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教学

2024-05-16

新课教学(共11篇)

新课教学 篇1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设计者,教师要考虑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测验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

2.指导者。

指导者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这一过程类似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另一种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为主动。

3.促进者。

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动机、为学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等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更深入。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支持逐渐减少。

4.组织者和管理者。

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5.伙伴。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有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6.反思者和研究者。

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另外,教师还要从事一些与自己的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新的课程,具备有多样的选择性,在共同基础上设量不同的系列课程,以供学生进行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整个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将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志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向他们提供侧重于不同方面的数学学习内容和数学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有能力胜任不同的课程,既能教基础课程也能教系列课。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还要求教师能了解所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选择所学课程。 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新形势下教师当这么多的角色、新课又有这么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做以下工作:

一、小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

(一)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

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二)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教师心理观念的更新在只有语言的传媒时代,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文学出现以后,这时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是主演,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进而才能自己阅读书籍。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良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二个事实。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变化必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二、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一)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 篇2

关键词:存在问题;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教学效率

对于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而言必须要先明确学科的教学性质,历史学科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知识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是初中必修课程。作为文科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与语文教学、政治教学以及地理教学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初中历史教学的开设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应该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效率。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学习兴趣

造成一些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缺乏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科所处的边缘地位以及学生自身的好恶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历史学科本身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科目,但是由于初中历史学科不受重视,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无可否认当前我国的中学教师水平和教学能力都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却很难实现教学创新,这主要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大多数的初中历史教师依然保持着原有的教学方式——课堂讲解为主。我国的教育体制要求:教师必须按时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量不足,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失去了教学实践的实践机会或是教学创新

受限。

3.学生缺乏学习认知

初中历史教学中还存在学生学习认知不足的现象,初中开设历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全方位地培养人才,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初中历史学科开设的必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初中历史一直被看做副课,处于教学的次要地位,因此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一定的约束力,认为可学可不学。对于一些学习兴趣较浓的学生而言受整体环境的影响也会存在认知偏差,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

二、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

1.改变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科目是一门相对开放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制约教学发展的弊端,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变革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关键在于:首先,教师应该进行理念创新,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不应该将课堂教学局限在课堂本身,要拓展教学思维。其次,初中历史教学并非完全按书本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讲解;此外,要注重教学互动,初中历史教学不应该只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也可以有想法和质疑。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允许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2.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

仅管初中历史不在考试的科目内,处于教学的次要地位。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而言,历史的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认为知识能够塑造人的性格,对于初中生而言,考试的科目固然是应该学习的,但是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却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素养,只有了解历史、学习历史才能使学生不断的拓展视野,提高远见。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改初中教学的客观要求,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采用布鲁纳的“发现法”教育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好奇心、好动心、好问心入手,旨在促使学生发现教学问题并自觉地进行学习探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可采用知识串联法。教师可以列出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进行“楚汉之争”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成语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等,让学生在回顾和强化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对成语的历史故事产生好奇,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我国的初中历史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对此,初中历史有责任也有必要改革教学现状,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强化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主体的发展,积极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军.试谈如何在农村中学实施历史新课标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3).

[2]李建青.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历史教学语言的重构[J].魅力中国,2009(33).

新课教学 篇3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首先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够关注,导致了探究性学习仅仅是处于形式化,目前很多教师都应用了一些合作学习法,但是由于自身的指导不当,导致学生合作意识很差,缺乏探究的欲望,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1]。其次, 是课堂教学管理十分混乱,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却无法很好地应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过度用游戏教学法,导致一节课仅仅是在做游戏玩耍,学生没有学到知识,影响了课堂的秩序。另外,教师随意运用多媒体教学,将课文内容完全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并且课件设计得十分绚烂,这使学生一节课时间仅仅是观看了丰富的课件表演,无法学到有用的知识。最后就是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中依然是运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教学改革相关策略

