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2024-05-29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精选12篇)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篇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 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 他们保持高度注意力的时间大约是10到15分钟,如何在这十多分钟内让他们学习和接纳更多的信息, 如何在课堂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一、新课导入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应用水平. 新课导入时的情境设计有重要的作用,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必须注意导入时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 导入方法应具有启发性. 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矛盾并解决矛盾. 因此在导入时可以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实际出发,提出疑问,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步步深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 导入方法应具有趣味性. 就小学学生心理情况来说,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学习起来就会积极主动. 思维机制运转加速,新的知识就会很快被吸收,已储存的信息也更容易被提取. 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 有些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甚至是晦涩难懂的. 故此在新课导入的时候充分利用数学故事、游戏以及教具等方式,常常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加入到数学教学活动当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 要注意的就是时间性. 新课导入应该是在课堂开始就进行,起到引路的作用. 时间不宜过长,应当简洁明了.

二、 新课导入的主要方法

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新课导入、 新课讲授和新课总结等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首先,良好的新课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使学生学习的思维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其次,良好的新课导入可以铺设桥梁,衔接旧知识与新知识,以旧知识带动理解新的知识.

1. 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法也就是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 有些新课内容可以在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直接引入. 教师提纲挈领地直接点明主题, 开门见山地介绍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确本节所讲授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转移到所解决的问题上,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例如,“分数的加减”可采取如下导入方式: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相关性质、意义,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分数的加减运算.

2. 温故知新法

在数学学习中,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复习旧的知识,利用复习联系的结果推导延伸出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既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又接触到了新知识,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例如,我们在四年级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时,就可采用复习引入法.由于在三年级,就已教学过万以内数的读法,很显然,亿以内数的读法,就是建立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读完后,说出万以内数的读法法则,这时教师可以问:“刚才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那么五位、六位、七位、八位等这些较大的数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入,不仅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需要,唤起学习的动力,也在新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为发展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3. 创设情境法

有些知识点中的概念、性质等基础问题比较抽象,不易于学生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 将较为抽象的问题转变为具体、 易懂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观察接受将要学习的知识. 这样导入新课, 不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扫清了障碍,而且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渴望.

4. 提出疑问法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在这种时候教师就要有意地提出疑问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想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欲望,想要知道问题答案的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并且引导学生消除疑问, 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故事引入法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说,对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学习新知识产生兴趣. 数学的抽象性很强, 常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乏味、 枯燥. 这样教师的教学就必须设法引起学生学习的愉快情绪,比如令学生觉得好奇,感觉有趣,或者喜悦等. 因此,适当地在讲新课之前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典故、 数学家的故事、趣闻或者是数学史,这些故事往往富于哲理, 又与教学内容有联系. 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开阔学生的视野,又陶冶情操,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6. 游戏活动导入法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根据小学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新鲜事物的个性心理特征,编拟和学生平时所关注的、感兴趣的和富有启发性的相关游戏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积极性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游戏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愉悦心境中,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旺盛的学习精力.例如,在讲三年级《可能性》时,就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来导入概念. 在讲台上摆有三个封闭的纸盒箱,里面装有一些大小形状完全一样,但颜色不同的小球,邀请学生上来和老师一起做一个游戏:以三名同学为一组上来认真地摸一摸,看看摸出的各是什么颜色,以摸出红色的为胜.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可事先准备好一些小奖品作为鼓励)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导入,作为教师的我们都要在一堂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学习心理机制和情感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高效的进行和有效的落实,让学生在品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篇2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管窥

张安蛟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事半功倍之效。多年来上课与听课,发现我们教学中常用的开头有如下几种。

1、点题式: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短平快见长,略欠艺术性。

2、复习式:承上启下,以旧引新。减缓坡度,平稳过渡。

3、提问式:以石击浪,启发思维。引起学生自觉思维。

4、实例式:感性出发,联系实际。以感性理解理性。

5、类比式:求同存异,防止混乱。运用正迁移,防止负迁移。

6、探究式:创造条件,引导发现。能激发分析探索能力。

7、故事式:鲜明生动,引人入胜。

8、纠错式:先练后讲,以错明理。

9、其他式:谜语式,聊天式,……

不管哪一种导入,必须具有吸引力,短时到位;必须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要注意年级、教材、环境、时间等。切忌广告和故弄玄虚。同时,每一种方法不应该是孤立的.,我们要融会贯通。这也体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下面我们举出些实例以作参考:

例1:“按比例分配”一课导入。

第一步:一堆煤200千克,分给体力基本相同的人搬,平均每人分多少?

第二步:如果分给大人和小孩,怎样分合理?

例2:“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导入,许多老师喜欢采取探究式、类比式、纠错式。

比赛:两组题,分组接力竞赛。

238+195=238+200-5=

474+899=474+900-1=

738-497=738-500+3=

1564-996=1564-1000+4=

这里我们要注意分组的学生情况,分配公平。这样开头很快产生矛盾与兴趣。

例3:“有余数除法”有老师采取“小棒法”。

小棒:8根9根10根11根

每四根摆一个四边形,结果为何不一样呢?接着引入算式。

例4:“乘法的初步认识”导入。

① 1+3+2=②2+2+2=

观察①②不同点象②题你能写出几个?

5+5+5+5=1+1+1+1+1+1+1+1+……(100个1)=

怎样运算简便呢?

例5:“长方形周长”导入。

提问:用一段30厘米的绳子围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可以围住吗?

