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论文(通用13篇)
宋词鉴赏论文 篇1
在我国古代,蝉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因为它高居 枝上,餐风饮露,与世无争。因此古代很多诗人咏蝉,有的借以歌颂高洁的品格,有的寓意感慨身世的凄凉。如“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未上华冠侧,先惊翳 叶中。”(李百药《咏在狱(咏物诗)蝉》)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 足。”(褚澐《赋得蝉》)“ 烦君最相惊,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在不同身世经历的诗人笔下,平凡 常见的蝉各具性灵,仿佛是品格高尚的高士形象的化 身。而在历代鳞次栉比的咏蝉诗中,最受称颂、广为 流传的就数这道《在狱咏蝉》诗了。在狱咏蝉》诗,与一般的咏蝉诗不同,感情真 挚而充沛,不但没有无病呻吟,更非“贫士失职而志 不平”的平常慨喟。它抒写的是含冤莫辨的深切哀痛。该诗是骆宾王于仪凤三年在狱中所作。他下狱的原因 尽管说法不一,然而多数认为是被诬陷的。例如有传 说,武后专政,排斥异己,严刑苛法,告密之风盛行。骆宾王屡次上书讽谏,因此获罪撤了职,并以贪赃入 狱。也有人依据他的《狱中书情》,分析“三缄慎祸 胎”等语,认为他是言语不慎招来了莫须有的打击。具有侠义性格的骆宾王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就借咏蝉来替自己的清白申辩,宣泄心中激愤之情。诗的序言中他写道:“仆失路艰虞,遭时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有声,悟平反(昭雪疑狱)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在狱中诗人触景生情作该诗,既向知己的朋友诉说自己的冤屈,又表明了对昭雪信心不足。序言的末尾说:“非为文墨,取代幽忧云耳。”由此可见所写都是肺腑之言。诗的首联点题,上句中的“西陆”,一方面表明时令已是秋天,一方面又交待了诗人被囚禁的地点一禁垣西。蝉声唱,指蝉的鸣叫。诗序里说:“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每至夕 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 于曩时,虫响悲乎前听?”诗人失去了自由,听了寒
蝉时断时续的鸣叫声,觉得异乎寻常,深感其中有一 种幽咽、凄楚的意味。这就自然地引出了下句:“南 冠客思侵”。蝉的哀鸣声唤起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无限
惆怅与悲戚。这个“侵”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 忧心忡忡的心境和情境。次联“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是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发诗人悲苦烦忧的心情。诗人仿佛是在对蝉倾诉,又仿佛是自言自语:我本来就够痛苦了,哪里还受得了你不断地向我诉苦呢!正所谓以苦引苦,人何以堪!
三联“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表面是写蝉,实际是抒写自己境况。秋季露水凝重,打湿了蝉的翅膀,使它难以飞行;秋风频吹,使蝉的声音传不到远方。此处以蝉的困厄处境比喻自己仕途曲折,蹉跎难进;受谗言诽谤良多,身陷囹圄,辩词无以传递。诗句委婉,意在言外。尾联为一句深沉的慨叹:“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现在世上无人看重“高洁”,又能指望谁来替我平反昭雪呢!这声哀叹,仿佛对苍天呼吁,又象是控诉奸佞,满腔愤懑倾泄而出。诗人并没有言过其
实,残酷的现实正像他所预料的,尽管“平反之已奏”,却如泥牛入海一般杳无消息。直到调露元年,高宗到东都大赦天下,骆宾王才得以出狱,但“坐赃”的罪名却和他的“文名”连在一起永远地被载入史册了。这愤恨如何能平消?到敬业起兵伐武,他积极参与并起草了《讨武曌檄》,或许原因正在于此。周颐曾经说过:“问咏物如何始佳?答:未易言佳。先勿涉岂犬,一岂犬典故,二岂犬寄托,三岂犬刻画,岂犬衬托。去此三者,能成词不易,矧复能佳,是真佳矣。题中之精蕴佳,题外之远致尤佳。自性灵中出佳,自追琢中来亦佳。”《在狱咏蝉》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正是“去此三岂犬”,用典贴切自然,比喻精辟传神,寄情寓兴深远。这真正是深领题中之精蕴,又兼得题外之远致,因此能够成为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名篇。诗的首联,“西陆”对“南冠”,“蝉声”对“客思”,“唱”对“侵”,对仗工整。次联则换以流水对,上下连贯,前后两联错落有致。第三联含蓄蕴藉,富于理趣。尾联用语犀利畅快。尽管有人认为“未免太露”,但精通诗道的骆宾王却认为不如此难以抒胸臆。这种“一吐为快”的风格,正是骆宾王诗歌一贯的特色。陆时雍曾经说过:“照邻清藻,宾王坦易。”这种“坦易”的诗风也表现了他倜傥不羁、豪放脱俗的气质。骆宾王的诗虽然不能摆脱六朝遗习,但不刻意追求形式。这首咏蝉诗,属对工整,句法善变,语言精炼,音韵和美,格调深沉而不颓丧,给人
以整齐活泼的美感。骆宾王(约630—684),字观光,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为“初唐四杰”中最富于传奇色彩的诗人和文章家。骆宾王自幼随父到博昌,从师于张学士、辟吕公,七岁时赋《咏鹅》诗,被传为佳话,时称神童。父骆
履元,曾任青州博昌(今山东济南东北)令。可惜父亲早逝,生活窘困,母亲带着他到衮州瑕丘投靠亲友,“藜藿无甘旨之膳”,以致沦落为“市井博徒”。青少年时期落魄无羁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他崇尚侠义,性格豪爽,富于反抗和冒险精神。文如其人,宾王的豪爽及侠义精神自然也现于他 的文学及诗歌的创作中。
宋词鉴赏论文 篇2
一、鉴赏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所描写的主人公形象,也包括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可把握诗人对人物形象所倾注的感情,进而对诗歌进行欣赏分析,提高审美情趣。其中主人公的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褥,双双金鹧鸪。”早该起床了,可女主人公娇懒不起,眉山紧蹙,眉际的“额黄”似现;鬓发未梳,如卷云般微掩主人公雪白的面庞。懒起终是得起来,然后还是要梳妆。一个“弄”字见出她是非常认真梳妆的。一个“迟”字和“懒”字相照应,可能是心事重重吧,妆后做女红看到一双鹧鸪,反衬了内心的寂寞孤独。这首诗刻画了一位深闺独处、多愁善感的美丽女性形象,是按妆前、妆中、妆后三个层次来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又如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刻画了一位多情的人,抒发了怀念远人之情。而诗人“我”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古代诗歌常见的艺术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思念故乡,怀念故友的形象,如“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二、鉴赏诗歌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这些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而且是含有诗人情感的事物形象,也就是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而诗人借这些“景”抒自己之“情”,咏这些“物”言自己之“志”。在鉴赏诗歌时,要感受、理解并分析诗中的这些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进而准确概括其特点。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的景物形象有明月、青松、清泉、山石,我们可以想象到,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空寂的山林一场新雨过后,空气清新、天气凉爽,月光穿过松林,泉水在山石上潺潺流动,竹林因归来的浣衣女子而喧闹,荷叶因晚归的渔舟而摇动,仿佛身置一幅和谐的山居秋景图中,氛围静谧、高雅,山民勤劳、快乐,环境美,心境更美,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的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已不再是单纯的、客观的、自然的景和物,而是融入了诗人情感的景和物,诗人借这样一幅山居秋景图,表达了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抒发了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
三、多样的意境
意境多种多样,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把诗歌分为二十四种风格,有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含蓄、自然等,他把这些诗歌的风格看作诗歌的意境类型。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景象,最终都体现在“意境”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说:“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他说境界不以“大”与“小”来评境界的“高”与“下”,而是以是否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来作为评判标准。他认为:诗人于郊外散步,见到细雨微风当中,鱼儿、燕子快乐和谐的活动场景,产生了羡慕之情,“物”与“我”已难以区别,此情此景,诗人仿佛也像鱼儿、燕子一样,自由自在地出没飞翔。这境界虽不如塞外沙场、落日大旗、西风马鸣那样壮阔,却也写出了真感受、真境界。境界就是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人把他的思想感情熔铸在所描绘的生活图画里,从而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要求所描绘的社会生活或自然景色画面鲜明、具体、逼真、传神、文学语言自然本色、不假雕饰。怎样捕捉和体味诗歌的意境呢?首先要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三方面体味诗歌的遣词。其次是抓住诗歌的意象,体味诗歌意象是理解意象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此外,就是诗歌的含蓄之美,司空图曾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所谓“风流”就是诗歌的情致韵味,也就是说不能把想说的都说出来,而要借助意象表现出来,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这正是要我们体会的含蓄之美。
参考文献
[1]诗品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
[2]王国维.人间词话.
