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宋词》词人笔下的憔悴(精选10篇)
鉴赏《宋词》词人笔下的憔悴 篇1
憔悴1: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出处:欧阳修《青玉案》)
憔悴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处:柳永《蝶恋花》)
憔悴3: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出处:赵令畤《清平乐》)
憔悴4: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出处:程垓《水龙吟》)
憔悴5: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出处:袁去华《剑器近》)
憔悴6、“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出处:辛弃疾《阮郎归》:)
通过对比,王国维选择“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为一种境界,不在于“憔悴”,就在于“值得憔悴”。
出处1: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出处2: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处3: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出处4:程垓《水龙吟》:“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柳困桃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不堪重记。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拼醉。”
出处5:袁去华《剑器近》:“夜来雨,赖倩得东风吹住。海棠正妖娆处,且留取。悄庭户,试细听莺啼燕语,分明共人愁绪,怕春去。佳树,翠阴初转午。重帘未卷,乍睡起,寂寞看风絮。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彩笺无数,去却寒暄,到了浑无定据。断肠落日千山暮。”
出处6:辛弃疾《阮郎归》:“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宋词中词人的春日情怀 篇2
关键词:宋词 春词 春日情怀 春意象
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枝奇葩。它因为句式长短不同和韵律的协调以及思想内容的特殊性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光彩夺目。在已被世人知晓的一千四百余位词人中,就有两万多首作品流传至今。一本《宋词三百首》就以其精深的内容和寓意表现了此人们灿烂多姿的情怀,特别是春天这个让人无限遐思的季节,更是寄寓了词人们的时代感受、忧患意识和精神寄托。
一.春词的简单梳理
我们必须对宋代词人对春光这个意象在运用范围上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以找到春色迷人的景物与词人思想里内在的切合点。赵佶的《宴山亭·北行见杏花》句“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就靠春开的杏花抒发自己境遇悲凉的痛楚之情。王禹偁的《江南春》句“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表现自己对春光易逝,愿望难以实现的伤痛之感。潘阆的《江南春》和《踏莎行》以写春景为重心,抒发自己真情易逝,幽怨难抒的无奈处境。钱惟演的《木兰花》句“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映衬了在无限的春景下自己失意的情怀和日益远去的盛年。张先的《千秋岁》《天仙子》《青门引》欧阳修的《采桑子》《踏莎行》《蝶恋花》等反复吟咏对春光易逝的惋惜。晏殊的《浣溪沙》二首、《木兰花》三首、《踏莎行》都借春暮花落表达对物是人非的感伤。韩缜的《凤箫吟》、宋祁的《玉楼春》也借春光灿烂抒发对自身青春美妙的感慨。作为宋代词风的引领者柳永在表达对春光的留恋上却不太多,只有少数几首如《定风波》《清平乐》等借花红柳绿表达内心的离愁别恨。晏几道的《临江仙》《蝶恋花》《木兰花》《御街行》《虞美人》《留春令》等借大好春光来形容对好梦不再的惋惜。苏轼眼中的春景显得比较实在,如《水龙吟》中写到“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看来词人对春天的踪迹已经不是惋惜,而是在寻寻觅觅,尘土里留得住落花,流水却将落花带到了万里之遥。《蝶恋花》中把暮春给人的伤痛写得浩气回荡,真是“天涯何处无芳草!”秦观把一个“春”写得酣畅淋漓,可以说词词句句有春意,含春情。在《望海潮》中一句“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让人见到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满人间的景象;在《八六子》中的“春风十里柔情”让人感到春风拂面般的温暖;还有《江城子》中的“西城杨柳弄春柔”和《踏莎行》中的“可堪孤馆闭春寒”会使人体会春从冬过又向夏去的时间感。黄庭坚的《清平乐》中的“春归何处”和“春无踪迹谁知”会让人顿感春的无情和无义。赵令莳的《蝶恋花》二首、《清平乐》让人生生感觉到自己正在和一位多情美丽的春姑娘做离别时的倾诉。晁补之的《水龙吟》真的一句“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把对春的爱恨情愁写得入木三分,让人感觉得春之难,爱春不易。晁冲之的《临江仙》把曾经的好情好景看得如春暮落花一样淡然大气。舒璮的《虞美人》把春留得巧妙,自知一生光阴虚度,却不时劝慰友人不要忘了,一定要常常“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朱服的《渔家傲》把自己的愁绪看成是春天的一景,春水流啊流,离愁也无限。