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鉴赏考题(精选7篇)
大学音乐鉴赏考题 篇1
《影视鉴赏》思考题:
1.简述影视艺术的特征。
媒介特征: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生产特征:创作与制作的结合形态特征:时空与试听的结合2.你最难忘的电影场面是什么?并将其场面中特殊的画面和声音元素加以描述。
楚门与妻子开车经过跨海大桥的情景,声音的运用使紧张情绪被渲染到极致。开始时低沉的鸣音附和了楚门在桥头犹豫恐惧的心理,接着背景音乐的风格突然切换,音强骤然加重,节奏也越来越快,表明此时楚门已下定决心穿过大桥但同时心里的恐惧也达到了顶点。音乐的节拍可以让人们感知角色的心跳速度,同时也带动起观众的紧张情绪。另外,镜头在人物中近景与车轮之间来回切换,随着剪辑越来越快。女主人公美露惊恐的尖叫以及车轮与地面刺耳的摩擦声混合在一起,把这种情绪进一步强化。听觉的加入激发观众去认同楚门的主观感受,使爱森斯坦所谓“感官同步”成为可能。
3.为什么说电影是以技术的发展作为支撑的。
电影借助于技术和工业生产机制的支持,由许多富于创意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的人,通一系列产业流程设计生产出来,呈现在人们面前。视觉滞留,摄影术,放映术的发明和发现,电影得以诞生。随着技术的发展,无声变为有声,黑白变为彩色,3D电影。电影拍摄,剪辑,制作,放映都与当代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电影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语言,特别是数字化多媒体新技术被大量引入电影对的电影产生巨大影响。
4.你的电影经验中,是否有感受最深的色彩使用的记忆?如果有,谈谈为什么感受和记忆最深?
《红高粱》 :色彩上,影片以红色为主基调,利用色彩本身对于人的视觉的美感效应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勾起人们丰富悠远的联想,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审美体验。还有很多地方都透露着色彩的唯美:九儿穿在身上中间宽上下窄的红袄红裤;伙计们闪耀着古铜色彩的上身和他们桀骜不驯的光头;在震天的唢呐声里,把阳光切割成无数碎片的扑楞楞;抖动的高粱骒子,日食的时候铺天盖地的红,高粱地里满眼透不过气的绿„
5.请举例说明电影的声音对于画面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声音和画面之间在情绪、内容、艺术形象的表述上是相互独立的对比性关系,它们通过差异来达成和谐,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贾樟柯导演的影片《小武》中运用“霸王别姬”的音乐隐喻进退两难,徘徊不定的情绪。
6.尝试拍摄一短片将其配上一段音乐,分析其效果。
7.你认为奥斯卡金像奖的评选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是否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什么?
涉及兼顾的层面很多,其电影包括的内涵和题材也是包罗万象的。面照顾各类电影,商业片和文艺片,大公司和独立制作,各得其所,都有奖励。在种族,性别等各种社会问题中起调和作用。娱乐大众。奖励电影方面的技术创新。引领全球娱乐走向。
8.好莱乌电影为什么能够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好莱坞电影比世界各国电影都发展起步的早,首先就占领了世界电影市场的先机,为以后的发展壮大积累了经验和财富;雄厚的制作资金,宏大的场面、精美的特效、以及拍摄电影所需的一系列先进技术设备,这些都是需要金钱支持;一批高素质的、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制作人才,这些人才包括导演、演员、编剧、剪辑、摄影、特效师等等,他们普遍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国际市场上的新鲜元素和抢手元素以及商业元素把握到位,从而创造出具有国际号召力的电影;广阔的世界市场,好莱坞电影凭其精良的制作在国际上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垄断市场;好莱坞电影深入人心,好莱坞电影经过多年市场打拼,为世界影迷所习惯。
9.谈谈李安的电影为什么容易被西方接受。
李安跨文化的背景培养了他选材的自由性和泛文化性,他致力于寻觅不同文化背景下所生成的各种思维
方式的独特之处和不同的文化族群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采用相辅相成的方式,突破了民族性的狭隘,打通了不同文化间的审美隔阂,将东方的观点与西方的视角结合起来,在电影里深入探讨了情感与伦理、中方与西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冲突和融合,用全球化的视角将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借助电影中贯穿东西方的精神力量来获得多元文化的接受和认同。
10.请分析影片《楚门的世界》的风格或主题,并就此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影片采用叙事性的组织形式,将情节时间选定在从真人秀节目播出的第10909日开始,中间穿插闪回镜头交代楚门的“诞生”,“学会走路”,“初吻”以及关于父亲的记忆。在叙事上使用平行对应法。大多数重要的技巧以我们所见的方式创造了一种平行对应。传统叙事找寻模式的运用引导着情节的发展。影片的叙事发展仍然是遵照“遭遇——冲突——结束”的传统戏剧化模式展开的。
电影镜头运用也独具特色。镜头的中心时时跟随楚门运动,但镜头的角度和拍摄方式却变化很大,交替运用俯摄、仰摄,甚至利用汽车和商店里镜子的映像跟踪拍摄。另外广角镜头重复出现,它使人物向外膨胀,夸张变形。而深焦镜头则压缩景深,虚化前景和后景而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楚门身上。
11.试举出中国电影历史上的10个第一。
① 中国人第一次放映电影:中国人自己放电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国商人林祝三从欧美回国,携带放映机和影片,在打磨厂乐天茶园放映电影,这是中国人从国外自运电影在国内放映的开始。
②第一部中国电影的问世:早期在中国放映的电影都是由外国人拍摄的。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断纪录片《定军山》,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日。
③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④中国第一首电影插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配制了一首由孙瑜作词、孙成壁作曲的电影歌曲《寻兄词》,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首电影插曲。
⑤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⑥中国第一部长系列影片: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侠、古装片等商业电影的逐渐兴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气,连续推出该片的续集,到1931年止,共拍摄了18集,由此它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片。
⑦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1935年3月,由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渔光曲》在苏联举办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上获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渔光曲》遂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⑧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⑨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著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虽然由于经验不足,以至影片的彩色不够理想,但毕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⑩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宝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12.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有哪些著名导演?谈谈中国第五代导演前期代表作有哪些?这些作品体现了什么美学特点?
