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关节(通用6篇)
四肢骨关节 篇1
骨关节骨折是临床骨科比较常见的骨折。四肢骨关节骨折必须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在进行治疗时, 可供选择的内固定材料有很多, 但是在骨折愈合后的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1]。可吸收螺钉 (棒) 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 可以在人体内降解并吸收, 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笔者采用可吸收螺钉 (棒) 治疗四肢骨关节周折患者60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骨关节骨折患者均采用可吸收螺钉 (棒) 治疗。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3例, 高空坠落伤4例, 机器伤13例。骨折部位:股骨头骨折4例, 髋臼后壁骨折6例, 股骨髁关节骨折8例, 胫骨平台骨折8例, 膝关节骨折4例, 踝关节骨折20例, 尺骨座鹰嘴骨折4例, 肱骨髁骨折6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选择麻醉方法, 上肢骨关节骨折患者麻醉方式为臂丛麻醉, 下肢骨关节骨折患者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部位选择适合的切口。可吸收螺钉 (棒) 均由芬兰的Bio-fix公司提供, 包括各种型号的可吸收螺钉 (棒) , 适合四肢骨关节骨折的各种情况。切开骨折关节处的皮肤, 充分暴露骨折部位, 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 在进行固定的总合切开骨膜, 钻孔后将可吸收螺钉 (棒) 拧入, 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选择合适数量的螺钉, 以保持患者骨折复位后的关节稳定情况, 防止骨折端发生移位。对骨关节的关节囊以及韧带进行修复, 术后应用石膏进行外固定, 固定6周后拆除石膏, 并于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关节的功能恢复锻炼。
1.3 疗效判定
优:患者的切口达到一期愈合, 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活动时关节无疼痛, 关节的屈伸功能恢复正常;良:患者的切口达到一期愈合, 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活动时关节有轻微的疼痛, 关节的屈伸功能轻度受限, 受限<10°;差:患者的切口处有渗出及红肿的情况, 骨折处发生移位、不愈合以及延期愈合, 活动性关节有明显的不适感, 关节的屈伸功能受限, 受限>10°。
2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随访, 随访时间为6个月~7年, 并且治疗后每半年进行一次X线检查以及骨关节的功能评价。60例患者中, 疗效优52例, 占86.67%;疗效良8例, 占13.33%, 无差的患者, 优良率达到100.00%, 并且术后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发生。
3 讨论
可吸收螺钉 (棒) 具有很好的生物学特性, 在植入初期, 其强度可以达到松质骨强度的20~30倍, 但随着材料的不断降解以及在植入后25周左右, 其强度会降至松质骨的强度。在植入初期, 可吸收螺钉 (棒) 会发生横向方面的膨胀, 以及纵向方面的收缩, 从面产生加压的作用, 有效的满足内固定的要求[2]。可吸收螺钉 (棒) 的适用范围很广, 包括肱骨头骨折、股骨头骨折、髋臼骨折、膝关节骨折以及踝关节骨折等。可吸收螺钉 (棒) 可在体内慢慢的降解和吸收, 使患者避免了再次手术后痛苦。可吸收螺钉 (棒) 的强度可以有效的对患者骨折达到有效的固定作用, 其缓慢的降解速度, 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使用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3]。可吸收螺钉 (棒) 与传统的金属固定物相比, 无金属刺激反应的发生, 同时, 可吸收螺钉 (棒) 的缓慢降解, 也可以避免长时间的金属异物造成的金属应力遮挡情况, 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与传统的金属固定物相比, 可吸收螺钉 (棒) 无需再次手术将固定物取出, 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 且感染的风险也较金属固定物要小[4]。对于一些骨折情况比较复杂的骨关节骨折, 金属固定物的取出是术后需要密切注意的问题。例如膝关节的后交叉韧带导致的骨折, 医生在取钉时具有很大的难度。而可吸收螺钉 (棒) 则可以完全避免取针时的困难[5]。
综上所述, 可吸收螺钉 (棒) 作为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 在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上, 具有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患者痛苦小等特点,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建洪, 朱宝林, 殷德振.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3, 17 (6) :453-455.
