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2024-10-17

初中生物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

初中生物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初中生物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新课标课程改革的培训,我感受很深。徐老师从教材的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非常详细的讲解,使我受益非浅。现我将在培训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注重概念教学。在教学中围绕重要概念来展开,新课程的10个一级主题中的50个重要概念的要求降低了难度,这样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修改定义上会产生歧义、太过于绝对化的表述,有利于教师对概念的讲解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另外,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易错字的书写,帮助学生识记,杜绝重要概念及生物专业术语书写时出现错别字。

二.利用好导言,帮助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学生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

三.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倡导探究性学习。新教材对实验内容的编排更具可行性。方便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掌握重要实验中设计的对照实验及对唯一变量的探究。

四.详细分析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有效获取图表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教材版式设计和图片质量上的变化,配了大量精美而有趣的插图,更加方便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面向全体学生。在新教材中,内容呈现多样化,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教学模式也在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将更多的是学生的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教学过程可利用好新教材课后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新教材还有待在使用过程中去体验、去总结、去反思。遵循教材编写的思路,坚持课改理念,提升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适于教师教、学生学的方法,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物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表达

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另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师生情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表达思想的机会,真正实现畅所欲言。在调控课堂气氛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表达的机会,又要使课堂活而不乱,始终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强,表现欲旺盛,我经常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这些题目体现了知识性、趣味性,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学生喜欢这样的题目,也愿意思考这方面的内容。为了展开小组的讨论和抢答,我一般采用分组竞答的形式,然后按照分数的高低进行课堂的评比,评选出竞答的标兵和优秀学习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挥。

二、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机制,让学生主动学习

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其中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学生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教学机制,如果教学机制适合学生的发展,那么学生就能够快速成长,如果这种教学机制泯灭了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阻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积极体验,那么学生就不能有效地自我发展。新教材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确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构建了完整的生物教学学习体系,形成了独有的特色,为学生的生物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学会自主感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教师应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预习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要求学生在章节学习之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包括读的范围,思考的要点,记忆的重点和练习的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大致了解了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思考哪些重要的问题,先行解决哪些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能够自己在课前预习中解决的,不留到课上,能通过练习自己把握的,不留到课后。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记下了自己的疑惑之处、学习的难点或学习的重点,那么在课上就能够听教师重点的讲解,或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的问题或收获,或者是听了别的同学的发言之后,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讨论、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就会明确。譬如,我在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节时,课前作了如下布置:1.通读本节内容,明确我们下一节课将学什么内容;2.自己想办法捉一些鼠妇,供下节课实验与探究使用;3.什么叫探究,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探究?4.你对课本上设计好的探究实验有何评价?若让你设计,你会怎样想?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实验,可让学生利用家庭中的简易用具,进行初步尝试。如在讲述“种子的萌发”这一内容之前,我发动学生在家里进行“种子催芽”的小实验,通过课前实践,学生对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和自身条件有了真切的、直接的体验。

在学生初步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基本了解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上课伊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如下四个方面进行交流:1.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2.通过预习还想进一步知道哪些知识。3.如果让你再预习一遍,你还能知道哪些知识。4.通过预习你还不清楚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惑之处。每当新课开始时,教师总是抛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主动交流,展开讨论,收效很好。因为,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学习的具体问题进行设计,而是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学到的新知识,遇到的新问题,以及他们渴求解决的问题,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建构新的知识提供了合适的“土壤”,教师只要轻轻点拨,为其注入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学生就能够自主地成长,自主地发展。如在学习“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这一节时,学生在课堂交流时,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怎样繁殖后代?怎样吃东西?怎样呼吸?对人类是有害还是有利?”等等,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二)学会自主探究

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还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平台,为他们的自主探索设置思考的问题。学生经过自主学习,一些基础的问题已经通过交流得到了解决,为了使学生在知识的深度上有进一步的挖掘,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些问题要紧扣教材,能够突出其现实性,让学生感到生物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是生物知识。题目还要有开放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思维的灵活性。设置的问题还要有探究性,不能以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方式,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有探究的欲望。

新课标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整合 篇3

关键词:生物课程资源;整合;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传统做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一、充分利用、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

1.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将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生成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教材资源一般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以知识的获得和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综合实践课程侧重探究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获得体验,以学生的探究或实践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目前我们使用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的结构由3个板块构成。其中,问题解决板块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活动,主要有探究活动、调查活动、实验活动、讨论活动等共21个。这些活动都能使学生将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如“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芽的影响”等。将这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在课外以小组形式进行实践探究。

