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教育

2024-10-09

音乐专业教育(精选12篇)

音乐专业教育 篇1

一、音乐治疗学的概述

音乐治疗学是集音乐学、医学、康复学以及心理学,乃至涉及到其他未知领域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是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

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关于用音乐治愈身心、驱病健身的记载,提倡用音乐治疗方法的信念。在中国的《黄帝内经》一书中,使用“五音疗疾”音乐治疗的方法。此外,在《乐论》、《琴赋》、《养生论》、《史书》中都能看出我国的医师和精通乐理的文人,已经知道音乐对人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益处。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西方人的音乐思想也逐渐被大众所熟识,使得音乐更具多元化,显得愈加丰富多彩。正是因为出现了很多关于音乐与健康内容的文献及一系列相关理论,为后来的音乐治疗以及音乐养生奠定了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和音乐生理学等的基础。

二、音乐治疗学在我国的历史背景和研究现状

(一)背景

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随着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使得人们在日常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日益暴露、越来越多且严重化。当代社会中,学生们面临的升学压力、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当压力堆积过多到自我无法调节的程度时,在他们幼小的、不成熟的心理上就会引发很多心理疾病,严重的更可能导致他们有轻生的行为。现在不仅仅是通过药物来帮助病人改善病情,同时也采用心理治疗法为病人减轻痛苦。

(二)音乐治疗学的现状

自1979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美籍华裔音乐治疗家刘邦瑞教授在1979年将音乐疗法传入中国后,得到了人们的推崇,但由于中国的国情以及国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使音乐治疗在中国的发展停滞不前。但是,由于目前国内音乐治疗学课程大多分布在专业音乐院校中,而音乐治疗学这门课程未在综合类大学中设置。并且,现在将音乐治疗学课程在高校里面开设还存在着很多困难。最主要的是音乐治疗学课程师资不足的困难,由于其专业性很强,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由受过专门培训的教师来教课,才不会出现照本宣科的状态或专业的误区的现象。但是,不能因为师资匮乏而浪费掉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但也不能因为盲目跟风而忽略教学质量。因此就需要综合类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配合好本课程的和谐开展,在课程教学目标中以学生能了解音乐治疗学这门学科,培养兴趣为主,提倡以更多新方法、新的科学技术带到课堂,增长见识,开阔学生们的眼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传播音乐治疗这一学科。

三、音乐治疗学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应用

(一)以音乐为中心取向,结合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音乐本身就具有调节自我心理的积极作用。音乐治疗法需要立足于音乐基本知识,以音乐为中心点,利用音乐对人的调节作用,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音乐治疗学与音乐专业学生的有机结合

自古以来,大多思想教育主要以语言为其媒介。在日常的沟通、学习过程中,人总是会有选择性的注意与自己喜欢的话题,就会对自己潜意识中不好的话题产生本能的抵触。而大多数的人对音乐都不会产生抵触情绪的,听觉艺术作为音乐的艺术特征之一,因此在音乐治疗过程中,音乐专业学生能更好地运用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内涵,在无形中影响患者的情绪,对患者大脑的潜意识进行调节,相应的吻合的音乐对负面情绪进行正确干预,其心理得到良好修复。由于非语义性作为音乐艺术的又一重要特征,使得在对于无法使用言语表达或交流有恐惧感的人来说,音乐治疗在治疗师与患者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三)音乐治疗学对音乐专业学生产生的价值

在音乐治疗学发达的欧美国家,音乐治疗师主要由音乐专业人士担当,这就说明国外对音乐治疗师的音乐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而相对于国内,主要是由医师担任音乐治疗师,就会出现很多医生给病人开处方的事例。音乐治疗之所以在欧美国家得到如此大推崇,在于他与一般性治疗方式不同,他充分的利用了音乐艺术的特性。因此,音乐专业人士或学习过音乐的人相对于对音乐毫无相关知识的人来说,对能更为的理解音乐曲目的内涵,以及这些曲目对不同治疗者的不同心理影响都可以掌握得更准确。

到现在为止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150所大学开设了音乐治疗教育这门课程。在不同方式的探索下,世界各地产生了来自人本主义学派、心理动力学派,以及由音乐教育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不同学派。心理动力取向音乐疗法、临床奥尔夫音乐治疗、发展音乐治疗法、引导想象与音乐治疗法等等。音乐治疗学在音乐专业学生中的应用有着相当大的可观性。但笔者认为只有运用合适的教学法才能使音乐治疗学更有效的运用在音乐专业学生中,因此就笔者在音乐学和音乐治疗学的认识,提出了如下学习策略。在音乐治疗学的教学目标中,应主要以培养学生该学科的兴趣,向学生介绍更多新颖的方法论为主。知识与技能维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加深音乐专业的认识,还能获取对另一相关专业的见识并且能很好地利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过程与方法维度,在课程设置中尽量以课程形式生动、简单实用为辅,如应让同学们学习音乐治疗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和新颖的科学方法、案例的讲解和分析、简单的实践操作。这样,在学生们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中,才能从音乐治疗学这一学科中受益良多。当然,如果学校足够重视本学科的培养,那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在课后实践运用,如关爱留守儿童,孤独老人等一些特殊人群时,不仅能有效运用本学科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于他人于自己都有益处。不过,音乐治疗并非万能,还是应和其他疗法辅助患者达到身体健康。

音乐专业教育 篇2

出生日期:1992-01-14

婚姻状况:未婚

政治面貌:团员

民 族:

特长概括:一年音乐教学经验

身 高:162

体 重:47

最高学历:大学本科

所学专业:音乐教育

毕业学校:广西梧州学院

毕业时间:-06-01

户 籍:广西区北海市合浦县 现所在地:广西区梧州市蝶山区

自我评价:学生年龄差距多大都能很好的.沟通,交际能力好,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能力和音乐教学经验。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不限 到岗时间: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 求职状态:本文信息来源于wWW.yjSJl.ORg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

意向岗位:音乐培训机构类兼职助教,音乐教师类少儿教师,音乐教师类乐理教师,音乐教师类兼职音乐教师,乐器教师类钢琴教师

意向行业:琴行/培训学校/培训中心,服装/服饰,文化传播公司,互联网,音乐工作室/俱乐部

工作地区:广西区北海市海城区,广西区北海市合浦县,广西区南宁市青秀区,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技能专长

音乐专业教育 篇3

音乐欣赏课上所讲授的音乐内容虽然都是经典,需要学生有所了解和学习,但生活是不断变化的,音乐文化则随着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更新教学内容,增加一些与时代贴近的流行音乐、影视音乐以及新民乐。以这些“新鲜”的音乐为先导,为古典音乐的讲授和学习营造鲜活的气氛,从而形成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音乐欣赏课,由此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另外,需拓展除西方古典音乐以外的世界民族音乐的内容,打破学生以往对于“西方音乐”的认识。“西方音乐”不仅仅是以海顿、贝多芬等著名音乐家为代表的艺术音乐,还包括由西方普通大众共同创作的民族音乐。由此出发,可对“西方音乐”有一个正确的、全方位多侧面的了解,也可以打开另外一个“音乐的世界”,去聆听来自于普通大众的心声,去了解我们熟知的艺术音乐的来源。