宋词鉴赏专项训练 篇3
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使用白描手法描写西湖优美风光是本词的一大特色,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杨湜《古今词话》云:“潘逍遥(潘阆字)狂逸不羁,往往有出尘之语。”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丛花令
张 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①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①桡(ráo):船桨。
3.分析本词的烘托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句,无论思想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为人称道,试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城子
段成己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也。)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起,凭画作、倦游图。
5.分析本词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关本词的词眼,一说是“闲”字,一说是“倦”字,你认为是哪一个,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香子
许 古
秋入鸣皋①,爽气飘萧。挂衣冠、初脱尘劳。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②。醉模糊、信手挥毫。等闲陶写,问甚风骚。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
注:①鸣皋:鸣嗥山,在河南嵩县东北。②醪:浊酒。
7.晚清著名的词论家况周颐认为本词上片“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三句“尤传山之神”,试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词的下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霜天晓角•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9.本词是如何刻画梅这一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词人借梅这一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杏儿
赵秉文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①。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注:①瓯:酒杯。
11.这首词上下片对比鲜明,行文富有起伏,分析词人感情变化的过程。
答:
12.鉴赏本词蕴含的理趣。
答:
参考答案
1.上片“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前句写风物,后句写背景,相映生辉,意境悠然。下片写笛声依约,芦花飘荡,有一种渺茫幽远、似有若无的韵致;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描绘,使得画面色彩明快,意境空灵。
2.同意。本词开篇以“忆”、“望”表达对西湖风光的无限向往与留恋,并引领下文;接着描绘了西湖旖旎的风光,清幽旷远的意境,为下文彰显主旨作铺垫;结尾用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细节描写,表达词人亟想归隐湖上的念头,寄托了词人的“出尘”思想。
3.(1)以纷乱的柳丝、蒙蒙的飞絮烘托女主人公烦乱、郁闷的心情;(2)以双鸳戏水引出往昔欢聚时爱情生活的美好回忆,又烘托出今日触景伤怀、自怜孤寂之情;(3)以斜月映照画阁帘栊的景象勾起昔日人约黄昏后的欢愉,烘托今日斜月空照楼阁的凄清。(答出两点即可)
4.此句写女主人公怀着深深的怨恨,细想自己的身世,甚至还不如馨香飘零的桃花杏花,它们在自己青春快要凋谢的时候还懂得嫁给东风,有所归宿,自己却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尽青春。通过形象而新奇的比喻,表达了丰厚的意蕴,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对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对无聊生活的抗议、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等。
5.(1)借景抒情:以溪水、山、鸟、月、雨等意象展示居住环境的幽静,表现词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愉悦。(2)对比:昔日志在功名与今日乐在归隐对比,人世之纷乱与自然和谐对比,表现词人复杂的情绪。(3)细节描写:以月下垂钓,雨中锄草,栽花读书等细节表现词人幽居生活的快乐。(4)用典:结句言请王维将自己的生活画作“倦游图”,追慕古人,彰显归隐主题。(答出两点即可)
6.(1)“闲”。“闲”字统领全篇:景闲,心闲,人闲。阶前溪水溅玉,屋后山鸟相呼,万物无心任性,是谓景闲。既不须奔走仕途,劳形案牍,也不须防人倾轧,终日焦虑,是谓心闲。词人月下垂钓,雨中锄草,栽花读书,是谓人闲。(2)“倦”。词虽然主要写“闲”,但上、下两片却深层次透露着“倦”意。“闲”是指归隐之乐,“倦”是对世事而言,其中包含着对世事纷攘的逃避与厌倦,对功名利禄的否定与厌倦,体现词人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答出一点即可)
7.这三句表现词人对大自然观察的细致入微,描写细腻独到:沉沉的黑夜,山影模模糊糊,所以此时看山,感觉山很低;而至天晴,山色明朗,历历在目,又如在眼前;清晨,晨曦微露,曙光初现,又觉山峰高耸入云,巍峨直立,给人以高感。
8.下片塑造了一个潇洒闲适、不受羁绊的隐者形象。他闲适自得,遇村辄饮。他放浪不羁,纵横骋才,“信手挥毫”;他意到笔到,言情言志,只为抒发情怀,并不为什么风骚之旨。“乐因循”表现词人心性的率真自然,“能潦倒”表明词人心迹淡泊名利,“也消摇”表达出词人对闲适生活的自得其乐,乐此不疲。
9.(1)环境烘托:“千霜万雪”四字以其生活环境的恶劣烘托出梅花的坚韧品格;(2)正面刻画:“瘦硬”状其枝干遒劲、傲然挺立的形象;③传其神韵:“清绝”二字传其超脱凡俗的神韵。
10.本词采用象征手法,借梅自喻:梅的瘦硬清高,象征词人的骨气贞刚,品质高洁;梅的孤芳自赏,“知心惟有月”,象征词人不同流俗、超凡脱尘的个性。
11.词的上片因狂风暴雨,遍地残红而生发出惜春伤时之情,怅惘悲伤之感;下片笔调轻轻一转,以“乘兴两三瓯”过片,意境由沉闷、苦恼转向了明彻、欢快。
12.本词并没有用花落春逝的悲凉来感染读者,而是规劝人们“拣溪山好处追游”,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须尽情享受,要积极开创美好的生活,莫要自寻烦恼;“但教有酒身无事”句,是说有美酒相伴,无俗事缠身,有花也罢,无花也罢,人生的春天就能永远常在,告诉人们只要心中常驻春光,拥有豁达的胸襟,就能成就美好人生。
宋词《苏幕遮·怀旧》鉴赏 篇4
《苏幕遮·怀旧》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鉴赏
诗人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鉴赏
这首《苏幕遮》,《全宋词》题为“怀旧”,可以窥见词的命意。
这首词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派的词风确乎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谭评词辨》),实属确有见地的公允评价。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上片描写秋景: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无边的秋色绵延伸展,融汇进流动不已的江水;浩渺波光的江面,笼罩着寒意凄清的烟雾,一片空濛,一派青翠。山峰,映照着落日的余辉;天宇,连接着大江的流水。无情的芳草啊,无边无际,绵延伸展,直到那连落日余辉都照射不到的遥遥无际的远方。
这幅巨景,物象典型,境界宏大,空灵气象,画笔难描,因而不同凡响。更妙在内蕴个性,中藏巧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语》)。眼前的秋景触发心中的忧思,于是“物皆动我之情怀”;同时,心中的忧思情化眼前的秋景,于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此内外交感,始能物我相谐。秋景之凄清衰飒,与忧思的寥落悲怆完全合拍;秋景之寥廓苍茫,则与忧思的怅惆无际若合符节;而秋景之绵延不绝,又与忧思之悠悠无穷息息相通。所以“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宋邵雍《诗画吟》)。这里,明明从天、地、江、山层层铺写,暗暗为思乡怀旧步步垫底,直到把“芳草无情”推向极顶高峰,形成情感聚焦之点。芳草怀远,兴寄离愁,本已司空见惯,但本词凭词人内在的“丹诚”,借“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因而“别有一番滋味”。
下片直抒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神伤;羁旅愁思,追逐而来,离乡愈久,乡思愈深。除非每天晚上,作看回乡好梦,才可以得到安慰,睡得安稳。但这却不可能,愁思难解,企盼更切,从夕阳西下一直望到明月当空,望来望去,依然形单影只,莫要再倚楼眺望。忧从中来,更增惆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愁情之浓岂是杜康所能排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意新语工,设想奇特,比“愁更愁”更为形象生动。
唐诗宋词教学探析 篇5
一管中窥豹, 了解理论
在唐诗宋词中常见的理论是角色/背景分离理论和脚本理论。
