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探究(精选8篇)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探究 篇1
高职院校毕业班班级管理方法初探
李丹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的特点和班级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毕业班班级管理的方法。并树立毕业班管理新理念,加强和改进毕业班学生的教育工作。关键词:毕业班;班级管理;方法
毕业班的班级管理是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最后一环,也是管理难度最大的一年。这一年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毕业和就业。做好这项工作十分重要,要积极探索新的毕业生班级管理方法。
一、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特点和班级存在的问题
1、每个学生的毕业选择不同,班级目标缺失。
高职院校毕业生班级学生大体可以分为插本族,找工作族,恋爱族,“无意识” 族等几类。每一个类别都有着其不同的思想和行为特点。而且毕业班的学生思想也不稳定,不成熟,认为毕业后的选择是自己的事情,与其他人无关。这样一来,班级活动几乎无人参加,班级没有共同目标,集体意识缺失。
2、毕业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热情不高。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愈发严峻,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再加之学校对毕业班的管理存在疏漏。以致于最后一年学生的中心任务向找工作转移,课堂教学出勤率低,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重“缩水”,教师的授课计划和授课情绪受到影响。教师对于学生成绩的评价也比较宽松,其结果是降低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3、情绪不稳定,行为自由散漫,班级松散。
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产生各种就业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急躁、自卑等心理。其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完善,处理问题容易情绪化。学生的这一特点致使他们外在表现与内化的道德行为标准反映不一致。因而行为自由散漫,遇事易和班干部冲突,导致班干有顾虑,不敢大胆管理,甚至放弃管理。班干部作用的发挥受到影响,以致整个毕业班班级松散。
4、高职生在外顶岗实习,班级概念淡化。
高职学生大三上学期要完成三至六个月的校外顶岗实习。此时,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实习,高职三年的大学生活也就无形中变成两年。也给毕业班的班级管理带来困难。学生在此过程中,由学生转变为职业人,个人意识增强,缺乏班级意识。到大三下学期,毕业生要完成毕业论文,找工作等问题,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都各自忙各自的事情。毕业班学生很难找到全班聚在一起的机会,所以班级概念淡化。
5、各种信息传达不通畅
毕业班的工作涉及到大量就业信息的发布,相关部门通知的下达。此时,多数学生都在校外找工作,很难及时有效的将信息发布给学生,如果给每位毕业生打电话通知,势必会增加辅导员的工作量。所以毕业班的各种信息传达不通畅,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
二、高职院校毕业班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确立班级目标
班集体目标是建立在班级每名成员都有自己的目标的基础上,做到人人有目标,人人为目标而奋斗。高职学生进入大三后,就应该强调毕业班学生的目标。此时大多数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目标,如:找到一份好工作、成功考上本科等。其实质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
所以在班级成员都应有自己目标,并由各自小的目标,上升为班级大的目标。毕业班的班级目标可确立为让每位同学都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此时,集体的大目标和个人的小目标统一协调起来,调动大多数毕业生的积极性。让毕业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不断感受成功的或失败的体验。
(二)加强班级组织建设,成立就业联络小组
毕业班应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成立就业联络小组,实行“班干部承包宿舍工作责任制”。将毕业班的学生干部以承包的形式,一一对应地分派到学生宿舍,由一两个宿舍组成一个就业联络小组。班干部任组长,团结带领所承包宿舍的同学积极做好毕业班的各项工作。通过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负责协助辅导员做好就业联络小组的各项工作,确保各项信息传达到位,保证毕业班同学安全和班级的稳定。
毕业班的班级建设工作一定要发挥班干部、班级学生党员的力量。学生干部思想进步,遵守纪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热心为同学服务,在同学中享有一定的威信。抓好这支班干部队伍,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成立就业联络小组,实行“ 班干部承包宿舍工作责任制”,无形中就相当于在各个毕业班宿舍增加了一名学生兼职辅导员,可以将毕业班工作做得更深入、更全面、更细致。也探索了利用学生骨干的力量来做好毕业班工作的新方法。
(三)严格班级管理,建立网络管理模式
毕业班学生也是在校生,也受到校规校纪的约束。因此,一定要严肃学校纪律,做好毕业班级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对学生严格管理,即使在毕业离校阶段,也绝不能姑息迁就。
毕业班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毕业生就业工作。这是一项头绪多、耗时长、政策性强的工作。改变传统的就业管理模式,建立网络管理模式,是促进就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班级管理高效化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可以对毕业生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采用系统操作做到数据的统一、规范、准确和及时,大大提高就业工作的效率。通过网络系统可以对每个毕业生的信息进行录入、修改、查询等,便于学校对毕业生信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毕业班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班级网站,班级博客,班级“BBS”,以及腾讯QQ等多种形式加强与毕业生的沟通和联系。通过班级网站、班级博客等及时发布一些公告,如毕业的时间安排、毕业手续要点要求、还可以及时发布招聘信息、面试信息等等;通过建立班级QQ群,老师可以随时与同学单独谈话,也可以在群聊里解决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全班同学可以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讨论。交流求职心得,工作经历体会,班级建设等。一些高校已经尝试把班会开到QQ群里。这样就解决了毕业生外出实习,无法集中开班会讨论的问题。通过这种网络管理模式,老师也能及时对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联系方式以及未就业学生的情况等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
(四)开展多项与就业相关的班级活动,强化班级意识
班级活动是进行班级教育管理,培养优良集体的基本途径。班级教育管理是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进行的,其教育管理的效果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主要任务是找工作。那么在学生真正走入社会前,可以通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强化毕业生的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训练等。所以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与就业相关的班级活动,让他们及早的做好准备。
比如:(1)班级简历制作比赛,通过比赛让大家较早的认真完成一份属于自己的求职简历,并且辅导员对每个人的简历进行指导修改;(2)模拟面试,面试是求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求职的第一道关口。通过模拟面试,学生体验真实的面试、增强面试实战经验和技巧,增强自信心和随机应变能力,使毕业生在实际面试中发挥出色,充分展示才能,提高面试成功率;同时班级模拟面试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班级意识。(3)举办与就业相关的各种讲座,请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已经毕业的毕业生到学校来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了解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以及如何应对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4)职业技能擂台赛
(五)紧扣择业环节,加强心理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临近毕业时期,各种思想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如学业未能顺利完成,恋爱失败,就业困难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毕业生普遍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毕业班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中开展宣传教育,指导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树立竞争观念,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提高心里成熟能力,主动谋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积极参与竞争;帮助学生客观分析自我与现实社会,有效排除心理困扰,培养积极的求职心态,面对各种挑战,提升其综合素质。
(六)关注个别学生,感受班级温暖
毕业班学生在学习、生活、求职择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表现在学生个体上可谓千差万别。负责毕业班工作的辅导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对有疑虑,心存障碍,家庭困难的学生更应细致周到、耐心疏导,开展个别谈心和交心活动,帮助学生排除干扰,顺利完成学业为进入社会。班级同学也要关心这部分困难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班级体的温暖,重拾信心。
三、结束语
