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影视作品论文

2024-07-29

英文影视作品论文(精选12篇)

英文影视作品论文 篇1

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与文本翻译既有相同点, 又有不同点。相同的是:都要遵循翻译的“信, 达, 雅”, “既要忠实原文, 表达主旨, 又要注重翻译的艺术和美学效果”。不同的是:片名的翻译有时还要考虑一定的商业目的。事实证明, 那些曲解、误解甚至完全主观臆造的翻译则不仅成为影视作品 (特别是优秀作品) 发行推广的绊脚石, 更成为误人子弟的文化垃圾。相反, 那些精准而又雅俗共赏的翻译作品就犹如一件件艺术精品, 耐人寻味。2010年美国热映的大片“Twilight”其中文名字叫做《暮光之城》, 此名称很好地展现了影片的艺术魅力和主旨, 在暮色时分, 这段跌宕起伏的冒险故事才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因此, 在英语影视作品名称翻译中, 通常也可以遵循以下三种常用的翻译处理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偏商业化的译法。一方面, 可以达到向观众准确地宣传和介绍优秀的英语影视作品的目的;另一方面, 也能让英语爱好者体会到英文原名与中文译名之间的转化的美感, 从中欣赏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一、直译法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片名翻译, 首先要求翻译工作者在看懂影视作品内容的基础上, 忠实准确地将原片标题翻译出来。这样的翻译常常能让观众一目了然, 欣然接受。如Robinhood (《罗宾汉》) , King Arthur (《亚瑟王》) , The Kiss of the Dragon (《龙之吻》) , English Patient (《英国病人》) , First Blood (《第一滴血》) , Cold Mountain (《冷山》) , True Lies (《真实的谎言》) , Dances with Wolves (《与狼共舞》) , Perfect Storm (《完美风暴》) , Sahara (《撒哈拉》) , Up in the Air (《在云端》) 等这些翻译都是比较直接地将原片名翻译出来, 使我们很容易想到影片的内容, 也保持了影片的格调。

但是, 如果有些影视作品名的翻译与原文相差甚远, 不仅给人以错误的提示, 甚至完全混淆或扭曲原影视作品的意思。比如说由苏珊·萨兰登主演的影片White Palace描写不同阶层之间的男女恋爱故事, 剧情非常朴实, 演员的表演也很自然到位。本片导演路易斯·曼杜奇在影片的前半部还是拍出了很不错的情调, 对两人对立鲜明的个性:温文优雅和美艳热情也做了很好的戏剧性发挥。可是这部电影的名称翻译却让喜爱电影的朋友们大失所望。《情挑六月花》这个译名不仅降低了电影的水准, 而且使观众误以为是一部粗制滥造的言情片。后来, 又译者将之改为《人间有情》, 虽然又一定的局限性, 但毕竟将电影的主旨健康地表现了出来。所以说, 在很多时候, 电影翻译工作者要本着对观众高度的责任态度来完成翻译任务。

二、意译法

同直译法相比, 意译法在影视作品的翻译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对影视作品的翻译, 可以通过合理归化的手法, 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最佳结合点翻译出来。既尽量按照中国的文化特点进行调整, 又将片名翻译得尽可能符合中国观众的文化口味和审美标准, 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例如大嘴美女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Pretty Woman (《风月俏佳人》) , 有些地方将它直译为《漂亮女郎》, 尚可接受;但有些地方却翻译成《乌鸦变凤凰》, 未免有些差强人意, 毕竟太缺乏书面语言的美感, 只让人感到口语的粗俗。而且“乌鸦”这种动物在中国人的眼里是不吉祥的象征, 所以如果以这个名字出现, 估计会吓退很多品味高级的观众。还有不少根据剧情意思来翻译的比较优秀的作品, 如:Ladykiller (《奶师杀手》) , 17 Again (《重回17岁》) , Speed (《生死时速》) , The Terminal (《幸福终点》) ,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生逢七月四》) , Vanilla Sky (《芳草天空》) , Flawless (《完美无瑕》) 等。

在翻译影视作品片名时, 除了要尊重原片名所指的意思以外, 还可以作适当的处理, 表现出一定的美感。比如美国影片Blood and Sand传到中国以后, 用了《碧血黄沙》这个非常具有情景味道的译名, 是观众很快地联想到了西部、大漠、荒凉等与影片相关的字眼。没有只是简单地、直截了当地翻译成《血和沙》, 相信前者比后者吸引到了更多的观众, 从而保证了影片一定的票房率。深受中国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画片“Bugs Bunny”是华纳公司的力作, 片中的主人公是全球孩子们都熟悉的人物, 这部动画电影有两个译名, 分别是《兔宝宝》和《兔八哥》。相比之下, 后者更能体现出兔八哥妙语连珠、俏皮逗人的个性。

三、偏商业化的译法

影视作品也是具备相当可观商业价值的商品。在今天电影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 作品名称是否能够吸引观众眼球成了影响票房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片名翻译时, 译者要考虑到一定的商业价值。特别是美国好莱坞大片, 动辄斥资上亿美元的巨资拍摄而成, 但是如果译者因为译名失败, 很有可能会导致影片票房的惨淡和制片方严重的经济损失, 都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事情。因此, 作为一名优秀的、负责任的翻译工作者, 在片名的翻译时, 既要考虑忠实于原片内容, 又要考虑到译名是否会激发观众观看的欲望, 从而保证高额的票房回报, 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在2008年, 有一部由导演伊桑·科恩执导的奥斯卡获奖影片No Country for Old Man (《老无所依》) , 就是凭借这个精心翻译的片名, 挑起了观众强烈的观看欲望, 最后在中国市场掀起了争相观看的热潮。片中警长埃德·贝尔代表片名中的“Old Men”, 他在对一连串的杀人事件进行调查, 并努力保护Moss的安全。但是, 让Bell感到无力绝望的是, 本来是维护社会制安的执法者, 现在却变得束手无策, 完全失去了作用, 他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追踪到冷血杀手, Moss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严重的威胁。老Bell一面惊异于社会的变化、人性和法制观念的没落, 一面感叹世界已超出他们的控制之外, 怀念那曾有的公正和人性的温暖。所以, 这部片名的翻译很有深意, 它并非向观众想象的那样俗套, 而是真正体现了在这个社会上, 我们所珍惜的道德标准和是非尺度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 当困难发生时, 我们无所依靠, 取而代之的是茫然和绝望, 只有少数的人还在维护着最后的荣耀和正义, 所以说, 这个作品的翻译是非常成功的。

更多的例子还有, 比如:Face Off (《夺面双雄》) , The Scen (《闻香识女人》) , Shakespeare in Love (《莎翁情史》) ,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 (《战地情人》) , Wild at Heart (《我心狂野》) 以上的翻译充分考虑到汉语语言的特点及一定的商业目的, 以吸引不观众的眼光, 达到良好的票房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那些优秀的英语影视片名的翻译, 大多是在遵循基本的翻译原则基础上, 巧妙灵活通过直译、意译或商业化等译法等来处理的。当然, 片名的翻译首先要能反映原片名的意思, 也就是说要首先忠于原意, 然后恰当地通过文化的对等转化意译, 或偏商业化等处理法进行巧妙的加工和润色, 这样的片名翻译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翻译工作者在进行影视作品名称翻译的过程中, 如果能本着为观众负责的态度, 在影视名称的翻译上下功夫, 那么就能为广大的电影爱好者和英语学习者翻译出贴切传神的影视名称。这样, 就不仅能够向观众准确地介绍影视作品, 还能让英语爱好者体会到英文原名与中文译名之间的转化的美感, 从中欣赏到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从而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 也希望广大的英语爱好者能够积极投身到这项有趣的工作中来, 集思广益, 为我们的翻译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金隄.等效翻译探索 (增订版)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7.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3]李红霞.英语教学中影视作品片名的翻译原则.甘肃科技纵横, 2006, VOL35, (3) .