角色/背景分离理论的运用制造出了一些偏离常规语言的效果, 角色总是更加引人注目、更加突出。在心理学研究中, 角色更容易被审美和感知、更容易被释义、更容易被记住和鉴别。古人在诗词创作中, 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的时候, 经常会把这个物体和周边的环境区分开, 而把注意力放在这个特定物体上。如王维的《渭川田家》, 在诗的前四句中, 诗人重点描述了渭川田家几个特定的生活场景:田夫荷锄、蚕眠桑叶、雉雊麦苗、野老倚杖、牛羊归来、夕阳残照。在“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的前半句中, “墟落”是背景, 而“斜光”则是角色, 在后半句中, 穷巷是背景, 而牛羊是角色, 穷巷和斜光照射的墟落构成了牛羊归来的背景;在“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中, 荆扉是背景, 而野老是角色。如果把第一句和第二句联系起来看, 前一句构成了第二句的背景。在第三句“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的前半句中, 麦苗是背景, 野鸡是角色;在后半句中, 桑叶是背景, 春眠的蚕是角色;而整句中, 在桑叶上春眠的蚕是背景, 在麦地中啼叫的野鸡是角色。第四句“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中, 重点是田夫这个角色, 前面的描述都是为这个角色服务的, 前面的描述部分构成了农夫这个角色的背景。在这里, 王维犹如一个摄影师, 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渭川田家傍晚时的近景和远景, 形成了整体描述和特写相互结合的诗词风格。
脚本理论是对那些反复和经常出现的, 按照事件顺序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知识结构。当我们在对一个语言进行理解时, 经常会使脑子不自觉地去和相关脚本做比较, 以此来弥补那些被忽略的信息, “唐诗宋词与女性文化”、“关于‘愁’的诗词研究”、“酒·中国古代文学·失意文人”及“才子佳人”等中常有脚本理论运用。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柳永的这首传世名作中, 上阕主要是对情人洒泪分别、日暮时分、清秋时节等场景进行描述, 下半阕则是对未来的相思进行的一种叙述。在这首词里, 作者重点描述的是分离, 因为读者对他们的相识、一见钟情、相爱的过程已经形成了整体认识, 而不必再花费太多的笔墨去描述他们的相爱经历, 重点放在了对他们分别时的凄惨情境进行的描述, 犹如强光灯的照射, 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感触, 之前的步骤和之后的步骤则都变成了背景, 映衬出这个步骤的重点。如果读者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凄美爱情故事整体步骤的话, 则读者在阅读的时候, 可能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诗词内容感兴趣, 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 学生才能乐于接受, 在诗词鉴赏课上, 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诗词教学过程呈现出情境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知材料, 而且可以在学习的疑难之处, 再现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三感受意境, 仔细品味
意境是解读诗歌不可或缺的钥匙, 也是文艺作品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情与景和谐统一, 情景交融, 情景互映。例如, 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连续用九个名词, 写出了九种事物, 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几棵苍老的枯树兀立山野, 藤蔓缠绕着枯树, 黄昏归巢的乌鸦栖息于树上, 淙淙的流水流经桥下, 荒村茅舍逸然自适, 古老荒凉的驿道上秋风阵阵, 困顿疲乏、漂泊异乡的游子骑着马正踽踽独行。这三句表面写景, 实则景中含情, 情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瘦”等词恰到好处的运用, 渲染出游子长期羁旅在外, 不得与家人团聚的抑郁痛苦的思想感情。景由情生, 情由景显, 情和景交融一体。
总之, 唐诗宋词的教学更致力于学生有选择地学习, 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她有着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 再加上我们长期的刻苦钻研, 精心嫁接剪裁, 我们不仅是有条件而且是必须让这选栽的花儿开得别样红艳。
参考文献
[1]钱士宽.唐诗宋词选修教学策略例说[J].语文教学通讯, 2011 (13)
[2]王静.自然与人格的契合, 物境与心境的交融——《唐诗宋词选读》登高诗鉴赏专题教学实录及思路解说[J].文教资料, 2010 (36)
夜读唐诗宋词 篇6
读唐诗宋词,在清丽中感受刚健,在苍凉中体悟壮阔。唐诗是青春的腾跃,宋词是迟暮的远行;唐诗是勇往直前的飞奔,宋词是瞻前顾后的徘徊;唐诗是笑傲江湖醉酒狂欢的洒脱,宋词是秋雨纱窗悠然品茗的温馨;唐诗是搏击奋进的煌煌火炬,宋词是栖惶短憩的袅袅心香;唐诗是芍药海棠花繁彩,宋词是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是划亮苍穹的明月,宋词是濡染心灵的婵娟;唐诗是“东皋薄暮望”的憧憬,宋词是“寻寻觅觅”的悲伤……吟哦佳词妙句,在甘美中品味历史的沧桑,在愁绪中体会作者的苦涩和辛酸,越品越有滋味,心是那般的充实而安静,梦想在诗中升腾,我在诗意的萦绕中学会了超脱,拥有了空灵。
展读唐诗宋词,我惊佩古人的凝练、睿智和透彻,我甚至怀疑他们是神而不是人。我佩服李白的诗才,更赞叹他那忧乐圆融的智慧:仕途不达则求诸仙道,仙道幻灭则寄情美酒,难寻美酒则邀明月,恋红尘时可入皇宫,隐退时游遍名山大川。李白是一轮充满伤情的皎洁明月,一壶满载忧伤的百年陈酿,一位壮志满怀却怀才不遇、孤独寂寞的酒中仙人。
我喜爱苏东坡的旷达。东坡奉儒而不迂执,好道而不厌世,谈禅而不佞佛。他无论在怎样失意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心境的平和,都能欣赏身边的风景。他在赤壁赏月,在西湖种柳,一派诗心;贬谪黄州,他能“长江绕郭知鱼美”,贬谪琼州,他能“日啖荔枝三百颗”,随遇而安,总能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这是生存的大智慧。我喜爱东坡放任旷达的大气节,我佩服东坡宠辱不惊的大气度,宁将醉人的功名弃于脑后,任凭一次次的机遇擦肩而过,任凭一代代的繁花逐水流走,你只留意于云影天光,日出日落;你只醉心于一蓑烟雨,满眼风波。
我醉心于李商隐和李清照的纯粹。我觉得古今诗人中只有他们二人情感最少受生活和文化的污染,单纯到透明,真挚到只剩下真挚本身,忧伤是生命和情感找不到目的的纯粹忧伤,而不是忧于时伤于物的世俗化情绪。李白的浪漫里仍掺杂着对功名的牵挂;杜甫的国家意识大于生命意识;李贺荒寂敏感,有点病态;王维的禅性一半得自技巧一半得自悟性,过高的艺术悟性取代了他对生命的真诚投入;柳永在风尘烟巷里走得太远,他是一个真诚地玩情游戏的人,他不是情感生活中的圣人……李商隐和李清照是活在心灵世界的人,他们是以爱为信仰的人,对爱很投入,爱才是这个世界不死的灵魂,是生命的意义。但爱情给他们的却是五味俱全,而苦的记忆尤为深刻,爱使他们体验了透明的幸福,也感到了彻骨的绝望。
宋词鉴赏:杨炎正《满江红》 篇7
满江红
杨炎正
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都不记、麴尘香雾,西湖南陌。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坼。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问渔樵、学作老生涯,从今日。
从词意看这首词大概是作者晚年所作。杨炎正得科名较晚,五十二岁始登进士第,曾知边远州县,最后被参劾罢官,在事业上并未取得显著成就。
词的上片用悲凉的情调写出回忆中的往事,娓娓叙来如话家常,却亲切感人。“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古时的文人都嗜酒,偶遇囊中羞涩,往往典衣贳酒(用衣物作抵押换酒喝)。词中既说是春衣典尽,就不是一时手头拮据,而是穷愁潦倒没钱买酒喝了。从“京华倦客”句中还可看出典衣贳酒,不仅仅是因为他嗜酒,而是想借酒浇愁,去排遣那“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政治上的失意。“都不记、麴尘香雾,西湖南陌。”这两句是追忆青年时代裘马清狂的生活:西湖路上,丽姝携手;香尘过处,油壁同车……这一切似乎都在眼前,但回忆起来却又觉得那么遥远。不知不觉青春岁月已经随着光阴流逝了,留下来的只是梦境般的回忆。以上是通过今昔对比追悔事业无成。“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这四句虽然仍是写追悔的心情,但落笔的角度不同。裘马清狂,是悔恨青春时代光阴虚掷;稚子成阴,是羞愧白头归来事业无成。作者怀着内心的忏悔,回忆起离家时孩子们忍泪含酸,牵着父亲的衣襟,盼望他早日荣归。等到归来时,他们不但长大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儿女。做为父亲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真是感到无地可以自容了。人到晚年愧悔事业无成,没有比在儿女面前更感到羞惭的了。作者能把这种感情真切地写出来,虽然如叙家常,却倍增辛酸。
词转下片,换成另一副笔墨:“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东南坼。”这四句词绘出一幅英雄失意的形象。原来这位头白归来的老人,青年时代也曾壮志凌云,气干虹霓。他结交豪杰之士,意欲收拾国家残破的山河。但奋斗的结果,却事与愿违,理想与事业化为泡影,一切都如云烟过眼,回首成空。“英雄伴,东南坼”盖为错综句法:“英雄”应与“东南”关合;“伴”则与“坼”关合。“东南形胜”,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词人早年在东南地方结交英豪,志在恢复,只因时机未济,后来朋侣坼散,遂成终身遗恨。通过以上四个短句把英雄暮年壮心未已的内心矛盾表达得淋漓尽致,铿锵有力。由于资料的缺乏,虽然不能对作者当年的爱国行为一一指实,但从作者与辛弃疾有过密切交游这一事实来看,上述的壮言豪语决不会是大言欺世之谈。下接“对鸡豚社酒,依然乡国。”又猛然从追忆中回到现实,当年志在青云的英雄,如今成了以鸡豚社酒自娱晚年的`田舍老翁,在这一不堪回首的变化里,埋藏着多少内心的痛苦,也就不言可知了。“三径不成陶令隐,一区未有扬雄宅。”说明他不但事业未成,就连退居林下之后,可赖以谋生的产业也没有。“三径”是个典故,出自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原意是指田园荒芜。“扬雄宅”也是个典故,出自《汉书·扬雄传》。扬雄先人在岷山之阳“有田一廛,有宅一区。”扬雄曾在那里隐居。作者如今就连象陶潜和扬雄那样可赖以终老的区区家业也没有,这说明想做悠悠林下的隐士也不成了。“问渔樵、学作老生涯,从今日。”为了晚年生计,只好从现在开始,向渔父樵夫学些谋生的本事以度残生了。从当年的志在鸿鹄,到暮年的学作渔樵,真有天渊之隔。这种悲哀也许是庸碌之辈所没有的,但词人的堪同情处也正于此。
没有宋词的年代 篇8
那是多雨季,多忧愁的《雨霖铃》,是被落花和笙箫包围的《满庭芳》,是精致不可临摹的《钗头风》,是靡丽凄婉,让我伤感的——宋王朝。
整个下午,我素手为桨,宣纸为舟,泛波于千年前宋词的烟波浩渺中。
当江南的细雨霏霏飘洒,秦淮两岸香拥翠绕,是谁轻舞罗扇扑流萤,黯然伤怀于碧水秋云间的舴艋小舟?
