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专业

2024-10-26

大学音乐专业(精选12篇)

大学音乐专业 篇1

摘要:为了分析南通大学医学生专业满意度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选择南通大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护理学、影像学五个专业共230名学生进行自制式问卷调查。发现南通大学医学专业大学生专业兴趣满意度为57.00%;学校软硬件设施满意度为61.12%;专业设置满意度为50.00%;实习满意度为65.06%、专业前景满意度为68.70%。说明南通大学医学生对专业前景和实习满意度较高, 对学校软硬件设施和专业兴趣满意度一般, 专业设置的满意度较低。

关键词:医学大学生,专业满意度,描述性研究

1. 背景

医学高等教育在我国迅速发展, 高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相关高校也逐渐认识到学生满意度测评的重要性。与国外学生满意度的研究相比, 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 多集中于研究院校整体满意度[1,2], 关注医学专业满意度的研究较少。为了解医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 把握当前学校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 开展了南通大学医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通过对专业兴趣、专业的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效果等情况的满意度调查, 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建设, 为教育的提高奠定基础。

2. 调查研究

2.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选择对象是南通大学医学类专业学生230人。涉及5个专业:预防医学 (56人) 、医学检验 (51) 、临床医学 (87人) 、护理学 (26) 、影像学 (10人) 。

2.2 方法

结合美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方法、《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调查及启示》[1]、《农科类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及启示》[2]等自编大学生医学专业满意度调查问卷, 共33条目。调查问卷中列出了医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相关因素, 分别为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实习单位因素、社会因素, 主要见图1。

2.3 统计学方法

运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 使用Excel录入问卷, 并运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医学生专业兴趣满意度情况

医学生在报考前直至学习后专业兴趣的满意度在56%~58%, 同时发现报考前直至专业学习后专业兴趣的满意度基本未发生变化。

3.2医学生对软硬件设施满意度情况

医学生在软硬件设施满意度情况方面:满意度最高的为就业指导满意度 (76.09%) , 其次为对专业课程老师满意 (66.09%) , 满意度最低的为专业相关图书资源满意 (41.30%) 。由表2可见医学生对专业相关图书资源最不满意 (18.70%) 。

3.3医学生专业设置满意度情况:

医学生课程设置满意度最高为95.3%, 其次为教材满意度 (67.4%) 和科研项目满意度 (63.0%) , 专业设置满意度 (50.0%) 和教学模式满意度 (45.2%) 较差, 科研项目参与度 (37%) 和考察方式满意度 (27.8%) 差, 满意度最差的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匹配满意度 (14.4%) 。由表3可见, 对专业设置最不满意的为科研项目的参与度 (9.6%) , 其次为科研项目的满意度 (7.0%)

3.4 南通大学医学生实习相关满意度情况

南通大学医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整体满意度为68.075%, 而医学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涉及带教老师的工作态度, 理论水平、操作水平和授课内容, 其中对带教老师的操作水平满意度最高为73.1%, 而对带教老师的授课内容满意度最低为59.6%。医学生对实习整体满意度为65.6%, 其中对实习单位轮转安排满意度最高为66.1%, 而对实习单位提供的实践机会满意度最低为53.9%。

3.5医学生专业前景满意度

南通大学医学生认为专业学习对工作有帮助所占的百分比最高为92.61%, 认为本专业容易就业者所占百分比最低为29.57%, 说明医学生认为本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就业较难。

4. 讨论

目前国内地方高等院校医学专业设置大部分是借鉴211、985部属院校进行设置, 由于高校的性质、功能分类等因素不一致, 通过分析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满意度, 可发现地方高等院校医学专业设置存在较多问题。本研究发现南通大学这一地方院校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满意度整体并不高, 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专业兴趣、学校软硬件设施、专业设置、实习及专业前景等五个方面。

童腮军等学者调查浙江大学等5个院校抽样560名大学生[3], 对专业兴趣的满意度总体为62.3%。本研究发现医学生对专业兴趣的满意仅为57%, 较前述低, 且报考前直至专业学习后专业兴趣的满意度基本未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 (1) 学生选择专业时不能全面把握自身兴趣, 主要根据父母建议, 并且出现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与就业前景的现象, 并未考虑个人能力是否与专业相匹配。 (2) 学校在学生兴趣培养方面重视程度较低, 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教学工作方面仍有欠缺和疏漏。

马利军等学者调查广东省和哈尔滨共6所医学院校抽样430名非医学专业学生[4], 其对专业课程老师的满意度为83.2%, 对馆藏图书的满意度为69%。本研究发现医学生对专业课程老师的满意度为65.96%, 低于上述研究。可见南通大学的师资力量较弱。可能的原因: (1) 由于学校自身并非“985”或“211”高校, 使学校的受重视程度较低。无法吸引一些优秀的教学人才, 导致南通大学与其他高校间师资力量不平衡。 (2) 学校在专业课程老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素质培训方面仍有欠缺。在图书资源满意度方面, 前述研究高于南通大学医学生满意度。由此可见南通大学可供在校医学生分享的图书资源很少。探究其原因:长期以来政府投入不足, 除接受财政拨款外, 基本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造成医学专业相关的书目较少, 并存在资源过期等各种问题。

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匹配满意度如此之低, 可见南通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很大漏洞, 探究原因可能为基础课程设置科目和课时过多, 且与专业课的相关度较低, 且有些课程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微乎其微。在科研项目方面, 南通大学医学生的参与度为37%, 可见南通大学提供给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并不多, 大部分医学生认为仅仅有小部分表现突出者可以参与, 机会仅仅掌握在个别学生手中。医学生对科研项目的满意度为63%。该满意度并不高, 可能的原因: (1) 学生盲目参与科研、课题研究, 未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与能力水平选择课题。 (2) 指导老师未能正确引导, 使得研究者缺乏真正融入实践中的能力和方法。

李丽等学者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调查》[5中发现学生对带教老师和实习单位整体满意度均为70%, 本研究发现医学生对带教老师整体满意度为68.075%, 其反映带教老师仍需发展和提升, 可能的原因: (1) 带教老师的临床工作任务繁重, 出现让进修生带实习生的现状。 (2) 带教老师缺乏必要的培训和考核, 带教水平和能力不高。 (3) 实习单位和学校对带教老师的管理体制松散, 造成部分带教老师对实习的忽视。医学生对实习单位整体满意度仅占60%, 较前述低, 尤其是医学生对实习单位实践操作动手机会满意度仅仅为53.9%, 可能的原因为: (1) 随着病人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 带教老师不敢让学生操作, 使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 (2) 实习医学生往往分散在各个地市的不同医院或同一医院不同科室, 由于地域分散, 造成学校和实习单位间缺乏沟通, 造成了管理的“空洞”。

马利军等学者调查广东省及哈尔滨共6所医学院校抽样430名非医学专业学生[4], 学生对社会需求的满意度为70.4%, 与南通大学医学生结果基本持平 (70.0%) , 满意度较高。而马利军等学者调查中发现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前景满意度为69.8%, 本研究发现医学生对医学就业前景整体满意度为68.70%, 满意度并不高, 可能的原因: (1) 学校对本专业提供的就业信息太少, 缺少就业指导。 (2) 多数学生期望值高, 希望进入市级及以上单位工作, 不愿进入基层单位, 从而使“期望单位”就业竞争力提高, 造成“就业难, 难就业”的假象, 影响在校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3) 由于南通大学并非“985”或“211”高校, 因此其与“985”或“211”高校在就业形势上存在差异。

学校应投入更多人力、财力、物力, 提高学校教师薪水待遇, 争取吸引各地人才的眼球。定期培训在校老师的专业素养, 加强科研实力, 增强师资力量。在购置教材方面学校应注重质量;在科研、课题参与方面, 学校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模式方面, 学校应吸取优秀的国内外高校的教学理念, 扬长避短, 不断完善。在实习满意度方面, 学校和实习单位应定期组织学生和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学习, 解决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应加强对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 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兴趣, 使他们具备初步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能力。学校应定期向学生开展就业指导, 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 做到信息正确、信息及时、信息共享, 缓解学生的就业紧张感, 提高对本专业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梁盼盼, 于婕.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及启示——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 2011 (12) :212-214.

[2]周敏.农科类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及启示[J].农业教育研究, 2008 (3) .