(一)朗读教学,感悟文本

对于小学生来说,处于成长的初步阶段,其思维能力不够成熟, 理解能力比较差,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很多事物都十分好奇,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进行文本内容的阅读,从而来刺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够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朗读中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简单地举个例子,在进行课文内容《五彩池》的讲解时, 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在进行课文阅读后,你是否想在池里游泳玩耍?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阅读 [2]。学生在阅读之后, 之间相互讨论,最后得出五彩池是可以游泳玩耍的。之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那么你想在里面玩耍么?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认真朗读,尤其是一些重点段落,阅读后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很多学生会说:五彩池是一个美丽的景点,我们不忍心去玩耍,破坏这种美感。这样教师让学生进行生动的朗读,从而来使学生自身体会到五彩池的美感,从而来得出自身的感受,这样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做好合作式学习

合作学习法是新课标要求下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但是对于合作学习法的应用,一直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教师无法很好地应用合作学习法,导致了课堂效率十分低下,小组内的学生都是以闲聊为主,很少进行主动性学习 [3]。因此,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法的运用,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思考,能够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且在分组之后,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避免学生闲聊,影响课堂秩序。比如在进行课文内容《将相和》的讲解时,教师不仅仅让学生进行讨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能够为组内每个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从而来进行表演,这样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学习法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重要性,能够善于挖掘自身的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目前很多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时,都不够合理,有些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这虽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却导致了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仅仅是进行多媒体课件图片的观赏,却无法很好地学习到需要的知识,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能够将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对于一些重点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演示,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够做一些过于绚烂的图片以及视频等, 避免学生忘记学习,只顾欣赏。

(四)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目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师是学习中的引导者,学生在学习中, 要善于挖掘问题,并且自行解决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能力,以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的,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举行一些活动,使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在实际生活中发掘语文知识,从而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举行一些比赛,演讲或是辩论会等, 从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新课标下的语法教学 篇4

【内容摘要】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教语法,并确定了相关的内容。但是对于语法应该怎样教,教多少却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了现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同时说明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并阐述了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语法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语法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是否进行语法教学一直是外语教学中有争议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多数研究结果证明,在适当的学习阶段以适当的形式关注语法形式对语言学习者是很有益的。众所周知,在母语环境下,儿童可以完全不学语法而直接习得语言。但对于我过缺少语言环境的英语学习者来说,适当学习语法能够帮助他们准确地表达,更能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1.强调语法教学

受传统的语法教学观念影响,一些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过分强调语法教学。尤其在一些农村小学,仍有一部分非英语专业教师任教该学科的现象,而这些教师本身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语法学习,因此,在他们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把语法教学当作帮助学生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方法。另外,在目前小学英语的测试中,语法仍作为检测学生英语学习结果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了语法教学的基本内容。因此,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当然必须重视语法教学。2.淡化语法教学

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部分教师强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认为只要有足够的、实际的交际语言环境的刺激,学生会自然习得交际活动中出现的语言形式和语法知识。因此,误认为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已经不重要了,部分教师甚至简单地认为实施新课标就是淡化语法教学,就是不必重视。

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语法是很有必要的。《新课程课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可见,新课标倡导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讲解”并非放弃语法教学,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以符合认知规律的精神学好,用好英语语法知识。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结果也表明,学习语法有助于外语学习者提高学习效果,那些完全回避或忽视专门语法教学的教学法并没有太多的依据。(Nunan,1991:149)另外,对学生而言,掌握了基本的语法,才能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进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内容与原则

在小学阶段,语法教学内容包括:意义、使用、形式三个方面。小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是先关注语言的内容、意思而忽略语法形式。所以,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要遵循“意义先行”的原则。首先,要给学生大量地输入语言,使他们感知语言的意义,然后尝试运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语言形式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排斥教师对语言规则的讲解,但要遵循意义领先的原则。另外,小学语法教学要少学用法,多学使用,通过让学生理解与运用目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而不必强调语法名称。即对语言现象能够“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张正东,2004)

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必须教语法,并要求学生在语法学习中,能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理解和掌握描述人和物的表达方式;理解和掌握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初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这些要求都体现了“少学用法,多学使用”的原则。

