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2024-07-13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共12篇)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 从而增强决策有用性,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员,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得到了认同。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矛盾的出现, 会计电算化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使得电算化教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1 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够强, 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对教学的需要。

当前, 院校和社会的交流还不够, 院校虽然在制度上落实了到企业调研、教师挂职等实践内容, 但是, 在实际中往往流于形式, 教师的学习主动性差, 企业也不愿意公开企业的一些资料。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因为不了解企业的需要而缺乏针对性, 往往是参照别的院校进行设置, 或者是闭门造车, 课程的设置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造成供需脱节。

(2) 课程安排顺序不太合理, 不能充分发挥好每门课程的功能作用。

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会计基础的电算化.还应包括专业会计的电算化, 所以会计电算化课程应安排在各专业会计之后以及计算机操作基础之后。如果说会计电算化操作基础和计算机操作在同一个学期开设, 会造成把会计电算化上机实践课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基础操作的讲解上。现在各院校都意识到模拟实习课的重要性, 一般都开设有会计模拟实习课, 但是会计模拟实习课是手工模拟实习, 与上机模拟实习是两张皮, 不仅不便于知识的衔接, 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3) 电算化教学时间设置少, 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目前, 部分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 专业会计占到60%左右, 计算机课程占到25%左右, 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几乎不到15%。不少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 课时一般为70个学时左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 能够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的学生很少, 没有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 缺乏系统的电算化模拟教材, 实践操作时间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目前我国关于高职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系统和教材较少, 账务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不仅少, 而且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纯理论型的教材和软件的配套书比较多, 上机模拟题不够详细, 针对每一个模块的小业务核算题比较少。此外, 上机实践课时比较少, 理论与上机课时比例基本上为1∶1, 学生只能重点学会账务处理系统, 关于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应收应付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原材料处理系统等只能由代课老师根据需要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 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全貌。

(5) 院校的教学机制滞后, 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队伍教学素质因人而异, 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教师到专业院校进行培训或深造的人数和时间有限, 培训的渠道单一, 影响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此外, 院校的奖惩机制跟不上、教师的履职尽责能力不同以及计算机等硬件设备陈旧等, 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教学质量, 致使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

2 解决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建议

(1) 注重教学的实践性, 充分发挥好案例教学的作用。

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 主要是让学生熟练应用通用会计软件完成企业日常账务处理流程。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电算化软件对企业进行初始化设置、账套管理、日常经济业务处理等账务处理流程外, 还要将会计处理技术和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学生碰到的困难不仅仅是电脑操作的问题, 还有学生实际工作经验缺乏所带来的对所学课程难于理解。因此, 在学习本课程时, 往往会感到枯燥、被动。而会计案例教学法在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环节的同时, 更注重实验教学环节。通过这种教学方法, 可以使学生具有“实战”的感觉, 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 变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为使案例教学法能更有效地进行, 教师应有合适的案例。案例通常根据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编制, 通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或深入企业, 收集实际工作中的资料, 加以整理取得;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自行设计, 或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 因材施教, 以学生掌握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2) 积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上机锻炼的机会。如果动手的机会非常少, 培养出来的学生, 实践能力就会非常差, 在求职过程中, 则容易受挫。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学习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 如果不能及时、大量地上机练习, 就无法对所学的内容有充分地理解和掌握;而会计软件开发部分的整个课程最终是为编程服务的, 编程最终要在计算机上实现。因此, 教学需要进行大量的上机练习。

(3) 注重教师队伍的素质培养, 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

教育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人师者要善于引导学生, 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 不但要明确告诉学生如何进行会计软件的相关操作, 更应对操作背后的会计理论作出清楚、完整的讲授。会计电算化的教学, 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他们不仅要有完整的财会知识, 还要精通计算机知识。教师如果不抓紧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就会面临知识老化、陈旧的局面。院校可以通过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企业学习或聘请专家、技术人员来校讲课以及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期培训认证等办法, 从而使教师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只有对教师进行及时、充分地培训, 才能使他们跟上社会的发展, 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学生。

(4) 加强教学硬件建设, 充分利用好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

目前, 会计电算化的教材存在很多版本, 有的以理论为主, 有的以编程为主, 但是都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教学则常以软件自身所带的用户手册为主, 这种用户手册对于软件操作和会计知识的内部勾稽关系交待得并不清楚, 所以使用起来也存在很多问题。在选择教材上, 一定要适当。市场上的商品化会计软件有很多种, 要选择应用广泛、功能较完善的一种进行讲授。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之后, 应尽可能多地让其接触其他会计软件, 触类旁通。不同的会计软件有着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操作方式, 多操作几种软件, 可以取百家之长, 有利于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财会专业知识, 它也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 熟练的计算机应用、维护和编程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课程。此外, 选择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也有利于开展好这门课程, 比如, 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能够保证授课质量;专业机房和性能稳定的机器使会计软件的运行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 等等。

总之,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培养既具有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 又具有熟练操作财务软件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 为了促进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 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注重开展实践性教学, 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为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任兆英.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的衔接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 2006, (33) .