[3]童腮军, 范安平.大学生专业类型与专业兴趣吻合程度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5) :118-122.

[4]马利军, 钱育佳.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6) :724-727.

[5]李丽, 杨超, 汤艳.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调查[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14) :1788-1789.

大学音乐专业 篇2

上课时间:星期六第一二节

上课地点:12号楼505

姓名:吴青锋

系别: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号:1106645036

指导老师:彭艳

大学音乐论文

摘要:音乐欣赏对大学生的重要性,音乐欣赏的素养以及欣赏时的心理活动,对贝多芬,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看法。 关键词:音乐欣赏、西方音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 就西方音乐而言,音乐中所覆盖的内容、精髓众多。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历史中,从音乐流派到音乐体裁,从无数令人倾倒的音乐作品到令人敬佩的音乐大师,这也使我产生了对高雅艺术的热爱,激发了我学习西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欣赏外国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都使我受益匪浅!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这一个学期来学习外国音乐的感受。

一、由浅至深,由易到难

以前我并没有很深入地接触这些高雅的西方音乐文化,所以开始难免有很多接受不了的地方。不过老师在我们欣赏每一部作品之前都为我们介绍音乐的背景文化以及里面的著名作曲家和演员,这样使我更容易理解里面发生的故事,和那抑扬顿挫的音乐!其一,追求自我表现;其二,音乐语言充满了诗情画意,曲调优美,从听觉感受上来说,我还是易于接受的。

二、从趣味转化为品味

大学音乐专业 篇3

关键词:舞蹈专业;大学音乐;必要性;大学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85-1

在舞蹈艺术的发展史上,音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是一种利用节奏与声音来表达感情的艺术形式,而舞蹈则是以优雅的舞姿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舞蹈与音乐的共同之处就在于,都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都是以连续的过程来丰富艺术的内涵,通过舞蹈节拍或音乐节奏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对人们视觉和听觉产生感染,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

一、当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舞蹈与音乐分别设立为相互独立的学科,削弱舞蹈课堂教育效果。在舞蹈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仅仅把音乐作为舞蹈训练的一个工具,忽略学生音乐基本功的积累,如此一来,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就会被机械的表现,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应注重对我国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理论的培养,利用音乐去激发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的内心力量和灵感,实现人、舞蹈、音乐真正的统一,恰当、真实地表达舞蹈的艺术内涵。

(二)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三种方式:记谱法、节奏法、音乐欣赏法。

1.记谱法

记谱法是以五线谱为例,让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识谱,同时让学生尝试着练习演唱掌握作品节奏,从而更好地演绎作品。因此,舞蹈专业学生学习五线谱和简谱对音乐有更深的印象是有必要的。

2.节奏法

节奏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针对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节奏对学生的舞蹈练习有辅助的作用,如果学习不好节奏,不知道音乐中的节拍、拍号等知识,就不能对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导致在舞蹈练习中听音乐而跟不上节奏,不能使舞蹈和音乐更好地结合。

3.音乐欣赏法

在音乐理论的学习中要适当地给学生欣赏一些音乐作品,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讲解大小调式和中国的民族调式,把调式的学习运用到欣赏音乐中去。通过欣赏不同的音乐风格把握住不同的音乐节奏,通过欣赏音乐使舞蹈专业学生在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上有更大的提高。

(三)考核方式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训练重点,单纯地倾向于机械的技能训练。作为一名舞蹈专业的学生,应该意识到,舞蹈不仅是肢体的摆动,音乐的伴奏对于提升舞蹈的艺术感染力是十分必要的。在考核方式上,高校对舞蹈专业学生成绩的考核过于片面和单一,应该吸收和融入更多音乐理论的元素。

二、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的必要性

(一)是改变与提升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保证

大学音乐教育既是提高音乐素质的教育,更是以音乐为教育平台,着重培养非音乐素质的教育。因此,如何构建大学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关系到能否实现大学音乐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现在我国部分普通高校开设的音乐必修课或选修课主要是面对少数人进行的非系统的音乐教育,大学音乐教育的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融课堂教学、课外指导、活动辅导及实践培训的大体系;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融音乐基本认知、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听辨能力、基本实践能力的综合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完整体现音乐教育的内涵,才能真正达到大学音乐教育“育人”的目的。在基础教育不够完善的情形下,大学音乐教育既是对基础教育的补充也是对音乐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所以,构建大学音乐教育科学的教学体系与合理化的内容是改变与提升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保证。

(二)是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取得未来舞蹈艺术事业成功的需要

加强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学习音乐理论,是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取得未来舞蹈艺术事业成功的需要。真正的舞蹈艺术,需要的不仅仅是狭义的“跳舞”,更多的是多种艺术相关知识的积累。其中,音乐就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师范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显得必要。因为师范类舞蹈专业的学生,将来很可能会从事舞蹈教学工作,从事舞蹈教学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仅局限在跳舞上。试想如果一个缺乏必要的音乐理论的老师担任舞蹈教学的任务,那么,其必然不会引导自己学生的音乐理论的修养。如此恶性循环,必将不利于舞蹈专业的发展。因此,加强高校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理论的学习,不仅重要,而且必要。

三、小结

综上所述,音乐与舞蹈如影随行,音乐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国高校目前对舞蹈专业的学生的音乐理论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实际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必须摒弃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将舞蹈视为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要学会灵活使用并结合实际情况,不能完全依赖规定的教学方式而丧失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本身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以及自己的教学质量,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多样化紧紧联系实际,让音乐到生活中去赴学生享受音乐。因此,加强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相关的音乐理论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霍岩.舞蹈专业学生音乐课教学探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2).

[2]蔡丽红.浅谈高师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S1).

作者简介:

刘露,女,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2013级舞蹈表演专业本科在读;

大学音乐专业 篇4

音乐治疗学是集音乐学、医学、康复学以及心理学,乃至涉及到其他未知领域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是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

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关于用音乐治愈身心、驱病健身的记载,提倡用音乐治疗方法的信念。在中国的《黄帝内经》一书中,使用“五音疗疾”音乐治疗的方法。此外,在《乐论》、《琴赋》、《养生论》、《史书》中都能看出我国的医师和精通乐理的文人,已经知道音乐对人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益处。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西方人的音乐思想也逐渐被大众所熟识,使得音乐更具多元化,显得愈加丰富多彩。正是因为出现了很多关于音乐与健康内容的文献及一系列相关理论,为后来的音乐治疗以及音乐养生奠定了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和音乐生理学等的基础。

二、音乐治疗学在我国的历史背景和研究现状

(一)背景

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随着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使得人们在日常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日益暴露、越来越多且严重化。当代社会中,学生们面临的升学压力、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当压力堆积过多到自我无法调节的程度时,在他们幼小的、不成熟的心理上就会引发很多心理疾病,严重的更可能导致他们有轻生的行为。现在不仅仅是通过药物来帮助病人改善病情,同时也采用心理治疗法为病人减轻痛苦。

(二)音乐治疗学的现状

自1979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美籍华裔音乐治疗家刘邦瑞教授在1979年将音乐疗法传入中国后,得到了人们的推崇,但由于中国的国情以及国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使音乐治疗在中国的发展停滞不前。但是,由于目前国内音乐治疗学课程大多分布在专业音乐院校中,而音乐治疗学这门课程未在综合类大学中设置。并且,现在将音乐治疗学课程在高校里面开设还存在着很多困难。最主要的是音乐治疗学课程师资不足的困难,由于其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由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来教课,才不会出现照本宣科的状态或专业的误区的现象。但是,不能因为师资匮乏而浪费掉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但也不能因为盲目跟风而忽略教学质量。因此就需要综合类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配合好本课程的和谐开展,在课程教学目标中以学生能了解音乐治疗学这门学科,培养兴趣为主,提倡以更多新方法、新的科学技术带到课堂,增长见识,开阔学生们的眼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传播音乐治疗这一学科。

三、音乐治疗学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应用

(一)以音乐为中心取向,结合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音乐本身就具有调节自我心理的积极作用。音乐治疗法需要立足于音乐基本知识,以音乐为中心点,利用音乐对人的调节作用,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音乐治疗学与音乐专业学生的有机结合

