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2024-09-19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精选8篇)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篇1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刘荣成(江苏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7)

摘 要: 本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的趋势,对今后高职院校如何适应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的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教育存在问题剖析

(一)教学体系与现有的会计职业准入制度不相适应

99年10月31日修订的《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005年1月22日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下列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会计机构负责人、出纳、稽核、酱、基金核算、收、支出、债权债务核算、工资、成本费用、财务成果核算、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总账、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资格证书体系包括:会计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等。这些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了我国会计行业的一套职业准入制度。这些从业资格征书,一直都是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来认定的。它不仅是对考生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还是对会计发展趋势和职业技术要求的导向。但高职会计教育却基本上没有按这一准入制度的要求确认教学方向和内容,未能直接应对现有会计职业准入制度的挑战。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太准确,特色课程不多。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在校生要达到中级会计电算化资格,其模块教学内容包括:掌握对会计软件运行环境维护所需的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对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利用的基本方法;了解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和运行管理的基本过程;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结构;掌握会计软件运行维护的基本技巧;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分析会计电算化高职培养方案,大多没有设置相应的课程。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目前仍存在着培养高级会计专门人才和培养中级会计专门人才的区别。这种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方面的混乱既不适应未来2l世纪对会计人才通用型、麻用型的要求,又是导致目前专业划分不科学、课程结构老化的原因之一 同时,我困高职会计专业在培养模式上过于呆板,未能体现时代和行业特色。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教学管理上也未能实现规定性与选择性的有机结合(三)富有高职特色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沿袭普通高校本科模式,课程体系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基础理论课程过于单簿。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培养力方面的课程严重不足,反映当代科技发展前沿的课程几乎为空白,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大,而现行不少课程的教学内容又比较陈旧或滞后,与社会经济及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脱节。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直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的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和应用的普及,信息技术产品的更新,服务质量的改善,公用数据交换网络的建立和迅速发展,为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进一步发展和完整,最终必然走向与国际联网。互联网将延伸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能力,使移动管理成为现实。要通过网络技术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彼此共享,实现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动态进行会计核算的在线财务管理。其功能的实现可由浅入深,由简到全:从做一个主页到经营网站;从做广告到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从发电子邮件到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核算型”会计软件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开发与应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分析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系统”软件,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上的要求,这是我国从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企业管理系统发展的方向。

(一)会计信息系统向管理信息系统、ERP发展是必然趋势。原先的“核算型”软件是站在部门的角度上来开发的。现在这种开发思路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应该站在整个企业数据高度共享及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的角度上去开拓新思路,这是企业管理系统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现代管理会计普及应用的需要。现代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的单纯记录和反映扩展到与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会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先迸的理论依据和模型。因此,高起点、高集成地开发出集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和控制,事后有核算与分析为一体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系统已是当务之急。

(三)为经营自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的条件已经成熟。企业为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需要制定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规划,在执行过程中还要加强控制,事后要组织好核算和分析、检查内部规划执行情况,通过分析,找出生产经营活动申带有规律性的因素,为下一期预测、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样就需要开发设计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分析的管理型会计软件,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上的需要。

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比会计核算软件的简单运用要复杂得多,并且在目前的管理软件时代,各个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以及多年形成的习惯不一样,对管理软件的多样化、客户化要求非常高,商品化的定式软件根本不可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所以管理软件特别强调服务,这里的服务更多的是咨询、二次开发和客户化工作,因此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的一线应用、系统维护、以及懂得二次开发的技术人才。软件企业要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技术过硬的高素质队伍,来满足规模市场的定制工作。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精通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知识,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推动企业电算化事业真正向“管理型”、“智能型”、“网络化”转变。高职院校要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培养高技能的人才。

(四)网络会计变手工分散操作为计算机集中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会计软件必须从存放在服务器和磁盘等设施上的数据安全和在传输过程中信息安全两个方面人手,着重考虑内部控制的安全性问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建立数据保护机构,加强数据的保密和安全。要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识别、授予权等措施,这对会计电算化高级人才的培养规格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改革思路

会计电算化涉及计算机、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会计电算化考试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这也是制约电算化发展的原因。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应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信息技术革新对企业管理带来的变革为内容,调整会计电算化专业方向,开设ERP系统集成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工程开发方向、电子商务会计、网络会计等方向的相关前沿学科。抛弃过时的、不符合市场需要的有关课程,集中人财物力发展市场对路、高职特色鲜明、务实、技能突出的会计电算化方向专业。

(二)贴近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岗位要求,制订培养方案。

每个企业根据其管理核算特点及财政和主管部门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设置的要求,本着财务会计岗位围绕电算化开展工作,更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为财务管理,核算服务的原则,设置岗位。一般企业会计岗位分为:会计主管、岗位主管、系统管理、稽核、底稿制作、计算机操作、传票复核、软件开发、出纳、内勤、成本管理、内部银行管理、往来帐管理岗、专用基金管理、销售管理。在课程设计中,建立一套各类课程之间有机联系、配置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基础课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会计专业课程的教育可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程序,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实际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通过管理能力课程的教育,可以争方位拓宽学生的知识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工作所面对的环境。技能与实践课,包括计算机应用、现场实习、会计实训、财务软件应用、理财实务操作、综合能力训练、毕业设计和实习等,这些课程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能最大限度地缩短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便于快速地就业上岗并具有发展潜能。

