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复习

2024-09-03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精选8篇)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 篇1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导学案

一、课

题:《唐诗宋词选读》模块复习

二、复习目标:

1.积累诗歌鉴赏基本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

2.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找准鉴赏的切入点。

3.通过具体的诗歌鉴赏训练,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4.诗歌名句背诵默写。

三、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意象内涵的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方法。

2.难点:各种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

四、教 学 法:分类整理

教师解析

学生训练

五、教

具:导学案

《高考总复习语文》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考纲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二、考纲解读: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这一考纲规定的考点决定了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范围和答题指向。尽管每道试题的答案千差万别,但并不意味着答题时毫无规律可循。答案的准确性主要决定于考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决定于考生阅读和鉴赏的经验。而作为考试的诗歌鉴赏最终要形诸文字,这就存在一个清晰准确严谨表达的问题。命题材料圈定在唐诗宋词,题型趋于纯主观化,考查内容越考越细,试题难度加大,评分尊重考生的个性化解读与评价。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三、学教法指导:

(一)、读

“读”,是从文本中获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径。对诗歌而言,“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从读诗中获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

如何读?可事先设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让学生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还可以事先选出与所读诗歌类型相同或完全相反的诗歌,比较着读。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只要是利于诗歌的鉴赏,都可采用。如慢读、快读、不快不慢地读、抑扬顿挫地读、闭着眼睛读、瞪着眼睛读、摇头晃脑地读等等。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意绪(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词——诗眼或词眼)和特定的意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

“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它让同学们粗浅地感知到了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二)、悟

“悟”是在“读”所感知获取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过程。通过悟,可较为具体地把握诗歌意境、作者意绪等鉴赏内容,因此,这一步更为重要。那么,“悟”什么?悟诗歌意象,悟诗句中的关键词(诗眼或词眼)。

1.悟意象

在悟之前,同学们要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哪些作用,如此,在悟的过程中方能变盲目为有的放矢。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衬托人物节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以景衬情(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绿”衬托想思情浓,“丝”“枝”分别与“思”“知”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江碧鸟逾白》则是用喜景衬悲情)。当然,这些作用在诗歌中并不具备独立性,一首诗歌中,所有的作用可能都兼而有之,这就要求在鉴赏时,不能顾此而失彼。

有了意象这许多作用,悟意象就显得有据可依了,但如何悟呢?

首先找出诗歌中的个体意象或是意象群,再进行揣摩感知。如是个体意象,须赋予意象以人文情感进行鉴赏。如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诗中的个体意象“潮水”,鉴赏时就须赋予人文情感。“潮水”给人的感觉,它总是一来一回,来时似乎很激越、狂野,充满着一股激情,待它猛烈撞击着海岸或沿着沙滩耗尽一切力量之后返回时,却显得平和,似乎有些瘫软或者懊丧或者失落。就此,我们可以展开想象:潮水来时是想索取点什么,还是想发泄点什么?回去时,是得到了一种满足,还是遭到了冷遇?结合后面的“寂寞回”便可知晓。由此推知,原来作者是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是为以景衬境;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是为情景交融。如是意象群,须进入多个意象组合构造的画面以各种感官加以感知。如杜甫《登高》一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句,诗人调动听觉、视觉组织了“秋风”、“高天”、“猿啸”、“沙渚”、“江鸟”这些意象构筑了一幅精美的画图。“临其境”,便有视觉开阔、听觉凄婉之感,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情感基调;同时,视觉的恢廓,又衬托出了作者颠沛流离的独苦,是为以景衬情。——这些都是通过塑造意境所展现的情趣。

2.悟关键词

诗歌中有一些高度聚集作者情感或者用来描述氛围的关键词语,我们把这些词语叫做诗眼或词眼。它通过强烈的节奏为“读”所感知。如“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

悟词,一般从词的本义入手,去悟其在诗境中的深层含义。如“又”是“再一次”之意,它表明春风是一季又一季地吹上小楼,同时也是一季又一季地吹在小楼中人的心上。“故国”难在,且时间越来越久远,不能不给李煜这个亡国之君增加了一层又一层的愁意,甚至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其中有悔恨、叹息等等,——一个“又”字所聚集的情感竟难以尽表。“自”、“空”二字则是写出了武侯祠的寂寞、荒凉的氛围

(三)、联

在“悟”的过程中,我们已较为具体地把握了诗歌鉴赏的各方面内容,但这还只是对诗歌价值的相对单一取向,并不全面。因为有的诗歌还具有它的现实意义,所以在鉴赏时,还必须联系作者写作的当时背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因素。如此,才能具体、全面、客观、公正地鉴赏诗歌。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鉴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了解相当一部分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状况。如在《石头城》一诗中,只把从悟中得到的“抒发作者对‘故国’昔盛今衰的感慨”作为鉴赏的最终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也违背了作者作此诗的真正意愿。因为诗人刘禹锡在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应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四)、结

1.诗歌类型及宏观鉴赏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并且每一类型的各诗歌又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所以对诗歌类型及其宏观鉴赏的总结也很重要,如此同学们才可知一而类三,最终达到鉴赏各种诗歌的目的。

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伤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种类型。但同时,它们又存在着交叉性,也就是说,鉴赏此类诗歌的方法也可用来鉴赏其它类诗歌。

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

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2.诗歌鉴赏要目

“读·悟·联”只是解决了如何鉴赏诗歌的问题,至于鉴赏出诗歌的哪些东西来而且又无遗漏,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2009年高考说明》已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即重在对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语言三方面的鉴赏。所以在总结时,就必须牢牢抓住这三个内容。

诗歌形象、表达技巧、语言的鉴赏要目见下表:

鉴赏类别

鉴赏要目

形象

人形象

品质、性格、节操等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思想情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物形象

物之特征

托物言志诗中的物

景(或环境)

特点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表达技巧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移情于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托物言志(或象征)

托物言志诗《墨梅》

反衬(或对比或烘托)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色镜中看”

虚实结合

苏轼《江城子》

动静结合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用典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多角度(由远而近、由上而下,远望、近观,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语言

清新、自然、朴素

山水田园诗

豪放俊逸

李白诗

沉郁顿挫

杜甫诗

峻伟奔腾,雄浑豪迈

边塞诗

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用典诗、咏史怀古诗

通俗、直白

白居易诗

作业:整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三、四课时

复习内容:1.诗歌表达技巧例题鉴赏

2.诗歌鉴赏知识积累。

一、巧用修辞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再如: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在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虽然意境开朗壮阔,写出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但这只是表象。内里还包含着作者当时的处境(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年龄58岁,既老且病,生活窘困)及国家的处境——沉浮。

其它修辞,如反复、排比、夸张、比兴等手法,由于比较简单或常用于现代诗歌中,同学们可以在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分别把握。

二、表现手法

(一)象征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等等。

(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析: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长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类似的还有于谦的《石灰吟》、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张九龄的《感遇》等等。