拓展外国民族音乐的内容

外国民族音乐是指除中国民族音乐以外的其他各民族、各地区、各个国家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各民族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即外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它的内容广泛、分类复杂,即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又包括部落音乐、商业音乐以及流行音乐。面对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只了解欧洲这几个时期中著名作曲家的艺术音乐,如巴赫、韩德尔、海顿、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肖邦等,却对除欧洲音乐以外的世界音乐几乎一无所知,对世界音乐的认识比较片面。

就外国民族音乐所涵盖的丰富内容来看,笔者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为了求全、求大,而是以地区或民族为基础,挑选一两首歌曲、一两种乐器或体裁来讲述。一般而言,外国民族音乐可划分为九大区域,分别是东亚音乐、东南亚音乐、南亚音乐、中亚西亚北非音乐、(黑)非洲音乐、欧洲音乐、北美洲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以及大洋洲音乐。每个区域按照地域或国家有所细分,如东亚音乐中,有我们熟悉的蒙古音乐、朝鲜半岛的音乐以及日本音乐,从学习中不但能够了解到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的音乐风格各有不同、差异较大,还能发现各个国家经过历史文化的不断交流,在音乐风格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如日本著名的雅乐,是从我国唐代传人的,但之后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挖掘出雅乐背后的哲学思想。又据学者研究,日本所用的尺八、琵琶以及筝,都是由我国唐代时传入日本的。因此,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尺八、琵琶、筝作为讲述的对象,并分别与中国的洞箫、琵琶、筝,在形制、演奏方法、发音、技法方面作对比。在歌曲方面可从日本歌曲《樱花》入手,从熟悉的旋律中了解这首歌曲运用都节音阶,即含半音的五声音阶,从而打开学习日本音乐的理论之路,得知日本音阶中既有如同中国音阶中不含半音的五声音阶,也有日本独特的含半音的五声音阶,从而打破了只有中国音乐是五声音乐这一狭窄的概念。音乐文化的传播常受到地理、气候、文化、历史、政治等因素的不断影响,一般来说山川有阻隔文化传播的作用,而河流有促进文化传播的作用,因此文化既表现出不同的风貌,又体现出共同的特征。如印度,和我国相隔喜马拉雅山,在音乐的风格、乐器的使用以及音乐理论方面相去甚远,人们很轻易就能区分出哪种是中国音乐,哪种是印度音乐。各民族的音乐又常由于持有不同的音乐观而有所不同。一些民族中的看似不属于“音乐”范畴的文化事项,被另外的民族作为音乐而看待。世界音乐品种纷繁,无比丰富的音乐在等着我们去浏览、欣赏,拓展外国民族音乐的内容可以丰富非音乐专业音乐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扩宽他们的音乐视野,引导学生在视听“异文化”的同时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

拓展流行音乐、影视歌曲及新民乐的内容

流行音乐歌词通俗易懂,旋律优美动听,更易于被欣赏者接受,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形式。长时间紧张学习的学生适当欣赏流行音乐可舒缓疲劳、放松心情。近年来,民歌翻唱已然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选择,如刘欢的《半个月亮爬上来》、孙楠的《万泉河水清又清》等,还有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流行歌曲中的,如赵季平创作的《好汉歌》,还有在歌曲中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加以借鉴发扬的,如邓丽君的《人面桃花》、周杰伦的《本草纲目》,还有将中国传统戏曲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如陶喆将京剧《苏三起解》的流水快板改编成一曲《Susan说》,同时在此曲的后半段增添了一段京剧。此外,笔者在讲到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的时候,先让学生欣赏S.H.E的《不想长大》,学生对这首歌曲已经非常熟悉,但对莫扎特的这首交响曲却毫不知晓,听完流行歌曲之后再欣赏交响曲,熟悉的旋律会引发学生积极的联想与充足的好奇心,这时再讲一些音乐常识,让学生在好奇中了解交响曲形式以及乐曲的内涵,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吸收。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由于学生热衷于流行音乐,在课堂上适当播放一些流行音乐,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缩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学生对音乐鉴赏课枯燥、艰深的看法。

影视歌曲浅显易懂、主题明确、健康向上,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配上动人的画面、感人的情节,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适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容易被学生接受。如《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这首歌曲借助电影《红高粱》传遍了大江南北,这首歌曲是运用了陕北榆林地区“打夯歌”的元素而创作的,因此在讲到中国民族音乐中劳动号子这一部分就可以以此为例,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第一句旋律带有北方梆子腔的特点,采用了说唱音乐的艺术形式,歌曲朗朗上口的同时,剧情和人物之间也显得自然贴切。在讲授琵琶这件民族器乐的过程中,可以欣赏电影《十面埋伏》的片段,从中体会琵琶曲《十面埋伏》音乐内容的震撼力,感受琵琶铮铮作响、铿锵有力的音乐语言,将伏兵四现、两军对垒的紧张画面描绘得活灵活现。同时又能感受到琵琶的叙事作用,勾画出女主人公的形象,渲染了审美情意。在讲授京剧的过程中,可以欣赏电视剧《大宅门》的影视片断,提醒学生注意具有京剧特点的演唱、表演,以及主奏乐器的运用,让学生从侧面了解到京剧的魅力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可以让学生注意时代背景下京剧的发展,在人物对话中了解戏曲程式化的描述,以及生角、旦角的唱腔风格、服装、脸谱等内容。在娱乐的过程中了解知识,拉近京剧与学生的距离,使大家意识到京剧就在我们身边,并没有那么不可理解,并不是那么“老土”。影视资源独特的优势,可以使学生在观赏中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并由兴趣产生情感,由情感上升为审美,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除此之外,适当地加入新民乐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兴趣和审美的方法。如有些学生所听到的小提琴古典音乐并不是从课堂或者一些专业的CD上听到的,而是从陈美的电小提琴中欣赏到的。还有一部分同学听到的民族音乐作品,大多数来自于女子十二乐坊。这些新民乐大多都是把民间小调进行改编,融入现代的配器技法,虽然和传统的民族音乐稍有差别,却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在课堂上加入一些经过音乐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尝试而形成的新民乐,可以作为民族传统音乐讲授前的一个铺垫。

拓展音乐欣赏课的多元化教育方式

在面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欣赏课时,教师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知音乐的情绪,理解音乐的内涵。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互动法、歌唱法、自身体验法等教学手段,力图应用这些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玩中学”。

