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外科手术基本技术

2024-07-02

腹腔镜外科手术基本技术(共8篇)

腹腔镜外科手术基本技术 篇1

腹腔镜外科手术基本技术

一、病人的体位

腹腔镜手术术野主要靠病人体位和气腹来暴露,一般原则是变动病人的体位抬高靶器官使其周围脏器因重力作用而远离,从而暴露术野。

上腹部手术病人需采用头高脚低位,倾斜100~200,肠管在重力作用下,移向下腹部盆腔,术野暴露与操作,如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胃大部切除、脾切除、肝部分切除等,根据手术所需再行右侧稍上抬或左侧稍上抬的体位。下腹部手术病人一般需采用头低脚高位,手术台向头侧倾斜100~300,有利于腹内内脏移至上腹部,盆腔空虚,利于术野显露与操作,通常适用于疝修补、阑尾切除术等。根据手术所需再行右侧稍上抬或左侧稍上抬的体位。

病人有时还可以取Lyold-Davis体位,双下肢分开,膝部稍屈曲,双腿放在支架上,适于做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这种体位也适用于行上腹部及甲状腺的腹腔镜手术,术者站在病人两腿之间比站在一侧操作起来更舒适,助手站在两侧,便于协助操作。

二、气腹的建立

腹内充气方法的两种:闭合充气法和开放充气法。

闭合充气法:闭合充气法中气腹针充气法是最常用的方法。穿刺点的选择原则要求插入腹腔镜后便于观察腹腔内手术部位和探查腹内其他部位、穿刺点血管少、穿刺点没有与腹壁粘连的肠管。一般多取脐的上缘或下缘为穿刺点。穿刺时病人仰卧,用两把巾钳在穿刺点的两侧对应钳夹筯膜与皮肤,充分提起腹壁,使腹壁与脏器间有足够的空间,在穿刺点做一纵行(沿腹白线)或弧形(脐上缘或脐下缘)做1cm小切口,用右手拇指和示指轻捏气腹针,进针时腕部用力捻动插入,穿破腹膜后有一落空感。进针过程中不要用力过猛,以防针突入腹腔过深而损伤肠管。要证实气腹针有否刺入腹腔,一是可用注射器抽吸少量水,接上气腹针,水被吸入,说明已刺入腹腔;二是将充气导管与气腹针连接好后,低流量充气,若腹内压在3mmHg左右,也说明已刺入腹腔;三是充气时,注意腹部是否均匀对称膨胀,对称说明已刺入腹腔,不对称则未刺入腹腔。

开放式充气法:开放充气法是在穿刺点做一个2cm左右的小切口,并逐层切开至切透腹膜,然后用两把巾钳在切口两侧提起腹壁,用10mm钝头套管轻轻插入腹腔后,两侧缝线打结,使套管与腹壁固定,同时也防止气体漏出,钝头套管上也设置有进气开关。使用钝头套管充气法可避免意外性腹腔肠管的损伤,钝头套管又称Hasson套管,这种方法因是在直视下放管,比较安全,因此,只要手法正确,几乎不存在肠损伤的危险。一般多用于腹内有粘连的病人。

三、穿刺套管的置管技术与定位

腹腔镜手术必须建立入腹通道,包括观察镜通道、手术通道以及显露通道。观察镜通道就是供插入腹腔镜的通道。手术通道供插入电凝钩、解剖剪、超声刀、切割器,是操作的主要通道,又称“主操作孔”。显露通道供插入无损伤抓钳、牵开器以牵引暴露操作对象,又称“辅助操作孔”。建立入腹通道,首先必须进行穿刺套管的插入。

穿刺套管的插入:常用的穿刺套管有三种基本类型:重复使用的尖头穿刺套管、带安全鞘的一次性穿刺套管、钝头穿刺套管。

重复使用的尖头穿刺套管不带安全鞘,其尖头在整个穿刺过程中始终外露,使用这种穿刺套管做经脐的第一穿刺有损伤腹腔脏器或腹膜后大血管的危险。一次性穿刺套管附有安全鞘,可减少腹腔脏器损伤的机率。第一套管多用来插入腹腔镜,常在脐周,多采用闭合插管法,置管时,用两把布巾钳分别夹住切口双侧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并向腹部两侧平拉以固定腹壁,术者用右手掌顶住套管针锥的掌侧膨大部,使针锥尖端突出套管前端以便穿刺,右手示指伸直并放在套管的

图1手术结束时直视拔出套管,穿刺口有小出血时用电凝棒或超声刀凝固止血

图2 穿刺口出血明显时用腹壁全层缝合止血

侧方,以防套管突入腹内过深而损伤腹内脏器,其余四指分别把住套管,用腕力转动和臂力下压套管,当有1~2次突破感后,打开套管的侧孔或拨除针锥,如有气体逸出则证明套管已进入腹腔。估计腹内脏器与腹壁有粘连者,可采用开放进腹方法。第二、第三、第四穿刺过程,由于术者在腹腔镜下直视操作,只要操作得当,一般不会有什么危险。

图3 美国科惠公司生产的微创穿刺器不切割断肌肉,拔出后肌肉复原无出血 穿刺套管的定位:穿刺套管的定位对于腹腔镜手术的顺利与否有很大关系。穿刺套管的定位不但要有利于手术,而且要有隐蔽及美容效果。应注意避开腹壁较大神经、血管及膀胱等脏器。穿刺口应尽可能作皮肤横切口,与皮纹方向一致。第一穿刺套管通常供观察镜出入,其位置多选在脐部。经第一套管置入腹腔内的腹腔镜先做腹腔视诊,根据视诊的结果,再决定其它穿刺套管的定位,具体应根据手术来确定。一般来说,大多数腹腔镜手术把观察镜出入套管的位置选在脐部是比较理想的。如果要从不同视角观察手术野时,观察镜也可转至其它套管进入腹腔。手术器械出入孔尽可能选在观察镜出入孔的两侧,根据等分三角原理,两操作臂夹角以直角最为理想,观察镜轴应正好两操作臂夹角等分,这样有利于术者在二维图像上把握方向,操作更为方便

四、腹腔镜的扶持

观察镜进入腹腔时不应太快,需小心缓慢地进入,定位应选在无关脏器及器械干扰少的地方,影响视野的腹内脏器应通过合适的病人体位或牵开器械移开,避免干扰手术野。摄像头上设有精细的焦距调节钮,可手动调节。观察镜抵达手术部位可获得一个近距离图像,而拉远时获得的就是一个广角或“全景”的图像。观察镜在腹腔内移动应缓慢而小心,移动太快了会使图像错位、抖动,还会使手术组人员产生“晕船症”样感觉。持镜的手要稳,否则图像就会上下晃动,也会使人眩晕。

观察镜面起雾是术中常遇到的问题,原因是腹腔和镜面的温度不同,使水汽在镜面凝集所致,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在插入腹腔前先用50度热水加热镜子,或用防雾液体涂抹镜面,可避免观察镜面起雾。

尽管采用了“冷光源”,光线通过观察镜的导光通道还是会使镜头发烫,如果将腹腔镜镜头直接对准目标,镜头的高温有时可以使手术巾燃烧起来,所以持镜者应随时了解镜头的位置,防止镜头过于紧靠肠管引起肠壁灼伤。

五、分离技术

和常规开放手术一样,腹腔镜手术中分离技术是手术中的最基本操作之一,通过分离把要切除的病变组织与周围的正常组织分离开。有钝性分离、锐性分离、电刀分离、超声刀分离及激光分离、高压水分离。

钝性分离:钝性分离通过用分离钳将要分离的组织分离,也可用分离棒甚至冲洗管等进行分离。分离时应尽量从能看出的组织间隙或疏松组织开始,用分离钳插入间隙进行扩张,扩张时用力要适度,逐渐进入,避免撕破相邻的血管和脏器。