(三)注重写景

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言恨,如何传情达意?古人惯用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了。常用写景方式有:

1.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双调]折桂令 中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发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析:“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句,以“玉露”“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之景侧面烘托出月光的清朗之态

2.以景衬情(景)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如:

[双调]清江引

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鹿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

3.侧重写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

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动景(前两句)静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4.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恢廓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②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如: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5.虚实结合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像。联想和想像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像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总之,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在意境的塑造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等。

(四)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三、结构

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结构模式有:

(一)层层渲染、铺垫,如:

江上看山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二)首尾照应

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三)结构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如: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析: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还有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欲扬先抑的技巧等等,只要我们在训练中认真总结,归结模式,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答题策略:

1.就诗论诗,不枝不蔓 高考是初步鉴赏,强调对诗歌本身特点进行思考作答,无需引经据典,用它作品比较。

2.分点答题,点后例证

3.品评技巧,品味语言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要求,抓住诗歌本身特点,把握其艺术技巧。

4.知人论世,评出特点

5.文学理论,适量点缀

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理性语言要恰当地运用上,可以使答案显得厚实,有深度和力度,技高一筹。

部分常见意象所寄寓的情感:(学生对以下知识要熟知)

思乡类:

孤灯、孤云——孤苦的思乡、思亲情、游子情,或孤独、失落的感觉。

飞镜、明月——望月怀远、思乡、思亲情,别离思聚;或发怀古之幽思

落日——故人情。

日暮——思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双鲤、鲤鱼、鲤素——传递书信,信、音讯。

尺素:、札、书札——信。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浮云、孤雁、飞蓬、孤蓬、归蓬落帆、断鸿、——孤寂的游子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戍鼓、雁声——离别、思念之悲凉。

玉关情、羌管——思念征人远戍或征人思归 战争类:

投笔——弃文从武。

长城——守边的将士。

朔马、胡马、楼兰——边境之敌。

胡霜——边地。

撞金——止行阵。鸣鼓——进军。

边声、角起、角声——军中号角吹响。

戎旌——军旗。

千嶂、孤城——边塞之荒凉。

山水田园诗类:

闲云、野鹤——隐居之闲适、怡然自得。

其他类: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武陵人——桃花源。

旧家燕子——物是人非的伤感。

庄生梦蝶——美好而虚幻。

红豆———爱情或相思。

比翼、比目、双栖——夫妻恩爱。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商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五柳——隐者。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青云——高的地位。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有时也有思乡之意。如“日暮乡关何处是”。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

(梅雨:悠悠愁绪)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出山——①首次当官②隐居后又出任官职。

4.注意季节、节日中的意象所寄寓的情感。

①春日——喜庆、美好、希望

【借助的物象】

青山、霞、春色、春光、春阳、春昼、春风、东风、晴云、烟笼、麦雨、好雨、春雨、春流、绿波、兰溪、鹅湖、新燕、早燕、飞燕、喜鹊、鹊声、鸳鸯、新莺、娇莺、杜鹃、黄鹂、黄鸟、黄蜂、粉蝶、戏蝶、白鸥、白鹭、芭蕉、草色、绿锦、浮萍、杨花、梅花、海棠、兰花、菜花、绿葵、芍药、蔷薇、山榴、梨花、杏花、红杏、梅杏、点红、桃花、桃红、柳絮、柳花、暗翠、绿翠、翠柳、翠微、晴翠、垂杨、花树、暖树、红树、芳树、鞭笋等。

也有以乐景反衬悲情的,如伤春诗、怀人诗。

②夏日——青春、热烈,畅抒情怀。

【借助的物象】

子规、蚕桑、蛙声、鸣蛙、蜻蜓、黄梅、梅子、雨蓑、琵琶、种瓜、菜花、芙蓉、小荷、莲花、莲叶、荷叶、荷香、藕花、榴花、榴红、早菱、初莲、白鹭、鸣蝉、萤火、浓荫、稻畦等。

③秋日——多表凄清、悲苦、乡思之情

【常用词语】

愁、孤、残、寂、冷、凉、凄、苦、清、黄等

【借助的物象】

秋夕、秋夜、秋水、秋风、秋雨、秋霜、秋月、秋兰、秋叶、木叶、霜叶、落叶、黄叶、落木、落霞、残霞、孤烟、芦花、残阳、夕阳、落日、桐叶、梧桐、衰草、寒山、夕岚、飞霜、霜天、霜晴、霜气、霜月、冷月、冷露、冷桂、冷松、婵娟、月斜、月落、半月、寒星、寒塘、寒蝉、寒雁、寒鸿、塞鸿、鸿声、凉雁、北雁、去雁、孤雁、雁阵、燕去、虫吟、蟋蟀、乌啼、采菊、菊花、菊黄、黄花、荞麦、西风、枫林、江枫、清笳、渔火等。

④冬日——傲寒、狩猎、艰难、旅景、艰难、咏雪

【借助的物象】

冬雪、江雪、琼枝、飞花、天寒、风雪、风霜、草尽、沙雪等。

注意借代修辞格所常用的景物“套路”——古人状物抒情常用的一些较为固定的代称。如:

【战争、战乱】烽火、硝烟、狼烟、干戈、天狼、兵锋。

【书信】鸿雁、鲤鱼、青鸟、青鸾、尺素、锦书、函、笺、简、札、书札、尺牍。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橹、楫。

【马、车马】平聪、玉鞭、玉勒、征辔、鞭、雕鞍、鞍。

【太阳】羲和、东曦、金鸟、金盆

【月亮】蟾蜍、蟾宫、蟾、玉兔、素娥、姮娥、嫦娥、婵娟、银阕、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桂树、桂花。

【时光】鸟、兔、漏、鉴

表节日的词:

元日——正月初一,喜庆之日。

寒食、清明、重阳——登高怀远

(五)揣摩诗眼,注意诗中用字。

诗眼,即点睛之笔,着此一笔,境界全出

——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信息,能引起人无限联想。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令人想象到枝头蝶飞蜂舞,鸟争鸣,花争艳,人欢笑的景象

1.多是动词,有时是形容词

2.或形容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活用之词不但具有原有词语所具有的色彩、情状或具体形象,而且有了动感。

3.动词的使动用法或形容词或名词活用使动用法——言简意赅。(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即诗眼)

4.巧用虚词,有时虚词也传神主要是转折连词或语气副词。(如:“无端偏向别时圆”的“偏”字)

5.平字见奇,常字见新。(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出”状鱼儿之乐。“斜”状燕儿之轻盈,两字皆诗眼)

6.注意诗中与标题相照应的词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其中“早”与“一枝”相呼应。

又如:“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唐人钱珝《未展芭蕉》)