陈克的《菩萨蛮》把春天写得恬淡自在,洋溢着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如“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写得亲切感人。李元膺的《洞仙歌》对春的认识比他人更是高一筹,它不仅看得出一年里春天最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过了清明,已经不再是春天最美好的时候了,而且还告诉人们,在春天最美的时候不妨与春风共饮。李之仪的《谢池春》把寒冬过后的春天看成是一杯浓酒,点点春景让自己心绪难平,形容枯槁。周邦彦的《瑞龙吟》《风流子》《兰陵王》《琐窗寒》《六丑》等词句,让人看到的是一个年年如故的春天和一个让人愁绪万端的梦境。最典型的一句是《花犯》中的“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表达出对旧日光阴的留恋。贺铸、朱敦儒、张元幹、陈与义、辛弃疾、吴文英、李清照等许许多多的词人通过春光的无限美好表达着对昔日光阴的留恋以及对自己沦落他乡飘泊无助的离愁别恨。他们对融入自己悲欢离合和怀才不遇的春景看得深入细致,体会得精妙突出,是自有诗歌以来人类感情的最佳展现。比如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感皇恩》)“幾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薄幸》)“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消尽龙沙雪。”(《石州慢》)“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蝶恋花》)“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望湘人》)“凤城远、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绿头鸭》)词人把春天看成了自己寻亲望友,表达相思离情和怀念旧日美好时光的寄托。朱敦儒一句“且插梅花醉洛阳”表达出自己孤傲自赏的冷峻风格。张元幹的“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石州慢》)“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兰陵王》)叶梦得的暮春词写得十分感伤,如“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贺新郎》)“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虞美人》)李邴的“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汉宫春》)”蔡伸的“满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汉宫春》)”张孝祥的春词极富感情,如“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六州歌头 桃花》)”还有袁去华“弱柳千丝缕,嫩黄均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安公子》)”写得寒意逼人,爱国词人陆游在春词的内容上与很多词人显示出不一般的特色,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卜算子 咏梅》)”把梅看成是自己的化身。还有《钗头凤》整篇浸润在东风吹拂的离愁之中,给人感觉东风是愁绪离索和桃花落人空寂的的背后推手。范成大把一个春天写得风味浓厚,如“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忆秦娥》)”;还有“春慵恰是春塘水,一片糓纹愁。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眼儿媚》)”;“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霜天晓月 梅》)。”辛弃疾的春语写得慷慨激昂,情到深去有一种顿挫之感,比如:“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还有“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汉宫春 立春》)”写得春意盎然,生气勃勃。《摸鱼儿》词中把对春的感觉写得来时迟那时快,在忙碌中飞逝而过,如“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另一首“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唤、啼莺声住。(《祝英台近 晚春》)”把留春无奈的悲苦心情写得愁肠婉转。姜夔的春词别具一格,他不明写春,而是靠自己容颜的变化、思念的执着反衬春的生机,时光的短暂,如“春未绿,鬓先丝。(《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春初早被相思染。(《踏莎行》)”,还有“春渐远,汀州自绿,更添了、几声啼鴂。(《踏莎行》)”,还有“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淡黄柳》)”,“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暗香》)”,“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杏花天影》)”,“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一萼红》)”。刘克庄的春词有更多的身世之感,如“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贺新郎 九日》)”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直到宋亡,宋词中词人们在词章中对春情的表达绵绵不绝,他们手法不一,内容多样,表现的理想多姿多彩,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到宋代文人们期望建功立业,渴望家园美好和对光阴无限惋惜的内心意愿。
