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精选12篇)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 篇1
随着国内高校专业学科数量的扩展, 许多综合性大学为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纷纷开设了原来只有在独立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才有的相关专业, 其中, 音乐表演也成为了这些综合大学的选择之一。随着这个专业在各个高校的蓬勃发展, 首先出现了每年优秀生源远远不能满足这个专业招生数量的矛盾;其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现状对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具体来讲, 就是基层群众文化 (艺术) 馆需要一专多能, 甚至是两专多能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 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音乐表演人才, 这种变化对还在努力提高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质量以期缩小同独立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差距的普通高校来说, 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通过对遵义各个区、县市基层群众文化 (艺术) 馆的走访调研, 我们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对现有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一、继续巩固音乐学专业的同时对音乐表演专业提出新的要求
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从1994年开始招收音乐学专科, 1994年到2004年, 平均每年招收30人;2005年—2006年招收人数从72增长到130人;2007年开始, 平均每年招收195-200人。到2010年, 我院开始招收音乐表演专业, 至今每年招收45—48人, 2013年除音乐表演专业外, 还招收了40人的舞蹈编导专业。虽然开设音乐表演专业时间不长, 但我院音乐表演专业近两年来的就业率达到80%, 企业单位对我院培养出来的学生给予良好的评价:职业道德良好、专业素质全面、有较强的舞台实践能力等。这无疑对我院的教学培养形成莫大的鼓励。在继续巩固之前教学体系的同时, 我院也在继续改进和提高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质量, 强化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在社会文化繁荣中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培养。摸索出一套适合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直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长期重视和关注的一个课题。我院提出新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较强音乐表演能力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在独唱、独舞、独奏等方面争取达到“高、精、尖”的专业水准;同时培养具有两项专业特长、组织能力、节目编排、音乐创作、舞美灯光设计等能够能胜任基层文艺演出工作的高素质多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对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和规划
1. 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开设除专业主修课之外的第二专业, 培养一专多能、两专多能的复合型表演人才。“一专多能”是指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即要具有一项专业的特长 (如声乐、钢琴、舞蹈) , 又要具有其他多方面的音乐基本素养, 包括:合唱排练、群众艺术辅导工作、教学、组织能力等等。“两专多能”是指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好一门专业的同时, 针对个人的不同情况开设第二专业, 并注重学生其他多方面的音乐能力培养。这对我院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和规划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我们针对每个音表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设置, 如大一必修钢琴、声乐、舞蹈, 大二统一进行主专业考核, 每个学生只能选择一项主修专业, 由专业课老师进行单独辅导。考虑到有些音乐表演学生综合能力强, 不局限于单独的一项专业主修, 同时增设第二专业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如声乐学生选择钢琴、舞蹈、主持等专业, 选修课程有意大利、德语、法语等语言课程。这样不仅使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学习到更多技能知识, 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多才多艺, 能够增强音表专业学生的自信心。
2. 课程设置上即要满足多维文化视野, 又要具有地方特色
西方音乐最早进入中国是在清末民初年间, 此后, 西方音乐体系进入中国音乐教学体系。音乐教育在不断改进的今天, 中西音乐文化特殊的教育模式还在各大音乐院校进行, 探索出适合中国本土化音乐教育道路一直是国人期盼已久的。传统课程体系中更多的是学习西方音乐教学理论, 对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视往往超过对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视, 课程体系中“西方音乐文化艺术课程担纲, 民族音乐文化课程点缀”的不正常现象长期存在, 1这些都阻碍了地方高校音表专业的特色建设。遵义师范学院地处贵州黔北地区, 少数民族众多, 浓郁的地方音乐艺术和戏曲音乐被国内外学者所钟爱, 带有黔北地方特色的歌曲很少出现在音乐课程设置与教学中。近年来我院开始重视学生的本土民族音乐教育, 学院多次组织民间音乐专家来我院进行教学讲座和舞台表演。曾多次邀请道真、务川仡佬族傩戏艺术家来我院进行专业演出, 让学生近距离的了解和观看本土民族音乐, 体验本土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和学生下乡进行田野调查, 收集和整理很多民族音乐学资料。我院刘云松院长和尚建科老师等一起编写了《黔北地区仡佬族民歌总集》, 我院多名老师具有丰富的田野调查工作经验, 学院建立了一个黔北民间音乐数据库, 收集整理了很多本土民族音乐资料, 但这些资料对于整个黔北地区民族音乐文化只能算是凤毛麟角。这些资料作为编入课程教材还远远不够, 因此, 我院重新调整音表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托地方文化特色, 使音表专业的学生多融入当地音乐氛围, 多参与当地民族音乐比赛。我院每年举办一次原生态歌唱比赛, 并邀请民间艺人作为指导教师, 给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授课。同时加强我院与黔北地区其他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 与西南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专业院校形成友好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我院音表学生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区域音乐表演, 还经常以地方区域音乐作为题材和背景进行创作。对于课程设置上, 我们开设了具体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课程, 把当地有代表性的歌曲收入音乐歌曲课本中, 开设原生态歌曲专业课。我院培养出来的音表专业学生迎合本地人的欣赏水平, 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与追捧。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发掘和保护当地民族音乐的优秀品质, 培养出用得上、顶得住、留得下的优秀人才。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有立足本土音乐文化, 地方民族音乐为主、西方音乐为辅的内容框架。2
三、构建以“舞台实践”为核心的教学环节
我院招收的音表专业学生整体水平和专业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且大多数学生舞台经验不足。针对这些情况, 我院需要加强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 缩小我院学生与专业院校学生的差距。培养学生舞台实践能力就需要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我院针对音表专业的学生专门开设了七学期的舞台实践课。并在每年10月份如期举行一次的“秋意杯”音乐比赛, 其中包括:声乐 (美声、民族、原生态、通俗) 、舞蹈、器乐、表演、理论、钢琴弹唱等专业比赛, 鼓动学生积极参与, 比赛人数每年不断增加, 比赛项目和赛制也在逐年完善当中。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也经常给学生提供表演机会, 如班级体一学期一次的自导自演、人人参与的文娱晚会;年级与年级之间的音乐专业技能比赛、汇报演出;市、省级专业比赛等等。我院每年都会选送学生参加贵州省的“多彩贵州”比赛, 并取得优异成绩。培养音乐表演人才不仅仅是从教学方面着手, 也应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表演能力, 多让学生在舞台上实践, 多学习和感受舞台的魅力。从教室到舞台的表演成为大多数音表专业学生的通病, 很多学生条件好, 基本功扎实, 在教室演唱时神情自如、表演流畅, 一旦上舞台, 表情僵硬、手脚不自在, 有时候甚至直接在台上忘记歌词, 跑调等, 严重影响舞台表现。针对这一现象我院把专业课改到音乐厅上, 学生平时上课都在舞台上进行教学。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心理素质, 使学生更熟悉舞台表演, 在一学期的实践中, 大多数学生逐渐胆大起来, 越来越珍惜舞台演唱的机会, 对舞台逐渐热爱起来。这些都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团队协同能力、意志力等等。
常言说得好, 胆大才艺高, 艺高就胆大。音乐学习的最终是要在舞台上展示学习结果, 舞台的实践胜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经过舞台实践的锤炼, 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水平演艺人才。3
四、培养音乐表演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我院在日常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专业课以外的晚会演出组织协调能力, 使学生成为社会艺术实践的多面手。我院多面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文化活动, 尤其是增加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 除了表演技能的培养, 还要注重舞台实践能的加强。学院针对音表专业的学生在第四学期开设了音乐策划与管理、节目主持艺术、舞台化妆与服装等实践组织能力的课程, 这对未来学生就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一专多能、多能一专型表演人才才是社会所真正需要的。对于平时学院组织的活动、演出等, 舞台表演、舞美灯光设计、组织和协调管理、节目策划、主持编排等等这些都是由学生负责, 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年毕业生音乐会都是由学生组织策划, 从灯光、节目单设计、舞台布置、节目流程、主持人等等。学院在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上, 每年培养2到4个学生, 实行老带新的接力模式。这些能力的培养也能使学生迅速成长, 对以后就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学院培养出来几届优秀的音乐表演学生, 综合能力强, 毕业后直接被各文艺团体争相录取。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实践, 而是与社会生活与生产加工对应的实践体验, 是音乐表演的直接载体, 是演员必须在实际演出和实际教学中所必须掌握的, 也就是表演的基本属性。音乐表演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的实践性要求。4
我院一直以“专业演员”水准来培养学生, 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针对遵义市各个区、县市基层群众文化 (艺术) 馆等工作, 主要承担各艺术团体的独唱及独奏等, 但平时还需要负责排练、组织活动等等, 一专多能和两专多能型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足够的竞争压力, 让学生能够自信的去面对未来工作。我院音表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高, 并得到当地文艺团体、政府一致好评。
摘要: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是指有别于独立自主招生的专业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的综合性大学里的音乐表演专业, 从学科专业归属和名称上来讲, 应该属于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 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 应该具有一致性, 都是以培养音乐专业技能突出、舞台表现能力强的音乐专业演员为目标, 是培养歌唱家、演奏家的摇篮。
关键词:音乐表演,遵义师范学院,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杨健.“一专多能”与“多能一专”——试论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J].教学探索.2007 12.