当渭城的轻尘沾上衣襟,塞外的羌笛悠悠吹响,又是谁身披蓑笠狂歌大江东去,挑灯醉看吳钩犹利?
回眸之间,万千繁华已落尽。
曾经,想做羽扇纶巾间穿行的女子,在西子湖畔独品晓风残月,绿柳如烟中墨笔添香,做那宋朝华美锦缎上韵短而味长的一笔。曾经,想学闲雅清丽的同叔,凄婉优柔的易安,随手从词里斟杯清酒,便能盛满离人的眼泪;书页间点曲轻歌,便能唱尽万古的痴情。
只是,这是一个没有宋词的年代。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字时代的到来,那个精致玲珑的朝代,早已浓缩成淡淡的身影,在墨香古卷的文字中沉淀下去。
在那本该丝弦弄音,霓裳轻舞的七夕之夜,没有谁肯对着秋月伤情悲怀。素笺成灰,相思成灾,赤裸裸的爱恨恩仇随意抛出,还有哪家女子“和羞走,却把青梅嗅”?
这是一个欲望充斥灵魂的年代,充足的物质让我们安逸,流行的泛滥,语言的苍白晦暗,让豪放、婉约成为已逝的背景。黯然回首间,钢筋水泥的丛林,市井巷陌的攘攘冠盖,使暗香疏影早已成为沧海桑田,还有谁肯闲情雅致的栏杆拍遍,欲说还休?
于是我们总在叹息世路难行,叹息良辰美景虚设,却有谁忍把浮名换作浅吟低唱,笑饮不敌疾风的浊酒一杯?太多的事非功过“剪不断,理还乱”,足以让我们彷徨不知所终,哪里还能用文字表达出无以伦比的穿透力,让人思绪万千,让人拍案叫绝。
庸俗的无数种定义,在这个恹恹的年代,开出纸一样的花朵。
于是我喟叹,不能像清新婉丽的晏几道,可以惆怅忆着心字罗衣的小萍,寻着旧日的谢桥;不能如柔弱无力的秦少游,徘徊在轻烟小楼里数飞红万点纤云弄巧,看自在飞花与无边丝雨;更不可能似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李清照,守着满地黄花,为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叹惋流泪。
没有宋词的年代,兰舟催发的桨声,已在千里烟波的楚江里,一篙独去。
每当月照轩窗,我唯有在秦悲柳切、伤花惜春的缠绵悱恻里,化身成崖草边的一朵红菡萏,让长长的雨,把整颗心沁得透湿。我唯有怀想、感伤那个风雨飘摇的宋王朝,那个造就文学奇葩的时代。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十法 篇9
1. 运用“问题教学法”。
在开课伊始, 因为学生的基础较薄, 此时教师要多讲授一些, 但讲授不代表就是满堂灌, 精彩的讲授事实上是在引导、在启发。怎样使自己的讲授“出彩”呢?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问题教学法”, 其主要操作环节是: (1) 布置预习, 触发问题; (2) 检查梳理, 交流问题; (3) 意见撞击, 筛选问题; (4) 递进思考, 解剖问题; (5) 拓宽阅读, 深化问题。问题是思维的种子, 但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是参差不齐的, 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来思考、来研究, 这样有利于他们对唐诗宋词的深刻领悟。因此第三个环节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如在讲解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时, 课前硬性布置学生读有所思, 必须提出至少一个问题, 结果全班汇集起来, 上课时就充满了思维的历险, 而我们在课上又“筛选”出“李白是怎样建构他的诗化人生观的”这一核心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 突出重点。
2. 建构“自学、试教、答疑、检测”教学模式。
我校生物学科组申报了“自学、试教、答疑、检测”教学模式研究, 笔者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 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 也采用了这种模式。需要注意的是, 在“自学”阶段, 要发动学生搜集资料、钻研教材、合理分工、合作学习, 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 分头学习一个知识点, 这样有利于学生作深入的研究;在“试教”阶段, 要指导学生精心制作教具, 如重要的引文可以制作成幻灯片, 典型的例证可以印发材料, 这样可以减轻上课的背、讲负担;在“答疑”阶段, 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 要引导学生互相辩论、争论, 形成“脑风暴”, 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不要“好为人师”, 要以“少讲”甚至“不讲”为最高境界;在“检测”阶段, 要发动学生自己出题, 因为出题也是一种学习。“自学、试教、答疑、检测”教学模式的施行, 让学生转换了角色, 凸现其主体地位, 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3. 组织专题教学沙龙。
一个专题讲授结束之后, 可以利用一堂课时间, 将讲台撤去, 将桌椅围成圆形, 由学生主持, 师生对话, 搞一个专题教学沙龙。主要任务是对这一个专题的教学情况进行交流, 包括教师的讲课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听课体会、学习疑问等等, 凡是与这一专题的学习有关的都可以谈。如“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讲完之后, 我们可以组织“漫谈复制李白·拜李白为师写好作文”的单元教学沙龙。为了防止学生一时思考不成熟, 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 可以叫学生提前思考, 预先准备了小纸条, 届时交给教师, 由教师现场“答记者问”。也可以现问现答, 鼓励学生大胆地向教师“进攻”!教师要认真听、认真记, 对那些合理的建议与批评要做到从善如流;学生要认真准备、大胆提问, 力争做到有的放矢、满载而归。
4. 召开文学作品阅读笔会。
任何作品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作家创作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理解作品也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量, 所以定期召开文学作品阅读笔会, 或者一个月专门拿出一节课作为阅读指导课, 指导学生阅读, 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 是非常有益的。笔会内容可以先从单篇文章开始, 接着是选文, 再是作品原著、理论原著。可以将其搞成一个个系列, 如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 语言学等, 或诗、词、曲、散文、小说等。如讲完唐诗部分时, 可以组织学生在阅读古今中外诗歌的基础上, 召开“如何欣赏诗美”阅读笔会。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读书、如何读出东西来、如何把自己读到的东西写成文章, 要循循善诱, 持之以恒。
5. 组织唐诗宋词知识竞赛。
根据唐诗宋词的体裁特点, 学生必须背诵积累, 为此我们可以定期组织知识竞赛, 形式可以摹仿央视幸运52或三星智力快车那样, 背的形式灵活一些, 要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之中积淀语文素养, 提高学习兴趣。我们组织老师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 可以为每一届学生使用, 长期坚持下去, 还可以作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一个特色呢。另外我们也与时俱进, 增加了一些新的比赛形式:如出示一首英译唐诗, 要求学生背诵其中文原版;给选手提供一台宽带上网的电脑, 要求他用最短的时间在网上找到一首诗的音频或视频朗读;给学生提供一首诗, 要求他们在电脑上用最快的速度输入并进行美化编辑。
