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

2024-09-17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精选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 篇1

xiaoxue.xuekeedu.com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10000以内数的认识人教版新课标

一、探索过程,感受乐趣。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

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并认识10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简单地交给学生“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过于生硬和说教,学生很难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感知10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0以内各数。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方块。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方块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首次数数的活动,学生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学生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0这样大的数,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再次数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0这个数比10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0这样大的数,用一千一千地数的方法要合 xiaoxue.xuekeedu.com

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让学生逐渐理解10个10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并且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进而发现“十”“百”“千” “万”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二、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合作需要,通过四人合作得到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了作用。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 篇2

【教学内容】

xiaoxue.xuekeedu.com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下册)》第68~6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恰当地描述1000以内的数的大小。

3.能在实际数数的过程中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能说出千以内的数位名称。知道各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课前同学们数数数得很好,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课件:小棒一根一根地出现,10根被丝带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出现,10捆又捆成一大捆。)

2.谁能完整地说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3.小结:这是我们原来学习的知识,大家掌握得真好!

[意图:通过亲切自然的课前交流和课件的动画演示,使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重温旧知──10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了解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渗透数数方法,掌握学生学习本课的起点。]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数小组的小棒

xiaoxue.xuekeedu.com

1.师:大家都有小棒,试试你的眼力,估一估自己小组的小棒有多少根?

2.师:大部分同学估计的在100根左右。到底有多少根呢?怎么办呢?

(小组合作数数)

3.交流汇报。

4.对学生能数出比100大的数给予鼓励评价。

[意图: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理解比100大的数的意义,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小组为单位数小棒,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摆小棒

1.师:老师这儿有三个颜色不同的盒子,你们组数出的小棒怎么往里一放,就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有多少根?小组商量一下。

2.师:谁有好办法?(生上台操作)

3.师:谁看出来是多少根?你怎么看出来的?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满10个十是100,捆成一大捆,大家同意吗?

观察一下,是不是很清楚地看出有多少根?

5.师:多少根小棒?我们把这个数写下来,好吗?(板书)

×××是由几个百、几个

十、几个一组成的?

6.大家都这样来捆一捆、摆一摆自己组的小棒,然后把小棒的根数写下来,说说组成。(生活动,指名说。)

[意图:将抽象的计数单位以形象直观的三个颜色不同的盒子代替,使数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问题“怎样摆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是多少根小棒”的提出,请学生把小棒摆在盒子里,使学生自然将已有的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迁移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从而获得一个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百”的理解。]

(三)数全班的小棒

1.师:大家数出了小组的小棒,想不想数数全班有多少根小棒?

xiaoxue.xuekeedu.com

2.师生共同数:(整百整百地数、整十整十地数、单根单根地数„„)

(1)数到×××(例如501)时,师问:

多少根了?这个数怎么写?(生写在练习纸上。一个学生板演)5是什么意思?哪个盒子里的?1呢?0是怎么回事?一个十也没有,不写0不行吗?

小结:1个十也没有,就要写0占位。

(2)师:我们接着数„„

这个数你会写吗?写写看。(生写在练习纸上。一个学生板演。)

你写得这么好,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吗?

我们都数到×××了,接着数!(数完所有小组的小棒)

我们一共数出了多少根小棒?赶快记下来吧!

(生写在练习纸上。一个学生板演。)

(3)感知1000。

师:我们齐心协力数出了983根小棒,真不简单!

如果我继续往里添,你还会数吗?

现在是多少个百了?怎么办?

1000了,该放哪?

这是1000根小棒,比一比,多大一捆啊?(生动手体验)

(4)师:1000里面有多少个百?多少个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意图:千以内的读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又是读写数教学的重点。本环节设计用多种形式数:整百整百地数、整十整十地数、单根单根地数全班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使学生自主构建起满十打捆、满百再打捆、满千打一大捆的知识体系,体会到10个一百是一千、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并能正确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四)用计数器表示1000

xiaoxue.xuekeedu.com

1.师:我们用这么多根小棒表示出了一千,你能在自己的计数器上表示出一千吗?

(出示计数器,学生上台操作。)

2.师:一个珠子就表示出一千,这么简单啊!你为什么不在这几位拨?为什么在这里拨?