[2]巴雪萍.“校企合作”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民族音乐.2011 04.
[3]章华.文化繁荣与艺术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版.
[4]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I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 篇2
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一种是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笔者所在的院校属于后一种情况,所以主要针对后一种情况进行论述。
1丰富音乐教学形式
对于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音乐课能安排课堂教学,那就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让每个学生充分地进入到音乐中,享受音乐;如果不能安排课堂教学,那么课外音乐生活要丰富多彩,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1.1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欣赏教学是学生自主地感知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汇、通过想象对乐曲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活动,对激发学生音乐创造力、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课程是高职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一门重要课程。音乐欣赏课不仅要有高雅音乐,还要加入适合大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传统的教学内容不太受学生欢迎,而流行音乐则以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引领时代潮流而占据学生音乐生活空间。
最近的几年里,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音乐排行榜、演唱会、歌友会等与音乐有关的名词对于大多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陈慧琳、周杰伦等歌手以及音乐团体更是耳熟能详,而对于古典音乐喜爱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但是在大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欣赏却还是占有大部分。笔者曾经对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在音乐欣赏内容的选择上,喜欢高雅还是流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选择流行歌曲,而选择交响乐、艺术歌曲和民族音乐等欣赏内容的学生则较少。翻开所使用的教材,几乎没有流行歌曲的位置,因为教师认为只有高雅音乐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素质,一提到流行歌曲,大多还是联想到情啊、爱啊,认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其实不然,很多流行歌曲内容也很健康,对学生思想教育上的帮助不亚于高雅音乐。笔者曾经有意识地在课堂上进行比较欣赏,先欣赏《我爱你,塞北的雪》《我爱你中国》,结果学生反映比较平淡,根本看不出那种热爱的感情,而且因为唱法比较专业,他们只能听而不能跟着唱。但是在放水木年华的《一生有你》、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等时则表现得比较充满激情,而且能够跟着音乐唱上几句,谁又能说这几首歌所表达的意义不好呢?
其实,在流行歌手以及他们所唱的歌曲中,有很多意义都是非常好的`。比如韩红的《天亮了》,从侧面表现了父母无私的爱,所以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表达了不能放弃梦想,要坚持到底;等等。对于这些歌曲,学生表现得非常热情,下课时仍然意犹未尽,甚至课间10分钟都要求继续欣赏,而且对乐理知识的讲解也非常有帮助。很多教师都头疼乐理的讲解,因为学生是非专业的,感觉很难对他们讲清楚音符、节奏等,但是因为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可以借助旋律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他们唱得更好。可见,对于流行音乐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选择地进行欣赏,这比只欣赏高雅音乐,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反映平淡要好得多。
1.2音乐社团
为了更好地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单单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的各种音乐社团活动。开展社团活动是一种很好的高职音乐教育形式,是对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
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社团活动,如潍坊科技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有专门的大学生艺术团,在艺术团中又按不同的艺术形式分成不同的小社团,并且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教学效果比较好。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开设音乐课的学校把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而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学校则把社团活动作为主要的音乐教学形式。高职音乐教学的课内时间是有限的,而诸如合唱团、舞蹈队、器乐团等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即使对于爱好者较少的戏曲、曲艺等在课堂上出现较少的艺术形式,学生社团也可以发挥积极的补充作用。另外,学生社团通过组织排练、参加演出、举办校园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不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也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不能简单地把学生社团活动看成是学生课外的娱乐活动,而是要充分重视社团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正确引导,大力支持,使课外社团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良好补充。
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应该围绕积极健康的主题开展,正确定位社团的活动导向,建立明确的社团管理制度,安排固定的分管、指导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还应该制定配套的监督、激励制度,对于出色的团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对于不良的团体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和指导。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应该体现尊重学生主体的原则,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针对不同学生的优点和弱点,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
1.3举办晚会
晚会是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和参与的音乐教学形式,特别是小范围内的晚会,比如一个班或者一个系部的晚会,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晚会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和锻炼。晚会的整个过程,从筹备、进行一直到结束都需要学生的参与,而学生不管是筹备晚会的,还是参与演出的,整个过程都被音乐感染着。就是作为现场的观众,也能在晚会进行时通过观看同学的演出强烈地感受音乐,感受艺术。相对于其他音乐教学形式,举办晚会更能激发每个学生的热情,增强班级和系部的凝聚力。
2合理设置课程
2.1根据学生兴趣安排选修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音乐课主要还是采用公选课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还是凭着对音乐的兴趣来选课。但是目前各高校在音乐方面开设的公选课基本上还是采用音乐鉴赏的形式,只有少数学校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开设其他类型的音乐公选课,比如葫芦丝、吉他、合唱等,这类公选课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 在进行公选课的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调查和上课情况来看,学生对技能性的东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声乐方面,比如合唱可以作为音乐公选课考虑的对象;在合唱课中,学生不仅要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还要做到与其他声部协调好,并且能够学到指挥,这对当今社会中要求的团队精神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器乐方面,可以将选修的学生组成小的乐队,同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
2.2根据教学实际安排选修
在设置音乐选修课时,要根据整个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确定。一是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选修课。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如外语专业可以开设外语作品赏析、外语歌曲演唱等,计算机专业可以开设电脑音乐制作等。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开设选修课。比如对戏曲感兴趣的学生,开设戏曲选修课;对某类乐器感兴趣的学生,开设乐器选修课。三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开设选修课,可以分为有基础的和无基础的。四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开设选修课。这种选课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采用的是“学生聘老师”,只有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认可了,教师才可以上这个课,这样也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3建立课程考核体系
在各个高校中,运用最多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学分制。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办学类型,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验较少,这种现状对学分制改革的实施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由于办学时间较短,一些旧有的制度框架和观念束缚相对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学分制改革的推行减少了障碍;另一方面,由于办学时间较短,管理基础较薄弱,教学改革的经验不足,因而在学分制的推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考核,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如音乐欣赏课,可以探求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的欣赏途径,因而建议教师多组织学生对授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发言,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时可采取开卷的形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乐理课采取笔试答卷的形式;实践课可采取面试的形式,由学生唱奏或表演几个本学期所学的作品,并接受教师的现场提问,由教师当场打分;参加社团的学生,考核合格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音乐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听听音乐、放松身心,而是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体会美妙生动的音乐语言,用形象的思维方式来达到作品内涵与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进而提高自身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满足他们对音乐的爱好。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情感世界比较丰富,兴趣也很广泛。教育者要准确把握高职学生音乐学习心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在讲课过程中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效结合,不断探寻最佳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大胆创新,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构建顺畅的沟通平台,才能使每一堂音乐课都充满生趣,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殿堂,感受音乐的美好。
