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2024-10-06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共12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篇1

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层层探索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时,提高了合情推理的能力,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类推出“相同位数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不同位数的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些设计都注重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的培养,学生清楚地明白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并使他们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本节课中,由于时间分配比较紧凑,在学生进行总结概括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这个环节上,我用时较多,从而导致在巩固练习方面没有完成,比较遗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环节上,我要注重对教学环节的灵活调控,及时地进行调整。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篇2

片段一:寓数于景。

师: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张登山的生活照片) 知道照片上的人是谁吗?

生:是黄老师。

师:对, 暑假里, 我和同事们一起出去旅游了。能看出我拍照的地方吗?

生1:在一座山上。

生2:还是一座不一般的山。

师:是的, 这座山海拔两千多米, 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知道是什么山吗?

(教室里热闹起来, 学生纷纷猜测。)

师:黄老师给你一个条件, 它是我国有名的“五岳”之一。请你们猜猜可能是哪座山?

(大屏幕上依次出示:东岳泰山1532米;南岳衡山1290米;西岳华山2160米;北岳恒山2017米;中岳嵩山1440米。)

生1:可能是华山。

生2:也有可能是恒山。

生3:不可能是泰山、衡山、嵩山。

师:为什么?

生:因为老师告诉我们这座山有两千多米, 而泰山、衡山、嵩山还没有两千米呢!

师:我再给你们一个条件, 它是“五岳”中最高的山。

(同时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张站在金庸题词的“华山论剑”石碑旁的照片。)

生: (兴奋地齐说) 华山。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五座山的海拔高度, 生活中有许多数都需要比较。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师:你们说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是黄老师讲给你们听, 还是同学们跟我一起玩游戏学习呢?

生:玩游戏。

师:数学课上玩游戏, 要求思考问题哦!

生:好。要思考些什么问题呢?

师:看了课题, 你想解决些什么问题?或者说你想学会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要比较哪些数。

生1:我想知道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生2:我想知道怎么比。

……

片段二:寓学于玩。

游戏:第一轮比赛。

教师在黑板上预先写下数位“个、十、百、千”, 每个数位下面相应地有一个可以装数字卡片的口袋, 左右各一份。如下图:

师:这是玩游戏的道具。

大屏幕依次出示游戏规则:1.每次两队各派一名代表来抽签。2.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个位, 第二次抽到的放十位, 第三次……3.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 哪一队就赢。4.玩到能确定胜负时, 本轮比赛结束。

师生一起把人数分成两组, 分别取名:长江队和黄河队。每组各选一名学生上前抽签。

抽第一张:长江队抽到9, 黄河队抽到7。长江队欢呼。

师: (随机采访一位长江队队员) 你为什么高兴?

生:因为我们抽到的9比他们队抽到的7大。

师: (转身采访一位黄河队队员) 你有什么想法?

生:没关系, 最后还要看千位上的数呢。

继续抽签, 最后结果:长江队2939, 黄河队1157。长江队欢呼雀跃。

师: (采访长江队员) 你们为什么高兴?

生:我们有2个千, 他们只有1个千。我们赢了。

教师在黑板上 (学生同时在本子上) 记录比赛结果:2939>1157

师:如果长江队千位上也抽到1, 1939和1157怎么比?

生:如果千位上的数一样, 只要比百位上的9和1, 9比1大, 所以1939比1157大。

第二轮比赛。

修改比赛规则, 把上轮规则中的第二条改为: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上, 第二次抽到的数字放在百位上……

抽第一张:长江队抽到4, 黄河队抽到1。

师:同学们想一想, 还有必要继续往下抽吗?

生 (黄河队) :我们1998也没有他们大。

生 (黄河队) :千位大, 他们赢了。

生 (长江队) :不用往下抽了, 1后面的数字最大也没有我们的数大。

师:那记录怎么写呢?

生1:其他数位写0。 (4000>1000)

生2:4后面随便写什么数字都是长江队的数大。

生3:其他位数用方格表示。 (4■■■>1■■■)

师:方格表示什么?

