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调研报告

2024-08-02

挑战杯调研报告(共10篇)

挑战杯调研报告 篇1

“挑战杯”的调研报告 ——自动化学院电气12《1》班卢振帮

1、背景:

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高兴的是,2015年第14届挑战杯是我们广东工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一起举办,当天我也参与了那个宣布仪式,我还记得杜峰也来了。这是我们作为广东工业大学的学子的荣誉!挑战杯是全国大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伟大的平台。他不仅推动了我们大学生的

2、挑战杯的意义:

(1)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挑战杯”竞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着增强。

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两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学生出国深造。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第五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第八届、第九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生胡铃心等。

(2)引导高校学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成果展示、技术转让、科技创业,让“挑战杯”竞赛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挑战杯”已经形成了国家、省、高校三级赛制,广大高校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载体,把创新教育纳入教育规划,使“挑战杯”竞赛成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

(3)展示全体中华学子创新风采的亮丽舞台。香港、澳门、台湾众多高校积极参与竞赛,派出代表团参加观摩和展示。竞赛成为两岸四地青年学子展示创新风采的舞台,增进彼此了解、加深相互感情的重要途径。

3、对挑战的定义

挑战就是对自己没有接触、了解或者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物进行尝试和征服。

4、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价值性认识偏差

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其价值和价值观念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它会影响人们以什么价值判断的标准去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无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大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的三大表现形式:论文及其鉴定和获奖越来越束缚高校组织者的手脚。追求论文数量、计较鉴定评价、追求科技奖励,几乎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全部内容。其结果是大部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不愿进行系统性的长期研究,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鉴定、报奖,这些短期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功利性追求。如少数学生认为其科研成果一经发表,或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或被企业看中,不但项目可以获奖,还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名利双收。还有少数学生其实就是抱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想从科研方面走出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为就业求职打“基础”。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观念因素。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要普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基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利用课内的教学实践环节。但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真正开设专门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理论课程,也没有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研讨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中,研讨式教学也尚处于倡导阶段。尤其是随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教学实验条件满足正常的教学尚且困难,更不用说满足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如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严重不足,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走进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理论再多,因为没有经过实验室实际操作的训练,其理论知识也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科技创新能力。这是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根本因素 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均衡和有效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应与课程改革、学分设置、学生评价制度、物质精神奖励等因素相互之间的联动密切相关。但一方面,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动关系,仅重视传统的物质精神奖励,而忽视了课程、学分以及学生评价制度的革新,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由于以论文发表、获奖、申请专利、转化效益等固定标准来衡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虽然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但是,这种激励太过于苛求、标准高,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面,形成不了科技创新的校园氛围。物质保障条件不到位

必要的资金、场地和实验设备等是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当前,对大学生科技活动的人、才、物投入不足问题,主要表现为忽视科技活动的组织管理队伍和指导教师队伍业务培训和素质提高,学生科技活动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行政拨款方式,学生科技活动阵地少,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设施设备数量极其有限,有的高校甚至是空白,此类现象在省属高校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物质保障条件的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层次与质量的同步提高,是影响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物质因素。

挑战杯调研报告 篇2

第二个挑战是如何提高学校的斗志, 尤其是那些总处于合格线上的学校。在今年参与督导的所有学校中, 有14%的学校在最近两次督导中都被评为合格, 并且没有继续改善的能力。过去被评为合格的40所学校中, 22所仍然是合格等级, 有两所学校的等级还有所下降。16所学校在3次督导后, 仍在合格线上徘徊。社会关怀和儿童护理机构方面也存在类似挑战。这些机构应该认识到改变的紧迫性。这类处于合格线上的机构最需要我们在后面推一把。

第三个挑战是改善教学质量。每一个教育机构的核心都是良好的教学水平, 这就要求领导者对改善教学给予持续的关注, 促进教师教学实践水准的提高。但是, 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在今年的督导中, 教学水平处于“合格”等级的占大多数, 只有3%的中学和4%的小学的教学质量被评为“优秀”。处于“合格”等级的教学水平不能使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取得长足进步。我们的新学校督导框架将会更多关注这一问题。

第四个挑战是确保最有需要的学生和学习者得到最好的服务。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心理脆弱的学生或需要人照顾的学生要取得更大的进步, 需要的是最好的服务。但是, 今年为最贫困学生服务的1/5学校与为富裕学生服务的1/5学校相比, 前者更多被评为“不合格”。为富裕学生提供服务的71%的学校被评为“良好”或“优秀”, 而只有48%为最贫困孩子服务的学校达到这两个等级。