音乐欣赏的形式大多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互动,“猜谜”可以打破这种灌输知识的方式。笔者在对乐器的讲解中就用过这种方法,具体做法是选择一段乐器独奏的片段,让学生猜是什么乐器。结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都能根据音色正确地辨别是什么乐器,这时需要老师再提出下一个问题,如所奏的是什么乐曲?是由谁创作的?这样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让学生目不暇接;还有一种是学生对某些乐器的音色并不熟悉,猜不出是什么乐器,这时学生会特别注意你所公布的答案,笔者就会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将这件乐器的形制进行描述,同时再让学生根据所描述的内容来猜是什么乐器,最后再宣布答案。通过启发式的言语设计问题,再配上体态、手势和表情等操作,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的进程走,领略音乐殿堂的美。

歌唱能够让人抒发情感,使人心情愉悦。在音乐欣赏课上适当地加入歌唱,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如在讲到小调《小白菜》时,可让学生一起来唱,感受旋律线条由高到低的走向,体会小女孩悲切、凄凉的心情,并讲解旋律线对于音乐作品情绪的影响。此外,对江苏民歌《茉莉花》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先让学生跟着录音进行演唱,并解释这首乐曲成为中外名曲的原因,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这首小调的音乐风格,之后再播放与江苏民歌《茉莉花》名称相同而音乐风格不同的两首流变民歌,这时学生会一片哗然,露出非常好奇的表情,教师此时要趁机讲解民歌具有流变性的特点。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演唱一些熟悉的旋律,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对学生演唱的能力也有所帮助。

音乐专业教育 篇4

纵观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 其目标都是围绕如何培养有素质、高能力的教育人才。如何使课程建设更加合理、科学、符合我国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是个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国外的音乐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跟国内有较大的差别, 他们的培养目标已不再仅仅为音乐教育的本身, 而是针对音乐教育所带来的价值和如何科学定位教学管理的探索和开拓。国外在音乐教育专业领域格外的重视, 这对我的音乐教育的课程建设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国外关于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印地安那大学、印地安那大学共同编著的《音乐教育基础》, 陶森州立大学编著的《现代音乐教育》 (第二版) 等书目, 被译为中文并出版的主要有《美国音乐教育概况》《德国音乐教育概况》《日本音乐教育概况》和《柯达依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等著作。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不仅要总结我国的学科建设经验, 还要吸取国外本专业的科研成果, 促使音乐教育专业更加符合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需要。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要面向世界, 也必须研究和分析国外的相关经验和教训。本文希望能为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以我国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为基础, 与国外相关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进项对比分析, 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和办学特色, 并吸取国内外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优秀成果, 从而为我国中小学培养音乐教师输送优秀的人才。

我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大体如下:

由图表可见, 我国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中, 专业主课所占比例较少, 专业基础课占有的比例较大, 两部分不够均衡。在必修课的设置中,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加上一定范围的专业选修课, 这样的课程设置是比较均衡的。专业主课设置存在单一性, 使学生们缺乏对专业技能的全面了解以及对实际表演技能的操练能力。

由于国家间文化的差别, 英国的音乐教育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程所具有的价值和理念不尽相同。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音乐教育专业就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英国作为世界教育强国的代表, 教育理念曾被世界各国引用, 教育体制被东南亚、澳洲多地区沿袭。在英国, 音乐教育不仅仅涉及音乐和教育领域, 还包括哲学、历史、语言等多门学科, 他们学习的兴趣极为热烈, 教学效果显著。英国作为流行音乐的发源地, 也是古典音乐的殿堂, 在英国, 到处洋溢着艺术的气息。音乐教育是英国教育事业中璀璨的明珠。

英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大体如下:

(1) 音乐教育的基本教育理论知识相关课程。

(2) 认识和创新教学及评估方法相关课程。

(3) 介绍一系列来自不同时代和文化生活, 包括来自不列颠群岛, 西方古典、民间、爵士乐和流行等类型的相关课程。

(4) 课程理解和当前教学实践的相关课程。

(5) 学术研究、小组讨论及音乐反思的相关课程。

英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专业的学习, 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 系统掌握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能够胜任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教学工作。其主要课程有:影视创作技术、音乐表演哲学、音乐教育理论、音乐心理学、音乐工作室、爵士乐研究、音乐工作室等课程。除此之外, 他们还具有一些品牌的课程, 如当代音乐教育、比较国际音乐教育、音乐心理学、沟通和表达、音乐教育在英国。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充分提高学生的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英国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以实践为基础, 尽可能的给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创造性的和创新型的音乐教育者,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逐渐与国际社会接轨, 但由于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 我国音乐教育与世界教育强国的培养思想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国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对人潜力的开发, 音乐教育是众多教育门类中不可或缺的教育部分, 如果不接受专业的音乐教育, 其教育过程就不算完整, 更谈不上全面的发展教育。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 对于一切, 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 而是精神的探讨。”他认为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最自然的表达, 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音乐本能, 因此音乐教育应该面向所有的人。由此可知, 音乐教育在英国是精神生活的需要, 是每天生活的有机部分, 没有音乐就没有完美的人生。然而, 我国音乐教育长期以来以学科中心主义的指导思想造成了普通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即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发展与需要。音乐教育的重点放在以识谱为中心的技术操练上, 音乐对于一些学生来讲成了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造成了一些学生喜爱音乐, 但害怕上音乐课的不正常现象。

音乐教育要充分体现音乐多元化的特征, 这是由师范生适应未来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学任务的需要而确定的。也是由师范生在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决定的。英国在课程设置的重要特点打破各系各专业的分割状态实现彼此交叉良性互补的学术氛围。英国的高等教育本科段课程由三大类构成, 既普通教育课程、主修课程、选修课程。而普通教育课是教育设置的核心课程, 课程的设置范围极广紧密相连, 课程多数是跨学科的涉及各个领域的知识。他们的培养目的重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提倡一专多能。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 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应以实践能力为准绳, 既要重视理论的培养, 又要加强实践的锻炼。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 吸取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成果, 同时对我国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总结, 不断完善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黄威著.教师教育体制:国际比较研究[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Z].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1.薛理银.当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3]李其龙, 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音乐教育专业求职信 篇5

十六年来的求学生涯,有十年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当然这会使我比别人更加的独立、顽强。求实、进取,富有挑战性可以说是我性格的一大特色,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只要曾经努力过,失败了也是一种胜利!结果固然重要,但经历过程会使你整个人变得更加丰满、魁梧。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很欣赏这句话,可以跟您很坦率的说,四年前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我,音乐素养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因为我是在高二时才有学音乐的意识,以前只是非常喜欢,从没受过专业训练,仅仅经过六个月的强化,我就能以国家统招的身份考入东北师大音乐系,老师们都感叹地说,这真是奇迹。

经过四年的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我在声乐、钢琴及其他各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课方面有了惊人的进步,丑小鸭已经变成了白天鹅,如果您不信,我随时随地的等待着您的考核!

