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新课标培训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24-08-23

暑期新课标培训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暑期新课标培训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暑期新课标培训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

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暑期新课标培训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一、改变单向教师传授,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阶段的教学, 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他们的年龄偏小, 知识、经验的储备不足, 学生的学习尚不能完全进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中, 所以接受式学习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我们要努力让这种接受式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创意, 能深深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让他们乐于接受。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注重让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用多变的方式给学生以新鲜感, 使学生在被动接受中依然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首先,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多媒体课件以其音画并举、声形并茂的方式, 可将许多难于理解的抽象问题具体化, 或是通过给学生展示生活化的场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使学生于具体情境中去学习抽象的数学道理。如:在学习“秒”这一抽象概念时,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奥运开幕式场景中倒计时的画面;然后再展示新闻联播前读秒的镜头, 让学生于生活中的熟悉的画面中去理解和认识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其次, 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小活动、猜谜、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在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讲一讲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找水, 八戒找了一个大西瓜回来。悟空说:“师傅口渴了, 分西瓜的二分之一给师傅。”八戒总想多吃点, 大喊:“西瓜是我找到的, 俺老猪得多吃, 我要吃八分之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此去探讨一下, 到底谁吃得多。学生们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学习, 更容易进入到比较分数大小的问题探究中。

二、改变单向被动接受, 倡导学生动手实践

教学家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 他提出了“做中学, 学中做”,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动手实践法学习数学。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有效的操作中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们在操作中更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 他们喜欢动手操作, 在动手操作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动手操作中能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在动手操作中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 教师可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个胡萝卜和一把水果刀, 通过动手操作切萝卜, 让学生们先在头上竖切一刀, 得到长方体的一个面, 再横切一刀, 得到一个相邻的面;然后给两个面相交的边起个名字, 叫作棱;再切第三刀, 得到三个相邻的面, 这时出现了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生给这个点起个名字叫作顶点……就这样, 让学生在切胡萝卜的操作过程中亲身经历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 在游戏般的操作过程中, 学生们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三、改变单向教师讲解, 倡导师生合作探索

新课程理念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 这就需要师生合作去共同探索。教师要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者的双重身份去从事教学。如在学习“毫米的认识”一课时, 教师先引导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 并估一估大约的数字, 把结果填入表中以备对比之用;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当测量中出现不足一厘米的现象时如何解决问题, 这样自然地引出对毫米的认识;然后结合刻度尺去感受毫米的具体长度及与厘米的关系;最后在测量与计算中学会运用毫米这一数学概念。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教学既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也体现出教师的科学引导, 由此可见, 师生合作探究是小学数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四、改变单向个体独立, 倡导学生合作交流

子曰:“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只有独立思考是不够的,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并结合座位就近原则组成四人学习小组, 以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相互启迪和共同探讨。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把自己的见解告诉给大家, 互相之间取长补短, 且让能者为师, 弱者为生, 生生互助, 共同进步, 这正是素质教育中的每个人都得以提高的具体体现。

总之,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 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 新教材仅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 因此, 还要我们教师细心揣摩发现教学背景相关的素材, 挖掘课程资源, 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 日渐完善, 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 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 改变教学方法, 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 只要我们勇于实践, 不断探究, 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不断发生的问题。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这句话中, 我们可以归纳出数学教学中适宜采用的四种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即教师生动传授、学生动手实践、师生合作探索、学生合作交流。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这些学习方式作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贾秀霞.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趣”[J].学苑教育, 2009, (9) .

[2]顾汝佐.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J].四川教育, 2007, (7) .