参考文献
[1]高雁南.高职的音乐教育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8)
[2]王靖怡.让葫芦丝走进理工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堂[J].现代经济信息,(4)
[3]张文.高职非艺术专业音乐欣赏课教学思考[J].职业时空,2009(9)
[4]马琦.对高职非音乐专业《音乐鉴赏》教学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09(20)
[5]李佳.浅谈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学生社团活动[J].教育与职业,2006(24):105-106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 篇3
关键词:中日;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比较研究
本文以四川音乐学院与日本伊莉莎白音乐大学的音乐教育专业(本科阶段)为例,探讨两校在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上的特点与优势,并进而为我国音乐教育改革提出可资参考与借鉴的建议。
四川音乐学院是我国九大音乐学院之一,在音乐教育领域具有深厚底蕴和丰富实践。其内设的音乐教育学院(以下简称川音音教院),作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自1981年创建以来不断探求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新方法,多年来在人才培养及课程设置上做出了许多改革和创新。目前,川音音教院设有音乐教育、音乐舞蹈和管乐教育三个专业方向,均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要目标。日本伊莉莎白音乐大学(以下简称伊大)是日本一流的音乐大学。其本科阶段的培养方向,分音乐文化学科与演奏学科两大类。音乐文化学科包含了创作、研究和教育三大领域。其中,作曲、音乐学、宗教音乐、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音乐传播隶属于音乐文化学科。(川音音教院呈现出的是横向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伊大则侧重于音乐教育的阶段特性,将幼儿音乐教育单列为一个专业方向,更具针对性。)仅从两校音乐教育领域的培养方向上来看,可谓各有特色。比较有趣的是,这两个在各自国家都拥有较高声望的音乐大学,双方签署了一系列联合培养本科学生及师资进修的计划,并定期互派专家讲学、互派演出团体举办音乐会,长期以来在科研、教学以及演奏等领域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这也为我们选择这两个大学作为样本比较中日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特点与优势,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学术视角。
从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方向出发,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主要体现在入学考试安排、专业课程设置、学生论文写作、教学实习安排等方面。下面,本文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对川音音教院与伊大进行具体对比分析。
一、关于入学考试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等原因,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较为不平衡。基于国情,川音音教院音乐教育专业在针对省内考生与省外考生入学考试的制度安排上有所区别。四川省内与省外的考试总分均为400分,考试科目也同为声乐演唱、钢琴演奏、视唱、练耳与乐理五个科目。省内外声乐演唱与钢琴演奏的考试曲目数量与内容一致,视唱、练耳与乐理的难度也大致相同,但各科目在分数比例的划分上却不尽相同(详见表一)。
非四川省的考生在理论类和表演类的分值划分上与四川省内考生相同,不同的是,非四川省的考生在声乐演唱与钢琴演奏两个科目中可以选择一个科目作为侧重科目,侧重科目的分数为200分,非侧重科目则为100分。例如选择侧重声乐演唱的考生,声乐演唱的分值为200分,钢琴演奏则为100分,反之亦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川音对省内考生的表演类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日本的音乐高校专业入学考试与我国一样,都是由各大学自主招生,学校自主规定考试科目与内容。伊大的入学考试内容虽不因地域不同而发生改变,但是根据其报考对象的不同,其考试要求也不一样。入学考试根据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定点高中推荐生的入学考试、高中二年级跳级生的入学考试、一般入学考试等形式。前两项具有其特殊性,故不纳入本文的比较范围。对一般入学考试的内容而言,伊大音乐教育专业的考试内容共有五个大项:(1)乐理,(2)视唱或练耳任选其一,(3)专业科目,(4)英语,(5)口试。若报考者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任意一项都可以免试1和2项:毕业于音乐高中或普通高中的音乐班的考生;曾参加过伊大组织的补习班,成绩达到一定水平的考生;已获得伊大视唱练耳等级考试5级以上证书的考生。由于音乐教育专业归于伊大的音乐文化学科之下,前面也提到了,音乐文化学科中包含了音乐创作、音乐研究和音乐教育三大领域,所以在第3项的专业科目上也由考生根据自己报考的领域选择适合的科目参加考试。这些科目有:(1)和声考试或提交作品,(2)电子键盘演奏,(3)论文写作,(4)声乐演唱或器乐演奏(键盘乐、管弦乐、打击乐均可)。在参加以上四选一考试的基础上,另需加试副科钢琴,在第(2)项与第(4)项中选择键盘乐作为专业考试科目的考生可不参加副科钢琴考试。除此之外,所有考生都将参加口头提问的考试,考官会针对考生选择的专业领域及考试内容进行提问(详见表二)
通过以上两个表,我们不难看出,川音音教院在入学考试时对学生音乐理论及实际演奏或演唱的能力要求都比伊大高。但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川音音教院的本科入学考试要求尽管高于伊大,那么相应地招收的学生专业素质起点也高于伊大,但是由于川音音教院许多学生对音乐教育这一专业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加之在课程设置上又分为钢琴、声乐、理论择一主修的模式,导致了一部分学生进校后存在偏科现象:钢琴演奏好的学生就一心扑在钢琴上,声乐演唱好的学生就主要致力于声乐方面的发展,理论好的学生则全力以赴理论方面的学习。能够考上某一方面的主修生,虽然可能会偏科,但至少在他主修的这一方面还是得到了发展。对于那些大三以后都没能升上主修的同学,在心理上则容易认为自己哪一方面都不突出,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整体上来看都容易忽略作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全面能力的培养。而在日本,一个社会背景是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许多表演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也难在高校中获得一个终身职位,大多是作为外聘教师在高校工作。在就业前景不大好的情况下选择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日本学生,都是主观上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较强,积极性较高。多重因素之下,使得我们川音的许多毕业生相较于同等学习程度的日本毕业生来说,在音乐综合素质上显得有所不足。endprint
二、关于本科课程设置
川音音乐教育专业实行学分制,学生四年本科阶段必须修满162个学分。课程共有五个板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与单项活动。学分比重依次为:52、50、42、16和2分。专业基础课包括乐理、副科和声、视唱练耳、曲式与作品分析、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形体舞蹈、论文写作、歌曲作法、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核心课包括音乐教学法、钢琴即兴配奏、钢琴、声乐、合唱与指挥、歌曲作法、毕业论文。选修课有现代音乐教育技术、自弹自唱和乐器法。单项活动由军事训练、社会实践和创新项目组成。
伊大的音乐教育本科阶段要求至少修满124个学分才予以毕业。其中全校共同性课程至少修满32个学分,专业基础课程至少34个学分,专业课程至少36个学分,特殊讲义至少4个学分,较灵活的课程至少18学分。共同性课程包括文学修养、人类学、健康与生活、日本宪法、职业教育、情报机器演习、语言(日语、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音乐理论、和声学、赋格、作品分析、配器、总谱读法、宗教音乐、音乐史、西洋器乐史、西洋声乐史、世界音乐文化、指挥法、合唱、重奏、伴奏法、即兴演奏、重奏伴奏实习、视唱练耳。专业课程包括音乐文化概论、音乐教育与成长、音乐教育与社会、初等音乐教育、中等音乐教育、高级和声与近代和声、艺术品修复研究、作曲技法研究、音乐制作、西洋音乐研究、日本及东洋音乐研究、礼拜音乐、外文音乐资料阅读、音乐文化研究演习、音乐文化毕业演习、校内研究报告、毕业研究、声乐、键盘器乐、电子键盘器乐、管弦乐、民俗音乐研究、和太鼓重奏、作曲。特殊讲义包括音乐创作、音乐剧创作、音乐剧排练、音乐治疗、管弦乐队管理、Soundscape。较灵活的课程则根据学生选择的领域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特殊讲义中选择。
通过两所学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两校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有两项较大的不同之处:(1)学分比例设置的不同。伊大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分是呈递增状态;川音音教院除选修课和单项活动之外,专业核心课所占比重较小,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则较大。(2)专业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不同。川音音教院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比如钢琴、声乐、视唱练耳在专业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伊大的专业课程则更加侧重于音乐教育理论与作曲理论两大板块。在作曲理论方面,除了川音音教院同样开设的和声、作品分析之外,伊大还开设了赋格、配器、总谱读法等课程。
三、关于毕业论文
论文写作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以及展示学校教育质量及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根据笔者在川音音教院多年指导毕业生论文写作与答辩的工作实践,发现川音音教院毕业论文主要分为钢琴教学、作品分析与音乐教育三大类,其中又以作品分析类居多。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两点问题:一是论文选题较窄,比如近年来多为《钢琴演奏技巧之八度的弹奏》《谈钢琴演奏中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技术》《浅析肖邦的<第一叙事曲>》《浅论钢琴作品<浏阳河>的演奏风格与艺术特征》等。二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不够,虽然这些论文都展现了学生自身较高的演奏或演唱水平或经验,也包含了实习中的教学体验,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缺乏从音乐教育的视角和高度进行考察。即使是音乐教育类论文,也多以“幼儿钢琴教学”“高师钢琴或声乐教学”等为选题。虽然这些研究为学生将来的钢琴或声乐教学可以提供理论支撑,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该类选题与川音音教院本科阶段主要为中小学培养师资的培养方向并不完全相称。
日本大多数音乐院校的表演专业学生不需要提交毕业论文,伊大也是如此。(伊大音乐教育专业本来也必须提交毕业论文,但在2010年后,毕业论文改为学生的自由选择科目。)就以前的毕业论文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毕业论文都与教育相关,即使是所谓的侧重钢琴或声乐学生的毕业论文,也大都与音乐教育挂钩。以2010年后的论文题目为例(2012年空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所有的论文都是音乐教育理论或实践方面的研究。比如,2010年:《关于育儿支援中活用“童谣”的方法考察——以建立亲子交流的关系为目标》;《培养幼儿内在听觉的音乐指导研究——以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理论为中心》,《日本的艺术管理教育——以音乐大学为中心》。2011年:《关于体态律动法在日本的普及、开展与现代课题的考察》;《幼儿园中的创造性音乐表现活动——通过对广岛市内A幼儿园的实例分析》。2013年:《关于童谣题材的音乐教育考察》,《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研究——以内在听觉为重心》等。这些选题,无一不是从音乐教育的视角出发,对音乐教育历史、方法、实践等进行研究。这样的毕业论文选题以及后期的研究,符合音乐教育的专业培养方向,无论是对本科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的毕业生,还是有志于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的学生,都很有意义。
