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音乐鉴赏(精选12篇)
影视音乐鉴赏 篇1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乐感与音乐鉴赏是其重要环节之一, 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 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因此,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音乐乐感与鉴赏教学, 遵循相关的教学原则, 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 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 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把握导入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 音乐教学由于自身特点 (如需要投入更多训练与实践等) , 更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若想有效吸引学生注意, 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 则需注意教学导入, 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逐渐将学生引入音乐学习中。在现代社会下, 学生更注重个性张扬, 对美术、音乐等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是, 理论教学则具有一定的乏味性、枯燥性。所以, 不少学生尽管喜爱音乐, 却不愿上音乐课。这就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手段, 以吸引与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合理导入则是根据学生特点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
第一, 利用传统方式导入。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成语典故或故事等来导入新课。一般而言, 故事具有曲折的情节, 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随着音乐故事情节的展开, 学生可融入故事中, 体会到人物心情, 逐渐对有关的音乐产生学习热情。而成语典故通常含有相关传说或故事等, 并蕴含了一定的人生道理。有些成语故事是学生常听到的, 通过典故讲解与分析, 可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例如:教学《丝路驼铃》时, 当学生欣赏完乐曲《玛依拉》后, 教师简介新疆乐器——冬不拉, 则可通过故事引入:关于冬不拉,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 一位勇敢、英俊的哈萨克青年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在青年向美丽姑娘求婚时, 姑娘调皮地指着旁边一棵青松说道: “你若能让青松开口替你求婚, 我就嫁给你。”到了约定的日期, 聪明的青年拿了一把以松木制成的“冬不拉”琴, 用手拨弹着琴身上的羊肠弦线, 以动听婉转的琴声表达了心中的真挚爱情, 最终打动了姑娘的心。此后, 哈萨克就流传“冬不拉”这一乐器。
第二, 运用游戏、表演导入。
初中生具有爱玩、好动的天性。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加以利用与诱导,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如教师可通过适当的音乐游戏来培养同学们的乐感, 提高音乐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基本训练时, 教师可让学生随着节奏做叉腰、踩脚、拍腿、拍手等游戏, 让学生通过动作、身体来体验与表现音乐;高音训练时, 可敲击玻璃、木质黑板等, 让学生分辨出其声音的高低不同。
例如:教学《花季如歌》一课时, 教师可播放歌曲《蓝天白云》, 让学生细细聆听并用语言描述歌曲中表达的情绪。然后学生哼唱歌曲, 熟悉歌曲旋律。接着以找一找、谈一谈、议一议的游戏活动, 分析歌曲特点, 注意歌曲反复记号与拍子, 体会歌曲速度、力度与情绪。而后将学生分为两组, 比一比哪组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情绪饱满、声音洪亮。此外, 还可让学生设计不同的表演形式, 如领唱、齐唱、独唱等, 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音乐, 培养音乐乐感。音乐教师也需跟上时代步伐, 将先进技术导入音乐教学中, 以开阔学生视野, 增强学生鉴赏能力。
二、运用对比教学,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利用对比教学来引导学生辨析、思考、判断,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的思考力与鉴赏力。对比教学即按照一定标准, 对不同的事物加以区分。这既可以是同类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对比, 也可以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对比教学即通过不同手段引导学生由不同方面、各个因素来对比研究音乐。对于不同音乐, 由于音乐家创作或演奏方式的不同, 那么其表达效果则不尽相同。所以, 教师可通过运用对比教学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
第一, 同一作品的对比。
对于同一音乐作品, 其演绎方式不同, 那么其效果也有所不同。一些经典作品往往被后人加以改编, 亦或通过不同乐器进行演绎。这时, 教师可指导学生由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加以分析与判断, 如为何要如此改编, 原作品与改编后对比有何不同等, 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如歌曲《玛依拉》, 作曲家丁善德配上钢琴伴奏, 将其变为小合奏《玛依拉》, 并成为女高音歌唱家喜爱的演唱曲目。
第二, 不同作品的对比。
音乐作品的主题不同, 那么在演奏时其要求也就不同。但是有些情感宣泄性与炫技性音乐作品, 尽管于表面看来差异性大, 而它们却有着相似的本质, 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对比、认真思考才可加以总结。如《春江花月夜》与《野蜂飞舞》, 它们虽然有着多方面的不同点, 如其主题、表达的情感、演绎形式等, 但从本质来看, 都表达出作者的内在情绪。所以, 其在情感抒发的作用上有着殊途同归之效。学生在深入思考后, 才可体会到这一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此外, 教师还可适当运用现代电教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以增加教学直观性、趣味性,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将有关信息加以整合, 让学生共享资源, 使其得到与音乐作品相关的信息,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创作环境等, 从而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 把握音乐主题, 培养乐感, 学会鉴赏。
影视音乐鉴赏 篇2
《红磨坊》观后感
歌舞昇平
场面宏大,以歌舞为主,阐述了主人公间的爱情故事。《红磨坊》像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画,隐隐躲在曾经紫醉金迷的废墟中,述说着往日的热情与躁动。红磨坊里的故事,沉在 时间的某个角落,不见它在岁月沾染了尘埃,伸出手却无法触摸那
易碎地仿若虚幻。
时间和地点都不是具体的,人物的名字,也并不重要,在充斥着音乐与舞蹈的某个晚上,甘愿臣服在爱情的裙下。快乐、幸福、迷恋、痛苦、悲伤、绝望,一切来得太过突然,又逝去在下一个转瞬,还来不及从梦中惊醒的人们,只看得见繁华过后的荒凉,就像是在电影院里做了一场虚空的大梦。梦里,有一段故事,那是关于爱情。
也许不少人觉得这部电影剧情很俗,镜头很乱,但我仍坚持它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歌舞片。
故事设定在十九世纪末巴黎,以红磨坊的舞台为背景,以一台歌剧为线索,发生于一个妓女一个诗人一个男爵和一群波西米亚人之间„„充满了戏剧的味道,因此剧情上稍显粗糙和俗套也就不足为怪;导演以红黑两色为基调,加上艳丽的充满碰撞感的色彩,配合上华丽的场面以及让人眩晕的剪接,倒也合味道。不过最让我震撼的,是电影里的歌曲。有趣的是,不同于其他歌舞片诸如《音乐之声》《芝加哥》《歌剧魅影》等,《红磨坊》里绝大多数的歌曲不是专门为它而作的,它们一般都是70到90年代的带着浓浓摇滚味的流行歌曲,经过音乐制作人的挑选整理和改编后成为电影原声,初听还有点歌剧的正儿八经的感觉,其实在这外表之下都藏着摇滚硬核!