毕业班的班级管理工作还有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研究。做好毕业班的学生工作需要认真分析研究毕业班学生的特点,多种方法,多种形式进行管理。教育 是人对人的交 流、影响的过程,是将这种影响加以确立、巩固并得到实际体现的过程。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毕业生工作是一项育人的工作,关系到学生走出校园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主动的投入到毕业班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当中,关心班里的每一位毕业生,踏踏实实地工作。这样,我们的毕业班才能成为优秀的班级,毕业生才能成为优秀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楼锡锦等.把握毕业班学生的思想特点做好毕业生的教育管理工作[J].高等农业教育,1999 年.[2]朱全红.高校毕业班学生弹性管理探索与实践[J].高教研究,2007(3).[3]李声.高校毕业班 “空巢” 现象分析及解决对策[J].新西部,2008(4).[4]孙丽霞.以学生为本做好毕业生离校前教育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
[5]覃吉春,戴志.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6]曾碧元.改进高校毕业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4)
[7]李志刚.浅析高校毕业生管理问题[J].长沙大学学报,2008(1)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探究 篇2
1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
高职学生已步入成年人行列, 老师的一言一行给学生起着垂范的作用。《论语·子路》中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简单来说, 就是领导者要以自己的行动作为榜样。辅导员虽不算官, 但他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是任何一个领导都无法媲美的。辅导员不仅是班级的领导者, 更是劳动者;不仅是指挥员, 更是战斗员。辅导员要求别人做的事情, 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做得好, 这样才有影响力和号召力。你说别人, 人家才会听。开国上将许世友讲过, “有带头冲的官, 就有不怕死的兵。”所以, 学生表现不积极, 作为辅导员不能一味地责罚, 也应自省反思。辅导员要想管好学生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学生中的威望, 将会上下同心, 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 做学生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1.1 不贪小便宜
高职学生刚刚步入成年人行列, 他能接受这个社会带来的一切。我们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 当你遇到学生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处理事情时, 你首先要考虑你在学生时代老师接受学生的小恩小惠你对老师的看法和评价, 你会立即悬崖勒马。我们应牢记祖训:吃人嘴软, 拿人家手短。所以, 我们无论受到怎样的诱惑, 都必须要克制与管住自己, 那就是不要贪图小利益, 要望得更远, 看得更清, 才是人的基本。
1.2 君子不言利
面对高职学生结构的复杂化、层次的差距化、思维的多样化, 必给我们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因此, 我们辅导员在管理班集体时要有充分的爱心、持之以恒的耐心、不折不扣的责任心, 方可使这个集体有一个良好的发展。这样会造成我们的付出和回报严重失衡, 这时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地观点, 也许今天的付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 甚至在校期间也见不到成效, 但学生立足社会哪怕是只有小小成就, 甚至没有成就但必然改变了他们生存的环境, 你将会感到非常欣慰。
1.3 以德服人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 非心服也, 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 中心悦诚服也。”大意是:以武力征服人, 人不是真正心服, 而是力量不足, 抵抗不住;以恩德服人, 人的心中高兴, 是真心实意的服从。处理学生的一切事务, 切记以权压人, 更不能以武力解决问题, 一定要有耐心, 要以理服人。
2 勤于分析, 有的放矢
辅导员除要具有良好的优良品德, 在学生中还要有亲和力, 而且在班级管理中要树立自身的威信, 这是作辅导员工作的自身基本条件。只有良好的自身条件, 要搞好班级管理还远远不够, 在管理工作要勤于分析, 对问题要有预见性、分析性和总结性。要提升对学生的管理, 我们不能停留在粗放经营的状态, 要学会节约经营。要勤于分析, 挖掘问题。
2.1 摸清情况, 有的放矢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这种军事思想, 用在学生管理上非常有用, 我作辅导员在学生入校时都会找每位同学谈, 通过面对面的交流, 会真实的了解学生情况, 这些年通过与学生谈话, 总结出现有高职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管理措施。
2.1.1 缺乏自我约束力
由于父母在外打工, 不少学生从小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 想追求其所谓的“自由”和自认为的“个性”, 表现在不按时起床、不出早操、上课迟到等。有的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还有的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 甚至出现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严重的违纪行为。
2.1.2 缺乏主见, 易受他人思想的影响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没有了亲人在身边的管束, 学生更感到久违的自由。各种社团活动、学生干部工作、社会兼职、网络、游戏、恋爱等, 这些丰富的生活让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学习与其他生活活动的关系。也有不少新生入学以后听学长、老乡的一些不负责任、不正确的言论, 最后导致学习动机不明, 学习兴趣降低, 把学习作为了副业, 从而使学生一进校门面对学校的管理方式以及学业要求不适应, 造成一定的心理反差。
2.1.3 有自卑感
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也是当今的大学生, 但由于社会对高职认识模糊, 加之高职生源主要是高考失利者, 他们对能在高职院校获取文化知识未寄很大的希望, 只是由于当今社会对文凭的需求, 不得不读, 因此有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 情绪波动大, 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 加上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不是很长, 办学条件不是很好, 与学生想象中的学校差距甚远, 因此部分学生思想上信心不足, 精神萎靡不振, 学习缺乏动力, 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 缺乏奋斗目标, 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自卑感。
2.1.4 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要求, 摆脱自卑的心理
除我们要在学生管理上下更多的功夫, 要求更严格外, 更应让学生认识到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灵活, 针对性强, 能够根据现实社会对大专生的需求, 而做相应的课程更改。高职学生因考试失利, 往往容易产生自卑, 因而对自身的要求也相应的降低, 目的只是为了一个专科毕业证, 要摆脱这种因自卑造成的不良后果, 就应该让他们了解高职院校存在的优势, 使他们树立对自己对学校的信心, 甚至为能来到这里而自豪, 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能有与本科学生进行抗衡的能力。
2.1.5 从根本上解决学风问题
高职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缺乏与认识, 他们认为理论知识远不如实践重要, 与理论相对比更愿意参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各项活动, 一味缺乏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 并认为大部分的理论课程缺乏实用性, 导致班级学风建设困难, 由此可见我们应从学生爱动、多动、喜欢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实际出发, 把理论置于专业实践活动之中, 不能以单纯的理论授课形式为主, 在活动或者游戏中通过自我的参与与认识, 并通过老师利用理论知识的引导, 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
2.2 分层管理, 挖掘潜力
现有班级学生的构成, 基本上是三种层次:普招生、对口高职、自主招生, 普招生相对来说在学习和纪律方面都是班级的引领者, 由于高考的失利, 他们有一定的自卑感。要充分挖掘这部分学生的潜力, 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竞赛来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势, 以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 并在班会时间对在外参加比赛获得优秀成绩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宣传, 以鼓动更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自己的优势获得自我肯定, 并挖掘出学生的各种潜力, 在消除自卑心理的同时, 把学校具备的优势以一种更直接, 更信服的方式展现出来, 让学生从内心来肯定所处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与成长。对口高职和自主招生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家境较好的家庭, 父母过分溺爱, 从小娇生惯养, 使他们养成任性、占有欲强、自私自利等坏习气;缺乏同龄群体的环境, 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 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 喜欢独来独往, 我行我素。家庭过多的照顾使他们怕苦怕累, 在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力、适应力等方面显得相对薄弱, 部分学生的想法都只是打算来混张毕业证。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要多费心思, 要多与他们交流, 要多给他们引导, 更多的要让他们与普招生交朋友, 在潜移默化中来感召他们。
