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规范培训

2024-08-05

医学规范培训(精选10篇)

医学规范培训 篇1

鉴湖镇社区卫生情况调查报告

一、基本资料:

鉴湖镇是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辖乡。面积2881平方公里,人口2.5万。自2008年国家施行《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该乡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遵循公益性的原则。先后建立了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骆家葑社区卫生服务站,栖凫社区卫生服务站,秦望社区卫生服务站,谢墅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坡塘社区卫生服务站。施行了药品零差价。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卫生服务资源:

(一)医疗机构:鉴湖镇卫生院,下设骆家葑,秦望,坡塘,谢墅,栖凫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服务范围:鉴湖镇

(三)地点:卫生服务中心设在乡所在地,各分站设在村所在地。服务中心学科设置;全科医学诊室,内科,外科,小儿科,妇科,健康教育室,预防保健科,康复室等。

三、卫生服务状况:社区常见健康问题构成:

(一)常见社区疾患:发热,咳嗽,头痛,腹痛,关节痛,腹泻,便秘,尿失禁,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肥胖。

(二)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骨质疏松症,良心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肿瘤。

(三)社区常见及新发传染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

(四)社区常见精神病:抑郁症,精神分裂,老年性痴呆。

(五)社区紧急救护:社区常见意外伤害,机械性损伤,中暑,溺水,烧伤,电击伤,蜂蛰伤,蜈蚣咬伤,毒蛇咬伤;社区常见的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亚硝酸盐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中毒。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落实不到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具有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具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功能。但由于政府补偿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生存主要提供与大医院并无区别的专科医疗,难以摆脱“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运行模式,在这种运行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切实发挥所承担的“六位一体”的功能,实质上仍然是基层医疗点或是医院的派出机构,在提供预防保健服务上也只是以防疫、为新生儿接种等为主的简单形式。其健康教育开展较少、内容滞后、健康档案死档率较高、慢病防治工作流于形式等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网底的作用缺乏有力保障。

(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落实不到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具有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具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功能。但由于政府补偿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生存主要提供与大医院并无区别的专科医疗,难以摆脱“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运行模式,在这种运行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切实发挥所承担的“六位一体”的功能,实质上仍然是基层医疗点或是医院的派出机构,在提供预防保健服务上也只是以防疫、为新生儿接种等为主的简单形式。其健康教育开展较少、内容滞后、健康档案死档率较高、慢病防治工作流于形式等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网底的作用缺乏有力保障。

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府投入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功能,具有较强的公益性,政府必须要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尽快制定完善社区卫生规划,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明确和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标准,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二)加强社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1)在社区卫生补偿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免费为社区医务人员提供培训。

(2)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的双向交流培训机制,大医院定期免费接收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实习培训。

(3)鼓励高水平医生和大医院退休专家到社区兼职提供医疗服务。

(4)依托中医院校中医院免费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的中医诊疗技术,将中医药诊疗、预防、康复疾病的方法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

(三)调整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调整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报销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适当降低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的报销起付线,适当提高其相应报销比例,适当拉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二、三级医院间的报销比例。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促进双向转诊机制建立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建立顺畅、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因此,要在社区卫生服务经费中设立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并列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计划。同时,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之间信息化体系的有效对接,尽快制定明确、规范、可操作的双向转诊制度,完善转诊机制和程序,提高转诊效率。比如何时从社区上转至专科医院,何时在社区诊治,何时从专科医院转至社区。

医学规范培训 篇2

1 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背景及现状

1.1 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背景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从19世纪末德国率先推行以来,在美国的大力宣传、推广和完善下,已得到全世界医学专家的赞同和认可。多年的实践证明,它是适合医学科技快速发展的趋势、提高青年医师特别是医学毕业生临床技能和工作方法的关键步骤。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普遍实行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发达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日趋完善,经验成熟,并有相应的法律予以保障。与之相比,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却开展较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在部分医疗机构尝试开展,其运作程序不一致,缺乏成熟的培训经验。

1.2 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

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在我国及我校附属医院的逐步开展与普及,在收到良好效果的同时也不断呈现出诸多问题,如培训制度相对不先进和不健全、培训方法过于简单和单一、培训内容笼统随意性大、培训管理有漏洞、培训时间有限、缺乏及时有效的评估及反馈机制、无法适应新医学模式的转变等,对培训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有待进一步完善。

2 开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

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关乎着临床医疗安全、医学院校及医院的学科建设和深远发展。刚走出校门的医学毕业生,良莠不齐、可塑性大,他们是否接受了规范化培训,其成才结局不尽相同。医学毕业生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全面巩固强化医学理论知识、同时培养扎实的临床技能、不断涉及和掌握医学前沿知识、赶超国内外先进医疗水平,方能在进入临床后真正适应忙碌及复杂多变的临床工作场面,真正成为合格的临床医师,并履行其神圣的使命和职责,高效优质地服务于广大患者。由此可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住院医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极为重要又不可缺少的阶段[2]。