[2]付得一.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

[3]钟伟.高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会计之友, 2006, (40) .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各个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普遍实现了财务办公自动化,大部分会计核算依赖于计算机处理。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学术型人才,主要侧重于实际应用掌握实践技术为主,培养技术型人才。

“教学做”一体化是以学生为主体,要求老师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教授给学生实际操作步骤,让学生在教中作,作中学,学中悟,符合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特点。会计电算化课程本身有较强的技能性和操作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会计工作,需要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1.实施“教学做体化的必要性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重点是以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为主,并且企业现在需要的是“到岗就能上手”的人员,而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科目会计电算化以实际操作为主,因此会计电算化要求学生在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熟悉软件的操作与基本维护。

同时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普遍对于纯理论课程学习兴趣不高,适合动手操作,所以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有其必要性。既有助于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又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增强学生实际应用水平,实现与企业工作无缝对接,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会计电算化“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探索

会计电算化"教学做”一体化中依据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财务软件自身系统,多采用任务驱动法,对所学内容多采用项目模块化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企业真实业务为载体,设置教学情境,提出任务要求,老师讲解同时学生分角色进行操作。最后进行综合模拟实训练习,这样更易被学生捿受,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会计电算化“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

3.1建立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实施会计电算化一体化教学需要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这需要学校在资金上给予支持,需要配备电算化多媒体机房,保证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每台电脑上装上相应的会计核算软件,同时配备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话筒,方便教师演示操作,同时学生跟着做。要有专人负责,定期清理维护电脑,保障课堂使用。

3.2建设一体化教学的师资

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软条件是培养或拥有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给学生提供咨询帮助,教师的素质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双师型教师不单单有双证就可以,同时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实践能力,不仅能讲授理论知识,也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因此需要学校加强师资的培训,可以利用校企合作,让会计专业老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或是聘用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兼职会计电算化实训指导教师。

3.3改进课堂教学组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手脑并用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小组分配,每组有一个或几个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实现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先进”带动“后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模块化教学,分岗分角色实训,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熟悉并能处理各个岗位之间的关系。对于进度较慢的学生,课余时间机房可以免费开放,供大家学习。

鼓励学生参加会计电算化类技能大赛和考证,比如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应变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3.4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考核应采用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注重平时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促进知识和技能在平时的积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和对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规范和熟练度。目标考核,即结果性考核,采用闭卷与上机模拟账套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但是以上机考试为主,兼顾学生理论知识储备与实践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探析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教学导向 财务软件 实践教学环节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管理信息化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信息化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迫切需要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应变能力和经济效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会计工作急需引入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水平,以对应这种挑战。当前,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被引入会计工作,并得到推广和完善。为了满足我国培养信息化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电算化专业人才,我国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如何更好地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办出新意、办出特色,探究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1、基于会计课程、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囊括了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财会知识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计算机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在以上课程开设完毕之后才开设的,所以,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首先必须打好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否则,会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正常学习。

2、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单纯依靠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讲授是不够的,还应培养学生对财务软件的熟练操作和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考虑到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应为1:1。也就是说,理论知识的讲授占总课时的50%,实践课占总课时的50%,从课时分配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这一技能,就是通过实践环节来实现的。

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导向不明,教学内容混乱。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时,目前存在两种误区,一方面是侧重于计算机编程课程上的安排,采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也主要是财务软件的编程内容,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财务软件的流程操作;二是侧重于会计理论知识及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的讲授,但对于计算机方面数据库课程的开设却没有给预足够的重视,因而给会计电算化教学带来很多困难。大多数的老师在教学中普遍对这门课把握不准,要么上成程序编写课或计算机基础课,要么将它上成财务软件培训课,因此,为了把握该专业教学目标,必须制定正确的教学导向、规范教学内容。

2、实践环节薄弱,教学软件单一、落后。在实践环节的安排上,有些高职院校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实践课时分配不足,二是使用教学软件单一落后。虽然在制定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时指出: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课时分配时,仍存在着实训环节课时少于理论课时的问题,这就从根本上减少了学生实验课时,由于缺乏上机锻炼,也就无法谈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电算化教学中,有些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只采用一种财务软件进行教学,而且教学软件版本没能及时更换,使得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财务软件的发展动态。学生由于缺乏对多种软件的学习、认识、比较,在毕业后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时,无法尽快适应单位中所采用的财务软件,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成为空谈。

3、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有待提高。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时间不是很长,电算化教学的发展仍处于待提高阶段。很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来自于财会专业教师或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自财会专业的教师缺乏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缺乏财会方面的知识,真正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这就影响了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综合知识的全面学习,因此,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提高。

4、缺乏将会计电算化实践环节与手工会计模拟实习相结合。目前在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的院校,几乎都在教学环节中安排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课程,有的却没有安排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习。在会计电算化实践环节中,只是进行了较简单的分模块实验,而缺乏将系统的一整套企业会计业务结合财务软件进行综合训练,不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手工处理流程与计算机处理流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如何将企业中一整套系统的会计业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所以,如何将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与手工会计模拟相结合就成为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中急需考虑的问题。

三、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会计电算化教学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1、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会计电算化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财务管理、决策分析提供着非常重要的核算资料。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在社会中体现的,并不主要是财务软件设计技术的功能,而应该是管理功能,会计电算化应归属一门会计专业课,应确定为是以会计为主的教学导向的课程,计算机教学应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所以,高职院校在安排课程结构的时候,应该在本专业教学定位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以实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2、打好相关学科知识基础。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导向来看,主要是体现其核算管理功能,属于会计专业课程。而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财务软件的应用,都必须要求学生既具有牢固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对本课程教学目的的认识程度,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首先要打好会计专业知识基础和计算机知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快、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3、注重实训环节,科学选择财务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软件的版本也在不断地升级换代,为了跟上现代管理的步伐,培养出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训环节的教学,在做好会计电算化专业理论讲授的同时,还应注重财务软件种类和版本的选择。笔者根据多年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经验,认为所选择的教学软件应该是功能强大、通用性强,同时方便教学的较高版本的财务管理软件,而且,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应让学生至少学习两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通过使用、比较,让学生对商品化通用财务软件的基本功能框架结构有个大致的掌握,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奠定基础。

4、将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环节相结合。通常情况下,会计电算化专业最后的教学环节是手工会计模拟实践环节,通过手工模拟实习,可以将学生三年来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对如何进行手工账务处理有个系统的了解,全面掌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流程。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高职院校应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把一整套手工会计业务资料采用财务软件进行相关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培养既具有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操作财务软件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了促进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该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开展实践性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 任兆英.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的衔接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2006.33.

[2] 付得一.会计信息系统[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2.