思考:长10厘米,宽只能是几?

例6:“小数的初步认识”导入。

找与众不同的数:151013853.54753。

揭题:“3.5”,有一点,就叫小数点,这个数叫小数。

例7:“用字母表示数”导入。

方法一:阿Q和小D在看W的悲剧;我在A市的S街上遇到N年未见的同学。

句子中字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方法二:扑克牌的A、K、Q、J表示什么?

方法三:出示等式0.5+X=3.5X表示什么?

浅谈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篇3

而数学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好学数学、乐学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十分必要的,学习兴趣又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能直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下面就此做一下总结:

一、开门见山 简捷明快

这种导入方式是一种适合五六年级教学的直接导人方式,它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特点。例如:第12册中"圆柱体的认识"教学导人: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一些物体,如:汽油桶、铅笔、烟筒等物体,它们都是圆柱体。那么圆柱体有哪些 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这样的导人,会激起学生有意识的注意力,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引起他们的关注,激发起他们探求新知识的浓厚兴趣,进入愉快的学习情境之中。

二、温故知新 巧架桥梁

这种导入方式是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常用的一种新课导人方式,它具有连贯性和启发性的特点。例如:第10册的"约分"教学导人:同学们,我们学习和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谁能回答出这条性质呢?(学生答出后,教师给予表扬)我们根据这一性质可以将一些较复杂的分数进行化简,那么24/36这个分数怎样化简呢?这节课我们就根据这个性质将分数化简,学习约分(板书课题)。这样导人提供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支架,从旧知识到新知识过渡得连贯自然,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了鼓动和铺垫,架起了新旧知识的桥梁。

三、选材生动 激发兴趣

这是一种能很快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浓厚兴趣的新课导人法,其特点有生动性和诱发性。例如:第12册"圆柱体表面积"教学导人:同学们,学校校长交给我班一个任务,学校要做5个同样大小的圆柱形垃圾桶,桶的高度和底面半径都已确定,让我们计算出至少需要多少铁皮。我们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呢?有的同学惊奇,有的学生回答不会算。教师发言,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学会后就能很快完成校长交给我们的任务。同学们情绪非常高涨,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样,既明确了学习目的,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情景交融 引人入胜

这是一种电化教具演示实例,又新颖,又亲切,把学生的思想、精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的新课导入。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特点。例如:第9册"相遇问题应用题"的教学导人:(教师利用投影仪导人,事先在胶片上画出一条道路,再做一对人物和一对汽车模具)课上,教师把胶片上图画投放在银幕上,再把一对人物放在胶片道路两端,让学生观察银幕上二人是相距一段距离的,老师喊"齐步走",同时将二人图像分别从两端向道路中间推进,让他们同时相对而行,当二人相遇时,老师喊"立定",这时老师让学生回答这二人怎么样了?学生答出二人相遇了。然后教师把人物像改换成汽车像,像上面游戏一样再做一遍投放银幕上,同样发现两车最后也是相遇的。教师说明:"人物,汽车或火车从两地相对而行,最后总会相遇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遇问题应用题的解答。(板书课题)这种导人方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起到触类旁通之功效。在情景交融的实例中,创设引人人胜,新奇不解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耳听、眼看、心想中进入新课意境,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設疑激趣 增强求知欲

这是一种教师精心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强烈求知的导人方法,其特点是有很强的激趣性和求知性。例如:第10册"能被2和5整除数的特征"教学导入:同学们,现在我们做个小游戏,不论哪位同学说出多大的数,老师肯定不用动笔计算,就能很快判断出它是否能被2和5整除,不信的话,大家来试一试老师。同学们纷纷说出很多数,老师都张口判断出来,并请学生笔算检验。同学们从不相信到相信,并产生了深深的疑问,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说明:我们今天就学习怎样快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2和5整除(板书课题)。这种导人方法使学生产生疑问感到惊奇,恨不得马上找出答案,解除疑团,对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新知识,起到不可言语的良好效果教"面积单位"一单元时,我设置如下问题:进行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比较时,若哪个大哪个小有明显区别,可以直接观察,得出哪个大哪个小的结论,如果区别不明显的形状不一样的,用什么方法?(重叠)如果不能重叠怎么办?数格子,如果格子大小不一样,又不便于数格子,会出现什么结果?引出"面积单位",测量线段的长度的有长度单位,它们的形状是定长的直线,那么面积单位应规定怎样形状,才能便于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讨论得正方形),那要规定怎样大小的正方形才比较合适呢?(看课本)怎样用面积单位去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认识一个面积单位的大小,用手比划出一个面积单位来,这能够根据学生实际一步一步地启开心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数学新课的导入方法 篇4

数学是一门集数字与图形于一体的学科。学生如果在一堂课的开始就不能很好地进入状态, 那么整节课的知识点就很难掌握好。导入新课, 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 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单纯地讲授数学知识, 学生就会感到兴味索然, 产生厌学情绪。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新课导入, 千方百计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学习情绪, 让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迹。由于数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 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部分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化、吸收数学知识, 发展其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这样既能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 又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思维。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学新课导入的方法。

1 创设情境导入

在引入“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这节课时, 使用“爬山”的话题引入讨论, 华山很陡, 黄山平缓的多, (叙述事实, 学生点头称是) , 你可以设计一个数学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吗? (提出问题, 使学生思考) , 学生自然会联系“角的大小”的概念了 (联系实际, 得出结果) 。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学,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从而能很快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2 实验演示导入

