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技术规范

2024-09-18

老年医学技术规范(精选12篇)

老年医学技术规范 篇1

包头医学院医学技术系

《医学影像学》(五年制)专业简介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就业方向为医学院校及综合医院;地方各级医院从事影像诊断工作或医疗器械公司等。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学、DSA、核医学影像学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影像学范畴内各项技术(包括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DSA、超声学、核医学、影像学等)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3.具有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4.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方针,政策和方法,熟悉相关的医学伦理学;

5.了解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师资队伍

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师48名,具体分布状况为:教授6人,副教授15人,讲师13人,助教14人。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主要课程:物理学、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原理、影像设备结构与维修、医学影像技术、人体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超声诊断学。修业年限:本专业学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就业方向

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或放射治疗工作或医学教育及医学科研工作。

老年医学技术规范 篇2

1 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基础医学教材使用现状

基础医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等[2,3]。这些课程不仅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 也是高职医学技术类、护理等专业的基础课, 对医学及相关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就目前我国高职医学技术类 (如口腔医学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及眼视光技术等) 专业而言, 迄今尚无一本配套的、专门的基础医学教材。在以往教学中, 高职医学技术类人才培养采用中专基础医学分科教材, 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增添内容;或借用临床医学专科同类教材, 由任课教师删减、增补而成。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往往是从本学科的立场出发, 很少或根本不考虑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点, 其基础理论分量过重、应用技能比例偏低, 并且重复、交叉内容多, 各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不能很好地反映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与整体性, 没有突出高职教材的特征与要求[3], 造成学生所学知识无法贴近实际工作的需求。

2 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基础医学教材改革的设想与实施

2.1 教材改革设想

教材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医学教育工作者, 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期间, 掌握应用、够用的医学基础知识, 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也是高职医学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教材必须体现专业特色, 教材的内容有了特色, 学生才会有自己的特色, 这样有特色的人才才能立足于社会。

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属职业教育, 而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即以专业为依托, 按岗位或岗位群设置课程并组织教学内容。基础理论课在高职高专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为培养目标服务, 基础理论应体现在专业的应用上[1]。高职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医药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课程改革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使整个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本次基础医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本能充分反映现代医学模式和高职医学技术类各专业实际需要的、共用的知识, 能较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医学技术类专业设置的特殊要求, 符合当今教学改革潮流的教材。学生通过学习, 能了解基础医学全貌, 掌握必需、够用的医学基础知识, 成为具有全新的观念与视野, 全面的知识、技术与能力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1.1 教材的学科间整合

编写单科教材还是综合教材?这是我们首先思考的问题。单科教材注重本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相对独立性, 而综合教材强调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性和学科间的整合, 两者各有优点。但从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 (基础医学课程所占比例较低) 安排看, 综合教材优于单科教材。最后决定改基础医学类课程分学科教学体系为学科群教学体系, 融合与重组课程, 即将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遗传学以模块式整合成一本综合基础医学概论。

2.1.2 教材内容的整合

高职高专教材总的特点是突出实用性。如何把单科课程综合起来, 实现最佳、最合理的整合?这是我们其次思考的问题。根据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 在上述各门单科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整合。删除不适应后继课程及医学技术岗位需要的内容, 并最大限度吸纳和借鉴上述各学科教材中的优点和经验以及近10年来研究的最新成果, 以满足学科知识的连贯性与专业课的需要, 使各专业实际需要的基础医学知识体现在教材中。在编写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融合, 避免交叉重复, 同时也要保留上述各门课程的特征, 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课程整合的内容是以各单科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之间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某种内在联系为依据, 使各部分内容紧密衔接、相互渗透, 以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有些内容对学生向专业高层次发展较为重要, 可作扼要概述, 这为学生今后根据所在岗位工作实际补充专业知识和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便利, 提高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教材编写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 结合教学计划及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初拟教材编写大纲。为使本教材的编写达到预想的目的, 我们从教学一线中选择从事多年本课程教学工作, 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 熟悉教育教学规律, 了解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需求, 对教材改革最有发言权的教师担任编委。经多方努力, 《基础医学概论》编写完毕, 于2005年下学期使用。2005年9月被高教出版社纳入全国医学高等专科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并重新组织全国10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对其进行编改, 2006年由高教出版社正式出版。

3 教材评价

2005年我院开始使用本教材, 通过3年的实践教学, 得到师生的肯定和好评。普遍认为, 该教材知识结构合理、新颖,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内容少而精, 解决了过去使用单科教材时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 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学到实用、够用的医学基础知识, 很适合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教学。高教出版社及专家认为, 该教材符合医学技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突出了高职特色, 是目前国内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独一无二的基础医学教材。

2007年该教材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现已被多个省、市的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技术类各专业使用。

本教材具有非临床医学各专业实际需要的、共用的医学基础知识, 满足了高职非临床医学各类专业对基础医学理论、技能的要求。教材内容采用模块式组织, 具有一定的可剪裁性和可拼凑性, 各专业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裁减、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因此, 本教材不仅适合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及药学等专业, 也适合护理和卫生管理类专业[2]。

摘要:介绍我国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基础医学教材使用现状, 提出基础医学教材改革设想, 并根据高职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实施教材的学科间和教学内容的整合, 使各门学科基础医学教材整合成为一本具有高职特色的综合性教材。

关键词:高职医学技术类专业,基础医学,教材

参考文献

[1]余庆皋, 刘捷频, 吴梅青, 等.高护专业医用化学与生物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10) :126~127.

