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课导入方法研究论文

2024-07-31

物理新课导入方法研究论文(精选11篇)

物理新课导入方法研究论文 篇1

1 引言

随着对目前的物理课程改革的要求的提高,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业水平, 使学生具有清晰的学习目标。而目前许多中学物理教学的新课引入一般只是简单总结, 一带而过, 而不是想办法激发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下面通过分析几个案例现阐述这个问题。

2 奇特现象导入法

该方法突出惊奇效果, 以典型事例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内心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从而顺利引出新课。

2.1 例“互感和自感”—神奇音箱导入

将一个裙摆下绕有线圈的不发声的洋娃娃 (洋娃娃装有mp3) 放上同样不发声的箱子上时 (箱子里也有一个线圈) , 方便面盒会像喇叭一样发出悠扬的歌声, 而当把洋娃娃移走时“喇叭”又不响了, 并且可以通过移动方便面盒线圈中的磁铁位置来改变音量的大小。这种神奇的现象产生的实验效果就是一个很好的新课引入例子, 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就会一下上升, 保证了后续课程的效果和质量。

2.2 例“大气压强”—自制转心壶导入

老师和学生互动询问学生要橙汁还是可乐, 并且可以用“转心壶”依次倒出橙汁和可乐。通过这一不可思议的现象将唤起同学们的注意, 引起学生思考, 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3 事例导入法

生活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事情, 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事例, 并稍做一些模拟演示, 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3.1 例“大气压强”—甄嬛传片段导入

在课堂最初向学生播放“甄嬛传”中甄嬛用一个壶倒出不同的两杯酒, 王爷喝了中毒身亡, 而甄嬛喝了却安然无恙的事例。学生对明星的效应而引发学生思考, 从而促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3.2 例“力的分解”—沙坡划沙导入

在课堂最初向学生播放沙坡划沙的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人随滑板加速下滑时重力会产生哪些作用效果?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 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体现了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目标。

4 总结

本人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实习讲授“互感和自感”时, 分别在两个班采用按照课本直接引入新课和用自制神奇音响引入新课, 结果采用后者方法的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 学习效率也更高。

所以,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物理师范生我认为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探究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 在新课导入时, 应该努力做到开发学生生活中的有趣事件、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教学, 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趣味性, 寓教于乐。所以新课的导入应该避免过去“课本为主, 实验为辅”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 开发出具有探究性价值的实验、趣味课题或者神奇的现象, 使学生主动自觉的加入到学习中来。

摘要:为了适应目前物理课程改革的要求, 通过例举“互感和自感”、“大气压强”和“力的分解”新颖的中学物理课程的新课导入, 总结出了物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可以采用“奇特现象导入法”或“事例导入法”, 同时对中学物理教学的新课如何引入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新课导入,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慧.中学教学模式与方法[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2]刘炳升, 仲扣庄.中学物理教师专业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廖伯琴.物理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高中物理新课的导入方法 篇2

关键词:物理;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是在课堂的开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恰当地导入新课,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又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导入”这一教学环节,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物理课中常见的导入方法。

一、实验导入法

实验,直观、形象、生动,可让学生动手去试一试,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小实验的演示来导入新课,是个好方法。只要小实验选取得当、演示巧妙,就可以使学生感到惊奇,产生疑问,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这符合亚里士多德说的“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例如,在讲“曲线运动”时,可用白色粉笔分别做竖直下抛和平抛的小实验而导入新课。当学生发现一个做直线运动而另一个做曲线运动时,就会提问:“粉笔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轨迹呢?”这样就自然地导入了曲线运动的讲解。

小实验演示,容易做,成功率高。许多教学内容都可有多个小实验可做,应该选用那些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極便于导入新课的小实验。

二、故事导入法

有的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学生都爱听。在故事的情节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的情况下,可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如《机械运动》的引入,可以讲一则这样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2000米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时可以问学生,这名法国飞行员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利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

故事导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很受学生欢迎。

三、联系生活导入法

生活是物理的源头。由于我们所学习的物理知识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科学现象,所以,新课的导入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开始。如讲惯性时,可以举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紧急制动时,总要向前滑行一段距离这一现象来导入。这种利用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导入新课,不仅能唤醒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使他们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而且有助于理解所讨论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四、质疑导入法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会去学习、思考。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学生已知由于重力的作用,手中的铅球在放手后会竖直下落,又看到从同一高度下落的篮球与铅球快慢不同(教师演示)。教师可问:“为什么铅球和篮球下落的速度快慢不同”?学生必然回答:“铅球比篮球重。”教师可进一步追问:“那么,将铅球和篮球绑在一起下落,又会怎么样呢?”此时部分同学会说,它们下落快慢介于铅球与篮球单独下落之间;而另一部分同学则说,它们下落的快慢比铅球与篮球任何一个单独下落都要快,原因是重量更大。教师再进一步追问:“到底怎么样?”此时,几乎全体学生都将语塞,不知所措,同时进入了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当即因势利导地指出:之所以发生矛盾,问题就在于“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个前提是错误的。接着开始讲新课,学生没有不认真听讲的。

质疑导入,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五、多媒体导入法

现在,多媒体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多媒体课件正在走进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如在讲“摩擦”这一内容时,把人走路时与地面摩擦、车辆与地面摩擦、传送带与货物之间的摩擦先制成课件,在上课前播放,然后导入新课。这种导入能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

六、温故知新导入法

在教学中,有的内容是相关的,我们在上课时,可先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再导入新课。这不仅巩固了旧知识,也有利于学习新课。例如,在讲授“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一节时,先提问:(1)你对洛伦兹力了解有哪些?(2)物体什么情况下做匀速圆周运动?(3)你还记得匀速圆周运动有哪些公式?(4)若一个电子从垂直匀速磁场射入,请你预测电子的径迹。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探究的主题。