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方式

在现行的《开心学英语》教材中,语法均按由易到难,由分散到集中的结构编排到不同的年级中。

三、四年级因为是入门和初学阶段,其中的教材内容比较注重语言功能,很少出现纯粹的语法知识,大都是一些日常交际用语,如:问好;介绍朋友;谈论颜色;谈论动物等。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的同时可以渗透名词的单复数变化,动词am ,is ,are的用法和have的用法等。在五、六年级则出现了形容词的比较级;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 There be结构等语法知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管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可见,如何使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语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在交际中学习语法

学习语法最终是为了在交际中使用,所以要指导学生把握一切使用语言的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进行思维,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在特定的情景中具体体验某一语法现象的机会,并有意识地创造相类似的情景使学生能够通过交际进行反复体验,直至掌握该语法现象的正确使用方法。

案例1:调查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开心学英语Book5 Unit10)语法:一般过去时

操作:用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调查班里同学昨天的活动,根据同学的回答在名字后面写出关键词,最后在小组内用过去式的句型:

watched TV yesterday.Used a computer yesterday„.They were busy/happy.调查使用于很多时态和句型,如将来时: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What do you want to do? When’s your birthday?等。这个活动运用范围广,操作也很简便,直接而有效地帮助学习操练和内化功能句型的运用。

2.在故事中学习语法

Hendrickson(1992)曾指出,在英语故事中所包含的语言、语用、言谈和文化特性,为学习者极大限度地提供了可理解性的输入,同时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可理解性的输出。简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通过采用故事,所营造的情景、人物以及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并运用语言。因此,利用故事操练句型或记忆,通过讲故事多次重复某一语法结构,以达到熟练的目的。

案例2:The little Tad’s family(开心学英语Book1的Unit5.Who’s she?)语法:Who’s she/he? She’s/He’s my„ 操作:学生学习小蝌蚪找家人的故事。在理解和记忆故事的过程中记住询问与介绍别人的用法。

Little tadpole can’t find his family.He’s crying.The Super dog is coming.S: Hello!Let me help you.T:(拿出照片)This is my family.S: Who’s she?

T: She’s my mother.T:Who’s he?

T: He’s my father.„

Tad’s family: Thank you!

本故事多次重复出现“Who’s„? He’s/She’s„的句子,能让学生理解语法意思和注意语法形式。故事中同时出现he与she的不同表达,学生通过故事图片以及人物的分析,可以归纳处he与she在不同性别上的使用。

案例3:Bobo’s trip(开心学英语 Book1 Unit2.What’s this?)语法:冠词a与an的使用

操作:通过Bobo的三天旅程来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第二课时主要突破a与an使用的难点。在继续Bobo旅行故事基础上,创设了Bobo与Gogo参加“an party”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帮助单词们参加聚会,归纳和总结a与an的不同使用。单词apple: Hello.B&G: What’s this? A: It’s an apple.Students:OK,an apple, come in.单词cat: Hello.B&G: What’s this? C:It’s a cat.学生:No,go!„

学生和Gogo与Bobo一起置身于party中,通过分辨单词是否能够参加聚会,使原本枯草的语法练习变得生动起来。

3.在歌谣中学习语法

把句型结构编成歌曲或小诗说唱。通过有韵律的歌曲或小诗,多次重复句型并提高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练习词汇、句型和语法,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节奏感和创造力。案例4:be动词与人称的搭配

I用am, you用are, is都是他,她,它。所有复数都用are。简单好记,学生背起来朗朗上口。案例5:正在进行时(开心学英语Book3 Unit9 What are you doing)操作: 动词ing的变化、进行时的基本结构,人称搭配 What’s she doing?

Eating, eating, she’s eating.What’s he doing?

