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

2024-06-14

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共8篇)

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 篇1

随着交通、高空作业、机器作业事故频频发生,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在骨科治疗的比重不断提高[1,2]。四肢多段严重性粉碎性骨折不具有典型意义,给治疗带来了较多困难[3]。我院近年来,在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82例。其中:男58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37.5±6.4)岁。车祸伤51例,重物砸伤14例,高空坠落10例,机器绞伤5例,其他原因2例。患者以股骨和胫腓骨为主,分别有58处和38处。肱骨20处,尺桡骨18处,共计骨折134处,其中:涉及关节骨折30处。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分别有45和37例。新鲜骨折76例,陈旧性骨折6例。所有患者均为不稳定性骨折。

1.2 治疗方法

闭合性骨折患者需进行骨骼牵引术,然后根据患者全身情况是否稳定决定手术。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手术,在开放伤彻底清创后进行一期手术。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复位后稳定患者未采取内固定术。对复位不稳定,或大片粉碎骨片错位患者进行简单的内固定,待对线对位满意后,植入粉碎小骨块。对于出现严重粉碎或者骨缺损患者,要进行1期植骨。最后进行外固定。X线检查骨折复位与固定情况,确定合适的手术方法。对于有血管、神经损伤患者,在骨折固定满意后进行针对治疗。

完成手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7d。在术后3~10d内进行基本的功能锻炼。定期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并在适当时期拆除外固定架。

1.3 疗效评定

愈合:患者康复后,四肢活动正常;或者四肢缩短、成角未达到畸形愈合的标准;畸形愈合:四肢缩短超过2cm,或者成角大于18°;骨不连:骨折断面在6个月后无骨痂。邻近关节功能ROM评定:分为优、良、差。ROM>正常关节75%为优。ROM在正常关节的50%~75%为良。低于50%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方法与愈合时间

在134处骨折中,使用钢板内固定66处,锁髓钉内固定48处,外固定支架17处,人工踝关节治疗3处。开放性骨折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6.8±1.4)个月;闭合性骨折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5.4±1.5)个月。

2.2 治疗结果

2.2.1 愈合情况

各种治疗方法的愈合情况结果见表1。

2.2.2 ROM关节功能评定

患者术后ROM邻近关节功能评定结果见表2。

2.3 伤口感染情况

82例患者中,共有4人出现伤口感染。其中:表浅感染6处,深部感染1处。感染经过对症治疗,症状消失。

3 讨论

由于骨折严重粉碎且呈多段、多块,临床上对于四肢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标准[4]。从目前骨折治疗实践来看,骨折治疗的标准以是否可以让受损部位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为基本评价标准[5]。鉴于四肢多段粉碎性骨折伤情严重,因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传统的闭合复位外固定虽然手术方法成熟,但是存在复位质量低,固定时间长等劣势,导致患者功能锻炼延迟,影响了患者恢复。随着医学实践的发展,带锁髓内钉在骨折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该方法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功能锻炼、从本研究来看,带锁髓内固定治疗48处,出现畸形骨折、骨不连情况分别只有1处。在邻近关节功能ROM评定中,优良率达到98%,显著高于其他治疗方法,P<0.05。

不过,带锁髓内固定治疗骨折虽然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对手术操作者技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了其他治疗手段。综合本研究,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同时,还有必要根据患者的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摘要:目的 讨论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82例计134处骨折。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并随访了解患者愈合情况。结果 使用钢板内固定66处,锁髓钉内固定48处,外固定支架17处,人工踝关节治疗3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从2~12个月不等。共有112处愈合,畸形愈合13例,骨不连9例。ROM邻近关节功能评定优、良、差分别有59、57和18处。结论 四肢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目前并无统一的治疗方法。有必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数段。

关键词: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四肢骨折

参考文献

[1]李峰.四肢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69-71.

[2]Kevin C,Owsley J,Gorczyca T,et al.Displacement Screw cutout after open reduction and locked plate fixation of humeral 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Am),2008,90(4):233-240.

[3]吴春凤.四肢骨折手术时自动气压止血带止血效果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3):227-228.

[4]李明华,李瑞俊,刘进辉.烧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治疗[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2(11):332-333.

[5]覃燕玲.临床药师参与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治疗的回顾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7):25.