影片采用倒叙和男主角自叙的方式,叙述了一段发生在20世纪初歌舞厅中一段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剧情讲的是一个年轻的穷作家不顾父亲的反对去到灯红酒绿的红磨坊,在那里邂逅了美丽的舞女沙婷,而且不顾一切的爱上了她。在男主角浪漫爱情的号召下,沙婷为之所打动,俩人坠入了爱河。但是在公爵的百般阻挠和沙婷被病魔的折磨下,他们的爱情终归没有逃脱悲剧。故事情节虽然没有那样的新颖,但是拍成电影后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去表达它,提高了影片档次也增加了看点。有光鲜耀眼的舞台设计,和舞女们漂亮的衣服画面冲击力很强。再加上好听的歌声,让观众眼前一开,记忆犹新.《红磨坊》是一部歌舞剧片,剧中有巨型的歌舞剧的表演,所有的人都欢腾,气氛活跃很有带动力,还有在男主角在向沙婷表达自己对她的爱慕的时候也是以歌唱的方式,还有后面对公爵反抗也是以歌唱的方式。在表演方面的精彩弥补了剧情的不完美。使影片更有了看点。正因为剧中漂亮的服装和场景还有人物形象的设计舞台化,都让观众耳目一新,赢得奥斯卡最佳服装奖也是理所当然的。影片在人物形象的设计方面都是很丰富很有立体感的,性格明朗。男女主角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红磨坊的老板为了赢得利益逼迫沙婷卖身于公爵,以及公爵为了得到沙婷的虚荣,使用各种手段逼迫沙婷和他在一起。把每个人的特点展现的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影片有出彩的歌舞,歌舞在剧中几乎没有停止,无时不刻都有歌舞的存在,节奏澎湃,串连起一场又一场的高潮。
理所当然,影片最出彩的还有华丽的歌曲,片中将许多那时流行歌曲给全新的改编,演唱营造出全片"复古又创新”的气氛,颇受观众的喜爱,男主角优美嘹亮的歌声,让人心弦一动。还有磨坊中强大的歌舞阵容,欢快的舞蹈,吸引人的歌舞表演,都无不让观众有所感叹和震憾。
影片除了有华丽的画面对比还用了大量的快速剪辑,这样更加增加了影片的气氛。影片歌颂了纯洁凄美的爱情故事,赞颂了为追求真爱,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精神。但是沙婷这种自由的觉醒并非是来自自身的,而是在爱情的号召下所做的抉择,从而也从另一个角度粉刺了性工作者,艺妓,和舞女缺乏自觉性的意识,对自由没有追求,宁愿遭受别人的摆弄。因而影片所揭示的是浪漫爱情背后艺妓以及性工作者的生活社会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思索的。
这部影片是很值得去看的,不但在听觉与视觉上让人感受到活跃的气氛还有强烈的画面冲击力和好听的歌声都值得回味。还是比较喜欢这部影片的,很喜欢作者在人物性格方面的设计,和画面的视觉感受。
《红磨坊》这部电影给人的最直观的也是最令人难以忘却的色彩感受就是红磨坊中浓烈妖艳的色调。由于故事发生的地点是红磨坊——一个享乐主义风行时代背景下的风流场所,所以,在这个场景中,道具设置的雍荣华贵,服装色彩和化妆效果鲜艳浓烈,都突出了故事中人物纸醉金迷的生活状态,也为影片故事中爱情故事的发展铺设了整体的色彩基调。
从服装设计的角度来看,首先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巴黎,所以男女演员礼服的设计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欧洲文化背景下的地域特征,在颜色上,很明显妓女的服饰颜色以红色为主色调,十分妖艳,也非常鲜亮,打造出了舞妓的风骚形象的。另外,影片中舞妓的服装多次给观众呈现出了“春光乍泄”的“视觉冲击”,把妓女这一特定身份的放荡形象塑造的非常生动。
从演员的化妆造型的角度来看,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个角色就是一群高举享乐主义旗帜的“艺术家”、红磨坊中的妓女以及红磨坊的老板。影片中一群享乐主义的艺术家是一群性格很疯狂的人,他们的造型设计非常古怪,迎合了他们的性格特征。红磨坊的老板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他脸上的腮红,像是喝醉了酒的样子,纸醉金迷的生活“酒不醉人人自醉”,这突出了他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沉醉的生活状态。红磨坊中的一群妓女虽然各自的形象有所区别,但是其化妆造型普遍的特点是“黑眼圈,白脸蛋”,化妆非常的浓烈,由于舞妓的个人形象本来是要在人前卖弄的,所以她们的化装造型浓烈妖艳就很贴切的反映出了她们的职业特点。
从场景设计的角度来看,《红磨坊》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有两个,一个是男主人公居住的旅店,另一个就是有着闪烁着霓虹灯招牌、装有霓虹灯的风车的红磨坊,可以说这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很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和那群享乐主义艺术家居住的旅店从外面看,色调阴暗、条件简陋、死气沉沉,体现出他们的身份较为低微,处于社会的底层,从内部看,屋内条件比较简陋、物品凌乱,刻画出这个出身于社会下层的作家简单廉价的生活状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红磨坊,从外面看,红磨坊光鲜闪耀,以红色为主色调的霓虹灯闪烁,动感十足,既大气又精致,这是一个奢华的风流之地,从内部看,红磨坊的装潢相当奢靡,尤其是女主人公所居住的闺房,不仅在室内装饰和道具设置上突出了豪华奢侈的气息,而且场景布置层次感很强,增加了画面的美感和整个场景的空间性。
总体来看,《红磨坊》所展现的就是19世纪末巴黎闻名于世的奢靡夜生活,所以其美术设计都围绕着这个基调突出了主题。由于是大型的音乐歌舞剧,《红磨坊》的灯光运用非常多变,感觉灯光师非常沉静地调控着现场的气氛。在舞台上,在主人公的幻想中,在孤独的窗口,灯
光的聚集、散射、静静地照耀,都给人强烈的视觉氛围感受。可以上一秒还绚丽多彩、热闹非凡,下一秒就用纯色打光、冷冷清清。
《红磨坊》的音乐也极有感染力,无论是剧中人的演唱还是转场时的音乐,非常棒的听觉盛宴。甲壳虫、艾尔顿•约翰、麦当娜、斯汀、涅磐、皇后乐队、U2以及Fat Boy Slim等歌手的歌曲都收录在电影中,音乐阵容强大。关键是观众能享受到与电影剧情相辉映的演奏与歌唱,也是歌舞剧中最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虽然是由五光十色、纸醉金迷的奢华画面构成,《红磨坊》给我的感觉非常压抑,沉甸甸的,就像《偷自行车的人》给我的感觉一样。下层阶级受压迫到了一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压抑、悲愤。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地理环境,同样的受压迫,同样的黑色笼罩。
初中音乐乐感和音乐鉴赏教学分析 篇3
音乐乐感指的是感知音乐的能力,音乐鉴赏指的是欣赏及鉴别音乐作品能力,初中学习阶段进行音乐乐感和鉴赏教学,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一、初中音乐乐感教学策略
音乐教学与其他语言类学科相比更具独特性,该学科通过较为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重视学生个人兴趣和实践训练,通过学生资助创作及实践体会音乐魅力,掌握音乐技巧,从而达到初中音乐教学目的。
1.鼓励学生自主演唱。初中音乐乐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演唱,使其在演唱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把握音乐作品情感。音乐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整体情感掌握。如《手拉手》歌曲教授时,先对该歌曲调式、节拍等问题进行讲解,然后推选学生进行演唱并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他评等形式及时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及肯定并指导发现不足之处。
2.重视学生视唱练耳训练。音乐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同时应加强视唱练耳训练,有助于培养初中生良好音乐感知能力。视唱练耳训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听觉训练,另一个为视唱训练。初中生阶段特点为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通过对学生进行听觉及视唱训练,使学生接触音乐时间提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乐感。教师应设定合适目标,对学习能力较差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积累学习经验后逐渐成长。如教师可以利用钢琴不同音调培养学生听觉能力。
3.丰富音乐学习内容。声乐艺术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乐感有效方式之一,音乐乐感需要通过不断音乐作品倾听,用心感受其表达情感及艺术魅力。丰富音乐学习内容,通过多样曲目欣赏,教师同时指导学生对作品情感内涵、表现形式、音乐元素进行深入理解,达到学生乐感增强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乐感教学时应注意把握初中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正面意义流行歌曲如《怒放的生命》进行作品欣赏探讨,引起学生心理共鸣。
二、初中生音乐鉴赏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相关音乐知识培养,使其具备音乐作品分析、感悟作品表达情感能力,随着素质教育开展,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成为初中学校重要教学任务之一。
1.采取对比教学法。初中生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对比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进行音乐深化理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对比教学定义是同一标准下对事物区分,因不同音乐形式在创作、技巧、演奏等方面都各具特色,教师可以对同一作品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音乐表达能力。尤其是对经典作品进行分析,该类音乐常被不同乐器进行改编或演奏,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发学生思考分析乐曲前后变化及各自优缺点,引发学生新观点。此外教师还能知道学生将不同主题和类型作品进行对比,品味不同乐曲的情感表达和风格,在分析对比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较深刻理解,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如《春江花月夜》和《野蜂飞舞》两者对比,虽然其演奏技巧、乐曲主题等方面均不同,但其抒情性均是对作者情感抒发。