3 住院医师、医学本科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识和需求

王梦雄等[3]对湖北省6所不同等级高校的444名临床专业学生就对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的态度和意见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此项制度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学校等级、家庭收入、性别。不同等级学校学生的意见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二本院校学生对此项制度的接受程度最高,三本其次,一本最低。学生普遍缺乏对此项制度的了解和认识,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针对某些可行性意见进行改进和完善。

王星月等[4]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了四川省5所医学院校1800名临床医学五年制在校生作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医学本科生在毕业后的选择主要为读研和直接参加工作(77.0%),只有11.8%选择参加培训。提出建议:要提高对毕业后医学教育意义的认识、建立健全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以及加强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通过对199名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提高临床技能、进一步攻读学位是临床医学毕业生参加培训的主要原因[5]。认为在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要以医疗技术的培养为核心,同时兼顾在职学位培养、受训者的学历、年龄、培训年限等因素。

湖北医药学院接受的住院医师包括:刚毕业本科生、社会学员、协作医院选送的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以学员需求为导向出发点,这是“以人为本”,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的具体体现。牢牢把握这一原则开展工作,培训工作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最终实现社会、医院和学员三赢的目标。

4 不断加强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

尽管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非常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编写颁布了相应的大纲条例,并对具体的运作实施作了相关规定,但随着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进一步认识和培训实践的深化,省属医学院校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凸显出诸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如学校教学条件还不够完善、培训经费不够宽裕、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学基地相对不足、学员住房紧张且条件差等。我校根据各级部门的文件(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和《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湖北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细则》、十堰市《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实施计划》)规定,结合我校附属医院培训实践中面临的具体情况,积极采用了多种有效举措,效果良好,但与住院医师培训的真正“规范化”的要求和解决问题的全面性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基地的建设,不能仅靠单方面的力量,需要广大师生和管理工作者持续努力、不断加强。只有领导足够重视、完善政策配套,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健全切实有效地的管理机构及制度,齐抓共管,才能保证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得以有条不紊、效果卓著地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我校的基地建设经验。

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的开展

5.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本要求

根据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结合我校相关工作细则,通过规范化培训使每个学员掌握相关学科的“三基”知识及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培训目标:(1)加强学习,巩固丰富理论知识,参与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并达到要求标准,广泛阅读相关专业的经典或权威中外文著,牢固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知识;(2)通过轮转,按照基本要求,学员能够合理诊治该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重点掌握重危患者救治基本原则、专科基本操作等;(3)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学习科研的思维和开展方法,按照要求,培训期间学员至少在统计源以上的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4)积极参加院内外继续教育活动,超额完成规定学分;(5)积极认真学习各级医疗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技术规范,并能合理把握、参照和应用。

5.2 培训工作具体时间安排

卫生部规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5年。结合我校及附属医院具体情况,我们目前将培训的时间定为3年,以进入临床专科轮转开始计时,分以下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8个月,全面轮转内、外、妇、儿、急诊、五官、麻醉科等科室及其亚专业/科,以提高临床工作能力,掌握相关学科“三基”知识及技能。

第二阶段:18个月,工作学习于定向专科及相关的专业/科,确定专业方向,进一步夯实基础。通过多方式多层面的学习,历练和提升自身的理论和技能水平。

5.3 培训开展情况

5.3.1 建立规章制度。

为有效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湖北医药学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制度:《湖北医药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湖北医药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考核细则》、《湖北医药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班学员助学金管理办法》等,真正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5.3.2 加强监管安排。

及时掌握参训人员情况,合理安排轮转科室及轮转时间,不定期检查督导,了解各方面情况。全面征求和归纳各科室、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做好科室带教情况的反馈工作,加强和监督各种考核,将这项工作纳入科室每月质量考评。

5.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入院岗前培训教育(2周);以集体授课为主的基础理论培训,适当聘请外院专家、教授前来讲课;科室主任负责制下相对固定指导老师开展临床实践培训。

5.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方位考核

结合我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际工作情况,并借鉴国内外其他兄弟院校的考核方案,我们建立了科学客观的考试、考核制度。编发《湖北医药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登记簿》,每位住院医师必须认真据实填写,将其作为全面考核的客观依据。

5.5.1 一般考核。

住院医师实行24小时负责制。培训期间,每阶段住院医师的病、事假不得超过3个月(除节假日和公休时间外),否则需延长该阶段培训期1年。

5.5.2 轮转考核。

按照相关要求,住院医师每完成一个专科的轮转后,须经该科室主任及指导老师对学员进行轮转情况考核,客观填写培训登记簿并签名。最后,将登记簿交学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委员会审核签字,考核结果纳入《湖北医药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档案》。

5.5.3 阶段性考核。

第一阶段,住院医师须报名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其结果将作为本阶段考核的部分成绩。第二阶段,各附属医院医务部门负责组织住院医师以“三基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考核,兼行操作技能和英语方面的考核,三方面成绩分别占考核总成绩比例50%、30%和20%。

5.6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奖励方案

5.6.1 授予培训合格证书。

第一、二阶段考核都合格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由学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委员会统一签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取得的各项成绩可作为评优、确定专业、岗位聘任及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

5.6.2 评优奖励。

每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束后,进行推优、评优活动,评选出优秀的住院医师和指导老师,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并纳入档案管理。