6. 引进对话性作业。
笔者借鉴康南海先生当年草堂教学的经验, 解开学生作业时的桎梏, 不再通过记忆、摹仿而是通过创新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主要做法是:教师每上完一次课, 课后要求学生就此前所讲的唐宋诗词内容, 联系自己的听课体会、联想、疑问、课外阅读心得, 通过作业与教师进行广泛地交流, 可以提问, 可以讨论, 可以褒扬教师讲解的精彩之处, 也可以批评其不当之处, 包括纠正教师的错误、失误, 还可以向教师推荐好文章、新信息等。不少学生通过作业, 提高了思辨能力, 经常有神来之笔, 一位学生写道:“残缺的东西不一定美, 但美的东西一定有残缺, 关键就在于你是先发现残缺, 还是先发现美。”通过引进对话性作业, 加强课内外衔接, 融洽师生对话, 开放作业空间, 调动学习兴趣, 提高作业质量。
7. 编辑研究论文索引。
对于一些研究热点、难点、疑点, 可以鼓励学生课外分成学习小组, 分头搜集资料, 编辑研究论文索引, 达到“研究小问题学习大语文”的目的。学生在编辑研究论文索引的过程中, 同时也在学习别人的论文写作方法, 也可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最终激励其写作、发表小论文。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提出建议, 如中学诗歌教学就大有文章可做:诗歌怎样教、怎样让中学生能够欣赏到诗美?那种先解决字词、再读顺、翻译、背诵的老一套或干脆什么都别讲, 就让学生自己“狠狠地读, 默默地悟”的新思维, 是否可行?至于如何指导学生写诗, 更是教学的盲区。我们要发动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 在尽可能透彻地理解唐诗宋词知识和尽可能全面地搜集资料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8. 加强比较阅读。
闻一多先生曾指出, 学习文学要注意两种比较:一是与外国文学比较, 二是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美术、音乐比较。在文学理论学习中, 加强比较阅读, 可以拓宽视野, 增长见识。如有人将《回乡偶书》翻译成《Coming Home》就欠妥, 一是中国文化中的家与乡是有区别的, 家仅指一人之家, 而乡却是指家族, 回乡是以衣锦还乡为荣的, 这里有一种光宗耀祖的封建家族观念;二是“偶”传神地道出文学创作中的灵感机制, 所谓“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英译未能凸现出来。再比如讲解文学作品的结构, 将美术中的构图思想引过来, 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结构的意图和功能。此外, 在不同文艺理论之间进行比较, 如中国文论中有“诗中有画”“诗画同源”之说, 而西方文论中莱辛在《拉奥孔》中极力强调诗画之不同, 要以此刺激学生深入思考、全面掌握诗歌欣赏的知识, 深刻领悟诗情诗味诗美。
9. 定期与名师交流。
这里的“名师”主要是指学校里较受学生欢迎、较有学养的教师。在《唐诗宋词选读》学习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校园资源, 组织学生定期与他们交流。一是让学生参加教师的教研活动, 二是建立健全导师制, 加强研究性学习, 三是邀请其开设讲座, 主要讲授他们自身的读书方法、论文写作方法、教学方法等。学生经常是小叩发大鸣, 不少学生的文章经教师修改、润饰后得以发表, 加上教师再在考核标准中加上“文章发表”一项, 学生学习与研究唐诗宋词的兴趣被空前调动起来了。
1 0. 充分利用网络。
《一剪梅·袁州解印》宋词鉴赏 篇10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
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
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刘克庄词作鉴赏
刘克庄是一个心怀天下、渴望为国立功的人。但在当时那个腐朽的时代里,他的`仕途却充满了曲折。嘉熙元年(1237)春,词人出使袁州,数月后即因火灾被劾罢官。刘克庄大为不服,写下这这首词以示申说。
词篇一开始即通过陌上行人对词人“下车上马太匆匆”的惊怪,使我们看出这次被解职是毫无道理的。“下车”“上马”其间相距不过数月,故云“太匆匆”。
“诗穷”、“文穷”是诗使人穷、文使人穷的意思。行人们这样发问正说明城中父老对他革职的不解与不平,这从侧面肯定了作者在袁州并无失职,失火不是他的过错。既然人们对他这次解官只当是因为诗穷,因为文穷之故,换言之即非为政有失,则作者被排挤的真相不是昭然若揭了吗?作者借行人之口,巧妙地为自己的罢官作了申诉。“春风”、“秋风”两句点出时间,表明清白,暗指仕途沉浮无常。
下半阕从作者方面立言,是对“行人”关切的回答。那意思是说:不要有什么奇怪,我自已倒落得个清闲。宋时,一般情况下知州兼任本州兵马钤辖和劝农使。知州的实职被夺,也就没有带兵、农的虚衔了,这是一种幽默的说法。“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出翁、唤作溪翁”这几句说既然当权者不给事干,那就只好从早玩到黑,从天黑睡到吃饭,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山翁”、“溪翁”。不能跻身仕途就作浪迹山林的打算,这在封建时代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要忘了作者其实是用反语发泄牢骚。刘克庄绝不是一个甘心作山翁、溪翁的人。
宋词鉴赏论文 篇11
徒手搏猛虎,辩口若河悬,车象鸡笼驰马如狗窜。头戴平民白丝巾,黄尘追着飞马卷。谁知我们这些人,是否来蓬篱草民间?道边衰兰泣落送我出京城,苍天有情也会衰老不忍把眼睁。谁管旗亭美酒一杯值万钱,我要痛快淋漓倾酒坛。
睡如雷鸣行如颠,只管将来,搬,搬,搬!倒大杯,满,满,满!为我们健康,干,干,干!鬓发常青古未有。转眼红颜变苍颜。你看卖酒秦地女,婚然一笑有多甜。翩翩起舞赛天仙,刚刚十五如花年,莺歌燕语如琴弦。还记得汉武帝遗音《秋风辞》,千年过去,至今犹恨人生短!抓住流逝光阴不松手,把太阳拴在扶桑颠。哎,无奈,忧愁袭来,一天一天长一天。
宋词中的低吟浅唱 篇12
一、闹灯
正月十五前后,满城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人潮如涌,热闹非凡,于是在热闹的掩护下,少男少女或眉目传情,或私订幽会,或暗结同心,从深闺走出的大家闺秀抑或是小家碧玉,演绎出了无数爱情喜剧和悲剧。欧阳修《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时光匆匆,人生过客,钟情于斯,伊在何处?今人还有这种一见钟情吗?还有这样的深情和约会吗?繁华中的寂寞、寂寞中的繁华,人始终摆脱不了内心的孤独,追求的多也好,少也好,表面的喧嚣和繁华虽一时淹没了内心的孤寂,但心灵深处总有一颗孤独的心在不断地寻觅。
二、问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我们不要笑古人多愁善感,倒不妨扪心自问,在匆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的心情与自然的物候之间还能否有如此密切的感应?我们的心肠是否已经太硬?对于自然界的生命节奏是否已经麻木?天悠悠,地悠悠,还有人问春天在哪里吗?纵使有人问,那也是昼昼与夜夜,不知天已昏。
三、叹花
春夏秋冬,花事盛衰,兰花、海棠、杏花、桃花、牡丹、莲、荷、菊花、水仙等都是吟咏的对象,花之品格寓人之品格。而被吟咏最多的却是梅花。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多么高傲,多么纯洁,如此神韵,在字里行间涌出歌者的品格。
四、邀月
中国人对月亮格外有情,士大夫以赏月为雅事,古诗词中充满月的意象,也反映了牢固的乡土情结,请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赏月赏得这样壮思逸飞,怀人怀得这样胸怀宽广。读他的作品,如同登高望远,真觉得天地宽阔而人生美好。
