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与社会论文

2024-09-05

影视与社会论文(通用9篇)

影视与社会论文 篇1

课程名称:影视与社会

姓名:杨猛

学号:11121225

联系方式:***

从《刮痧》中以社会学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影片故事讲述的是由于中国两千年中医传统经络治疗法“刮痧”不被美国认可,造成“虐待儿童”疑案,使得许大同一家被迫服从法律,父子分离、夫妻分居。结果是大同的老板兼朋友昆兰以亲身试验取得证据,儿童福利局玛格丽特女士紧急向法院撤诉,法官霍尔威兹连夜签字撤回禁令,许大同得以重新回到五岁儿子丹尼斯身边,问题圆满解决,众人皆大欢喜。

从社会学角度说,文化的定义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别的标志,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文化所表现的区别要比人类肤色或任何其他生理现象所表现的区别深刻的多。地域疆界只能划分出两个国家民族形式上的区别,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其内在本质的区别。《刮痧》这部电影就是从文化这层面反映中国和美国的一些差异。

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些差异,有家庭观的差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差异、英雄观的差异、朋友观与面子观的差异。首先分析家庭观差异,在影片中许大同为了父亲,隐瞒了事实,一再承认是自己对儿子进行的刮痧,并且一再制止妻子说出事实,但在美国人眼中为了孝而说谎是不可理解的;中国家长认为对孩子的管教是正当的,而在美国孩子享受自己的利益不能打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差异,中国强调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而美国强调个人主义。中国人眼中孙悟空是一个智慧勇敢的化身而美国人认为这是一个暴力的破坏者。中国人注重朋友情谊而美国人更加注重法律。

《刮痧》所表现的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差异,不仅在中美两国的法律、道德标准等方面,而且触及法理、观念,甚至中医理论等诸多议题。由于时空上的差异,造成了中美—东西方文化、观念上的不同,进而表现为行为上的冲突。差异性从时间上来说,主要表现为国家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从空间上来说,由于各国在地域、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西方的差异,表现为民族传统精神背景、文化背景、哲学背景等方面。所以,在分析影片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具体的故事情节方面,而要从大的文化背景下,从历史的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

影片中最能体现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就是对于刮痧判断。刮痧作为中国传统中医学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是经过超过两千年历史实践检验的沉淀,是中国的先辈们从实战中总结出的理论,是理性的认识。但是这一传统传承几千年的文明在美国的土壤上却无法成长,被误

解为巫术或是陋习,甚至等同于虐待。这归根结底还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一种文化震惊。所谓文化震惊指的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挡他初次接触到另外一种文化模式思想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在这部电影中,当丹尼斯由于掉下床时磕破头被送去看急诊,医生在为丹尼斯作全身检查时发现丹尼斯背上的瘀痕大吃一惊,断定他在家受到了虐待,从而引起一系列混乱,这就是文化震惊的一种表现。文化震惊只是一种客观现象,并没有好坏之分。医院向法院提出诉讼,导致父子分离、夫妻分居。许大同无法证明刮痧是中国传统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在美国也是不被认可的。最后靠有人去亲身刮痧才解决 了问题,这也就是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之一,中国更讲究人情味道德法律同时考虑,而美国则是注重法律缺乏人情味。影片中还有一些其它细节反映出差异,例如影片中两个孩子闹别扭,在西方人眼中小孩子打架是一时的不合,不需要大人特别的教导,而在中国人眼中,这是不礼貌的,出于对朋友的尊重,许大同要求孩子道歉,孩子拒绝的情况下,他动手打孩子,这对美国人是不能理解的。中国人常说打是亲骂是爱,但美国人不能理解,美国人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不能侵犯他的权力即使是父母也不行。在许大同老婆生孩子过程中时,许大同仍然在开会,这对于美国人是不能理解的,在中国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所以他认为会议比自己去陪老婆更重要,而通常在西方都是先以自己个人利益为主。还有就是西方人外放,感情表达直接,而东方人内敛,表达感情往往含蓄。在听证会上,许大同隐瞒了是自己父亲为小孩做刮痧治疗,而把不是罪名的罪名背在自己身上。这在西方人看来实在是不可思议。在美国这个一切以法制和事实为根本的国家,隐瞒实情尤其是将罪责背在自己身上是不能理解的。即使是自己的父亲,一切也要以实际为准。而中国人往往处于亲情的考虑而改变自己的说辞。这并非是西方人不讲亲情,而是出于其传统与东方的价值观不同。听证会上,对方律师对许大同行为的种种曲解以及对《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诬蔑激怒了许大同。这体现出了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和中国人维护自己国家和民族尊严的行为。

刮痧的矛盾主要是由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所引发的,最终和解办法就是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这一跨文化的冲突也突显了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排斥现象。为了确保自身中心地位的不动摇,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异质就像人体的排外反应一样排斥,避免损害统一性。只有消除这种偏见才能实现文化融合。

影片在表现中美差异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趋同、文化融合的一种向往。从昆兰走过唐人街的瓷器店,亲身尝试“刮痧”中;从许大同摆脱险情,楼下警察、居民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中,从他爬上九楼的家,昆兰一家和儿童福利院的领导向他祝贺圣快乐,欢迎回家中,观众好象看到了西方人传过了中西文化的壁垒,开始接近中国的传统文化,最终还是人间的真情战胜了一切。故事的结局固然完美,但是也决不能忽视文化差异性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交流和沟通,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大同”的世界真的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刮痧这部影片所表现的异质文化冲突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剪影。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无数次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突和挑战。但是,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出现的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体系中,只有中国是历经数千年延绵不绝从未中断的。在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中,中国文化总是能坚持自己文明中的优良传统,并对外来文化进行融合和同化,从而造就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正如刮痧被美国认同一样。

这样的一部电影,能给我们在中美文化交流的时候提供什么启示啦?