总之,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以上几种外,有时还用到:求异联想导入法、定量计算导入法、物理学史导入法等等。教学是一门艺术,人们常说:“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生硬地去运用某一种导入方法,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新课导入法,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开发学生智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物理新课导入方法初探 篇3

1 实验法导入法

实验法导入即用实验导入新课, 例如:讲授《探究物质的密度》时, 可先将体积相同的一铁块和一铝块分别放在已经调好的天平的两盘, 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表明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 (铁和铝) 质量不相等, 从而引入密度这一概念的教学。又如:讲授《大气压强》时, 可演示空气塑料挂衣钩吸在光滑的墙壁上, 能挂很重的物品;一张硬纸片托住杯中的水柱;用注射器吸水;喝汽水比赛:一人用吸管吸入, 另一人用嘴含住瓶口吸入。或直接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两半球很难拉开。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再如:在讲授《奥斯特的发现》时, 先演示“指南针”在桌面上静止时两极有一定的指向 (南北方向) , 将导线平行地架在“指南针”的上方, 然后把导线的两端接入电源的两极, 闭合开关, 《指南针》的指向发生改变, 断开开关, 指南针又恢复原来的指向, 从而引入“奥斯特的发现”———电流的磁场。实验导入法能充分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我们的教学视线。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给学生一个强而有力的刺激, 使之在头脑中产生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 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

2 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就是通过故事或历史资料导入新课。例如:讲授《浮力》时可介绍“死海不死”故事, 从战俘平安躺在海面上, 没有沉入海底, 引入浮力的教学。又如讲授《凹面镜》时可先介绍阿基米德的“魔镜”破敌故事引入新课。故事导入法趣味性强, 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将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 将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3 多媒体辅助导入

多媒体辅助导入就是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与教学有关的音频、视频材料引入新课。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主题歌《红星照我去战斗》的片段, 且出现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并展示课件中的:“两边的山不动, 船向前行进;船不动, 两边的山向后退”引入《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教学》。运用多媒体引入教学, 可以加大信息量, 缩短时空距离, 把一些静态的平面型的教学转化为图、音、像、文字等相结合的多媒体的动态教学, 使教学过程音、像并茂。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直观性、立体感等方面的不足,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4 从生活实例导入法

从生活实例导入法就是列举生活中具体的事例引入新课教学。例如:讲授《比热容》时, 可先介绍沿海地区气温变化没有内陆地区显著, 且内陆地区上半年多刮东南风, 下半年多刮西北风 (季风形成与地理知识相联系, 学科渗透) 。塔里木盆地一带常有“早穿棉袄, 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气候特点及江南地区的农民育早稻秧苗时, 白天把田间的水放掉一些, 傍晚又把水灌满一些, 以防止轻微的霜冻等引入《比热容》教学。又如:讲授《连通器》时, 可列举茶壶、洒水壶、酒壶、过路涵洞的结构特点, 引入连通器的概念。再如:通过讲述刀的刃很锋利而墙基做得宽而厚引入《压强》的教学。又如:讲述机动车驾驶员开车上坡时要换低速档, 上完坡到平路面时又要换成高速档引入《功率》的教学。这种方法形象、直观, 且所列举的事例有的是学生感知过的, “一点即通”, 这真正应印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客观性原则。

5 习题导入法

习题导入法就是通过解答计算习题导入新课, 例如:讲授《密度知识的应用》可先编一些习题, 像怎样从货店购买2千米细铁丝?怎样用量筒量出100克酒精?等引入新课。又如:讲授《安全用电》时, 可让学生计算某一用户有1000瓦的电炉一只, 100瓦的电视机一台, 40瓦的灯泡5只, 200瓦的电冰箱一台, 问应配什么规格的熔丝?若某处火线与零线相碰, 结果会怎样?这种方法, 学生直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能突出教学重点, 分散难点。便于抓住主要矛盾, 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同时能使我们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 从而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物理课的导入方法不局限于以上几种, 还有许多好的方法, 如:谈话法、类比法、讨论法、设疑法、悬念引入法等。这里就不一一叙述。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物理课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导入方法。同时, 各种导入方法可以交配使用。不能每一堂课都用同一种模式的导语。否则, 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难于引起师生的“共鸣”。另外, 导入过程不能太长, 否则就会主次颠倒、喧宾夺主, 难于突出教学重点, 使学生抓不住中心。

总之, 新课导入应是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防止学生产生厌烦心里, 有利于教和学。

参考文献

[1]吴思法.谈新课程下物理课导入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06) .

[2]王增科.谈新课标下物理新课的情境创设[J].科学之友, 2010 (08) .

教案:导入新课的设计与组织方法 篇4

1、理解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环节的作用和组织方法。

2、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内容,在今后的练习、实习和教学中自觉运用各种导入方法组织音乐教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导入的设计原则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为音乐课设计导入环节。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系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讨论、练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的设计与组织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之余,我们常常会听到音乐老师们有这样的抱怨,比如说:“为什么我的音乐课上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听呢?”,“为什么我的学生不愿意在音乐练习上多努力一些呢?”,甚至还有的老师会抱怨说:“每一次上课之前,我都要花上10多分钟的时间去维持纪律,然后才能言归正传。”等等。这样的音乐教学状况的确不能令人满意。那么,能不能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呢?首先,我们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起。

什么是动机?所谓动机,是指学习者在改变一种行为时所必须的动力。(H.F.艾伯利斯等著,刘沛主译《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177页。)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的问题,的确值得好好研究。在中小学的实际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导入新课,就是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问题。

我国的中小学校音乐课的安排,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最后一节或者是下午的第一节或最后一节。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便应付的话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而我们也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前几分钟,往往是学生兴致高昂,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期,要是能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精心设计,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话,就能为上好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个环节就是一节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导入新课环节。◆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导入新课的作用: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新课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形成积极参与的准备状态。

◆导入新课的方法:

1、前后知识联系法(衔接导入法)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方法。它主要是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的一种方法。