(三)根据会计岗位职责分层次制定教学内容,分模块组织教学单位。

高层次的有总会计师及会计主管:总会计师: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方向、规模及重大硬件、软件的使用及应用项目进行决策,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健康发展。会计主管:制订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为总会计师提供重大硬件、软件使用,应用项目和决策依据,根据企业特点合理的设置电算化管理岗位及配备岗位人员,检查岗位人员工作情况。严格执行责任制对各岗位人员经济现任的约束条款。

较高层次的有会计电算化管理岗及岗位主管,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主要参与制订本厂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及电算化管理制度;执行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和计算机档案管理职责,对会计软件进行日常维护运行,保证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财产;报告计算机故障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遇重大的系统运行故障必须根据故障的发生,自理情况填写报告单并及时报予电算化主管;正确分配系统操作人员的使用权限,参与软件开发的管理;保证各种电算化管理规定的正确实施。岗位主管又可以分为电算化、成本、计划和资金、专用基金等岗位主管,主要协助会计主管制订电算化发展规划及总会计师提供重大硬件。软件使用及应用项目的决策依据,负责软件开发的管理;协调系统管理与会计管理岗位工作,保证计算机辅助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过渡及协调发展,保证各级电算化管理制度的正确执行;本公司成本管理及财务计划的制定、预测;组织各岗位对公司经济活动进行准确及时的分析;为会计主管提供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依据;资金、专用基金岗位主管负责银行、现金出纳岗、销售岗、往来岗、专用基金岗的日常管理;上缴利润、税金、留利及货款的管理;流动资金的日常核算管理;配合电算化主管使本主管岗位的电算化应用不断完善;为会计主管提供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依据。

具体操作层次的有系统操作岗位、软件开发岗、档案管理岗、稽核岗、复核岗及其他业务岗位。系统操作岗位人员主要负责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及时准确地输入及生成各种会计凭证、帐簿、报表;通过系统管理员及时准确地为领导提供所需的查询数据;系统管理员给本岗位设置的口令不得告知其他任何人;正确执行电算化管理规定中有关操作、使用、备份等条款。软件开发岗人员主要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未经电算化主管、系统管理员核准的开发项目不得上机;开发的软件应充分利用本公司已经应用信息系统、报表系统的功能并应易接受、掌握。档案管理岗人员执行系统管理员对本岗位工作的具体指挥、要求;对存储在磁盘(含硬盘及软盘)上的会计文件、凭证、帐、报表等要及时备份。备份软盘要编号及加盖印章归档,对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历年资料要备份三份,分别存放在不同地点;对购置或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的软件文本要人作为会计档案永久妥善保存,并负责督促计算机凭证、帐簿、报表的装订归档;对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和作为正式的备份软盘上的会计数据不允许任何人进行非会计系统许可的任何操作;.注意保管查看计算机操作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并负责操作记录的整理装订,归档;稽核岗人员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及是否有经办人、验收人、主管领导签字;审核凭证制作底稿是否规范,运用会计科目是否合理,借贷是否平衡;发现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及传票制作底稿,及时退回业务发生岗位进行合格性处理;.签于业务处理时间问题至少一周内对所有原始凭证及凭证制作底稿全面审核一次,确保凭证制作质量;稽核后的凭证要加盖岗位人名的印章,并对所有因人为因素造成又无及时稽核发现的凭证制作质量问题负责。复核岗人员保证计算机记账前凭证制作质量起到把关的作用;复核计算机凭证与制作底稿的一致性,配合稽核人员及时发现原始凭证,凭证底稿的质量问题;按日整理当日所有原始凭证、凭证底稿及计算机凭证,完整的交付装订人员进行装订;按日进行每笔经济业务凭证的复核,发现问题后属于操作问题通知操作人员进行处理,属于系统维护问题通知系统管理进行处理;负责审核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操作结果并对审核结果负责,复核后的凭证要加盖岗位人员印章。其他业务岗位按原经济现任制规定内容开展工作,发生问题按原条款处理;全力配合电算化工作,执行领导对各岗位指定的有关电算化管理方面的要求;未经系统管理人员允许,不得私自上机操作;现金及银行出纳岗协助档案管理员暂时负责每日凭证的装订工作并负责凭证封面要求内容的填写。

高职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重点放在具体操作层次的岗位内容上,同时兼顾学生的现状、学习能力选讲部分高层次和较高层次的内容。

(四)师资队伍以建设结构优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来源多元化教师队伍为目标,提高教学水平。

创名牌,出精品,师资队伍是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工程。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以知识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观念。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以知识继承为标准的知识质量观,树立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质量观。改变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

学观。通过上述努力,会计电算化专业必将拥有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湛、师德高尚、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双师型”会计专业专业教师可以考虑采取的途径及措施有: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会计执业资格和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通过科研、咨询服务和技术开发等方式带动会计教师参与会计实践和开发工作,提高教师的会计实践能力;根据需要,选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培训或顶岗锻炼;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提高学历结构和科研能力等。从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一线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行业领导作为本专业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将行业专家融入教师队伍,把最新的信息带进课堂,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教师队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科学的、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积极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会计软件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锻炼。

