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皮肤复合组织缺损

2024-10-19

四肢皮肤复合组织缺损(精选6篇)

四肢皮肤复合组织缺损 篇1

在临床上, 由于高能创伤导致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发症, 该种并发症较为严重, 容易造成严重的创面感染, 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 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 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82例, 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 每组41例患者, 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82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50例, 女性患者32例, 年龄在25~60岁, 平均年龄为35岁。其中观察组41例患者有男性患者26例, 女性患者15例, 年龄在26~60岁, 平均年龄为34岁, 对照组41例有男性患者24例, 女性患者17例, 年龄在25~59岁, 平均年龄为36岁, 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观察组41例患者进行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 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将患者按创面大小和形状修剪医用泡沫, 大的创面则根据大小使用多块[1]。其次, 需要置管。用专用导针在修剪好的材料内钻孔, 引入引流管的多孔段。然后接通负压, 将引流管接通负压装置, 持续吸引。如果引流管较多, 可使用三通接头将多根引流管串接。负压有效的标志是填入的医用泡沫块明显瘪陷, 薄膜下无液体积聚[2]。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换药, 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 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知, 观察组41例患者, 换药次数为 (3.1±1.34) 次, 二期植皮时间为 (7.2±1.65) d, 植皮愈合时间为 (11.2±1.23) d, 创面缩小 (21.2±2.13) %, 住院时间为 (18.2±1.54) d。对照组41例患者, 换药次数为 (7.2±1.42) d, 二期植皮时间为 (12.5±1.82) d, 植皮愈合时间为 (14±1.41) d, 创面缩小 (12.1±2.61) %, 住院时间为 (25.1±1.78) d。在换药次数, 二期植皮时间, 植皮愈合时间以及住院天数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创面所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临床上, 导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主要原因进行由于高能创伤导致的, 进而造成创伤的不断扩大, 患者的局部血供受到严重的损害, 严重者容易出现间歇性休克, 不利于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 在进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上, 需要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 结合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 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及时的控制和逐渐的恢复, 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 主要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临床研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 对于感染创面的治疗更加的有效。采用该种技术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清除创面的脓液以及坏死的组织, 促进患者更快的康复[4]。二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进一步减少患者创面细菌感染的数量, 尤其是G-细菌数。主要的原因是在半透膜的封闭下创面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内, 能阻止外界细菌的侵入, 比常规敷料覆盖隔离效果更强。三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进一步促进创面血供的恢复, 有助于增加患者血管的通透能力, 进一步促进患者体内水肿的消退, 确保血芽组织的有效生成, 促进患者的康复[5]。

综上所述, 在换药次数, 二期植皮时间, 植皮愈合时间以及住院天数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创面所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由此得出临床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82例, 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 每组41例患者, 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观察组41例患者进行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 对对照组41例患者进行常规换药, 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41例患者, 换药次数为 (3.1±1.34) 次, 二期植皮时间为 (7.2±1.65) d, 植皮愈合时间为 (11.2±1.23) d, 创面缩小 (21.2±2.13) %, 住院时间为 (18.2±1.54) d。对照组41例患者, 换药次数为 (7.2±1.42) d, 二期植皮时间为 (12.5±1.82) d, 植皮愈合时间为 (14±1.41) d, 创面缩小 (12.1±2.61) %, 住院时间为 (25.1±1.78) d。在换药次数, 二期植皮时间, 植皮愈合时间以及住院天数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创面缩小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靖, 陈绍宗, 李学拥, 等.封闭负压引流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1, 12 (1) :190-191.

[2]陈绍宗, 曹大勇, 李金清, 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愈合过程中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2, 12 (3) :189-190.

[3]Fei HX, Du JY, Luo HC, et al.Closed suction treatment of open fractures and soft tissue defects[J].Chin J Trauma, 2011, 10 (3) :150-151.

[4]Luo HJ, Lin GF, Hou M.VSD treatment of open fractures of the tibia and fibula with severe soft tissue injury[J].Chin Med, 2011, 12 (3) :152-153.

[5]Chen L.VSD open fractures in the extremities and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application[J].Clin Med, 2011, 4 (8) :170-171.