2.优化教学模式。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源动力,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积极性。初中生处于思维活跃阶段,理解学习能力较强,教师根据初中生阶段特点和音乐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具有新意、互动性较强音乐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教师在教学导入时可以采取更加有趣方式,借助故事或者成语典故、笑话等,这类导入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提高师生互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通过交流和沟通提高鉴赏力。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踩脚、拍手等动作表现节奏感,既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提高,又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进行巧妙运用,挑选音乐主体电影辅助教学如《音乐之声》,使学生产生一定视觉和听觉冲击,增加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感官体验,增强音乐鉴赏的能力。
3.加强实践体验活动。音乐鉴赏教学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在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也需进行实践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音乐表现内容,进而达到鉴赏能力提升目的。音乐实践体验首先表现为加强学生练习体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内容哼唱,增加对歌曲主题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教学氛围活跃和视唱能力。其次表现为律动练习,教师使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动作展示,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参与律动,表达对于音乐感性认知。此外唱奏主题也为实践体验活动之一,通过唱奏主题把握乐曲核心,深入了解乐曲特点及风格,感悟其内涵。如《春节序曲》教学时,教师进行分组学习,一组进行主旋律演奏,另一组进行演唱,在直接体验过程中感知音乐。
影视音乐鉴赏 篇4
一、日常生活话题导入
艺术来源于生活, 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教材所选的音乐都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从相关的生活话题导入音乐显得自然贴切, 也易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有时候根据具体情况, 还可以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导入音乐课题, 这体现了教育的灵活性, 也可称之为教育机智。如《哦, 林中那间小屋》, 因为这是一首对环保人的深情赞歌, 可以从教室里白天亮灯的“怪现象”导入, 也可以从校园里人人皆知的卫生死角谈起。这种生活化的导入话题, 会让学生从小关注社会, 把音乐文化与生活现实相对比、相联系, 在音乐中寻找生活, 在生活中发现音乐。
二、语言导入
语言, 可以说是导入新课最直接的方式。教师通过语言的描绘、创设意境的方式导入新课, 可以把学生很快带到作品的意境中去。通过生动语言的描绘、创设意境的方式导入新课, 能很快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无限美妙的作品优美的意境中。
教师也可以从强调个别字导入, 这“个别字”必须是能概括主题的一个字, 这种导入方法主要是借助学生联想丰富和热衷表达自己观念的特征。如欣赏古筝独奏曲《雪山春晓》时, 我用了“春”字, 请学生谈谈联想而后导入音乐。这种导入方式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既简洁又不失主动; (2) 在音乐欣赏之前就启发学生张开了联想的翅膀, 为后面参与音乐体验做了必要的准备; (3) 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感觉所欣赏的音乐好像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急于想掀开这层面纱, 一睹为快。
三、故事导入
引起注意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 而讲故事则是吸引学生的最好方式之一。如欣赏歌剧《茶花女》中的经典唱段《饮酒歌》时, 我先向学生讲述歌剧《茶花女》中女主人公薇奥丽塔和贵族青年阿尔弗雷得的爱情悲剧故事。生动故事的讲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拓学生的视野,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从而激发他们欣赏的欲望。但要注意:故事不宜太长, 应当恰到好处, 不能因故事冲击教学, 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
四、从相关联的音乐导入
音乐从学生的角度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学生较生疏的, 一类是学生耳熟能详的。
当然, 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导入, 易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深化他们对本课音乐主题的理解。如把流行音乐《红旗飘飘》的欣赏作为歌曲《国歌颂》的导入, 用这首歌作为导入的同时, 可以向学生传达一个新的时代理念, 即关于“音乐”概念的范畴可以扩展, 流行乐中也有经典。
从学生不熟悉的但与本课主题密切相关的音乐导入, 可以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如教学歌曲《苏武牧羊》时, 我把男中音独唱《满江红》的欣赏作为导入材料。
五、姊妹艺术导入
音乐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 天生就和其他艺术有着不解之缘。从姊妹艺术导入音乐课虽然属于一种常用手法, 却常用常新, 魅力无尽。
从文学角度导入音乐, 可以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视角理解和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 还能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 而这些都是学生创新能力所必需的相关因素。
图画具有直观的视觉效果, 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 启发思维。如欣赏古朴伤感的歌曲《送别》, 可用一副表现送别场景的国画导入;如欣赏《劳动号子》, 可以从学生童年听过的《拔萝卜》导入。
教师还可以用适当的手势、形体动作来刻画音乐形象, 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如欣赏中国少数民族民歌, 先随该民族的音乐做几个有这个民族特点的舞蹈动作, 并让学生说出这些舞蹈动作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然后再引出这个民族民歌的欣赏。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而且通过教师直观、形象的舞蹈动作, 能把学生提前带入这个民族的音乐意境中。因为音乐姊妹艺术的多样化, 所以导入音乐的手段也可谓丰富多彩。
六、实物导入
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可以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欣赏京剧音乐, 课前我就听说学生对京剧不感兴趣,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去教学, 肯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效果肯定也不会很好。针对这种情况, 课前我做了大量工作, 搜集了各种相关图片和京剧音像资料。上课开始, 我先出示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京剧脸谱, 如红脸、黑脸、白脸、蓝脸等;再请出几个事先穿上京剧中不同角色的服饰的学生,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然后我根据各个脸谱的色彩, 不同的服装、头饰分别介绍京剧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唱腔、演唱的音色等, 此时再欣赏京剧, 学生的热情有了明显提高。
另外, 与音乐欣赏内容有关的自然风景、人物场景画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兴趣。如欣赏民歌, 我课前准备了很多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自然风景和风土人情的精美图片, 并把这些图片做成课件。课前先展示这些图片来导入新课, 能直观而形象地让学生了解该地区、该民族的历史、地理等常识, 更有利于学生了解该地区、该民族歌、乐曲的风格特点, 理解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当然, 音乐欣赏课的导入艺术不胜枚举, 如竞赛、设问、猜谜语、做游戏等。有时也可将几种形式组合起来, 穿插进行。当然, 这需要音乐教师花费心血, 精心设计。