3.师:这一个珠子就表示多少?

4.师:你会写一千吗?(生板演)(有什么问题要问吗?)1000为什么要写3个0呢?

5.师生交流小结:(对照计数器:这个0是哪一位上的?这个呢?)

哪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认识的就是1000以内的数(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意图:由多根小棒到计数器的转换,使学生体会到计数器的便捷性,学会读写1000,加深对1000的认识。]

三、联系生活,感知1000以内的数

1.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1000以内的数。我们济南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许多著名的景点,我们一起来看看。(演示课件)

2.师: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三排大约可以座100人,你们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位老师呀?

[意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借用“趵突泉复涌的天数”“动物园动物的种类”和“植物园植物的种类”等现实问题,使学生更进一步学会用千以内的数表达具体的事物和交流信息,把握事物与数的相对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设计说明】

一、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为学生提供数量为100多的学具实物──小棒,以小组为单位数。

2.师生共同数小棒,经历单根数的、整

十、整百和几百几十几的数数过程,使学生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成。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xiaoxue.xuekeedu.com

(1)先估数,再让学生数一数,学生充分感知10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数能力。

(2)课尾时估会场人数的环节,向学生渗透估数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与生活实际相连,进一步感知1000以内数的大小。

二、让学生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设计3个形象直观的、颜色不同的数位盒。“每个小组都数出了小棒的根数,这儿有3个盒子,怎样放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是多少根呢?”使学生自然将已有的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迁移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从而获得一个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百”的理解。

2.创设数数的情境。“能数出全班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在数学过程中,学生会自然产生“要把1000根捆起来„„”“因为够10个百了就要捆起来”“10个百是一千”“还要再加上一个盒子”等,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理解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以及“千位”的产生,同时又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三、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 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2.在○里填上“>”,“<”或“=”。999○1010 601○564 687○678(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

720000和1100000,454800和485000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⑴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⑵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1100000,454800<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学生完成第13页“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2.完成练习二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 篇4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xiaoxue.xuekeedu.com

数学游戏的形式可以十分多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派出“调查员”和“记录员”,对组内成员的晚上睡觉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记录,并根据调查结果,做成统计图。在组内评选出画得最好的统计图,最后各组展示统计图,并派出“讲解员”进行讲解。学生结束讲解后,教师再对几个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因为统计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多的,如果这节课老师只用“讲授法”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游戏的方式则能够很好地化解这些障碍,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理解并参与统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些都体现了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发挥的推动效用,这些作用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很有帮助。

二、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游戏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活跃课堂氛围,而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愉悦。游戏的过程应当让知识教学得到有效渗透,并且深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才是游戏教学应当发挥的效用。教师要创设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的游戏形式,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够积极展开对知识的应用,能够让游戏教学有更多收获。在教学中,只有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理解吸收知识的能力才会更好,才能更好地推进知识教学。如在《生活中的数》的学习中,在接触1~5的数字学习时,为了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体会到数的意义,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观察的游戏“猜玩具”,来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字代表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游戏的过程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学现象,培养和加强他们对数学的感知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敏锐的观察力。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使用游戏教学要注重方法的选择,教师要在游戏展开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们更多积极的引导与启发,并且要有意识地展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深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也可以创设问题解决的游戏类型,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游戏任务让学生来参与,并且让他们通过探究式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问题最终得以解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 篇5

数学第三册乘法口算测试卷

班别姓名成绩

8×8= 9×4= 3×5= 6×8= 6×7= 9×6= 5×4= 3×4= 8×3= 8×6= 4×9= 3×6= 7×7= 9×3= 4×5= 3×8= 8×2= 9×8= 7×2= 8×5= 9×7= 4×2= 3×3= 7×3= 7×6= 4×4= 5×8= 4+3= 4×6= 6×6= 2×7= 4×7=

375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

2×8= 3×9= 5×3= 2×3= 6×4= 5×6= 5×7= 3×7= 5×9= 6×1= 4×8= 6×3= 7×5= 9×2= 5×5= 2×9=

9×9= 4×3= 5×2= 7×4= 6×9= 1×1= 2×6= 7×8= 9×5= 8×1= 2×3= 7×9= 8×4= 2×5= 8×7= 8×9=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 篇6