四肢皮肤复合组织缺损 篇2

1临床资料

本组24例患者, 其中男14例, 女10例, 年龄7~79岁, 平均44.18岁。其中大腿皮肤及软组织缺损13例。小腿皮肤及软组织缺损8例, 足踝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3例, 4例并发感染。皮肤及软组织缺损面积创面范围10 cm×20 cm~10 cm×30 cm。受伤时间2~48 h, 平均6.9 h。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3例, 创面15个;对照组11例, 创面13个。

2观察组护理流程

2.1心理护理: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宣教和疏导, 从而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3,4]。

2.2术前准备: (1) 术前应评估患者一般情况, 完善各项常规检查, 术区皮肤清创、备皮, 必要时静脉输入抗生素控制创面感染继续发展。 (2) 用物准备:负压吸引器、吸引管、压力表。

2.3术后护理

2.3.1按要求去枕平卧位, 患肢用软枕抬高20°~30°, 以利血液和淋巴回流, 减轻患肢肿胀及疼痛。

2.3.2保持负压引流畅通。术后48 h是保持负压通畅的关键时期, 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是引流及治疗成功的关键, 也是护理的重点内容。负压有效的标志是引流通畅, 引出血性或脓血液, VSD敷料明显塌陷, 创面干燥且无液体聚集, 内管形态凸现[5]。若引流不畅可用生理盐水10~20 m L冲洗管道, 必要时予更换引流管并报告医师处理。

2.3.3引流管道的护理:对患者进行管路健康宣教, 填写管路护理记录单。观察和记录引流量及色, 观察创面有无活动性出血, 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3.4创面的观察及护理:VSD有效引流期间为7~10 d。换药时注意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创缘周围皮肤的颜色及温度[6]、肢端末梢的血运、皮肤颜色温度及感觉运动情况。

2.3.5防感染护理:由于生物透性薄膜的透氧及透湿性能有限, 容易发生厌氧菌感染[7], 因此定期进行引流液培养可避免厌氧菌感染。

2.3.6健康指导: (1) 饮食: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以促进创面内肉芽组织的生长,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感染性毒素排出。 (2) 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做肌肉及关节的被动运动, 3~5 d后行主动运动, 以肢体关节的伸屈为主, 锻炼次数由少到多, 幅度由小到大, 时间由短到长, 活动强度以伤口疼痛耐受为宜。

3结果

观察组13例患者、有9例经一次性封闭引流7~10 d后, 创面自体植皮一次全部成活。1例患者经3次VSD治疗, 3例患者经2次VSD治疗, 创面均愈合良好。治疗时间最短者15 d, 最长者41 d, 平均治愈时间19 d。与对常规护理组比较, 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照见表1。

4讨论

四肢大面积皮肤及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急性损伤之一, 皮肤缺损部位与外界相通, 如果出现感染会直接影响后期修复重建的效果。VSD可促进组织水肿的消退, 加速肉芽组织生长, 促使创面愈合。配合制定相应的护理流程可加快创面愈合, 减少换药次数, 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提高医患满意度。本研究通过设立对照组及观察组, 从创面的愈合程度, 换药次数, 植皮成活率、医患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VSD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及组织缺损的特殊性而制定的护理流程,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值得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7.

[2]王红霞.负压吸引技术在骨科难愈性创面治疗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8 (8C) :2186-3187.

[3]李靖, 孙坤.VSD应用于骨科四肢难愈性创面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2, 10 (6) :503-504.

[4]杨晓霞.高负压封闭吸引技术用于开放性四肢骨折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8, 23 (4) :30.

[5]王学娟.VSD负压密闭引流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7例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6) :28.

[6]王欣, 蔡林, 胡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 2007, 15 (10) :692-693.

