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期末论文

2024-06-18

影视鉴赏期末论文(共8篇)

影视鉴赏期末论文 篇1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2011-2012学年

建筑学107,20100602107,***,识别号:590

《剪刀手爱德华》影视鉴赏

建筑学107,20100602107,***,识别号:590 你还能做什么?这件事你或许在梦里邂逅过千遍万遍,但这一次,是一遍真实的重逢!

也许你要说,故事到这里也应该是结局了吧,是的,一般这样就该是电影的结局了,但是这样的话,我就绝不会和你提起这部影片了。

电影的真实结局是这样的,剪刀手爱德华死了,剪刀手爱德华的爱人还活着,可是她老了„„这个结局你可以接受吧?是的,所有人都可以接受这样的结局,但是没有人可以接受爱德华死的过程和死的方式„„在这里,看过电影的人一定要说,爱德华没有死啊。是啊,爱德华没有死,可是她的爱人告诉所有好奇的人,他死了。是的,在人间他真的死了,只有在他自己的城堡里,他才能活着!那里有无数修剪好的树木,无数晶莹剔透的冰雕,那里,才真正属于爱德华„„感谢那个空放了两枪然后告诉大家爱德华已经跑了的警察,感谢那场“雪”。

纵使他拥有一双剪刀手,却也剪不断那凄凉的孤寂„„

影视鉴赏期末论文 篇2

众所周知, 影视艺术作为与文学、音乐、绘画、雕塑并立的一门现代艺术, 其独立性有赖于独特的镜头语言与特殊的制作过程。从观众的观影实践来看, 影视作品的所带来的感动与思考, 无不直接来源于拍摄手法的综合运用, 与拍摄机位、灯光、色调、布景的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 从影视艺术的特殊性出发, 在《影视欣赏》课堂中,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影视技术分析呢?笔者认为, 这种引导包括四个层次或方面:探讨影视文本的叙事结构;分析其镜头语言的;赏析影视文本的布景艺术;品味电影原声。

一、叙事结构的探讨

电影的叙事结构指的是电影故事的情节构架, 故事的脉络、顺序、层次、起承转合、照应、收束、结局等, 均属于叙事结构探讨的范畴。由于对绝大部分观众而言, 故事情节是观影的首要因素, 因此, 在教学中首先应教会学生把握电影的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虽然存在着无限可能, 但绝大部分类型电影都有同一的叙事模式, 形成了所谓“经典叙事模式”。剧情通常以人物作为因果关系的中心而展开, 这是叙事的概念依赖的基础;而自然肇因 (如洪水、地震) 或社会因素 (制度、战争、经济衰退) 可以作为剧情的催化剂或前提, 但叙事的中心却通常放在人物的心理原因上:如人物性格特征、又如人物心理欲望。影片以因果关系作为最重要的逻辑顺序, 最后一般呈现封闭性的结局, 若留下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常是为续集设置悬念。几乎所有成功的好莱坞经典商业片都依循了这样的叙事形式。课堂上, 可以通过分析《007》系列、《哈利波特》系列、《变形金刚》系列、包括《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好莱坞的作品, 引导学生把握“经典叙事结构”, 使学生了解这一叙事结构给观众带来的心理效应。

经典叙事模式的形成, 一方面为众多商业片观众提供了稳定的观影经验, 另一方面也成为众多具有独创性的导演前进的绊脚石。因此在世界电影版图中, 力图突破这种叙事模式的导演不在少数, 他们以天才的策略和改革的精神, 对电影的叙事形式进行变革, 提供了更新鲜更具有个人印迹的叙事模式。例如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机遇之歌》中魔方式叙事, 提供了命运选择的多种可能, 被德国导演在《罗拉快跑》, 以及中国导演张艺谋在《英雄》中借鉴与运用。又如好莱坞新锐导演昆汀在《低俗小说》中开创了特殊圆形叙事艺术, 影片讲述了四个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故事, 以小说章节的方式进行组织, 以黑幕和小标题隔开各段故事。随后又结合电影化特征, 将故事的时间顺序打乱, 进行切割、打乱、重组。再以一个名叫文森特的人物贯穿整个叙事起到线索性的作用, 使得叙事机巧而不混乱。

二、镜头语言的分析

语言分析是艺术文本分析的重要方面。所以, 在理解叙事结构之后, 影视鉴赏和分析的重心就是镜头语言。由于这部分内容专业性与技术性较强, 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摄影机对于镜头形成以及整个影片制作的重要性。摄影机是影视艺术创造的核心要素和必经阶段, 可以说, 银幕世界中的任何影像, 都是通过摄影机完成的。摄影机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以及不同方位的变换向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引导我们进入电影情节, 在不知不觉间选择或放大那些特定的情节要素。其次, 要让学生逐步了解摄影机的各种运动方式及其特点。例如摄影机通过推镜头可以强调或突出某一对象, 诱导观众的关注;可以通过拉镜头, 交代被摄物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可以通过摇镜头, 描述周围的场景, 让人完整感受周围的环境;还可以通过移镜头使画面构图不断扩展, 使画面富于运动感与节奏感。摄影机可以通过改变焦距决定镜头的视野、景深和透视关系。摄影机的角度变换也可以影响、渲染不同的戏剧效果, 如仰视的角度可以使观众心理上觉得被摄对象的高大、威严, 有时甚至给人以一种恐怖感, 反之, 俯视的角度则让人觉得被摄对象处于一种孤立无援、无助无奈的境地。

例如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就以特殊的镜头艺术著称。在解读他的电影作品时, 不可轻视镜头语言分析。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镜头有几个固定的法则, 如仰拍、固定机位、稳定景别、人物的拟态式布局等。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镜头中, 演员很少出现大幅度的动作, 人物对话时通常面对观众, 在镜头组接时绝不使用叠影, 破坏精心设计的构图效果。小津这种对形式的极端追求, 目的就是要通过电影的形式来创造完美的静物画。他最大限度的赋予每一幅画面一种稳重的造型和气氛, 尽管他内中蕴涵着高度的紧张, 但形之于表面的却是最为温和的情感。但他的影片依然在“动”, 而且正是由于他那种“动”具有细致入微的变化, 才深深地吸引着观众, 使得观众全神贯注、屏息静观去品味它的典雅和微妙之处。[1]

三、布景艺术的鉴赏

除了叙事结构与镜头语言, 影视鉴赏当中尚有许多细节因素决定着影片的质量, 例如电影的布景艺术。

首先应让学生了解电影“布景”的确切含义。“布景”一是指场景实体, 即电影场景的空间实体。二是指“布置电影场景”之意, 含有组织空间和造型设计之功能的涵义。电影布景的完成一靠美术师的精心设计, 二靠专业置景人员和高科技技术人员的创造性劳动。

可以通过较多实例向学生展示布景师艺术性的劳动。对于布景师而言, 熟练运用色彩与光线, 营造写实或写意氛围是电影布景艺术的关键。从某种角度来说, 光称得上是影视艺术的第一要素;而色彩也是一种重要的电影语言要素, 它起到烘托环境、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例如黑泽明在《乱》中对不同色彩的天才运用, 又如安东尼奥尼在《红色沙漠》中运用色彩对工业文明进行讽刺与鞭挞, 再如基耶斯洛夫斯基著名的《红》、《白》、《蓝》三部曲, 都是色彩运用的连续性、象征性的经典作品。

根据学生的观影实际, 课堂上可以张艺谋的作品作示范性分析。张艺谋导演在色彩运用上一直独树一帜, 在他的著名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 其独特的视觉语言表达方式将色彩运用得淋漓尽致。在这里色彩既是最好的效果道具, 又是剧中的主角。炽烈的红色与冷郁的灰蓝色是全片的主色调。血红的灯笼在灰色的院落中亮起, 这鲜明的颜色对比, 象征着激情的生命与顽固的封建陋俗之间的博弈与拼杀。红是这戏中的主角。红灯笼、红盖头、红色的烛火, 皆红得喜庆, 但也红得残忍, 红得血腥, 红得教人身不由己。灰蓝的主体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 它灰砖灰瓦, 是晋商乔致庸按照最具儒教思想的礼法重建的。这院落方正规矩, 连每个细节都是严格按照儒学礼教的孝行主题建造。在剧中它规整庄严, 同时也成为一个最严厉的桎梏, 压抑着宅院中本来活泼的生命。这种色彩叙事成为一种视觉上的对比, 这种对比充分强化了电影所要传达给观众的一种被压抑被毁灭被践踏的思想内涵。它促使观众去思考去憎恶, 进而理解影片更深的历史文化涵义。[2]

四、电影原声的品味

影视作品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不仅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也能带来听觉上的享受, 因此引导学生关注影视中声音的处理, 对于理解影视作品也十分重要。影视中的声音一般分为人声、音响、音乐三大类。它在艺术表现上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构成了影视听觉不可分割的整体。声音这一手段, 发挥着表情达意, 创造审美价值, 参与剧作, 推动发展, 营造氛围的重要功效。