Swimming, swimming, he’s swimming.What are you doing? Writing, writing, I’m writing.What are they doing? Running, running, they’re running.在歌谣的情景中,学生可以领会到用语所表达的意义。学生轻松掌握到这些口头用语之后,再为他们创设合适的交际情景,就会生成更加丰富的课堂资源。

4.在练习操练中巩固语法结构

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学习和内化语法之后,需要在练习操练中巩固语法的结构和规则,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案例6:Error correction

语法:第三人称单数(开心学英语 Book 5 Unit3.What do we need)

Today, Tony’s family goes to the supermarket.Mr.Green and Mrs.Green needs some meat.Jenny don’t need any sugar.Tony have some fruit.Ben

doesn’t has any meat.Lisa have some milk.Gogo do has some meat, tofu and juice.5.在任务中运用语法

经过学习,练习和巩固语法学习,检验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语法是语法教学的最高阶段。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而习得语言,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案例7: Our vacation plan(开心学英语Book8.Unit6)语法:一般将来时

操作:学生四人一组,制定暑假计划并进行汇报。

以上这一任务,学生需要按照听、读、brainstorm、说、写的顺序对be going to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训练,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过程,做汇报则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从而提高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五、总结

要真正掌握语言,就必须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学习语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语法教学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法学习本身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语法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运用语言,事实上,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和运用着语法。语法是帮助实现交际目的的手段。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探索英语语法的最佳教法和积累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程晓堂.2007.小学英语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闫素萍.2006.讲故事,学英语 [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3.赵淑红.2007.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 [M].世界知识出版社

践行“新课标” 助推阅读教学 篇5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重视;引导

不久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了对天津市14135名中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仅有30.5%的中小学生喜欢阅读,而且年级越高阅读量越少,中小学生阅读量普遍不足。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存在于天津,中国读书人口的大量锐减让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都感到担忧。

那么这种现状是如何形成的呢?我想,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时下由于教育的功利色彩浓重,竞争的压力迫使师生追求速成、速效,没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其次,阅读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和利用。现在,有不少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不健全,即使有,也因为书籍陈旧、适合学生阅读的好书不多、学校缺乏管理而导致其形同虚设。还有,就是我们的阅读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想,首先应该改变我们的阅读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践行“新课标”,明确阅读教学的要求

深入解读“新课标”,明确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新课标的阅读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全体师生都能找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二、阅读进课堂,体现阅读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让阅读走进课堂?课外读读还不够吗?”事实上,如果阅读不进课堂,学生的课外时间太少,根本没有时间阅读,而光靠啃书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不让阅读进课堂,本身就是对阅读的轻视,让学生觉得阅读可有可无,学校才舍不得让它占用课堂时间。相反,有了专门的阅读课,师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三、优化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一旦养成,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绝不能把鲜活的阅读教学变成文学常识教学、字词教学和问题解答,绝不能使阅读成为应付考试的手段,把学生变成一味接受的工具,这样只会让学生渴望阅读的火苗熄灭在枯燥的功利深渊中。我们要努力探求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的阅读兴趣之火越烧越旺。

2.引导小组合作,介绍读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要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阅读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活动,每个小组内共享资源,交流阅读经验、阅读体会,互帮互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小组间定期汇报成果,评比选优。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教给他们如何课堂“精读”,课外“博览”,如何圈点批注,加深理解等。

3.开展活动,促进阅读能力提升

有效的阅读不是死读书,而是要求学生活读。可以每月举办专题读书会,就一个专题展开讨论;可以举办“好书大家看”活动,推荐自己阅读中遇到的精品;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表演课本剧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刺激和引导学生读出精彩,读出感想,读出成长,读出人生……

总之,践行“新课标”,优化教学方法,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势在必行,催促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沭阳县沭河中学)

新课教学 篇6

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 即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其次要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那么,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物理教学应让学生充满对物理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物理源于生活, 教师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最简单, 却最不引起重视的现象来激发学生。比如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 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 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对着电视画面拍照, 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 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装有滚烫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将气球吹大后, 用手捏住吹口, 然后突然放手, 气球内气流喷出, 气球因反冲而运动, 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等等,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学生困惑的同时一定想探个究竟。由此可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研究方法

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在此基础上, 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 须教育有疑, 有疑者须无疑, 此至方是长进。”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 教师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步步激疑、导疑、释疑。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 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习惯, 苏科版教材上的 “www”就是按照what-why-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的顺序来循循善诱的。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 我们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 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 主动探索新知, 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要时时考虑能否用科学探究的方式, 尽可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 比如替代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推理法、归纳法等等, 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其基本的探究步骤不会变, 依然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3.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尽信书, 不如无书。要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 勇于质疑的精神。教材中的一些科学家所经历的实验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 加之如今科技飞速发展, 有的结论可能需要改进。这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妨让学生去思考, 去创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 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努力对实验进行改进, 瓦特正是基于这种精神而改良了蒸汽机。比如教材上的关于“熔化和凝固”实验, 以前测温度的变化要用温度计, 可能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如果使用温度传感器, 则既精确又方便。