陈凯歌:《黄土地》《孩子王》《霸王别姬》《梅兰芳》(现实风格,社会反思)
田壮壮:《吴清源》《 小城之春 》《 猎场札撒 》(现实唯美风格)
张艺谋:《红高粱》《活着》(现代主义)
黄建新:《 黑炮事件》(另类,都市,现实主义)
课程论文:
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自选角度,就课堂上所鉴赏过的影视片段或影片之一,深入分析影片(包括主题、画面、色彩使用、风格、技术手段、镜头运用等等方面,可挑选其中一点或几点),并就此进行论文写作。
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为2000字,统一持“武汉理工大学”规格稿纸手写;
2.可参考网络、书籍、杂志或论文等,但勿对影片剧情进行大篇幅介绍,不得抄袭;
3.格式规范(须具备标题、摘要、关键词、以及注释);
4.首页注明学号、姓名、专业及班级。
注:如发现雷同论文,将对最终成绩造成严重影响。
大学音乐鉴赏考题 篇2
一、把握导入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 音乐教学由于自身特点 (如需要投入更多训练与实践等) , 更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若想有效吸引学生注意, 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 则需注意教学导入, 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逐渐将学生引入音乐学习中。在现代社会下, 学生更注重个性张扬, 对美术、音乐等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是, 理论教学则具有一定的乏味性、枯燥性。所以, 不少学生尽管喜爱音乐, 却不愿上音乐课。这就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手段, 以吸引与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合理导入则是根据学生特点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
第一, 利用传统方式导入。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成语典故或故事等来导入新课。一般而言, 故事具有曲折的情节, 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随着音乐故事情节的展开, 学生可融入故事中, 体会到人物心情, 逐渐对有关的音乐产生学习热情。而成语典故通常含有相关传说或故事等, 并蕴含了一定的人生道理。有些成语故事是学生常听到的, 通过典故讲解与分析, 可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例如:教学《丝路驼铃》时, 当学生欣赏完乐曲《玛依拉》后, 教师简介新疆乐器——冬不拉, 则可通过故事引入:关于冬不拉,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 一位勇敢、英俊的哈萨克青年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在青年向美丽姑娘求婚时, 姑娘调皮地指着旁边一棵青松说道: “你若能让青松开口替你求婚, 我就嫁给你。”到了约定的日期, 聪明的青年拿了一把以松木制成的“冬不拉”琴, 用手拨弹着琴身上的羊肠弦线, 以动听婉转的琴声表达了心中的真挚爱情, 最终打动了姑娘的心。此后, 哈萨克就流传“冬不拉”这一乐器。
第二, 运用游戏、表演导入。
初中生具有爱玩、好动的天性。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加以利用与诱导,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如教师可通过适当的音乐游戏来培养同学们的乐感, 提高音乐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基本训练时, 教师可让学生随着节奏做叉腰、踩脚、拍腿、拍手等游戏, 让学生通过动作、身体来体验与表现音乐;高音训练时, 可敲击玻璃、木质黑板等, 让学生分辨出其声音的高低不同。
例如:教学《花季如歌》一课时, 教师可播放歌曲《蓝天白云》, 让学生细细聆听并用语言描述歌曲中表达的情绪。然后学生哼唱歌曲, 熟悉歌曲旋律。接着以找一找、谈一谈、议一议的游戏活动, 分析歌曲特点, 注意歌曲反复记号与拍子, 体会歌曲速度、力度与情绪。而后将学生分为两组, 比一比哪组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情绪饱满、声音洪亮。此外, 还可让学生设计不同的表演形式, 如领唱、齐唱、独唱等,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音乐, 培养音乐乐感。音乐教师也需跟上时代步伐, 将先进技术导入音乐教学中, 以开阔学生视野, 增强学生鉴赏能力。
二、运用对比教学,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利用对比教学来引导学生辨析、思考、判断,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的思考力与鉴赏力。对比教学即按照一定标准, 对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分。这既可以是同类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对比, 也可以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对比教学即通过不同手段引导学生由不同方面、各个因素来对比研究音乐。对于不同音乐, 由于音乐家创作或演奏方式的不同, 那么其表达效果则不尽相同。所以, 教师可通过运用对比教学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
第一, 同一作品的对比。
对于同一音乐作品, 其演绎方式不同, 那么其效果也有所不同。一些经典作品往往被后人加以改编, 亦或通过不同乐器进行演绎。这时, 教师可指导学生由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加以分析与判断, 如为何要如此改编, 原作品与改编后对比有何不同等, 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歌曲《玛依拉》, 作曲家丁善德配上钢琴伴奏, 将其变为小合奏《玛依拉》, 并成为女高音歌唱家喜爱的演唱曲目。
第二, 不同作品的对比。