四肢皮肤复合组织缺损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1年5月我科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20岁~76岁,平均44.5岁;上肢5例,下肢9例;车祸伤8例,机器切割伤4例,重物砸伤2例;皮肤面积缺损3 cm×5 cm~2 cm×35 cm;均行VAC治疗治疗创面。

1.2 封闭负压引流方法

1.2.1 材料

封闭负压引流材料由武汉德格拜尔外科植入物有限公司提供,由4部分组成:①医用海绵敷料,多孔性,吸附性好,不会引起阻塞;②医用手术薄膜: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和丙烯酸,生物相容性好,对皮肤无刺激,具有良好的透气性;③多侧孔硅胶引流管,包埋在海绵敷料中;④三通接头,引流管夹。负压源:均选用中心负压吸引。

1.2.2 引流方法

①清创:切开创口,反复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②清洁创面周围皮肤:先用生理盐水把创面周围皮肤擦洗干净,除去创周坏死的角质层,再用75%乙醇彻底脱去络合碘,最后用干净纱布擦干;③材料准备:将VAC敷料按创面大小修剪并贴附于创面并缝合;④贴膜:贴膜至少覆盖2 cm的创缘健康皮肤,保持创面的封闭性;⑤连接引流管、负压源:用三通管将所有引流管合并为一个出口,确保各连接处的紧密性,接通负压源,调整负压值125 mmHg~450 mmHg(1 mmHg=0.133 kPa);⑥持续负压引流5 d~7 d,拆除敷料,观察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行游离植皮。一般在7 d后拔除或更换,对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污染特别严重的创面,可行VAC治疗3次~5次,时间可达15 d~30 d。

1.3 结果

12例病人经5 d~7 d封闭负压引流,拆除敷料后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毛细血管丰富,无水肿、渗出,二期植皮后愈合良好。2例创面面积大、渗液多,经更换2次VAC敷料后,创面缩小、肉芽组织新鲜,行植皮术后痊愈,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创伤对人体是一种打击,病人及家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情绪。护士应同情、理解病人,多与病人沟通,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采取鼓励,安慰、暗示等方法,解除其思想顾虑。同时,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引流技术的常识和护理要点,让病人及家属了解VAC治疗方法,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为有效治疗和切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2.1.2 术前准备

手术前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及准备工作,如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常规皮肤准备,以利于术后生物透膜的紧密粘贴,防止皮肤毛孔内的细菌繁殖引起感染。保持创面清洁,妥善安置患肢,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备好负压引流装置。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患肢抬高20°~30°,以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改善循环,减轻患肢肿胀及疼痛。同时避免压迫引流部位,如为下肢后侧创面应将其悬空[1],防止引流管被压迫或折管,而阻断负压源。

2.2.2 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体温的变化,若体温持续升高,提示创面引流失效或有感染加重的可能;观察病人疼痛情况,术后若疼痛不减反有加重之势,提示有感染的可能或负压值过大,应给予综合分析判断,并给予处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变化,无味、呈淡红色或暗红色均属正常[2];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包括颜色、分泌物、创面大小,保持创面周围皮肤清洁与干燥,防止粘贴薄膜松脱。

2.2.3 饮食护理

早期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肠胃功能恢复后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蛋、肉、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足够的营养,促进创面内肉芽组织的生长,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2.2.4 负压的维持与观察

保持有效负压是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成败的关键,负压的高低及有无中断直接影响引流的效果。负压保持在125 mmHg~450 mmHg,每次更换负压瓶的引流液时,为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先夹紧引流管夹,再关闭负压源,然后更换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如果负压<125 mmHg时,引流效果差。如果瘪陷敷料恢复原状、薄膜下出现积液,提示负压失效,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找原因。但负压太大可致出血。如有大量新鲜血液吸出时,应考虑创面有活动性出血,及时报告医生,立即停止负压吸引,做好相应处理。本组病人未出现大出血现象。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脱离,确保引流通畅。

2.2.5 康复锻炼

肢体功能的恢复是护理的重要任务,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尽快指导,协助病人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指导病人行伤肢关节主动、被动运动,患肢握拳、手指充分屈伸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髌骨被动活动和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创面周围皮肤都被薄膜包裹,动时要适度,避免松脱,造成无效负压。