自古以来,大多思想教育主要以语言为其媒介。在日常的沟通、学习过程中,人总是会有选择性的注意与自己喜欢的话题,就会对自己潜意识中不好的话题产生本能的抵触。而大多数的人对音乐都不会产生抵触情绪的,听觉艺术作为音乐的艺术特征之一,因此在音乐治疗过程中,音乐专业学生能更好地运用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内涵,在无形中影响患者的情绪,对患者大脑的潜意识进行调节,相应的吻合的音乐对负面情绪进行正确干预,其心理得到良好修复。由于非语义性作为音乐艺术的又一重要特征,使得在对于无法使用言语表达或交流有恐惧感的人来说,音乐治疗在治疗师与患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三)音乐治疗学对音乐专业学生产生的价值

在音乐治疗学发达的欧美国家,音乐治疗师主要由音乐专业人士担当,这就说明国外对音乐治疗师的音乐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而相对于国内,主要是由医师担任音乐治疗师,就会出现很多医生给病人开处方的事例。音乐治疗之所以在欧美国家得到如此大推崇,在于他与一般性治疗方式不同,他充分的利用了音乐艺术的特性。因此,音乐专业人士或学习过音乐的人相对于对音乐毫无相关知识的人来说,对能更为的理解音乐曲目的内涵,以及这些曲目对不同治疗者的不同心理影响都可以掌握得更准确。

全国大学金融专业大学排名 篇5

作者: 万抒看 2012-12-30 18:07 [查查吧] 来源:)下辖财政系、货币金融系、应用金融系、保险系和电子应用中心,附设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并拥有现代模拟教学实验室和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该学院汇聚了我国金融学、财政学领域的一批著名学者,教学与研究力量雄厚。现有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副教授29人。此外,该院还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的财金人士担任兼职教授。

该学院学术成果丰硕,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数十项,数次荣获全国优秀学术成果奖;该院还与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多方位的教学合作,并于2 0 0 1年设立“黄达——蒙代尔讲座”,这是目前财政金融理论前沿动态的最高层次学术讲座。学院设置了“华泰保险助学金”、“中国建设银行奖学金”等专项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财政学专业

财政学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它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专业是建国后我国最早设立的财政学学科点,在财税领域一直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并被教育部评为财政学专业的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点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方针,力求培养既懂财政税收基本理论又通财税实务的应用型人才。几十年来,该学科点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以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核心课程: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公司财务、税收制度与管理、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国债市场与管理、资产评估、公共部门财务与管理、企业税务筹划、国际税收、税务代理、所得税会计、计算机税收征管实务等。

就业去向: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及政府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各大银行及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以及报社的财经报道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

税务专业

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是近年来社会需求增长较快的一个新设专业,它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税务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学生理解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以及分析企业税务发展战略的能力。

核心课程:税收经济学、商品税制、所得税制、财产与其它税制、税务管理、税务会计、国际税收、税务稽查、税务代理、税务筹划、转让定价税务管理、税收电算化、外国税制等。

就业去向:各大公司的税务部、各大银行及企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及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政府财税部门等。

金融学专业

该专业是中国人民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已开办的“中美金融实验班”和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的经济金融硕士,不仅实现了人才教育的国际化,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该专业培养高层次的金融人才,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专业能力、娴熟的英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核心课程:金融学、公司财务、财政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固定收益证券、金融工程学、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等。

金融工程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是教育部最早开设金融工程专业的五所大学之一,该专业2002年开始招生。该专业以现代金融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金融创新为核心,综合运用以数理分析为中心的现代金融理论、工具、技术与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一门新兴金融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技术性。主要培养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人才、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金融技术与开发暨金融风险管理人才。

核心课程:金融学、财政学、金融工程、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金融数学、公司财务、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学、计量经济学、随机分析与随机控制、信息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等。

信用管理专业

该专业是教育部2002年批准并开始招生的新专业。该专业以信用信息为研究对象,以信用风险管理为核心,以提供信用产品与服务为宗旨,是集管理、金融、财务分析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掌握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基本分析方法,并在信用分析与管理方面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的高级信用管理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公司财务、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投资学、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审计学、信用经济学、企业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银行信用管理、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与度量、征信与市场调查、资信评估学等。

以上三个专业的就业去向:国内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财务租赁公司)、外资金融机构、政府金融和经济管理部门、各大新闻媒体以及各大企业的财务和融资部门。

保险专业

该专业培养能从事保险及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四年系统的专业学习,学生应全面掌握保险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富有敬业精神及保险职业责任感,毕业后能胜任保险业经营及管理工作,以及相关行业的风险管理工作。

核心课程:货币银行学、公司财务、财政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财产保险学、人身保险学、保险法、保险经营与管理、保险精算、保险会计与财务等。

就业去向: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监管机构、银行与证券部门或其他大中型企业风险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及有关咨询服务部门等。

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第二特色专业“金融学双语实验班”

该实验班于2006年首次招生。每年在财政金融学院各专业的新生理科生源中挑选25名学生,实施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计划。实验班主干专业课程由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的教师队伍讲授,采取双语授课方式。该实验班将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成为了解现代金融理论和实务的高级人才。

核心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数理统计、数据结构、计量经济学、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数学规划、金融衍生工具、金融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机构与风险管理、金融计量学、固定收益证券、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等。学生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以后,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第二学士学位。优秀学生将直接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继续深造。

就业去向:毕业生掌握系统的现代金融知识和数理能力,适合在金融管理部门和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银行金融实务部门从事高端专业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就业问题。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通过了人大的自主招生,想要报考金融学专业。1.请问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就业情况如何? 2.和同类学校的金融学专业,如北大、中财、上财比较,哪个好 3.听说人大金融学侧重理论,实践能力不足,是真的吗?日后我希望去外资银行或公司工作,会不会很对路

4、国际上的认可人大金融吗

5、以后应聘时人大金融毕业的学生会不会很被招聘单位欢迎 问题好多!但我确实非常喜欢人大,才会想去深入了解他,谢谢大家的帮助。

论音乐教师专业素养 篇6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结构 专业素质 专业技能

近些年随着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师资队伍的素质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應清醒地看到到目前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还尚存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方面也还有一些尚待调整和完善之处,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观念、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和僵化落后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勇于改革实践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使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相适应,并使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音乐教师的素养除了本学科专业水平外还包括其它学科的文化素养,以及师德修养。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度。面对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多元化信息时代,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上才能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首先,以拓展现代音乐教育为思路的艺术素养和以现代音乐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专业技能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及职业素养 现代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综合”。即以音乐教育为本广泛综合其他相关文化领域的共同元素整合成音乐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艺术素养完整和谐发展的空间。在一些国家级或省级的音乐比赛中我们的选手在技能展示方面都表现得较为出色。可是当涉及到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领域的比赛内容时,选手们的表现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再观其根本原因,是在长期的技能化和德育化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被漠视了,音乐教育自身的审美育人目标被忽视了。拓展现代音乐教育首先要加强音乐教师各艺术素养的均衡发展,形成教师的艺术通识通感能力。其次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同音乐教学的联系,为音乐教育现代化打下基础。再者就是加强做为教师的相关职业素养及文化素养。

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故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的手段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故我们音乐教师应通过对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音乐学科各相关理论的学习,从而形成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并以之为指导研究新音乐教育理念下音乐教学同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的关系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的认识,并展开学习奠定适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坚实音乐专业能力基础,保障音乐教学的基本需要。

一歌唱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是一个优秀音乐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歌唱是人类原始的、本能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人类表达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唱歌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富有个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使他们逐步学会运用音乐的各种表情手段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和音色以及不同的演唱形式、不同的伴奏乐器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帮助并引导学生自信、大方、自然、富有表现力地歌唱。

二乐器演奏技能

乐器演奏技能也是音乐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钢琴是音乐教学的首选乐器故音乐教师应具备基本的弹奏能力能够根据歌曲旋律、曲式风格与情绪要求正确选择和编配伴奏不断提高即兴伴奏的能力为创造性地音乐教学活动服务。而且器乐学习是学生参与实践、创造的重要手段。著名的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故教师应掌握一些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或了解其性能帮助学生学习器乐以保障音乐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的需要。

三识读乐谱技能

能够较熟练的识读乐谱是对音乐教师的基本要求。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识读乐谱能使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也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深化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帮助学生把握音乐艺术。虽然音乐新课程的内容标准对识谱教学作了新的规定降低了识谱教学和音乐基本技能的难度但这并不等于对音乐教师识谱技能要求的降低。相反音乐新课程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提高识读乐谱水平而且更要提高识谱教学水平。