挑战杯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国际综合报告;IR;发展历程;挑战;影响

一、综合报告(IR)兴起的原因及背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现行财务报告价值的担忧,同时由于全球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企业急需将社会责任与现行财务报告结合起来,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新的国际财务报告。综合报告,作为一种以更加清晰、简洁和注重使用者需求的形式来从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业绩和运营状况信息的报告,显然是解决上述难题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新的财务报告趋向。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单纯的财务数字信息已经不能够真实的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了,人们认为,应当将定性的信息与之结合起来。Rose Orlik在“Integrated reporting – friend or foe”一文中就提到过,“如果没有定性信息的支撑,数据就什么都不是”,并且还举例说明:一个拥有高额利润的电力公司,如果它的定性信息显示出该企业忽略了污染和有关的安全法律,那么该企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在现行的经济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将焦点转向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对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进行改进。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现了独立的环境报告,而这也成为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真正兴起的基本标志。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人们意识到了将企业的战略、治理、业绩和前景这些非财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综合报告,能够更好的披露企业的信息,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价值创造能力。

二、综合报告的发展历程和实践

2010年8月,在威尔士亲王可持续会计项目、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Report Committee,IIRC),该委员会是一个由监管机构,投资者,企业,标准制定者,会计界和非政府组织组成的全球性的联盟;2011年9月,IIRC发布了题为“迈向综合报告:在21世纪传播价值”的讨论稿,对综合报告的指导性原则和报告要素进行了一定阐述:2012年6月,IIRC发布了对2011年意见讨论稿的回复摘要,并决定于2013年底发布世界上第一个综合报告框架①。

在全球,南非是第一个也是推行综合报告最为全面和彻底的国家。而根据毕马威公司(KPMG)每三年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际调查”显示:2008年约有8%的G250企业(全球最大的250家企业)和9%的N100企业(所调查的国家中最大的100家企业)将其社会责任报告与年报结合在一起;2011年,有27%的G250企业和20%的N100企业在其年报中包含了一定形式的社会责任报告②,这些企业包括汇丰和微软等世界大企业。然而这些报告并没有真正的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都只是非常初级的形式。

三、综合报告的概念

由于综合报告是一个全新的报告,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IIRC的定义,综合报告是一个在沟通的结果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创造价值的过程,最明显的即是周期性的“综合报告”。一份综合报告,是一个简洁的有关组织是如何在战略,治理,表现和前景下创造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价值的交流。一份综合报告的准备应当根据国际“综合报告”的框架来制定③。而综合报告框架体系致力于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因素;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渠道以及企业为创造价值应如何使商业模式与外部因素及资源产生互动等等④。

四、综合报告所面临的挑战

综合报告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它的编制和内容的缺点都亟待解决。综合几家之言,可以总结出综合报告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1、 非财务信息的筛选和计量难度大

由于综合报告的使用范围更为广阔,要一一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而每位使用者的需求都是不同的,这就增加了编制的难度——难以筛选出适合的非财务信息。同时,由于非财务信息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易于量化的指标,因此对这些无形的非财务信息的计量是很困难的。

2、 编制成本高

由于综合报告要求加入非财务信息,这就需要非财务人员的工作来共同努力配合完成报告的编制,同时,由于对非财务信息的获取和处理难度远大于财务信息,编制的成本将大幅提升。

3、 信息披露监管较难

由于综合报告涉及多方面的非财务信息,而目前对于非财务信息的监管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且非財务信息主观性较大,真实性难以保证,这都增加了综合报告信息披露的监管难度。

4、 审计鉴证难

综合报告的非财务信息要求非财务人员加入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与现有的准则的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综合报告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一切都还不成熟,有关它的编制、信息披露、指标核算以及审计等方面,委员会均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将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整合到一起,会对现行的准则要求产生强烈的冲击。在短时间内,综合报告与现行准则还需要进一步磨合。(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杨敏,刘光忠,陆建桥,刘建鲁.国际综合报告的发展动态与我国的应对举措[J].中国会计报,2012.10.12第010版.

[2]沈洪涛.综合报告:社会责任信息与财务信息的融合[J].智囊,2012年第5期

[3]杨敏,刘光忠,陆建桥,刘建鲁.国际综合报告的发展动态与我国的应对举措(一)[J].商业会计,2012年第20期.

[4]About [EB/OL]. http://www.theiirc.org/resources-2/other-publications/emerging-integrated-reporting-database/.

注解:

①Richard Crump, Confusion reigns over integrated reporting, 11 Jun 2012, http://www.accountancyage.com/aa/news/2183241/confusion-reigns-integrated-reporting

②沈洪涛,《综合报告:社会责任信息与财务信息的融合》,智囊,2012年第5期

③About ,http://www.theiirc.org/resources-2/other-publications/emerging-integrated-reporting-database/

挑战杯调研报告 篇4

见面会暨挑战杯工作交流会

2012年10月9号晚上9点,我院学生会培训调研部全体成员在物理馆204,召开了第一次成员见面会,会议由部长朱峰主持,历时近两个小时,分管副主席高欣也参加了会议,整场会议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会议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内容:

首先,鉴于各个成员之间了解不多的客观情况,部门进行了逐人的生动有趣的自我介绍,各位成员对其他人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部内成员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加深,也进一步促进了新人对培调大集体的融入。它成为了培调今后干好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基础和感情纽带,给予培调前进的无尽动力。