[2]张光主.基础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慎用医学新技术 篇3

那是去年暑假,我因儿子视力不好也到医院配镜。医生对我说了几乎同对王莹妈妈一样的话。能让孩子摘掉眼镜,哪个母亲不心动?但当我把征询的目光投向同样也是做医生的丈夫时,他没有同意。他对医生说:“算了,我们就配个普通的眼镜吧。”他的观点是:“在医学上,越是新东西,越要慎重用。”现在看来,丈夫的话确实是对的。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出现,这本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表现。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新的东西是需要验证的,而验证是需要时间的。在医学上尤其如此。我们仍以眼科为例。大家一定记得几年前很是热过一阵子的“激光手术近视治疗法”,就是用激光在角膜上切一些放射状切口。据说可以改变角膜曲率,使近视患者摘掉眼镜。许多近视患者,尤其是追求时尚、急切盼望摘掉眼镜的青年人更是趋之若骛,引得外国医生也看好中国这一市场,纷纷“走穴”国内大小医院。当时笔者的妹妹刚刚大学毕业,应聘到外企做秘书,想做这个手术,以摘掉600度的眼镜,她来电话征询意见,并讲了一大堆“别人做了挺好”的例子。我至今还记得丈夫的回答:“如果是你姐姐,我绝对不让她做。”妹妹一定明白了姐夫的意思,至今仍戴着那个600度的大眼镜,而媒体不久就有了做了这种手术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有的甚至只是因为挤公共汽车就发生了眼球破裂的的报道。这种手术,也一改再改,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到“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但效果恐都不会太好,因为再也没见这个手术热起来。如今,OK镜又开始上演同样的戏,诞生没多长时间,已经从小直径的镜片到大直径的镜片,目前又称“借助计算机技术,研究出了全吻合OK镜”。尽管咱也搞不清楚这全吻合是怎么回事,但肯定是前面的产品又出了新问题,所以才又推出了新眼镜。试想想,如果您紧跟“发展”,在其第一代尚不成熟的产品时就配了眼镜,那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岂不是正常现象。而科学可以发展,技术可以完善,产品可以更新,可您只有这一双眼睛,它可以跟着发展、完善、更新吗?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大学生简历 篇4

掌握基础医学中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常见病名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

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

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工作经验

公司名称: 文安县日泰木业

职位名称: 医生 工作时间 : -06至2009-07

工作描述: 在木材厂的医务室为工人提供医疗服务,提升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医学能力,为更好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名称: 文安县医院

职位名称: 实习医生 工作时间 : -07至2008-09

工作描述: 利用暑假时间在县医院担任实习医生,向有经验的大夫学习,使自己的医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搭设桥梁,提升了自己的医学技能,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打下了基础

公司名称: 河北省第三医院

职位名称: 实习医生 工作时间 : 2008-01至今

工作描述: 在各科室实习,接受高级医疗培训,提升与病人交往的能力,使医疗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对医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坚定了做一名好医生的决心。

自我评价

本人热情开朗,积极向上,诚实守信,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做事有耐心,勤奋刻苦,适应力强,有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并且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常用医学检验技术 篇5

1、ESR:

2、BT:

3、SG:

4、OBT:

5、总胆固醇:

二、填空题(14分)

1、血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浆组成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PH为____和____。

4、肝脏合成____蛋白质、____清蛋白、____球蛋白。

三、简答题(66分)

1、OGTT操作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

2、积液的分类及鉴别要点?

3、白细胞参数检测临床意义?

4、Ccr的计算公式、参考值、临床意义

医学论文写作规范 篇6

医学论文根据其研究的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实验科研、病例(理)讨论、病例报告、临床分析、疗效观察、文献综述和调查报告。

1.实验科研: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

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

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

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2.病例(理)讨论: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病例报告: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4.临床分析: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5.疗效观察: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6.文献综述: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查阅、收集大量国内外近期的原始医学文献,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整理而写出综述,以反映出该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情况,并做出初步的评论和建议。

7.调查报告: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二、医学论文的格式构成

1 引言(前言)

是医学论文开篇的一段短文,主要介绍本文的背景、理论依据、论文的范围目的与工作的收获、结果、意义等。可根据论文的需要或长或短。要求言简意赅,点明主题。如“我院内科1992年2月至1995年10月应用盐酸纳络酮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48例,与同期未用纳络酮治疗的42例对照比较,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不可言过其实,尤其是诸如国内外罕见,未见报道,无先例,属最新水平之类,必须有充分证据,否则一般不用。

2 临床资料(资料与方法)

是论著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对象、器具、采用什么方法、多少病例(男多少、女多少)、如何分组、诊断手断、依据、治疗方法(用药)、疗效标准、观察及随访时间等等。应说明资料来源的时限、年龄、性别、职业的可比性。在此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说明疗效或某种方法时需设对照组,条件同等、随机分组、用药或检测采用双盲法对照。共同的是使读者具体了解该研究的具体内容,一方面便于理解和评价,另方面便于验证和仿行。任何科学成果,必须能够在方法同样条件下重复出同样结果,方能得到公认。因此,描述材料和方法以使读者能进行重复为度,过分简略固然不行,过分详尽也无必要。

资料中如数字较多可用统计图表表示。统计表应有表题和序号(一个表不用序号,列为附表)。统计表应按统计学原则制作,表格两端开口,不用纵线,只用一条纵线说明主语与谓语,表格左上角不用斜线。表格内避免繁杂,更不能与正文重复。

3 结果

医学论文的中心部分。即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分析观察、调查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经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后所得的结果。这是决定论著质量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准确可靠,要求高度真实和准确,实事求是的撰写。失败就是失败,成功就是成功,不要人为地夸大成功率,且要消灭统计方面的误差。