2.课堂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的整合

利用课堂教学过程,将教学活动与学生动手制作、课外观察整合到课程资源中。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习“植物的开花与结果”时,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做花的结构模型,通过实践来获取对花结构的理解。有的同学用橡皮泥,有的用彩纸,很多学生的选材、制作方式都超出教师的要求和想象。又如在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的生殖”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观察蝌蚪,并自己进行饲养,认识青蛙的发育过程,将课本的知识利用实践活动加以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积极整合社区的课程资源

生物科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例如,学习生物圈中的人时,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医院、诊所采访医生,了解人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白血病等方面的防治知识,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及无偿献血常识;到市卫生防疫站了解我国常见传染病防治措施、艾滋病防治知识等,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适当整合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1.整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例如,一些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一些学生领略过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风光;一些学生有过饲养宠物或种植过小麦、果树、花卉的经历;一些学生感受过传染病的痛苦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源,通过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如在学习“芽的结构”时,将家中的甘蓝纵切,观察家中粗树干制成的菜板,学习茎的结构;在家中用绿豆、大豆等生豆芽,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运用发酵技术用鲜奶自制酸奶,用糯米自制甜酒;了解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品,关注用药安全。

3.广泛利用与整合媒体资源

媒体资源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上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很多,这些信息在教科书中不可能及时而全面地反映,师生应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要求他们利用各种媒体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在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营养物质”的教学中,课前组织学生分组分专题查阅资料、或者询问专家、收集各种营养物质的有关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资料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获取“食物中都有哪些营养物质”的知识,并反思自己一日的食谱,尝试利用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和家人设计更加合理的食谱,学以致用,培养自己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应该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努力学习,不斷提升自我,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初中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4

1.情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感是人对现实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与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以一定方式影响人的时候,人就会进行认识并产生相应的态度和体验,表现出赞同或反对、愉悦或愤怒等特征。总的来说,情感是人的感情、内心体验、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统称。国外学者提出“情感智慧”的概念,认为情感不仅仅是认知性的,也是一种智慧,是对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成功与否、社会生活幸福与否产生重大影响的智慧。

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的情感,情感就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培养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积极的情感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提高人的认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同时,强烈、稳定的情感本身是一种强有力的意志动机,可以增强人的信心和力量,坚定人的意志。从内容上看,情感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道德感目标,即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2)理智感目标,即要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认知兴趣(包括学习兴趣)及渴望追求真理的心理倾向;(3)美感目标,即要努力激发学生对美的需求,不断提高其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根据自己对美的需求来评价自然景色、文学艺术、建筑工艺以及美好的言谈、举止、思想、风格、愿望和动机等行为和精神事物时,产生美的感受。

在生物教学中,情感方面的课程目标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活动,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以及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让学生了解动植物,让学生关注动植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理解人与生物和谐发展的意义;通过生物知识的介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对生命奥秘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2.态度

态度是具有复杂成分的心理现象,是主体对客体对象所持有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由认知、情感和意向3个因素构成,其中情感因素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它的产生以个体价值观为内参照系,社会规范为外参照系,经过顺从、认同、内化而形成。态度一旦产生就有一贯性,成为性格、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个体、群体和社会产生影响。从学生的角度看,态度目标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认知类型,不仅有认知问题,还有情感问题与意志问题,是学生形成各种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途径。

新课程目标中的“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态度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能有乐观、积极进取、敢于求实创新的人生观,热爱生活、学习、工作,热爱自然、社会,对社会有责任感、义务感,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等。态度教育对学生有终身的价值,积极的态度使个体倾向于选择正面信息,促进判断、理解,产生良性的情绪体验,能排斥或能客观分析负面信息,从而促使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情感的形成;其次,积极的态度促使个体敢于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及生活中的不愉快经历,对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再次,积极态度具有催生创造和完善自我的价值。研究表明,许多高成就者具有优良的态度,他们充满自信、乐观敬业,敢于面对失败,勇于承担责任,善于与人合作,视压力为挑战,勇于探索创新。

端正良好的态度是学习生物学的前提和重要内容。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需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主要体现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地尊重客观事实,大胆提出见解并不断创新,及时记录和分析实验中的现象等方面。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要使得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习科学家进行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通过生物学的学习,还要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教师要给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不断地从各方面充实自己,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积极、民主、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融洽地相处,就像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一样生长,并获得发展的空间。

3.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其中理想、信念、信仰是最深层次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属于人的意识范畴,情感、态度属于人的心理领域,价值观属于更高层面的社会意识领域,是理性认识的核心部分。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和法制观念等意识的高级形态。