二.理解词人们对春意象的认同
春天,是一年初始的季节。随着料峭寒冬的结束,一个充满生机和盎然生命力的时光悄悄绽放了。早春时节,冰雪消融,大地万物复苏,但夹杂的寒风会使人不敢在外久留,但人们心中的热情却随着春天的气息弥漫开来;仲春时节,早开的花儿枝头绽放,特别是鲜艳的红色花朵会加重文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美好的故事往往就是在这时展开的;暮春时候,随着落花的凋谢和飘零,这象征着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就慢慢谢幕了,留给词人们的是对美妙时光的回忆和对美好希冀无力挽留的感伤以及对自己无力把握命运的愁苦和忧伤。
春天本是一个客观现象,引起宋代诸多词人的呼应并由此成为词人们意向展示的中心点,可谓是一个时代的突出特色,由此能够窥见文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风貌。
对宋词中的春意象可以做这样几点认识:
首先,早期的春天在词人们的脑海中总是徜徉着无限的美好。在所有写到春的宋词中,几乎所有的词人对初次认识到的春天都是肯定的、诗意的。如寇准的《江南春》、《踏莎行·春暮》等词中,通过这样的词语“柳依依、芳草远、杏花飞、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雨蒙蒙”,就把自己眼中的春与眼前的离愁作对比,把一个春天写得深情婉转,表现出春美之短与人情之深不相称的惋惜心理。还有晏殊的几曲词,通过“花落去、燕归来、小园香径、落花风雨、绿波、池塘水绿、风微暖、绿杨芳草、三月雨、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杨花濛濛、乱花飞絮、香茵、遍绿野、风光好、轂皱波纹、绿杨烟外、红杏枝头、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杨柳堆烟、雨横风狂、几度春风”这些字眼,表现了世事不随春变,春风得意处人情有冷暖的心境。即使南宋末年的宋词像张炎的《高阳台》也在词句中把春写得异乎寻常,如:“接叶巢莺、平波卷絮、东风且伴蔷薇、万绿、飞花、啼鹃”等词眼流露出对昔日美好光阴一去不复返的深深的惋惜,让所有的人感到春还是那样的春,可是时光却不同以往了。
其次,春意象是词人眼中得意时的凭借,悲伤时的梦想,哀伤时的希望。春风伴着春寒,春花和春雨,让词的情调变得多情。思乡怀旧,离愁别恨本是人之常情,可在词人的眼中它与春光融为一体,春成了词人抒情达意的代名词。比如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清平乐》中的“绿波依旧东流。”《木兰花》中的“长于春梦几多时。”和“池塘水绿微风暖。”等词句中就可看见春花、春燕、春水、春梦以及春风表现出的是人的悠游自在,景的生机蓬勃,时光的温存驻足。正是如此,才会让人在无奈、失意、悲苦、孤独和凄凉之中感觉几多暖意。辛弃疾在这方面的表现更是如此。如《贺新郎》中“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念奴娇》中“啼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汉宫春》中的两句“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和“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摸鱼儿》中的上阕“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祝英台近》中的“烟柳暗南浦”、“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青玉案》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些描写春情的词句无处不融进了词人那饱经忧患的气魄,春不属于他,可是他的的确确是属于春的,与春共呼吸,同叹息,春尽时也把词人的一腔热血也熄灭了。宋代词人对春的体会如此之深,感受如此细腻,让所有读过宋词的人对这一诗词意象表达的含义体会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对晏殊与辛弃疾春词意象的理解只是一个方面,把任何一位词人的春词拿来,我们都会感受到词的深一层内涵,比如史达祖的《绮罗香》中的“做冷欺花,將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词中把春雨带来的寒凉以及湿润的泥土和烟雾弥漫笼罩下的绿柳、蝴蝶、春燕让人感到特别的湿滑沉重。这大概与词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词人曾出使金国,目睹家园沦丧,故笔法显得沉重。
第三,宋词中春词的影响与词人对起兴手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宋词在继承古代诗歌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在表情达意上直接抒发自己的心胸抱负,让这一文体成为叙事抒情的有效载体。比如,我们常见的比兴体诗歌是《诗经》上的。最典型的是这种结构方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国风·周南·关雎)还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国风·周南·桃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这些四字句式因为与叙事内容明显不同,在诗歌的节奏上对唱和和情感上起到了一个烘云托月的作用,让诗歌表现出了很强的节奏感,韵律感和气势感,从而把人们的心情和思想带入到一个与内容相似的环境里,唤起了人们的共鸣。宋词在这方面把这种手法表现到了极致,不仅能够让节奏和韵律加强了,而且在抒发自己的境遇和情感上融为一体,大大突出了自己的感情力量,激发了读者的内心感触。如张先的《千秋岁》整首词在表现自己的离情别恨上幽怨深切,痛彻心扉,说自己“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这句优美深切的话语如果没有上阕对春的咏叹恐怕是激不起感情明白晓畅的表达。就是我们自己今天读来都感觉到一种内在的情感爆发,你看:
千秋岁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读来真如感觉眼前看着春光在慢慢流逝,却又无力将春光留住的那种痛彻心扉的感情。春光都如此难以挽留,就难以将美好的爱情时光留下来了,最终得到的是残红般的悲情片影。词人感情深沉浓郁,句法婉转哀伤,给读者以巨大的情感波折,让人感叹唏嘘。
词作家们不仅通过对春的直接比兴达到抒情达意的目的,而且还通过对春的间接比兴婉转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比如,姜夔的《踏莎行》,这首词因自己远行在外倍感孤寂,又因初春的美景触发自己肝肠,因而借对恋人的思念表达对心中爱人的牵肠挂肚。感情真挚深沉、委婉含蓄,句句满含浓浓的深情,叫人对月相思都会慢慢变冷,变空,变远。一句“淮南皓月冷千山”让初春之暖变得寒凉、空冷又漫长,从中看到姜夔那多情又丰富的情感世界。
这样看来,词人们在继承前人诗歌成就的基础上,又在技艺上发扬光大了,让词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符和这种曲子词的思想内容与自己的表情达意。
参考文献
1.宋词三百首:学生版/程帆主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5.
辛弃疾的鹧鸪天宋词鉴赏 篇3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这首《鹧鸪天》,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细玩词意,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寒鸦”当“晚日”之时,自然应该寻找栖息之处,大约在绕树啼叫吧!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处,又向谁家投宿呢?正因为这样,那本来没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鸦”,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变成“一片愁”了。
这首词,是写别愁离恨的。“愁”与“恨”,乃是全篇的基调。按照一般的构思,接下去仍然要写愁写恨,但作者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写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悦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乐景:“柳塘新绿却温柔。”把读者引入春意萌动、春情荡漾、温馨柔美的境界。唐人严维诗云:“柳塘春水漫,花塘夕阳迟。”北宋诗人梅尧臣称其“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如在目前”(《六一诗话》)。
辛弃疾的“柳塘新绿却温柔”,也有类似的艺术奥秘。“柳塘”一词,使人想见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处于什么季节,却无从得知。联系前面的“寒鸦”,便会想到时值严冬,柳叶黄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萧条的。然而诗人却别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相对于严冬而言,初春的水显得“温”,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但说它“温柔”,这就不仅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觉,而且表现了她的感情。这感情异常微妙,耐人寻味。凭借我们的经验:那一塘春水,既倒映着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着对对鸳鸯或其他水禽。抒情主人公看到这一切,就自然感到“温柔”,从而也联想到她与意中人欢聚之时是何等的“温柔”了。 “晚日寒鸦”与“柳塘新绿”,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继入目的两种景象。不难想见,这是乍暖还寒的初春。
前者就离别说,故“日”而曰“晚”,“鸦”而曰“寒”,引起的内心感受是“一片愁”。后者就相聚的回忆与展望说,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引起的内心感受是无限“温柔”。 这首词真可谓“工于发端”。开头两句展现的两种景象、两种感受、两种感情所体现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使抒情主人公神态毕现,因而以下文字,即从她的肺腑中流出。“柳塘新绿”,春光明丽,倘能与意中人象鸳鸯那样双双戏水,永不分离,便青春永驻,不会白头。
而事实上,意中人却在“晚日”将沉、“寒鸦”归巢之时走向天涯!如果信手拈来,“相思令人老”那句古诗,正可以作为此时心情的写照。然而文学是一种创作,贵在独创。请看诗人是如何创新的:“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心绪何等低回宛转,笔致何等摇曳生姿!“无离恨”是假设,不“白头”是假设变成事实之后希望出现的结果。可如今呢?假设未能成立,“白头”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紧承“离恨”、“白头”,以“肠已断,泪难收”开头,尽情吐露,略无含蓄。当感情如洪水暴发,冲决一切堤防的时候,是不可能含蓄、因为也用不着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结句“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中的“频”字,正与“重”字呼应。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 篇4
诗歌语言作为特殊的传达媒介则是整个语言家族中的皇后,它高度简约却能涵包巨大内蕴,超强缩浓却不失透剔晶莹是语言的的艺术,我们看看下面的唐诗宋词鉴赏论文吧!