英文影视作品论文 篇2

英文歌曲和影视作品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促进作用

要提高大学英语听力的质量,必须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利用英文歌曲和影视作品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本文从听力教学中的问题入手,分析歌曲和影视作品的优势、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作 者:倪健新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1150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009“”(50)分类号:H3关键词:英文歌曲 影视作品 英语教学 听力教学 促进作用

英文影视作品论文 篇3

[关键词]英文原版影视作品影视欣赏学习者/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随着政治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不同社会、文化、地区的人们的全球意识和相互交流的意愿空前高涨,都希望具有跨文化交往能力。《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2000)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还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把跨文化交际列为大学英语的主要内容,并把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要求各高校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自从1972年Hymes提出交际能力观以来,跨文化交际一直是许多学者(如Ruben,1976:Smaovar&Porter,2001:胡文仲,1999;关世杰,1995;贾玉新,1997;顾嘉祖,2000,2002,王楠,2005)研究的热门课题,他们都强调了培养学习者/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二、影视欣赏的作用与效果

影视作品作为一个文化载体,以声音与图像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生动的信息源,而英文原版影视作品的观赏性及其语言原汁原味的特点,能构建起“学习地道英语”的语言环境,使学习者/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在看中听。在听中看。观看英文原版影视作品就是将自己置身于欧美人的语言、思维、习俗、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慢慢浸泡。一部好的英文影视作品能涵盖语言学习中的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感情等几大要素。通过观看这些影视作品。学习者/学生能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习俗和礼仪、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包括审美观)等,从而培养学习者/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应具备的跨文化意识,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部情节充实明了,语言贴切生活的优秀电影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因为电影首先具有场景的真实性,取材于国外现实生活的故事情节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电影具有文化内涵的真实性,通过观赏这些电影可以增加学生对国外历史和深层次文化知识的了解。(庞海才,李芝燊,2007)

三、影视欣赏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1、增加英美文化知识及其理解能力

生动直观、场景逼真、声像结合的教学材料是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学习者/学生通过观看原版影视作品可以学习到最新的地道的语言,增强语感,更好地掌握所学语言的语言和文化,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通过丰富的视听材料,体现跨文化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而英语原版影视作品本身就是英美文化的某个侧面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充实的社会习俗,学习者,学生通过观看演员表演,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了解和学到许多与英语文化有关的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例如,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他们最重要,在节日如何庆祝,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

2、口头交际能力

众所周知,口头语体的语言材料是英语影视剧的最重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口语中流行的惯用表达方式、俚语和相关的跨文化因素。看原版英语影视剧是练习英语听说的最好途径,影视剧通过声音与图像共同组成完整的信息,将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有效地组合在一起。(魏立强,2007)

3、听力能力

电影语言的真实性及其声像结合的特点能提高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的听力能力,因为它是仅次于亲自体验现实生活的最佳选择,可以展示他们的生活和经历。电影在提供视觉画面便于学习者理解话语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外国文化学习资料。(管丽丽,2007)

4、影视欣赏的教与学

影视欣赏的教学可以采用课堂教学与课下学生自己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课堂上采用交际教学法,同时尽量多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如角色扮演与模仿、内容复述等。同时,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课后要求学生做好准备。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对英美文化的感性认识,通过讲解对白的精彩片段和重要语言点使他们掌握一定数量的地道的英语表达,再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此外。还可以围绕这些影视作品开展系列的动作摹仿,配音,讨论,戏剧表演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5、以《走遍美国》为例

《走遍美国》将一个典型美国家庭的生活故事引入了学习的课堂。剧中演员的倾力表演使其家庭生活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是全景式展现美国九十年代初期社会生活的好剧,发行后受到了广泛好评。其中的爱情故事、感情生活、喜怒哀乐、得意失落,一切使您身临其境。《走遍美国》着重交际实用,语言项目循序渐进,内容生动有趣,演员表演精彩,学习者/学生可通过观看该剧真正学会用英语交际、轻松提高自己的英语会话水平。方法是:(1)观看前一尽量收集并熟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美国简史和地理知识、节日庆祝传统、价值观判断等),作好观看的准备工作:(2)观看中一认真观察并记住剧中人物的表情、手势、服饰、语言等,然后通过模仿、复述、讨论、角色扮演等各种练习方式,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语言、表情等:(3)观看后一整理、分析、归纳并应用在观看该剧的过程中所学的语言表达、神态动作、交际模式与方法、文化知识。

四、结论

英文影视作品论文 篇4

一、影视作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电影题材丰富, 语言鲜活, 画面生动, 加之情节性强, 趣味性浓, 大牌明星的精美演绎, 使学生们兴致高昂, 迫不及待地观看, 观后意犹未尽地热烈讨论, 然后急切地期盼着下次观摩。这样, 他们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了出来, 学习动机显著增强, 学习效率自然大幅升高。

2.提供原汁原味的真实语料。

出于接受能力的考虑, 教材编者常对原文进行或多或少的删改, 甚至专门为学生量身编写。同时, 为了降低难度, 教材的录音部分都是依据学生的现有水平, 专门放慢速度后以最为标准的语音录制下来的。这样一来, 语言的鲜活性丧失, 语音僵硬, 语调平淡, 丰富的语音变体被隔离, 语言中蕴含的感情也消失殆尽。学生理解虽然会较容易, 但语言输入的真实性无疑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此一来, 在现实生活的交流中, 学生们容易生搬硬套, 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 语言输出也就显得死板和笨拙。

3.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笔者一直认为, 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文字符号, 更重要的是学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精髓。西方影视作品是西方国家其民族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集中体现, 它直观、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 以直观详实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了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融于引人入胜的场景之中, 相比文字解释更直观且更易于理解, 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观看影片时, 只要善加引导, 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丰富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二、课堂实施设计

就目前国内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而言, 西方影视作品的利用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主题式片段播放和欣赏式整片播放。

主题式片段播放时间跨度小, 选题灵活, 处理方法简单, 与课堂融合度高, 因此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其课堂实施阶段一般分为主题引入、片段播放、学生讨论、片段讲解、学生反馈几个环节。整个实施过程依据片段难度不同, 时间进程也不尽相同, 但为保证正常课堂内容的教学, 其总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如上文提到的Beautiful Mind这一影片的片段, 在进行课文讲解前, 作为话题引入, 笔者先问学生:“Do you think scie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your life?Why or why not?”在学生们思考片刻后, 随即引入片段:“Let’s watch a video clip and then answer it.”播放结束后, 笔者先就影片背景内容做简单的介绍, 如人物、所讲理论的原型, 然后以问题“Do you understand his point?Do you like the way he explains the theory?”启发学生讨论, 之后播放片段并中间停顿, 讲解个别语言难点并纠正学生对理论的误解, 最后提问学生观看此片段的感受。