自1927年有声影片《爵士歌手》诞生开始, 电影原声就作为影视鉴赏中一个重要的范畴被鉴赏者品味与分析。课堂上, 可让学生先了解电影史上以音乐为主体的歌舞剧, 如《音乐之声》、《芝加哥》、《红磨坊》、《如果爱》等。在这些经典文本中, 音乐与歌舞几乎成了这些影视作品解读的最重要部分。还可以提到一些以音乐或者以音乐节为主轴的电影———这些文本中电影原声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海上钢琴师》中演奏对剧情表情达意的作用非常明显;又如《忧郁星期天》中, 那段阴郁的钢琴曲成为贯穿情节的主线, 《放牛班的春天》中, 童声合唱的象征意味如此浓烈。

实际上, 即使不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 也不可能缺少各种音效的支持。引导学生品味电影原声, 能够让他们感受影片的氛围, 把握影片的节奏感, 体会人物的情感, 揭示影片的象征意义。例如, 在著名的谍战系列电影《谍影重重》中, 配乐师John Powell将管弦乐与电子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 极大程度地凸显了影片特色。如果说Bourne成为观众心目中的特工典型, 那么该配乐则成了动作片音乐的典范。《谍影重重2》中的第一首音乐《Goa》是整部电影的开场曲, 乐曲以简约、短暂、辽远、神秘的渐强管弦乐开头, 直接使观众一开始就处于那种充满悬疑的气氛中, 紧扣影片主题。第11首《Bim Bam Smash》———飞车大战的配乐———刚开始的那段, 完全放开了管弦乐的束缚, 用激烈的电子音乐直接冲击观众的耳膜, 让观众大大地过了把瘾。片尾曲《Extreme Ways》也是《谍》系列的片尾曲, 其不羁的风格让观众在影片最后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特工气质, 含有一种对命运的无奈, 一种对现实的嘲讽。[3]

五、结语

影视技术作为影视作品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理应成为《影视鉴赏》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普遍比较陌生, 接受能力较弱, 可考虑采取案例教学法, 即:选择影视技术特点鲜明的作品, 作深度分析。结合这些典型的实例, 可使学生逐渐掌握影视技术的一般知识, 了解到影视技术分析对于影视鉴赏的重要性, 从而学会从影视技术角度把握影视作品的主旨。

参考文献

[1]刘雪蕾.小津安二郎的风格特点.[EB/OL].http://i.mtime.com/188516/blog/170945/

[2]孙霖楠.解读《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色彩对于电影意蕴的表达[J].电影文学, 2009.18.

影视艺术鉴赏的表现特征 篇3

摘要影视艺术鉴赏往往从这几个方面体验:一、积淀着理性认识的感性体验。二、能动的、非单一的意蕴领悟。三、影视的风格、韵味。这三点对提高广大观众的鉴赏水平,对影视艺术的发展繁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影视艺术鉴赏鉴赏者

影视是视听组合的综合艺术,他的一切表现手段,诸如人物表演、影响造型、镜头运动,画面组合、音响和音乐、光照和色彩,都能给观众带来直接的感官信息,造成对于某种社会生活或自然现象的“逼真幻觉”,影视艺术鉴赏往往从这几个大的方面体验。

一、积淀着理性认识的感性体验

对于鉴赏者来说,只有善于通过鉴赏对象的形象外壳,敏锐地把其内在的感情脉络,与人物或作者获得心灵的契合,才有可能成功地进入审美境界,进而领会其思想意蕴或社会意义,任何一种真正的艺术鉴赏,都是从鉴赏对象在鉴赏者身上所激起的某种感情体验开始的。譬如日本电影《生死恋》的结尾:夏子死于意外事故。悲痛欲绝的大宫神情木然的来到网球场,呆呆地倚在看台的栏杆上,突然,“噗!噗!噗……”的打网球声出现了,接着,夏子那“你好,请多关照!”的甜美话音在空无一人的球场上回荡不已,这一声画结合的空境头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影评者也给予很高的评价,甚至说它是影片中最为精彩的一笔,原因即在于人们本来已对男主人公的真挚爱情产生了同情与关注的心理。此时。则又进一步感受到了大宫心中那股“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强烈悲痛及对于夏子的无限思恋。

二、能动的、非单一的意蕴领悟

艺术的创造,从鉴赏的角度来说。读者与作者,观众与舞台或银幕的沟通。不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经生成就永远定性的东西,而是多层次的,具有能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譬如卓别林的著名电影《大独裁者》、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以及美国在越南战争以后出现的《现代启示录》、《生逢7月4日》等影片,它们在题材的选择和开掘上,都有一种足以成为整个社会的“风俗志”或“精神史”的视野和气势,能给观众带来“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正视淋漓的鲜血”的认识意义和教育作用。

再如根据海明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老人与海》观看以后,为什么会感到那不仅是桑提亚哥老人自身的一段特殊经历,而是整个人的所谓“海明威精神”或是作者所追求的人生真谛的哲理思索的形象体现呢?这里面,既和影片故事中的情景气氛和人物性格特征所能在人们心中唤起的某种具有普通意义的人生体验有关,也和某些观众对于海明威作品的一贯风格以及影视形象的象征表意功能比较熟悉或爱好是分不开的,如果缺少这些条件感受也就会大不相同。由此可见。尽管每个电影、电视观众最后都会对于他所观赏的故事、人物的性质、意义获得某种感受,作出某种判断,但是,真要穿透故事的表层情绪,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深层意蕴,获得更高一个层次的审美享受,也不是一件人人都容易做到的事情。

三、影视的风格、韵味

从鉴赏的角度来看,风格的体察和评定,也是整个鉴赏活动的最高层面,它不仅需要敏锐的艺术感觉力。还要有相应的思想洞察力和理论概括力。了解风格,先要了解人,了解人,又要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同时,对于鉴赏对象的审美评价,往往也是鉴赏者自己的胸襟和素养的折光。就拿以前几年关于谢晋电影的讨论为例子:他的片子一般都比较注意贴近时代生活和重视反映普遍人的命运。特别象《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等。在题材的选择和开拓上能以鲜明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审视现实。反思历史。通过对某些重大社会矛盾的扫描,聚焦在广大群众共同关注的思想热点上,力图把人民的爱憎苦乐和生活的主旋律融为一体。

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无疑应随着生活。时代以及艺术观念,艺术实践的发展同步前进。有眼光的观赏者应能敏锐发现,热情鼓励影视艺术家所做出的每一个新的努力和取得的新的成就。例如赵焕章的“农村三部曲”《喜盈门》、《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在保持浓烈的乡土生活气息以及轻喜剧的轻松幽默感伤,它们是前后一贯的:而在情节与矛盾造成冲突的结构技巧上,却一部有一部的变化:《喜盈门》紧紧围绕强英的转变组织矛盾,是传统而规范的线性结构《牛百岁》利用多种人际关系的矛盾造成的波澜起伏,结尾时还为田福的转变留了个“尾巴”,明显是由线到面的开放性变化《咱们的退伍兵》则更为从容,洒脱,使得影片的结构形态更加立体化,丰富了作品的情趣和生活容量。这样的变化,既是编导者深入生活,拓宽事业的结果。也和广大观众不断发展着的欣赏能力审美心理相一致,因而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影视鉴赏期末论文 篇4

影视概说以下哪一部电影属于纪实感很强的电影?()A、《杜拉拉升职记》 B、《英雄》 C、《三峡好人》 D、2 电影具有“窗户”功能,尤其是()类电影。A、幻想风格 B、喜剧风格 C、惊悚风格 D、3 现实风格正确答案: D 《小时代》正确答案: C 某种角度上,贾樟柯的电影具有社会活化石的作用。()正确答案:√ 4 电影就是我们的生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正确答案:√

电影就是我们的生活下列关于电影《摇尾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是一部美国电影 B、影片采用了纪实的表现方式 C、影片反思了影像与现实间的关系 D、影片内容是总统如何利用影像的力量影响公众正确答案: B 2 下列关于电影与现实关系的说法中,不属于理论家波德里亚观点的是()。A、影像是现实的反映 B、影像掩盖和篡改现实 C、影像掩盖真实的不在场 D、3 电影像镜子,是因为我们把电影里的人生和自己进行比较。()正确答案:√ 4 电影《西蒙妮》讲述了一个导演通过电脑技术虚拟出了一位完美男主角的故事。()

正确答案:×

电影就是我们的生活影像以符号的形式包围着现实正确答案: D 根据麦克卢汉“一切媒介都是人体延伸”说,电影是人类()的延伸。A、视觉 B、听觉 C、想象 D、触觉

正确答案: C 2 电影具有艺术的特质,但不完全是艺术的产物,它还受技术、市场规律等影响。()

正确答案:√ 3 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奇观化”法则指电影要表现出现实生活当中难得一见的东西。()

正确答案:√ 4 电影所代表的形象思维,它与逻辑思维相互对立和互补,因此一般形象思维好的人逻辑思维则比较差。()正确答案:×

影视文化的负面价值电影中不属于文学性的是()。A、人物关系设计 B、对话设计 C、舞蹈设计 D、故事设计

正确答案: C 2 关于“摄影机如自来水”这句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电影理论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句话。B、由法国电影理论家阿斯特吕克提出。

