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资格考试财务管理

2024-06-07

高职资格考试财务管理(精选12篇)

高职资格考试财务管理 篇1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也相应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在这一系列的改革中, 教育考试改革严重滞后, 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企业财务管理为例, 针对这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对其考试改革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财务管理,考试改革

1 企业财务管理考试改革的意义

会计类专业中企业财务管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有较强的应用性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客观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需要有一套科学而适用的考核评价体系, 包括考试内容及形式, 才能更好地实现学习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成功的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又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 同时改变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片面的评价。

2 企业财务管理考试现状

目前的考试中, 还是以传统的考试模式为主, 着重以理论考试为主, 终结性考核为中心, 无论在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目的上都与现在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创新型强技能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脱节。

2.1 考核过程形式化

考试企业财务管理考试一直沿袭传统“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的形式, 原来的考试方式为平时成绩 (30%) +期中考试 (30%) +期末考试 (40%) 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成绩, 三个部分的成绩均由教师评定。虽然考试并不是按最后的一张试卷定胜负, 但平时成绩尽管占一定的比例, 但依然是集中在考勤、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上, 但平时作业整个班也就一两个版本, 抄袭严重, 课堂表现方面, 作为高职学生不玩手机、不睡觉就很好了, 期中也就一份大作业, 无法客观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而期末考试往往是以闭卷的形式, 考试还要划出重点复习内容, 即使如此, 考试过程中作弊的现象也是屡禁不止, 甚至出现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的成绩不如表现欠佳的学生, 出现倒挂的情况。无法适应高职高专学生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2.2 考试内容不合理

企业财务管理本身是实践操作很强的一门课程, 但是考试只是单纯的理论考试, 强调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 忽视实际操作, 弱化了它的应用性。另外, 考试的试卷大多由任课教师出题, 高校缺乏对试卷质量的监控, 而且这种考试仅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无法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作出客观评价。传统的课程考试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记忆能力的考核, 无法对其创造力和综合素质作出评价, 使学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创造性思维, 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对知识架构把握不住。应用性、实践性得不到体现。

2.3 考试方式、评价主体单一

为了尽可能保障试卷的规范化和组卷、阅卷的客观性, 虽然组建了试题库。但题型主要集中在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判断、简述等客观性题目, 而综合分析、案例、实际操作等主观性试题较少。在考试方式上, 主要是闭卷、笔试、理论考核, 而开卷、口试、答辩、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较少, 这种较为单一性的考试方式, 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考虑学习的应用性目的, 总是以“应试”为主要目的, 往往临近考试才临时抱佛脚。这种考试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多的是考查死记硬背能力, 所以对学生不但起不到考核的作用, 相反还削弱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评价主体方面, 首先试卷主要由任课老师来出, 平时、期中、期末评价都由任课老师来评价, 但老师对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评价有时不够全面和客观, 往往会有所偏颇。鉴于以上几点原因, 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潮流, 课题组成员以考试改革为切入点, 对课程教学安排、考试形式和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3 深化财务管理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

3.1 考核形式多样化

从过程来看, 依然采用平时、期中、期末三个阶段, 但从考核的形式上不再停留在表面上, 以更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及应用上。增加口试的环节, 这个主要体现在平时的课堂回答问题上, 每人必须要有5次口头回答的机会, 每次2分, 口试占有10分, 其次有2次课堂实践作业, 必须当场提交, 主要考核学生的当场消化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并杜绝背后抄袭、蒙混过关的情况。

如期中考试采用团队的形式, 设计内容并进行PPT演示。期末可采用开卷的形式、重点通过案例分析计算进行考核, 同时结合企业管理的用友ERP沙盘软件, 运用财务管理的知识进行操作。口试、笔试、软件操作、PPT演示, 做到考核形式的多样化。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全面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考试过程中的不正之风。

3.2 考核内容的实用性、创新性

科学的考试, 一方面考试内容要结合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考试内容并贯彻个性化评价原则, 另一方面, 考试内容应体现时代性、创新性。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更要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考试的内容要尽量具有挑战性、竞争性, 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激。减少一些死记硬背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增加能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内容。

比如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某一个项目的具体应用, 比如用案例进行一个具体的分析, 或一个筹资项目、投资项目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决策, 几人一小组进行设计并制作PPT, 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多人参与, 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并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利用用友等ERP沙盘的软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经营一个企业, 运用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等财务管理的知识模拟进行创业创新, 既考核了该课程的知识运用,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3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往的考核评价都是由任课老师评价, 占用绝对的主导地位, 而老师面对一个班四五十位同学, 有的可能都不大认识, 评价起来难免不够全面也不够客观, 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改革后, 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 比如在团队合作完成的任务过程中, 就要有小组成员的打分和评价, 如期中团队项目PPT的设计、制作和演示都有小组成员分工完成, 所以小组成员根据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 ERP沙盘演练过程中也是团队合作, 也有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同时软件本身也有打分功能, 所以就形成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电脑评价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能更科学、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对该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本文对企业财务管理课程考试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思考, 重点突出符合高职学生的强应用、重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如果解决不好也直接会影响考试改革的效果。比如:在小组评价过程中, 小组成员评价的客观性。以及教师对考核过程中整体的把控及引导。实际考试改革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 所以任课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 要有创新意识, 才能使学生抛开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 才能使考试改革顺利进行, 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高职资格考试财务管理 篇2

------以黎明职业大学机电工程系为例

叶琼茹

(黎明职业大学机电工程系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高职院校都需要一个实用的科学化管理系统来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通过对高职院校二级院系考试管理系统改革的目的和可行性分析,以黎明职业大学机电工程系为例,浅谈如何改进二级院系考试管理系统,此系统能对二级院系的学生和成绩做统一管理并自动安排考试表,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可大大提高二级院系教学秘书的工作效益,优化资源,从而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二级院系;考试管理系统;创建模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校教学管理在高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所提倡的高等教育改革,其改革的重点无非就两个:高教教学改革和高教管理改革。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管理承担着国家教育事业的重任,直接影响着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科学化管理系统来规范高校的教学管理,可以优化资源、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其中二级院系考试管理系统的改革是高校管理改革的一个重点任务,该系统能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对二级院系的学生成绩做统一管理,规范考试安排,避免了工作量大、步骤繁琐、数据查询困难等现象。

现就以黎明职业大学机电工程系为例,来谈谈高职院校二级院系考试管理系统的改革。

一、考试管理系统改革的目的及可行性分析

[1]

(一)考试管理改革的目的

从事教学秘书工作多年,每次安排学生考试均需先从教务管理系统中调出学生课程、任课教师等相关信息,再按科目进行分类整理,最后利用WORD或EXCEL进行手动安排考试,这种方式不仅古板、浪费时间、工作量大外,而且容易出错。为了对二级院校的学生、教师及课程等教学关键要素进行科学化管理,就要对考试管理系统进行改革,主要实现:统计成绩、安排考试、安排考试座位、即时查询、按照各项要求完成统计报表,以及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统一、科学的管理等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管理效益率、节省人力、物力资源,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行、维护教学秩序的正常建立与顺利运行,对二级学院管理、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二)考试管理系统创建的可行性分析

1、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只有拥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拥有较完善的考试管理系统。对于高校来说,教学材料归档完整、教学计划管理规范、学分制度完善,管理本身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等为系统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虽然我们学校目前拥有良好的客观条件,但却缺乏一套完善简单易用的考试管理系统,目前我系所使用的二级教务管理系统虽然拥有比较规范、提供较高的系统信息质量外,但还是缺乏更简易有效的管理体系来督促教学计划的有序进行、保证考试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等。因此,新考试系统的改革在管理方面上是具有可行性的。

2、经济上的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考试系统的改革不需要额外增加设备购置费、软件开发费、管理和维护费用,而且人员培训过程简单,容易---作者简介:叶琼茹(1984-),女,福建泉州人,黎明职业大学机电工程系研究实习员,学士。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电子与通信专业的教学与研究。[3]

[2]

掌握;另一方面,考试系统的改革可以解决二级院系教学秘书因业务繁杂而造成的工作效率低下,并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为及时调整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提高信息传递效益,同时还可以减少人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3、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

近几年随着科技不断创新,急速飞奔的计算机技术、高速度大容量的电脑已成为许多学校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设备,推动办公自动化的软件不断涌现,比如QQ、邮箱、MSN等等工作业务沟通系统已经是非常普及,微机的普及为该系统的创建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本系统的创建技术是先进的、可行的。

二、考试管理系统创建方案

(一)考试管理系统工作分布:

1、二级院系教学秘书:

(1)负责收集学生考试科目、任课教师等信息,专业课考试由二级院系教学秘书安排,公共课及英语考试明细表则上报给教务处和外语系教学秘书。

(2)通知专任教师上交考试试卷,包含A、B卷,随机抽卷,统一收发誊印,再装封试卷;

(3)利用教室资源系统查询相关的可用教室明细表,利用系统自行安排考试时间地点及监考教师,安排表编制出来后及时通知学生;

(4)按照考试安排表组织学生考试,考完让任课教师阅卷批改;

(5)让任课教师填写成绩报告单,由教学秘书统一在教务系统里录入成绩;

2、教务处:负责汇总二级院系采集的公共课学生考试信息、安排考试的时间、地点,并下发二级院系,最后汇总学生考试成绩,提出学籍变动意见;

3、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全面负责审批教务处拟订的考试计划、审批考试后有关学生学籍异动的处理意见等等。