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密切,共性特征明显时,可以用这种方式导入新内容。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找出与新知识有关联的内容,使其成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复习方法可以通过各种巧妙的设问,使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来回答,从而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并形成传授新知的契机。

例:学习“和弦”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用复习“音程”的方法导入。

学习“切分音”之前,复习节拍知识中各拍子的强弱规律,引出节奏中的强弱关系,然后方进入切分音知识的学习。(讲解和讨论)

2、形象直观法

就是指教师通过实物、绘画、幻灯、录像、投影、电视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新课教学的方法。

例: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个单元“让世界充满爱”,其中有一个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要让学生学习。先给学生展示并讲解摄影图片《饥饿的小女孩》,然后欣赏童声合唱《让世界充满爱》,从而进入歌曲学习。收到的良好效果:既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而然地提示了歌曲演唱的情绪与情感。

另外,可以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了解各种乐器,学生一般会急于听到该乐器的声音,从而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讲解和演示)

3、故事导入法

指通过音乐家轶事、音乐作品创作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要注意典故选用要恰当,应当有教育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例:要学习歌曲《摇篮曲》,需要简略提及舒伯特的生平及《摇篮曲》的创作过程。一位老师在学唱之前,为了能唤起学生对作曲家的敬仰和歌唱热情。给学生们讲述了这 样一个故事:有一天,舒伯特十分饥饿,下意识地走进一家饭馆,当服务员向他出示菜单时,他因身无分文而显得很不好意思。他四下张望,希望能遇到一个熟人,但饭馆里在座的都是陌生人。当他低下头正感到失望的时候,忽然看到桌上的一份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乌斯的短诗,便在菜单的背面将这首诗谱成歌曲,并交给店主,这样才换来一份土豆充饥。可是,在舒伯特死后30年。这首诗的手稿竟以4万法郎的高价售出,《摇篮曲》才得以流行于全世界。学生们听得很专心,教室里鸦雀无声,故事刚刚讲完,学生就急切地要求老师演唱,让他们听听这首《摇篮曲》。于是老师就在全体同学的期盼下进行了演奏和范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音乐故事还可以讲述歌曲内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表现内容情节及其社会、艺术价值等等,围绕这些内容进行的故事导入由感性入手,把学生的“心”引入课堂,最终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4、设疑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除了对成就的需要之外,还有一种对刺激的需求,这一点已经被感觉剥夺实验所证实。与这种对刺激的需求相关的特征是好奇与探求需要。柏莱因认为,学习者所处理的学习材料的特征在学习动机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他认为,这类特征有四种:新奇性、不确定性、冲突和复杂性。他们影响着学习材料的有趣程度。比如,这些特征可导致学习概念冲突(如疑问、困惑)。概念冲突便可能导致学习者解决问题。

例:在中学高年级学习有关音乐史内容的时候,学生已了解并掌握了某一历史时期音乐的典型特征。那么教师在向学生介绍一个新的音乐范例以说明这一时期的某种音乐风格时,由于这个音乐范例具备一些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特征,学生就会对这个音乐范例是否属于他们已知的历史时期产生疑问。这样,便形成了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冲突。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冲突,通过一步步地设问——听一听这首歌(乐)曲,判断一下它属于哪个时代的音乐?你肯定它属于这个时代,为什么?你认为它不属于这个时代,为什么?直接将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又如:关于中国民歌的内容,先给大家欣赏一首耳熟能详的《好汉歌》,设问:听一听这首歌曲,能不能听出这首歌曲是以哪个地区的哪些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为什么说它跟这些民歌有关联呢等等。(《好汉歌》以及电视剧《水浒》的其他音乐均为作曲家赵季平独立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研究了山东梁山、郓城等地的民间音乐,在《好汉歌》中综合了郓城的筝曲《呀儿哟》和豫东民歌《踞大缸》(即《王大娘补缸》)的音乐 素材,并加以新的艺术创造,构成了新的音乐形象。)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新奇性,难度也较大,可以给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疑问和困惑,可以为教师进入新课教学形成良好的契机。

5、示范导入法

示范导入是指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范唱和演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直接感知学习内容。

例如:欣赏课《春江花月夜》,一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特长,在一开始用曲笛演奏了该曲的一个片段,老师精彩的演奏和动听的音乐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一段奏完,学生都强烈要求继续演奏下去。这时老师顺势指出:“这首名曲正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学生顿时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又例:一次在“黄鹤美育节”的一节公开课《中国民歌欣赏》,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演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放马山歌》等民歌,给学生创造出一种民歌演唱会的现场气氛,激起了学生对民歌欣赏的兴趣。(演示)

有时人们常常会认为放教学录音演奏水准更高,因此放教学录音可能更好,这种方法虽然也是可行的,但与教师的示范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其他方法不能代替的,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正如听CD永远也无法取代听现场音乐会一样。所以教师应当结合自己的特长,善于利用示范导入的方法,示范时一定要注意情感的充分投入,起到声情并茂的动人效果。

◆导入新课的设计原则:

以上列举的这些导入新课的方法,是为了讲解和学生掌握的方便而进行的简单的划分,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当然也可以而且应当根据实际的情况创造出新的方法。至于如何合适地设计并运用各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学习内容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几个。

1、艺术性原则

音乐是一门艺术,作为传授知识的音乐课教学更要讲究教学艺术,只有每个教学环节,都具有艺术性,才能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持续性,整堂课都乐于学习。要使音乐课的导入具有艺术性,必须做到:一要“新”,即导入的内容新颖,有新鲜感;二要“奇”,既导入方式奇特、别致,让人意想不到;三要“巧”,即导入的方法灵活、巧妙。

2、科学性原则 导入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设计的内容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设计导入时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方式、方法。二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设计导入的内容。

3、关联性原则

在音乐教学中,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相联系。音乐教学内容本身并不存在与学生的固有联系,当课题的意义通过教师巧妙安排表达出来时,才能产生关联。有时,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的需要相抵触,这种情况下,注重教学内容的教师感到不解的往往是音乐内容本身,而注重关联性的教师则会从音乐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相互关系上去考虑问题。它们不是相互排斥的。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是教学工作的要求。(H.F.艾伯利斯等著,刘沛主译《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第270页)