3 讨论

创面封闭负压引流不同于传统负压引流方法,是在负压基础上密封创面。良好的封闭是保证有效负压引流及治疗成功的关键[3]。引流管被医用泡沫敷料包裹而不与创面组织直接接触。负压封闭引流的创面渗出物随时被引出,减少了创面细菌数量,消毒了细菌的培养基,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阻止感染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4]。由于负压的作用,降低了组织间压力,同时使伤口周围的氧张力下降,刺激修复的启动信号,有利于及时清除坏死组织,促进机体分泌纤溶蛋白激活物及其他酶的释放,达到自溶性清创的目的[5]。有临床研究显示,VAC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换药方法[6]。

总之,加强观察和全方位护理,进行持续恒定负压引流,加快了创面愈合时间,减少了换药次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同时还减少了大剂量抗生素的应用,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李洁,苏丽萍,陈彩芬.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老年瘫痪病人骶尾部Ⅳ期压疮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0,17(3A):75-76.

[2]邓波,何义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植皮术中应用的护理观察[J].护理研究,2004,18(11A):2021-2022.

[3]刘阳,王秋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难治性创面病人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9B):64-65.

[4]何飞,黄河,吴迪.封闭负压吸引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J].云南医药,2002,23(2):110-111.

[5]赵万秋,钱火红,张秀琼,等.封闭式负压引流对组织愈合的影响及对策[J].西南军医,2006,8(3):68-70.

四肢皮肤复合组织缺损 篇4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缺损,护理,创面,持续负压吸引

四肢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是我院手外科最常见的创伤。常见的原因有车祸伤, 机器绞伤, 重物砸伤等。由于伤后局部肢体血液循环不良, 而致感染或坏死。如何有效地修复创面, 刺激受伤局部肉芽组织的生长, 是促进愈合的重要原因。而应用VSD法治疗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我科28例病人应用此种手术方式, 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病人, 男20例,

女8例, 年龄7~45岁, 平均29岁, 受伤至手术时间多在6小时内, 其中3例患者超过6小时, 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小不等, 创面分布于大腿、小腿、足部、前臂和手部等。

1.2 材料VSD敷料 (医用高分子泡沫

材料) 、引流管、透明贴膜 (具有单方面透气功能) 、三通 (Y型接头) 、中心负压吸引装置。

1.3 手术方法首先检查创面, 彻底清除

坏死组织和异物, 有骨外露的创面尽量用替代法覆盖, 建立微循环和重视血运情况, 以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2];其次将VSD材料按创面大小修剪后覆盖创面, 较大缺损可用“患联法”, 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然后在VSD敷料外覆盖生物透明贴膜, 可用叠瓦法逐层逐片粘贴, 边粘贴边按压, 注意贴膜时一定不要按压VSD敷料, 以免敷料内被吸附的液体挤压到周围皮肤上, 不利于粘贴.检查不漏气;最后调节负压在0.017MPa~0.06MPa;24小时持续吸引7~10天, 待创面肉芽生长饱满后拆除。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意外受伤后,

由于疼痛、流血、活动受限和担心愈后, 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 通知医生立即给予检查受伤情况, 并进行止血等处理。同时了解患者的经济水平, 向其介绍VSD术的原理和优点。为患者举例疏导, 说出成功的案例, 让其观看手术的图片, 以解除患者的顾虑, 积极配合并接受治疗。

2.2 术前准备根据医嘱常规做好皮肤

准备, 全麻患者通知禁食12小时, 禁水4小时, 抽血完善实验室检查, 摄片, 正确注射破伤风, 必要时备血, 检查并准备病室中心吸引装置。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按相关麻醉术后护理常

规, 全麻患者给予吸氧及多参数仪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 抬高患肢并保持功能位, 根据医嘱给予抗炎、抗凝、消肿等药物治疗, 做好皮肤护理, 预防压疮, 鼓励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 定时翻身拍背, 防止肺部并发症, 留置导尿的患者每日两次会阴抹洗和尿道口消毒, 预防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3.2 VSD创面与负压引流管的观察和