一、悦纳心理是进行数学创新思维训练的前提

教师用爱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教师真正地从神圣的讲坛走下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从心里悦纳教师,悦纳自己,放下自己的思想包袱,感觉身心愉快,乐于接受外来信息,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

在学习比较线段大小时,教师提出:今天请你们一起来和老师比比身高,你们愿意吗?很快与学生拉近距离,为心灵的交流打下基础。接着又提出:谁的身体要高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甲说:“老师的身高要高,我是通过目测得到的,教师明显比我高”。学生乙说:“老师的身高要高,我是通过测量知道的,我有168厘米,老师有170厘米。”学生丙说:“我的身高要高,我和老师的身高差不多,但在一次活动时,我和您站在一起进行比较,我才知道我比老师高一点。”学生丁说:“老师的身高要高,老师在上课站在黑板旁时,我记下最高点的位置,下课后,我站到黑板旁发现没有到达老师的最高点。”这种知心式地交流,学生没有压力,才会放开思维的闸门。老师用亲切语言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寻找到答案。学生表现为思维灵活,为进行数学创新思维训练作好了准备。

二、好奇心理是进行数学创新思维训练的基础

学生的好奇心来自于学生活动前,发展于学生活动中,而且还将支配、调节学生以后的活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去重复人类探索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亲自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进行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开辟通道。

三、持久心理是进行数学创新思维训练的保证 持久心理表现为学生是否有坚定的意志、是否有毅力,它是学生成才的关键,放弃就意味着失败,在新的课程中提出自主探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觉地独立地应用已知的条件、思考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出独特见解,使数学创新思维地训练得以确实进行。

四、成功心理是进行数学创新思维训练的动力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目标,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看到天天有小进步,月月有大进步,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到快乐、增添学习的自信心,为创新思维的训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生有了自信心,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高,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创新的意识不断涌现,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 篇7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是充满创新的活力教学。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主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鉴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富有“弹性”的活动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巩固练习阶段,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的空地上设计一块面积为30平方米的花坛。这样设计,看似相同的活动要求,事实上对学生而言,却包含着丰富而有差异的智力要求。结果,有的学生只设计出一些简单的长方形,而有些学生却设计出了较复杂的组合图形,更有一些学生设计组合图形时,还兼顾了图案的审美性。这样既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次实践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营造良好的数学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数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数学素质。

二、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并没有对如何进行转化作“操作”上的详尽指导,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试着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圆转化成一个你学过的图形?”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学生推到了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他们纷纷投入到“如何转化”的学习活动中去,热烈地讨论、大胆地尝试、独立地操作、积极地思考……结果,不少学生找到了不同于教材上的转化方法,表现出了学生良好的思维独创性。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使他们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并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开放式题的教学

大数学教学观明确指出:“当代的数学学习已不仅仅是课堂里的事,它应是开放性、大众性和社会性。”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里应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的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它们课外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收到更大的效益。同样如“圆的面积”一课,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堂里我们只能讨论其中的一种转化情况,也就是“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至于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其他平面图形以及如何转化等,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课外去进一步探索、研究。另一方面,数学活动也应该从单一的课堂学习活动走向更多维度的社会化数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开放式的活动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内容,组织学生多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学习了百分数的知识以后,我带学生到附近的商店、或银行开展一些调查,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以后,我让学生自已到课外搜集数据资料,并分析整理成相应的统计图表。再如在组织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调查和收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那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能作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实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能有效地培养起学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入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形成良好的数学价值观,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从而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如在课堂提问上: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学习暂困学生;中档题则面向中等生;难度大的问题,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优等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我也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很有创见”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嗯”、“是吗”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请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另外,作业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操作中,我采用两种做法,一种是用同一练习题提不同的要求;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0吨水。照这样计算,一天节约55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要求学习暂困生用一种方法解答,中等生用两种方法解答,优等生用三种方法解答。各层次学生若多解对一种方法,就予以加分鼓励。另一种是布置有层次的习题。教师不仅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做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同样予以加分鼓励。教师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每一位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多项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 篇8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人教版新课标