首先,全球文化的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是由于整合过程当中存在一些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包含并且尽可能多的去交流。所有的矛盾都来自于误会。跨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也应该多了解多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彼此促进。

第二,从文化角度来讲,中西方文化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以医学为例,中国的医药学是建立在阴阳和气血的基础上的,而西方医学则建立在以解剖学为根基的实证理论。所以两者的差异导致两者在操作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没有人能否认那一种学说和体系,只是两者要完全融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再者,在文化整合的过程当中,始终应该坚持的就是以人为本。只有基于这样的一个出发点,文化整合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矛盾才会在已有的条件下,得到解决,不至于酿成悲剧。文化整合后,重构的价值观一定要与整合前的文化习俗相适合,不能颠覆某一方的文化基础,否则会引起人们心底的抵触和反对。这也告诫企业在跨文化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偏袒某一方而伤害另一方的利益,一旦这样做了,后果一定是非常严重的。

最后,对于两国的司法监督体系,我也有一点自己的建议。西方人标榜的民主和民权,并需是建立在真正的以人性最正式的需求为出发点,开放和民主是两码事。同时中国的司法体系也应该在民主方面思考,我们到底缺什么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大家满意。还是一句老话,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且为人民服务的监督机制,才是大家最想要的。

影视与社会论文 篇2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 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 必须充分开发, 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 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1]。

拿人类最好的东西给孩子看, 这是古今中外所有教育家共同的教育思想, 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手段。世界上最好的影视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包含着数千年的人类文明成果,这正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高营养精神食粮[2]。国家教育部、发改委、文化部在2008 年《进一步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就指出:“要把影视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根据德育、语文、科学、历史等学科教学的需要播放相关的影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心理学也证明,孩提时代最喜欢的故事和人物,对人的终身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3]。

对于开发利用影视资源,上世纪末开始全国就有许多中小学参与到为中小学生开设电影课的实验研究中。但是,近几年来的资料显示,研究影视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学科大多数是语文、历史、科学学科,以及校本课程,集中在堂上或校内观看。开发影视资源,让学生在品德课堂上短时间观看的较多,利用整节课观看一部影片或课外观看的很少[4]。而笔者认为,鉴于前人研究的成功,以及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将“电影课”的理念引入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大限度发挥影视资源的优势,有助于高效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帮助他们快速地认识世界,体验生命,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二、影视资源有效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实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把德育教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的效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影视资源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中,学生不会感到是在接受单纯的思想教育,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已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四、五年级的学生独立个体的意识确立,知识面较广,独立思考能力较强,情感的深刻性和道德情感逐步发展,同时没有升学压力,所以,笔者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分别选取了《地球上的红飘带》《民族团结一家亲》《乡音乡情》等课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通过一系列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探索,笔者总结出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有效使用影视资源的几个方法:

(一)影视资源的分类及使用时间

笔者把影视资源分成了两类:一是整部影片,二是影视片段。鉴于之前对学生们的调查结果分析,笔者把两类影视资源的使用时间和作用制作成了表1。

补充说明:影视资源要有效融入品德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一些影视资源,例如影视片断等,丰富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开放教学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或在课内外时间,引导学生欣赏整部影片,再进行专题讨论,促进学生品德素养的提高。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影视节目形式和形象,引导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最终为提高教学实效服务。

(二)影视资源的筛选与制作

如何实现教材内容与影视资源的有效整合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其中,影视资源的筛选与制作尤其重要,这也是很多教师容易忽视的。通过实践探究,笔者得出以下几点经验:

1. 精选。教师要精选影视素材,一些教师为了迎合学生欣赏角度,把一些无厘头的偶像剧或是恶搞剧也搬进了课堂,这只是起到了哗众取宠的作用,对于学生了解知识没有任何意义。一批优秀的动画片、木偶片、科学幻想片、纪录片、故事片、舞台艺术片、科教片等,已成为每一代人都要看的经典影片。如:《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虎门销烟》《董存瑞》《机器猫》等, 每一代少年儿童都应该看。无论是整部电影,还是影视片段,其挑选都必须为切实地落实教学目标而服务。

2. 编制。现在教师基本上都是在网络搜集影视资源,但是大多数从网上下载来的影视资源由于格式限制,通常都不能插入到课件(特别是PPT)中直接播放,不利于操作。通过实践研究,笔者建议大家掌握三种软件的简单操作:

(1)视频的裁剪。课堂上教师更多的只是选用整部片子当中的一个片段,因此,可以使用QQ影音、百度影音、快播、暴风影音等工具裁剪出需要的片段。

(2)视频的转码。大多数从网上下载来的影视资源由于格式限制,通常都不能插入到课件中直接播放,或者是自己的电脑能播,换一台就不行了。通过实践探究,笔者建议把裁剪好的视频进行转码,转成WMV的格式适合绝大多数的播放器播放,而且能插入到POWERPOINT当中直接播放。QQ影音、快播、暴风转码等软件都有转码功能。在使用过这三种软件后,笔者认为暴风转码这个软件所制作出来的WMV格式的视频比较稳定,而且操作简单。

(3) 视频的编制。 教师要精通一些常见的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 诸如FLASH、AUTHORWARE、POWERPOINT,不要片面的将影视作品剥离出来,要恰到好处,选择时机运用影视资源,把影视资源编制到课件当中。当需要连续播放多个影视片段时,可以用QQ影音,快播等软件中的“视频合并”功能,把几个片段合并成一个片段,借以提高教学效率。

3. 指引。通过实践研究,笔者发现无论是让学生观看整部影片,还是影视片段,都必须进行观看前的指引,可以是口头指引,也可以是文字指引,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如果是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观看整部影片的话,教师只需要在学生看之前给予口头指引,介绍故事背景或提出观看要求就行了。但如果是在课堂上教师提供多个影视片段让学生自主选择观看的话,那就必须在每个片段播放之前让学生先看该视频的观前指引。

要做到这一点,笔者介绍两种实践得出的方法:第一种是运用在每位学生都能操作电脑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使用PPT,先把所有的视频资源的名称整合在同一张幻灯片中;再将不同的影视资源分别插入到不同的新幻灯片里;接着,在所有带有影视资源的幻灯片之前均插入新的幻灯片,把该影视资源的观前指引打写上去,加上必须的按钮;最后,是完成各个按钮的超链接,以便学生再次选择观看目标。第二种方法适用于只有教师一人操纵电脑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用“绘形绘声”这一个软件,通过简单的步骤把多个影视片段和多篇观前指引整合在一起,制作成一个新的单一的视频,教师只需要点击一下,学生就能在大屏幕中一次性观看完所有的观前指引和影视片段了。当然,各个文字指引和影视片段在新视频中是间隔出现的。教师可以在网站“http://my.tv.sohu.com/u/vw/21506696” 中通过视频学习使用方法。

实践表明,学生先阅读观前指引,了解故事的背景资料,再观看影视资源,比起漫无目的、一无所知就直接观影,更能深切了解影视资源当中的信息,相当于语文教学中结合时代背景或作者背景去理解文章内容一样,更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这样,才更能发挥影视资源融入到品社课程中的有效性。因此观前指引非常重要。

