F, Agren MS, Karlsmark T.Models for use in wound healing re-search:a survey focusing on in virto and in vivo adult soft tissue[J].Wound Rep Reg, 2000, 8:83-96.

皮肤软组织创伤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采用兔子建立动物模型。选择的成年兔子3只, 在麻醉状态下获得5份样本。

1.2 RNA及mRNA的提取与测定

按照目前常用的Chom czynski实验方法[3]分别进行研究样本RNA的提取。

1.3 芯片和表达谱探针的制作

采用美国Super Array生物公司提供的基因芯片进行PCR扩增, 并将靶基因在硅烷化玻片上进行点样。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及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样本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按照Ratio<5.0及Ratio>2.0进行研究样本基因表达差异比较标准。出现表达差异基因为132个, 见表1。

2.2 研究样本表达差异基因种类分布

采用专门的分析软件进行研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研究发现, 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分为8种类型, 见表2。

3 讨论

皮肤创伤愈合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 皮肤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 为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组织形成的复杂组合, 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成人皮肤创伤后修复过程为有瘢痕修复过程, 在修复过程中会出现增生性瘢痕。研究发现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过度增殖和增生有关[2]。胎儿皮肤创伤后修复过程为无瘢痕修复过程, 不会出现增生性瘢痕。采用聚类分析发现, 胎儿兔皮肤愈合过程基因表达差异与蛋白合成、DNA结合转录和代谢相关基因相关。而成年兔皮肤愈合过程基因表达差异与原癌基因、细胞周期基因等存在相关。说明不同的基因表达会影响到皮肤愈合的程度和状态[3]。

参考文献

[1]Burring ton JD.Wound healing in fetal lamb[J].J Pediatr Surg, 1971, 6 (6) :523~528.

[2]吴志远, 罗少军, 江黎明.隐丹参酮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J].广西医学, 2008, 30 (7) :1012~1013.

皮肤软组织创伤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皮肤创伤修复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精细化护理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18~59岁,平均(32.0±5.2)岁,创伤面积28.5~145.5 cm2,平均(54.2±4.7)cm2,修复部位:手部19例,前臂16例,足部15例,其他10例;文化程度:大专和以上10例,中专和高中20例,小学和初中30例。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8~60岁,平均(32.2±5.1)岁,创伤面积29.0~147.8 cm2,平均(54.5±4.6)cm2,修复部位:手部20例,前臂16例,足部15例,其他9例;文化程度:大专和以上10例,中专和高中19例,小学和初中31例。两组性别比、年龄、创伤面积、创伤部位构成和文化程度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主要为密切观察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同时给予相应的基础生活护理,并进行定期的健康知识宣教和心理疏导。观察组则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基本护理程序遵循常规的护理程序,同时对于每个护理程序进行细节化护理,即对于每个护理程序均将每个细节进行细致处理,并在每个细节中融入优质及人性化的理念,并将每个细节进行融会贯通,使患者从每个护理细节中均感受到重视与关怀,另外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也给予预见性护理,如对于可能引发感染的问题进行预防性措施的实施,并告知患者预防感染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时对于出现感染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及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树立尽早康复的信心,同时达到改善护患关系的目的。后将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护理前、护理后5 d、10 d的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及预防意识程度进行统计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

(1)预防知识掌握情况采用由患者回答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包括可能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等多方面的知识,问卷的总分范围为0~100分,以患者问卷得分在90分及以上为较佳,以患者问卷得分在70~89分为一般,以患者问卷得分在69分及以下为较差。(2)预防意识程度由医护人员和陪护家属根据患者的表现进行评估,以患者平时能够对引起感染的方面随时给予重视及避免为预防意识较高,以患者平时对于可能引起感染的方面虽能给予一定重视,但是不能达到较为全面的预防为一般,以患者对可能引起感染的方面平时根本无意识及不能够遵循相关预防知识为预防意识较低。

1.4 统计学处理

软件包为SPSS 15.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轻度、中度、重度及总计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及预防意识程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预防知识掌握较佳率和预防意识较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5 d和10 d,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例(%)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3 讨论

皮肤创伤修复术是临床中用于治疗大面积皮肤及软组织创伤的重要治疗方法,其术后的康复过程对于预后的影响也非常大,如不能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及改善创伤部位,则可能影响到治疗效果,甚至导致创口不愈等情况的发生[3,4],因此对于皮肤创伤修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成为护理干预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术后感染作为术后并发症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可导致创口不愈合及皮瓣不能成活等严重情况的发生[5,6],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做好术后感染的预防等。

精细化护理顾名思义即将整个护理程序均进行精致和细致化处理,首先将每个大的护理程序进行细节的区别,然后将每个细节均分别进行细致化处理,并将人性化及优质化的护理理念融入到护理细节的处理中,使患者对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每个护理细节方面的优质护理,并感受到重视与关怀,从而对于治疗和护理的重视性也随之提升[7,8],另外,护患关系也在此过程中得到改善,能够达到较佳的护患配合效果,患者的康复效果和速度也随之改善。