2.3 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自教自律”意识的形成, 最终要依靠学生自己, 一味通过辅导员的威逼利诱以及思想教育无法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起到绝对性的作用, 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综合素质测评”来对学生产生自律, 让学生随时对照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最终将“自律”内化成一种习惯。另一方面, 通过加强班干部队伍的建设, 达到班干部内部管理的效果。再一方面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班干部必须要学会正确的处理好与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在展现自己独特的思想的同时, 也意识到自身的薄弱力量, 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将各种谋略汇集在一起, 团结协作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绩。还要让他们养成勇于负责的习惯, 意识到自己的特殊角色, 敢于坚守责任, 承担责任, 把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的意识化为实际行动, 为班干部树立自己的形象以及统筹规划班级一切事物, 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 三年管理思路的形成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就业前的教育, 学生经过在校三年的学习, 毕业后基本是走向就业岗位, 所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形成就显得非常重要。由此我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路:一紧、二松、三放。所谓的“一紧”, 就是在第一学年, 针对学生的特点, 强管理、严要求, 这一阶段辅导员唱主角, 并培养一支能打硬仗的班团干部队伍;所谓的“二松”, 就是在第二学年, 让班团干部队伍唱主角, 辅导员起辅助作用,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要初步形成;所谓的“三放”, 就是在第三学年, 辅导员和班团干部队伍只起引领作用, 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要真正形成, 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探究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与专业结合“三位一体”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090-03
班级是高职院校相对集中的团体,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组织和单位,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班集体中,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真正体验到了大学生活的真谛;同学们学会读书、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培养了团队精神,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明确了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突出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也为高职院校与专业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指明了方向。因此,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形成与专业结合的班级、专业、企业“三位一体”班级文化。
与专业结合的班级、专业、企业“三位一体”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立足于班级文化建设,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引入企业管理模式,融入企业文化精神和理念,通过企业化模式,班级化管理,达到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一方面,与专业结合的班级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有利于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思想上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巨大的凝聚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与专业结合的班级活动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班级是高职生职业成长的重要土壤,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与自身文化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级意识薄弱。高职院校属于高校体制,班级意识被淡化,集体意识被削弱,学生缺乏班级归属感。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相对薄弱,学生素质相对偏低,学生自我提升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也相对不足。其后果表现为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不参加班级活动,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这对建设和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有着负面影响。
(二)精神文化欠缺。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在校园文化孕育下,在班级全体师生共同的追求、认同与创造下,逐步形成的具有专业特色和班级特色的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规范和师生的共同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文化对高职生的熏陶与教育比书本,比教学提供给学生的知识更长久更深刻。因此,重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恰恰忽视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更谈不上与专业结合,为专业发展服务。人们往往对精神文化认识肤浅,缺乏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本质的思考,因而也就无从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三)职业意识不强。作为高职院校,更多地承担着为企业输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应该体现职业特点,增强职业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创建与专业结合、体现团队职业追求的班级文化。然而,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普遍采用辅导员制,以生活管理为主,缺乏专业教师参与,学生自主意识又薄弱,因而班级文化建设职业意识不强,很难与专业结合。
(四)班级活动贫乏。班级承载了学生的引导和组织工作。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激发学生的潜能。然而,高职院校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开展得不多,学生即使自发组织一些活动,也因缺乏有效指导,受到自身文化素质和能力的限制,活动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班级活动的缺乏,使班级文化的形成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五)制度文化缺失。由于班级意识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学生的管理属于松散状态,缺乏一定的班级制度和行为规范,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更容易导致学生行为随性,不健康的文化随之而来,对班级文化建设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行政管理专业能力与素质分析
班级文化建设要做到“与专业结合”,达到“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必须在分析本专业就业岗位的基础上,厘清专业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根据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为中小企业、社会团体、基层社区、政府机关等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管理等。其岗位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能力、行政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宣传策划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以上各项专业能力都离不开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用写作能力、战略与策划能力、个人与团队管理能力,因此,可以说这五大能力既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能力,也是专业核心能力。
根据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行政管理工作大多是重复性、烦琐性工作,行政人员每天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知识素质。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有广博的知识和公关意识等。
三、与专业结合的“三位一体”班级文化建设路径
(一)建设学习型班级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促进组织成员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从行政管理专业特点、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要求看,学习型班级组织是培养行政管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团结、协调及和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我学习机制”,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学习型组织的精神是学习、思考和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是系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组织学习的基础是团队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建设学习型班级组织首先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树立班级的共同愿景。班级愿景的树立是在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与专业结合,经过同学们共同商讨确定的。组织机构的建立要围绕班级的共同愿景,通过自荐与他荐的形式成立,调动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参与。组织机构要制订学期活动计划,以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达成目标,实现共同愿景。在愿景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开展深度会谈,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逐步提高团队的思考力,形成团队的向心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