探讨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篇4

1 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应用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会计人员取得从业资格的必考课。

1.1 课程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联系实际掌握会计核算的操作方法、会计核算规范;能正确理解并操作财务软件常用功能;熟悉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具有触类旁通自学其他财务软件的能力。

1.2 本课程在课程体系的安排

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基础、财务会计、税法、税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法规等;其后续课程为审计、会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1.3 课程教学目标

1.3.1 知识教学目标

认识电算会计的意义及重要性;熟悉电算会计的结构及有关概念;了解电算会计工作规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各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

1.3.2 素质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会计电算化的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应变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团结协作、沟通等职业能力。

1.3.3 技能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工作、组织基层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维护电会系统安全、分析会计数据等岗位技能。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

2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基于工作需要,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精选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 以职业岗位对教学的需要来设计课程教学。

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流程、教学方法。

2.1 教学组织

贯彻项目驱动的思路, 工学结合, 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实际岗位需要实现“无缝对接”。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2.1.1 按照岗位要求, 将课程按知识点分解为7个项目, 通过完成项目掌握知识点, 培养专业技能。

2.1.2 在完成项目的基础上, 按核算软件7大模块设计单项实训案例, 开展技能训练。

2.1.3 综合训练:按岗位强化实践, 选取企业一个期间的真实业务, 按实际岗位分工要求完成核算任务, 提升岗位操作技能。

2.2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见表1)

其中重点项目是总账系统、销售库存与应收系统、ufo报表系统。教学难点包括数据处理流程、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工资分摊、制作报表模板、更正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差错。

2.3 教学流程

依据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见图1。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同时也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淡化教材, 强化实践操作技能, 凸显会计专业各课程知识的整合。在课程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应着重介绍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流程及基本原理,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电算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第一, 避免单纯教授某一品牌软件的操作过程。第二, 强调企业管理方式、业务处理流程对电算会计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2.4.1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室、电算会计实训机房及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 借助于计算机、财务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 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实务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在电算会计实训机房学生一人一机便于会计软件实践操作及教师对学生指导。

2.4.2 教学方法。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演示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问题式教学:在项目中设置错账, 让学生按常规操作, 由此分析问题, 提出知识点, 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并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案例教学:选取企业一个月发生的案例, 介绍相关核心操作, 生动有趣, 易于接受。

逆向思维教学法是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碰到出错问题, 例如完成资产负债表后发现报表不平衡的问题时, 分析其不平衡原因, 按照会计软件常规操作顺序的相反方向 (即“报表模板是否错误→各子系统期末业务处理是否错误→各子系统日常业务是否错误→系统初始化是否错误”) 逐一分析和检查, 直至找到原因并加以解决。逆向思维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探究式教学:a.首先要求学生已掌握一个核心项目即总账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初步形成电算会计思维方式。b.说明新项目主要思路, 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具体操作, 按完成情况考核, 根据操作过程及考核结果分析学生学习存在的盲点。c.通过对上一个项目内容的复习、回顾, 启发引导出新的知识和问题, 循序渐进, 水到渠成介绍下一个新项目的会计数据处理思路及流程, 具体操作由学生自己完成为主。d.引用案例, 学生利用软件提供的帮助功能独立操作。

通过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应在三方面形成教学特色。

a.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模式, 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b.教学形式:建有“学做合一”实训室, 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实训室开展, 完全做到“边学边做, 学做合一”。c.教学内容:按项目来设计, 各项目教学内容选取是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以够用为度”, 各项目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围绕会计职业的工作过程进行。

3 教学考核与评价

改革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 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目的考虑, 制订考核标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突出应用性, 全面考核学生, 从以理论考核为主转向实践技能考核为主。考核学生单元实践及综合实践, 考核方式从期末笔试为主转向平时考核、单项实训考核与综合实训考核相结合, 即由终结性考核转变为形成性考核。重视学生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 使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明显增强。设计教学考核见表2。

参考文献

[1]王竞雄.浅谈实践教学在高职会计教育中的改革[J].商业经济, 2010, (2) :128-129.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篇5

徐汉峰

杨相栋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本文探讨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全新教学模式:双模块双循环教学模式,旨在《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模块式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模块式实践教学。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财务会计;理论、实践、电算化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高职会计专业理论模块教学(300学时)理论模块教学包括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六门课程的相关理论计22个理论模块。即:簿记基础模块、出纳知识模块、货币资金核算模块、债权核算模块、工资薪金核算模块、存货核算模块、金融工具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无形资产核算模块、在建工程核算模块、债务核算模块、银行借款核算模块、债券发行核算模块、所有者权益核算模块、收入核算模块、费用核算模块、成本核算模块、利润核算模块、会计报表编制模块、管理会计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审计理论模块。

2.第二阶段进行实践模块教学(300学时)实践模块教学囊括了理论模块教学22个实践教学模块。即:(1)填制原始凭证模块,熟悉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及其用途,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2)审核原始凭证模块,掌握原始凭证审核的要求、方法和内容。(3)填制记账凭证模块,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4)审核记账凭证模块,掌握记账凭证的审核方法。(5)更正错账模块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6)综合模块,在完成22个单项实验之后进行综合模拟,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方法,识别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财务计划、审计实务。

二、《电算化会计》会计核算模块教学(200学时)通过ERP财务系统实现采购过程、生产过程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和会计报表,合计8个模块。即:(1)总账模块:处理记账凭证输入、登记,输出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2)应收账模块:包括发票管理、客户管理、付款管理、账龄分析等功能,客户订单与发票处理相联系,同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导入总账。(3)应付账模块:包括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账龄分析等,与采购模块、库存模块集成。(4)现金管理模块:包括硬币、纸币、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管理,提供票据维护、票据打印、付款维护、银行清单打印、付款查询、银行查询和支票查询等功能。(5)固定资产核算模块:登录围定资产卡片、登录明细账、计算折旧、编制报表、自动编制转账凭证并转入总账。(6)多币制模块:包括客户订单、库存管理及采购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易管理。(7)工资核算模块:包括登录工资、打印工资清单、汇总报表,计提各项与工资有关的费用、自动做出凭证导入总账。(8)成本核算模块:依据产品结构、工序、采购等信息进行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以便成本分析和规划,还可以用标准成本或平均成本按时空观整理计算成本。

根据教学计划,分阶段按模块进行考核,在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其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康述尧,基础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学习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李海波.新编会计学原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5]曹湘平,涂利平.财务会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6]钟敏,徐汉峰.会计实训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7]应明来.会计电算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 002.