(三)观看影视资源后的反馈与评价

观看影视资源后的反馈与评价笔者把它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在课内进行的谈感想、小组交流、主题班会等形式;另一类是在网络环境下,可供课内外进行的网上论坛的形式。有条件的学校班级可以建立一个班级论坛,供学生平时交流学习信息所用。在班级论坛中,学生与教师不仅可以发表自己的观后感,又可以直接浏览别人发表的感想,更加可以对别人的发言回复意见。这样,教师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落实有效教学

三、结束语

总体而言,影视资源要有效融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笔者提出如下几条建议:第一,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一些影视资源,例如影视片断等,丰富小学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开放教学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第二,在课内外时间,引导学生欣赏整部影片,再进行专题讨论,促进学生品德素养的提高。第三,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影视节目形式和形象,引导中高年级的同学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最终为提高教学实效服务。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收集适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影视资源,并进行加工整理,积累教材资源,初步形成和课本教材相关的影视素材库,有利于其他教师资源共享。

摘要:研究表明利用影视资源,给学生以具体形象的感知,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有利于启发思维、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勤思好问的良好思维习惯。笔者尝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引入“电影课”的理念,探索校内外提高教育教学实效的方法,旨在更大限度地发挥影视资源的优势。

影视与社会论文 篇3

一、影视传媒对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图片、书籍、报刊、幻灯片、唱片、录音、录像、电影、电视以及计算机等都属于大众传播媒介。由于幼儿识字不多,文学性传媒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广播对幼儿的影响显然也敌不过电视。因此从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上看,大众传播媒介中以影视传媒特别是电视节目对幼儿的影响为最。影视传媒的直接功能是传播信息,娱乐大众,但同时它又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对幼儿产生的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是幼儿进行替代强化的重要来源。有研究表明,幼儿在看影视节目的过程中,会以电视中的人物为模仿对象,并将社会对性别角色定型的看法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进而形成自己的性别角色观念和行为。影视传媒对幼儿性别角色定型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1、影响孩子的性格、人格发展。传统的角色定型要求女孩是安静、服从、被动、感性、温和及善于约束自己、关心别人、富有情感的性别角色定向;男孩子则是勇敢、理性、雄心勃勃、勇于探索及富有进攻性、进取性和成就感的性别角色定向。

跟據一项关于小学生自身优缺点评价的调查显示,女孩子多肯定自身具有的遵守纪律、学习努力、有爱心等优点,多批评自己胆小,不喜欢创造性活动;男孩子则多肯定自身具有的喜欢发明创造、勇敢等优点,多批评自己纪律不好。

非常明显,男孩的勇敢、喜欢创造等品质和女孩的善于约束自己、关心别人等品质正是社会所期待于他们的,即男孩与女孩的人格倾向恰恰与影视传媒中传统的角色定型相吻合。这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影视传媒对幼儿的影响不容忽视。

2、影响幼儿人生理想的选择。受传媒影响,男孩更多选择有创造性才能的人为自己的人生榜样,崇拜科学家、发明家、军事家,倾向于有较强创造性、冒险性的职业;而女孩则崇拜作家、教师、节目主持人,倾向于从事教育类、医护类、艺术类及服务类等职业。

总之,在人生理想方面,男孩倾向于向创造性、主动性等方面发展,女孩则倾向于向非创造性方面发展。

二、策略与建议

影视传媒与其他所有事物一样,有利也有弊。有人称它们为“电子保姆”,有人则称它们为“带电源的毒品”。而且如今电视已经作为家庭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传媒来促进和引导幼儿的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1、家长方面。幼儿的心理基础太单纯太稚弱,而且幼儿自己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又低,他们在影视传媒面前几乎是没有抵抗力的,只能接受。因此,家长的鼓励和暗示是引导幼儿的最有力的措施。家长应多抽时间与幼儿一起,对幼儿看电视时间、节目内容上进行调节。最好一边耐心陪幼儿看电视一边加以解说,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2、托幼机构方面。幼儿园生活是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的教育机制。幼儿园方面要了解影视文化影响下的幼儿的特点,注意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影视文化的相互配合。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向幼儿推荐、介绍一些优秀影视节目,以弥补影视文化的某些不足。同时,幼儿园的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根据幼儿本身的心理特点对幼儿的收视进行启发与引导,使影视文化能大大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3、社会方面。社会各界应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收视环境,建立社会对影视媒介的监督机制。电视控制与支持机构应做出努力,在制作编排节目时,考虑对幼儿的影响。可以在现有儿童栏目的基础上,设立儿童频道,给儿童一个清洁的电视荧幕。

通过一系列对影视传媒的改革措施和应对策略,来将健康的影视文化传播给幼儿,构建幼儿与影视传媒的良性沟通,从而利用影视传媒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沃建中.电视对儿童成长的影响[J].电视研究,2004(1):17.

[2] 蔡尚伟.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3] 卜卫.电视和儿童社会化[J].青年研究,1994(10).

[4] 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M].新世界出版社,2002.

[5] 王春燕,张晋萍.对学前儿童收看电视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58-59.

影视与社会论文 篇4

经过《影视中的社会学》课程的学习,我有了一点对人的社会化的了解。课程上老师放映了《幼儿园》、《天狗》、《天那边》、《搜索》等多部电影。其中都有对人的社会化的各方面,各角度的反映。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由“自然的人”到“社会的人”的过程。而且社会化是一生的过程。人的社会化的根本就是:学习。社会化的过程包括由家庭的基础社会化,到学校的预期社会化,再到社会单位的正式社会化。社会化的内容包括:社会文化、生活技能、角色扮演、价值观念、语言、规则、道德、法律、人格完善、自我认识等的内容。

社会化的目标就是使每一个人成为社会的一个有机分子,是一个社会化的人,并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很可能面对角色的中断或失败。而且人的社会化是价值统一和去个性化的过程。过程中会被社会的现实规则所压抑,因此社会化的过程中会有一个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并且越是文明的社会,人就会越压抑,依赖期会更长。社会化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工作,一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会考虑自我的行为,态度,来自我反思,还会考虑别人可能对自己的评价,还会有个体之间的冲突,进而调整平衡、超越自我,这些都会促进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