5.6.3 经费保障。

每年拨付给住院医师每人800元作为培训经费,由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部门管理支配,作为劳务费用补贴给培训管理人员和指导老师。在培训期间,住院医师考核合格后给予生活补助1400元/月的标准。住院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后,由当前所在科室每月发给平均奖金的50%。

6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6.1 领导重视是关键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建设临床医师队伍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伟大工程,对医院中医师素质和诊疗水平的提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得到学校和医院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加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宣传,引导全校各相关部门集思广益,共同奋进,才能将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6.2 建立健全培训机构及完善各种制度

结合本单位本地域实际情况,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建立健全培训机构及完善各种制度,层层分工、齐抓共管,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前提条件,切实保证培训工作有章可循,真正逐步实现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6.3 严格考核制度加大考核力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注重质量,其重要措施就是考核。因此,必须建立全程考核、分层考核体系增加考核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逐级考核层层把关,真正有效地保证考核的质量,并制定相关奖惩措施做到奖惩分明,体现此项工作的真实性与权威性。

6.4 加强德育开展专题培训

定期组织医德医风教育、医患沟通技巧及医疗纠纷防范等方面的学习和专题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让每位住院医师均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更优质地服务于广大患者,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总之,省属医学院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依靠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级部门的密切配合,长期坚持、不懈努力,才能出成效。广大医务人员和教师应该从医学科技发展的要求出发,为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紧跟社会步伐,结合本单位和地域特点,共同不懈努力,严格把握好各个环节,将省属医学院校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湖北医药学院充分发挥高校优势,通过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制定模式方案,保证了住院医师培训质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益,对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师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回顾高等医学院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实践,总结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院校

参考文献

[1]秦银河,文德功,郭旭恒,等.住院医师“3+X+Y”培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3.

[2]卢穗琳,卢其亮.21世纪人才培养与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中国实用医药,2006,1(5):72-73.

[3]王梦雄,黄红蓝,李明月,等.湖北省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知晓度与支持度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24(10):12-14.

[4]王星月,陈斌,王海清,等.医学本科生对专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认识的调查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5):864-871.

医学规范培训 篇3

【关键词】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356-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师的重要过程,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对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一般是毕业后到三甲等大型综合教学医院或医院联合体等培训基地进行学习与工作,通过规范临床的三年全科轮转,授予合格证,方可竞聘医院工作。然而,规培工作在我国发展较晚、不规范,实施起来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为此我们对58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此项政策的认知及影响因素的情况并据此提出建设性意见。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院(主要包括临床医学系、医学影像学系、护理学系、检验学系和麻醉学系)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其中男生245人(42.2%),女生335人(57.8%);。

1.2 调查方法

按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580名。采用自编自填式问卷调查为主,当面访问为辅的方式来了解情况。

1.3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SPSS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对规培政策的知晓度情况级支持情况

结果显示,在对规培的知晓度上,只有0.8%的人选择很清楚,21.8%的人选择了解,65.8%的人选择听说过,而11.6%的人则一点都不知道该政策。由此可看出医学生总体上缺乏对规培的了解,对当今最新政策的敏感度还比较欠缺。在测试不同专业学生对此政策的总体态度上。总体上,持中立态度的总人数比例较高,达到42.1%;反对的比例大于支持的比例为57.9%。

2.2 “规培”政策施行前后医学生就业倾向的转变情况

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规培政策施行前,医学生毕业后主要选择直接工作(60.2%)和读研(26.3%),而部分人选择改行,出国深造或从事基础研究;政策实行后,只有14.1%的人选择直接工作,31.1%的人选择读研,而有42.4%的人选择进三甲医院参加规培,可见,规培影响了医学生就业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增强,提高临床技能以谋求工作成为医学生开始接受规培的重要因素。

2.3 影响医学生对“规培”施行的态度情况及因素

由于规培时间长、压力大,在实行中,给医学生带来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69.8%的人认为三年轮转可加深他们对各科室的了解,便于今后工作方向的选择;在择业方面,有57.3%的人支持参加规培比未参加规培的医学生会更有竞争力;针对医患关系,39.8%的人觉得规培政策的实施会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而43.2%的人认为,规培改善不了医患矛盾,16.7%的人甚至觉得规培会激化医患矛盾;规培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对医学生的家庭经济(79.9%)、就业地(63.6%)及下一代(74.0%)的影响。这都归因于规培期間的待遇(52.3%)、规培后的就业保障(42.4%)和规培的培训内容(5.4%)等问题上。而且,82.8%的人认为规培的低工资不合理,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医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对规培的支持。

3、建议及对策

3.1提高医学生对毕业后再教育的意识

规培是培养优秀医师的有效途径,是专科医师培养的必备前提和基础,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及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也是医学教育的必然趋势。而目前在校医学生65.8%“听说过”,11.6%“一点都不知道”的知晓度并不如人意。医学院校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去宣传,使医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毕业后再教育的意义,让他们真正认识到通过规培获得独立从事临床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推动专科医师培养体系的建立。

