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程教学

2024-10-29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精选12篇)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 篇1

现在, 我国的初中音乐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某些问题, 导致中学音乐课程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教育质量, 也直接约束了初中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所以, 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 音乐教师要知道音乐教学对于提升学生个人素养方面的作用, 从而坚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改变从前的音乐教学模式, 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 与时俱进, 努力让学生保持对于音乐的浓厚的热情, 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音乐科目的教学成果。

一、目前中学音乐科目的发展情况

学生积极地去学习音乐知识, 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与感染能力, 而学生在鉴赏音乐的实践中, 自己的文化素养也会获得较多的提高。可是, 当前社会上的诸多文化都是多元化发展的, 自然地, 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也有不同的认识, 这给目前的中学音乐科目的教学带来了挑战。

二、提升中学音乐科目教学水平的手段

1.更新教学理念

在从前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自主地去学习, 而是被动去学习课文内容, 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的主动学习与获得知识的技能会慢慢变弱, 而且在获取之中会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 这是不好的结果。所以, 教师要更新从前的授课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指示, 关注学生之间的沟通。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让学生保持对音乐知识的热情, 增加与学生之间的真诚互动, 努力提升自己的音乐教学效率。

2.关注多元教学

因为初中生是处在一个对于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黄金阶段, 对于音乐的学习十分好奇, 自然也就会喜欢上音乐科目。可是现在的初中音乐教学的手段不多, 导致某些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会觉得与自己的想法有些差别, 进而导致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热情减弱。所以, 在实施中学音乐科目的活动中, 要联系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征来进行音乐科目的授课。与此同时, 现在学生对于流行音乐是非常感兴趣的, 所以在实施中学音乐科目的授课活动中, 要挑选合适的流行音乐, 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 将流行音乐融入中学音乐鉴赏课程中, 去吸引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而且学生还会与这首歌曲产生同样的心理情绪, 便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歌曲中想要展示的情感,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指示, 进而让学生有所思, 有所学, 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3.灵活挑选乐曲

在实施音乐鉴赏的实践中, 乐曲的挑选不只是要从教材中获得, 除了某些需要了解的经典音乐之外,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适当地选择一些好玩的歌曲。特别是当学生对于流行音乐非常喜爱的时候, 教师能够在其中选择一些富有正能量的乐曲, 在音乐鉴赏的课程中, 不仅能够保持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热情, 还能够发挥出音乐的教学功能, 尽快完成中学音乐的教学任务。

随着我国课程的不断改革,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也得到了学校与老师的关注。在实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的实践之中, 音乐教师要改变从前教育的方式, 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坚持研究有效的教学手段, 努力让学生保持对于音乐科目学习的热情与自信心, 积极给学生创建一个平等良好的教学条件, 从而提升初中音乐科目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江晓燕.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J].大众文艺, 2014 (03) .

[2]陈立.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三个关键点[J].文理导航:中旬, 2013 (08) .

[3]殷璐.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J].考试周刊, 2011 (18) .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 篇2

摘要:音乐新课程指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加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如何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指导,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受到学生的欢迎,是当前摆在初中音乐教职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与心得,进一步对新课程下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B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当前教育领域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对音乐教学的改革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新版音乐教材与新型教学理念的实行与推动,都在强调着当前的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将兴趣教学作为主要推动力,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将音乐教育实践课程作为着力点的基本理念。所以,在新形势下,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将传统的教学观念与陈旧的教学手段改变,不断汲取新思想,研究新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使教育教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将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端正教学理念,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新课程》要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相结合,使音乐教学不空泛,做到真正的“学有所用”,进而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为了适应这项要求,作为初中音乐教师的我们,必须要将原有的课堂教学价值观加以转变,从而从多方面着手开发音乐课堂的教学资源。比方说,在现代社会生活当中,我们随处可见的大量音乐资源如:庆典、节日、队列及婚丧所使用的礼仪音乐,以及广告、舞蹈与健身等使用的音乐,抑或者是影视、餐饮等地的背景音乐,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音乐资源,将这些资源有效地整合在课堂教学中,便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之一。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而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从而使音乐能够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生活品位而服务。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引导,并着手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注重联系社会生活与音乐现象,使学生养成主动去探索音乐、反思生活,进一步体验音乐与人生之间的联系,让音乐学习真正的成为一种乐趣。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充分联系实际生活

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经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同样的,在音乐教学中,兴趣也是决定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前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的灌输与学生的强记,这不但违背了教育的宗旨,也违背了学生的天性。假使学生对音乐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再动听的旋律对学生来说都是噪音,不喜欢还是小事,如果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就会从心里排斥音乐,排斥音乐学习。如此一来,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便会大打折扣,审美教育更无从谈起,所谓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只能成为空谈。

想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笔者有一些心得与体会:首先,教师应当敏锐的发现教材中的一些兴趣元素,做到跨学科教学,保持开放的音乐教育心态,将简单的音乐拓展为音乐文化,通过以音乐为线索的教学主线,将音乐素材融入到各学科中,加强对音乐与人、社会、民族乃至自然的内在联系的强调,透过人文的主线,使学生理解并加深对教材内涵的体会。通过对教材当中兴趣元素的开发与挖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拓宽自己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真正的理解音乐、享受音乐,通过现实生活去体验音乐,从而达到激发音乐兴趣的目的;其次,将音乐带入生活,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也同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中,要求教学内容应与生活相联系,现代社会生活中也的确充满了大量音乐资源,电视广告、影视剧、婚丧嫁娶等等,而这些音乐与学生的生活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其引入教学情境,不但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求知欲。这也要求教师必须要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将学生引导着从生活体验层面入手,将社会生活与音乐现象等因素考虑在内,让学生自发地去对生活当中的音乐素材进行发掘、探索,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作为教师,在课堂当中尽可能地营造出一种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环境中去感受、体会,学生的兴趣不但大增,教学效果也必将事半功倍;最后,应及时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励教育。教学评价作为一种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参与态度及获得技能的一种评价机制,通过教师的善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信心,增加学生的自信,善用激励机制,能够让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实践巩固教学成果