在讲“球的体积”一课时, 如何求出球的体积?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马明老师设计了“细沙实验”, 用自测、猜想、实验、证明的方法, 得到球的体积公式。如图1, 用细沙装满半球, 将锥体放入圆桶, 再将半球的细沙倒入圆桶, 恰好填满圆桶除去圆锥的部分。于是猜想:

因此, 球的体积是。然后, 再运用祖暅原理加以证明。

由于是已知的, 便得。

用实验演示的方法导入数学新课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数学并非数学家头脑里的自由创造物, 它归根结底需要和实践相联系。

3 实际事例导入

教科书中的数学公式、定理、法则, 并非每个学生都有这方面的感性材料, 也并非都能借助于动手实验或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观察获得。如果教师能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兴趣。在学习“圆锥曲线”前先介绍几桩事例:我国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发射升空, 已进入预定轨道, 那么科学家们是根据什么来测定计算轨迹的呢?这是因为天体运行的轨道是圆锥曲线有规律轨迹的缘故。再举例: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生前曾预言1758年将会有一颗彗星重返再现, 根据他所推导的彗星轨道 (椭圆形) , 他列举出1607, 1531, 1465, 1305和1682等年份出现的彗星其实是以75或76年为周期通过地球的同一颗彗星。在1758年的圣诞节, 哈雷所预见的彗星果然重现于天空 (这颗彗星便命名为哈雷彗星) , 可惜这时他已去逝, 未能亲眼看到他的预见被证实。这些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观察身边相关的实例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4 类比法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如果p+q=m+n, 那么ap+aq=am+an。在讲解等比数列时, 不妨可以让学生仿照等差数列的性质大胆地猜想出等比数列的一个性质:如果p+q=m+n, 那么ap⋅aq=am⋅an。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猜疑的想法而且促使学生渴望用科学的证明方法证明所猜想的结论的正确性。如果在学习与前面内容有内在联系或知识结构在某些方面相同或者相似之处的新内容时, 就可以用类比法导出新课。类比是由两个对象在其某些方面相同或者相似之处, 作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有相同或相似的推理过程和方法。以这样类比的方式引出新课,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5 错例引例导入

我们都知道60个苹果加60个苹果, 等于120个苹果。一般的空调工作的噪音大小是50分贝左右, 如果让两个空调同时工作, 噪音大小是不是就可以达到100分贝呢?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肯定是很有兴趣的。当得知火车鸣笛时的噪音, 这么大的声响也居然只有100分贝时, 学生自然可以得到答案:两个空调同时工作时噪音的大小绝对不会是100分贝的。两者声响相差这么多, 为什么在分贝数值上的差距不是很大?声音的大小是如何计算的呢?这时, 老师再给出对数计算的公式, 哪一个学生还不认真研究呢?相信上过课的学生们永远都会记住分贝是对数计算的结果, 而且能记住答案:50分贝再加上50分贝只有53分贝!

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而且有利于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在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 某些结论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证明之前是粗浅的、片面的, 甚至是错误的。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逐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十分有益的。

数学新课导入环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带入到数学新课的课题中来, 达到使学生轻松融入到新知识点中的目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数学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精心设计与巧妙地设计导入部分, 要注意与课堂教学整体和谐, 才能发挥其整体功能, 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新课的导入应当针对教学实际, 一是根据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二是要根据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要符合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序”, 即从感性到理性, 从现象到本质, 从具体到抽象;三是针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基础, 设计合适的方法。在充分认识新课导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 灵活掌握导入方法就象是灵活运用写作手段一样, 引人入胜是最基本的。只要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导入方法, 都将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陶国秋.初中数学课堂的引入艺术[J].基础教育研究, 2006, 1:38~39.

[2]张守波.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J].数学通报, 2009, 1:1~3.

[3]朱顺荣.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新课的导入[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2008, 4:62~63.

新课导入方法 篇5

不同的教师上课,课堂导入的方法会有很大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师上课,如果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课堂导入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即,课堂导入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绝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如下几种。

(1)图片导入法。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网络图片导入新课,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他们的求知欲。

(2)复习导入法。复习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3)类比导入法。利用与教材内容相近或相似的人或事物进行导入,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为新课教学作铺垫。(4)时事导入法。时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真实的语境。便于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易于运用,效果显著。

(5)实物导入法。把实物带入课堂进行教学,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而且方便、简洁、语境真实。

(6)背景知识导入法。以介绍作者和讨论课文背景知识为切入点,引入新课。

(7)游戏导入法。教师可根据目的课的内容及特点,巧妙的设计符合本节课内容的游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视听导入法。视听法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之一。播放电影片断或英文原版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视听导入法不仅局限于电影和歌曲,欣赏电影对白或相关录音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9)谈话导入法。根据目的课的课堂内容或单元主题与学生展开真实的对话以导入新课。(10)情景导入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在虚拟的情景中导入一些新的语言项目。

(11)表演导入法。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设计动作表演,从而准确切入主题。1.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即教师直接将所学语言点展示给学生。直接导入设计得当的话,可以帮助学生头脑中系统的知识构建的形成,起到为后续教学环节做铺垫的作用。除了我们已经熟知的幻灯片、实物以及卡片外,还可以利用现有或自编的Chant来直接导入新课。以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4《Halloween》为例,教学新单词时,pumpkin lantern是学生在了解了这个万圣节之后才会知道的单词,所以在这两个新而难的单词的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