之后,为响应学校号召,做好挑战杯的宣传和项目选拔工作。朱峰部长给各位成员介绍了挑战杯的基本概况,和校院对我们工作的要求和期望。并对副部长和干事提出了一些要求和建议。成员就挑战杯工作也做了深刻广泛的交流。对如何做好挑战杯的前期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

会议于10点45分结束,经过这次会议,成员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加深,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各位成员也都充满了信心,一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部门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郑大公管院学生会培训调研部

挑战杯调研报告 篇5

——关于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的调研报告

第一章 调研课题剖析一、九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2011年恰逢我党建立九十周年,90年风雨兼程,这是一段值得纪念的岁月。作为一个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回首往昔岁月,我国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是在我党领导下的,一段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壮大,历经坎坷、荆棘满布的道路。其发展过程和我们党的重视息息相关,与广大群众的支持一衣带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金融业产生于我们党成立初期的土地革命,金融业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以及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物资的供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是我党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道路上强大后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此时的金融业扮演着我国经济政策执行者的角色,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高度集中的货币政策,遏制通货膨胀、建立卓有成效的外汇体制。为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作出了不可置否的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的实施,我国金融业正式步上与国际接轨的快车道。在我党方针政策的指引之下,我国金融业在最近20年高速健康发展。

总结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有以下四个关键词:

攻艰克难、认清本质、开拓创新、任重道远。

九十年的历程是不平凡的,风浪起伏、坎坷磨砾,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无时无刻不经历着挑战,面对过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各种思潮的冲击,更有打开国门融入世界的艰难巨变。可以说这是一路攻艰克难的旅途,金融人凭借自己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努力一路向前。金融业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关乎一国的命脉,正因为影响深远、诱惑众多,所以金融从业者必须拥有过得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从现象看内在,认清事物的本质,不被假象所欺骗、不被利益所诱导、不被表象所迷惑、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不助长不正之风,不为不可为之事。在国际社会现代金融业发展史已逾百年,但金融业一直还是一个不断创新、走在时代尖端的行业。国际新形式、国家新政策、行业新动态,这就要求我国的金融人具备不断开拓创

新的意识,在改革中进步、在创新中成长。环境纷繁、挑战众多,担在每一个我国金融从业者肩上的是这样四个字:任重道远!

二、金融思想工作的着眼点

1、围绕怎样的中心

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该以什么为中心,这是展开本次调研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放大这一问题,可以先思考我国金融工作的开展应以什么为中心。金融业的发展必须符合我国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要求,金融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为了确保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正所谓心不正何以立德、德不正何以立行,只有培养了正确的主观意识才能指导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思想政治工作是金融工作的生命线。说到底,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了业务经营活动而服务的。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帮助员工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管理层面,思想政治工作端正领导干部的行事作风,杜绝不良之风、严防贪污腐败。

2、如何服务大局

今年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在今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局势不断在改变,金融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为大局服务也是本调研课题的重要着眼点之一。形势多变,但思想政治工作宣扬的信仰不能改变,必须学会存疑求真。

3、凝聚何种共识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培养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但用怎样的共识凝聚人心?理论武装头脑、思想指挥行动,以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细化理论,再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使金融业干部员工树立起坚强的、摧不垮的精神支柱。通过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强化金融干部员工的理想信念、大局意识、奉献精神、纪律观念,营造良好的精神文明大环境,开创一个生动活泼、扎实有力、促进全面发展的金融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4、需要怎样的创新

创新是金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活力源泉。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可以分为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认真学习时事政治,做到与时俱进,并同时做好经验总结,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在具体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方式方法的改变来改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可以通过网络这一传播力强、影响范

围广的媒介扬长避短,开辟金融思想工作的新形式。

第二章 新形式、新挑战

一、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革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来袭,我国经济社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转变,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新的挑战。如何积极迎接这场挑战,切实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对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的服务作用、保障作用,满怀信心的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1、西方资本主义观念的影响。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观念席卷而来,冲击着我们意识的不仅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同时也有很多是资本主义残存的落后思想伴随而来。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分辨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拿来主义”式的不问对错一概接受,只会丧失判断的能力。对金融工作者而言,这是万万不可的,思想形态的错误直接会导致行为的偏差,在银行业这样利益悠关的行业,个人的行为偏差直接可能导致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损害。这样的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就凸显出它的重要性。资本主义倡导自由,但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近年来,由于滥用职权、或是玩忽职守而而最终成为阶下囚的例子不胜枚举。也有些人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剥夺了他人的享受自由的权利。

2、国内不良风气的作乱。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少数人发出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急功近利的情绪在一小部分人中间显现,他们金钱至上,加之部分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使这样一种情绪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这是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我们的有些员工受错误思想的影响,面对本职工作提不起精神,而过分在意金钱报酬,锱铢必纠。其实金钱并不是衡量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准。