此致

敬礼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革新 篇6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专业 声乐教学 革新

在目前我国各大高校进行声乐教学革新的大形势下,促使学生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创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进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革新的重要内容。唯有在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满足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才能够真正推动声乐教学的更大进步。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善方法

我国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下发了有关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件,掀起了声乐教学革新的巨大浪潮,在人文科学当中音乐教学做出了明确的介绍,全方位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在进行课程设计与教育系统的基础上做出相关的整合。

二、声乐教学革新具体内容

(一)加入声乐教学法课程

从示范学生的角度分析,所需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比较容易学习的,且具备较强的演唱能力,但教学技能较低是广泛存在的一大问题。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在开设的课程当中,声乐教育课加入声乐教学法課程里,这样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的实用性作用,在今后就业教育行业后可进行成功的运用。

(二)强化理论课程教学

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发生器官及发生原理的认识不足,致使陷入迷茫的学习状态之中,不能够与声乐学习中的实际需求相吻合,为此学校要不断强化声乐理论课程教学,增加生理课教学内容,让广大学生懂得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嗓子,怎样更好地进行身体的调节,并且要开设声乐心理课程,不断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稳定的心情,能够调整好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加强声乐教材的编选

教师利用教材进行学生的教学,唯有选用良好的声乐教材才能够促使学生的知识专业水准得到全面的提升,挑选适合的声乐曲目,要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吻合,并且要满足大纲的实际要求,同时要注意发声的位置、正确掌控气息等。

(四)促使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升

高校声乐理论知识教学革新的过程当中,艺术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高校要定期举办各类技能实践活动,为每位学习声乐的学生提供敢于站在舞台上的良好机会。

三、改变教师教学思想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发挥着能动性的作用。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才能够促使其发挥真正意义上的引导作用。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是以教师教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这不仅会给教师教学造成不良的成效,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要改变教学思想,强化师生相互间的互动。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学校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注重课程教学的人文精神与实践意义。学会尊重学生,能够促使声乐教学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增进师生相互间的交流,最大限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增进学生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成效。

(三)树立“合作学习”教育思想。声乐学习为艺术性学习,不但需学生身心的有效配合,重要的是做好学生集体智慧的有效结合,注重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能够让学生踊跃加入到集体活动当中来,促使学生间合作能力得到更高的提升。

四、改善学生学习方法

(一)正确认识三种唱法

在当前的声乐演唱方法中,以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为主。在上述三种唱法中,学生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可是不管哪一种唱法都需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认识,从不同唱法中学会探寻有助于自己发展的有利因素,从而加以运用。

(二)不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在诸多学习方式当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最佳的选择,教师进行声乐教学当中,对于学生找到有价值信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引导学生的学习及研究方向,可帮助其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积极能动性及创新能力。

五、完善声乐教学条件

(一)完善硬件设备

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教师仅利用抽象性的语言表达是不能够令广大学生了解的,为此则需借助多媒体电脑,通过视频、音频软件,直观地对声音进行浅析,这样也会使得教学工作更加简单,并且还能够促使学生的演唱及表演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创建完善的专业研究机构

学校创建完善的专业研究机构,为广大学生供应良好的时间契机,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的提升学生音乐专业综合素质。

六、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音乐教学声乐教育是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为中心,着眼于未来,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革新,真正做到为声乐教学服务,为社会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恩煊.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2,(32).

[2]黄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表演课教学现状与改革[J].音乐大观,2012,(09).

[3]白华.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改革[J].大舞台,2013,(04).

[4]郑洋.关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8).

音乐专业教育 篇7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1]。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以来,许多幼儿园等机构开始着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音乐能力,但培养出来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音乐素质以及音乐实践能力离用人单位的要求却相距甚远[2]。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师范学校的教育学与心理学教师、幼教科研人员和幼教管理人员,对于音乐课程只停留在粗略接触和了解一般的音乐知识的阶段[3]。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各类师范院校争相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各类高职院校也同时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这些都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4]。去幼儿园成为多数毕业生的第一选择,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能力,成为决定其职业前途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课程进行探讨。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现状

就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呈现出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造成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差、音乐技能基础不扎实等状况,不能很好地胜任幼儿园一线的教学工作。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课程实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来源总体处于低端水平

高职院校在目前的招生机制中,总的来讲处于比较低端的水平,大部分学生可以说属于学习成绩比较差的状况,因此,造成了学生在高职院校培养过程中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严重不够的现状,并引发了一系列后续培养上的问题。以笔者所在的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为例,学生入校时多数都是高考成绩比较差的,来校后上课积极性不够,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部分学生甚至需要在辅导员的督促下才能到教室上课,导致班风、学风较差。除此之外,诸多学生在音乐上面呈现零基础现象,入学前都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知识,甚至连音乐基础知识都没有,更不要说有钢琴弹奏能力或其他乐器方面的弹奏能力。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让该专业学生举步维艰。

(二)课程建设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幼儿教育专业重点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知识、技能和素质[5]。目前高职类院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开设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课程,但是相关课程设置缺乏充分论证,科学性、系统性不强。同时,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需要。近几年以来,中国幼儿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社会以及各位家长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希望与要求,这就使得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必须适应社会变化以及要求。

(三)学生实践能力总体偏弱

学前教育专业属于应用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强的专业,多数高职院校从培养成本考虑,在教学过程中都偏重于理论教学。音乐课程教学也是如此,只重视学生音乐理论课教学,但是在实践中,如何与小朋友进行互动、如何将所学音乐应用到与小朋友互动中,以及如何通过音乐形象性的特点来设计幼儿游戏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如果现在学生自己对这门学科的认识都浮于表面,更不用说深入了解在培养小朋友的过程中所需的具体技能。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实际岗位的音乐教学锻炼,会造成学与用严重脱离。

(四)学院师资与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在目前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师资的问题。诚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各个学校不缺乏音乐老师,这些老师很多都是“985”、“211”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但是这些老师有一个共有的问题,就是不懂得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应用这些音乐元素,使得幼儿能够较好地接受音乐,并且从音乐中得到熏陶。因此,他们的教学就单纯的是一个音乐理论教学,这些理论教学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教育。

同时,由于观念的问题,相关院校对于学前幼儿专业音乐教育重视不够,相关实训教室配备严重不足。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育中,需要用到舞蹈室、音乐室、琴房、多媒体教室、幼儿园方针实训室、游戏活动室等与音乐相关的场所,相关院校由于经费不足,这些设施配备不全,甚至没有,这都使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大打折扣,甚至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思考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起步阶段培养,关乎幼儿以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幼儿教育如果做得好,将会为社会节约大量资源和成本。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一个特殊专业,该专业毕业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素养和能力。音乐对于幼儿而言,是形成其思维方式、做事习惯的一个良好载体。在幼儿教育中,音乐素养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音乐素养。针对目前各个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方面的不足,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转变音乐教育观念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不仅仅是相关院校领导、教师的事情,同时也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观念的转变,不仅仅需要相关院校领导、一线教师观念转变,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观念转变。作为首要责任的学校,为了营造较好的教育教学环境,院校领导不仅要熟悉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特点,更要积极支持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改革和创新,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和内容;作为直接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线教师,不仅需要深入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更应该到一线幼儿园直接参与幼儿音乐素养培养,从中学习幼儿音乐教育的新方式和方法;作为政府部门,需要提供一切便利,帮助学校解决师资和硬件不足的问题,提供教师进修的机会。