3.2建立健全“规培”中的基本制度

目前,我国与规培政策配套的制度尚有待完善。将规培与医师执业注册、职务晋升、专科医师资格、工资待遇等紧密结合,建立适宜的竞争与激励机制,才能真正调动住院医师参加规培的积极性。同时,制订全面、细致、可行的规培大纲,明确不同学制、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培训目标、方法、年限、内容及考核办法[1]。完善质量评估机制,制订对培训者全面综合的评估体系、培训基地的评价指标体系、培训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和培训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使规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3.3完善“规培”期间对医学生的基本保障问题

在保证可持续发展人才保障机制的情况下,培训期间的待遇问题和规培后的就业保障仍是医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规培制度若能在培训期间待遇问题上给与具体的解释和补充,将能提高医学生的认可度[2]。建议可通过政府补贴、医院补助和个人承担方式来解决规培的费用问题。同时保证规培生能享受养老、医疗、生育、公积金等统一规定的社会保障,享受国家规定的带薪年休假和法定节假日等福利待遇,并将其具体化、细节化,是促进各高校医学生毕业后接受规培的重要举措[3]。

3.4加强家庭和社会环境及舆论的导向作用

医学生往往会把就业前景做为毕业后教育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如何消除用人单位及社会对高学历的盲目追求,是实现规培良性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家庭和社会舆论要发挥其导向作用,积极宣传,提高大家对规培及医学教育的知晓度,从而弥补规培中薄弱的群众基础。同时,使更多的家庭能对医学教育及整个过程有更为明确的了解,统一不同家庭的认识和态度,使医学生及家庭能轻松的面对规培,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邓娅,邓世雄.新形势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研究[J]. 重庆医学,2011,40(13):38-39.

[2]王梦雄,黄红蓝.湖北省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知晓度与支持度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24(10):14.

[3]郑大喜.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的绩效评价与薪酬分配[J].医学与社会,2010,23(2):15-17.

医学规范培训 篇4

1、生物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就是                  ,其基石便是                的思想。

2、在医疗领域,自主原则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病人有             、            的决定权力,从根本上表达了病人的                     权利。

3、在药物使用上,                  、                 是失价值的,不道德的,也是违反科学原则的用药,而在正常合理用药情况下发生的                         ,则并不违反科学原理和伦理原则。

4、人体实验的道德评价可以从实验的对象、             、             和             这四个方面进行。

二、选择题:(共30分,以下题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

1、希波克拉底的                  奠定了西方医学道德思想的基础。

a、《原则》     b、《操行论》     c、《誓言》     d、《大伦理学》

2、从临床医学来说,完整人的医疗应诊是生物、     、     、     、的医学模式。

a、心理       b、情感          c、社会        d、伦理

3、医学伦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

a、生物医学伦理学          b、医务伦理学

c、生物伦理学              d、生命伦理学

4、医学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体现在             。

a、尊重病人生命及其价值      b、尊重病人人格

c、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    d、尊重病人的人权

5、康德提出的道德体系的根本原理是           。

a、绝对理性         b、绝对道德

c、绝对命令         d、绝对义务

6、公正与公益原则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是            。

a、医疗资源如何分布    b、医疗资源如何使用

c、医疗资源如何生产      d、医疗资源如何分配

7、医务人员除了对病人负责外,还有承担              。

a、社会责任              b、广域责任

c、长程责任              d、道德责任

8、导致医患冲突的原因主要是            。

a、经济利益问题          b、服务态度问题

c、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    d、满足病人的要求问题

医学论文写作规范 篇5

医学论文根据其研究的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实验科研、病例(理)讨论、病例报告、临床分析、疗效观察、文献综述和调查报告。

1.实验科研:一般为病因、病理、生理、生化、药理、生物、寄生虫和流行病学等实验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①对各种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实验,外科手术实验;

②对某种疾病的病原或病因的体外实验;

③某些药物的抗癌、抗菌、抗寄生虫实验;

④消毒、杀虫和灭菌的实验。

2.病例(理)讨论:临床病例讨论主要是对某些疑难、复杂、易于误诊误治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集体讨论,以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临床病理讨论则以对少见或疑难疾病的病理检查、诊断及相关讨论为主。

3.病例报告:主要报告罕见病及疑难重症;虽然曾有少数类似报道但尚有重复验证或加深认识的必要。

4.临床分析:对临床上某种疾病病例(百例以上为佳)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方法和疗效观察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新建议、新见解,以提高临床疗效。

5.疗效观察:指使用某种新药、新疗法治疗某种疾病,对治疗的方法、效果、剂量、疗程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或设立对照组对新旧药物或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对比疗效的高低、疗法的优劣、不良反应的种类及程度,并对是否适于推广应用提出评价意见。

6.文献综述:以某一专题为中心,查阅、收集大量国内外近期的原始医学文献,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整理而写出综述,以反映出该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情况,并做出初步的评论和建议。

7.调查报告: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不施加人工处理因素,对某一疾病(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病理、防治方法及其效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给予评价,并对防治方案等提出建议。

二、医学论文的格式构成

1 引言(前言)

