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通用12篇)
封面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 篇1
关键词:新课标,高年级数学,“做数学”
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 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再创造”, 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 在合作交流中“说数学”, 在联系生活中“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 用心去感悟的过程, 在体验中思考、创造, 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 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 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 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加特定的数学活动,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 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 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 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 用活用好教材, 进行创造性地教, 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充分体验数学学习, 感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信心, 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创设条件, 让学生积极动手参与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要动手实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学习中的困惑, 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 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愉快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主动感知、思维、记忆、想象,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二、营造氛围, 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良好的参与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通过设疑制造悬念, 激发兴趣, 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让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例如, 在教学“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 先让学生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学生通过复杂的计算得出了结果。老师又对学生说:“如果不计算你能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吗?老师就可以, 不信, 同学们可考考老师。”这时学生们情绪高涨, 都纷纷举手考老师, 老师都对答如流。于是学生感到非常的惊奇, 探求其奥秘的愿望油然而生。学生把学习判断“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这一知识作为了自身的需要,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时开展新课的教学,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编儿歌。出示:1只青蛙1张嘴, 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 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 6张眼睛12条腿……请学生编出无数只青蛙的儿歌。学生发现应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编出:a只青蛙a张嘴, 2a只眼睛4a条腿。在本节课中, 教师借助了学生耳熟的儿歌, 组织了一个续编儿歌的活动, 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能够看出, 学生很喜欢这个活动, 因为儿歌这种文学形式很容易被学生所认同, 其次续编儿歌又带有一定的挑战性, 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所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使学生积极参与了数学课堂。
三、实践操作——“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 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 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特别适合低年级小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 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 让学生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 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 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 已经认真地学了一次, 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50厘米, 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 在它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8厘米的小正方形后, 剩余的长方体的周长、面积、围成的长方形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 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之盒的, 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 而且掌握牢固。再如, “将长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 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 让他们每人用各种不同的水杯, 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 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 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 圆柱高5厘米, 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 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 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 而能清晰地把握, 学会逻辑地思考。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 听过了, 容易忘记;看过了, 当时明白;只有做过了, 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际操作的眼光处理问题, 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化活动,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四、注重课堂动态生成, 着眼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 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 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 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 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例如, “认识几时几分”一课要求学生学会看钟面数字上。我在教完新课内容时, 本以为已大功告成, 却没想一个学生在小组活动完成练习时,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 那如果分针不指在数字上, 它指在两个数字中间了怎么办?”多么好的问题呀!这就是课堂上的“生成”, 那么这时, 教师该怎么做?是告诉学生“你们只要会看分针指在数字上的就行了吗?”不!孩子太棒了!教师应该把它作为一项宝贵的教学资源来接受。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 老师相信你们能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玩钟面模型, 学生时而探索, 时而合作交流, 终于明白了:不管分针是否刚好指在数字上, 只要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这样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提到好的问题与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 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鼓励。
五、联系生活实际——“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与生活实际, 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又能让学生切实替杨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如简便运算138-96, 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38元零钱, 买一件96元的上衣, 他怎么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 营业员找给他4元, 爸爸最后的钱是38+4=42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封面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推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日益发展、更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被放在前所未有的地位。然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和自学能力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难以对一些数学概念进行全面的学习和理解,学生更难以实现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如何结合不同数学概念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又能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理解和记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一、与时俱进的数学教学观念