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发展

1、主观意识增强

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人们的思想将呈现多样化,视

野更加开阔,行为更加自由,社会联系更加密切。人们可以以多角度、从多侧面来观察和认识世界,人们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行为较多的按照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判断。对“说教”试的思想政治宣传不感兴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内容、开展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挑战。

2、行业竞争激烈

中国加入WTO,外资银行得以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外资银行凭借先进的管理技术、丰富的管理经验、发达的国际网络,全方位的服务及不断推出的金融创新产品,必将与我国金融机构形成激烈的竞争,而我国的金融机构无论是经营机制、管理水平或是服务功能、技术手段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广大金融干部和职工思想、理念将受到严重冲击和挑战。

3、人才流动加剧

未来金融业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金融市场日益完善,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我们的员工面对的选择越来越多,人才的流动和分流在所难免。变动的人事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挑战。

三、各种矛盾日益加剧

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使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在所难免,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部分干部职工的既得利益,从而引发一些思想问题,使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挑战,面临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紧迫性的严峻挑战,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其在理顺情绪,释疑解惑、协调关系、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维护稳定方面的巨大作用。

第三章 相关对策及建议

一、坚定信念

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历史的经验充分证明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虽然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的大环境都在改变,但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金融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不会动摇。经济的高速发展更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可靠的政治保证。面对复杂的新形式,更需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将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和落实到基层。经济发展所引发的各种矛盾也只有依靠思想政治工作去协调和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目标就是要为广大员工提供一个坚强的信念支持。更新思想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在金融工作中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树立起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人心,激励员工斗志。金融行业的高速运转离不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世界各地,金融业一直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之一,所以国外金融业采取以高薪抑制腐败。虽有一定的效果,但遏制腐败首先要从精神层面加以控制,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卓有成效的经验方法。

二、坚持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我们的干部做起,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的整体社会形象,他们的一举一动,也给广大的基层员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的金融业的领导干部,要有党性的原则,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做到业务上专业化,决策上科学化,管理上精细化,尊重经济规律,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管理市场经济。

三、强化教育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风险之大,影响之广,是任何一家不同行业的企业无法相比的,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至今存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走向,在我国的金融业,如何在动荡的世界经济中独善其身,并能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继续做好金融保障,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贡献,成为国人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这就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都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的工作中,不采取枯燥的说教方法,要让每一个从业人员乐于接受,并能自觉参与,将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创造一支有理想,有文化,爱生活,有情趣的金融从业人员队伍。

四、创新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以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也应顺应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开拓创新,尤其是现在更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对他们来说神秘的金融行业,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根据年轻人的特点,结合文化水平较高的要求,以爱岗敬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总结,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五、持之以恒

对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搞突击任务,更不能走过场,要有一个中长期的目标,同时也应制订短期的培训和学习计划,总之,要持之以恒,要作为日常管理的内容之一,同时也要结合日常工作,不断地改进方法,总结经验。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服务于金融事业,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

第四章 结论

挑战杯 篇6

品竞赛

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介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竞赛的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江泽民同志为“挑战杯”竞赛题写了杯名,李鹏、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题词勉励。

“挑战杯”竞赛自1989年以来已经分别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功地举办了十一届。活动自举办之初,就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高等院校的重视,同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竞赛活动也十分关注,苏步青、钱三强、费孝通、卢嘉锡、朱光亚、周光召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寄语竞赛活动。历经十届,“挑战杯”竞赛已经成为:

——吸引广大高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科技盛会。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挑战杯”竞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著增强。

——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摇篮。竞赛获奖者中已经产生了两位长江学者,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70%的学生获奖后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历,近30%的学生出国深造。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第二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第五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第八届、第九届“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级博士研究生胡铃心等。

——引导高校学生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成果展示、技术转让、科技创业,让“挑战杯”竞赛从象牙塔走向社会,推动了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课堂。“挑战杯”已经形成了国家、省、高校三级赛制,广大高校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载体,把创新教育纳入教育规划,使“挑战杯”竞赛成为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

——展示全体中华学子创新风采的亮丽舞台。香港、澳门、台湾众多高校积极参与竞赛,派出代表团参加观摩和展示。竞赛成为两岸四地青年学子展示创新风采的舞台,增进彼此了解、加深相互感情的重要途径。

“挑战杯”竞赛目前已形成校级、省级、全国的三级赛事,参赛同学首先参加校内及省内的作品选拔赛,优秀作品报送全国组委会。组委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审议、修改章程等竞赛重大事宜,竞赛的具体组织工作主要由承办单位在主办单位的指导下完成。

我校至1993年以来,已经连续参加了10届“挑战杯”竞赛。1997年,我校朱光有同学在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009年,我校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总成绩列第24位,并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近年来,我校有33件作品参加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取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4项。