是医学论文开篇的一段短文,主要介绍本文的背景、理论依据、论文的范围目的与工作的收获、结果、意义等。可根据论文的需要或长或短。要求言简意赅,点明主题。如“我院内科1992年2月至1995年10月应用盐酸纳络酮治疗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48例,与同期未用纳络酮治疗的42例对照比较,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不可言过其实,尤其是诸如国内外罕见,未见报道,无先例,属最新水平之类,必须有充分证据,否则一般不用。

2 临床资料(资料与方法)

是论著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对象、器具、采用什么方法、多少病例(男多少、女多少)、如何分组、诊断手断、依据、治疗方法(用药)、疗效标准、观察及随访时间等等。应说明资料来源的时限、年龄、性别、职业的可比性。在此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说明疗效或某种方法时需设对照组,条件同等、随机分组、用药或检测采用双盲法对照。共同的是使读者具体了解该研究的具体内容,一方面便于理解和评价,另方面便于验证和仿行。任何科学成果,必须能够在方法同样条件下重复出同样结果,方能得到公认。因此,描述材料和方法以使读者能进行重复为度,过分简略固然不行,过分详尽也无必要。

资料中如数字较多可用统计图表表示。统计表应有表题和序号(一个表不用序号,列为附表)。统计表应按统计学原则制作,表格两端开口,不用纵线,只用一条纵线说明主语与谓语,表格左上角不用斜线。表格内避免繁杂,更不能与正文重复。

3 结果

医学论文的中心部分。即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分析观察、调查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经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后所得的结果。这是决定论著质量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准确可靠,要求高度真实和准确,实事求是的撰写。失败就是失败,成功就是成功,不要人为地夸大成功率,且要消灭统计方面的误差。

4 讨论

即将所得结论或研究结果,从理论上进一步认真分析。科学的推论和评价,证实所得结果的可靠性,阐明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论据,从而取得大家的公认。通常讨论的问题有:阐述该文研究的原理与机制;说明该文材料与方法的特点及其得失;分析该文结果与他人的异同及优缺点;根据该文结果提出新假设、新观点;对各种不同学术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价;提出今后探索的方向等等。当然,一篇文章通常只讨论其中的某些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讨论必须紧紧扣住该文的研究结果,突出自己的新发现与新认识。有的医学论文讨论部分只是重复过去的文献,甚至抄袭某些专著和教科书的内容,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讨论的深浅、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掌握文献的多少和分析能力。因此,必须了解本专业的近况及动向,才能比较客观的得出正确的结论。

5 医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我国将规范发展医学模拟教育 篇6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专电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委员会16日在京成立。专委会将研究与探讨我国医学模拟教学中心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养、考核评估、运营管理、审核认证等问题,推进我国医学模拟教育良性发展。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副会长于福表示,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教学要求提高,在病人身上学习和演练临床技能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困难与弊端,比如:不符合伦理道德要求和病人利益,不符合维护病人合法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可供教学练习的病人数量不足,以及医患纠纷日益增加导致老师带教积极性不足等。探求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模拟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介绍,西方发达国家医学教育模拟培训已有100多年历史,我国属于后来者。专委会今后将建立学术交流平台,制定标准及规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学模拟教育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在医学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推动医学模拟教育可持续发展。

医学规范培训 篇7

一、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限定人员

1.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第一年在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开始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第一阶段。

2.临床医学硕士:第一年在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工作临床医学硕士,第一阶段规范化住院医师考试合格者,进入第二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3.临床医学博士: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工作临床医学博士总住院医师培训完成者,可申请进入第二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1]。

4.医学科学硕士: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工作医学科学硕士学习时未任住院医师者,第一年进入第一阶段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阶段。

5.医学科学博士: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工作医学科学博士学习时未任住院医师者,本科毕业后没有参加工作获得学位者,第一年在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工作开始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第一阶段。医学科学博士进入第二阶段必须住院医师第一阶段考试合格。

6.其他医院调入住院医师,必须经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考核,按相应承实际业务水平参加其原来学科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第一阶段相同年限。

二、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体目标

1.思想政治方面:培养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思想及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和优良医德与医风,医疗技术方面应精益求精,以求实严谨态度工作[2]。

2.基础医学理论方面:医学专业基础理论方面,其工作各学科有相应实施细则,熟练掌握各学科国内外进展并应用在工作上。

3.临床技能方面:熟练掌握其学科应用在临床上具体技能,一般常见、疑难病可正确独立处理,下级医师可以指导工作,具有带教能力。

4.临床科研方面:其工作学科临床方面指导本科临床医学生生产实习和进修医师。临床科研达到初步掌握,工作中临床实践能撰写学术论文(综述或病例分析等)。

5.医学外语方面:其工作学科中外文书刊能比较熟练阅读,具有一定写、说、听能力。

三、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具体内容

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体内容包括五方面:政治思想方面、临床技能方面、医学专业理论方面、医学专业外语方面、医学科研和教学方面。

1.思想政治方面:培养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思想及优良医德与医风,医疗技术方面应精益求精,以求实严谨态度工作。