唐诗宋词鉴赏论文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因为特殊的需要对一些诗歌语言进行了变形处理变形的,变形主要有词性的改变、词序的颠倒、字词的省略三种类型,变形后的诗歌诗歌语言更加简洁、含蓄、鲜活。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所以诗歌语言同其他文学样式如小说、戏剧等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型、凝练性和跳跃性。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多半是抒情小诗,一首诗歌里面的一方面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另一方面要借助极节省的语言外壳表达极隽永的思想情感,且要符合音韵的需求,这就需要诗歌作者必须对诗歌语言进行特殊处理,由此产生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之“变形”。这里,我就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语言变形现象作一简单论述。
1 中国古典诗歌中词性的改变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词语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诗眼就是一首诗的点睛之笔,是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语言意境的凝聚点和升华点,可谓笔力千钧。如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杜甫),“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做动词,且一做就做的鲜活生动,境界全出。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春天的勃勃生机就展现出来了。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热情洋溢的画面:大地复苏,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树下成片成片的花一下子全笑了,花枝招展的;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往来穿梭。这是春回大地时的姹紫嫣红、无限生机。再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春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也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酸涩到肥肥黄黄的圆甜,那黄中带红的`丰润,如何不叫人馋涎欲滴!以上各句中的“动”“多”“冷”“悦”“空”“绿”“闹”等都是活用词,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各有妙用,但其共同点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中国古典诗歌中词序的颠倒
在古典诗歌中为了适应格律诗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句子里常常有倒置词序的现象。主要有:
2.1定语与中心词倒置
“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咏柳》)中,“一树高”—— “一高树”。
2.2主语与宾语倒置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泉声咽危石”—— “危石咽泉声”:受到了高而险的石头的阻挡,清泉发出低沉的声音;“日色冷青松” ——“青松冷日色”:深山松林葱郁,使照在青松上的阳光也给人寒冷的感觉。
2.3状语与谓语的倒置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抒情主人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十二个字,表意丰富,即点明了时间、地点,特定环境,把自己置身于“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那“层林尽染”的万山,那“竟发”的百舸,长空搏击的雄鹰,嬉戏的游鱼……景色雄奇,色彩瑰丽,给人“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感。
这种倒装手法的应用,使诗歌语言凝练、言简意赅,用有限的篇幅蕴含丰富的内容,字字珠玑,疏朗流畅,节奏鲜明。
3 中国古典诗歌中字词的省略