生;什么数字都可以。

……

第三轮比赛。

改规则, 把上面规则中的第二条改为:第一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

师:你们准备抽几?

黄河队代表:抽9, 放在千位。

第一次抽签;长江队抽到2, 抽签者把2放在个位;黄河队抽到3, 抽签者把3放到个位。

第二次抽签:长江队抽到4, 抽签者把4放在十位;黄河队抽到7, 抽签者把7放到百位。

师: (问长江队抽签者) 有没有压力?

生:有, 如果接下去他抽到两个9, 那我就完蛋了。

(全班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被那“纯真”的童言逗笑了。)

第三次抽签:长江队抽到7, 抽签者把7放在百位;黄河队抽到6, 抽签者把6放到十位。

第四次抽签:两位抽签者都把放数字卡片的口袋摇了又摇, 郑重其事地从里面抽出关键的一个数字。长江队抽到5, 抽签者把5放在千位, 组成5742;黄河队抽到0, 队员激动地说0不算。因为0在千位上不能组成四位数, 我们要求重抽!

师:不作为比赛结果, 先记录763和5742这两个数谁大?

(在老师引导下, 学生领悟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师:0要不要放进去?

生:重抽!

黄河队抽到1。组成数:1763。

学生记录1763<5742。

师: (笑) 好。

黄河队所有同学发出遗憾的叫声!长江队员则欢呼响起。

师: (拿出刚才这位同学抽出的6, 把6倒过来拿, 变成9) 假如此时可以允许你重排, 长江队是否还会得到胜利呀?

生: (恍然大悟) 是呀, 6可以倒过来当9, 那9就可以放在千位上, 黄河队不就胜利了吗!

……

师:你们玩游戏的时候思考了些什么?

生: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 千位相等比百位, 百位相等比十位, 十位相等比个位。

生:四位数总比三位数大。

思考:我们上过相同的课, 也听过许多相似内容的课, 总感觉教师教得枯燥, 学生学得乏味。为什么在黄老师的课中, 学生总是“其乐融融”而又充满智慧呢?

1.寓数于景——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让数学和学生越走越近。数学外在的表现形式为数字、符号或图形, 是对客观世界及其事物之间关系的抽象刻画、描述和概括, 是一种高度简约化的人类语言。以这种“面孔”出现的数学, 对学生 (特别是小学生) 来说, 是枯燥乏味而又很冷漠的。只有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人和感兴趣的事件联系起来, 并把它融于具体的情景之中, 学生才能真正去认识它, 感受它, 亲近它和接受它。在本课教学中, 黄老师将自己真实的生活事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 把数字、事和人巧妙地整合在一起, 学生因为亲近黄老师, 所以对黄老师的事也特别感兴趣;关注老师的事, 也就自然地关注事件中的数字;把数学问题编织于学生喜爱的游戏之中, 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 其实就是主动接触数学、认识数学、感受数学和思考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产生, 不再是老师刻意要求的结果, 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然生成。

2.寓学于“玩”——转变教学行为方式, 让思考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本质, 没有思考, 也就谈不上数学学习。以前的课堂, 我们强调的是老师要讲清、讲透, 学生要坐好、听好。片面追求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而很少顾及学生个人的感受和情感需求。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篇3

1.( )个10是100,( )个100是1000。

2.1000里面有( )个100,( )个10,( )个1。

3.比299大1的数是( )。

4.5个百、3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5.7个一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

6.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

7.三百九十九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8.739里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

9.692里有2个( ),9个( )和6个( )。

10.888百位上的8表示8个( )十位的8表示8个( ),个位的8表示8个( )。

11.1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12.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

二、我会排。

1.将下列数从小到大排列

646、567、100、788、382、1000

2.将下列数从大到小排列

442、608、998、867、96、856、323

三、写出下列各数。

1.一百零一:

三百四十二:

五千:

六百零四:

四百:

四百二十:

五百七十八:

八百零二:

2.(1)一个一个的数,从496数到506

(2)十个十个的数,从678数到758

(3)一百一百的数,从320数到920

3.写出下列数的读法

878

680

908

421

四、写出下列数的组成:

530:

193:

900:

407:

五、下面的数可以组成几个三位数?