音乐作品的主题不同, 那么在演奏时其要求也就不同。但是有些情感宣泄性与炫技性音乐作品, 尽管于表面看来差异性大, 而它们却有着相似的本质, 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对比、认真思考才可加以总结。如《春江花月夜》与《野蜂飞舞》, 它们虽然有着多方面的不同点, 如其主题、表达的情感、演绎形式等, 但从本质来看, 都表达出作者的内在情绪。所以, 其在情感抒发的作用上有着殊途同归之效。学生在深入思考后, 才可体会到这一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论高考诗歌鉴赏中“情感”的考题 篇3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歌以其优美的形式、凝练的语言传递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在能力层级方面属于D级,要求考生对阅读材料进行鉴别、赏析和评说。具体而言,《考试说明》是这样做出要求的: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了考题中涉及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情感,可以说是考生理解诗歌的基础,只有对诗歌的情感基调有所把握,才能顺藤摸瓜,品悟出诗歌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形式。情感,在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考查中从不曾退场,从2010到2014年全国卷一、北京、湖南、湖北共计20套试卷中,有12套试题以直接命题的形式涉及了思想情感方面的考查,而其余的试题则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考查诗歌鉴赏其他方面的内容。高考诗歌鉴赏题可谓是“深情款款”。
年份省份题目作者总分值情感题分值
2009全国卷军城早秋严武84
2009北京卷西江月 黄陵庙张孝祥105
2010全国卷咏素蝶诗刘孝绰85
2010北京卷古风(其三十九)李白74
2010湖南卷好事近陆游73
2010湖北卷鹊桥仙·七夕范成大84
2011全国卷关河令周邦彦84
2011湖南卷春暮西园高启77
2012湖南卷度破讷沙(其二)李益86
2013全国卷鹊桥仙陆游115
2013湖南卷钓船归贺铸84
2013湖北卷临江仙欧阳修123
2014全国卷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114
从这些以直接命题方式考查诗歌情感的13套试题中,可以看到,考题的分值在3到7分之间。而13套试题中,诗歌鉴赏题的总分最低7分,最高不过11分。其中2011年湖南卷诗歌鉴赏题更是以7分的分值,要求考生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歌。如果考生从情感方面赏析诗歌,那情感在诗歌鉴赏题中所占的分值就是满分7分。再如2009年北京卷中诗歌鉴赏题总分值8分,作品情感的考查占5分。可以说,情感方面的考查在诗歌鉴赏题中所占分值是非常大的。从五年的试题来看,情感类题型的出现呈现了波动起伏的趋势,2010年四个省份均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到2011年就四省中只有两套试卷出现了诗歌情感的考查,而到了2012年,命题者有意避开了过热的情感考查类型题,只有湖南卷的试题以赏析诗歌意境的方式顺带考查了诗歌的情感。2013和2014这两年诗歌情感的考查又回到了鉴赏题的阵营中来。
二、情感考题的类型
对诗歌题材的大致了解能够很好地帮助师生把握诗歌的情感。
从下表中看看高考诗歌鉴赏题所涉及的题材:
年份省份题目题材作者时代体裁
2009全国卷军城早秋边塞严武唐诗
2009北京卷西江月 黄陵庙写景张孝祥宋词
2010全国卷咏素蝶诗咏物刘孝绰南朝诗
2010北京卷古风(其三十九)写景李白唐诗
2010湖南卷好事近羁旅陆游宋词
2010湖北卷鹊桥仙·七夕送别范成大宋词
2011全国卷关河令写景周邦彦宋词
2011湖南卷春暮西园写景高启明诗
2012湖南卷度破讷沙(其二)边塞李益唐诗
2013全国卷鹊桥仙送别陆游宋词
2013湖南卷钓船归写景贺铸宋词
2013湖北卷临江仙送别欧阳修宋词
2014全国卷奉陪郑驸马韦曲写景杜甫唐诗
从表格中得知,高考诗歌鉴赏中所涉及的诗歌题材主要包括写景诗、边塞诗、送别诗、咏物诗和羁旅诗。这些题材诗歌所涉及的感情包括:淡泊名利、归隐田园、旷达洒脱、壮志未酬、思乡怀人、壮志报国、依依惜别。例如2013年湖北卷的14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解题思路: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确定其为送别题材,送别题材的诗歌,容易涉及到好友重逢的喜悦之情、壮志未酬的忧伤之情、依依不舍之情、劝慰勉励之情。再细看词中的句子“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是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表现了友人相聚的喜悦;“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明显是表达自身宦海沉浮的悲伤;“离愁难尽”则抒发了离别时的愁绪。
参考答案: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三、情感考题的题型及命题模式
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对诗歌情感的考查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但从2009年到2014年全国卷一、北京卷、湖南卷、湖北卷的试题中,简答题成为了诗歌鉴赏中情感考查的主要形式。
简答题的形式倾向于考查考生对诗歌整体情感基调的把握,考查考生自身文言诗词的知识储备,同时考查考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简答题的考查形式同时避免了客观题的不足:客观题容易导致考生对诗歌支离破碎的解读,妨碍考生形成对诗歌的整体印象。另外,高考诗歌鉴赏题也呈现出与当前语文教学中相同的价值取向:“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诗歌赏析本身就应因人而异,有感而发,刻板标准的客观题反而是对鉴赏题初衷的背离。”[2]
在简答题的形式之下,诗歌情感考题的命题往往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情感的概括
这种题型比较传统,题目简明易懂,一般是“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考题直接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归纳。答题时的步骤:第一步结合注释,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情感。比如2009年全国卷一的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从本诗的题目《军城早秋》和诗歌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题材的诗词往往涉及壮志报国之情、壮志难酬之情、思乡怀人之情,结合注释得知,诗人在战场上打败敌军,从本诗诗句“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中可以看出作者奋力部署,全歼敌人的雄心壮志。结合本诗的题材、注释和诗句含义,很容易得出本诗洋溢着斗志昂扬、壮志报国的英雄情怀。