中国古典诗歌中字词的省略,是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写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至乎。”诗词鉴赏离不开一个“想”字,诗歌中的“意象”,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读者只有张开想象的翅膀,去体验,去感受那一个个“无我之境”,才能真正品出“余味曲包”,韵味无穷,令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才能被作品传达的真情所感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却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在交代了时间、地点并渲染了气氛之后,突转笔锋,总写酒席结束时,主人劝酒辞行。还有《送别》,抓取的是别后一个人回家的场面:“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不写“执手相看泪眼”,不写殷殷话别,不写别后的瞩目遥望。这种想法即让人想起海明威的冰山风格,留下大片的空白让读者去填补,去想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有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着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了大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想象、填补:一位天涯游子于秋意浓厚之中更显孤独、凄凉。“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叶圣陶)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经过联想、想象,那看似孤立的“象”留下的空白,却因“意”的深沉而变得“貌合神离,似断实连”,诗词的韵味就犹如老白干,越品越醇厚。
宋词鉴赏:《蝶恋花》 篇5
冠绝古今的一代文豪苏东坡曾经为他的亡妻王弗写过一篇堪称千古悼亡词之魁的《江城子》,道尽夫妻相濡以沫的深情。其情之深,其伤之痛,感人至深,读来让人肝肠寸断。
其侍妾朝云与他也相知甚深,曾调侃说苏轼装了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史料记载,“侍妾朝云二十三年,敏而好义,忠敬如一。”在这短短的一句话里有对朝云的肯定与赞美,也有对二人感情的界定与评价。
据说苏轼在惠州参禅悟道时曾作《蝶恋花》一首,“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朝云听完深感人生无常以至于掩面痛哭流涕。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易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虽为一己之情怀,却颇具人生的哲理,在伤感之中又有勘破人生的旷达豪情。全篇寓情于景,清婉雅丽,深笃超迈,不缠绵悱恻却感人至深,很能体现东坡写情的特点。
上阙写景,抒发伤春之感。词人既善于把握暮春的特有风光,又善于借景抒情,在客观的描摹景色时融入了自己的深沉感受。“花褪残红青杏小”通过写景点出时令。“残红”再加以“褪”字,不禁给人几分伤春之意。杏已结子,但“青”又“小”,说明夏天刚到。“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通过写景交代地点。这两句将视线从枝头移开,转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空中轻燕斜飞,在村头盘旋飞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兴味,增添了动态美。舍外绿水环抱,于幽静之中含富贵气象。一个“绕”字,生动地描绘出具体的形象,让人油然而生美丽遐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是最为人称道的两句,先一抑后一扬,在跌宕起伏之中,表现出词人深挚的情感和旷达的襟怀。柳絮纷飞表明春已逝去,更何况“吹又少”呢?这种写法与“花褪残红”相似却又不露痕迹,故不觉重复,倒有缠绵悱恻之感。“何处无芳草”即皆是芳草之意。伴随放草茂的必然是百花残,这对立又统一的自然规律给人的艺术感染却是疏朗中有感伤,深婉动人。
下阙写人,表现情不为人解之恼。由于“绿水人家”环以高墙,“墙外行人”只能看到露出的秋千。“行人”听到佳人荡秋千的欢声笑语,却看不到佳人的.容貌姿态,令人不禁浮想联翩,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这种一藏一露的艺术描写,绝妙的创造出一个瑰丽的诗的境界,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情感真率而不落于轻,在词史上实属难得。黄蓼园说他的这句词“奇情四溢也”。诗词特别是文字无多的小词,最忌语言重复,而此词“墙里”、“墙外”的往复循环却妙趣横生。词人将男女之间的“单相思”做了高度精当的集中,把“墙外行人”与“墙里佳人”的“多情”与“无情”作了绝妙的对比:佳人欢笑,行人多情,结果是佳人洒下笑声一片,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烦恼徒生。最终得出了“多情却被无情恼”这一极富人生哲理的感悟。
初读此词,或许会有下阙单相思的喜剧同上阙深沉的伤春情调不甚协调之感。其实“春逝难留”与“佳人难见”都是在感慨“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繁华易逝而已,可谓词意流走一脉相承。