[8]用友公司.ERP财务系统培训教程(上、中、下)[M].北京:用友公司,2003. [9]郑立文,郭海楼,冯英娟。会计电算化教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 001.

作者署名:徐汉峰,杨相栋 工作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小东门外文昌阁 邮政编码:432000

电子信箱:xu-hanfeng@163.com 若采用或修改,请回复本邮箱 联系电话:*** 作者简介:徐汉峰(1952—)男,汉族,湖北孝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高职教育。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篇6

摘要:为了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的用人需求,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始对会计电算化课程重视起来,但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教学设施上的不完备,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希望能对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对策

1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近几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实现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发展的目标。

为了强化在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业务的处理能力,也为了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认识,各高职院校开始将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从2011年至2014年,各省教育厅也开始将能够运用会计软件处理企业业务纳入高职的会计技能比赛中。

作为重点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可以让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需要,但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存在不足。

1.1 师资力量薄弱。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而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到目前为止,高职院校里会计电算化的教师不并多,大部分电算化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基本上都是从相关专业中经过短期培训出来的,而既懂会计又熟悉计算机知识的教师更在少数,这样在高职院校中常出现电算化教师短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1.2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由于会计电算化教师大部分都是从短期培训中出来的,所以很多知识需要他们自己边教边学边摸索,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仅仅是按教材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在学生实训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而且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外出学习机会少,缺乏与同行间的学习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1.3 教学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在高职院校中,机房多为公共机房,为了便于管理,基本上都安装了相关的还原软件。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殊性,所有的学习环节都具有连续性,因此,学生的操作数据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备份,就会导致下次实训课不能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质量。

1.4 教学实践环节不足。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性,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其一,高职院校在安排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会计实训课程一样进行集中实训,这样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进度,有时会导致课程匆匆结束,没有深入学习。其二,没有安排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同步进行的实训。这样不利于学生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的操作技能。

2 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提高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质量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错误中进步,除了学生要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业务处理外,还需要学生掌握操作过程中常见故障解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加强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①演示过程故意设些错误障碍。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采用的是边讲解边演示的教学方法,在演示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错误障碍,让学生自己找出原因,并进行修改,这样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②学习团队及教学进度表相结合教学。虽然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讲解很详细,但是学生在实训操作中,仍然出现很多问题,并且很多是重复的问题,就会造成教师授课的负担,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更好地提高。因此,需要我们不定期进行各小组之间的实训竞赛,以团队计分,计入学期末的总评成绩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加强了团队意识。(附教学进度表)

组别: __________学习进度表

[姓

名机位][任任任任任 你的小组自查考核(分a、b、c

务 务 务务务疑难点 (分a、b、c三级) 三级)主要错误][项目][任][进][度][务]

③利用教学软件进行双向控制。由于机房上课不同于教室上课,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时就可以利用机房教学软件,对学生上机进行控制。

④典型疑难问题示范讲解。对于学生共同的有疑问的问题,可以统一利用一次课的时间,再次进行演示讲解。

2.2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其一,在课时安排上,能集中实训,或一次能连四。其二,在学生毕业实训时,能手工和电算化结合实训,并且在会计管理软件的实训中不可单一,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市场上常用的会计管理软件,比如,金蝶,管家婆系列,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进入单位后很快适应工作中的需求。

2.3 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加强电算化课程师资团队的建设,需要学院加大对师资培训的力度,让教师有培训交流的机会。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需结合企业的需求,不断的进行教学创新及改革,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举芝,王书果.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控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123-124.

[2]吴越等.基于项目驱动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研究[J].财会月刊,2010(21).

[3]任晓红.高职教育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篇7

一、《基础会计》课程体系的的现状

(一) 教材体系与实际会计工作流程脱节

现有的《基础会计》教材在结构体系上一般是按照先理论、后实务, 理论为主、实务为辅的传统设计模式。过分强调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 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逻辑与人类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该课程先讲述会计的含义、会计假设等基本理论, 然后介绍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表等会计实务, 理论与实务的比例严重失衡。这种授课体系的缺点混乱了会计工作程序和环节, 不利于学生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高职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知识, 对空洞的理论很难消化, 部分学生在进入实务学习之前由于对理论知识的不理解就对会计畏惧厌倦, 丧失兴趣。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学科教育中不够成功的过来者, 他们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性知识的学习不太适应, 但是他们具有适应形象思维的特点, 渴望求知, 希望通过在校期间学习一技之长, 走上社会能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基础会计》这门课程专业术语多, 技术性较强, 趣味性不足。部分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 “填鸭式”的教学, 只注重对“教”的研究, 忽视对学生“学”的探讨, 不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只能机械性的将会计课本中难懂的会计术语死记硬背, 以应付考试。学生感觉到会计很难学, 逐渐丧失学习会计的兴趣。

传统的黑板加粉笔方法有一定的优越性, 通过黑板的板书, 可以抓住学生注意力, 一步一步将思路清楚地写在黑板上。但其缺点表现在课堂信息容量小, 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 既要讲解又要板书, 教学任务不易完成,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 让学生感知会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础会计》是大一第一学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加强学生对会计专业的了解, 在正式上课之前应做好对学生的专业介绍, 让学生感知会计。从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开设、会计从业资格证报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介绍, 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组织学生参观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双重分岗实训室、财务室、校办企业、税务局、会计事务所等, 让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之前, 对会计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增强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