暑期新课标培训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归纳起来,运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资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运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根据笔者的经验,利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资源,可以有效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以前,我校的小学数学教学除了一些基本的教具之外,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可谓是一筹莫展,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就可以轻松实现这一构想,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与本课堂结合,先在屏幕上放映一组直观的动态画面,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又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正方形的面积来求,然后提出“要求梯形的面积设想用什么方法”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联想类比、去猜想结论。之后,在屏幕上放映梯形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来求的割补过程。这一动态过程能结合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大多数学生自己猜想的思维过程完全吻合,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精心设计和组织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相比,在多媒体环境下运用远程教育课件进行教学,课堂信息量更大、速度更快,出现各种教学问题和教学事故的可能性更大,更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比如要讲授“千克与克的认识”这个知识点,就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菜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秤,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询问:这些工具你们认识吗?第二步,当学生们讨论完毕后显示各种使用秤的场合,然后由学生归纳秤的作用:用来称东西的重量;第三步,教师问:西瓜用什么秤来称合适呢?学生回答台秤后介绍台秤与质量的单位:千克。第四步,由学生称1千克的苹果,然后问:一千克的苹果有多少个?第五步,找出个数不同的原因:大小不一,然后展示各种1千克的水果或物品的份量,如1千克桔子、1千克盐等。第六步,根据称出来的1千克苹果的质量,学生可以轻易地从几个不同质量的物品当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得他们热情高涨。第七步,在屏幕上显示不同份量的物品,由学生将大约1千克的那份选出来。第八步,由千克引出克的概念……第九步,总结:显示大小不一的物品,由学生选择使用哪种单位合适,并进行学习收获的讨论。最后进行游戏:将相对应的重量单位拖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在这个方案中充分利用了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多种素材在课堂中穿插使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程。这当中既有实际的体验,也有媒体的辅助,让学生从多方面去理解、体验了千克与克这些质量单位。这样的教学设计过程,既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又充分发挥了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充分体现了数学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

三、运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枯燥的说教变成亲耳听闻、亲眼目睹的具体的视听形象;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他们的直觉思维,促进他们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可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可以轻松直观地展示抽象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求法”时,若用传统方法拿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演示,总难以讲清;而多媒体可先展示两个三角形,突出它们一模一样,然后让两个三角形旋转180°后相拼,合并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就可得出S=AH÷2。旋转过程中还可以配以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学生很容易发现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轻易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多媒体环境下更要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新《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在接受校本培训之后,对我校数学教师的震动很大,对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大部分数学教师都认识到: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饱含爱的情感、要善于用真心去发现其闪光点,认可每个学生;要多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来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注重合作学习,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要给予竞争机会,活跃气氛,面向全体学生创设一个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标新立异,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课堂提问、举例要尽量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我校数学教学反思

一方面,我校大部分数学教师对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改善数学课堂教学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迫切的要求。“农远工程”启动以后,我校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广泛发动宣传,大部分数学教师普遍认识到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贯彻实施新课标、充分应用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资源,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在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推动下,远程教育多媒体课件资源在我校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我校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丰富了我校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地改善了我校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我校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开创了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

暑期新课标培训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法南小学

何成杰

(2014年3月20日)

2014年3月20日,我们数学组的全体老师准时集中在中心校多媒体教室内参加了这次网络培训学习。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我从专家老师们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数学2011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学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

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四、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

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5

史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让我醍醐灌顶,让我更加认识到数学的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阶段是这么的重要。新增加的尺规作图作为教师觉得教学难度增大,然而听了解读方觉得放在小学,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系实际,培养几何意识是这么必要。在教学代数计算时,我们原来往往重视竖式的表达,觉得竖式中的算理非常重要,殊不知横式比竖式更重要,横式才体现算理,竖式是算法,让我猛然惊醒。像这样启迪在整个讲座中非常多,特别感谢教育局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的机会,让我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在今后的培训和教学实践中,我会悉心研读新课标,对照新课标,整改自己的教学实践,让自己提升,让学生受益。

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学习体会 篇6

灯明寺镇希望小学高树玲

2012年11月22日在文教局进行了美术教师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在这次培训中,张老

师就修订的美术课程标准做了分析和讲解,在培训中,各个小学、中学的美术老师,积极参加,通过对美术课标的理解和认识,在实际上课时所遇到了问题,老师们互相学习,使很多的年轻教师不仅吸取了很多老教师的经验,老教师注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

美术教师一个平凡的岗位,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们都坚守着这一片净土,作为美

术老师能给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这是最快乐的,在这次培训中张妍老师、吴洪稳老师分别对新课标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她们对新课标理解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我的影响很深,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学习之后,静下来开始整理记录的资料,细细咀嚼张老师和其他几位教师讲解,一些感

悟渐渐清晰地从脑海中凸显出来,简单做一个整理,如下:

1、新出台的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稿突出了美术学科的四个特点:

(1)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

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2)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

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4)强调愉悦性。这是新增的,是学科审议组的艺术家们极力倡导的特性。