2.课堂小游戏导入 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针对学生们该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单一的直接导入一任到底,学生必然会由新奇到习惯,由习惯到不以为然。因此教师此时可以参考TPR教学法,变换导入形式,让孩子的多项器官协调起来,以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9《The English club》教师可以借用国旗为文化背景。将班级机动地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的成员佩带本“国”的国徽。在复习过程中每项内容的呈现以运动会中国队队员入场的形式进行。这个导入设计本身就将新授内容中的一项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的句型引导出来了,既完成了单词教学,又进行可句子的教学,然后又突出了异国文化氛围的营建。3.创设情境导入 功能教学是近些年来我们所倡导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型教学思想。它是以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切入点,使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进行交际、交流,培养开放型思维,以利于学生形成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能力的一种教学。同时根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注重学生交际能力训练,而英语的交际功能又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体现的。将情境教学与功能教学相结合,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4B《At snake bar》教学中学生课前(及课后)到快餐店如Macdonald,KFC中去亲自感受异域的快餐文化。然后,在教学中的导入时教师就有了前期铺垫,索性将英语课布置成一个快餐店。教师将准备好的快餐教具呈现出来,以一名快餐店服务员的身份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在此导入设计中教师通过事先布置学生去感受真实的情景;然后在教学中又设计一个虚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烘托了气氛。

4.运用多媒体导入 手段的导入多媒体是目前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具有集图形、声音、动作、板书于一身的特点,所以对于生性好动的小学生们而言,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他们耳、眼、口、脑器官整合。而且如果设计得当,多媒体也比较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承接关系。如在教学Colours时,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个课件,在此课件中按照晴朗的天空——阴云密布——暴雨倾盆而下——彩虹出现,导入colours的教学。同时录制一些鸟儿细语、雷鸣等声音,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更形象。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Doing housework》时,可将Su yang Su hai 的对话做成小动画片段,这样在进行如何打电话教学时学生能够有比较直观的印象,对于电话用语也可以得到操练,以求用来得心应手。

5.讲故事导入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不同,分别设置Story time,以巩固本单元的内容一样。我们也可以大胆创新,把它搬家移到一个教学单元的开头。例如对Animals的导入设计。在进行部分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一个农场主的身份介绍“Look!I have a rabbit.”„„同时还为后面的song“Old MacDonald”做了铺垫;而在进行课文部分的导入时,教师又可以改扮成一个动物园园长,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将动物园的成员罗列出来,导入教学。

6.英文歌曲导入 英文歌曲是一种很能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形式。有的单元的教学内容的导入采用歌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对于英文歌曲有很大的好奇心和喜爱,他们会觉得用英语来唱歌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巧妙抓住学生这样的特点,利用音乐的美妙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在一个轻音乐缭绕的氛围中导入一项教学内容的目的。

7.“福尔摩斯”式导入 恰当的悬念是一种兴奋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下悬念,能勾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激起他们寻根探源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迈过“信息沟”实现交际过渡。又如在导入“pen ,pencil ,pencil-box”三个单词的教学时,可以先用汉语告诉学生一个chant“铅笔盒里有铅笔,铅笔里面有钢笔”,利用学生此时产生的“?”疑惑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展示、教学这三个单词,使学生恍然大悟,产生一种解疑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8.比较导入 比较导入,即是在教师讲授新课时,如果能把内容相近、相反或相同的可比性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就能帮助学生把类别性的知识“连接”起来,使他们在头脑中有一个链条式的记忆锁,提高小学生进行初步抽象概括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教学Panda这个单词时,可以就它与学过的器官eye的一个共同属性——黑白颜色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教学将关键词Panda、Eye、Black、White一并出现,巩固了学生头脑中知识的记忆,达到了新旧结合的目的。但是在设计“导入”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

1.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形式不宜过于复杂,应该注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宗旨。2.如果一节课中涉及的新知识点较多,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导入方式,做到有序合理安排、巧妙组合、分步呈现。

3.在进行导入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所教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尽量多采用形式活泼、手段灵活的方法来导入教学内容,同时要变化,不要使孩子产生疲倦以至分散注意力。4.采用体态语言时,要得体、大方,切忌展不开或展得太开,影响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篇6

关键词 数学;多媒体课件;新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106-02

1 前言

在数学教学中,新课就如同学生毫不知情的一件事情一样,教师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将新课流畅、合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数学教学的新课导入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导入新课是一种良好的新课导入方法,其不仅体现了导入新课形式的新颖性,也能更好地帮助教师表达意思,完善教学过程。

2 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被大家认为比较固定的学科,其在激发学生兴趣上有着一定的阻碍,尤其是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似乎是难上加难,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更是十分不容易。从目前来说,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学教学的发展,体现出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从根本上提升了数学教学模式的全面进步。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具有如下必要性。

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为教师教学提供便捷 因为数学课程的单调性,许多数学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总是用多年不变的话题或者是同样的例子和话语,不仅让学生感觉乏味,更使教师失去教学的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为教师提供了较多的教学方法,加之多媒体课件本身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带动教学工作有效发展。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学生的思维相对比较开阔,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较强。教师以多媒体教学为媒介和平台来进行教学工作,把新的知识融入多媒体课件中来,用灵活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吸引了学生的兴趣[1]。可见,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学教学的新课导入是教学的一种捷径选择,为教师提供了诸多的便捷。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任何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都是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想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愉悦。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导入新课符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其对于数学的概念不是特别的清晰,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导入新的知识,可能会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更加难以理解。而相对的,通过一段视频、一个动画、一段音乐等来导入新课,并将新课的导入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效结合起来,环环相扣,必然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學习动力。