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 篇2

【关键词】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临床处理;严重感染

1 绪论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急症之一,多因高能量损伤所致,创伤严重而且病情较为复杂,在骨伤科应对创伤救治中视为棘手的问题,如若早期处理不当延误了治疗时机,较易引起合并严重感染。临床上在对于有皮下软组织严重损伤或者有创面严重污染的病人,治疗难度很大。据统计,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其截肢率可以高达60%以上[1]。我院收治了严重感染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病人共30例,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25例,女性患者共5例,年龄最大的46岁,年龄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为(34±3)岁。导致骨折原因主要有:交通事故共24例,石头砸伤4例,高处坠下2例。左侧胫腓骨骨折的有10例,右侧胫腓骨骨折的有20例。骨折的部位主要发生在小腿上段的患者有8例,发生在小腿中段的有12例,发生在小腿下段的有10例。来院前创伤持续最长时间为3天,最短为2小时。入院前有15例患者已有明显的感染,余下的15例患者在清创后发生严重感染。

2.2 治疗方法 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给予吸氧、留置导尿管,进行备血,同时彻底清创,尽快清除坏死组织及脓液,输液抗感染治疗,防止中毒性休克的发生。清创后不能急于缝合伤口,应视伤口发展情况,感染是否控制,以免组织继续化脓坏死,关闭切口后所有患者均行跟骨牵引,整复骨折给予固定。

2.3 疗效评估 临床痊愈:骨折处愈合,患肢与健肢等长,无成角及旋转畸形遗留,踝关节功能及步态正常。良好:骨折愈合,患肢尚留短缩小于2厘米,成角或旋转畸形在10-15度之间,踝关节活动与健肢相比差10度,但无跛行。有效:骨折愈合,肢体短缩大于等于2厘米,成角或旋转畸形在15-25度之间,踝关节活动与健肢相比大于20度,快步行进时可有跛行。差:肢体短缩大于2厘米,成角旋转畸形大于25度,踝关节活动僵硬,有畸形,骨不愈合或形成慢性骨髓炎,需用工具辅助行走。

3 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创伤合并感染非常严重行截肢术,余下28例患者随访半年发现,其中痊愈的患者有14例,占构成比的46.67%,良好的患者有6例,占构成比的20.00%,有效的患者有4例,占构成比的13.33%,疗效差的患者有4例,占构成比的13.33%,总有效率为80.00%,临床观察疗效佳。具体见表1。

4 讨论

此文关于严重感染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临床观察发现,28例患者随访半年后临床痊愈的患者有14例,占构成比的46.67%,良好的患者有6例,占构成比的20.00%,有效的患者有4例,占构成比的13.33%,疗效差的患者有4例,占构成比的13.33%,总有效率为80.00%,临床观察疗效佳。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感染主要与损伤的程度、部位与清创范围及清创的时间都有很大关系。由于小腿皮肤的解剖特点决定其容易发生大面积的皮肤剥脱、组织缺损等。在骨折后,软组织覆盖比较困难,导致血液循环不佳,随着损伤程度及伤口污染程度的增加,感染率也会相应地升高。清创时间若超过8个小时后,坏死组织清除不够彻底,全身脱水、贫血等会加重骨感染坏死的发生率。

临床上对于此病的治疗首先要把握住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先排除掉会危及生命的相关因素,立即建立两条甚至更多的静脉通路、备血、留置导尿管,同时全身要相应地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对于出现休克的病人應抗休克治疗。后对于骨折创伤口处给予早期清创,特别注意,对于损伤及污染严重的大创口,初期清创时不宜闭合创口,以免引起化脓造成组织坏死,选择合适的时机,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固定,固定时间选择不当就会引起伤口感染恶化及骨髓炎的情况。为了解决敷料与创面发生粘连导致细菌在创面上存留造成创面的感染不易控制的问题,临床上应采取跟骨牵引加开放冲洗的疗法,有效地冲去创面脓性分泌物及细菌、毒素、坏死组织,还能保证引流通畅。严重感染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大多数为挤压伤或砸伤所致,创面闭合比普通骨折困难,待创面肉芽形成后,再行游离植皮来覆盖创面[2]。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应适当延长牵引的时间,1周后再行内固定或是外固定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住感染的进展。目前常用钢板、外固定架及交锁髓钉内固定,同时要保证局部血运的正常,使骨折加快愈合,控制感染,有利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总之,对于本病的治疗应当在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和积极抗感染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预防并发症及改善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陶纯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严重感染的处理[J].医学信息,2010,9:2430-2431.

四肢开放性骨折192例治疗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2例患者, 男164例, 女28例, 年龄11岁~82岁, 平均年龄42.8岁。损伤原因:车祸伤82例, 坠落伤30例, 机械伤62例, 压砸伤18例。按Gustilo分类法:Ⅰ型88处, Ⅱ型96处, Ⅲ型A14处, Ⅲ型B4处。按王亦璁分类:由内向外型70处, 由外向内型86处, 混合型46处。骨折部位:肱骨12处, 尺桡骨30处, 股骨26处, 胫腓骨110处, 髌骨10处, 踝关节骨折脱位14处。受伤到手术时间0.5 h~24 h。

1.2 治疗方法

固定方法:髓内钉固定32处, 钢板螺丝钉96处, 螺丝钉固定26处, 金属外固定架固定14处, 克氏针与钢丝34处。伤口闭合:直接缝合160例, 减张缝合36例, 敞开伤口、换药植皮4例, 皮瓣转移2例。