[2]段宏, 宋跃明, 谭论.国产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初步报告[J].中国矫形妇科杂志, 2002, 9 (1) :83.
[3]王伟教, 于沈敏, 李敏.可吸收螺钉在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创伤杂志, 2004, 3 (2) :10-13.
[4]张方德, 陈云, 李勇.可吸收螺钉 (棒) 治疗骨关节骨折74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 6 (4) :118-119.
[5]张春, 曾昕明, 卓新明.可吸收螺钉 (棒) 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56例[J].中原医刊, 2005, 32 (20) :29-30.
四肢骨关节 篇2
[关键词]骨折中后期;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功能康复
本文将对自2013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前本院或外院转入我竹村社康中心治疗的232例患者给予临床分组分析,从而探讨在社区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对四肢骨折中后期患者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符合患者自身身体实际状况的治疗方案,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观察患者在康复期间的身体表现数据,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的临床表现是日后提高四肢骨折后期调养康复质量方案和治疗效果的可靠保障。下文列述记录的临床表现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研究采集时间是自2013年7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均为本院或外院转入我社康中心治疗232例患者,给予临床分组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四肢骨折(开放或闭合性)经早期手术或非手术治疗且达到临床疗效等待功能康复患者,其中男118例、女114例,患者年龄为19~45岁之间,平均(32.57±0.27)岁,病.程在1个月~半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 54±0.65)个月;上肢骨折116例,下肢骨折116例。按统计学调研理念分为研究组(116例)和对照组(116例),且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在对比组的116例的患者中,采用的治疗方案是经早期手术治疗或者是非手术治疗手段后,嘱患者自行功能康复并口服中、西成药物治疗,并且叮嘱患者进行定期的复诊与检查,其中:口服药以伤科接骨片(0.36g/片):4片/次,3次/d,配合葡萄糖酸钙片(0.5g/片):3片/次,3次/d;1周1个疗程,治疗4~8周。研究组116例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前期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之上,辅以在社康中心进行具有针对性、个性化中医康复治疗。采用的中医适宜技术有针灸、导引、中药熏蒸或中药封包、针刺放血、光电治疗、口服中药等方法。其中针灸、中药熏蒸或中药封包、口服中药均需要根据患者当时病情、病程和伴随症状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选择穴位、加减中药进行个性化治疗。中药熏蒸或中药封包以四肢损伤洗方:伸筋草、透骨草各15g、制乳香、制没药、红花、萆薢各10g、淫羊藿12g为主。上肢加桑枝、桂枝、羌活各9g;下肢加牛膝、木瓜、独活各9g;中药熏蒸或中药封包治疗:1次/d,1周1个疗程,治疗4~8周。口服中药以肢伤二号(当归、赤芍、续断、威灵仙、骨碎补、五加皮各12g、生薏仁、桑寄生各30g等)或肢伤三号(当归、白芍、续断、骨碎补、威灵仙、川木瓜、天花粉各12g、黄芪、熟地各15g、自然铜、土鳖虫各10g)为主随症加减;口服中药以一天一剂,1周1个疗程,治疗4~8周。导引即功能煅炼,分主动和被动煅炼;两者均需遵循渐进方式,以免造成患肢损伤;治疗时间和频率同上。光电治疗按常规操作且需要的时间以及进行治疗的频率亦同上。
1.3疗效判断标准