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 在现代社会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其中,用计算机技术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从目前来看,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来导入新课,无疑是对教学改革的一种配合和深化。独特的教学模式、独特的新课引入模式是促进小学数学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利用多元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来促进教学改革,构建小学数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带动数学教学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3 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方法分析

演示引入法 所谓演示引入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较为直接的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学数学新课引入的方法,这种演示引入法以即将学习的新知识和新内容为基础,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放来为学生制造一些好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且要求课件的引入要相对简洁,不可过长,这样不仅体现出教学目标,也为后期的教学留出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带着一个好奇的心理去进行学习。同时,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新课程导入的传统性,是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其有效规避了传统教学的死板,也合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运用上恰到好处[2]。

悬念引入法 多媒体课件能够为学生提供直接的视觉、听觉体验,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鲜明的疑问设置。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新课的引入过程中总会在播放一段视频后提出一个疑问,抑或在播放一段音乐后设置出一个问题,这些都是对多媒体教学的一种新颖运用。利用悬念的设置和疑问的引入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在悬念引入法的使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与关联性,所设置的悬念一定要体现出新旧知识的这种关联性,又能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拓展想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综合结合法 综合结合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一个较为难以掌控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多媒体课件较为灵活多样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表现出这种综合结合法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转变和变化,通过引入一些真实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更乐于去接收新知识。但是,这种方法的运用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为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具备生活素质和实践经验,只有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运用好综合结合法,否则将会呈现出一种“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

4 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既要重视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更要注重其合理性和完整性。在多媒体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积极地配合传统教学,在新课的导入中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注重针对性与个性化 每一个阶段学生有着这个阶段学生的共性和特性,对于数学教师而言,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共性,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在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方法使用过程中,要注重个性与共性的结合,全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交相辉映。因此,对于数学教师而言,要善于观察学生,并把学生的要求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中来,进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注重学科性与专业化 在注重个性与共性的同时还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注重科学化与专业化。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就必须积极学习多媒体知识,掌握多媒体技能,要体现科学性[3]。加之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那么数学教师还要注重这种数学学科的专业性,将科学性与专业化合理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新课引入中的作用。

5 总结

在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引用过程中要注重合理性,必须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不仅仅要体现出教学的根本性,还需要真正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积极掌握计算机技术,学会合理、有的放矢地进行运用,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方法,合理地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在符合小学生学习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俊彩.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方法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83-84.

[2]鲁瑞忠.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画报,2014(4):279.

[3]田云飞.浅谈多媒体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12(5):68.

浅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篇7

一、趣味引入

引入数学新课, 寓趣味于其中,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

如, 教师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是这样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有理数的乘方”, 请大家把书翻到51页 (人教版) .这种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不是不行, 但长久使用就显得千篇一律, 枯燥乏味.这种导入只体现教师的行为, 而没有体现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流程.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导入:从前, 有一个聪明的乞丐, 有一次他讨回一块面包, 他想, 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 第二天再吃剩下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下的一半, 这样下去, 我就永远不用再去讨饭了.你知道第十天, 他将吃到多少面包?他的想法对吗?利用小故事切入, 会使学生静下心来, 投入到数学环境中, 这时可再抛出悬念:“第二天、第三天…第十天各吃多少面包, 他以后再不用讨饭了, 这种想法正确吗?”更吊起了学生的胃口, 纷纷动脑思考, 这就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实际问题引入

构想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 引入新课,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学习动机, 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在讲全等三角形时, 上课铃一响, 教师急匆匆地走进教室, 装出焦急的样子说:“我有一件要紧的事, 那位同学帮我办一下?”学生纷纷举手, 几个平时上课不专心的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 我继续说:“我有一块玻璃摔成了两块 (如图1) , 需要照原样再配一块, 是不是要把两块都带到玻璃店去?”此时学生议论纷纷, 有主张带一块的, 于是我又向学生提出:“如果带一块, 那带哪一块呢?”学生拿不定主意时我又说:“到底带哪块, 就要用到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全等三角形及其判定, 哪位同学学得好, 就找哪位同学去配.”接着便转入新课, 使之在思维情境中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实验操作引入

这种引入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 发现真理.

如在立体几何引言课中, 一开始, 我先给每个学生分发6根火柴棒, 然后提出实验要求:以桌面为基础, 6根火柴棒为元素, 摆拼正三角形.实验问题:能摆几个正三角形?此时学生摆弄火柴棒, 并积极思索,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紧接着可深化问题“最多能摆出几个正三角形?”于是全体学生进入了更深一层的思维之中.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以致有的学生摆出图2后, 手执剩下的火柴无从下手.面对此情景, 我及时点拨, “火柴能否向桌面外摆弄?”不久就有学生摆出图3所示的正四面体的模型, 得出答案.接着引出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区别与联系等等, 从而顺利完成引言部分的教学.

四、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自然引入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 使知识递进, 能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自然引出新课.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 我是这样引入的:我们知道, 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边, 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 它们还存在着两边和三边相等的特殊关系.那么对于直角三角形的边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 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特殊关系, 这就是我们这节要研究的问题:勾股定理.

这种引入方法的好处在于, 既复习了旧知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又很自然引出新问题———勾股定理.