C、这句话主要是强调摄影师对电影创作的重要性。D、意思是运用摄影机语言漂亮流畅地表达思想,叙述故事。正确答案: C 3 库勒的“游戏冲动说”中,能够缓和感性、理性冲动间矛盾的“游戏”是指()。A、艺术创造 B、辩证思维 C、社会交往 D、阅读和体验正确答案: A 4 面对如今的电影,我们要反思、批判()。A、电影的平面化、单面化问题 B、媒体的强势话语霸权 C、意识形态欺骗性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5 当电影()的时候,电影才开始看成是艺术的。A、具有戏剧性 B、成为全方位的欣赏 C、被社会大众接受 D、6 王家卫的很多电影,如《重庆森林》《花样年华》等的诗性特点非常强烈。()正确答案:√

电影是“第七艺术” 下列关于电影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影是宣传工具 B、中国第四导演把电影论证成为艺术 C、中国第五代导演把电影彻底市场化 D、2 在卡努杜关于电影是“第七艺术”一说中,所谓的三种时间艺术是()。现在电影是文化创意产业正确答案: C 有自己的语言方式正确答案: D A、音乐、诗歌、绘画 B、音乐、文学、戏剧 C、音乐、诗歌、舞蹈 D、3 下列各选项中,电视和电影最大的区别是()。A、目标受众 B、媒介特征 C、传播内容 D、制作者 文学、戏剧、音乐正确答案: C 正确答案: B 4 电影被叫做“第七艺术”,是因为它的出现与()密切相关。A、社会文明 B、意识形态 C、科学技术 D、人们接受程度正确答案: C 5 下列关于电影诞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影诞生于 1885 年。

B、以第一部电影放映的日子为准。

C、所有艺术形式中,只有电影的诞生时间可以考证。D、电影的发明者是卢米埃尔兄弟。

正确答案: A 6 如果说电视是“第八艺术”,它的诞生标志是美国 NBC 广播电台第一次远距离发送图像,且被成功接收。()正确答案:× 7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电影满足了人们窥视欲的本能。()正确答案:√ 8 关于卡努杜将电影称作“第七艺术”,说明他已经认识到电影是“综合的”这一本性。()正确答案:√

电影艺术的成因及要素电影艺术将西方经典美术难于表现的()表现了出来。A、情境 B、情绪 C、时间 D、视野

正确答案: C 2 下列不属于卓别林作品的是()A、《淘金记》 B、《城市之光》 C、《爱德华大夫》 D、《摩登时代》

正确答案: C 3 下列电影中不是希区柯克作品的是()。A、《39 级台阶》 B、《蝴蝶梦》 C、《后窗》 D、4 下列关于希区柯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他是一名电影摄影师。B、他被称为悬念大师。

C、他受弗洛伊德影响,其电影里有很多精神分析因素。D、他有一个喜好,其所有电影中他都会露脸。《夺魂岛》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A 5 电影是通过视觉自留原理产生的。()正确答案:√

电影艺术语言的自觉下列哪部电影的内容中,隐喻过教会控制电影的这段历史?()A、《雨中曲》 B、《红色沙漠》 C、《艺术家》 D、2 以下电影中,内容与电影史无关的电影是()。A、《雨中曲》 B、《红色沙漠》 C、《艺术家》 D、3 第一部可考的有声电影是()。A、《浮华世界》 B、《绝世歌王》 《天堂电影院》正确答案: B 《天堂电影院》正确答案: D C、《红色沙漠》 D、4 人们常说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是()。A、《浮华世界》 B、《绝世歌王》 C、《红色沙漠》 D、5 技术上,电影最早的阶段是无声电影阶段。()正确答案:× 6 电影《艺术家》用黑白无声片的形式展现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这段历史。()

正确答案:√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正确答案: C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正确答案: B 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时期的电影关于 1904 年的《火车大劫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导演是格里菲斯

B、它第一次用电影画面说出“与此同时”这个语言 C、它融合了美国西部片、强盗片、警匪片的元素

D、它的叙事非常流畅、清晰正确答案: A 2 下列哪部电影所讨论的是摄影机等机械手段所呈现的真实性?()A、《浮华世界》 B、《放大》 C、《红色沙漠》 D、《爱情三部曲》正确答案: B

更多慕课科目答案欢迎扫码关注我们的工重号,或者直接在微姓工重号搜索慕课之家,里面有答案的word 文本样式。更有期末必过秘籍等着你3

下列哪部电影是要表现工业文明对人的压抑?()A、《浮华世界》 B、《放大》 C、《红色沙漠》 D、《爱情三部曲》

正确答案: C 4 电影语言范式确立的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A、卢米埃尔 B、鲍特 C、梅里爱 D、格里菲斯

正确答案: C 5 卢米埃尔在电影美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功绩是奠定了()。A、戏剧主义美学 B、表现主义美学 C、再现主义美学 D、6 电影语言的发展史,就是有成就的导演不断探索新的电影语言表达方式。()正确答案:√ 7 在世界电影史上,从美国大陆到欧洲大陆经历了以布莱顿学派为代表的英国。()正确答案:× 纪实主义美学正确答案: D

鲍特和格里菲斯时期的电影在电影史上,其功劳归结为自觉使用蒙太奇的是()。A、卢米埃尔 B、梅里爱 C、布莱顿学派 D、2 下列关于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部史诗性电影。B、它描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

C、电影的主旨在于歌颂美国黑奴制度的废除。D、电影运用影像化的语言塑造了很多鲜活人物。鲍特、格里菲斯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C 3 格里菲斯的代表作有()。A、《放大》 B、《爱情三部曲》 C、《39 级台阶》 D、4 电影《党同伐异》早在 100 年之前就交替讲述了四个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国家的故事。()正确答案:√ 5 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属于表现主义美学的电影。()正确答案:× 6 好莱坞风格电影注重打斗、夸张、冲突、对立,其实渊源于梅里爱的戏剧化电影。()

正确答案:√

《一个国家的诞生》正确答案: D 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时期的电影电影《公民凯恩》是()。

A、同一个人的故事,由不同人讲述。B、同一个人的故事,由不同人表演。C、同一个故事结局,由不同人讲述。D、同一个故事起因,由不同条件变化结局。

正确答案: A 2 被誉为“电影眼睛派”创始人的是()。A、普多夫金 B、爱森斯坦 C、维尔托夫 D、3 下列电影中,叙述方式和《党同伐异》不完全一样的是()。A、《重庆森林》 库里肖夫正确答案: C B、《爱情麻辣烫》 C、《通天塔》 D、4 电影《党同伐异》所开创的电影原型是()。A、线性叙述 B、分段叙述 C、同源叙述 D、5 “库里肖夫效应”是指不同的镜头剪辑,达成不同的观众反应。()正确答案:√ 6 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是前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正确答案:√

逆向叙述正确答案: B 《罗生门》正确答案: D 蒙太奇的理论化和理论总结《战舰波将金号》的导演是()。A、普多夫金 B、爱森斯坦 C、维尔托夫 D、2 认为“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的苏联导演是()。A、维尔托夫 B、库里肖夫 C、普多夫金 D、爱森斯坦 库里肖夫正确答案: B 正确答案: C 3 下列关于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他们都支持当时的苏联革命。B、普多夫金的风格是有些诗化的。C、爱森斯坦是理性的蒙太奇。D、普多夫金主张蒙太奇是冲突的。

正确答案: D 4()的蒙太奇理论受到中国汉字艺术的启示。()A、维尔托夫 B、库里肖夫 C、普多夫金 D、爱森斯坦

正确答案: D 5 《战舰波将金号》将苏联蒙太奇学派的蒙太奇剪辑技术运用和发挥到了极致。()正确答案:√

《战舰波将金号》赏析 1 《战舰波将金号》的高潮内容是()。A、人与蛆 B、甲板上的冲突 C、敖德萨阶梯 D、2 《战舰波将金号》的镜头剪辑中,力的冲突不包括()。A、运动和静止的冲突 B、场景和场景的冲突 C、大和小的冲突 D、3 《战舰波将金号》的敖德萨阶梯片段中表现出()的冲突。A、向上和向下的力 B、向外和向内的力 C、向前和向后的力 静止和运动的冲突正确答案: B 百姓士兵联欢正确答案: C D、4 向左和向右的力正确答案: A 《战舰波将金号》中表现出导演对机械、机器的颂扬。()正确答案:√ 5 《战舰波将金号》中的高潮设定符合黄金分割率。()正确答案:√

巴赞及其理论《战舰波将金号》的敖德萨阶梯片段中,四个阶段的内容顺序是()。A、母子与军队冲突、奔逃、婴儿车下滑、舰队开炮 B、舰队开炮、母子与军队冲突、奔逃、婴儿车下滑 C、婴儿车下滑、母子与军队冲突、奔逃、舰队开炮 D、奔逃、母子与军队冲突、婴儿车下滑、舰队开炮正确答案: D 2 巴赞认为()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是一种人道主义。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意大利

正确答案: D 3 在观看《战舰波将金号》的敖德萨阶梯片段时,以下三个时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心理时长、实际时长、放映时长 B、放映时长、实际时长、心理时长 C、心理时长、放映时长、实际时长 D、4 下列关于巴赞的电影思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巴赞反对长镜头理论。