1.建立宽泛的教学空间

在实际生活当中,许多教学渠道都对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有着有益的影响,比如很多电视节目和影视作品中,包含了很多动听的曲目,并且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建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看电视、电影时对其中的插曲、歌曲以及北京音乐多加注意,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音乐,从而养成自发的音乐欣赏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原创音乐融入其中,同时,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引导学生将画面与背景音乐结合一同去欣赏,将画面与音乐片段结合起来为学生加以讲解,这样,学生加深了对音乐的印象,更得到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审美愉悦,通过视听的结合,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潜移默化的增强审美能力。

2.推行新颖的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艺术的形式产生了不断的裂变与发展,也越来越贴近生活,融入生活,我们都知道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音乐的融合正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也将是今后的趋势。因此,新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新的教育环境,而新的教育环境又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在现代音乐的教育理念之下,遵循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初中音乐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新型教学模式的钻研,总结音乐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以往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往往学生理解的音乐课就是“唱歌课”,也就是教师利用音乐课堂给学生教唱几首传统歌曲,便能够达成教学目标,这种误解毋庸置疑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模式永远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把歌学会了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陈旧的思想导致了音乐教学本应轻松愉悦充满艺术美的课堂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学唱课,学生学了音乐,结果却只是永远会唱自己本来就会的歌曲,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教职人员深思。在如今的教育形式之下,教师想要推行新的教学模式,便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

3.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培养

在当前的初中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依然实行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即自己在讲台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坐得端端正正,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当摒弃,特别是在音乐课堂当中,更不应该存在。艺术课程的教授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脱离死记硬背、不离板凳的僵化模式。应该让学生随着音乐手舞之、足蹈之,因为这就是创造,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抒发自己的感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并定期训练,有活动便鼓励学生上台表演,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又能够让他们对其他学生

起到一个带动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中来。

4.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音乐学习,让学生获得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升鉴赏能力,这是当前初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教师应当遵循的首要目标。虽然当前的学生接受到的新鲜事物较多,但知识面依然因为年龄的原因需要积淀,在音乐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进行讲解。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进行研究,只是单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与音乐知识的储备来进行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传授,对学生的兴趣教学并不关注,长此以往,学生觉得音乐课程枯燥乏味,且没有实际意义,难以参与到教学中。而以往的音乐教学常常通过对音乐与作品的不断欣赏与分析,并不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再搭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基本零交流,长此以往,学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5.善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并增加实践活动

(1)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包括网络与多媒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因为多媒体的声形并茂、视听结合的优点,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达到教学目的,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多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样,使用网络中诸多良好的教学素材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注重加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想要达到有效的音乐教学,必须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路线,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而不是空泛的死记硬背那些百无一用的音乐知识。例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世界风光的幻灯片进行欣赏,并配合音乐,布置学生评价并修改里面的音乐音效。这样能够让学生引起观察生活,自主进行音乐学习的动力,增加对生活中的音乐的感知力与敏感度,从而养成关注身边一切音乐现象的习惯,达到音乐与生活的融合。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当中,如观摩演唱、演奏等音乐会,开展音乐艺术讲座,话剧、音乐剧表演等文艺活动。

结语:一堂成功且具有实际意义的音乐课,便是让学生在面对枯燥的知识时依然感到兴趣盎然,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也是教学的最理想效果。总之,教师想要真正推行新颖的教育教学手段,必须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如此,教师尽职尽责,学生自主学习,才可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的整体素养,全面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评价方法探究 篇3

【关键词】音乐课程 综合素质 评价方法

1.引言

长期以来,初中音乐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教学效果停滞不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教师开始关注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课堂衔接设计以及新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但在教学评价方法方面的探究仍然十分不足。

教学评价指的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于教学效果等开展系统性判断的活动,这往往建立于信息搜集的基础上。这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能够反馈出教学的目标有没有实现,教学的效果是否明显,这直接关系到日后如何引导教学活动,帮助学校、教师做出更多高瞻远瞩的教学决策。

从更深层面说,教学评价是在教学领域的批判和反思。随着新一轮素质教育的推行,综合评价机制开始备受推崇,描述评价与指标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评价主体多样化日益深入人心。本文将结合音乐教学实践,探讨新形势下音乐课程教学的评价方法。

2.描述评价与指标评价相渗透

描述性评价指的是通过各种手段,如观察、演唱等对学生进行评判的一种方式,这一评价手法操作难度大、工作量大,往往适用于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指标评价是对学生音乐能力与水平的一种测量测验评价,可以从音乐记忆力、感受力、欣赏力以及演奏演唱表现力、创新力等视角,采用评价等级的方式,如优秀、较好、一般、较差等开展等级评定。指标评价评价更加细致客观,标准适用性强,评价的透明度显然也更高些,但无法细致表达出学生的个性特质。因此,将描述评价与指标评价相互渗透,可以弥补两种方法各自的不足,能够兼顾解释、描述与客观、真实。

以初中音乐教学《七子之歌》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A、B、C三组,分别要求他们演唱所学的曲目《七子之歌》,随后从音乐感受力、音律把握程度、音乐穿透力、集体表现力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打分评定,并对每个小组的特长与不足加以描述性说明,例如A组学生声音整齐划一,音乐感受力较强,但在某一个具体的音乐节点上出现抢拍现象,面部表情表现出来的陶醉度不够;B组学生面部表情较为真切,很是沉醉其中,但没有音乐的表现力,不能体现出“呼唤”的感受;C组学生声音起伏没有过渡,有陡增陡降之感,让观众体会不到音乐的美感,但他们声音较为高昂,演绎情真意切。这样一方面将他们各自在音乐感受力、音律把握度、集体表现力等方面的表现都通过指标表现出来,还对各个组别的学生状况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宏观微观结合更全面地给出了对学生的评价。