锐性分离:腹腔镜手术的锐性分离常用长弯剪刀进行。在无或少血管的组织可用剪刀分离、剪开,遇有小血管的组织可先用剪刀夹住,通过电凝凝固后再剪断。锐性分离比钝性分离更精细,操作时要精确,要在视野清晰的前提下进行,避开血管,以免大出血。

电刀分离:电刀分离是腹腔镜外科中最常见的分离方法,它有凝固血管和切断组织作用,大多数情况下用电钩分离。分离时先薄薄钩起要分离的组织,确认无重要的组织结构后再通电电切,切勿大块组织电灼分离及连续通电分离或电凝,以免对周围的重要组织造成热烧伤。如在分离胆囊三角遇到出血时,不要连续或盲目电凝,要吸干渗血、术野清晰及辨清重要结构如胆总管后,再用间歇电凝或分离。

超声刀分离:超声刀使腹腔镜胃肠道等操作比较复杂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下降,手术困难度下降,使其推广普及成为可能。在目前腔镜甲状腺手术,超声刀更显出其无比的优越性。对于2mm以下的小血管,不需要先将血管分离出来,可以选择钝面刀头及中速档位,使用剪刀型刀头一次剪切开;对于2~3mm的较大的动静脉血管,可采用防波堤技术:即在准备切断处的血管近侧,先用剪刀型刀头进行凝固但不切断,反复进行几次,组织变为白色可确认已经使其血管凝固,根据血管的粗细决定凝固血管的长度,血管较粗的凝固较长,一般可达5~10mm,然后再于拟切断处凝固切断血管。在靠近重要结构(如血管、神经等)分离时,超声刀的功能刀头面要注意避开这些结构并用快速档切割分离。

六、结扎技术

腹腔镜手术和常规开放手术一样,管状结构如大血管、胆囊管等需采用结扎的办法。结扎的方式有夹闭法和线扎法。

夹闭法:腹腔镜手术中最简便的结扎方式是夹闭法,夹闭法一般只用于小血管和较细的胆囊管的结扎。有金属夹和生物可吸收夹两种,后者价格较昂贵。金属夹有时会滑脱,因而多用双重夹闭比较稳妥。生物可吸收夹前端有一倒勾,钳夹后不易脱落,因而夹一枚就够了。无论用哪一种夹子,施夹时,一定要判断预夹闭的结构能够被完全夹闭,且夹子应与预夹闭结构相互垂直,勿成斜角。夹闭之前,术者一定要看清楚夹子的尾端,防止误夹上预夹闭结构深面的其它组织。施夹钳可以是重复使用的,每次施夹后都要重新装夹;也可是一次性的,设有装夹的“弹匣”,可连续施夹,但价格稍贵。施夹钳可从未端施夹,也可从侧方施夹。

线环结扎法:Roeder结带有一根可滑动的缝线,当用线环结扎某结构的一端时,线环可用导入器进入腹腔,这种导入器是一根空心的细管子,线环和预制的Roeder结就放在这根管子里。进入腹腔后,线环伸出导入器,悬在待结扎的结构上,用抓持钳穿过此线环提起待结扎的结构,线环就轻轻地滑落在结扎位置上。线结推棒可用来推动Roeder结,线结一经推动就会越来越小,最后紧紧地套在待结扎结构上将其扎紧。把线结上多余的线剪掉,去掉导入器后,可再做第二个线环结扎。一般需保留的结构残端要做两道结扎,而欲切除的那一侧未端只需做一道结扎就够了。现已有市售一次性的成套预制线环。多用于腹腔阑尾切除术及胆囊切除术。

体内打结法:随着腹腔镜外科手术范围的不断扩大,原单和靠钛夹结扎或体外打结的方法已显行得不足够了,体内打结则显得应用更广泛。体内打结也主要打外科结,与传统打法一样;与开放手术的打结不同之处在于,腹腔镜手术中由于立体视觉变成了平面视觉,原靠双手或传统持针器打结变成了长杆器械远距离操作,这就要求腹腔镜外科医生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方能应熟练掌握。打结需用两把抓持钳或持针钳,结扎线的短臂置于预结扎结构的某一侧,并处于视野之内,左手抓持钳提起结扎线的长臂,右手抓持钳或持针钳在结扎线的长臂上绕线环后,再用右手抓持钳或持针钳经此线环抓住短臂,左右抓持钳拉紧后即打好了第一个结。将已转至对侧的长臂再绕成线环短臂穿过此线环做成第二个结,重复此动作便可做出一个三叠结了。体内打结,笔者经验是打第一个结时,右手持针钳前端2cm置于左手抓持钳提起结扎线的下方绕线环,这样不仅出线易且绕2个线环时不容易掉线,从而提高打结效率。

①左手抓持钳提起结扎线的长臂,②右手持针钳向左绕一线环 并使偏向右下,右手持针钳在结扎线的下面

③右手持针钳再向左绕第二线环 ④右手持针钳线环抓住线右侧短臂拉

向左上,左手抓持钳抓线另一端拉向下,拉紧后即打好了第一个结

⑤完成第一个结后,左手抓持钳 ⑥右手持针钳向左绕左手抓持钳 抓线结右端,右手持针钳放在线 抓住线一圈 的上面

⑦右手持针钳抓住线结的右端 ⑧右手持针钳抓住线拉向右,左手抓持

钳抓住线结的另一端。相互拉紧后即完成第二个结

图4:体内打结法图解

七、缝合技术

和体内打结法一样,随着腹腔镜外科手术范围的不断扩大腹腔镜下缝合技术也显得相当重要。初学者在进行临床腹腔镜手术缝合之前,应先摸拟训练设备下作反复的练习。

间断缝合:缝合前,用持针器抓住眼后的缝线,不要夹住缝针,使其可活动自如,根据针弯度直径的大小,如果针弯度直径偏大,可把的缝针稍扳直,然后顺着10mm或5mm套管纵向滑入,这样缝针就会跟着缝线进入腹腔。

缝针到达缝合部位后,先用左手抓持钳夹住针,再用右手的针持夹在针体的中段,使针尖朝上,左手用无创抓钳抓住欲缝合的组织的边缘,使其有一定张力,便于进针,针尖以适当的角度刺入进针点,右手腕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将针穿过组织,在适当的出针点穿出,再用左手抓持钳抓住针尖,拨出针。拨出的缝针要放在附近可看得见的地方,以免寻不到针。将针上的缝线渐次拉出组织,直到可以做体内打结时为止,按上一节所述的方法进行体内打结,多余的线头剪断后连同缝针一起移出。注意针移出套管时,持针器也必须夹住针眼后的缝线移出。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第一针与间断缝合是一样的,如果有三个操作孔,助手可以使用一把抓钳帮助拉紧缝合线,防止缝合线不紧;如果只有两个操作孔,在缝合中间,将连续缝合线拉紧后可以暂时用一枚钛夹将缝合线夹住,防止缝合线不紧,再继续进行缝合,待缝合结束打结完成后再将钛夹拿去。连续缝合结束时的体内打结手法和间断缝合时相同。也可在连续缝合结束时,未端夹一枚钛夹或者可吸收夹固定缝合线。

八、切割、吻合与钉合技术

腹腔镜手术中,胃肠等的切除吻合及疝的修补操作等,不再是应用手术刀及丝线进行,而是要应用腹腔镜的特殊器械:切割吻合器与钉合器。切割吻合器有两种,一种是线型切割吻合器,一种是环形切割吻合器。

线型切割吻合器钉合法:切割组织时,切割吻合器的长度应足以横跨预切断的组织,闭合的两爪未端应超出该组织一小部分,以确保充分的切割和钉合。如果因组织太厚或切割吻合器太短而无法做到这一点,应越过已钉合的部分再次击发钉合。钉合时切割吻合器要与肠管相互垂直。若只是钉合而不切除组织,则必须在钉合前先取出中间的那把刀刃。