七、结语
导入, 是一扇美丽的门, 如何打开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更具创意、更深刻的导入。在设计导入方案时,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1. 导入方式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2. 此导入环节与本课主体部分是否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3. 此导入设计内容是否适合学生年龄层次与欣赏水平;
4. 此导入能否更好地表现主题, 衬托主题;
5. 此导入从形式到内容是否显得自然而生动。
音乐与我 音乐鉴赏论文 篇5
文/浅萧歌
音乐鉴赏课的八个课时已经进入了尾声,在音乐鉴赏课上,许多音乐家的形象浮现在眼前,或铿锵有力,或优美哀婉,或轻快活拨的曲调在耳旁回旋。音乐,声音的艺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为世界增添了无限的姿彩。也许这就是音乐被人喜爱的缘故吧。
说起音乐,我更多想起的是流行音乐。曾几何时,埋头于茫茫书海,音乐虽时常响于耳畔,却未留心去倾听。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音乐综艺节目——《我是歌手》,重新捡起已经被我遗忘很久了的、曾影响过我的那些歌曲或者说是音乐。在这档综艺节目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周晓鸥,曾身为零点乐队主唱的他原来不仅仅局限于零点式的摇滚,一首《流星无悔》将我的思绪带到童年,记得那时候最喜欢的动画片是《狮子王》,一首《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也深深的为我所喜欢;《Everything I do》让我重新想起亚当斯以及当初收藏于手机中的欧美经典音乐,《there you’ll be》、《I love you more than i can see》、《Unchaned melody》等伴随我一个又一个孤独夜晚的歌曲重新拾起;一首《无地自容》将我的思绪带入九十年代,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泛九零年代,从崔健《一无所有》问世到2003零点乐队工体演唱会,就个人感情而言,这个阶段是中国音乐最好的年代,至少对于中国摇滚来说,这个时代大师层出,崔健、唐朝乐队、黑豹乐队、零点乐队,当然还包括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乐队Beyond,听着周晓鸥的演唱,在最后看见栾树在帮他和声,不知窦唯、栾树、秦勇三代黑豹主唱听到他的演唱,思绪是否会飘回那个令人热血澎湃的年代,03年中国摇滚发生两件大事,零点工体演唱会和Beyond宣布解散,从此中国摇滚走向了没落„„;《爱不爱我》是零点的歌曲,也是周晓鸥的成名作,看着他在台上深情的演唱,“你爱不爱我”,台下的观众陶醉的应和,场面别有风味,时光仿佛回到了他在零点的时候。
当然《我是歌手》并不只有周晓鸥,辛晓琪的《Memory》同样吸引了我的思绪,记得小时候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电视里看见了音乐剧《猫》的片段,就是这首《Memory》,然后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每次听到它都为那只年老的杰里科猫格里泽贝拉而悲伤,各种艰难遭遇和人生痛苦,昔日美好时光的流逝,青春不再,夕阳黄昏,对家乡和亲人的眷眷思念与渴望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彭佳慧的《鹿港小镇》令我震撼,以前曾听过罗大佑版的,但并没有深刻的印象,然而从彭佳慧的演唱中我听到的,是从传统到现代过渡中的彷徨与失落。爹娘的淳朴,情人的善良,妈祖庙里膜拜者的虔诚,在这对于传统的眷恋与伤逝声中,唱的其实就是对于所谓现代化价值的怀疑。说起罗大佑,就不得不提周华健、李宗盛、张震岳,2008年春晚他们以纵贯线组合高调亮相,他们的音乐曾是我最喜欢的音乐。
除了《我是歌手》中重温的经典,还有一些已经淡出耳边的音乐重被拾回,雅尼的《夜莺》是我珍藏的一张CD中的歌曲,这张CD录制的是2000年雅尼紫禁城演唱会,他的电子音乐以及这首专为中国而创作的音乐为我所深深的喜欢;曾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接触世界三大男高音是小学一次音乐课上,当时欣赏的是帕瓦罗蒂、拉雷拉斯、多明戈联袂演唱的《桑塔露琪亚》,当时为这三位巨人的演唱而折服,之后又听了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今夜无人入眠》等、每一首都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灵,还记得2007年帕瓦罗蒂逝世时,我为他的离世而悲伤,为三大男高音的残缺而感到遗憾。
后来为了能自己弹出日本配乐大师石久让的《天空之城》,我学习了吉他,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是我也深深的喜欢上了这种能够让人感觉心旷神怡的轻音乐,它婉转悠扬,饱含激情!如果没有音乐,世界就不会如此缤纷多彩。音乐不但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还催人奋发。我觉得在音乐王国里,我的心灵会得到净化,我的思想能得到启迪。
现在,我依然沉醉在美妙的音乐之海中,拥有着兴趣的指引,享受着艺术的熏陶,收获着力量的鼓舞。
浅谈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 篇6
关键词:音乐乐感;鉴赏;初中
中国分类号:G633.951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
一、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乐感的教学
音乐的乐感是指人们对音乐艺术的感知程度和能力,例如对音乐感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就是指学生能否快速、准确把握音乐的多方面信息,而对音乐的接受、模仿、理解、辨别能力则是表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他们片面的追求交给学生音乐歌曲的速度和数量,忽视教学质量,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出现跑掉等不良的现象,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因此,对学生进行乐感的培养要掌握好节奏,一步一步来。
1、打好基础,重视对学生进行视唱训练
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故其内容也较丰富。对学生的音乐乐感进行培养,应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再逐步深入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两种方式:听觉训练、视唱训练[1]。听觉训练应从日常抓起,注意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使其对音乐形成较好的感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将视唱与听觉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比如,在对一首歌曲进行演唱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视唱,理解了音乐旋律后再唱出歌词。
2、提供多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实现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音乐属于一种声乐艺术,是由乐音高低、长短、强弱及音色变化等组织而成,且需经过人的听觉感官体验[2]。所以,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能够灵活选择音乐形式,以丰富学生的体验,从而有利于其对审美形成一个较稳固的标准,并能正确辨别出音乐的表现形式与所用的手法。在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乐感培养。学生大多喜欢听流行音乐,教师可尽量选择一些与学生兴趣爱好相近的音乐作品,有利于其对作品的理解,并促进其自身乐感的提高。比如,在听完齐秦的《北方的狼》后,教师先引导学生感悟歌曲描述的情感内容,在了解了歌曲的感情之后,再让学生聆听其他类型的作品,使其能够根据自身体验和感知对作品内涵有正确的理解。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演唱,以提高自身乐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主要是为了提高其综合音乐素养。所以,不仅要重视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引导其进行自主演唱。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时,教师可采取从整体至局部的方式。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与理解《青藏高原》该首歌曲时,应先让学生从曲名、歌手整体把握歌曲的思想情感,再对每句歌词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并能细细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
二、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鉴赏的教学
音乐的鉴赏能力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音乐相关的培养,让学生具有分析音乐作品、感悟其中所表达的真实感情的能力。特别是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培养学生多方面特长也成为了当成初中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无核培养初中生得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怎么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当前的音乐教学要求,这是很多音乐教师共同追求的答案。