在毕业论文选题上,川音音教院应该借鉴伊大,更多地从音乐教育视角着手指导本科生论文选题和研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教育学科的全面了解与认识,提高学习视野,避免走入偏科误区,同时也为今后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四、关于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培养教育类方向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是否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潜质的岗前摸底。国内外教育类本科培养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教学实习。川音音教院的教学实习活动一般由院办公室统一安排,主要在川音所在地的成都市的中小学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同时也允许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学校。时间上一般是在本科学生四年级上学期的时候,从9月1日新学期开学至10月下旬结束,共两个月左右。从实习内容上看,除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实习和课外音乐活动实习外,还包括班主任实习。音乐课堂教学实习要求实习学生必须在实习学校及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实习学校的正常教学安排进行。实习期间,要求实习生上课不得少于28节,听课不得少于35节。课外音乐活动实习是实习生在实习学校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根据该校实际情况,组织合唱团、舞蹈队、乐队、音乐兴趣小组、讲座、比赛、音乐会等活动。班主任实习要求实习学生在原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深入了解学生,组织班会、团队活动,并完成班主任指导教师所分配的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川音音教院还要求实习生对实习所在地或实习学校音乐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填写《教育调查报告》,并对学院的教学改革提出建议。在实习成绩评定上,实习结束前,由各校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实际表现作出全面评议,最后经实习领导小组根据总体情况评定实习成绩并予以表彰。endprint
日本法律规定,取得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需要在初高中实习三周,并在小学实习两周。在伊大,需要进行教学实习活动的学生在大三时提出申请,经过资格审查后,在四年级上学期进行实行活动。实习学生通常都在自己毕业的母校实习,大学方面有责任挑选各方面都符合条件的学生去实习。能够参加实习的条件有六项:(1)已经完成介护等体验(完成这一课程需要已经修完《教师论》,然后修完音乐教学法、教育教学法及教育心理学中的两门学分);(2)认真参加完所有的教学实习指导;(3)已修满实习前所有教职和教科课程的学分;(4)已修完英语口语、体育、情报机器演习课程;(5)已修完1至3年级所需的专业科目的学分;(6)已提交教职科目完成情况表。从日本对实习的要求来看,开展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并要求学生将教科书上的知识、教育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通过亲身对实际的教学活动的体验,培养教学实践资质与能力,同时通过具体的一线教学活动,使实习生认识到教育的社会责任与意义,提高实习生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与欲望。在实习内容上,一方面在母校期间就要接受有关实习的指导,在实习学校要除了音乐课程,还要参与教学指导、课外活动、德育教育、学生生活指导、学校运营、特殊教育等,同时必须服从负责教师的指导,做一些辅助负责教师的工作。在实习成绩的评定上,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各项实习内容进行综合评定,由实习生向自己母校提交实习记录及实习校的评语。
从川音音教院与伊大对学生教学实习的安排来看,二者都重视教学实习的培养环节,把实习作为培养学生师资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都安排在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环节,时间长度、实习内容等方面的要求也差不多。相较而言,川音学生的实习在安排和成绩评定上,除了音乐和师范技能的锻炼和考评外,也较为注重学生全面技能的培养和考评。
音乐教育本科阶段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要培养方向。一所音乐院校,从入学考试,到课程设置,再到毕业论文和教学实习,都应当围绕这个培养方向,体现这样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方针。通过川音音教院与伊大的个案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日两国在培养音乐教育类的本科学生上各有特点,也各有所长。我们应当立足自身优势,借鉴他山之玉。通过对伊大音教学科各方面的分析,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教改有以下几点启示:(1)更加注重专业化,即在课程设置上,更加重视音乐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考核。(2)更加注重多元化,即在保证专业基础课的同时,根据师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开设专业选修课,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培养学生学术兴趣。(3)更加注重教育化。音乐教育,不仅是音乐学科,也是教育学科。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论文选题,甚至是教学实习,都必须更加重视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这其中,增设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中小学音乐教育等教育类专业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四川音乐学院教务处编.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教学计划[Z].
[2]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编. 音乐教育学院实习生管理规定[C].
[3] 伊丽莎白音乐大学编. 伊丽莎白音乐学院2014年度学生便览[Z].
[4] 伊丽莎白音乐大学编. 教学实习实施纲要2014[Z].
[本文为2011年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研究资助项目。项目名:中日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研究——四川音乐学院与日本伊丽莎白音乐大学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0SB038]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 篇4
1. 重观摩轻实践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课程的设置, 最终目的就是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让学生将所学到的音乐相关理论和技能运用到其中, 形成知识的内化和转化过程, 丰富学生的个性, 锻炼学生的音乐才能。当下, 很多高等院校在音乐实践课程的安排和设置上, 基本上实行的是安排学生进行欣赏、观摩、采风和听讲座等, 还有的学校甚至采取放假一周让学生自行安排的情况。以上做法均暴露出了实践课程的弊端, 观摩教学主要是以看和听为主, 缺少学生参与其中的机会, 也隔断了学生将自身知识技能转化成为能力的机遇, 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来弥补实践课程缺失以及“重技轻艺”所带来的不足。
2. 不严格执行要求
在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的教学计划中, 如果认识不准确就很容易导致教学上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形成教学工作当中出现短期行为的现象。在教学计划制定初期, 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均设有艺术实践课程, 并且有相应的学分与之相关联。但在实际操作中, 很多高校出现以下情况:如缺少艺术实践课程的大纲, 或者是对于该课程的具体目标没有提出相应的计划, 使得艺术实践课程陷入了随意的境地, 在课程中学生也是如同放羊。例如, 很多高校认为, 学生的毕业汇报演出就是实践的内容, 甚至有的学校将此作为唯一的实践内容, 还有的学校安排学生进行音乐会观摩, 有的高校实践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外地采风等等, 这些内容, 从本质上来讲, 确实拓宽了音乐专业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课堂之外的音乐世界。但是, 由于实践目标不明, 缺少实践内容, 形式较为单一, 往往会造成艺术实践停留在形式上的现象, 让学生本来用于实践的采风机会变相成为了旅游。
3. 无专人负责
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 无论是理论课程、文化课程还是技能课程, 都有相应的专职教师来担任, 而对于实践艺术课程来讲, 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教师之间兼职或者是搭把手的状况, 并无专人负责。这一现象, 就造成了实践课程的计划、要求随意性和操作上的不规范性, 将技术实践更多地流于形式。
二、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强化艺术实践课程的相应措施
1. 拓宽艺术实践的途径
高等院校改革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课程, 首先应从拓宽学生实践渠道开始, 进一步突出实践性。实施艺术实践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五种:首先就是专业的辅导。指的是定期的参加高等院校为音乐专业学生举办的艺术辅导, 在实践中, 学生还可以同年级相对低的同学展开专业间的辅导, 同时还可以进行校内音乐之间的专业辅导。其次就是高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质的音乐会和文艺演出, 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毕业汇演等, 以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对于社会上由社会团体或者是政府等部门发起的文艺演出, 高校也要组织学生多多参与, 增强学生公益心的同时, 还能加强会社会主流文化的弘扬;第三就是增加学生采风的机会。对于学生的采风, 应本着本土和就近的原则, 组织学生前往那些有特色的乡村现成去采风, 进一步体察民情, 搜集当地的民歌民乐, 了解音乐发展历程中的故事和状况。第四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的观摩。观摩对象应是国内外知名的表演团体、著名的音乐家, 使学生有机会聆听到音乐专家的讲座, 从现场的观摩当中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实践。最后就是要不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类型和各种级别的音乐比赛, 增加比赛经验, 在校园内也要经常举办音乐会, 是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益。
2. 制定切实可行的大纲
高等院校应充分结合自身的优缺点, 根据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 按照艺术实践课程的总体要求, 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 大纲的制定要符合以下原则:首先是全面参与的原则。艺术实践活动, 应本着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的宗旨, 在参与的过程中融入全体学生的身心, 达到锻炼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效果。其次就是综合性的原则。在高等院校所安排的实践活动中, 要涉及到一定的音乐表演专业, 让参加艺术实践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身的音乐相关才华, 拓展更为广阔的视听和审美。最后是身心愉悦的原则。学生们远离了平时枯燥的课堂和琴房, 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大自然, 迫切地想要展示自己专业的技能和表演, 从未感受多维的自然, 获得深层的审美, 体验成功所带来的愉悦。所以说, 要安排形式各异层次不同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使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
3. 建立综合评价制度
高等院校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机制, 不仅能够对教师的工作起到指导评价作用, 同时, 还能够综合评价教师在工作中的能力、态度、效果和创造性。评价制度的程序是:首先是由学生填写时间报告, 包括时间的项目和意见等;其次就是汇总艺术实践表, 教师根据艺术实践的结果, 对学生的报告进行汇总, 最后评定出来学生的成绩;最后就是要总结艺术实践, 并且给出艺术实践相关的文字总结。
结语
新时期, 为了培养音乐方面的综合性人才,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课程要本着科学合理的的原则进行安排, 充分发挥其作用, 为培养综合性的音乐人才做出贡献。■
摘要:新时期,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通过开设实践相关课程, 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能力。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一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就是艺术实践课程。在本文中, 就针对当前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一些问题, 对给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为学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毛娟.关于音乐实践教学的模式探讨.四川:四川戏剧, 2008.