导入新课的目的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绝不能找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导入。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课题内容,然后再去酝酿合适的导入内容,认真考虑它与本课主体内容是否能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使导入部分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既生动又自然。

例:初中音乐课,威尼斯船歌《桑塔·露琪亚》。重点是学唱歌曲和了解船歌这种音乐体裁,在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时,把意大利威尼斯水城的地理环境做一些介绍来导入船歌的学习是必要的,可是有的同学除了讲地理环境之外,单纯为了吸引学生,还把意大利的国旗、足球明星、球队队员的球衣等等许多东西都放进来,中学生虽然对讨论这些东西很有兴致,但这方面与学习的主题的关系不大,还占用了很多学习歌曲的时间,给人的是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4、合理性原则

设计导入时,除内容的关联外,还应根据新课题的题材、情绪、风格等诸多因素来构思导入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时间的安排上以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为宜,以达到合理性。

总之,音乐课的导入设计是有章可循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归纳,定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设计规律,为每一节音乐课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导入环节。

作业与思考练习:

1、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一组学生在一周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渠道(如图书馆或网络等)查找2~3个中小学音乐课的教案或教学实例,将其导入新课的方法记录下来,并思考下列问题:

★教师为何选择这种导入方法,这种导入的方法与课题内容和目标有何关系。★你认为这种导入的方法是否合适,能否用其他的方法导入。

2、实践:给学生指定教学内容和相关材料,由学生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并亲自做教学展示。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评价和讨论。

主要参考书目:

H.F.艾伯利斯等著,刘沛主译《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袁善琦《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实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袁善琦《音乐教学技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刘琨《音乐课导入“五部曲”》,http:///Article_Show

物理新课导入探索 篇5

教师对教材的讲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都是从引入新课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并且对整个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堂课开头的任务就是要启发思维,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使其思有方向,求有目标。下面就我平时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新课导入时的几点浅见。

一、提高对新课导入重要性的认识。

新课的引入不仅起着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诱导作用,而且担负着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兴趣的重任。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这一共同活动的过程,要通过一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为中介相互作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构成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在于对概念的解释,定理定律的阐述,而在于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中,不能仅考虑如何完成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千篇一律地“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而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引入”方法,做到以“情”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对主题的高度注意,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做好引入前的准备。

凡事有备无患,预则立,不预则废。新课的引入除了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外,教师还应深入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心理研究,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选择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引入新课的形式与引入的深浅程度,弄清哪些是学习新课的关键,以决定引入新课的方法。教学中要创造适合学习的环境,有意识地增强情感教育,尊重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情感的潜在教育功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发展能力。只要做教学的有心人,一定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乐于投入物理课的学习。

三、注重引入的方式。

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如何引入新课是应该认真探讨的。引入新课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新旧课的内在联系、实验条件及學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水平,做恰当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选择。引入新课必须使学生明确引入的目的和必要,必须符合教学本身的科学性,必须符合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等原则,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心理,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创设有效的物理情境,导入新课呢?作为引玉之砖,下面谈谈我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创设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新课标明确提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物理实验富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尤其是新颖、奇特、生动鲜明有趣、惊险而富有悬念的实验,能像磁铁吸铁般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强烈欲望。

2.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标倡导:“加快多种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运用多媒体的声色兼备、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直观简便等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生动的物理情景,创设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求知氛围,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诱发了学生积极联想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创设文娱活动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里明文强调:“保护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杨振宁说过:真正成功的秘诀是兴趣。文娱引入法就是通过文化娱乐的形式,如游戏、谜语、故事、小品,有奖竞答等引入新课,溶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

如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中,通过讲述牛顿小时候的一个故事:(1)传说牛顿在月光下看到苹果树上的苹果落地,首先想到苹果为何落地?如果苹果树长得非常高,苹果还会落地吗?(2)如果苹果长在月亮那么高处,也会落回地面吗?但是,月亮为何不落地呢?月亮不是很像一个大苹果吗?月亮受到的是否是另外一种不同的力?(3)设想在山顶把一个苹果水平抛出,苹果还一定会落地吗?若月亮初速为零,它还会绕地球飞行吗?可见月亮绕地,苹果(初速足够大)也可绕地;同样,苹果落地、月亮(若初速为零)也会落地,相同的结果可能来自相同的原因,即苹果所受的重力和月亮所受的力属于同一种力——地球的引力。后来牛顿刻苦钻研,根据月亮绕地的向心加速度和环绕半径,地球半径,根据开普勒得到的行星运动的规律以及他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推导发现: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也都应该存在这种吸引的作用。于是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合理的推广,终于在1867年正式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充满神秘感的故事的情节给学生带来了一种莫大的兴趣并能与物理知识很好地联系,有效地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巨匠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原始的思想,揭示其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情感智力”。

4.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教师在教学导入中善于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怀疑、困惑,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形成探究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独立地思考,产生合作交流与探究的欲望。

5.创设STS教育情景,导入新课

STS是“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英文缩写。《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各部分内容也大力倡导STS教育,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果用社会热点问题导入新课,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去学习物理。

6.通过诗词等名句营造和谐情境,导入新课

物理确实是很美的,在我国古典文库中,有许多诗词有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背景,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引入这些诗词,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物理新课,这样可谓是水到渠成。

浅谈初中物理新课导入方法 篇6

进入初中阶段, 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小学比起来明显加重, 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 通过在课前讲述一则生动有趣或耐人寻味的故事, 或是一些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等, 使学生能放松紧张的大脑, 求知欲望瞬间得以激发, 就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寓教于乐.