新课程目标中的“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强调让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横向上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3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描述了人的情意领域的完整画面;而从纵向上看,这3个要素依次递进,构成了情感教育的完整过程。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价值观目标的教育要使学生确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可持续发展还强调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资源等的持续协调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渗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观、现代科技观的教育。在价值观的培养上,要重视人口观、资源观、环境伦理观等的教育,使学生从内心珍爱自然产生的情感,树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初中生物学新课标研读心得 篇5

生命科学学院

10生科

周玉凤

经过多次对2011版生物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总结,本人感触颇深。2011版生物学新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目标、内容和实施建议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概括。自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许多方面得到了重大突破,作为自然学科当中的基础性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尤为重要的。新课标再次强调基本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针对这些理念,我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多媒体、模型、实物和各种教具等辅助教学,使生物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互动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标和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精神。

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在看、听、说、闻、思等全方位得到深刻的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有了认知的过程,学习的兴趣、热情和动机得以加强,内心体验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责任和对个人价值的认识,就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新课程指导下的学生不应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应是关爱他人,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沟通,懂得尊重人、体谅人。新课标要求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第二、倡导“开放式”教学,变革原有学习方式

教育信息化,使得教育资源共享变成现实,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有效途径,正得到前所未有的应用。新课标和新教材就是适当引进了合作式教学,加大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力度。实现了生物学课堂的开放性在这种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在和他人交流中获得信息的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第三、落实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光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也是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验材料、用具等发动学生自己准备,学生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思考的过程,分析辨别的过程。

传统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因此造成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学到的知识,不能付诸于实践。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

第四、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要积极主动,传统教学只注重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这些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造成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只重视学习结果,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无论是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搜集资料还是做实验的过程等等,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把课上课下的每一节环节都做的很认真、很投入,从而强化了学习过程,间接影响了学习结果,使学生的各种技能得到广泛培养和提高。

第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倡导探究式学习的情况下,创新是必然的趋势。无论是在理论课堂,还是实验课堂,或者是在课堂外的生活中,鼓励学生由看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与同学交流想法,共同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后再次交流和表达。这些过程可以是学生自主完成,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也是激发学习创新的过程。

初中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6

物理学作为基础科学,有其独特的内容及研究范式,在人才培养中一直承担着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这一学科特质在历次课标修订中均作为主要支撑承载其育人功能。

1、物理学的概念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2、物理学的发展和作用

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引领着人类对自然神秘的探索,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物理学对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和信息等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3、课程性质

正如课标中所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程相衔接,与化学、生物学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此学科定位是由义务教育的总目标与任务和物理学科的课程性质共同决定的。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需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下,20xx年版课标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了学段间的衔接和学科间的综合,凸显了课程的连续性与综合性。

相比于20xx年版课标,20xx年版课标中呈现的课程性质更加明确,凸显了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阐明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在规定性,深刻把握了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准确描述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明确了物理课程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20xx年版课标课程性质有助于教师探讨物理学的内涵及功能,明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性质、特点及价值,从而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分析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二、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定位更加清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重视物理课程育人方面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这一理念在我们物理教育过程中贯穿始终。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思考物理,在实际生活中构建生长点,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和思考。同时,新课标还新增“跨学科实践”的内容,注重学科间渗透。

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

从课程结构角度明确提出以主题为线索,促进课程结构化,全面提升课程的系统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由“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构成。“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是对义教阶段物理课程内容的高度组织概括;“实验探究”一级主题是从物理学科特征出发,强化物理课程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跨学科实践”一级主题则借助物理学的大概念,构建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知识、能力、素养间的逐步转化。

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物理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育人观念,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重新认识物理教学。与20xx年版课标相比,20xx年版课标将“注重科学探究”放在了“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之前,明确了科学探究不单是义教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需要借助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样呼唤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建适宜学生能力发展的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搭建起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可能。

5、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初中生物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7

一、备好课, 充分使用共享资源

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备课时, 重难点要让学生心中有数, 把要求尽量表述具体, 具体措施要恰到好处。注意教学内容的上下连贯性, 教学方法的灵活可行性, 练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力争在备课环节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从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 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我认为:上课一分钟, 备课十分钟。怎样才能备好课呢?新课标要求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现在是信息时代, 我们应该坚持集体备课, 实现资源共享。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 善于思考, 把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学会探究、验证、思考, 成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和探索者。我们要多向名师专家学习, 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性的新型教师。教师要通过多渠道来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 创设情境, 组织活动, 如贴近学生生活的对话表演、朗诵、自编话剧等,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效率。