2 结果

本组治疗患者中有8处伤口出现周缘组织皮肤部分坏死及表浅感染, 究其原因在于清创时姑息某些变性失活的软组织及皮肤或者术后皮肤张力太大。在此呼吁医护人员切实注重清创, 在实施清创时应确保在没有皮肤张力前提之下进行缝合, 更不能在留有明显挫伤皮肤软组织的情况下进行闭合。随着创伤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创新的内固定材料和高效抗生素二者均给开放骨折清创同时行内固定, 及手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本组19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之中, 经早期清创+内固定治疗之后, 有188例患者达到基本康复。实践证明开放性骨折在清创同时是可以固定的, 即早期内固定能够使不稳定性骨折趋于稳定, 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地处理伤口, 而且便于患者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 保持肌肉力量、减少肌萎缩, 防止骨折疏松、关节僵硬和促进骨折愈合, 有效地保证了患肢功能的恢复[1]。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手术操作过程简便, 治愈率较高, 在手术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骨折周围组织的剥离, 防止出现死骨, 进而影响开放性骨折患者的痊愈。针对不同的开放性骨折选取对应的骨折固定, 即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应选用螺钉固定, 横形或粉碎性骨折应选用髓内钉以及钢板固定, 此方法能够避免骨折端血运因内固定过多而出现损伤, 进而大大增加了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治愈率。对于粉碎不稳定性骨折来说, 可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修复治疗, 而踝关节骨折应采用内固定支架治疗, 并且均不需要长时间石膏固定, 可适当增加功能锻炼, 以尽快地恢复关节功能[2,3]。

本组192例202处骨折患者显示:Ⅰ期愈合伤口194处, 有8处伤口发生周缘组织皮肤部分坏死及表浅感染, 包括2处Ⅰ型骨折、2处Ⅱ型骨折、4处Ⅲ型骨折, 采取换药治疗措施后8处伤口完全愈合。通过影像学诊断显示:在4个月之内康复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占96.8%, 为182例, 在4个月之后康复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占3.2%, 为6例。本组有2例患者肱骨髁上骨折引起正中神经挤压性损伤, 占1.04%。2例患者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合并出现不完全性腓总神经损伤, 占1.04%。

3 讨论

感染一直是开放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棘手难题[4]。若伤者就医途中不能够固定好肢体, 将进一步加重骨折移位, 导致软组织损伤;再加之贻误最佳就诊时间, 从而大大降低了治愈率和增加了病残率。所以一旦出现创伤污染, 必须争取6 h~8 h内施行清创术, 尽早采取正确及时的清创处理对于降低组织损伤、预防伤口感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组病例清创通常用肥皂水刷洗患肢创缘、无菌等渗盐水冲洗之后, 接着0.5%碘伏液反复冲洗伤口, 且浸泡30 min, 盐水再冲洗, 此法反复进行, 直至彻底细致地清除伤口所有污染异物;然后用3%过氧化氢冲洗, 再盐水冲洗, 以此反复进行, 将外露骨折端清洗刮干净,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感染率。屠开元将开放性骨折伤口分为三层[5], 包括震荡或挫伤和血管痉挛的受伤组织;皮肤阙如;坏死组织、异物和细菌。应按照层次进行清除异物, 切除坏死和失去活力的组织, 有效合理地科学闭合伤口有助于降低开放性骨折术后坏死感染率, 使伤口尽快愈合;若伤口一时无法关闭, 应采用减张缝合和肌皮瓣覆盖、行游离植皮或延迟修复[6]。

本组患者有8处伤口因术后皮肤张力太大或者对皮肤血液循环估计不足, 而导致伤口边缘皮肤部分坏死和表浅感染。因此, 在清创手术时, 应严禁为了满足闭合伤口放弃彻底的清创而姑息某些变性失活的软组织及皮肤;同时, 伤口缝合必须保持皮肤在没有张力的状况下进行, 任何勉强的直接缝合必有害无益。

随着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改进, 骨折早期的内固定得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组患者192例202处开放性骨折早期进行手术清创, 之后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方法将骨折固定, 其结果显示:骨折愈合率高达97.91%。因此, 早期良好的内固定不仅有助于维持骨折复位的坚强连接, 恢复骨结构的完整性, 而且还有利于软组织的修复, 以保证软组织Ⅰ期或早期愈合。这样就能使患肢能得到早期、及时、充分的功能活动, 有效地避免了因长期卧床而引发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现象。所以, 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在进行清创手术过程中可进行内固定。

与其他手术相比, 骨折内固定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不易产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医护人员在进行骨折内固定时应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骨折周围组织剥离的现象, 特别是对于粉碎性骨折蝶形骨应保留血供, 防止因出现死骨影响骨折患者的康复。本组对长斜形和螺旋形骨折患者用螺钉固定, 对横形或粉碎性骨折患者用钢板或髓内钉固定, 同时配合适当外固定, 有利于保护骨折端血运, 促进骨折的愈合。对于粉碎性不稳定骨折, 应采用外固定支架, 为其后期更好的修复提供有利条件。患者在进行踝关节内固定处理时, 尽早行踝关节的被动及主动功能锻炼, 通常在术后不久便可拆除石膏等外固定, 从而尽快恢复肢体关节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杨新成.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6) :126.