(5)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这是今年特别强调的,吴老师特别指出美术课不是为了培养

少数的学生,而是为了激发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2、教师要重新构建课堂上的美术学科知识。美术学科知识泛指学校中一切能够构成学

生美术学习的教育经验或学习经验。“课堂教学中的美术学科知识”和“美术学科知识”分属于不同领域,其内涵、主体、意义、内容构成与表现形式均布相同。这里,张老师强调了教材的呈现形式绝对不是教学的顺序,不要完全按照教材,要利用教材主题,重构成自己的课堂,建构自己的美术课堂学科知识。因为教材里的一些学习内容和表述,离学生比较远,学生有时根本不理解,所以,课堂教学中的美术学科知识与美术学科知识有了根本的分野。因此,教师不能成为美术学科专家的依附者,而应是有独立人格和美术教育专业自主权的存

在,不能作学科知识的单纯消费者,而是课堂教学中复杂会话情境里积极的参与者。

3、让学生从幼儿时期建立起来的固有型中破立出来,教会学生用独特眼光去看事物,学习各种美术语言,学会用美术语言去说话。这里,张老师鼓励我们要让学生大胆地在常态中学习审美,不要束缚于一味追求形似,要用特殊的思维角度去看和表达。

4、示范的最佳状态是局部引领性示范。一直来,教师的示范是我们课堂中一个困惑的问题,这里,张老师清晰地点明了教师示范度的把握。提出教师不要在教学现场直接画出表现主题,而是在这个主题的表现中,局部引领某个细节的表现。这样由小见大式的引领,可以给学生带来整体思考与整体表现的空间。

新课标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篇7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对象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 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 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在同一主题下, 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 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一些思维灵活但缺乏学习主动性或踏实精神的学生, 他们在学习成绩上的落后, 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与评价标准与他们的认知风格和个性存在差异.而恰恰是这些学生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很感兴趣, 只要我们进行适当的引导, 帮助他们运用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研究性学习在自由活动中积累生成的思维表征图式, 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个体的数学潜能, 触发学生潜能的发挥,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具有创造力.因此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

二、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认识

基础教育阶段在高一年级开始开展研究性学习, 许多学校对此采取先让学生提出相应的研究性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结果是使许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研究性学习, 需要有学生的创造性, 对生活中的现象要敢于质疑, 由此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研究性.长期以来, “应试教育”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而不是去启发学生对现象提出质疑, 甚至有时消极回避学生所面临的困惑.从而学生无法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 在人教版的第一册 (上) 数学教材中提出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就需要学生事先掌握相关知识, 要有对事实的质疑性.在一些封闭学校, 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自然和社会, 他们的大脑里装满了概念和法则, 到了高中, 许多学生没有了质疑的习惯和研究问题的冲动, 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多是“某某题目怎么做”.由此学生的创造性应该从小就进行培养.

三、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认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从已开展的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情况看, 认真参加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学生, 基本上都没有影响数学学科内容的学习.由于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 “用然后而知不足”, 学生常常自觉地加深或拓宽与课题相关的数学学科课程的学习, 有的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 更加加深了对数学学科课程的理解和热爱.因此数学研究性学习和现有数学学科教学两者之间, 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把研究性学习活动与课堂教学截然分开, 专设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 笔者觉得这种把知识和能力截然分开的教学模式是不科学的, 到最后往往会使活动流于形式.高一新教材集合这一单元中有这样一个例题:已知集合A满足准哿A哿{a, b, c}, 求这样的集合A的个数.一般地, 我们大部分数学老师在讲解这题时在讲解个数为n的有限集合A的子集的求法后, 给学生总结出具有n个元素的集合所有子集的个数为2n.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得到结论后会问为什么是2n.而许多教师会告知学生到高二学习排列组合时会证明, 现在只须记住这个结论.笔者认为在这里就可以渗透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先学习排列组合的有关内容再加以研究解决.这样学生在你的指导下,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又初步对另一部分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也看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更重要的是学生主体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主动获取的成功体验.又如, 在进行“函数表达式”一节的学习前, 可将教材第62页的习题4先行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抛出,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例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只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对某些知识点作适当的引申, 向学生提出一些值得研究并且能够研究的问题, 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四、研究性学习的创造认识

“生活中处处留心皆数学”.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 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 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产生积极情感, 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 在我们生活中更是有很多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比如:你在上课时坐在什么位置才能最清楚地看到黑板上的问题?在坐公共汽车遇到堵车时, 想到用数学知识尽快消除堵车的方案, 你在开、关窗户时, 窗户的面积与采光量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数学与生活是如此的息息相关, 让我们引导学生去发现并研究这些数学问题吧!