(二)打造企业化班级管理模式。班级管理企业化是通过借鉴企业管理中的部分先进理念,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物质文化建设上,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特点,一方面可以通过仿真实训室建设,如文秘实训室建设,模拟真实的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文印室等,通过环境布置,营造企业文化的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中,充分利用仿真实训室,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学习的内容与学习的过程很好地与专业结合,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成长。
精神文化建设上,结合专业特点、学生就业方向,参照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内涵,激发团队热情,打造班级团队职业化形象。比如组织学生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和行业需要,以优秀员工的职业素养为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建设班级文化,营造良好的职业化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企业化管理的班级文化中迅速成长为职业人。
制度文化建设上,准确定位每一位成员的角色,分工明确,职能准确,让每一位成员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考勤制度,完善班规,建立竞聘上岗制度,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保障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团队执行力。
总之,要打造上课就是上班,管理班级就是管理企业的管理思路,借鉴企业管理中先进理念,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通过仿真实训室以及与专业结合的班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营造专业特色的企业环境、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化的班级制度文化,营造“上班”氛围,尽早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以适应毕业就业的需求。
(三)构建校企合作培养平台。一方面,班级文化建设只有立足于专业,紧密联系企业和市场需求,校企合作,才有实际价值和发展空间,才能又好又快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班级文化环境是大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空气和土壤,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需要借助班级文化建设的平台,打造专业化和企业化文化环境,硬技能和软技能两手一起抓,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的满意度。大量研究报告表明,“90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在于硬技能,而在于软技能,即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文化,在工作态度、责任心、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有待提高。大学生专业发展与职业发展离不开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培养。因此,高职教育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构建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实现班级、专业、企业“三位一体”班级文化建设途径,是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需要。
构建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建设班级文化,首先,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兼任班级顾问,参与指导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结合行业和企业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等内容制订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使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亲密接触,融合发展。其次,联系企业,建立校外班级文化建设实训基地。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借助校外班级文化建设实训基地,启动班级管理程序,调动班级管理干部和班级成员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发现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契机,实现自我管理与自我提高。最后,与专业结合,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专业结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真实的市场化运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景中锻炼与培养职业能力。如行政管理专业可以(下转第102页)(上接第91页)创办礼仪服务公司、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公司等,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锻造成长。
(四)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自愿以多种形式获得知识与信息,培养兴趣与爱好,发展个性与能力,形成特长,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作风,并从中受到锻炼的过程。高职院校与专业结合的班级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好地实践锻炼的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能较好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加努力地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高职院校班级活动的形式很多,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会、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各种技能大赛、主题讲座,等等。
如行政管理专业可以开展文学社团、记者团,话剧团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开展礼仪社团,训练学生仪容、仪表、仪态,并在实践中服务于学院各项礼仪活动,在用中学,学中用,进而提升学生礼仪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与组织接待能力;开展交际舞团,通过形体训练提升学生的气质与形象等。
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班级活动还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专题讲座、技能大赛等等,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围绕行政管理专业能力可以组织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礼仪大赛等,有效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的班级活动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可能发展成长为职业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高职院校与专业结合的“三位一体”班级文化建设,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立足专业,紧密联系企业和市场需求,打造上课就是上班,管理班级就是管理企业的管理思路,为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实现完美的链接与融合。打破了高职院校固步自封、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范德华;赵明,高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思想战线, 2011(12)
[2]王岩砾,基于团队精神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J].成功(教育), 2011(8)
[3]张炯炯,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0(2)
【作者简介】童革(1968-),女,湖南涟源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文化与旅游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硕士。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探究 篇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立足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基础之上,针对大数据背景下,提高对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目标,进行高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方式方法创新,從而满足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需求。本文主要针对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策略进行相应的探究,以期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作用、现状以及对策进行分析,不断利用大数据提高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质量。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探究 篇5
——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学生工作处:黄家谨
摘要:班级是大学生基本而又重要的教学活动单位,高职院校将党员教师联系班级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的创新,推动了教育方式的更新,同时也开辟了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员教师;联系班级;思想政治教育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央16号文,下同),明确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不多。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哲学社会科学一些学科教材建设滞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少数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为普通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五年来,各高校纷纷确立了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服务”的宗旨,在构建和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深化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格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员育人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员育人的主流意识和整体环境逐渐形成,全员育人的影响面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中共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深入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同时为加强本院党建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创造性的制定了党员教师联系班级工作制度。为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协调发展的全员育人工作体系,形成 “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的浓厚氛围,作了有益尝试。