8、2、5

答案:

一、1.1010 2.101001000 3.300 4.539 5.407 6.101001000 7.398400 8.737 9.一十百 10.百十一 11.四千999100012. 1

二、1. 100382567646788

2.99886785660844232396

三、1.1013425000604400420578802

2.(1)496497498499500501502503504505506

(2)678688698708718728738748758

(3)320420520620720820920

3.八百七十八六百八十九百零八四百二十一

四、5个百和3个十

1个百9个十和3个一

9个百

4个百和7个一

五、 825852285258582528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篇4

主备人 王斐斐 主讲人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字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字上熟悉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词语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以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2、经历用万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严谨性与合理性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字顺序,理解各数字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字顺序,理解各数字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材特点是:1、以手拉手活动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了较广泛的素材。

2、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素材,信息量大。

3、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

4、注重选取真实的数据数据。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手拉手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摆一摆,数一数”,体会一千是多少,一万是多少。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多种实物感受大数的意义,避免抛开教材提供的情境,单纯地进行读数、写数训练。

2、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学习新知识。

3、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千和万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生活中比较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教学时,教学要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体会计数单位“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4、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为发展学生的数感,本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估计物品的数量,交流估计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策略的多样性。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素材进行估计,进不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5、提倡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篇5

虎头小学王海伟

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只需在此基础上完成知识的顺迁移即可。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并不急着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给学生,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对大小比较的真正理解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比较数的大小”这一内容,相信教过的老师都会认为比较枯燥,因此我将教学设计改变原来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在自主及交流,汇报中自己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老师的作用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主动从事数学活动,只在关键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不纯粹是娱乐和增添热闹的气氛,而只是老师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游戏的背后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有效的数学思考。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借助于“抽卡游戏”比赛之中。我观察到,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了激情与挑战,学生的参与率比平时更高了,学生们能够全身心参与到老师精心预设、组织的“竞赛”活动中,“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自然也水到渠成地“内化”为学生已有的“比较数的大小”认知结构。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篇6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

2、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0的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万位在第()位。千位在第()位。

(2)6个千,5个百,3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它的最高位是()位,是()位数。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草稿纸上读数、写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4305、3003。

(1)学生看着计数器,分别写出这两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读这两个数的。(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结果。

(1)这两个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中间有1个或者2个0)

(2)你读了几个0?又写了几个0?

(都只读了1个零。但4305写了1个0;3003写了两个0)

(3)小组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两个数都只读了1个零,而写数的时候0的个数就不一样呢?

(4305的十位上一个就没有;而3003的百位和十位两个数位上都没有。教师补充:0在这里占据了不同的数位,对吧。)

3、你知道了万以内的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了吧。

(万以内的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写的时候,不管那一位上一个数就没有,用0补足)

[评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读数写数互相促进;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拓展思维训练做一做 第1题

(1)学生试做,小组讨论。

(2)汇报情况。

这3个数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前面两个数不仅中间有0,而且末尾也有0,最后的一个数末尾有4个0)

你读数的时候,读了0吗?

(学生小声读,慢慢体会,在试着举例读。结论:没有读)

也就是说末尾的0不读。

写数呢?

三、巩固练习

1、教师报数,学生写数。7504 8007 9500 3207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四、课堂小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篇7

21:30:54昨天下午的时间,拿着数学课本备了一节“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这节课,在我看来,这节课是非常简单的。无非就两种情况,一种是数位不同的,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一种是数位相同的,比最高位,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也相同,就比下一位。并且本节课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所以就如我同事所说的,即使我们不讲,让孩子们预习,我相信一多半同学也是会做的。但出于新授课的考虑,我还是决定把它单独作为一节课来处理。首先我依据提前备好的教案,在课本上简单地列出了明天上课的提纲,第一个环节出示四道数位不同的数,让孩子们去尝试比较大小,由此提示出数位不同的数比大小的方法。然后,出示四道数位相同的数比大小的习题,故意留下悬疑,这种情况怎么办呢?顺势让孩子们来总结语言。最后得出碰到数位相同的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到这里,那么本节课的新课学习也就结束了。下面的练习我共设计了三个层次。一种是完成课本上的习题,也就是一个数与一个数比大小。第二个层次是把四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第三个层次是在括号里填上最大的数或最小的数。让学生进行反练习。看完自己备的课,我觉得相当的满意。我觉得如果这样进行下去,我相信班上的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得住。