(二)优化音乐课程内容

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体系中,与音乐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声乐基础、乐理与视唱、幼儿歌曲即兴伴奏、幼儿歌曲演唱、童声合唱与指挥、幼儿音乐赏析等课程,还包括一系列实践环节。主要可以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在课程安排上,乐理、声乐、钢琴、视唱练耳、音乐欣赏、歌曲伴奏等必修课程可以进行合理、科学的整合,将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避免课程之间出现内容重复,并且在课程前后衔接上面保证顺畅。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点,可以增设一些选修课程,作为学生视野扩展的一种补充。

(三)提高生源质量

生源质量是目前所有高职类院校招生中遇到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招生规模扩大以及院校数量增加,高职类学生招生分数呈现下降趋势,使得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整体下降,这也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带来了系列问题。为了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质量,特别是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相关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时,应该增加面试环节,使得学生在入学之前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这样后续的音乐课程可以得到较好的实施。

(四)采取顶岗实习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各级幼儿园、早教机构从事幼儿教师、幼儿教育行政人员等工作的。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仅限于理论层面,没有实践、缺乏实践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没有实践就无法预测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在上岗的时候就出现了“学无所用”的问题,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顶岗实习将会是一个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一种方式。帮助学生多去幼儿园观摩,在幼儿园亲身体验幼儿教师是如何与幼儿互动,如何吸引幼儿参与到音乐教学的环节中来,提高幼儿音乐认知能力。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并且让其体会到真正的幼儿教学是如何来做的,从而提高职业认同感。

四、结论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面向幼儿教师培养的一个基础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音乐元素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积极有效的角色,如何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体现音乐元素,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培养其音乐兴趣、提升其音乐能力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和研讨的课题。本文对这点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在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培养中的存在系列问题,并提出了四个解决的方法,主要有:转变音乐教育观念、优化音乐课程内容、提高生源质量、采取顶岗实习。

通过亲身体验及实施,以上四个方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及良好的效果。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面向幼儿教师培养的一个基础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音乐元素在幼儿培养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有效的角色,如何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体现音乐元素,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培养其音乐兴趣、提升其音乐能力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和研讨的课题。本文对这点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在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培养中的存在系列问题,并提出了四个解决的方法,通过笔者在学前教育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中的实施,对于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素养,乐理,视唱练耳,歌曲伴奏

参考文献

[1]叶好琴.当前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职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6):98-102.

[2]阎妍.地方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J].艺术科技,2012:69-70.

[3]张会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改革与发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144-145.

[4]吕琪慧.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2,12(9):32-43.

音乐专业教育 篇8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人才的培养必然会出现多层次、多样化的局面, 也必定会导致多样化培养模式的诞生。孔繁敏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基本形成。按人才培养的规划可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大学。”

生产力在发展, 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 原有的教育模式必然会产生与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的问题, 师范教育模式向教师教育模式转型是基础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必然产物。因此本科院校音乐师范专业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及评价机制各方面都需要转型, 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应得以重视。

近年来高等院校不断增多的学生数量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使应用型人才一跃而入各行各界的眼帘。在我国大部分本科音乐师范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学科专业。音乐师范专业根据社会对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需求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 教授音乐知识与技能, 开展音乐实践活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服务于音乐教育事业, 推动音乐教育事业的加速发展。

二、本科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转变

近几年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一直都紧随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脚步不断更新理念, 调整内容, 在教学目标及授课内容上都有着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在21世纪, 随着社会生产力,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中小学生们对于音乐课程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受到了音乐教育审美哲学和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思潮激烈争论的影响。随着多元文化的逐步渗透, 中小学音乐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需求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我国当前还处于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初级探索阶段, 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而言, 紧跟国际音乐教育潮流, 结合实际情况, 张弛有度地运用把握技能型核心能力, 提升自身音乐文化素养, 注重音乐实践能力, 秉承先进的教学理念, 是发展壮大中国音乐师资队伍的必要条件。

90年代初, 在国外计算机音乐已经生机勃勃,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当时滞后的音乐教育观念认为电脑音乐就会与娱乐的、商业的联系到一起。研究经费微薄的投入致使电脑音乐难登大雅之堂。近几年, 国家教育部一再提出“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由于时代的催促和市场对现代音乐人才的需求, 高等艺术院校认识到新时代、新科技下的音乐人才培养方向, 逐步将电脑音乐制作教学纳入正轨。

对于音乐从业者来说, 各类音乐制作软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教学成果。例如乐理老师可以通过Cakewalk教学, 哪怕不会弹钢琴, 只要能认识五线谱, 都可以完美地演示。和声老师可以运用Tonica和声教学软件、Sibellus制谱软件在课堂上实际直观的讲解, 四部和声可以直接观看曲谱, 并且可以听到音响效果。声乐教师可运用cakewalk为学生量体裁衣, 按照学生的嗓音条件为歌曲定调定速, 并可以录制人声频谱, 与学生共同学习分析。舞蹈教师掌握cubase多轨编辑软件编辑伴奏音乐, 将会使音乐做到无缝对接, 减少了音乐音响效果损失。各种电脑音乐软件拥有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使用价值也很实用。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可以在繁多的电脑音乐软件中有选择性的学习和掌握, 使这些工具能够服务于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对于当今的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 几乎电脑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 几乎人手一台, 并且每个学校配备了专门的机房。因此, 电脑音乐应当成为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必备技能, 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使自己成为应用型的人才, 将来在找工作时才能有主动权。

三、常见计算机音乐软件的分类

计算机音乐软件种类繁多, 主要有音乐教育类软件, 自动伴奏软件, 打谱软件, 软音源软件, 音序器软件以及音频编辑软件。当然, 还有一些复合功能的其他软件。

1. 打谱软件。

打谱软件有note worthy, e n c o r e, overture, finale等等, 都有比较实用的打谱能力, 能满足大多数音乐爱好者的需要。但是目前专业音乐院校以及音乐出版社较多使用sibelius软件制作出版乐谱了。现在sibelius已经出了简体中文版, 界面友好, 字符漂亮, 各种音乐术语, 标记都能绘出, 功能稳定, 相当于音乐中的office办公软件, 并且可以同步听到演奏效果。

2. 音频编辑软件。

音频编辑软件种类繁多, 多种高质量软件存在, 在此不一一介绍, 在音频软件排行榜上, 排名第一的就是cool edit软件, 它界面简单, 任何声卡均可使用, 最高能混合64个音轨。可以常规处理各种格式的音频文件, 例如剪切, 复制, 粘贴, 合并;也可以对音频进行放大, 减弱, 淡入, 淡出等处理。