圆形吻合器钉合法:圆形吻合器多用于空腔脏器之间的吻合,如直肠癌前切除、胃切除、胃减容术等。它有一个可拆开的头部,能导入切断部位的近端,以荷包缝合定位,切割吻合器的主体插入后与头部对合,击发后打出两排钉子,并切掉一小圈组织,完成吻合。器械头外径一般有20mm、25 mm、29 mm、31mm、33 mm供选择。

疝修补钉合器钉合法:腹腔镜疝修补钉合器是腹腔镜疝修补的主要器械。一般钉在骨骼(如耻骨结节)及韧带(如cooper韧带)上较为牢固,钉在疏松组织上则效果差些。行疝修补术时,应注意避开腹壁下血管、髂血管和神经。如果钉到血管上,会引起难于控制的出血。损伤生殖股神经,可引起疝修补术后神经痛。

九、手术标本的取出

结石的取出:胆囊切下后可用抓持钳夹住胆囊颈部,和10mm套管一起拨出,部分胆囊露出体外后,去掉套管和抓持钳,胆囊颈部用普通血管钳夹住后用剪刀剪开,用吸引器吸净胆汁,如果结石不大,则可直接取出胆囊;如果结石较大,则要借助取石钳,以胆囊作自然取石袋,先将结石取出后,再取出胆囊。实质性脏器的取出:象肝脏、脾脏、结肠肿瘤、子宫等实质性脏器取出较为困难,必须延长切口才能取出脏器,考虑到美容及隐蔽性,作者认为以延长脐部切口最为适宜。脐部是人们公认的最具隐蔽的地方,加上其位置居中,适当延长弧形切口,只要应用标本袋,术毕紧密缝合腹白线筋,不会增加切口感染,切口疝的机会。对于脾脏、子宫,可在切下来之后,将取物袋放入腹腔内,将标本装入后,把脐部10mm切口延长1~2cm,抓持钳取出袋口,再用组织钳等伸入袋中,把标本粉碎处理,一点一点取出来,取完后,取物袋也随之取出。对于肝脏肿瘤、结肠肿瘤,将取物袋(如引流袋)放入腹腔内,将标本装入后,则必须将脐部切口延长至与肿瘤一般大小,把标本与取物袋一起完整的取出来,不作粉碎处理。标本取出后,缝合切口重建气腹再继续手术。

十、腹腔镜手术的冲洗

腹腔镜手术中的腹腔冲洗和常规开腹手术中的冲洗有一些不同,它的优点是可以直视冲洗腹腔的各个部位,冲洗效果比较确切,操作比较精细,对腹腔深部、隐藏部位的各个角落(如盆腔、膈顶等)冲洗效果都比较好,通过细长的冲洗管可以有效冲洗干净积液、积血,同时对腹腔其他器官干扰小,冲洗液体不会污染腹壁的切口。气腹状态下,肠管受气体的挤压,腹腔内的液体都流往盆腔等低位间隙,肠管之间一般不会积聚液体,比较容易吸干净腹腔的积液。

十一、腹腔镜手术中腹腔引流管的放置

腹腔镜手术中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指征和开腹手术的指征相同,可采取下列三种方法放置引流管。

腹腔镜外科手术基本技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进行泌尿外科上尿路手术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选取行后腹腔技术的患者34例为研究组, 行普通外科手术的患者34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有男性病人14例, 女性患者20例, 患者年龄介于42~65岁, 平均为55.3岁, 其中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有43例, 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有11例, 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有9例, 行肾癌根治术的有7例。对照组患者有男性15例, 女性19例, 患者年龄介于44~67岁, 平均为57.2岁, 其中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有4例, 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有9例, 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有11例, 行肾癌根治术的有10例。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取健侧卧位, 在其腋后线12肋下切开皮肤约2 cm, 游离覆膜后间隙, 放入自制气囊, 充气约600 m L, 于腋前线下置入5 cm插管, 腋后线置入10 cm插管, 封闭切口。建立人工覆膜后腔, 冲入二氧化碳维持压力在12~15 mm Hg, 置入腹腔镜及相应手术器械, 并在术中维持此压力[4]。对照组患者则常规下腹部切开, 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相应手术操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均在SPSS17.0软件上统计, 其中计量资料用 () 表示, 应用t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手术均非常成功, 研究组患者无中转开放手术,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泌尿外科专门研究和防治泌尿道和肾上腺的外科疾病, 流行病学显示, 目前, 泌尿系统疾病越来越多见, 患者多表现有血尿、蛋白尿、尿频、尿急、尿痛等, 上尿路主要指肾和输尿管的疾病, 常见的肾脏病变有肾囊肿、肾癌、肾上腺肿瘤等, 常见的输尿管疾病为输尿管结石, 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生理及心理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得到迅速提高, 如B超、CT、MRI、内镜等, 临床医师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全面了解病史、体检, 正确运用各种检查手段, 对尽快确立诊断、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仍然是十分重要的[5]。

腹腔镜技术是通过腹壁的人工通道, 将内镜电视系统和各种特殊的手术器械引入腹腔, 经腹腔充气后, 手术操作者借助腹壁内的各种器械对病人的各种疾病进行手术处理。这些通道一般为5~12 mm, 内镜电视系统将成像放大数倍, 使手术操作者可以清晰看到各部位, 手术更加准确, 创伤小、出血少, 术后恢复快[6]。1992年Gaur首次实施腹膜后人工腔隙的技术行腹腔镜肾切除术, 并取得成功, 以后此方法便在临床推广起来。目前经后腹腔镜主要行肾囊肿去顶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切除术、肾癌根治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等泌尿外科疾病[7]。后腹腔镜技术与常规手术相比的优点主要有: (1) 不需要切开腹腔, 避免了不必要的感染; (2) 手术时间短, 出血量少, 术后恢复快; (3) 术后不会发生切开裂开、切口疝等并发症; (4) 手术不留疤痕, 外形美观。但是后腹腔镜技术本身也有不少缺点, 腹腔镜技术手术空间狭小, 器械操作不便, 解剖标志也不明显, 从而增加了手术的难度[8]。后腹腔镜技术治疗泌尿外科上尿路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与常规开放手术基本相同, 合理选择后腹腔镜手术的器械设备、适应症和手术入路会起到很好的手术效果, 可以替代常规开放手术。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均非常成功, 研究组患者无中转开放手术,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后腹腔镜技术在治疗泌尿外科上尿路疾病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手术微创, 术后恢复快, 并发症少, 值得普遍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曾显奎, 周林玉, 肖辉, 等.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9例报告[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报, 2010, 1 (2) :14-15.

[2]吴国清, 刘昌伟.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 12 (4) :50-52.

[3]徐忠华, 顾刚利, 闫磊.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 2 (2) :221-223.

[4]张旭, 吴淮.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9, 24 (5) :325-328.

[5]黄大伟, 宋传建, 张正旭.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3 (1) :34.

[6]魏辉, 谭敏, 邱少鹏.经腹膜后径路腹腔镜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体会[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 3 (2) :159.

[7]武立平.后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上尿路手术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2 (35) :25-27.