四创作技能

音乐新课程增加了“创造”的教学领域,这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是指在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包括了一切创造性音乐活动,即兴音乐表演、自制简易乐器、编配伴奏音型、简单的歌曲创作等。新课程对音乐教师不仅提出了音乐创作技能方面的要求,而且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创新能力是人类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突出要求。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要面向每个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多方面思维,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一个练习,可能会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会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教师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性活动要善于用新观点、新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创造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五指挥技能

指挥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技能包括合唱指挥与乐队指挥。合唱是音乐教学中的常见形式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都很普遍。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的各种乐队日益增多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断提高指挥技能以适应音乐教学和学校音乐团队活动的需要已是音乐教师的努力方向之一。

其次 要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水平和审美修养

音乐是最富于情感表现的艺术,音乐教育是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熏陶、感染、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审美心理结构,使之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因而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音乐体验能力,同时,音乐教师的审美高度、对音乐作品的筛选能力,直接体现和制约着教育教学的开展。这就要求教师能深刻地感悟音乐之中的情感,领悟音乐作品的精神真谛,了解它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教学要想让学生感动,教师首先自己能够被感动,因为只有音乐教师首先走进音乐,才能使学生走进自我的音乐世界成为可能。因此,音乐教师鉴赏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音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和教学质量。

再次,加强音乐教师各艺术素养的均衡发展

长期以来谈到音乐教育,人们便很自然地与是否教识谱、会乐器、会运用歌唱方法唱歌等具体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即把音乐教育看作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实这种传统的音乐教育是十分偏面和狭窄的,它既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功能,更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的价值,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见物不见人。新的音乐课程设置体现了从分散到整合突出了音乐的艺术性,内容上注重加强了音乐与现实生活、自然与社会的联系“整合既是知识的融合,也是能力的贯通”。时代的发展使人的素质趋于综合化的需要,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专业以外诸多学科的知识,不仅是文化知识,还包括教学艺术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那种“一桶水”和“一滴水”的比喻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要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促进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大学音乐专业 篇7

目前, 学者对专业承诺的研究大多为一般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的研究, 或者针对了部分比如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师范类专业大学生、农科专业类大学生等, 而针对两个专业的对比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 本文将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对比分析为例, 对浙江理工大学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进行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为了调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比性, 本研究从文科类和理科类专业中分别选取了一个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到两个专业的层次性, 选取了浙江理工大学重点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自动化作为代表, 别对这两个专业大一到大四的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体抽样调查, 总共抽取两个专业12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被试, 回收有效问卷115份。在问卷发放中, 两个专业各60份, 每个年级15份。其中国贸男生27人, 女生32人, 总共59人;自动化男生37人, 女生19人, 共56人。

2、问卷编制。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的是连榕、吴兰花 (2005) 等研究者开发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 在此基础上略加修改。该量表共27个项目, 四个维度: (1) 情感承诺, 主要反映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情、愿望; (2) 理想承诺, 反映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3) 规范承诺, 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的规范和要求, 留在所学专业是出于义务和责任的考虑; (4) 继续承诺, 主要反映大学生出于自身素质、能力、就业机会及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工资、待遇等经济因素考虑而愿意留在该专业学习。该量表采用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5个等级计分。

二、研究结果

1、总体情况分析:

(1) 专业承诺的总体特点。通过对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一般统计分析, 得到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专业承诺的平均得分为3.3454, 这说明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自动化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总体水平中等。规范承诺的均值最高, 反映了这两个专业的学生专业责任感比较强, 而情感承诺、理想承诺、继续承诺的分值都低于专业承诺均值, 继续承诺最低。 (2) 专业承诺的性别和生源地差异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从生源地上看, 农村和城镇的学生在四个维度上的差异都不大;从性别角度来看, 总体而言, 男生与女生的专业承诺的差异不大, 但是男生与女生在继续承诺上有显著差异, 说明男生比女生更愿意以后继续在本专业领域发展。 (3) 专业承诺的考虑因素差异。结果显示, 在专业承诺的理想承诺维度上, 选择专业时由于“喜欢该专业”的学生的得分均高于其他任一考虑因素, 且与认为“该专业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学生、认为“目前该专业比较热门”的学生与选择“其他”的学生有显著性差异。

2、专业对比分析。

(1) 专业整体情况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无显著差异。 (2) 基于性别的专业间承诺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国贸专业:国贸专业男女生专业承诺无显著差别, 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男生在“继续承诺”上明显高于女生, 说明女生普遍认为该专业不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 抱负不易实现, 以及对继续学习该专业的兴趣较低。 (3) 基于年级的专业间承诺比较分析。表5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 国贸专业仅大一和大三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规范承诺中, 只有大一和大二、大三、大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自动化专业各个年级间在专业承诺上的任一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结果分析

1、国贸与自动化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整体水平不高。

结合访谈, 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 填报志愿的自主性欠缺。部分学生在填报时受父母亲友的影响比较大, 导致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不高。 (2) 社会中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现象。这种现象往往受社会经济利益的影响较大, 特别是当有机会进入预期收入更高的热门职业时, 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放弃自己的专业, 去获取更好发展。 (3) 当前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就业信心严重不足, 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较低。

2、国贸学生的专业承诺总体水平高于自动化学生。

本文认为主要由于学科性质的差异。与国贸相比, 自动化更具技术性与严谨性, 学科任务更为繁重, 使得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以及继续学习的愿望降低。其次, 自动化的就业范围相对于国贸来说较窄, 所以学生出于自身能力、素质、就业机会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经济因素考虑, 对专业的认同感较低。但是另一方面, 两个专业间的专业承诺差异并不大, 这可能与本次调查的样本选择有关, 因为两个专业都是省重点建设专业, 在本校学科建设中的水平相近。此外两个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志愿进该专业, 而非调剂, 说明了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并不存在较大差异。

3、农村与城镇的学生的专业承诺无显著性差异。

这主要由于当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与城市的沟通更为密切, 因此农村学生的城市融入度更高, 学生间对于学习的认知差异逐渐缩小。此外, 由于浙江理工大学主要针对浙江省内招生, 由于浙江省经济发展较为均衡, 所以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学习观念上的差距更小, 导致生源地对专业承诺影响不大。

4、从男女生专业承诺的总体上看, 女生在继续承诺上较低。

从专业角度来看, 国贸专业男女生专业承诺无显著差异, 而自动化专业女生在继续承诺上低于男生。这和学科性质有很大关系。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 女生会认为此类专业工作较为不适合女性, 不易实现理想和抱负, 因此其继续承诺的分值较低。

5、国贸各年级间仅大一与大三存在显著差异;

而自动化各年级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对于上述结果, 可以理解为:对于国贸专业来说, 由于现阶段该专业比较热门,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此专业存在较大期望, 同时对专业的认识较为缺乏, 而到了大三, 经过系统化学习, 对本专业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知, 因此大一与大三间有较大差异;而对自动化专业来说, 相比于国贸, 专业学习更偏向于实际应用型, 学生报考时对该专业的认识与进入该专业后实际学习感受差异并不显著。

6、选择专业时由于“喜欢该专业”的学生在理想承诺维度上显著高于认为“该专业有较好发展前景”的, 认为“目前该专业比较热门”的和选择“其他”的学生。

对此本文认为, 首先考虑“该专业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学生与考虑“目前该专业比较热门”的学生都根据外部因素选择专业, 而外因往往是不可控制的, 并且它在调动积极性方面的作用也不够持久。其次, 一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只看到了当时该专业的热门程度而未考虑其发展或自己在该专业未来的发展, 直到深入学习后才对整个情况有较为明显的认识, 这时大家往往会质疑自己能否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 就导致了专业认同度的降低。最后, 从内部因素来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来源于自身, 属于内因, 而内因是决定因素。所以“喜欢该专业”的学生在选择本专业时往往带着一种实现理想抱负的心态, 并且在学习专业知识时也会比一般学生更有热情, 在理想方面的专业承诺水平也就比其他人高了。

四、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 学科性质、性别差异、志愿填报的自主程度以及对就业前景的评估都会对大学生的专业产生很大影响, 对此,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从学生角度言, 在填报专业的时候要用长远的目光看待该专业的未来发展, 且要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同时, 在选择前要收集相关信息资料, 真正了解这个专业, 而不至于在接触了专业学习后才对能否在本专业领域发挥特长、实现理想抱负等产生质疑, 这样专业承诺自然就不会高了。更为重要的是, 对于女学生, 除专业信息外仍需提供更多人生与职业发展指导。

2.从家长角度言,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思考与选择的空间, 不要一味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同时要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了解孩子的兴趣与想法, 并能够鼓励孩子自主发展。

3.从学校角度言, 一方面高中阶段的学校应将生涯规划的指导纳入学生教育, 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信息;另一方面, 大学院校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学科建设水平, 为学生提供及时丰富的就业信息。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自动化专业在专业承诺上的对比研究, 旨在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自动化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现状及差异对比分析, 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专业承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自动化专业

参考文献

[1]、Allen N.J, Meyer J.P.The measurement and antecedents of Affective, 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1990, (63) :1-18.