(五)教材建设要全面体现高职教学特色。

高职会计教材应该体现高职特色,即理论性教材力求符合会计职业准入制度的要求,案例、实务、应用性教材要贴近实际并紧扣时代脉搏。根据经济和学科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革新教材体系,建立自编教材体系,增加自编教材的比重,多出适合时代发展和高职特色的精品教材。教材内容以全面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主。教材选用继续贯彻本着“实用、质高、新颖、优化”的原则进行征订。使教材内容更能贴近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的要求。其中,能够通过案例教学的尽量使用案例教材,如财务管理案例、经济法案例市场营销案例等;实务教材如会计学原理实务、审计实务、电算会计实务等;应用性教材如财务软件应用、工具软件应用等。教材建设足一项系统工程,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改革传统的重理论不重实践、重继承不重创新、重技术不重素质、重共性不重个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实际、够用、实践、实效”的原则及综合化思路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形成有机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改革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单一局面,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改革传统的、单一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建立启发式、讨论式、情景逼近式、导学式、仿真模拟、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的转变,充分运用多媒体、网上教学、CAI等现代技术手段;改革原有的以校内封闭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途径,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大幅度的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以知识继承和记忆为主的闭卷式传统考试考核方法,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考核为重点,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考核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在考核内容的选择上,既考知识,又考能力,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在考核方式上,根据考试课程的特点,采用笔试、口试、技能操作、设计等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式,在评判学生学业成绩上,可采用百分制、五分制、两级评分等多种评分方法。通过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篇2

一、网络会计的含义和特点

人类已进入了信息高速发达的网络经济时代, 会计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国际互联网的使用使得全球内的数据和信息能共享, 企业也适时地将管理走向开放, 同时将会计、财务等部门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这样就使得网络公司适时地出现, 网络公司使用的会计方法就是网络会计。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部分, 网络会计是基于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它将为企业的财务和业务进行协同报账、报表、审计、查账等各种远程事务处理, 进行在线财务管理和动态的会计核算, 对电子单据和电子货币都能支持, 对财务信息的获得和利用方式能进行很好地的改变。与会计电算化相较, 其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适时性。企业的业务变动等信息, 利用网络会计可以进行动态跟踪, 并及时进行揭示, 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及时性。二是全面性。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在网络的环境下, 能够通过在线访问实现, 方便企业和企业外部人员的使用。三是能进行实施比较分析。企业相关人员在网络的环境下, 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等进行合理的分析, 便于策略和预测的做出。

二、网络会计对会计电算化在理论和实务上的影响

1. 网络会计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一般意义上的会计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之上的, 包括对会计主体的假设、货币计量的假设、持续经营的假设和会计分期的假设, 在全新的网络时代, 这些假设都面临新的挑战。

(1) 会计主体假设受到的影响。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又称会计个体, 它能为企业的的经济资源和业务提供基础, 这是有形的实体, 能为报表范围和规定记录提供基础。网络公司的存在形态位于计算机之中, 没有固定的形态和空间范围, 只是一种临时的结构体, 是一种虚拟的公司, 在这种虚拟的公司中, 可以使各个相互独立的公司组成临时结盟体, 也可根据市场业务的发展适时调整组成新的成员公司, 这样经常的解散和组合使得企业在网络空间中很灵活, 因此会计的主体经常性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在这种情况下已失去意义。

(2) 持续经营假设受到的影响。企业假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直经营下去, 不存在破产和清算的可能, 就就是持续经营假设。在这种假设下, 企业在正常的经营中的资产被转换或是出售, 其债务也应当被清偿, 会计主体在网络环境中的存在时间较灵活, 长短不确定。根据公司业务虚拟公司可以随时成立, 随着业务的结束, 公司可以随时终止。在这种概念下, 持续经营假设对此不适用。

(3) 会计分期假设受到的影响。在会计主体终止前, 将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提供给会计信息的需求者, 将会计主体的经营过程人为地按一定时间间隔开来, 从而形成会计期间。网络公司在进行业务或交易时, 可以在瞬间完成, 完成后可以立刻解散, 存在着极大的时间不确定性, 如果进行人为的分割, 没有多大的意义。

2. 会计电算化实务受到网络会计的影响。

网络会计的出现使得原本的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中的很多原则性的东西受到极大的冲击, 很多原本对会计起到的原则在它身上丧失了意义, 还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原则, 这对会计工作影响巨大。

(1) 冲击了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作用是实现限定期间内对费用和收入的分配, 而在网络会计中交易期间和会计期间是等同的, 因此并不产生分摊收入和费用的问题, 权责发生制没有其实施的基础。

(2) 冲击了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网络公司的临时性, 对于持续经营假设进行了否定, 以此其成本价按照现行价值, 可变价值等变得更加合理, 对网络会计而言, 历史成本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3) 挑战了会计报表。实行财务报表制的目的是为了让财务报表更好地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信息, 以此保证决策的顺利执行。在会计电算化中, 报表的制作一般是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进行, 所以这样的报表本身就存在着缺陷, 网络会计中的电子报表, 很好地解决了这些缺陷问题, 能够更好地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 它的随时处理、随时报告的优点是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无法做到的, 同时电子报表的应用还解决了信息容量的问题, 能有效地扩大信息容量。在会计电算化中, 一项会计工作不管多复杂都由一台电脑来完成, 效率较低。网络会计, 可以将复杂的工作同时分配到不同的电脑上来完成, 其效率较会计电算化高很多。

(4) 挑战了通讯时间。通过网络会计, 企业可以实现与外界直接快速地联系, 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网络会计的使用, 使得企业和银行能做到同时记账, 避免了未达账项的出现, 还可以进行随时的对账, 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实现付款和收款。

三、小结

网络会计的出现对会计电算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能弥补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不足, 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赵彦华.网络会计对现行财务会计的影响[J].中国会计电算化.2012, (07) .