[2]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5.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 篇5
一、专业名称
服装表演
二、专业代码
67020
4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初中生/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面向模特经纪公司、服装公司、房地产公司、汽车销售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等,从事舞台服饰表演、形象展示、产品代言、专业礼仪服务与组织策划等岗位的工作。
初始岗位:时装模特、商业模特等。
发展岗位群:模特表演编导、模特经纪人、公关营销策划、服装设计师、文秘等。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扎实艺术表演功底,1具有模特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专业模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有较好沟通和协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知识能力
(1)具有人文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艺术学和美学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
(3)掌握英语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更为广泛的学习。
(4)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专业知识能力
(1)扎实的服装表演能力。
(2)相关表演艺术门类的表演能力。
(3)较高的服装表演编导、组织、策划能力。
(4)有较好的表现服装内涵及设计能力。
(5)较高的服装营销和公关策划能力。
3.职业素质与态度
(1)热爱祖国,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2)热爱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七、职业证书
通过服装模特国家职业标准中级、高级证书,或通过ACI国际职业模特资格证书、中国演出家协会颁发的经纪人资格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公关员职业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
2.专业课
(1)专业基础课:音乐基础、舞蹈基础、化妆、服饰赏析与搭配、服饰赏析与搭配现代推销理论与技巧等。
(2)专业核心课程:模特技能、服装表演编导、服装设计基础、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实务与案例分析等。
(3)专业选修课:摄影基础、秘书实务、广告影视表演、模特经纪与管理等。
3.综合实践课
校内专业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专业采风与调研、毕业汇报。
(二)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1.模特技能
本课程通过服装表演不同风格的步伐、造型、表情、转体及组合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服装表演的基础知识和表演技能,培养学生的舞台概念及基本的舞台感觉,为今后的服装表演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服装表演编导
本课程讲授服装表演编导的概念、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工作步骤,使学生掌握不同表演主题下服装、音乐、舞美、道具的选择,学会策划和组织不同类型的服装展示活动,具备控制演出活动的能力。
3.服装设计基础
本课程讲授时装画的概念、人体的基本知识、服装的表现、时装画表现技法及各种面料、服装配件及首饰的表现方法,使学生有较好的服装设计能力,能准确表现服装内涵及设计思想。
4.公共关系
本课程通过讲授公共关系的含义、要素、特征,公共关系的发展脉络,掌握公共关系的职能、组织结构、对象,公共关系的调查策划与传播,公共关系心理
等几大模块,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公关能力。
5.市场营销实务与案例分析
本课程结合营销实践具体操作、策划活动案例的学习,通过讲授市场营销的基本观念、营销环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目标市场的确定以及市场的营销战略。
九、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生师比不低于13∶1。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其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30%。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师资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
1.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
2.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证,其中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20%。
3.兼职教师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五年以上行业一线工作经历。
4.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0%。
5.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80%;专业核心课程至少配备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
6.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和素质能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二)教学设施
1.校内教学场地及实训场所基本要求:专业排练场、形体房、演出剧场、美容化妆实训室、摄影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
2.教学设备基本要求:音乐播放器、音箱、DV摄像机、电视机、DVD放映机、演出服装和道具、舞台灯光设备等。
3.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满足服装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要求以及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训要求的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能够配备专门实训指导教师;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4.信息网络教学条件:为专业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优先选用反映当代服装表演专业艺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规划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应≥30%。
2.拥有一定数量特色鲜明、有较高水平的自编校本教材。
3.拥有一定数量的服装表演专业图书、刊物及专业音像资料库、多媒体网络课程等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改革。
2.关心学生个人成长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3.建立健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建议
1.建立“知识+技能+实践”的教学评价内容体系,突出项目成果评价。
2.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
3.注重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加强行业、企业和社会评价。
(六)教学管理
1.配备合理的专兼结合教学管理队伍。
2.具备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4.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十、继续专业学习的深造建议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 篇6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声乐教学
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很多高校设置了音乐院系,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声乐教学。因此,必须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声乐教学能够更加合理、科学、与时俱进,为学生的未来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过程
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取得很大的成就,尤其是音乐教育,在各类高校中,都存在着音乐系,这是音乐教育的空前盛况。古往今来音乐教育是传统教育中的精华,是典型的代表。在改革开放后,音乐教育得到高度重视并逐渐演变成以歌唱为主的教育形式。目前高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但是这种传统模式已经不能充分体现教学方法、内容和理念,对声乐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制约。
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单一不全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对声乐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分析唱法,学生跟着教师试唱,这样的教学方法单一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进度缓慢,导致学生对声乐的不重视,使声乐教学成为最薄弱环节。同时很多高校对声乐课程设置不全面、师资力量不足、学习环境差,缺少自由练习的场所、乐器、时间,使声乐学习氛围差,表演机会缺乏。声乐课程在音乐教育中一直处于偏低的地位。
(二)课程内容随意
高校中声乐课程一般都是采用音乐学院的教学方式进行的,导致学生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内容的编排更是没有科学依据,逻辑性较差,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后续的学习带来严重的阻碍,同时也为构造完整声乐教学体系带来困难。
(三)忽视理论的培养
理论是学科的灵魂,是技能学习的基础,虽然在声乐教学中设置了理论课程,但其所占据的教学比例很小,导致教师和学生对理论的忽略。而声乐理论恰是音乐实践的根据,从教育的方面来看,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四)缺乏实践技能指导
高校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熟练地使用声乐技巧、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养成优秀的音乐素养。但我国很多高校只在毕业前进行短时间的实践活动,难以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忽视对声乐实践能力的指导,阻碍了学生将来的工作和个人发展。
三、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解决策略
(一)合理选择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对教学来说,教材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材的筛选方面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类型、演唱的程度以及音乐的表现能力。要合理地选择教材,尊重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声乐技能提升。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也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必须改善教学内容,使之更加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视野,增强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需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丰富的课程内容,例如:声乐发展史、外国音乐欣赏、声乐美学等。
(二)运用现代技术,完善教学方法
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对抽象的声乐理论和声乐发展史无法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差,无法体现声乐本身的魅力和价值。而现代技术的引入,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使教学变得丰富有趣、简单易行,不仅完善了教学方法,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能够使声乐教学更加直观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使学生欣赏到著名的音乐会和知名歌唱家的演唱,从而对比两种声乐的异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加强理论教学
声乐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的学科,而在高校中对声乐的教学普遍忽略理论,一味重视声乐技巧的传授。学生也一味地加强技巧联系,而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少,因此必须加强理论教学。首先,必须加强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快地吸收后续的知识,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歌唱的生理和心理知识也是声乐理论中关键的一部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器官进行有效地调节和支配,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
(四)加强实践技能的指导,提高实践水平
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表演性、感染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切勿重理论而轻实践。教师不仅要指引学生掌握声乐知识、提高声乐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增加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巧妙的运用到歌唱中,使声乐教学得到延伸,展现声乐的魅力和价值。教师要不断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娴熟的将声乐知识和技巧相结合,逐渐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校方应定期举办歌唱比赛,这是最有效的实践活动,通过比赛促进学生的声乐技巧和情感的有效融合,提升歌唱技巧。在赛后,点评学生歌唱的优点和问题,开展有效的声乐教学。
四、结语
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各高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不断的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定期开展积极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促进声乐教学不断进步和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音乐人才。
基金项目:
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2014年课题,项目名称:适应基础教育音乐课程发展的高师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14117。
参考文献:
[1]徐恩煊.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J].学周刊,2012,(32).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 篇7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师范院校从事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的专业老师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传统的评价方式和各学校特色评价方式进行了解。
2. 专家访谈法:
访问相关专家,对选取的指标进行筛选和确认。
3. 统计学方法:
依据主要评价的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优选出能客观反映评价结果的因素,确定好评价指标。
4. 问卷调查法:
对高等院校从事钢琴教学的老师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197份,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9份。
二、钢琴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评价的意义
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专业音乐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之所在,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钢琴教学课堂是由老师、学生、必要的课堂器材设备、组织教法等诸多因素组成的师生双边互动活动,而且,这些因素都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钢琴课堂的教学评价,既可以反馈教学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可以反映该因素对教学结果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为钢琴教学课堂的较好的组织形式,课堂的合理教学结构,帮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较好的依据。