4.注意学科渗透, 关心科技发展

“注意学科渗透, 关心科技发展”是《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 新版初中物理教材注重反映时代性, 注重渗透学科思想。“知识本位”的传统思想应当调整, 种种迹象表明现代教学越来越呼唤学科间的渗透, 以便学生更好地领悟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在备课前认真研究相关学科的教材, 收集各门学科的素材, 文学中的很多诗词、谚语、成语、谜语、歌曲、人生哲理等;数学中的平均值法、对称法、极值法、不等式法、图像法、几何作图法、三角函数法、图形法、二次函数法、因式分解法、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法、比值法等等;化学中的一些反应现象;地理中的一些人文景观;历史里的科学发展史等等, 尤其是当今社会的最新研究成果, 将它们巧妙地贯穿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相信你的课堂、你的人格魅力将大放异彩。

二、注重评价改革导向,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 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 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以前, 大家的指导思想是一切向中考看齐, 重视知识点的考核, 不注重过程及能力的甄别。而今中考考试评价功能调整了, 在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同时, 过程性评价也受到了关注。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对学生评价不要只停留在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层面, 知识的掌握只是学生学习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之一, 更主要的是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潜能。虽然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 学生的发展不尽相同, 但只要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提高, 那么你的目标就实现了。在平时的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这样, 才能为他们终生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总之, 一切评价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成长。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课程改革要紧随时代发展!教师的观念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课前要准备好充足的资源:素材、导学稿、多媒体、实验器材等;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会的教师一律不讲, 学生能完成的实验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做, 估计学生单独完成有困难的, 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究。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 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不曾经历不成经验, 相信学生亲身经历过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即使学习能力最差的学生也会受到成功的鼓励而逐渐喜欢物理, 这个时候让学生自我评价, 一定会事半功倍。课后教师和学生再一起梳理知识, 并进行必要的反思。使学生和教师的情感形成积极主动的形态, 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活泼、融洽的学习氛围。

摘要: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为每一位教师构建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迅速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就《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谈了作者的看法。

新课教学 篇7

一、生动实例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 大多数学生只能感觉到却不知道其原因, 一旦对它剖析、解释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等) , 就会引起学生极其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导入新课时, 可多列举一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和现象, 这样既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实用, 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我在讲“惯性及其应用”时, 向学生提出:“钢笔不出墨水, 往下一甩为什么墨水就出来了?”“衣服上有尘土, 为什么只凭拍打、抖动就能将灰尘除去?”“汽车刹车时, 为什么还要跑一段才能停下来?”……列举这些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例, 就会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这时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地进入新课教学。

二、直观演示导入

教师在授课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等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 使学生从解决问题入手, 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由于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这种导入方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讲“磁感线”时可用模型来导入;讲“单摆”时可用实物来导入;讲“变压器”可用幻灯片来导入等等。在演示教具过程中, 引导学生把演示物与所学对象的形状、特点、结构及性质等结合起来, 为他们进一步思维加工奠定基础, 使学生逐步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巧设实验导入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而且, 初中生感性思维强, 对实验反应强烈。根据学生已知的现象或知识经验设计情境, 明确学习任务, 导入新课。

例如, 讲授《大气压》时, 可在一广口瓶中装入一些水, 瓶口用一个双孔瓶塞塞住, 两孔内各插一支玻璃管, 将广口瓶倒过来 (口向下) , 用手指堵住其中一个玻璃管的口, 水不会从另一个玻璃管中流下来。若将手指松开, 其中一个玻璃管向瓶里进空气, 而另一个玻璃管向下流水。如果将其中一个玻璃管插到一个盛满水的杯中, 则会看到有趣的喷泉现象, 即一根玻璃管向下流水, 而插入水杯中的玻璃管向瓶内上水, 在瓶内形成喷泉, 瓶中水量不会变化。学生看到这些现象情绪激动, 兴趣盎然。