3. 音序器软件。

Cakewalk是一个很好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 作为一个囊括了MIDI音序, 多轨录音, 效果处理于一身的综合音乐制作平台, 尽管时下很多软件在流行, 例如cubase, nuendo, logic, 他们的功能区别不大, 但是Cakewalk最大的长处就是易学易用。只要操作者会使用word, excel等软件, 学会这个软件也不在话下。

4. 自动伴奏软件

以band in a box, TT作曲家为代表, 两种软件都十分容易上手, 连非音乐专业的学习者也能很快上手, 在此着重介绍为简谱配置伴奏的软件——TT作曲家。由中音公司开发, 填补了国内伴奏软件的空白。首先, TT作曲家是一个复合功能的软件, 可以绘制简谱, 另外, 可以在简谱的基础上配置伴奏。在需要输入和弦的音符上方空白处单击, 就会跳出和弦窗口, 可选择和弦;选择好和弦后, 可以在TT作曲家软件中选择其自带的伴奏音型, 音色的选择以及伴奏音量的编辑。这些都可以满足一般的伴奏需要。

5. 教育软件以及其他软件以tonica, the pianist为代表, 这些软件界面友好, 操作简洁, 在此不一一介绍了。

结语

计算机音乐的普及学习首先能够让在校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多种教育手段也可以得到灵活的运用。让在实习工作的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音乐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教学情境愉快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更有竞争力。因此, 我们在音乐类的高校师范专业一定要普及计算机音乐的教育。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要求本科院校音乐师范专业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及评价机制各方面都需要转型。学校在办学模式上更加多元化, 在培养理念上更加注重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近几年, 时代在发展, 国家教育部随之提出“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培养现代化科技人才”的观念。高等艺术院校认识到, 在新时代、新科技的大环境下, 音乐人才培养方向也将发生转变, 计算机音乐教学逐渐步入正轨。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师范教育

参考文献

[1]楚飞著.《Cubase与Nuendo音乐编辑与制作从入门到精通》.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音乐专业教育 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科学化

一、概况

学前音乐教育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 在全国大多数省份都有开展, 但切入点大不相同, 有寻找共性的研究, 亦有突出个性的研究, 更有突出地域特色的学前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本课题组研究立足于连云港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本地人文特色, 将这三方面相结合地来构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体系。纵观国内各个地区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认为“寻共性—突个性—显特色”三步走的学前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对连云港地区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更为合理、科学。国内学前音乐教育研究从近代“学堂乐歌”时期开始, 儿童音乐教育从萌芽进入初步发展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后50至60年代中期在全面学习前苏联经验的大背景下, 学校音乐教育一方面继承了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 另一方面日益重视音乐知识技能。60至70年代末期的学前音乐教育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学前儿童主要是通过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中的音乐表演实践来接受音乐教育的。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受“改革开放”的影响, 智力教育、创造教育第一次被明确提出, 学校音乐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来开发智力。90年代以后注重素质教育, 在这个背景下, 我国学前音乐教育追求全面和谐发展。

根据本课题组的调研:近年来在学前音乐教育领域中, 众多教师致力于音乐类课程的改革与构建, 在声乐、钢琴、舞蹈及基础理论等科目中找到出了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教改建议。遗憾的是我们在发现问题的同时, 并没有大胆地去解决问题, 而是多数教师沿着音乐教育的教学思维, 年复一年地重复不够科学、不够符合学科发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学前音乐教育依托于高师音乐教育, 但又不同于高师音乐教育, 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面向中小学培养音乐教师, 学前教育培养的是幼教师资。由于培养目标不同, 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及方法、考试内容及要求都有所不同。“中小学的音乐教师要求‘一专多能’, 而幼儿园教师则要求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深厚的文化素养, 吹、打弹、拉、唱、跳样样精通。当然, 做一名的幼儿园教师, 音乐方面的‘多能’还不够, 美术、体育、英语等技能都很重要, 所以, 如果把学前教育的学生作为教师产业的商品, 那么, 学生能否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岗位, 很快被社会所接受, 音乐教育是检验学前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音乐教学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及生理学、心理学的新成就为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音乐教学方法的总趋势是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方法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1]。我们利用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这个良好的平台, 结合本地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 构建一个普及与提高相兼顾、具有连云港地域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体系, 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情操, 以期为发展社会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的研究主要侧重三个方面, 具体如下:

二、入学专业测试政策探究

连云港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入学音乐专业考试制定标准及相关考试政策研究。该项内容根据课题组的前期调研, 在全国范围内各个省区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些省份有统一标准或大体的纲要, 有些省份则没有, 全让招考院校自行制定, 有些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则没有专业考试, 入校门槛参差不齐。连云港地区目前有幼儿园294家, 专任教师9977人, 全体教职员工13140人, 适龄入园幼儿17.4万, 目前需要大量的学前教育人才。我校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作可以划作两个时段:第一时段 (1980—1993原海州师范校区, 源生为初中毕业, 入学时有艺术面试, 加之当时中专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素质高, 能全面发展, 为连云港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幼教人才。第二时段 (2000—今) 三校合并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招生三年制大专班 (高考文、理科均可报考) , 无专业面试。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 有专业面试。由于近十多年来不断扩招, 生源质量不断下降, 我们在实际音乐类课程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并适合学习学前教育专业, 如在教学发现有学生对音乐课程的接受性差, 在视唱练耳课学习一段时间后仍无明确的音高、节奏概念。在声乐学习中唱歌技术掌握的不稳定, 唱歌易跑调。钢琴学习中进度缓慢,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无法全面发展。因为目前的社会用人单位不是缺少幼儿教师, 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这样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 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识物察人的智慧, 以及敏锐的科研意识和良好的科研能力。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 要求从业者必须经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历练, 技术与艺术的双重修习, 思想和体验的双重积淀。

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不要参加综合性的音乐专业考试?如有必要, 以哪种形式进行测试, 应如何制定一个最基本的标准?五年一贯制学生由于招生数量少, 音乐的专业测试可以在中考后招生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进行。我们主要探讨通过高考三年制大专生的专业测试, 经过课题组的研讨, 认为有一个思路是可行的: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生可以在高考结束至填报志愿之前, 或者在高考之前两三个月, 由所在地市 (县) 教委统一组织音乐能力测试, 内容包括:简单节奏模击, 浅易旋律模唱, 个人特长展示 (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等) , 依据以上测试内容给考生一个客观合理的成绩, 这个成绩计入考生的个人档案, 以便考生在填报学前教育专业时有一个音乐测试成绩, 不打算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需要参加该项测试, 有了这项测试成绩, 将一些不适合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划分出来, 以保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源质量。这种测试不同于省里统一组织的艺考, 实际操作起来更加方便、更加灵活。课题组经过论证研讨认为这种测试方法首先简单易行, 不需要复杂的组织形式, 测试内容与范围, 时间由更高一级的, 如省一级的教育考试院制定, 由市 (县) 教育机构组织当地音乐教师成立一个测试小组, 采取考生自愿参加的形式, 对在当年高考中有意向填报学前教育专业的进行音乐基础与能力的测试, 由此测试产生一个成绩, 这个成绩就是录取考生的一个依据。有了这个测试条件, 就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源质量, 对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人才有了一个保障前提。