[2]徐建军, 刘美凤, 刘树范.四肢复杂性骨折的修复与重建[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8) :3861.

[3]黄开, 杨金华, 张剑平.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具及骨牵引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0, 24 (5) :628-629.

[4]张勤, 庄卫平, 陈军, 等.延期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0, 24 (2) :254-255.

[5]侍德.骨科修复重建手术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214-220.

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男36例,女24例,年龄13~75岁,平均(44.2±2.9)岁;致病原因包括:38例压砸伤,10例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伤;11例粉碎性骨折,23例横断型骨折,18例长斜型骨折,8例螺旋型骨折[1]。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清创治疗,将创面异物及坏死组织适度清除,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放置引流条或者引流管后再行包扎。实验组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对创面进行覆盖,将1块聚乙烯海藻盐泡沫材料插入引流管中,将引流管合并为一处,后使用半透明薄膜对创面进行封闭,保持48 h的负压吸引,然后再行间断式或持续吸引[2]。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创面在治疗后的3周之内完全愈合,无需换药;有效:创面愈合效果良好,创口面积显著减小,分泌物有效减少,出现新的肉芽组织;无效:创面未愈合,产生较多的分泌物,未出现新的肉芽组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8.0软件中,录入过程中确保真实客观,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差异,数据之间具有差异性。

2 结果

经过为期3周的治疗后,实验组的总治愈率为96.67%(29/30),常规组的总治愈率为66.67%(20/3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VSD技术已在外科各类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临床使用特点包括:①有效改善患者局部血流供应状态,促进蛋白合成,加快肉芽生长速度,加快创面愈合时间;②该项技术密封性能较优,可以及时将外部致病菌阻滞,减少病毒感染发生率;③引流效果较好,与传统引流技术相比效果显著,可以将患者渗出液体与坏死组织及时排出;④能够有效激活患者局部损伤部位明胶酶活性,加快创面恢复,尤其是慢性创面的愈合等;⑤可以有效降低创面四周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降低创面水肿发生率等[3]。

传统敷料包括生物敷料、合成敷料等,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创面敷料种类逐渐增多,每种敷料的优缺点各不相同。但从发展趋势来看,生物合成敷料可能会将传统敷料取代,早期观点认为,创口干燥可以加快愈合并防止感染,但是就近几年来的临床研究证实,创面在相对湿润的条件下愈合速度更快,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步发展,生物敷料在创伤性外科疾病中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据相关文献报道[4],本次研究中采用的常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缺点,如进行临床治疗时创面暴露的时间较长,治疗后进行引流操作时有一定的阻力,导致可能引发创口感染,出现骨髓炎等疾病,并且对已经受损的软组织后期恢复不利。而VSD治疗方式对此类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越来越频繁,可以根据患者创面的受损情况给予有效的清理。近几年来,该类治疗方式已广泛应用于骨科、普外科等疾病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5]。

本次研究表明,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实验组的总治愈率为96.67%,而采用常规换药、放置引流条治疗的常规组的总治愈率为66.67%,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了VSD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换药次数少,愈合率高,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宁安市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换药、放置引流条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总治愈率为96.67%(29/30),常规组的总治愈率为66.67%(20/3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换药次数少,治愈率高,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治疗,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耿明,李浩瑜.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3,19(5):713-715.

[2]童伟林,唐芙蓉,项舟,等.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62-67.

[3]霍强.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63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8):43-44.

[4]曹发奇,刘国辉,杨述华,等.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J].临床外科杂志,2010,18(9):632-633.

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5例。观察组男25例, 女10例, 年龄最大68岁, 最小18岁, 平均年龄 (34.1±11.3) 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1例, 高处坠落伤10例, 重物砸伤4例;其中上肢11例, 下肢24例;对照组男24例, 女11例, 年龄最大67岁, 最小16岁, 平均年龄 (34.15±11.0) 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2例, 高处坠落伤11例, 重物砸伤2例;其中上肢10例, 下肢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术前基础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常规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创伤性患者因事发突然, 身体在承受极大痛苦时, 其心理负担较大, 对手术效果及远期预后过度担心, 再加上治疗费用较高, 因此易出现严重的焦虑、紧张、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 影响治疗依从性。因此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掌握其护理需求, 最大程度满足其要求;并积极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目的、重要性、优势及远期疗效等, 并让患者了解疼痛病因及缓解疼痛的相关知识, 消除其心理问题, 提高治疗依从性。②并发症护理。术后需积极预防患肢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检查患者是否有红肿、疼痛、感觉、运动障碍等;对伤口进行无菌处理, 保持伤口周围清洁、干燥, 一旦发现有渗血、渗液等异常现象, 需及时向医生报告, 给予对症处理。并定时帮助患者翻身, 防止压疮出现。③功能训练。根据患者具体病情, 指导患者接受肢体功能锻炼, 在锻炼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逐渐加大活动时间、活动力度、活动范围等, 避免出现关节僵硬以及肌肉废用性萎缩。患者接受功能训练应开始于骨折复位, 结束于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完全恢复;在进行功能锻炼中需加强其关节功能锻炼, 叮嘱患者出院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多进行能促进骨折恢复的锻炼;并定期来院复查。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 评价其骨折愈合情况。