参考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采用这种考题形式的还有2009年北京卷的第12题:“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2013年湖北卷的第14题:“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这种题目虽然是诗歌鉴赏题,但是这种形式的考查在能力层级上并没有达到D级评价的层级,而停留在C级分析综合,旨在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进行简要的概述。
(二)情感的分析
诗歌情感分析的设题方式一般是“简析作者在本诗(词)中抒发的情感。”“诗(词)中……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种题型比上述一种题型较难一些,不光涉及到诗歌内涵的理解,还要求考生把握诗词的情景关系、情理关系,抓住诗词的“形象”“意象”进行深入探究,推理诗词的情感。考生答题时的步骤一般是:仔细通读全诗、揣摩题目注释、抓住核心意象、领悟感情倾向[3]。在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时多注意诗歌中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如“愁”“冷”“凄”“寒”“寂”“孤”“悲”“喜”“愤”“飘零”“怅惘”等。比如2011年全国卷第12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题思路:通读这首词,孤寂凄冷之感跃然纸上。从词中的“凄冷”、“寒声”、“寂静”、“孤灯”等词语营造的意境中可以看出作者孤单寂寞的心情,“云深无雁影”结合注释得知,作者在孤独凄冷的秋夜期待亲友的只言片语,但结果最终落空,也由此看出作者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上一层。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再如2013年湖南卷第10题: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3)探究本词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这是一首宋词,作者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营造,描绘了一幅柔和恬淡的田园山水图画,表现了诗人平淡的内心世界。“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传达出既为世人纷忙感慨,也为故友寥落,年迈无为伤感。这一顿挫是诗人内心深处一生沧桑的感喟。但结尾处“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表现了他退隐江湖,心地明洁,享受自然之情。
参考答案: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对诗歌情感提出分析要求的还有2010年北京卷的第13题:“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形式的考查在能力层级属于F级,要求考生探究作品,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而并非考纲中要求的“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可以看出高考命题与《考试大纲》发生的龃龉。
(三)情感的比较
这种比较鉴赏题型,信息容量较大,考查角度灵活,命题方式一般为采用两首或两首以上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诗歌异同比较的方式主要是诗句的比较,题型的考查方式一般为将考生曾经学过的一句诗(多为名句)和试题中的某句诗进行比较。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调用知识储备,正确把握所学诗句的思想情感,再细读所给诗歌,确定感情基调,然后重点比较分析二者的情感异同,特别是要找出二者是完全相反还是各有侧重,然后根据诗歌内容来补充理由。[4]2010年湖北卷第14题就是选取诗歌中的诗句进行比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4)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题思路:两首《鹊桥仙》故事虽然相同,但情感却各有侧重。秦观的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反长相厮守的婉约情思,于婉约中见豪迈,体现了一种坚贞乐观的爱情观:如果双方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又何必执著于朝夕相守,只要两人心心相印,爱情便天长地久。而范成大词上阕重点描写牛郎织女迫切相见的心情以及众仙女的羡慕,突出二人爱情的坚贞,下阕却写这种相思之苦并未因短暂的相聚而有所缓解,反而“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旧愁加新愁,更显愁肠百结、相思难解。
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014年北京卷的第14题也出现了诗句对比类的诗歌情感考查:“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不过此题两句诗歌属于同向的比较,题干中给出的诗句为的是给原诗作注解,以降低考试难度,方便考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品情感。
在四省的20套试卷中暂时没有出现将诗歌篇章的情感进行比较的。故在此没有展开讨论。
注释: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何永康.高考语文试题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60.
[3][4]田春林.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情感”考查模式探析[J].语文建设,2010,(11).
参考文献:
[1]赵静宇.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现存问题分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3,(01).
[2]林长山.近四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评析[J].语文建设,2013,(04).
[3]郭家海.论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评价的既有取向与应有取向——基于十年(2003—2012)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3,(04).