3.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指的是突出评价过程,通过提问、观察、谈话、互相纠错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各种常规性表现的评价。因此,过程评价更侧重于日常的一些活动记录、学习态度、音乐感悟等多个方面,具体而言,过程评价往往是一个连续性的动态的反馈。结果评价往往是在特定时间段内进行的,如期中、期末、学年末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的总结性、概括性的评价,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综合学习情况,帮助家长获知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结果性评价往往是对学生进行筛选的一种工具,例如选取年度三好学生等,这种评价往往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即在近阶段的表现往往容易左右教师产生一定程度的偏见,从而将评价思维与过程割裂开来,使得评价结果失真,判断不够合理。

以初中音乐教学为例,目前常用的“音乐实时记录”是一个较好地整合过程与结果的方式,教师可以以一小段时间为标杆,如一周DV拍摄一次课堂学习状况,同时鼓励学生定期记日记、记音乐灵感等,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用mp3、mp4等格式保存下来,用于彼此间沟通、交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创造作品,这些创造可以是利用音乐的音律,重新写词表达一个全新的思想,也可以是用当前的歌词自己填写新的曲谱吟唱,还可以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发现的灵感,记录起来创造出自身风格的作品。了解学生的动态,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在过程中不断地反馈信息给学生,促进他们的音乐观念、音乐素质的成熟与提升,帮助他们养成“随时观察、随手记录”的习惯,并最终将这些评价与期中、期末评价整合起来,是能够更加客观、动态评价学生的关键。

4.评价主体多样化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单向方式,改变这一教学评价模式,真正建立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循环畅通模式很有必要。换言之,评价主体由原先的单一教师,变成教师、学生多个主体,让自评、互评方式互相结合起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尽可能多使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自我纠正。他评是学生相互之间开展评论与评价,让他们积极参与演奏、演唱,认真开展各种交流互动活动,培养对音乐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养成更积极的音乐心态。互评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足够的平等氛围让他们指出教师教学中的一些盲点,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郑莉.普通学校音乐教学课堂设计艺术刍议[J].中国音乐学,2003(2).

[2]张玉春.如何挖掘音乐课程资源[J].中国音乐教育,2005(4).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 篇4

一、创新教学呼唤高素养音乐教师

高素质是教师的首要必备素养,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21世纪更是如此。如果教师本身缺乏素质,又怎么能树楷模、导方向、做人师呢?

(1)教师整洁大方的仪表。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兴趣活动,教师都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正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需要很华丽的衣装,但仪表是非常重要的,不得体的穿着打扮一定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同时也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教师精湛的专业水平。合唱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对于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感觉、丰富音乐表现手段、拓宽音乐感受层面、形成集体协作精神有着不可忽视积极意义。而教师的演唱水平、指挥能力的高低是十分受关注的,因为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学习及活动的兴趣。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合唱指导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演唱能力和指挥能力,要让学生看到教师的实力并佩服、敬仰教师,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教师幽默的教学风格。幽默的教学是活跃课堂的秘诀,如合唱排练经常围绕着一首或两首歌曲进行,为唱好这一两首歌曲,反复的训练、枯燥的雕琢是必然的。在训练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唱错字、不整齐、音没唱准、音色不美等问题,这时教师应该用缓和的口气、幽默的语言来解决难题。要做到幽默,就要求教师平时要有很好的积累,因为幽默感不是一两天就有的。平时多搜集大家喜欢的笑话、一些有趣的故事、典故等,当教学中碰到情况时,教师以最快的反应让问题成为教师口中幽默乐趣的语言表达。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博得学生的欢笑,更重要的是学生因为开心一笑,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了。

二、创设和谐课堂氛围,提供宽泛创新舞台

作为教师,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摆正自己的位置,弱化教学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强化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由内及外,才会拥有良好的心态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1)兼收并蓄,容纳差异。我认为教师要改掉以前“绝对化”的评价心态,不能用“非对即错”的旧观点去看待学生,而是要看到学生的长处,又看到学生的短处,用一颗开放的心去包容孩子,这就更需要教师兼收并蓄,容纳差异。

(2)赏识学生,培养自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放大学生的优点就是供给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所需的充足水分和阳光。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从而更加有信心、有兴趣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三、设境激“情”,激发大胆创新欲望

初中生这个年龄“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幼稚与成熟并存,在人生的旅途中,是身体和心理发展迅速的时期。在多年新课程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掌握学生的心理,及时有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各种音乐教学活动正确引导,让学生广泛参与、聆听、接触、感受各种音乐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欲望,他们才会爱上音乐课。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教师恰当地设境可以营造与乐曲相适应的气氛,让学生做好欣赏乐曲的准备。在音乐课堂、课后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音乐教学活动,在教育者的适时、正确的引导下,使学生广泛参与、接触、感受各种音乐问题情境。初中生乐于求新、求异、求奇,为此,课堂上总要留出一定“自由”时间、“自主”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唱、去舞、去想象。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上应该注意两点:①变“静”为“动”。如在教学《跳竹竿》时,整节课以“跳竹竿”的音乐活动贯穿始终,带领学生在乐声中跳起充满民族特色的竹竿舞,学生自主深刻地领略了对民族风情的理解。又如在欣赏了布仁巴雅尔的《天边》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感受“天边”:男生用嘹亮的歌喉去模仿、女生以优美的舞姿来展示,仿佛自己也亲临那蓝天白云、碧草绿水的内蒙古大草原。②是“变被”为“主动”,探究学习能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银杯》时,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了解蒙古族的特点及风土人情等,然后在课堂上有效交流、加深认识,让学生变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去了解,不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音乐创新视野。