例如, 在学习“平面镜”这一新内容时, 给学生讲述一段关于古希腊的一位最伟大的数学家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在阿基米德晚年时, 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 他率领叙拉古人民手持一样“秘密武器”, 将阳光聚焦在罗马军队的木制战舰上, 使它们焚烧起来, 致使罗马军队大败.故事一结束, 学生便纷纷对这“秘密武器”议论开来, 抓住时机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个“秘密武器”是什么吗?是许多面镜子!把强烈的阳光反射到波斯船帆上的一点, 最终使它们焚烧起来, 物理就是这么神奇!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通过一则精彩的小故事来诱导学生快速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既活跃了课堂氛围, 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神奇, 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设疑导入

教师在讲授新课内容时, 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出一个能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悬念进行导入,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转化, 促进其思维的深化.

例如, 在学习“世界是运动的”这节内容时, 对学生提了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1:1962年11月, 美国的一架“于爵号”飞机突然发出一声巨响, 结果机毁人亡.后经调查, 击毁它的竟是一只天鹅.那么, 飞得很慢的天鹅怎么会像炮弹一样厉害呢?

问题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个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 发现身边似乎有条“小虫”, 他抓来一看况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那么, 子弹那么快的速度, 怎么能随手捻来?

以真实的故事引出悬念, 不仅使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 也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的无处不在.

三、多媒体导入

近年来, 多媒体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 它通过图、文、声、视频等, 以其特有的优势使学生受益匪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应多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所需要的课件, 激活学生内在思维, 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

例如, 在学习“探索更小的微粒”这节内容时, 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关于汤姆生提出的原子内部的枣糕结构模型和卢瑟福提出的行星结构模型的图片和视频, 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觉得哪一种模型更为科学.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教学, 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丰富联想,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引入了新的教学内容, 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四、实验导入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 通过物理实验进行新课导入, 可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牢牢抓住学生心理.而且, 通过直观的观看整个物理过程, 让学生自己探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而且通过得出结论,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 在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节内容时, 让学生分别做如下三个小实验:1.用一个煮熟的鸡蛋用力在桌子上一敲, 会发生什么?2.让学生用手掌用力的拍打桌子, 看看手有何感觉?3.让一位学生穿上旱冰鞋, 站在墙边, 并用力推一把墙, 会发生什么?.接着又提问:用鸡蛋敲桌子, 鸡蛋为什么会破呢?用手拍打桌子, 手又为什么会疼呢?穿上旱冰鞋推墙, 为什么会后退?学生议论纷纷, 有一些学生回答的非常好:“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也就是说‘打人的人也是挨打的人’.”通过简单又形象的小实验,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使学生通过生活现象感受到了力的作用效果, 从而进一步的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教无定法, 初中物理教学的导入形式还有很多, 如, 复习导入、联系生活导入、谈话导入等.虽然方法不同, 但只要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就是好方法, 都值得我们教师去借鉴.

摘要:导入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一个成功的导入, 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以多媒体、故事、设置悬念以及实验等形式, 对如何做好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环节谈谈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导入,导入形式

参考文献

[1]卡孝武.初中物理课堂导入面面观[J].数理化学习, 2011, 12:73-74.

[2]孙爱艳.浅谈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J].新课程学习, 2012, 8:55.

初中物理导入新课方法浅探 篇7

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形象生动的物理情境,可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光现象》时,我利用多媒体声色兼备、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直观简便的优势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先播放扬州瘦西湖五亭桥和白塔的图片,同时播放配乐散文“走进大门,只见桃红柳绿连绵数里,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跃然眼前,真不知大自然是怎么创造出如此缤纷的色彩?”然后,我紧跟着设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桃红柳绿、蓝天白云、五彩缤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去探讨光的色彩。”通过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我水到渠成地引入了课题,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积极情感,引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二、运用实验导入新课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中学生而言,物理教学中生动的语言描述远不及眼睛看到的内容有说服力。由此,我们要发挥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用它导入新课。

例如,在进行《惯性》教学时,可运用实验进行导入。首先,教师手拿一个装满水的杯子,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杯子向右运动时,水从什么方向溢出;运动停止后,水从什么方向溢出;接着将水杯口上盖一个硬纸片放于讲桌上,再在硬纸片上放置一个鸡蛋,然后用木棒击打硬纸片并提示学生观察击打硬纸片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只见硬纸片被打飞出杯口,鸡蛋却没有飞出而是掉入水杯中。在学生不断反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时,我趁机引入:“这是怎么回事呢?学习了今天的课程大家就会找到答案。”

这样的导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学生的兴奋点。

三、运用社会热点导入新课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果用社会热点问题导入新课,不仅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物理,将物理应用到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力”这一内容时,可以播放视频:2016年6月25日20时00分,伴随着“01”号指挥员王光义铿锵有力的口令,中国新一代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未来将承担我国首个空间货运飞船的发射,烈焰飞腾,呼啸而起,在海天之间划出一道绚丽的轨迹的画面。然后引入:我知道大家都想随长征七号去探索太空的秘密,但这不是一日之事。今天就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长征七号的秘密———火箭发射时明明是向下喷气,为什么火箭却飞上天去了呢?

这样导入,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开阔学生视野,引起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

四、引用故事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故事与悬念联系到一起,往往可以让人浮想联翩且产生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引用故事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在设置的悬念时应做到“精”“新”“奇”。

例如,在讲解《浮力》一课时,我引用故事,设置悬念,进行了这样的导入:1066年,我国宋朝的某地发了一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如此巨大的洪水不仅冲断了当地河面上的一座浮桥,而且连用来固定浮桥的几十万公斤的8只大铁牛也被冲到下游,陷到淤泥里去了。怎么把这8只巨大的铁牛捞上来呢?一时之间,众人束手无策。于是官府贴出了“招贤榜”,揭榜的是一位和尚,即我国古代工程家怀丙,他找来两艘大木船,将它们牢牢地拴在一起并装满泥沙,然后把船撑到铁牛所沉之地,派人潜水用绳索将铁牛栓在事先在两艘船上搭起的牢固木架上。这一切就绪后,将船上所载的泥沙铲去,船升高铁牛被拉了出来。铁牛为什么会被拉出来呢?学生对这一悬念非常感兴趣,于是,我适时引出: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离不开今天浮力知识的学习,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通过故事设置悬念导入新课,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