(二)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评价的基本原则
1. 适用性与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所编制的测验或所选择的检验方法必须符合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评价方式、指标体系以及具体操作都必须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对钢琴教学评估的内容、指标的确立、标准的制定、权重的赋予、方法的选用应符合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实际情况。适用性是指评价测试对象必须符合受试对象和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另外,编制的评价方法,还必须考虑实际的客观条件。同时评价指标体系有可测性、评价工作有可操作性。评价必须建立在钢琴课堂教学的实际可能的基础之上。科学性和实用性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性是搞好钢琴课堂教学评价的前提,适用性是搞好评价的基础,要保证评价真实、科学的前提下是具体操作不太繁琐,才能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2. 鉴别性原则
所谓鉴别性原则是指所编制的测验能够区别出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受评着,因此,编制评价体系必须根据测试的属性,科目的特点,教学独有特点,教学的实际环境等全面的考虑影响评价鉴别力的各个因素,编制出具有良好鉴别力的测评体系。
3. 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实际出发是指评价要从钢琴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不能盲目参照其他集体性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所以编制测评体系主要应从指标的选取和指标的权重下功夫,从而得到较客观地,能够反映出钢琴教学特点的指标和评价体系。
4.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
定性评价是根据拟测属性以及可能设计或使用的测验。基于理论和经验,运用逻辑判断、分析比较来选择的一个过程。它注重对测验内容和测验结构有效性的研究。通过分析可以选择或编制出一些具有内容或结构有效性的测验,如此选择可以直接使用,方法简便易行,对一些很难有具体数据显示的评价特征,可以反映出问题。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手段对待拟定的测验作定量分析或选择的一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数据或其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对象的量做出判定的分析评价,由于这是在一定的信度和科学条件下进行,有很高的可靠性,当然系统误差还是客观存在的,也并非普遍适用,有些教学中的指标、因素等也不能显示出来。
5. 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原则
他评是指由领导、同行、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学校领导工作从管理和业务指导角度可对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教师工作是群众性的,同学科的教师互评,可比性强。学生评价具有直接性,他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最清晰。
教师自评由有关方面组织,由被评对象对自身教学活动水平按公认的依据加以评判,这也可说是教师对其课堂教学的自我检查、鉴定的过程。教师自评可让评价者深入具体地了解被动状态,产生“我要评”的强烈欲望,激励作用自然得到落实。所以自评是一个有交往的评价方式。要注意的是自评必须坚持求实与可信的原则,要根据个人长处、短处,实事求是地作全面衡量,对照标准做出判定。必须指出,自己固然了解自己,但自己毕竟有看不到自身某些问题的地方,自评只是从一个角度反映被评者的情况,它不能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唯一依据。他评与自评各有长短,应将自评与他评结合,以便从整体上做出有效可信的评价。
(三)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评价的内容与要求
目前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还是以个别教学为主,有别于班级统一授课模式,所以钢琴教师在每一节个别课上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教师的特殊性,也具有特殊的评价内容与要求。
1. 教学目的明确性
教学评价要求课堂教学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整体性原则,制定出明确、合理的教学、教学目标,提出适当的教学任务,且能在教学各环节中围绕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
2. 讲解传授知识能力
钢琴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实际钢琴水平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及要求制定好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是否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有层次、有节奏、完整和谐的处理好一节课的各部分内容分配,同时能否深层次渗透一首乐曲并完全讲授出该乐曲的精髓而传授给学生,并且在示范中能够通过形体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整个乐曲的领悟,于心理、感情、乐曲成为一体是最重要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领悟能力逐步加深,其作品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我们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充满探究反射心理,引发其潜在的创作欲。
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操作技能,学生能够彻底体会一个乐曲的内涵和创作背景,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娴熟的表达出这种感情,那么也就是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完成了一定的教学任务。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能够从细微和较大的角度去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从而加以解决,使教学过程流畅、顺利。
4. 教学的能力
教学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的作用,它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价的具体要求是: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语言清晰、简练、富有感染力;教师专业水准的乐器示范能力;教师的教唱能力,教师的实践编排能力等等。
(四)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评价体系的建立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钢琴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和尺度。但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动态性的特点。所谓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是指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随着钢琴课堂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实践的变化,其评价指标、权重系数、计算标准发生变化的特性。这种特性表现在设计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但是更明显地表现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运动一阶段后,评价人员对已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进行修改、增减、补充和设计。它可以使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从量变到质变、从粗糙到精细,从不完善到完善,从而引导、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尽管如此,建立健全科学可行的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钢琴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增强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重要保证。建立钢琴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依据教育目标、钢琴学科的要求、实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原则,将钢琴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以不同的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现出来,并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规定一定的分数,形成一个指标体系,为钢琴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条件。(如表1)
摘要:钢琴课程是对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必修课,而音乐教育专业者肩负传播钢琴教育的使命,那么,对他们要求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技术能力是必需的。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构建一个科学、全面、可行性的评价体系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全面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钢琴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丽艳.《高等音乐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堂教学评价浅议》[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5,2.
[2]王人卫,等.测量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
[3]黄钟.《钢琴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1.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 篇8
一、我国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
1、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对音乐专业来说,学生数量的增加,影响了整体生源质量。例如,一些学生缺乏最基本的音乐敏感性,缺乏音乐理解力和创造力等,这样的生源质量给高校的声乐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学生数量的增加,给教学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样也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影响。
2、师资力量略显薄弱
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师结构中,高学历教师占绝大部分。以某高校的师资结构为例,在该学校任教的教师中,本科学历占47%,硕士学历占32%,博士学历占11%,从年龄结构上来看,教师年龄趋于年轻化,特别是在该院校的音乐专业中,从事教学的教师大都来自高等音乐院校,毕业之后直接参与教学工作,年轻化的教学队伍也给高校的声乐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年轻的音乐教师未参与专业的教学培训和进修,造成高校声乐教学工作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3、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
对于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来说,必要的教学设备,声乐器材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通过一定的教学设备,声乐教学才能有效开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虽然在一些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学中,都配置了基本的钢琴、电子琴等基本教学器材,也拥有一定数量的音响、音像设备,但是对于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所必须的声乐课教室,从数量上来看比较缺乏,从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看出,大班教学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此外,现代声乐教学内容不断的在进行着扩充,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
二、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相关对策
针对当下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声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促进高校声乐教学工作的开展。
1、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丰富教学课程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发展越来越明显,伴随而来的是政治一体化、文化一体化。现代高校声乐教学需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就必须从教学内容上进行完善,通过丰富教学课程内容,来扩大学生的视野,这样学生才能懂得如何来欣赏音乐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因此,高校的声乐教学工作,需要在传统理论课程、音乐鉴赏课程、音乐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课程内容,开设多种类型的课程,例如声乐美学、中外声乐发展史以及中外声乐流派和外国音乐鉴赏等。同时,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可以在课程中适当的增加心理学、教育学等内容。
2、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
声乐教学的艺术性、技巧性比较强,因此对教学方法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保证教学方法的示范性、有效性,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开展示范教学。示范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语言、发声、发声速度和力量、情感等。通过示范性教学,学生能够对声音效果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感悟,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敏感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情感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情感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当学生出现一些不好的情感和情绪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促使学生拥有比较健康的歌唱心理。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在整个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音乐感觉、思维以及感情等进行更好的调节和控制,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3、做好声乐理论教学工作
音乐专业的声乐学习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忽视理论而一味的追求声乐技巧的教学方法是不正确的。在一些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一味的注重技巧教授,学生一味的进行模仿,对音乐原理知之甚少,这种教学模式是不科学的。做好声乐理论教学工作十分重要。
(1)声乐基础知识
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发声技巧理论、唱法、声乐发展史、声乐流派、声乐作品以及声乐鉴赏等。其中,发声技巧理论包括发声原理、呼吸、歌唱姿势、歌唱器官以及语言等。这些声乐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基础,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才能更好的进行声乐学习,提高技巧。
(2)歌唱心理和生理知识
不同的意识、情绪和情感会对人的呼吸、感觉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声乐艺术的表现力。从这种角度来说,歌唱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在进行声乐表演时,一首歌曲的演绎,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优秀的演唱技巧之外,还要有足够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气场,能够促使表演者在整个演唱过程中有效的对自己的身体器官进行支配和调节,产生良好的歌唱效果。因此,在声乐理论教学工作中,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生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4、进行音乐实践教学