[2]、Morrow PC, Wirth RE.Work commitment among salaried professional[J].Joum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9, 34:40-56.

[3]、严瑜.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6) :134-138.

[4]、罗亚莉, 刘衍玲, 刘云波.大学生专业承诺现状的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 2008 (2) :120-123.

[5]、连榕, 杨丽娴, 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 2005, 37 (5) :632636.

大学音乐专业 篇8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包分配, 国内对于大学生需求较大, 大学生作为稀缺人才资源就业自然不成问题。然而, 近几年由于各大高校的连年扩招, 大学生规模有了数量级的变化, 随着毕业生的数量持续增长。高等教育在学人口拉动内需, 又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广泛化。从而, 研究大学生择业意向, 为大学生能实现自己的择业目的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非常多, 但具体到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其是择业意愿问题的研究就非常之少。就社会工作这样一门新兴的特殊学科及其专业人才正是现阶段转型社会所急需的。然而自专业设立以来,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不容乐观。

因此, 研究江苏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男大学生择业特点, 就业地域, 就业月期望值和行业等, 不仅可以丰富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择业的研究, 而且能让大学生清醒认识到自身目前的状况, 以便对未来就业有更好的规划,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

1、文献综述

(1) 国内大学生择业意向现状

以前国内关于大学生择业问题的研究较少, 一直到九十年代关于大学生就业出现问题时有关大学生择业的研究才开始兴起。

对大学生自身就业前景态度的研究。赵玮在《我国大学生择业意向研究评述》中谈到:就他们的择业观和态度, 高校学生都知道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 但大多数人却很看好他们的就业前景。也有研究认为, 大学生对就业前景心态平稳, 但不能盲目乐观, 因为在调查中认为自己“一般”的大学生就业前景, 选择“乐观”和“不乐观”是少, 所以大学学生可以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冷静, 客观的评价, 职业心态的平衡, 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

大学生就业地域的选择。浏览了很多文献资料, 大部分地区的调查数据都显示就业地区 (除了自己家乡) 首选东部沿海城市, 其次是内陆大城市及中小城市, 而选择西部及基层就业人数寥寥无几。

大学生就业月期望值:周庄的《我校在校生择业意向的调查分析》里通过对五千人调查问卷分析出:薪酬待遇是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第一因素, 不同的人对收入的期望值却不同。

大学生就业行业的选择:郑洁在《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中写到:大学生的择业情况分析如下:第一, 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公务员工资福利稳定, 所以很热门, 成为大学生首先考虑的行业。第二, 外资企业和三资企业有很多的实践发展自己的机会, 资金和管理比较到位, 也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第三, 目前大多数国营企业, 不少没有走出经营不善的困局, 效益也不高, 管理模式的僵化, 吸引人才困难;不能再像以前那像是铁饭碗, 大学生选择的并不多。第四, 私人企业、乡镇企业规模都小, 发展空间不大, 所以选这二类企业的大学生较少。

(2) 国外大学生就业

国外对大学生择业意愿的研究起步比较早, 他们以在校生就业后的预期收入作为大学生择业的重要问题。贝茨发表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在校生收入预期》, 多米尼斯和曼斯基对部分地区学生的就业后的预期收入进行的合作研究, 以及欧盟在1999~2001年间对高校学生就业后的预期收入进行的调查研究都是这方面的代表。这些研究分析的框架是建立在制度健全的经济体制的基础上的, 而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很不完善, 况且由于民族的, 历史的, 文化的背景及政治价值观的影响, 国内外大学生择业与观念与行为存在着很大差异。

然而就现有研究中, 国内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男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内容很少, 甚至处于空白, 对一般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和意愿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本文将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社会工作男大学生的择业意向进行调查研究, 为当前社会工作专业男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

2、核心概念

(1)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遵循专业伦理规范, 坚持“助人自助”宗旨, 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 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 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 整合社会资源, 协调社会关系, 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 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 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2) 择业意向

择业意向是给人选择职业的自主意向, 代表着一个人的求职方向。每个人的择业意向的不同, 主要是由于每个人选择职业的考虑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 大多人的择业意向出发点有这样几个个人爱好兴趣:为出发点的;自己所学的专业或是擅长为出发点的、以获取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的、以发展潜能为出发点的。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与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基本资料,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首先, 通过学校图书馆和数据库, 对有关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择业的文献进行阅读摘录。然后, 利用设计有关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最后, 用所得文献资料, 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汇总, 从而为社会工作专业男大学生择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研究对象:江苏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大一到大四的100位男大学生。本问卷共发放100份, 实际回收100份, 有效96份, 有效率为96%。研究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 资料如下:

从研究对象的年级分布情况, 本研究对象中大一男大学生战21.9%, 大二男大学生占25%, 大三年大学生占26%, 大四男大学生占27.1%。各个年级人数相差不大, 所采集的数据更具有公平性。

(1) 多数社会工作男大学生毕业后不会继续深造。调查数据显示, 只有19.8%的男大学生会继续深造, 而就业和创业的分别占了65.6%和14.6%。研究对象表示, 由于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不看好, 认为继续深造根本没有必要, 反而浪费了积累工作经验时间, 所以他们毕业后绝大部分选择了就业或者创业。

(2) 多数社会工作男大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形势不看好。33.3%的社会工作专业男大学生认为就业十分严峻, 很难找到适合工作, 30.2的学生则认为有点严峻, 和其他专业差很多, 21.9%认为和其他专业差不多, 而只有14.6%的学生认为容易就业。这些数据表明, 社会工作专业男大学生对自身专业信心严重不足, 认为将来自己的就业形势很严峻。

综上所述, 只有极少数社会工作男大学生毕业后愿意继续深造或者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方面的工作, 他们对本专业就业前景很担忧, 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划, 对本专业严重缺乏信心, 这些都表明了他们对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度不高。

2、社会工作男大学生择业观念多元化

(1) 社会工作专业男大学生选择择业方向广泛。数据显示, 其中14.6%学生毕业想朝政府部门工作, 18.8%学生希望到事业单位工作, 12.5%则愿意选择国企, 21.8%的学生选择外企, 选私企则占32.3%。由于社会制度的变化, 人们与社会上各职业的观念也发生了剧烈变化, 以前热门的国企工作已经不是那么吃香, 更多的人选择机会比较多, 待遇更加好的外企或者私企。

(2) 社会工作男大学生并不要求专业和工作对口。15.6%的学生选择“专业对口, 但不强求”, 33.4%的学生认为“专业不重要, 有工作就行”, 42.7%的学生认为“关键是发挥自己才能”, 仅仅只有8.3%的学生“非本专业不干”。这些数据表明, 社会工作男大学生对自身就业情况还是非常理智的, 认识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并不一味的强求专业对口, 明白发挥自己才能, 更多地体现自己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综上所述, 社工专业男大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并不强调专业对口, 对不能选择到本专业类型的工作也普遍保持理解, 大多数能接受将来从事不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 现代大学生能清醒认识到当前社会就业情况并不像以前大学生就业包分配, 更重视自己经后的发展, 这也充分表明社会工作专业男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的多元化。