1、课堂角色转换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大多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是作为听众,并未能深入感受音乐,故较难形成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音乐课堂上实现角色转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比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欣赏豫剧《花木兰》,然后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书刊等方式对这首音乐作品有更多的了解,并在下次课堂中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感受到作品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对于其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音乐是一门可以舒缓人们心情,缓解压力的艺术,因此,音乐鉴赏往往需要在安静和谐的环境中进行。老师在进行音乐鉴赏之前可以准备一些轻松的音乐来放松学生的心情。例如《月光曲》是一首描述夜晚安宁的歌曲,学生可以通过这首歌曲的聆听的鉴赏,发现其中的安宁,放松自己的心情,为课堂后面的欣赏做好准备。
3、实施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优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
参考文献:
[1]姜淑贤.丰富基础教学精彩音乐课堂(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06).
[2]杜清林.新时期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J).继续教育研究.2011(04).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分析 篇7
一、采用正确方法进行教学导入
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教学对学生投入度有一定的要求,因而,教学导入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随着网络技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了充分发挥,在音乐方面、美术方面显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而音乐理论教学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在这个背景条件之下,也就出现了学生对音乐学习非常感兴趣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一现象。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在音乐学习积极主动方面远不如小学生。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进行合理的教学导入能够使得学生迅速地进入到音乐情境当中。
例如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故事、成语典故。故事通常都具有一定曲折性,故事情节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故事情境当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成语典故中包含了许多传说,能够为学生传递做人处事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中采用对比教学方法
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对比教学方法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在同一标准规定之下,对事物进行区分。此教学方法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音乐方面表达能力。因为不同音乐形式在演奏方面、技巧方面、创作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因而教师可以针对同一音乐作品中的不同演绎方式开展对比教学。特别是经典作品,后人通常运用了不同乐器进行了改编、演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作品前后特点从多方位作深入地分析比较。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比较。主题不同作品在演奏时都有较大区别,而本质都是相同的。
例如《春江花月夜》《野蜂飞舞》两部音乐作品有着各自的特征,特别是在主题表达方面、情感演绎方面、演奏方式方面截然不同,然而,从本质上看,两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情绪的表达。站在教师角度来说,需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演绎效果。
三、强调学生乐理基础的培养
对音乐主题进行深化,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主旋律方面做到充分理解,也有助于学生熟悉基本音乐词汇,把握好整体音乐脉络。例如在音乐曲目欣赏之前,组织学生对主体旋律进行哼唱,从而形成一种音乐感知。在欣赏音乐过程当中,在乐曲伴奏之下,深入地理解主人公内心情感及曲调呈现的意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使学生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在这个基础之上对音乐的内涵能做到准确把握。除此之外,在对音乐有了深入理解之后,对学生分析辨别能力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从而促进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教学过程需要关注学生内心情感
初中阶段学生生活简单、具有一定规律,对人生百态并没有真切地体会。而音乐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了解人生,对未来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向往,同时也具有一定思想准备去面对日后的考验。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灵交流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并在欣赏音乐美的过程当中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聆听是最为基础的一个学习阶段,主要是欣赏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而音乐欣赏属于音乐教学高级阶段,是学习者的情感体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使得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有深刻的体会,同时容易与创作者在感情上引起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差异性这一特点,进而运用不同方法开展教学,如可以组织学生上台演唱、表演等。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表现能力、表演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类活动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音乐活动阶段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树立起团队协作的思想观念,促使学生融入到音乐情境中,从而更能体会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创设情境鉴赏音乐 篇8
一、优化环境, 创设愉悦性情境, 激发鉴赏兴趣
兴趣是学生鉴赏音乐的基础动力。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必须创设鉴赏教学的愉悦性情境。高中音乐鉴赏课, 如何创设愉悦性情境?首先, 音乐教师要把学生从资料、书本堆积如山的常规教室带到音乐课专用教室, 让学生从文化课学业压力中解脱出来, 进入一个全新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优化音乐课专用教室环境, 必须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例如:教室墙面可涂刷五色音符, 张贴音乐艺术家图像、关于音乐的名言, 还可用玻璃橱柜陈列音乐家的雕像、音乐书籍、小型乐器等, 教室前面的钢琴上还可摆上一小花瓶, 插上几支鲜花。上课前, 可以播放一些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课间, 教师可以用亲切真诚的语言跟学生谈一些音乐艺术的话题……浓烈的音乐艺术氛围、令人轻松愉悦的环境, 将使学生对即将开始的音乐鉴赏萌生渴望与期待。
二、丰富媒介, 创设感染性情境, 强化鉴赏感受
强烈的鉴赏感受, 来自鉴赏音乐对学生感官的强烈刺激。对学生感官的强烈刺激来自于鉴赏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介所创设的感染性情境。《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充分认识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音乐教育的重大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电脑和网络资源, 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鉴赏教学中, 音乐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信息技术, 丰富教学媒介。在利用语言、肢体动作、实物、板书等传统媒介的基础上, 要善于利用电脑和网络资源, 围绕鉴赏内容制作或剪辑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片段制作课件, 在鉴赏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展播, 为学生创设音像交融、视听结合的感染性情境。鉴赏音乐《松花江上》时,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九一八事件实录片段。这一段带血的历史, 撞击了学生的心灵, 唤起了他们切齿的“恨”。再展示蒋兆和的《流民图》, 图中流民哀鸿遍野、流离失所的景象, 带给了学生情不自禁的“悲”。当《松花江上》音乐响起, 全体学生表情凝重, 全神聆听。作品起伏跌宕、悲伤激愤的旋律, 牵魂动魄、催人泪下的感情色彩, 深深震撼着学生的心灵。鉴赏《牧歌》, 教师在屏幕上打出四个词语———蓝天、白云、草地、羊群, 学生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碧千里、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景象, 随即《牧歌》音乐声徐徐响起, 学生极快的感受到了音乐的优美、宽广、飘逸。