护理持续负压吸引是VSD术的关键。一般维持负压在0.045MPa较理想.负压太小不能有效吸引, 过大可致出血, 还可引起吸引管管型变扁、管腔变小, 妨碍分泌物及时吸出。负压维持时间根据以下情况而定: (1) 一次负压密封引流可维持有效引流5~7天, 7天后拆除或更换; (2) 对于组织血供较差, 面积较大的创口, 如手部、足部应行VSDI法1~2次, 时间应在7~15天, 本组病例有5例; (3) 对于大面积骨外露、肌腱外露、一般行VSD法3~4次, 时间15~30天, 本组没有此病例; (4) 对污染严重创面, 如碾挫伤、机器绞伤一般行VSD太2~3次, 时间长15~20天, 本组有1例; (5) 植皮后用VSD法另压打包, 维持负压状态12~15天。在正常负压状态下, VSD扩创材料应塌陷, 引流管管型暴露良好, 无大量鲜血吸出;若VSD敷料鼓起, 看不见管型, 除堵塞外, 还应考虑负压源异常, 如吸引接头处密封不严, 中心负压停止, 引流管压迫、折叠等。可做相应对症处理;若引流瓶内短期内有大量鲜血引出, 每小时大于300ML, 持续3小时, 则说明创面有活动性出血, 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此外, 护理人员应严格床头交接班, 指导患者及家属翻身时不要牵拉、压迫、折叠引流管, 更不可随意调节负压。以使创面的渗注液及时清除, 防止感染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 每天定时更换引流瓶并及时倒出引流液, 更换时双钳夹闭引流管, 防止引流物重新吸入到创面内。

3.3 营养支持因渗液中含大量蛋白质,

加上创伤的高代谢状态, 易致机体负氮状态。饮食中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补充, 如输注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等, 并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

4 小结

VSD覆盖术治疗四肢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可改善局部微循环, 刺激肉芽组织快速生长以填充创面[3]。较其普通清创术后常规换药减轻了痛苦, 缩短了住院时间, 为二期植皮和游离皮瓣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范显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骨下1/3段骨外露的护理.中医正骨.2009, 11

[2]赵杰, 辛苦杰, 初涛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临床医学论文.2009, 12

四肢皮肤复合组织缺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48 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 年1 月到2015 年10 月间收治的感染性胫骨复合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全部患者中男36 例,女12 例,年龄14 ~ 51 岁,平均年龄为(34.52±8.67)岁,疾病病程1 ~ 11 个月,平均病程为(5.1±1.4) 月。纳入标准:胫骨骨缺损2~8cm;创口大小为12~120m2;裸露胫骨颜色偏黑;创口内出现脓性分泌物;内固定外露等;自愿参与本次干预研究等。患者的致伤原因包括:交通意外伤27例,坠落伤11 例,重物挤压伤5 例,其他原因致伤5 例。本组患者的原始创伤中,闭合性骨折7 例,开放性骨折41 例;骨骼及皮肤缺损部位位于胫骨上端9 例,位于中下段39 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主要采取皮瓣移植术联合骨牵张技术治疗修复方法,主要治疗步骤和方法如下:(1)清除病灶和外固定手术:所有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以及稀释碘伏溶液交替冲洗创面及骨折内固定处,剥离窦道和感染组织、软组织缺损的周围失活组织,直到创面周围轻微渗血,再取出内固定物。然后刮除钢板下以及髓腔内的肉芽组织,咬除骨折端的硬化骨,直到髓外腔外观恢复正常,利用庆大霉素盐水进行冲洗。之后再使用生理盐水以及双氧水重复冲洗手术创面两次,将碘伏溶液稀释后,浸泡10min左右,再用生理盐水冲洗[3]。(2)皮瓣移植术:根据患者的伤肢情况以及小腿创面位置来确定移植的皮瓣。本组患者中,腓肠肌内侧头移位术26 例,即在患者同侧小腿部位设计皮瓣,在明确腓肠肌外侧头与内侧头的交汇处之后,沿纵行方向切开腓肠肌的内侧头,此后再进行供区植皮;腓肠神经营养修复术14 例,通过该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处的皮肤缺损,皮瓣的长度需满足远端修复的要求;骨前外侧皮瓣修复术8例,即切分皮瓣内侧缘之后,使旋股外侧动脉充分显露,同时保证肌皮动脉供血皮瓣携带小部分的股外侧肌。(3)骨牵张技术:皮瓣移植术45d后,开始进行骨牵张复位术。常规处理骨折端段处的瘢痕组织,疏通髓腔,保证骨折端局部血运维持正常;骨牵张延长器为环形外固定,用2 枚螺钉固定住骨延长端,3 枚螺钉笃定骨断端;并在延长钉与固定钉间进行截骨处理,保留骨膜;在术后1 周延长的速度控制在每日1mm左右,分两次操作,至骨断端充分结合后,不再延长,在骨断端间金雄植骨手术,观察重建断端的愈合情况,再拆去外固定器。术后每间隔半个月进行一次X线片复查。