(二)考试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的关键点(1)存储考试课程、班级、监考教师等数据库

按惯例,考试数据一般是由二级院系教学秘书手工从教务管理系统调出学生课程明细表,再人工的通过WORD或EXCEL文档进行手动安排形成考试安排表,再通过反复的审核无误后报送学生和监考教师处,最后报送教务处存底。由于考试班级、人数、监考教师的繁多,手工排考难免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错误,而现在教学秘书可以直接在该系统直接存储考试课程、班级、监考教师等信息库,在区分课程的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上课的学生班级(是否不同年级或专业)、上课的班级数(人数是否超标)基础上,利用系统自动生成考试安排表,从而保证了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过程的一致性。(2)自动编排随机座位或常规座位安排

在系统中设计两种座位模式:随机排座和常规排座。现在高校考试提倡随机排座,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作弊率。系统还加入人工调整界面,可以检查考试时间、地点、课程、班级等信息是否冲突,可以对生成的不符合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人工调整。

(3)合理安排监考人员

一间教室正常是安排两名监考教师(主、副监考人员),一般主监考教师是由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来担任,但往往由于班级多、分班、一个教师任几个班级的课程等原因,主监考教师不够,所以只能随机穿插安排其他监考教师,这样才能形成合理的监考队伍。

(三)考试管理系统数据库创建表模式

1、输入报表的创建模式

以下图一是黎明职业大学机电工程系考试安排系统输入报表的创建模式图,本系统以报表的方式输入,主要包括班级、科目、教室、监考教师四个部分,各种输入是二级院系教学秘书在安排考试前需要提前先录入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4]。输入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数据正确、有效、及时、快速的输入到系统中去。

一、输入报表的创建模式图

二、班级、人数、学号输入创建表

三、课程输入创建表 图

四、监考教师输入创建表

五、教室、座位行列数输入创建表

2、输出报表的创建模式

以下图

六、图七是黎明职业大学机电工程系考试安排系统中输出系统的界面选项设计。利用计算机编排考试,还加入人工调整的界面,可以对自动生成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进行适当调整,得到包含课程、时问、地点、监考教师、班级、学生(人数)、随机(或常规)座位号数安排等相关要素的考试安排表。

六、输出选项表

七、黎明职业大学机电工程系考试安排系统打印考试安排选项表

(四)考试管理系统创建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1、系统还无法满足我系特殊的考试模式

因为我系考试安排方式比较特殊:要求不同年级的两门不同课程排在一起,分成两间教室考。这样的模式给编排座位及考试增加了难度,闭卷、开卷不能混搭,同年级同专业的也不能混搭,类似科目也不能混搭,系统是无法自动识别这些,所以必须人工对系统界面选项进行调整,才能编排出合理的考试安排表。

2、考试人数超标问题

由于教学秘书在创建教室信息表时输入的信息包括教室座位的行、列数,这样一间教室的座位数已被限定。当班级人数超出这个限定数时,系统就无法识别,只能靠教学秘书手动对班级人数修改到限定人数内,再把缺漏的人数自行填补到安排表中。

3、可用教室问题

在建立教室数据库时,可以先把所有可利用的教室信息都录入进去,但不同学期不同时间可利用的教室不一样,在编排考试时,必须先核对教室是否可利用,如果不符合,就要进行人工调整。

三、总结

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每年招生人数的剧增,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二级院系教学秘书的教学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加上工作经验的守旧,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尤其是考务安排方面更是吃力,因此,考试管理系统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将越来越被重视。

除了考试管理系统外,其他各种管理软件的开发也应该陆陆续续被开发应用到教学管理中。现代高校管理方式与企业

一样都讲究高效、快速和失误率小的工作方式,而各种管理系统的开发刚好代替手工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些方面的要求,为管理信息系统在高校的教学管理提供了各方面的可能性。各种管理系统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一项系统、复杂、长期性质的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使其教学管理更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人性化,才能全面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5]

参考文献

[1] 周越俊.高校考试管理模式改革研究 [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3).[2] 张霞.浅析学分制下的成绩管理工作 [J].成功(教育版),2008,(12).[3] 周庆莲.高校学生成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4).[4] 梁晓辉.考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理工大学, 2007,(10)[5] 曾琦华.高校学生成绩管理探索 [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4).Reforming the examination system of the Secondary Professorship

colleges

YE Qiong-ru(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Liming Education University , Fujian,Quanzhou,362000)

高职资格考试财务管理 篇3

【摘 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唯一合法证书。我国绝大多数省市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已逐步采用计算机无纸化考试模式,自2013年6月起采用财政部建设的统一试题库后,出现各省考生通过率偏低的情况;探索适应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的会计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 通过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152-03

一、问题的提出

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四条“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想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才能上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因此成为报考人数最多而且规模最大、含金量较高的“入门槛考试”。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广西全区共有7.54万人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出考6.55万人,出考率为86.87%。

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新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得方式是不同的。本文着重分析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主要变化,试图探索出适应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的会计教学方法,以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二、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主要变化

(一)采用财政部考试题库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由国家财政部组织的全国性考试,一般由省级财政部门组织,考试及报考时间全国各省有差异。广西壮族自治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从2010年起实行无纸化考试,考试题库是区财政厅考题库,2013年6月首次使用财政部统一建设的全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历年广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历年广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本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一是广西区会计从业资格自2010年实行无纸化考试以来,考生的通过率远远低于有纸化考试;二是2011年和2012年虽然使用广西区财政厅考题库,但考点分散、难度较大,再加上高职院校的考生习惯于纸质化考试且受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影响,所以通过率也明显低于有纸化考试。2013年6月首次采用财政部统一考试题库,由于考题范围广、题量偏多、考试难度偏大以及考生对无纸化考试不适应等原因(其中《会计基础》科目考试的难度系数接近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初级会计实务》),同全国其他各省市一样,广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偏低。

(二)取消了免考科目的规定

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考生“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十条明确指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科目为《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即从2013年7月1日起,取消中专以上(含中专)会计专业毕业生免考规定,明确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今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唯一合法途径。珠算证不能免考《初级会计电算化》科目,同时广西区财政厅举行《珠算》科目的考试也是无纸化计算机考试。

(三)明确三科连考且一次性通过

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十三条“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全科合格的申请人,可以向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财政部门申请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正因为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有免试科目的规定,所以当年会计类毕业生只需要参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一门考试科目即可,各科成绩合格证自考试之日起2年内有效。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十一条“会计从业资格各考试科目应一次性通过”。三门科目采用随机出题且连续考试,考试难度大大增加,也造成各省市2013年上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普遍偏低。

新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给考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和应试的困惑,同时也给高职会计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会计教师必须着重研究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特点,积极探索和改革现有的会计教学方法,才能帮助会计专业学生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毕业后胜任会计岗位的就业,让他(她)们持有迈进社会的第一块“敲门金砖”。

三、适应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的高职会计教学方法

(一)进一步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表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摇篮,是推行“双证书”教育模式的先行者。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的特点,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纳入日常课程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现今高职院校大都采用“2+1”教学模式,有必要对原有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出适当的调整,合理选择开课学期和学时数,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顺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建议将会计基础(或基础会计)课程放在大一上学期开设(每周课时5-8节),将会计的基础知识讲透并安排课内专项实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每周课时3-4节)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每周课时4节)宜放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今后会计信息化是主流,原高职院校开设珠算技术课程可以不再开设或由必修课调整为任意选修课。大二上学期(或下学期)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证作为单列实训项目(单列3周实训),实训时间安排在各省市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前3周(广西区财政厅每年6月、11月举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教师要精讲串讲、总结归纳考点,学生要进行一定量的题海战术训练,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充分准备。

(二)会计教师紧扣考试大纲精心备课,认真钻研考试题型,考证与课程学习“双管齐下”

会计教师应紧扣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并将考试大纲的考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针对三门科目考试内容会出现交叉出题的情况,会计教师在授课时要有目的地强化并融会贯通相关交叉知识点。如会计基础计算分析题涉及到税的计算和编制会计分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考试内容涉及到会计业务核算,财政法规制度的出题比例增大,法规考试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理论题而且涉及到计算题;初级会计电算化科目的实务操作题难度加大。因此会计教师需要认真钻研近几年的考试题型并不断地改良教学方法。

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注意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中应收款减值(坏账准备)、财产清查处理、固定资产清理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知识衔接,这些知识点往往作为计算分析题的主要考点,教学内容安排要做到有所侧重。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要针对学生的弱项,重点讲解常见税种的计算、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等知识点,适当增加该部分内容的课时。

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很多教材并没有完整的操作步骤,会计教师操作会计软件的演示速度不能太快,必要时提醒学生记下详细操作步骤,方便课后学生自主练习,以提高熟练程度。会计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的是目前广西区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软件使用的是金碟软件,而不是用友T3软件。

会计教师首先要精心备课,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兴趣,通过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手段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其次在课内实训中由会计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点钞、开支票、粘贴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一直到出会计报表等会计实务工作,让学生亲自感受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从事的岗位工作内容,这样既收到了优良的教学效果,也大大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总之会计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并非完全是为了考证而枯燥地学习。

(三)专业课程的考核方法宜灵活多样

会计信息化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高职会计教师要树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会计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以适应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未来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建议在专业课程考试题型上可以适当地采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型,尤其是将考生最容易丢分的题型纳入相关课程考试中,培养学生适应无纸化考试的环境“熟悉感”。如会计基础课程期末考试增加“计算填空题”和“会计分录题” 题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期末考试增加“不定项选择的案例分析题”题型;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期末考试题型分为金碟实务操作题和理论题两个部分,采取“机试+笔试”相结合的方式。