三、组织演练, 创设体验性情境, 丰富鉴赏体验
丰富学生鉴赏体验, 是学生感受和理解鉴赏音乐特点与风格的有效方法。音乐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鉴赏课内“唱、奏、演“, 创设体验性情境, 丰富学生鉴赏体验。现实生活中很难再听到劳动号子, 鉴赏《劳动号子》时, 为了让学生体验号子的高亢与激越、紧张与激烈的特点, 教师可以设计两个演练情境:一是为正在比赛的自己班篮球队加油。让学生假想全班师生就在操场上观看比赛, 教师带领学生高喊“***班, 加油!”喊声响彻云霄。二是师生合演过滩号子。学生熟悉声部后, 教师在教室内画地标示险滩处, 老师“掌舵”, 带领学生驾船快速过险滩, 学生边“划桨”边喊着过滩号子。在演练中, 学生将深切的体验号子的高亢与激越、紧张与激烈, 从而理解船夫与大自然拼搏的无惧无畏。同时, 音乐教师也要尽可能在课堂内适时为学生“唱、奏、演”, 创设现场效果, 直接带给学生情感、思想共鸣。如在鉴赏《阳关三叠》时, 我用埙吹奏主题音乐, 学生立即对音乐所表现的关外黄沙弥漫、古道迷茫的意境和忧伤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收到了很好的鉴赏效果。
四、综合学科, 创设启示性情境, 增强鉴赏理解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 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多元文化。在音乐鉴赏教学中, 音乐教师要有意识地把音乐与相关的学科综合起来, 把鉴赏内容与其他学科所获知识联系起来, 为学生创设启示性情境, 使学生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中得到启示, 引发联想, 从而准确理解音乐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思想感情, 理解音乐创作手法与创作者的表现意图。鉴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教师首先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地图, 引导学生联系地理知识, 了解维吾尔族集居地新疆与中亚各国及印度、蒙古等国接壤, 古称西域;联系中国历史知识, 了解该民族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小, 民族性格开朗外向, 自由奔放, 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听赏音乐时, 学生从维吾尔族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特征得到启示, 维吾尔族音乐与中亚、印度音乐风格近似, 民歌《牡丹汗》, 旋律明朗奔放, 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真诚、豪放的个性和开阔坦荡的胸怀。《1812序曲》是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 较难理解。教师可运用多媒体首先展播1812年俄法战争视频片段, 让学生回顾1812年俄法战争史实, 了解音乐背景;再逐一播放作品中各个音乐主题, 如俄骑兵主题、法军主题, 感受各个音乐形象。学生了解了作品背景, 熟悉了音乐主题, 欣赏全曲时, 学生可循着1812年俄法之战这一特定历史线索, 展开联想, 全面感受音乐, 享受这一艺术大餐。
五、设置问题, 创设思辨性情境, 提高鉴赏能
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 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但学生在听赏中常常遇到疑惑, 在鉴赏教学中, 音乐教师要善于根据鉴赏内容和学情, 精心设置问题, 为学生创设思辨性情境, 引导学生边听赏边思考。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 进行思考、探究、辨别, 有助于理解作品的题材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 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在《影视与音乐》鉴赏课中, 鉴赏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音乐, 学生不理解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血腥场面用纯洁的童声合唱作为背景音乐。为此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蚂蚁和大象站在一起时, 就形象而言, 你有什么感觉?大灰狼和白绵羊在一起, 就气质而言, 你有什么感觉?小女孩纯洁的童声合唱, 与屠杀犹太人的德国纳粹, 就人性来说, 你有什么感觉?通过答问, 学生就会发现并理解电影音乐的"反向衬托"这一表现手法, 从而感受到纳粹的残暴, 以及对小女孩命运的同情, 也理解了这个场景对辛德勒的转变起着重要作用。
六、开展活动, 创设实践性情境, 拓展鉴赏视野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 “音乐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指定或自选专题, 主动搜集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资料等进行交流, 以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音乐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专题, 组织音乐鉴赏实践活动, 为学生创设实践性情境, 拓展学生音乐鉴赏视野。比如开展“我最喜欢的音乐推荐活动”, 学生可在校园网上向师生展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相关的文字、乐谱、图片、音像等资料。比如开展“鉴赏心得交流活动”, 学生可以在学校广播站、电视台或校园网音乐鉴赏专题论坛用文字描述或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鉴赏心得, 交流鉴赏体验。教师可在校园网上开辟音乐鉴赏专栏, 经常向学生推荐鉴赏作品, 并上传相关资料。此外, 每上完一次新课, 教师还可把课内鉴赏作品的相关资料上传到鉴赏专栏, 学生可在课外参考教师推荐, 自由选择作品进行鉴赏, 或重复听赏课内鉴赏的音乐, 增加鉴赏实践。
影视音乐鉴赏 篇9
一、聆听经典, 融入音乐情感
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否, 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程度, 而学生参与的热情与他们的兴趣有直接的关系, 学生学习兴趣能否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每个人天生都向往美, 而音乐的美最能打动学生的心,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音乐中的美来唤醒学生对美的追求。“听”是学生走进音乐基础的最佳途径, 因为我们只要听到一段音乐, 无论是欢快还是忧伤, 总会在内心产生一种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一首优美的歌曲或乐曲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身心放松的情境。
例如鉴赏贝多芬的《第九 (合唱) 交响曲》,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作者的生平事迹、生活背景、创作成就以及贝多芬勇于进取、热爱生活、争取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精神等, 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贝多芬的英雄性格。作为音乐课, 教师切不可以讲代听, 要使学生能真正走近贝多芬, 走进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光靠口头讲述不行, 可以通过音乐鉴赏, 让学生反复地聆听音乐或观看音乐表演, 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心灵深处产生思想的碰撞与升华。
二、愉快教学, 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研究证明, 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 学生就能愉快地和教师配合, 有效地参与学习。在音乐鉴赏教学中, 每个学生由于音乐基础、生活背景不同, 对作品的理解、想法也不一样, 教师应以鼓励支持的态度来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 合作解决。教师可在课堂中创设愉快的氛围,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每个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 畅所欲言。艺术鉴赏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 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美感。