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切不可重理论,轻实践。从教育的最终目的上来看,教学以实践为最终目的。因此,进行音乐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去检验教学成果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一些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机会十分有限,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音乐实践能力相对比较有限,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的各项需求。因此,在我们各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些进行音乐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例如,举办校园音乐会,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文化活动,进行音乐义演,或者去校园附近地区进行采风,同周边学校进行艺术文化交流活动等等。通过这些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运用和锻炼,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在高校声乐教育工作中,我们作为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践行者,需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推进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为我国输送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娜.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经验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
[2]陈旭.普通高校音乐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之我见[J].民族音乐,2013(2).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 篇9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音乐专业人才。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就业压力的日益严峻,高等院校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音乐专业学生出现了一些如就业口径狭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强等实际问题,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多层次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
近几十年,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沿用“专业知识为本”的课程体系,强调“专”和“深”,追求单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各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和整合,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创新意识淡薄,人文素养匮乏等等问题。同时,一部分课程内容观念比较陈旧,有些教材长年不变,抱残守缺。在教学方法上,往往沿袭口传心授和机械训练的单一方法,束缚了学生眼界的延展,造成了音乐课程在整体上的审美性和艺术性的缺失。
(二)缺乏师资队伍专业性的建设。
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各高校之间竞争压力的加重,院系在教师队伍的组建上,普遍存在着追求高学历现象,使得一些缺乏师范类专业培训的年轻教师草草地挑起教学的重担。有些学院在教学评估时重科研、轻教学,造成教师们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和个人判断来开展教学,忽视了客观的、专业的教学规律。年轻教师在校学习期间接受的精英式教育模式及自身良好的艺术造诣是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而在现实教学中,如何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清晰严谨地传递给学生,就真正地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教学工作。
二、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种类型
为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音乐人才,教育部鼓励各高校开展创新型实验,朝着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
(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重,“复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增加本专业与其他专业交流的基础上,要创造一个思想碰撞、取长补短的平台,允许不同观点和不同学科的“大交流”。具体来说,可以精简必修课,加强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提高教学效率。如中国音乐史和音乐欣赏等课程可合并成音乐史与欣赏课。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不同于学术型和技术型人才,它始终面向基层工作。这种人才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学生在掌握系统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上,还要着重拓宽艺术视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在教学、宣传、艺术策划和艺术管理等方面锻炼实践能力,期间要求学生们虚心学习,勇于尝试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的特质就是具有敢于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学生要辩证地、批判地对待问题,培养思辨式思维模式,不能一味地盲从权威或随波逐流。音乐学科的专业特性就是要发挥人的创造力,如果总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何谈这一学科的前途呢?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广阔的、可以自由施展的平台,多组织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自选实践活动的主题和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便利条件。
三、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教师作为专业人才,要有专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即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来进行教学和娴熟从容的能力来应对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打造一支专业性更强的师资队伍,音乐院系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思路。第一,鼓励教师多参与专业进修、学术交流等活动。第二,教师自身要构建反思式的思维模式。面对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与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演变,教师要善于思考、总结,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第三,多元化评价机制的构建。针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要全面化,方法要多样化。通过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推动第一线的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部门已越来越重视大学生通识课程的建设工作。利用这个良好契机,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整合教学资源,增加丰富的通识课程等多种途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构建中要注重艺术学科与自然、人文学科的融会贯通,坚持“专业过硬,博采众长”的理念。鼓励各高校开设如“中国文化纲要”、“美学入门”、“艺术哲学”等通识课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修养,博览各门艺术的精粹。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要构建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新型培养模式,就要把单纯的实践课程设置提升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高度,最终建立一套能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结构合理、内容翔实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高校音乐专业实践课程的构架思路其实可以更为宽泛灵活。其中最广泛使用的音乐会模式,就要有一套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从曲目的设计、编排到演出的策划、排练,再到宣传资料的印发等等环节,都要求学生的参与。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庞杂繁复的系统工程,不可一言以蔽之,也不可盲目跟风。在强化本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提高音乐人才培养的质量,并重视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等人才培养要素,以期构建科学的、系统的、成熟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克学.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0.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 篇10
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方面, 都产生了较大的转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虽然很多高校都在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着不断的尝试, 却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以钢琴教育为例, 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 主要分为技能课与理论课两部分。而技能课和理论课又分别设置了如钢琴演奏、伴奏、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欣赏等等课程。如果这些课程的功能都得到了有效发挥, 那么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和音乐研究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但是, 事实上是, 很多高校由于教学能力差、教学硬件不达标、师资水平有限等原因, 导致教学质量严重受限。再加上所招收到的学生文化素质越来越低, 音乐理论学习根本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 即使有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 也只能停留在初、中级水平。综上所述, 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的持续发展, 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非常必要。
二、高等院校音教专业钢琴教育的特点
从钢琴教育本身来看, 钢琴教育是一门集知识、技术与技巧于一身的课程。钢琴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而对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育来说, 还需要对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由此可见,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育不仅教学目标高, 教学内容复杂, 教学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也较强;从钢琴教育对象来看, 钢琴学习是一个慢长的过程, 它不仅要求学生者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 还需要具备持之以恒的学习热情, 同时还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表现能力以及音乐教育实践能力等等综合能力。以上这些, 都是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特点所在, 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并加以重视。
三、高等院校钢琴教育的改革思考
(一) 构建完善的钢琴教育教学体系
高等院校钢琴教育要想得到本质性的改变, 就必须对钢琴教学的课程设置进行科学落实, 从而构建出完善的钢琴教育教学体系。高校应该结合钢琴教学的特点, 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积极转变思想, 科学设置钢琴教学的相关课程。可以设置一些人文性较强、实践性也较强的课程, 比如钢琴音乐作品鉴赏、钢琴保养及维护常识等。学校还可以根据音乐教育专业的要求, 设置一些如钢琴教学法、钢琴调律以及钢琴演奏教学等方面的课程。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以此来形成既完善, 又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 促进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整体架构的快速构建。
(二) 改革钢琴教育模式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近年来最多关注的话题。高校钢琴教育也自然不能忽视这一重要改革途径。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育, 应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先进的钢琴教学模式, 以进一步增加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一教学模式, 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 结合钢琴教育的特点, 并将二者有机的融合起来。笔者认为, 像集体大课与技能小课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小组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 都是钢琴教育比较适合选择的教学模式。
(三) 从学生素质、师资、硬件设施三方面着手改进
学生素质、师资能力、硬件设施, 这三方面是决定钢琴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在这三方面做到严格把关、积极培养、重点投入, 才能保证钢琴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因此, 高校除了要严把招生关的同时, 还应该正确认识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遵循学生个体的特殊性, 注重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在教师方面学校应该加大培养和培训力度, 提高人才吸收标准, 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在硬件设施方面, 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不断提高对钢琴教育的重视度, 结合自身条件,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 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
四、结语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实施渠道, 同时也作为培养未来音乐教育人才的重要“摇篮”。其教学理念的先进性和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 我们必须正视不足, 及时, 并积极的采用有效措施, 在钢琴教育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以创新的教育教学思想, 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音乐教育人才。
摘要:一直以来,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 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不同程度影响了该专业钢琴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针对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现状, 结合钢琴教育特点, 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育改革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育
参考文献
[1]王相如.师音乐教育改革中的钢琴教育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 5:68-69.
[2]胡玉兰.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论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13, 14, 4:154-155.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 篇11