暑期新课标培训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76-01

每个学生都具有发现的潜能,由他们自己某种程度上通过组织和整理,进而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活动是可能的。数学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使学生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过程的机会。以下就学生主体性与自主学习的主要表现做如下阐述: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就是让学生想学、乐学。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传授知识建立在对学生片面认识的基础上,而学生只作为接受的主体,没有形成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的培养,达到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因此,从教师方面,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从学生方面,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学生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从应依赖走向独立。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确定哪些知识、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悲的,同时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概念,并且强调学生学习与方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因此,培养学生愿意主动、独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学习”确立了:“先学后教”的原则: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值得强调的是,就是在教师教的过程中,也依然要十分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会学、善学。

三、充分了解学生的独特性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塑造;不仅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较全面的发展,而且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于他自己而言是最好的发展。

注重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把学生看成一个理性,感性和灵性的“全人”,而不是吸收、储存知识的仓库或者专门应付考试的机器人。二是确认“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师不是教“教材”(书),而是教“学生”(人)。三是教师应了解、尊重、欣赏并发挥学生个性由因材施教达到人尽其才。

四是通过各种教学设计与措施,使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进而由先前成功的经验助长学生以后不断获得成功。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题,加强课堂练习,以达到掌握目标的目的。练习应分为三类:A类,课本练习题适应基础差的学生;B类,课本A组题,适应中等的学生;C类,补充练习,适应于优生。通过分层练习,使不同层次能学习均主动达标,体现了学生的独特生。

四、在学习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作为教师应关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9

下洼二中小学

王祝英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两天的学习中收获很大,向各位专家学习了课堂教学,也学习了很多的教学理论知识。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一)从听课上来看

1.几位教师讲课的内容和版本虽和我们这里不同。但我自己仍学到了很多,总的来说这几位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教材掌握的十分娴熟,驾驭课堂的能力很高,特别是师生互动这一环节,很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课堂上教学严谨,师生互动融洽,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因此,也受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这几位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精确恰当,是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的思考和学习,充分的调动起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效率提高,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这几位教师的课堂另一特色,就是自制教具的应用。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设计出新颖的使用的教具,这样使学生能借助教具,学习的难点的已突破,加深学习内容的理解。

4.教学内容拓展的深度和广度恰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有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学完后,基本都能灵活运用所学习的知识。

(二)从专家的报告上

1.浙江杭州市学军小学的汪培新老师做《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阐述了什么是数学,以及人教版2011和人教版2012版的教学大纲的变化,教学技能有双基变为四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有两个方面变为四个方面。在汪培新老师所作的报告中,我认为汪老师所说的“在课堂上充分暴露学时的思维障碍”是好客的重要标准之一。很值得我思考。

2.安徽省蚌埠的郑桂元老师做的报告是《夯实四基课程目标,提升学生数学素养》,郑老师在报告中提出了,当学生遇到了不理解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解决的方法是:运用以掌握和理解的问题和经验,创设情境来解决新的疑难问题,注意的问题是创设情境必须合理恰当。

3.浙江金华的郎建胜老师做的报告是《带给学生有过程的结果》,在报告中,郎老师阐述了数学的本质,认识 经验 和能力之间的关系,注意知识间的本质联系,使学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在郎老师的报告中我很认可的一点是:重视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功夫要用在平时,过程比结果还重要的观点。

通过本次的学习,自己结合教学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特作一下要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

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三、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0

经过这次培训,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也是收获颇丰,曹老师提到了教师应该做到两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现在的教学对老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是对教材要解读到位,通过前测、课前谈话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要有很好的把握,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记得刚入职时,学校都会给每一位新老师安排一位师傅,我的师傅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一定多看教材多看教师参考用书,当时的我还不理解师傅什么意思,直到后来的教学中学生出现各种花式错误,我才明白原来是我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节奏,偏离了教学的主方向。