1.3 观察指标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2]:患者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 且骨折部位完全愈合, 外固定支架拆除后行走正常, 关节活动范围≥80%为优;伤口愈合, 骨折部位功能基本恢复, 骨痂生长多, 带外固定支架可正常行走, 关节活动度在60%~79%为良;伤口未完全愈合, 骨折复位不理想, 经X线平片复查, 无明显骨痂生长, 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为差。骨折愈合优良率= (优+良) /总例数×100%。采用自制问卷, 调查护理满意度, 总分为100分, >8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 (94.1±3.3) 分, 对照组为 (69.7±4.1) 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1<0.05) 。

3 讨论

随着高速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 意外事故发生率也不断提高, 导致骨折损伤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3]。四肢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 主要包括上肢骨折及下肢骨折, 其中上肢骨折中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干骨折、Colles骨折及尺桡骨干双骨折等;下肢骨折中股骨颈骨折、胫腓骨干骨折以及股骨干骨折等较为常见, 一般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的[4]。四肢开放性骨折因病情严重, 出血量多, 部分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颅脑损伤、软组织损伤及皮肤创伤等严重症状[5], 并且存在骨外露、皮肤剥脱、骨折移位及伤口大等现象, 若不能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可引起继发神经血管损伤, 增加感染的危险性, 进一步导致患者患肢坏死, 因此护理工作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总之, 给予四肢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 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四肢开放性骨折手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 70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给予四肢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 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四肢开放性骨折,手术,针对性护理

参考文献

[1]姚云英.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 (2) :160.

[2]张少玲.四肢开放性骨折手术的护理.吉林医学, 2012, 33 (28) :6223.

[3]邓文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2) :56-57.

[4]王小藕.四肢开放性骨折病人的围术期护理.全科护理, 2012, 10 (3) :621.

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 篇6

2013年1-11月收治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63例, 男38例, 女25例, 年龄11~73岁, 平均 (45±2.3) 岁。致伤原因:压砸伤37例, 高处坠落伤11例, 车祸伤15例;横断型骨折26例, 粉碎性骨折12例, 长斜型骨折20例, 螺旋型骨折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方法: (1) 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行清创治疗, 适度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异物, 对骨折处进行固定处理。清创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换药治疗, 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然后包扎;给予观察组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 (VSD) 治疗, 清创后对创面进行覆盖, 选取1块和创面大小相似的聚乙烯醇海藻盐泡沫材料[1], 视泡沫材料的面积插入多侧孔型硬质硅胶材质的引流管, 使用三通接头将引流管合于一处;然后使用生物半透明粘贴薄膜对创面实施封闭;引流管连接负压机, 开放负压, 持续负压吸引48小时, 然后进行持续吸引或间断式吸引;术后观察引流情况, 若引流顺畅, 封闭状况良好, 1周后揭开或更换泡沫材料, 若创面出现黏稠分泌物、坏死组织或凝血块, 无法正常引流, 立即给予清理及更换[2,3]。 (2) 术后护理:a.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为患者讲解VSD手术原理、优势、手术预期达到的疗效和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b.进行舒适护理, 由于患者骨折导致行动受到了限制, 在术后的恢复期间会依赖于护理人员及家属来完成日常的生活。因此护理工作的安排和实施都要以患者的舒适体验为首要考虑。c.病房要注意清洁, 物品摆放和谐有序, 使人心情愉悦。

观察指标:对患者治疗后, 连续观察3周,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临床疗效评估标准: (1) 痊愈:3周内创面完全愈合, 皮肤恢复情况良好, 无需继续换药; (2) 有效:创面大部分愈合, 创伤面积显著缩小, 分泌物明显减少且有新肉芽生成, 需要换药治疗; (3) 无效:创面不愈合, 分泌物较多, 未见新肉芽组织生成, 创伤面积无缩小。

统计学处理:对于研究中所获得的所有数据资料, 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对于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一般使用χ2检验来进行比较, 当检验值P<0.05时, 表明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过3周的治疗, 观察组总治愈率 (96.97%)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治愈率 (66.67%) , 两组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高能量创伤通常导致四肢骨折并且易合并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最常使用的治疗方式是外固定骨折, 并且对患者损伤的创面进行清创缝合和换药, 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 然后包扎治疗。但是有研究报告表明, 这种我们常规采用的治疗方式有着一定的缺点, 如在治疗时创面会发生较长时间的暴露, 并且术后的引流常常会发生困难, 从而可能会引起感染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继而造成严重的骨髓炎的发生, 并且这种治疗方式对损伤的软组织恢复不利[4]。负压封闭引流术 (VSD) 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治疗方式, 在对四肢骨折合并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治疗中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 它对患者的受损创面能够进行有效的清理。近年来, VSD大量被应用于普外科及骨科,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5]。