三、学前音乐教育与心理教育统一的研究

学前音乐教育与心理教育统一的研究, 主要要求幼儿教师要了解儿童心理发育的规律与特点, 依据规律与特点制定教学方针。因学龄前阶段的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与特殊的阶段, 需要从业者在掌握好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外, 还要研究儿童心理方面去研究对音乐课程的耐受性和接受方式。通过调研与总结表一和表二两个表格揭示了幼儿声乐课与钢琴 (器乐) 课的关系, 这是幼儿园老师必须掌握与控制的。

四、音乐类课程设置科学性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前期研读了《音乐儿童教育指南》 (华乐等编著) 、《学前教育》 (冯永刚著) 、《学前音乐教育》 (王懿颖著) 等专著资料, 分析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欣赏·声乐》 (周世斌编) 、《乐理·视唱·练耳》 (蔡岳建编) 《钢琴》 (沈秋鸿编) 等教材。目前各大院校学期教育专业开设的音乐类课程主要有:《声乐》、《钢琴》、《琴法与伴奏》、《乐理·视唱·练耳》、《幼儿简易乐器演奏》、《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艺术基础与欣赏 (音乐) 》等课程。这些课程因生源基础、办学层次的不同, 在实际教学中院校中各有取舍, 课程设置参差不齐, 学生在校期间对音乐技能和音乐教学技能掌握得不够到位与全面, 导致毕业生演唱、演奏技能、组织教学能力不达标。部分音乐知识与实际受教对象的年龄, 心理特征不相符合等。根据调研幼儿园教育实际状况:多数教育以牺牲孩子的情感性、社会性及长远发展为代价, 几乎每一家幼儿园都有教学内容超纲的现象存在。这些超纲课程也不乏音乐类课程的教育, 如不注重音乐情感的培养, 不注重音乐基础训练, 一味追求快、多、大、难的功利效应, 违背了音乐情感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从学前音乐教育的本位出发, 这样的教育幼儿体现不了寓教于乐, 体现不了通过音乐来培养情趣, 陶冶情操。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普及与提高相兼顾, 具有连云港地域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体系, 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地发展,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及高尚的情操, 以期为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对连云港地区幼儿园音乐教学状况的走访调研, 和对连云港师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的音乐基础分析得出:学前教育音乐类课程有两门主要技能课《声乐》与《钢琴》, 这两门课程同时为主干课程, 需要对立开设。在理论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把音乐教育的《乐理》与《视唱练耳》通过节选内容整合为一门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实践类课程考虑到实际工作中的需要, 把音乐教育开设的《和声》、《即兴伴奏》与《歌曲弹唱》课通过把内容重新安排整合成为《儿童歌曲弹唱与伴奏》。课题组认为《声乐》、《钢琴》、《乐理与视唱练耳》、《儿童歌曲弹唱与伴奏》这四门课程为音乐技能必修课程, 另外根据师资状况也可以开设《幼儿简易乐器演奏》、《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艺术基础与欣赏 (音乐) 》等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部分从业者演唱、演奏技能不达标;组织音乐教学能力不强;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和幼儿音乐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欠缺的问题。这样的课程设置不论对三年制大专生还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好的综合性与针对性, 虽然建立在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基础之上, 但通过对课程的整合与提炼体现了学前教育音乐类课程的特色。

五、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科学化是一个体系的研究, 它依据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 从教学内容、方式、学科结构入手, 构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 以促进学龄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 使个性健康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音乐专业教育 篇10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育素质的培养途径

1.思想品德素养的培养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就首先体现出其审美的价值,音乐教学主要就是通过聆听与创造音乐等为主要的审美活动,进而达到心灵净化的作用,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乐观的生活态度、高校音乐教学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音乐的发展者与教育者,在一定的程度上承担着传播人类音乐的重担。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该要中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培养。首先,应该要加强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使得他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有着清楚的头脑。其次,应该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最后,德育教育在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应该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下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严于律己。

2.文化素养的培养

高校音乐专业主要就是为了培养未来的音乐教师。因此,也就要求学生不仅应该要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还应该要具有较为全面的文科知识,比如说应该要有较高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力与素养、美学修养、人文知识等。综合素质的优劣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其未来教学的质量。音乐类的学生其文化课程的修养上整体来看是偏低的,知识结构过窄,这是艺术类教学应该要重视的环节。首先,文化素养音乐教学的基础,一个人的嗓子再如何的好,若是没有一个较强的文化基础,那么他也是没有办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歌唱家,更久不要说是教育家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在日后的工作中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音乐专业的学生还应该要提高其英语水平、计算机运用能力等。

3.专业素养的培养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要格外注重自身的专业素养,当前我国各个高校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但就当前形势来看,有一部分毕业生毕业之后在进入教学中是没有一定的能力驾驭教学的,无法适应教学工作,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其基础知识薄弱,很难适应教学工作。因此,音乐专业教学中应该要提高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首先,可以加大声乐、钢琴弹奏、理论知识学习等方面的练习。虽然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并不要求教师能够创作,但是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巧。其次,应该要提高教育的理论知识教学,音乐教学本身属于教育学类,这样也就要求学生应该要熟悉的掌握教育思想体系中的教育方式方法。最后,应该要提高艺术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程度。

4.教育实践技能培养

音乐教学的本质就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来教育人,这也就说明在音乐教育中应该要以教育理念为主要的目的,在当前的新课标中也明确的提出“音乐实践”的观点,对此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应该要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高校的音乐专业理论课程通常主要是讲授为主,导致学生学习不积极,高校的学生应该要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探究性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其次,可以模拟课堂来进行实践教学,定期的指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活动。最后,高校安排学生实习的时候应该要做到分散安排,可以在每一个学期的后半部分安排适当的观摩课程,并且也应该要学生独立教学,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进而真正的了解教学技能。

三、总结

当今社会是更加趋向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在该种背景下就应该要有创新教学方式来教导学生,进而提高各个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素养,使得在日后的发展道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承担起音乐教学未来的责任。在日后的音乐教学中,各个高校应该要重视思想品德素养的培养、文化素养的培养、专业素养的培养、教育实践技能培养,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才会促进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可以勇于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鞠晓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天津音乐学院,2011.11.

[2]徐春艳,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育素质培养之课程研究——教育学科课程体系与内容的优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3]李东,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改革探索[J].中央音乐学院,2013.04.

[4]陆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05.