一、党员教师联系班级的基本做法
(一)问题提出
广西建设职业建设学院是广西唯一一所以建筑工程技术教育为特色的建筑类高职院校,隶属广西建设厅。2002年升为高职后,学院发展迅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8000人。学院于2005年建立了专职辅导员队伍,每个专职辅导员负责管理5~6个班级学生(250人左右)的工作量,学生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专业化。然而,学院加大投入组建了专职的学生管理队伍后,却造成部分教学人员(包括许多党员教师)产生新的误区,他们以为有了专职辅导员队伍了,任课老师就可以“只教书,不育人”,认为育人的工作全是辅导员的任务。有的教学人员上课时到教室发现部分学生不到课,就叫辅导员去帮他找学生来听课,更有甚者,上课老师在台上授课,要有辅导员在下面维持纪律才能把课进行下去。这些问题摆到了学院党委的议事日程上,2007年6月,学院党委提出了建立党员(包括全体学院领导和全体学院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制度,以此改进和加强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工作思路
建立党员联系班级工作制度是我院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改进和加强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专业学习指导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班级联系活动增加学院党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强化大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指导,努力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并以此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
(三)基本做法
⒈我院党员联系班级制度是指由各党总支向每个班级指派一名党员协助辅导员开展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联系培养班级入党积极分子,做好班级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等工作的制度。
⒉各系党总支根据本系学生班级个数的,安排本总支一名党员教师联系一个班级,如果本系总支党员人数不足或多余,就报请学院组织人事部(处)、学院学生工作处统筹安排。联系人与联系班级一经确定,原则上不随意调换。因毕业或其它原因需调换联系人,由院党委组织人事部(处)、院学生工作处统筹安排,前后联系人应做好交接工作。
(四)工作职责
⒈协助辅导员开展所联系的班级学生的党建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培养、教育、观察联系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推荐入党积极分子。
⒉协助辅导员开展所联系的班级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⑵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发现问题及时与辅导员协商解决,如果问题重大,要及时向系里反映情况,并积极化解矛盾冲突,避免事态恶化。
⒊协助辅导员做好所联系的班级的管理工作。
⑴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主动和本班学生讨论上课迟到及旷课问题、厌学问题、考试作弊问题、迷恋上网问题、晚归问题,做好学生引导工作,提高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⑵班级联系人要深入班级,参加班级的主题班会、座谈会、交流会,了解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了解学生文明宿舍建设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闲暇时间,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
(五)保障措施
⒈各系党总支每学期学院至少召开一次党员联系班级工作交流会,座谈交流心得体会,推广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以促进联系工作的深化。
⒉各系党总支要将党员联系班级的工作情况列为党员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党员在落实联系制度中的表现和成效将作为党内评选优秀党员的依据条件之一。
⒊党员联系班级工作由学院党委组织人事部(处)牵头负责,院学生工作处负责培训工作和协助日常管理,各系党总支负责具体实施落实。联系班级工 作是党员的一项义务无偿劳动,没有报酬。学院每年组织一次考评活动,对下班联系工作突出的党员给予表彰。
二、党员教师联系班级的主要成效
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后,多数党员教师认真履行下班联系班级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党员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下班党员教师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人
有的党员教师承担联系班级任务后,深入学生,积极与学生探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在人生实践中,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责任与贡献的统一,目标与行动的统一,从而使学生的人生实践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党员教师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人。
(二)下班党员教师是学生学习成才的指导者
有的党员教师则深入教室,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规律、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及时为学生提供职业启蒙与就业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职业观念,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成为学生学习成才的指导者。
(三)下班党员教师是学生生活的贴心人
有的党员教师深入学生宿舍,指导学生整理内务,教育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甚至帮助学生缝补衣、被,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激发学生感恩之情,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国家,成为学生生活的贴心人。
党员教师坚持“上好每一节课,带好一个班级,联系一批学生”并深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了解学生深层的思想状况,随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掌握学生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处臵突发事件等。为深化学院教育改革、促进学院党建工作进行了有益尝试。
(四)学生支持党员教师联系班级制度
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2009年11月,我们对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实施情况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发出1000分问卷,请大二在校生回答,结果收回有效问卷999份。其中,只有7.6%的同学认为该项工作没有必要,只有5.1%的学生表示不支持该项工作,仅有4.4%的学生希望停止这项工作,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党员联系班级是很有必要的,表示支持开展党员联系班级工 作。在问到党员教师下班联系工作时,是否负责任?也只有5.2%的学生反映不负责任,绝大多数党员教师的下班工作得到学生的认可。
事实证明,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党员联系班级制度两年多来,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三、党员教师联系班级的思考与启示
(一)党员教师联系班级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必然结果
高职院校办学思想与定位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必须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是国家对高职教育办学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基本点,从政治上、组织上建立相应的、坚强有力的教育机制和保障机制,是党建工作的重心。广西建设职业建设学院的实践证明,党员教师联系班级制度就是一种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另外,“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作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个定位与普通本科院校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完全不同。高技能专门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还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和高超的专业实践能力。根据高职院校这样的培养目标定位,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要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上具体分解党建工作的职能,并通过党组织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将学校的培养目标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成才目标。所以,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必然要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二)党员教师联系班级制度是个双赢机制