2.医学外语方面:医学外语方面自学,规定阅读专著和有关文献和专业杂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一小时应笔译三千印刷字符以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一小时应笔译三千五百印刷字符以上;具有一定写、说、听能力。

3.医学科研方面:医学科研方面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临床科研达到初步掌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完成1篇论文(个案分析报告或综述),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第二阶段完成第一作者身份正式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或综述1篇以上。

4.医学专业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医学教学能力培训方面其工作各学科有相应实施细则。

四、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与时间

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与时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总计五年,细分为二个阶段,前三年是第一阶段,后二年是第二阶段,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第一阶段培训然后分流(进行二次择业)。

1.第一阶段(全科培训阶段):轮转工作学科、相关学科主要科室,提升具体临床方面技能。主要掌握其工作学科基本理论和技能。

2.第二阶段(专科初步培训阶段):在其工作学科为定向三级学科科室工作打基础,在工作学科(二级学科)完成总住院医师培训,为定向三级学科科室打下坚实基础。

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由科主任负责,在其工作科室实行导师和上级医师集体指导培训。

五、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方法

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填写《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登记手册》,作为培训与考核依据。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考试前,根据工作各学科相应实施细则进行,需根据培训实施细则,思想政治方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时间和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内容等审查资格。

(一)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考核内容及项目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思想政治和医德医风方面。(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工作认真负责,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热爱工作,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3)严守劳动纪律,不迟到、早退、离岗,遵纪守法。(4)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具有良好医德和医风,行医中要廉洁。(5)工作中有团队精神,团队中协作精神,工作中从全局出发努力积极完成任务。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由科主任差、中、良、优四个等级一年一次评定,达到良以上为合格。

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时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时间除公休时间和节、假日外,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五年培训期间,如果病事假超3个月,延长一年培训期。

3.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需完成相应工作学科实施细则规定要求和内容(如病历质量、技能操作、轮转科室及时间、病床数、病例和规定病种等)。

4.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培训总则和各工作学科实施细则要求。

(二)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考试要求及项目

1. 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考试项目:

专业医学外语、基础医学理论、手术操作或临床技能、临床病历分析4项,以单项百分制考试计分,四项及格通过。

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要求:

其工作各学科有相应实施细则。

(三)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考核资格审定及组织

1. 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考核组织和资格审定。

(1)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轮转考核:住院医师轮转一个科室该科主任对其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填写《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登记手册》。(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考核:第一、二、四年考核(包括考试)由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其工作学科(二级学科)专家小组进行。(3)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阶段考核: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专家小组组织第一、二阶段(第三、五年)阶段考核。

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资格的审定。

(1)第一年考核:专业技术职务确定与考核相联系,住院医师任职资格由住院医师培训专家小组在考试考核基础上审定。(2)总住院医师资格:第一阶段考核后,由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继续教育委员会审定资格。合格进入第二阶段培训具有做总住院医师资格。(3)评定职称依据:第二阶段考核后,由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继续教育委员会审定任职资格(主治医师),报佳木斯大学相关部门作为评定职称依据。

凡考核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期一年,再参加考核。但只允许再考一次。

六、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工作实践与体会

1.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准备要充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有计划,参与培训院领导及专家和各科室要有充分沟通联系。

2.及时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工作的医疗限定人员,参加开始时必须及时进行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熟练掌握其工作各学科有相应实施细则。

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要全面。通过培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医德医风,廉洁行医,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医学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医学教学能力培训其工作各学科有相应实施细则,提升住院医师医疗水平。

4.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用得上。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住院医师经过规范化培训后各方面水平应达低年主治医师。

5.规范培训住院医师。严格按照2007年制定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则进行规范培训住院医师。

6.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可多种形式。根据各学科特点,严格按照各学科住院医师培训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形式多样培训方式。

总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加强医院医务工作者人才建设重要途径,应努力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保证医院医务工作者人才战略优势,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摘要:研究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方案,探讨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培训住院医师时间与方式、内容、目标、人员及住院医师考核,通过多年的实践得到了六方面体会。

关键词: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德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12.

国家卫计委制定医学科研诚信规范 篇8

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学科研投入大幅增加,人们对科研产出的预期增大,使得医学科研人员压力增大,加之不良社会风气和浮躁心态作祟,导致科研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的制定旨在引导卫生计生领域广大医学科研人员提高诚信意识,遵守诚信原则,养成良好科研行为习惯,加强卫生计生领域的医学科研诚信行为规范和监管体制建设。

规范从医学科研方案设计、立项申请、开展研究、论文发表、奖励申报等各环节提出诚信行为规范要求,强调医学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要遵循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相关规定,自觉接受伦理审查和监督,切实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在采集人体的样本、数据和资料时要客观、全面、准确;对涉及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要树立保密意识并依据有关规定采取保密措施。医学科研人员在涉及人体或动物的研究中,应当如实书写病历,诚实记录研究结果,包括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依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信息。

规范要求,医学科研机构要加强对科研诚信建设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加强对科研人员培训,建立健全机构内部科研诚信监管制度,如诚信信用管理制度,举报人保护制度、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制度等。

(新华网)

医学规范培训 篇9

(试行)