不仅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潜意识里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的思想,因为这是“进步”的核心武器。明确数学老师已经不是过去拿着教鞭教训因为算错一道混合运算题的学生的“教授者”,我们只是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用别样的方式方法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计算中带领出来,继而投入到有趣的数学园地中的策划者。努力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题地位,使小学数学的学习更富有兴趣,更贴近生活,更能为生活现实服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真正理念,并实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真谛。只有真正把学生从灌输的“容器”变为接受的“主体”,把教师从“教授者”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只有把死板的抽象数学公式变为生活式的“理所当然”,数学课堂才有可能变成为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乐园,大家一起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增长数学能力,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提升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情感满足感,实现素质教育。
二、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生的自制力很差,能够积极主动者很少,所以功课一般都可以说是在师长的“逼迫”下完成,那么,在学生已经是知识学习的“主体”的情况下如何“逼迫”,成为众数学老师迫切想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3点进行教学。
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巩固和发展数学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大有裨益。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书写工整、准确计算;仔细观察、用心记忆来训练,到了高年级就要进行认真检查、仔细检验的习惯培养,此外,一题多解的习惯性思考也是培养的重点。只有在课堂上进行严格培养,负责指正,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行为习惯,这对未来缜密思维,严格要求等良好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帮助。
2.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性思维是指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出的一种扩散模式,具体表现为思维视野的广阔,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就是“一题多解”。 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其他方面的创造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利用“问题”“障碍”“趣味”等方式引入以激发起学生潜在的强烈求知欲,另外,因为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的思维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故而,教师应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比如,多看图形,认知事物的外部特征形成记忆,继而扩大图形,引入立体图形,形成空间感,最好是身体力行,加强空间认知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动手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往往与合作分不开,教师机智地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为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比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刚认识了圆锥体,在不影响农民劳作的情况下,我会把学生分组,分别带领,前去“帮农民伯伯”算算那一堆小麦的体积约多少立方?表面积大概多少平方?今年能卖多少钱?能磨多少面粉?同学们兴致勃勃,有人负责测量,有人负责计算,有人想出不同计算方法等等,回到教室,各小组派代表分别汇报改组的计算结果,然后比较,更正,验算。一节本该在黑板上演算的枯燥内容,就这样在同学们自己的测量中圆满完成,我也轻松,学生也情趣盎然。
三、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些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亲其师则乐其教,乐其教则学而优。”只要师生关系和谐了,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就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就能保证学生愉快接受并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就能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如果学生对教师有抵触情绪,上课听不进去,对老师“望而生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能成为空谈。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符合时代要求、适应教育需要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合理的数学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了要改革传统观念中以考试的形式只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弊端,提倡要注重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合理评价。也只有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健康,教学才能有效,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评价?笔者觉得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明确评价的目的
数学教学评价就是对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实施的各种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与效果,完成和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就是想通过数学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校不断发展,促进数学课程不断完善,以达到数学教学价值增值的目的。故而,在数学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应以个人私利为目的,只对学生的成绩高低做出不合理的评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教师观念固步,学校整体不得前进等恶性循环。
2.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明确了评价的目的,就要对评价的手段和方法多动些脑筋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应该是多种评价形式形结合,比如纸笔测验、课堂观察、课后谈话、作业分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过程与方法上予以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行积极的鼓励多于批评的方式,当然,评价有法,但无定法。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观念正确,教学方法得当,评价机制健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封面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 篇3
xiaoxue.xuekeedu.com
教师的进步首先从个人教学理念开始的,然后反映在每一节课中。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已经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修订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把这一内容定为需要落实的基本教学重点之一,已经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相提并论,因此教师应首先从理念上去关注它给学生数学学习建构带来的影响与应用价值。本课设计首先关注的是对学生对数学统筹思想的引领,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统筹思想方法在邮票问题中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为体现这一重点进行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引导,也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摒弃教学资源的负面作用,围绕教学主线展开教学。
现代课堂教学已被多媒体资源以及各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所充斥,许多教师在教学时总是过多地考虑如何应用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却缺少对学生如何学得更加轻松有效方面的思考。因此这样的设计往往在实践中给学生太多的学习信息而不利于学生明确学习重点,甚至引导学生脱离教学重点而进行了无关的活动。本课教学中虽然也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但是紧紧围绕着怎么邮票的问题展开,使学生的思考不受到其他无关想法的牵制,学习和思考自然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理顺合作与学习的关系,诱发合作学习的需求。
合作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与自我协调能力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并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但脱离学生实际的合作只能是走过场的形式,给予学生只是说话的机会而不能真正内化为个体需要。在本课中教师并不急于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自己一个人不能完成展示想法的任务时,产生了合作的需求,进而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生有了对合作学习的认识,自然而且自主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更能顺应课改所提出变革学习方式的要求。
三、有效的数学课堂应从“做数学”中把握。
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得是否有效是从学生是否学得有效所反映出来的。因此教师应该从理念上认识到这一评判标准,从而使自己的课堂家教学更加关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与能力发挥学得新知。而“做数学”的促学手段则更值得提倡。如展示邮票的方法时如果只是让学生说想法,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受到如何
xiaoxue.xuekeedu.com
措辞的影响,使得叙述条理不清;而如本课一般放手让学生用手掌去做去摆,不仅有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还通过做数学的过程使得思考更富有条理性,使得整个课堂充溢着理性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的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活动更富有数学味和有效果。