相对于常规治疗, VSD的优势在于: (1) 高效引流。通过负压机提供的负压来持续、全面的引流脓液、渗液和脱落的坏死组织, 极大地降低了创面感染的发生率。 (2) 缩短了创面的愈合时间。封闭方式可以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与二次感染的发生, 加速创面的愈合。 (3) 换药次数明显减少。降低了换药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以及减轻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4) 简便易操作。易于掌握, 可于床边实施操作[6]。

本研究统计数据表明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操作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换药次数减少, 愈合时间缩短, 疗效显著、简便易行, 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上广泛推行。

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63例, 按入院时间将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 (VSD) 治疗的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无法行一期缝合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未实施VSD治疗之前, 常规换药放置引流条以纱布包扎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治疗3周后,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治愈率 (96.97%)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治愈率 (66.67%) , 两组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操作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换药次数减少, 愈合时间缩短, 疗效显著、简便易行。

关键词: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负压封闭引流术,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璐, 胡筱.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严重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1, 28 (2) :39-41, 90.

[2] 唐红波, 周庆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护理进展[J].海南医学, 2012, 40 (3) :141-144.

[3] Lorenzo JM, Gomez M.Shelf life of fresh foal meat under MAP, overwrap and vacuum packaging conditions[J].Meat Sci, 2012, 92 (4) :610-618.

[4] 鲁波勇, 吴刚, 祝少博.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急诊处理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小腿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 2010, 12 (3) :244-246.

[5] 张耿明, 李浩瑜.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 2013, 19 (5) :713-715.

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4月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急诊科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48例, 其中男32例, 女16例;年龄12~71岁, 平均 (43.5±12.9) 岁。致伤原因:压砸伤34例, 高处坠落伤7例, 扭摔伤5例, 车祸伤2例;横断型骨折16例, 粉碎性骨折7例, 长斜型骨折13例, 螺旋型骨折3例, 闭合性骨折6例, 开放性骨折3例。所有患者骨折同时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创面轻度污染7例, 中度污染29例, 重度污染12例。患者于伤后1~15 h到我院就诊。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男17例, 女7例, 年龄14~71岁, 平均 (45.6±11.7) 岁, 压砸伤18例, 高处坠落伤3例, 扭摔伤2例, 车祸伤1例, 创伤面积4 cm×5 cm~27 cm×41 cm。对照组:男15例, 女9例, 年龄12~67岁, 平均 (43.3±13.9) 岁, 压砸伤16例, 高处坠落伤4例, 扭摔伤3例, 车祸伤1例, 创伤面积4 cm×6 cm~24 cm×39 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 两组患者均先进行创面清理。实验组根据患者损伤程度的不同采取VSD治疗1~2周。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换药治疗, 放置引流条, 以纱布包扎。 (2) VSD:患者进行床上面清理后, 裁剪一块与创面大小相似的聚乙烯醇海藻盐泡沫材料, 如1块泡沫材料不足以完全覆盖创面则使用多块进行拼接, 视泡沫材料的面积插入1~2根多侧孔型硬质硅胶材质的引流管, 每根引流管周边的VSD敷料不超过2 cm, 使用三通接头将引流管合于一处, 以75%酒精对创缘皮肤进行清理, 使用生物半透明粘贴薄膜对创面实施封闭, 粘贴薄膜的覆盖范围面积须至少包含2~3 cm的创缘处的健康皮肤, 以“叠瓦法”粘贴泡沫材料, 以“系膜法”对泡沫敷料的引流管出口边缘进行封闭[2,3]。引流管连接负压机, 开放负压, 若为多条引流管则使用“Y”形接头将全部引流管合于一处后再连接负压源, 将负压压力设置为125~450 mm Hg (1 mm Hg=0.133k Pa) ;术后48 h持续负压吸引, 48 h后采取持续吸引或采取5 min间断2 min的间断式吸引, 术后如引流顺畅, 封闭情况良好, 可于7~10 d时揭开或更换泡沫材料, 如出现黏稠分泌物、坏死组织或凝血块较多, 阻碍了正常引流则立即给予清理及更换[4]。