在《幼儿园》中,用成人的眼光去回看昔日的自己,无知懵懂的幼年时光恍如隔世,而那些无理取闹纠缠不休也让人头大不已,现在想来,父母可以忍受我那么久,耐心的陪伴我度过短暂又漫长的童年,实在是非伟大二字不能形容O(∩_∩)O 而换一种角度,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虽然小,但他们是独立的个体的人。他们对长辈们,师长们的话是有筛选和鉴别的。这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我们的教育,在那样一种教育体制下,儿童的性格被扭曲,天性被磨灭,一个个都成了成人的附庸,听话成了好孩子的标准。幼儿园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基础和预期的阶段,台词:“幼儿园是你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一段时间,你不珍惜,一旦错过了就永远也回不去了。”然而对他的处罚竟然是把它关在一个黑屋子里不准他出来。本该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童年,在这部电影里童年却成了寂寞的表白,用镜头语言述说着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成长的无奈。

在电影《搜索》中大众媒体就像一个无底洞,有众星捧月,也有暗无天日,而这之中的过程却仅仅是不负责任地夸张或缩小现实,如果说它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世界,那么同时这一点也正好被精明人利用肆意丑化现实,掩盖现实。真真假假,孰是孰非,呵呵,想到这些,总会想淡然一笑,真假是非或许只有当事人才清楚,亦或连构成这事件的一个个角色也不清楚,每个人都起了一定的作用,就这么稀里糊涂地造成了叶蓝秋的死亡。

影片中每个人都各自为营,却一步步逼着叶蓝秋走向了死亡。陈若兮以一个新闻人的角度不断挖掘有关叶蓝秋的隐私,放大现实,以至于后来自己男友也卷入这是非之中,最后却丢了工作也失了爱情,可以说是尝到了自己酿的苦酒了吧。

最后来说说《天狗》,我把这部电影放在最后,因为这是这些年来为数不多的能戳到我泪点的电影了。

犹记得当时坐在黑暗的教室里,看着荧幕上主人公天狗的故事,他的遭遇,他的选择,他的坚持,以及最后他的牺牲,一幕幕呈现在眼前。荧幕中的场景好死一把心头的利刃,每一幕都将人割得鲜血淋漓。

影片中天狗流着泪讲下了当兵时的往事,别人无法理解,只有东北军人才会懂。兄弟们为保全这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而你们这些龟孙子却个人利益要毁这片土地的容。人的一生有很多的活法,就在于他所坚持的信仰。天狗完全可以换一种活法,收下那批礼物,收下那批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倒也活得快活自在,不至于妻离子散,受者精神或肉体的疯狂蹂躏,甚至身份也处于凶犯和英雄争论之中。但是无论如何,他的信仰,从来不曾动摇,哪怕拼了性命不要,也不会放弃他所守护的森林。

教案.音乐与影视 篇5

1、使学生积极主动了解影视音乐的特点及简单分类和主要功能,感受影视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性。

2、在欣赏影视音乐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丰富的体验与审美的享受。

3、在为影视片段配乐的活动中,能根据特有的影视画面,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配乐。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当今的流行乐坛容纳,包含着各种音乐元素。而许多音乐赛事的成功的举办,也带动了一种全新的音乐体裁的流行。——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是指为电影和电视而创作的音乐,是影视这一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奏(唱)是通过录音技术与影视的对白、音响的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影视片的放映被观众感知。(板书)

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随着影视的热播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哼唱几句熟悉的影视歌曲给大家听?现在,让我们来听几段音乐,看同学们是否能说出歌名的出处,如果会唱就跟着一起唱。

(让同学们视听三个影视歌曲并回答问题。)(1)《美丽的神话》

师:这是什么歌?出自哪部作品? 生:电影《神话》的主题曲。(2)《我心永恒》

师:这是什么歌?出自那部作品? 生:《泰坦尼克号》

师:谁能听出这段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风笛。

师:对,是苏格兰风笛。它有十分动人的独特乐色。(3)《好汉歌》

师:这是什么歌?出自那部作品? 生:《水浒传》

2、新课

分析:通过刚才的听、看、唱,使我们更加感受到有声影视片不仅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要给学生奉上听觉上的盛宴,使影片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活。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知识新授

1.影视艺术发展的简要历程 :

(1)无声时期

无论是那个时期的影视音乐,人们都是通过观赏影视作品来熟悉这些音乐的。说到影视的发展,早期的电影是没有声音的,叫无声电影。又叫默片。

1895年在巴黎,被人们称为“电影之父”的卢米埃放映了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商业片《雨中曲》,放映时邀请了钢琴家做现场的伴奏,所演奏曲目均是通俗的小品音乐,因此这代表了电影与音乐第一次的交会。喜剧大师卓别林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电影明星。

(2)起飞时期

对于电影史来说,1927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因为影像与声音结合的技术终于成熟,第一部有声影片是美国的《爵士歌王》,他的放映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开始了。观众终于能在看电影时听到演员们的声音了。由于故事情节已经能由说话声与对白交代清楚,从今而后它就是情绪系统的重要领导者。从有声电影问世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基本上电影音乐家的作曲方式是以纯音乐的形态来构思,因此,电影音乐脱离不了古典音乐的气息。

那时候的音乐、音响大多数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而作为画内音的对白,现场的掌声、舞蹈脚步的踢踏声的加入还有一定难度。

画内音——影视中有声音来源的声音。如:人物对话时发出的声音,汽车的轰鸣、现场的鸟叫、物体碰撞等。

画外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如:旁白、独白、解说、影视音乐是画外音的主要形

式。

(3)专业化时期

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后,随着电影的发展以及一些音乐家对电影音乐发生兴趣之后,开始为电影写作专门的乐曲,电影音乐才有了明显的特性与进步。这个时期的电影音乐家以史坦纳为代表,史坦纳可以说是电影音乐家的鼻祖。为早期的电影谱下不少成功的作品,如《乱世佳人》、《北非谍影》等;此外,恐怖大师希区柯克与柏纳赫曼的《惊魂记》(1960年),全片以小提琴的弦乐音响制造出凄栗惊骇的场面,也成为电影音乐的典范。

电视是20世纪20年代诞生的产物。

自1981年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开始,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多集电视连续剧不断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2.影视音乐的表现形式