欣赏时整片播放因时间跨度大, 少有教师高频采用, 通常只在学期中播放一到两次。但因其内容连贯性强, 故事情节完整, 语言及文化信息输入立体丰富, 学生共鸣感高, 观后印象深刻, 学习效果优于片段式播放。一些院校已经充分意识到其优越性所在, 甚至开设了专门的电影英语课程。常态播放也好, 偶尔为之也好, 就其课堂实施过程而言, 一般分为观前预热、观时任务、观后作业几个步骤。在一堂影视课开始前, 教师应提前将此次观摩内容告知学生, 并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 如背景知识的了解, 部分语言点的学习等, 以保证学生在观赏时已具备相应的信息处理能力。课堂开始时, 教师应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然后布置观赏过程中的任务, 让学生们带着任务观摩。根据任务的不同, 教师可在观看过程中暂停播放, 进行任务, 也可在整片播放结束后再进行。具体而言, 语言类任务适合观摩中及时进行, 如对白听写、台词翻译、预测性配音等。文化类任务则可以在观摩后进行, 以免影片播放频频打断, 影响其连续性, 降低观赏乐趣, 使学生反感, 适得其反。观赏结束后, 根据课堂时间, 教师应安排适当的主题讨论、情节复述等任务, 并布置观后作业, 如观后感等, 保证知识点的输入得到复习和巩固, 被学生吸收, 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三、教师角色和作用

与传统的“黑板粉笔一张嘴”式的教学不同, 当代英语教学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的模式, 影片观赏教学更是如此。在整个观赏过程中, 教师的参与度越低, 学生的欣赏满足感越强, 但就语言学习而言, 教师要保证一定的参与度, 适当讲解语言点, 组织学生讨论, 做练习, 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更正等。因此, 在这样的教学中, 教师角色是多样化的, 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 教师是影片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对于影片选取、语言点的提取、课堂任务的设计等, 教师是“独揽大权”的。除非有他人提前制作好的影视资料和教案供参考, 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都是根据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 临时从网络资源中查找出所需主题的片子, 再对片子进行截取、制作, 知识点提取, 设计符合学生现行语言水平的课堂及课后任务, 编写教案, 制作课件。

其次, 教师是影片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控制者。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实施提前设计的教学活动, 更要控制整个教学的节奏, 保证教学活动得到有效实施, 学生有效参与, 知识点得到充分的练习。

再次, 教师是影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促进者。不论是影片播放过程中, 还是讨论活动进行中, 教师都应当走到学生中间, 参与其中。当学生遇到表达障碍或是思路受阻时, 老师应及时给予帮助或提示, 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

最后,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评价者。每个任务结束时, 教师都应当对任务执行的成果进行评价。对那些语言流畅, 观点鲜明, 见解独到的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对语言使用的错误或是思想观点有偏差的要及时纠正, 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四、局限性

虽然利用影视作品教学对学生的语言习得有着众多的优势作用, 但鉴于目前国内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 其实施过程依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可简单划分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主要包括网络建设、设备建设、资源建设等。如我校虽然建有自主学习机房, 但机器数量少, 故障率高, 网上学习资源陈旧, 学生们都不愿意使用。“软件”覆盖面较广, 包括学校教学政策, 影片教材的教学规范, 教学时间的保证, 教师经验和精力, 以及实施教学的技术支持等。一些院校明令禁止英语教师利用课堂时间播放电影;关于影视教学缺少明确的教学规范和模式;影视教学没有计划内课时保证;教师对于影片选取和材料处理毫无经验, 完全依据个人喜好摸索进行, 影视资源的获取和语言点的提取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片片段的截取, 声音的处理, 字幕的选择, 各种视频格式的转换及课堂上播放时的操作, 都需要相应的技术人员提供支持。所有这些制约因素, 都严重束缚了西方影视作品在促进学生语言习得方面优势的发挥。

总之, 利用西方影视作品进行大学英语教学, 能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并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提升自己英语在实际运用中的能力。尽管这一教学方式在当前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但我们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精心选择合适的英语电影, 并且科学地设计课堂任务,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相信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英语电影推动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摘要:英文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大学英语教学的手段, 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英语电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供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 展示西方社会文化, 对学生英语运用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影视作品,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白雪芳.淡原声英语影视欣赏与英美文学课教学[J].教育与职业, 2006 (6) .

[2]范宏宇.电影在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8) .

[3]李世令, 刘亚非.浅谈英美原版电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J].山东外语教学, 2007 (3) .

[4]余梅冰.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

英文影视剧配音大赛 活动总结 篇5

随着****学院第三届英语文化节各项活动的进行。11月26日下午18点,由****学院应用外语系主办的‚英文影视配音大赛‛,在学院图书馆220人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学院8个系组成的19个代表对参加了此次激烈的竞争。

这次配音不仅是为了激发广大英语爱好者的英语学习热情,体现校园文化新特点,同时也是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可与文化生活,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展示各位参赛者的才艺和创造力,并激发同学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比赛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每个系限选送2支代表队,参赛队员不得少于2人,电影内容要健康向上,模仿配音之前先要播放配有中英文字幕的电影原始片段,配音时静音播放原始电影片段。

根据评委打分,按照分数由高到低评选出获奖代表队: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每名获奖选手均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我们**系学生会积极参与‚英语影视配音大赛‛的准备工作。由学习部和办公室共同承办的挑选和练习备赛工作。准备活动的过程中,也学习吸取到一些经验。对于两只代表队队员的挑选,部门本着公平公正仔细认真的原则挑选出适合本次比赛的人员,为他们挑选队长,传达通知,组织商议影片片段的选择。这次我们第一小组选择的是‚动物总动员‛里面的一段,经过我们的观察,成功找出了我们这个影片的亮点--‘洗澡唱歌’的部分,动作、表情才是我们的特色。可喜的是,**系我们部门带领的小组荣获大赛的第二名。这也和他们精心的准备有关吧!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我们学习部组织了第一小组的练习,陪他们练习,提出适当的意见。为他们熟悉台词、语调、动作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训练中,我们也发现我们存在的问题。队员不能尽职尽责,而我们部门干事不能很好的协调,没能摆脱他们心中不积极配合的心态,导致训练的效率降低。队员们的有事缺席,我们的消极情绪可能影响了队员的心理感受。晚自习空教室的寻找,假条的开送没能做到尽善尽美,对这样的结局,我表示深感惭愧。团结、合作、尽职尽责才是硬功夫,才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不管怎么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全体队员和部门的努力,我们小组还是去的了不错的成绩。