1.2.2 VAD术后护理 (1) 健康教育:

为患者讲解VSD手术原理, 其在研究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所具有的优势, 手术预期达到的疗效和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通过认真仔细的健康教育, 患者在心理上接受VSD手术, 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本身以及手术所带来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乐观积极地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工作, 从而能提高整体疗效。 (2) 舒适护理:本次研究的患者体体都受到较大影响, 患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需要依赖于他人的帮助。因此其必将给患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造成不小的负担, 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所以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显得尤其重要。护理人员应以四肢骨折患者的舒适为考虑重点, 护理工作的安排和实施都要以患者的舒适体验为宗旨。从手术疗效上开导患者, 使其心情顺畅, 放下心理压力。病房要注意清洁, 物品摆放和谐有序, 使人心情愉悦。与患者交流时注意语气温和、表情丰富和态度谦恭, 让患者随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帮助和呵护。 (3) VSD的管理:VSD手术系统的运转通畅与否直接影响对于创面愈合的好坏。由于患者的创面都在四肢, 活动幅度相对较大, 因此对患者活动时进行指导, 应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过伸或被压迫, 使用引流管的硬度应软硬适中, 以防止治疗期间连续负压吸引后发生引流管塌陷而造成堵管[5]。避免患者创面受压, 注意对易受压部位的保护, 叮嘱患者改变体位, 也可以外物抬高肢体, 促进血液循环, 预防患肢肿胀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治疗措施实施后,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处理时间、治疗后创伤面积、换药次数和患处愈合时间, 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3周内创面完全愈合, 表皮生长情况良好, 无需换药, 有效:植皮皮瓣部分存活, 创伤面积显著缩小, 分泌物明显减少且有新肉芽生成, 需要进一步换药治疗, 无效:分泌物较多, 未见新肉芽组织生成, 植皮坏死, 创伤面积无缩小或有扩大[6]。总有效率=痊愈数/总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处理时间分别为 (8.8±2.5) 、 (14.2±3.7)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后创伤面积分别为 (9.2±1.4) 、 (13.8±1.8) cm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换药次数分别为 (1.5±0.7) 、 (7.3±2.4) 次;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处愈合时间分别为 (1.8±0.6) 、 (3.9±0.3) d;以上指标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愈23例, 有效1例, 无效0例, 治愈率为95.8%;对照组治愈17例, 有效5例, 无效2例, 治愈率为70.8%。两组治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VSD治疗效果显著。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四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 骨折经过复位, 固定或手术治疗后, 要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则需要一至数月不等。四肢骨折的严重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儿童的骨骼由于灵活度更高因此不易损坏。四肢骨折的临床表现为:所有类型的骨折都具有疼痛, 苍白, 感觉异常和麻痹的症状。其他特征性症状包括畸形、肿胀、青紫、肌肉痉挛、压痛、疼痛、感觉障碍、功能丧失和异常等。四肢骨折后往往引起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传统的换药治疗将患处暴露于空气中时间较长, 容易引起严重的感染和并发症, 同时导致损伤修复时间更久。而损伤软组织的快速愈合, 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减少医院感染的可能。

VSD是一项用于快速安全的治愈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高效引流技术。指采用新型的医用高分子复合材料, 联合负压封闭原理, 从而对创面进行高效清理的一项技术, 在外科引流技术中是一项具有革命性的成就[7,8,9]。VSD的优势是:防止伤口感染、彻底清除创面体液、加速肉芽组织血管化, 缓解患者疼痛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多项研究发现, VSD与骨外固定联合对于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疗效显著。两种技术联合使用, 骨外固定保证了骨稳定, 可以有效的预防软组织再度出现损伤, 保证软组织血液供应, 促进创面的快速修复。另一方面使用VSD技术进行软组织的修复又能降低局部感染的概率, 加速创面肉芽的血管化, 为骨质的血运重建和骨折的愈合提供条件[10,11,12,13]。

本次研究旨在对VSD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通过抽取我院自2011年5月以来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48例, 分为两组进行对照试验研究, 两组患者均先进行创面清理。实验组根据患者损伤程度的不同采取VSD治疗1~2周。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换药治疗, 放置引流条, 以纱布包扎。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处理时间、治疗后创伤面积、换药次数和患处愈合时间, 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 实验组在手术处理时间、治疗后创伤面积、换药次数和患处愈合时间这几个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示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能有效地缩短治疗时间, 创伤面积更少, 且愈合时间更短。与常规换药治疗相比, 换药次数更少, 减轻了患者痛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也能降低患处感染的发生概率。

VSD在两组中的综合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愈率为95.8%;对照组治愈率为70.8%。两组治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利用VSD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 能缩短愈合时间, 疗效显著, 是目前该疾病较佳的治疗选择,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广泛推行。

摘要:目的 对负压封闭引流术 (VSD) 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抽取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自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48例,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先进行创面清理, 实验组根据患者损伤程度的不同采取VSD治疗12周, 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换药治疗, 放置引流条, 以纱布包扎。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处理时间、治疗后创伤面积、换药次数和患处愈合时间, 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在手术处理时间、治疗后创伤面积、换药次数和患处愈合时间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愈23例, 有效1例, 无效0例, 治愈率为95.8%;对照组治愈17例, 有效5例, 无效2例, 治愈率为70.8%。两组治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利用VSD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 能缩短愈合时间, 疗效显著, 是目前该疾病较佳的治疗选择,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广泛推行。