音乐专业教育 篇11

关键词:中等艺术学校;音乐教育;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德育

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青少年要全面发展,国民素质要提高,并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决定》同时提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是美育实现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等艺术学校作为为专业的艺术高等院校输送人才的地方其本身所具有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中等艺术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决定着中国艺术教育最终的成败,可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作为一直工作在中等艺术学校一线的教师,深感自己肩上的压力与责任有多大,因此多年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让我对中等艺术学校教育的工作既谨慎又倍感骄傲,我希望自己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毕业生,升入艺术类的高等院校,为国家的艺术人才输送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多年的教学一线工作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中等艺术学校教育的标准对于国务院所提出的《决定》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下面就教学中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具体谈谈。

首先,说一下中等艺术学校学生的基本状况,艺术生的来源首先是从小有艺术特长,家庭艺术教育严格,这部分生源通常自身怀着对艺术的喜爱,有志要一生从事自己喜爱的专业,而另一部分生源是九年义务教育学习方面的“失败者”,他们在考试和知识学习方面饱受挫折,整体特征就是缺乏自信、得不到认可、失败感强,在走文化课高考这条路走不通的情况下改学艺术的,这样一部分学生通常有着或轻或重的厌学情绪。艺术功底薄弱,有的甚至是零基础,作为工作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当然是十分欢迎第一种学生,但是第二种学生也不能放弃,在教学工作中第二种学生自然就成为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在教学工作中我首先本着先教学生做人也就是《决定》中提到的德育入手,纠正思想中的不良因素,积极灌输古今优秀名人名著中提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充满正能量,尽量减少负能量,在思想上重新进行再教育,摒弃原来的不良思想因素,用艺术来洗涤学生思想中的不健康一面。针对德育这方面我通常以名人名曲名著入手,选择学生喜爱的作品,挖掘作者的励志方面的感人事迹,结合作品慢慢地进行开导与引导,因为音乐作品深入学生的心灵。因此,再进行说服教育时就没有那么僵硬,一般学生都愿意倾听,经常课堂上学生会一边倾听一边询问,深入了学生的心里。通常学生都是先过了思想这关,对待学习有了积极进取并且想要取得优异成绩这种进取心后,再慢慢进入枯燥乏味的专业技能训练。这种德育教学方法在面对第一种学生时也是很容易取得好的效果的,第一种学生通常从很小就开始学习艺术,家庭艺术教育很严格,有志向通过专业的学习,将来从事专门的艺术工作,但是多年的乏味的机械的专业技能练习,使得这些学生多多少少也是很倦怠的,那么通过长期的德育的励志教育,尤其是拿他们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举例,作为切入点进行德育励志教育,通常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以上是我们在面对当下艺术教育的现实面前所采取的德育措施,那有时我会思考为什么不能从生源,学校教育措施,学校的艺术活动方面积极入手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从师生对艺术教育的态度、中等艺术院校艺术教育状况、教育管理层的引导力度、校园艺术活动开展情况、学生艺术素质考量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过考查,通过统计可以看出中等艺术学校绝大部分教师认为是教育政策和教学计划没有硬性规定,院校相当缺乏高质量、高水平、能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校园艺术活动,学生也相当缺乏展现自我的机会。即使某些学校组织了某种校园艺术活动,如果组织的目的不是为了促进学生艺术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种艺术活动也不会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学生的艺术素养普遍较低。大多数学校开设了一些与艺术相关的课程,但却给人“走过场”的感觉,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评价方式、艺术教师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学者提出中等艺术学校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需要改善。艺术教育的宗旨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改变以往只重视专业教学而忽视素质教育的观念,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积极推广艺术教育,把中专艺术教育真正纳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体系中,在师资、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给予切实倾斜和扶持,积极奖励扶持参与学校艺术活动的教师与奖励和重视,提高艺术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要重视中专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对中专学校的艺术教育师资给予业务上的培训和待遇上的提高。

其次,中专学校艺术教育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学校艺术教育不同于社会大众艺术、流行娱乐艺术,应该凸显育人特质,用人类优秀的文化艺术来引领学生,在学生灵魂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学校艺术教育应当着力彰显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审美取向,摒弃浮躁,远离功利,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自由崇高的精神状态,享受审美的愉悦和诗意的快感,那种重技能轻审美功能的艺术教育活动是不可取的。

音乐专业教育 篇12

2014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随后,国家《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相继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这将是继上世纪八十年初期个体经营式创业潮和世纪之交互联网创业潮之后,又一次全民参与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创业热潮。高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与时俱进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文化,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当下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首先,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投入较少。目前在高校中,针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课较少,重视程度也不够,甚至部分高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类课程、在课程建设方面投入的支持不足, 没有切合音乐专业学生创业实际的教学大纲,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课程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甚至一些创业指导的课程时常被临时调整和占用。由于重视程度的原因,目前学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创业氛围和良好的创业环境还没有形成。

其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效果不佳。受学校重视程度影响, 针对音乐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缺乏专业的教师。目前,创业教育授课教师大多是学校行政办公人员、学工部门教师和辅导员老师构成, 这些教师缺乏实战创业或者在企业参与管理经营的经验,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及职业动态了解不足,因此在课堂上只能抄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起不到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另外,注重理论,忽略实践现象凸显。受当前整个教育环境的影响,音乐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大多停留在课堂上,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的灌输。学生虽然可以在课堂上学到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但由于缺少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不能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体会创新创业的实际情况,总结规避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经验。

最后,学生创业缺少学校政策支撑。音乐专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是一个弱势群体,容易遇到各方面的问题,需要一定的政策、经费、创业平台、咨询管理等方面的支撑,目前多数学校虽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但在政策保障,经费支持,孵化平台支撑,咨询管理等方面做的还不够,高校在学生创业过程中充当的领航护航作用发挥的还不明显,学生创业“玻璃门”现象比较突出。

三、对当前高校针对音乐专业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建议

首先,读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下国家层面提出的全民参与的全新课题。体现了国家的重视程度和意志。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催生社会发展的新动力,能够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能够从根本上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音乐专业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成功开启自己的事业是学校学生培养的职责所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与时俱进的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融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中,是学校教育工作的职责所在。

其次,更新观念,提升课程重视程度。高校要在硬件投入,课程设置,师资配置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改变过去创业课程可有可无的教育观念以及授课教师兼职的情况。聘请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的教师为同学们授课。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开展创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学研讨、相关课题研究活动,提升授课质量。引导学校形成重视创新,倡导创业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再次,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创业平台。结合学校音乐专业特点, 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共赢式对接。通过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等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积极聘请优秀创业者、企业家进校园进课堂。让这些有着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成功者们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学生传播创业经验。同时校企对接可以增进校企合作,增进企业对学生了解, 提升学生就业成功率,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

另外,注重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暑期社会实践等竞赛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去。发挥大学科技园,产业孵化器等平台的作用,为音乐专业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使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规避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风险。

最后,完善政策支撑做到保驾护航。音乐专业大学生走出校门往往对社会形势认识不够,各方面应对经验不足,学校应逐步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援助支撑系统。通过加强培训、完善管理、政策保障、经费支持、合理引导等方式,为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创新创业者角色转变保驾护航。

四、结语

上一篇:体态律动下一篇:水文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