总之,导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我们在教学中开动脑筋,积极使用各种导入方法,有效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为一堂成功的课铺下基石。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一门艺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可以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可以利用社会热点导入新课;还可以引用故事设置悬念导入新课。良好的导入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成功助力。

高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探究 篇8

物理的学习由初中进入高中学习阶段, 其精密性和逻辑性要求都更高, 使许多同学学习起来觉得困难甚至没有了学习高中物理的信心。这时就要求教师在每节课正式讲解前进行恰当的新课导入, 好的导入方式不仅可以对同学们学习新知识有促进作用, 还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积极性。

二、新课导入的主要方式

1. 故事导入法

高中物理课程相比初中物理, 不管是内容量还是内容深度上都有了很高的要求, 大部分同学刚刚接触到高中物理, 都觉得无从下手, 自然而然对将要学习的课程有或多或少的排斥心理。作为教师, 就要利用合适的方式消除这种差异, 使同学们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模式。这种情况下, 故事导入法就比较符合此阶段学生的心理, 教师可以在讲解新知识前先讲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 先利用故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进而注意到故事中包含的物理现象, 最后把故事中的内容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 使同学们把对故事的兴趣转移到要学习的物理知识中。如在讲解运动速度有关的物理知识时,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一名空军在空中飞行时, 把自己脸上的类似虫子的东西夹下来, 发现居然是颗子弹。学生肯定会好奇, 人怎么可能抓住子弹呢, 就会想要了解这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 教师就可以利用同学们对这个故事的好奇心来讲解运动中包含的各个物理原理。

2. 实验导入法

物理的学习离不开实验, 一般的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先向同学们讲解本节课物理内容, 再向同学们展示相应的实验或是带领同学们一起做相应实验。其实实验也可以作为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一种方式, 许多学生都对各种物理实验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教师做实验演示是一种非常直观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更容易使学生们发现问题, 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学生们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更快地理解本节课所要讲解的物理知识。如教师在讲解压力压强的章节时, 可以通过首先演示实验的方式, 准备好杯子、硬纸片和水, 在杯子里放上水, 在杯口放上硬纸片, 一只手在杯底, 另一只手盖在硬纸片上, 慢慢翻转杯子, 当装水的杯子完全翻转过来后, 把覆盖在硬纸片上的手松开, 硬纸片没有脱落, 水也没有漏出。可以先在手松开前让同学们猜测一下水是否会漏出, 等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 再开始讲解本节课所涉及的物理原理。

3. 设疑导入法

教师在讲解新课程前, 可以先通过针对将要讲解的知识向同学进行相应的提问, 当同学们回答不上来时, 就会对问题的答案特别渴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选择也应尽量选择有新意的、与生活相关的问题, 才能更好的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并对后续的记忆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们想到当时老师提问的问题, 就能回想起相应的学习内容。如讲全反射时, 教师在上课开始可以向同学们提问:“大家都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么?”当同学们回答“知道”时, 教师让学生举出一些光的折射的例子, 然后继续提问“大家都知道如果将一只筷子斜插入水中, 会产生光的折射, 但是如果将一束光斜插入水中, 并且慢慢增大插入角度, 到一定程度后, 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学生们现有的知识还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 肯定非常盼望得到问题答案, 就可以趁此时同学们求学的积极性开始讲解全反射的知识, 肯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4. 类比导入法

类比法是科学研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 在物理这门学科中, 类比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新的物理知识与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肯定有一些联系, 只不过后者是前者的补充或者提升, 但是本质都是相同的。如把电流和水流进行比较可以得知电流是由电压形成的, 之后同学在学习电流相关知识时, 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 联想水流的流动, 把电流与水流相类比, 从而对电流方向正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理解;水压是由抽水机提供的, 相类似, 电压也是由电源提供的;水流可以转化为涡轮的动能, 相类似, 电流也可以转化为灯泡的内能和光能。再如可以把分子的动能和物体的动能进行对比, 把微观的分子看作直观的现实存在的物体。类比要注意类比两种相似的事物, 优缺点和原理都大致类似, 只是表达起来的载体不同。也可以使用对比的方法, 将两种有鲜明区别的物体进行比较, 通过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加深同学们的记忆, 类比和对比都是很有效的新课程导入方式。

5. 生活导入法

物理就是源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一种科学课程,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 可以挑选一些与日常生后联系紧密的物理知识,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说明进而讲解相应的物理知识。可以先在讲课前讲解一个日常现象, 如大家都会注意到, 在油锅里溅入水后可以听到“啪啪”的响声, 并有时候会溅出油, 这就可以运用到水的沸点低于油的沸点, 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 溅入的水滴迅速沉入到油底并且迅速升温, 所生成的气泡到油面破裂, 发出响声。腌菜要很久才入味而炒菜很快就可以入味, 这可以运用到高温下盐离子运动速度比低温下盐离子运动速度快。教师通过讲解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使同学们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从而重视物理的学习。

三、结语

高中物理是高中课程中比较困难的一门课程, 如何能在知识的传授过程前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成了任课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恰当的新课导入方式的运用, 特别是把几种不同的方式相结合使用,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承保.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的技巧[J].教育教学研究, 2013, 7 (4) :16.

[2]候明英.物理导课方法的艺术性[J].学周刊, 2011, 5 (1) :56-57.