[2]崔晓清.21世纪网络会计[J].财务与会计.2013, (04) .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篇3

关键词:SWOT分析法 宁夏 高职 会计电算化专业

宁夏地区属于我国内陆省份,其经济特点是小企业众多,产业结构中工业不发达,农业占主体,商业、服务业、建筑和房地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宁夏正在加快经济跨越式发展步伐,作为目前高职招生就业两旺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否能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接受挑战,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是宁夏第一家百所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具有引领宁夏高职院校发展的作用,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通过定性说明和定量数据列举,对该校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了深入剖析,尽可能寻找不同学校该专业的共性特征,抽象出提升该专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具体举措。

1 SWOT分析法概念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K.J.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提出,是一种能客观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其四要素为:S-Superiority(优势),W-Weakness(劣势),O-Opportunity(机遇),T-Threat(威胁)。其中,S和W是内部因素,O和T是外部因素。

最初主要用于商业领域和行业分析,后逐渐被应用到教育评估和城市设计等许多领域的分析与决策过程中。借鉴SWOT分析方法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在市场机制下科学制定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2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SWOT分析

截至2012年8月,宁夏地区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共有8所,其中,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或相近专业(如会计、会计与统计核算、财务管理)有5所院校,如表1:

2.1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优势(S)

2.1.1 招生人数多

从宁夏各高职院校2012年8月份学生报到情况看,每所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报到人数均超过计划招生人数。以在银川市职教园区3所高职院校(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实际录取人数均远超过计划招生人数的3.42倍、1.24倍、1.69倍。

2.1.2 教师专业素养高

从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大,通常除教师系列职称外,还考取了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行业职称证书;此外,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本身的特点,老师们普遍具有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责任心强、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的工作作风。

2.1.3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财经大类专业里就业率最高

在麦可思公司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会计电算化专业虽已列入了黄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但是它相对于其他财经大类专业里就业率最高,是黄牌专业里的最后一个专业,接近于绿牌专业(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见表2。

2.1.4 校友评价较高

在麦可思公司的报告中,“各专业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和“各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两张图可以充分说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校友评价高,如图1和图2。

从图1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是91%,远高于学校平均满意度81%,居全校之首;从图2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是68%,高于学校平均水平57%,也居全校之首。

2.1.5 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

从调研和报告结果中均可得到,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8%,专业对口率80%,从这两点已经可以说明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符合社会需求的。

2.2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劣势(W)

2.2.1 实训条件不完善

由于目前各院校急速擴招,而相应的实训条件还未跟进,除了电算化实训室机位不能满足需求,软件种类不足,不能充分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另外,校企合作缺乏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形成“校热企冷”的合作局面。

2.2.2 生师比较高,影响教学质量

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2007年至2012年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生师比情况进行了粗略统计,目前生师比过高,最高时可达91:1,远超过高职评估体系的要求的7:1。

2.2.3 师资队伍培养断层,教师急需专业性继续教育培训

在学生人数急速增长的情况下,教师人数不能同比增长,同时,师资队伍培养出现断层。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专职教授专业课教师10人中,50岁以上教师2人,30至50岁以下教师8人,没有30以下年青教师加入该队伍,不能形成“老中青”的层次关系。另外,由于宁夏本地的高校没有会计专业硕士点,所以很难在本地招聘到应届会计专业硕士。

在现阶段,会计行业正在与国际会计趋同,行业准则变化较快,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增多,老师同样也需要相关行业培训,但此类培训机会不多。

2.2.4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离职率高

从报告中可得知,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离职率是51%,高于本校平均离职率37%,同样也高于全国示范性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离职率39%。

2.3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面临的机遇(O)

2.3.1 宏观政策对高职教育的支持

近几年,国家和教育部门除陆续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外,在2012年3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针对高职教育在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等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意见。

2.3.2 地方经济发展促使对会计人员需求增多

“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发展迅速,行业、企业增多,促使对会计人员需求量增加,同时,由于宁夏地区中小企业多,电算化程度处于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空间增加。

2.3.3 相关部门给予资金支持

由于国家、政府的重视,宁夏地区各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从不同层面得到资金支持,用于专业建设。如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在2011年得到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的资金支持;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被批准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等。

2.3.4 学生就业机会相对公平

由于从事会计行业的准入制度相对规范,学生只要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就有资格进入该行业。因此学生一入校,学习目标明确,全力以赴备考,近三年,全区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在30%左右,在校生在毕业前的通过率为70%左右,学生学习压力大,动力也大。

2.4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面临的威胁(T)

2.4.1 宁夏各类院校竞争激烈

院校间的竞争既有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竞争,又有高职院校间的竞争。宁夏有两所普通高校在开设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同时,通过表1可知,5所高职院校均开设会计电算化及相近专业。这些院校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趋同,缺乏特色,课程设置同质性严重,没有方向的区别。