培训中曹老师提到的一个误区令我印象最深刻:抛开教材,另搞新意。在我们的教学中不难见到这样的场景,往往置数学书本上的例题不顾,自己单独创编一道或者几道题目作为整节课的例题进行讲解,殊不知这样的操作反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误导,我们的编创未必有教材编写意图深,我们的理解也未必有编写者到位。所以,我们一线教师可以借助手中的教参和教材,用活课中的例题,给例题进行延伸和拓展,让课本中的例题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新课标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26-01

数学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态度、情感和价值的存在,让学生从生活中挖掘数学,从数学中感受生活,所以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教材与生活元素的联系便成了广大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情境符合生活

为了教材编排的方面,数学教材在编写上大多是简化和抽象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即使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映射了实际的生活,但是其数字化和抽象化的特点仍然会让学生产生数学远离生活的感觉,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减少学生的这一感觉,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就要尽可能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才能实现生活化数学。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以教材为主,让学生围绕教材的知识点和题目进行有关知识的学习,很多时候一旦题目难度加大,学生就很难快速反应过来。所以我在教学中会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即在教学中提供实物模型的展示,让学生清楚直观的“看”到数学。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厘米、30厘米和25厘米的长方形水箱中放入一个长和宽都为20厘米,高为10厘米的长方体铁块,水箱中原有的水面高度为10厘米,问铁块放进去之后,水箱中的水面会上升几厘米?”学生在拿到这个题目后第一反应就是将20厘米的长和宽作为底面放进水箱中,使得长方体铁块可以完整的进入水箱中,这样看来学生的答案似乎只有一个,让学生单凭想象去做数学题目,难度确实很大,所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为学生准备了对应的实物模型,让学生动动手亲自将铁块放进水箱中,学生在摆放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铁块除了以20厘米的长和宽为底的同时还有其它的摆放方式,这样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直观的“看”到了数学知识,很多在以往看来难以想象的抽象知识也变得直观和简单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大大的增加。

二、实践紧靠生活

数学是生活的缩影,却不是生活的简单再现,从生活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数学知识是数字化的、抽象的,教师教学的一大重任便是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了解数学,掌握数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比如在学习“分类”这一单元内容中,除了教材中提到了分类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带着学生走进附近的超市,让学生认真观察超市的物品摆放方式,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分类”知识分析和归纳超市物品摆放的优势,同时也可以指出超市物品摆放存在的缺陷。学生在实际的观察中会发现很多问题,“为什么生活用品和食物是分开摆放的呢?”、“为什么要将家具摆放在最顶层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上,教师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解决遇到的问题,数学课堂就会变得非常的活跃。再比如在学习“利息和利率”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零花钱存到银行中,并让学生将存款单带到数学课堂上来,第一次到银行存款势必会让学生感觉到一定的新鲜感,每一个学生都会积极的参与银行存款实践活动,在观察存款单中有的学生就提出了疑问,“存款单上的利率和利息是什么意思呢?”、“存款单上的利息是怎么算出来的呢?”、“为什么不同银行的利息都不一样呢?”学生们带着一个个疑问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这样学生在“利息与利率”的学习中可以时刻将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机会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三、作业贴近生活

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课外作业,以往教学中,课外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和呆板,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且很多题目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学生感觉不到完成作业的快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形式和负担。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多以“某已知长方形”、“某已知正方形”或者是学生在生活中根本就没有接触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的作业内容难以勾起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事实上新课标对小学数学作业也提出了较为新颖的观点。新课标倡导要改变传统单一、呆板的作业形式,让生活走进课外作业,让作业与生活相融合。

比如在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回到家里选择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将其表面积量出来,第二天上课前给学生几分钟的汇报时间。这样的家庭作业相对开放,学生的兴趣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有的学生在测量家里鱼缸的表面积时发现只需要测量五个面就可以了;有的学生在测量家里冰箱时发现冰箱侧立的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再比如在学习了“统计”知识后,我并没有让学生完成教材中重复的统计习题,而是让学生结合学习的统计知识,将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统计出来,并将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汇总,学生在统计、分析和汇总的过程中会再一次对在课堂上学习的统计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尽可能的将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去,如此贴近生活的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他们变得爱动脑,爱思考,对数学的探索精神也大大的提升,总之贴近生活的作业受到了学生的热衷和追崇。