物理新课导入方法研究论文 篇9

一、通过设疑法和激趣法进行导入

在进行物理新课的导入时, 可以通过设疑法和激趣法进行导入。浓厚的兴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而设疑法和激趣法则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较高的学习热情进入到课堂学习中。用设疑法进行新课的导入, 能够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 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思维的发散。例如, 物理教师在导入“全反射”的定义时, 可以在讲课前给学生提出疑问:“如果将某一束光线从空气介质中斜着进入到水中时, 通过不断地增大入射角, 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学生一般都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时教师就可以开始“全反射”定义的讲述, 从而使得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而激趣法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 对学生接受物理新概念能够起到铺垫作用。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比较依赖物理实验, 针对这一情况, 物理教师可以在讲课前进行一个相关的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该节内容的趣味, 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兴趣和疑问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条件, 只有对物理内容感到好奇, 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运用实验法进行导入

高中物理的课程一般都和实验有联系, 而实验也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新课的导入, 物理教师可以运用实验法进行导入。实验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到物理现象, 从而轻松地掌握物理知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物理教师可以根据物理实验的优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通过物理实验的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学生的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例如, 在讲解“凸透镜成像”这节物理内容前, 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进行一个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小实验, 通过实验现象一点点地进行物理内容的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该节教学内容。又如在进行“弹力”概念这节内容的讲解时, 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一个充满气的气球进行挤压, 之后松开手发现气球瞬间弹出去。然后在进行该节内容的讲述, 从而能够让学生对该节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实践表明:实验法是导入物理新课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 也是效果非常明显的一个方法。

三、借助类比法和联结法进行导入

在高中的很多学科中都能够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也不例外, 教师可以借助类比法进行新课的导入。类比法的运用是让学生根据已知的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思维的过渡, 使学生对新知识能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例如, 物理教师可以通过以前学的电势能进行类比, 来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类比法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物理教师顺利进行新课的导入, 还能够对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借助类比法进行新课的导入, 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 并且掌握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联结法也是导入物理新课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在高中物理中, 很多内容都是根据已知的概念进行联结推理出来的。联结法和类比法差不多, 都是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导入的。物理教师借助联结法能够使新课导入更容易, 通过新课内容和所学过的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经过一定的思考和推理来得出新知识, 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印象更加深刻。类比法和联结法的运用, 能够顺利导入高中物理新课, 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提高物理水平。

四、采取实例法和外延法进行导入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又应服务于生活。为了更好地导入物理新课, 可以采取引用实例法和外延法。实例法的引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相关的物理概念, 通过实例的讲解来加强对新课内容的理解。例如, 在进行“振动”这一节物理内容的讲解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摆出一些和生活有关的实例, 如弹簧振子、不倒翁或者单摆等, 让学生根据这些实物的特点进行思考, 分析它们振动的特点, 这样有利于讲解新课内容。实例法的引入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新课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外延法也是进行物理新课导入的有效方法, 能够从外延入手, 帮助学生掌握那些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如果直接讲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学生很难理解这部分内容, 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而采用外延法则能够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 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抽象概念。

物理教学“实验导入”新课之浅见 篇10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现举例说明,与同行讨论。

一、惊奇现象导入法。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1: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

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黑箱导入法。所谓“黑箱”是指内部结构和机制不清楚的系统,可以通过输入某种信息,从获得的输出信息中推断该系统的可能结构模式和机制。这种研究方法就称之为“黑箱方法”利用它创造的神秘感可以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同时可以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例2:能量的转换与守恒-魔筒导入

这是一只金属圆筒,称之为“魔筒”,我把它沿台面滚出去,看一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演示后学生奇怪,滚出去的圆筒还会滚回来,而且还反复地滚来滚去?原来筒里面有二根橡皮筋中间拴着一个重物(如图)。为什么这样的结构就会产生这种奇特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学习了下面的课题,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

三、配合故事导入法。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传说,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并做一些模拟演示,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例3:大气压强-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导入

这儿有两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两个力气大的同学上来,看他们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开?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拉开,这是为什么?其实,早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德国马德堡市长、科学家格里克就当众做了一个精彩的实验。他所用的黄铜半球直径约20厘米,抽气以后两边共用了十六匹马才把两个半球拉开。这就是轰动世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刚才的实验,我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拉开(演示)。谁知道我是怎样把它拉开的?——放气(学生笑了)。为什么抽气以后就拉不开呢?(板画)。球的周围有什么?空气。显然是空气对球施加了压力。这些实验生动地告诉我们,大气存在压强。

四、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竞赛导入法。创设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例4:两力的合成-拉健身弹簧导入

黑板前挂了一只健身拉力器,请一位同学上来拉弹簧的下端把手,要求拉到黑板上划线的位置(请一位力气小的女同学,没能拉到位)。这位同学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没能完成任务。谁能来帮她一把?(实验:两位小同学共同用力把弹簧拉到了线下)。哪位同学能独立地把弹簧拉到线下?(上来一位同学完成)。这位同学的力气不小,一个人就顶上了两个小同学的力气。换句话说,把弹簧拉到线下,他所施的力与两个小同学共同施力的效果相同。当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物理学上就把这个力叫做另两个力的合力。由于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往往受多个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用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就会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求合力是很有意义的。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种最简单的情况--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

例5:简单机械-撬木板导入

在讲新课以前,请同学们帮我完成一件工作。谁能仅用自己的双手把钉在一起的两块木板扳开?(同学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请一个力气大的同学上台,但怎么也扳不开)。看来仅凭我们的气力是难以完成这一工作的。类似这样的工作很多,好在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一定的工具来解决这些难题。谁能利用一把大的螺丝起子把这两木块分开?(请一位小的女同学上台,轻而易举地把木板撬开了)。这个同学使用的是一种最简单的机械,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把木板分开?它有哪些应用?这就是下面我们要讨论的内容。