影视乐曲:主题音乐 场景音乐 背景音乐 影视音乐 影视歌曲:主题歌 插 曲

片尾曲 3.影视音乐欣赏

主题音乐是一段完整的音乐段落,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性格

特点,是影视剧的核心音乐,与主题歌一样,它对影视剧内容、思想情感和人物形象有揭示和深化作用,并起到贯穿全剧剧情、统一作品艺术风格的作用。

主题音乐大多数都具有贯穿发展的作用,具有推动剧情发展的意义。主题音乐在剧情中是多次出现,形成贯穿发展的连续性,但是出现的位置是比较灵活的。

(1)具有代表性的如《辛德勒的名单》 剧情介绍

这部作品选自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影片讲述了德国人辛德勒不关心政治,头脑灵活的商人,他敏感到战争是他发财的机会,于是周旋于纳粹军官之间,以金钱博取他们的欢心,为自己发财铺路。他频繁出入纳粹军官们酒宴舞会,且穿着讲究,潇洒大方,很受女人和军官们亲睐。他最初接触犹太人是因为雇犹太人便宜。他雇佣精明能干的犹太人史坦为他管理工厂,他雇佣漂亮的犹太女人做自己的秘书和打字员,他邀请工厂的漂亮姑娘参加他的舞会。为了投机赚钱,他专门生产军用品,为获取订单,他时常贿赂纳粹军官们。最后他的工厂办成了,得到大量的订单。但纳粹们一次次残忍的暴行唤醒了辛德勒的良知,看着那些被无辜杀害的犹太人,他的人生观开始发生重大的转变。最后,为了犹太人,他拿出自己所有的钱买来上千名犹太人做他的工人,却不给纳粹生产一颗合格的炮弹。他买回来的犹太人成为波兰生还的四千犹太人的四分之一。人民永远由衷地感激他,怀恋他。乐曲就是在当德国战败投降,辛德勒向犹太人告别时,上千犹太人为他送行的一段场景音乐。

小提琴如泣如诉地奏出了主题乐段。这贯穿在全片中的哀婉动人的旋律,完全游离于画面之外,从宏观的角度刻划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理历程。约翰·威廉姆斯在为电影配乐时竟选择了如此简练柔和的旋律。与约翰合作的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他也是犹太人,这次两位巨人共同合作,用音乐描述了二战期间犹太人所遭受的苦难。

问题:影片中的影像情绪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对于犹太人来说:对辛德勒的感激、爱戴之情。

对于辛德勒来说:对犹太民族的同情、对自己的自责,对战争的痛恨和无奈。

对于整个战争来说:战争的残酷、无情、问题:乐曲所要表达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柔美、凄凉、欲哭无泪、欲罢不能。

师:可以说,这段乐曲恰如其分的表达了整个场景的凄美,听着是绵绵的,而心里感到的是隐隐的痛。对气氛的烘托能够起到震颤和渲染的作用。

(2)《Bella’s Lullaby》(《暮光之城》)

这是影片中男主角为女主角弹奏钢琴时的乐曲,曲调清新自然,钢琴的柔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唯美的爱情画面。而悠扬的曲调也令我们感受到的人类与吸血鬼之间爱情的碰撞。4.影视歌曲欣赏

音乐与影视的关系是微妙的。它们相互扶助,相互影响。音乐是对影视的提炼,使影视作品飘逸、灵动、回味无穷;影视是对音乐的扩展。优秀的影视作品为音乐加入情感内核,使之更加动人。音乐更可以脱离影片被人欣赏传唱。此时音乐成了主角,影片退缩到被人遗忘的角落。人们差不多已经忘记《青藏高原》是《天路》的主题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而很多观众记住一部影视作品往往是源于其中的音乐。

主题歌:

表述影片主题思想或概括影片基本内容、人物性格、戏剧矛盾冲突的歌曲。常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有时,作曲家把主题歌的音调化为主题音乐,与主题歌交替出现,贯串发展,深入刻画主要人物形象,加强戏剧矛盾冲突,例如我们下面要欣赏的《红楼梦》的主题歌《枉凝眉》,如今又增添了人们对逝去演员的怀念。

问题:《红楼梦》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一个影视作品,它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红楼梦》是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它以宝黛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最后以宝黛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无情地鞭挞了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的司仪摧残和迫害。

(1)《枉凝眉》

《枉凝眉》是宝黛爱情的主题,是整个《红楼梦》音乐主题中的主题。歌曲略带伤感,为宝玉和黛玉的爱情蒙上了一层悲剧的阴影,同时也为最后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这首乐曲直接树立起整部《红楼梦》音乐的形象,烘托出宝黛的形象甚至整部剧的形象。

问题:歌曲的情绪怎样?作者要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思想? 歌曲的旋律柔美缠绵,表现了宝黛志趣相投,情深意笃,从表面看,这首乐曲似乎是在衬托两个人天真纯洁的感情,而歌词却道破天机:莫看两人此时情投意合,而最终的眼泪将从“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的结局。《枉凝眉》此时的出现,更多的寓意了整个故事的悲剧性结局。

(2)《爱的供养》

清宫剧《宫》主题歌。由杨幂 或何晟铭(两个版本)演唱,曲风各有不同,深受观众的喜爱。随着《宫》的热播,该曲也越来越多地为大家所传唱,分别融入了对亲情,爱情,皇权的诠释。是一首不错的影视歌曲。会唱的就跟着音乐一起唱。

插曲:

穿插在影视、话剧等艺术样式中的短小乐曲。具有贯穿过渡剧情的作用。

典型代表如《冰山上的来客》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故事简介: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的一首插曲,影片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惊险的反特斗争生活。剧中主要人物三人:阿米尔、古兰丹姆、冒充古兰丹姆的女特务。阿米尔

和古兰丹姆自小青梅竹马,情深意笃,后因古兰丹姆被她的叔叔卖给江罕达尔和热力普为奴仆,从此杳无音讯。多年后,牧民纳乌茹孜从外地娶来一个冒名古兰丹姆的新娘子,她实为匪首热力普逃跑时潜伏下来的女特务,故事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展开。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是战士阿米尔看到古兰丹姆已出嫁,引起了阿米尔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时唱起了这首歌。

第二次是阿米尔和古兰丹姆放羊时唱起儿时熟悉的这首歌,而(假的)古兰丹姆却没有反应,引起了一旁杨排长的怀疑。

第三次是在辨认真假古兰丹姆是,阿米尔再次唱起这首歌。这三次中有对比,有呼应,深刻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使插曲与剧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问题:这首歌曲有哪个民族音乐的特点? 新疆、塔吉克族民歌

问题:这首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三次对剧情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结构贯串作用,推动了剧情的发展,线索的作用