一、关于即兴伴奏学科的学习
要想学好即兴伴奏课程,要求学生的和声、乐理、键盘感觉和乐感都要好。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本人的学习经验。
1.要结合和声与乐理的学习
学科之间是相关联的,要学好即兴伴奏,首先要对乐理及和声知识进行一定梳理。首先要明确调式调性。在熟悉二十四个,大小调的基础上熟悉和声大小调及旋律大小调,并掌握和声功能圈(T、S、D的循环功能)。这个基本功能圈看似简单,却是即兴伴奏中不可或缺的法宝。T、S、D是三个功能性和弦,而T的副三和弦有TSVI和DTIII和弦,S的副三和弦有SII和TSVI,D的副三和弦有DTIII和DVII,扩展的这几个和弦如果应用到和声功能圈里,那么这个功能体系就强大多了。而且我们不用记太多复杂的和弦之间的连接,只要记住这个功能圈,和声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半了。但是即兴伴奏中也有特例,比如,在和声角度,是不允许D到S的进行的,而且是禁止的,但在即兴伴奏中却有这种进行的特例。像《约定》中,64434 6(低音)7(低音)12 这个最后的“2”配的伴奏和弦就是D到S的进行。但这种非常规进行毕竟是少数,要针对实际灵活运用。
2.模 仿
模仿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多听流行音乐的伴奏织体,另一种方式可以多弹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这两种方式都涉及到流行歌曲呢?我的回答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流行歌曲,因此,从流行歌曲切入会引起大多数同学的兴趣,尤其是听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效果会更好。无论是听还是弹,我们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建立自己的和声感觉。可以从最简单的D7到T听起。然后再一点点听或试着弹奏这些和声。
3.实 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拿出一首比较熟悉的歌曲自己配伴奏,然后再用不同风格的曲式、曲风给这首歌曲配伴奏。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因数量的积累而忽略质量,要把一首曲子练熟、练透。其次,要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多参加一些实践。我们可以通过义演的形式来锻炼自己,例如去敬老院、孤儿院等。学习应该把自己放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学习音乐也一样。多在这种公共场合练习弹即兴伴奏,不但会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而且还会使我们的伴奏能力提高的很快。
二、从欣赏课中积累音乐储备量
很多同学都不重视欣赏课,认为这类课没有意思,其实欣赏课是最容易提高我们音乐鉴赏能力的课程。
1.上课要学会听课,适当记笔记。
每个人的听课习惯和学习方法是不同的,这样就会有听课效率高低之分。上课记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且我们应该会听课,听课要听重点、记重点。例如,这节课老师讲柴可夫斯基,我们就应该了解柴可夫斯基的生平、作曲特点、作曲风格及代表作。这些内容老师上课会讲一部分,也会让同学看影像资料了解一部分。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我们应该把主要内容记在笔记上。
2.课后要温故而知新
当堂内容,过后一定要消化。还以柴可夫斯基为例,老师在讲课中提到了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十一月——在马车上》、《天鹅湖》、《第一钢琴协奏曲》、《胡桃夹子》等。在课上老师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给同学们一一放录音资料,这样,我们在课后就应该上网或去图书馆查一下有关柴可夫斯基及他的作品和作品创作背景的书籍。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把平时了解柴可夫斯基的知识点穿成了线,使知识更系统化。如果这类课程坚持听10节以上,并按照以上方法做了,相信我们对作曲家及其作品的理解也会上升一个层次。而这些东西在我们以后处理曲子上也会收到良好效益。
三、关于英语的学习
学习英语就是听说读写四大块,听说不分家、读写也不分家。08年6月我考过了英语六级考试,下面我根据个人经验浅谈一下英语的学习:
1.读写部分
写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的,要有足够的阅读量。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泛读就是要广泛的读,在平时可以多读英文报纸,我个人比较钟爱《21世纪》。读报纸时,我们不必掌握每个单词的意思,只要大概读懂句子即可。而精读则要求精益求精。如果对4、6级而言,我们可以拿出真题的一篇文章,然后先掐时间做题,做完后再仔细阅读文章,直到读懂,最后再通过字典把所有不熟悉的单词都查出来,最后记录到笔记上。
2.听说部分
听力的学习可以从泛听、精听两个角度来学习。对于泛听,我习惯在走路时听英文歌曲或美国之声。泛听我不建议大家用额外的时间去听。大学里的课程不止英语这一科,因此,我们要节省这来之不易的时间。精听部分一定要有绝对安静的环境,我建议在图书馆学习。拿听力题为例,我们可以先做题,后精听。每做完一道对话题,可以反复听这道题,直到把意思完全理解甚至可以复述出来,短文的精听可以边听边写,但这也是一个耗时的工程,没有一定毅力是很难完成的。
说的部分,我建议晨读,而且要大声朗读出来,每次读一篇文章甚至要读到能背诵下来的程度,这种方法不但能提高口语能力还能提高英语语感。说的另一种方式就是交流。去英语角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口语的场所,大家不妨去体验体验。
此外,理论课如和声、乐理、复调课等,我主张反复看书,然后根据所看内容自己整理笔记。如果有机会,一定要给别人讲题。当我们给别人讲题时,也是知识在头脑中又重复一遍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不但要在头脑中过一遍还要说出来,这样印象就更深刻了。专业课像钢琴、声乐等,我建议多跟专业老师或在此学科上学的比较好的同学沟通。同学和我们的年龄相仿,所以往往他们说的经验,我们更容易理解。
参考文献
1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篇12
一、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结构欠缺科学性。
系统的音乐专业理论及扎实的音乐专业技能是师范院校教学的目的。如果以“行为师范”为基础的音乐教育仅仅如此, 那么, 这种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全面的, 应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根据笔者两年来对近几年毕业生的电话随访, 以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为例, 在有效回复的54份毕业生样本中 (包括笔者) , 目前在中小学一线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有43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79.6%。这就意味着, 当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迈出校门的那一刻起, 大多数学生将终生与音乐基础教育工作为伴, 他们或她们在院校深造毕业前应该储备的、与教师职业相匹配的其它专业知识并不具备 (亦即“复合型人才”) , 而这些专业知识又恰恰是其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岗位上游刃有余的基本条件。譬如师范类院校应该适当加大心理学、教育学的教学, 一旦为师, 既能完成音乐基础教学任务, 又能协助学校其他主课老师做好“问题生”“后进生”转化工作的“随行任务”。
音乐的魅力在于润物无声地浸染一个人的灵魂, 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举一例:笔者有一位上初中的亲妹妹, 在六年级刚刚升入初中的半年里, 可能是由小学升入初中不适应的原因, 语、数、外三门主课考试成绩一塌糊涂, 数学单科成绩不及格。妹妹性格内向且倔强, 父亲一时也没有了主意。偶然的机会, 父亲发现妹妹一个人在跟着电脑学唱歌, 于是父亲顺势而为, 沟通启发, 无论学校作业有多少, 父亲每周必拿出一定时间, 与妹妹一起学唱一首歌曲或掌握一段曲子, 渐渐的, 妹妹性格活泼起来, 每天早上起床, 父亲总是放一段舒缓的音乐, 让妹妹在洗漱之间调节急躁的情绪, 愉快地进入一天的学习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再加上自己的努力, 妹妹的学习成绩一步一步地攀升到班级前几名。一个后进生的转变也许有多种因素促成, 从专业角度看此例, 父亲无形中把音乐学、心理学、教育学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这给了我们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一个重大启示:将音乐学、心理学、教育学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对所谓的“问题生”“后进生”的转化效果究竟有多大, 有待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目标是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人才, 如果拿起现在的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大一至大四的“课程表”看一看, 不难发现, 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与专业音乐院校基本相似,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特点无法体现, 即:师范性、基础性、专业性。这反映出现有的课程体系并不科学, 没有抓住“师范”这个根本, 导致不少毕业生“一专不专, 多能欠能”。基础音乐教育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吹、拉、弹、唱、舞等过硬的专业特长, 更要具备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的能力, 这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 重“主项”轻“次项”的问题普遍存在。
所谓“主项”与“次项”是以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作为参照系而得出的结论, “主项”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与专业院校几无差别, 教学所选择的曲目以及曲目的难度也与专业院校接近, 在音乐专业教育“主”“次”分明的引导下, 学生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出现“偏食”, 轻视了次要“元素”养分的补充。在教学实践中, “主项”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院校老师也对“主项”专业成绩突出的学生高看一眼, “好事”自然而然向这些学生倾斜, 即便是其他课程学习存有“瑕疵”, 并不影响这些“主项”优秀的学生作为“台柱子”在主要表演场合或是教学汇报演出时独奏或独唱。其他学生争相效仿, 欲与“主项”优秀的学生试比高, 产生了在专业技能和表演技能上无序竞争现象。而这些学生在日后的音乐基础教育工作中, 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胜任。譬如, 作者暑假走访了南阳市几所中学和小学的老师, 对于所谓的“高材生”评价并不高。他们曾经在院校的舞台上低音流转、高音抒怀, 但在几十个学生热切期待的课堂上, 却弹奏不好一首歌曲的伴奏;还有钢琴主项修到了“299”的师范毕业生, 在课堂上却不能张口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更有一位在院校学习声乐的师范毕业生, 演唱功底特别好, 课堂上却不会即兴伴奏;不能说他们在院校时荒废了学业, 恰恰相反, 他们在院校学习时专业领域绝对优秀。暑假期间走访的几位一线音乐老师, 齐声感叹在院校学习时其他学科兼顾不到位, 而今那些当时看似无关紧要的学科, 现在不得不从头再来。这是“偏食”造成的结果, 从侧面也反映出院校教学模式及教育管理机制有待改进。
3.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结构而言, 可概括为:音乐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普通教育课程;但在授课安排上欠缺科学性, 老师的侧重点在于音乐专业课的教学工作。而教育专业课程如:政治理论、四六级英语、计算机编程等, 又被突出的表现出来。还有如哲学、社会科学等, 学生们都要花时间兼顾。这些课程, 与毕业生适应中小学教学课堂、以及与中小学生基本互动能力无关紧要。在短短四年的接受教育中, 学生学习时间有限, 精力有限, 那些无关痛痒的课程应该优化, 因为这些课程占据了学生们不少宝贵时间, 使得学生们没额外时间汲取更多音乐专业以外的知识, 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就业竞争力不足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构建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模式的建议
1. 以“一专多能”为培养方向, 明确界定课程架构。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育, 最终目标是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 因此,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明确, 那些与专业音乐院校教学模式相似的做法应该适时调整。要强调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理论、人文修养, 名副其实地站在三尺讲台, 同时要兼顾音乐专业学生职业空间的拓展。在笔者电话随访的往届毕业生中, 从事与教育无关的学生11人, 占20.4%, 而且, 多数毕业生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已崭露头角。以“一专多能”为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前提下, 适当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的教学, 使毕业生能够胜任基础音乐教育的岗位需要, 增强非教育职业竞争力的提升。
2. 优化课程设置。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直接反映在教学基本模式上。从目前各师范院校开设的基本课程上看, 可以保证在校学生基本专业知识的需要。院校要在此基础上, 科学优化音乐专业课程, 让教学模式多样化, 以保证学生知识教育结构的合理性。从事中小学音乐基础教育的专业人才, 其能力体现在课堂上是否能将在院校学习的教育工作理论与现实实践完美结合, 通俗的讲, 在对中小学生“授业”时能否体现一个“师范”生应有的水平, 所以, 院校在课程架构设置上要多做些调研、多做点功课, 不仅要保证院校学生在四年学习中, 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必备的基本知识, 而且院校老师也要不断完善自我, 以自身授课时生动活泼的感染力, 潜移默化, 带动学生对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院校老师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所教授的每一位学生, 突出师范院校的专业特色, 使学生学习的专业技能与应用相结合。对于院校学生的考试评价, 调整一些适当的考试科目作为考察科目, 降低对学生理论上高分的期待, 祛除“高分低能”的土壤。
3. 重视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学以致用, 社会需求决定了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向, 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应重视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譬如社会实践、课堂实践、音乐创作, 对于没有走出过校门的学生来说, 理论与实践如何衔接同样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实践活动, 院校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又考察了学生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 激发创造力, 这对全面培养学生“一专多能”, 提高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笔者有切身体会, 从大一开始, 无论暑假、寒假都到家乡的中小学校与音乐老师沟通交流、实地调研, 在私立的音乐学校与小学生亲密接触, 体验音乐教学的实际感受。只有这样, 才能了解社会对“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真正需求, 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具有较高音乐素养的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或将影响中国音乐未来发展方向。但是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在课程体系、管理机制上确实存在一定的误区。音乐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把培养优秀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目标, 站在受教育者角度思考教学方式、方法, 全面提升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质量, 使每一位走出校园的学生, 都配得上“师范”这个称呼。
参考文献
[1]王玮.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模式研究[J].北方音乐, 2014 (17) .
[2]王平兰.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音乐时空, 2015 (3) .
【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推荐阅读:
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10-15
广西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07-24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论文07-23
法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07-30
高等院校09-05
高等旅游院校05-14
高等技术院校06-16
高等综合院校08-01
高等农林院校10-09
高等特殊院校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