由于觉得昨天的备课已经够充分了,所以一大早我就高高兴兴地拿着课本进到了教室里,在黑板上抄上了昨天预备的.习题。等着上课铃的响起。但当我和孩子们正式地开始上课时,新知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就让我觉得迷茫与困惑。我的第一道题是92504与103600比大小。孩子们都知道碰见这么大的数在比大小时,第一步是应该先分级,可分完级时,站起来的第一个学生就打破了我的预设,他没有说第一个是五位数,而第二个是六位数,很明显六位数大于五位数。他的回答是这样的:“后面一个数的万级是10,前面一个数的万级是9,10大于9,当然第二个数大于第一个数了。”我思考了一下,这样回答也正确呀!并且也比较简便。但碰到万级上的数更大时,这种方法就麻烦了。于是我又接着问还有没有别的不同的思考方法呢?第二名同学站起来说得非常好。“第一个数是五位数,第二个数是六位数,五位数就比六位数小。所以第一个数小于第二个数。”本来到这时,我总结一下,孩子们肯定也就非常地明白了。但这时由于自己备课时的粗糙,我非但没有及时的总结,反而误区地引导孩子们看万级的数位有几个。孩子们到这个时候语言就开始出现了不准备,甚至我想个别学生思维估计也出现了误区。有的学生说: “万级有两个数。”虽然我极力地纠正,但孩子们似乎还是迷迷糊糊的。

一节课上下来,令我非常的沮丧。看似非常简单的东西,可自己的语言怎么就都组织不好呢?心里的数学理论,似乎怎么到了课堂上都不管用了。反思下来有几个原因:

1、本节课,没有进行复习铺垫,太过于轻视本节的内容。

2、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力度不够,没有进行学情的分析。只站在自己的观点上,想着分级后,反正每个数的个级都只有四位,不用再看个级,只需要关注万级就行了。但对于初学的孩子们来说,他们还做不到这个。

3、教学机智不到位。其实在课堂中,我已经发现了问题,但没有想到用什么样更好的语言来挽回败局,所以才导致本节课的失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篇8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基本信息

数的认识

执教者

刘爱学 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数的认识是小学数教材分析

学最基础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数学知识。本册教材中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20各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认识更大数的基础。由于数的范围扩大,100以内数的认识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首先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算单位“十”。前面10以内的数是以“个”为计数单位,以“十”为计算单位,在11~20以内数的认识里初步认识过,但由于数目较小,有一定的局限性,认识计算单位“十”主要在这一单元完成。这部分内容涉及了数概念的基本内容,如数位,比较数的基本方法等,所以它是认识多位数的基础。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学情分析

数教学的第一个阶段,本学期,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组织学生学习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本节课是让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掌握多种数法及其组成。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孩子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也是接下去进一步学习百以内写数、比较大小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素材,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教学目标 目标

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

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知道100以内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目标

情感态度与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价值观目标 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

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0教学重难点

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

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数应

是多少;在估数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名称

教学策略与 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学校,他们对数的感受对于今后是否喜欢设计说明

益 的尝试。在教学中充分抓住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形象生动的动画画面和有趣的配音等低龄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创造了在玩中学的愉快活泼的气氛;选取生活化的例子,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能否学好数学十分关键,本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新理念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课前热身

1、数小棒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复习20以方式数小棒并汇内的数,了2分钟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报。

解学生已有赛怎么样?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的数数知充分认识一一些小棒,比一比看谁数的最快,准通过观察老师手中识。

百:

备好了吗。计时开始!的小棒,猜数量。

引出课题

利用计数器

2、评出数数大王

学生开始数桌上的数100,体会物品,有糖、枣、通过让学生满十进一

师:多少根小棒啊?