3、社会社会工作学生择业薪酬期望过高

数据显示, 3.1%社会工作专业男大学生选择月工资1000以内, 21.9%的学生选择1000~3000, 而66.7%的学生选择了3000~5000, 5000以上则占8.3%。大学生对社会的期望值往往与现实存在很大差距, 这就要求他们进入社会后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恰当地定位, 不要盲目, 眼高于顶。调查结果表明, 大多数大学生不愿意降低自己的工资期望。大部分社工专业男大学生希望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 只有极少部分在1000元以下。现今社会大环境下, 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 人民币贬值, 这也导致大学生对自己就业后的薪酬期望普遍很高。

4、社会工作专业男大学生择业地域普遍选择沿海发达地区

调查研究表明, 49.0%社会工作专业男大学生选择沿海开放城市就业他们主要是考虑到这些地区更有利于发展自己。而西部城市, 内陆以及农村小城镇则总共只占27%。24.0%学生则选择在家乡工作, 他们觉得在家乡自己比较熟悉, 能利用更多的人脉资源, 发展比较容易。更多大学生认为在经济发达地区自己的发展机会更多, 更加能得到锻炼, 体现自己价值, 所以绝大部分同学选择沿海开放城市就业。

四、择业意向的主要问题

1、职业规划不明确

调查表明, 社会工作专业男大学生并没有收到学校良好的就业指导工作, 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受到的指导不太完善, 甚至很不完善。以及前文提到的社工专业男大学生对本专业就业认同度不高都表明了, 现在社工专业的男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规划没有具体的目标, 对自己没有清醒认识与计划。在这种情况下, 大现自己价值为社会作贡献。

2、择业标准选择差异大

多数大学生把“发挥自己才能”作为择业标准, 表面看上去似乎说明社会工作专业男大学生这个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是以最大化的实现人生价值为择业目标为前提, 并没有被物质所迷惑。其实不然, 再深究下, 为何他们要以“发挥自己才能”作为主要标准, 是因为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坦率的说道:充分发挥自己才能, 其他的也是应有之义了, 还可以名利双收。由此可见, 在社会拜金主义大环境影响下, 社会工作专业男大学生过于注重自我价值与物质利益, 社会责任感过于弱化。这种把自身价值与物质利益混为一谈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我们应该重视并解决这一现象。

3、择业地区选择不平衡

当今国内经济正飞速发展, 中国大部分地区甚至是一年一个变化, 但是各地域发展不平衡也是社会的一大问题。而很多社工专业男大学生都选择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作为今后工作地区, 这样地区发展将更不平衡, 富的地方越富, 穷的地方越穷。长此以往, 贫富差距加剧社会矛盾, 更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加紧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让他们能均衡的选择就业地区, 为社会和谐平稳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五、总结和建议

社会工作专业男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个人问题, 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因此, 在社会不断发展, 竞争不断激烈, 压力不断增加的当前, 社会工作专业的男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与支持。本文综合数据材料以及相关文献综述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方面

由于社会工作这一职业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要目标, 求得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对其的推动力较小, 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推动。因此, 政府应推动社会工作向职业化的发展, 建立社会工作职业体系和社会工作人员岗位编制;政府应将部分职能分离, 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机构执行, 使政府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脱离, 更专注于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培养;各种社会工作机构是社会工作发展的主要力量和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就业的主要渠道, 因此政府应下放权力, 鼓励各种社会工作机构和组织的发展, 以推动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国家和政府应通过政策和法规的制定, 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成长环境, 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 增加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度和大众认知度。通过以上的措施, 相信一定能够建立一个比较明晰的社会工作职业体系, 增加社会工作相关机构的数量和社会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

2、学校方面

调查发现, 部分社会工作毕业生太过追求职业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没有清晰的职业定位。因而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社会工作学生的职业指导, 开设职业指导课程,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情况, 较早地设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学校应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力度, 编写更加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专业教材, 建立更加专业的、有更多实务能力的师资队伍, 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活动;学校应多举行有针对性的专场人才招聘会, 按照行业、岗位、地区等标准合理组织和安排专场招聘会, 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取与自己条件和能力相匹配的并且是自己所需的就业信息, 以促进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摘要:现今, 关于大学生择业问题的研究有很多, 但对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择业问题研究却较少。而本文通过对江苏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男大学生的调查, 了解他们择业时的特点, 包括就业行业、就业地域、薪酬待遇等方面意愿, 发现他们的择业问题, 为改善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供数据服务与合理建议。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择业意向,择业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王路江, 马俊杰, 王志诚, 唐钧, 著.测量愿望——大学生职业选择实证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张弛, 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大学音乐专业 篇9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和教学计划外的一切实践活动[1], 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体指高校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大学生深入现实社会, 参加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以了解社会, 增长知识技能和设计工作能力, 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2]和人生观的教育活动[3]。

但令人遗憾的是,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低下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这说明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因此, 有必要对实践活动本身以及学生的参与情况做多方面的调查和研究, 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以安徽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 了解当代大学生专业知识的课外实践运用状况, 发现现有实践活动的优点和缺陷, 以期为今后做出改进和调整奠定基础。

2 调查过程、内容及数据分析方法

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24日, 调查小组对安徽农业大学英语专业各年级学生实施抽样调查, 并与各级学生进行访谈, 详细了解英语专业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想法、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态度及安徽农业大学外语学院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调查过程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包括电子档和纸质档) , 实际收回171份, 有效率为85.5%。本次调查主要从学生课外实践的参与频率、参与态度、参与方式和学生参与课外实践后的想法等方面进行调查, 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讨论分析学生课外实践的参与现状、参与课外实践的偏向性、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现实性。主要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为描述性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参与度以及专业与实践的结合度

问卷的第一题对学生是否参与过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情况调查, 数据显示:74.27%的同学参与过与专业知识有关的课外实践活动, 只有25.73%的同学没有参与过此类实践活动。问卷中的第二题调查专业知识被应用在实践活动中的频率, 仅有2.92%的同学表示频率较高, 其余45.03%的学生表示低, 7.6%的学生表示极低, 44.44%的学生表示还行。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良好;专业知识同课外实践并没有非常大的剥离, 但同时, 结合也不甚紧密。

3.2 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形式的偏向性

课外实践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为学生在参与时提供了多种选择, 不同的选择代表了每一位学生对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的偏向性。分析学生对不同类型活动的偏向性、对不同活动举办方式的偏向性、对具有不同组织形式活动的偏向性进行分析, 有利于我们发现现有活动形式在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

第三题 (多选) 数据显示, 在接受调查的171个人中, 选择参与外语类竞赛的学生最多 (83人) , 其次是做有关外语类兼职 (52人) , 选择主动与外国人交流的有47人, 同选择其他类活动人数 (43人) 基本持平。数据结果表明, 课外实践的参与形式主要为参加外语竞赛活动以及做有关英语的兼职, 而同外国人交流的学生人数较少。

第四题 (多选) 调查了实践活动的组织方式。从数据结果看, 大多数的课外实践活动的展开方式大都是学院老师和学校社团。因此学院老师、学校社团举办的活动能否真正有效吸引广大同学们的兴趣成为关键的一环。

第五题主要针对参与者的积极性。数据显示, 2.34%的学生从不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11.11%的学生经常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12.28%的学生迫于要求勉强参加, 74.27%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值得欣慰的是,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课外实践的学生居多, 经常、迫于和从不参加的较少。

兴趣决定参与度, 有利有弊。弊端在于:学生们以自己的主观兴趣来参与实践活动的同时, 会因为没有强制性的辅助措施使很多学生以兴趣不对为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懒惰心理以及为难情绪不参与课外实践, 从而使书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相分离让学生不能得到锻炼。

第七题 (多选) 调查学生对哪些实践活动更感兴趣。选择话剧、演讲比赛、辩论赛、外文歌曲大赛的学生人数分别为94、69、59、66, 选择其他的为36人。这些数据显示, 参与各项校办实践活动的学生分布较平均, 无太大差异, 学生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实践活动。

第九题 (多选) 调查哪种课外组织形式的实践效果会比较好。认为以全院为单位组织活动效果较好的学生为42人、认为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较好的有80人, 自由搭配为99人。该组数据显示由班级、寝室、自由搭配组合的形式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多。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形式的偏向性主要取决于活动与本专业的关系、学生本人的兴趣、活动主办方以及组织形式。