实验导入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 容易引起学生注意。但要防止由于实验器材过多, 过程较复杂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对教师呈现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不能深入思考, 只是看热闹的现象。

四、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是以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或报纸上的新闻、历史故事、科学史的事例设置学习情境的一种方法。引人入胜的故事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故事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将有趣的情境与有用的知识联系起来, 产生了问题情境, 很好地引入新课。

其实,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 但不管是哪种导入方法, 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明确导入的目的。无论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都应该使设置的问题情境指向教学目标。通过导入教学活动, 使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学?学习情境的设置应在分析新知识的逻辑意义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 建立两者的实质性联系。 (2)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导入活动引用的材料要尽可能直观, 引人注目, 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 要新颖有趣。 (3) 导入的方法要多样, 要有变化。教师在活动中要富有感情, 能感染学生, 激发学习激情。

新课教学 篇8

名师团队打磨精彩课堂教学教学精英共同演绎经典文本

适用人员:小学语文一线教研工作室、年级研课组、课题研究组成员

★2016年《小学语文教学》推出专辑之二《名师新课·作文教学》

最前沿的作文教学理念最实用的作文教学案例

适用人员:小学语文一线教研工作室、年级研课组、课题研究组成员

★2015年《小学语文教学》(人物)合订本

内含2015年《小学语文教学》(人物)所刊登的程惠萍、王小毅、武凤霞、王玲湘、张彤、王红、吴福雷、窦桂梅、李祖文、夏伍华、孙双金、李娟、刘荃等名师及名师团队的12期专刊

新课标下的新诗教学 篇9

一.把握新诗情感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可见“缀文”、“观文”均关乎情。而初中语文现代诗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要饱含深情, 老师在教现代诗歌时, 务必结合诗歌内容, 充分发掘诗歌的情感因素, 细致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膊。体作者的情, 察作者的意, 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然后才能向自己的学生传情达意。教师首先必须先找出诗歌的动情点, 深入进去, 用心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情, 努力做到与读者、作者心心相映, 从而达到言之有情、动之有情、寻之有情的效果。如余光中的《乡愁》分别写了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及游子和大陆分离, 分别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寄托其情感。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 其情感已层层深化, 但还仅仅停留在个人之愁, 而最后一句的两岸分离却由个人之愁上升到家国之思, 深刻地表现了居住在台湾的同胞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中, 诗人以“残缺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 在想像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他没有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诗人先是凄楚忧愤, 转而热切期盼, 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这些情感通过摸索、触到、灰烬、微凉、蓬蒿、憔悴、苦水、希望等词语表现出来。这种情感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完全可以体会。

二.分析新诗形象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意象, 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的人、物和自然景象。现代诗中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只有真正了解诗歌形象, 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内涵, 这是现代诗教学中很关键的一步, 把握诗歌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 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 构成整体形象,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该诗涉及的形象有鸟、土地、河流、风、黎明, 形象虽然较多, 但他们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鸟是作者自身形象的化身, 更是中国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化身, 土地象征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悲情的河流和激怒的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胜利的曙光。诗人作为人民的一员为祖国而歌唱, 相信胜利一定会到来。这样, 众多的形象就串成了一个整体。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 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 这就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 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

三.品味新诗语言

新诗语言新颖、凝练, 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逻辑结构, 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初中语文新诗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让学生品味新诗语言的精妙之处。如《回延安》的第一节有“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这里用一“抓”一“贴”, 为何不用其它诸如“捧”、“拿”、“放”、“靠”等词呢?很明显, “抓”字急而紧, “贴”字近而紧。这两个字动作逼真, 非常传神,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游子重回故土时激动而喜悦的心情。而其它的四个字就没有如此传神的功用。后面的“双手搂定宝塔山”的“搂”字以及“一头扑在亲人怀”的“扑”字跟“抓”、“贴”均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充分表现了诗人急不可耐的怀念之情。新诗《在山的那边》中“山那边的山啊, 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铁青”一般用来形容人的脸色, 这是用来形容山, 既和山的青色相符, 又传神地表达了大山在孩子里眼里的威严与无情以及沮丧的心情。通过传神字词的品析、参悟, 学生自然而然就体会到用词的妙处, 悟透情感,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新课标下的词汇教学 篇10