另外,高职院校因教学需要均购置了会计实训软件,如网中网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实训软件,会计教师只需要建立以历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真题为主的题库,就可以实现自动生成考试卷并进行网上阅卷功能。建议可以选择一到两门科目作为网上课程考试试点,让学生得以熟悉考试答题操作及考试题型,逐步过渡到构建会计专业主干课程采用无纸化操作平台和在线考试评价模式。

(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

1.引导学生选用合适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很多学生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备考中对辅导教材的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欠缺指导性。如2013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南宁市财政局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均采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会计网校编写的辅导教材,笔者认为这一套辅导教材内容过于简单,考点覆盖面不全,尤其是《初级会计电算化》辅导教材不仅没有内附考试环境演示光盘,连实务操作步骤也不够详细,给学生的考证练习带来诸多不便。会计教师应引导学生要根据最新的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慎重选择比较贴近财政部统一建设的考试题库的辅导教材。

2.加强与广西会计考试网等优秀网站的合作

会计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告知学生比较优秀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网站,如广西会计考试网拥有较丰富的无纸化考试题库和学习讲义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免费进行在线学习和在线模拟考试,一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二来学生也能熟悉无纸化考试的操作。 (下转第162页)

(上接第153页)

随着我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普及,标志着国家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时期,通过资格考试制度筛选符合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的人员。会计教师面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各项新变化,应找出适应新考试模式下的会计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但是,会计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不能完全以考证为重心开展日常教学,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项会计业务的处理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均体现在每一项课内专项实训中,作为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者,不能仅仅教会学生应试考试的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等综合知识与技能,更要为提高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邓一帆.解读《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73号令[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

[2]孙玉甫.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什么[J].会计研究,2010(6)

[3]王盛.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对高校会计教学的启示[J].电子技术教育,2012(1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课题项目和优秀人才资助项目(2011JGA232 )

【作者简介】刘 雯(1975- ),女,工程硕士,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会计师,经济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研究方向:交通运输领域财务会计,物流成本管理教学与研究;肖绍萍(1967- ),女,工程硕士,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物流配送管理的教学与研究。

高职资格考试财务管理 篇4

本班共有学生54名, 均为女生, 年龄为19—20岁, 均参加了执护考试报名。学生入校时为初中毕业, 基础较差,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全面的规划, 在入学初做过的班级调查显示, 有59.3%的同学是在家长的安排下选择护理专业的, 而真正喜欢护理专业并坚定选择这份职业的只有28%, 22%的同学表示以后想改行, 这些均表明本班中有部分学生在入学初时还不接受护理专业, 对自己以后的职业也没有足够的期待感和认同感, 这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在足够的积极性。

我校现实施的是3.5+1+0.5的模式, 即三年半的在校理论学习加一年的临床实习后再加半年的理论复习[2]。为及时准确掌握学生最新的情况及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 我通过调查表、访谈法, 从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学生实习期间的价值体现、对执护考试的重视与否、有无详细的复习计划与职业规划等方面了解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 学生在通过四年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后,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已有质的提升, 对自己以后从事的职业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尤其大部分学生在有过临床工作经历后[3,4], 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及期待感加深, 这促使学生投身执护考试复习当中;但同时因实习期间自我价值体现不足, 少数护生体味到作为一名护士, 工作量大、工作辛苦, 社会尊重不足, 护患关系复杂, 等等, 不太愿意日后从事护理职业。总结归纳, 在返校复习初期, 本班学生总体存在以下问题。

1.1思想上不够重视。

本班绝大多数学生了解执护考试的重要性, 但毕竟年龄小、经历少, 也没有翔实的职业规划, 尤其在返校初期, 刚从紧张的实习生活中解放出来, 玩心较重, 觉得离考试还有很长时间, 思想上不能对执护考试的复习引起重视, 但这个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 考试时间的越来越近, 有所改观。

1.2学生没有科学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自将执护考试改革安排在学生毕业前进行以来, 各大院校已将执护考试通过率作为学校发展的重大考核标准之一, 因此, 校方也十分重视这场考试, 不管是应试策略还是师资安排或复习活动, 一切都安排得紧锣密鼓, 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很大。在如此大的学习压力下, 以及学校不断进行的一场场模拟考试中, 学生不能及时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只能随波逐流, 使得复习没有规律, 效果不好。

1.3部分学生认为考证没有用途。

部分学生对护士这一职业不满意, 认为日后不从事护理职业, 所以没有必要考护士资格证, 但因需完成学习, 拿到毕业证书, 不得不跟随大部队的脚步, 但无任何应试的积极性。也有部分人认为, 护士资格证可以有多次机会获得, 一年过不了可以在第二年再考。因此在复习初期, 学生们均比较松懈。

2.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针对各种影响执护考试的因素, 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对学生加以干预, 以保证学生都能通过执护考试, 取得资格证书, 及时就业。

2.1教师正确引导,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班主任应非常熟悉班级内学生的分布情况, 了解班级内部的“学习贫困生”、“思想贫困生”等, 及时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指出其认识的不足。如本班内一名学生, 在实习后期即出现厌学情绪, 表现出对护理专业的不满, 甚至有停学的打算。我获知这一情况后, 及时与该同学交流, 了解到其根本问题为嫌护士职业太辛苦, 晚上需上夜班等原因。作为一名护理专业教师, 我以自身为例进行说教, 对其分析一份职业的重要性, 以及护理专业的价值所在, 劝其不能浪费四年多的学习生活。通过与之长久的交流, 该学生终于醒悟并表示要圆满地结束学业, 使自己日后就业多一种选择。

2.2营造浓郁的班级学习文化氛围。

每个人进步都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对于学生而言, 尤其如此。班主任必须竭力使班级里所有同学都有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推动力。就外部而言, 学校为学生安排了强训班、模拟考试、试题分析、班级竞赛等多种措施, 形成学生的外在推动力, 但更为主要的还是来自学生的内在推动力。班主任要在紧张的复习之余带领全班学生进行自我规划, 引导学生合理分配自己的复习时间, 制作班级迎考板报, 让每位同学都喊出心底的考试宣言, 激励学生内在潜能, 将考试压力真正转化为学习动力。同时利用迎接“5.12”护士节, 宣传护理职业和护士的价值体现, 让学生从心底里接纳并憧憬自己的职业, 并为之付出努力。

2.3合理利用班级资源, 实施“帮扶带”。

本班有一部分成绩较稳定的且学习自觉性较好的学生, 利用她们的影响作用, 一一结对去帮助学习较困难的学生, 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 两人自由结对并拟定学习计划, 定期检测效果。我是班主任, 又是一名专业课教师, 除在学校正常的课程及考试, 还罗列了历年的考点及常见试题, 编排了十套模拟试题, 定期给她们在解题速度及解题技巧上进行练手。在学校安排的每次的模考及试题解析后, 均安排一名成绩优异、考试错误率较低的学生在班级内将试题进行讲解, 因为老师的讲解肯定正确, 但理论性很强, 某些知识点是建立在其他知识点上的, 学生们不能在第一时间理解, 而学生代表从自己的视角和理解出发讲解, 既能提高和巩固讲解代表自身的知识能力, 又能更合理和轻巧地使其他学生掌握知识点。

2.4班主任融入班级管理, 在心理、生活上关爱学生。

在复习初期, 为帮助整个班级的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维持班级安静的学习氛围, 班主任要坚持坐班, 每天晚自修抽出一个小时陪伴学生自习。而在复习后期, 同样坚持坐班, 每天坚持一个小时在班级里, 通过与学生交谈能及时发现学生们存在的问题, 能及时纾解学生的压力关心学生。对成绩波动大和阶段中无起色的学生, 定时定期进行面对面交流, 帮助她们制订学习计划。同时给予学生情感支持, 关心她们的生活状态, 对于她们生活上的问题, 尽一切能力帮她们解决, 保证她们吃上热饭、睡上好觉, 给予心理支持[5]。

2.5定期联系家长, 动员家长参与学生管理。

家长在学生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少部分家长不了解执护考试的重要性, 不能起到对子女的监督作用。所以, 在复习迎考过程中, 除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外, 还需通过家长会让家长同样明白执护考试的重要性, 在课余督促学生学习, 并在生活、情感上关心学生, 以辅助我们的工作。

综上所述, 毕业班班主任在辅导班级学生通过执护考试过程中, 应积极发挥的领帅作用, 引导同学积极认知护理专业, 提高职业认同感和期待感, 从而全身心投身到执护考试的复习准备中, 以顺利通过考试, 为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摘要: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 学习自觉性不够, 就业前需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高职护生考试压力很大, 因此高职护理毕业班的班主任在复习备试期间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作者结合2012年执护考试复习心得, 提出若干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 以期从心理、生活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备试学习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高职护生,班级管理,职业认同

参考文献

[1]周彩华, 张玲芝, 孙丽, 王静.应届毕业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分析与对策.护理与康复, 2010.6, Vol.9, (6) .

[2]余尚昆, 董小文, 邹俊平.考前辅导对提高应届毕业生护士执业考试一次通过率的体会.医学信息, 2011.3, Vol.24, (3) .

[3]薛海燕, 魏碧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护生实习的影响.全科护理, 2010.9, Vol.8, (9) 中旬版, (191) .