2.4.2 已出现会计人才供过于求的态势

以2012年招生计划为例,全区本科与高职专科层次共计划招生1089人。这里还没有包括中职学生。而宁夏本地的会计人才需求市场是有限的,以2011年第四季度宁夏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数据看到,“财务\金融\审计”等类的招聘人数为1196人,而“财务\金融\审计”等类的供给人数为3290人,供过于求已呈明显局势。

2.4.3 社会需求出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纯粹的记账人员需求已经很少,随之而来的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资金管理、系统管理等岗位需求增大,会计、审计、税务咨询等业务需求增大,促使数字内容服务和信息安全服务的信息服务化成为新趋势。而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之变化速度缓慢。

3 宁夏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的建议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确定就业核心竞争力

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指针,宁夏地区中小企业多,会计电算化程度尚处于发展阶段,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宽岗位口径,厚技能基础”,主动契合地区实际需要,动态保持与现代会计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这样,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才能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职业拓展能力,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就业竞争力”。

3.2 政校企三方联动,校企合作双赢

争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激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如学校可以提供实习场所,提供细致的信息服务,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等,可以形成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双赢局面。学校除了适应企业的需求,也可以考虑如何引导企业需求和制造需求。

3.3 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发展的生命线

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指标是硬件条件,利用相关部门给予的资金支持,保证实训条件具备,充分满足扩招的需要。

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性指标是教师质量和课程标准,主管部门及学校应制定出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师考核、培养制度办法等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师资培养体系。建立符合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标准,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的课程符合地区经济的基本需求。

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性指标是就业质量,从SWOT分析中得知,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但离职率高,主要原因是薪酬偏低,究其根本是岗位供给大于需求,这就要求专业设置上要有方向性,以符合就业岗位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珏慧.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2]孙明山,赵睿.会计教育SWOT分析——以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6)(2月).

[3]陈海峰.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广西高职教育专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8(4).

[4]阳征保,肖淑葵.运用SWOT分析方法规划高职院校发展战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5]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方案[R].2009(5).

[6]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1)[R].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1(12).

[7]寧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10).

项目资助:2010年度宁夏教育厅“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研究大论文 篇4

会计电算化指的是以现代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它的职能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大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当前,会计电算化已发展成为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同时当前会计电算化学科也是财务会计领域研究的重要范畴。由于会计电算化具有及时准确、自动化、标准化以及易于存储等特点,所以研究和强化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于当前我国的会计现代化,推动会计改革与信息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30多年。在这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篇5

在现在互联网下科技环境的新时期,我国会计环境展现出了新的特征:

第一,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从会计角度出发,电子商务活动的繁荣电商会计的形成。随着虚拟公司与网上银行的崛起,“电子货币”支付成为信息时代的商务砥柱。

第二,大数据时代,为了挖掘有价值的会计数据,新兴的云计算开始应用于会计行业。在互联网的云计算等科学技术影响下,中国环境也随着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中国企业能与全球消费者、合作伙伴以及供应商之间沟通交流,许多跨国公司向客户公司传递信息时都使用网络技术发送财务报告,这使得会计日益国际化。

第三,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也对会计发展产生影响,环境保护的责任就是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工业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这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企业为环境保护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也应该勇于承担对环境的社会责任,对环境社会责任的承担则对会计发展中的会计制度、会计方法以及会计实务等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APEC”会议对环境也提上日程,而且“十三五”计划的实施也使得会计发展日渐完善,对会计要求更高,使得现在会计的发展逐渐与环境保护责任相关。

综上所述,会计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但无论什么因素影响会计的发展都必然会使得会计环境得到净化,会计也会不断趋于完善,成为企业管理下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在科技的作用下,会计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而会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使得科技的发展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上个世纪70代中后期,我国会计电算化刚刚开始出现,由于思想保守并且创新意识不强,很多企业对会计电算化都采取观望的态度。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很多企业也都比较陌生。但时至今日,在历经三十年的磨练后,从单一到全面,由简单到复杂,我国财务管理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会计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会计电算化不仅实现了企业信息的有效互通,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大面积普及会计电算化是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第一,当今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对科技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功能不断强大,会计电算化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会计系统功能和模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的人工记账、算账、报账、核账,以及对既有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早已不跟不上第二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信息化的时代步伐。当下的会计电算化已经不仅仅能停留在计算机代替人工作业的层面上,在其强大的运算功能和信息交互技术的基础上,同时大幅降低了会计人员劳动强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数据进行简短的分析,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的整备能力,保证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高质量。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心针和助推器。应该说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领导更快速地作出决策的必然要求,为企业日常管理提供了诸多便利。

第二、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常态是打破垄断、改变观念、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统筹兼顾、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管理者和领导层要及时了解企业各部门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善就必须实行会计电算化,这有利于提高效率,并且真实透明的反映企业自身的管理状态。实行会计电算化,不仅可以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还能进一步合理调配资源,提高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第一,缺乏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管理部门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财政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并未及时和有效的制定有关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政策和制度,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被削弱。其实,这都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将会计从业人员从繁琐的报账、记账、算账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得会计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市场分析、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同时还能够为企业决策人员提供精确可靠的数据参考,保证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企业提高运作效率,并且使得很多会计工作透明化、精确化。但是,由于整体上缺乏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和对会计电算化未来趋势的准确定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第二,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与维护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但是系统操作和维护难度也给操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我国对会计软件的使用还没有建立一个很完善的法规制度,许多单位也没有这个意识去自觉的完善公司内部各项与电算化相关的管理规章,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存在着许多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的现象,这些种种原因都制约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