诗中“未展芭蕉”——“冷烛”——“绿蜡”相照应,说明把“未展芭蕉”比作不冒烟的绿烛;“未展芭蕉”——“书札”——“芳心”相照应,“卷”——“未展”——“缄”相照应。说明把未展芭蕉叶比作卷起的“书札”书札包藏的是因为害怕什么羞于展开心曲的“芳心”。即书札里表露的是一个正在暗恋中的姑娘的心意

7.多用具体名词,塑造具体形象,或使多个意象并列入句,组成生活画面(如“枯藤、老树、昏鸦”)。

作业:整理本课时有关诗歌鉴赏嘴基本的内容。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山东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分析总结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2006年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做岸之气溢下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2007年山东卷)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2008年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2008年山东卷)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一、【参考答案】 ⑴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⑵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二、【参考答案】(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①将馆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指代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三、【参考答案】

(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四、【参考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命题立意】(1)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应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悠悠”写出了什么内容,二是对抒情起什么作用。(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变化,首先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红袖凭江楼”,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高考试题分析总结:

第六、七课时

复习内容:《唐诗宋词选读》重点文本鉴赏解读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1.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化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请结合诗句说一说使人是怎样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3.诵读上面的诗歌,赏析诗人是如何用对比手法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

4.本诗最突出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6.这首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后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7.诵读本诗,具体赏析诗人是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8.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层次感强,情景结合,请结合诗句对此作具体赏析。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9.这首词的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浅于深,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认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0.这首词是怎样巧妙地做到“物人合一”的?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这是一首咏物明志之作,作者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表明了什么样的君子人格?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2.结合课本注释,具体分析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第八、九课时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专题测试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1)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假托—个女子的身份、口气,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别绪,清代词学理论家陈廷焯评价此间:“语不深而情深,千古离别之词,以此为最。”请问词的上阕表现了女子怎样复杂的心情?(4分)

(2)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出语不凡,感人至深,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上 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以上两首诗同写对爱情的坚贞、执着,但是语言风格迥异:前一首风格是,后一首风格是

。(2分)

(2)两首诗的艺术技巧也不相同:前一首主要用

方法,后一首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其好处分别是

(6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踏 莎 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本词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情景交融除外)简要赏析。(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抒情的句子。请通读全词,说说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两题。(8分)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⑴本诗题为“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甚佳”二字。(3分)

⑵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两位诗人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5分)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转千匝绕郡城。

[注] 山房:士大夫的别墅;春事:春天的景色。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l)分别概括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相同点?请简要分析。(4分)

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第十、十一课时

《唐诗宋词选读》名句默写复习

云霞出海曙。(杜审言《和晋陵早春游望》)

闲云潭影日悠悠。阁中帝子今何在?。

春江潮水连海平。(《春江花月夜》)

江流宛转绕芳甸。(《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

昨夜闲潭梦落花。(《春江花月夜》)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代悲白头翁》)。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 战士军前半死生。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高适《燕歌行》

千岩万转路不定,熊咆龙吟殷岩泉。,使我不得开心颜。

浮云游子意。挥手自兹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月。

,细草微风岸。星垂平野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去紫台连朔漠。

魂。

欲为圣明除弊事,在?。

惊风乱飐芙蓉水,目。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

江涵秋影雁初飞。

头归。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身无彩凤双飞翼。(李商隐)。

。使金樽空对。

,环珮空归月夜

。云横秦岭家何

。岭树重遮千里。,菊花须插满。。

独立小桥风满袖。(冯延巳《鹊踏枝》)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流水落花春去也。

池上碧苔三四点。„„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离愁渐远渐无穷。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春山。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范仲淹《苏幕遮》)

沙上并禽池上暝。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谁怕?。

_____________

___,归去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

拣尽寒枝不肯栖。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贺铸《横塘路》)

叶上初阳干宿雨。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莫等闲。

壮志饥餐胡虏肉。(岳飞《满江红》)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咏梅》

二十四桥仍在。念桥边红药。

青山遮不住。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

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东风夜放花千树,众里寻他千百度,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醉里挑灯看剑。宝马雕车香满路。

,那人却在。,,五十弦翻塞外声。

。八百里分麾下炙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 篇2

一、以评论导入高屋建瓴

唐诗和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 不知产生了多少精妙绝伦的评论。这些评论, 如能介绍给学生,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能使他们高屋建瓴, 更透彻地理解内容, 从较高层次上鉴赏诗词。

在教学李煜的《浪淘沙令》时, 笔者先出示了两个人的评论:尼采说“一切文学, 余爱以血书者。”王国维说:“后主之词, 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学生自然产生疑问:“为什么后主之词是以血书写的?”从而带着悬念, 饶有兴趣地想知道李煜和《浪淘沙令》的情况。笔者继而演示《西清诗话》这段话:“南唐李后主归朝后, 每怀江国, 且念嫔妾散落, 郁郁不自聊, 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 含思凄惋, 未几下世。”通过讲解, 学生了解到这首词作于李煜死前不久, 知人论世, 就能体悟到“梦里不知身是客”“天上人间”这些使人肝肠寸断的句子的言外之意了。这样借鉴评论导入, 能引起学生质疑思考, 有所悟, 有所得。

二、以诗词导入温故知新

韩愈说:“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唐宋时代有许多诗词巨星, 他们的作品脍炙人口,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由熟知的诗句导入再讲授学生相对较陌生的杜甫、孟浩然的《客至》《与诸子登岘山》, 这样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新旧知识衔接, 学生就容易接受。

此后, 又有很多文人墨客衍生了新的作品, 这些作品因年代较近, 更易为学生理解。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 引出名人大家的作品。如余光中先生的诗《寻李白》, 其中有几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杜甫曾称赞李白“诗无敌”, 李白因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杜甫又曾称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也因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那么, 李白是如何把酒和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由余光中的《寻李白》导入, 由今入古, 穿越时空, 李白的《将进酒》潇洒进入了新课程序。这样的导入, 新旧知识紧密融合, 使学生温故知新, 更有实效性。

三、以历史背景导入有理有据

《唐诗宋词选读》把苏轼的词单列一个专题, 这是因苏轼在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方面开拓了词的表现境界, 能把读者从“花间”带向人间, 从“樽前”带向世前。此专题选入苏轼《定风波》、《江城子》、《水龙吟》、《卜算子》四首内容情感不同的词。或叙事或悼亡或咏物, 有的清新明快诚挚深永, 有的雄壮超脱奔放流转。要把握其内涵, 必须了解苏轼的生平。苏轼从少年科举成名到官场几起几落, 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导致不同心境下情感波澜起伏。如学习《定风波》, 必定要了解苏轼贬官黄州, 追其原因, 是因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而遭遇“乌台诗案”。故笔者就从“乌台诗案”导入, 介绍案件的前因后果。学生了解该历史背景后就很容易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中“风雨”之“曲笔”意, 从而考证苏轼在《定风波》中通过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小事想表达什么。最后分析得出苏轼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表现出的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和旷达超逸的胸襟这一主旨。