4 讨论

即将所得结论或研究结果,从理论上进一步认真分析。科学的推论和评价,证实所得结果的可靠性,阐明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论据,从而取得大家的公认。通常讨论的问题有:阐述该文研究的原理与机制;说明该文材料与方法的特点及其得失;分析该文结果与他人的异同及优缺点;根据该文结果提出新假设、新观点;对各种不同学术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价;提出今后探索的方向等等。当然,一篇文章通常只讨论其中的某些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讨论必须紧紧扣住该文的研究结果,突出自己的新发现与新认识。有的医学论文讨论部分只是重复过去的文献,甚至抄袭某些专著和教科书的内容,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讨论的深浅、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文献的多少和分析能力。因此,必须了解本专业的近况及动向,才能比较客观的得出正确的结论。

5 医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浅谈 篇7

医学图像处理能够给为一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准确与丰富的信息。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便来自于医疗图像处理的需求。目前图像融合成为研究热点, 图像融合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 不同类型的图像的信息进行融合, 以获取详细和可靠的信息描述。医学图像融合则针对医学信息图像如CT、MRI和PET图像, 利用融合技术, 实现多种信息可视化, 从而利用多种医疗信息。

2 医学图像的融合技术

医学图像融合研究是一门多学科的研究, 它需要多种医学图像之间的分析, 例如CT、MRI、PET、SPECT等, 这些医学图像源经过去噪声、对比度增强或区域分割等预处理后, 一般还需要通过图像配准技术进行配准获得精确的位置关系, 通过医学图像融合方法进行融合, 最终还需要利用医学图像的绘制技术, 将融合后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显示, 以方便医生和其他操作人员更好的观察和评价融合效果。

2.1 预处理

得到原始的医学图像后, 一般首先需要对所获得的医学图像数据进行图像预处理操作, 这种预处理具有比较直观的目的, 针对不同的应用, 预处理的方法也不同, 一般都是进行视觉增强, 或是针对感兴趣的目标进行分割。例如预处理一般对图像进行滤波或平滑, 或是进行增强, 使得图像细节进一步突出。

2.2 图像配准

医学图像配准是多种图像融合和多模态图像分析的一个前提。不同图像需要在位置上找到对应关系才能进行信息的融合和显示。在目前的研究领域, 图像融合一般经常使用的是基于互信息的配准法, 即利用图像间的最大化的互信息量作为配准原则。由于在空域和频域都具有良好的局部性质, 基于小波的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使用小波技术可以使配准图像在低分辨率模型和高分辨率模型中实现快速匹配。

2.3 图像融合

医学图像融合的目的是结合很多不同的成像技术的图像特征信息, 保留重要信息, 加强突出各自图像的特征信息。最简单的融合方法是将已配准后的医学图像进行简单的加权叠加。近来, 基于小波分析的融合方法得到了广泛发展, 该方法将图像分解成不同的频域子带, 再对这些子带采用不同的融合规则, 从而进一步保存不同频域内的信息, 因此得到了较好的融合效果。

2.4 体绘制方法

为了使医生更好的观察图像数据, 一般还需要对医学融合结果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技术就是对一组二维图像进行区域标记以及配准, 从而给出物体的三维信息。重建后的三维图像模型能够形象的再现物体的轮廓以及体型信息, 从而提供更加直观的信息。目前, 对医学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面绘制 (Surface Rendering) 和体绘制 (Volume Rendering) 。面重建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分割函数来判断不同特定分割值表面的位置, 利用位置信息来绘制出基于该表面的体结构。直接体绘制法 (Direct Volume Rendering) , 是将三维空间的数据直接转换为二维图像。体绘制的思想是给每一个体素赋予一个不透明度 (Opacity) , 同时利用了每一个体素对光线的反应, 如对光线的透射、发射和反射作用。

3 医学图像融合的应用

图像融合多种医学研究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例如, 在解剖成像图像中的应用中, 一般利用多种图像之间的高分辨率的特点, 将其融合至1幅图像之中, 丰富了图像的信息, 对临床定位观察及诊断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同时医学图像融合能将解剖成像图像与功能图像进行融合, 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 例如对某些区域进行精确的定位以及精细的显示, 一般而言, 这种融合能极大地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放射医疗中, 图像融合技术也有极大用处。例如在肿瘤靶区的精确定位是放射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而CT与MRI融合后的图像对于提高肿瘤靶区的定位精度有重要作用, 提高关键区域的检测精度, 使得医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病变区域的的局部控制率。

综上所述, 医学图像融合是对各种医学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 能够提供丰富准确的信息, 从而对很多疾病的诊疗、治疗、判断和术后观察等阶段起到重要作用。

4 结论

本文对医学图像融合涉及到的图像预处理、配准、融合以及体绘制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 并且给出了医学图像融合的一些应用介绍。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将随着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一步完善, 医学图像融合的发展能够为医疗的进步提供多种信息的支持, 为医疗诊断提供更加精确而丰富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姚原, 吴国华, 夏士安等.CT/MRI影像融合对鼻咽癌肿瘤靶区以及三维适形治疗的影响[J].中国癌症杂志, 2-6, 16 (6) :498-502.

[2]汪家旺, 罗立民, 舒华忠, CT、MR图像融合技术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8:604-608.

[3]王梦倩, 邵波, 岳建华, 医学图像融合的应用与展望[J].医疗设备信息, 2007, 5:48-50.

[4]徐显.基于GPU硬件加速的医学图像融合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9.