判断标准是符合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骨折后关节功能康复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准确判断。(1)治愈:四肢骨折中后期功能康复患者经上述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后,疼痛、肿胀、压痛等临床表现均消失,且关节活动正常,未出现任何活动受限情况,经随访3~6个月不等,患者无病情复发情况;(2)显效:患者治疗后,上述临床表现均基本消失,且关节活动基本正常;(3)有效:患者治疗后,上述临床表现均减轻,且关节活动情况得到改善;(4)无效:患者治疗后,上述临床表现均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关节活动仍受限,甚至出现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等严重情况。康复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完成治疗内容后,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并统计,观察组治愈例数62例,显效33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5.69%;对照组治愈例数32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38例,有效率为67.2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完成治疗内容后,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治疗方案和满意度进行评价和统计,观察组非常满意100例,一般满意13例,不满意3例;对照组非常满意65例,一般满意26例,不满意25例,观察组总的满意度为97.4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交通发达,引起无数工伤和交通事故以及生活损伤,造成许多骨外伤患者,如四肢骨折(同前)最为常见。这些患者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均有一个共同特点:术后伤处长期肿胀、疼痛、关节功能屈伸障碍,尤其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肢;骨伤中后期又易出现并发症,且易造成术后骨不连或延迟愈合等不良反应,所以消除患肢肿胀、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显得尤其必要。关节损伤最重要康复治疗原则是防止肿胀和消除肿胀。中医认为:骨断筋伤导致气滞血瘀,瘀血阻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局部肿胀、疼痛,严重会出现溃脓感染甚至肢体坏死。中医认为,创伤所致骨断筋伤,同时也会累及血脉、皮肉。由于伤后肢体固定或制动时间过长,导致关节屈伸不利影响功能活动。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固定超过3~4周通常导致一定程度永久性僵硬。但这些功能康复治疗专科医院又满足不了此需求,患者在时间和经济上也坚持不了。患者术后不是单纯卧床休息等待组织愈合,而是要给予及时康复护理和康复治疗,以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力量、耐力以及功能,使患者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对骨伤中后期患者在社区进行功能康复治疗,是我们以病定技术的中医适宜技术从中医治疗有明显效果的社区常见病人手,根据该病临床特点和治疗需求,社区医生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本病的中医适宜技术按操作流程实施治疗,以期达到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并且患者乐于接受中医治疗方法。在社区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有针灸、导引、中药熏蒸或封包、针刺放血、光电治疗、口服中药等方法。其中针灸、中药熏蒸或封包、口服中药均需要根据患者当时病情、病程和伴随症状通过中医辨证施治选择穴位、加减中药进行个性化治疗。
3.1针灸
针灸是一种中医特有治疗疾病手段,是针法和炙法总称,针灸治疗与中医其他治疗方法一样,临证时必须通过四诊对复杂病情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疾病寒热、虚实等属性,明确其病位所属何经、何脏,进而探求其病因、病机,辨认其证侯和标本缓急,用针、炙、罐等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达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目的。
3.2内服中药
口服中药以肢伤二号或肢伤三号为主,其中肢伤二号以祛瘀生新,舒筋活络为主,而肢伤三号以补益气血,促进骨合作用强。二方随症加减选用。有研究表明,尽早应用补肾药物是预防骨牵引等所致的医源性膝性关节炎较佳方法。
3.3中药封包或熏蒸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中药封包或熏蒸在促进骨伤手术中后期功能恢复方面起到非常关键作用。中药封包或熏蒸方配伍规律,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软坚散结以此来缓解疼痛,并调节人体内环境实现瘀祛新生的目的,能够在治疗中实现抑制细菌生长、消除炎症蔓延、活血化瘀,通则不痛,对于患者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改善有积极意义。四肢损伤洗方具有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用于四肢骨折、脱位、扭挫伤后筋肉挛缩酸痛,治疗作用显著。