许多调查和研究都表明,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求学动机、成才抱负、人际适应、情感驾驭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学生差异显著。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注重这些差异。调查表明,高职学生的求学动机中有许多“先天不足”,如选择就读职校,因升学考试成绩原因而“无奈”选择和父母意志支配下做出的选择比例较高,约40%的学生带有一种“伤痕心理”入学。由于自主意识的失落,为继后的学习留下许多隐患。尽管决定入学的主体性存在不足,但进高职院校后成才取向的主流分明,约占70%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定势,读高职就是为了就业。另外,高职生的学习转型(由原 来的基础教育的学习到职业性学习)问题与升学引发的心理问题交织,在高职生活中会衍生出许多微妙的人际关系问题,如同学们的交往和谐性差,盲目的个性张扬,师生间的沟通有障碍等。他们诸多的问题,仅靠学生工作(辅导员)队伍是难于完全解决的。况且,随着我国高校连年扩招,高职院校本身也有扩张的意愿,高职院校专职学生工作(辅导员)队伍比例偏低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导致学生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重说教、轻沟通。同时,在高职党员教师队伍里,存在着“专业意识强、先进意识弱”和“教书意识强、育人意识弱”的现象,致使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因此,实施党员联系班级制度能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用党员教师之“长”,去补学生工作(辅导员)队伍的“短”;加强和改进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实施这样的制度后,让党员教师时刻记住自己是个共产党员,不要忘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又促进了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取得“双赢”的效果,从而达到“全员育人”。
总之,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高职院校办学发展中的新问题也不少,同样需要不断研究。只有形成多管齐下、合力并举的教育,高职教育才能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5-1 1-10(1)【2】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问题研究 邱开金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第15卷第6期
高职院校和专业市场合作模式探究 篇6
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理论知识较为深厚,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则是注重人才的专业性、实践性和技术性,这对于专业市场对职业岗位的需求有很大的益处,这样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能较快适应专业市场的专业人才需要,在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占有相当大的优势,能尽快适应专业市场的发展。专业市场和高职院校合作培养的人才,是集理论、实践、建设、管理等于一体的专业技术人才,这种人才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无法达到要求的,需要专业市场依据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用人需求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和高职院校联合教育合作培养,有些专业工作岗位需要培训哪些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都要专业市场提供相应信息,必要时还要组织专家到学校指导学生或者是专家引领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现场指导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在培养期间要制定长远目标和近期计划,在有计划的方案下,有条不紊地操作执行,使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直接面向专业市场,有力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就业率。
(二)职业教育合作共赢
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方面却异军突起,受到全社会的瞩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高职院校创办之初就把职业导向放在首要地位,和专业市场联手合作共同培养关键岗位急需人才。高职院校和专业市场合作模式可以提升高职办学活力和特色,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实际需求,可使高职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和工作实际,使学生在工学结合的良性环境中获得进步和发展。可以说,高职院校和专业市场合作是高职培养人才和专业市场单位发展需求相结合的真实体现。
(三)应用才能合作发展
高职院校班级早期管理策略 篇7
一班级早期管理的意义和目标
班级管理是班级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总目标、配合教育教学活动而有效展开的管理活动,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班级是高职院校最基本的单位, 学生在校教育主要在班级这个集体中完成。良好的班级管理, 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 加强班级管理, 可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其次,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赫尔巴特曾说:“如果不坚持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 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 也是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可见,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高职院校保证教学质量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保障。
班级早期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总体性目标在班级早期管理中阶段性的体现。班级管理总体性目标是指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高职三年达到的总目标———创建团结合作、勤奋进取的班集体。班级早期管理目标是指新班集体刚组建的班级管理目标。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和熟悉学生、组建和培养班集体, 为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建优秀班集体总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新生在入学初期, 普遍存在目标缺损现象, 对新环境出现不适应症状, 而内心又渴望学业和能力培养上在大学阶段收获更多。解决这个问题, 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明确班级早期管理目标, 不仅使学生们都能按既定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工作态度和生活习惯, 促使其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还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全面实施。
二班级早期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一) 了解学生、熟悉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性格、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根据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基本规律, 相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下, 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是有各自规律的, 呈现出差异性。教育工作者既要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的共同特征, 又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 采取有效手段, 实行因材施教。班主任接手新班之后, 需要通过种种方式了解熟悉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成绩、性格爱好、兴趣特长和家庭情况等, 建立班级资料信息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针对学生的差异性, 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才能培养建立起优秀的班集体, 更好地配合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那么, 了解熟悉学生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呢?
重视第一次见面。新生报到注册时, 往往是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认识新学校、新老师。这时家长、学生对新学校陌生而新奇, 配合度较高, 班主任可以及时核实档案, 建立健全家庭资料和学生个人资料, 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建立的家庭资料名目可以有:父母工作单位及职务、父母文化程度、家长对学校与孩子的要求等。学生个人资料名目可以有:高考成绩、爱好特长、曾任职务、所获奖励荣誉等。
分析书面材料。通过对记载学生情况的高中档案、班级日志、课堂笔记本、作业本试卷等书面材料查阅分析, 可以使班主任间接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能力、行为规范和家庭资料等情况。分析书面材料要与观察、谈话以及老师和同学的反映的情况结合起来分析, 以便使获得的信息全面、客观。
师生沟通谈话。通过谈话沟通, 可以深入详细地了解学生情况, 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新生刚进入大学都有热情、有理想, 要充分地让学生畅所欲言, 描绘发展蓝图, 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 作为今后工作学习的鞭策。可以请学生做口头或书面自我介绍, 谈个人、谈家庭、谈理想, 也可以师生双方共同交谈, 谈爱好、谈班级、谈社会等。谈话应明确目的、内容和方式, 谈话的效果取决于班主任谈话前的充分准备, 谈话时和蔼可亲的态度。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其他同学交谈等方式进行了解。