论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与对策 篇8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又叫直接引入, 它非常的形象与直观, 可以将实际的声音、图画、物体等当作是教学的工具, 在课堂上对学生展示出来.而当一些新的学习内容不能够很好地借助旧的知识进行导入时, 就可以开门见山点明课题, 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比如在教有关三角函数值的表示方法时, 就可以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导入.可以用单位圆中的线段表示, 作如下导入:我们已经学习过三角函数的概念, 它的数值都是根据两条线段的比例值来确定的, 使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不便, 如果是一条线段的话, 应用起来就会更加方便,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这样的导入不仅引入了本节课的课题, 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回忆追溯导入法

当数学知识的新旧内容联系比较密切时, 就可以利用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导入, 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这样既可以巩固复习了原有的知识, 又可以把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 由浅层到深层、由简单到复杂, 进而用知识的相互联系性开发学生的思维, 使新知识也掌握得非常牢固.此种方法体现了哲学中联系的观点.比如在“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教学中, 可以先复习两角及其公式, 在此前提下顺利地导入.通过这样一种形式, 亦可以在复习二倍角公式的时候将半角公式导入.再如讲对数、指数不等式的解法时, 可以对比相应的方程式解法.这种有针对性的对比也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理解.

三、观察发现导入法

教师要启迪高中生从一些数学现象中善于发现其中的规律, 从而顺利导入新课.此种方式可以让高中生在观察与发现的过程中获得喜悦, 从而提高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同时也会增强对新知识的消化与理解.比如在立体几何“锥体体积”教学中, 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圆柱形的容器和一个与圆柱体同高同底的圆锥形容器, 等到注满圆柱的水注入进圆锥形容器中正好可以倒满三次时, 就可以提问学生:“大家知道两者之间的体积关系吗?”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实验, 很快回答出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这一结论.与此同时, 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 教师还应引导他们思考:这种关系是否对所有的锥体和柱体都成立呢?如果成立, 又如何从理论上严加证明这种结论呢?可见, 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从有趣的实验发现逐渐步入缜密的推理之中, 对教材内容来讲可以看成是一种自然的衔接, 而对于学生而言则是一种思维上的满足.

四、设置悬疑导入法

这种方法指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意制造疑团, 从而形成特定的悬念, 并对学生提出很多必须通过学习新知识才能获取答案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比如在立体几何“球冠”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悬疑:通过两个平行平面截一个球, 恰好将球截成直径长度相等的三个部分, 那么这三个部分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 可以留给学生们几分钟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大部分的学生会认为两头的面积较小, 而中间的面积较大, 这时教师就可以斩钉截铁地说:“这些部分的面积大小都是一样的, 都是球面积的31.”还可以补充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论, 两侧部分在视觉上很小, 中间部分明显很大, 可它们的面积相等却是不争的事实?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球冠’这一问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们可以有效解答它们的面积为何相同这一疑惑,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让学生对结论记忆深刻.

五、趣味故事导入法

高中数学新课的导入还可以讲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小故事、小趣闻, 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 合理添加趣味成分, 使课堂气氛更加积极活跃,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本节课的知识学好.比如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教学中, 可以讲少年高斯的故事:高斯在八岁时, 他的数学老师给全班同学出了一道很“刁钻”的问题, 要求学生们计算从1到100的和.很多学生都在一点一点的做加法运算, 而高斯很快就说出了结果5050.很多高中生都听过这个故事, 教师让学生重温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让他们带着兴趣去记住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即首项加末项乘以项数再除以2.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再问:“那对于一般的等差数列{an}前n项和‘a1+a2+a3+…+an’又该如何求解呢?本节课我们就要研究这一问题.”通过讲故事的导入方式,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能够很快地掌握各种数学公式和原理, 并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总结总而言之, 科学合理的导入方法是高中数学新课顺利开展和进行的基础.精彩的导入既可以提高教师教的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学的能力, 使师生共同受益.高中数学新课导入要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才能发挥更大的实效, 只有运用得当的方式方法, 才会使导入更具生命力和艺术力.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 我国高中数学新课导入环节一定会更加完善和进步.

摘要: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 整堂数学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导入是否恰当.新课导入得好, 既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 从而提高整个教学质量.本文旨在论述高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方法与对策.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技巧 篇9

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孔子云:“温故而知新。”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课堂导入时教者可以把它当成联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例: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出示旧知: (1) 3+7+4; (2) 5+5+5。提问:比较 (1) (2) 两题有什么不同?比较后学生回答:第 (1) 题的三个加数不相同,而第 (2) 题的三个加数完全相同。教者过渡导入:像第 (2) 题这样由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题目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计算,用新方法计算这样的题目只要知道是“几个几相加”就能立即算出“和是多少”,比用加法简便得多,大家愿不愿意学习这种新的计算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乘法”。如此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进行导入,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了其学习的内驱动力,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比较分析的思维表达能力。

2.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因此,在教学导入环节有目的、有方向地设置疑问,制造悬念,创建“愤”、“绯”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释疑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在教学“年、月、日”时,可设置问题悬念:“小明的爷爷到2004年只过了18个生日,谁知道小明的爷爷今年有多少岁?”“18岁的爷爷能有孙子吗?”如此设问能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神秘好奇之感。此时顺利导入:学习“年、月、日”这一内容就能够找到答案。

3. 巧用媒体,导入新课

教学实践表明,儿童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美丽斑斓的图画,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教师可借助电化教学媒体渲染气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出示自行车飞快行驶的课件画面后,提问: (1) “谁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稳?”(生答:“因为车轮是圆的。”) (2) “车轮做成其他形状的,如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行吗?”在学生的积极讨论交流之中引入新课。