3.4光电治疗
光电治疗主要以红外线、中频、超短波等为主,具有消炎、镇痛、抗菌、缓解痉挛、软化瘢痕、消散粘连、加快伤口愈合、加速骨痂形成、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选用上述中医适宜技术对四肢骨折中后期患者进行治疗,且根据患者当时病情、病程和伴随症状通过中医辨证选择恰当方法(1种或多种)进行个性化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取得了满意疗效(95.69%)和患者良好口碑(97.41%)。既方便患者就近就医,节省医药费,又解决患者“后顾之忧”;既恢复并增强了患者生活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亦促进了中医药走进社区,运用中医药“简、便、廉、验”的技术优势,又继承和发扬了中医药传统文化。
四肢骨关节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科2004-01—2008-12,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影像学资料完整的19例踝关节结核的病例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3~73岁,平均32.35岁。病史2月~2 a,左踝关节结核9例,右踝关节结核10例。单纯滑膜结核4例,滑膜结核合并关节软骨损伤、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共6例,全关节结核9例,其中2例合并有肺结核,1例合并距下关节结核。伴窦道形成1例。
1.2 磁共振成像技术
采用意大利百胜公司0.18T(Artoscan C)四肢关节专用扫描系统,行矢状位:自旋回波(spin echo,SE),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TSE)和短Tau反转恢复(short tau inversion recovery,STIR)扫描,冠状位梯度回波(GE)及横断位SE或多回波的质子密度加权序列扫描
2 结果
2.1 滑膜病变的磁共振表现
19例踝关节结核全部为弥漫型滑膜增生。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较为均一的中等偏低信号;在T2加权像表现为中高低混杂信号,并可见不规则的低信号条状、突起状结节或团块影,高信号的液体渗出信号可分布于混杂信号间,并可见液体信号积聚于结节状团块间;在矢状位及横断位可见增生的滑膜充填于踝关节前方及后方关节腔;在梯度回波序列中,滑膜混杂信号略高于质子密度加权像而低于T2加权图像(见图1)。在9例全关节结核中,滑膜信号的混杂程度均较早期单纯滑膜结核明显,并且都可见低信号的不规则结节或团块影。
2.2 骨质病变的磁共振表现
骨质异常表现为骨皮质中断,正常骨髓高信号为异常的骨髓水肿及骨质破坏信号所取代。在STIR中,骨质破坏在T1加权像表现为骨质中较均一的低信号阴影,在T2加权像表现为骨质内高中低的混杂信号。骨髓水肿在T1加权像表现为稍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近于骨髓信号的片状模糊影,在脂肪抑制图像尤为明显[6](见图2)。本组病例中9例踝关节结核为全关节结核,1例仅累及软骨下骨,8例可见明显的骨质虫蚀样破坏。
2.3 其他关节结构的磁共振表现
2.3.1 关节腔积液
在TSE上积液表现为高信号影。19例踝关节结核均可见关节腔积液,其中1例可见前踝大量积液,其余19例积液混杂于增生的滑膜组织中。
2.3.2 关节软骨、韧带病变
在TSE及GE梯度回波序列中,19例中3例软骨无明显破坏,出现关节软骨表面毛糙不平有4例,软骨局部缺损、变薄有3例,软骨全层缺失及大面积剥脱9例。术中证实,2例软骨无明显破坏,出现关节软骨表面毛糙不平有4例,软骨局部缺损、变薄有5例,软骨全层缺失及大面积剥脱9例。6例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显示不良,韧带周围滑膜组织大量增生。
2.3.3 踝周冷脓肿、窦道形成
有1例合并踝周冷脓肿及窦道形成,踝周冷脓肿在T1加权图像上表现为较为均一的低信号;在质子密度加权图像上表现为中低信号混杂图像;在T2加权图像上表现为中高低混杂信号,并可见不规则的低信号条状、突起状结节或团块影(见图3)。
3 讨论
3.1 早期滑膜结核病变
当踝关节结核发生时,关节内大量滑膜肥厚增生,并伴有关节腔积液,表现为关节腔肿胀[7]。在本组19例踝关节结核中,有9例全关节结核,滑膜信号的混杂程度均较早期结核明显。19踝关节结核中,2例可见全关节明显大量积液而滑膜增生较轻,其余病例可见低信号增生滑膜中包裹积液[8]。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中根据疾病不同时期可分为炎性、纤维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其MRI信号也相应不同[9]。目前尚无关于踝关节结核病理与MRI表现的相关研究,因此推断MRI中滑膜的信号混杂程度及不规则结节或团块影的多少与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关,渗出期的滑膜增生MRI表现较均一,混杂程度较轻,不规则结节或团块影较少;而增殖期及干酪样变性期MRI表现混杂程度较重,不规则结节或团块影较多。
3.2 关节软骨破坏