新技术,让老年男性畅快“方便” 篇8

老年人排尿困难并非正常生理现象

排尿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对维持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和毒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常排尿24小时内6~8次,入睡后起床排尿一般不超过1次,无需等待,排尿顺畅,一次排空。一个人的排尿周期分为储尿期和排尿期两个阶段,大多数时间内由膀胱进行储尿,当尿液储留到一定程度,会产生尿意,初期一般都可克制,膀胱还可继续储尿,只有尿意较强烈时才需排尿,排尿时间很短,一般不超过30秒。尿液颜色微黄或无色,透亮,每天排尿量为1500~2500毫升。排尿次数和排尿量虽然会随着水分摄入的多少而有所增减,但均属于一过性,比如有时候因为大量喝水、啤酒等太多,排尿次数和排尿量会有所增加,夏天由于汗液增多而又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尿量和排尿次数会减少。但若恢复到正常饮食状态下,其排尿次数和数量均会恢复正常。

关于正常排尿的判断,很多老年人会觉得年纪大了,排尿频繁、尿线细短很正常。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健康的老年人排尿情况与年轻时应该是大体一样的,并无特殊性。如果超出以上正常排尿的标准,说明泌尿系统肯定出现了问题。当然,这不排除少数人因某些特殊情形下的心理因素影响,也会导致尿频、尿急等,但这类情况通常也是一过性的,会自然消失。

因此,任何成年人包括老年人凡不能正常排尿,如出现尿频、尿急(有尿意就迫不及待的感觉)、夜尿增多(每晚大于等于2次)或急迫性尿失禁(一有尿意,尿液就无法控制地自行流出)、排尿无力、等待、细小、中断、滴沥不尽等,均为排尿异常。

老年男性排尿异常多因前列腺增生

引起男性排尿障碍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包括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以及膀胱结石、尿道狭窄,尿道损伤,腰椎骨折导致的神经损伤等等。其中,最为常见的还是前列腺疾病。对老年男性来说,前列腺增生又是其主要原因。有研究显示,老年男性小便方面的问题主要由前列腺增生引起,从病理上来讲,有研究发现50岁以上男性约50%存在前列腺增生,80岁以上则发生率高达80%~90%。从临床上分析,由于并不是每一个存在病理性前列腺增生的人都出现临床症状,因此在人群中实际出现排尿症状的患者并没有这么高的比例,但仍然是老年男性中最为普遍的疾病之一。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治疗方法有药物和手术两种。

药物治疗:能减轻症状,缓解病情,延缓发展

前列腺增生患者如果病变早期症状轻,无并发症,可以考虑药物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5α-还原酶抑制剂: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主要药物之一。代表性药物为保列治(非那雄胺),5毫克,每日口服1次。

◆α-受体阻滞剂:代表性药物为坦索罗辛(哈乐),常用剂量0.2 毫克,每晚口服1次。或甲磺酸多沙唑嗪,4毫克,每晚口服1次。

经临床观察及循证医学证实,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优于单用其中任何一种药物。

◆M受体阻滞剂:对伴有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可加用琥珀酸索利那辛(卫喜康),酒石酸托特罗定等。

◆中成药类:种类繁多,临床上多作为辅助性治疗药物配合前述药物使用,其疗效相对较弱(且部分效果不确切),不作为药物治疗的首选。

药物治疗是长期性、经常性的,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相类似。如果症状不严重而又不愿意手术,可能需要终身服药。需要强调的是,目前还没有一种特效药物能够100% 解决前列腺增生所导致的排尿异常问题,根本摆脱手术治疗的后果。即使终生严格服药治疗仍然有超过一半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同时,需要强调的是许多所谓的保健品对前列腺增生并没有确切、可靠的疗效。因此,广大患者不要听信虚假广告而上当受骗。

微创手术:创伤小,效果好

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手术治疗——

◆临床症状严重,而药物治疗无效或微效;

◆下尿路梗阻症状严重,尿流动力学检查明显异常;

◆残余尿超过60毫升;

◆不稳定膀胱症状严重;

◆已有上尿路梗阻伴肾脏功能损害;

◆反复发作急性尿潴留、尿路感染;

◆反复发作肉眼血尿;

◆并发膀胱结石。

近年来,由于微创内镜技术的发展,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等微创治疗技术,已经完全取代经膀胱或经耻骨后等开放手术。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适用于绝大多数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已成为前列腺增生治疗的金标准。

1.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

这种手术只需将电切镜从尿道内插入,直达前列腺部位进行切割。该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因此,不但大部分原来需要做开放性手术的患者可以改行经尿道电切术,而且为许多高龄高危不能接受开放性大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在该技术普及以后,前列腺的手术适应证已大大放松,只要前列腺增生患者出现严重排尿困难或相应并发症,符合上述手术治疗的指证,即可往医院接受该手术。术后患者排尿一般都可恢复到正常排尿状态,从而显著改善患者原有生活质量。

2.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新的微创技术,特别适合高龄高危人群

将内镜从尿道置入,采用高能量激光,精确地汽化增生的腺体组织。它不仅继承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微创和方便,并且具有出血更少、更安全、术后恢复更快等特点,比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更适合高龄、高危患者,甚至置有血管支架,长期服用抗凝剂的患者也可放心选用。大多数患者在术后短短数日内可以恢复低强度的日常活动。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是目前最新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最佳疗法之一。

其他新选择:介入术和前列腺扩开术

如果是高龄、体质差患者,不能耐受以上微创手术或者不愿意接受该类手术,还可以考虑前列腺介入栓塞和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介入术是通过血管穿刺,将导管插入到前列腺动脉,然后通过注入栓塞剂栓塞前列腺血管,从而使前列腺体积缩小达到治疗增生的目的。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是采用一种柱状水囊对前列腺增生部尿道进行扩张的新技术,能将前列腺增生所导致的最狭窄部位进行强有力的扩张,使前列腺外包膜和纤维组织弹性破坏变性,前列腺包膜完全裂开,解除腺体对尿道的压迫,两侧叶腺体也随之向两侧张开,从而缓解患者排尿困难的症状。

2013年医学检验技术 篇9

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急淋白血病的特点正确的是(E)

A.无Aur小体

B.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

C.苏丹黑染色阴性 D.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阴性

E.以上都是

第2题 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含有(C)

A.C抗原 B.A抗原

C.D抗原

D.E抗原

E.B抗原

第3题 人的IgM分子主要特征是(C)A.个体发育中最晚合成的球蛋白 B.能通过胎盘

C.成人接受抗原刺激后最先出现的抗体

D.比IgG移向阳极快

E.分子量小

第4题 菌种保存中防止细菌变异的措施包括(E)