总结:歌曲前后三次出现,有对比,有呼应,深刻地揭士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使插曲与剧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的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对影视作品剧情的过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Promise》(《原来是美男啊》插曲)

这是一首旋律活泼的韩国R&B乐曲,在第一集里,由片中的人气组合A.N.JELL 演唱,当时片中的小女孩在教堂中使用媒体播放器收看,强烈的音乐节奏与教堂静谧的礼拜声形成鲜明对比,为接下来的剧情做了铺垫。

三、电影音乐的主要功能

我们这堂课欣赏了这么多首影视音乐,我们来总结一下影视音乐的主要功能。

1、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及气氛

2、抒情作用

3、结构贯串作用

四、活动与探究-----我为影视来配乐

1、观看《猫和老鼠》的片段(无声)

2、播放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

3、选择适合的音乐

五、总结

音乐与影视教学反思 篇6

盐城市第四中学 陈晓艳 接触高中音乐课时间不长,但其中的很多课题都深深吸引着我,如《梨园百花》、《通俗音乐》„„美不胜收。

看过很多电影,常常被其中的音乐所感动;听过很多歌曲,常常被其中的画面所震撼。《音乐与影视》这一课题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教材的我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的。于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开始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研究教案。课件中材料的选择、文字的描述以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走过了艰辛的磨合过程。设计了引起兴趣→体验→探讨→创作的教学程序,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具备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能力。现仅就教学过程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教学导入 突出音乐的艺术性

这一环节,我设计过好几种方案,考虑到教学目标中要体现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而音乐感受力是一种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的情感判断力,于是导入先从《泰坦尼克号》无声影片中进入,然后再加进主题音乐欣赏,让学生从直观比较中了解影视音乐的定义和作用。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自愿地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极地参与、体验音乐,享受音乐的美感,整体地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音乐所吸引、所陶醉,与之同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对音乐审美的敏感。

二、过程设计 突出音乐的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聆听为主、视听结合、演唱感受、讨论分析、创作体验等教学方法,音乐活动形式力求生动活泼、新颖多变。注重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将音乐审美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并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1、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童声合唱中,我设置了四个环节,即让学生一看二听三唱四感受,通过四个步骤培养学生听辨、感受、读谱、分析、交流等能力以及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强烈的视听比较后让学生了解到 “音画对位”的表现手法,以及人类对和平的祈盼、对人性的尊重,产生心灵的震撼。

2、欣赏《夜盗》这一场中,我把它分成两块来学习:第一主要了解场景中使用的乐器和表现手法;第二让他们感受并学习节奏,为影片配音击打节奏以激发兴趣。力求将音乐的双基教学融合在听、唱、动等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愉悦地学。但由于学生平时没有做过这种左右手的配合练习,再加上当时教室中座位拥挤,个子高大的男生手脚不好伸开,动作做得不够标准,节奏打得不够精准,没有达到我预想中的要求。课后思考认为,这一环节训练时间如果再多一点,把节奏的强弱、快慢整齐划一地敲击出来,配音的效果会更精彩。

3、在活动与探究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聆听和观看,为自己的校园图片配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面对着学生真诚欢娱的目光,感受着他们参与的热情,看到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动与满足。

这节课讲到音乐在影片中的“抒情作用”这一知识点时,我把原本设计让学生律动这一块临时删掉了,很想让孩子们在影片主人公的情绪的感染下动一动,跳一跳,把心中的愉快心情表达出来。主要是因为对学生还不完全了解,平时读书时间太多的这些大孩子在这么多听课老师面前能否放开,他们的心理有没有做好准备,因课前接触较少,没有进一步放开,觉得不能跳出来就说出来也一样好,些许遗憾吧。

影视与社会论文 篇7

1 影视作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脱离大众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影视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是极快的。但是近年来,我国一些影视作品脱离大众生活实际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些电视频道大多播放都市白领的爱情偶像剧或是灰姑娘变形记这类似的电视剧,这严重影响了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电视剧对人物的刻画单一、固定,多以情爱路线为主,许多观众难以产生共鸣,而且这类作品不能承担影视作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

1.2 缺乏创新性

我国一些影视作品的创新性不高,很少有作品能媲美国外大片。这是我国影视作品难以走出国门的重要原因之一。影视作品创作的体裁范围窄,而且雷同剧较多。某一种类型的电视剧收视较高,引起大众舆论,很多影视媒体公司就会如法炮制出很多此类型的电视剧。

1.3 忽视社会效益

影视作品不仅要丰富大众的娱乐生活,更要注重作品能给观众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电视剧影响人们的行为。然而,我国一些电视剧没有重视影视作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不少影视作品比较重视经济效益,也就是注重影视作品是否大卖,是否受到观众的喜爱等。

2 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影视路径的策略

2.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提高影视作品的精神内涵

“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所说的话,足以说明在影视作品中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影视作品应该传播正能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大众受到正能量的影响,热爱生命、热爱亲友、热爱社会、热爱环境、热爱祖国等,能有效地提升影视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

2.2 影视作品应贴近大众生活实际,增加传播路径

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艺术作品贴近生活。在作品中有效地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能够增加影视作品的传播途径,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比如:湖南卫视播放的电视剧《因为爱情有幸福》,受到广电总局的赞扬,这部作品与大众生活贴近,讲述夫妻之间在感情中、工作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事情,向大众传递了一种正能量,因此,收视率逐渐增加,也受到越来越多大众的喜爱。

2.3 提高影视作品制作水平,加强传播的效果

我国影视作品数量多,但是优秀作品较少。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注重其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社会效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融入其中,没有发挥影视作品的宣传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鼓励更多的影视制作公司,潜心制作高水准的影视作品,使其不仅受到国内大众的喜爱,还要走出国门,向世界人民传递中华民族的美德。比如:《琅琊榜》这部电视剧,制作精良,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注重历史文化,重视习俗礼教,从男人视觉出发展示出智慧的力量,让观众感受到兄弟情、家国情、忠义之情等,很多的观众都感受到《琅琊榜》正能量。

3 结语

影视文化承担着宣传与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虽然,有些影视作品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大众舆论的导向,但是笔者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一定会制作出更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视作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主心骨,符合当今中国文化建设的要求,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影视文化作品是目前最受大众喜爱的文化形式,其普及性较广。因此,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影视文化路径发展尤其重要,影视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承担着树立价值标杆、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群众心态的作用。本文将首先分析了当前影视作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探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影视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视路径

参考文献

[1]岳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影视路径思考[J].影视文化论坛,2015(17).