教师还可通过讲故事、多媒体视频、欣赏名画等教学手段,引导激发学生不断地聆听、欣赏乐曲的欲望,优美动听的旋律一旦转化为想象力,就会有效得到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进而获得精神的升华、灵魂的净化,不断诱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四、用“整合”突破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形式皆单一,一直存在着“老师怎么唱,学生怎么学”的现象,极大束缚了初中学生音乐实践、音乐创作的视野。音乐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犹如繁花与绿叶的关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把音乐与有关的学科综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与美术是一对孪生姐妹,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陶冶人们的情操。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绘画的芳姿倩影,她们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音乐与美术结合将使音乐更形象。如教学八年级下册《美丽的村庄》时,笔者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用画画、表演、朗读、编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这部音乐作品的理解,结果有的学生画了一幅充满幻想的美丽村庄的场面;有的学生走到讲台前,把黑板擦当做惊堂木,绘声绘色地讲起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是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的,自然而又富有创意。又如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课前我做了充分的资料收集(课件制作),课堂上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以《让世界充满爱》为音乐背景,一组以爱为主题的图片串联起的Flash作品使学生认识到爱的伟大力量,被作品中平凡而又伟大的爱所感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整合”能带来无限精彩的课堂,音乐与学科有效整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带给学生无穷的音乐知识及无限创造音乐的乐趣。

五、动“情”创造,还学生主体地位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节良好的音乐课,教师既不能让学生长时间地呆坐在那里光唱,这样学生对音乐课很难产生兴趣;也不能让学生自始至终不停忙,这样的课堂纪律既乱,学生又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既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在《唱脸谱》教学中,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演唱,并表演京剧演员亮相动作。又如八年级教材中的《我的祖家是歌乡》,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甩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尽管同学们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在内容和形式上还稍显稚嫩,但感情真挚而饱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用声势、乐器、身体、伴奏、合奏、表演、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总之,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音乐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善于从教学氛围、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思维与想象等因素中探索。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与探索,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相信我们的音乐课堂一定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参考文献

[1]黄林.应该重视音乐教学[J].云南教育,2011(3).

[2]姜丽南.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音乐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1(21).

初中音乐课程简介 篇5

课程简介

远程研修课程50个学时。其中,视频课程参照《课程标准解读》制定内容框架,形成“1+6”课程结构,共计30个学时;网络研修学习研讨及答疑20学时。

“1+6”课程结构形式:“1”为通识培训。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课程专家主讲2学时视频课程。主要内容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10年实验的实践成效、问题反思,及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思路和发展走向。

“6”为学科内容。6个模块共含视频课程28学时。

第一模块,音乐课改回顾与课标修订,主要内容包括:专题一音乐课程标准十年实验成果,专题二音乐课程标准十年实验问题及反思,专题三音乐课程标准修订背景、思路与过程,专题四音乐课程标准修订中涉及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第二至第六模块,分为课程标准的修订,感受与欣赏、创造领域的内容标准修订,表现、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内容标准修订,关于教学建议的修订,关于评价、教材编写与课程资源开发建议的修订四个模块。

模块二:课程标准的修订包括专题一关于总目标修订,专题二音乐基本素养内涵及音乐听觉欣赏、表现、创造等能力目标,专题三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调整,专题四:学段目标的变化。

模块三:感受与欣赏、创造领域的内容标准修订包括:专题一关于内容标准结构框架的两处重要修改,专题二感受与欣赏领域的修订,专题三创造领域的修订

模块四:表现、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内容标准修订包括:专题一为什么在表现领域提出唱歌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专题二为什么要提高识读乐谱的内容标准?专题三演奏及音乐与相关文化内容标准的调整

模块五:关于教学建议的修订包括:专题一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专题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专题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专题四关于教学内容的提示。

·国培计划(2011)—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初中音乐·

模块六:关于评价、教材编写与课程资源开发建议的修订包括:专题一音乐教学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方法,专题二关于音乐教材编写的建议,专题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为配合学员观看视频课后的研修,每个模块都留有思考题,提供相关参考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视频材料。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 篇6

新课程标准 初中音乐 教学策略 情感体验 教学重心 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一方面,音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的安排着重于“学科本位”,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则过于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感受,甚至在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方面也存在着武断、单一的缺点,从而使初中音乐的教学脱离了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中学生的客观需求,一定程度地阻碍了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也使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鉴于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大胆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教学模式,积极促进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初中音乐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所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即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在围绕音乐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利用音乐课程资源,结合初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修养。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出发,将音乐学习的过程,当成一项艺术化的情感体验过程,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欢乐颂》这一课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欢乐颂》交响曲的演出盛况的片断,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欢乐颂》为现场听众所带来的强烈震憾,还可以向学生简述这首由贝多芬创作的并于1824年在维也纳初次演出时的空前热烈的盛况:现场听众对贝多芬的热烈鼓掌和欢呼竟多达5次,其礼遇甚至超过当时的国家元首出场所能够得到的,以致于警察不得不出面维持秩序,并使得《婚礼进行曲》的创作者瓦格纳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呼,称之为“达到了交响曲艺术顶峰的无人可以超越的欢乐交响曲”。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说明《欢乐颂》的创作背景,使得学生了解到,贝多芬在精神和物质极其困苦的日子里创作了这首充满欢乐的交响曲,其实也反应了当时在反动政府残酷镇压下的广大民众对于自由和欢乐的极度渴望的心声,这也是引发现场听众强烈共鸣和心灵震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师的正确引导,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音乐情感,教师再因势利导,提醒学生在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过程中,认真体会曲子的音乐风格与旋律的特点,并注意曲子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等,诱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进行丰富的想象。听完后,教师提出问题串:“这首交响曲的风格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出示待选答案)……这首曲子适合在什么场合下演奏呢?(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给出待选场景)……”教师的循循善诱,使同学们的音乐鉴赏水平得到提高,并在学唱过程中饱含深情,全神贯注,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音乐情感和音乐的节奏、音准、切分音等,并能仔细辨别和配合使用交响乐中的碰铃、沙锤、铃鼓、双响桶、三角铁等小乐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精感体验,不仅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还有效提高了中学生的音乐修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重视音乐教学重心的改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演唱和演奏,还要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个人的情感,并通过音乐与他人沟通和融洽 ,使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并享受到音乐之美……”鉴于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著重体现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内涵,成功唤起中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积极投入情感,以顺利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黄河大合唱》时,可以先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氛围,带动学生进入“角色”,即在带领学生学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时,教师可以指导同学们根据《黄河大合唱》的多媒体音乐画面,分别扮演“我方”和“敌方”,参与“角色”体验,然后指导学生跟随多媒体呈现的动态画面进行齐唱和轮唱,鼓励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自己就是正在参与战斗的中华优秀儿女,在万山之下、丛林之中、青纱帐里,愤怒地掀起复仇的巨浪,把侵略者淹没在大海汪洋之中。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积极投入表演的参与热情,教师还可以使用数码摄像机将学生的“表演”过程记录下来,当即利用多媒体进行大屏幕播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强烈兴趣和参与热情,并使学生在亲身体验音乐之美的过程之中,陶冶了性情。此外,教师在教唱大合唱时,要求同学们要明确自己的“声部”所应负的责任、所处的位置、进入和退出的时间,以及力度的把握和音色的调节等,以营造良好的合唱效果,从而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重视音乐教学评价的改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中,往往是教师让学生唱一首音乐教材上的一首歌曲来给学生打分,甚至是凭着在日常音乐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主观臆断或大体印象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简单武断的教学评价,使得学生对音乐失去学习的兴趣,并误以为音乐学习不过是唱唱歌曲、打打节拍而已,不必学习其他的内容,从而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初中音乐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综合性评价,可以让中学生在不断地“品尝”到成功和喜悦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即学生在综合评价机制下所得到的愉悦感,可以成功唤起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学习过程的浓厚兴趣,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鉴于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充分体现素质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的要求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而不是把教学评价仅仅着眼于音乐成绩的考核上,即教师不仅要将中学生的日常音乐学习状况和态度作为评价标准之一,还要把中学生的音乐特长的展示作为额外的评价标准进行累加,以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日常音乐学习的同时,还要努力发挥音乐特长,积极提高综合音乐素养。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音乐教学评价的改变,有效促进了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新课程下多元化的初中音乐教学 篇7