腹腔镜外科手术基本技术 篇3

【关键词】腹腔镜;后腹腔镜手术;泌尿外科疾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26-01

腹腔镜和电子胃镜类似,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镜头(直径为3~10mm)插入腹腔内,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1]。而腹腔镜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外科手术,为了研究使用后腹腔镜手术对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效果,现选取我院病人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这段时间,在我院采用后腹腔镜的手术对泌尿外科疾病进行治疗的病人7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所选患者中,有39是男性,37女性,年龄在31到87岁之间,平均48岁。76例患者中,75 例患者中,有19例是肾上腺髓质出现增生,20例是肾上腺皮脂腺瘤,26例是单纯性肾囊肿,其余的11例是没有功能的肾上腺腺瘤。

1.2 方法

1.2.1第一,对所选病人采取全身性的气管插管麻醉方式,使其患侧向上,然后再在腋后线的部位进行皮肤切口,再把腰背的筋膜使用血管钳进行分开,之后手指伸至需分离腹膜的空隙中,同时把自行制作的水囊放到里面,且充400至500毫升的水,时间持续在3 到5分钟之间,然后建立起一个相应的腹膜空隙,由此处把手指升至后腹腔的内部中,再并依据手指的引导,实施腋前线的穿刺,与此同时,放入套管后,并把切口密闭起来。经过腋中线之中髂棘处把腹腔镜放入其中,再使用二氧化碳将其内部充盈[2]。

1.2.2 第二,依据病人的实际情形,对其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一共对病人实施了肾囊肿手术、肾切除手术、肾上腺手术和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再对所选病人在手术期间实行了严密监控观察,一旦发现病人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就进行及时的对症处理,从而以确保病人的生命特征以及体征一直维持在平缓状态之下。

1.3 评判疗效的标准 痊愈:则病人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均消失,且其身体指标都恢复到正常状况,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生活的质量得以上升;显效:则病人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发生明显的消失,且身体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但对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有着轻微的影响;有效:则病人的临床体征以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其身体指标也得到一定恢复,生活质量也有所上升,但对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仍有影响;无效:则病人的病情没有任何改善,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势,对其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有着严重的影响[3]。

1.4 所选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所得资料的比较均使用χ2 进行检验,其差异就统计学意义(P <0.05)。

2 结果

经过对所选的76例病人进行后腹腔镜手术的治疗,其中,有37例被治痊愈,22例是显效,11例为有效,6例是无效的,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2.1%,所以其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3 讨论

在临床手术中,后腹腔镜手术在腹腔内脏器上,具有干扰小,不易造成腹腔内脏器的损伤以及肠粘连和感染等并发症的优点。它和开放性的手术进行比较,是具有微创的优势。而随着医学技术以及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改进,现在,在对泌尿外科的临床治疗上,后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得到了不断地使用。因为后腹腔镜手术的创伤较小,且在术后,短期内就能下床活动,所以肠梗阻、感染、尿潴留、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以及肠粘连等的发生率也较小[4]。在实施后腹腔镜手术之后,其并发症大多和二氧化碳气腹的建立有关,这主要包括气胸、皮下气肿、气体栓塞、纵膈气肿以及肩颈酸痛和心包积气等。在此次研究之中,实施后腹腔镜手术之后,病人都有程度不同的肩颈酸痛发生,发生皮下气肿的有6例病人,都没有进行特殊处理之后,其症状自行的消失,没有发生气胸、气体栓塞和心包积气等其它的并发症[5]。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对泌尿外科的疾病实施治疗时,选择后腹腔镜治疗,其疗效较佳,其在很大程度之上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病情,具有安全有效以及出现并发症少的优点,是很值得进行推广应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卓蕴雄,秦建国,钟东亮. 后腹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112( 06) : 102 - 103.

[2] 王共先,冯亮,曹润福,陈捷,匡仁锐,崔苏萍,习海波,孙翔,徐庆刚,胡红林,詹以安,陈庆科,陈卫民,钟柯兆,孙庭,熊礼生.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8,29( 11) : 95-96.

[3] 张旭, 叶章群, 宋晓东, 等. 腹腔镜和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与开放肾上腺手术的疗效比较[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6):103-105.

[4] Gu Yanqin, Yang Linbin, Jiang Zhenhua, et al. After laparoscopic ope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Department of Urology of 113 cases (J).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0, 16 (7): 776

腹腔镜在外科的应用 篇4

自从Langenbuch完成了第一例胆囊切除术(简称LC)

[1]

后至今已有百年余,似乎开腹胆囊

[2]切除术已成为经典术式,而病人通常需要10 d~15 d的治疗方可出院。随着腹腔镜和电视的发展,法国里昂的Mouret于1987年完成了首例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988年Dnbois报告了3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

[3]

。鉴此腹腔镜外科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1991年初我国首次成功地应用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之后,此项技术便立即得到外科界的广泛赞同和热情支持,并迅速开展起来。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腹腔镜外科的经典手术,它是利用电视屏幕的二维平面,通过腹腔镜观察腹腔及胆囊的情况,利用微小的腹腔镜器械、胆囊抓钳、分离钳、电钩、钛夹和钛夹钳,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分离出来,用钛夹切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用电凝电切的方法,将胆囊从胆囊床剥离下来,并拉出体外。由于病人在术中创伤轻,术后恢复快,一般48 h~72 h即可痊愈出院[4,5]

。所以1991年后此项技术在我国外科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很快在各省市开展起来,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不断发生,其中主要是胆管损伤,有的高达1.4%。刘永雄于1992年分析国内28所医院7 6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13例,发生率为0.32%,此并发症通常发生在LC的早期,然而令人不安的是国内有报告连续无选择地进行70次LC中竟有胆管损伤2例(2.8%)。可见,胆囊切除术时胆管损伤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不少病人可能因此而造成终身残废甚至死亡。以往大量资料表明:约30%的病人最终因与胆管损伤有关而致死亡。因而国内的胆道外科专家不约而同地呼吁:应当正规训练腹腔镜外科医生。1992年10月,中华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在桂林会议上讨论了LC外科医师的质量控制并提出了建议,即5个阶段的训练步骤:模拟训练,动物实验,观察手术,充当助手,当术者。要求有资格施行开放胆囊切除术的外科医师来操作,只有这样的外科医师才具有施行胆道手术的技能,能够选择最佳手术方法,能够处理LC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国家卫生部责成有关医院成立了多个腹腔镜培训中心,培养腹腔镜外科医生。经过1993年—1995年的强化,从1996年召开的全国内镜外科学术会议上有关病例报告中胆管损伤率明显下降。其次,LC并发症为胆漏床的迷走胆管、副肝管或夹闭不完全的胆囊管余结石发生率国外报道为1.8%

[9]

[6,7],其发生率最高可达2.7%,常来自胆囊

[8]

。国内报道发生率为0.72%。另外胆道残,出血国内报道为1.15%。

[10]

近年来,国内外又开展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即脐部穿刺置入10 mm的套管,耻骨上穿刺置入5 mm套管,右腋前线盲肠上方穿刺置入外经12 mm套管。但LA的开展远远不如LC普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外科医师认为可通过小切口很容易切除阑尾,从时间上看腹腔镜也不比开腹手术有优势

[10]。

腹腔镜处理腹股沟疝

[11],在脐下放置10 mm套管,腹腔镜经此伸进腹腔,在疝同侧脐水平半月线外侧穿刺直径12 mm套管,经此插入疝修补施夹器,将腹环处的腹膜荷包缝合打结,关闭腹环。

腹腔镜迷走神经干切除术

[12],后迷走神经干切除加胃壁浆肌层切开术,高选迷走神经切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肝脓疡引流术,腹腔镜结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通过简单的切开缝合技术,切开胆总管,胆道镜插入胆道网出结石,再置入T管,缝合胆总管前壁,但由于操作相对复杂,所以没有广泛推广。而腹腔镜和十二指肠镜结合治疗胆囊结石却有重要意义。国内外报告腹腔镜胆囊切除残余结石1%~2%,如有残余结石可经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将结石取出,使病人免受再次手术的痛苦。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13],即从脐部插入一个10 mm套管置腹腔镜,再在剑突下置5 mm套管,插入器械、钝性拨棒,剑突与脐连线中点5 mm套管插入无创伤抓钳,左肋缘下与左锁骨中线交点置入10 mm套管插入电钩、分离钳,最后把脾脏装入袋内从左肋缘下套管内拉袋口至腹外,取脾切口扩大到2 cm~3 cm,展开袋口,用剪刀在袋内边剪碎边取出。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镜直肠癌切除术也有报告。