第三,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发展需要企业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其基本操作有更加专业性的认识,对会计专业人员的电算化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我国企业会计相关人员的新的挑战。我国信息化迅猛发展,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就要对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和知识普及当成重点工作来抓,尤其企事业单位,应该将会计电算化培训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杜绝一些地方为了应付检查,以突击的方式去完成会计电算化培训等工作,这样类似的行为造成了很多企业没有对电算化更深层的功能进行挖掘,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这些都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储备不足造成的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缓慢。

三、加快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效对策分析

第一,针对缺乏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正确认识这点,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相对较晚,许多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里面并没有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加以重视,所以我们应该从思想观念入手,加强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类似的措施:其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关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讲座和培训课堂,尤其加强对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培训,让企事业单位领导层、管理层和财会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其二,我国政府机关财政部门应该发挥市场监管者和制度制定者的作用,充分发挥自身宏观管理的职能,制定会计电算化培训考试制度和对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水平要求的政策,从根本上加强人们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第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与维护需要会计电算化配套的法律、法规,要逐渐完善会计软件使用的法规制度,并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有关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完善。要保证会计电算化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和违章必究。通过外部的完善相关立法和内部的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通过外部的立法对于违反相关法律和规范的财会人员和财务软件商家等给予相应的处罚,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通过内部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完善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使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向完整统一、具有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篇6

徐汉峰

杨相栋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本文探讨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全新教学模式:双模块双循环教学模式,旨在《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模块式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模块式实践教学。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财务会计;理论、实践、电算化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高职会计专业理论模块教学(300学时)理论模块教学包括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六门课程的相关理论计22个理论模块。即:簿记基础模块、出纳知识模块、货币资金核算模块、债权核算模块、工资薪金核算模块、存货核算模块、金融工具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无形资产核算模块、在建工程核算模块、债务核算模块、银行借款核算模块、债券发行核算模块、所有者权益核算模块、收入核算模块、费用核算模块、成本核算模块、利润核算模块、会计报表编制模块、管理会计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审计理论模块。

2.第二阶段进行实践模块教学(300学时)实践模块教学囊括了理论模块教学22个实践教学模块。即:(1)填制原始凭证模块,熟悉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及其用途,掌握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2)审核原始凭证模块,掌握原始凭证审核的要求、方法和内容。(3)填制记账凭证模块,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4)审核记账凭证模块,掌握记账凭证的审核方法。(5)更正错账模块掌握错账的更正方法。(6)综合模块,在完成22个单项实验之后进行综合模拟,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方法,识别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财务计划、审计实务。

二、《电算化会计》会计核算模块教学(200学时)通过ERP财务系统实现采购过程、生产过程输入的信息自动计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和会计报表,合计8个模块。即:(1)总账模块:处理记账凭证输入、登记,输出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2)应收账模块:包括发票管理、客户管理、付款管理、账龄分析等功能,客户订单与发票处理相联系,同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导入总账。(3)应付账模块:包括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账龄分析等,与采购模块、库存模块集成。(4)现金管理模块:包括硬币、纸币、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管理,提供票据维护、票据打印、付款维护、银行清单打印、付款查询、银行查询和支票查询等功能。(5)固定资产核算模块:登录围定资产卡片、登录明细账、计算折旧、编制报表、自动编制转账凭证并转入总账。(6)多币制模块:包括客户订单、库存管理及采购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易管理。(7)工资核算模块:包括登录工资、打印工资清单、汇总报表,计提各项与工资有关的费用、自动做出凭证导入总账。(8)成本核算模块:依据产品结构、工序、采购等信息进行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以便成本分析和规划,还可以用标准成本或平均成本按时空观整理计算成本。

根据教学计划,分阶段按模块进行考核,在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其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康述尧,基础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学习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李海波.新编会计学原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5]曹湘平,涂利平.财务会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6]钟敏,徐汉峰.会计实训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7]应明来.会计电算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 002.

[8]用友公司.ERP财务系统培训教程(上、中、下)[M].北京:用友公司,2003. [9]郑立文,郭海楼,冯英娟。会计电算化教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 001.

作者署名:徐汉峰,杨相栋 工作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小东门外文昌阁 邮政编码:432000

电子信箱:xu-hanfeng@163.com 若采用或修改,请回复本邮箱 联系电话:*** 作者简介:徐汉峰(1952—)男,汉族,湖北孝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高职教育。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篇7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合理的课程设置结构和科学的内容体系是保障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形成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特色的根本条件。因此,构建一个多层次的校本课程体系是研究的前提。

一、校本课程设置体系构建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内容应该适应社会经济需求,适应现代科技需求,适应职业教育需求。同时也要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需要,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发展性原则