英文影视片教学中教师角色探析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文影视片;教师角色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英语教学的方式呈现了多样化。充分利用英文影视片进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适应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英文影视片呈现的是真实交际情景,教学从真实语境出发,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让学生加深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增强对语言的记忆,而影视片中语言的权威性使习得的语言更加准确、自然。真实情景的教学打破了利用文本传授语言知识和培训语言技能的教学框架,教学的中心与重心得到了有效的转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英文影视片情境中教学,被赋予了多重角色。

一、理论阐述

以维果斯基的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主义是继认知建构主义之后的又一重要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知识来源于社会的建构,个体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的,学习与发展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社会情景、互动和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巨大作用,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共同体中社会对话的过程,知识具有建构性、情景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英文影视片教学是在真实情景中进行的教学,体现了情景教学的理念。情景教学理论所倡导的学习是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学习应与真实活动紧密结合,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要“合理地”“边缘性参与”真实的实践活动,并愿意随时准备完成呈现的任务。

二、英文影视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1.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设计者

影视片创设建构主义的情景化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在目的语的语境中进一步提高语用能力。语言学习是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教师要根据影视片的内容、语言特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设计教学。设计要体现出引领性,要求学生课前完成指向性的预习,可以阅读影片的介绍,原著简易读物或是查阅影评,借以达到教学前的接纳,内化部分新知并与先知建立相关联系,利于课堂学习时高效的意义构建。

2.语言习得的指导者

英文影视片教学是对文本教学所缺乏真实语境强有力的补充。面对真实的情景授课,教师要指导学生采取多元的认知加工策略,发展新的学习风格,尽快进入建构主义的“情景”之中学习。教师要着眼于影视片不同情景对词语选择的影响、语义理解和语用掌握,指导学生学会不同语境中说话人如何表达,例如怎样说见面语、道别语、抱歉语和婉转语等。影视片是学习目的语文化中非语言行为的直观教材,不同民族的文化造成丰富的非语言行为,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都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和习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行为方式,及时讲解非语言行为的内涵,促使学生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有机结合,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互动中的促进者

课堂互动是一种社会交往,教师要促进学生与影视片之间进行互动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从不同认知角度进行互动协商,通过互动加快语言生成,主动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和新的语用能力,逐步掌握更高层次认知活动的方法和技能。在互动中,还要促进学生改变学习行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意识到在当下的学习情景中,自己是语言学习实践的主体,他们的主体意识越强,语言习得投入的程度就越高,便于顺利进行自我建构语言知识和技能。

4.文化建构的中介者

教师作为中介者的作用还要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进步,学会处理问题,适应各种文化情况和社会变化以及掌握应付各种挑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策略。艺术价值高的经典影视片是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社会与文化形象的反映。影视片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东西文化桥梁的角色,帮助学生了解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史,识别、包容教育差异、思维方式差异、生活态度差异以及语言差异,避免因文化误解导致文化冲突。共享多元文化,取其精华,存其真谛,提高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和适应能力,推进文化和语言体系的重构。

5.学习过程的评价者

教师在评价时,要以学生心智发展为原则,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采用利于学生心智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明确了解自己目前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引导并督促他们果断采用新的学习方法。无论是信息获取加工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还是学习策略的使用,教师都要给予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建立学习过程档案,记录下每次评价的结果,掌握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发展的状况,使之成为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可靠依据。

英语影视片教学为英语教学和学习提供了真实语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认知过程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语言知识与技能在真实情境中的获得和发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随着英语教改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的方法、手段和模式会在教学重心从“教”向“学”的转移过程中更加多样,无论是课前的教学设计者,还是课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及评价者,教师的角色要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做出更快、更准确的调整,从而满足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77(3).

浅谈英文影视翻译 篇7

近年来, 随着大批优秀国外影片的引入, 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和影视爱好者乐于通过观看原版电影学习英语, 比如:模仿地道的英语发音, 跟进生活中的习语用法, 以及对照中英字幕提高翻译水平。贴切的翻译能够传达原剧的精髓, 贴近时代气息, 对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但遗憾的是英文影视翻译质量良莠不齐, 极差的翻译却也能化神奇为腐朽, 误导学习者的理解。所以本文将优秀翻译和劣质翻译进行简单分类说明, 并主要以英译中为主进行讨论, 希望给英语学习者以一定启示, 分辨优劣影视翻译, 以免贻误英语学习。

一、贴切的翻译

贴切的翻译能够传达原剧的精髓, 令人回味无穷, 早年的一些翻译便是很好的例子:将美国电影《滑铁卢》译为《魂断蓝桥》, 闻者销魂, 总想看看是怎样一段断肠的故事。

首先欣赏几个优秀的片名翻译。我们熟知的金凯瑞的《变相怪杰》, 若按字面意思“M ask”直译为《面具》, 则显得毫无吸引力, 而“怪杰”听上去联想到路见不平的江湖大侠, 使人未看情节便兴致盎然。“Rock”被译成《石破天惊》/《勇闯夺命岛》, 前者含蓄写意, 后者通俗易懂, 再以精彩的剧情加以配合, 孰优孰劣难以定夺。“Top Gun”《壮志凌云》、“Safe House”《无处藏身》, 还有《末路狂花》、《乱世佳人》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 片名极好的达到信、达、雅的和谐, 令人叹为观止。

中译英的片名翻译也有优秀的例子, 比如《东邪西毒》译为”Ashes of Time”, 《甲方乙方》译为Dream Factory, 这样翻译及没有局限于中文的字面意思, 又入乡随俗, 形神兼备。

除了片名翻译之外, 很多贴近时代气息的台词翻译也是可圈可点。休杰克曼的《铁甲钢拳》 (2012) 是一部标准娱乐电影, 不仅故事进程和节奏畅快淋漓, 国内的翻译也颇具娱乐精神, 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神采。影片中一个日本机器人的名字叫做“Noisy Boy”, 其主人条新的看着对手说:“看好了, 这可是日本最新型号, 叫做‘大声公’!”鉴于Noisy Boy巨大的躯壳和笨重的外表, 译为“大声公”比上译版的“吵闹男孩”更加贴切。当两个机器人之间的较量开始, 主人公查理的机器人一拳直捣对方胸口, 旁边的查理紧握双拳吼道:“Fighting!”这时的字幕显示:黑虎掏心。“大声公”一记钩拳甩在查理机器人的脸上, 对手开心的回敬“Fighting!”字幕显示的则是“如来神掌”。战斗间隙, 查理的儿子像父亲示意, 问道“Are you OK?”这时字幕恰如其分的显示为:“给力不?”这种翻译风格符合影片题材, 将汉语口语同影片的口语保持一致, 同时又体现了汉语的时代特点, 相对于刻板守旧的书面语翻译风格, 更加值得思考。

二、劣质的翻译

优秀的翻译贴切传神, 劣质的翻译却能化神奇为腐朽, 或者化腐朽为更腐朽, 尤其是片名的翻译, 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果片名译名离题, 那么整部电影都被连累减分。

李连杰曾在好莱坞拍过的两部片子, 其中文译名便令国人莫名其妙。一部是“The One”, 故事讲到未来社会的科学家发现宇宙中存在100个平行世界, 也就是每个人都有99个镜像。这时李连杰扮演的犯罪分子发现只要干掉自己的其余99个镜像, 就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人, 后来在杀最后一个镜像时阴谋失败, 受到应有的惩罚。此片在内地译为《救世主》, 但观众看完了影片也没找到救世主, 而港台则译为《最后一强》, 简单而通俗, 更加合适, 因为片中李连杰扮演的犯罪分子并没有想要去拯救世界。