关键词:词汇 新课标 自主学习 高频词汇

词汇是是英语学习的根基,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建筑材料。离开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如果词汇贫乏、词义含糊,就会造成理解和表达的障碍。《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且在英语科考试中阅读理解题所占分值较大,在学习英语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就不能快速阅读并理解英语语言材料,而且词汇量的扩大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是英语教学中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个英语教学工作者,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是能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英语、能否切实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英语词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大有必要的。

一、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

学生由初中到高中有一个适应阶段,但很多学生不能短时间的调整过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仍停留在初中机械性。我常常听到不少学生抱怨说高中英语难学,单词太多,又长又难记。中考轻轻松松就可以达到一百多分(120满分),可一到高中单词也记不牢,阅读也看不懂,写作就更想不出去运用已学过的单词。学生感到困惑不解。

1.语音基础匮乏,读音不准。

很多学生由于基础的语音知识缺乏,音标不会读,以至于记单词没有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习惯,学生常常孤立地、机械地记忆单词,费时而且效率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归纳读音规则,拼写缺少准确性。单词只作为孤立存在的个体,就很容易被忘记。再加上脱离了语境和相应的文化背景,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难以准确理解所学词汇,在做阅读理解时碰到推测生词意义的题目,就更加束手无策了。

2.缺乏对词汇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许多高中生最怕的课程是英语,且在学习过程中最不感兴趣的是词汇学习。词汇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靠日积月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很多学生对此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平时不背单词,只待老师检查或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此外,在课堂上怕出错,不愿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这对于在缺乏语言环境下,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是非常不利的,许多同学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记忆单词的方法进而产生抵触情绪,等学到顺序选修6时单词量骤增,一些学生就彻底放弃了。

3.学习效率低,遗忘率高。

因为缺乏基本的拼写规则常识和构词法知识,学生在学生词时很难去领会单词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往往是要用三、四个小时来背诵一个单元的单词,即使学会了一些词语,碰到类似的单词还是不会拼读,尤其是在平时练习和测验中又遇不到所记忆的单词,导致学生产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背诵单词是无意义的。还有一些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向我反映单词记忆不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一定的限时记忆的能力,往往能应付老师当天的检查,记过的单词第二天、第三天就忘了许多,又不及时复习巩固,对学过的单词,印象不深。有的学生寄希望于考前复习时大量记忆,但收效甚微,因为这个基本功是靠平时日积月累形成的,考前即使记了很多,也是不能有效地运用的。

针对学生词汇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要经常性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词汇重要性的教育。并通过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心理研究表明,经过理解加工并加以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便于贮存、“检索”应用。当你把单词联系起来进行学习,记与忆就方便多了。即使是一个单词,它必然与别的语言现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可见,采用联系的方法学习英语单词,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词汇教学主要使学生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还应适当指出词的同义、反义、转义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对一些词或词组进行有效的联系,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归纳等方法形成便于记忆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系统。

二、转变词汇教学模式

1.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合

掌握单词要靠记忆,对于词汇教学我首先阅读新课程标准,将词汇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要求掌握听懂、读准确、会拼写、会使用,令一部分要求掌握汉语意思即可。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背单词量。对于第一部分重点单词要求单教、单练,精讲结合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训练。将单词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语境(context)就是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章篇及其前后关系。教师不能孤立地教单词,要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词汇,就应该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学习词汇的目的是要掌握词义和用法,因此我们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千方百计地把词汇与语境结合起来。“单词是死的,而句子是活的”,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的意思,利用词汇造句。

2.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最为现实的心理因素。在学习大脑这部机器里,兴趣常常决定着大脑机器工作时的转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记忆英语单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越能得到极大提高。因此,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保持和发展这种兴趣是提高词汇教学,乃至整体英语教学的关键。

3.将词汇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从易到难,反复强化,增进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并重视高頻词汇的记忆。