A.控制传代次数

B.用典型菌落传代

C.通过易感动物接种 D.已发现变异但无易感动物接种的菌株,可以淘汰

E.以上皆是

第5题 关于ALT的说法,正确的是(B)A.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以门冬氨酸为辅酶

B.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

C.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以门冬氨酸为辅酶

D.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

E.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以门冬氨酸为辅酶

第6题 有关革兰染色的原理,哪项是不正确的(B)A.G+菌细胞壁致密,乙醇不易透入

B.G-菌细胞有很厚的肽聚糖层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含肽聚糖厚

C.胞内结晶紫—碘复合物可因乙醇溶解析出而脱色

D.G+菌所带负电荷比G-菌多

E.G+菌细胞壁有破损时,可染为G-

第7题 鉴别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多毛细胞白血病首选的细胞化学染色是(B)A.过氧化酶染色

B.耐L-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

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D.非特异性酯酶加氟化钠抑制

E.苏丹黑染色

第8题 下列关于肝硬化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D)

A.肝硬化时,肝糖原合成增多

B.肝硬化时,乳酸、丙酮酸及α—酮戊二酸生成减少 C.肝硬化时,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增强

D.肝硬化Ⅳ型胶原合成增多

E.肝硬化时肝脏对激素的灭活功能增强

第9题 最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混淆的疾病是(C)

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ITP

C.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简称PNH,是一种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溶血。其特点为常在睡眠后解酱油色或葡萄酒色尿。可伴全血细胞减少、感染和血栓形成。本病虽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我国北方多于南方。半数以上发生在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与遗传及种族无关。本病起病隐袭缓慢,呈慢性过程,以贫血、出血为首发症状者较多,以血红蛋白尿起病者较少。且本病可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互转化。中位数生存期约10年,也有长达20年以上。治疗主要为对症及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国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出血及感染。

D.脾功能亢进

E.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

第10题 血清中的淀粉酶可水解淀粉分子中的何种键(C)

A.α-1葡萄糖苷键 B.β-4葡萄糖苷键

C.α-1,4葡萄糖苷键

D.β-1,4葡萄糖苷键

E.A和C

第11题 对肝性脑病诊断的首选检测项目(A)

A.血氨分析

B.鲎试验

C.DIC方面检查

D.血清ALT测定

E.检测

第12题 下列成分有可能与大分子抗原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反应的是(D)

A.IgG的H链

B.IgG的L链

C.Fc段

D.F(ab′)2段

E.Fab段

第13题 用异硫氰荧光色素(FITC)作标记时其激发光波长近于(D)

A.365nm

B.435nm

C.450nm

D.490nm

E.500nm

第14题 下列何项缺乏时,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增高(A)

A.二价铁

B.叶酸

C.维生素B

D.氨基酸

E.血红蛋白

第15题 受检血浆凝血酶时间及蕲qi蛇酶时间皆延长则表明(B)A.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B.有FDP或异常纤维蛋白原存在C.因子Ⅱ,Ⅴ缺乏

D.因子Ⅹ,Ⅶ,Ⅱ缺乏

口腔医学技术进展论文 篇10

众所周知,牙体、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和畸形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因是由龋病、牙周病、外伤、肿瘤和先天畸形引起的。尤其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形成牙体、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主要原因。据有关统计,我国患龋者龋均为2.47颗牙,总平均龋患率为37.3%。需要治疗的人数甚多。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牙列缺损,需要义齿修复者众多。尤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牙体、牙列缺损和缺失病人的比例将日趋增多。所以,口腔修复工作者面临着越来越艰巨的任务,要尽快培养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口腔修复工作人员,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口腔医学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学科,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迅速发展,涉及到众多学科,与口腔组织学、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物力学、材料学等密切关联,由此产生了新的修复方法和技术。二十一世纪的修复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都逐步登台。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完成修复体技术(CAD/CAM);人工种植技术;激光在修复的应用;铸钛技术;精密铸造技术;烤瓷在、铸瓷技术、全瓷技术等。这些都深刻的影响到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无论是塑料、不锈钢的出现,还是铸造技术、微波技术、激光技术及计算机科学的出现,不仅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同样促进了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学、机械学及生物医学紧密结合,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将更为迅速,高科技已广泛促进了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种植牙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辅助(CAD)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M)及复合材料的出现与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常规的修复观念与修复方法,从这些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还将进一步促进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

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与高科技的发展紧密相关,铸造支架及铸造冠技术改变了锻造丝及锤造冠的修复技术。其后各种技术的涌现,如金属烤瓷技术以及延伸的全瓷技术使修复效果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精精密附着体技术,如套筒冠技术,栓道技术,球帽技术,磁附着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修复质量,为口腔医学技术向社会化,工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工种植牙技术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修复方式与观念,又极大的促进了以各种修复技术的发展,使各种修复附着体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化,也更为普遍。

激光在口腔医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从最开始牙龈软组织的手术,押题脱敏,发展到激光焊机的成功应用,并逐渐向口内直接焊接以及激光预备基牙及激光测量获取共同就位道,在口腔医学技术领域显示了广泛前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激光在口腔医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必将影响和促进口腔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当然口腔材料的发展也将极大地促进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学是对口腔医学技术发展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无论是从钛材的应用时种植技术的成功及钛支架义齿的应用,还是从甲基丙烯酸甲酯到复合树脂的应用,以及从烤瓷材料的应用到可铸造陶瓷材料及可切割陶瓷的应用,口腔应用材料学的发展对口腔医学技术修复质量的提高起到过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纳米陶瓷的发展,特别是纳米材料在口腔修复的应用,将使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强度、韧性、以致重量、耐腐蚀性都极大的该善,必将极大的推动口腔修复的发展,有望