又如, 学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可从韩愈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这个历史背景说起;而了解牛党李党之争这个历史背景, 会有助于理解李商隐诗旨的隐晦曲折。这样的导入, 有理有据, 考证分析, 更显严谨。

四、以故事导入激趣生情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 用故事导入可有效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求知情趣, 挖掘学生追根究底的潜质。如在讲解李清照的《醉花阴》前, 笔者根据《琅记》中一段记录“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 自愧弗逮, 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 忘食忘寝者三日夜, 得五十阕, 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 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 答曰:‘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用现代汉语徐徐讲述该故事, 学生兴趣盎然, 情不自禁诵读“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都沉浸在作者“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绪中。这样的导入, 激趣生情, 更有感染力。

唐诗宋词的导入, 还有多种方法, 如练习导入;图画、音乐导入等。当然, 无论哪种导入, 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 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都必须为课堂和学生服务。既要激发学生兴趣, 又使之思索辨析碰撞顿悟;既要有优美的文学性, 又要有良好的实效性。从该意义上讲, 导入是一种方法, 更是一种艺术。因此, 教师必须加强个人修养,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56-57

《唐诗宋词选读》教学十法 篇3

1.运用“问题教学法”。在开课伊始,因为学生的基础较薄。此时教师要多讲授一些,但讲授不代表就是满堂灌,精彩的讲授事实上是在引导、在启发。怎样使自己的讲授“出彩”呢?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其主要操作环节是:(1)布置预习,触发问题;(2)检查梳理,交流问题;(3)意见撞击,筛选问题;(4)递进思考,解剖问题;(5)拓宽阅读。深化问题。问题是思维的种子,但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筛选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来思考、来研究。这样有利于他们对唐诗宋词的深刻领悟。因此第三个环节是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如在讲解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时,课前硬性布置学生读有所思,必须提出至少一个问题,结果全班汇集起来,上课时就充满了思维的历险,而我们在课上又“筛选”出“李白是怎样建构他的诗化人生观的”这一核心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突出重点。

2.建构“自学、试教、答疑、检测”教学模式。我校生物学科组申报了“自学、试教、答疑、检测”教学模式研究,笔者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教学内容,也采用了这种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自学”阶段,要发动学生搜集资料、钻研教材、合理分工、合作学习,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分头学习一个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作深入的研究;在“试教”阶段,要指导学生精心制作教具,如重要的引文可以制作成幻灯片,典型的例证可以印发材料,这样可以减轻上课的背、讲负担;在“答疑”阶段,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要引导学生互相辩论、争论,形成“脑风暴”,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要“好为人师”,要以“少讲”甚至“不讲”为最高境界;在“检测”阶段。要发动学生自己出题,因为出题也是一种学习。“自学、试教、答疑、检测”教学模式的施行,让学生转换了角色,凸现其主体地位,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3.组织专题教学沙龙。一个专题讲授结束之后,可以利用一堂课时间,将讲台撤去,将桌椅围成圆形,由学生主持。师生对话。搞一个专题教学沙龙。主要任务是对这一个专题的教学情况进行交流。包括教师的讲课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听课体会、学习疑问等等。凡是与这一专题的学习有关的都可以谈。如“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讲完之后,我们可以组织“漫谈复制李白·拜李白为师写好作文”的单元教学沙龙。为了防止学生一时思考不成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可以叫学生提前思考,预先准备了小纸条,届时交给教师,由教师现场“答记者问”。也可以现问现答,鼓励学生大胆地向教师“进攻”!教师要认真听、认真记。对那些合理的建议与批评要做到从善如流;学生要认真准备、大胆提问,力争做到有的放矢、满载而归。

4.召开文学作品阅读笔会。任何作品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作家创作实践的基础之上的,理解作品也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量,所以定期召开文学作品阅读笔会,或者一个月专门拿出一节课作为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是非常有益的。笔会内容可以先从单篇文章开始,接着是选文,再是作品原著、理论原著。可以将其搞成一个个系列,如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等,或诗、词、曲、散文、小说等。如讲完唐诗部分时,可以组织学生在阅读古今中外诗歌的基础上,召开“如何欣赏诗美”阅读笔会。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读书、如何读出东西来、如何把自己读到的东西写成文章,要循循善诱,持之以恒。

5.组织唐诗宋词知识竞赛。根据唐诗宋词的体裁特点。学生必须背诵积累,为此我们可以定期组织知识竞赛,形式可以模仿央视幸运52或三星智力快车那样,背的形式灵活一些,要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之中积淀语文素养,提高学习兴趣。我们组织老师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可以为每一届学生使用,长期坚持下去,还可以作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一个特色呢。另外我们也与时俱进,增加了一些新的比赛形式:如出示一首英译唐诗,要求学生背诵其中文原版;给选手提供一台宽带上网的电脑,要求他用最短的时间在网上找到一首诗的音频或视频朗读;给学生提供一首诗,要求他们在电脑上用最快的速度输入并进行美化编辑。

6.引进对话性作业。笔者借鉴康南海先生当年草堂教学的经验,解开学生作业时的桎梏,不再通过记忆、模仿而是通过创新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主要做法是:教师每上完一次课,课后要求学生就此前所讲的新宋诗词内容,联系自己的听课体会,联想、疑问、课外阅读心得。通过作业与教师进行广泛地交流,可以提问,可以讨论,可以褒扬教师讲解的精彩之处,也可以批评其不当之处,包括纠正教师的错误、失误,还可以向教师推荐好文章、新信息等。不少学生通过作业,提高了思辨能力。经常有神来之笔,一位学生写道:“残缺的东西不一定美,但美的东西一定有残缺,关键就在于你是先发现残缺,还是先发现美。”通过引进对话性作业,加强课内外衔接,融洽师生对话,开放作业空间,调动学习兴趣,提高作业质量。

7.编辑研究论文索引。对于一些研究热点、难点、疑点,可以鼓励学生课外分成学习小组,分头搜集资料,编辑研究论文索引,达到“研究小问题学习大语文”的目的。学生在编辑研究论文索引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学习别人的论文写作方法,也可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激励其写作、发表小论文。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如中学诗歌教学就大有文章可做:诗歌怎样教、怎样让中学生能够欣赏到诗美?那种先解决字词、再读顺、翻译、背诵的老一套或干脆什么都别讲,就让学生自己“狠狠地读,默默地悟”的新思维,是否可行?至于如何指导学生写诗,更是教学的盲区。我们要发动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在尽可能透彻地理解唐诗宋词知识和尽可能全面地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8.加强比较阅读。闻一多先生曾指出。学习文学要注意两种比较:一是与外国文学比较,二是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美术、音乐比较。在文学理论学习中,加强比较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如有人将《回乡偶书>翻译成(coming Home》就欠妥,一是中国文化中的家与乡是有区别的,家仅指一人之家,而乡却是指家族,回乡是以衣锦还乡为荣的,这里有一种光宗耀祖的封建家族观念;二是“偶”传神地道出文学创作中的灵感机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英译未能凸现出来。再比如讲解文学作品的结构,将美术中的构图思想引过来,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结构的意图和功能。此外,在不同文艺理论之间进行比较,如中国文论中有“诗中有画”“诗画同源”之说。而西方文论中莱辛在《拉奥孔》中极力强调诗画之不同,要以此刺激学生深入思考、全面掌握诗歌欣赏的知识,深刻领悟诗情诗味诗美。