石子、小棒、蚕豆、数数量是

玉米粒等。

100的不同认识100以生:20根。

物体,使学内的数98、97、99、100 生学会手口师:你是怎么数的?

一致地数

有一个一个数的,数,初步了生:我是1个1个数的„„

有两个两个数的,解100以内

有五个五个数的,数的顺序,师:恭喜你,你拿了第一名(奖励),还有十个十个数从整体上感热身赛到此结束。的。

受100的大

小。

1、引题

上台演示数数

师:这是你们数的20根小棒,老师学生齐数

这里有一捆小棒,你来猜猜是多少根?

学生猜数

生:100根。

通过观察,发现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计数器的落珠,调动学生的感官,培养和调动学生数数的师:你的数感真好就是100根,今天同是100个物品,我们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

因为个体的体积不

同,所以有大堆和

2、数出100

兴趣。同时突破本节课师:你会数到100吗,数出100个物生看着计数器数的难点:当品,并能让人一眼看出你数的是多数,可大声数,默数到接近整少。

数。

十数时,下

一个整十数3、10个10个地数出100 生猜数

应是多少。

师:10个10个地数你会吗?我们一理解数的组成起数一数。

生继续数数

师: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数到59到60的时

4、感受100的不同

候最难数„„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小堆。

师:这是你们刚才数的100根小棒,生:85、87„„

老师这里有一捆吸管,这是多少根你

学生数数中

学生完成课堂小研们猜猜? 的难点是

究,找一名学生汇

“拐弯数”,生:是200根„„

报。

体现为当学生数到几十师:你们说的对,这就是100根吸管,九时,不清如果我拿100根的水彩笔捆成一捆,楚下一个整用手势比一下大概有多粗?

十数应该是几十。这样学生做动作。

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师:好,现在你们把数的100粒玉米、拐弯数时是小正方体和花生放在一起,看一看,怎样到下一你有什么感受啊?

个整十数的过程,让学生:同样都是100粒,但有的堆大,生建立数有的堆小。

感,为以后师:对,这跟刚才我们拿出那1000的“整十数根吸管是一个道理。

加减一位

数”打下基师:你们已经会数出100,而且数得础。

很好,你们数,我在计数器上表示。

通过师生互从一开始一起数。

动练习,让

学生在紧

1、通过研究57根小棒,知道两位数张,有节奏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的练习中,体会数的顺师:那好,再看看老师这里还有一捆序,并把“拐

小棒,猜一猜这一捆小棒是多少根?

生:是50根,展示:是57根。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前面是10个一捆的,有5个十,再加上七个一就是57

师:5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57是由5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板书)

师:那你能从57开始,继续往下数到100吗?

师:你认为数到什么数的时候最难数啊?

2、师小结:通过刚才对老师拿出这捆小棒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通过对第三捆小棒的研究,巩固满十进一的原则:

师:好,老师再拿出最后一捆小棒有多少根,提示:它比80大比90小,你来猜一猜有多少根小棒呢?

师:对就是83根小棒,你能在纸上圈出83根小棒吗?拿出课题小研究,要求完成好练习纸的内容。

师:提醒一下,数到拐弯数时特别注意。

师:这是我们刚刚圈出的83根小棒,没有被圈在里面的是多少根?生:16.师:如果我把圈着的和没圈着的加在弯数”的地

方加以练习,真正让学生把难点落实在课堂上。

一起是多少根小棒呢?生:99.4、通过给99根小棒添上一根,巩固满十进一。

师:如果我给这99根小棒里面再添上一根小棒会出现什么变化呢?

生:变成100根了。

师小结: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满十进一的原则。

课堂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认识数的时候,看到了小棒、还有计数器。计数器和小棒都能帮助来理解数、认识数,其实在数学上还有一个非常非2分钟

常重要的好朋友,看看是谁?

师:我已经圈出20只小羊,猜猜图中有几只羊?