五、悲秋
春是色,姹紫嫣红,情谊缠绵;秋是空,天高云淡,胸怀落寂。春是诗人的季节,秋是哲人的季节。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秋天是悲的,是愁的,因为秋天是空的。
六、伤别
人生之所以最苦别离,因为离别最使人感受到人生无常。在古代,交通不甚发达,人生聚散不定,一别之后,不知何时再聚,也可能再聚无日,一别竟成永诀。其次,命运莫测,别后不免为对方担心,有了无穷的牵挂。再次,生命短暂,青春相别,再见时也许皆已白头,彼此如同一面镜子,瞬间照出了岁月的无情。人这种有感情的动物,命运就让你充满了离愁别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七、相思
人是多情的种子,人生聚散无常,因此相思之苦便成为诗词中的一个主题。晏殊《玉楼春》:“绿扬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八、记梦
生有不解之缘。梦是苦难者的安慰、奋斗者的希望。昨是今非,昨日的欢乐已成梦。心高气傲,明日的灿烂尚是梦。但是,不必叹息人生如梦,因为梦也是人生的一种真实。“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九、醉酒
对于有些人来说,酒是一种知己,对于有些大诗人来说,酒更是一种解脱。酒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中国文人中多爱酒之人,曹操“对酒当歌”,李白“斗酒诗百篇”,欧阳修自号“醉翁”。不过欧阳公打破了日常生活的藩篱,使人与山水相融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打破功利社会的束缚,使人回归本性,回归自然。那么,酒只是工具,只要能达于醉的状态,没有酒也可。天下酒徒未必都是艺术家,大艺术家往往无酒而常醉。
像宋词一样生活等 篇13
爱上宋词一样生活
像宋词一样生活,可看作一次精神上的美容。
香港大会堂剧院,许茹云在此演出,演出内容居然是多媒体音乐剧 “我爱宋词之好风如水”。
演出效果如何并不重要,但现代人跟古代人笨拙的邂逅已经显露无疑,隔了几千年,用现代的皮肤接触宋词的皮肤,套用李响的逻辑,这也算是“零距离”。民间的忠告在于,缺什么补什么,这可以解释为何凡是能上餐桌的动物身上,唯独“鞭”排在畅销榜首位,腰子次之,也可以解释中国全民补钙的浪潮为何汹涌不止。坐在剧院倾听许茹云唱宋词的人们已经隐约觉得,我们的生活缺乏宋词元素,却还没有学会怎么补。
以前形容一个女人叫静如娇花照水,动若弱柳扶风,形神态度性感十足。现在的女人只有紧、露、透三招,神情苍白。过去女人跟男人比起来吹拉弹唱加女红样样全能冠军,现在的女人连做饭也经常弄糊。
所以,像宋词一样生活,可看作一次精神上的美容。
宋词起源于宋代女歌手的艳词,这个和现代的流行歌星没什么区别——源于娱乐圈并在民间形成大规模的FANS群体。单从人本上来说,现在的歌星可就好混得多,五音不全可以合成混音,歪瓜裂枣可以灯光扑粉,在商业化运作流水线上,名伶的制造立等可取。而两宋时候的歌伎至少也得是“世界小姐”级别的修养:首先得品味高妙,需要经常阅读时尚新锐期刊,还要定期参加临安或汴梁的春秋新装和首饰发布会,最好能时不时去暹罗、大食、波斯血拼;其次,多少得是个美女诗人,要能品评词藻,至少参加选美的时候不能在“爱钱”还是“爱国”上混淆。再次,能歌善舞,只会对对口型肯定行不通的,还得兼作词作曲。
所以,虽然古人今人际遇相仿,但是从宋词表达的文本上而言,“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显然比“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的境界高妙,悠远闲适。前者是爱绵绵无尽,后者是爱无能为力,前者在于心境,后者紧跟牙缝,老鼠和大米龌龊接吻。
宋代女词人的魅力,正在于精神层面的优雅,甚至当时品味甚高的知本家阶层都无从抵挡。她们诗词歌赋、吹拉弹唱都会,加上她们不受礼教束缚、性情放荡,所以倒显得活泼可爱。宋词女人对男人永恒的媚惑还在于能够跟知本男人的平等对话,这也是历代男人推崇万分的“解语花”,美人养眼的功能之外,还有一层知音的意思,这个很值得把光阴和金钱花在美容院里的女人们深思。著名的官员作家苏东坡退朝后,在后园散步时拍着自己的肚子问左右的侍儿:“你们说这里面装的是什么?”逮着拍马的机会,随从赶紧回答说是满腹经纶,可只有歌伎朝云一语中的,她说:“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这句话道尽了苏轼正直不阿的性格,也挠到了痒处,有这样的红粉知己在旁,想不快乐都难。周华健唱得好:一句话,一辈子。
不过尽管宋词女人有着歌伎身份,却并不随意跟人发生一夜情,比如宋代法律就规定,官妓又不得随便向官员提供性服务:可以歌舞佐酒,然不得私侍枕席。这似乎更值得在一夜情中慵倦打滚的现代女人学习,没有学会像宋词一样的精神性感,等于放逐了男人的心,而泛滥一夜情,那更是连男人的身体也放任了,据经济学的研究,通货膨胀了只有贬值一条出路。
女词人严蕊被诬陷跟一个公务员有染,被朱熹等道德警察下狱,严刑拷打月余,愣是只承认是工作关系而已,出狱后作词说:“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算是表明清白。可一旦这些柔弱的女子真爱上一个男人,那是任你多么严厉的礼教也阻止不住的,朱淑真曾大胆玩过婚外恋,“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是她在情爱中的状态,跟现在不同的是,她郁郁去世后文稿和风韵往事被付之一炬,而现在女人则急急忙忙出版回忆录,还要把隐私整理到网络上发表,让全球同此炎凉,收获骂声一片。
因此,我们等待宋词女人从内心深处绽放出的艳乍热烈的花朵,及早扦插到现代女人灵魂中。
宋词的芬芳
洁尘:宋词是我持续到现在的唯美主义倾向的发源地。
说宋词,姜夔首先浮上来,《扬州慢·淮左名都》,“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说这首宋词是我最喜欢的好像也不是,但印象最深刻。小时候就被这首词的意象给惊过,想那景色,清白若骨的月光和水光,映着一片娇红的芍药花,纵是小小年纪也不胜唏嘘了。应该说,宋词是我持续到现在的唯美主义倾向的发源地。
其实我从来没有集中读过宋词,可能是它的丰腴让我下意识地有所躲避,我只是时不时拿起一本翻翻。我一般不会看《全宋词》,而是感兴趣一些亲切的絮叨的文本,比如词话就比较对我口味,我有一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的“词林集珍”,64开,橘红色的封面,一人一集,总共好几十本,定价在几毛钱至一两块钱不等。好多年来,我出差时一般会在那套书里抽一本出来带在包里,方便轻巧。候机、等人或是在宾馆房间里没事时,我就拿出来挑几首读一读。
说来也是,宋词这东西似乎最符合旅人的心境。那么靡丽鲜艳的东西,和旅途上必然的飘零恍惚对应得恰到好处。它是微温的,不冻人,但也不暖人,所以它持久,因为靠不近它,正因为靠不近,所以它永恒。 我们离宋词有多远? 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 说来伸手拿过来就是,那些字那些词,哪一个不认识?那种美丽和哀愁也是可以共鸣分享的。如果充满离愁别绪,翻开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也就什么都道尽了。再读姜夔,“波心荡,冷月无声”,千年共此一景,古人和今人,一江水一明月,依稀仿佛同悲同喜,悟内心,悟世道,悟岁月、悟众生; 但,实际上,宋词已经遥不可及不可追了,宋词的情感已经消失了,它像一次逝去的爱情,记忆美好,但物非人亦非;对于我们来说,它是词语的盛宴,庄重华贵,供观看,供联想,不能狎玩;它的格律既是一道门槛,也是一件护衣,不容简陋之今人随意通过。它跟当下的我们之间有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我欣慰于这道屏障,也欣慰那遥远的距离。距离保障它成为永远的美丽和哀愁。
叶倾城:宋词成为我的时光隧道,让我握到前人的手。
该怎么去领悟宋词的芬芳?
没有津渡,就不能雾迷;当我们说到失楼台,斯年斯月的我们,指的是911,而非月色;我们也许还能懂得“无可奈何花落去”——公园里时不常地还有菊展;但,什么是“似曾相识燕归来”?
然而我又怎么能说,宋词已经消逝?