4.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许多数学知识都直接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在新课导入时,教者应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事例出发,使他们意识到数学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性,使他们把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增强求知欲望。例: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节内容时,一位教者设计如下导入:“兄弟俩一起做相框,各做了一个不同的长方形相框。哥哥做的相框是:长6分米,宽2分米;弟弟做的相框是:长4分米,宽3分米。他们一起来到玻璃店,为相框安玻璃,在付钱时,老板却让他们付同样的钱。这合理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评评理!”如此导入,有效实现了数学的生活化,生活的数学化,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凭借生活的经验主动探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

5. 操作演示,导入新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操作演示导入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如: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可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白纸,触摸感受一下图形的边长是指哪一部分?正方形有几条边?如此设计,让学生在动手触摸、动脑思考的过程中,对边有了直观的认识,对下面学习“认识多边形”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也可以操作演示导入:在黑板面上,细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个小球,拉直细绳用力甩动,小球运动的轨迹形成一条首尾相接的曲线。教师略作说明:如果用粉笔代替小球在黑板上画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就是一个“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

总之,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能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在具体导入时应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最恰当、最生动的导入情节,切记导入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唯此,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新课的导入”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话题。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问题, 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探析:1.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2.设置悬念, 导入新课;3.巧用媒体, 导入新课;4.联系实际, 导入新课;5.操作演示, 导入新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谢国军, 韩彦昌.导入在数学教学中的魅力[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1999, (01) .

[2]李东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运用“悬念”[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3, (01) .

[3]李积莲.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撷谈[J].青海教育, 2003, (Z1) .

[4]李剑平.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新课导入例析[J].辽宁教育, 2003, (Z2) .

谈谈小学数学新课的导入 篇10

一、新课的导入要注重“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上课之前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整节课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显著。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多数老师都会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阿凡提巧断家务事》的故事。一天,一家三兄弟要分家了。父亲把一块地分给他们。父亲说:“老大, 你要这块地的三分之一吧,老二你分得这块地的六分之二吧,老三你要这块地的九分之三。”老大、老二觉得很吃亏,就吵了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就问为什么吵。清楚原因后,阿凡提哈哈大笑起来,就分别给三兄弟说了几句话。三兄弟就都不吵了。故事讲到这里,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们三兄弟分得的地一样多吗?阿凡提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三兄弟就不吵了呢?”学生都纷纷说不知道阿凡提讲了哪些话。老师就说:“同学们, 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后就清楚了。”接下来,老师就势引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课题。这样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从而促使他们认真学习,想要弄明白三兄弟到底分得的地是不是一样多。

二、新课的导入要注重“针对性”

新课的导入有很多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以教学的内容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导入方法,绝不能图表面的热闹。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与前面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旧知识的扩展与延伸,那么, 导入新课就宜采用“以旧带新”“直观演示”导入法。

而在执教“可能性”一课时,我则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带着学生做起了摸球游戏,即把红、黄、蓝三种不同的球放在一个“魔盒”里, 由学生摸球,其他同学当小小猜想家,猜猜摸球的学生可能会摸到哪种颜色的球,从而让学生体会可能性。这一游戏活动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身心潜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省时而又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三、新课的导入要注重“直观性”

新课的导入要从新旧知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迁移、逻辑发展,自然地、连贯地、合乎逻辑地从已有的知识导出新的知识,造成一种“知识冲突”,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开始一种新知识的学习。这种方法,也就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教具或者是投影等手段,达到引起学生各种感官共同参与的目的,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思考,进而学习新的知识。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协同作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运用直观感知来导入新课。老师在上课开始,分别出示各种图形的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名称,逐个认识各种图形。这比凭空想象或者是在黑板上画图形,让学生的认识更加具有视觉的冲击力和直观性。

四、新课的导入要注重“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经常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错误精心设计练习课。这时的新课导入就要注重实效性。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学生的错题,开门见山地说:“同学们,上次我们的作业错题较多,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纠正这些错误。”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整堂课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听课。这样,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浅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方法 篇11

新课导入是指在一堂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环节.数学课的导入,教师可用语言、问题和组织编排方式等进行.如果教师将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有趣的或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用生动精确的语言,描绘出问题的要点,给出问题思考的感情线索,那么就可使学生产生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的状态.数学新课如何引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创设导入,当今课堂教学应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有效地导入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本人在数学新课导入时常用的几种方式.

一、趣味引入

引入数学新课,寓趣味于其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

如,教师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是这样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请大家把书翻到51页(人教版).这种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不是不行,但长久使用就显得千篇一律,枯燥乏味.这种导入只体现教师的行为,而没有体现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流程.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导入:从前,有一个聪明的乞丐,有一次他讨回一块面包,他想,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下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下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用再去讨饭了.你知道第十天,他将吃到多少面包?他的想法对吗?利用小故事切入,会使学生静下心来,投入到数学环境中,这时可再抛出悬念:“第二天、第三天…第十天各吃多少面包,他以后再不用讨饭了,这种想法正确吗?”更吊起了学生的胃口,纷纷动脑思考,这就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实际问题引入