四肢严重开放性骨折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1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四肢开放性骨折病人120例, 男90例, 女30例;年龄20岁~68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05例, 高处坠落8例, 机械绞轧伤7例;受伤部位:上肢20例, 下肢100例。

1.2 结果

1例复合伤病人抢救无效死亡, 治愈出院119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急救处理

对心搏、呼吸已停止或濒于停止的病人, 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对急性大出血的病人尽快确定诊断,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对昏迷病人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妥善处理伤口及有效的固定伤肢。本组病人由于局部伤口开放出血多, 来院时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弱、血压下降等创伤和出血性休克。因此, 护士必须分秒必争, 配合医生立即实施抢救措施, 吸氧、置休克位、保暖、快速建立双静脉通道, 同时留取血标本, 以备交叉配血应用。尽量节省时间, 减少穿刺次数, 尽快补充血容量, 进行抗休克治疗。同时伤肢暂用夹板固定, 尽量少搬动病人, 防止继发损伤神经血管。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 迅速应用心电监护仪, 监测病人血压、脉搏、心率、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体温等。同时保护伤口, 防止继发出血及污染, 对伤口较大的病人, 应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并用碘伏纱布、无菌棉垫覆盖、绷带包扎, 防止伤口出血及感染。

2.1.2 心理护理

本组病人多为意外损伤, 导致绝大部分病人无法接受、情绪紧张, 担心生命的安危和伤肢预后等。护士应安慰病人, 对紧张的病人应耐心安抚, 允许伤者采用哭、流泪等方式来宣泄其痛苦、紧张的情绪, 也可嘱其深呼吸, 使其精神放松。使病人能够正确面对现实, 稳定情绪, 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2.1.3 术前准备

协助病人完成各种检查和化验, 遵医嘱备皮、做皮试、戴腕带, 术前30 min应用抗生素等。

2.2 术后护理

2.2.1 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应根据麻醉方式交代病人卧位和饮食, 静脉针接口由于多次推药容易松动, 所以让病人输液的肢体放在被子外面, 以防接口断开出血、浪费药液而不易察觉, 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2.2.2 监测生命体征

给予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病人意识、面色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15 min~30 min测量1次, 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2.3 患肢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患肢用肢体抬高垫抬高15°~30°, 以利静脉血及淋巴回流, 防止或减轻肢体肿胀与疼痛, 促进伤口愈合。观察患肢有无肿胀, 皮肤的颜色、温度、弹性、感觉和活动有无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及末梢循环情况等。保持引流管道通畅, 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并做好记录。

2.2.4 创面封闭式引流 (VSD) 管道的护理

开放性伤大多是感染性创面, 创面封闭式引流可以保证引流创面的清洁, 改善引流创面的血液循环, 使创面快速愈合[1]。方法:常规行清创术后覆盖ASD膜, 多侧孔硬质硅塑引流管自薄膜下引出, 接负压吸引和引流瓶, 应妥善固定引流管, 防止脱落和扭曲。将负压维持在16.7 kPa~26.7 kPa, 创口随即收缩。观察引流液性质 、颜色和量并记录。

2.2.5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病人由于患肢疼痛, 不能或不敢翻身, 容易出现压疮。因此, 护士应加强基础护理, 协助病人翻身, 定时按摩受压部位, 防止压疮的发生;给病人叩背, 鼓励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指导病人做扩胸运动, 预防肺部感染。

2.2.6 饮食指导

应鼓励病人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如骨折后多食一些动物肝脏、西红柿、绿色蔬菜、新鲜水果、鸡蛋、牛奶、骨头汤等。

2.2.7 心理护理

伤后由于疼痛和担心预后, 病人表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不愿与人沟通、不配合治疗。应给予心理护理, 可在病人面前夸奖医生的医术好、有多少成功病例, 从而消除病人的顾虑, 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2.8 指导功能锻炼

要为病人制订锻炼计划。炎症期主要锻炼肌肉收缩, 以减轻肿胀。骨痂形成期主要锻炼关节功能, 防止关节粘连和肌肉萎缩。塑形期要增加活动次数和范围, 尽可能的恢复患肢功能。四肢开放性骨折, 由于伤肢的疼痛及内或外固定, 可使关节僵硬、肢体失用性萎缩。应根据病人不同的伤情和处理方法, 指导进行患肢关节的屈伸活动。给病人讲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鼓励病人主动活动, 必要时利用连续被动运动 (CPM) 机协助锻炼。

3 小结

开放性骨折常合并其他部位损伤, 病情变化快, 护士应细致观察、熟练操作, 才能配合医生完成抢救治疗。护理不当会直接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处理不及时会延误治疗, 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加强四肢开放性骨折病人的术前急救及护理,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 加强患肢的观察及护理、创面封闭式引流管道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指导、功能锻炼等, 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产妇的心理与心理护理下一篇:平衡点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