封面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 篇4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一、负数 1.负数(教材第2至4页) 1、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并了解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数量的实际例子,体会对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负数(教材第5至7页例题) 1、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2、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负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会数轴的排列规律,会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二、圆柱和圆锥 1.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特征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及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侧面及圆柱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 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2.圆柱的表面积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已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新知识。
3、通过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圆柱的体积 体积公式的推到及计算方法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到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在公式的推到中渗透转化的思想。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到过程。
2,圆柱体积的计算
4.圆锥的认识教材第23-24例1 1、圆锥的特征
2、圆锥的高 1、从观察实物出发,使学生抽象出几何图形---圆锥,认识圆锥各部分名称。
2.、认识圆锥的高,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3、知道圆锥的侧面是曲面
4、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的高
难点:自己动手做圆锥的模型
5.圆锥的体积(教材第25,26的内容) 1、公式的推导
2、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1、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重点: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
难点: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比例 比例的意义(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 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1、通过现实情景,认识比例。
2、在比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在教学中。通过了解国旗的比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1, 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34页的内容) 比例的性质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解比例(教材第35的内容) 解比例的方法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使学生掌握接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的性质,将解比例改写成解方程。
成正比例的量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1,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成反比例的量(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判断的方法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总结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抽象出反比例的关系式
比例尺 1、比例尺的含义
2、能根据比例尺的含义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运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学会用比例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材第56-58) 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和缩小现象,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征,能按要求将图形放大和缩小。
2、培养学生把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以及动手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数学 明确图形各边按照相同的比放大和缩小后,大小发生变化,形状没变。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 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能力 1, 认识正反比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
自行车的数学问题(教材第66-67页的内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运用所学的园,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统计 1.扇形统计图数据分析,教材P68,例1、2.折线统计图数据分析,例2 1、扇形统计图中的模糊数据。
2、比较、判断统计图要有统一的标准。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3、经历综合运用统计知识的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分析、表达的学习方法。
4、沟通知识的前后联系,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重点: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难点: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作出正确解释,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五、数学广角 1.抽届原理。教材P70例1、P71例2、
2..抽屉原理的应用。教材P72例3 1、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及一般模型。
2、“抽屉原理”的推理过程。
3、“抽屉原理”的应用。 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学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抽屉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判断谁是苹果,谁是抽屉。
节约用水 比例、统计知识的综合应用,教材P74 1、比例知识
2、统计知识
3、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1、进一步巩固比例知识及简单的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
4、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习过程,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在学习活动中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强环保意识,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重点:对收集到的一定时间水龙头漏水的量进行测量分析。
封面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 篇5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图1图2
2、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6米,宽8米。菜地中间留了两条2米宽的路,把菜地平均分成4块,每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单位:米)
3、填空。
(1)六年级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那么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______,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_____。
(2)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少,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____,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____,黑兔的只数比白兔多____,黑兔的只数占兔子总数的____。
(3)一杯果汁,已经喝了,喝掉的是剩下的____,剩下的是喝掉的_____。
4、白兔和黑兔共有40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黑兔有多少只?
5、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有48页没有看。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
6、修一条长30千米的路,已经修的占剩下的,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7、山羊有120只,比绵羊少,绵羊有多少只?
8、六年级(1)班的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
9、有3堆围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白子。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
参考答案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图1图2
将图1转化为长12宽20厘米的长方形周长:(20+12)×2=64厘米
将图2长2厘米的线段移到下面,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但还多两条3厘米的线段。
周长:(15+9)×2+3×2=54(厘米)
2、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6米,宽8米。菜地中间留了两条2米宽的路,把菜地平均分成4块,每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单位:米)
(16-2)×(8-2)÷4=21(平方米)
3、填空。
(1)六年级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那么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2)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少,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黑兔的只数比白兔多,黑兔的只数占兔子总数的。
(3)一杯果汁,已经喝了,喝掉的是剩下的,剩下的是喝掉的。
4、白兔和黑兔共有40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黑兔有多少只?
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转化为黑兔的只数是兔子总只数的
40×=15(只)
5、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有48页没有看。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
已经看了全书的转化为已经看了的页数是还没有看的
48×=36(页)
6、修一条长30千米的路,已经修的占剩下的,已经修了多少千米?
已经修的占剩下的转化为已经修的占全长的
30×=12(千米)
7、山羊有120只,比绵羊少,绵羊有多少只?