本文就精细化护理对预防皮肤创伤修复术后感染的意义进行观察,发现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方面发挥出较常规护理更佳的效果,表现出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的优势,同时患者对于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并且预防意识也得到较常规护理更大幅度的改善,而这些均是有效降低感染和预防感染发生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这些均与精细化护理更为全面且细致的对患者的护理使患者能够树立其治疗的信心和改善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有关,同时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加强相关知识学习的需求也得到提升[9,10],故效果也即更佳。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精细化护理对预防皮肤创伤修复术后感染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预防皮肤创伤修复术后感染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皮肤创伤修复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精细化护理),每组各60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护理前、护理后5d、10d的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及预防意识程度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5d、10d的预防知识掌握较佳率和预防意识较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对预防皮肤创伤修复术后感染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预防,皮肤创伤修复术,感染

参考文献

[1]燕敏.3例皮瓣修复术后合并绿脓杆菌感染的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23):412-413.

[2]王帅,曹斌,张守平.生物蛋白胶、加替沙星混合剂用于预防指肌腱粘连和局部感染21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7,47(5):46.

[3]尹明玉,李文娟.He-Ne激光与微波联合治疗重度手术切口感染[J].实用全科医学,2006,4(3):259.

[4]白会玲,王彦斐.皮瓣修复治疗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并感染21例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40.

[5]陈春霞.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1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2010,16(6):97-98.

[6]Panuncialman J.Wound edge biopsy sites in chronic wounds heal rapidly and do not result in delayed overall healing of the wounds[J].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2010,18(1):21-25.

[7]张凤清,方军.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8,24(5):34-35.

[8]Bachman S L,Ramaswamy A,Ramshaw B J.Early results of midline hernia repair using a minimally invasive component separation technique[J].American Surgeon,2009,75(7):572-577.

[9]冯珊.大面积背阔肌游离皮瓣术后感染移植成功1例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07,4(4):402-403.

皮肤软组织创伤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重组Tβ4 (北京诺思兰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ICAM-1一抗 (武汉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 ;VEGF一抗 (Santa cruz biotecnology, Inc.) ;SP试剂盒 (天津灏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Coolpix4500数码相机 (Nikon, 日本) ;Leica RM2165石蜡切片机 (Leica, 德国) ;Leica DM-RXA2显微镜 (Leica, 德国) ;Leica DCX-300FX数码采集器 (Leica, 德国) ;DZF-6021真空干燥箱 (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 。

1.2 方法

动物模型制作及分组处理参照李艳等方法。模型制作后第2、4、7 d, 于伤口及周缘全层取材, 4℃下4%多聚甲醛固定24 h, 石蜡切片 (5 m) , 常规脱蜡至水, 行H-E染色和ICAM-1、VEGF 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镜下观察后, 每组动物各取5张 (400X) 切片, 用Image Pro Plus4.5软件测定平均积分光密度 (IOD) 。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组内均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 (Two way ANOVA) 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E染色

对照组2 d时, 创面底部可见新生肉芽组织, 毛细血管偶见, 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以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为主;4 d时新生肉芽组织增多, 毛细血管少见, 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以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巨噬细胞增多;7 d时肉芽组织明显增多, 毛细血管少见, 炎性细胞浸润减少, 以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成纤维细胞增多, 但排列不规则。与其他组相比, Tβ4 6 μg组, 2 d时新生肉芽组织多, 毛细血管多, 管腔大, 炎性细胞浸润较多;4 d时肉芽组织增多, 毛细血管明显增多, 炎性细胞浸润减少, 成纤维细胞增多, 排列较规则;7 d时毛细血管重塑, 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多, 排列规则。

2.2 各组大鼠创面ICAM-1与VEGF的表达

ICAM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对照组, 2 d时偶见阳性细胞, 4、7 d时可见成纤维细胞样阳性细胞, 沿创伤交界排列, 新生肉芽组织亦见阳性细胞, 各时间段表达均较弱。Tβ4 2 μg组, 2 d即可见较多阳性细胞, 7 d阳性细胞增多且分布广, 染色深, 见较多的免疫阳性血管, 表达显著增强 (7 d与2 d和4 d比较 P<0.01) 。Tβ4 6 μg组, 2 d阳性细胞多, 染色深 (与2 μg组比较P<0.01) , 可见免疫阳性管腔。4 d表达减弱 (4 d与2 d比较P<0.01) 。7 d交界处可见免疫阳性细胞, 表达增强 (7 d与4 d比较P<0.01) , 接近2 d水平 (P>0.05) 。Tβ4 18 μg组, 2 d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较多, 染色深 (与6 μg组比较无差异P>0.05) , 4 d阳性细胞和阳性血管增多, 染色较浅 (4 d与2 d比较P<0.05, 但与其他组比较染色最深 (P<0.01) , 7 d表达最强 (7 d与2 d、4 d 比较P<0.01, 与其他组比较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与2 μg/50 μl组比较#P<0.01.