[4]缪金萍.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提高执护考试成绩.吉林医学, 2010, 21.

高职教育考试方法改革探讨 篇5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理论到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现行考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考试方式的改革对策.

作 者:叶金花  作者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750004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27)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职教育   考试方法   改革  

高职资格考试财务管理 篇6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1-01

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概述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培养实践应用型专门人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职业教育通常采取“双证”教学,即在相关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到教学计划之中。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考试科目包括《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与《会计电算化》。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采用无纸化考试,通过随机生成无纸化试卷进行考试。考试的时间不具有固定性,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考试时间。从2014年开始,各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都实行三科连考,总时长180分钟。

二、会计从业考试调研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选取某高职院校会计系2014级974名学生调研,包括会计、财务管理与信用管理三个专业。

(一)参加考试的次数

参加1-2次考试的同学共有630人,3-4次考试的同学共有321人,5次或5次以上的10人。目前,64%的同学参加考试的次数为1-2次,参加考试的次数较少,考试经验不足可能制约考试通过率。

(二)通过的考试科目

参加会计从业考试的三科中会计基础考试的合格率四个班级都在30%至40%之间,最高的班级合格率为39.82%,最低的班级合格率为32.56%。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合格率在25%至35%,最高的班级合格率为32.86%,最低的班级合格率为32.86%。会计电算化的合格率在33%—38%。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为相对薄弱环节,知识点较多,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够。

(三)准备考试的时间

准备1-2个月的占73.4%,3-4个月占总数的24.26%,5个月以上的占2.34%。因此,近3/4的学生准备从业考试的时间在2个月以内,复习时间较短,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准确,准备时间比较仓促。

(四)复习时间

平均每周复习时间3个小时以内的占35.36%,3-6小时的比例为30.01%,6-9小时的仅占17.94%。9小时以上的不足17%。绝大多数同学每周准备时间较少,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五)知识获取渠道

66.67%的同学赞同获得从业资格知识的渠道为相关参考书目,29.82%的同学认为课堂教学对考试通过有很大帮助。另外,34.93%的同学认为练习题对他们的复习帮助比较大。32.84%的学生认为相关复习资料对复习帮助比较大。最后,20.96%学生认为归纳总结资料复习帮助较大。

(六)知识点和考点的了解程度

参加调研的同学中有66.7%的认为自己对知识点和考点有一定的了解,对知识与考点不太清楚的有20.95%,对知识与考点十分了解的仅有12.34%。部分同学对知识点了解程度不够全面,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到位,在平时的复习中的对知识点的梳理程度较弱。

(七)主要心得分析

27.65%的同学认为应仔细把握教材,全面了解、掌握所学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此外,26.27%的同学认为教师做好辅导工作,注重对学生做题能力和方法培养,可以激发学习兴趣。25.81%的同学比较赞同做题能力、方法培养,认为做题方法的培养是取得考试通过的关键。18.89%的同学希望可以通过研究历年考试题目来梳理知识点,把握考试的主要脉向。

三、基于会计从业考试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安排,做好教学内容与从业资格考试的衔接

会计从业课程在课程安排方面应安排足够的课时。一般院校在第一学期开设课程,除去军训时间,一般只有13-14周的上课时间,课时较为紧张。合理安排课时量是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此外,根据会计从业考试的大纲内容,要使教学内容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衔接,在课堂教学中把大纲的知识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会计从业考试的知识点在基础会计课程没有涉及,例如:交易型金融资产、坏账准备等知识提前融入到基础会计的教学。

(二)积极开通网上测试系统,建立无纸化学习环境

由于会计从业考试采用无纸化考核的方式,部分同学对这种考试方式不够适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积极开发试题库系统。在每讲授完一章后,及时更新试题库,使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能够进一步的应用。试题库的内容可以及时根据考试大纲的内容进行更新,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模拟演练状态。此外,在考试前开通网上模拟测试,可以是学生提前熟悉考试状态,提高考试实战能力。

(三)及时建立课程反馈机制,与学生互动,总结问题

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可能有些腼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对某些知识点不够理解,但很少与教师进行沟通,这种情况长时间存在使学生对课程可能失去学习兴趣,专业基础不够牢固。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解决学生的问题。对学生们疑问较多的知识点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重点讲解,提高学习效率。

(四)积极开发微课建设,建立翻转课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微课” 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并开展的教学过程。微课视频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从网上下载,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观看,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观看或反复观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会计从业考试大纲的知识点进行细化,利用相关多媒体技术进行录制,同时标明重点、难点。录制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下载、观看,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可以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线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答疑。

参考文献:

[1]华玉昆.嵌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模块的《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探索[J].知识经济.2013(24)

[2]李艳萍.无纸化考试下会计教学方法改革浅探[J].财会通讯.2014(12)

[3]谢春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4(5)

[4]刘爱英.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财会通讯,2011(5)

高职资格考试财务管理 篇7

一、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必须兼顾职称考试教学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有别于本科院校, 学生主要以就业为主, 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 既要紧紧围绕知识的适度性、使用性, 又要兼顾到从业资格证、专业技术职称等职业“门槛”考试的需求, 在教学内容的适用性、适度性上做适当的层次调整, 只有准确地把握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才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与职称考试教学具有高度的同一性

首先必须了解高职教学的特点, 高职教学是针对岗位训练技能的。因为高职教学本身就是教授职业技能的体系, 高职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本科教育。一般的本科教育是以理论为主导, 以实践为辅。而高职教育是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 以理论为辅。也就是说高职教学就是岗位前的培训, 无论采取怎样的培养模式, 培养的一定是准职业人。因为他们具有的职业性强、上岗快, 职业技术能力适应面宽等特点, 相对于一般的本科生来讲, 在社会就业、满足用人单位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等方面有更大的前景。

其次, 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来看, 要求培养的学生能够将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应用于财务管理活动, 并熟练的掌握金融、财务管理、会计、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这与职称考试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同一性, 从而为教学内容设计兼顾职称考试提供了基础。

第三, 从教学的模块来看, 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同样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模式, 在理论教学上, 教师通过基础主干学科, 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讲解, 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基础理论。从实践教学来看, 高职院校一般会设立会计电算化等课程, 并利用ERP沙盘模拟实训等沙盘演练体验式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实际训练。更为重要的是, 学校还将通过与企业联合, 指导学生开展实地见习或顶岗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 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 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考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要求其兼顾职称教学

由于高职学生具有个人理想和现实差异的心理矛盾, 加之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入学成绩参差不齐, 自身素质与学校总体氛围不相适应, 容易产生学生人生目标模糊, 学习主动性、自觉性逐步缺失, 心理矛盾日渐凸显等问题。如何把好学生学习目的的脉搏, 激发他们对基础理论学习的兴奋点, 调动他们对实践教学的兴趣, 引导好学生专业或职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使学生扎实稳步地走好职业准备阶段的每一步, 是我们教学内容设计上必须深入考量的内容。

首先, 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来看, 高职院校学生一般都以参加工作为目标, 在其职业生涯中, 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财务管理的专业技术而并非从事财务管理研究工作, 这就要求学生在起点上注重职业门槛的各项考试, 如上岗资格证、专业技术资格证等, 通过获得专业技术资格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其次, 从目前人才市场需求情况来看, 财经类专业供大于求, 因此,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财经类毕业学生如果没有获得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 如会计从业资格证 (初级会计师) 、财务管理师等方面的资格, 在就业中必然会处于下风, 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 就业薪酬待遇不公平合理等。所以, 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 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 既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也要注重基础理论内容的掌握, 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应有的基础铺垫。

二、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兼顾职称考试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职称考试主要是一种任职资格, 是国家对个人专业技术水平、专业技能的一种认定。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中符合一定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可以通过考试、考评等方式获得相应专业和等级的职称。公务员、事业管理人员只有职务等级, 没有职称。从高职院校的实践来看, 大量的学生无法通过职称考试, 甚至部分学校的通过率还非常低, 这就表明当前的专业教学与职称考试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弥补。

(一) 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

首先,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较多, 主要包括十几门专业课程以及其他非专业性的课程, 这些课程中不仅部分课程内容存在交叉重复之处, 而且部分课程并不适合于高职院校学生, 如财政学等课程, 这些课程理论性较强, 且掌握难度较大, 甚至超出了高职院校学生所需要应对的职称考试的要求。其次, 从课本的选择来看, 部分高职院校忽视了课本的选择, 没有结合专业建设的特色以及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 导致课本中存在高深的理论知识但并不能指导实际, 如缺乏相关的案例分析、例题解析等, 或者知识过于浅显易懂, 离教学目标特别是职称考试要求较远。

(二) 教学创新不足

首先, 从课堂教学来看, 部分高职院校目前仍然采取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一过程中既缺乏多媒体等教学仪器的辅助, 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也缺乏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尤其是课下, 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不畅通、不及时, 学生对课程知识难以掌握, 有疑惑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惰性和厌学情绪, 给各种类型考试的及格率带来负面影响。其次, 从实践教学来看,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缺乏实践基地, 如模拟实验室数量不够, 难以满足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需要;与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联系不够宽泛, 难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由于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不广阔, 再加上单单以高职毕业生身份进入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 能被用人单位认知、认同、录用的机会更是少之甚少。