一、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音乐是一种整体性和包容性的文化, 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学科综合。以音乐本质为主体, 将音乐与语文、美术、历史、地理等学科融合在一起的初中音乐教学, 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而且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1. 音乐与文学综合

音乐与文学是姊妹艺术, 特别是音乐与诗歌相结合是人类最古老的综合艺术形式。在初中的音乐教材中, 不乏出现将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作品, 例如歌曲《阳关三叠》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在演唱过程中, 伴随着古典韵律的诗句, 优美古朴的音乐曲调慢慢呈现, 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情思的、富有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 领略到了音乐与文学带来的无穷魅力。

2. 音乐与美术综合

音乐与美术是实施美育的两个主要途径, 二者都是通过教学和相关活动, 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如德彪西的印象派交响诗《大海》中第二部分《海浪的嬉戏》就是与美术紧密结合的音乐作品。在音乐课中加入法国绘画大师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 学生在欣赏这幅世界名画的同时学习歌曲, 更直接地理解音乐形象, 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3. 音乐与历史综合

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各异, 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关系。把历史知识及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融入在音乐教学内容中, 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如学习《义勇军进行曲》一曲时, 我就贯穿了歌曲的创作背景, 让学生在感知中领悟作品内容, 感受到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在学唱这三个加强递进时, 学生会油然而生民族的责任感、紧迫感。通过歌曲的学唱, 学生感受到战争年代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争的紧迫感, 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从而激励大家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奋斗。学生在音乐课的学习中, 既能掌握音乐知识, 又能复习历史知识, 还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二、音乐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随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化, 音乐教学手段必然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使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更生动多彩。以歌唱和音乐欣赏两个模块为例:

1. 演唱教学的多元化

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存在不同性质、风格、特点的歌曲, 如歌曲《江河万古流》可以引导学生将声音竖起来些, 寻找美声演唱的感觉;《青春舞曲》等民歌就可以要求学生将声音靠前, 用偏向民族化的唱法演唱;《茉莉花》等用自然的、有表情的声音演唱即可。初中的演唱教学提倡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 根据歌曲的特点和风格对三种唱法进行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教学。

在教学中, 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三种唱法的共同点以外, 也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它们的不同点, 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各自特点, 对三种唱法进行因材施教。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 在学习并掌握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扬长避短,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声乐水平和表现力。同时, 在注意三种唱法的基础上, 音乐教学也应重视培养学生对歌曲风格上的理解和音乐特征的把握。

2. 欣赏教学的多元化

中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 保持开放的态度。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 运用讲解音乐、分析音乐的传承方式进行教学是很普遍的现象, 但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 随着初中音乐课改的深入, 欣赏课更多的是结合音乐的特点和所表达的意境, 从朗读、画画、舞蹈等角度出发, 让学生对非语义性、非可视性的音乐有更直接、更具体的感知, 从而更完整、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

3. 创作教学的多元化

许多音乐教育家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倡导音乐创作教学, 初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旨在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创作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进行单独创作之外, 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创作, 使每一位创作者都充分发挥优势并体验到只有集体合作才能实现的默契的审美愉悦感。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作, 在创作内容和形式上要多样性, 同时还要提倡即兴创作。并引导学生运用电脑音乐系统, 通过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 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 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创造才能, 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三、音乐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初中的音乐教学从属于音乐审美教育, 其内容和要求都是从感受与表现音乐的情感需要出发, 不作过高过难的要求, 因此, 以往那种把演唱、演奏、读谱视唱割离开进行评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新课程指出, 音乐教学评价应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体现初中音乐教育多元化的特点。

1. 音乐学习情感的评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新课程将情感态度提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 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 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因此, 学生的音乐情感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学习情感的评价应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2. 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 音乐知识技能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 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多元化的特点, 综合演唱、演奏、读谱视唱、音乐欣赏等内容进行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 避免了单纯的技能技巧考核。

3. 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

初中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造是指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新课程认为,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 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创造能力作为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三个方面, 其评价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有助于调动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积极性。