二、抓住重难点, 并能对其进行有效突破

教研室王老师曾经听过我的一堂课, 她给我的评价是这样的:教师基本功不错, 口语纯正流利, 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 有很强的亲和力, 体现了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教学环节安排比较合理, 从复习单词到词组, 到句子最后到篇章。达到了让学生真正运用英语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锻炼了学生学英语的能力。给我感触最深的是, 王老师给我指出我这节课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对于重难点的突破上力度不够, 效率不高。意思是给学生的语言情境、语言信息、语言提示太少, 学生不知如何联系现在学的知识和过去原有知识, 他 (她) 们甚至不敢去灵活运用, 这样限制并约束了他们的思维, 久而久之, 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 进而失去兴趣, 造成成绩逐渐下滑。受到王老师的启发, 在以后教学中, 我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采取了多给学生造句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定语从句时, 我每讲到一种句型时, 我都让每一组学生中每个学生造至少5个类似结构的句子, 每个同学积极参与, 每个小组都身先士卒, 这样不但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而且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应用英语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课堂效果。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提倡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在高效教学模式的高品质学习, 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学习模式。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不仅能在学习内容上由浅入深, 而且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能使学生获得主动的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能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能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空间。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有助于因材施教, 从而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知识和人格的发展目标,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分工, 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在课堂上实施小组活动, 便成为一种有效的互动教学模式。在这种理论指导下, 本学期我们九年级英语组使用了导学案, 并把班级学生分成五大组, 通过两年的实践, 效果显著。

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家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特别是英语教学, 课堂是我们学习英语这种语言的场所, 我们教师不必摆出老师的架子, 而是带领学生们一起学英语, 练习英语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练习英语的情境。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上一切活动都将是我教你学, 时间久了学生就出现厌学情况。青少年对画画比较感兴趣, 在英语课上, 我充分利用这一点, 让学生用彩笔记录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所以, 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为今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 而且有助于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模式, 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另外,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因材施教,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覆盖率高、学生实践机会多、训练充分的优点, 逐步改变了学生怕开口、羞于开口, 张不开口, 学的英语用不上的弊端。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 学生相互学习, 相互补充, 相互帮助, 共同进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 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

总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既可以发挥教学民主, 活跃课堂气氛,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 又可以开发群体资源, 解决个别差异, 增加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也起很大的作用。因此,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使教得自如, 学得轻松, 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 形成教与学互动的最佳情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探讨和研究,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认真坚持定会闯出一片英语教学新的天地。

摘要:了提高教学模式, 教师要注重备课, 突破重难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初中生物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现状;学习观;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秉承民主、科学、开放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过程的同时也要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以及法制意识上来,农村的初中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绪严重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全是。针对农村初中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将新的课改精神落到实处呢?下面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当中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初中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除了从电视、手机上获取少量信息之外,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缺少引导、分析,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目前我所在地区的大多數学生家长,还处于知识缺乏者,大多数的家长忙于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无时间顾及教育自己的子女,有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将孩子交给学校,根本没有关心过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还有家长给子女灌输“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像某某大学毕业,还不是找不到工作”“某某初中不毕业,照样会赚钱”等思想。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我认为,教学中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

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能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度和积极性。

1.课堂设疑,营造进取的课堂教学气氛

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倡细嚼慢咽的讲授方法,把所教授内容讲深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怕学生没有学懂。没疑问,怎能引起学生的课后思考?对发展中的新事物不闻不问,何来的学习兴趣?好的老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能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例:讲授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时,我上课前用湿抹布在黑板上书写了课题,然后给学生讲笑话:“从前,有一个小孩,手拿着一块冒着‘烟’的冰块,冻得支持不住,两手不停交替地拿着,却大叫:‘好热!好热!’你由此想到什么?回头一看我刚写的字‘是谁给擦了’”这个似乎简单却又包含了很多物理设疑,使学生跃跃欲试却又难以解释清楚,最能引起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讨论式教学,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

巧妙设计问题,提出悬念。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互动过程。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我们只注重教师语言,而很少给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说话的机会。使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辅助作用,让学生动脑、动口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授初中物理“温度”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去理解“温度”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将看不见、感受得到的温度显示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课外活动,促进课堂教学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提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使他们学得更好更灵活,提高他们的活动能力和思想品德都是十分有益的”。教师不但要自己留意捕捉生活中电视、报纸杂志中的物理现象,而且要鼓励学生也这样做。或教师讲完课,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例:冬天盖棉被为什么保暖?但夏天停电时,怕冰柜里的雪糕熔化,小卖部老板有时会给冰柜盖张棉被,这是什么原因?回家观察为什么茶壶盖上面都有个小孔?农村对稻田早晚放水,是早上放进还是放出呢?等等。这些生活实际问题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总之,教师精心安排的课外活动,不但能引发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还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这绝不是用分数可以衡量的。

上一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资料资料下一篇:南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