3.3 课外实践活动的影响

第六题调查学生参与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自己专业知识提高的影响度。表示作用非常大的只有26.32%, 而表示作用一般的占67.84%, 还有5.85%的学生表示课外实践几乎对专业知识的提升没有帮助。说明为数不少地学生认为课外实践活动的参与对专业知识的提高和巩固作用不大。

第八题调查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收获。152人表示课外实践可以增加经验, 提高自信, 74人表示他们所参与的课外实践活动巩固了其专业知识。而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参与课外实践只是为了加分, 根本没学到什么。

尽管第六题结果显示, 课外实践队本专业能力的提升影响不大, 但大部分同学认为这些活动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这一结果是令人欣慰的。

3.4 就业预测调查

问卷中的第十题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情况的看法。当被问及是否会放弃自己的专业, 转向易于就业的其他专业领域, 有15.79%的学生表示因英语专业就业前景不好而转向其他就业领域, 有44.44%的学生处于迷茫状态, 摇摆不定。对于这些学生来说, 英语实践能力不强, 担心将来就业没有竞争优势成为他们处于迷茫状态或选择放弃英语专业的主要原因。有些学生也表示由于对英语不喜爱, 英语学习压力大等也会成为他们就业的阻力。因此, 针对这些问题, 农业类院校的英语专业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们的就业竞争优势。

3.5 主观问题分析

问卷调查的主观题主要调查影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因素, 结果表明, 这些因素包括活动通知力度不够、活动时间过于集中且总体上频率小、活动形式单一领域狭窄、活动限制太多、组织混乱死板、外国人参与少、活动奖项的设置单调等。

4 结论

总结以上数据结果, 我们发现, 安徽农业大学英语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 为数不少的学生, 由于实践能力不够, 对未来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信心不足。第二,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并不理想。第三, 实践活动是否与本专业关系密切、学生个人的兴趣、活动要求、主办方以及组织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四, 实践活动本身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改进。

由此看出, 尽管学校、学院以及学生, 都对社会实践高度重视, 但实际情况与效果不容乐观。从实践活动本身的来看, 它并没有很好地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 且对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作用有限, 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也有相当大的改进与提升空间;从组织者角度来看, 面向全体学生做得不够;而参与者学生, 则存在受制于兴趣、活动功利化等问题。因此,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提高英语专业实践活动的成效, 必须进一步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并从不同层面研究相应对策。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任务之一。通过对安徽农业大学英语专业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 发现高校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与专业结合度不高, 学生参与积极性有限, 实践活动效果不够理想;而影响学生参与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本人的兴趣、组织形式以及活动与专业的关系等。

关键词:课外实践活动,参与度,与专业的关系,组织形式,英语专业

参考文献

[1]王丽.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6 (5) :113-115.

[2]樊娟.走出去, 撑起一片蓝天——大学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3]孙妍.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调查——基于河南省的数据[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6:250-251.

[4]张绍杰.读写危机:当今英语专业面临的最大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 .

大学音乐专业 篇10

然而现实状况却是一方面快速发展的进出口行业对外贸类人才的巨大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 另一方面大量国贸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艰难。对于这种高需求与难就业并存的矛盾情形, 笔者试图通过对苏南地区高校国贸专业大学生及企业的调查研究, 找到问题的症结。

一、就业现状及问题

通过对苏南地区高校国贸专业大学生及企业的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一) 外贸人才流失严重

首先, 由于我国进出口行业的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 企业用人机制尚不完善, 加之目前中国的就业市场明显倾向于买方主导, 导致企业出现“人才高消费”的情况。对于一些国贸应届本科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的岗位, 用人企业一定要求更高的学历或是工作经验, 这些应征者往往要求更高的薪金待遇甚至漫天要价, 而企业本着人才至上的原则往往听之任之, 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也恶化了本科类国贸毕业生的就业环境。

(二) 企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企业在保障制度方面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外贸人才供需不平衡的原因之一。目前企业普遍只注重工资薪金而忽视了诸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各项福利待遇, 毕业生在企业中缺乏稳定感极易导致信心的丧失和工作热情的缺失, 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员工士气;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重使用而轻培训, 员工缺乏提升自我水平的机会, 不仅不利于员工素质的持续提升, 也限制企业自身的发展。许多毕业生考虑到诸如以上情况, 不愿意选择相应的工作岗位, 甚至有机会也选择放弃, 直接导致企业人才供给的缺口。

(三) 国贸类毕业生预期偏高

首先, 国贸类毕业生的预期偏高。较高的预期不仅表现在对工资薪金的要求上, 也表现在对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时间的要求上。在我们的调查中, 国贸类毕业生对薪金的要求渐归于理性, 近80%的毕业生选择2000-3000元, 15%左右的被调查者选择1000-2000或是没有最低限制。但对工作环境、工作地点、时间以及工作的前途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工作地点的问题上, 尽管目前国家出台各项措施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发展, 但依然有60%的学生选择大城市作为发展目标, 选择中西部地区或是乡镇基层的不到10%。并且, 调查显示:女毕业生不论是在对薪金的要求上还是对工作地点的要求上都比男毕业生苛刻, 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女生的就业率比男生低8.7%左右的现实情况, 加上国贸专业本身的特点使得本专业女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要比男生更加艰巨。

(四) 专业认同感不强

国贸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不强。在调查中只有40%左右的本专业学生会把外贸类工作作为自己的第一顺位职业选择, 35%和2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和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较低的专业认同感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对本专业专业知识掌握的欠缺, 更不用说进行深入的探究。缺少专业核心竞争力使得毕业生毫无专业优势可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 国贸类毕业生与其他毕业生一样, 都将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投入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中去, 如果此时仍然抱着天之骄子的心态去寻找工作, 必然会遇到种种挫折。

(五) 毕业生的能力与企业要求不符合

另外, 随着中国逐渐跻身于世界发展的前列, 世界范围的激烈经济竞争使得从事国贸类的人员不仅要具备完善的外贸类知识, 而且要熟悉英语商务谈判、微机处理、国际法律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而按照目前高校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方式, 应届国贸类毕业生很难满足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毕业生的能力与企业要求不符合直接导致毕业生就业的艰难。

二、就业现状成因剖析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 高校的培养制度

首先, 国贸专业设置门槛较低, 导致许多高校盲目增设, 渐渐呈现出一种泛滥的趋势, 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高校都具有开设国贸专业的必备条件, 例如相应的师资力量、经典教材及硬件设施的支持等。如此低标准设置的专业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国贸专业毕业生, 而这类毕业生的能力同样也很难取得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其次, 专业设置的“市场化”与教学内容的“非市场化”之间的矛盾突出。经济部门划分的日益细化, 使得高校的贸易专业数量设置也进入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阶段, 如一些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国贸、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新兴专业。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却没有随之进行有效地变革, 而是依然沿袭老的教材、老的理论和老的教学方式。显然这种“老黄瓜刷绿漆”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 必然满足不了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再次,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大学本科教育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型人才, 这就会导致一个极端:什么都学, 却又什么都不精。从目前国贸类专业的课程的设置来看, 国贸大学生在一些与本专业不相关的课程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却因课时等原因, 对真正与本专业联系密切的学科一知半解。同时, 国贸类专业非常注重实际操作,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 来了解进出口过程中的各项事宜, 但鉴于学生人数众多、学校硬件条件有限、课程设置等原因, 国贸专业学生很难有机会参与实践, 由此严重限制了该专业学生的能力扩展。

(二) 社会整体经济结构及配套措施

首先, 国贸类大学生乃至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困难, 除了上述的一些原因, 根本上则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结构所导致的。由最新的三大产业结构数据得知, 我国三大产业的比重分别11.3%、48.6%和40.1%, 可见第二产业的比重依然相对领先, 以至于现今的中国只能成为世界“工厂”, 而非世界“办公室”、“研究室”, 同时也就导致了中国生产技术熟练的蓝领工人需求旺盛, 而真正拥有专业知识的白领阶层却面临着就业瓶颈。

其次, 大学生选择就业方向和地区受限。一方面, 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大量大学生流向了东部、南部的发达地区, 使该地区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 在广大中西部地区, 由于人才的缺乏, 经济发展水平同发达地区相比, 差距日益拉大。尽管目前政府采取各项措施鼓励大学生前往中西部地区发展, 但依然存在许多隐性的问题, 例如目前的优惠政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局限, 很多大学生最终难以享受到真正的优惠;而且这种“志愿者式的支援”很难使大学生真正的扎根到中西部, 最后就业压力又会重回发达地区, 可见这项举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外, 社会上对于大学生一些刻意的污蔑、丑化, 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社会形象及就业环境的无形黑手。