B、巴赞认为电影的产生来源于我们的木乃伊情结。C、巴赞赞同人道主义精神和理想。放映时长、实际时长、心理时长正确答案: C D、巴赞提出了“总体现实主义”说。

正确答案: A 5 巴赞认为戏剧化的电影模式打破了现实生活的整体感,表现在()。A、时间和人物性格 B、时间和空间 C、空间和人物性格 D、6 《战舰波将金号》所展现的是一种体现直线、曲线的现代美感。()正确答案:√

“长镜头”与“蒙太奇” 人物性格和故事正确答案: B 1 认为“长镜头是镜头内部的蒙太奇”的是()。A、巴赞 B、王尔德 C、汉德逊 D、让米特里

正确答案: D 2()认为长镜头和蒙太奇之间没有美学上的对立。A、巴赞 B、王尔德 C、汉德逊 D、让米特里

正确答案: D 3 认为“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的是()。A、巴赞 B、王尔德 C、汉德逊 D、让米特里

正确答案: B 4 巴赞关于“桥、石头、小河”的比喻中,认为新现实主义导演要去发现现实生活中本身存在的戏剧性。()正确答案:√ 5 巴赞所强调的时间连续性是指使用景深镜头。()正确答案:× 从时间和空间来看,蒙太奇手法倾向于小说。()正确答案:×

数字化与高科技电影在数字化与高科技阶段的代表导演是()。A、巴赞 B、卡梅隆 C、王尔德 D、汉德逊

正确答案: B 2 中国电影里,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 3D 大片是()。A、《苏乞儿》 B、《龙门飞甲》 C、《齐天大圣前传》 D、《麋鹿王》

正确答案: B 3 电影技术的数字化过程中,正确的顺序是()。A、信息、数据、二进制、数字语言 B、信息、二进制、数据、数字语言 C、数字语言、二进制、数据、信息 D、4 数据、二进制、数字语言、信息正确答案: A 标志着数字技术介入电影艺术的电影是()。A、《泰坦尼克》 B、《阿凡达》 C、《星球大战》 D、5 所谓的数字化是指信息领域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推进过程。()正确答案:√

电影与戏剧间的渊源与师承关系下列关于电影表演里的后现代,说法不正确的是()。《侏罗纪公园》正确答案: C A、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属于后现代 B、它要求生活和表演很接近

C、周星驰版的《西游记》属于这个风格 D、2 理论界认为,电影和喜剧两个体系的分水岭是()。A、是否承认第四堵墙和是否利用假定性 B、怎样改变第四堵墙和是否呈现真实性 C、是否承认第四堵墙和是否呈现真实性 D、3 戏剧的独特性在于下面哪一项:()A、时间性 B、综合性 C、现场性 D、运动性正确答案: C 4 怎样改变第四堵墙和是否利用假定性正确答案: A 它主张让观众意识到这是表演正确答案: B 一般来说,戏剧表演更本色化一点,电影表演演技性更强。()正确答案:× 5 一些理论工作者认为电影艺术是综合性的,其实他们往往是从其他艺术门类角度出发。正确答案:√

电影向戏剧的借鉴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中核心戏剧冲突是()。A、主人公的工作 B、主人公寻找自行车 C、一个穷人偷了自行车 D、2 所谓“戏剧的戏核”是指()。人和自行车的关系正确答案: D A、演员精彩的表演 B、设置矛盾与冲突的技巧 C、视觉、听觉的高度配合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B 3 我们所说的电影语言具有一种时空表现的自由度,这里的时空指()。A、心理时空 B、实质时空 C、物理时空 D、剧情时空

正确答案: A 4 电影《正午》的特点是情节发展的时间跟影片放映的时间基本一致。()正确答案:√ 5 一般散文化、哲理化风格的电影里都没有戏剧性。()正确答案:×

电影与戏剧的差异口号“电影要与戏剧离婚”在中国提出的原因是()。A、电影产业日渐衰落,不得不改革 B、新的电影技术带来更多形式 C、市场自由化经济的影响 D、第四五代导演寻求电影的独立性价值正确答案:2 电影和戏剧相比,空间的可变性来自于()。A、不同场景的切换 B、不同演员的表演 C、不同景别的镜头 D、不同剧情的时间线正确答案: C 3

D 口号“电影要与戏剧离婚”在中国提出的时代背景是 20 世纪()。A、60 年代 B、70 年代 C、80 年代 D、90 年代 正确答案: C 4 一般来说,戏剧表演对演员的要求以及演员的重要性更强一些。()正确答案:√

电影与戏剧的“离婚” 法国著名导演雷内?克莱尔认为“一个盲人也可以领会大多数舞台剧的要点”是指()。

A、舞台剧的音乐很重要 B、舞台剧视觉美感不重要 C、舞台剧的对话很重要 D、2 下列关于电影对话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影的对话要符合人物性格 B、电影的对话要符合情节的发展 C、电影的对话是文学性的 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D 3 舞台剧的台词要简单易懂正确答案: C 下列关于电影《狗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它深刻地反思了自由的内涵。

B、它采用了一种极端的戏剧化舞台布景。C、电影中有很多絮絮叨叨的对话。D、从它不是很商业化的电影,具有实验性。

正确答案: A

电影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可比性

姓名:朱郁班级:默认班级成绩: 100 分 1 下列电影中,不是改编自小说的是()。A、《一个都不能少》 B、《芙蓉镇》 C、《红高粱》 D、《国王的演讲》

正确答案: D 朱郁的答案:D 2 电影《公民凯恩》被叫做“好莱坞电影的另类”是因为它是一种()电影。A、舞台剧化 B、音乐剧化 C、小说化 D、诗化

正确答案: D 朱郁的答案:D 3 下列电影中,改变自散文的是()。A、《乱世佳人》 B、《黄土地》 C、《妻妾成群》 D、《卧虎藏龙》

正确答案: B 朱郁的答案:B 4 法国电影新浪潮的贡献之一是表现了人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人的潜意识的流动。()

正确答案:√ 朱郁的答案:√

电影艺术与语言艺术的本质差异电影跟文学的根本性差别是()。A、受众不同 B、表达方式不同 C、媒介不同 D、历史不同

正确答案: C 2 电影作为造型艺术,它的特点是()。A、时间需要停止 B、画宽不能变化 C、造型是暂时的 D、3 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电影造型语言的是()。A、画面构图 B、剧本 C、色彩 D、音响 在运动中造型正确答案: D 正确答案: B 4 和电影相比,文学形象是间接性的,需要我们通过文字符号去想象。()正确答案:√ 5 电影是抽象的,文学是具象的,所以他们的形象是不一样的。()正确答案:×

电影艺术与造型艺术的区别电影造型与美术造型的最大区别是()。A、前者是静态造型,后者是动态造型 B、前者是直接造型,后者是间接造型 C、前者是动态造型,后者是静态造型 D、2 电影造型的特点是()。前者是间接造型,后者是直接造型正确答案: C A、动中求慢 B、静中求动 C、动中求静 D、静中求慢

正确答案: C 3 电影《黄土地》展开的是对()的反思。A、社会阶级矛盾 B、中国传统文化 C、小农经济模式 D、4 中国电影造型美学的崛起是从电影()开始的。A、《黄土地》 B、《大红灯笼高高挂》 C、《活着》 D、《英雄》正确答案: A 政治体系正确答案: B

《英雄》赏析讲述手段上,电影《英雄》相比《罗生门》有所创意的是()。A、用色彩扭转剧情 B、用色彩区分故事

C、采用了多人分别讲述的形式 D、2 下列对电影《黄土地》的评析,正确的是()。A、这是一部节奏很慢的电影。B、这是一部对声音比较吝啬的电影。C、这是一部视觉感非常浓烈的电影。D、以上都对 采用了平行蒙太奇形式正确答案: B 正确答案: D 3 相比于《黄土地》,电影《英雄》的特点是()。A、将视觉造型跟文化反思结合得恰到好处 B、视觉造型跟文化意向相剥离 C、电影视觉形象上是大写意的风格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B 4 电影《英雄》中色彩成为一种非常有机的造型语言,主色调是红色和蓝色。()正确答案:×

电影与造型艺术的关系和电影文化的维度下列关于视觉文化和印刷文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印刷文化是理性文化。B、如今,视觉文化已重新崛起。

C、现在占主导地位的是视觉文化,印刷文化很快就会消失。D、历史上印刷文化曾压抑过视觉文化。

正确答案: C 2 电影文化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依次是()。A、物质产品、生活方式、人类精神结晶 B、生活方式、物质产品、人类精神结晶 C、人类精神结晶、物质产品、生活方式 D、人类精神结晶、生活方式、物质产品正确答案: A 3 从文化的价值取向来看,影视艺术充满了消费文化,成为大众通俗艺术,而不是高雅艺术。()正确答案:× 4 电影艺术拥有最广泛驳杂的受众群体,通过它的传播,能形成一种公共话语空间。()

正确答案:√

视觉文化的冲击与电影艺术的多元文化性电影媒介的变化对电影的影响,一个是电影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另一个是()。

A、电影制作流程的变化 B、电影营销模式的变化 C、电影叙事方式、节奏的变化 D、2 所谓“大片和小片的美学分化”主要是指()。A、电影投入成本的分化 电影文化属性的变化正确答案: C B、电影内部叙事方式、节奏的变化 C、电影造型的分化 D、3 与社交网络化传播相比,电影是已经初步被古典化了的一种媒介。()正确答案:√