(三) 教学配套不健全

首先,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缺乏配套师资力量提升计划, 在师资的培养中更多的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 学校没有相应的投入或者投入强度不够, 如没有与企业合作为教师提供各种实践机会, 从而导致部分教师长期脱离实际对实践不了解, 也就无法适应社会上各类专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其次, 高职院校教学辅导体系不健全, 如没有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提供职称考试的题库 (部分本科院校已经通过学校图书馆等渠道为学生提供模拟职称考试等相关服务) , 没有能力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相关培训, 从而导致学生必须外出培训既无法保证学生的培训效果, 又影响学生在校的正常学习生活。

三、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兼顾职称考试教学的实践途径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要兼顾职称考试是一种趋势, 也是一种必然要求, 利用学校教学基础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专业技术考试的内容, 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模式变化等方面着手。

(一) 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该根据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改进策略, 进而取得实效性进展。改进教学方式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但是其针对性比较广泛, 不能以一概全。首先, 应看到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课程选择来看, 高职院校要科学分析各类专业技术考试的要求, 特别是对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业务素质、业务技能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合理地选择教学课程。如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必须掌握好会计基础、财经法规, 并熟悉会计电算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设立相应的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因此, 应根据学生不同差异性进行教学, 有针对性地授课。可以采用分组授课的形式, 关注学生的学习弱项, 激发强项, 不断进步, 遇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保持教学方式的跟踪性。

(二) 课程体系设置要努力与职称考试相契合

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是兼顾专业技术考试教学的首要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考试知识要求。从课本选择方面, 高职院校要根据职称考试大纲的要求, 科学地选择各科课本。这些课本要基本甚至全部包含职称考试大纲所要求包含的内容, 不能出现盲点, 以此提高学生对职称考试的熟悉程度。

(三) 教学方法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

创新教学方法是满足兼顾职称考试教学的必然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教学要求的同时更好地掌握职称考试所要求的知识点。首先, 在教师的选择上,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而且可以要求具有相应的专业职称, 并具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岗位工作经验, 通过师资力量的提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其次, 在理论课教学方法上, 教师不能简单地采取灌输式教育, 也不能因为学生素质相对较低而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出发点和目标, 而应该仔细而详尽地对各知识点进行讲解。如在贴现公式的讲解中, 不仅要告诉学生为什么是这样贴现, 贴现公式是如何推导来的, 而且要告诉学生如何应用这一公式, 并利用课堂、课后作业的方式指导学生实践, 通过模拟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掌握贴现的方法, 为职称考试中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再次, 在实践课堂教学方法上, 教师要通过示范、要求学生动手、解决学生动手中的问题等方式, 真正帮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 要模拟出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出题, 或者直接采用职称考试中的实践性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处理, 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 教学考核要强化职称考试导向

要完善考核体系, 督促学生既达到专业教学需求, 又达到职称考试要求的必要保障。首先, 要科学地设计考核内容。高职院校在每一个学期末期要组织相应科目考试, 在考试的内容上, 要积极参照职称考试的内容制定学校题库, 从题库中选择题目对学生进行考核, 避免考核内容的随意化, 导致考核目标难以实现。特别是, 在这一过程中, 要根据职称考试大纲的变化动态更新题库, 以保障考核内容的时效性。其次, 要严格考核过程。按照高职院校要改变“走走过场”的考核模式, 严格按照考试要求进行评分, 达到既帮助学生了解知识, 掌握情况, 又帮助学校实现评估教学的目标。

四、社会对财 (务管理) 会 (计) 高职学生的要求

经济时代要求计算机信息处理高效快速, 大量的工作需要通过计算机进行录入和计算, 如此才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这就需要会计人员要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应掌握相关的经济分析、经济决策和实证检验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对于会计教育来说, 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工作重心的改变, 对于那些基础技能方面的训练应该缩短, 而应该加大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此外, 还应该具有扎实的数学以及数理统计基础, 这样才能顺利地应对财务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是以就业为目标, 而财务管理等专业就业又有着从业资格证等要求,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要兼顾职称考试教学要求, 构建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职称考试

参考文献

[1]刘莹莹.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整合研究[J].剑南文学, 2013 (9) :385-386.

高职资格考试财务管理 篇8

一、高职院校考试管理的现状

(一)考试形式单一。

目前虽然各高职院校的部分课程考试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如采取一页开卷式、对实践技能进行单独考核等,但大部分课程考试形式仍然很单一,存在闭卷考试多、开卷形式少,笔试方式多、口试方式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统一考试多、因材施教考试少,终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核少的现象。这种考试形式只能单纯地考核学生的记忆能力及简单的推理能力,无法综合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等,这种考试方式容易使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考前突击复习,考后统统忘记。

(二)考试命题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现行的考试命题在内容上一般局限于教材和教师讲过的例题或作业做过的习题,只注重对学生书本理论知识的考核,对学生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其理解、分析合、创造等其他能力的系统考核,使不少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靠考前“冲刺”就能轻松过关。从题型上来说,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客观题型一直在考试中占很大比例,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少。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上述的考试命题不利于学生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三)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考试作弊已成为高校考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作弊的手段也多样化、隐蔽化,已经从夹带、传递答案、交头接耳、旁窥、抄袭等发展到利用现代先进工具发短信等,同时还存在主考教师考前漏题和阅卷教师对个别试卷无原则加分等行为。考试作弊现象的存在,导致考试的功能难以正常发挥,学校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能获得准确靠的信息反馈,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学校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最终不能实现公平、公正,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缺乏考试后管理,重视成绩,轻视分析。

考试成了直接的目的是普遍存在的情况。学校组织考试,教师参加阅卷评分,学生成绩档案记录分数,整个教学过程便算结束了。对试卷和考试结果很少进行分析,这对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调整、学方法改进都无法起到促进作用。阅卷评分主观随意大,人为因素过多,任课老师随意加分、减分或送分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提高高职院校考试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考试观念,完善考试规章制度。

教师和学生要把考试目的定位在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和学,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上。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和专业思想教育,使其明确考试目的,充分认识知识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思想上提高全体学生的认识。除了端正师生的考试目的外,为严肃考试纪律,学校还要制定《考场规则》、《监考须知》、《考场巡视制度》和《学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这一系列规章制度,可使得考试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执行纪律有据可依。

(二)改革考试的形式和方法。

丰富多样的考试形式和方法,是新的考试观念在考试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促使传统教育思想转变的有效手段。在国外,大学考试形式和方法至少有20多种,如无人监考考试、论文、开卷考试、阶段考试、试验和实地考察、答辩、专题讨论、口头演示、同学评价、图片演示、设计、制图或模型、个人研究项目、小组研究项目、资料分析、图书馆运用评估项目、实习和社会实践笔记或日记、口试、闭卷考试等。国外考试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每一种考试形式和方法都有与之配套的设施和措施为后盾,以保证整个考试的有效性。譬如,国外大学普遍采用的考试形式———个人研究项目或者小组研究项目,其配套设施是指学生进行研究所需的设备和信息资料,措施是指一整套的监督机制,如学生自评制度、专家盲审制度、剽窃惩罚制度及实际图书参考记录抽查制度等。各种相关机制的启用可以真正保证学生“开卷”考试的可信度和含金量。高职院校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和启示,以此来构建新的考试模式,推进考试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闭卷、开卷、面试、口试、小论文、大作业、调查报告、读书报告、实验报告、实验(践)能力测试、专业技能测试,以及两种不同考核方式相结合(如笔试与口试、闭卷与开卷、理论测试与实验能力测、理论测试与上机操作测试、平时作业成绩与综合测评、必答与选答),等等。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可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撰写论文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严密地组织语言,深入地思考问题。实验操作、上机操作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数据、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严肃考风考纪。

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是保证考试公正性的前提。考风考纪管理要贯穿于考前、考中、考后的全过程。考前应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并加大考风考纪的教育宣传工作力度;考中应严格规范监考和巡考职责,建立校院(系)两级领导巡考制,由校院两级领导分别组成巡考小组,对考试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加大监考力度,并依制度从严要求监考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考队伍,充分发挥学校和院(系)二级管理的职能;考后对于学生出现的作弊行为,要严肃处理,绝不放纵。对于监考过程中教师出现的失职行为也要依照学校的规章制度严肃处理。考试结束后对阅卷、评卷及试卷的封装、保管都要严格要求。

(四)重视考后分析环节。

加强考后管理考试的目的是通过考试管理任务的完成,根据考试结果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良性互动。任课老师在考试结束后要切实做好考试成绩与试卷的分析,不仅要分析学生的成绩分布、分析试题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失分点,而且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反馈,并总结经验与教训。各系部在考试后要及时进行考试总结,不断改进考试工作方法,提高考试效能。同时相关人员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不断研究考试理论,来指导考试工作不断推陈出新,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总之,考试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常规工作,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使考试工作日趋规范化、科学化,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以知识为导向的考试模式向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考试模式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研.刍议高校考试管理改革.文教资料, 2010, (4) .

[2]李春青.高职院校考试管理改革探索.科技与生活, 2010, (4) .

[3]于洋, 霍素彦, 杨斌.论提高独立学院考试管理水平, 新闻大学, 2010, (7) .