三、就业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国贸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上述问题, 我们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一) 企业制度

对于企业而言, 应该完善自身的人事管理制度。一方面, 建立“人尽其用”的用人观念, 不仅仅以学历论人, 以经验论人, 而是要看毕业生是否真正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 加强对员工的在职培训, 使毕业生能力得到提高, 帮助他们更好的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同时, 完善企业的保障制度, 使毕业生真正愿意在企业中扎根, 这也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 学生自身

对于国贸专业学生而言, 除了要端正自己的就业观念和正确进行自我定位以外, 最重要的是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从而符合国贸类从业人员的各项要求。

(三) 学校培养

在学校方面, 要使专业设置真正地面向市场, 而不仅仅局限在专业名称上, 要对专业进行彻底的变革, 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有所侧重, 比如采取增加专业课时等方法, 从而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 加强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建设, 使国贸类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专业的实践活动中。

(四) 社会宏观

在社会宏观的角度, 应该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转变。政府除了继续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工作的政策, 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条件, 还应该加强对大学毕业生优惠政策落实的力度, 使大学毕业生真正的扎根中西部, 为中西部的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一大问题。尤其是自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剧烈的波动, 国贸类毕业生的就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基于对苏南地区近百家外贸及金融类企业和江苏五所211重点高校国贸类大学生的调查, 将从国贸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一些建议来展开分析。

关键词:国贸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参考文献

大学音乐专业 篇11

【关键词】高校;非音乐专业;音乐素质教育

引言

音乐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充分抒发和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可以传情达意,甚至可以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由此可见,音乐素质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1]。而音乐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学校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并且以音乐相关的教育活动来影响学生、影响学生的行为。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实际上是超越音乐课程,甚至超越音乐本身的过程[2]。而高校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也理所应当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然而,当代大学生在注重自己本专业的学习时,对自身艺术方面的修养比较忽视,大学生音乐方面的素养还有待提高。就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而言,我国高校应当予以一定程度的重视。

1. 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音乐素质教育是艺术教育,也是美育教育,其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对高校的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需要接受音乐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中就明确指出:“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方面的专门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学生要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则需要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音乐教育[3]。当前,我国许多高校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加大了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我国大学生的音乐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就我国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看,存在着许多问题,以下则是具体的分析:

1.1 学生本身对音乐素质教育的忽视

在高校教育中,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接受学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学校开设的音乐素质教育相关的课程如音乐专题讲座、课堂讲授、参加音乐有关的社团、或者学生可以通过音乐选修课接受音乐素质教育。换句话说,学生可以自愿选择上或者不上音乐课程,或者自愿去听音乐主题讲座。由于缺少一定的约束性,学生则很可能由于身边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去上音乐公选课。这种情况下,完全是凭借着学生的喜好去的。相对于音乐课程,大部分学生可能更偏向于自己的专业课程。因此,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往往并不是非常重视,甚至是忽视音乐素质教育。

1.2 音乐素质教育中缺乏实践环节

根據我国许多高校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相关的音乐课程来看,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是以欣赏为主,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往往是通过一些经典名曲讲授一些欣赏的理论知识、欣赏的技巧,或者让学生通过认真聆听一些音乐去感受音乐。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中,明显缺少了音乐实践环节。因此,音乐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学生的音乐素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4]。比如说,许多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连基本的乐理知识都没有,对各种乐器的认识更是一无所知。由此可见,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是存在极大不足的。

2. 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建议

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发展,我国高校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创新。高校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教育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而就如何提升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本文则有以下看法和建议:

2.1 依据非音乐专业学生特点,创新音乐素质教育内容

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了音乐学习的很多时间,在音乐这一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层面,还需要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涉及到音乐相关的知识,例如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音高、音调、旋律、节奏等等,真正地教学生一些音乐方面的入门知识。依据非音乐专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基础和特点,学校和教师应当创新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例如,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觉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感受。而在音乐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尽量选用欣赏价值比较高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其中既要有中国的音乐名曲,又要有国外的音乐名曲。

2.2 加强学生对学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意识

在高校教育中,由于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和学习能力,因此高校就非音乐专业学生实行的音乐素质教育不具有、也不需要具有强制性。但是,音乐素质教育对非音乐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学生对学校开设或开展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从而加强学生对学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提高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学校可以通过音乐社团开展一些音乐素质教育的宣传活动。其次,教师在音乐素质教育课堂中,也适当突出强调音乐素质教育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创新家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等等,从而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3.结语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都有一定的行动,例如增加音乐素质教育的课程、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活动等等,经过近几年的行动,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有所提高,并且也对大学生本身来说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和影响。但是,我国高校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而且其现状还不容我们乐观,许多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本文提出的高校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的相关建议也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但还是希望能为高校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促进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实现音乐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发展。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音乐素质教育很快就可以走上良性的运作轨道,走进每一个大学生的心灵,真正发挥出音乐美育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朱芳. 浅谈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J]. 魅力中国,2010,12:233-234.

[2]和晓敏. 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民族音乐,2009,04:87-89.

[3]杨华,吕方. 浅谈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拓展教育[J]. 才智,2015,11:71.

试论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 篇12

一、课程设置改革

大学音乐教育课一班分为技能课与理论课。首先,技能课的改革重点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技能课教学中的教学重点不应该是教会学生演唱或演奏几首作品,还应该让学生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演唱,或者还有没有其他的演唱形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真正的把握作品的演奏技巧,才能运用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其次,音乐教学课程需要多样性。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声乐和钢琴是两个不同的专业,也就是说学习声乐的学生没有机会在钢琴上识谱,而学习钢琴的学生也不能边弹边唱。素质教育要打造的是全方面人才,所以高校音乐教学完全可以把声乐和各种乐器的学习配套完成。这样学生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学习,社会也能接收到更满意的人才。再者,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仅仅依赖于音乐学科教学法和普修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这会造成作为今后要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学生不甚了解或完全不了解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学生。最后,就是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实践类课程不仅仅是指舞台实践或教育实习,还应体现在学生每个学期的学生实践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中小学进行实地的旁听学习,教师应及时掌握当前中小学的教育动态,以及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模拟教学活动等。

二、教学手段改革

素质教育倡导教学手段多样化,于是出现了后来的多媒体教学。在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同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将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的表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在学习某一首歌曲的演唱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艺术家表演,让学生在不同的演唱风格中体会音乐的多元化,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倾注自己的感情来演唱。而且对于有故事的作品,多媒体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示故事里的画面,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作品的内涵。另外,老师可以借助媒体设备,帮助学习用影像和影音的形式记录自己的音乐作品演唱或演奏过程,然后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还可以在全班分小组进行评比,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励学生更好的诠释作品,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总之,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手段的典型代表。

三、教学形式改革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好的教学形式可以让课堂变的有趣,让枯燥的教学变的生动。传统的教学形式对老师的定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素质教育却倡导换角色教学。也就是说,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形式,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来当一回老师。并且,在学生上课的时候,可以采用互换班级的形式,让其他班级的学生来进行点评,最后老师总结指导。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未来走向岗位是一种提前的锻炼。另外,老师要注重对情景教学形式的运用,可以借助天气或者在教学开始之前通过讲故事等营造作品情景,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主旨更准确的定位。

四、教材改革

传统的音乐教育专业以技能课为主,理论课为辅,相应的理论教材也就变的单一。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中,选择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改革方向。音乐作品的由来都不是凭空而造,真正有涵养的作品背后都有着令人深省的故事或传说。所以,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包括歌剧、戏剧等与音乐有关的教材,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以便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满足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当然,教材改革非小事,在学校对教材的选择无法满足教材改革的需要时,学生就应该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在课外寻求相关的课外读物来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

摘要: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我国各大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也为国家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深化,原有的音乐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估体系等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长此以往,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及输出人才质量,从而制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将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等方面试论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材改革

参考文献

[1]胡婷.新时期军校实施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杨艳.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专业开设瑶族音乐教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3]陈海珍.对高师《大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理性思考[J].艺术百家,2009.

上一篇:杂粮产业下一篇: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