2、“挑战杯”竞赛相关细则

(1)竞赛的基本方式: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2)作品申报要求 ①对参赛者的要求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②对参赛作品的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参赛作品分类如下: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3)对参赛学校的要求:

每个学校申报作品不得超过6件,其中研究生作品不得超过总数1/2,博士生的作品不得超过1件。每所发起学校可直接报送3件作品(含在6件作品之中)参加全国竞赛。

3、奖项设置及评定

(1)参赛队伍奖励

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进入终审决赛各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

参加全国终审决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全国组织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并视情况颁发相应的奖金。参加各省(区、市)预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而又未进入全国竞赛的,由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2)高校奖励

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荣誉“挑战杯”为流动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设“优胜杯”若干,分别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学校。累计三次捧得“挑战杯”的学校,可永久保存复制的“挑战杯”一座。

竞赛设10个左右省级优秀组织奖和进入终审决赛高校数30%左右的高校优秀组织奖,奖励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省份和高校。

高校优秀组织奖由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提名,主办单位评定后报全国组织委员会确认。(3)评定流程

各类作品先经过省级选拔或发起院校直接报送至组委会,再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预审,并最终评选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评定出三类作品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4、竞赛日程安排

竞赛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

(1)组织发动阶段(2012年11月)

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于比赛前一年11月下达通知,各省(区、市)于11月成立由省级团委、科协、教育部门、学联及有关单位牵头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各参赛高校在校党委、行政领导下,于10月底前成立参赛协调小组,并确定本校参赛组织实施计划,在学生中开展充分的宣传发动工作,进行“挑战杯”校内选拔赛。

(2)组织申报和省级初评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

2013年4月,各校按章程有关规定举办本校的竞赛活动,并择优推出本校参赛作品,5月底前,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完成对本地申报作品的初评.6月初,发起高校需将本校3件直报作品(—式四份)报送全国组委会(直接报送的作品不计入各省、区、市报送作品限额内)。各省(区、市)从各校申报的作品中每校至多选出6件作品(其中,发起高校至多3件作品,各省、区、市选定作品总数不得超过全国组委会规定的限额),向本届“挑战杯”竞赛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寄送作品,同时请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组织本地参加终审决赛的学生在“挑战杯”竞赛专用网站(网址:www.tiaozhanbei.net)上报送作品及申报书。

(3)全国复赛和参展准备阶段(2013年7月至10月)

全国评审委员会于2013年7月对作品进行预审,各地各校按照组委会要求,于2009年9月上旬至10月做好参评参展的各项物资技术准备和组团、组队准备工作。

(4)全国决赛和表彰阶段(2009年10月)

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终审,对参展作品作者进行问辩,同时举行全国组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报评审情况,公布获奖情况,并向获奖单位及个人颁发奖杯、证书,举行承办高校交接仪式。

5、具体实施

(1)参赛报名:在全国决赛的前一年10月份,学校将进行“挑战杯”校内比赛报名和宣传,届时请关注校团委通知,填写校“挑战杯”竞赛报名表(分为项目申报表和个人报名表)即可。校内决赛之后,将由学校推选队伍参加省级比赛,经过省赛的选拔,由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评定后,方可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

(2)“挑战杯”项目沙龙对接:校内报名活动结束之后,校科协将组织沙龙对接活动,整合申报项目与参赛人员,(3)比赛培训:从项目确立之后,学校将不定期的组织“挑战杯”培训会,有专门老师进行指导,以便同学们把项目做得更好、更标准。

(4)入住创新实践中心:凡确立项目的同学,均可申请入住创新实践中心,以方便顺利完成项目

(5)比赛官方网站:www.tiaozhanbei.net(由主办单位和承办高校共同建设)

6、关于撰写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论文几个阶段的主要工作

第一阶段:查找资料(9月份之前的主要工作)根据查找的资料,完成以下内容: 1)问题的提出

主要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写这些题目,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要写。比如准备写有关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兴趣或是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题目,在这部分就应该告诉读者我们发现的那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或是政治素质状况不高的具体表现,是这些具体表现使得我们想写这些题目;准备写有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的题目,就可以写目前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个什么样子;要写古文化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题目,就要写说明我们发现了哪些和谐的现象。2)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我们发现的问题可能别人也发现了,也有研究。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广泛查找资料,收集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研究。对国外或是国内有关学者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找出他们研究的关注点、已经解决的问题、还有哪些不足。3)本文的研究思路

根据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尤其是针对别人研究的不足,提出我们研究的立足点。如果我们的研究和别人一样,那就没有研究的必要。在这部分,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是纯粹的资料归纳,还是进行调查研究。还应该提出自己打算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把别人的研究全部归纳到一起,进行比较,这是综述性研究;一种是提出别人没有提出的观点,这是创新型研究。4)研究意义

也就是说清楚自己研究这个问题到底有什么意义,没有意义的研究是不值得研究的。

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从理论意义上讲,是对别人研究的补充或是整合升华;从现实意义上讲,可以对现实有哪些指导作用。第二阶段:调查、整理数据阶段(10-11月份)