9.定期与名师交流。这里的“名师”主要是指学校里较受学生欢迎、较有学养的教师。在《唐诗宋词选读》学习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校园资源,组织学生定期与他们交流。一是让学生参加教师的教研活动,二是建立健全导师制,加强研究性学习,三是邀请其开设讲座,主要讲授他们自身的读书方法、论文写作方法、教学方法等。学生经常是小叩发大鸣,不少学生的文章经教师修改、润饰后得以发表,加上教师再在考核标准中加上“文章发表”一项,学生学习与研究唐诗宋词的兴趣被空前调动起来了。

唐诗宋词选读所有诗整理 篇4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滕王阁序】 唐代诗人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春江花月夜》】 唐代诗人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山居秋暝》】 作者:[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燕歌行》】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

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

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左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

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天上谣】 李贺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鹊踏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悉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定**】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水龙吟】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

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横塘路】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卜算子】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隔溪梅令】 姜夔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

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菩萨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水龙吟】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教案3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教学设想:

中唐诗坛流派众多,风格多样,以开拓创新为主要创造倾向。对本专题所选六首诗歌,可结合诗人的总体风格逐一进行鉴赏。教学方法以自学、讨论为主,诵读训练贯穿始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寄李儋元锡》

1、结合注释①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

2、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去年春天花开时节,我与您在长安分别,现在春暖花开了,又是一年。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前程,都觉得茫茫一片,自己无法预料。面对春色,心中闷闷不乐,独自睡去,难以睡着。我身体多病,想回乡归隐,自己任刺史所管辖的地区,还有逃亡流落在外的饥民,我拿了俸禄而没有使百姓免于饥寒,因而感到惭愧。听说您要来,我不断地探望,多少次月儿缺了又圆,我站在西楼上眺望,仍不见您来。

3、问题研讨

苏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首寄赠好友的诗,但并不只限于抒写鹏有间的情感,而是表达自己对时局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所以拖着病体为官一方,并非贪恋名利。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正是这样一种淡泊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现了诗人的人生至味。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黄彻更是激动地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

4、背诵全诗

二、学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结合注释了解作泽及写作背景

2、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3、问题研讨

寓哀情于哀景是本诗一大特点。说说诗人是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提示一:诗人遭贬后的心情如何?

提示二: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4、归纳小结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纷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

“百越文身地”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把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三、课后作业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 篇6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戏谑(xuè)

.鸡黍(shǔ)

.B.云鬟(huán)

.碣石(jié)

. C.潦倒(liáo)

.挂罥(juàn)

. D.潺湲(chán)

.猿猱(náo)

()场圃(pǔ).鄜州(fū).砧上(zhān).凤阙(què).骁悍(xiāo).布衾(qīn).石栈(zhàn).崔嵬(wéi).解析 B项,“砧”读“zhēn”。答案 B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C.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D.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尤忆李将军。

解析 A项,尊—樽;B项,苍—沧;D项,尤—犹。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古来圣贤皆寂寞”中“寂寞”的意思是孤单冷清。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中“突兀”为“猛然”“一下子”之意。

C.“牙璋辞凤阙”中的“牙璋”指皇上的宫殿,“凤阙”指调兵的信符。

D.“何时倚虚幌”中“虚幌”指的是薄薄的帐子。解析 A项“寂寞”的意思是默默无闻;B项“突兀”意为高耸;C项“牙璋”与“凤阙”的意思颠倒了。答案 D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将进酒》属《鼓吹曲·饶歌》,是乐府新诗。

B.张若虚,唐代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

C.杨炯,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名。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D.王维,既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当时著名的画家。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解析 A项,《将进酒》是乐府旧题诗。答案 A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明屠本畯有一首诗,叙述煎荔枝的方法,说“旋沉荔花蜂酿蜜,清香不减蔗浆寒”,________是关于荔枝蜜最早的记录。

(2)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________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3)只是到了这时候,________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A.大概 变换 纷繁

C.大致 变换 纷纭

B.大概 变幻 纷纭 D.大致 变幻 纷繁

解析 “大致”,大体上;“大概”表推测。“变幻”意为不规则地改变;“变换”意为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纷繁”和“纷纭”都有“多”的意思,但“纷繁”强调“多而复杂”,“纷纭”强调“多而杂乱”;语境“幻现得清晰”,强调“乱”,应选用“纷纭”。答案 B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举办的“当代书法艺术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解析 D项“喜出望外”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A项望文生义,“等量齐观”,是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的意思。应为“异彩纷呈”。B项张冠李戴,“间不容发”,是指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应为“刻不容缓”。C项褒贬误用,“凤毛麟角”,是指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答案 D 7.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师大今年的自主招生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着重考核考生的现有能力和未来潜质,其中既包含智力因素,更包含非智力因素。

B.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且成为激励人们战胜苦难的精神财富。

C.南方没有集体供暖企业,只能实行个体式采暖,居民可采用电取暖或燃烧取暖的方式,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取暖的问题。

D.搜狐第三届“读本好书”评选活动日前正在进行,此活动旨在推广一年来文学、社科和生活这三大类图书中最值得传阅的好书。

解析 A项,搭配不当,关联词“既„„更”应为“既„„也”;C项,表意不明,“这种方式”到底是电取暖,还是燃烧取暖,不清楚;D项,不合逻辑,“日前”即“前几天”,指的是过去,它不能与表现在的“正在”连用,应将“日前”改为“目前”。答案 B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

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略有改动)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

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B.会天疾风

会:适逢。.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解析 D项,过:犯错误。答案 D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攻原得卫者.A.

假舆马者.与百姓为戍为鼓以.C.

谗诛洎牧以.

()

食待公而.

B.

见疑信而.

至击汝敌人旦暮且.

D.

为所虏若属皆且.

解析 A项第一个“者”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者”,“„„的人”。B项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项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D项均为副词,将要。答案 D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解析 ②⑥并非直接体现诚信。答案 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解析 D项,“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答案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7分)

三、(26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3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4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句中的“信”作动词,讲信用。(2)句中的“止”是使动用法,使„„停留。(3)句中的“信”指相信。答案(1)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2)吴起出门,遇见一个老朋友便留他吃饭。这个老朋友说:“好啊。”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鸣金退军,准备收兵回晋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

“再有三天就可攻下原国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了下来,并且评价说:“晋文公攻打原国竟获得了卫国,是因为他能守信用啊!”