影视与社会论文 篇8

[关键词]“警匪”类 影视作品 社会治安 负面效应 对策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入,这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一项基本准则,判断一部影视作品的好坏,就是看其是否引人入胜,寓教于乐,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时期,“警匪”类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其新、奇、变等显著特色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尤其是青少年的目光,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在潜移默化中也在涤荡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同时也对社会治安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影视作品是生活中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反映,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影视作品,就不能留住观众,就不能取得好的票房收入。亏本的生意是没人会去做的,编剧和导演总会寻找一些曲折离奇、峰回路转的情节入手,以获得观众青睐。“警匪”类影视作品以纪实文学为主,辅以枪战、打斗情节,充斥着火药味,迎合了人们猎奇的心理。所以,更容易引人入胜。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令人担忧:

一、影视作品中正面人物的粗暴、野蛮,扭曲了执法人员的光辉形象

我国的公、检、法、司等执法队伍,经过执法整顿教育、大讨论、大练兵等活动。整体素质及工作作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在一天天的树立,亲民爱民的形象在一天天的建立。但在目前的“警匪”类影视作品中,为了表现主人公历经磨难、受尽屈辱,经常无视这一现状,对执法人员形象大肆扭曲,严重地破坏了执法人员的形象。在近期播放的几部“警匪”类影视作品中,警察在处理事件时,随随便便的即给当事人上手铐,说起话来怪模怪样,警容不整,盛气凌人,连给犯罪嫌疑人送水这一保障基本人权的举动也一副不情愿的面孔。在审讯中逼供、引供、诱供的现象多次出现,这是一种法律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在侦查审讯工作中已基本杜绝,但在某些“警匪”类影视作品中却屡见不鲜。

二、影视作品中犯罪手段的创新为预备犯罪的人员提供了蓝本

在某些“警匪”类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为了表现正面人物大智大勇、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常将犯罪嫌疑人刻画得面目狰狞,将做案手段描述得淋漓尽致,活脱脱的成为犯罪嫌疑人作案的技术指导,对观众视觉上也造成较强的冲击力,容易引导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以身试法。以致在现实中,很多案件的作案手段与某些“警匪”类影视作品中的情节如出一辙,犯罪嫌疑人也承认其犯罪“灵感”,来源于某些影视作品。

三、影视作品中侦查措施的运用暴露了侦查机关的秘密手段

影视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是执法机关日常侦查办案过程的一个缩影,是侦查中精彩片段的提炼。使用技术手段破案是大、要案件侦破的亮点,也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作为影视编导,自然对此钟爱有加,绝对不会放过。至于如何表现侦查手段,则不在谋划之中,拿来便是。由于审核部门在审核过程中对侦查过程审核不太重视,造成了侦查技术手段无一例外地展示在观众面前,也给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一次免费的、生动的技术作案讲座,提高了他们的反侦查水平,给执法机关侦查工作带来严重的被动,也严重的违反了国家的保密原则。在部分“警匪”类影视作品中,手机定位、网络跟踪、DNA鉴定、指纹识别系统等高科技侦查手段的使用一览无余。

四、影视作品中反面人物的形象给人们以反向的误导

拍摄“警匪”类影视作品,没有反面人物存在是不行的,就像有猫就有老鼠一样,缺一不可。反面人物对观众的引导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对青少年。由于青少年个性心理尚未成型,心理状态不稳,考虑问题简单,头脑容易冲动,反面人物因其鲜明的形象,迎合了心理上处于叛逆期的他们,为他们津津乐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的青少年因为模仿了某些“警匪”类影视作品中的反面人物而成为生活中的悲剧人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积极推动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借与各位探讨,希望引起影视制作者的深思,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加大审核力度。一部影视作品问世以后,将有较长的生命期,影响的观众将数以万计。其发挥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社会作用,关键是其剧情的选材。目前,影视剧本的审核还由文化部门独家掌管,在负面影响的审核上很难以一种专业的眼光来权衡。因此,建议对于“警匪”类的影视作品,建立公、检、法、司机关参与审核的制度,加大对“警匪”类影视作品中不良导向内容的把握,从源头上尽可能的减少其负面的社会效应。

2,加大宣传力度。各职能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揽宣传工作,采用正面教育与反面警戒相结合的手段,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抢占宣传教育阵地,让拍摄者少拍此类影视作品,让经营者不经营此类影视作品,让青少年远离此类影视作品,让生活中多些鲜花与笑声,少一些暴力与血腥。

影视资源与英语教学 篇9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视制作与传播技术的革新、学校多媒体教室的普及,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英语影视资源,强化语言的视听输入,创设英语语境,激发学生大脑的记忆和联想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效率和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影视资源英语教学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0-0200-02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综合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简言之,即学以致用。在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竞争激烈时代,精通外语者在就业面试和工作薪资上占有很大优势。而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语言环境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目前在中国的操英语本族语者数量很少,存在各高校英语外教师资短缺、个人聘请外教辅导口语的费用较昂贵等现状,学生难以经常与英语母语者直接交流,面对面地感受英语语音、语调、节奏、说话者的表情及体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等。在这种情形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视制作与传播技术的革新、学校教室多媒体设施的充分配备,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各高校在英语教学中应灵活充分地利用英语影视资源,强化语言的视听输入,创设英语语境,刺激学生大脑的记忆和联想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效率和教学效果,在互动性、探究式、任务型影视英语教学模式中实现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

一、影视资源

(一)影视资源的历史发展

电影和电视艺术是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建筑之后的第七和第八大艺术,生机勃勃、前途无限。

我国古代的皮影戏和走马灯揭示了电影的基本原理,后经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欧洲人进一步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明了电影。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普拉多发现视觉暂留现象,即物体从眼前拿走之后,它在视觉中的影像还要停留一会儿。1832年,普拉多将图片画在硬纸片上,连续转动形成连贯的动作,取名“诡盘”,标志电影研究进入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发明活动视盘。1853年,奥地利冯乌却梯奥斯将军用幻灯播放了最早的动画片。美国人认为美国电影的鼻祖是爱迪生,他在1888年开始研究活动照片,1893年发明了电影视镜,建立了摄影棚,拍摄了电影史上的第一个特写镜头“打喷嚏的人”。1896年,发明了维太放映机,使得影片可以在剧场中向广大观众播放,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同一时期,1895年伦敦的巴德艾卡和保罗、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开始将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引起人们的好奇和热情,开启了电影的放映之旅。这个时期的电影,其实是快速摄影或者说是一些活动的照片,没有声音,没有动作,内容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为主。1908年,法国拍摄了第一部带有情节的故事片《杰斯尔公爵的被刺》。1911年,意大利里佐托?卡努杜发表《第七艺术宣言》,标志着电影在人类艺术发展中占有了一席之地。20世纪初期的电影是以卓别林为代表的默片时代。电影播放时,剧场有讲评人讲解、乐队伴奏。后在电影中增加字幕来表达人物间的对话。1927年,美国出品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1935年,又拍摄了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电影的发展从窄银幕到宽银幕到环幕到360度球幕,从2D到3D立体电影,从无声、有声到立体声,从视觉特效到触觉动感、嗅觉体验,强烈刺激观众的感觉神经,留下震撼感受和深刻印象。