在MRI图像中,软骨损伤最早期的变化是层次模糊消失和信号改变。病理研究认为滑膜结核多从软骨边缘侵蚀软骨最终致软骨全层剥脱,软骨下骨暴露,进而破坏骨质[10]。本组病例经手术证实,有17例踝关节结核合并不同程度的软骨损伤,其中软骨深层损伤、大面积缺损及全层剥脱有9例,与上述观点相符合。
3.3 骨质异常
本组中9例为全踝关节结核,8例有典型的关节结核骨质伴有虫蚀样改变,均可见软骨大面积剥脱。踝关节结核多从滑膜结核进展而来,逐层侵蚀软骨、软骨下骨及骨质。
3.4 踝关节结核MRI特征对治疗方式的指导
MRI可以优良显示踝关节结核病变范围及破坏程度:对于早期以渗出为主的病变,多表现为全关节积液,滑膜增生相对轻,韧带、软骨及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可给予关节腔注射抗结核药物[11];对于以滑膜弥漫增生、MRI信号混杂并可见不规则的低信号条状、突起状结节或团块影而骨质无明显破坏的病变,可行关节镜下或开放下关节镜病灶清除术;而对于骨质破坏严重、大量死骨形成甚至发生关节强直的病变,可行关节融合、成形等治疗;对于并发的踝周冷脓肿及窦道,可予以手术清除。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踝关节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关节镜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影像学资料完整的19例踝关节结核,左踝关节结核9例,右踝关节结核10例。全部病例行踝关节磁共振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扫描。结果:单纯滑膜结核4例,滑膜结核合并关节软骨损伤、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共6例,全关节结核9例,伴窦道形成1例,合并距下关节结核1例。滑膜增生MRI在T1WI上呈较为均一中低信号表现,T2WI上呈中高低信号混杂表现。骨质的破坏以及骨髓水肿等改变在脂肪抑制序列可清晰显示,骨质破坏可见关节液及滑膜浸入,骨髓水肿可见骨髓内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高信号。结论:磁共振检查对踝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明确病的范围和程度,以及与周围软组织关系,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踝关节,结核,磁共振成像
参考文献
[1]刘淑坤,黄德坊.踝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附86例分析)[J].四川医学,1993,14(3):146-147.
[2]Mandeep S,Dhillon M S,Onkar N.Tuberculosis of the foot and ankle[J].Clin Orthop Rel Res,2002,398(1):107-l13.
[3]Iagnocco A,Coari G,Buzzi G,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peripheral 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 compared with sonography and standard radiographs[J].Rheumatol-Int,2003,23(4):195-197.
[4]Bari V,Murad M.Accurac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knee[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03,13(7):408-411.
[5]马丽萍,初乃惠.结核病的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5):7-9.
[6]文亚名,陈伟.低场强磁共振梯度回波脂肪抑制在踝关节骨挫伤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5,20(6):514-516.
[7]郑素华.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核病的发病与流行[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5):6-7.
[8]林羽.对“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问题的解答[J].中国医刊,2007,42(1):70-72.
[9]Stoller D W,Martin C,Crues J V,et al.Menicous tears:pathologic correlation with MR imaging[J].Radiology,1987,163(3):731-735.
[10]Recht M P,Goodwin D W,Winalski C S,et al.MRI of articular carti-lage:revisiting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AJR Am J Roentgenol,2005,185(4):899-914.