而一些中译英的片名也让人哭笑不得。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发行到美国, 一个简单的字面直译“Heroes”令美国人莫名其妙, 他们自己的《英雄大联盟》暂时才仅拍了超人、蜘蛛侠、钢铁侠等英雄, 更不用说好莱坞泛滥的科幻片, 哪有精力关注东方来的英雄, 其实英文版片花开头语“这是一个刺客的故事……”, 片名如果译为《刺客》, 更贴切更易被西方接受。周星驰的《国产零零七》, 介绍到国外译成了“From Beijing With Love”, 贻笑大方。周润发的《英雄本色》则含蓄如大家闺秀, 被译为“A Better Tomorrow”, 乍一看还以为是红色剧目。国产经典影片《刘三姐》, 则译为“The Third Sister Liu” (姓刘的第三个姐姐) 。

第一部分提到《铁甲钢拳》的台词翻译恰到好处, 但在国内字幕组的无私奉献中, 也有很多奇葩的作品。老片《冒牌天神Ⅱ》中, 摩根弗里曼版的黑人上帝一出场, 一脸坦然地对金凯瑞说, “I’m God. (我就是上帝) ”令人诧异的是下面字幕竟赫然写着, “我的天啊!”也许译者习惯了美国人的感叹, God前必然加着My, 于是想当然的如此翻译。在影片中段, 弗里曼交给金凯瑞一个任务:“I want you build an Ark.”字幕显示为“我要你打一口箱子。”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小时里, 金凯瑞竭尽全力全力去打造一口箱子, 能够装下世界上所有的动物, 以便躲过这场灭世的大洪水。虽然Ark (方舟) 确实也有箱子的意思, 只是译者真的没有听说过西方40天大雨和鸽子的故事吗?看来译者对《圣经》中挪亚方舟的典故一无所知, 难怪会在翻译中出现如此可笑的失误。

结语

本文以英译中为主将优秀影视翻译和劣质翻译进行简单分类说明, 通过比较分析, 显然贴切的翻译能够传达原剧的精髓, 贴近时代气息, 对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但遗憾的是英文影视翻译质量良莠不齐, 极差的翻译却也能化神奇为腐朽, 误导学习者对影片内涵的理解。所以希望本文能给英语学习者以一定启示, 分辨优劣影视翻译, 学习优秀影视翻译的技巧, 吸取劣质翻译的教训,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在鉴别的学习中提高英语水平。

摘要:本文以英译中为主将优秀影视翻译和劣质翻译进行简单分类说明, 第一部分分析贴切的翻译, 优秀的翻译能够传达原剧的精髓, 贴近时代气息。第二部分对比分析极差的翻译, 误导学习者对影片内涵的理解。希望本文能给英语学习者一些启示, 分辨优劣影视翻译, 学习优秀影视翻译的技巧, 吸取劣质翻译的教训, 在鉴别的学习中提高英语水平。

关键词:影视翻译,英译中,中译英,片名,贴切

参考文献

[1]姚晓华:《人一生要看的60部电影》,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年1月第2版。

英文影视作品论文 篇8

一、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英语是我国初中生所学的第二语言。受母语思维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经常出现英语理解的失误, 为此, 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英文影视作品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语言环境, 与此同时,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使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表达习惯。然而, 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一) 过分重视基本语言应用常识教学

现阶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英语教师过分重视对基本语言应用知识的讲述, 比如英语单词的语音、语义、语法等, 讲授的知识枯燥无味。在英语课堂学习中, 学生耗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 严重降低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应对英语考试, 如何提高英语成绩, 而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加之, 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 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各种简单的语法和词汇常识, 忽视了对英语本土文化的解释, 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没有注重实践, 反而一味地追逐英语成绩的高低, 这导致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普遍不高。

(二) 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新课改要求初中英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但是, 受传统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 教学中依然是以教师的讲课为主导, 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口语表达的机会较少, 而且即使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有交流, 依然是以汉语为主。由于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情境, 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出现汉语负迁移现象。为此, 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英文影视作品为学生创造语言学习情境, 进而不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成效。

二、英文影视作品 (美剧) 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改善教学模式, 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于英文影视作品欣赏,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 让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时, 将语言信息与特定的生活情境相结合, 给其更加身临其境的语言氛围。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 观看英文影视作品是提高初中生听说读写能力最简便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 英语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美剧《老友记》《越狱》《迷失》等, 这类影视剧不仅对学生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而且由于剧中的故事主人公说话的语速大都不快, 句子表达较为完整, 充斥着各种幽默诙谐的语调, 可以激发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二) 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解

语言作为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符号形式, 受到不同民族的思维习惯、文化传统以及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在初中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总会不自觉地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去表达和应用英语, 这就导致汉式英语的出现, 而且经常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严重影响了与外国人的正常交流。为此,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和观看大量的原版英文影视剧, 帮助学生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避免在英语学习中出现较多中式的英语表达, 影响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 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更加地道

现阶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单词、语法知识, 忽视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虽然学生具有丰富的词汇储备和语法知识, 但是在实际的英语口语交流过程中, 书面化的用语较多, 而且还经常出现发音上的失误。对此, 教师可以结合英文影视剧作品, 让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 注意总结西方人的发音特点, 自觉纠正自己发音中存在的问题, 让初中生的英语口语发音更加接近西方人的发音习惯。

英文影视剧作品的内容丰富, 英语的应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文化特色明显, 对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 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正视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积极探索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进而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兵兵.英文电影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电影文学, 2011 (17) .

[2]陶林燕.浅谈看英文原版电影与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

[3]郭文英.英文电影与英语语言学习[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27) .

英文影视作品论文 篇9

影视作品作为一个文化载体,以声音与图像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生动的信息源,而英文原版影视作品的观赏性及其语言原汁原味的特点,能构建起“学习地道英语”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般地在看中听,在听中看。观看英文原版影视作品就是将自己置身于欧美人的语言、思维、习俗、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慢慢浸泡。一部好的英文影视作品涵盖语言学习中的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感情等几大要素,通过观看这些影视作品,学生能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习俗和礼仪、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等,从而培养在实际交流中应具备的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英文原版电影首先具有场景的真实性,取材于国外现实生活的故事情节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英文原版电影具有文化内涵的真实性,通过观赏这些电影,学生可以增加对国外历史和深层次文化知识的了解(庞海才、李芝燊,2007)。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涉及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大到国际,小到个人,都属于跨文化交际范畴。文化的不同内涵引起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给人们的跨文化交际造成障碍,学习了解文化差异有助于学生对交际中的信息进行准确理解与传递。对于语言教学而言,跨文化交际研究必须结合教学的需要从与语言教学有关的方面进行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与“多元文化”的共存、渗透和互补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语言教学与研究的重要内容。语言教学应该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异国文化,提高理解与恰当运用文化知识的能力,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影视欣赏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与文化相互渗透、制约,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学好文化。语言学习的过程不是孤立的(尤其是英语学习),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国家、历史、文化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电影视听教学是语言与文化学习的交融点。只有将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和学习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结合起来,学生才能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运用英语原版电影辅助教学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起到了推动作用,学生在欣赏英美电影视听材料的同时能加深对目的语国家文化与社会的了解,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英语原版电影辅助教学的特殊性及优势能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必要的条件。