成为理想的口腔修复材料。而金属材料表面氧化膜的生物改性则增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能获得更多的生物性修复材料,将使仿生修复成为可能。

钛在口腔医学技术中的应用①固定义齿:纯钛的力学性能接近Ⅲ型金合金,适合冠桥修复。钛冠的加工方法可以用铸造方法也可用锻造的方法。有报道铸造钛冠的适合性高于镍基合金全冠。钛冠桥锻造的方法是用电火花蚀刻机械加工。②可摘局部义齿:纯钛及钛合金制作局部可摘义齿支架时铸造后线性收缩率为

1.8%-2.0%,比钴铬合金小,因此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纯钛的力学性能较目前常用的钴铬合金低,因此在局部义齿支架时,其厚度要高于钴铬合金才能达到支架的性能要求,③钛烤瓷修复:钛底层冠加工方法有:机床加工、电火花蚀刻、CAD/CAM和铸造加工。前三种属于冷加工,对钛及钛合金的理化性能影响较小。④牙颌畸形矫治: 钛合金正牙丝弹性模量低,强度适中,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可多次产生温和、持久的矫正力,这种矫正力适合生理要求。钛合金是制作正牙丝较为理想的材料。另外还可用植入颅面骨中的纯钛种植体作颌外支抗,矫正颌骨错位畸形。纯钛具有优良的生物学性能,由于其强度高,韧性好,比重仅是不锈钢的一半等优点,优于金合金、钴铬合金,更适合制作支架。钛支架义齿质轻而强度好,其生物相容性好,与口腔软硬组织均无反应,支架在口内无味,不变色,不过敏,无毒。与采用传统的钴铬合金比较,纯钛支架(托)义齿更加坚固、更薄,重量明显减轻,金属对粘膜组织无刺激,患者感觉更舒适,也更有利于咀嚼功能的恢复和口腔组织的保健。特别是全口义齿中应用更是优点突出,患者戴义齿后没有沉重感。

钛及钛合金的铸造传统失蜡铸造技术制作钛修复体不易取得成功,因为钛非常活泼,高温下极易与大气中或包埋料中的多种元素反应。所以,钛的铸造需要有特殊的热源、专用的 模型材料以及防止钛表面污染的仪器设备。牙科专用铸钛机的溶解氛围有:真空方式和惰性气体保护法。惰性气体分别是氩气和氦气。熔解方式有:高频感应方式和弧熔解法。铸造方法有:差压式铸造法、加压铸造法及离心铸造法。差压式铸造法是利用熔金室和铸造室的压差使钛及钛合金铸入铸型腔内的方法。加压铸造法是在较低压力的惰性气体的保护下熔解钛料,当熔化的液体钛及钛合金流到铸道口时,从液体钛及钛合金的表面加以较高的压力,使液体钛铸入铸型腔内。此外,铸钛使用的金属坩埚、氧化铝坩埚和高密度石墨坩埚。金属坩埚多为铜制坩埚,且多用弧熔解方式。铸钛需铸钛用包埋料。在铸钛过程中还注意: 熔模的厚度不宜少于0.7cm,排气道的设置、铸道的设置、铸型的形式、铸型烘烤焙烧的温度及铸造时铸型的温度要求、铸型的冷却方式,铸件的表面处理方法等也与钴铬、镍基等合金相同。

老年医学技术规范 篇11

关键词:CAD/CAM 义齿加工企业 学生培养 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1.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045-01

随着口腔医学的飞速发展,口腔医学技术逐渐从口腔修复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高职高专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是高级技能型人才,他们服务于义齿加工企业、医疗机构的修复科技工室、医疗设备营销公司等机构,从事各类修复体的设计、加工、修复、营销工作。

近年来,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广泛应于口腔医学领域。其在义齿加工企业的应用,是口腔数字化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2]目前有Duret、Minnesota、Denticad、Cicero 、Cerec等多种CAD/CAM 系统应用于义齿加工企业,它们主要用于全瓷义齿、种植体义齿,钛及钛合金义齿等固定义齿及全口义齿的制作。

自从20世纪90年代CAD/CAM系统进入我国以来,越来越多的义齿加工企业开始应用CAD/CAM系统。根据调查,全国义齿加工企业较为集中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有80%的大型技工所已经引入CAD/CAM系统并投入使用。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对员工的能力的要求有了新的改变,也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的方向。

1 CAD/CAM系统的应用前景

目前CAD/CAM系统在义齿加工企业中主要用于全瓷修复体的制作,全瓷修复体具有色泽逼真、稳定自然、生物相容性好,耐磨损,颈部无牙龈黑线,不影响核磁共振检查等优点,[3]近几年来各个公司相继推出了多种品牌的可切削瓷块,使全瓷修复体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此之外,CAD/CAM系统也被应用于套筒冠、钛及钛合金义齿、种植义齿的制作。日本已经开发出利用光固化树脂制作全口义齿的分支。

CAD/CAM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三维测量装置、计算机辅助设计部分、计算机辅助制作部分。它将口腔修复体的传统模式简化为获取数据、计算机设计修复体、制作修复体三道工序,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次数、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4],提高了义齿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但就目前的市场应用现状来讲,CAD/CAM系统主要应用于全瓷修复体的制作,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全瓷修复体仍属高端产品,应用受到人们消费水平的限制,而且在义齿加工企业中应用CAD/CAM系统制作全瓷修复体,是以医师制作的模型为基础。医师的模型制取水平不同行限制了CAD/CAM系统的应用。

2 CAD/CAM系统对操作人员的要求

使用CAD/CAM系统要求操作人员能够熟练使用数模转化仪,准确获得义齿的基础信息,避免产生人为的误差。操作人员要对义齿的设计有深刻的认识,能够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完善修复体的个性化设计,使之适应患者的独特个性,扩展CAD/ CAM系统的适用范围。此外,了解基本的机械加工知识也是CAD/CAM系统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之一。