为规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独立设置的应用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出具影像诊断结果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一、机构管理

(一)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不得开展放射产前筛查与诊断、治疗及介入治疗工作。

(二)应当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放射安全和控制措施,保障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安全、有效地开展。

(三)应当设置独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1.对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2.对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3.对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4.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5.监督、指导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包括手卫生、消毒、一次性

6.用物品的管理和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7.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影像报告书写、保存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影像病例的信息登记进行督查,并保障登记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8.对设置的影像诊断科、超声诊断科、信息科等部门进行指导和检查,并提出质量控制改进意见和措施。

(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执业医师担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五)财务部门要对医疗费用结算进行检查,并提出控制措施。

(六)后勤管理部门负责防火、防盗、医疗纠纷等安全工作。

二、质量管理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健全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落实影像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和影像诊断项目相关的标准化操作规程,持续改进医学影像诊断质量。

(二)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开展相关工作,建立合理、规范的影像检查流程,制定严格的接诊制度,施行患者实名制管理。

(三)定期进行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四)建立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逐级报告的机制,出现较多或明显的质量问题时,应及时由影像质量保证工作组组织集体分析研究、协调解决。

(五)至少有1名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具有五年以上影像诊断资历的医师(可以多点执业)不少于每周1次的定期巡查影像质量和报告质量。

(六)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影像质量管理和控制,根据影像诊断质量评价标准,组织影像质量管理组定期对影像诊断质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定期分析影像质量优良率,根据图像质量缺陷,对成像环节进行核查,有评价结果分析与持续改进措施。

(七)设立影像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组织,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应包括影像诊断医师、技师、影像设备维修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质量管理。设立图像质量评价小组,定期开展影像质量和诊断报告的自查和质量评价的业务活动。

(八)按照规定使用和管理医疗设备、医疗耗材、放射防护用品、消毒药械和医疗用品等。

(九)建立影像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为影像设备建立档案,对影像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证影像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正常运行。

(十)建立患者登记及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加强患者的信息管理。

(十一)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按照规定对患者进行告知,加强沟通,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三、安全与感染防控

(一)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当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建立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科学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二)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符合功能流程合理的基本要求。

(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当划分为影像诊断功能区、辅助功能区和管理区。影像诊断功能区包括登记及候诊区、检查区、检查机房、试剂和耗品保存区、医疗废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辅助功能区包括医疗费用结算,以及药剂和消毒供应室等;管理区包括病案、信息、器械管理、实验室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部门等。

(四)检查区域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Ⅱ类环境标准。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

(五)放射科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根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放射科X射线辐射防护管理规定》的要求,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加强放射科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影像诊断技术。

2.各X射线检查室和CT检查室门应设置电离辐射警示标志,有醒目的工作指示灯和相应X射线防护的告示,MR机房门要贴有高磁场、有心脏起搏器和铁磁性植入物患者禁止入内的警示标志。各X射线机房内配备必要的个人辐射防护用品,X射线检查过程中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如确需陪同则应采取防辐射措施,并叮嘱陪同人员尽量远离辐射源。3.应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受检者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应当进行屏蔽防护。对婴幼儿应采取适当的辐射防护,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X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后8周至15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对孕妇的X射线检查应向受检者说明可能的危害,在受检者本人知情同意并本人或直系亲属签字后方可实施此类检查。

(六)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1.进入患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造影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采用一次性耗材。医学影像中心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4.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应当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当具有应急处理能力,并定期进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和演练。严格掌握放射影像检查适应证和注意事项,熟悉各种设备及药物对受检者的风险。受检者检查过程中,发生意外或病情突然加重,立即停止检查,现场按照应急预案紧急施救。在MR检查室内发生意外,首先将受检者抬到MR检查室外,再实施抢救。

(八)必须制定危重病处理和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应急预案,熟悉危重病处理和对比剂不良反应处理流程和抢救预案的内容,掌握危重受检者的一般处理,熟悉对比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掌握对比剂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理,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设备和器械。

(九)强化危急值报告制度,必须与就近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签订对急危重症患者处理与转诊的专门协议。

(十)增强网络与数据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信息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PACS/RIS信息运行要设置防火墙,安装防病毒软件,拒绝外来病毒的恶意攻击。PACS设计与实施工程应满足国家对医学大数据的管理,包括上传、多向传输与存储要求,以便各类检查数据的开放。同时设定岗位人员不同的访问权限,保护受检者个人隐私,不得随意公布与和拷贝受检者有关资料。

(十一)影像资料保存10年以上,至少3年在线,可供快速调阅、浏览和诊断使用。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有关要求及时上传影像资料数据信息。

(十二)PACS计算机房建设需符合相关规定,配备独立UPS不间断电源、烟雾探测系统和消防系统。机房内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和环境整洁。MR机房需配有气体灭火装置。

(十三)依法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各种设备性能通过技术监督部门的检查合格。X射线设备检查辐射剂量在允许范围。机械装置安全性能良好,检查环境要安全。

(十四)有专职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与维护和保养,设备的运行完好率>9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每日记录设备运行状况。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并有记录。应当严格按照仪器使用有关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十五)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和处理。