综上所述,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在实践中体味生活、在作业中实践生活,让数学与生活处处相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从而为培养真才实干的有志之士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文雅;让小学数学学习置身于活动中——教学《可能性》有感[J];科技资讯;2010年15期

[2] 赵喜梅;让数学回归生活[J];学周刊;2011年23期

暑期新课标培训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在教育领域中合作学习的研究最初开始于美国, 当时美国政府在中小学设立了许多混合学校, 即不同种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学习, 使不同种族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探讨, 结果却出乎意料, 这种教育管理方式收效甚微。他们依然是和同种族的儿童交流, 在不同种族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针对这种现象, 当时的一些美国教育者提出, 当这些不同种族的孩子有了相同的目标时, 才会促使这些有差异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这样的提议下, 美国各中小学开始在课堂中广泛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我国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新课改以来, 合作学习成了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是新课标理念下最核心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 它能有效地弥补在众多有差异学生的面前教师的教学不足, 为学生的共同发展提供较好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对师生而言都是一种较好的活动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学习主要以个体为主, 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交流,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不仅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它也是学生今后踏入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 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1 合作学习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 在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第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第三, 在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平等性, 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平等, 还有师生之间的平等, 要让学生在平等互助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让学生相信合作学习, 喜欢上合作学习。

2 合作学习的分组

合作学习的分组一般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成绩、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组, 使每组总体水平相当;由于组内成员在各方面的能力不同, 为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帮助提供可能;教师在分组之前应对全班同学的能力进行认真分析, 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 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使学生的整体能力得以表现出来;为了确保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的分组方法也可以在各小组整体水平相当的前提下由学生提供方案, 再经民主选择, 选出学生喜欢的分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自愿, 在确保各小组能力基本相当的情况下, 进行交换组员;学生也可以以匿名的形式向教师提出建议, 使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方式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3 合作技能的培养

合作技能对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 所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在合作技能方面进行培训与指导, 让学生知道真正有效的交流是怎样的。在课堂中, 当老师提出了问题时, 各成员首先应各自思考, 当差不多都有了自己的观点以后再跟其他成员交流、讨论, 小组所有成员都可以讨论、发言, 最后得出结论。这样能够把大家的思想都汇聚在一起, 这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交流。

教师也可以举行趣味数学比赛, 用多样化的方法解题, 增强合作学习的趣味性, 如下题:

例1已知x+y+z=xyz,

代数解法:

“双向替换法”:看到x+y+z, 要用xyz去代替, 反之, 看到xyz, 则用x+y+z去代替。

则有

三角解法:

令x=tan A, y=tan B, z=tan C.

由x+y+z=xyz, 即tan A+tan B+tan C=tan Atan Btan C.

根据三角知识

我们可以断定A+B+C=kπ (k为整数)

这样的题目不仅可以体现代数知识与三角知识在解题时可以相互转化, 即代数和三角之间的联系, 也可以体现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可以扩宽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合作目标的确立

小组的目标是共同完成作业, 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的能力不是均等的, 所以对于每个小组不能只设一个目标, 应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不同的目标, 体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宗旨。可以把目标分为三个等级, 即分为A、B、C目标, 各目标的难度是依次上升的;其中, A为小组所有成员都要达到的目标, B为小组中中等生要达到的目标, 学生也可以进行合作完成;C为小组中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达到的目标, C一般而言难度较高;小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目标;例如在八年级上册学习一次函数时A可以定为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 了解“形如y=kx+b (其中k≠0, b为常数) 的函数称为一次函数。”能独立完成课本上有关一次函数的判断问题;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区分出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B可以定为能够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表达式;学生可以合作完成书上的有关例题和课外训练;如下题:

例2已知李大家距离图书馆3km, 图书馆距离市区5km。李大以3km/h速度从家出发, 经过图书馆到达市区。设李大步行时间为x (h) , 离家距离为y (km) 。

(1) 当李大在家和图书馆之间时, 求y与x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 当李大在图书馆和市区之间时, 求y与x的函数关系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这样的题目对于初学一次函数的学生而言比较难, 学生不容易接受这些知识, 学生可以相互合作, 共同完成这样的题目。C可以定为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与解析式的关系, 能进行变式学习, 如课本上练习题第十题有关分段函数的问题, 能从图象中写出分段函数的解析式, 理解分段函数表达的意义。