(二) 改革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项目

通过调研得知, 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应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熟手, 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坚持理论够用、以人为本、学以致用、因材施教的原则, 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项目, 根据企业会计工作的流程, 我们把《基础会计》合理安排成四大教学项目。 (1) 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2) 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3) 登记会计账簿 (4) 编制会计报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 不仅能起到精简教学内容, 把会计的基本理论贯穿到会计工作的环节中,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完整地了解企业在一个月里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整个账务处理过程。老师的教学突出了重点, 学生也熟悉了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

(三)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基础会计》专业术语多, 学生理解能力有限,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 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 教师要通过网络、实地调研搜集各种适合初学者分析的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来组织教学。如在讲授工业企业的原材料的核算时, 我们可以选取一个典型案例,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分别代表供应商、采购部、财务部、银行、税务局等进行模拟演练, 学生深入其中进行角色扮演,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又学到了知识。

《基础会计》课程中, 图表较多, 工作流程复杂, 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 既清楚又直观, 给学生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用”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实训课上利用购买的财务软件进行教学, 难懂的会计核算流程过程通过生动活泼的动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学生觉得新鲜又好奇, 充分地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 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 加强实战技能

要学好《基础会计》这门课, 必须高度重视实训的教学环节, 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 可采用理论一半、实训一半的课时比例。我院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双重分岗实战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平时的单项实训先在会计手工实训室进行, 讲练结合。如在讲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时, 把学生带到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给学生展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的样式, 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填制原始凭证, 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手工帐结束后, 到会计双重分岗实战中心按出纳、会计核算、主管会计等岗位进行分岗实训和综合实训, 学生觉得实训如同上岗, 有真枪实弹的感觉,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要我们敢于创新,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英勇、梁杰:《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数字杂志》, 2007, (12) 。

[2]丁德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和课程开发》, 2008年10月10日。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分析 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一、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体系, 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策略体系和基本框架, 它以简约的形式稳定地体现出来。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 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在乔伊斯等著, 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的《教学模式》一书中, 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如下定义:“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 我们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该书还强调:“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设一种环境。在这个环境里, 学生能够互相影响, 学会如何学习。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 这种环境有多种用途, 从如何安排学科、课程、单元、课题到设计教学资料”。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融合的教学模式

(一) 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强调的。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或教材呈现的材料来掌握具有定论性的现成的知识的一类学习方式。在这类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确定的, 学生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讲解下或通过阅读教材将有关的新知识进行理解、整合并纳入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中 (内化) , 以便在需要时再现出来解决相关问题。可见, 在获得有关知识时不需要做任何独立的探索。

(二)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布鲁纳认为, “发现不限十那种寻找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 确切地说, 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并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的一类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 学习内容往往是不确定的;学习的核心是要探究的问题, 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根源, 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提供的, 也可以是学生独立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积极动脑思考才是探究学习的关键要素, 不畏权威、敢十质疑、敢十创新才是探究的本质特征。

(三)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

奥苏贝尔认为, 每一个学习者都必须既依据对周围世界中事件的观察与发现, 又依据接受学习。布鲁纳也承认, 一个学生不可能只凭探究法学习, 正像发明家不是一天到晚都有发明创造一样。探究学习并不排斥讲授法、回答法、讨论法以及各种形式的练习。在教学中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融合, 一方面是由十两类学习方式有其优点与缺点并能互补优势, 另一方面是由十现有学校条件、师资水平和学生的知能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具体 (见下页表1) 。

由下页表1可知, 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各有优缺点, 且在一类学习方式中的弱势而在另一类学习方式中却是强势。其次, 两种学习方式的相互依赖性。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一方面, 探究学习以接受学习为基础。有效的探究学习必须是主动而有意义的。学生要主动而有意义地进行探究学习, 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否则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去, 理解探究中的有关问题, 从而把经过探究得到的知识加以内化而赋予知识以意义。而探究中所需要的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 主要来自十教学效率较高的接受学习。另一方面, 探究学习是促进接受学习的重要条件。接受学习往往需要一定的具体经验作为支撑, 而探究学习是学生获得具体经验的一种重要途径, 而且, 探究学习中要用到接受学习中已获得的知识, 能够促进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另外,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特点, 并不是教学内容都是适合探究。因此, 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具有从书本接受知识的能力, 也要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知识的本领,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并加以融合, 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补充,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四)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融合的教学模式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 我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采用松散结合和紧密结合两种形式来实现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融合。松散结合是指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始终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作为指导思想,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有的内容采用接受学习, 有的内容采用探究学习。紧密结合是把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机地融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即教学过程按照探究活动模式设计, 但有些环节由教师通过讲述或演示完成, 而有些环节则由学生通过讨论或实践等自我探究活动完成。在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中, 我采用松散结合形式, 有些内容 (如核算型系统基本功能模块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采用接受学习, 有些内容 (如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 采用探究学习。在用友财务软件教学中, 我采用紧密结合形式, 教师用直接教学方式对案例进行简单讲解和演示操作重难点, 学生在教师的简单点拨用友财务软件中的重难点和参考软件中的帮助相结合来进行探究学习。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协作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 也称为合作学习, 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的一切相关行为。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小组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 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 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 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也是协作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利用网络的交互性, 组织协同学习, 也可以参与讨论, 必要时还可以调用某个学生的资料进行点评。

(二) 自主学习

目前, 国内外研究者对自主学习的看法尚存在一些分歧。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教授综合各种说法, 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新定义。他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 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

国外学者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者对学习自我负责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合理监控学习步骤 (学习节奏、时间等) 以及评估己掌握的学习内容; (2) 学习者能对学习过程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能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估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情况, 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和及时地解决问题; (3)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 而不是消极地依赖教师、等待来自教师的知识传授。

国内学者的观点认为,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有关人员指导或信息揭示下运用一定的媒体主动、积极、超越性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对知识的建构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自主学习是指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在不依靠教师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特点和意愿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和地点的一种学习方式。