一般参加“挑战杯”的论文,最好都应该做一些调查,纯综述性研究很少受欢迎。因此,应该在第一阶段根据问题及资料查询中发现的信息设计调查问卷,然后进行调查。

在调查之后,进行数据整理,如果有必要,还要进行补充调查。原始数据一样要留下来,以保证真实性。第三阶段:论文初稿阶段(12 月份)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在调查中得到的数据,完成论文初稿。论文一般可以按以下格式进行:

1)现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2)原因: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3)对策:针对问题和原因提出对策或建议。

在初稿阶段,最好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内容越多越好。第四阶段:论文修改(次年 1-3月份)

挑战杯调研报告 篇7

一、当前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会计核算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增加了财务报告的风险

会计核算的主要意义是不以当前法律形式为重要根据,而是按照相关交易和实际的经济实质进行审查、记录和报告。换句话说,就是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当法律实质与经济实质发生抵触时,应该严格按照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孰轻孰重,常常将法律实质放在前面,这样便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会计人员都只是按照历史成本属性去计量资产,并没有按照当前实行的现值计量方式去销售未满退款期限的产品,并将这些收入进行登记,没有认识到产品的退款风险。这样风险无法转移,并不能够构成一项实际的收入。

(二)历史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值计量属性采用较少

在当前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属性来进行核算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而很少采用现值的计量属性。其中历史成本主要是对企业过去获取资产时采用的价值进行核算,而现值却是对企业资产未来的价值进行核算。当前大部分企业采用历史成本的重要原因就是遭受通货膨胀,能够更好的体现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稳健性。但是,企业采用历史成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能够准确反映过去的经济价值,却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济利益,从而导致管理者无法更好的利用企业财务数据,让各项决策偏离企业实际发展情况。

(三)忽视了企业未来价值的评估,无法满足现代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财务报告主要是对企业过去的经营过程产生的交易和事项的反映,也就是对企业过去经营管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核算和报告的信息。这样企业管理者虽然拥有一张企业过去的财务数据,却无法清晰的看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从而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者对信息使用的需要。因此,大部分企业管理者需要的是专业人士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和未来现金流量变动的具体分析报告。

二、当前财务报告模式的改革策略

(一)深入认识会计核算的实质,降低财务报告的风险

由于财务报告编制的目的就是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所以需要深入认识会计核算的实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多的方便。同时,还应该认识到财务报告的目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不断变化而变化。财务报告不仅应该满足相关政府单位的财务监管要求,而且还应该满足大部分企业管理者的需求。因此,需要会计工作者深入认识会计核算的实质,增加财务报告信息的实用性。同时坚持在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注重对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从而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二)灵活运用财务报告的计量属性,增加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多种信息的选择和处理都直接影响着财务报告模式的改革,所以需要采用新的计量属性,之前使用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时,在社会不断变化的环境下,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为了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便需要对各个事项进行更加全面的披露,以便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的财务信息。

(三)拓展财务报告的内容,丰富财务报告信息

当前使用较多的财务报告主要是对现在企业的价值进行历史成本的计量,从而无法满足现代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所以增加对财务信息价值的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由于受到通货膨胀和金融工具创新、金融风险,以及企业人力资源和社会责任等各个因素的影响,所以未来财务报告模式应该不断拓展相关内容,例如: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和人力资源战略等。只有合理拓展财务报告的内容,才能够促使财务会计信息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

(四)完善财务报告的结构,合理增加财务报告的模块

目前大部分财务报告模式并不具备预测性的功能,只是在满足相关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符合标准的财务信息。但是,随着现代企业经营业务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财务报告的附注也不断增多,甚至出现附注比财务报表还多的现象。为了更好的解决这种情况,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善财务报告的结构,合理增加财务报告的模块,例如:反映财务决策的报表、反映财务现金流量的报表、反映经营战略的资料等。通过合理完善财务报告的结构,能够有效减少信息使用者的阅读时间,促使财务信息更好为信息使用者服务。

三、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财务报告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财务报告模式进行改革,通过深入认识会计核算的实质,降低财务报告的风险、灵活运用财务报告的计量属性,增加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拓展财务报告的内容,丰富财务报告信息、完善财务报告的结构,合理增加财务报告的模块、创新财务报告的方式,加快财务报告信息传递速度,从而有效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彭桃英,刘馨.IPO公司内部审计设立模式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1):1-1

我国“挑战杯”研究趋势探究 篇8

[关键词] 挑战杯;中国知网;数据分析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且正与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呼应。也正因此,现阶段对我国“挑战杯”领域进行研究也合乎时宜。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对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挑战杯”文章的期刊采用取样分析的方法,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挑战杯”文章的核心期刊(数据截止时间为2016年3月16日)。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挑战杯”为关键词,检索1989~2016年的核心期刊,共得记录364条。通过统计这364篇文章在各核心期刊中的年度分布数量,可知《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及《中国高等教育》期刊皆以31篇文章的数量并列第一,皆占文章总数8.5%,该数据表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及《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是刊登“挑战杯”文章最主要的期刊。