一、前言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运用实际的或者能联想到的几何图形,通过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转换,形象地给学生带来数量上的直观感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几何直观的教学作用不仅仅只体现在课程“图形与几何”的授课中,它还能应用到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几何直观能让学生更加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概念通常是学习一门课程的基础,反映着一个计算方式的基本原理,具有透过事物现象反映其本质的特点,但是也因此数学概念多是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学生对其理解和学习,因此几何直观的运用十分重要,它能通过简单的实物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了解和掌握。比如在分数的学习当中,由于学生日常接触的大部分是整数,分数的学习会让学生在一时之间感到接受困难,因此教师在教授期间可以利用几何直观方法,用五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动手操作取出整体的1/

2、1/4等,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分数的概念。在对分数的概念进行巩固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拿出一个尺子,遮住其中的3/4部位,告诉学生:“这尺子没遮住的部分长5cm,是整个尺子长度的1/4,那么尺子的全长是多少?”从分数的学习慢慢过渡到整数中,让学生将分数的知识与整数的知识连接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知识点衔接,有利于帮助学生自我构建数学框架,提高逆向思维能力。而在这道题的解答上,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分数,教师可以在四张图上各画出5cm的长度,然后由四个同学各拿一张图,以直线的方式站在讲台上,让学生明白尺子的总长度是一段5cm尺子的4倍,而分数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反映出两个事物的倍数关系,让学生对分数的了解不仅仅局限在整数与分数之间,分数还能与其他的数学知识相通。几何直观能全面地将分数含义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几何直观能有效使用实物解决难点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随着年级的提高,教材中的课程案例逐渐由实物图转变成示意图,最终成为线段图。因此,数学这门课程所教授的知识会越来越深奥,内容也会越来越广阔,简单的实物图根本满足不了数学知识的传授,但是这

xiaoxue.xuekeedu.com

种过渡方式能让学生将最初的实物图当作数学认知的起点,在转变成示意图之后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将实物图转变成简洁的示意图,然后过渡到将线段图来概括数学中的量,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化解在数学的学习中出现的难点。而在过渡时期,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了解示意图或者线段图的含义,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使用几何直观来辅助教学。比如在进行学习习近平均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使用“垒”球的方式来代替教材中的一些条形统计图,用10个球作为篮球,然后让学生思考哪一个数能形容教师的投篮水平。引导学生学会“移多补少”的方式找出“垒”球的中间数,通过实际的例子能让学生克服示意图带来的思考难点,教导学生可以通过灵活的几何直观来解决学习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四、几何直观能有效使用实物解决疑问

几何直观属于形象与抽象思维的中介,能有效运用实物来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疑问,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数学抽象知识的真正含义,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道题:“如果老师从七楼下到五楼用了30秒,那么从五楼下到一楼用多少秒?”许多学生都会下意识的选择75秒,因为从七楼到五楼用时30秒,下一个楼层使用15秒,则从五楼下到一楼用时为15秒的五倍,为75秒。在得到答案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时间变化以数轴的形式画出时间图,如横轴表示楼层数,而纵轴表示时间,画出下楼梯的线段图,让学生将用实物解决的问题尝试着抽象化、线性化,给学生之后学习的线段图打下基础。

五、几何直观能有效使用实物促进思考

虽然通过画图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题目的含义,但是几何直观的用途不仅仅只是如此,几何直观能有效使用实物促进学生思考,加强推理能力,通过画图中隐藏的知识条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几何直观学会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想,抽丝剥茧,找出解题的思路,积累学习经验。比如在学习四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出这样一道题目:“在一个长为10cm,宽为6cm的长方形中减去最大的正方形,则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题目给出的信息量不大,许多学生可能无法第一时间找到思路,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最大的特征即是四边皆相等,那

xiaoxue.xuekeedu.com

么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即为8cm,而问题是“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那么得出正方形的周长题目还是没能解决,但是这时通过几何直观的思考和联想,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在减去正方形之后,长方形的长为2cm,宽为8cm,则周长等于四边长宽之和,即是20cm。通过几何直观能让学生发现数学题目中陷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发现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人教版新课标 篇9