5 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

对合作学习评价的合理与否会影响学生今后合作学习的态度, 所以必须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 并让学生信任、喜欢这种方式。所以, 对合作学习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自评与互评相互结合, 小组在内部进行自评, 同时还要在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给其他小组以公正地评价;第二, 教师要通过各小组平时在班级的表现情况给予表扬或指出不足, 并对个人表现给予评价, 在评价中注重对过程的评价;第三, 可以不定期的举行小测试或数学竞赛, 在考试时可采用教师不监考的模式, 让各小组相互监督, 力求公平公正, 改卷时也可以任意两小组交换试卷进行更改;在每次考试结束后, 算出班级平均分和小组平均分, 再进行比较, 算出个各小组平均分与班级平均分的差距, 再与之前的差距进行比较, 以此来判断各小组进步与否;对各小组的分数与平均分定期记录, 在期末时进行汇总、排名, 表现好的组给予奖赏;第四, 中学生的可塑性极强, 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对学生正确的引导, 不要一味的批评, 要看到学生的优点, 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6 师生对待合作学习的态度

围绕对合作学习的态度问题进行调查, 对结果进行整理, 具体情况如下:

经研究发现, 合作学习活动方式普遍受到各年龄段中学数学教师的认可。如表:

其中教师不喜欢合作学习的主要原因是:1) 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2) 现在的学生都面对升学压力, 实行合作学习不利于优生发展。3) 它虽说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但也增强了学生的依赖性, 学生在考试中都是单独思考, 对于考试合作学习没有优势。

中学生对合作学习也是非常认可, 见下表

调查中学生喜欢合作学习的原因主要是: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可以取长补短, 弥补自己的不足;合作学习能把数学学习变为趣味活动, 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部分同学认为多接触别人的思想可以帮助扩展自己的思路等等, 总的来说, 学生承认合作学习对学习有好处。

调查中学生不喜欢合作学习的原因主要是是:喜欢自己单独思考问题, 合作学习太浪费自己的时间, 与别人交流不利于发展自我, 交流时太吵没办法专心等等。

7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不仅要积极组织, 还要参加, 也要认真监督;教师应对自身进行定位, 指出学生的不足, 并进行引导;例如在以下例题中

例3已知数列{an}和{bn}都是等差数列, Sn和Tn分别是它们的前n项和, 且, 求。

这两位同学计算的结果都是正确的, 但过程是错误的;这两种情况都是学生在做题时容易出现的错误;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就应该及时的给出指导, 指出学生出现此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对等差数列和的概念掌握不清晰造成的,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知识的教育。

8 新课标理念下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活动方式, 但合作学习并不是唯一的, 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所有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模式都是值得提倡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采用“合作学习”模式, 不要因为合作学习模式的种种优点而排除其他的模式。

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提倡合作学习模式, 并不是单纯的只使用这种模式, 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 在使用合作学习模式时, 应该选择适合该模式的课题, 比如说在学习导数时可以给学生这样一个课题“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与学生的生活相关, 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也预习了导数的内容, 为学生在以后学习导数做了足够的准备工作。如果教师将“有两个角是45°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作为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 则会适得其反, 这样的课题不仅浪费时间, 还会让学生觉得厌烦, 学生也会逐渐对合作学习感到厌倦, 所以不能为了响应新课标盲目的实行合作学习, 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遇到不同的课题时分析哪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有较大帮助, 使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方式交织出现。

9 小结

合作学习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是一种创新, 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师生的认可, 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让教师的教学更完善;合作学习的种种效果还取决于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 以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全面掌握。所以, 教师要用新课标的理念去理解合作学习, 呈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促使学生不断地发展自我、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彩红.透析中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假繁荣”现象[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 8:31, 33.

[2]郭德俊, 李原.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4, 3:43, 47.

[3]谭兴安.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究[J].新课程研究, 2007, 12:18, 20.

[4]程华.数学合作学习中师生态度的调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10, 11:52, 55.

[5]谈祥柏.乐在其中的数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85, 87.

[6]张瑞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M].科技创新导, 2012, 23:140, 140.

[7]蒋志良.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究[J].现代阅读, 2011, 10:191, 191.

[8]邹凌志.合作中学习学习中合作[J].镇江高专学报, 2006, 19 (1) :125, 126.