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保障样本选择的精确性,剔除《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及《中国高等教育》期刊中与“挑战杯”相关性不大的文章后,结果发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剩余27篇文章,而《中国高等教育》期刊剩余24篇文章,此时《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以相对数量的优势仍位居核心期刊的榜首,所以本文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上所刊载的“挑战杯”文章作为本文分析的主要样本。

二、数据检索与分析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启动于1989年,自启动后每年举办一次。但当笔者以“挑战杯”为关键词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上进行检索后发现(依据图1),1989~2007年期间没有一篇文章,2008~2009年所刊载的文章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随后在2010~2015年期间,该杂志所刊载的“挑战杯”文章数量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并在2015年下降到最小值,为2篇文章。这一检索结果导出笔者的两个观点:一是尽管我国早在1989年就首次启动“挑战杯”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但该期刊是在2008年才首次刊载3篇文章,说明我国“挑战杯”领域的研究相比于“挑战杯”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滞后;二是“挑战杯”领域的学术研究出现短暂的上升趋势后便失去了增长的后劲,转而呈现的是不断下滑的趋势,即表明我国自举办“挑战杯”系列科技竞赛后,已经形成了一批较稳定的研究群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挑战杯”领域的学术研究热度有所下降。

为验证这一观点,笔者将搜索范围扩展到所有刊载“挑战杯”学术文章的核心期刊,共得文章记录364条。观察图2可知,其中所反映的趋势正好与笔者在图1中所导出的两个观点相吻合。

为进一步验证笔者观点的可信度,笔者将搜索范围扩展到所有刊载“挑战杯”学术文章的期刊。依据图3可知,我国在1990年拉开“挑战杯”研究的序幕,之后在1990~2012年期间文章数量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在2012年达到顶峰后随即出现下降的趋势。

通过观察图1、图2、图3,笔者发现这3张图所反映的趋势惊人地相似,这也强有力地说明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所刊载的文章是我国“挑战杯”研究领域的一张晴雨表。

笔者对《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所刊载的“挑战杯”领域的学术文章进行研究分析,试图找出该领域研究趋势下降的原因。

接下来,笔者仅以发文的第一作者为研究对象,对《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上的27篇样本文章进行分析,发现共有25位作者。笔者对这25位作者所属单位进行研究,发现25位作者均来自高校,占比100%,说明我国“挑战杯”领域拥有稳定的研究群体,研究群体主要以高校教师及高校行政人员为主,且大多数从属于信息工程、环境、食品、机电工程等理工科类学院。

既然该领域有稳定的研究群体,随着“挑战杯”竞赛每年如期举办,按正常的发展趋势是该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应不断上升,但恰恰相反,笔者却发现该领域发文数量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此时笔者思考后导出第三个观点:是否该领域的研究群体是因个人职称晋升需要而写的“职称文章”,该类文章大多是为顺利晋升职称而发表文章,他们大多数很少持续对“挑战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就较容易地解释了“挑战杯”领域研究趋势不断下降的原因。

为进一步验证结论,笔者发现前述25位作者中竟无一人在其他核心期刊上发表过文章。该结果表明虽“挑战杯”领域虽有稳定研究群体,但该群体缺乏持续性研究,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近几年“挑战杯”领域呈现下降的趋势。

基金资助情况反映着该研究领域的被重视程度、热点问题和研究动态,其研究成果以发表的基金资助论文体现。因此笔者对《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上的27篇文章的基金资助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挑战杯”研究领域有5项基金资助,共资助论文15篇,占总数的55%;其中国家层面资助的基金共3项,江苏省和广东省各资助1项;第一项基金资助的时间是在2005年,2010~2012年期间是基金资助数最多、资助力度最大的时候,2013年及2015年各获得1项基金资助,由此可知,2010~2012年相关部门比较重视“挑战杯”领域的研究,基金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但在2012年后,相关部门对“挑战杯”研究领域的重视程度下降,基金资助力度减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群体产生影响,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挑战杯”领域研究数量下降。

参考文献

[1]赵国洪.我国电子政务研究趋势探究——一项基于期刊数据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7,(02):55—56.

[2]赵国洪,唐斌.我国“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基本特点与动向——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7):50—55.