大量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实施和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充分说明腹腔镜手术在传统的腹部外科手术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然而虽然腹腔镜外科手术属于微创,但必须掌握其适应证、相对禁忌证和绝对适应证。绝不能毫无选择地试用LC。黄志强认为树立对LC的正确观念,加强对从事LC外科医师的技术培训和资格审查,并在LC过程中,谨慎从事,一定能降低LC并发症的发生率。科学的腹腔镜外科手术的开展使病人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是微创外科的发展方向。

[14]、腹腔

自从1987年法国里昂的Phillipe Mouret首次应用腹腔镜技术完成胆囊切除以来,腹腔镜手术便很快在世界各地广泛兴起.经过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以及手术操作技巧的熟练和提高,腹腔镜手术从开始的单纯胆囊切除扩展到腹部其它器官的手术.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3年6月~2006年3月间应用腹腔镜诊治的80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施行腹腔镜手术的35例急性阑尾炎病人和以往常规开腹手术32例急性阑尾炎病人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80例急腹症中77例运用腹腔镜治疗成功(96.3%),3例中转手术(3.7%),本组无死亡病例,无手术后腹腔残余脓肿及胃肠瘘、伤口感染。腹腔镜手术的35例急性阑尾炎病人平均术中出血、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比常规开腹手术短。结论 腹腔镜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具有损伤少、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和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基层医院亦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腹腔镜;急腹症;应用

腹腔镜用于诊断早在1911年瑞典的Jacobeus及美国的Bernheim就有报道[1],此后的数十年中腹腔镜诊断的应用价值并未受到重视,虽然在很多教科书中提到腹腔镜诊断方法,但临床应用并不普及,尤其在外科急腹症诊断中应用的报道更少。近十多年来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应用,腹腔镜技术迅速普及,各级医院大量引进腹腔镜手术设备。各种脏器的腹腔镜手术逐步开展,使腹腔镜手术逐步成为外科医生处理临床问题的新技能,在此基础上许多医生开始尝试腹腔镜在急腹症中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和操作技术的娴熟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病人愿意接受腹腔镜治疗,且其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我医院自2003年6月~2006年3月应用腹腔镜对急腹症患者施行探查和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急腹症病人,男42例,女38例,年龄10~65岁,平均40岁。术前未确诊的4例全部均经腹腔镜确诊。其中急性阑尾炎35例,急性胆囊炎25例,消化性溃疡穿孔6例,肠粘连、肠梗阻4例,原发性腹膜炎5例,肝脾外伤性破裂出血5例。以常规开腹手术32例急性阑尾炎病人为对照组,分组为随机分组法,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项目 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1.3 治疗方法 腹腔镜操作方法:脐下做10mm小切口,置入Trocar建立CO2人工气腹,压力1.4~1.8kPa,如腹胀明显,则应开放入路建立气腹,经鞘置入腹腔镜环视腹腔,明确诊断,根据病灶位置选择操作孔位置,一般2~3个。麻醉方法:全麻。

结果

本组80例急腹症中77例运用腹腔镜治疗成功(96.3%),3例中转手术(3.7%),本组无死亡,无手术后腹腔残余脓肿及胃肠瘘,无伤口感染。腹腔镜手术的35例急性阑尾炎病人在平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比常规开腹手术短,见表1。表1 两组结果比较

讨论

3.1 腹腔镜诊治急腹症的意义及优势 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时候都要面临临床判断困难的情况,外科医师很难在不必要的剖腹探查和延误手术时机之间准确掌握指征,使自己陷于高风险之中。而腹腔镜技术就成了外科医师手中又一件重要的诊断、治疗工具。有统计表明,在一组有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接诊的急腹症患者,行腹腔镜检查的229例中,71.27%符合术前诊断,28.73%推翻了术前诊断,总的确诊率达到了97.8%,而进一步通过腹腔镜进行微创治疗的病例达到了88.3%[2]。显示出其诊断率高、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的特点。许多临床资料表明,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肠粘连、肠梗阻的情况明显低于剖腹手术,胃肠道功能恢复得更早。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腹腔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入腹途径创伤小,无需常规开腹、关腹,减少了组织损伤和缝线反应,对腹内脏器的机械性刺激、牵拉较少,腹腔及脏器不暴露于空气中,且腹腔镜手术时间短,术后很少使用麻醉或镇痛药,术后肠麻痹迅速消失,利于术后胃肠道动力的复原。

腹腔镜手术处理不同部位病变的机动性远比一般切口优越。即使需要转开腹,也可以协助选择一个最准确、合理的剖腹手术切口。并且可以极大地降低阴性剖腹探查率,避免不必要的大切口或切口选择不当。也可及时避免因顾虑阴性剖腹探查而可能导致的延误诊治[3]。

3.2 腹腔镜诊治急腹症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包括: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液流变学稳定,具有开腹探查指征,无腹腔镜应用的禁忌证。禁忌证包括:严重休克、心衰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腹胀、多次腹部手术史、考虑腹腔内广泛粘连者。

3.3 常见疾病的治疗

3.3.1 急性阑尾炎 对于不典型病例进行及时的腹腔镜探查可提高准确率,降低阑尾穿孔发生率,并在降低阑尾炎误诊率的同时,提高对妇科疾病及肠憩室炎性疾病的诊断率。尤其适用于小儿、老年人、育龄女性及糖尿病、肥胖和诊断不肯定者。但下列情况需及时开腹手术:如阑尾根部坏死穿孔,阑尾与周围粘连严重,解剖关系不清,阑尾为腹膜外位或盲肠壁内异位,阑尾恶性肿瘤,周围脓肿形成,阑尾动脉出血难以控制。

3.3.2 急性胆囊炎 主要适用证有:发病不超过72h,经积极保守治疗24~48h症状无明显缓解,病程虽超过72h但急性期病情已控制,症状已消失,术前检查或探查为单纯性胆囊炎,如怀疑坏疽性胆囊穿孔则应避免采用腹腔镜治疗。

3.3.3 消化道溃疡穿孔 修补方法有单纯缝合修补术、大网膜成形填塞修补术及生物蛋白胶封胆修补术等,同时彻底清洗腹腔,根据需要放置引流管。

12外科:手术室管理 篇5

1.已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未开始,双手应置于(1.0分)A.双手往后背

B.双手下垂

C.夹于腋下 D.腹前部 E.胸前部

2.特殊感染手术后,手术间空气消毒的主要方法是(1.0分)A.消毒液喷雾

B.甲醛熏蒸

C.电子灭菌灯照射 D.乳酸熏蒸 E.紫外线照射

3.既可用于浸泡,又可用于熏蒸的化学消毒灭菌剂是(1.0分)A.环氧乙烷

B.苯扎溴铵(新洁尔灭)C.甲醛 D.戊二醛 E.碘酊

4.高温消毒灭菌法,效果最可靠的是(1.0分)

A.燃烧法 B.烤箱烘烤 C.流动蒸汽灭菌法 D.煮沸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

5.手术切口皮肤消毒时,不可使用碘酊的部位是(1.0分)

A.会阴部 B.腹部 C.胸部

D.颈部

E.头部

6.脓液坏死组织多的创面用(1.0分)

A.0.02%呋喃西林溶液 B.2%苯氧乙醇溶液 C.优锁溶液 D.3%氯化钠溶液 E.凡士林纱布

7.肉芽组织水肿创面用(1.0分)