(0488)大学语文复习思考题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王国维《治学三境界》所概括的人生奋斗的三个阶段。表示第一境界立志的词句是(a)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古道西风叟马,断肠人在天涯
2、填入下边这段文字括号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d)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
A执着 健康 真诚 努力
B伟大 美丽 执着 庄严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C正直 美丽 善良 伟大
D健康 庄严 努力 真诚
3、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所写的“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让人联想到作者坎坷的人生和面对不幸人生的坚强意志,运用的表现手法是(d)
A排比
B铺垫
C欲扬先抑
D象征
4、作品多以湘西民风民情为题材的现代作家是(c)
A老舍
B艾青
C沈从文
D孙犁
5、创造性地运用了“美人香草”的比兴手法,并突破了四言句式的诗歌是(d)
A 《诗经》
B汉乐府
C唐诗
D楚辞
6、贯串《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线索是
(c)A作者的游踪
B是西山
C是“始得”二字
D游览时的心情
7、被称为“唐宋八大家”首的作家的是
(a)A韩愈
B 王维
C李白
D杜甫
8.东晋的著名田园诗人是
(c)A王国维
B李白
C陶渊明
D曹植
9、下列各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辛弃疾《摸鱼儿》是双调词
B其最大的特点是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抒情 C 词中还运用了典故抒情
D词中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 的人生态度
10、不属于柳永在词坛上的贡献的一项是
(d)
A继承民间传统。善于采纳市井新声入词
B 内容上的开拓词题材 C创作了大量适合歌唱的慢词
D开创了豪放词派
11、下列作家不属于浪漫主义的是
(c)
A李白
B屈原
C白居易
D李贺
12、对陶渊《归园田居》的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归园田居》是七言田园诗
B《归园田居》最大特点是语言质朴自然 C主题中也包含有反映官场黑暗的意旨 D运用了融情于景的 抒情方法
13、《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c)A战国
B东汉
C西汉
D唐代
14.《子夜》作者是(b)
A老舍
B茅盾
C巴金
D钱钟书
15、明代最杰出的戏剧家是
(D)
A王实甫
B关汉卿
C马致远
D汤显祖
16.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表达厌倦官场、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
B鸟儿热爱自然,人们应保护自然
C“羁鸟”、“池鱼”的喻意诗官场的狭隘、禁锢
D树林、深渊的喻意诗田园的广阔、自由 17.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等作品被称作
(b)
A汉末实录
B饥者歌其食的产物
C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产物
D内心的痛苦独白
18、鲁迅的散文诗集是
(c)A《朝花夕拾》
B《野草》
C《故事新编》
D《二心集》
19、“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C)A孔融
B 陈琳
C王粲
D刘桢 20.下列作品不属于屈原的是(c)
A《九歌》
B《九章》
C《九辩》
D《天问》
21、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组建的文学社团是
(b)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
C左联
D新月社
22、北宋诗歌成就最高的诗人是
(d)A欧阳修 B王安石 C柳永 D苏轼
23.下列作品属于国别体史书的是
(b)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D《汉书》
24、称誉《史记》具有“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的文学家是(d)A郭沫若
B班固
C司马光
D鲁迅
25、“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评价的是
(B)A杜甫的诗
B李白的诗
C庄子的散文
D 孟子的散文 26.下列作家属于盛唐的是(a)
A李白 杜甫
B 白居易
韩愈
C李贺 李商引
D柳宗元 杜牧
27、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思想家是
(c)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孔子、曹操《蒿里行》是一首
(c)
A杂言诗
B拟乐府
C乐府旧题
D格律诗
29、“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这一名句的作者是
(c)
A苏轼
B杜甫
C范仲淹
D辛弃疾
30、元杂剧《西厢记》的作者是
(a)
A王实甫
B关汉卿
C马致远
D汤显祖
31、不属于《牡丹亭》的主要思想的一项是
(d)
A反封建礼教
B追求个性解放
追求自由爱情
C追求男女平等
D反对阶级压迫
32.《东坡乐府》是苏轼的(c)
A散文集
B诗集
C词集
D小说集 33.毕淑敏的第一部小说是
(a)
A《昆仑殇》
B《红处方》
C《红旗颂》
D《山田》
34.下列诗句不属于屈原《离骚》中的一项是
(d)A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B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C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5、《史记》体制中记叙侯王将相历史的是
(b)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书、表
36、提出过“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主张的文学家是
(d)A欧阳修
B白居易
C王安石
D韩愈
37、“唐宋八大家”指的是
(d)
A八位诗人
B八位小说家
C八位戏剧家
D八位散文家
38、下列作品属于周涛的是
(a)
A《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B《我与地坛》
C《命若琴弦》D《插队的故事》E《游牧长城
39、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成就最高的创作是(c)
A七言歌行诗
B五言绝句
C七言绝句
D五言歌行 40、柳宗元被贬永州所写最有代表性的自成体系的游记是(d)....A《永州八记》 B《湘行散记》 C《柳柳州记》
D《柳州八记》
41、下列语句表现了作者的人格和抱负的一句是
(a)
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C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D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42、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选择的独特的描写角度是
(d)A父亲语言
B父亲的眼泪
C儿子的眼泪
D父亲的背影
43.战国策》的整理者是(A)
A西汉刘向 B东汉班固 C魏晋曹操 D宋代司马光
44、《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是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将其称为《诗经》的 时间是
(c)A春秋时期
B战国时代
C西汉
D东汉
4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说法,出自《诗经》的(d)A《关雎》
B《采薇》
C《蒹葭》
D《采葛》
46、戏剧《雷雨》、《日出》的作者是
(b)A老舍
B曹禺
C郭沫若
D艾青
47、苏轼的赋体文的代表作是(a)
A《秋声赋》
B《登楼赋》
C《三都赋》
D《前赤壁赋》。
48、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作品是(d)
A白居易《怅恨歌》 B元好问《摸鱼儿》
C温庭筠《梦江南》 D陆游《钗头凤》
49、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是鸟:这鸟)...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夭阏:阻拦).....C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待遇).D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报雠:报酬).....50、庄子《逍遥游》中蜩与学鸠等小鸟的形象意义是(c)
A自然保护的对象
B自我夸耀、目光短浅、胸无大志、无能者的象征
C好高务远者之戒
D有志之士、奋发图强者的象征
51、下列各句括号里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孔孟语录八则》)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往,到《逍遥游》)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多:多少(《管晏列传》)
D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司役之人至(冯:凭,靠/《燕昭王求士》)
52、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使者赍书而往,行不上三十里,被袁军捉住(赍书:送信/《三国演义·官渡之战》)B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忻慕:高兴/《管晏列传》)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厌:满足/(《孔孟语录八则》)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画/《逍遥游》).