庞维国先生则主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定义自主学习。从横向角度就是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 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本人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做出控制;从纵向就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指学习者能自觉、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营造学习环境、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

(三) 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协作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将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有机地整合。自主学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立足点。学习对个人具有不可替代性, 学习者只有对学习负起全部责任, 学习才能取得最优效果。协作学习的成败关键在十每个学习者进行的自主学习效果, 因此要强调协作学习中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和立足点。

自主学习并不排斥协作学习, 两者具有互补性。根据齐莫曼对自主学习的六个心理维度的研究, 其中一个维度是学习的社会性, 即与谁一起学。自主学习过程是选择学习榜样、寻求帮助的过程, 需要控制学习的社会交往环境。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者对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常常受到自身条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 而协作学习的交互活动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集思广益,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另外,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具有动力互补性。自主学习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个性因素在自主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协作活动中, 伙伴的学习进展与成就能够刺激和加强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力。

协作学习是对自主学习的促进和升华。写作学习的主要工作在十把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困惑以及收获向小组成员展示、研讨, 一方面可以促进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 并进行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协作学习为观察学习伙伴的学习进展、成就以及自主、协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和环境, 进而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促进了自主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和技巧的发展。

(四)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协作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 我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和“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每个成员在学习中自主学习, 当遇到问题时, 通过组内成员讨论, 利用集体的力量对问题进行探讨, 解决问题。当组内成员都无法解决时, 可求助于别组成员、教师共同解决此问题。

四、结语

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某种角度思考, 可以分为两个维度。教师与学生:学生自主———导。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学习。探究与接受:探究学习———学习。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我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四种教学模式有机地整合。主要运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融合的教学模式和协作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罗莉娜.改革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路[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 :64-65.

[2]赵桦.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 2007, (3) :44-48.

[3]土则林.初级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4) :78-79.

[4]庄伟苏.基于Web的财务软件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4) :130-131.

[5]钟海青.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5.

对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 篇9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1. 高职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

会计电算化是指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的过程。它融会计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于一体的交叉性的边缘学科。

当今互联网时代, 会计电算化又有了“网络财务”、“ERP软件”、“数字化管理”等多种新的定位。“网络财务”成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网络财务是指基于intranet技术, 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 支持电子商务, 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和实时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 能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 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时代的要求, 高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会计电算化应当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各门课程内容的电算化, 所以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教学内容应当以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是核心,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包含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与维护理论知识;系统分析和设计技术、数据库管理、数据处理理论、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 为其构建一个合理知识结构, 培养其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持续协调发展的潜力。

2. 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会计电算化模拟练习;案例教学;沙盘模拟对抗演练、角色模拟、游戏教学、各种会计软件的实际操作、社会调查等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模拟实验教学可以采取分段实训的教学方式。第一阶段是单元模拟实训, 即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相结合的实训, 把课堂讲授与会计软件操作结合起来, 既巩固了会计理论知识, 又与电算化结合, 双向受益。第二阶段, 全真模拟。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模拟企业会计流程, 完成复杂完整的企业经济业务。第三阶段, 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的会计实习, 用手工方式进行核算的同时采用电算化手段进行处理, 通过两种手段对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 熟悉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通过二者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增强对电子数据处理的认识。”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方法

如何利用短短一学期的时间,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同时, 又能够具有较强的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能力, 除了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外, 更重要的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

1. 对于高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教学主要采用自主学习。

“先学后讲”:学生自学、自我总结 (写出知识点、知识结构图、重点应该掌握的内容、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已经解决的问题、未能解决的问题等) 、呈现学习成果, 集体讨论、教师讲解、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对于关键的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上网等途径查找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形成总结探讨性的文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静心地读、认真地写、勇敢地说, 贯穿其中的是积极主动的思考。教师主要是引领、点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恰当地给予学生以鼓励和赏识, 使学生体会到付出劳动后收获的喜悦, 更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更体会到思考的魅力,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千教万教为了不教,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不学, 而是一种探究, 一种思与想的过程, 一种游戏, 一种享受……学习的本质是对思考方法的掌握。以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为载体, 进行各种思考方法训练, 使学生具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头脑。

2. 项目驱动教学法。

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 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 又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的项目, 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与其相适应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 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此方法即适合理论教学也适合实践教学。其关键在于项目的选择。

3. 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就是“做中学”, 由学生亲自观察、亲身体验、去思考、去感受。主要通过计划、实践和反思等环节完成教与学的过程。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 每一堂课都可以称之为考试。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

三、探究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本法则

对于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使其选得合理, 做得到位?不妨探究一下其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

1.不易法则。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基本理论、目标不能变。就像太阳永远从东方升起, 春夏秋冬轮回交替一样不能变。

2.变易法则。

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方法、内容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化。

3.简易法则。

大道至简”。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要坚持简明容易的法则, 这样才能具有较强的执行力。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成功。

4.宽容法则。

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 要善于包容, 对不同的学生的要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有一定的弹性。

5.以德为本法则。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对象是人, 事在人为, 德为先, 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德本才末, 德本财末”。“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 必有余殃。”任何人只有自强不息, 持续进德修业, 一直向上提升到至善的境界, 才有光明的前程。

总之, 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在不断变化的, 但其遵循的基本法则是不变的。著名教育家劳厄说过, 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能力, 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对该门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更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能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备理论与实践知识, 更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勇气、品德和能力面对将来的变化。

摘要:文章通过对高职会计电算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基本法则的分析论述, 深入研究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行为, 提高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会计专门人才而尽力。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方法,法则

参考文献

[1].彭芸, 李金平.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J].会计之友, 2009 (10)

[2].孔荣华.基于ERP视角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5)

[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1 (2)

[4].蒋祝仙.体验式教学在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3)

[5].梁静.谈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实践性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 2009 (8)