四肢骨关节 篇4
关键词:骨折, 四肢关节,可吸收螺钉治疗
我院自2002~2006年间先后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48例, 均获得了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患者,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15例;年龄15~63岁, 平均36.3岁;骨折类型 (按部位) :内踝、后踝骨折18例, 胫骨平台内或外侧髁骨折9例, 股骨内或外侧髁撕脱性骨折7例, 股骨头骨折4例, 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4例, 肱骨内或外侧髁撕脱性骨折6例。
2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术前充分了解骨折类型, 取四肢关节内骨折常规入路, 显露骨折端后, 力求骨折解剖复位, 用布巾钳或克氏针作初步固定, 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受力情况选择相应粗细、长度和数量的螺钉;术中应垂直骨折线钻孔、测深、攻丝, 尾部用埋头器处理后拧入螺钉至骨折固定牢靠。关节附近骨折一般钉尾残留2, -Gmm, 对功能没有影响, 但关节面的钉尾应埋入骨质中, 保证关节面平整。术后予石膏托固定4~6周, 股骨头骨折患者术后常规行下肢牵引6~8周, 期间加强下肢肌力及膝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3个月后方可扶拐下地活动。
3 结果
48例患者, 随访时间4~28个月, 平均13个月, 根据章卓铭等以局部愈合、疼痛、功能及X线影像综合评定标准[1], 其中优:35例, 良:12例, 差:1例, 优良率达95%以上。除1例股骨头骨折患者有遗留创伤性关节炎疼痛症状外, 其余47例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 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无遗留关节疼痛, 股骨头坏死, 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及局限性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4 讨论
4.1 可吸收螺钉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1.1 优点:
(1) 其力学强度相当于皮质骨, 弹性膜量约10~15GPA, 与松质骨相仿, 在骨折初期能够维持达到固定骨折要求, 而其弹性膜量可避免应力集中及应力遮挡[2], 减少断钉、骨质疏松及骨不连的发生。 (2) 在植入体内2小时内出现轻微膨胀[1], 产生自动加压作用, 使内固定更加紧密。 (3) 在初始3个月内可保持强度不变, 6个月出现螺钉降解逐渐断裂, 12~18个月完全吸收, 符合骨折愈合规律[3]。 (4) 无电离性及电解反应, 不干扰放射影像。 (5) 可完全降解吸收, 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组织相容性好, 不影响骨折愈合。 (6) 不需二次手术取出。
4.1.2 不足之处:
主要见于自身强度欠佳, 其加压效果不及金属螺钉, 固定欠确实, 对应力大的骨折断端使用时可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1];对于小骨块的固定亦比较困难;少部分患者有发生异物炎症反应现象[4]。据文献报道可吸收螺钉有1.2%内固定失败, 有1.7%术后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
4.2 手术注意问题
4.2.1 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
(1)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主要适用于松质骨骨折需要拉力相对较小的关节内骨折块固定, 应避免应力过大的骨折部位使用, 同时, 对于小骨块的固定亦比较困难, 需慎重使用。 (2) 对于严重粉碎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 使用可吸收螺钉容易出现螺钉松动现象, 应慎重使用或避免使用。
4.2.2 术中操作要点:
(1) 尽可能使骨折解剖复位, 固定牢靠。 (2) 选用大小、长度适宜螺钉, 准确掌握钻孔方向, 其方向应与骨折线垂直, 螺钉最好固定2枚以上, 更大限度达到加压协同作用。 (3) 螺钉远端不要超出关节面, 近端钉头以埋头器处理后埋入骨质中。 (4) 可吸收螺钉抗扭转力相对较差, 术中要用丝攻攻出适宜深度的螺纹, 进钉时扭转力不能过大, 否则可能出现螺钉变形, 甚至断裂现象。 (5) 术中选择钻头及丝攻粗细要匹配恰当, 一般所选钻头比所选螺钉直径小约1.5~2mm, 用直径与螺钉相同的丝攻攻丝。
4.2.3 关于并发症及预防:
有文献报道有出现螺钉变形、断裂, 内固定失效, 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局限性骨质疏松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但只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 注意术中操作要点, 术后处理及指导得当, 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多数可以有效防治。
5 结论