VEGF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Tβ4 2 μg组, 2、4 d时阳性少, 7 d时阳性多。Tβ4 6 μg组各时间点表达强度和阳性血管面积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血管丰富, 2、4 d时主要是较多的阳性小血管, 7 d时已形成阳性大血管, 血供良好。Tβ4 18 μg组VEGF阳性较弱。

3 讨论

创伤愈合过程中, 炎症反应最早发生, 并触发肉芽组织形成和组织重建, 是机体抗损伤的一种表现。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则阻碍修复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再生, 影响肉芽组织的形成, 严重影响修复过程。

细胞间粘附分子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ICAM-1)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是参与炎症反应和肉芽组织形成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 创伤区的血管内皮细胞大量表达ICAM-1 , 促进炎性反应的发生, 发挥早期防御功能。若炎症反应持续存在, ICAM-1还与成纤维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结合, 导致瘢痕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 一定量的Tβ4可在创伤修复的早期促进ICAM-1的表达, 促进炎性反应防御反应, 并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 促进肉芽组织形成;中期抑制其过度表达, 防止过度炎症反应对新生组织的损伤, 促进向修复阶段的转化, 晚期有所增强则促进新生组织间的粘附与结构重建。

VEGF特异性地结合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 诱导内皮细胞增殖, 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以及促进血管形成, 启动肉芽组织的形成。Cha HJ等 指出Tβ4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水平来促进血管生成, 而VEGF的表达可能需要Tβ4的存在。本研究显示Tβ4调节VEGF, 明显促进血管再生和重塑。

血管再生与ICAM-1等黏附分子表达下降所致的淋巴细胞浸润减少有关。CarolineBouzin等研究表明, VEGF可能通过影响NO依赖的肌动蛋白纤维的重构, 抑制ICAM-1在内皮细胞表面的聚集, 减弱淋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再生。结果显示, 实验组早期防御性炎症反应较对照组启动早, 炎性细胞浸润明显, ICAM-1表达多, 特别是Tβ4 6μg组 (IOD=69.53) , 随即ICAM表达明显减少 (IOD=18.94, P<0.01) , 炎细胞浸润减弱, VEGF表达平稳, 逐渐增多, 出现较多的新生血管, 较快地进入修复阶段。故认为, Tβ4可能作为一种炎性反应抑制因子[3,4], 调节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 影响ICAM-1的表达, 调节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保证早期有力的炎症防御反应并迅速抑制反应过度, 促进前修复分子VEGF的表达, 进而推进血管再生和肉芽组织形成, 促进修复。

此外, Tβ4还可能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 MMPs) 基因表达和酶活性, 参与创伤愈合早期坏死组织的清除、基底膜的溶解和微血管的形成, 调节LN-5的表达, 在Tβ4作用下, 这些因子和生长因子共同作用, 促进创伤愈合。

摘要:目的研究重组胸腺素β4 (thymosin 4, Tβ4) 调节ICAM-1和VEGF的表达促进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 体质量200~250 g, 制备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动物随机分为PBS对照组和Tβ4 2μg/50 L组、6μg/50μl组和18μg/50μl组。实验组于模型制备后即刻、每天7:00、19:00伤口表面滴加Tβ4 50μl。对照组滴加等量PBS液。造模后2、4、7 d取材染色。结果H-E染色显示各组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和肉芽组织形成。Tβ4处理后, ICAM-1阳性表达增多, 2 d时2、18μg组表达较强 (P<0.01) , 4 d时各组均减弱, 18μg组相对较强, 7 d时各组表达增强, 18μg组最强 (P<0.01) 。4 d时VEGF阳性最多, 7 d时阳性减少, 6μg组表达强度保持在较高水平 (P<0.05) 。结论重组Tβ4可能抑制炎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调节炎症反应影响ICAM-1、VEGF的表达, 促进创伤愈合。

关键词:重组胸腺素β4,炎症反应,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皮肤创伤愈合

参考文献

[1]AlexanderM, Daniel T, ChaudryIH, etal.T?cells of theγδT?cell receptor lineag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stburnwound healing process.J Burn Care Res, 2006, 27 (1) :18?25.

[2]Loddick S, Rothwell N.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the nervous system.Cytokines and Neurodegeneration, 2002:90.

[3]Badamchian M, Fagarasan MO, Banner RL, et al.Thymosinβ4reduces lethality and downregulates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 en-dotoxin-induced septic shock.Int Immunopharmacol, 2003, 3 (8) :1225-1233.

[4]Sosne G, Chan CC, Thai K, et al.Thymosinβ4 promotes cornealwound healing and modulates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 vivo.ExpEye Res, 2001, 72 (5) :605-608.

上一篇:中小V下一篇:六偏磷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