1. 结合故事欣赏音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它以独特的魅力享誉海内外, 但在学生中受欢迎度不高, 主要原因是学生听不懂、不了解, 教师如何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如在京剧欣赏课的教学中, 教师讲述了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 讲梅兰芳到美国访问演出会见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故事等。学生了解梅兰芳的故事后, 也势必想知道这样一个大男人唱起旦角、演起女声是个什么样子, 这就激发了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 借助音乐创编故事。
如鉴赏德彪西的作品《大海》一课, 《大海》是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 由三个不同内容的乐章组成, 但每个乐章之间又有内在的联系, 集中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作品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歌颂和赞美, 乐曲通过整个乐队的不同音响, 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意境, 要让学生通过直接地理解作品是有难度的, 它太抽象了。因此, 教师可以将此作品编成学生夏天时在海边游玩的故事, 在故事中体会大海的多样性,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大海的风平浪静、波澜壮阔……通过故事,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想象中聆听音乐, 融入情感, 走进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理解乐曲所传递的思想。
三、问题引领, 有效鉴赏
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有效学习, 通过问题走入作品, 通过作品解决问题, 从而理解作品。例如欣赏《茉莉花》这一课, 教师借助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对话情境如下:
1. 听赏江苏和东北二首民歌《茉莉花》。教师:这两首歌曲, 它们的音乐风格怎样?
2. 听赏由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男声四重唱《茉莉花》。
教师:经过改编后, 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你内心有什么感触?
3. 听赏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教师:这首歌曲, 同前面三首在旋律、节奏、意境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 听赏交响合唱《茉莉花》并一同演唱。教师:在国际音乐节上, 世界各国音乐家为什么要同唱《茉莉花》。
学生在鉴赏过程中, 始终带着问题去听, 去比较理解各种形式、风格的《茉莉花》:江苏《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到小桥流水的意境和典雅细腻的风格, 东北《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到高亢、泼辣的韵味和东北二人转所特有的的诙谐幽默, 使学生们突然感受到民歌原来也这样优美动听。在鉴赏中, 学生们了解到《茉莉花》已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广为传唱, 感受到了这首民歌的魅力和风情。
总之, 音乐教师只有精心处理作品, 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音乐情境, 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理解和想象能力, 才能讲授出优质的音乐鉴赏课, 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提高高中生的音乐素养。
浅谈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 篇10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及音乐鉴赏力的意义
乐感是个体感受音乐特点的反映过程, 是人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所谓乐感和音乐鉴赏力, 就是依靠视觉和听觉对音乐的美、对音乐的情感、对音乐的内容有所感受。具体而言, 就是指在听音乐时不仅能感受到音乐的高低、长短, 还能体验到音乐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 并能与之产生共鸣的一种能力。有别于其他学科, 音乐中蕴含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它是通过音符、旋律、节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 没有一定的感受力, 就无法理解音乐主题, 更谈不上鉴赏。因此, 培养学生乐感及音乐鉴赏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关键环节,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二、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乐感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学习, 而不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进行“填鸭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的音乐场景中, 真正体验作者创作时所表达的情感, 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作者的感受, 更好地去领悟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 通过实践更深刻地体会相关情感, 鼓励学生自主练习相关创作技巧, 更好地去体会乐曲玄妙之处。
三、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乐感及音乐鉴赏力的教学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培养艺术新型人才越来越重要。初中是塑造人才的关键时期, 培养学生乐感和鉴赏能力是音乐教学的目标。基于此,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音乐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鉴赏能力。
(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 学生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会专心听讲、认真思考, 学习起来无负担, 自主学习音乐知识, 自己注重乐感的培养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鉴于此, 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运用游戏教学、表演导入教学, 让学生通过拍手、叉腰、踩脚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感,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校园广播中多播放一些著名音乐家的作品, 以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让学生每天都被艺术所感染, 使学生产生追求成功的动力。而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我们要用心和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内心活动, 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 迎合学生的心理, 制作音乐演唱视频课件或者举办课堂演唱会, 让学生自主创作和表演, 并给学生讲解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给学生以听觉冲击, 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动力, 充分发挥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三) 树立学生自信心, 享受学习音乐的乐趣
本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争取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避免给学生造成乐感太抽象、鉴赏能力太难培养的感觉,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成就感,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四) 应用多媒体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 我们可以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将图、文、形、声合理地融合在一起, 给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 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音乐作品创作情景中去。
四、结语
初中是一个时间紧、学习任务重的学习阶段, 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艺术的魅力、营造音乐教学氛围、采取适当的方法,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乐感和鉴赏能力, 按时按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从而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清才.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1 (1) :10-13.