电影是原始仪式文化的现代表现蔡元培先生所说的“以美育代宗教”是指()。A、用美学理念看待宗教 B、鼓励人们学习艺术,远离宗教

C、在欣赏、创作艺术作品时带有神圣的崇高感 D、把美学教育的方式融入宗教教育中正确答案: C 电影清晰度等技术的分化正确答案: B 2 认为“艺术是一个民族通过艺术家个人之手发出来的一种民族心声”的心理学家是()。A、阿德勒 B、弗洛伊德 C、艾宾浩斯 D、荣格

正确答案: D 3 具有精英意识的电影,往往是把原型和神话掩盖在复杂的细节表面之下。()正确答案:√ 4 英国电影《红菱艳》通过隐喻表达了艺术的宗教激情。()正确答案:√

电影艺术与仪式 1 电影《红高粱》中的所谓的“大仪式”是指()。A、“我奶奶”的壮烈牺牲 B、“我奶奶”被献祭 C、国家成长、民族再生 D、2 电影《红高粱》中“我爷爷”长大成人的仪式是通过()来表达的。A、写入家谱 B、性爱 C、烈火永生 D、3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长大成人的标志是()。A、被小群体丢弃,友情割断 B、单相思的爱情失败 杀死日本鬼子正确答案: B 家族的重建正确答案: C C、成为小群体的领导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A 4 日常生活是一种散文化的沉沦状态,因此电影具有让人觉得远离生活状态的一种仪式化功用。()正确答案:√

电影是意识形态的表述电影的意识形态文化是指某个社会阶层通过电影叙述的方式来表达()。A、利益需求 B、政治观点 C、价值观念 D、理想 正确答案: C 2 电影中的意识形态指()。A、知识分子精英意识形态 B、主流意识形态 C、市民意识形态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D 3 很多美国电影所隐含的国家意识形态是美国是最好的,是全世界的救星和警察。()

影视鉴赏 篇5

学号:201010501094

姓名:赵鑫

指导教师:唐柱

摘要:学习了十周的影视鉴赏,为了检验学习成果所以特地的去观看一部影片,在观看的同时将带着艺术审美的知识去欣赏一部影片,这一次选择的影片是《让子弹飞》,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个性,对白表达··方面去欣赏这部电影。看完之后让我学到了很多电影方面和做人的知识,感觉原来一部电影的制作要考虑这么多的方面,难度这么大,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关键字:艺术、个性、正义、幽默、感触、收获、学习影视鉴赏已经快十周了,感觉收获很大,现在才明白,我以前看电影都是在看热闹,在此之前已经看过两次《让子弹飞》了,只是觉得,它是我这两年所看电影中最喜欢的一部国产片,具体是为什么我也说不出来。学习了影视鉴赏之后,我将开始带着审美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将在欣赏的同时学习电影的艺术。

一.故事介绍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北洋年间,南部中国。一场惊天动地的火车劫案之后,号令山林的绿林悍匪张牧之,遭遇行走江湖的通天大骗老汤,两人从生死宿敌变成莫逆之交,然而真正的决战才刚刚开始,南国一霸黄四郎虎视眈眈镇守鹅城,一场场情杀命案连环上演,华南三王各自为阵,鹅城双艳粉墨登场,乱世枭雄的混战一触即发。

二.影评介绍

1.人物介绍

在电影艺术中人物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片中中姜文饰演张牧之(张麻子)、葛优饰演马邦德、周润发饰演黄四郎······。人物的性格各异且鲜明。他们将人物的性格演绎的可谓是淋漓尽致。将剧中的人物活活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感觉他们就像是经历过那种情况的人。

张牧之(张麻子):北洋豪侠复杂而立体的多情悍匪,昔日蔡锷军中猛将张牧之,北洋战乱后落草为寇,成为纵横山野的绿林悍匪。他带着手下一班有勇有谋的弟兄,踏遍南隅江湖劫富济贫未遇敌手,直到在鹅城遭遇黄四郎。

黄四郎:南国鹅城一霸,继承家业靠贩卖烟土发家致富,坐拥整片碉楼群落,坑蒙拐骗无恶不作,号令爪牙不可一世,让鹅城百姓敢怒不敢言。这也为他王朝最终土崩瓦解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黄四郎是个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时代超前人士,这从他的穿着用度都可见一般。马邦德:通天大骗可怜可恨又可亲可爱的骗子,老汤本是一介书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他却桃花不断逍遥自在,化身通天大骗,走上了一条闯荡江湖之路。在一次上任县长途中,与张牧之狭路相逢,只得假扮师爷共赴鹅城。

县长夫人:原是马邦德在青楼中结识的相好,在摄人心魄的妩媚容颜下,却有着一颗男人般的雄雄野心,天不怕地不怕。

胡万:是黄四郎的贴身心腹,暗中主管鹅城大小事务,不但能作为助手献计献策,还常常亲自披挂上阵,欺压百姓颠倒是非,心狠手辣气焰嚣张。

花姐:是黄四郎所开艳阳楼中的奇女子,身怀一手打鼓绝技,其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不仅吸引了张牧之,也让他手下的小兄弟为之着迷。2.场面介绍

场面也是一个电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场面刻意渲染当时的社会背景、人物的性格与心情。

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场景来反应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比如说在影片一开始的时候,八匹白马拉着车头车厢拢共两节的蒸汽火车在铁路上狂奔。看得出来,“特色”火车承载的一半是农耕传统,一半是工业文明。时代感直面而来。鹅城的西方建筑群风格,可以看出当时是一个西方文化入侵的时候,中国人民受西方的欺压。在剧中,出现了大量的群众都是没有穿上衣的,这是在暗指人民备受黄四郎和官僚的压迫和剥削,苦不堪言。还有一个场景就是县衙门口的冤鼓本是为百姓伸冤所用,但是却长满了藤蔓,说明了恶霸官员狼狈为奸,百姓有冤没处伸。在影片的开始和结尾都出现了一只老鹰的场景,这也算是首尾照应的表现。3.声音介绍

电影的声音有很多种比如说“台词、音乐、场景的声音、心里的声音······。一句关键性的台词不但刻划人物的性格,也同时表达剧中人的思想和情操。一种声音更加能渲染气氛,为剧情的发展做铺垫。所以声音是电影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让子弹飞》中,运用了大量的好台词来渲染气氛和表现人物性格。下面将中间介绍台词在剧中的重要作用。在电影的一开头就用了一曲《送别》来渲染整个电影的气氛,将基调送入了一个舒缓而又悲凉的程度;紧接着张牧之的“让子弹飞一会”直接就点了题;再接着就是一曲激昂的军乐说明了战斗就此打响了,影片也就开始进入主题;一个闹钟的配合就直接把张牧之的人物性格表现的生动了,张牧之说话思路清晰,做事情有条不紊,做事情果断有勇有谋;张牧之的一句“先动脑子再动手”再一次证明此人有勇有谋;当张牧之问马邦德“当县长最要紧的是什么的时候”马邦德回答他说“忍耐”,这个词语看是简单,但是这为以后在鹅城的艰辛埋下了伏笔。

一句“县长来了,鹅城就太平了。县长来了,青天就来了。”这台词为剧情的向下一步发展设下了背景;紧接着黄四郎的一句“霸气外露,找死。”就说明了在后面的情节里他们两个势不两立,必将有一场斗争。一山岂能容下二虎啊;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刮穷鬼的钱,哪个有钱就挣哪个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张牧之为人正直且富有性格和原则;“花钱买官当县长,就是跪着要饭的”说明在那个时代,官要靠买才能当,挣钱还要看地头蛇的脸色行事,反映出社会之黑暗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在剧中多次出现了“麻匪遇见恶霸”可见这句话就是贯穿整个剧的主线。

花姐对黄四郎说的一句“他是流水的县长,你才是铁大的老爷。”这句话反映出黄四郎在鹅城可以只手遮天,也表现出花姐能言善辩的能力;马邦德的一句“杀人诛心”在后面也出现了多次,可以看出次师爷的智慧。

在剧中多次出现了口技哨子的对话,比如说在张麻子赴鸿门之前安排任务的时候,还有在张麻子在鸿门宴上叫兄弟侧退的时候,这都为电影增加了几分神秘和幽默的气氛;在鸿门宴上张牧之、马邦德、黄四郎第一次坐在一起吃饭,在饭局上他们的对白幽默而富有内涵和智慧,用这些幽默的对话,化解了一场场尴尬的局面。可以看出这三个人都非等闲之辈。在收到两大家族的钱后,兄弟们都劝长牧之远走高飞,而张牧之说“六子和夫人的命必须要黄四郎的命来抵”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们的目的不在是仅仅为了钱,更加是为了报仇。也说明张牧之重感情有仇必报的高大的形象。也表明了这个剧即将进入高潮部分。后面再黄四郎派人假冒麻匪去搞乱张牧之,而张牧之六兄弟在县衙的一段对话中,老七:“我从来不做仗势欺人的事,我喜欢被动。”老五:“以我的性格万事不求人。”老四:“没有活人来告状”·····。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这六兄弟都有自己的不同性格,并且用诙谐的语言来渲染整个电影的氛围。也为看电影的同时带来了乐趣。