纵观《音乐新课程标准》, 其教育目标主要是从学生本体出发, 促进学生全面又有个性地发展, 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步骤正是从学生本体考虑, 通过音乐学习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爱好及发展需求的多样化,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元化的初中音乐教学, 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 不断探索, 不断学习,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则平, 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 篇8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所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即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 应在围绕音乐教材内容的前提下, 利用音乐课程资源, 结合初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 逐步提高中学生的音乐修养。因此, 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出发, 将音乐学习的过程, 当成一项艺术化的情感体验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例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欢乐颂》这一课时, 可以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欢乐颂》交响曲的演出盛况的片断, 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 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欢乐颂》为现场听众所带来的强烈震憾, 还可以向学生简述这首由贝多芬创作的并于1824年在维也纳初次演出时的空前热烈的盛况:现场听众对贝多芬的热烈鼓掌和欢呼竟多达5次, 其礼遇甚至超过当时的国家元首出场所能够得到的, 以致于警察不得不出面维持秩序, 并使得《婚礼进行曲》的创作者瓦格纳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呼, 称之为“达到了交响曲艺术顶峰的无人可以超越的欢乐交响曲”。接着, 教师可以进一步说明《欢乐颂》的创作背景, 使得学生了解到, 贝多芬在精神和物质极其困苦的日子里创作了这首充满欢乐的交响曲, 其实也反应了当时在反动政府残酷镇压下的广大民众对于自由和欢乐的极度渴望的心声, 这也是引发现场听众强烈共鸣和心灵震憾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当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师的正确引导, 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 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音乐情感, 教师再因势利导, 提醒学生在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过程中, 认真体会曲子的音乐风格与旋律的特点, 并注意曲子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等, 诱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 进行丰富的想象。听完后, 教师提出问题串:“这首交响曲的风格是什么? (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出示待选答案) ……这首曲子适合在什么场合下演奏呢? (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给出待选场景) ……”教师的循循善诱, 使同学们的音乐鉴赏水平得到提高, 并在学唱过程中饱含深情, 全神贯注, 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音乐情感和音乐的节奏、音准、切分音等, 并能仔细辨别和配合使用交响乐中的碰铃、沙锤、铃鼓、双响桶、三角铁等小乐器, 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重视学生的精感体验, 不仅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 还有效提高了中学生的音乐修养,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重视音乐教学重心的改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 应“……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演唱和演奏, 还要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个人的情感, 并通过音乐与他人沟通和融洽 , 使学生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受到音乐的熏陶并享受到音乐之美……”鉴于此, 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应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着重体现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内涵, 成功唤起中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积极投入情感, 以顺利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比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黄河大合唱》时, 可以先创设教学情境, 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氛围, 带动学生进入“角色”, 即在带领学生学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时, 教师可以指导同学们根据《黄河大合唱》的多媒体音乐画面, 分别扮演“我方”和“敌方”, 参与“角色”体验, 然后指导学生跟随多媒体呈现的动态画面进行齐唱和轮唱, 鼓励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 想象自己就是正在参与战斗的中华优秀儿女, 在万山之下、丛林之中、青纱帐里, 愤怒地掀起复仇的巨浪, 把侵略者淹没在大海汪洋之中。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积极投入表演的参与热情, 教师还可以使用数码摄像机将学生的“表演”过程记录下来, 当即利用多媒体进行大屏幕播放, 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强烈兴趣和参与热情, 并使学生在亲身体验音乐之美的过程之中, 陶冶了性情。此外, 教师在教唱大合唱时, 要求同学们要明确自己的“声部”所应负的责任、所处的位置、进入和退出的时间, 以及力度的把握和音色的调节等, 以营造良好的合唱效果, 从而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培养了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重视音乐教学评价的改变

教学评价, 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中, 往往是教师让学生唱一首音乐教材上的一首歌曲来给学生打分, 甚至是凭着在日常音乐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主观臆断或大体印象对学生进行评价, 这种简单武断的教学评价, 使得学生对音乐失去学习的兴趣, 并误以为音乐学习不过是唱唱歌曲、打打节拍而已, 不必学习其他的内容, 从而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初中音乐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综合性评价, 可以让中学生在不断地“品尝”到成功和喜悦的同时, 有效地提高同学们的音乐学习兴趣, 即学生在综合评价机制下所得到的愉悦感, 可以成功唤起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学习过程的浓厚兴趣, 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鉴于此, 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在充分体现素质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的要求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而不是把教学评价仅仅着眼于音乐成绩的考核上, 即教师不仅要将中学生的日常音乐学习状况和态度作为评价标准之一, 还要把中学生的音乐特长的展示作为额外的评价标准进行累加, 以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日常音乐学习的同时, 还要努力发挥音乐特长, 积极提高综合音乐素养。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 重视音乐教学评价的改变, 有效促进了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 篇9

一、初中音乐欣赏的有效性教学现状

伴随着基础音乐课程的大力发展, 初中音乐欣赏课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 音乐老师在进行认真教学的情况下, 要对初中音乐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我们最好要把新的教学理念更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 这样才能够为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一个更好的发展。我们在进行调查的时候就会发现, 现在音乐鉴赏课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首先, 就是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 学生更多的是关心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大的情绪波动, 那么音乐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很难对其进行控制, 还有现在很多学生不太喜欢对古典音乐进行欣赏, 老师采用是多种教学方法, 但是还是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是初中学生对于所欣赏的音乐内容没有进行积极的探讨以及交流, 不能运用正确的语言来把音乐的知识进行表达。但是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 都是有很高的参与度, 这个时候学习的情趣就会比较积极, 还能向其他学生进行作品的介绍。

二、初中音乐欣赏的有效性教学实施策略

1.在综合实践中,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演唱, 让学生欣赏经典的主体旋律作品的同时, 也对音乐作品进行一个了解。最好找一些学生把比较好掌握的主旋律从头到尾进行听过之后, 要求学生尝试用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进行哼唱, 这样就能够加强学生对这个作品的理解以及记忆程度。比如, 我们对《拍手唱歌笑呵呵》来进行欣赏, 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很风趣的儿童歌曲。二四拍, 一段体结构的便于歌曲进行主旋律的把握, 可以对小朋友天真、活泼、美好的心境进行诠释。我们在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 不单单是要让学生去听, 在更多的时候要让学生去唱, 只要学生能够哼唱就能够把歌曲表达的含义弄清晰了。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不单单是要让学生听, 更多的时候是要让学生动, 要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 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运动, 从内心里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优美, 老师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 要及时的给学生鼓励, 如果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表现良好, 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表扬, 这样学生就会获得成就感。