晋文公问箕郑说:“求救饥荒该怎么办?”箕郑回答说:“守信用。”晋文公说:“怎么样守信用?”箕郑说:“在名分、做事情、行为上守信用。在名分上守信用,那么群臣会各守其职,对善行恶行都不会去逾越,对各种事情就不会怠慢;在做事情上守信用,那么就不会失去天时,百姓就不会逾越四季;行为上守信用,那么亲近的人就会劝勉自己努力而远处的人就会归附。”

吴起出门,遇见一个老朋友便留他吃饭。这个老朋友说:“好啊。”让吴起先回家。吴起说:“那我等你来了再吃。”这人到天黑了都没有来,吴起还是不吃饭。第二天早上,吴起派人去找这个人。这个老朋友来了,吴起才和他一起吃饭。

魏文侯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时间。第二天,正巧碰上刮大风,左右侍从阻止魏文侯去打猎,魏文侯不听,说:“不可以。因为风的缘故而失去信用,那样我是不干的。”随后亲自赶着车去了,冒着大风去让虞人停止打猎。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跟着她哭泣。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等曾子的妻子从市场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来杀。他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与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开玩笑的。小孩子是没有知识的,是跟着父母学习的,是听从父母的教诲的。如今你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随后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

楚厉王有了警报,就用敲鼓的方式来和民众一起防守。有一天喝醉了酒,就错误地敲鼓,民众大惊。楚厉王派人去阻止民众,说:“我喝醉了酒和身边左右的人开玩笑,误打了鼓。”民众这才散去。过了几个月,真的有警报了,楚厉王击鼓而没有民众前来。于是就更改命令明确信号而后民众才相信了他。

李悝警告左右两个营垒中的将士说:“要谨慎地戒备!敌人早晚就要来袭击你们。”像这样的警告重复好几次而敌人都没有来。两个营垒中的将士都松懈了,不相信李悝。过了几个月,秦国军队来袭击,几乎消灭了李悝的军队。这就是不相信人的祸患。卫嗣公派人装扮成客商通过关口上的集市,管理关市的官吏刁难他,他就用金贿赂了关吏,这样,关吏才放他过关。嗣公对关吏说:“某时有个客商经过你的地方,给了你金子,你才放他走的。”关吏因而非常害怕,认为嗣公明察。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②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③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

(2)①营造了开阔的意境。②流露出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1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3)人事有代谢,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江月何年初照人?(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7)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8)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

答案(1)千金散尽还复来(2)绿树村边合(3)往来成古今(4)江畔何人初见月(5)江月年年只相似(6)潮平两岸阔(7)不尽长江滚滚来(8)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阳光与海滩 季栋梁

一日里翻了两次书,结果遭遇了两句名言:一句是袁中郎的“世上所难得者惟趣”,一句是朱自清的“自由自在的身子”,颇有感触。想想“自由自在的身子”和“趣”于人而言,该是多么本性的东西啊!对于人类目前的状态,无疑这两句话的打击是有些大了。人的本性总是要湮灭于欲望之中,一如野鸡舞镜常常死于镜前一般。人总是为欲所拖累。

欲望最是个得寸进尺的东西,它就是这样一步步将人逼至心性以外。在中国,我们最喜欢的成语是“功成名就”,然而,这个成语的境界我们为此要付出几乎一生的代价来赢得它。当我们走到生命的尽头回过头来看时,这个词竟然是所有成语中最没意义的。无论成王,还是败寇,人都要输给时间,在时间面前没有赢家。

一个渔夫在海边晒太阳,一位先生对他说:“天天躺在这里晒大阳,为何如此无所事事呢?”渔夫反问先生:“先生,你说我该干些什么呢?”那先生说:“你应该出海打鱼,那样才能挣好多钱回来。”渔夫又问:“挣好多钱来干什么呢?”先生说:“这还用问?盖房子臵地,享受荣华富贵。”渔夫问:“荣华富贵后干什么呢?”先生说:“那你就可以天天躺在这里晒太阳了。”渔夫问:“那我现在在干什么?”先生语塞。

无疑这位先生没有想到渔夫的认识完全与他不同,渔夫的回答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但他却让渔夫看穿了,无疑,渔夫赢了。

在古希腊罗马时代,权倾四海的亚历山大与哲学家第欧根尼在科斯林邂逅,其时第欧根尼躺在那里晒太阳。亚历山大对一动不动的第欧根尼说:“我是亚历山大。”第欧根尼说:“我是狗崽子第欧根尼。”亚历山大又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呢?”第欧根尼皱皱眉头说:“请你走开一点,不要挡住我的阳光。”亚历山大长叹一声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便愿意我是第欧根尼。”权倾四海的亚历山大一定在想着他能为第欧根尼做的事是第欧根尼所渴望的,是一般人为他做不到的。可他哪里想得到第欧根尼已经到了没事求人的境界呢?

阳光与沙滩都是离我们很近的东西,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柏拉图记载:“据说泰利士仰起头来观看星象,却不慎跌落井内,一个美丽温顺的色雷侍女嘲笑说,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东西,却忽视了身旁的一切。”这是人的通病,近的东西远远没有远的好。

到苏州,走完水巷,逛过园林,闻过白兰花,到了苏舜钦在郊外造的园,就想起那副声名显赫的对联来: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在联前停了良久,想及苏舜钦的一生,其性情其人生至这一副对联出来之时,一切的东西都已是尘埃落定般的柔润与和谐。苏舜钦是宋代景礻右元年(公元1034年)进士,历任大理评事、湖州长史。后遭陷害被除名,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流寓苏州,购臵田园,筑沧浪亭。上面所引便是他园上的一副对联。他是做过不小的官的人,这样的人最容易达到人生的极致,超强反差展示了他们生命最基本的规律,对于人世间的荣辱富贵他们已经看得够多的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只有阳光与沙滩是永恒的态度。因此才有了这副盖世绝联,动不动被人们提及。

在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欲望生活一生,满足一世。困死于欲望之旅的人比比皆是。

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

阳光、沙滩、清风、明月、远山、近水„„这些大智若愚的东西就在我们的身边啊!