在张牧之出城剿匪的誓师大会上伴随着《波基上校进行曲》的乐曲而走上了台。这支曲子动感,有节奏还附有一点小小的诙谐,再加上他们的齐步,让人看了轻松愉快,仍俊不禁。在后面黄四郎放马车出来收枪的时候,张牧之放枪又出现了“让子弹飞一会”再一次点题,做到了首尾照应,也表明整个电影将进入到了尾声。在最后的一段对白 “ 张麻子:你说是钱对我重要,还是你对我重要?黄四郎:我!张麻子摇摇头:再想想。黄四郎:不会是钱吧?张麻子:再想想。黄四郎:还是我重要。张麻子: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黄四郎:那谁重要?张麻子:没有你对我很重要。”它将整个电影的所有都做了和总结,更是为整个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4.蒙太奇介绍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中的重要部分之一,电影的画面是分别拍摄的,运用蒙太奇手法把众多的镜头剪辑来,可以表现完整的思想内容,叙述故事,构成一部为广大观众所理解的影片,便成了动人的饶有风趣的影片。这就是夏衍所说的“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着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发。让影片有序且自然的表达。

三.观后感介绍

第四次看着不电影,看完之后还是有一种应由未尽的感觉,电影应用了大量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电影表现艺术手法,片中的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表达诙谐幽默。《让子弹飞》的语言很给力。或一针见血,或语带双敲,或激情澎湃,或荒唐可笑。它的这种语言对白的张力,正在于其打通了历史与现实的通道,时而六经注我,时而我注六经;《让子弹飞》的情节也很给力。片中的情节看似荒唐,现实中的“开胸验肺”却已成往事。“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这就是历史。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好人总倒霉。这实在是没办法的事。在无法无天的世界里,好人永远是弱势。另外影片名字让子弹飞其实就是子弹在飞,一个子弹乱飞的世界,哪来的正义。这或许就是酱缸国的宿命。《让子弹飞》不愧是近几年难得的一部很好的国产影片。这也是他能够赢得票房的保障。

参考文献:

http://baike.baidu.com/view/2653231.htm(让子弹飞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19377.htm(电影艺术 百度百科);

http://wenku.baidu.com/view/f38676a7b0717fd5360cdc7a.html(蒙太奇作用 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d49a6a48f7ec4afe04a1df66.html(声音在电影中的作用 百度文库);

动漫影视鉴赏 篇6

一只老鼠的传奇梦想

——《料理鼠王》观后感

《料理鼠王》是2007年一部由皮克斯动画制作室制作、华特迪士尼影片出版的动画电影。本片由布拉德·伯德执导,他在2005年取代Jan Pinkava成为该片导演。它的英文片名Ratatouille来自一款同名法国菜式ratatouille(蔬菜杂烩)。在世界闻名的美食之都--巴黎,一只名叫雷米的小老鼠一心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厨师。但是,“理智”的亲人却时常提醒他不要妄想,因为对于香气漫溢的厨房来说,老鼠已然是最不受欢迎的主儿!不过,当“残酷”的命运把它带到巴黎城市的下水道的时候,小米猛然发现自己正好来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著名厨师奥古斯汀·古斯特主灶的一家法国名餐馆的下面。这样的绝佳机遇给了小米不尽的勇气,于是他决定留下来,期望在这里达成自己成为一位老鼠名厨的愿望。但小米灰灰的外表自然会招致人们的厌恶甚至是四处追打。不过,乐观的小米对于烹调的热情很快就将一切不如意变成了一场精彩和激动人心的老鼠赛跑,甚至将整个巴黎美食界搅的天翻地覆。还好,幸运的小老鼠遇到了一个在后厨帮工的年轻人——林贵尼。尽管他缺少厨艺的天赋,但他正拼命得想保住自己的工作。这两个家伙的相遇是一拍即合,一个“人鼠美食联盟”就这样形成了。小老鼠躲在厨师帽中,用操纵林贵尼(小宽)的手臂,帮助他做出一道又一道精美大餐。两个人的愿望终告实现,但接下来麻烦依旧不断。他们要躲避神经兮兮的主厨,他们要说服小米的家人理解他的追求,当然,还有林贵尼青涩美好的爱情。最后,功夫不负

有心人,他们终于烹制出全巴黎最棒的普罗旺斯闷菜,并向世人展示了小老鼠爱厨房的无比热情„

这只名叫雷米的小老鼠,虽然受限于“先天条件”,他的家人也总是喜欢嘲笑他爱做白日梦,不过,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一位顶尖的厨师。当意外来到美食之都巴黎,雷米发现他居然处于他的偶像——厨神古斯特创立的美食餐厅的地底下,简直有种美梦成真的感觉。雷米结识了林贵尼,为了追逐共同的梦想,两个人形成了绝妙的团队。笨拙的小宽加上胆大包天的雷米,衍生出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一人一鼠的组合几乎把巴黎美食界搞的天翻地覆,还创造出另一个美食的神话。在这个过程中,雷米不但体会到亲情、友谊的重要性,也发现自己必须面临人生的抉择。

影片的角色安排很有特点,为故事的趣味性做了很好的铺垫。雷米,天生就拥有绝佳的嗅觉老鼠,更是一个天才调味家,他的厨艺绝对凌驾在许多“人类”的大厨之上。然而,雷米在家族中只能沦落为“毒性检测专家”。雷米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阅读他的偶像——食神所撰写的食谱《人人都能当厨神》。林贵尼,他是位生性善良又内向的年轻人,也是食神餐厅新进的菜鸟。一次的意外后一人一鼠首度碰面,两人协议合作而形成了搞笑又怪异的组合。在雷米的帮助之下,林贵尼的厨艺与日精进。歌莉,食神餐厅中唯一的女厨师,个性出名的严苛,天份与努力让她在很短的时间内晋升到相当高的职位,甚至在食神餐厅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一开始她对于被指派督导林贵尼的这项工作感到相当不耐烦,但随着两人相处的时间增加,林

贵尼平和的个性逐渐化解了她的戒心。史老板,食神餐厅的主厨,当年食神过世之后,由于并未指派任何继承人,利益薰心的史老板趁机掌权,在他的急功近利的营运手法之下,食神餐厅已经从巴黎美食界的顶端逐渐跌落谷底。大米,雷米的哥哥,是只很典型的老鼠:贪吃,身材略肥,个性温和。虽然无法理解雷米对美食的执着,然而身为大哥,大米很愿意提供雷米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

此影片把一只小老鼠作为主人公,着重描写其追逐自己梦想的历程,之前也有过好多以老鼠为题材的动画片,而《料理鼠王》始终将老鼠和人类放在互相敌视的角度上,不断地提醒双方你们是其实是走不到一起的,直到这个局面被主角以自身不懈的努力打破。无论是谁,都无法面对厨房里出现老鼠这样的事实。所以,电影也没有从厨房开始讲故事,更没有让老鼠出生、或生长在厨房里。对厨房这个背景的介绍是通过电影里的电视画面来进行的,而主角小米则是一个爱思考、爱学习的老鼠。他不仅看人类的电影,还看人类的书。因此他有幸阅读了烹饪方面的“圣经”——《人人皆可烹饪》。这本书的作者是世界美食之都(法国巴黎)的美食之都(名厨餐厅)的厨师,他以自己的智慧发明了许多卓越的食品。他在世的时候把自己的智慧写成了这部不朽的著作,但世界上的其他厨师都只会照着他的菜谱去做,而且做得强差人意。因此,他的观点“人人皆可烹饪”即使写在了书的封面上,依然不被世人接受。小米并不是刻意地去这家餐馆表现自己的厨艺,他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厨房,只是为了在他心目中很神圣的美食不要被一个不懂厨艺的小孩毁掉。当他偷偷地帮这个小孩把该

放的调料都放好后,自己却身陷困境„„他不是一只普通的老鼠,它不吃人类丢弃的垃圾,它向往着美食世界。它在品尝美食的时候,会把眼睛闭上,用心灵去感受,在脑海中迸发出美妙的旋律。总之,它是一个有追求的老鼠,它是一只坚守着厨神的一句名言“人人皆可烹饪”的小老鼠。

这部电影中有两句台词很经典:第一句是电影刚开始的时候,小米在家族的逃难中因为舍不得那部书而与家人失散。电影里出现了一句很有哲理的台词:“如果你只盯着过去,那你永远看不到未来。”第二句是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那个批评家近乎于忏悔的评论:“我终于明白了‘人人皆可烹饪’的真谛,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但是天才却可以来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这些内容,犹如一个哲人在向我们讲述他的毕生智慧。不同的是,电影用轻松娱乐的方式将这样的哲理告诉了我们。

影视鉴赏期末论文 篇7

关键词:勇敢的心,英雄史诗,民族风情

获得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的影片——《勇敢的心》是高校影视鉴赏类课程中的常见片目之一, 也是笔者所讲授的《影视鉴赏》课程中的必选片目。在《勇敢的心》的鉴赏教学中, 笔者主要从英雄史诗与民族风情两个角度切入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批评。