生:100只。

师: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给它排排队,一起数数吧。

师:这就是百数图,它里面还有很多奥秘,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去探索。

布置作业

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家里哪儿有100以内的数。让数学走近生1分钟

活,让数学不再没有质感,数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

100以内数的认识 板书设计

100里面有()个一。

十个十是()。

57里面有()个十,()个一。

83里面有()个十,()个一。

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反思 进一步学习

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主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数有多少,体会它们和以前学过的20以内数的不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另外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都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对100以 内数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在开始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让学生实际数一数,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当学生数

出不同的结果的时候,出现了认知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这时我并没有对学生数数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让学生一起认真的再数一遍,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明显增强,数数的认真程度也明显提高,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始至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学生独立数,全班数,师生互数,学生之间的互数等多种活动方式,突破数数的难点,进一步结合百羊图的数数,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整体设计以数数为教学主线,把数的组成的教学,估算意识的培养,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等巧妙地穿插进行。

1、在整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100个物品来帮助学生建立数的表象。通过让学生来估计小方块的数量,到具体地数出,10个一列(10个一是10),100个一片(10个十是100),充分感知个、十、百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认识。并借助计数器的进行抽象,直至最后数的概念的概括,让学生经历从“数小方块”到“用计数器 数”这个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的原理,理解十个十是一百是,认识计数单位“百”,在展现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指导学生动手拨计数器上的珠子演示数,读数,进行多样性的练习,突破了拐弯数的难点。

2、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喜欢玩游戏这点,来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从开始的“猜一猜,数一数,看谁猜得对”到最后的“圈数游戏”,从新课的导入到最后的结课,学生一直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3、能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节课我没有用教材上的小木块来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学生熟悉的小棒来完成了例1的教学。这样做一是比较直观,形象,学生能在实际操作中接受新知;二是小棒是学生熟悉的学具,学生容易和前面的旧知建立起联系,数感更好建立一些。注重培养学生对数感的建立。每次出示小棒时,都要让学生来估一估,然后再数,通过数的结果来较正自己估数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篇9

100以内数的认识

评估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想一想,填一填

(共6题;共24分)

1.(1分)所有个位上数字是8的两位数。_______

2.(4分)98读作_______

85读作_______

100读作_______

90读作_______

3.(4分)一共有_______支圆珠笔,个位上是_______,十位上是_______,读作_______。

4.(4分)看图写数。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5分)按要求填写.

(1)读作:_______

写作:_______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_______位,第二位是_______位.

(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_______位起.

6.(6分)☆☆☆☆☆

★★★★★★

☆☆☆☆☆

★★★★★★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7.(2分)88中两个8的意思相同,都表示8个一。

8.(2分)80前面一个数是78。

9.(2分)23+40>82-20()

10.(2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百位。()

11.(2分)三十六写作:306。(判断对错)

三、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2.(2分)48

读作()

A

.十五

B

.四十八

C

.五十

D

.八十四

13.(2分)九十九

写作()

A

.17

B

.45

C

.70

D

.99

14.(2分)85

读作()

A

.十八

B

.八十一

C

.八十五

D

.一百

15.(2分)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时都要从()位算起。

A

.个

B

.十

C

.百

16.(2分)不与56相邻的数是()。

A

.55

B

.58

C

.57

四、比较乐园里显身手

(共2题;共2分)

17.(1分)大于50而小于52的数是_______。

18.(1分)按顺序排一排。

_______

五、猜一猜

(共1题;共5分)

19.(5分)把他们画出来

六、生活多棱镜

(共2题;共7分)

20.(4分)通过计算找到邻数

(1)23+1=_______    23-1=_______

(2)80+1=_______

80-1=_______

21.(3分)填上“>”、“<”或“=”.