比绵羊少转化为山羊是绵羊的
120÷=144(只)
8、六年级(1)班的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转化为男生占女生人数的
18×=12(人)
9、有3堆围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白子。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
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转化为第一堆全是白子第二堆全是黑子
封面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 篇6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过去,我国小学数学主要采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打破了这一局面,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在遵循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反映了教学规律,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讲,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而且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现了数学知识学习与学生智力发展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第三,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启发式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过去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取一些措施,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平时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与他们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也可以在课前与学生讨论一些热点话题,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
2. 创设问题情境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的重点是“启”。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比如,在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练习:情景1:小明家里有3口人,今天来了2位客人,那么,今天小明家里共有多少人?即:3+2= ?情境2:张华家共养了9只鸡,吃了2只,那么,张华家里现在还有几只鸡?即:9-2= ?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3. 准确把握启发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还要准确把握教学中的启发点,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讲,启发点的准确把握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节)这节内容的时候,学生首次接触“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对它比较陌生,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它与前面学习的“四边形”的概念联系起来,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第二,把握启发点的时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困惑,找不到思考的方向,这时教师要准确把握启发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比如,在“百分数”(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节)这节内容中,小数可以直接转化成百分数,如果遇到分数,学生就不知所措,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先把分数转化为小数,然后再转化成百分数,于是学生便豁然开朗了。
三、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探究 篇7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效果;教育理念
在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受限于教学理念、经济基础、农村小学水平等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教师要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的教育目标下,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政治水平,更要想方设法去克服种种困难和现实窘境。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困境
1.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被寄托在一群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师范类专科毕业老师的身上,小学数学的教学也主要依托课本教材的基础上,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老师们走向教师岗位以后,许多人就是以一种教授课本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态度,并没有结合时代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将自己从学校里所学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这也使得农村小学教育从“主导者”一方就失去了发展的“源动力”;另一方面,农村小学的管理者也存在管理不力,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许多农村的完小,师资队伍不齐,存在很多兼职代课老师担任多门课程的现象,甚至是管理人员、教学人员身兼多职,能维持正常的教学运转就已经不错了,这也给创新教学教育方式方法带来很大的阻力。
2.教学资金短缺,教学设施不全
农村小学教育缺少资金,尽管近些年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从目前的水平来看,还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缺少了经济基础,无法购置相应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从数学这门学科来讲,相关的教学用具以及多媒体技术普及运用的今天,教室里还没有引进多媒体设备,如何将数学教学的知识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展示给学生,学生又如何才能接受到最先进的知识,感受社会进步带来的变化。
3.学生对于先进技术和理念的接受能力和适应水平不高
农村地区的低年级学生,与城市低年级学生相比,限于经济水平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没有接触过高科技设施和一些先进的电子设备,他们的接受能力和适应水平略显不够。对于多媒体教学方式和“翻转课堂”、“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的掌握不足,在课后又一般忙于帮助家里做一些农活,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环境不能得到较好的保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不够高的情况下,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实现新课标要求下小学数学教育的努力方向
1.社会和学校方面,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支持力度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一块短板,农村数学教学也是教育相对较弱的地区,同时也是学生打下学习基础的重要发展阶段。因此,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应该将资源引导流入农村地区,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加强经济支持,引入社会资本,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学习环境,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对农村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小学教育人才的待遇,协调好农村小学的师生配置比例。“引”和“留”两手抓,加强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培训机制,保障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
2.教师方面,加强教学理念的学习更新,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模型展示在学生眼前,一方面可以提升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更换教学方式,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运用身边的许多实例来讲数学课本中的知识生动形象化,比如学习正方形、三角形等知识时,可以引导同学们制作出一些具体的正方形盒子、长方形盒子,既可以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到什么是正方形、什么是长方形,也可以适当地延伸介绍正方体、长方体,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培养,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
对于农村低年级学生的教育尤其是数学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培养,引导他们形成一种克服农村相对较差的学习环境,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们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解决身边的问题,比如帮助父母去买菜、买东西,然后通过自己的所学,熟练地跟商家完成交易。不仅锻炼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也可以深化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
三、小结
在新课标的普遍实施的背景下,要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有效性,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必须通过社会、学校、教师等各方努力,凝心聚力,加强对农村小学的关注和支持,给小学数学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推动农村小学数学教育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冬根.优化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引导策略[J].江西教育,2015(08)
[2]刘晓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时代教育,2015(02)
[3]赵云峰.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4(05)
作者简介:
封面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 篇8
【】教科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三者互相联系,共同反映着教学内容,而教学计划又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为此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了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计划,希望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
第 1 页 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第 2 页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第 3 页 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胡志强、裴玉琴、陈建宏)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
第 4 页 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第 5 页 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学习方式:
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上述提供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计划,是我们精心为大
第 6 页 家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美术街市新貌 篇9
第二课 街市新貌
教学过程
1.对比欣赏感受。
(1)新旧街道的对比。(播放:老照片。)
师:猜一猜,这是哪里?比一比,今昔的大街有什么变化?(供销大厦的变化)
(2)教师小结:我们家乡的街道日新月异。揭示课题:《街市新貌》。
(3)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哪条街比较热闹或经常逛,家乡有哪些特色街?