五年制高职学校校本课程须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式等诸方面体现出时代性、前瞻性、灵活性和职业性。如审计课的教学方式主要采取实验课的形式,在学生有一定审计、财务理论课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实际的审计项目,并让学生在其中充当角色,最后完成这个审计项目且找出问题,得出审计结果,最后让学生深刻的去体会审计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旨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了灵活性和职业性。如开设的《创业就业指导》校本课程,从职业生涯规划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聘请人力资源专家从企业用人的角度对毕业生进行求职面试辅导讲解;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提升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做好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长期准备,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再如根据社会和专业动态发展的特点,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开设Excel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等实际工作中实用、需用的校本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设讲座类课程、探究类课程、活动类课程和综合实验类课程,如超级成功学、团队拓展训练、跨专业的创新技能大赛等。

3、主体性原则

五年制高职教育校本课程设置在内容与形式上应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重视学科内容的综合,重视专业与职业的联系与拓展,教学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如开设的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它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管理课程,而是以棋盘类沙盘的形式,模拟真实商业环境,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计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方面,具有很强的实战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体验式的互动学习。

4、可行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使学校各方都能得到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和专业特点。

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近几年来,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在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后续专业课要求,以及从事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努力构建出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二、校本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思路

校本课程的体系结构及主要教学内容的构建与确定,是以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原则,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宗旨。以此为基点,决定了五年制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既包含新课程的开发,又包含原有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再开发;既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完善个性品质的选修课程开发,又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活动课程开发等等,构成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紧扣学生主体,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根据学生认知结构,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专业现代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与专业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校本课程的时代特色。同时,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更好地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选修课程模块。在设置选修课程模块时应充分反映现代专业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在内容选择上,注重知识的连续性和渐进性。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表明,从初中到大专是一个十分不同的阶段,学生入校后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许多学生本身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就有限,再一下接触这么多新知识很不容易掌握,直接影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安排应符合一般学生的认识过程。同时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直接将课堂搬到实训室,边演示边讲,边做边讲。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五年制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路径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主线,广泛调研,进行职业分析,确定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并根据职业分析进行校本课程分析,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模块化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专业课程结构的项目化,内容体系上变单一学科知识体系为项目化、模块化、综合化内容体系,充分体现现代化、发展性、地域性和实践性。同时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教学能力。然后,根据内容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标准,并开发与之相配套的校本教材。最后,针对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全方位进行诊断性评价,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具体见图1。

四、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探讨五年制高职教育校本课程设置结构及内容体系的构建

1、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需求与岗位群分析

(1)社会需求状况调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国际经贸往来和国际融资活动日益频繁,公司、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会计服务市场不断扩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断改革,会计核算要求更加规范,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培养大量有理论、懂实务且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会计人员。我国现在对各种实用型人才的缺口很大,那为什么会出现一方怀才不遇,而另一方又求贤若渴呢?面对这样严峻的问题,教育部、各大高校、高职院校及各社会教育机构都在思索如何调整教学、合理利用资源为社会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会计人才?许多高校及教育机构都适时的、有目的地调整了教学计划,实行多种教学形式并行的方法,适当增加实践课、习题课、讨论课的比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从而使会计专业毕业生更加受到社会的认可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其需求量正呈上升趋势。

(2)会计电算化专业岗位群分析。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种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也可胜任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的有关工作。会计电算化专业主要职业岗位:出纳员、会计核算员;管理软件操作员、基层财税协管员;财务经理助理、内部审计员、企业纳税员,以及会计代理人员等,具体见图2。

2、课程内容的构建

在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中,既可将原有若干科目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也可以完全打破学科体系,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项目课程。

(1)基础能力:基本的人文素养,逻辑思维能力,中、英文阅读及写作能力,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增强身心健康的能力。

(2)功能能力:根据现行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对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较为全面的会计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应当涵盖如下内容: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能力、出纳核算能力、总账核算能力、报表管理能力、资金管理能力、工资核算能力、应收应付款核算能力、固定资产核算能力、特殊业务核算能力等。

(3)拓展能力:跨行业技能业务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会计电算化软件及程序应用能力、系统维护能力。

(4)综合能力:接受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自我提高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

3、课程体系的设置

以就业为导向,即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彻底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做到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考试紧密衔接。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时,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围绕所需能力,形成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以能力为主线,调整课程设计,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实践教学,坚持“教、学、做”三合一的基本原则。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核心工程就是要设计出具有五年制高职特点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

(1)能力分解。传统的那种按学科体系设置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教学体系,虽具专业指导作用,但显然岗位能力目标不明确,指向性弱,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开发的新的课程体系,以岗位为依托,根据能力需要设计项目课程,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思想。

(2)能力递进。从会计职业看,职业能力又分初中高三个层次。学生的个性、潜质、再发展的条件也不尽相同。我们根据这一要求,设计了递进式的课程结构,除专业课程按“基础能力—功能能力—拓展能力—综合能力”设计外,在文化基础课程的组织上我们遵循“两个服务”的原则,在设计项目课程时,基础能力、功能能力和拓展能力中均设置文化基础课模块,但围绕不同专业能力的项目教学要求。

文化基础课注重基本人文素养和基本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功能能力中的文化基础课子模块则注重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办公文档处理能力、综合计算分析能力、专业法律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专业选修课及任选课则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适应性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和树立,提高学习能力。如音乐欣赏、影视欣赏、心理健康、超级成功学、小企业创建与会计核算、代理记账、证券投资、理财知识、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企业经营策略推演(利用用友沙盘)、财务分析系统、文员等课程。

(3)职业资格考证的嵌入式教学。会计从业必须具有国家法定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为了与行业的要求同步,我们将考证课作为项目课程嵌入培养方案结构中、融入课程改革中、融入教材使用中,不仅提高了考证的合格率,而且让学生走出校门即可踏上会计岗位,实现了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的零距离。除会计证以外,我们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其他相关专业(电子商务、物流、营销、英语、计算机等)的职业资格考试,以拓宽学生就业面。

我们先后在近三个年级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实践,定期开展社会调研,召开专家顾问委员会会议,根据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滚动修改,结合毕业生反馈调整校本课程,基本实现基础课程模块化、专业课程项目化、拓展和选修课程实践化,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美国的校本课程开发[N].中国教育报,2005-02-23.