5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苏轼对词的贡献的一项是(b)...A开拓了词的题材 B增强了词的抒情性 C开创了豪放词风D提高了对词的认识和评价
54、提出过“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主张的作家是(c)A李白
B柳宗元
C韩愈
D苏轼
55、下列诗歌中“表达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而不得的惆怅和无奈心情的诗是(c)
A元好问《摸鱼儿》
B辛弃疾《摸鱼儿》
C《诗经·关雎》
D《诗经·蒹葭》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作家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有(abcde)A苏轼
B苏洵
C王安石
D柳宗元
E曾巩
2、景物描写的基本要求有
(abe)
A抓住景物特征
B景物描写服从于表现主题的需要
C只能写现实中的景 D只能写自己亲眼所见之景
E要力求形象、具体、生动
3、下列作家在小说创作方面成就很高的有(acde)A鲁迅
B朱自清
C茅盾
D巴金
E老舍
4、下列各项对王昌龄的说法有正确的有
(abce)A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B 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之一
C以七绝成就最高
D 其诗主要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
E作品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
5.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形象内涵有(ab)
A被封建礼教迫害的受害者,B反叛封建的叛逆者
C封建礼教卫道者
D受新思想影响的青年学生
E受资本家剥削的工人 6.构成小说的要素有(bde)
A语言 B情节 C表达 D人物 E环境
7.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中所盛放的是
(abd)
A我们自身
B我们的爱和恨
C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D我们的事业 E 我们的知识
8.创造诗歌意境的主要方式有
(abcd)
A寓情于景
B缘情写景
C缘事写景
D情随景生
E寄情于理 9.下列各项的说法正确的有(abcd)
A“千金市骨”典故比喻意义是重视人才
B 鲁迅称曹操为“改造文章的宗师”的文学家
C 鲁迅《狂人日记》中所用的手法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相结合的手法 D提出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主张的作家是白居易 E“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李白的诗句
10、下列作家属于建安文学的重要作家的有(abcde)A蔡琰 B曹操 C曹植 D曹丕 E王粲 11.、墨子的主要思想有
(abcd)
A兼爱
B节用
C非攻
D反对礼乐
E主张无为
12、范仲淹的作品特点有
(abcd)
A风格清新悲壮
B风格清新悲壮
C内容切于实际
D感情激昂真切
13、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有
(ab)
A韩愈
B柳宗元
C李白
D杜甫
E王维
14.细节描写应
(abcde)
A选择真实的 B选择合情合理的 C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 D必须从全局着眼
E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15.屈原《离骚》的艺术成就主要有
(bcd)A诗歌结构的严谨:四言句式的运用
B创作手法的突破,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C表现手法上的开拓:比兴手法的运用,形成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格局
D诗歌形式、语言的创新:打破四言格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E对仗工整,通首同韵;平仄严格
16、《离骚》的主要思想内容有
(abcde)
A对进步的政治理想“美政”的执着追求。B深沉执着的爱国之情
C独立不迁的峻洁人格
D关心民众的亲民精神
E深刻的批判精神。
17、下列选项中属于老舍小说的有
(abd)
A 《茶馆》
B《月牙》
C《子夜》
D《骆驼祥子》 E《屈原》
18、《官渡之战》告诉人们的关于战争的道理有
(abcd)A客观条件只是为战争的胜负提供了可能
B 作战双方统帅的主观指挥能力也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C决定于驾驭战争变化的能力
D扬我之长克敌之短的能力。E人民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19、《诗经》的主要内容有
(abcd)
A反映征役的诗
B揭露统治阶级丑行的讽刺诗
C反映被剥削者被压迫者的诗
D反映周民族的历史的诗
E反映婚恋爱的诗 20、“六经”指的是
(abc)
A《书》《礼》
B、《乐》、《易》
C《春秋》、《诗经》
D《大学》
E《孟子》
21、《管晏列传》写管仲治政的特点是(abce)A对内通货积材 B慧识贤者 C善于举荐他人 D对外取信于诸侯。E与民同好恶,22、“临川四梦”是指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abcd)A《牡丹亭》
B《南柯记》 C《枕中记》D《紫钗记》E《黄衫记》
23、鲁迅的小说集有(bc)
A《华盖集》
B《呐喊》
C《彷徨》
D《野草》 E《阿Q正传》 24.属于 文学史上并称“三苏”的是(abc)
A苏询 B苏辙 C苏轼 D苏秦 E苏代
25、苏轼在《贾谊》一文中认为贾谊怀才不遇的原因有(ac)A未得大臣的拥护就急于发表政见而被贬,B君王昏庸而残暴,C是被贬后又不善处穷
D君王被小人所包围,贤臣不得施展才华
三、简答题
1、范仲淹《鱼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诗句写出了战士们怎样的矛盾心理,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2.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创始人是谁?他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3、《战国策·燕昭王求士》中所论求士的态度和方法哪些?其核心内容什么?
4、《诗经》的“赋比兴”指什么?
5、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所描写的母爱有何特点?作者通过哪些方式来表现的?
6、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描写的西山有何特点?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这是什么描写方法?
7、小说有哪些的基本特征?
8、《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形象特征是什么?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9、屈原《离骚》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 的关系。
11、文学史上的贾谊、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辛弃疾等都应算得上是怀才不遇者,你如何看待“怀才不遇”这种现象?
12、老舍《想北平》中以欧洲的“历史都城”(伦敦、巴黎、罗马)来抒发自己对北平的深厚的爱,这是用的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四、阅读题
10、《史记·管晏列传》中“知”与“被知”思想一线贯穿全文,请结合现实谈谈人与人之间的“知”与“被知”1.阅读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翻风雨),按要求作答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纲,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A概括本诗的主旨。(B上片词的所写残破的春景有何象征意义?