唐诗宋词鉴赏须背诵篇目 篇6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督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居易《长恨歌》(只背诵“临邛道士鸿都客”一段):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回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漏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苏轼【定**】: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摸鱼儿】《漕移湖南》
《水调歌头·追和》宋词鉴赏 篇7
我从前如李白是钓鳌的巨手,而今却如邵平成了隐居种瓜的园丁。三伏交秋的时节重来吴县,准能欣赏到太湖美秀丽的秋景。人世**在耳边摇荡,千古功名在身外飘浮,何时能让我张开神弓射金兵?辜负了大丈夫的雄心壮志,无奈何望着故园生愁发怔。
我常梦见受敌人蹂躏的中原,老泪纵横挥洒遍江南的大地。我有陈登志在天下的豪气,不似求田问舍的许汜。我有刘备忧国忘家之心,身在百尺高楼上卧睡。头发已稀疏还加上几根银丝,喜听清凉夜的倾盆大雨,在屋顶瓦沟上哗啦鸣脆。雄心壮志依然在,恨只恨光阴白白地随百川向东流逝。
《一剪梅·袁州解印》宋词鉴赏 篇8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
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
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刘克庄词作鉴赏
刘克庄是一个心怀天下、渴望为国立功的人。但在当时那个腐朽的时代里,他的`仕途却充满了曲折。嘉熙元年(1237)春,词人出使袁州,数月后即因火灾被劾罢官。刘克庄大为不服,写下这这首词以示申说。
词篇一开始即通过陌上行人对词人“下车上马太匆匆”的惊怪,使我们看出这次被解职是毫无道理的。“下车”“上马”其间相距不过数月,故云“太匆匆”。
“诗穷”、“文穷”是诗使人穷、文使人穷的意思。行人们这样发问正说明城中父老对他革职的不解与不平,这从侧面肯定了作者在袁州并无失职,失火不是他的过错。既然人们对他这次解官只当是因为诗穷,因为文穷之故,换言之即非为政有失,则作者被排挤的真相不是昭然若揭了吗?作者借行人之口,巧妙地为自己的罢官作了申诉。“春风”、“秋风”两句点出时间,表明清白,暗指仕途沉浮无常。
下半阕从作者方面立言,是对“行人”关切的回答。那意思是说:不要有什么奇怪,我自已倒落得个清闲。宋时,一般情况下知州兼任本州兵马钤辖和劝农使。知州的实职被夺,也就没有带兵、农的虚衔了,这是一种幽默的说法。“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出翁、唤作溪翁”这几句说既然当权者不给事干,那就只好从早玩到黑,从天黑睡到吃饭,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山翁”、“溪翁”。不能跻身仕途就作浪迹山林的打算,这在封建时代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要忘了作者其实是用反语发泄牢骚。刘克庄绝不是一个甘心作山翁、溪翁的人。
鉴赏《宋词》词人笔下的憔悴 篇9
②悬河口:言辞如河水倾泻,滔滔不绝,即“口若悬河”,比喻人的健谈。
③车如鸡栖马如狗:车盖如鸡栖之所,骏马奔如狗。
④白纶(guān)巾:白丝头巾。
⑤扑黄尘:奔走于风尘之中。
⑥“衰兰”二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句子。
⑦旗亭:即酒楼。此指送别之地。
⑧当垆秦女:用辛延年《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语如弦:韦庄词《菩萨蛮》:“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这里指胡姬的笑语象琵琶弦上的歌声。
⑨遗音:遗留下的歌曲。秋风曲:指汉武帝《秋风辞》,其结尾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感叹欢乐不长,人生苦短。
⑩扶桑:神话中神树,古谓为日出处。《淮南子》:“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系扶桑,即要留住时光,与“揽流光”意同。
《行路难·缚虎手》创作背景
宋词鉴赏 一剪梅 李清照 赏析 篇10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解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鉴赏《宋词》词人笔下的憔悴】推荐阅读:
宋词鉴赏论文07-30
唐诗宋词鉴赏集07-24
大学宋词鉴赏教案08-19
宋词一剪梅的翻译和鉴赏09-24
唐诗宋词鉴赏(1-5首)08-27
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宋词鉴赏08-27
秦观《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宋词鉴赏10-12
描写菊花的宋词07-20
唐诗宋词的美感教学07-30
宋词翻译的目的性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