构想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

如在讲全等三角形时,上课铃一响,教师急匆匆地走进教室,装出焦急的样子说:“我有一件要紧的事,那位同学帮我办一下?”学生纷纷举手,几个平时上课不专心的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我继续说:“我有一块玻璃摔成了两块(如图1),需要照原样再配一块,是不是要把两块都带到玻璃店去?”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有主张带一块的,于是我又向学生提出:“如果带一块,那带哪一块呢?”学生拿不定主意时我又说:“到底带哪块,就要用到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全等三角形及其判定,哪位同学学得好,就找哪位同学去配.”接着便转入新课,使之在思维情境中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实验操作引入

这种引入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

如在立体几何引言课中,一开始,我先给每个学生分发6根火柴棒,然后提出实验要求:以桌面为基础,6根火柴棒为元素,摆拼正三角形.实验问题:能摆几个正三角形?此时学生摆弄火柴棒,并积极思索,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紧接着可深化问题“最多能摆出几个正三角形?”于是全体学生进入了更深一层的思维之中.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以致有的学生摆出图2后,手执剩下的火柴无从下手.面对此情景,我及时点拨,“火柴能否向桌面外摆弄?”不久就有学生摆出图3所示的正四面体的模型,得出答案.接着引出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的区别与联系等等,从而顺利完成引言部分的教学.

四、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自然引入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知识递进,能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自然引出新课.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的:我们知道,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边,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它们还存在着两边和三边相等的特殊关系.那么对于直角三角形的边除满足三边关系定理外,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特殊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要研究的问题:勾股定理.

这种引入方法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旧知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又很自然引出新问题——勾股定理.

总之: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论哪种方法都是通过创造情景,激发愤悱,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是为整个课堂服务的,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内容、本班学生素质及教师的个性选用适宜的导入法,快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学”、“乐学”,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求.

浅议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技巧 篇12

关键词:直观,媒体,悬念,游戏,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新课导入是其首要环节, 对一堂课教学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 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构建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1]. 因此, 良好的新课导入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闸门的敲门砖,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有利于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笔者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出发点, 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有效践行了值得一提的新课导入模式.

一、直观导入, 开门见山

两千四百秒的课堂教学时间如白驹过隙,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务必惜秒如金, 而通过直观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导入新课, 能有效推动教学进程, 使学生直接沿着教师的导向投入到自主探究活动之中, 为提高课堂效率赢得了时间上的保证. 例如, 在执教“圆柱、圆锥的认识”一课时, 就直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柱、圆锥教具, 并提问学生: “大家看到我手里拿的东西了吧, 你是否在生活中也见过类似的圆柱、圆锥体?”学生面对讲台的实物, 在热烈讨论的基础上很快罗列出如下对应的实物: 家中的罐头、笔筒、茶叶桶和水桶属于圆柱体, 杀灭体内蛔虫的宝塔糖、建筑工人砌墙用的垂线下端的挂件就是圆锥体. 在如此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师生进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二、媒体导入, 生动活泼

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情境, 因此, 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时合理渗透多媒体,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我在执教“圆的认识”导入时, 就播放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小猴子骑车大比赛: 在茂密的树林里, 小猴子们忙的不亦乐乎, 它们自己动手做车, 车轮的形状千奇百怪, 有椭圆形的, 有圆形的, 有三角形的, 还有正方形的……, 比赛马上开始了. ”此时, 我提出问题: “请大家来预测一下, 看哪只猴子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当然是骑圆形车轮的猴子了! ”通过类似多媒体导入新课, 能有效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巧设悬念, 引人入胜

在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时, 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巧设疑问, 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悬念顿生, 引人入胜. 例如, 我在执教“年、月、日”的平年和闰年时, 就先展示如下问题导入:小玉今年8岁过了8个生日, 可她的奶奶今年64岁, 只过了16个生日, 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顿时,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情绪高昂, 不由自主地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之中. 面对这样的情境, 我就点拨道: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探究的问题 ( 板书课题) . ”如此的导入, 能把学生吸引到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来, 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 我在执教“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导入时, 自己先微笑着说道: “本人具有特异功能, 你们可以随便报一个数, 我不用计算便可知道他是不是3的倍数, 你相信吗?”许多学生感到惊讶, 就有几个男学生自告奋勇的的说出不少数字让我应答, 结果对答如流的表现让学生感到目瞪口呆. 稍等片刻, 我问道: “哪一个学生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嘛?”全体学生摇头表示认输, 并渴望教师立即告知其答案, 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四、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小学生比较喜欢玩游戏, 教师若利用小游戏导入新课, 那就正中下怀, 不仅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我在执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一课时, 就采用游戏法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面对多媒体展示的分蛋糕画面做拍手游戏, 拍一下表示每个学生分到一块蛋糕. 先在大屏幕上把4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并问学生: “每个小孩得到几块蛋糕?”学生纷纷自信地拍了两下手. 游戏继续进行: “把2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孩, 每个人平均得到几块?”话音刚落, 学生又迅速地拍了一下手. 我继续问道: “如果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 那每个小孩得到几块?”许多学生只是搓搓小手不能再拍了. 忽然, 有个女孩的手指轻轻碰了一下, 还有一个男孩只轻拍了一下手掌, 并自告奋勇的回答: “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 每人得到半块, 那只能轻轻地拍下手掌代表分到一半蛋糕. ”我反问道: “那‘一半’能用一个数表示出来吗?”大家都有疑惑的目光盯着教师, 表示这是不可能表示出来的数字. 于是, 他们带着好奇的心情, 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之中去.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们只有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做到导之有序, 导之有法, 导之有理, 导之有度, 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打造求实高效的小学数学新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巴黎人的交通意识下一篇:展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