开展班级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 创设班级成员交际和活动的舞台, 提供角色体验机会。不但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促进班级团结和睦氛围的形成, 而且在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 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有利于班主任因材施教。比如:军训、主题班会、文体活动、兴趣小组、技能竞赛、公益性活动, 这些都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机会,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引导学生最终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学生情况掌握全面深入, 班级资料信息库建立及时准确, 会给班级工作顺利开展带来许多便利。比如选拔培养班干部,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 宜早不宜迟, 入学后很短时间内, 班委就要陆续完备起来。依据对学生的多方面了解和班级资料库的参考信息, 确定下来的班干部很快会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了解学生, 班主任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 班主任的观念要更新, 否则从旧观念看今天学生, 容易产生代沟, 将会影响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 防止只注意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其他素质培养。第三, 防止只注意少数优秀生, 忽视大多数。
(二) 组建和培养班集体
班集体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由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团体。班集体既是班主任培养教育的对象, 又是班主任进行管理教育的依靠力量, 也就是说, 它是教育的结果, 也是教育的途径。班主任培养教育班集体时, 这个集体是教育的结果, 而这个集体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力量, 教育着集体中每一个成员。这时它就成为教育的途径, 班主任的依靠力量。马克思说:“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个人的成才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优秀的班集体中, 学生们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奋发努力的学习能力、健康正确的舆论意识、自觉严明的纪律性和自律优良的生活作风;反之, 涣散的班集体中, 学生们缺少发挥、表现和确信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
优秀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 要靠班主任耐心培养和精心组织, 因此, 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早期管理工作。
1 做好三个“一”工作
为引导教育好思想多样、可塑性强的新生, 要做到三个“一”工作, 即开好第一次班会、搞好第一周军训、抓好第一周上课。开好第一次班会, 明确可行的班级目标, 形成良好的班风。第一次班会, 就是要在入学初期, 提出具体的大学生活和学习上的要求, 明确在校的奋斗目标, 帮助学生尽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适应, 促进学生成长。比如, 会计专业的班级, 可以树立“严谨自律、诚实守信”的班级目标, 贯穿于日常学习和生活教育教学管理中, 既突出会计专业素质, 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搞好第一周军训, 培养新生吃苦耐劳的、严明自律和团结互助的作风。新生军训, 对学生从出勤、训练、内务等都进行严格管理, 训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要求每一个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新生入学军训教育, 能够约束学生的行为和思想, 提高学生的纪律性、自律性和团队协作性。抓好第一周上课, 让学生适应陌生新鲜的大学学习生活, 班主任要做充分准备。从熟悉大学学习环境、学习内容, 到熟悉大学学习方式、学习要求都要做到认真细致的引导, 使学生尽早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方法, 才能真正在大学里达成发展与健全自我的目标。
2 建立班级“小家务”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家。一个家庭不能没有“小家务”。“小家务”的建立能促使每个学生热爱集体, 培养起一种“我爱我家”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的发展, 将会使集体凝聚力与日俱增, 推动班级各项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个新生的班集体, 应该建立的“小家务”, 一般包括:
布置教室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 环境也是一种教育力量。教室环境包括班规班训、板报、公告栏、条幅字画以及桌椅摆放等。经过共同设计共同布置教室环境的过程, 学生们不仅能体验到对新集体新教室的认同感、归属感, 而且还营造了团结奋进、和睦进取的班级文化氛围。
建立“光荣榜”。宣传同学身边学习标兵和技能能手的事迹, 表彰先进的、进步的学生, 以榜样示范的力量激励、引导学生, 对学生实施养成教育。
建立兴趣小组。根据学生个人特长爱好, 班级内部成立多种兴趣小组,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为学生才能施展提供舞台, 例如成立“板报组”“通讯组”“体育组”“文艺组”“社会实践组”等。兴趣小组可以使班集体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氛围, 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
3 建立健全班规班纪
“无规矩不成方圆”, 为确保班级管理目标的顺利实施, 必须要有健全的班规作为保障。班级班规为实施班级管理目标而制定, 约束每个学生, 使学生们明白孰可为孰不可为。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导致高职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来自市县乡镇各层次教育, 所受规范教育程度深浅不一, 普遍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 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 新生在刚入校时, 都希望在新环境新集体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会主动规范自己言行。这一阶段的新生, 可塑性也是非常强的。班主任要抓住时机, 趁势而为, 建立健全班规班纪, 规范和引导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
首先, 制定班规班纪。班规班纪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班规、纪律等内容。根据校规校纪和本班实际情况, 经过同学们集体讨论, 确立班纪班规, 使班级目标管理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班纪班规的制定要有针对性, 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可行性, 切忌空洞说教;要有制约性, 切忌赏罚不明。其次, 完善班规班纪。任何规章制度都不可能无缺陷。要根据实际情况, 不断修改和完善, 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一份完善的管理制度应明确学生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最后, 落实班规班纪。制定班规班纪, 关键要落到实处。在班主任指导下, 班委成员对规章制度进行日常监督考核。考核结果反映班级管理目标实施情况, 也是评定学生素质全面开展状况的主要依据。考核要求做到及时考核、及时反馈、及时教育。落实班规班纪监督考核, 可以提高学生认知, 规范学生言行, 确保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4 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优秀班集体, 必然有一个优秀的班级核心团队。这个核心团队是由班主任和各班干部组成。班干部是联系老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 是班级管理中的得力帮手。能否组建优秀的班集体, 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班干部队伍建设包括选拔和培养的工作。
首先, 选拔班干部, 是班级早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最初阶段, 班主任可采取兼顾班主任和学生意向的民主选举方法进行学生干部选拔。这样做, 既能兼顾班主任的意向, 又能兼顾学生群体的意向。如此选举出来的班干部才能保证学生的支持和协助, 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其次, 培养班干部。班主任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 还应积极教育培养。选拔出来的班干部, 虽然是本班学生中的佼佼者, 但有的学生没有当班干部的经历, 工作经验、工作能力都欠缺, 需要班主任多关心、教育、培养, 使他们尽快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班主任要求班干部在工作前学会制定工作计划、安排部署, 工作中既要检查落实、严格要求, 又要示范表率、带动他人, 工作后及时总结, 加以改进。通过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 班干部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成长同时也形成了班级的骨干和核心。
5 争取任课教师配合
马卡连柯说过, 没有教师的集体, 就不可能建立学生的集体。没有统一一致的教师集体, 就不可能对学生形成统一的教育要求, 也就不可能有一致的教育进程, 不可能有统一向上的班集体。有经验的班主任深知教师集体对班集体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任课教师是各专业课程主要教学工作者, 了解各专业的教学情况,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班级的精神面貌。班主任主动加强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联系, 争取任课教师的配合, 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的放矢进行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与任课教师协同进行教学管理, 统一要求, 对学生进行一致而有效的教育。同时, 班主任注重加强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 促进互相了解。利用各种机会, 提高任课教师的威信。妥善处理好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增进信任与理解。教育学生尊敬任课教师,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爱教, 学生爱学, 教师集体与学生集体融合在一起, 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 班级早期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问题, 关系到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工作者要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探索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 教育培养出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卢秉繁.做好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教书育人, 2002 (6) .