3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培养的改革

(1)将CAD/CAM系统操作引入教学:尽管目前国内义齿加工所使用的CAD/ CAM系统品牌不同,但其操作流程基本一致、基础原理大致相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中可以将CAD/CAM系统引入学校,加入《口腔固定义齿工艺技术》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熟悉其基本操作步骤,更快的适应工厂的工作需要。

(2)培养修复体设计能力,通过人机对话完成修复体设计:CAD/CAM系统的应用简化了技师的工作流程,降低了加工操作的难度,使义齿更容易达到技师想要的效果,这就要求技师在修复体的设计上更加合理,培养设计能力将成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的重点,提升到与培养动手能力同等重要的地位。

(3)美学能力的培养:全面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养成良好的审美观,使义齿产品的设计在合理的基础上更加美观,符合使用者的审美要求,提高制作义齿的成功率。

(4)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随着CAD/CAM系统的應用,技师的工作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传统技师遇到的车间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工作强度大、昼夜颠倒等困难在工作中逐渐消失,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将逐渐增加,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渗透这一内容,改变学生以往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未来工作态度。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CAD/CAM系统对义齿加工行业的影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中应注重针对性内容的建设,培养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注重培养修复体设计能力和美学能力;同时,培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提高相应的素质,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随着CAD/CAM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我们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应注意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既能适应传统义齿加工技术的需要,又能适应CAD/CAM系统自动化加工的需求,增加学生的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黄彬,陈黄琴.高等教育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状调查及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280-281.

[2]邓汉龙,蒋永福.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在口腔科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1,32(4):210-212

[3]陶遵芬.CAD/CAM二氧化锆全瓷冠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3):163-164.

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研究 篇12

图像配准是指通过寻找某种空间变换,使来自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或不同视角的同一场景的两幅或多幅图像的对应点达到空间位置上的一致。由于获取时间、角度的不同、环境的变化、传感器的差异等,拍摄的图像容易产生噪声干扰、几何畸变和灰度失真。因此,图像配准算法的精确性、快速性、鲁棒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医学图像配准技术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如融合来自于不同采集设备的图像之前,先要对图像进行配准;通过比较手术前后的图像,验证治疗的效果;对齐时间扫描序列图像,监控肿瘤生长的情况[1],其他应用还有运动目标识别和跟踪等。

近几十年来,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各种图像配准算法相继涌现,从二维领域到三维领域,从单模态图像到多模态图像,从基于外部特征到基于内部特征,从刚体配准到非刚体配准,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分析了医学图像配准的四个关键要素,并着重从变换模型、相似性度量两个方面探讨了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的发展。

1 医学图像配准要素

医学图像配准算法由特征空间、变换模型、相似性度量、变换参数的搜索策略四个要素组合而成[2]。

(1) 特征空间。

特征空间是由待配准图像的特征构成的,选择好的特征可以提高配准性能,节约参数搜索时间,增加算法鲁棒性。特征空间一般可分为:特征点,即选取一些几何上或解剖上有意义且容易定位的点组成特征空间;特征曲线/曲面,即提取感兴趣区域的轮廓曲线/曲面作为特征空间;基于像素/体素,即用整幅图像的所有像素/体素共同组成特征空间。前两种方法的信息量较少,因此参数优化相对比较快,但精确度不高。最后一种方法利用图像的所有信息,因此计算量较大,但同时精确度较高。

(2) 变换模型。

变换分为线性变换和非线性变换。线性变换又包括刚体变换、相似变换、仿射变换和投影变换;非线性变换使用较多的是多项式函数。

(3) 相似性度量。

相似性度量是配准标准,通常定义为某种代价函数的形式,用来在给定的特征空间和变换模型下得到最优变换参数。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建立具体的几何特征相关,使用相关性估计变换参数;第二类是通过优化能量函数来得到最优变换参数。

(4) 变换参数的搜索策略。

图像配准是一个迭代过程,运算量较大,需采用一定的优化措施使相似性度量更快、更好地达到最优值。常见的优化算法有:穷尽搜索法、Powell算法、单纯形法、Levenberg-Marquadrt法、Newton-Raphson迭代法、随机搜索法、最速梯度下降法、遗传算法、模拟退火法等。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附加的多分辨率和多尺度方法加速收敛,降低需要求解的变换参数数目,避免局部极值。

2 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的发展

医学图像配准是图像融合的前提和关键,是公认难度较大的图像处理技术,其研究日益受到医学界和工程界的重视。目前,医学图像配准算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上述图像配准四个关键要素的选择。在此着重从其中两个方面入手,以研究医学图像配准算法的发展状况。

2.1 变换模型

变换包括全局变换和局部变换,可以是线性或者非线性的。全局变换应用于整幅图像,有刚体变换、相似变换、仿射变换和投影变换。全局变换模型比较简单,但是精度有限。对于形变图像的配准,要求更多的自由度来描述不同的形变,以达到足够的精确度。因此,一般先进行粗略的全局配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精细的局部形变配准,并通过图像金字塔和小波变换[3,4]等多分辨率的方法实现从粗糙到精细的层次配准,提高参数优化速度和增加算法鲁棒性。

局部变换包括:光流模型(Optical Flow)、薄板样条(Thin Plate Splines,TPS)[5]、射线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s,RBS)、有限元(Finite Element,FEM)[6,7,8]、空间形变技术如自由形变(Free Form Deformations,FFD)[9,10,11,12,13]等。光流经常用于局部形变的建模,它不保证拓扑不变,而且不一定产生一到一的相关性。TPS和RBS是另外两种普遍的非刚体变换技术,但是它们都要求找到两组明确的相关标记点,因此自动寻找对应的标记点是主要问题,而且标记点的准确性会影响配准的精确度。FEM和FFD是目前图像局部形变建模研究的两种热点技术。