[2]张国鹏.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8) :37-40.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探析 篇11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高中音乐与其他学科一样,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下不断改进和完善。而作为一门非高考学科,音乐起到了缓解高中生课业压力、陶冶学生的审美和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更多的应该是全面接触音乐、正确认识音乐、懂得鉴赏音乐,由此可见,上好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将就如何上好音乐鉴赏课提出几点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动力,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前提,也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次对高一新生的音乐兴趣,音乐能力的调查中发现,关于自己喜爱的音乐这一项几乎是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通俗、流行音乐。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当代高中生在音乐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流行歌曲,因此教学时我们应对症下药,不要盲目的禁止流行歌曲、通俗歌曲在课堂上出现,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不利于进一步的音乐教学,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学应加以引导,借助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来激发学生对经典名曲的兴趣,比如在一节课中用五到十分钟让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内容积极健康的流行、通俗曲目,一起鉴赏,然后对比课本上的经典曲目,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明白审美的尺度,能够鉴别音乐作品中的各种良莠现象,分别通俗与庸俗。
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感知通道,让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发现美,感受美,形成属于自己的立体的音乐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现在的课堂不应沿用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是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充分互动。这对于已经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高中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高中音乐教学而言,我们可以按照“听”“唱”“想”“说”这四个步骤引导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以学习《白毛女》选段为例,鉴赏音乐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投入地聆听音乐,在这一步教师可以抛出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问题,比如,“音乐描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故事的主要人
物有哪几位”等,让学生带着兴趣全神贯注地聆听音乐。然后,就进入教唱阶段,因为学生自己唱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把握音乐所讲述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更直接、更透彻,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紧接着进入鉴赏的第三个步骤,就是“想”,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让学生思考白毛女之前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白毛女的故事在今天是否还会发生,如果发生在今天你是白毛女你会怎样做等问题,让学生鉴赏到音乐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说”,这个步骤是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最好体现,让学生鉴赏音乐,还应让学生将自己鉴赏音乐后的心得表述出来,在课堂上进行沟通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三、鼓励学生积累音乐专业知识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除了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需要鼓励学生积累丰富的音乐知识作为鉴赏音乐的前提。
首先,要多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以高中音乐课本为例,它涵盖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因此,学生应该对各形各色的音乐作品都有所涉猎,可以只是简单的聆听,听一听旋律,感受一下节奏,想一想音乐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其次,可以对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解。以《黄河大合唱》为例,学生在听到这么慷慨激昂的音乐时,可以对作品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解,当学生了解到当时国家处于最紧要的危难关头,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而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大时代背景、创作风格、创作流派等一系列与音乐知识相关的内容,这为学生日后鉴赏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者,还应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当学生懂得节拍、节奏、调式等赋予的感情色彩时,便能更好地鉴赏音乐了。最后,还应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其实是一门艺术,很多人无法鉴赏到一定的水平是因为修养不够,因此,学生应加强自身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不断提高自身鉴赏音乐的能力。
四、设计趣味性教学内容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在安排教学时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首先,要运用教育心理学充分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材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在鉴赏
《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教学时应从音乐本身着手,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方面,将《卡门》序曲所描述的具有强烈的戏剧性的悲剧爱情故事穿插到课堂的讲解中,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让学生愿意去鉴赏作品。其次,教师应学会利用与之相关的熟悉作品进行导入,例如,在鉴赏《卡门》序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聆听张惠妹的《卡门》,这版《卡门》一是学生比较熟悉,二是里面有中文歌词,便于学生对《卡门》的背景内容产生一定的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将音乐作品的相关产物与学生进行分享和讲解,比如《卡门》系列电影,这些都更便于学生鉴赏音乐。
五、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不变的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个体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享受学习的乐趣,并且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特点。音乐是人类独有的精神食粮,优秀的音乐可以让人类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心情愉悦。因此音乐教学的过程也应当是快乐的,教师在教学时要选用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此保证教学过程的轻松愉悦,让学生有一个良好健康的心境,这不仅是获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的前提,还是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
个性化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鉴赏《梦幻曲》时,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旋律,根据音乐的情绪来描绘自己听到的内容,有舞蹈功底的学生选择了通过舞蹈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喜欢画画的学生用图画的形式画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有爱好文字的学生,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课堂效果显著,学生在学习时不仅注意力集中,还积极的和老师交流,提出自己的各种想法,这十分有利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
另外不同的学生喜欢的音乐也不一样,教师在教学时应选取尽可能多的教学例子,每次教学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学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综上所述,笔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几点教学方法,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立足于学生,组织设计好教学内容,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将学生带入音乐的美妙殿堂。
参考文献:
[1] 周卫星.新课标要求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
[2] 李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0,16.
中专音乐鉴赏教学初探 篇12
一、聆听音乐作品是音乐鉴赏教学的基本前提
音乐鉴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 是以音乐作品为媒介开展的, 学生参与的重要形式是聆听。我们既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官得到愉悦, 更要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完美结合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 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聆听前教师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相关音乐知识等不进行过多的介绍, 以免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形成思维定势, 影响他们对音乐作品创造性的理解, 音乐作品的不确定性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艺术想象空间; (2) 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不随意插话或终止播放音乐, 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和正在获取的感受; (3) 聆听结束后, 老师有目的地加以引导, 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不同体验, 把个性化的东西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通过语言行为或非语言行为表现出来。
二、关注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 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单一的, 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对比的, 有些作品的情感则是复杂而多变的。这就要求人们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 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在关注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同时, 关注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反应, 因为这种反应乃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最本质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所以, 要促进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并做出积极的判断和反应。当人们的感情不能用歌唱表达时, 则借用种种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域、演奏手法等, 超脱人声的限制, 运用独奏、合奏、协奏等形式, 这就是一切器乐曲产生的缘由。以上实例说明, 生活中不仅需要音乐的陪伴, 而且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 是人们寄托思想情感的艺术品, 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 “哪里有人类的足迹, 哪里就有音乐”。它既可以自娱, 又可以娱人, 更可以通过音乐, 传达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 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特别是人类越进化、越发展, 音乐的复杂性、细致性、多样性越明显。并且大部分音乐已超越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 以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特性, 进行相互间的感情交流。音乐对人们的道德、意志、品格、情操, 会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虽然不能完全像我国古代儒家那样, 把音乐艺术对道德的作用提升到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多听高尚的音乐, 多听铿锵雄壮的声音, 会使人们意志坚强起来, 情绪高昂起来。
三、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专学生一般都比较重视主课, 往往将音乐鉴赏课视为放松课, 只听听流行音乐而已。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 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 才能逐渐让他们对音乐鉴赏课感兴趣。没有兴趣, 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好奇心, 这是一种技巧。例如, 每次课前十分钟, 让学生介绍一部音乐作品, 体裁不限, 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都可以, 也可以几个学生一起合作完成一部作品。这样能促使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 并在寻找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 这种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留意音乐作品, 并从中获得知识。或者, 让学生创编音乐, 利用学校的打击乐器, 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场景, 用打击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使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不同节奏, 通过表演,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表演, 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师简短的点评足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外, 一堂课, 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 那将是一堂失败的课, 如果一个班级中大部分学生上课都比较积极, 那么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这就需要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教学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 努力创造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 不要刻板的欣赏, 要让学生感到愉悦、自由、坦然, 给他们自由想象、探究的空间, 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学生营造有个性地欣赏、自由表演、自主表现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师更要学会包容学生, 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 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欣赏的, 从而更有兴趣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四、开展探究式教学, 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影视音乐鉴赏】推荐阅读:
影视音乐鉴赏结课论文09-06
影视鉴赏期末论文06-18
影视鉴赏动画电影08-11
著名电影名 影视鉴赏课06-08
尔雅通识影视鉴赏07-25
影视剧影视音乐07-14
影视动画音乐06-19
影视音乐赏析作业07-12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音乐鉴赏教学反思08-20
影视音乐的审美价值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