[2]汲广运.谈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J].教书育人, 2001 (11) .
[3]胥海军, 王萍.浅谈班集体组建的意义和初期的工作方法[J].大学时代, 2006 (11) .
浅谈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经验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班级管理 班风 学风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班级管理就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和班务管理的主人。良好的班级管理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总之,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那么如何进行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呢?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管理经验。
一、把握大方向,紧跟国家政策,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职学生
新形势下的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宣传力度弱化,缺乏规范导向,高职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不足等问题。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把握好大方向,紧跟国家政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点抓好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和改进高职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加强爱国主义、历史传统教育,借用民族文化艺术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用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高职学生,并注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整合,开展一系列的班团会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把握学生特点和思想轨迹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
班主任及時把握学生特点和思想轨迹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手段,是了解和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
针对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我采用了集体座谈、走访宿舍、个别谈话的方式及时获取了大量的学生信息。
大一,学生的特点是有“三性”(盲目性、服从性、可塑性)“三差”(自我管理差、适应能力差、自学性差)。对此,我将工作重心放在了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等适应性教育上,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心理的转变。
大二,学生的特点是对周围的环境比较熟悉,思想活跃,接受的社会信息比较多,往往容易出现专业思想动摇的问题。这一阶段,我重点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适应能力,全面发展自己。
大三,学生的特点是思想趋于成熟和务实,对个人的前途考虑得比较多。根据学生的具体实习情况,我利用网络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加强纪律教育,抓好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三、创造优良班风、学风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保证
(一)班风建设
1.班级骨干建设
培养学生党员、干部是建设优秀班集体的组织保证。选拔、培养和使用好学生骨干,是班级建设的关键一环,也是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使班级形成坚强团结的领导核心,我采取了积极培养、认真考察、慎重选拔、大胆使用、勤于督导、严格要求、定期轮换的方式,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来培养班级骨干。
大一开学初,年级中设立了年级组,下设年级长、学习组和生活组,各组由每班学生党员、班长、学习委员和生活委员、宿舍长组成。学习组的职能是在年级中开展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活组的职能是关注学生的生活,深入了解贫困生的情况,及时给予帮助,营造“家”的氛围。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在班级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党员、干部成为学校政策上传下达的宣传媒体,从而使年级中形成有利于维护集体利益的正确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宿舍归宿感和班级归宿感,以此来推动年级文化建设。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骨干的主力军作用。
(2)增强了学生骨干在校纪校规方面的学习和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
(3)以年级中开展评优活动为契机,营造了学生骨干主动参与的竞争气氛。
(4)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发挥了学生骨干的主人翁作用。
2.凝聚力建设
要建设一个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集体,在班级形成之初,就要不断强化和深化班集体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这一方面,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开展特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宿舍文化建设
宿舍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有效载体。宿舍不仅具有生活功能,还具有帮助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良好的舍风能使其内部成员受益,而且为学风、班风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学生宿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休息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重要阵地。
大一开学初,学生所在宿舍楼内成立了学活小组,主要职责是及时反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要求和意见,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协助辅导员排解寝室、学生间的矛盾。大二时,在宿舍内开展了“一帮一学习互助”和“文明舍风”评比活动。大三时,在学生党员所在宿舍门上悬挂“党员宿舍”标志牌,扩大了党支部的覆盖面,增强了辐射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
引导和帮助学生建设文明宿舍是日常教育管理的一个切入点,由小到大,以舍风带班风和学风,形成良好的局面。
(二)学风建设
1.提出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根据学校专业和班级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总体发展规划,然后确定每一学期的分目标,用学风建设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把几十颗心凝聚在一起。
2.以第二课堂为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学风创建活动,从而找准学风建设的着力点。课外科技活动是高校搭建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支撑,是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资源依托,是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在大一、大二时,年级中开展了沙龙活动。我利用学院的资源请专业教师给学生做讲座,请优秀学生座谈等,对学生进行了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适应能力,全面发展自己,同时为大三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做准备。在大三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科研意识,在年级中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有效推进了学风建设。
3.“以评促建,重在建设”,实施班级建设评优机制和单项奖励机制
每学期抓住奖学金评定和各项评优工作的契机,一方面促进了各项评优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另一方面以评促建,积极推进了学风建设。
在评定过程中,学校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给所有班级发放了奖学金评定細则以及各项评优的细则,使每一位学生了解评定过程和要求,使学生严格按照这一细则,经过学生自评、互评等程序,进行奖学金评定及各项评优工作。并在每学期召开的年级总结会上,评选出学习标兵班级和个人,肯定了学生在一个学期各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使班级建设出现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互相学习、全面提高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每学期的年级总结会对先进集体的建设及个人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抓点带面,推动了班级学风建设上新台阶。
(三)贫困生工作
高校收费并轨以来,贫困生日益增多,是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如何解决贫困生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开展贫困生工作过程中,我把解决贫困生经济上的困难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注意采取针对性的贫困生资助途径与方式。
在开学之初,要求生活组的学生深入到学生当中进行调查和了解,及时掌握经济困难学生的真实情况,为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在情感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为了做好“奖贷助补减体系”工作,制定出贫困生的评定细则,由生活组的成员与班级骨干组成评定小组,根据评定细则对学生的日常表现投票评议,从而更准确、及时地了解到各个班级贫困生的情况,同时增加了奖贷补助工作的透明度。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烦琐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门管理艺术。班级日常管理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同时又千变万化。班主任在紧紧把握国家政策的同时,要发挥工作中的独创性,以顺应新形势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班级日常管理的新办法、新经验。
【参考文献】
[1]王丽霞.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2]卢妍宇.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3]景安琪.浅谈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6(21):209-210.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探究】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研究10-24
高职院校管理10-03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07-30
高职院校药品管理11-02
高职院校党员信息管理05-19
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研究07-02
高职院校营销管理09-19
高职院校实训管理08-28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05-29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