[2]校本课程开发三问[N].中国教育报,2005-02-23.

[3]阎达五: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A.V.KEIIY:课程理论与实践[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5]何勇平、范蔚:校本课程的特色与学校更新[J].教育情报参考,2007(1).

[6]唐燕萍:论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3).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篇8

实践课程体系;会计电算化;三层双轨六位一体;一体化;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F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0-0080-04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不是“高等”而是职业,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讲是职业胜任力,包括个人适任力,环境适应力和行动胜任力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入分析,探讨会计电算化专业“三层双轨六位一体”“开放式”高职实践课程体系。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现状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

(一)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专业实践技能差

调查发现,在目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中,基本上是单项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之间缺乏政策的扶持和契约的约束,校外顶岗实习的单位不多,专业对口率极低。一些学校仅仅停留在单项实训层面,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集中地开展综合模拟实训,学生实践操作系统性差。1.专业技能训练少,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尚未充分考虑就业市场的变化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灵活性差,学生职业胜任力差,单位满意度低。2.尚未建立突出实践技能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评价考核仍以笔试理论文化知识为主,没有突出行业职业技能训练的企业考核,没有把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就业能力纳入评价体系。

(二)校企合作开展不力,校外实训基地难以落实,实习锻炼达不到预期目的

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会计电算化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很难实施,大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即使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签署了"友情式"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但该专业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往往不可能,顶多是实习基地参观实习,时间在半天到一天。原因是由于学生业务不熟,既不能给公司增效,又增加单位的负担,加之公司财务人员不愿意学生接触他们的财务机密,更不愿意主动培养学生与自己竞争。即便部分学生自己联系了实习单位,但很难直接参与实际财务工作。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校外实训基地名存实亡,校企合作只是纸上谈兵,使得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落不到实处,达不到预期实践锻炼目的,这严重影响其实践教学质量。

(三)模拟实训室缺乏仿真性与系统整合性,人才培养规格不高

通过调查,现阶段90%高职院校都建立了会计实训室及电算化实训室,但70%未能达到仿真要求和学生实验需要,只不过是一些电脑加几个软件,缺乏会计工作环境,这样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达到分组轮岗轮训的目的和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与锻炼。更何况手工记账资料与电算化资料截然分开,缺乏系统整合性,这样手工实训结果不能得到计算机的验证,学生也就无从体验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更谈不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了。

(四)专职教师实践技能薄弱,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即便考取了会计师以上职业格,获得了“双师”职称,但是不具备双能力,实践技能薄弱,由于没有到企业从事一定年限的会计工作,缺乏一线的实践经验,很难有效地组织实践教学。再者一些老师虽然掌握了丰富的会计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技能,但缺乏会计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和相关问题的处置能力,指导实践教学缺乏真实性,解答不了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复杂问题,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系统性实践教材和教学案例短缺,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系统性实践教材比较缺乏,没有系统、完整的实践性教学资料。1.许多高职院校使用的实践教学教材,大多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版”,其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内容相当分散,不会对一个完整项目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来进行内容组织,而是按照学科设置。2.即使一些院校开发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项目驱动的实践教材,只是账务处理过程,缺少反映经济自身办理过程,比如审批、纳税、稽核、检查、审计过程。3.对于实验和实习的程序目的、训练项目和具体技能要求、实践效果的评价和考核等实践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缺少系统的指导性文件,致使实践性教学不规范,影响了教学质量。4.不重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案例的建设,这样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重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一)重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重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源于企业及行业,又高于企业及行业,将企业、行业的工作过程提升为高职教育过程。即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企业共同确定会计电算化实践职业领域,进而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再对典型岗位(群)的工作进行分解、分析、归纳、提炼成学生需要掌握的综合职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然后对技术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梳理,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需要开设的实践课程等,构成实践课程体系,最后组织实施教学。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内容和设计

根据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调研分析,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出纳、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审计等岗位,在建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结合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具体有以下实践技能1.珠算与点钞;2.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3.出纳基本技能实训;4.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实训;5.手工会计单项岗位实训;6.手工会计混岗综合实训;7.会计电算化维护管理实训;8.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实训;9.校外培训;10.技能竞赛;11.多证强化;12.顶岗实习。

(三)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层双轨六位一体”开放式和递进式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三个层次;手工账和计算机账双轨并行;单项岗位实训+混岗综合实训+技能竞赛+考证强化+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的“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演、练、做”的实践教学方法,实现“做中学,学中教,构建“职能定学、多证培养、学做一体、理实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2.递进式实践教学组织体系

上一篇:2017重庆教师考试—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下一篇:专科二批后天开录230分就有大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