高职资格考试财务管理 篇9

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 (简称高职单招单考) 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根据专业教学需要设置考试科目, 自行命题、考试、评卷、单独录取, 并于高考前完成录取工作的招生形式, 是国家高考的组成部分。组织完善单独招生工作是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精神,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突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特色, 积极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选拔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特殊才能的优秀“三校” (列入国家教育部门注册录取的职高、中专、技校) 毕业生、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举措之一, 意义深远。

1.高职单招单考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目前, 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 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 这给职业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改革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考试方法, 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招生培养制度, 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对促进劳动力就业, 保障社会安定, 以及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将有巨大贡献。

2.高职单招单考能优化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高职单招单考招收对象范围广, 它不仅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 同时还招收国家教育部门注册录取的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根据学生对专业和学校的选择, 进一步调整、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和布局结构,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高职单招单考是教育公平原则的体现。

高职单招单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和竞争的机会, 它强调平等、公平, 尊重差异和有爱心, 不因家境贫寒、学业不佳、身体有缺陷等因素而丧失接受较低层次教育的机会, 让“三校生”也能圆大学梦, 入学后的就读, 毕业后的文凭、待遇都相同, 实现了教育的公平。

4.高职单招单考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的步伐不断加快,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有一个体现社会发展要求和高职教育特点的招生考试制度。高职单招单考具有社会导向功能, 将最终带动整个职业教育的改革, 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的实践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开始高职单招单考工作。经过探索与实践, 笔者深深地感觉到考试大纲的编写、组题和考务制度建设等方面至关重要。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大纲的编制。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专业技能考试大纲有三个用途:一是作为参加考试学生应考复习的主要依据;二是编写考试试题的主要依据;三是为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奠定初步基础。根据教育部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与教育部2009年新颁发的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尽量把物流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内容纳入考试内容。第二, 与招生学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衔接原则。要尽量把与实现招生学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涉猎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有关的内容列入考试内容。第三, 考虑学生实际基础, 兼顾择优的原则。考纲要考虑应考学生实际基础, 确保参考学生及格的比例, 还要设置一定的难度, 适当拔高择优。第四, 简明扼要, 便于学生复习的原则。为方便学生应考复习, 大纲的核心部分“考试范围与大纲要求”、“考试形式和内容”等采用表格的形式予以表述。总之, 高职单招单考大纲内容和形式应该区别于普通高考的考试大纲, 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命题工作。

为了体现平等、公平、尊重差异和有爱心的原则, 高职单招单考考试命题要增强考试试题的灵活性, 考虑不同考生的特点, 除了笔试, 增设面试、操作能力测试、职业素养及心理素质测试等, 并计入总分, 实现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测试。笔者在此仅就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考试部分的命题实践进行探讨, 为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命题工作提供借鉴。

先根据大纲确定命题总体框架。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考试由专业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两部分组成, 专业知识考试内容占20%, 技能操作考试内容占80%。其中, 技能操作考试又分为物流基本作业实操和物流基本作业单证填制两种形式考试, 物流基本作业实操占60%, 物流基本作业单证填制占40%。然后进行具体的命题工作, 一共拟定了六套试卷。

(1) 专业知识考试命题。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单招单考专业知识考试采用的是卷面考试。命题的原则:一是难易适中。根据高等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培养目标, 以及学习该专业的学生应有的能力、潜质为依据, 考查学生在中职阶段从众多学习领域、学科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综合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的一部分题目即使是非物流管理专业的中职生, 通过识读理解、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后也能完成;一部分题目只有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识读、理解、思考才能完成。通过“难易适中”的设计, 考核学生参加职业教育学习所必须具备的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二是题量适中。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有面试、文化课 (语文、数学、英语) 、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等四个部分。如果每项考试题量过大, 会增加学校和考生的考试成本, 如外地考试的候考住宿成本。因此, 各部分考题的命题既要实现单招单考选拔学生的目标, 同时题量不宜过大。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信息量的最大化, 可采用单选和多选两种题型命题, 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与基础素养的考查, 同时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

(2) 技能操作考试命题。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技能操作考试的命题仍然遵循“难易适中、题量适中”的原则。单证填制部分采取笔试实现, 作业实操采取考场操作的形式进行。单证填制采用物流企业现场实际数据进行命题。考虑到学生在中职阶段接触实际的局限性, 数据的选取以日常用品为主, 如仓库入库单的填制我们主要选择食品、饮料、日用化学品、小家电等,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思考就能完成。试题的内容和题目的数量, 通过对要求填写数据类型的控制, 实现“难易适中”;通过对要求填写数据数量的控制, 达到“题量适中”的要求。作业实操采取对学生现场操作过程进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 (认真度、灵活度、速度、准确度、态度) 、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努力做到试题设计与评价目标相一致, 努力增强试题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使试题的解答过程反映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水平。比如, 仓储作业中的存货/取货操作, 命题设计了考核学生选取设备, 并使用设备进行操作的技能, 以及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同时设计了对学生着装、与教师交流等内容的考评, 以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管理工作。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工作, 遵循湖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精神, 结合实际, 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工作规范, 整个单独招生过程严格执行相关工作程序、标准和要求, 确保规范化操作。物流管理专业在学院招生领导小组的指导下, 结合本专业考务工作的特点制定了《物流管理技能操作考试工作实施方案》, 对考试项目、时间及批次、物流作业实操测试, 以及组织分工等考务工作均做了周密的安排, 除了每年制定单独招生考试实施方案、工作细则, 还制定了针对考试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的思考

单招单考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一工作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1.考试命题和综合素质评价难度大。单招单考的命题涉及面广, 包括中职的教学计划、企业的实际操作作业标准以及职业素养等内容。如何准确把握、综合考核和评价, 需要企业、中职和高职院校等方面共同探讨。

2.物流技能操作考试中的物流基本作业实操, 学生操作是单独进行, 组织难度大。如果一对一的考试, 从学生方面来讲, 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候。从教师方面来讲, 工作的强度加大, 时间长。如果采取多对多的方式, 同时操作的考生会互相干扰。

3.单招单考加大了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压力。建设笔试考试试题库, 引入无纸化考试, 可以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胡德声, 徐益.高职单独招生考试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 .

高职资格考试财务管理 篇10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除了高考扩招、独立学院增多、生源人数减少等因素, 高职院校“自学考试专本衔接”项目管理上存在的“理念偏差、组织松散、合作专业脱节、教学管理经验少”等, 也是造成现状的重要缘由, 亟待通过改革加以完善。

一、高职院校“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建设定位

高职院校“自学考试专本衔接”, 也称为“3+0”模式, 是指高职学生在3年在校教育期间, 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 利用“自学考试”这种灵活开放的学习考试形式获得本科学历和学位的制度。这一制度与“统招专升本” (全称:选拔优秀高职高专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考试, 即“3+2”模式) 相比, 具有以下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宽进严出, 无计划名额限制, 学生免试入学, 只要愿意均可自主报名;二是报考灵活性大, 工作、学习矛盾小;三是学费相对较低, 学生经济压力不是太大;四是学制机动灵活,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五是无省区地域限制, 并可获本科学位证书;六是管理灵活机动, 由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共同办学, 高职院校主要负责招生、教学组织及日常管理, 本科院校负责考核等。

然而, 对于目前就读的全日制在校生, 高职学校应以实施专科教育为主。“专本衔接”本科教育, 作为专科教育的补充, 在职能管理、教学组织与实施等方面, 都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若高职院校过度宣传专科衔接本科教育, 有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专科衔接本科教育是大势所趋, 是目前专科在校生的学习头等大事的误解, 从而误把主要学习精力放在“专本衔接”的学习上, 进而忽略了作为根本的全日制专科教育的学习, 也干扰了高职院校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所以, 对高职院校“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建设定位, 既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在校生参加“专本衔接”自学考试的学习, 又要防止学生忽略高职专业的学习。只有处理好自学考试“专本衔接”教学项目的建设定位, 才能更好地发挥学校的教学资源, 使学校的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

二、高职院校“自学考试专本衔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如能参加“专本衔接自学考试”获得本科学历证书, 意味着仅用三年时间, 就获得了专科、本科原本至少需要5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学历教育, 实现了“专科证书”和“本科证书”的有机融合, 高效而又快捷。然而, 现实中高职院校中参加“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考生数量并不多, 暴露出项目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 理念偏差:对“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理解有误差

当前, 部分高职院校对“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理解有误差。误区一:认为“自学考试”含金量太高, 应是高职学校的主要任务, 或认为“自学考试”含金量低, 是“垃圾考试”, 即使获得本科证书, 也不会被社会认可[2];误区二:“自学考试”同“技能教育”冲突, 学生参加“自学考试”会牵扯学校技能培训的精力;误区三:“自学考试”会冲淡学生对“统招专升本”的热情, 破坏同本科院校的良好合作关系;误区四:“自学考试”对高职院校发展益处不大, 学校无大利可图, 因此对其“不管、不问、不热”, 漠然置之[3]。造成理念缺失的主要原因是“部门利益”作祟, 缺乏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

(二) 组织及管理滞后:不重视对“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培训管理与质量监控

高职学生参加自学考试, 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 不仅要完成必修课程, 还要坚持自考科目的考试, 通常要付出的汗水要比在校生多得多。因此, 高职院校要主动配备师资, 帮助和指导学生科学复习, 合理安排学习进度。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对“自学考试专本衔接”通常缺乏培训管理和质量监控。

1. 在“入口”上:

缺乏培训管理。“专本衔接”要实现的是优秀人才的选拔, 更应该是“思想品德、思维方式、精神理念、行为举止”的进步和提升, 而不仅仅是分数的通过。而很多高职院校忽视了“专本衔接”的教育功能, 对报考“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学生, 第一学年除了专科层次原有人文素质类课程, 由于学分可相互认可, 所以并未对其增加其他的人文素质类课程, 认为只要分数过线就可以了, 因此, 师资力量配备并不是很强。而高职学生因为从第二年就要全面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 第三学年进行专业实习, 时间紧、任务重, 只能在课堂以外增加自我安排时间进行复习, 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学习的连贯性自然难以保持, 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几率降低, 即便通过考试, 学生也多是“死记硬背”, 缺乏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与运用。

2. 在“过程”上:

缺乏精细化管理。当前, 很多高职院校针对“专本衔接”, 设置了专职部门直接负责这一工作, 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如《专本衔接教学管理职责》、《专本衔接项目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各类表格, 同时各个承接项目的二级学院也设置了项目负责人和专职班主任, 以便及时传达相关通知和部署工作[4]。总体上看, 高职院校在现阶段对“专本衔接”的过程管理是有的, 但也暴露出“精细化”不足的问题。如二级学院均由教师兼职管理“专本衔接”工作事宜, 教师在完成高职教学与管理工作之余还要兼职“专本衔接”的管理工作, 会因精力有限而导致“专本衔接”工作延迟或管理成效差等问题。

3. 在“出口”上:

缺乏质量监控。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实行双重管理, 高职院校主要负责过程性管理, 即主要负责招生、教学组织及日常管理, 而本科院校主要负责结果性管理, 负责考试出题、试卷批阅、成绩发布与核查等事宜, 这种双重管理的体制因利益诉求的不同, 极易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质量不高。一方面, 根据现有的体制, 自学考试专本衔接考试主要由高职院校自行组织, 然而这样一来, 高职院校通常会基于学生升本率和学校声誉的考量, 极易在组织考试的过程中, 放松监管, 甚至学校组织教师主动帮助学生作弊, 从而助长不正之风, 最终损害选拔学生的质量。另一方面, 目前国内很多二本、三本院校生源不足, 为更好地吸引和吸收高职学生进入本校, 争夺有限的考生资源, 通常会在考试前组织串讲, 并划定了较为明确的考试范围和具体的考点, 从而导致考试内容针对性太强, 这实际上是变相地泄露考题, 极不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 也恶化了考试风气。经过这样考试走出来的学生, “扎实的知识、优良的作风”均难以达到, 自然难逃被社会“歧视”的命运。

(三) 知识衔接不畅:课程结构间缺乏有效衔接

“专本衔接”课程内容侧重基础知识的记忆, 更多的是培养理论型人才, 而现行高职院校的教学侧重技能教育, 更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本专科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上都存在巨大差异。而有些学校为了“升本率”的需要, 往往对“专升本”学生另眼看待, 免除或减少这些学生专科专业的学习和实训要求, 大幅降低实践、实训环节的时间, 造成“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与校内原有教学严重不协调。甚至有些学生因专科、本科阶段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不同, 而出现学习前后课程知识无法衔接的问题, 导致部分高职学生毕业时“专科教育技能不过关、本科教育知识掌握不牢”, 市场竞争力不高。

三、高职院校“自学考试专本衔接”项目管理优化的策略

当前, 高职院校“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在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整合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高职院校要将发现的问题与学校实际相结合, 以提升“专本衔接”项目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为出发点, 提出相应的创新性措施, 并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专本衔接”质量管理体系。

(一) 正确处理好专科教育和升本教育的关系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高职教育, 这一目标不能偏颇, 要防止“升本”教育冲击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5]。第一, 高职院校要出台强制措施, 保证学生能获得“必要”、“够用”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第二, 对专升本学生不能放松实践教学的要求, 必须保证其全时间段参与实验、实训, 确保技术熟练掌握。第三, 进一步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 拓宽就业渠道, 扩大就业率, 从而有效降低专升本的热潮, 最终实现高职就业生和升学生的正态分布。

(二) 改革“自学考试专本衔接”选拔方法

当前, 高职“自学考试专本衔接”的选拔方式基本采用免试录取, 即高职学生不用经过入学考试和面试, 即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关的专业, 参加该专业课程的学习。然而, 这种较为宽松的选拔制度, 极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功太过容易”的错觉, 不利于学生入学后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业观。因此, 建议国家针对高职自学考试专本衔接, 增设入学考试和面试两大环节, 真正落实自学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1. 建议增加入学考试环节。

不仅要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 更要考察实践动手能力的掌握情况。要针对动画、动漫、计算机网络、建筑制图等专业熟练操作计算机、娴熟运用Adobe Flash、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等专业软件的业务要求, 采取电脑上机操作、实地动手制作等方式, 全面考查学生的技能水平。要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案例分析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采取模拟情境、角色扮演等项目驱动方式, 全面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建议增加面试环节。

目前, 香港高校招生通常会有问答式面试环节, 要想顺利进入香港高校, 面试成绩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而这也正是香港高校教学质量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面试更能科学地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建议高职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增加面试环节, 录取采用“入学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模式, 由多学科专家组成考评团, 对学生求学意愿动机、平时表现、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临场应变、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组织协调、人际交往等多维能力进行综合考查, 确保选拔出的学生是“人才、英才、优才”。

(三) 强化并创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1.高职院校要将专升本学生另外再单独编班, 要设置或指定一个职能部门负责专本衔接专业教学与管理的日常工作。要明确专本衔接专业的主管领导、教务员、班主任、专职教师[6]。主管领导负责专本衔接专业的全面工作, 包括宣传发动和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教务员负责做好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班主任负责落实考勤制度, 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生活的管理。专职教师根据专本衔接专业计划和助学辅导计划安排每学期的课程, 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辅导, 同时对其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和安排, 做到既能较好地完成正常的专科实验、实训内容, 又能不耽误专升本学习任务, 实现对所有专升本学生的有效管理。

2.创新管理手段, 充分运用学生能够并易于接受的现代技术手段来创新学生的管理。比如, 可以利用人们熟悉又频繁使用的网站、QQ群、微信群及其他现代技术手段,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升本考试科目在线辅导答疑、作业上传与评测等, 既能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时间安排, 又能更高效地实现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四) 整合相关资源, 建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当前, 由于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工作还处于一个发展起步阶段, 其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化整合还不够完善, 校内高职教学与“专本衔接”本科教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时间的衔接、校内师资与主办本科院校师资的共享、统考课程的教学设计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地去改进。因此, 为更好地管理“专本衔接”项目, 必须整合相关的资源, 创新“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专本衔接”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比如, 根据学校高职教学和“专本衔接”本科教学的要求, 学校可考虑修订高职教育的教学计划和配套教材, 在保证高质量地完成高职专业教育基础上, 提高“专本衔接”本科专业课程与高职教学计划的衔接比例, 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更“轻松”些, 也可提高学生“专本衔接”的通过率。

自考是一种过程, 更是一种经历。高职学生通过“自学考试”不仅能实现学历的高效衔接, 也可以极大地开发出“时间管理能力”、“自我学习和协调能力”、“抗压能力”、“恒心和毅力能力”等多维能力。因此, 高职院校决不可漠然置之, 必须在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整合方面深化改革, 提高“专本衔接”项目的教学质量和过程管控, 最终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

参考文献

[1]刘振.陕西自学考试人数下降明年起一年安排两次考[N].西安晚报, 2010-09-22.

[2]贺茜.关于高职院校专科教育和自学考试本科教育衔接的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 (7) .

[3]林玉琼, 覃凤芬.浅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本衔接”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现实意义[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 (11) .

[4]孟霁雨, 刘晓慧.高职“专本衔接”教学方法的改进——兼论“扣、讲、划、练、评”五元教学法[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3) .

[5]孙永清.关于高职高专“专本衔接”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 .

高职院校考试考核制度改革初探 篇11

关键词 职业能力;以人为本;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1-0007-02

Talk of 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Reform in Vocational Colleges//Huang Zhonggui, Wen Yuee

Abstrac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be different in its general 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Reforming the 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must of personnel training to achieve its goals, it can als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employability need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ability; people-oriented; diversification

Author’s address Guangxi Ecological-engineer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Liuzhou, Guangxi, 545004, China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中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跨越作出至关重要的贡献。但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办什么样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怎样办好这样的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无论高等职业教育采用何种人才培养模式,也不论其在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功能上与普通高等教育有何区别,对学生进行课程的考试和考核是其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试图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入手,针对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考试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高职院校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问题。

1 当前高职院校考试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诞生之日起,便企图走一条与本科院校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又不能完全走出本科学科型教育模式,反映在考试考核制度上,则表现得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考试主体错位,功利化倾向明显传统的高职院校考试考核制度过分夸大考试分数的价值功能。教师只注重评价结果成绩,不注重改进教学。学生为分数而考试,成为考试的奴隶,在学习中永远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挥,能力和素质得不到提高。

1.2 考试内容教条化,重概念知识,轻能力培养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查少,记忆性成分所占的比重过大,客观题比例大,主观分析论述题少,技能考核少,死记硬背多,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考试成为对死记硬背的一种鼓励,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调查显示,在“学生最反感的考试题型”中,填空题名列榜首。但不少教师仍对此题型十分偏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此题型命题容易、改卷评分容易。

1.3 考试方式单一化,导致其效度和信度不高和本科院校一样,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课程主要采用一次性闭卷笔试的方式。单一化的考试方式使考试的偶然性和风险性加大,不能科学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这种考试方式只实行终结性评价,没有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使得学生记忆力成为考试成功与否的基本要素。