我在楼下,等朋友来接我吃饭。天渐渐黑了,路灯还没有燃起,巷子那端,是北国的烟尘土滚滚。我在昏灰的夜色里,吃力地辩认着一辆一辆白颜色的车,看清一个个车牌,都是失望。蓦然想起:望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而另一个身家千万、寻常不苟言笑的朋友,在四十八岁,遇到他的桃花劫,几经反复还是没了下文。他坐在我家沙发上,一杯清茶生生在手里握得冰凉。我想劝,张了几回嘴,不知从何说起。他却抬头一笑,说得若无其事:这真是,墙里秋千墙外道呀——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我忽然起了深深的震动。
我可能生在宋代,那时我穿瘦长窄袖交领的小衫子,领口袖口三镶三滚。而来到现代的我,一条牛仔裤永远穿得脏兮兮。但我的灵魂、我的悲痛与爱悦,其实没有变化,那些永恒的歌哭,比岁月更遥远漫长。在某些时刻,宋词成为我的时光隧道,让我握到前人的手。我如果能在人家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那是因为故事里,有我的心伤。
宋词,因此横亘在我们的生命里,它是不朽的。但所谓不朽,是指木乃伊而非活物,宋词,的确已经死去。但怎么说呢?我其实也不觉得是遗憾。
当大唐盛世走到极限,诗如枝头熟透的果子,摇摇欲坠,词却不过是席间佐酒的小调、汲水女子随口唱出的歌谣、不拘一格的少年文字。有井水处,便有柳词,翻译成现在的文本,大概就是:有华人处,就听得到周杰伦。
不是所有的流行都能成为经典,但绝大多数的经典,当然都曾经是流行。哪有不经过少年就沧桑的容颜?而新的面孔总会有不一样的笑容。当旧的文学体裁白发渐生,视线模糊,新的文学体裁便会横空出世,承接起整个文学的重担。步履会慌乱吧?方向会踯躇吧?可是他总会走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因为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去,花儿谢了明年还会开。
而那旧的,黯然、黯然退场……汉乐府如是,京剧如是,当然宋词也如是。
所以不必问宋词对于我们究竟是什么。我想那就仿佛夜里推窗,天上有月,活泼泼地流动,银光四射,月亮从来不问,此去,是要照耀扬州的水还是女子的梦。
而你,也不必问了。
我们离宋词有多远
说到底,在内心深处,女人原本是一样的。
文:陈彤
每个朝代都有幸运的人和不幸的人,这就是所谓生逢其时和生不逢时的区别。作为女人,如果选择生活在宋朝,幸或不幸,一半取决于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一半取决于她遇到个什么样的男人——所以,在宋朝与其做一个“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弱女子,不如做一个“舞裙歌板尽情欢”的奇女子。当然做奇女子如果要做得“风流得意”如李师师那样的,必须具备几个不可或缺的条件,“琵琶弦上说相思”,那是基本功,重要的是如何说相思和向谁说相思。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要得到宋朝男性文人的喜欢,对于女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因为宋朝男人并不喜欢“真刀真枪”的美女,他们喜欢那种感觉上的美女——也就是说他们并不要求美人穿着比基尼给他们看,他们只要求美人在灯下月下看起来很美就够了,他们喜欢寄情于美人,与美人酬唱应答。当然这也大大提高了宋朝美人的职业门槛和从业要求,你以为像今天这样,只要肯玉体横陈就可以享誉文艺界吗?
我们离宋词有多远?从时间距离上说,隔着将近一个千年,从心理距离上说,不过是“人远天涯近”。我们今天的男人和宋朝的男人相差多远?没多远,依然是有情的“为情所困”,无情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依然是无论得意还是失意都会想到女人的石榴裙,得意的时候,“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失意的时候,“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而我们今天的女人和宋朝的女人有什么区别?区别也不大,依然是喜欢“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依然是乐意“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我们依然对情爱有很多寄托,“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我们依然恨别离,依然抱怨“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常常听周遭的男文人控诉如今的女子之势利还不如宋朝的欢场女人——柳永一生不第,老死青楼,尚且有几个红颜知己肯为他出资薄葬,耿介孤傲的晏几道家道中落,一辈子没有什么大出息,尚且有四位红尘歌女名唤“莲、鸿、蘋、云”的与之热恋,为什么当今的女子不肯呢?我倒是觉得,那是因为青楼女子久在风尘,故看得破的缘故——就像现如今流行歌曲唱的那样“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既然如此,何必强求那些没出息的男人去争个名利呢?像李师师那样,自己靠着当朝皇上,艳帜高张,业余时间也不耽误和当朝第一才子周邦彦“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这和现如今的聪明女子有什么两样呢?你思念我只管思念我,我喜欢你只管喜欢你,但我有我的人生和方向——“高情已逐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所以说到底,在内心深处,女人原本是一样的,盼着一个好男人一个好归宿,“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好容易遇上的,谁舍得分离?但倘若总是失意,总是不遇,像李清照那样,丈夫生死别离,感慨身世凄凉,不免“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或者像朱淑真那样,好端端的才女,偏偏婚姻不如意,所以只好“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她们是真没办法呀,而今天我们大部分女子,如果有办法,还不各个都像李师师似的 “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如果没办法,除了怨自己命薄还能怎样?最多是像美国女强人赖斯似的,豁出去不嫁了,弄个功成名就给这个世界看看!而像赖斯这样的女子,宋朝也不是没有的,只是少,因为那样的女子,宋朝男人不欣赏,他们不欣赏,所以就不肯为她们写词了——不知道那属于宋朝男人的悲哀,还是宋朝女子的悲哀?
我们的生活缺乏宋词元素
朋友离别只是饕餮一顿,一周后不定又回来了,何必“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想念时不费气力地拿起话筒、运用视频,难得“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出游不是为了一朵花和那“满城春色宫墙柳”,而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伤感还在,只不过被浓缩在家里,对着电视抹泪珠子;
我们选择数字化的表达方式,直白、简洁却寡味;
宋词是多情的,而我们寡情却多欲,宁可了无情趣,不让欲望缺席。
魔鬼宋词典
秋波
赵本山版:秋天的菠菜。
时尚舞台版:电眼美女。衍生出“放电”“电倒”等拟物理学名词。
网络聊天版:视频。
从秋天的一泓秋水清凌到顾盼之间的强电流冲击,直至眼波化为网络电波,除了赵本山的实惠主义新概念,女人的眼睛中技术指标高歌猛进,内蕴越来越浅白,有如特技打造的好莱坞电影:能吸引眼球却止于吸引眼球。
秋千
最早的空姐:“乱红飞过秋千去”,飞过的何止落红,宋词女人的梦想也总在秋千上上下翩飞,那大概算是最早的空姐,还有“秋千散后朦胧月, 满院人闲”,说的分明是红眼航班。现在小女孩蜂拥考空姐,其传统实在源远流长。
素笺
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伊妹儿,差别在于古人习惯用动物邮寄:空中鸿雁传书,水里鱼传尺素,但尽管渔夫猎人少却总归不太保险,弄得古人忧心忡忡“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有了网络后用电邮就省事多了,唯一操心的是病毒感染,被随手删除。所以,连电邮都式微了,改用QQ或MSN,即时聊天。
镜子
宋词里的镜子,是女人自伤的工具: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现代人镜子同样是女人自伤的工具:胖了,长斑了,不够丰满了,太暗淡了……于是进军美容院,抽脂提臀丰胸割双眼皮。谁还对镜贴花黄?以前女人美丽自己要靠镜子DIY,现在统统交给美容院了,流水线制造,可批发。
画眉
词人说“画眉匀脸不知愁”,现在改做纹眉,那更是不知愁了,对镜画眉需要美术功底,还要有时尚观念操心“画眉入时无”,而纹眉只需要花钱功夫,还要尽心与时俱进,柳叶眉到一线眉狂追不已。
自此,画眉逐渐成为一种笼中小鸟的名称专利。
红袖添香
古代男性词人的最高理想:酒,女人。但光有女人和酒那是“丫的”,有了宋词清唱才是“雅的”。
今天男人酒吧艳遇的最高憧憬:红袖善舞是蹦迪身影,添上去的得是体香才上品,当然,没有袖子的吊带装妹妹更受欢迎。
细雨
宋词女人的细雨相当于敲在心房上的打击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或者“斜风细雨,乱愁如织”。那乐声琐碎,振颤,叹息似的快乐或忧伤着。
现代女人这样描述细雨:出门千万记住带伞,湿(失)身不要紧,淋病就麻烦了。
月亮
宋词女人眼中的月亮,是另一个自己依偎的情怀:谁共我,醉明月?也是孤独的见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现在的月亮成为滥情男女狡辩的借口:都是月亮惹的祸。也是爱情大忽悠的托词: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做代表遥远得够不着,女人渴望代表着心的月亮能换成钻戒,但显然这比登月还难。
栏杆