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具有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组织相容性好, 不需二次手术取出等优点, 只要适应症选择和操作得当, 并发症的发生多数可以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章卓铭, 张笑峰, 俞钻.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部位骨折.临床军医杂志, 2006;35 (1)
[2]李淳德, 马忠泰, 吴常德, 等.可吸收螺钉及固定棒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中华骨科杂志, 1995;15 (11) :755
[3]阮狄克, 沈银标.可吸收性聚乳酸材料生物相容性与生物降解的研究.中华外科杂志, 1993;31:568
[4]张世权, 刘安庆, 肖德明, 等.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并发症分析.广东省骨科学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115
四肢骨关节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该院采用锁定钢板微创治疗的四肢长干股近关节端骨折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5例,女性51例,年龄在16~63岁,平均年龄(39.2±8.7)岁,创伤至手术时间在0.5~12 d,平均病史(3.9±1.2)d。骨折类型中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137例,车祸伤87例,坠落伤34例,重物砸伤18例,击打伤7例。股骨远端骨折42,胫骨近端骨折61例,胫骨远端骨折13例,肱骨近端骨折30例。所有患者术前检查满足手术条件,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采用锁钉加压钢板微创内固定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1.2.1 肱骨近端骨折
肩峰下采用纵形切口入路,逐层切开三角肌的上部,克氏针行肱骨头临时固定,采用牵引的方法行远折端的复位,沿肌肉下的骨膜间隙LCP钢板置入,使钢板和骨干轴线平行一致,尽量和骨皮质面相贴,自骨折端的外侧穿过至远侧的骨皮质面。靠近骨折远端第一个螺孔以一枚普通螺钉行临时固定,便于稳定复位,C形臂或X线机的透视下确保骨折端和接骨板位置良好,模板及锁定螺钉的导向器下通过皮钻孔,测深后将锁定螺钉拧入,为维持骨折断的稳定性需在骨折的近、远端均置入3枚以上固定螺钉。固定稳固后拔除克氏针,活动肩关节确保固定稳固。
1.2.2 股骨近端骨折
牵引床牵引固定复位后髋关节的外侧入路,分开股外侧肌后,暴露出股骨大转子和其远端,在C形臂或X线机的透视下确保骨折端的对位好,临时克氏针固定后,沿肌肉下的骨膜间隙置LCP钢板,其余的操作同肱骨近端骨折。
1.2.3 胫骨远端骨折
采用胫骨的内侧入路,止血带止血后采用手法整复恢复骨折端对位,如存在缺损或者塌陷,在撬拨复位之后采用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术,用骨膜剥离器自远端向近端逐步推出皮下隧道,置进LCP钢板,其余的操作同肱骨近端骨折。
1.2.4 股骨远端骨折
采用股骨远端的前外侧切口入路,暴露出股骨髁骨折部位,复位之后以松质骨螺钉行稳定固定,逆行将LISS钢板插入,采用普通的螺钉先固定住LISS钢板,确保其与股骨髁贴服之后,牵引将骨折端复位,在C形臂或X线机的透视下确保骨折端的对位及接骨板位置良好,采用LISS钢板专用导向器,自骨折的远近段置如4~5枚的锁定螺钉。
1.2.5 胫骨近端骨折
采用胫骨近端的前外侧入路,止血带止血之后,逐层分离开肌肉暴露至骨膜,将骨折端复位良好,如存在关节面的塌陷或者压缩性骨折即采用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术,顺行将LISS钢板插入,余操作同股骨远端骨折LISS钢板螺钉固定方法。1.2.6术后治疗该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合负压引流方法引流,术后密切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术后2~3 d拔除引流装置,预防性抗生素应用3 d,术后2 d起在指导下行静态肌肉功能锻炼,术后2周复查X线片,拆线可出院。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手术情况,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稳固情况及临近关节功能评分情况。
2 结果
该组患者手术时间49~134 min,平均手术时间(64.8±12.4)min,术中出血85~215 mL,平均(123.4±20.2)mL,住院时间11~21 d,平均住院时间(14.6±2.2)d,术后2周复查X线片骨折端对位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未发生内固定失效情况。术后复查见骨痂生长时间在4~6周。不同类型骨折术后6个月临近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如下:肩关节Neer评分在86~95分,平均(91.6±2.3)分,其中优23例,良7例;髋关节Harris评分在84~94分,平均(89.3±2.6)分,其中优40例,良2例;膝关节功能HSS评分69~94分,平均(86.2±4.2)分,其中优89例,良10例,可4例,膝关节活动度86°~120°,平均(113.6±5.2)°;踝关节AOFAS评分在92~95分,平均(93.7±1.1)分。
3 讨论