1.4 考试题型规范化一些高职院校建立有完善的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但规范化的考题往往偏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与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

2 高职院校考试考核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2.1 充分认识考试考核环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考试考核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验和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学生自动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在教学改革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因此,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是教学改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2.2 高职院校考试考核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为社会经济快速良性发展提供适应性人才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更突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零距离”的服务。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的艰巨任务。考试考核的直接目的是检验教学质量,最终目的是检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必须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展开,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2)为学生就业服务的原则。与基础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直接连接着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教学和发展状况究竟如何,最终应由就业市场来检验。一流教育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国家建设需要和受社会欢迎的人。换句话说,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是社会适应性的高低。“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1]高等职业院校的考试考核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就业,从考试考核的内容、形式、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改革。考试考核要做到“有利于检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发展能力”。

3)全面性原则。高职院校的考试考核,必须坚持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必须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的原则。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必须避免陷入高职的“唯职业能力”误区而忽略对学生进行其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考核。考试考核的全程性要求将考试考核贯穿于高职院校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考试考核获取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使教学过程更好地进行。

4)突出职业能力考核的原则。高等职业院校的生命力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在教学上注重实践教学,在考试考核上必须突出职业能力考核。公共基础课的考核必须服务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特别是岗位核心课程的考核必须有实践考核的环节。

5)多样化原则。单一的闭卷考试已不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因此,不同类型的课程构建多样化的考试考核形式,把考试当作实现教育目标过程的一项手段显得非常重要。高职院校必须在分析各类课程性质的基础上,依据课程特点,实现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模式。

2.3 高职院校考试考核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考试观念。长期以来,我国的考试考核制度都过分突出和强调考试考核的选拔作用,这显然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背。更新考试观念,要求高度重视考试考核对每一学生发展的作用,实现考试结果由“人人失败”到“人人成功”的转变。考试的主体是学生,因为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施教者有检验自身教学效果的需要,作为受教育者也有了解自己学习状况的愿望。高职院校的考试考核改革必须致力于帮助学生树立考试的自主、自觉、自律的意识。最终让学生明白考试考核不仅是学校的需要,更是自己的需要。

2)建立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组织“三位一体”的联合考试考核模式。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学生的学业成绩及技能水平的考核和鉴定,不能由学校一家说了算。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考试一般有学校考试、企业考试和行业协会组织的技能证书考试[2]。要检验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服务于社会和行业的需要,可以参照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考试考核模式,建立学校、企业、行业“三位一体”的联合考试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基础理论课程的考试一般由学校组织进行;学生在企业顶岗实训期间,其实习成绩的考核和评定工作由企业负责,考试的内容、形式和时间都由企业指导教师确定。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企业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一指导教师,学校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二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及成绩的评定,由企业和学校联合组织进行;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是对学生某方面学术水平和技术等级的鉴定,合格者不仅具有某方面的任职资格,更应该能直接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3)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考试管理。在当前诸多领域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的人性化管理改革也势在必行。高职院校考试考核制度改革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对考试的时间、频率、内容、形式以及结果的评价等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在考试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和教师为本”,实现高职院校考试考核制度的人性化管理。

3 高职院校考试考核制度改革的实践

2005年9月1日起执行的《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考试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教师改革考核办法,可采用闭卷、开卷、面试、口试、设计、小论文、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全面考核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选用恰当的考核形式。”广大教师根据这一规定,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特点,大胆改革考试考核制度,收到良好的效果。

3.1 “职业能力”在考试考核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1)专业核心课程实行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并重,技能考核通过实习周完成,单独列成绩。通过这一考核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2)加大期评成绩中实践环节的比重。学院专业课考试的期评成绩由平时、实验实习、期考3部分组成。不少教师主动根据课程特点,加大实验实习环节的比重,一方面使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更加重视,客观上也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2 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学院广大教师积极探讨课程的考试考核制度改革,基本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1)公共基础课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试考核形式,不再采用单一的期末统一闭卷考试的形式。如“两课”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占期评成绩的40%;理论考试采取开卷形式。计算机基础课采取上机考试的形式。2)专业课考试考核采用笔试、小论文(设计)、作品、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一些设计类课程根据学生的作品评定期评成绩,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业务等实践性课程采用现场模拟导游的形式,一些有国家资格考试课程如参加国家资格考试合格即可直接获得相应学分。这样的考试考核方式真正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切实体现考试考核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

法国教育家斯朗格指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们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3]改革高职院校的考试考核制度,必须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围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从考试的内容、形式、时间、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切实实现考试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4]1号

[2]教育部高教司.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

高职资格考试财务管理 篇12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如何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有效结合,培养市场真正所需的人才,已成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1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的现状

1.1 教学观念与就业市场对学生的要求脱节。

在高职院校中,“重学历证书,轻职业资格证书”的思想观念还严重存在,有些高职院校组织考证是因为“政策要求”或“从众心理”,自己的积极主动性还不高。高职教育的“双证制”还未进入良性运作状态。“突破学科本位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观念认识上还有待提高,操作层面上的改革还任重道远。学校只注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动手能力不强,难以达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致使学生就业困难。

1.2 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互脱节。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之间缺少对应关系,学校的教学方式与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缺乏有机联系,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之间存在较大的错位。当前,许多学生在学校取得学历证书后,还必须到指定机构重新培训后再参加社会上的技能考证,这样就容易造成部分知识重复学习,浪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2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的必要性

2.1 将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专业课程之中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都在纷纷致力于如何保持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本国劳动者素质和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工厂”,许多产品质量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都要与国际标准接轨。为此,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日益迫切,单一的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都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这种要求。将课程教学与资格认证相结合,实现两者的统一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将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专业课程之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实行劳动预备制度的需要。

经济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生产、服务、管理的一线劳动者,而我国目前的劳动者素质状况却十分堪忧。其主要问题一是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二是技术工人素质较低且结构不合理,三是技术工人后备力量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企业对职工的培训主要是岗位培训,而新技术培训、继续教育以及复合技能的培训比例很低,一般企业基本只能应付当前生产需要,无力进行后备力量的培养。由于培训经费、师资等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在职培训难以开展,而社会培训机构(包括职业院校等)又无法与企业培训接轨。因而,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是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我国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已开始推行劳动准入制度,劳动准入制度包括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认证的方式对劳动者的从业资格进行确认;劳动预备制度则是通过对劳动预备制人员进行职前教育和培训,为劳动者具备职业能力提供保障。这两项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劳动力市场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实行劳动准入制度的基础之一,就是强有力的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2.3 将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专业课程之中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和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整个教育事业改革不断深入,职业教育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招生数猛烈下滑,职业培训机构招生数大减;在招生困难的同时,生源质量也在下降。这与社会需求形成极大的反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劳动准入制度未能全面、严格地贯彻实施,未经任何训练的大批“打工仔”、“打工妹”涌入城市就是例证;二是受文凭主义的影响,职业教育不被学生、家长以至社会所重视,职业教育自身也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低等问题;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既可以保证职业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社会认同度,同时又有效地衔接各级各类教育,逐步淡化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之间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及全日制学习与非全日制学习之间的界限,满足社会成员多种多样的教育需求,使职业学校成为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场所,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

3 实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的措施

3.1 制定并发布职业资格证书目录,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要求。

为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技能为基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就要重新调整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方向设置为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港口物流三个专业化方向。针对不同方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发布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目录。目录中应包含学生毕业时本专业应取得的证书名称、考试鉴定单位、每年考证时间、配套教材、相关考证内容在各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情况及考试鉴定费用,使新生一目了然地明确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

3.2 修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资格认证嵌入到专业课程之中,以便使学生顺利地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紧紧围绕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课程体系。以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重点重在知识的应用,重在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根据职业岗位(岗位群)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物流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的课程,精讲文化、专业基础课,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调整课程内容,将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相关课程标准中;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将物流管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的四大模块穿插到教学计划中;并且对现有专业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强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教材,对教材中冗繁重复、过深过难、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作删减调整,以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所必需且够用的原则来处理教材,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教学方案以及编写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此外,实践性课程体系的设置标准应与职业资格认证相一致,在内容安排及实践考核方式上应为学生获得资格证书提供方便。在各课程学习完毕,学校应组织短期集中培训,将所有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为顺利通过资格考试做好准备工作。

3.3 加快教师队伍知识更新,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培养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人员,关键在于专业师资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特别是21世纪知识更新的速度将越来越快,职业变动的频率将越来越高,要培养高素质的职业者,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是关键。因此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迫在眉睫,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必须掌握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课本教学和板书教学的时代,而更多的应通过“言传身教”,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实训场地作用,鼓励教师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

3.4 注重建立与充实实训、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注重充实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基地的设备。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基地能够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的需要,同时带动专业群的校内实训。通过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基地,实现对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仓储实务操作能力、保关与商检实操能力、叉车技能操作能力);通过训练取得物流管理类职业资格证书。这部分训练内容又是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所有专业的毕业生能否突出其物流管理业务核心能力的关键。同时,在校外,积极与企业建立物流管理专业挂牌的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谢振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员如何选择职业资格证书[J].中国储运,2007(8):164-168.

[2]李伟.高职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的几点构想[J].开封大学学报,2005,19(1):65-67.

[3]刘志娟,陶瑾.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7(4):44-45.

[4]李大卫,吕景泉.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融通的探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14(3):8-10.

[5]陈文.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J].职教通讯,2006(10):40-41.

上一篇:策略途径下一篇:运动员培养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