宋人古怪情结。文人感慨情场失意的道具,士大夫慨叹宦海沉浮的场所,每有感慨,必须凭栏慨叹一番。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不过宋人倚栏杆毕竟讲究安全第一,告诫模仿者曰:一 “楼高莫近危栏倚”二 “独自莫凭栏”。
今日民工的讨债方式。每到春节讨薪高峰,每每有民工独倚危栏,要把“栏杆拍遍”,然后大叫:快让新闻记者来!赶来的警方对“登临意”心领神会。
成就明星或者毁灭明星的方式。跨过栏杆的速度成就了刘翔,跨过栏杆的举动毁掉了张国荣陈宝莲。
见面
古人约会。男女授受不亲的宋词年代,见面有约会的甜蜜忐忑:“见面暂时还不见,看不足、惜不足”。酸酸的,甜甜的,有种初恋的味道。见了面还特有满足感:“须知见面过闻名”。
网友约会。网络聊天时代,见面有着悬疑叠生的忐忑:是美眉还是恐龙?是青蛙还是王子?怕怕的怪怪的,有种看恐怖片的的味道。见了面还特有沮丧感:见光死啊!遇见恐龙,大多不是吓死的,而是吐死的。
风流
古人百发百中拍马之词,意指风度韵致,潇洒意态。上可拍国家“故国风流”,小到拍文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更可拍人物“嫦娥见了,应羡风流”,实在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朦胧派拍马术的至高境界。
今人专指在男女关系上轻浮浪荡的诋毁之词,意指色中饿鬼爱好性骚扰。上可指大官员“作风不正”,下可责小女子“水性扬花”,更能引得政府纪委出动,百姓千夫所指。
婵娟
美妙仪态。古人有四婵娟:花、竹、人、月。
卑女名称。上过高中的同学还隐约记得郭沫若话剧《屈原》里的一个卑女的名字。
李纹翻唱古人一首歌曲中的一句歌词,多数哼唱的人不明其意义。
附庸风雅的人名。身边的王婵娟或者李婵娟,都可简称小娟。
芳草
词人对当时绿化环境和环保成果的炫耀,多指草地本身。“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或者“秋千外,芳草连天”。
今人对现代情爱泛滥的信心十足,多指唾手可得的女人:天涯何处无芳草。追不上刺手的玫瑰,杂草还是成堆的,赶不上花朵的高贵,但一亲芳泽比较容易,在好货不便宜的成本核算之后,容易到手的女人都划为草列,而且数量之多令人兴奋:“三步五步,芳草处处”。
鹊桥
词人遥想的幽会工程,浪漫却不坚固,每年走一次塌一次,深夜施工,“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原料是喜鹊,领衔主演是牛郎织女。所以约会时候还不能专心,左右顾盼,“忍顾鹊桥归路”,豆腐渣工程见证了坚贞爱情。
今人专指婚姻介绍所,看看各种征婚广告就会明白,这里的鹊桥更靠不住,多半不是喜鹊搭桥,而是另一飞禽充数,因为大多数尝试应征的人都觉得被放了鸽子。
留言
苏东坡的那首“海棠虽好不留诗”,偏偏是他在黄州当官的时候,写给他所喜欢的妓女李琪的。尽管词人有留言墙壁的嗜好,但因为留下的是诗词,就脱离了厕所文学的下流。野史中记载不少逸闻,据说客栈驿舍、楼苑台榭等的墙壁作品中,那些“笔画柔弱,语言哀怨”,尽管是“好事者戏为妇人女子之作”,也更容易吸引路人的眼球。有一首假装署名“女郎张惠卿”的,等诗人不久再路过此地,发现“和已满壁”。
现今留言嗜好多集中在网络上那个叫QQ的小企鹅,而且化身美眉留言的,也都能获准通过并得到积极回应。这一点,古今高度一致。
经典宋词意境转换
文:画眉
浓睡(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 打卡
浓睡,就是睡到酣畅淋漓自然醒吧?念及此,OL们恨不能即刻从写字楼蹦下去,冰冷的打卡机本身有什么罪过?罪过的是连睡梦里都在对客户谄笑。“现代职业女性健康报告”开篇第一句是:与那些曾经镇日不过做做针黹、弹弹琵琶的旧式妇女相比,现代都市女性的健康程度正日益不及其一…… 可是,不这样,又如何?
凤髻(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 烟花头
韶光总是短,而岁月那样长。烟花头,就是张曼玉在康佳广告上示范的那种冲冠怒发,仿佛那一生只得绚烂一瞬的寂寞烟花,使人初看常常悚然一惊,继看多少有些难过,并且在男生中的反响也不甚佳——所谓时尚,不过是女生给自己打的气,不信你看那些意气笃定者,谁没事老围着时尚打转?
黄金榜(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 MBA文凭
无论哪个年代,都少不得主流的认可。柳永虽屡试不第,却其实没啥好抱怨的,好歹他还有红翠可倚、玉箫可吹。放到今天,依他之放浪闲散,该给扫黄打非了。如今没有张MBA文凭,你还想“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檀郎(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 备胎
从前的女人要是不想盲嫁,恐怕只有私奔了。所以拥有“含笑问檀郎”心情的女人,不是以青春为筹码、从而能够相对自由与男人交往的歌舞伎,便只得托赖为前世烧过高香。如今的女人的筹码虽不是青春,但却是可能下一刻便千疮百孔的心——人愈懒就愈懒,自从男人肩头被卸下至少一半的责任后,整体品质迅速下滑,近日更流行什么“三不”——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无奈之下,女人只得学会为自己寻找“备胎男人”,就是这一个不堪了,尚有那一个即刻顶上。其间尺度分寸微妙,全靠各人修为。
新词(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HIP-HOP
新词黏黏糊糊多愁善感,当然HIP-HOP,“嘻哈”来得痛快。虽然除了它是街舞的总称、起源于美国街头舞者的即兴舞蹈动作,它具体的文化背景与深层内涵大伙也不是很明白,但这并不妨碍中国的年轻人一夕之间迷上了它的轻松随意、自由个性和反叛精神。聪明的周杰伦将两者巧妙结合了一下:“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于是他成为21世纪初中国年轻人最崇拜的偶像。
暗香(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HUGO深红女士香水
暗香之美,就在于闻到了,听到了,甚至摸到了,但就是看不到,得不到。现代女性多狡猾啊,老早就洞悉了其中奥妙,遂有各色香水争先恐后攫住女人的钱袋。1997年出品的HUGO深红女士香水,因有如下暗香涌动广告词,遂销势恒久不衰:HUGO女孩敢于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如此摩登而明朗的……暗香袭来之际,哪个男人挺得住?
雕鞍(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 BMW
千百年来,男人的坐骑早已面目全非,而女人的心事却一如既往。而无论是一千年前坐拥雕鞍的男子,还是如今驾乘BMW的男人,都当是现世的佼佼者吧?在这个游戏中,犯傻的是女人,好容易费尽周章嫁得王侯,却又“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罗裳(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Max Mara
想要快速了解一个时代?从女人的时装看起。由唐代相当开放的裸肩长裙,到宋朝密不透风的层层罗裳,到而今终于向随心所欲趋近的Max Mara,Fendi,Tod’s……哺育出代代英雄,却常常忘记来去之处的中国女人不知走了多少辛苦路,也难怪她们有点累了,黄昏,光色阑珊,点起一支YSL,吟起她们有关“罗裳” 最喜欢的一支宋词:“须臾放了残针线,脱罗裳,恣情无限……”是她们于自己偶然的一个小小犒赏。
小轩窗(小轩窗,正梳妆) & 复式结构落地飘窗
小轩窗里有秀面芙蓉,有斜飞宝鸭,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也有方写就上述万古深情、转眼便将一名宠婢送出去换宝马、致使那红颜含羞殒命的苏公;复式结构落地飘窗里有法国制造的薰衣草精油,有一览无余开放式的卫生间,运气好的话,也有片刻不是一点真诚没有的你侬我侬……
李清照的博客
爱上宋词女人的才情,学会向内心深处寻找性感底蕴而不是制造粉黛面具,学会坦荡张扬自己而不是在商业化社会中扭捏造作,学会对自己品味的坚持而不是放纵。所以,爱上宋词一样的生活其实是爱女人自己,嚣张地爱。
如果我曾羡慕过某人,那一定是李清照。
虽然我从来没见过她,连她的玉照也欠奉。有一部电影《李清照》,里面她有点女强人状,曾经闯了一群文人骚客的聚会,提笔作词艳惊群场,一言出来,已值九鼎。
我也没读过她的博客——她的词,就是她的博客。当她还待字闺中,她去秋游,乐而忘返,大概有个奶妈之流硬拖着她回家,她恋恋不舍地抱怨:“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她还想再玩呢。
她又热爱运动,“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有人报说客人来了,是她的未婚夫婿赵明诚,她“和羞走”,却又实在想看一眼良人的相貌,于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见便是钟情。
结了婚,是文学史上少有的恩爱夫妻,李清照不是黄脸婆:“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当然夫君只能说是:人面桃花相映红了。据说赵明诚也曾经花街柳巷徘徊,因为李清照不能生育,也将丫环收过房。但他们是相爱的,没有爱,当他离去,她怎会“人比黄花瘦”?
然后,发生了战争,离乱、分手、丧痛、后半生颠沛流离。南渡前,她写生离之愁,南渡后,则是死别之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泰坦尼克也装不下。
【宋词鉴赏论文】推荐阅读:
唐诗宋词鉴赏集07-24
大学宋词鉴赏教案08-19
唐诗宋词鉴赏(1-5首)08-27
鉴赏《宋词》词人笔下的憔悴09-15
宋词一剪梅的翻译和鉴赏09-24
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宋词鉴赏08-27
秦观《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宋词鉴赏10-12
漫谈宋词07-24
宋词和酒07-30
十大经典宋词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