影片《勇敢的心》由好莱坞影星梅尔·吉布森执导并主演, 取材于13世纪末14世纪初苏格兰人民反抗英格兰暴政的历史事实, 因其对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相对完整的生活道路和性格的刻画而被认为是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的英雄史诗。该片以政治为背景, 以战争为核心, 以爱情为佐料, 在历史与传奇之间塑造了一位为爱而生、为自由而死的英雄形象——威廉·华莱士。在苏格兰历史上, 华莱士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在苏格兰的民间传说和各类文字资料中, 他的事迹极具传奇色彩且同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版本。实际上, 在这个精心杜撰的电影故事中, 包括华莱士在内的众多角色及其影片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不仅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甚至为服务于英雄传奇和史诗表达的需要对历史进行了歪曲的改动。例如, 历史上华莱士的父亲并非影片中所演绎的民族英雄, 实际上是英国人的“汉奸”;而被苏菲·玛索演绎的凄婉多情王后伊莎贝尔在历史上则被称作“法国母狼”, 在华莱士死后三年她才从法国来到英格兰, 七年后爱德华三世才出生。这种全然不顾历史出入的改写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美国史诗电影的通病, 有研究者指出:“美国史诗电影对于‘史诗’和‘英雄’怀有一种‘预设’的想象, 为拔高主题和角色, 甚至不惜歪曲史实, 主观的能指赋予所指的想象空间游离于真实。”[1]值得一提的是, 对于这种类似的“历史问题”, 该片的创作者显然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 影片中“历史后来人”这一叙述视角的设置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对影片中“历史问题”的一种纠偏。整部影片的故事在“历史后来人”的旁白中展开, 这一“历史后来人”的个人化视点明显带有民间传说或野史的色彩, 故事本身是作为历史的一家之言而存在的, 过于纠结故事真实与否显然是徒劳的。这一叙述视角的设置巧妙地消解了故事与历史之间的偏差, 不仅为英雄传奇的书写扫清了障碍, 同时也使得英雄的传奇故事呈现出主观的真实性。

“‘英雄情结’是好莱坞电影生产与消费的绝对主体, 英雄经验在无数摹本中从方方面面不断地累积, 建构了好莱坞电影美学中英雄的价值观。”[2]作为一部英雄史诗, 《勇敢的心》对于观众而言同样是一场消费英雄的盛宴, 然而《勇敢的心》并没有遵循经典好莱坞史诗电影的传统套路, 将华莱士描写成天生的英雄, 而是遵循着英雄成长的模式, 着力刻画华莱士是如何由一介平民成长为一名英雄的过程。影片伊始, 编导并没有从正面直接表现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 而是从幼年华莱士失去亲人这一角度切入,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尽显民族压迫的残忍和罪恶。在华莱士还是孩子的时候, 父亲和长兄便在与英军的对抗中死亡, 这一幼年的心灵创伤作为日后“复仇” 的原动力首先为英雄的成长埋下了伏笔。接下来, 随着情节的深入, 妻子梅伦又因反抗英军的侮辱而被杀害。 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 盛怒之下的华莱士将杀死妻子的英军首领和英军士兵全部杀死。这一举动无意间点燃了众多苏格兰平民压抑已久的反抗情绪并引发了起义。不可否认, 此时华莱士率领苏格兰民众揭竿而起的行为还是具有些许被动性的。但当到了最后, 众多投奔者汇集到华莱士麾下要求推翻英格兰统治的时候, 华莱士开始思考起自己的责任, 更看到了起义背后鼓舞人心的真正目标——自由。此时华莱士的灵魂可谓真正得到升华, 成为真正的英雄并拥有了一颗勇敢的心, 而涉及民族觉醒和国家独立的宏大叙事也被推至前台, 逐渐替代了个人的恩怨情仇并显示出影片作为英雄史诗的特征。

爱情描写是好莱坞大片中不可或缺的要件, 英雄和爱情的整合更是好莱坞电影美学中程式化的文化语境。 《勇敢的心》中存在着两条爱情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华莱士与妻子梅伦田园诗般美好的爱情生活, 影片以编导为两人精心设计的林间秘密婚礼将两人之间的爱情衬托的浪漫动人。虽然梅伦的过早地死亡中断了这条爱情线索, 但作为华莱士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梅伦对华莱士精神层面的影响却贯穿始终;另一条爱情线索是华莱士与英格兰王妃伊莎贝尔之间的浪漫插曲, 编导对于两人之间爱情的演绎更多地是基于观众对于英雄与红颜知己的想象, 隐约闪现着中世纪骑士爱情的影子。两条缠绕的爱情线索与华莱士英俊的形象、英雄的气概和良好的修养交相呼应, 不仅提升了这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影片的看点, 同时也丰富了华莱士作为英雄的情感世界, 对于英雄的成长做了近乎完美的表述。同时, 作为一部史诗电影, 编导对于英雄和爱情之间的分寸拿捏得非常到位, 对于爱情的表现强调点到为止, 决不滥情, 无论是华莱士冲冠一怒为红颜, 还是与伊莎贝尔公主之间的“一夜情”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英雄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明, 在英雄光环的背后他们也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然而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 一是因为他们有自己正确的信仰, 二是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 他们可以无所畏惧毫不屈服。影片《勇敢的心》 以自由建构起华莱士这一英雄的崇高信仰, 并在描述华莱士追求自由的过程中, 突出其英雄主义气概。总观全片, 华莱士的人格魅力正在于他身上飞扬着的不羁的战斗精神和追求自由的风骨。影片以极其细腻的手法描述了两场战争场面, 第一场是斯特灵之战, 第二场是福尔柯克之战。冷兵器时代战场上气势恢宏的厮杀场面一方面作为好莱坞史诗电影中的战争奇观而存在, 另一方面战争的残忍和血腥也生动有力地阐释了坚持信仰和追求自由的所需要付出的沉重的代价。自由是华莱士的信仰, 也正是这一信仰成就了这一英雄。战场上两军对垒, 华莱士以争取自由的力量鼓舞战士们的士气;临刑之前, 华莱士以为“自由”而牺牲的名义拒绝了伊莎贝尔劝他向爱德华表示效忠的苦心, 且唯恐因酷刑而背弃对自由的信仰。最后华莱士被处决时, 那句催人泪下但又振奋人心的“自由”更将英雄之气推到极致。“自由”终将华莱士送上了英雄的祭坛, 同时也建立起一个关于英雄和自由的神话。

《勇敢的心》不仅作为苏格兰的英雄史诗而存在, 同时也是一面展现中世纪苏格兰风情的镜子。与苏格兰风情相关的种种细节虽被创造者隐藏在关于战争和英雄的主体叙事背后, 但仍作为影片的重要表现元素而存在。 风光独特的苏格兰高地、气势雄浑的中世纪战争场面、 古老的城堡和简陋的村舍等等, 凡此种种, 不仅使影片的环境氛围充满了高度的逼真感, 同时也将观众置身于浓浓的苏格兰风情之中。

影片中, 古老而悠扬的苏格兰风笛是苏格兰民族风情表达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风笛时而作为主题音乐, 时而又作为场景音乐或背景音乐, 几乎贯穿于影片音乐中每一个“角落”, 其所特有的悠扬与凄婉, 浪漫与苍凉配合着苏格兰民族英雄史诗的表达传递出无尽的文化韵味。在苏格兰地区, 风笛有着悠久且独特的发展历史, 苏格兰风笛音乐既属战争音乐, 也属和平音乐, 前者用于行军、召集高地人和哀悼亡灵;后者用于庆祝、求爱, 并可用来与小提琴、手风琴和谐地演奏舞曲等。对于苏格兰而言, 风笛不仅仅是一种民间的传统乐器, 同时是苏格兰高地文化和历史的代名词。在《勇敢的心》这样一部苏格兰民族英雄史诗中, 选择风笛作为配乐的主奏乐器显然再合适不过。值得一提的是, 担纲本片配乐的是好莱坞久负盛名的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 这是一位在美国洛杉矶出生却在英国长大的配乐大师。这位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出身的音乐奇才, 曾师从古典音乐大师郭吉·里盖蒂接受过非常系统的古典音乐教育, 对苏格兰和爱尔兰音乐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深人的研究, 他的大部分的作品都带有浓郁的苏格兰和爱尔兰音乐气息。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姻缘巧合, 才成就了《勇敢的心》独具苏格兰民族风情的音乐风格。

除风笛之外, 影片中出现的蓟花和花格裙也是苏格兰民族文化典型物象。在威廉·华莱士父兄的葬礼上, 小梅伦送给小华莱士的那朵紫色的小花即是苏格兰的国花——蓟, 这朵看似平常的小花其实在影片中有着深刻的内涵。作为苏格兰的国花, 蓟被认为是能够拯救国家的花, 同时在苏格兰文化中, “蓟还有着‘报复、复仇’ 的寓意。小梅伦在葬礼上把这朵花送给威廉, 一是告诉他要坚强、勇敢, 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告诉他要复仇。可见《勇敢的心》在一开始就已经为‘复仇’这个主题埋下了伏笔:为父兄报仇, 为爱人报仇, 为苏格兰人报仇。 长大成人后的威廉再次见到梅伦时, 取出她送的紫蓟花, 虽然已经干瘪, 但色彩依旧清晰明亮。这朵花不仅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同时也暗示了表面上想过平静生活的威廉, 内心深处仍然跳跃着复仇、战斗的火花。”[3]

《勇敢的心》中, 苏格兰花格裙是一道并不特别引人注意的“风景线”, 然而在这一服装道具背后, 仍然隐藏着丰富的苏格兰文化。在苏格兰, 短裙上的格子素有一格一阶级的说法。据说, 英国苏格兰格子注册协会记载着几百种不同的格子图案, 有些以姓氏命名, 代表着不同的苏格兰家族。在苏格兰高原部落之间的战事不断的年代, 战场上的男人们便以所穿的格子图案来辨认敌我, 花格裙充当起“军服”的功能。“在《勇敢的心》中, 威廉和梅伦避开英格兰人的监视, 在幽静的高原月色下互订终身时, 威廉送给梅伦一块格呢布, 作为定情信物, 因为这块布是威廉家族的标志, 所以送布已经可以充分表明威廉的心意。”[4]倘若不了解苏格兰花格裙的文化内涵, 便很难领会此中真意。

参考文献

[1]许婧.美国史诗电影:关于英雄的梦想[J].艺术评论.2004 (11) :56-59.