1. 培养文化意识

电影视听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英语听说教学,其优势在于视听材料全部采用英美电影故事片或相关的影像资料。英美电影故事情节具有广泛、多元的特点,电影内容与语言承载了大量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知识的信息,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视听技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与视听材料相关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文化“旁白”或“渗透”可以培养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短语的学习中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将语言学习与关注文化、了解文化、记忆文化相结合。同时,电影视听材料的选择为学生开创了一个学习语言、了解文化的多元空间,引导学生关注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此外,英美经典电影故事片集人文、艺术与观赏性于一体,内容涉及英美社会生活各领域,有助于学生吸取异国文化营养、了解英语国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的电影题材、鲜活生动的电影语言能使学生的视听过程成为愉快的精神旅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文化、感受语言魅力,培养文化意识。

2. 增强文化敏感性

语言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语言教学。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了解、掌握目的语国家历史、文化与社会,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尤其要关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注意挖掘与发现语言教学中相关的文化现象与文化涵义,指导学生对中外文化进行对照、比较、研究并找出两者间的异同,增强文化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文化敏感性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掌握、通晓语言文化知识,得体、恰当运用语言的基本保证。电影视听教学以综合语言技能培养为基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学实施借助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开辟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引领学生走进电影,“身临其境”、“活学活用”,完成与电影对话的视听旅程。电影的展播与故事情节的深入会引领学生进行视听实践:发现文化、了解文化、欣赏文化。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与语言学习相关的文化内容,在视听教学过程中推荐、介绍、点评、总结视听材料中可能出现的语言文化知识点,指导学生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材料,巩固本民族文化知识,熟悉、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在视听实践中增强文化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 重视文化知识传播

语言教学中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电影视听教学中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能够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在视听学习中吸取文化营养,为在视听实践中自觉地适应中西方文化差异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在视听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把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知识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增强在语言环境中表达和运用语言的语感。在电影视听教学的精听与泛听训练中教师要给学生机会鉴别语音(英式发音与美式发音),熟悉并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经典的语句、对白与话语段落,积累大量常用短语和句型,达到提高英语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因此,重视文化知识传播是学生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英文原版影视作品欣赏是学生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习俗和礼仪、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包括审美观)的有效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应具备的跨文化意识,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英文原版影视作品作为一个文化载体, 包含了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习俗和礼仪、思维方式与价值观。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进行文化教学, 可以使学生置身于英美人的语言、思维、习俗、文化和社会生活中, 培养他们在实际交流中应具备的跨文化意识, 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文原版影视作品欣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庞海才, 李芝燊.基于网络的英语电影与跨文化学习策略[M].电影评介, 2007, (9) :59-60.

[2]魏立强.看原版影视剧学纯正英语[M].大学英语, 2007, (4) :60-61.

[3]管丽丽.客观看待DVD原版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角色[M].电影评介, 2007, (12) :64-65.

英文影视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篇10

一、英文影视与英语语言学习

(一)影视课教学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能为学习英语提供良好的言语训练条件。

首先,英文影视能为听力训练提供纯正、鲜活的语音材料。其次,能为口语训练提供简明、新颖的词汇和现成、地道的表达方式。英文影视中除含有丰富的词汇外,还有许多现成的地道而简洁的表达方式,学习者经过反复的听和说,便会不知不觉地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这些,对英语学习者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影视课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扩大学习者的英语知识面。

大家知道,语言只有运用于实际社会情景中才有意义,这就是语言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学习英语只有通过了解语言国家的社会实际才能懂得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真正涵义。电影电视反映了该语言国家的社会状况、地理历史、乡村地貌、城市风光、民族习俗、文化教育、民俗风情及生活方式、人生价值观念等,这就能够丰富学生对该语言国的感性认识,进而增强语言的社会实用能力。

(三)影视课教学具有很强的新闻性,能为学习英语提供最新的语言信息。

影视课教学本身所具有的各种特点,为它的良好教学效果提供了众多优越性。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比如,近些年来影视片中出现的省略句及简化语句就比较多。又如,随着人类生活的演变和社会发展,语言词汇的含义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不同的词汇可以表达相同的概念,而相同的词汇又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再如,语言在不同的情景中又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社会情景起了变化,语言所表达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因此通过电影电视,学生能够习得并且理解新的词语及其新的言语表达形式。

(四)影视课教学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

按理而论,电影电视本身的艺术水平大凡都比较高。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英语知识和学习技巧,而且在娱乐消遣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与文艺修养水平。

二、英文影视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思维。

影视源于生活,也接近生活。学生努力听懂的内容直接出现在荧屏上,从而给学生提供了一种亲临其境的情绪体验,也创造出一种引人入胜的求索环境。学习是在情感参与下进行的理智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理智的思维活动是与一定的情感体验相伴而行的。看影视录像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进入作品意境,促进对语言的接受。学生在影视所提供的接近真实的情境下学习语言,目睹异域风情,耳闻地道的英语,不但感觉有趣,而且可以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故事中人物的神态表情、动作手势等都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听到的语言,掌握某些语言的真正内涵,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观看影片过程中,影视资料图、文、声、情并茂,可以将学生的视觉、听觉充分地调动起来,通过全方位的刺激,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程度。根据动机理论,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常常对所学内容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并获得了更多的自信,学习英语的动机就会增强,因此,学习效率就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有助于英美文学课的学习。

搞好英美文学课的教学越来越借助于英美影视片。英美文学课中有很多课文都是从一些名著中节选的。尽管有的课文附有作品简介、作者介绍等,但要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还比较困难,因为节选只是原著中被割裂的片断。如果在阅读原著节选的基础上,再欣赏由原著改编的影视片,那么收效就更为显著了。因为影视片不仅能全面介绍文学作品,重现原著的风格,还为文学作品提供了直观的艺术形象,使课文变得更具体、更实际,而且更生动,让学生在饶有情趣的状态下,不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利于增加语言学习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一些世界名著片,主题突出,语言规范,内容健康,艺术水平高,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较强的感染力。如《飘》是美国女作家Margare Mitchell在20世纪30年代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被译成27种语言、至今仍然畅销的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刻画了一个有美丽容貌的、自私骄横却又坚强泼辣的郝思嘉的艺术形象。1939年被改编搬上银幕后,成为有史以来一直轰动和叫座的电影。用这类影视片作为视听训练的教材,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