A.0.02%呋喃西林溶液 B.2%苯氧乙醇溶液 C.优锁溶液 D.3%氯化钠溶液 E.凡士林纱布

8.导致手术野污染的途径,不包括(1.0分)A.手术人员的手臂

B.病人手术区皮肤

C.手术器械

D.麻醉器械

E.手术室内飞沫

9.男性病人,30岁,诊断为外伤性休克,怀疑脾破裂需立即手术,由门诊直接送入手术室,在医师和麻醉师看病人的同时,巡回护士应首先处理的是(1.0分)A.给病人吸氧 B.手术区备皮 C.输液,抽血配血 D.准备手术器械 E.摆好病人体位

10.女,48岁,未婚,左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直径为4cm,同侧腋窝2个淋巴结肿大,无粘连,诊断为乳癌,需手术治疗。此病人术前备皮范围是(1.0分)A.胸部,同侧腋下及颈部 B.胸部,同侧腋下 C.胸部,同侧腋下及上臂

D.胸部,上臂 E.胸部,双侧腋下

11.肾手术的手术体位(1.0分)

A.侧卧位 B.抬高腰桥侧卧位

C.平卧位

D.折刀位

E.俯卧位

12.药液浸泡消毒器械时错误的是(1.0分)

A.器械要洗净擦干 B.器械要与药物充分接触 C.浸泡后的器械可直接使用 D.有腐蚀性的药物不可应用 E.药液定期更换

13.络合碘洗手的范围包括(1.0分)

A.手和前臂 B.手至肘关节 C.手至肘上10cm D.手至肘上15cm E.手至肘上20cm

14.手术室消毒时,应用紫外线照射,有效距离不超过(1.0分)A.1m B.2m C.3m D.4m E.5m

15.手术室消毒时,应用紫外线照射,照射时间是(1.0分)A.15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 D.2小时 E.4小时

16.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包括切口周围至少(1.0分)A.10cm B.15cm C.20cm D.25cm E.30cm

17.外科无菌技术不包括(1.0分)A.消毒 B.抗生素应用 C.灭菌

D.严格的操作规程 E.严格的管理制度

18.煮沸消毒时,水沸后杀灭细菌芽孢至少需要煮沸(1.0分)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50分钟 E.60分钟

19.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是(1.0分)

A.刀剪类 B.搪瓷类 C.玻璃类 D.敷料类 E.橡胶类

20.高压蒸汽灭菌时,当蒸汽压力达104.0-137.3kPa时,一般维持的时间为(1.0分)

腹腔镜外科手术基本技术 篇6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76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性42例, 女性24例, 年龄8~65岁, 平均年龄42.7岁。涉及疾病包括肾囊肿、肾结核、输尿管结石及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所有患者入院时都经过常规性相关检查, 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步骤:三点法置入Trocar取健侧卧位, 腰部抬高, 于腋后线肋缘下作一长约2 cm切口, 用血管钳钝性分开肌肉和腰背筋膜, 食指探入腹膜后间隙推开腹膜, 腹膜后放入自制气囊, 注入空气500~800 m L扩张腹膜后腔隙, 压迫3~5 min, 放气并取出气囊。将示指探人已扩张的腹膜后问隙, 并在其引导下分别在腋前线肋缘下、腋中线髂棘上2 cm处做皮肤小切口, 三切口各置入5 mm或10 mm Trocar并缝合封闭切口。后腹腔间隙充入CO2气体, 压力为10~15 mm Hg, 腋中线Trocar放入窥镜, 另两孔放入操作器械。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取十一肋间或十二肋下剖腰切口, 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3.0, 进行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运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3~12个月, 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 如附表所示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降低, 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由上表可知,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 (min) 、平均出血总量 (m L) 、住院天数 (d) 及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泌尿外科手术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好于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3 讨论

腹腔镜技术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外科手术技术融合在一起, 既符合现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则, 达到与传统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又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得到了外科学界的普遍认同, 开拓了外科手术的新境界[4]。目前所能够在腹腔镜下实施的手术的难度和种类已远远超出了当初人们的期望, 适应证不断拓宽[5]。

腹腔镜手术的经路和体位: (1) 经腹腔入路适用于几乎所有腹膜后脏器的手术, 具有视野清晰、解剖关系清楚, 操作空间大等优点, 对于病灶较大或双侧病变的手术, 可以选择此入路; (2) 经腹膜外入路适用于进行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等器官的手术, 与泌尿外科医师所熟知的开放腹膜外入路相似, 对腹腔内脏器干扰相对较轻, 与泌尿系统的器官距离近, 操作方便。腹膜外手术区域 (包括腹膜后区和盆腔腹膜外区) , 其实并无实际的腔存在, 仅为潜在腔隙, 因富含脂肪等疏松结缔组织并包含或毗邻空腔脏器如肠管、膀胱、子宫等, 可有较大的拓展余地[6]。腹膜外腹腔镜手术只有在将潜在腔隙拓展为相对较大的腔后, 才能进行, 人工制备的操作空间内无浆膜覆盖, 解剖标记不明显, 毗邻关系复杂, 操作空间狭小, 学习曲线历时较长。本组资料显示, 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降低, 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总之, 泌尿外科手术中使用腹腔镜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可以有效地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切口和疼痛情况, 并且比较安全, 可以更好地控制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值得推广。维CTA诊断willis环的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认为敏感性达到97%, 特异性达到100%[7]。本组研究中, 通过比较3D-CTA和DSA检查及手术中间所见:CTA检出率100%。在动脉瘤的形态、位置、载瘤血管及相邻部位的解剖关系等方面有更好的显示。双源CTA还能缩短检查时间及辐射剂量, 保障了急诊难于有效配合患者的检查。

但3D-CTA检查也有缺点, 图像处理时可能导致信息的丢失或者图像的变形;对于血流动力学不能进行动态观察;对于终末血管的显示差等。Anderson等报道漏诊动脉瘤直径往往<4 mm, 但对直径<4 mm的动脉瘤, 检出率和形态学显示仍不很理想。伴随着CT技术在分辨率、空间、密度等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在颅内动脉瘤的空间形态、与载瘤动脉及周围组织的关系影像学等方面表现均优于常规血管造影。3D-CTA与DSA相比, 虽然3D-CTA对微小动脉瘤的检出略有欠缺, 但总的来说, 目前多数文献报道CTA与DSA在动脉瘤检出率上的比较无明显差异[8,9]。对于病灶形态的显示, 3D-CTA对瘤内的钙化和血栓敏感, 而3D-DSA则对血流动力学变化较敏感, 尤其一些细小的穿支血管。对于动脉瘤的形态、瘤颈、载瘤血管等显示仍比较一致。

因此, 3D-CTA和DSA各有优缺点。3D-CTA检查具有方便快捷、损伤小、检查时间短等优点, 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10], 对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更为详实的影像信息。但如若病情、时间及经济条件许可, 仍需在夹闭或栓塞术前行DSA造影检查, 以防止漏诊直径<5 mm以及临近骨组织的动脉瘤。对于动脉瘤破裂的危重患者, 3D-CTA拥有更大的优势。我们认为, 可将CTA作为筛查的最佳方法, 有利于动脉瘤早期治断及治疗,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对泌尿外科的临床效果, 并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76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治疗, 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降低, 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泌尿外科手术中使用腹腔镜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可以有效地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切口和疼痛情况, 并且比较安全, 可以更好地控制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值得推广。

关键词:泌尿外科,手术,腹腔镜,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许汉标, 杨海超, 杨伟忠, 等.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326例临床经验总结[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2, 18 (1) :187-188.

[2]王秀新, 张少峰, 贾洪涛, 等.腹腔镜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21 (35) :156-157.

[3]黄文涛, 温星桥, 庞俊, 等.单孔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附5例报告[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1, 26 (1) :128-130.

[4]陈露, 高铁, 崔心刚, 等.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中下腔静脉损伤的处理及探讨[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 6:424-426.