四、人员培训与职业安全防护

(一)医学医学影像中心应当制定并落实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使工作人员具备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二)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入职前需经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要求;经过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人剂量监测管理;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或《放射性工作人员培训证书》。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佩戴个人剂量仪,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在岗期间定期接受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放射工作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三)医务人员进入影像室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时应当按照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相关部门。

(四)医学医学影像中心的执业医师、技师、护士应接受对比剂过敏反应抢救流程的严格培训,并建立定期复训考核制度。

五、监督与管理

(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监督管理,发现存在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时,应当责令其立即整改。

(二)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进行现场检查,了解情况,调查取证;

查阅或者复制影像诊断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有关资料,采集、封存样品; 责令违反本规范及有关规定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停止违法违规行为; 对违反本规范及有关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理。

(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出现以下情形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视情节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

1.使用非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影像诊断工作的; 2.出具虚假诊断报告的;

3.不接受当地医学影像诊断质控中心的技术指导和质量评价,或参加质量评价连续两次以上不合格的,经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医学规范培训 篇10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它不仅反映出稿件真实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文中有关资料的出处,也反映出作者对本课题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程度,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根据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因此医学论文的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和期刊的整体质量。参考文献的著录应符合规则要求,作者必须认真对待,规范书写,避免随意性。笔者在编辑稿件过程中经常发现部分作者对参考文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对著录规则不够熟悉,著录存在着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医学论文著录参考文献的作用、原则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和格式等予以介绍,以期引起作者及编者的重视。著录参考文献的作用

1.1 反映论文作者的研究基础、体现科学的传承性

医学技术以及医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通常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著录参考文献体现了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反映了新的论文是文献的升华,供鉴文献为论文中的新观点、新论据提供出处和依据,体现科学的继承性、连续性,论文的可靠性、先进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

1.2 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1.3 有利于相关文献的进一步检索

读者阅读或查询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读者如果对引用的内容感兴趣或想进一步了解他人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则可借助著录的参考文献,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1.4 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作者在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提高了信息密度,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1.5 有利于期刊评价和人才评估

目前,确定期刊学术水平与价值的依据之一就是其所发论文的被转载、引用和索引率。一篇论文或一份期刊经常被其他文献所引用,说明该论文或期刊所阐述或登载的研究成果在该相关领域有创新、有发展,从而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而获得同行的认可,具有一定的影响。该期刊所载论文被引用的频次越多,其影响面也就越大。因此,参考文献具有评价期刊质量的功能。例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对国内核心期刊的认定,就把被引量和影响因子作为筛选的两个主要指标。另一方面,对某一相关领域内的核心期刊参考文献作者被引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如其被引用频次越高,则说明该作者在该领域的学术水平及权威性越高。可见,利用对被引文献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客观地评价人才。著录参考文献的原则

2.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医学论文著录参考文献时,文献应是与论文相关的近年国内、外期刊论文为主(近3~5年的文献,综述应有近2 年的最新文献)。因为参考文献越新,就越能反映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动向和成果,从而使其科研选题更具前沿性;在近期文献中,应以期刊为主,因为期刊的出版周期较短,更能反映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所著录的文献要精选,突出重点,并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不能间接著录他人文献后著录的参考文献(即二次文献)。同时,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医学论文著录的参考文献必须是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过的文献,包括期刊论文、医学图书、科研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技术标准等。未发表的论文及资料、译文、文摘、转载以及内部资料、非公开发行书刊的文章以及个人通讯,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等,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2.3 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

医学论文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处以及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应符合规则的标准格式,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录著参考文献的格式

规则规定:科技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表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以采用“著者-出版年制”。目前,我国大多数期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后根据正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先后序号,按照主要责任者、题名项(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版本项(初版省略)、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卷期号等)、起止页码的顺序逐项著录。

3.1 在正文内引用的标注格式 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时,对引用的文献,按其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作为上角标,或者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以文献第一次出现的前后次序,从1开始连续编序号;一篇文献只有一个序号,即使某文献在文中被多次引用,但在几个引用处都要标注同一个序号;序号的位置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对正文作解释,方括号要使用比正文字号小,放在右上方(作为上角标);如果是作为句子的成分出现在正文之中,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的字号应与正文的字号相同,并作为正文的一部分来书写(位置与正文平齐,不做为上角标),并在方括号前面加上“文献”两个字。引用了多篇文献,标注时只用一个方括号,括号内列写这几篇文献的序号:若几个序号是连续的,只标注起、止序号,两序号之间加半字线“-”号;若几个序号不连续,各序号之间加逗号。

3.2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论文中的每篇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文献著录应准确,各个项目的次序和著录符号应符合规定。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居中排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考文献的主要责任者是3位以内的全部著录,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之后加“等”字。每个责任者之间用“,”隔开,不必加“主编”“著”“编著”等表明责任的词。著录个人署名的参考文献表,作者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可以缩写,并省略缩写点“·”。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期刊、专著、论文集中析出文献、学位论文、电子文献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上一篇:2022年经管团委宣传部工作计划下一篇:医院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