2.通过多种作品欣赏来进行教学

初中音乐欣赏有很多是民族性的作品, 我们可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 这样学生的个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进行音乐欣赏的课程中把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的内容, 通过多个民族作品让学生了解到各个民族的风情以及地方的特色, 我们也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儿歌、童话故事来进行音乐配乐。比如, 《二泉映月》就是流露出一位饱尝人间心酸和痛苦的盲人艺术家的情绪以及情感, 作品对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进行展示, 还蕴藏了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 对二胡的这个乐器进行充分的运用, 给听者呈现了独特的二胡艺术表现力。另外可以让学生多接受一些外国的音乐作品, 学生就能够多了解一下大型的交响乐和协奏曲, 更多的让初中学生对外国音乐进接触, 可以为音乐想象提供更大的空间。对于世界上的多种音乐文化的接触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风格中对不同国度的音乐进行欣赏, 这对学生音乐欣赏的有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运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音乐欣赏

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引进,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也可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在现代教学设备允许的情况下, 学生可以比较直观的进行音乐知识的欣赏, 因为多媒体可以对教学的背景画面进较好的设置, 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来进行画面以及音乐的插入, 这样可以增加一些动画效果。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刻, 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很快的融入教学中。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音乐有效性教学, 要从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 建立一个以学生需求为主, 师生共融的教学课堂。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 来提高学生音乐课堂上的兴趣, 进而来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摘要:有效性教学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就是在较小的成本下能够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 那么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欣赏的时候可以开展有效性教学。因为在新课程标准之下, 初中音乐教学更多的是对音乐进行欣赏, 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音乐,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可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课堂有效教学探析[J].新课程研究, 2010 (08) :3-5.

[2]潘玉辉.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探析[J].戏剧之家, 2014 (07) :10-11.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 篇10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根据目前的新课程教学标准, 在音乐课程中, 我们也提出了三维立体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立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也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 并不仅仅满足学生掌握知识,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 体会到学习兴趣。作为音乐这门课程而言, 更具有一些独特性, 因此对音乐教师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对于音乐讲课内容而言, 应该具有意境美、情感美、音韵美、配器美等一系列特点。音乐作品内容非常丰富, 教师在选取音乐作品时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 选择意境悠远, 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品,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丰富情感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师应该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也要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样才能带动起学生。虽然音乐教师不是诗人, 但是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让自己具有一些诗人的情怀,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对作品所描写的意境给学生进行联想, 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受。正所谓以情动情。让学生的情感丰富起来, 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 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设计的创新, 要充分体现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手段。所谓的教学设计和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具有相似之处, 但是比备课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并且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进行考虑和体现。教学设计的创新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 要把握好教学目标, 要力求在课堂上充分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明确自己要让学生学到什么, 让学生学到哪种程度, 让学生实现哪种情感体验, 而教学设计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 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其中, 对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 应该是教师重点把握的, 毕竟学生学习音乐课程, 重要的是通过音乐作品, 体验美感。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 也要给学生正确的学习音乐的方法。毫无疑问, 学会音乐, 不如会学音乐, 这样才能让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达到一个高度。

三、音乐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情境是教学过程中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巧妙结合。音乐作品必须在真实情感中得到体现,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情趣。笔者结合教学经验, 认为情境设计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通过语言描述来创设情境

教师的语言运用是一门艺术,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巧妙地运用语言, 这样才可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讲解音乐作品《中亚细亚草原》时, 并没有直接就给学生展示音乐, 同时通过语言描述音乐中的场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 “……这个时候, 一支商人的队伍缓缓走来, 他们在军队的保护下, 安然前行, 他们走得很安静, 慢慢消失在远方。这个时候, 歌声并没有停止, 仍然在人们头上慢慢地盘旋, 余音绕梁一般。”教师在讲解时, 除了运用自己的语言艺术, 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给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展示, 把学生带到音乐情境中去。

2. 通过实物来创设情境

运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 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 可以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体验和认识。例如, 在欣赏小提琴作品《梁祝》时, 教师可以把小提琴拿到课堂上, 亲自给学生进行演示, 让学生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把握。笔者在讲解《雪绒花》这一节次内容时, 会把一些用到的乐器拿到课堂上来, 先不说教学效果如何, 这种直观形象的乐器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些学生会忍不住动动乐器。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给学生演奏一些他们比较熟悉或者比较喜欢的乐曲, 这样的教学效果, 显然比教师生硬的讲解要强上许多倍。

四、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 构建开放课堂

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权威,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 这种局面必然会被逐步打破, 学生主体的地位必须更加充分的体现。教师应该由高高在上的位置走下来, 融入到学生中去, 和学生一起进行音乐的学习与分享, 一起参加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 都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让学生参与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如在演唱时,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表演, 或者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二人合唱或者二人对唱, 或者是多人合唱等形式。教师融入课堂是学生融入课堂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拉近师生距离的重要途径。音乐的学习, 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丰富的情感, 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在中学阶段, 学生对音乐认知程度的提高, 大多数学校都有专门的音乐教室, 这都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有利的条件。由于音乐课程的特点, 教师应该把音乐课程教授的有声有色, 受到学生的喜欢, 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总之, 音乐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和高效的, 应该是受到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 影响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提高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是每个音乐教师都应该关注的。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谈了几点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程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7.