1.3 观察指标

根据X线片检查结果记录全部患者的胫骨延长长度、愈合指数、断端骨和延长区成骨愈合情况、术后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本组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且感染仅存在于一期。骨牵张手术延长胫骨长度为2 ~ 8cm,平均延长长度为(5.4±1.2)cm,愈合指数为30 ~ 60d/cm,在骨牵张手术治疗过程中未见神经、血管并发症。胫骨断端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8 ~ 21 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12.8±3.4)个月,延长区成骨情况良好。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踝关节功能正常,仅有4 例因外伤性缺损而致足背伸受限,经二期行胫后肌转位手术之后足背伸功能开始恢复正常,此外,创口积血1 例,针道感染2 例,经对症处理后上述情况均明显好转。

3 讨论

小腿前方仅有极少部分软组织覆盖,因此在骨折之后组织创伤(肿胀)有伴随皮肤缺损的可能性,若早期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骨感染或骨坏死,造成严重的后果。针对感染性胫骨缺损并有皮肤缺损,临床治疗比较棘手,传统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多次手术来控制感染以及取自体腓骨(髂骨)行移植术,不仅治疗周期长,使患者承受较大的生理、心理负担,而且更容易发生术后感染,不利于骨折愈合[4]。本次研究采取皮瓣移植术联合骨牵张技术治疗修复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且感染仅存在于一期;骨牵张手术成功地延长了胫骨长度,在骨牵张手术治疗过程中未见神经、血管并发症;同时胫骨断端骨折愈合良好,延长区成骨情况良好。这充分说明该联合修复术不仅能够彻底清除坏死的胫骨,有效预防了术后感染,而且有利于胫骨良好愈合,特别是骨牵张延长术在很大程度上修复了因缺损而缩短的胫骨,因而患者术后膝关节、踝关节功能和足背伸功能并未受到较大影响。这是因为骨延长手术可以利用生物力来激活骨组织的生长潜能,使机体能够与自行生长出缺损的骨组织,这与传统治疗思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5]。综合上述观察和讨论,采用皮瓣移植术联合骨牵张技术治疗修复胫骨粉碎性骨折及皮肤组织缺损,其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感染几率大大降低,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皮瓣移植结合骨牵张技术修复感染性胫骨复合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48例患者均为2012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收治的感染性胫骨复合皮肤组织缺损患者,患者的致伤原因不一,本组患者采取皮瓣移植术联合骨牵张技术治疗修复方法。结果 本组患者移植皮瓣均成活,且感染仅存在于一期。胫骨断端骨折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踝关节功能正常。结论 采用皮瓣移植术联合骨牵张技术治疗修复胫骨粉碎性骨折及皮肤组织缺损,其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感染几率大大降低,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四肢皮肤复合组织缺损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6例,男102例,女34例;年龄17~52岁,平均25.1岁;致伤原因:机器压砸伤72例,车祸36例,其他损伤28例;修复部位:拇指48例,示指12例,中指9例,环指10例,小指13例,虎口14例,小腿9例,足部2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肌腱外露。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0 cm×1.4 cm~18.0 cm×12.0 cm。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类型:带桡神经浅支60例,带尺神经手背支29例,带腓肠神经19例,带隐神经11例,前臂外侧皮神经14例。