2.欣赏图片,分析探索。
(1)宁波市商业特色街(三北大街)
特色街上有许多特色店铺,请学生回忆一下并说一说
(2)上林坊特色街
工艺品,中间的剪纸艺术造型的雕塑,旁边有人像雕塑,青瓷陶艺的制作方法等,连路灯都是古色古香的)。
请学生说一说:在特色街上还蕴藏了好几家特色店,(师生讨论:色彩、招牌、门面、陈列的商品等。)
教师小结:如果你要设计一家小店,招揽生意呢?请学生说一说
(3)设计要点
①色彩艳丽的店面(这2
③体现经营特色的装置
师:如果你是顾客,同样是2
营特点。
3.(1
(2
4.与同学合作,利用各类纸材设计制作一家店面,也可以共同组合设计一条特色街。
5.作业展示。
(1)逛一逛“特色街”,并评选出最有特色的小店。
(2)请设计者谈一谈创作感受。
(3)将作品拍照存档。
封面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 篇10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在逐步的加大,越来越多人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的改革之中。小学数学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尤其是2003年推行新课标以来,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更加重视。我国教育部门针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分析了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希望可以以此来推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笔者结合自己实际的工作经验与工作环境提出了几条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希望可以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和价值。
一、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指出,现代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新课标提出的最为根本的改革。在现代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过程之中也应该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不仅仅是由新的课程标注决定的,同样也是由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特点决定的。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学生进行各项学习的一个基础和入门阶段,而且数学是一个自然学科需要学生进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关的学习,这个特点进一步的决定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之中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到各个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应用自己的知识去理解新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最为透彻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推进现代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生为主体,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应该是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加强小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合作
古语有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就是说在实际的生活与工作之中应该积极的加强合作,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当然这里的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让学生从老师那里更快更好的获取相应的数学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这是教学过程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其实这也是进行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合作学习或者小组学习的集中体现,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相互交换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方式。
三、学校领导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投入
要想实现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就必须转变学校领导的思想意识,让领导从内心深处对小学数学课程予以充分的重视,并不断地加大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投入。领导对于学校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和改革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在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之中,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关于领导的思想观念与意识问题,要引导学校相关的负责人对思想政治课程予以充分的重视,正视小学数学课程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的采取相关的措施促进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不断加大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投入,当然包括课时的投入和教师资源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双管齐下,促进我国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快速进步。
四、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使得教学变得轻松而愉快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多媒体教学已然已经成为老师们不可或缺的助手。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实现教学,但也不是完全依赖于多媒体,在进行小课堂和小组教学时,普通的板书教学则又显示出其高效而快捷的效果。借助多媒体手段老师能够把数学中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通过大量的形象事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三维的、抽象的、枯燥的概念与法则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又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揭示数学本质特征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充分的利用第二课堂,在实践中学习
学以致用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也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通过结合社会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与改革。想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就必须依靠第二课堂,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方式。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静不下心来,注意力无法集中,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贪玩,不能一心一意的进行学习。小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这就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我们应该积极的利用学生对于社会的好奇与向往,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巩固相应的数学知识,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形成。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推行之后为我国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的工作环境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包德力格尔胡.蒙古族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刘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及微型实验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
[3]员阁.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封面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 篇11
一、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问题分析
(一)“机械灌输”化严重
就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而言,大部分数学教师具有端正的课堂教学态度,在课堂上致力于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教学方法的掌握上,教师并不能达到教学要求,从而会出现教师一味地机械灌输知识,学生一味地接受知识灌输,形成课堂低效率与低质量的死循环,大大削弱了学生数学课堂的积极性。
(二)教学主体性差