C “只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中“蛛网”喻指什么?
D“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词情谁诉”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E“玉环飞燕皆尘土”句喻指什么?
2、阅读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文段,按要求作答
她(母亲)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理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圆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但终于没敢问,因为她自己心理也没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我上了轮椅,看着我摇着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请回答:
A、概括这段的中心思想。
B、这里采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来刻画母亲?
C文中的“她知道我心理很苦”、“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情况会更糟”、“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
(0488)《大学语文》复习思考题答案
三、简答题
1、写出了战士们对家乡亲人的痛苦思念和保家卫国的矛盾心情,表现了战士们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2.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和孟子,创始人是孔子。他政治上主张“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教育上提出过“有教误类”和“因材施教”等。
3、求士的方式:把贤士当作老师来尊重、学习;把贤士当作朋友来相处;把贤士当作臣子使用;把贤士当作仆役使唤。核心是把贤士当作老师来尊重、学习,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
4、《诗经》的“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直叙、铺写;比,就是打比方;兴,是触景生情、触物动情的联想方式和渲染环境气氛的手段。
“我”的思念、痛悔侧面烘托等方式,表现母爱的伟大和动人的力量。
6、西山的特点:高峻特立,不与小山丘为类。登高所见远处的景物很小、很近,景物之间的距离很近,视野开阔四周景物融为一体,来突出西山的与众不同。用的侧面烘托手法。
7、小说的基本特征有:完整而多变的情节、丰富细致的人物刻画、细致具体的环境描写。
5、母爱特点:无声的、理解的、毫不张扬的深挚的爱。方式:无声的行动描写、借“我”之口的直接心理描写、8、鹏鸟的形象特征:形体之大,飞之高,飞之快,飞之远,象征意义:千百年来这形象就成了那些胸怀大志、奋发图强者最心爱、最为乐道的艺术形象,成了鼓舞有识有才之士为实现远大报负而努力奋进的一种力量,所谓鹏程万里就是大鹏形象的思想意义所在。李白作过《大鹏赋》,李清照和辛弃疾都歌咏赞美过大鹏,毛泽东写过《念奴娇·鸟儿问答》等。
9、屈原《离骚》的艺术成就主要有:A 创作手法的突破,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B表现手法上的开拓:比兴手法的运用,形成“美人香草”的比兴格局
C诗歌形式和语言的创新:打破四言格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
10、“知”与“被知”即了解、信任他人和被人了解信任。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两方面都很重要。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谈。
11、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既要看到客观环境、外在的因素对施展才华的制约和影响,也与自己的努力、个性等因素有关。因此,一但失败,不要一味的怨天尤人,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
12、对比烘托手法。伦敦、巴黎、罗马等世界名都人人皆知,但作者认为它们与北平比起来仍有不足,从而更突出作者对家乡的最诚挚的深厚爱
西南大学《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篇5
一、名词解释题
1、教学
2、范例教学
3、发现学习
4、行为目标
5、学科课程
6、活动课程
7、隐性课程
8、核心课程
9、微型课程
10、长期课程
11、校本课程
12、教学过程
13、教学组织形式
14、个别化教学
15、教学设计
16、教学模式
17、自学辅导模式
18、教学评价
19、信度 20、效度
21、难度
22、区分度
23、档案袋评价法
24、导生制
25、形成性目标
26、形成性评价
27、总结性评价
28、表现性评价
29、课程评价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道尔顿制?
2、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其基本做法是怎样的?
3、什么叫开放课堂?
4、程序教学的原则要求是怎样的?
5、教学的物理环境指的是什么?
6、教学的心理环境指的是什么?
7、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8、教学设计的程序有哪些?
9、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哪些要素?
10、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怎样的?
11、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12、教学模式的要素包括哪些?
13、教学模式的功能是什么?
14、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哪些?
15、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16、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
17、教师教学工作包括哪几种形式?
三、判断说理题
1、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是指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2、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生成的特征,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性特征。
4、教育目标即教学目标。
5、教学目标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能。
6、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应该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来源之一。
7、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主要的课程类型。
8、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是主辅关系。
9、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直到目前,班级教学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1、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就是对学习需要的分析。
12、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是常模参照评价。
13、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14、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很低,教学评价应以教师的外部评价为主。
四、论述题
1、实现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前提和保证是什么?
2、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3、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优缺点。
4、教学目标确定的一般程序。
5、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6、综合课程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7、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8、校本课程的设计。
9、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10、为什么“教”和“学”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11、为什么说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12、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13、教学过程的功能有哪些?
14、比较接受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的优缺点。
15、为什么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16、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7、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8、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9、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20、什么叫班级教学?班级教学有哪些不足?
21、分组教学的优点与缺点。
22、教学环境具有哪些功能?
23、传统座位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24、如何创设与优化课堂气氛?
25、如何优化师生人际关系?
26、教学设计的意义及特点。
27、比较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
28、上好一节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29、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常采取哪些管理策略?
30、如何为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
31、学习任务的安排与管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2、合作性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33、分层次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什么?
34、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35、教学艺术的个性特点有哪些?
36、制约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37、制约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外在因素有哪些?
38、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创造性阶段有哪些主要特点?