15.引用了袁中郎和朱自清的名言后,作者为什么说“对于人类目前的状态,无疑这两句话的打击是有些大了”?(4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世上所难得者惟趣”和“自由自在的身子”本是人类本性的东西,但目前人们却为欲望所拖累、湮灭,人们为了欲望甚至付出几乎一生的代价,这是非常可悲而没有意义的。

16.阅读文章内容,简要阐释下面句子的深刻含意。(6分)(1)阳光与沙滩都是离我们很近的东西,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些离我们很近的东西其实是很美好、值得关注与珍惜的,抓住了它们,人生也就有了乐趣,但我们却视而不见,偏要去追求遥远的“功成名就”。

(2)人生如果受困于欲望,失去本性,不能自由自在有趣地活着,即使长命百岁,也如同行尸走肉,精神已死。17.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请举例分析其作用。(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名言与现实的对比;“功成名就”前后的对比;渔夫与先生,亚历山大与第欧根尼在身份与生活态度上的对比;苏舜钦前后人生的对比。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写出了本性的可贵与重要,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不为欲望所困、活出本性的主题更加深刻。18.从全文看,“到了苏舜钦在郊外造的园,就想起那副声名显赫的对联来: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内容上,在上文反复对比之后,自然而然地点出人生的正确态度,令人信服,具有感染力;结构上,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由此展开对苏舜钦的叙评,并转入作者对人生正确态度的感悟。

五、(9分)19.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4分)从筹备到制作完成历时近三年,七个摄制组分赴九个竞相登上世界舞台的世界大国进行了实地拍摄和深入采访,用影像和声音诠释各个大国500年兴起史的电视片《大国崛起》是央视第一部以世界大国的强国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系列记录片。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国崛起》是央视第一部以世界大国的强国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系列记录片,这部电视片从筹备到制作完成历时近三年,七个摄制组分赴九个竞相登上世界舞台的世界大国进行了实地拍摄和深入采访,用影像和声音诠释了各个大国500年的兴起史。

20.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区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⑤③①④

21.将下面句子画横线的部分变换成四个“是”字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保留全部信息,语意连贯)(2分)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有碧湛湛的海和青郁郁的山。书斋外面

台,阳

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山是青郁郁的。

六、(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会跑,人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

唐诗宋词选读复习 篇7

一、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在我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而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鼎盛期, 到宋朝, 词则发展到顶峰。苏教版选修教科书《唐诗宋词选读》是在必修基础上, 针对对唐诗宋词有较浓兴趣的学生开设的。旨在精选唐宋不同时期重要诗词流派和诗人、词人的代表作品, 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宋词作品进行赏析, 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中努力开拓创新阅读鉴赏的空间。其定位首先是“选读”, 即通过阅读诗词佳作进行语言、情感和思维的积累。其次是“欣赏”, 即对作品内容的精深与形式的完美之处能“看好处”“说门道”。再次, 如有可能, 则可向“鉴别”方向延展, 能对诗词品优劣, 判高下。

二、当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方式错位。即误把选修当成必修教学。《唐诗宋词选读》共有12个单元、61首诗词, 其中选读或自读内容有23首, 必教篇目达到了38首。而高二一般一周教学时数为5课时, 面面俱到的结果是教学进度与教学时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强调的是“公平发展”。选修课是让学生进行有选择的学习,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二者具有等价性, 没有主次之分, 是一种互补关系。在语文必修与选修的处理上要灵活, 要有利于教学。在教学中, 可以把必修课教材内容作为“点”, “点”上求精深, “点”上求辐射;把选修课教材内容作为“面”, “面”上求广博, “面”上求补充。既不要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复制品, 又不能将选修课上成随意的讲座。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是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在《唐诗宋词选读》教学中, 较普遍采用的是教师串讲课型, 单一的课型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论语>选读模块》为例, 它提供了六种课型:教师串讲课型、主题讲座课型、读书报告课型、评点交流课型、课题报告课型、作业练习课型。这几种课型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实情灵活运用。

三是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中, 不少教师依然缺少对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认识。教学中很多老师习惯于把知识嚼碎了喂给学生, 对每一首诗词条分缕析, 生怕学生理解不透, 生怕漏过一处重要点, 无视诗歌学习的规律与方法, 结果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离编者所说的让学生“走进唐诗宋词这座美的殿堂, 作一次美的巡礼”是渐行渐远, 完全没有达到选修学习的目的。

三、教学优化的方法策略

教师必须仔细观察每一名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应该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本领。在学习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权利, 给足他们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使课堂“活”起来, 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保证学生学完教材的必要环节。在教学中我采取如下方法:

第一, 专题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对古代诗词的学习, 必修课的目标很明确,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歌含义, 把握诗词感情, 让同学们吃透这首诗词;而在选修课中, 绝对不能仅限于这个层面, 更重要的是要以点带面, 让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诗 (词) 人不同时期的诗歌及其风格, 比较深入地走进诗 (词) 人, 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作者和风格才是关键。按单元进行教学, 能感受一个时代的诗风, 比如初唐诗是“风神初振”, 盛唐诗是“声律风骨兼备”。但弊端在于一个单元中诗的主题多样, 以“风神初振”初唐诗单元为例, 涉及的主题有羁旅诗、登高诗、边塞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 学生面对多样的主题, 感觉难于把握, 对诗歌的解读往往是凭感觉, 缺少抓手, 并且知识呈碎片化状态, 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 在教学中我根据题材分为边塞诗、咏史诗、羁旅登高诗、山水田园诗等几类进行专题教学, 每一个专题, 精选《唐诗宋词选读》中典型诗歌1至2首精读, 从意象、手法、情感三方面进行解读, 总结特点与规律, 再选择《唐诗宋词选读》配套读本中相关诗歌进行阅读训练, 通过专题教学, 学生较好掌握一类诗歌的鉴赏路径和规律。

第二, 诵读教学, 提高审美能力。《唐诗宋词选读》单篇作品具体的教学, 首先主要以读为核心, 分步进行。从参读到诵读, 到美读, 到比读, 到议读, 再到研读, 选择不同读法, 力求每读一次, 对作品的赏析便更进一层。让学生参读, 意在教学生学会查阅与选读、鉴赏诗歌有关的各种资料。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参读练习册《伴你学》, 为进一步鉴赏作品打好基础。诵读主要在早读课上进行, 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 用朗读的方法, 反复熟读作品, 逐步加深理解, 直到能够背诵, 培养学生的语感, 进行语言、情感和思维的积累。美读, 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 通过反复诵读, 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为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提高学生读诗的水平, 常常以班级为单位举办诗歌朗诵会, 或个人朗诵、或男女PK、或小组对抗、或集体朗诵, 多样的朗读方式,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诵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 读写结合, 提高鉴赏能力。在《唐诗宋词选读》的鉴赏教学过程中, 我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写作任务, 如学习王维《山居秋暝》时, 要求学生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诗歌意境, 更好地体会其诗中有画的特点, 加深理解苏轼的评价“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在教学中, 我发现有的学生对唐诗宋词非常喜欢, 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对这些学生, 我适时引导, 先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诗词格律要求, 然后让他们自己写作, 再从他们的创作中挑选出较为成功的作品进行评点批注, 肯定精彩之处, 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学生再次修改后, 印发给全班同学, 让学生自己来评点。慢慢地, 班级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越来越浓, 对古诗词创作有星火呈燎原的喜人之势。