[2]同[1].

[3]李新英.苏格兰风情:《勇敢的心》之文化解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 (6) :101-103.

影视鉴赏期末论文 篇8

一、从艺术片到多类型

本文“经典艺术片”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思想和语言深刻、复杂的名家名片。纵览现在的《影视鉴赏》教材,大部分的选片是这类影片,最近20年内的影片较少,更难觅科幻片、喜剧片、武侠片等类型影片的踪迹。诚然,把经典艺术片作为鉴赏的范本,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只为经典艺术片马首是瞻,而其他类型的影片一概不入法眼,这样的选片思路必然造成影片类型的单一化,其结果不仅有悖于丰富多彩的世界电影史,更重要的是,只“喂养”学生经典艺术片,就会导致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单一化,不利于他们全面了解和吸纳各种类型优秀影片的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养成开放的影视文化心态、多元的审美情趣和多维的评判眼力。在当今高校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只对国产影片情有独钟,全盘否定西方大片;另有一部分学生则只看西方大片,贬低国产影片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这些表征都与他们没有受到全面系统的艺术审美引导有关。再者,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背景来看,选择那些年代久远的、可看性不强的经典艺术片也是不明智的。据统计,现在到影院观看电影的人的平均年龄为21.2岁,显然,大学生是观影群体的主要成员之一。与几十年前相比他们的观影经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身为“视听的一代”,他们的视觉和听觉饱受现代和后现代文化的冲击,“无厘头”、3D等类型的电影都成为他们的日常话题。尽管经典艺术片具有不可否认的艺术价值,但选片必须要考虑作为教材接受者的大学生的文化背景。因此,教材的选片应该打破经典艺术片的局限,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走向多样化。

本文所谓的“多样化”是指影片类型的多样化和影片叙事模式的多样化。影片类型多样化就是选片要尽可能照顾到影片的各种类型。电影类型是指由于不同的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或种类。“类型电影研究造成的自然结果就是为观众提供一个可以按图索骥的指南,从某种特定的类型中观众可以期待某些特定的元素。任何一部电影杰作都不可能囊括一切。”[1]人们比较熟悉的类型有:西部片、歌舞片、喜剧片、犯罪片、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体育片等。例如,喜剧片可以选择1959年美国导演比利•怀尔德执导的经典喜剧《热情似火》,也可以选1998年法国动作喜剧大片《的士速递》,或者2001年韩国的《我的野蛮女友》。如果学生懂得了如何欣赏这类电影,他们在观影前自然会有相应的心理预期,观影后就不至于无知地用文艺片的标准来评判喜剧片的得失。同理,假如他们观看的是文艺片,就不会因没有享受到商业大片那样的视觉盛宴而贬低其艺术价值了。只有通过鉴赏各种类型的影片,才能使学生对电影艺术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艺术价值观和多尺度的审美评判能力。

在力求影片类型多样化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选择多样化的叙事模式的影片,也就是那些打破经典叙事模式的影片。由于受到戏剧的影响,电影也特别注重讲故事,“能够称得上好片,让观众流连忘返的片子,最重要的都是它所呈现的故事。”[2]不仅如此,电影也继承了戏剧最经典的情节结构模式: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外部矛盾冲突,如贫富、敌我等冲突),即以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解决来展开情节,一般以线型的方式讲述故事,自电影诞生100多年来,这种模式已经深入人心,构建了观众的观影经验。但是,“二战”以后,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淡化情节”的影片,正如北京电影学院汪流教授所举的“块状的散文电影”就是一个例证。在这类电影中,“我们就更难找到强烈的矛盾,甚至连一条由冲突所引发的、必然要有的、贯穿首尾的情节线索也很难找到。如我国拍摄的影片《城南旧事》,它由三个板块组成:疯女人和小妞、小偷、宋妈。”[3]还有一类侧重于表现人物内心冲突的心理电影,如《广岛之恋》,它们也淡化了故事情节。此外,许多电影也僭越了经典的线型的叙事模式,如汤姆•提克威导演的“闯关的电脑游戏”似的《罗拉快跑》、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执导的多线索叙事影片《通天塔》等。像以上提到的这些具有创新性的影片超越了观众的“期待视野”,致使他们的接受受阻。但是,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创新会伴随艺术的发展而永无止境地发展。如果教材选片忽略这类“新”电影,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就跟不上电影艺术发展的步伐。因此,选择多类型的、多样化的叙事模式影片有助于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新锐的艺术鉴赏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艺术素养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影视鉴赏》作为其中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公共艺术课程,怎么强调教材内容的艺术性,以及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都不为过。但是,“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作为大学整个教育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影视鉴赏》与其他课程共同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育人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电影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的问题是,大学的团学部门都在不遗余力地用“主流电影”、“红色电影”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影视鉴赏》从教材的内容编写,到实际的教学过程,相关教师关注的焦点是艺术素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都很淡漠,正如上文所述,选片的单一化,造成影片的体裁、主题不够多样化,不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在此,有必要指出当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有些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思政课应该承担的任务,与其他课程关系不大。事实上,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某些人、某些课的事情,任何一个教师都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义务。只有打通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大学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首先在教材编写时,所选影片既要起到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作用,又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电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电影是现实的影像,无论是影片中展现的世界,还是影片的生产过程,都与现实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学者蒂莫西•科里根指出,“不管我们同不同意某部电影所表达的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批评家仍然坚持认为,电影从来就不是一些无意义的人间影像,而且,电影中那些看起来自然的社会和个人价值观都应当加以分析,这类佳作都会避免明显的政治宣传,如《绿色贝雷帽》。”[4]这就是说,只要看电影,就可能受到影片中潜在的意识形态的影响。美国著名影评家埃曼努尔•利维的话也印证了电影不是一门与政治无关的纯艺术。“在奥斯卡奖角逐过程中,历史和政治因素总是会影响影片的类型和表现力。也就是说,在决定那个奥斯卡奖的归属问题上,社会环境、时代精神和主旨比影片自身的艺术含量更为重要。影片本身就是政治的传媒。”[5]由此可见,电影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影视鉴赏》课只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就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大有作为。

要想发挥电影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影视鉴赏》教材的选片就要在考量影片艺术性的同时,还要考量其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通过分析和理解影片的题材、主题思想、人物,不仅是理解电影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身对所处的世界和文化的态度,进而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然,《影视鉴赏》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也就是说应该和艺术素养教育浑然一体。例如,在鉴赏美国《现代启示录》之类的战争片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影片对战争的反思,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和平、珍惜生命的观念;美国影片《后天》描述的是全球暖化和全球寒冷化后所带来的灾难。这样一类的(科幻)灾难片是教育学生提高环保意识的极好载体;德国影片《窃听风暴》是近些年西方政治片的佳作之一,欣赏这类电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专制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关于能不能利用以及如何利用犯罪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犯罪片是诸多影片类型中最典型的类型之一,大多数教师视之为“极端”影片,选片时往往予以回避。但由于现今传播渠道的便利、传播方式的快捷,学生很容易看到此类影片。所以笔者认为,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无异于掩耳盗铃。与其让学生放任自流,不如积极主动引导他们学会鉴赏“暴力美学”。以1994年美国导演奥利佛•斯通的《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为例,影片层次分明地交代了两个主人公变成杀手的原因,并把家庭的不负责任、媒体的推波助澜解释为制造“杀人狂”的推手,它昭示观众:世间没有“天生”的杀人狂。可以说,影片丝毫不是表达对恶的激赏,而是通过展现青年人犯罪和毁灭的过程,表达对社会的批判。但是那些不能从深层理解影片意义的学生从头到尾只看到杀人,看不到这是一部社会和个人的悲剧。艺术性和思想性是电影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积极主动地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既有助于他们感知影片的艺术魅力,也有益于他们把握影片的思想深度。

从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影视鉴赏》是一门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如果教材选片能够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影片的多样化,兼顾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那么这门课程必将对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品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1]蔡卫、游飞.《美国电影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第5页。

[2]刘一兵.《电影剧作观念》[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第146页。

[3]汪流.《电影编剧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第120页。

[4](美)蒂莫西•科里根,宋美凤译,《如何写影评》[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2009,第92页。

上一篇:艾滋病检测点的建设与管理下一篇:感恩母亲的一封信作文300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