“听”是“说”的基础,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获得语感和学会英语思维的重要途径。“说”是“听”的提高,是对所获得语言知识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学生只进行信息输入而不输出,常此已往便会失去已输入的信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输入信息,而用来输出信息的时间较少。这就是为什么英语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信息输出的机会。“说”应该置于首位,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影视作为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观看影片过程中以及之后评论、讨论、复述影片内容时,充分调动其耳、眼、口和大脑等多种感官,协调各器官的综合作用,使“听”与“说”完美结合,使学生养成用英语思考和交流的习惯,实现语言实际运用的最终目的,从而改变以往那种单调、乏味的单纯听力训练,有效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有助于增多课堂互动环节,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学习者是在社会互动中,通过各种合作和协作,从能力更高的参与者 (教师或其他学习者) 那里得到帮助来获得认知发展的。建构主义也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逐渐完成的。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影视内容运用于教学,正为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平台。它可以增多课堂互动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既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又使课堂气氛得以活跃,使学生带着放松、愉快的心情学习英语。

总而言之,英语影视课教学不但有影视艺术本身的教育功能特点,而且还有英语情景教学的特殊训练作用。它既是一门英语知识传授课,又是一门英语言语技巧训练课。因此在搞好英语教学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方面,影视课同样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虽然影视课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但是它不仅是教学手段,它本身也是教学目的之一。我们深信,在正确教学理论指导下,辅以科学的实施方法,英语影视课的教学效应及发展前途将是无限的。

参考文献

[1]卢家楣.学习心理与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6]平洪, 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7]刘晓天.经典英语电影作品赏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佘艺玲.英文影视与英语语言学习[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3, (3) :49-52.

[9]黄伟波.基于网络视听说英语教学模式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 2002.

英文影视作品论文 篇11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文件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1]。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英语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并探讨使用多媒体技术,改进英语教学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英文影视教学集声、形、貌于一体,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从现实情况而言,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高校改革依然流于形式,只是沿袭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重语言形式教学而忽视了语境教学。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机械记忆单词、语法和句型,导致其口语表达、书面写作等语言产出中存在大量哑巴英语、中式英语①现象,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哑巴英语和中式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利用英文影视片段构筑的真实语境进行教学,将语言形式与特定的语境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度。

二、补缺假设教学观

针对中国人外语学习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王初明教授于2003年提出了补缺假设,用以解释外语学习的机理。该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语言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能被正确、流利使用的前提条件。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语境。由于外语环境缺少与所学外语匹配的真实语境,在外语理解、习得和使用的过程中,母语语境知识很容易介入补缺,由此激活与母语语境知识配套的母语表达式,导致母语迁移,影响外语学习。补缺不是指因外语表达式的欠缺而由母语结构去替代,替代的发生是语境知识补缺的结果。[2]

补缺假设视母语及其语境知识为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为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中式英语、哑巴英语等普遍问题作出了深度的剖析。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语言形式总是与特定语境发生互动。在外语环境里,学习者往往不知道所学外语形式与何种语境互动或匹配。于是,大脑中的母语语境知识自动介入补缺,与外语形式互动,常常造成外语形式与语境知识错配,影响外语使用,产生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因此,某些正确的外语形式即使已经学过,但如果没有附上恰当的语境标识,则难以跟眼前的外部语境匹配并被激活,用不出来,产生所谓的哑巴英语。一般而言,所学英语结构只有粘上语境标识才能从大脑中快速提取。而传统教学模式重语言形式教学而轻语境设置,学生在语境缺乏的情况下机械操练语言结构,所学语言结构未经恰当信息处理。这样,在特定语境下,可使用的语言结构即使学过也用不出来。在交际的压力之下,学习者只能根据母语语境直译与之相配套的母语结构,从而产生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现象。补缺假设强调了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语境知识学习有机结合的重要性,为传统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三、英文影视作品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

补缺假设是国内外最新的外语教学理念之一。它突出了语境教学的重要性,对改进外语学习和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因此,教师应重视语境知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构筑语境,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教学,将语言形式与特定的语境信息有机结合起来。英文影视作品展示了大量真实的生活场景,提供了如何得体使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交际的实例,语言信息真实而丰富,为学生深刻理解、切实掌握、并且灵活运用语言创造了有利的语言环境,解决了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语境缺乏的普遍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穿插英文影视作品赏析,借助影视作品提供的丰富语境信息展开语言教学,在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结构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得以接触基本的语境信息。

(一)根据词汇语法教学需要截取影视片段,将语言教学与语境教学有机结合

电影能够展现真实的语言应用场景,生动展示具体语言在不同情境下恰当的使用方式。英文电影语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真实体现了所学语言的使用环境,为学生创造了摆脱母语羁绊、大脑对语言信息综合反应和自然吸纳的环境。学生在欣赏英文电影的同时,有机结合片中人物、场景、语言等多种感官信息,将词汇的用法做详尽的分析,理解词语语用环境,进而提高用词准确性。电影《绝望的主妇》中女主人Bree因宴会前与丈夫发生过争执,为保全面子她提醒丈夫宴会上不要喝太多酒而曝家丑时说了这么一句话“Because when you drink,you get chatty.”从这一情景片段我们可以推测出chatty的贬义性。该句可翻译为“因为你酒喝多了话就多”。笔者在播放该片段前让学生对“因为你酒喝多了话就多”这句话进行英语翻译,结果不少学生将“话多”译为“have many words”。这一中性表达显然不能准确传递女主人公的话语含义,有中式英语之嫌。经过影视片段教学学生深刻理解了chatty一词的语用环境,且避免了因英语语境缺失而产生中式英语错误。

此外,学生在英文影视欣赏过程中把语言学习放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进行,有助于对语言表层和内涵的理解。这样,在自然语境中体会语言的结构功能和语用功能的巧妙结合,脱离了传统语法教学中生硬的语法规则的束缚,有利于学生轻松习得语法知识。

(二)根据口语教学需要选取相关情景片段,引导学生掌握特定语境下的语言使用

电影语言情景教学真实而立体地展现了所学语言的使用环境,有助于学生完成将所学语言结构粘上语境标识的信息处理过程,避免“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现象。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导致学生对某些高频语言结构用法掌握得比较片面,以口语常见表达“Excuse me”为例。学生通过口语教材学习知道向陌生人问路时可以使用“Excuse me”,殊不知它还有对他人所说的话表示质疑这一常见用法。电影《绝望的主妇》中Bree与Andrew的一段对话可以说明Excuse me的这一用法。当Andrew告知Bree他认为妈妈花了三小时做的炖小牛胫味道只是还可以时,Bree用到该结构来反问Andrew,表示自己的不满。倘若教师能有效利用影视片段辅助口语教学,便可通过影片提供的语境信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掌握常见结构的用法,避免生活中出现类似情景时,可使用的语言结构即使学过也用不出来。

(三)选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片段辅助教学,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语境信息和语言信息

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文化是语言学习的核心。([3])根据补缺假设,学生在外语语境缺失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启动母语语境知识,将母语语境下的表达式直译为英语,致使外语形式与母语语境发生错配,产生文化层面上的中式英语错误。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英语文化信息的输入和讲解。具体做法上,可选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影视片段辅助教学,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语境信息和语言信息。如笔者在讲授《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六单元时,按照文化冲击这一主题从电影《绝望的主妇》中选取了Mary Alice告别会的片段进行教学。通过观看影片,让学生领会中西葬礼仪式的差异。在英美国家,亲友在葬礼之后还会为死者举行告别会,参加告别会的亲友须准备一些食品,告别会上主要是聊些死者生前的故事,少了中式葬礼上用以表达怀念死者的哭诉。学生通过影视教学明白了中西文化差异,将有助于提升其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重语言形式教学而忽视了语境教学,将词汇讲解与语境分析割裂开来,导致学生所产出的英语不是中式英语就是哑巴英语,违背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宗旨。补缺假设指出外语语境缺失是导致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产生的重要原因,强调加强语境教学是优化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突出了外语语境教学的重要性,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贯穿英文影视作品赏析符合补缺假设倡导的教学观。英文影视作品含有丰富而真实的语境信息,其合理运用有助于克服中式英语、哑巴英语等长期困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不地道英语的产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注:①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规则之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习惯的畸形英语。

[1]廖春红.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教育探索, 2007(5).