[6].曾仕强.曾仕强讲易经全集[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 篇10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 对人才无论是从专业水平上, 还是在技能水平上的要求都有了显著提高。在注重专业水平的同时, 更加注重人才的技能水平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而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对于人才素质、技能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长期的实践教学显示,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尤其是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高职教育将越来越重视和强调创新型人才、探索性人才的培养。所以, 对高职教育中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已成必然趋势,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 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走向工作岗位, 有效地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进行研究, 分析了现阶段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不足, 并提出了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1 现阶段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不足

1.1 落后的教学思维忽视了学生的互动性

现阶段高等院校的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课堂板书和PPT讲授以及实验室现场软件操作演示为主。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处在主导位置, 总在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单向输出;而学生总处于被动的接受位置, 总是单向的知识输入。从认知理论上讲, 单向的输入输出是一种效率很低的知识传播模式。此外, 填鸭式的教学也不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也很难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有效运用。

1.2 会计实践软件匮乏

现阶段不少高等院校都是使用IB M、SP A等大型公司设计出品的财务软件, 这些软件基本都是为大型企业设计开发的, 功能和操作上过于复杂, 虽然这些大型的财务软件有利于学生对财务的总体把握认识, 但是难以快速上手, 熟练使用和演练。除此之外, 学校进行教学的软件一般都是本地版, 从而导致学生对软件的联网、数据库操作和配置不熟悉、也不会使用, 但是在实际情况下, 财务软件通常都是和网络、数据库配合使用, 即网络版。在学校基于单机版的训练会使得学生在工作中还要继续学习“真正”的财务软件, 间接地浪费了时间成本。

1.3 设计的课程结构缺乏科学性

现阶段, 高等院校通常把“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作为会计电算化的主要教学模式。总的课时在70个左右, 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课时比重大约为2:1。由于时间因素, 讲授的内容通常局限于总账目、工资表、销售报表、固定资产表等项目的一些基础性知识。此外, 由于实践操作时间和设备的缺乏, 只能进行一些软件的简单使用, 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模拟实践训练, 这样就造成了学校知识和社会要求脱节的现象。

2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

2.1 结合案例及实训资料进行教学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处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上机实践, 通过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结合案例及实训资料进行教学, 选用财务软件的上机操作, 使学生掌握企业会计核算业务核心模块的电算化处理。学生接受探究实践活动的培训, 如实践学习项目的选择, 实践项目的注意事项。组成小组, 成员间分工协作, 设计探究实践的初步方案, 提交给教师。进入实验室,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对应的项目, 利用课本知识完成, 接受教师检查。小组内交流实践方法和过程, 进行操作。

2.2 探究式学习模式的引入

训练高职学生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高职学生利用现代化学习手段进行快捷、高效学习的意识, 学会资源共享, 欣赏他人, 提高自己。教师领引, 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消耗。使学生减少盲目性, 树立自信, 学习借鉴他人的探究经验和方法, 以实际行动启发学生要善于资源共享。及时了解各小组情况, 确认差异, 及时纠正错误, 注重过程评价。遵循探究项目的过程性规律, 让学生体验科学实践的成果都不是容易获得的, 耐心是很重要的。

2.3 优化课程课时设计

在课程设计的时候, 很有必要增加实践操作的比重, 根据实践我们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课时比重设计为1:2,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此外, 在课程设计上也要紧贴市场、紧贴实际情况, 适当地增加企业涉及较多的应收账款、成本管理支出、应付账款、货款管理等环节, 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课程的整体性和实用性。

3 结语

会计电算化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产生的, 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职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 为我国会计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宿敏.会计电算化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6, (16) :18-19.

[2]高峰.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09) :63-64.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篇11

《会计电算化》作为高职院校会计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和原理,能够运用财务软件来处理数据和信息,熟悉做账处理流程和会计业务操作步骤,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会计素养,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基于此,就需要从《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着手,有针对性加以创新和实践,切实推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由此看来,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十分关键,有助于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特点

学科交叉融合。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融合了计算机、管理、会计学和信息化于一体的课程。在日常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会计学和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教学软件更新快、内容丰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和硬件同样在快速的更新换代,这就需要财务会计人员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更为充分的掌握前沿技术,对于财会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较为常见的教学中,所使用的软件包括用友ERP、金蝶和用友等。而在教学内容方面,则是包括财务会计、供应链、薪酬等等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倾向于企业财务处理。

实践操作性强。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专业型、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课程教学中,主要是强调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量的会计专业人才,推动会计领域发展。对于此类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操作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的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软件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安全保密相关制度内容。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课程设置针对性不足,教学内容陈旧问题较为典型,严重影响到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成效。基于此,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广为标准,同校外企业共同建立专业培养目标,设立标准型和先进性更为突出的课程标准。只有这样,真正建立校企交流平台,才能确保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标准都可以得到全面的优化和改革,切实可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学生除了学习和掌握基础的会计知识以外,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教学中应用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工程项目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同实践教学整合在一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规范教材评选机制,提升教材质量。《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作为会计电算化和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选择相配套的教材,与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相契合,搭配辅助教学资料,制定和完善教材评选制度,进而保证教材质量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推行考试改革,创新考试形式。为了改善传统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转变传统单一的试卷考核模式。诸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考试中,可以结合课内实习作业、集中实训成果、实践报告、书面考试和上机考试等等,将日常学习和最终考试紧密结合在一起,制定考试中的占比,适当的减少理论考试占比,提升实践占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避免考试形式单一带来的考核不全面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应该不断深入探索和探索,注重岗位实习,推行教学经营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校外合作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促使大多数学生均可以获得岗位实习机会。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学生就业质量结合,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 篇12

目前, 很多专家学者从实践教学体系上, 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与实践经验, 根据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来探讨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 从根本上让学生来懂这门课。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1. 教学目标不明确

过去,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主要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 相应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某一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 这一教学目标导致学生3方面的能力不足:一是缺乏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能力;二是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问题解决能力不足;三是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

2. 教材不规范

有的学校使用《会计信息系统》 (付得一主编) , 主要内容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 重点介绍了会计信息系统中最主要最基础的总账、报表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会计软件的主要模块, 内容比较全面。