电视的诞生追溯到1930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用电视设备转播意大利独幕剧。1954年,美国制造出彩色电视。至今,电视在式样、大小、接受方式和播放质量上都发展迅猛,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视作为现代人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大众文化娱乐方式和信息传播工具,日新月异,前途无量。

(二)影视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影视资源浩如烟海、丰富多彩,有许多优秀电影网站和资源库供英语教学选择。影视资源按主题可分为爱情片、科幻片、灾难片、魔幻片、战争片、犯罪片、冒险片等;按形式可分为动作片、音乐片、剧情片、文艺片、纪实片、偶像片、动画片、3D影片、微电影等。丰富的影视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使英语教学有很大的选择度,方便开展个性化英语自主学习,成为现代英语素质教育和文化教学的最佳途径:

1.广泛性

影视艺术是多种科学技术和艺术形式的有机组合。影视作品中包含了文学、绘画、音乐、建筑、时装、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以及历史、地理、政治、社会、科技等各种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能满足英语教学的跨领域、阔视野的需求。

2.逼真性,包括真实性和拟真性

影视作品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呈现,展示了人类各个历史时空中或琐细、或伟大、或温馨、或惨烈、或浪漫、或恐怖的外在生活和内心世界。科幻、魔幻、灾难片等是人类无限想象力的展现舞台,使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真实生活语言交际情境。

3.强烈动作性和语言简练性

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刻画、情节的推动、气氛的渲染都需要通过画面的动感和地道简练的对话来实现,对好奇心强的青年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语言简练、纯粹、地道、真实,使学生能够掌握语言的精髓,摆脱哑巴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尴尬。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语是现代优秀人才的标签。

4.娱乐性

作为大众流行文化娱乐方式,影视艺术使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步入了多姿多彩、光怪陆离、时空跳跃、心理欲望得到极大满足的光影穿越时代。在给人们带来喜怒哀乐各种观感的同时,引发人性、认知、道德、伦理、哲学等层面的深刻思考。影视娱乐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在英语教学中要避免过度沉迷于影视中的异国情调和震撼场面,仅看热闹,被表象所惑,缺乏深度理解和探究环节。

5.跨越性

影视作品的内涵穿越时空、跨越国家界线、超越民族差异,使全世界的人们在同一部电影中找到熟悉的共性和心灵的共鸣。特别是好莱坞美国电影,在追逐全球利润的同时,也促进了世界人民的融合和跨文化交流,使学生了解到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慢慢培养起人文素质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影视英语教学

(一)影视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影视英语教学有着深厚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认为语言具有工具、调节、互动、人际、启发、想象,以及表达功能。影视资源是语言的真实表现和文化的传播载体,影视英语教学可呈现、激发和训练语言的各项功能。Krashen的语言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学生必须在接近真实生活的语言情境中,接触到有现实意义的、生动有趣的、互有联系的语言,才能实现二语习得。影视资源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满足了语言输入丰富和情感过滤度低的要求。心理学对人类记忆持续性的实验表明,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渠道获取的信息在人脑中的记忆效率是单独视觉信息记忆效率的2.5倍,是单独听觉信息记忆效率的4.5倍,且记忆时间更长。影视英语教学的开展有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支撑,也有信息技术发达、国际交流增多的时代背景要求。

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在国际上不断上升,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迫切需要既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能灵活运用英语语言技能,又了解英语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生活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影视艺术的长足进步,影视作品的内容广泛性、生活真实性、画面动作性、语言简练性、文化跨越性、精神娱乐性等特点,正好满足了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形势和时代的需要。因此说,影视英语教学应运而生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影视英语教学主要内容

随着学校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的普及,影视资源已广泛应用于所有英语课程中,包括英语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公共英语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等,其形式从图片、视频片段,到电影、电视剧、各种电视节目等,多种多样,精彩纷呈。根据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不同,影视英语教学课程分为两类:一种是以影视作品为主要授课内容的影视主干课程,如英文影视鉴赏、影视评论,以及影视艺术专业课程等;另一种是以影视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影视辅助课程,广泛应用于英语视听说、翻译、写作、英语国家概况等各种英语技能类、应用类、文化类课程中。在影视英语主干课程中,影视作品作为社会文化载体,其教学内容应包括电影和电视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与概念,简单介绍电影的画面、声音、镜头、剪辑、蒙太奇等纯电影问题,重点分析电影的题材、类型、任务、主题等内容问题,并通过实际电影案例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特点。在影视辅助英语教学课程中,一方面,应围绕教学的核心内容,认真选择相关影视资源,创设语言交际情境,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素质。如在翻译课中,影视英语交际语境是使学生明了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如何使用恰当、适度的译语来表达源语者的含义,培养学生建立等效翻译语境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国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层次教学。高级班和普通班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材、和课程设置上有所不同。因此,影视英语教学应考虑到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层次水平、年龄特点、性别结构、心理状况、班风气氛、专业特征、地域差别等特点,选择难度适宜、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语言能力、文化素质并重的影视资源,并应用在英语教学中。

“电影是我们观察世界的窗户,是认识自我的镜子,是照亮人生旅途的路灯,也是漫漫长夜里的一帘幽梦。对于我们来说,阅读电影其实就是阅读生活。”(尹鸿,2005)影视作品是通过人、景、物、声、光、色等传达社会交际信息和跨文化交流意义的多模态语篇。全球一体化和信息数字化时代要求我国英语教学建立基于课堂和计算机网络的参与式、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按照正确的方法和原则,将影视资源融于英语教学中,创设自然生动的语言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人文精神、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上一篇:爸爸的关爱小学作文下一篇:保险公司单证整改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