39、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0281)
《教学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2、范例教学
通过典型事例和教材中的关键性问题的教授和探索,促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带动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3、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的知识内容的过程。
4、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 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5、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而成的课程。
6、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7、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没有明确计划的、广泛存在的、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的课程。
8、核心课程
大学物理实验(光学部分)思考题 篇6
一、《用牛顿环干涉测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
1、牛顿环实验的主要注意事项有哪些?视差。竖直叉丝要与测量方向想垂直。为防止回程误差。在实验过程中读数显微镜的叉丝始终沿一个方向前进。干涉环两侧的序数不能出错,要防止仪器瘦震动而引起的误差。
2、牛顿环实验中读数显微镜物镜下方的玻璃片G有何作用?实验时应如何调节?如果G的方向错误将会如何?
3、哪些情况会使干涉条纹的中心出现亮斑? 牛顿环接触点上有灰尘或者油渍。在薄膜厚度为半波长的半整数倍什么情况下是亮的4、牛顿环实验中读数显微镜载物台下方的反光镜要作如何调节?为什么?关掉、因为本实验不需要光源从下射入。
5、牛顿环仪为什么要调节至松紧程度适当?太紧。透镜将发生形变,测得的曲率半径将偏大,太松。受震动时,接触点会跑动。无法实验。
6、视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你是如何消除视差的?视差的存在会增大标尺读数的误差若待测像与标尺(分划板)之间有视差时,说明两者不共面,应稍稍调节像或标尺(分划板)的位置,并同时微微晃动眼睛,直到待测像与标尺之间无相对移动即无视差。
7、在实验过程中你是如何避免回程误差的?显微镜下旋后再上旋,由于齿轮没有紧密咬合,造成刻度出现偏差。避免回程误差就是说一次测量内只能一直向上或向下
二、《用掠入射法测定液体的折射率》实验
1、分光计的调节主要分为哪些步骤?
2、分光计的望远镜应作何调节?
3、分光计为什么要设置两个游标?测量之前应将刻度盘及游标盘作何调节?为什么?
4、用分光计测定液体的折射率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5、调节分光计时,请说明三棱镜应如何如何放置,为什么要这样做?
6、用分光计测量液体的折射率的过程中,哪些部件(或器件)应固定不能动?
大学音乐鉴赏考题 篇7
一、聆听经典, 融入音乐情感
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否, 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程度, 而学生参与的热情与他们的兴趣有直接的关系, 学生学习兴趣能否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每个人天生都向往美, 而音乐的美最能打动学生的心,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音乐中的美来唤醒学生对美的追求。“听”是学生走进音乐基础的最佳途径, 因为我们只要听到一段音乐, 无论是欢快还是忧伤, 总会在内心产生一种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一首优美的歌曲或乐曲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身心放松的情境。
例如鉴赏贝多芬的《第九 (合唱) 交响曲》,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作者的生平事迹、生活背景、创作成就以及贝多芬勇于进取、热爱生活、争取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精神等, 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贝多芬的英雄性格。作为音乐课, 教师切不可以讲代听, 要使学生能真正走近贝多芬, 走进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光靠口头讲述不行, 可以通过音乐鉴赏, 让学生反复地聆听音乐或观看音乐表演, 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心灵深处产生思想的碰撞与升华。
二、愉快教学, 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研究证明, 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 学生就能愉快地和教师配合, 有效地参与学习。在音乐鉴赏教学中, 每个学生由于音乐基础、生活背景不同, 对作品的理解、想法也不一样, 教师应以鼓励支持的态度来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 合作解决。教师可在课堂中创设愉快的氛围,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每个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 畅所欲言。艺术鉴赏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 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美感。
1. 结合故事欣赏音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它以独特的魅力享誉海内外, 但在学生中受欢迎度不高, 主要原因是学生听不懂、不了解, 教师如何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如在京剧欣赏课的教学中, 教师讲述了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 讲梅兰芳到美国访问演出会见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故事等。学生了解梅兰芳的故事后, 也势必想知道这样一个大男人唱起旦角、演起女声是个什么样子, 这就激发了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 借助音乐创编故事。
如鉴赏德彪西的作品《大海》一课, 《大海》是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 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 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 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 乐曲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响, 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意境, 要让学生通过直接地理解作品是有难度的, 它太抽象了。因此, 教师可以将此作品编成学生夏天时在海边游玩的故事, 在故事中体会大海的多样性,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大海的风平浪静、波澜壮阔……通过故事,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想象中聆听音乐, 融入情感, 走进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理解乐曲所传递的思想。
三、问题引领, 有效鉴赏
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有效学习, 通过问题走入作品, 通过作品解决问题, 从而理解作品。例如欣赏《茉莉花》这一课, 教师借助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对话情境如下:
1. 听赏江苏和东北二首民歌《茉莉花》。教师:这两首歌曲, 它们的音乐风格怎样?
2. 听赏由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男声四重唱《茉莉花》。
教师:经过改编后, 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你内心有什么感触?
3. 听赏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教师:这首歌曲, 同前面三首在旋律、节奏、意境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 听赏交响合唱《茉莉花》并一同演唱。教师:在国际音乐节上, 世界各国音乐家为什么要同唱《茉莉花》。
学生在鉴赏过程中, 始终带着问题去听, 去比较理解各种形式、风格的《茉莉花》:江苏《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到小桥流水的意境和典雅细腻的风格, 东北《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到高亢、泼辣的韵味和东北二人转所特有的的诙谐幽默, 使学生们突然感受到民歌原来也这样优美动听。在鉴赏中, 学生们了解到《茉莉花》已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广为传唱, 感受到了这首民歌的魅力和风情。
总之, 音乐教师只有精心处理作品, 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音乐情境, 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和想象能力, 才能讲授出优质的音乐鉴赏课, 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提高高中生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