挑战杯内容 篇9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参赛学生须在作品申报书封面相应作品类别中打“√”。论文及调查报告题目可以参考大赛邮箱上相关项目。

论文类参赛作品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调研报告参考题分类为:

一、哲学类

二、经济类

三、法律类

四、社会学类

五、教育类

六、管理类

七、科技类

2.各学院组织申报(3月1日——3月9日)

3月9日以前,向校团委报送已选定的学院参赛作品、《参赛作品汇总表》和《作品申报书》等文件。

3.书面复审和参展准备阶段(3月10日——3月23日)

(1)3月14日至3月19日,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书面复审并评出终审决赛名单。

(2)3月20日至3月23日,各学院按组委会要求做好参评、参展的各项物资技术准备和组团、组队工作。4.终审、展览阶段(3月24日——3月31日)(1)3月23日前完成各学院作品布展工作

(2)3月24日邀请学校有关领导和学院领导、学生代表参加开幕式。(3)3月26日由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终审,并由作者进行答辩或展示。(4)3月27日至3月31日为作品展览阶段。5.总结、表彰阶段(4月下旬)

挑战杯答辩稿 篇10

我们小组做的项目是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模式比较研究。

下面我将从课题项目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创新性三方面介绍我们的项目:

一.现实意义:文化历史资源的保护是当下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正视的问题。旅游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古城镇古村落作为旅游胜地,不论从国情出发,还是从实践经营模式出发,都具有极好的开发、研究价值。如何有效地、可持续地开发古城镇古村落,使其成为集保护发扬历史文化遗产与实现经济利益于一体的古城是我们研究的核心。结合中国国情,我国出现了多种不同模式的开发经营管理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明显的感受到不同的开发经营模式给古城镇古村落带来了不同的效果。通过经典案例,比较分析国内古城镇古村落的开发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研究方法:1.文献数据收集

样本范围:政府、古镇游览经营者、古镇景区商家、古镇游客四个角度

政府(考量出发点、开发的重点、评估的标准)经营者(利润分成模式、开发模式选择)商家(经营收入的变化)

游客(对景区的满意程度)2.定量比较分析

本课题将周庄、西递、凤凰三个古村落分别作为政府主导、社区主导、企业主导模式的典型代表,实地考察调研,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三个维度,对三种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评估。

三、创新性:归纳文化资源开发保护的模式

各种模式的比较研究

文化资源保护的新模式的构建

二、项目内容

自十六大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就被定上了国家经济发展日程表。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深化,文化产业的发展更被给予厚望。而旅游业一直是我国文化产业各行业中的领头羊,它的巨大经济效应对于不少城市发展都起着引擎作用。近来,随着一个个世外桃源般的古村落被持续关注,成为旅游者心中的“圣地”,对于我国古村落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为热门话题。现今我国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主要呈现出以下几种模式:

1、政府主导型。即由政府投资进行开发,一般是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因为知名度低、基础设施差等原因,企业不愿意投入,村集体和村民经济实力有限,只能由政府进行前期投入,很多古村落的前期开发工作均是由政府主导。主要是聘请专家对古村落的保护开发进行合理规划,投资建设交通、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修缮古民居,开展宣传推广活动。

2、社区主导型。由古村落居民及其村委会作为直接利益主体,自筹资金,自主开发,以安徽地区较为多见。主要是由村设立旅游开发公司,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由村旅游公司负责对全村统一进行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从事宣传推广、导游接待、卫生保洁、参与文物修缮等工作,收取门票收入。农户按照统一的规划进行古建筑的修缮、重建和改造,负责古建筑的日常管理、布置、维护、清洁;组织旅游商品的分类经营和接待服务,并与农家乐式的旅游相结合,开办家庭旅馆、土菜馆、土特产商店,开展雕刻、字画、盆景、文房四宝等工艺品加工和销售,让村民在家中接待游客用餐和住宿,提供各种配套服务,使游客在古村中体验传统的农家生活。村民还可以分享集体收入,被安排重点参观的农户还有按接待人数的多少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年终提成分红。

3、企业开发型。主要是由开发商投资,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景区规划设计、宣传推广、客源组织和经营管理等。一般采用租赁经营方式,由投资公司租赁古村的旅游资源,付给村租赁费或实行门票分成。

但是随着各种模式的实践应用,很多问题不断暴露。就凤凰古城收取门票引起的轩然大波还未平静,对西递现行模式的申讨已经开始。那么对于古镇的开发,各个模式的发展各有何利弊?

本课题将选取周庄、西递、凤凰三个古村落分别作为政府主导、社区主导、企业主导模式的典型代表,实地考察调研,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结合、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三个维度,对三种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评估。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访谈、文献资料查询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旨在考察以下问题:

1、凤凰收取门票以后对于其发展的影响如何,游客人数的变化,商铺营业利润的变化以及门票收入主要用途何在,是否切实运用于景区维护、景点宣传。

2、西递近年来为何村民日益不满,游客数量骤减,村民收入明显减少,远不如邻村宏村。

3、周庄的目前发展状况以及宣传特色。

通过对以上具体问题的回答以期得出以下问题的结论:

1、各个模式对于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如何

2、各个模式对于村民的经济收益带动效果

3、各个模式对于文化发掘、传承的影响如何

4、各个模式开发是否有利于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期货公司员工年度总结报告下一篇:大学音乐鉴赏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