[5]White WM, Goel RK, Kaouk JH.Single-port laparoscopicretroperitoneal surgery:initial operative experience and comparativeoutcomes[J].Urology, 2009, 12 (8) :117-118.

腹腔镜外科手术基本技术 篇7

【关键词】泌尿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853.7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437-01

随着我过医疗模式的发展和完善,腹腔镜微创手术因其创伤性较小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手术本身存在的应激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治疗的疗效造成影响[1]。本文为主要研究泌尿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并做如下报道: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我院泌尿外科接收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数字随机分为研究、对照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33-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3.19)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32-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4.29)岁;研究组则实施围术期护理。本次研究均与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两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以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如: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等;研究组则实施围术期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为其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以及良好的通风;同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心理疏导和干预,进而让患者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配合治疗及护理。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如:术前12h给予患者500mL10%的葡萄糖;术前8h禁食,术前2h禁饮。

(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应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放置输液加热装置等;术中,护理人员还应积极配合主治医师,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对其处理。

(3)术后护理:待患者清醒后,给予其少量流质食物,次日给予其半流质的食物,然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增加剂量,病向普通饮食过渡。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于疼痛难忍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其药物镇痛;

1.3效果评定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同时,采用本院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满分为一百分,其中,比较满意:≥85分;满意:60-84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比较满意+满意)/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其中,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 X±s)表示,计数资料检验用χ2,P<0.05时,比较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对照

护理后,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对照( X±s)

组别例数(n)首次排气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天数(d)研究组3413.45±2.1211.23±2.345.43±1.29对照组3418.43±2.9417.92±2.1611.32±2.482.2护理后两组满意度情况对照

护理后,研究组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满意度为82.3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护理后两组满意度情况对照(n)

3.讨论

腹腔镜微创手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手术方式,该种手术方式的侵袭性较小、且符合美学要求,将其应用到泌尿外科的治疗中,不仅能够缩短手术的时间,而且还能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但由于腹腔镜手术所涉及到的仪器较多,一旦对其的保管或处理不当,容易给患者造成严重影响[2]。因此,手术过程中,做好相应的围术期护理,对于减少手术应激性、缩短患者卧床的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中,实施围术期护理的研究组,其护理后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由此表明,泌尿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參考文献

[1]苏艳秀,文艺燕,唐露璐,等.泌尿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40例围术期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52-53.

[2]王晓红.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8):2405-2406.

外科手术学 总结(湘南学院) 篇8

1.手术记录的书写:(1)麻醉方法及麻醉效果(2)手术体位,消毒铺巾范围(3)手术切口的名称、切口长度和切口时所经过的组织层次(4)术中探查肉眼观病变部位及周围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5)根据术中所见病理改变作出尽可能准确的诊断,及时决定施行的手术方式(6)使用医学专业术语,实事求是地描写手术范围及手术步骤(7)手术出血情况如术中出血量、输血输液总量、术中引流方式及各引流管放置的位置等(8)清理手术野和清点敷料、器械结果。确认手术野无活动性出血和敷料、器械与术前数量相符后才能缝闭手术切口(9)术中病人发生的意外情况及术后标本的处理(10)病人术后的处理及注意事项

第二章 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无菌原则

(一)手术用品的无菌处理方法 1.物理灭菌法

•热力、紫外线、放射线、超声波、高频电场、真空及微波灭菌 •医院常用:热力、紫外线 •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火焰焚烧、高热空气

•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法(121-126℃维持30分钟,煮沸灭菌法100 ℃维持15-20分钟)2.化学灭菌

•70%酒精:浸泡30分钟,酒精应每周过滤,并核对浓度一次 •2%中性戊二醛水溶液:浸泡30分钟,药液需每周更换一次 •10%甲醛溶液:浸泡20-30分钟 •1:1000新洁尔灭溶液:浸泡30分钟 •1:1000洗必泰溶液:浸泡30分钟

(二)灭菌的检测

•仪表检测 •化学指示剂 •生物指示剂 •程序检测

(三)无菌物品的保存

•设无菌物品室专放无菌物品,所有物品均应注明消毒灭菌日期、名称以及执行者姓名 •高压灭菌的物品有效期为7天,过期后需重新消毒才能使用

•煮沸消毒和化学消毒有效期为12小时,超过有效期后,必须重新消毒 •已打开的消毒物品只限24小时内存放手术间使用 •无菌敷料室应专人负责,做到三定:定物、定位、定量

•无菌敷料室应每日擦拭框架和地面1-2次,每日紫外灯照射1-2次 •对特殊感染病人污染的敷料器械应作两次消毒后再放回无菌室 •手术室中的器械经消毒灭菌后还应注意防止再污染

(四)手术室管理的基本要求 1.个人卫生和健康 2.手术室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制度(2)手术室参观制度(3)消毒隔离制度(4)手术室空气消毒

(五)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后应避免受到污染 •手术人员及参观人员尽量减少在手术室内走动 •非洗手人员不可接触已消毒灭菌的物品

•洗手人员面对面,面向消毒的手术区域,只能接触已消毒的物品 •如怀疑消毒物品受到污染应重新消毒后再使用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无菌布单如已被浸湿,应及时更换或盖上新的布单 •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器械及手术用品 •如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的地方,应更换无菌手套 •在手术过程中的换位

•作皮肤切口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70%酒精或2.5%-3%的碘酊涂擦消毒皮肤一次。切开空腔脏器之前,应先用纱布垫保护周围组织,以防之或减少污染

第二节

.无瘤原则:1890年,Halsted首次阐述了肿瘤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即不切除原则和整块切除原则。

1.侵袭性诊疗操作中的无瘤原则:(1)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穿刺活检、切取活检、切除活检(肿瘤活检首选方式)(2)活检术的分离范围和切除范围:在切除病变时,应尽量完整,皮肤或粘膜肿瘤的活检应包括肿瘤边缘部分的正常组织,乳头状瘤和息肉的活检应包括基底部分(3)活检操作时必须严密止血,避免血肿形成(局部血肿常可造成肿瘤细胞的播散)(4)活检术与根治术的衔接(活检术与根治术时间间隔衔接得越近越好,最好是在有冰冻切片的条件下进行)

2.手术进行过程中的无瘤原则:(1)不接触的隔离技术(2)严格遵循不切割原则和整块切除的根治原则。(3)手术操作顺序:探查由远至近,先结扎肿瘤的出、入血管再分离肿瘤周围组织,先处理远处淋巴结,再处理邻近淋巴结尽量锐性分离,少用钝性分离(4)尽量锐利分离,少用钝性分离(4)术中化疗药等的应用 第三节

微创原则:

1,微创原则:指手术操作过程中对组织轻柔爱护,最大限度的保持器官组织及其功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微创原则贯穿于手术操作的整个过程,微创是外科操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手术治疗的重要原则。

2最高目标:在对病人正常生理的最小干扰下,以最小的创伤为病人解除痛苦,去除疾病。3.外科手术的微创原则:(1)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P11***(2)精细分离组织(3)严密地保护切口(4)迅速彻底止血(5)分层缝合组织(6)不可盲目扩大手术范围

第四章 外科引流基础

外科引流:是指将人体组织内或体腔内的脓液、积血、渗出液、坏死组织或其他异常增多的液体,通过引流管或引流条导流出体外或通过引流道重建手术导流到体内另外某个空腔脏器体腔内的技术。

外科引流方式:(1)外引流(2)内引流(一)外科引流的目的:(1)防止血液、脓液、渗出液、消化道或泌尿道漏出的液体在组织或体腔积聚,去除细菌的培养基,(2)防止感染的发生或扩散;解除局部的压力,避免积液对邻近器官的压迫和组织损害;(3)阻止伤口皮肤的过早闭合,延长引流时间,有利于脓腔或积液腔的缩小和自其基底部开始的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良好愈合。