第四, 比较阅读, 提高探究能力。比读, 即比较阅读, 如诗和词比较, 有不同的特点, 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之境阔, 词之言长” (《人间词话》) , 引导学生细加咀嚼玩味唐诗宋词各自的诗化内涵和不同的形式美感, 鉴赏唐诗时有意突出其丰盛热烈, 鉴赏宋词时突出其精微细腻。同样是唐诗, 赏析盛唐诗, 应充分感受其盛唐气象、少年精神, 赏析晚唐诗, 应充分领略其感时伤怀、余晖绚烂。同样是宋词, 欣赏婉约词要体会其浅斟低唱的情韵, 欣赏豪放词要体味其昂首高歌的气势。我在教学唐诗宋词时比较多地用这一方法。例如学习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这一专题时, 把《兵车行》和《石壕吏》进行比较阅读, 深入体会诗人同情人民苦难的情怀;把《客至》和《宾至》进行比较阅读, 深入体会两首诗在情感和用语上的差异;把《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与王安石的《明妃曲》进行比较阅读, 理解不同的诗人借同一个故事, 寄托不同的情怀。议读, 主要在学习一些含义丰富且表达比较委婉、历来有一些争议的作品, 把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内容或看法提出来, 组织学生讨论,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认真钻研, 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例如学习《春江花月夜》时, 因作品本身内涵很丰富, 诗歌中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分析意象和意境的基础上, 引入名家的一些解读,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另外, 针对不同版本中出现的不同的用字, 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诗中的情境和意象的理解, 讨论选择最为妥贴的字。研读, 即运用探究性学习策略, 指导帮助学生自主确立小且好的选题, 或独立探究、或合作探究, 最终得出学生自己的结论。例如学习“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这一专题, 指导学生将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和张先词进行比较, 探究苏轼词究竟“新”在何处, 得出自己的结论。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反思 篇8

一、教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一些思考

这本书基本上在高二年级使用,集中的将唐宋元三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人及其作品展示给学生。从目录中可以看出,(见文后附录一)三个单元的基本教学,都分为基本阅读和拓展阅读两个部分,基本阅读以诗人为线索,拓展阅读则以诗歌题材为分类标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觉这样的排版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就阅读能力提高方面显然不能做到专攻一类。以往我们的教学是基本阅读全讲,以介绍作家风格为主结合诗歌意象、抒情等细节进行教学,拓展阅读不全讲。这样的教学安排,在教一方,显然是比较全面,但是在学的一方,就不是很有效。所谓的有效,是指是否真正的体现出本年度的高考《考纲》要求。2011年语文考试大纲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的鉴赏评价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也就是说,考纲明确的指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考查学生的古典诗歌阅读能力。2011年的广东卷出乎意料的“含糊”,显然,对学生“技巧和积累”的考查最终将会指向综合分析能力的检验。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学生必须要具备独立的“赏析”古典诗歌的能力,这样才会在高考的大旗下游刃有余。

二、教学思路雏形

根据以上的思考,我想在古典诗歌阅读能力的教学和训练上分成三个梯度,第一梯度:基本知识;第二梯度:技法训练;第三梯度:整合分析能力提高.首先按照诗歌题材分类重新编排《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唐诗部分。

三、教学过程设想(以高二年级诗歌教学为例)

1、第一梯度教学尝试:

首先,培养“诗性”,记忆基本常识。

比如:关于传统诗歌意象的含义的教学,力争在生活中找机会让学生多一些生活和情感体验,“晴朗的夜晚,让学生举头望明月;狂风暴雨的时候,让学生凭栏远眺;繁华盛开的时候,踏足校园闭目品析;微风渐起的时候,扶风静思……”;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尝试新鲜的教学方式,我曾经讲过一堂复习课,主要针对“意象”做总结复习。以仿写句开始教学:“一看到……就想到……”先举例:“一看到月亮就想到亲人;一看到月亮就想到诗人客居他乡”然后给出一系列的意象“风雨、浮云、流水、杨柳、大雁、燕子……”要求学生结合知识和生活体验来接龙。这样的一节复习课,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但是已经达到了意象意义梳理的目的,而且形式简单,完全可以随时放到教学当中,既活跃气氛又加强记忆。同样,这种方法也可以总结各种题材的思想感情。

其次,“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进行诗歌教学,强化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这一梯度知识的特点是“琐碎”、容量庞大,但是,这样做学生也只能浅尝辄止,而且基本上不会形成一种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原本就毫无规律可循的基础知识无法有效记忆。统一每节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比如,“即景抒怀诗”这一单元的诗歌教学,学生应掌握通过意象推断诗歌题材并了解该类型诗歌所抒发的五种基本情感。以意象——意境——思想感情为主线,穿插一些表现手法进行讲解,基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贪多求快的教学心态是完全不可取的。

2、第二梯度教学尝试:“循环反复”强化技法

如果说上一梯度解决的“米”的问题,那么,这一梯度将试图解决的是“为炊”的问题了。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典诗文的阅读,重点都在于“阅读”二字,说白了其实强调的是一种阅读的思维方式。经常有学生反应,明明知道诗歌中某意象的意义,但是还是看不懂,也不会做题目。这样的情况很常见,问题出在那些能够背诵记忆的知识是“死的”,缺少了“方法论”就如一潭死水。放眼望去,关于古典诗歌鉴赏方法多如牛毛,各有特色,有的甚至可以被总结成公式,而我推崇的方法是“先情感思想后表现手法”。

任何诗歌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的,无论他采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修辞,什么手法,都是为了表达这个内容而服务的,也就是说形式服务于内容。先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然后再结合这种情感来分析手法。个人认为,学生阅读诗歌主要的困难是把握诗人在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旦明确了诗歌的思想感情,又明确的知道所有的语言、写景、抒情、修辞、形象都是为表达这一诗歌主题而服务的那么就解决了“读懂诗歌”的问题,那么,老师通过两个问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诗歌内容这样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第三梯度教学设想:“高屋建瓴”化有形于无形

之所以是设想,是因为还未在学生中有效的开展,但是对这种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的方法却很有信心。就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将老师解放出来,让学生去独立赏析古典诗歌,具体做法很简单,只给出诗歌及注解,要求学生用200字左右的文字赏析此诗。先不做内容要求,答案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不断引导,不断完善,最后达到横一条线:从题目——作者——诗歌内容——注解背景;纵一条线:从字到词到句的表现手法分析到整首诗歌情感和思想的挖掘,一横一纵,深入分析诗歌,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相信学生能够在古典诗歌阅读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四、反思小结——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语文教学是个艰辛的不断重复的过程,往往短时间是看不到成效的,尤其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更是举步维艰,所以,我认为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应该从高一学生抓起,点滴的知识积累需要不断的补充,但是阅读习惯可以通过不断的重复而养成,比如:上面说到的“四看”其实落到做题上还应该有个“看题干”,这五看,简单好记,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古典诗歌的阅读途径,即便是某些专业方面的知识还未完全理解记忆,但是只要学生看到诗歌不慌乱,一步一步的分析理解,对于诗歌理解来说,并未是一件难事。

上一篇:科普知识进校园方案下一篇:626禁毒日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