五、实验复习导入法。利用实验复习,既可以创造一种直观的环境,又可以较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6:阿基米德原理--复习浮力实验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请问,我们是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取出实验装置,回忆实验过程)。当我们把重物从空气中像电视慢动作一样地逐步放入水中,想一想,物体受到的浮力是怎样变化的?由此猜想一下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演示、观察、回答: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加)。按照你们的说法,也就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有关,是吗?请再看一遍演示。当物体浸没水中后,浮力就不再改变,显然不能认为浮力与深度有关。那么,在上述的实验中,除了深度改变外,还有什么因素在改变呢?物体浸入水下的部分在改变。未浸入时浮力为零,随着浸入的部分变大,浮力也就变大;完全浸没以后,浸入的部分不再改变,浮力的大小也就不变。二千多年前,阿基米德为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任务--辨别皇冠的真伪苦苦思索,当他洗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浴缸的水被溢出时,猛然想起了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跟排开的水的体积相等,他欣喜若狂地喊到:“我想出了,我想出了!”从这里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吗?——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或者说,与排水量有关。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实验导入的类型很多,同一个课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一般在学习单元开始或课题比较平直时,可以考虑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演示法和故事法;如果学生存在着较顽固的错误概念,就需要选择能激起强烈思维冲突的方法;如果课题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性较强,而学生的准备知识又不足,则选择复习导入的方法;应用性较强的课题,多引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可多用竞赛的方法。

实验导入的基本结构大体是: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冲突-明确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

1.在导入阶段创设实验情境,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错的语调及运用其它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但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所创设的实验情境的内容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增强趣味性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选择趣味性强的实验;二是巧妙设计实验教学程序,运用语言的艺术魅力,激其情又引其疑。

2.激发认知冲突,这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激励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索,但不一定能趋向于教学的目标,也不一定会产生剧烈的认知冲突。需要教师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及时地抓住学生闪现出来的认知矛盾,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矛盾。这可以说是决定导入阶段成败最关键的一环,特别是那些学生存在顽固的前科学概念的课题。例如,学生中普遍存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它是形成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学难点的根源。因此在该课题的教学中,应设法让学生的错误观点暴露出来,再加以击破。

3.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这是导入定向的重要环节。在激起思维冲突以后,应当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然,这些导入的环节,并不是死板的模式,可以灵活多变地加以应用。在许多情况下,导入结构并非都是截然分开的四段。而且不同的整体课堂结构,要求有不同的导入结构。在导入阶段,可以有侧重地完成某一、二项任务,而其它的任务放在展开的阶段完成。

一般来说,优秀的课堂实验导入方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和谐,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课题意识明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衔接自然,能调动学生知识、方法上的准备;

(4)实验与语言的配合密切,能引导观察和积极思考;

(5)导入时间掌握得当,紧凑。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艺术浅探 篇11

一、结合实验演示导入新课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演示可以说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为了有效激发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课堂导入阶段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实验演示来进行新课导入。

例如,执教《浮力》一课的时候,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在讲台上放置一个装满水的大玻璃杯,然后将一个鸡蛋放入杯中,此时鸡蛋下沉;然后我又用勺子不断搅动水(同时不断加盐),此时鸡蛋慢慢上浮。看到此种实验现象,我说:“请同学们 思考一下 为什么会 出现这种 现象呢?”问题提出之后,我并未急着让学生回答问 题,而是继续做实验,将一个乒乓球放入杯内,此时乒乓球浮在水面上。待一系列 的实验演 示完后,我请学生 回答问题,但学生没能准确回答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并未出乎我的意料,我顺势说道:“这一切都是因为受到了浮力的作用,请大家和我一起打开课本,学习新课《浮力》。”

实验演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亦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所 以,结合实验演示导入新课是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重要方式。

二、结合趣味故事导入新课

这里所说的趣味故事主要是指与我们的物理知 识相关的小故事。结合趣味故事导入新课其目的主要是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我在日常教学之余,经常会搜集一些趣味小故事,以便用于新课导入。

例如,执教《重力》一课的时候,在课堂导入阶段,我给学生说了这样一个趣味小故事:“一名外商从中国福建渔民的手上买了五千吨大青鱼,准备拉到赤道附近的一个非洲国家去卖。到了港口的时候,上秤一称,不得了,整整少了将近 十九吨的 大青鱼。这 究竟是为 什么呢?难道大青鱼不翼而飞了?这不可能啊,一路上船没有在任何港口停靠过。用的秤也是同一个秤。虽 然运输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重量上的消耗,但是也不至于会少这么多吧?一系列的疑问都让这名外商头痛 异常。”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同学们也觉得不可思议。看到同学们久久找不出问题的答案,我微笑着说道:“事实上,这就是地球给人们开的一个小玩笑而已,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所以才会产生 这种情况。 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 学习《重力》,学习完之后,你们就会明白了……”

故事的最大魅力就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在初中物理新课导入阶段可以多结合趣味故事导入新课,让我们的新课导入更加丰富多彩。

三、结合教学道具导入新课

何谓教学道具呢?简单说,教学道具就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工具,主要包括:模型、实物、图表、幻灯等。在新课导入阶段,为了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结合教学道具进行新课导入。

例如,执教《测量物质的密度》一课的时候,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在课堂上展示出两枚金戒指,其中的一枚是真的金戒指,另外一枚是镀金的金戒指。且两枚戒指看上去是一模一样的。看到我拿出这两枚金戒指,同学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问我拿这两枚戒指究竟要做什么?听到学生这样问,我也没有 卖关子,而是直接说道:“这两枚金戒指,其中的一枚是真的金戒指,另外一枚是镀金的金戒指。请问你们能够运用什么方法判断哪枚戒指是真的,哪枚戒指是假的吗?”听到我这样说,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进行尝试,大部分学生所采用的方法是用嘴咬,因为他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古人就是这样辨别黄金的真假的。看到同学们的这种表现,我禁不住笑了起来,说道:“事实上,你们所采用的方法不科学。最科学的方法就是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来进行辨别。本节课我们就要学习新的内容 -- 测量物质的密度,学完之后你们就可以轻松、准确地辨别戒指的真假了。”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利用两枚真假金戒指这一道具进行新课导入,并利用教学道具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由此有效完成了新课导入。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运用起来相对简单,且易于操作,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整个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本文主要针对初中物理新课导入艺术展开讨论,提出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几点做法。

上一篇:悬挑钢平台下一篇:资讯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