小学数学在高年级阶段偏重于应用性知识讲解和练习,多种类型的应用题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在高效课堂成为数学教学方式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利用高效课堂的载体来完成应用题教学,成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小学高年级数学一直将应用题教学放在首位,也是课堂内容的主导。由于这一部分知识的思维能力要求提高,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不够理想,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效果也有所降低。从总体上看,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1.知识难度增加,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维能力滞后。

高年级数学的知识难度比中低年级有所增加,体现在应用题上,就是数据关系复杂化、题目理解难度提高,对于理解能力初步完善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一部分基础扎实的学生会比较容易跟上,但是一部分接受新知识速度较慢的学生则不能够在正常的教学进度内完成知识学习,尤其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系统,条理性也不够强,对这一部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利。

2.训练强度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降低。

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高和大量训练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大幅度提高了相应的练习量。大量的练习对于提高成绩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高效课堂的实施中,从课堂组织形式的角度来看,是不利于合作学习的。训练必然要自主完成,虽然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可以进行合作学习,不过从合作学习的效果来看。对后进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知识点的理解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合作学习的效率降低明显。

3.教师点拨由简趋繁,应用题解题技巧的传授和掌握不足。

应用题的设计思路相对比较复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就势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在解题点拨过程中,也会占用较长的时间。相对复杂的讲解打断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展示及点评的连贯性,干扰了高效课堂的高效性。另一方面,应用题的讲解除了授人以鱼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授人以渔,即要教会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教师在大量训练和复杂点拨的过程中,由于时间、思维等方面的限制,在方法指导上做的并不够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点拨的难度。这种恶性循环如此往复,造成了应用题教学的效率不高、课堂组织方式单一。

4.高效课堂模式僵化,教师对应用题教学的内容预设不够灵活。

高效课堂对课堂组织形式有一定的程式,教师在组织课堂时为了完成既定的几个环节,对应用题内容的设计不能完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应用题教学的灵活性。从实践中可以发现,应用题教学既要注重讲解方法,也要注重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尤其是高效课堂为应用题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利用这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完成教学。

5.应用题训练量加大,展示和点评环节被压缩,高效课堂效果下降。展示和评价是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的两个重要秘诀,应用题教学同样如此。在应用题训练量加大的情况下,有限的课堂时间留给展示和点评的时间相对减少,一方面这会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另一方面教师对课堂的引导和把握程度减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没有有效的衡量。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会影响高效课堂中应用题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对策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误区。只有采用正确的策略,有针对性的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让应用题教学高效而且有效。

1.数学教师钻研教材,采用多种方式完成应用题教学。

高年级数学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课堂内容的预设、课堂环节的设计、课堂难度的把握等方面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教师掌握多种应用题解题方法,依托高效课堂的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思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掌握。教师在点拨过程中灵活多样的运用各种方式,达到应用题教学的高效目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应用题解题思维能力。

一切事物的转变都是以内因为主导的,学习同样如此。教师要创设课堂情境,营造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思考、积极的探索知识和解题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合理设计应用题训练难度,让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其效用。

应用题的训练是掌握解题技巧、突破知识点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知识点的难度来预设训练难度,选择切合知识点、注重基础能力提升、思维含量较高的题来进行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探究合作过程来达成学习目标,即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掌握方法,让高效课堂真正的高效起来。

4.科学掌控应用题训练强度。让课堂充满思维含量。

正所谓物极必反,应用题教学并不是训练越多越好。教师选取的适当难度的训练题有时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增加训练。优秀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增加题量,中等生鼓励他们提高解读速度,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增加题量,后进生则帮助他们完成既定的训练任务即可。针对每个阶层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强度,提高课堂思维含量,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能力。

5.提高课后作业的布置技巧,让课后作业成为巩固应用题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课后作业对巩固课堂内容十分有用,教师要针对课堂内容来设计课后作业,将知识理解、技巧形成、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摒弃大量练习、僵化背诵概念等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作业中提升思维能力、掌握解题技巧。当然,合理的分层作业布置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对各个阶层学生的能力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0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

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2.学生提问题。

(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 32+39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

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上一篇:学会快乐经典美文下一篇:学生坚强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