(二)外科引流的适应症

(1)化脓性病变手术或脓肿切排手术后(2)复杂或深部伤口清创术后

(3)手术野或切口继续存在有渗血或渗液

(4)局限性积液或积血切排后,估计仍有分泌物形成者

(5)消化道或泌尿道手术后,不能排除消化液或尿液的渗漏

(6)为防止积液或积气对周围组织的压迫性损害而放置的减压引流(7)中、大型手术后放置引流,有助于术后观察并发症的发生

(三)外科引流基本原则:(1)通畅(2)彻底(3)对组织损伤或干扰最小(4)顺应解剖或生理要求(5)确定病原菌

(四)外科引流的分类

•按引流的作用原理:被动引流或主动引流 •按引流的目的:治疗性引流和预防性引流

(五)常用引流物及其原理

•纱布条 •橡皮引流片 •虹吸引流物 •管状引流物 •双套管引流管

(六).外科手术中的预防性引流 1.适应症:

(1)颅脑手术(2)摘除肿物后

(3)胸腔手术后放置闭式引流(4)消化道吻合或修补术后

(5)肝、胆道、胰腺、脾手术后可能发生出血、胆漏、胰漏者(6)泌尿手术后可能发生出血、尿外渗者(7)减压性引流,如胆总管探查后放置T型管 2.注意事项

(1)根据术中情况、手术部位和类型

(2)引流物应置于引流区域的最低位或渗出液最多的部位,并正式引流通畅(3)引流物力求放在距引流区域最短、最直的通路上,同时避免扭曲

(4)引流物可在切口旁另戳口引出或直接从切口引出

(5)引流物为异物,在能达到引流目的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表面光滑、刺激性小的引流物

(6)术后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引流量

(7)引流物拔出的时间取决于手术类型和临床恢复情况(8)特殊引流装置,如负压吸引器、胸腔闭式引流系统 3.并发症(1)出血(2)感染

(3)损伤

(4)慢性窦道形成

(5)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拔管困难

第五章 手术人员及病人的手术前准备

第一节 概述

1.手术前准备的基本内容

手术前准备包括进入手术室之前和进入手术室之后两个阶段的准备工作:(1)进入手术室之前:手术治疗方案的确定,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准备,以及手术前其它常规性准备工作(2)进入手术室后:手术人员的准备,病人的准备 2.手术前准备的基本要求

•内容力求完备 •步骤力求合理

3.不同性质手术的术前准备

•急诊性手术:急诊手术术前准备总的原则是迅速及时,抓住重点。•限期性手术 •择期性手术

第二节 进入手术室前的术前准备(一).手术治疗方案的确定

1诊断的确定和手术适应症的掌握 2手术方法的选择 3手术耐受力的判断

(1)第一类:耐受力良好,指全身健康情况良好,进行一般性准备后,便可施行任何手术

(2)第二类:耐受力不良,指病人的全身 情况欠佳,需作积极和细致的特殊准备后,才可施行手术。常见为搬有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疾病。

(二)病人的心理和生理准备:一般性生理准备、特殊性生理准备、心理准备 1.一般性生理准备

•功能性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掌握正确咳痰方法,术前两周停止吸烟 •输血和补液:纠正贫血及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改善心、肺、肝、肾功能 •营养的补充

•预防感染和术前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2.预防感染

•补充营养,尽量提高病人的体质

•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病灶并予以积极清除

•对肝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以及免疫缺陷等易感的病人进行必要的治疗 •对医院内感染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

•保护病人免于接触易感染的病人,避免交叉感染 •术前的任何诊断或治疗性操作均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3.术前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

•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区域的手术 •肠道手术的准备

•估计手术时间较长的大型手术

•污染的创伤,清创时间较长或难以彻底清创者 •术中放置永久性植入物

•重要脏器手术,一旦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

•大出血、休克、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等。

(应用的方法:术前1小时予以足量广谱抗生素为宜)

4.特殊性生理准备

•心脏疾病 •高血压病

•呼吸功能障碍 •肝脏疾病 •肾脏疾病 •糖尿病 •老年人 •婴幼儿

•妇女和妊娠 •营养不良

5.心理准备

•医生应全面了解病人的思想、生活习惯和相关的社会状况,使病人信任医院和医生 •避免可能引起病人焦虑的言谈和举止,尽量消除病人对手术的疑虑和恐惧心理 •创造病房内良好的气氛,使病人乐观向上 •重视术前与病人和家属谈话的质量 •不轻易变更手术日

•保证病人在术前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

6.术前其他常规性准备工作

•术前小结

•术前谈话和签字:(1)严肃性(2)客观性(3)一致性(4)鼓励性(5)通俗性 •逐级审批:重大、重危、可能致死或致残的手术、新开展的手术,以及特殊病例的手术 •胃肠道的准备 •备血 •手术通知单 •药物敏感试验

•手术区皮肤的准备,手术前夜的准备 •麻醉前用药 •送往手术前的准备

7,.三级检诊制度

•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手术适应症的掌握 •治疗原则和具体的手术治疗方案

•病人对手术耐受力的判断和改善,手术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防治等

8.术前讨论制度

•诊断的确立和手术适应症的掌握 •术式选择和手术方案的确定 •病人对手术耐受力的判断和改善 •检查病人术前准备工作是否完备

•术中、术后可能发生问题的预测及其防治的方法 •麻醉方法的选择 •手术人的组织安排

•特殊器械、药品等物质条件的准备 •手术时间的确定等

第七章 手术基本操作

第一节 组织切开

(一)皮肤切口选择的基本原则:1.切口应选择在病变附近,能充分暴露手术野,直达手术区域,并便于必要时延长切口 2.皮肤切开时应尽量与该部位的血管和神经路径相平行,组织损伤少,避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3.愈合后不影响生理功能:(1)避开负重部位,如手的掌面、足底部和肩部等,以防负重时引起瘢痕疼痛(2)颜面及颈部切口须考虑与皮纹是否一致,以减少愈合后的瘢痕(3)避免纵形切口超过关节,遇关节手术可作横切口或S形切口,以免瘢痕挛缩而影响关节活动4.切开操作简单,经过的组织层次少,缝合切口所需时间短。

(二)皮肤切开注意事项:1.切开的大小应以方便手术操作为原则。2.切开时用力要适当,手术刀刃须与皮肤垂直,以防斜切,以免缝合时不易完全对合。3.切开力求一次完成,避免中途起刀再切,特别是在同一平面上多次切开,可造成切缘不整齐和过多损伤组织。4.应按解剖学层次逐层切开,并保持切口从外到内大小一致。

•皮肤及软组织切开 •管腔切开

第二节 组织分离技术

•锐性分离(sharp dissection)•钝性分离(blunt dissection)第三节 局部止血法

•压迫止血法

1热盐水纱布填塞 2止血带止血

•结扎止血法 •止血剂局部止血法 •电凝止血法

第四节 缝合的基本要领

•术者都需要完成(现已有缝针带线,无需穿线)、持针、出针和打结

(一)常用缝合方法

•单纯对合缝合

1单纯间断缝合 2单纯连续缝合 3连续锁边缝合 48字缝合 5皮内缝合 6减张缝合 7贯穿缝合

•内翻缝合

1单纯间断全层内翻缝合 2单纯连续全层内翻缝合 3连续全层平行褥式内翻缝合 4间断垂直褥式内翻缝合 5间断水平褥式内翻缝合

6连续水平褥式浆肌层内翻缝合 7外荷包缝合 8半荷包缝合

9U字叠瓦褥式缝合

•外翻缝合

1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 2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 3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

(二)缝合的注意事项

•组织分层缝合、严密对合、勿留死腔

上一篇:故乡七绝的杂文随笔下一篇:凤梨酥怎么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