[9]张闫璐.让学生体验快乐数学[J].现代阅读, 2011, 6:44.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3

今年我有幸成为了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就必须对数学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于是我认真学习了2011年的小学数学新课标,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在这一轮小学数学远程培训中,通过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

二、注重生活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

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篇14

第一、学习新课标,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从新的课标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老师在台上自说自演,而是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发展。

第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第三、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

暑期新课标培训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一、“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的互相渗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化简”书本知识, 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 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 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

1.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 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 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例如, 在初中《代数》的第一章有理数的引人。举一个事例, 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 沿公路向东行驶10千米, 接着掉转车头向北行驶10千米, 问这辆汽车在什么位置?对于这个简单问题, 当然学生不难做出回答, 但问及如何用数学式表达这辆汽车的位置变化过程, 学生就感到茫然了, 趁学生构成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之时机切入新课题, “为了满足实际需要, 我们必须把已经学习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

2. 让数学回归生活。

现代社会里, “数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在经营中获利, 而且, 它能给予我们能力, 包括直观思维、逻辑推理、精确计算, 以及结论的明确无误”。例如一个人要成立一家新公司, 由于业务关系, 急需一辆汽车, 但又因资金问题无力购买, 决定暂租一辆汽车使用。现有两家出租车公司供选择, 两家出租车公司条件不同, 租哪家的更合算?一家的出租条件是“每月付给司机1000元工资, 另外每百公里付10元汽油费”;另一家公司只按行程算账, 出租条件是“每百公里付140元的费用”。这就要求新公司老板根据自身业务用车情况 (里程) 运用数学的知识去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出租车公司。足以说明数学并不是远离生活的抽象理论, 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让数学回归生活,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 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 从学生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出发, 提出思考的途径, 随着学生的思路层层递进, 把数学条理化,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活泼多变, 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 又可服务于生活实践。

二、创建师生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 形成“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中, 我们不应让每个学习者去等待知识的传授, 而应让他们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 通过告之他人以修正自己的认知经验。如精心设计导入, 安排好教学的层次, 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 注意气氛反馈, 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 教师是客体。而学生是主体, 教学中要敢于“放”, 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 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 思路让学生讲, 疑难让学生议, 规律让学生找, 结论让学生得, 错误让学生析, 小结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结果如何, 学生的作用是内因, 教师的作用是外因, 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 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因此, 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 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 在课堂教学中, 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 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 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 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三、把数学文化渗入数学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堂上无目标地装知识, 不会产生学习的激情, 而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文化, 将使数学课堂不再像嚼沙子一样枯燥无味。例如:在学习完四边形一章后, 向学生介绍《精巧的蜂房结构》, 介绍蜜蜂在数学与建筑学方面的贡献, 数学家证明了蜂房是一种最经济的形状,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这种形状的容积最大, 所消耗的材料最少, 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许多尖端的科技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启发,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保护生态平衡, 渗透从自然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的思想。

四、设计多样的开放式的试题, 采用开放动态的课堂学习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立足于全面启迪学生的隐性智力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 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与思考, 初步采用一种开放动态的数学学习评价新模式。相对于传统评价方法的单一性与组织形式的封闭性, 在探索新的评价模式过程中, 多尝试采用操作题、创意设计、课题报告等灵活多样、开放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来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状况, 具体直观地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减轻学生的压力, 突显其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突显评价的激励作用, 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 力争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1. 操作性题。

以简单的推理能力、直观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评价重心, 开发创设“操作性试题”。如设计试题如下:请利用所提供的两张长度为a的纸条和两张长度为b的纸条, 拼、摆、折或连一连, 构建平行四边形, 并说明理由。你能提供更多的方法吗?

2. 创意设计题。

在学习“有趣的七巧板”这节内容时, 可设计这样的题目:请你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图形, 并用一句贴切的话形容一下你拼出的图形的含义。再如学习“剪纸与镶边”、“生活中的轴对称”、“平面图形的密铺”等内容, 可以尝试通过对学生的创意设计展开测评, 来评价学生的创造潜能──一幅幅学以致用的创意设计既包含创意作品, 又有相应的数学解释和人文表达, 不只是倾注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数学积极的情感, 而且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突显着数学对学生的情感价值的陶冶。

上一篇:江苏自主创新下一篇:剑桥雅思12test5写作t真题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