(1)预习生词时如何教单词

教单词不仅仅是教学生认读生词,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其词形、词性,将音形义性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单词才是有效的记忆。教师通过构词法的规律,在生词呈现的阶段多花一点工夫,学生的学习会更轻松有效。如教graduate一词时,联系它的名词graduation, incurable与cure,disable与 disabled,curious与curiosity,patient与 patience,intention与intend,preference与prefer,create与creative/ creation都可以放到一起来学,既让学生了解构词法的规律,又将新旧词汇联系起来。

对于某些词汇,教师可充分利用图片、实物、简笔画和多媒体等辅助词汇教学,如与英国相关的国家、城市及建筑物名称,或与绘画、建筑艺术相关的词汇,都适合用这种直观教学法,它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无疑会加深学生对词汇的感性认识,尤其是多媒体创设语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

(2)课文学习过程中如何强化词汇教学

对于词汇量大的问题我采取在课中处理,课后练习的方法。科学合理的利用教材,减少做题量,重视习题质量,强化记忆及时回顾,注重一些高频词汇在阅读写作中的运用。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学生词汇的掌握提出了新的、更多的要求。教师要有效地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效果,就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重视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其掌握一定的词汇学习技巧和策略。如果教师能重视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生掌握词汇的能力就一定能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坚实地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薛中梁 安徽教育出版社.

3.《学习策略研究》刘电之 人民教育出版社.

浅谈“新课导入”教学心得 篇11

一、发挥主题图作用,引入新课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机会,我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使他们在观察、欣赏和思考中,进行深刻的自我体验,意识到自我力量的存在,意识到我能行,从而有效地增强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比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我先出示主题图,一看到五颜六色、具有现实生活气息、具有充满童趣的画面时,学生就异口同声地说:“哇,多美的一幅画啊!”他们的神情融汇入美丽的画面里,心旷神怡地观察着图,我紧紧地抓住这一佳期,因势利导: 什么时候,谁到什么地方?他们在玩些什么?在学生饱览画境之后, 就会自然而然地把那股激情带到学习新知当中。

二、讲述小故事,导入新课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在这一点的表现更为明显。大家知道,低年级的小朋友好奇、好玩,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他们都兴致勃勃,认真地倾听着。

在教学中,我常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中的“十几减几”,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小猫钓鱼的故事。故事中讲猫哥哥和猫弟弟钓了好多金鱼,并把它们放在一个鱼缸里,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中快活地玩耍者,兄弟俩高兴极了。猫哥哥说:“我钓的鱼多。”猫弟弟不服输,说:“不,你钓的鱼少! ”它们俩争论不休,得不出结果。这时哥哥机灵地说:“鱼缸里有13条鱼,其中8条花金鱼是我钓的,剩下的黑金鱼是你钓的,你自己数一数到底钓了多少条?”可是缸里的金鱼混在一起游来游去,猫弟弟的眼都数花了,也没数出来。它无奈地说:“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帮我吧! ”通过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使生活问题在富有情趣的两只小猫的争论中自然转化为数学问题,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让学生提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因此,上课伊始,由教师或学生设置问题产生悬念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地、有目标地投入学习。 如,在教学用“20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问题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先出示一句话“有16人要参加跳绳比赛,已经来了9人。”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句话试着提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又说:“你请一位小朋友来回答你所提的问题。”通过在对话活动中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地过渡到本课的学习内容,为全课的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开端,并且让学生提问题的过程中任意请好朋友来回答自己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意识, 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利用游戏,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小朋友对游戏情有独钟,一听到玩游戏,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据此,我把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用于新课的导入。比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先请同学们玩“开火车报数”游戏,要求全班同学从左往右,一列一列按顺序逐一地报数下去。于是,学生个个参与,愉快地玩着(从18报数起):18、19、20…45、46、47,等到他们报到最后一个,我追问“:接下去是什么数,你们知道吗?”“再接下去呢?”一个小游戏很快就把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带到了学习新知之中。

此外,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猜谜语”“复习导入”“检查导入” 等等。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应为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服务。

上一篇: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下一篇:爆破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