有的学校使用《会计电算化》 (励景源主编) , 主要介绍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原理及各子系统的 (开发) 设计与分析, 偏重于系统开发。

有的学校使用《会计电算化实用教程》 (庄明来主编) , 主要内容是会计软件的分析与设计, 总账系统、报表子系统及购销存几个主要模块的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 偏重于主要模块的操作。

有的学校用自编的教材, 主要只涉及总账和报表子系统的具体操作。

3. 教学内容差参不齐

教学目标不明确, 而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服从于教学目标, 加之所使用的教材不同, 因此教师无法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更谈不上教学质量。

4. 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例不合理

由于所选用的教材不同, 教学计划中的理论课与上机实验课时分配比例就不同。有的偏重分析与设计等理论性的内容, 理论课时的比重就偏多。而有的学校只要求学生掌握一种会计软件的主要模块操作, 实验课时的比例就偏大一些。

5. 实验资料单一

大多数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验, 都是使用教材中自带的资料, 只有总账系统和报表子系统。资料中的行业种类单一, 启用日期单一, 少数教材中的数据前后不一致或不完整。总之, 缺乏比较系统、完整的实验资料。

6. 实验质量不高

一方面, 学生机械地照着步骤操作, 没有掌握该课程体系和内容, 在此环境下, 学生根本不能体会会计的各个岗位的职能要点, 不能体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不愿对会计凭证、账簿中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另一方面, 学生在上机实验时, 对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不够重视, 往往会因为账套丢失或误删, 造成重复操作已经熟练的内容, 对不熟悉的业务接触甚少, 无法理解数据之间的联系, 不能从深度和广度上展开, 从而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举措

1. 明确教学目标

要结合高职特点, 确定具体目标。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获得会计电算化理论及会计软件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 培养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主导和基础, 以系统管理能力、日常维护能力、业务流程重组能力为拓展, 以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

2. 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教学在整个会计课教学中的地位

众所周知, 开设会计电算化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会计类相关课之后的应用专业课。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是: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从这一体系可看出:各课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具有先导性和拓展性。

首先,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对先导课程的检验。多数会计老师在教学中, 能够把握每一门课的特点, 正确处理每一门课的重点和难点。如基础会计, 重点是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和知识点, 而不是具体经济业务处理。如果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一句带过, 或在实训环节跳过, 这些基础性的会计知识没有掌握好, 将直接影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如, 对收、付、转等凭证类别的应用没掌握好, 就无法针对具体经济业务确定应用哪一类的凭证。

其次, 是会计电算化课自身规范化的要求和相关专业课的完善和拓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理解不够, 则对财务分工就无从下手, 在实验中, 一个操作员会不自觉地去做凭证、审核、记账等很多工作。这些不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说明学生对会计课中的基本知识还掌握不够全面或不牢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是完全能够明确或补充这些知识和技能的。

3. 选择优质教材

教材是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对该课程来说, 精选教材更为重要。首先, 从体系上, 不能与计算机技术、专业会计等相关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交叉;其次, 要与使用的软件配套, 还要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参考性。总之, 教材要突出课程性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 便于学生从源头上理解课程, 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增加案例和实务模拟内容的比重, 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让学生吸取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教师要深入企业实际, 进行学科调研, 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 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 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

4. 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

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训课的比例, 加强教师的归纳和总结。目前, 无论是哪一类学校、什么专业, 都在强调实践或实训课的重要性, 一味地增加实践 (实训) 方式或课时。这当然是对过去纯填鸭式教学的一种补充或完善, 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有很多操作知识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验中, 会计账簿中的数据是通过凭证中的数据传递的, 若账簿中的数据有误, 大多是输入凭证有误, 账务数据处理的特点是数出一源。不能因为是自动记账, 就忽视对账簿的查询, 更不能忽视凭证审核。对此内容, 教师不能只讲凭证审核方法, 而要深入讲解凭证审核的目的、范围、内容, 达到对审核功能的全面理解。再如, 对会计报表的编制, 主要采用软件中自带的模板, 教师对学生一般要求直接用模板编制报表, 学生感到又快又方便。其实, 多数直接采用模板没有修改报表公式的, 报表数据都会有错误。需要对模板中的公式进行深入理解, 重新确定, 才能保证报表编制正确。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当作纯操作性的课程是不够全面的。

会计电算化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完整性特点, 只知道怎样操作, 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重新进行认识, 就达不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为此, 要提高该课的教学质量, 理论与实践二者不可偏废, 从理论出发, 到实践操作, 经老师总结、归纳、评析, 上升到理论高度, 再到操作应用。使理论与实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使得学生不仅知其然, 还知其所以然, 不仅对一个问题会解决、对一种软件会应用, 而且能触类旁通, 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5. 完善实验内容, 提高实验质量

要保证实验资料与学生所学的软件相配套, 不出现理论与实验两张皮现象;要保证实验资料中的数据正确、完整;要依据会计专业特色、知识体系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启用日期、不同模块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 增加实验资料的多样性, 丰富实验内容, 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工作需要。

6. 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借助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形式。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为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课程内容, 应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及时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机上进行演示、讲解, 学生在学生机上观看, 分别找出各自理解和操作中的错误。使学生更快地悟出道理, 增强接受能力。

根据我校的经验, 该课采用集中式的模块教学, 效果也是很显著的。就是安排某一个教学班在机房 (或称实训室) 集中一段时间上这一门课, 可以使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同时, 又可在做好单项实验的基础上, 立即进行系统的综合实验, 内容充实而紧凑。学生和老师精力都比较投入, 这样即使课时稍紧一点, 也没多大关系, 重要的是学生感觉会计流程的每一环节衔接很好, 有结果、有成绩, 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总之, 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 对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 会计理论、税收政策等不断推陈出新, 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探索和完善,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 [Z].2006.

上一篇:检测与补偿下一篇:初中化学课堂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