[2]王初明.补缺假设与外语学习[J].外语学刊,2003,(1).

英文影视作品论文 篇12

关键词:标题,文学作品,翻译策略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oriented economy and under the context of global village,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culture becomes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important.With more and more foreign book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Chinese readers began to be familiar with many English books,such as Harry Potter,Gone with the Wind,Robinson Crusoe,and so on.However,to translate English books into Chinese is not an easy task,especially the translation of titles.The title is the eye and soul of a literary work.It usually carries information,reflects aesthetic judgment and guides readers in reading the literary works.Therefore,this paper focuses on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titles of English literary works into Chinese.

1 Transliteration

Transliteration is to seek phonetic correspondence in terms of the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the name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English literary works.It relates to the conversion of different alphabets in different language systems.Since the name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are usually used as the titles of English literary works,transliter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strategy in translating titles of English literary works.Many good examples of translating titles of English literary works into Chinese in transliteration have ever come into being,such as Jane Eyre/《简·爱》,Hamlet/《哈姆雷特》,Rebecca/《丽贝卡》,Rip Van Winkle/《瑞普·凡·温克尔》,Lolita/《洛丽塔》and so on.It keeps the style and rhythm of the original title and gives readers a shock of exotic flavor.

2 Literal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Liu Zhongde[1],literal translation strives to reproduce bo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style of the entire literary work and retains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figures of speech While translating a title of English literary work,a translator can employ literal translation when the vocabulary,the syntactical structure,and the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happen to be the same as Chinese.Literal translation can keep the original title invariant and convey the in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title directly For the translator presupposes Chinese readers will get the same cognitive effect.It is a common practice especially for the titles with names of people and places.For instance,Gulliver’s Trave was translated into《格列弗游记》and Washington Square was translated into《华盛顿广场》.Some other good examples are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Sense and Sensibility/《理智与情感》.

Since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two different languages with different vocabularies and grammars,the adjustment of the word order and omission make themselves two indispensable techniques in doing literal translation so that the title could be more concise and in accordance with Chinese norms.

2.1 Adjustment of Word Order

Sometimes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of some English literary work titles may not be in accordance with Chinese norms of expressions and their aesthetic tastes,therefore a slightly alteration of the word order or structure of the English title has to be necessary.The following serves as excellent examples:The Merchan of Venice/《威尼斯商人》,The Grapes of Wrath/《愤怒的葡萄》,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欲望号街车》,Tender is the Night/《夜色温柔》and Women in Love/《热恋中的女人》.

2.2 Omission

Apart from adjustment of the word order,omission also serves as a good technique in literal translation.Generally speaking,omiss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English literary work title into Chinese is to deal with English pronouns,and such functional words as articles,propositions and so on,which are of no need to be translated into Chinese.For example,An American Tragedy was translated into《美国悲剧》rather than“一个美国悲剧”,and An Essay on Man was translated into《人论》rather than“关于人的论文”.Here,“an”,“on”are omitted in the translation.And this kind of omission is often seen and some of them are The Wings of the Dove/《鸽翼》,The Scarlet Letter《红字》and The Lord of the Flies/《蝇王》.

3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Ex-planation

Chinese and English are two different languages,so are the literature styl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iterary works.Feng Huazhan[2]once said,in his article On the Translation of Book Titles,that the English writers tend to use the name of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e novel as book title,while Chinese writers prefer the titles revealing the general idea or the theme of the book.For example,if we literally translate the title of Myron and Witter’s literary work Dewey into“杜威”,it is possible that many Chinese readers may have no idea of what it is about.Is it about a person named Dewey or something else?In fact,this novel tells a story about a small-town library cat who touched the world.So Ma Ainong translated it into《小猫杜威》by adding two Chinese character“小猫”which means“little cat”,and this avoids readers’guess of what Dewey is.Some other examples are Oscar/《猎犬奥斯卡传奇》,Comeback/《归乡噩梦》and Robinson Crusoe《鲁滨逊漂流记》.

4 Free Translation

The language of every nation has its own vocabulary,sentence structure and way of expression.When the expression of the translated language contradicts with the spirit of the original title,it is free translation that we should adopt[3].“What is important is the extent to which receptors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translated text”,just as Nida[4]once said in 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It is essential that functional equivalence be stated primarily in terms of a comparison of the way in which the original receptors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the text and the way in which receptors of the translated text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translated test”.In order to make the literary work title appears attractive and understandable to Chinese readers,translators sometimes have no option but to turn to free translation to make the title meaningful to Chinese readers when they are translating a title of English literary work into Chinese.Take American writer Paul Bowles’The Sheltering Sky as an example.If it was translated into“遮蔽的天空”,wha could that mean?Can anyone get a hint of idea that it is about a story of three worldly young travelers Port Moresby,his wife Kit and their friend Tunner adrift in the city and deserts of North Africa after World War II,and their encounters there.While it is well revealed by Meng Yalin who translated it into《情陷撒哈拉》.Some other good examples are The Sky is Falling《灭顶之灾》,The Hours《丽影芳踪》and so on.

5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Sometimes literal translation may distort the meaning and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text while free translation may spoil the foreign flavor.Neither of them is the perfect strategy in translating titles of English literary works into Chinese.But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strategies may contribute to a good title translation.The fact is that the two get well blended and combined in practice.Most of the successful translations of titles of English works have proved a full demonstration of it.

For example,Turning thirty written by Nike Gayle means“将近三十”in Chinese.While it would be too much plain if adopted as the title in comparison with《三十而栗》translated by Zhang Yan.With the literal translation,“三十”is kept and the Chinese character“栗”is added,which means“frightening”in Chinese.This title just expresses the main character’s feeling o fear when he is turning thirty.Other examples are Death of the Lion/《名流之死》,Nine Times Nine/《九九神咒》.

All in all,transliter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are among a translator’s first choices in terms of the translation of titles of English literary works into Chinese,especially those titles named after the name of the main character or those which seems plain superficially while containing deep meanings,because they can retain the original taste of the title.If it is really hard to convey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title,a translator can turn to other translation strategies,such as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explan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Free translation is a translator’s last choice when translating titles of English literary works.

参考文献

[1]Liu Zhongde.Ten Lecture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Beijing:China 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1.

[2]华瞻.漫谈书名的翻译[J].外国语,1980(2):39-40.

[3]培基,喻云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14.

上一篇:美国教育交流中心专访论文下一篇:中国经济的微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