2.1.1 FEM技术

FEM的基本思想是将连续的求解区域离散化,使之成为一组有限数目,且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单元组合体。由于单元能按不同的联结方式进行组合,而且单元本身又可以有不同形状,因此可以精确地进行几何形状复杂区域的建模。文献[6]使用FEM生物力学模型对手术中三维脑部MRI(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图像进行配准。文献[7]在图像已进行全局刚体配准的基础上,使用线性弹性FEM模型进行更精细的局部配准,并在一个基于增量(Incremental)算法的框架内实现,解决图像的几何非线性形变失真问题。文献[8]将非刚体配准算法应用于图像引导手术中,依赖于生物力学FEM模型,使用一个不可压缩的线性弹性构成方程来刻画脑部软组织的机械行为。这里还提出下一步工作,即考虑引入更复杂的先验机械知识来弥补线性弹性模型的局限性。

2.1.2 FFD技术

在图像局部形变模型中, FFD技术因其局部形变的建模能力,不受限制的自由度以及高计算效率而成为研究热点之一。FFD能够隐含地加强平滑约束,对噪声鲁棒,并能通过多分辨率的方法从大到小地进行非刚体形变的建模,其恢复的形变域平滑、连续,保持形状拓扑不变,并且保证了一到一的映射。文献[9]首先在全局配准中使用仿射变换,然后利用基于B样条的FFD模型描述局部形变,并用实验证明其算法对形变域的恢复优于刚体或仿射配准。文献[10]将FFD与多分辨率技术相结合,采用基于多分辨率网格的FFD方法,实现从粗糙到精细的层次配准,从而提高变换参数搜索的优化速度,增加算法的鲁棒性。文献[11]讨论了层次化的B样条在图像配准中的应用,将其分别与FFD、非线性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光流三种算法结合,并对配准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后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基于层次化B样条的FFD以其从全局到局部的影响、从粗糙到精细的匹配以及高计算效率,已成为图像配准的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对比,进一步验证了FFD技术的优越性。文献[12]在空-时心脏MRI图像序列配准中使用FFD分别描述心脏的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上的局部形变,形成空-时形变变换模型,较好地改进了图像序列的空-时配准方法。文献[13]将IFFD(Incremental FFD)模型应用于形状配准中,并在均方误差 (Mean of Squared Differences,MSD)度量中引入特征点约束,在特征点及其精确相关性已知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配准精度。文献[14]提出一种新的多方法和多数据融合图像配准的算法,通过从全局到局部的变换,实现了精确的非刚体图像配准。全局配准结合了隐含形状表示和互信息度量的优点,使用仿射变换实现了全局配准;局部配准选择基于B样条的多分辨率网格FFD模型,并引入边缘和图像数据融合技术,以充分利用边缘信息,得到平滑、连续且保证一到一映射的形变域。

2.2 相似性度量

经典的相似性度量包括相关函数(Correlation Functions)、均方误差(Mean of Squared Differences,MSD)等。近年来,使用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作为图像配准的相似性度量,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较好的方法,尤其在多模图像配准中已成为主导技术。

互信息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概念,是两个随机变量统计相关性的测度。当两幅基于共同场景的图像达到最佳配准时,它们对应的像素灰度互信息应达到最大。由于该测度不需要对不同成像模式下图像灰度间的关系做任何假设,也不需要对图像进行分割或任何预处理,所以被广泛用于多模图像配准中,特别是当其中一幅图像的数据部分缺损时也能得到较好的配准效果。

文献[15]是最早提出在图像配准中使用互信息技术的文章之一。该文将互信息度量分别应用于MRI图像配准、三维目标模型与实际场景的匹配,通过梯度下降优化方法实现最大化互信息,从而得到配准的图像。文献[16,17]尝试在互信息配准的各个步骤中结合不同的方法,使用Parzen窗计算联合概率密度,通过Marquardt-Levenberg方法[16]或者Jeeves方法[17]最大化互信息。文献[18]联合分层搜索策略和模拟退火算法寻找互信息最大值,而文献[19]通过Brent′s方法和Powell′s多解析方向集方法优化互信息来配准脑部多模图像。文献[20]对互信息配准和其他6种相似性度量配准方法做了比较,包括归一化互相关系数和梯度相关性等,证明了互信息度量在图像配准中的优越性。上面提到的互信息配准方法都是基于整幅图像数据进行相似性度量的。文献[21]将互信息度量应用于提取的特征(区域边界点)上,但这种方法还比较少,其精确度受到所提取特征的准确性的影响。

基于互信息度量的图像配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配准的鲁棒性问题,即在搜索最优变换参数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局部最大值的干扰,使得配准过程容易陷入到局部最大值而导致图像误配。针对这个问题,许多文献提出了各种互信息度量的改进形式,例如将边缘相关微分[22]、模糊梯度相似性[23]等几何信息加入到互信息度量的准则中。

3 结 语

医学图像配准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一项比较复杂和困难的课题,其关键要素包括:特征空间、变换模型、相似性度量、变换参数搜索策略的选择等。这里从变换模型、相似性度量两个方面探讨了近年来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的发展。医学图像配准算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各种新算法相继涌现。但是现有算法在某些方面都有不尽人意的缺陷,各有其局限性。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的研究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形变图像配准的结果精确度与算法复杂性的矛盾,三维图像配准的大数据量问题、彩色图像的配准等。

摘要:医学图像配准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中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首先分析医学图像配准的四个关键要素,然后着重从变换模型、相似性度量两个方面探讨了医学图像配准技术的发展,最后提出医学图像配准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上一篇:舆情分析会下一篇:致青春里的最后时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