四肢长干骨近关节端骨折常存在临近或涉及关节面的情况,骨折部位在松质骨和皮质骨的交界处,多为粉碎性骨折,可存在骨质缺损或坍塌,在关节附近肌肉和韧带牵拉下发生严重移位,有着手术适应症[3]。传统的钢板治疗中由于切开复位的创伤较大,术中出血较多,且由于断端两侧很难形成生物力学的牢固固定,所以易发生关节功能的障碍及内固定物的松动,导致骨折不愈合,同时髓内钉由于设计的因素,对于松质骨骨量的丢失没有较好的对策。
锁定钢板微创治疗是专为关节内的粉碎性骨折所设定,利用钢板与螺钉之间的稳定性构造内支架,固定后螺钉和钢板形成一体,避免了螺钉松动的情况发生,从而加大了螺钉对于松质骨的把持力。同时由于内固定的稳定性,因此对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的恢复有教好的帮助。另外由于锁定钢板和骨面不接触,减少了应力遮挡,因此对于骨折端骨痂形成有较好的帮助,钢板设计更加贴服骨面,设计更为合理。使用中需注意的是:(1)累计关节面者需遵循结合原则,未累积者遵循桥接原则。(2)关节面存在骨折的需要暴露关节面[4]。(3)插入钢板时需需保证和远端的长轴一致,防止出现骨折端移位。(4)锁定螺钉无复位作用,应以克氏针或普通螺钉辅助固定,锁定后可拆除。(5)老年骨质疏松者或病理性骨折者可采用双层固定确保内固定物不失效[5]。(6)骨折端存在骨量缺失的需进行植骨治疗[6]。
综上所述,该文通过总结分析该院近年来采用锁定钢板微创治疗的方法治疗了四肢骨折146例的方法及临床疗效可以看出,锁定钢板微创治疗四肢近关节端骨折患者效果理想,对骨折端处软组织的创伤较小,保证了骨折端愈合所需血供,愈合速度较快,感染率较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内固定物牢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锁定钢板在四肢近关节端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肢长干骨近关节端骨折行闭合复位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结果 该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4.8±12.4)min,术中出血平均(123.4±20.2)mL,平均住院时间(14.6±2.2)d,术后随访6~12个月未发生内固定失效情况,临近关节活动度良好。结论 锁定钢板微创治疗四肢近关节端骨折患者效果理想,内固定物牢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锁定钢板,近关节端骨折,内固定,微创
参考文献
[1]姜为民,周峰史,金辉,等.锁定钢板系统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4):270-273.
[2]Peyser A,Weil YA,Brocke L,et al.A prospective,randomised study comparing the 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 and the compression hip screw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hip[J].J Bone Joint Surg[Br],2007(88-B):1210-1217.
[3]Anglen JO,Weinstein JN.Nail or Plate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Changing Pattern of Practice.A Review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Orthopaedic Surgery Database[J].JBJS[Am],2008(90):700-707.
[4]曾展鹏,苏博源,黄学员,等.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8,10(4):309-312.
[5]邹剑,张长青.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10):982-983.
四肢骨关节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70例中,男49例,女21例;年龄26-76岁;损伤部位:踝关节34例,腕关节17例,足部关节8例,手足关节6例,肘关节3例,膝关节2例;病程为2~18个月;关节肿痛持续未消者38例,时消时作反复出现者32例;来本院治疗前在外院治疗未愈者51例,未经任何治疗者19例。X线检查均未发现骨折。
2 治疗方法
血府逐瘀汤: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桃仁、红花、牛膝、南柴胡、桔梗、枳壳、甘草等,水煎,每日2次,口服;并补中益气丸各10 g(相当于原生药3g),每日3次。加味:肾虚者,重用熟地、加山萸肉、怀牛膝;虚寒者,加桂枝、附子片(先煎30分钟);脾气虚者,酌加党参片、黄芪、白术;关节痛剧,重用当归、川芎,酌加全蝎、蜈蚣虫类通络止痛之品;关节肿甚,加茯苓、泽泻;属上肢关节,重用桂枝;属下肢关节,重用川牛膝。7剂为1疗程。
3 结果
70例全部治愈(关节肿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自如,功能恢复正常,负担正常重力、遭受一般外力及遇寒凉潮湿环境未诱发肿痛,停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其中:1个疗程16例,2个疗程18例,3个疗程21例,4个疗程10例,5个疗程5例。
4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