在传统数学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忽略了学生才是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体。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必须做到教学以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以及思维变化能力为己任,打造“积极、主动、探究、思考”的高效课堂,并有效地形成完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系。
(三)缺乏教学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的知识灌输过程,而忽略了课后的教学反馈。教学反馈具有直接、明确的评价时效性,它能够让教师充分掌握课堂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在把握新课标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措施,做到及时跟进、迅速纠正。
二、有效教学策略
(一)增进师生情感,打造和谐课堂
教师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必须深入研究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与课堂学习问题,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向“和谐化”发展。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注重教学策略与情感增进的融合,立足于教学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不可面无表情、脸型僵硬,要以深厚的教学情感引领学生逐渐走向课堂深处,让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知识的奥妙。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教师解答,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堂,并且拉近师生关系。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老师出一道相关题目,由教师进行解答。这样的好处是题目由学生设计,增加了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并且,学生出题目教师回答的模式能够拉近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
(二)开展教学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可依赖于教学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探究实践与合作沟通。教师要在课堂中丰富教学形式,及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理解与升华,充分培养数学逻辑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
比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开展了剪纸小活动。让学生画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正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然后将这些图形剪出来,并沿对称轴分成两半,取其中一份。在小组内,让学生将所有剪出来的图形进行混合,学生再随机拿取剪纸,并制作出选到的剪纸的另一半。比如,一个学生选到了正三角形的一半,那么他需要制作出正三角形的另一半。
(三)做好“问题引入”
新课标数学教材的教学特点是一系列的数学知识点都是在相应数学问题的引入下所提出的。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内容,根据数学课堂知识的切入点来打造“问题引入”教学方式,创设问题引导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与确定位置》的教学过程中,结合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内容,我积极准备了问题引入环节。在课堂上,我首先提问:“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分别是如何得来的?”“角的种类有哪些?”“锐角与钝角间有什么关系?”在这些教学问题的引入下,学生初步领会了平移、旋转的数学思想,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到教学以生为本,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性格特征来探讨高效教学策略,在教学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给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一点启发,进而更好地投身于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建设中!
参考文献
[1]周君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7).
封面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 篇12
学 科 教 学 设 计
科 目 数 学
班 级 六(1)、(2)班
教 师 杨建河
诸暨市马剑镇小
2月
全
册
教
材
基
本
要
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册重点
、
难点
、
关键 (1)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措
施 (1) 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 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课外活动安排 1、 结合“自行车里的数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获取数据,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2、 继续进行“奥数”教学。
教研专题 优化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专题落实措施 1、 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2、 结合整理与复习,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
3、 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习。
第( 一 )单元 内容: 负数
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1、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2、 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追记:
第(二)单元 内容:圆柱与圆锥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教学追记:
第( 三)单元 内容: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教学追记:
第( 四 )单元 内容:统计
教学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追记:
第( 五 )单元 内容: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1、 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2、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教学追记:
第( 六 )单元 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重点: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教学追记:
班 级 情 况 分 析
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只有少数差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较应付。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一 2.8----2.10 负数 3 开学
二 2.13----2.17 圆柱 5
三 2.20----2.24 圆柱、圆锥、整理和复习1+2+1
四 2.27----3.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
五 3.5----3.9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4
六 3.12----3.16 比例的应用 5
七 3.19----3.23 整理和复习、自行车里的数学
统计 1+1+2
八 3.26----4.1 数学广角
数与代数 3
4
九 4.5----4.6 数与代数 1 清明节
十 4.9----4.13 数与代数 5
十一 4.16----4.20 空间与图形 5
十二 4.23----4.28 空间与图形 4
十三 5.2----5.4 统计与概率 4 劳动节
十四 5.7----5.11 综合复习5
十五 5.14----5.18 综合复习5
十六 5.21----5.25 综合复习5
十七 5.28----6.1 综合复习5
十八 6.4----6.8 综合复习5
十九 6.11----6.15 综合复习5
二十 6.18----6.22 综合复习5
【封面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推荐阅读: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指导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10-01
新课标小学二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08-29
小学数学新课标下载07-29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长正方体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10-02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09-15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计算能力训练六06-02
暑期新课标培训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8-23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10-12
李宗华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