1.2 手术方法

1.2.1 创面清创术:清创要彻底,去除坏死或污染严重的组织,使污染创口变成相对清洁创口,有肌腱、神经、骨损伤的首先进行修复。

1.2.2 根据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的部位和大小选择桡神经浅支、尺神经手背支、腓肠神经、隐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以皮神经走行体表线为轴心设计皮瓣。在皮瓣近端找到皮神经和伴行的浅静脉,保留长2 cm后切断,并结扎浅静脉。修复指端的皮瓣蒂宽约1 cm,带腓肠神经、隐神经的较大皮瓣蒂宽2~4 cm。逆行或顺行翻转皮瓣通过皮下隧道或明道修复创面。逆行皮瓣为恢复感觉应将皮神经与受区近端皮神经吻合。

1.2.3 供区创面手部小于3 cm直接缝合,前臂、小腿小于5 cm直接缝合,如不能直接缝合,行植皮术。术后保持皮瓣松弛位石膏托固定,10 d后解除石膏固定。

2 结果

本组136例,其中7例皮瓣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水疱,远端边缘轻度淤紫,经患肢抬高、拆除部分缝线或局部放血后4例皮瓣好转,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其余病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5年,皮瓣色泽、质地、感觉良好。

3 讨论

3.1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运

1992年Masquelet提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概念后,大量学者进行了有关方面的研究。根据应用解剖学发现进入皮神经干的供血渠道顺序,依次为节段血管、营养血管、外膜血管和神经内微血管网,由1条动脉和2条静脉组成。节段血管来源于四肢知名血管的肌间隙穿支、肌肉穿支或直接穿支。节段血管发出多支营养血管供应皮支外,还发出分支至皮神经附近皮肤血管网,并与临近皮肤血管间有丰富的吻合交通联系,这种侧支吻合形式,就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成活的解剖学基础[2]。

3.2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

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方法较多,传统方法利用腹部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小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虽然能修复较大面积缺损,但需要断蒂及二期整形手术,且固定体位,时间长,患者不适。利用游离皮瓣移植,如母甲瓣、足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等,因其要求技术水平高,操作复杂,不便基层医院开展。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修复四肢皮肤缺损提供了良好的修复方法:皮瓣蒂部血运丰富,变异小,不需解剖神经血管束,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不损伤主要血管,创伤小且血供可靠;供受区在同一部位,皮肤质地相似,外形佳;皮瓣内皮神经可与受区皮神经残端缝接,有利于皮瓣感觉恢复,对特殊部位如指端、指尖、足跟、骨突出部位提供良好的感觉功能尤为重要;患者肢体可早期行功能锻炼。

3.3 手术要点体会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时,会有皮瓣蒂受压致皮瓣血管危象,导致坏死的情况。分析其原因有:(1)皮瓣逆行转位时,静脉回流成逆行“迷宫”式回流,血液回流受阻,这必然将肢体远端的静脉血灌入皮瓣内,导致皮瓣肿胀,坏死[3]。(2)血管蒂部扭曲过大,穿过皮下隧道时受压。(3)血管蒂部没有足够的宽度。(4)皮瓣面积过大,超过其供血范围,皮瓣面积过小,切取后组织回缩,使皮瓣张力过大。(5)术后血肿压迫,软组织感染。解决办法:(1)血管蒂部浅静脉结扎或皮瓣内浅静脉干与受区浅静脉缝合,促进回流。(2)血管蒂部的暗道改为明道,皮瓣远端设计成三角形蒂部带皮条,无张力缝合,在蒂部旋转时,尽量减轻拉力,减少张力。(3)血管蒂部宽度:修复指端的皮瓣蒂宽约1 cm,带腓肠神经,隐神经的较大皮瓣蒂宽3~4 cm。(4)皮瓣大小应大于受区的10%。(5)术中要清创、止血彻底,防止软组织感染及血肿形成。

参考文献

[1]Masquelet AC,Romana W.Skin island flaps supplied by the vascular axis of the sensitive superficial nerves: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J].Plast Reconstr Surg,1992,89:1115-1121.

[2]钟世镇,徐永清,周长满.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解剖基础及命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22:37-39.

上一篇:剖宫产切口憩室下一篇:中美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