[2]高文.学习创新与课程教学改革.广东教育出版社.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音乐教学 创新

前言

音乐课程是初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音乐课程的最大魅力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发生很大的改变,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以学生为核心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创新以往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来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1.准确定位学生地位

新课程改革视域下,要求教师要从“人”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从“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合理的设置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力。例如教师在讲解音乐欣赏《蝴蝶》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一遍音乐,并通过多媒体放映一些关于蝴蝶的图片,这样能为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师让学生自主想想一下作者想通过歌曲表现什么,作曲风格主要是什么,给学生一个充分想象的环境,最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统一讲解,并再次为学生播放一遍这个歌曲,这样就能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

2.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2.1 课前充分引导

音乐其实就是对声音的一种欣赏,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音乐环境,让学生在音乐环境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并积极主动的追求音乐之美。例如教师可以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让学生合唱一首歌,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唱歌代替以往的老师问好环节,另一方面能让学生自主常见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同时学生在唱歌过程中,能陶冶自身的情操,在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可以很轻松的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活动中。又如教师在讲解歌曲《红旗飘飘》时,由于这首歌歌唱的是一种爱国情怀,因此,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放映一些爱国故事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然后在带领学生进入歌曲学习中,这样学生就能以高度热情的态度进行歌曲学习。

2.2 增加师生互动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互动,而在新课标下,要求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积极主动的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才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春天奏鸣曲》这首曲子时,可以先让学生温习唱一遍《渴望春天》,然后让学生在《渴望春天》的节奏中进入音乐教学情景中,然后带领学生逐步进入《春天奏鸣曲》,并积极主动的和学生讨论这首曲子,帮助学生了解该如何才能准确的把握这首曲子在演唱过程中的变换,让学生知道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进行歌唱。这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2.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中,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承担这引导者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对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歌曲《乡村花园》时,教材提出的问题是:抒情委婉而略带哀愁;痛苦深沉而哀愁;天真活泼而风趣,这三种心情那种符合《乡村花园》的基本情绪。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各组学生分别用以上三种心情来演唱这首歌曲,这样学生就能在實际歌唱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又如教师在讲解《送别》这首歌曲时,可以先让为学生播放一段《城南旧事》故事片,这首歌曲贯穿在整个故事片中,通过故事片的放映,能让学生深刻感受主人公小英子忧伤、惆怅的内心情感世界,这样学生就能深入理解《送别》这首歌的背景,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时,会更加容易控制自己的情感。

3.扩展学生想象空间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老师怎么唱,自己怎么学,学生缺乏对音乐的现象,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减弱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视野。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充分想象的环境。例如教师在讲解歌曲《牡丹之歌》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创建一个“牡丹之海”,让学生畅游在“牡丹之海”中,由于《牡丹之歌》是故事片《红牡丹》的插曲,因此,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红牡丹》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结合想象来深入学习这首歌曲。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创新,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讲解歌曲《夏日泛舟》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第一组学生负责唱歌,第二组学生负责吹口琴,第三组学生负责打节拍,第四组学生负责指挥,在教学过程中,让各种学生相互配合,并且教师也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配合中,这样学生能在自主配合中,快速的理解和掌握这首歌曲。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最后教师在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统一评价,这对加深学生的记忆有很大的帮助。

4.总结

新课表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积极的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准确定位学生的地位,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得初中音乐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参考文献】

[1]张辉.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初中音乐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z1): 324.

[2]蔡红梅.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创新教学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3,(13):42-43.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 篇12

一、互动性教学模式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新课程的教学标准更加倡导学生的素质教育, 对如何为祖国培养综合发展的全面人才十分重视, 而音乐教学也是培养途径之一。然而, 不可忽视的是, 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 很多初中学生并不是十分重视对音乐的学习, 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愿意拿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音乐的学习中。因此,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互动性教学, 不仅能激发初中生参与音乐教学的兴趣, 还能指导教师改进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 让学生领悟音乐情感, 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众所皆知, 音乐是音乐家表达和抒发情感的捷径, 而对于倾听者来说也很容易引起与作者的共鸣。在新课程下对初中音乐教学的目标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更要通过音乐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而将互动模式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中, 可以让教师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 也能在第一时间通过音乐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 同时, 在与学生共同欣赏音乐的时候, 通过交流, 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通过及时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感悟, 进而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合理将互动模式应用于音乐教学实践中的相关措施

(一) 创新教学方法, 合理利用互动模式

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合理地利用互动模式, 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还可以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妥, 进而更为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 对于教师来说, 在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可以让互动模式得到更好的应用, 比如教师在教授民歌《牵手草原》时, 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挑选与该民歌同一类型的民歌《梦回草原》、《相约草原》、《唱首情歌给草原》、《忘不了这片草原》等给学生播放, 并引导学生了解其中表述的情感, 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民歌的音乐风格。另外,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还可以采用“课堂歌友会”的教学方式, 每当教授一首歌曲完毕, 就可以安排学生上台进行演唱, 彻底改变传统的那种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教学模式, 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让课堂气氛得到充分的活跃, 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不但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该课的内容, 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此外, 教师还可以学习“好声音”, 将其理念引入课堂, 比如在教授完一首歌曲后, 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 让学生分别演唱, 而教师再对他们的演唱进行相应的讲评。这样, 教师采用新颖的形式有助于吸引初中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 提高教学质量。

(二) 为学生创造合理的音乐情境, 让互动性教学模式得以更好地实施

对于教师来说, 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出合理的音乐学习情境, 并且在情境的引导之下帮助初中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音乐的氛围当中, 由此实现将互动性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因而, 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教学的开始之前, 就对学生进行充分地引导, 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进入到音乐学习的状态之中。对于初中生来说, 他们有着思想活跃的特点, 教师需要在课堂伊始就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吸引过来, 同时, 还要创设合理的音乐学习情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身的教学当中。比如说, 教师在教学歌曲《中国心》时, 在上课之前, 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该歌曲, 在学生对该歌曲欣赏完毕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下该歌曲表达的情感, 同时, 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提示, 让学生明白这首歌表达的爱国之情。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地引导, 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 和学生谈谈歌曲中哪些歌词是对爱国之情的充分表达, 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去理解歌词中“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的爱国情怀。通过对情境的创设, 能及时地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充分地吸引过来, 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上一篇:乳腺癌术后放疗下一篇:基础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