(1)7米_______ 10厘米

(2)36+8_______8+36

(3)75-40_______75-28

参考答案

一、想一想,填一填

(共6题;共24分)

1-1、2-1、3-1、4-1、4-2、5-1、5-2、5-3、6-1、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7-1、8-1、9-1、10-1、11-1、三、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2-1、13-1、14-1、15-1、16-1、四、比较乐园里显身手

(共2题;共2分)

17-1、18-1、五、猜一猜

(共1题;共5分)

19-1、六、生活多棱镜

(共2题;共7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下面的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三个数。(1)569()()()(2)1998()()()(3)9997()()()

2、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第四位是(),第五位是()。(2)读出下面的数。

368读作()820读作()409读作()500读作()4758读作()

(3)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三写作____________ 六百写作____________ 四百五十写作____________ 三百零六写作____________ 五千七百三十写作____________

二、新课讲授

观察这些数据,让学生选用一个数据,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

十、几个一组成的。

师:这些数同学们都知道它的组成,那你们知道这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数中有0。)这些数怎么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1.请学生先在下面试读这些数。2.请学生读出黑板上的数,教师板书。

如4305读作:四千三百零五。3003读作:三千零三。3.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数中,有的0读出来,有的0不读,教师板书后,让学生发现什么样的0要读,什么样的0不要读。)

4.小组总结: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师生小结:我们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有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有几就读几千„„末尾有的0读不读。中间有0的数不管有几个0都读一个0。

三、巩固练习

1、第76页的“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2)请学生核对。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7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4、同桌拨数,读写。

一同学拨数,一同学在本子上写出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再换过来。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即要弄清前后两个数字所在的数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篇11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比西巴格乡库库十一小学

阿孜古·于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出发意义的发展和延伸。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出发。

突破方法: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活动与交流。

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引导探究。

学法: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讨论交流。课型与课时:新课,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小棒,主题图,草莓图片和盘子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野餐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

(1)把六个草莓每2个摆一排,摆一摆?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2=3(盘)

(2)把七个草莓每2个摆一排,摆一摆?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7÷2=3(盘)..........1(个)

(3)比较这两个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

相同:都是平均分草莓,用除法来计算。不同:第一题恰好分完,第二题还有剩余。引入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余数的? 学生结合立体说一说。

小姐:把物品平均分后剩余的部分,叫做余数。3)解决第二个问题: 用小棒白正方形。

(1)摆一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8跟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2)学生动手摆。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9÷4=2(个)..........1(根)(3)10根可以摆几个正方形?11根呢?12根呢? 学生边摆编写算式,教师巡视。

(4)交流?10÷4=2(个)..........2(根)11÷4=2(个)..........3(根)12÷4=3(个)(5)引导观察:

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都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补充练习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 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 板书:9÷2=()……()

② 把11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有()个,还剩()个 板书:11÷4=()……()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解决第一个问题:

(1)把六个草莓每2个摆一排,摆一摆? 6÷2=3(盘)7÷2=3(盘)..........1(个)3)解决第二个问题:

9÷4=2(个)..........1(根)交流?10÷4=2(个)..........2(根)11÷4=2(个)..........3(根)12÷4=3(个

布置作业:数学练习册32页的内容(1.我会填。2.我会连。3.我会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篇12

本节课借助微视频,让学生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知识点不难,但容易混淆,且新课程教学目标十分强调“情境性”、“过程性”和“思考性”,在学习方式上强调“自主性” “合作性” 和“探究性”。教材中是直接呈现图形,然后解决问题3/4和1/4谁大,1/4和1/2谁大?但我认为这样的情境具备学生动手操作的信息,但缺乏与生活的联系,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本次公开课上,我大胆创设教材,辅助课件,以“分西瓜”为主线贯穿课堂。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一:唐僧师徒分西瓜——探索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比较

故事开始了:唐僧师徒取经路上,得了个大西瓜,沙僧准备切西瓜了“我们4个人,每人吃1/4吧!”,猪八戒急了“不够,我要吃1/8!”我没有急于让学生立刻对这两个分数大小进行比较,而是问同学们:沙僧和猪八戒的分法,你有什么看法吗?学生马上站起来:我觉得猪八戒很傻,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块的话,每个人就吃得比较多,而平均分成8块,一块就变的更小了;我也认为猪八戒傻,把西瓜切得越多块,每一块就会越小。

二、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学习过程

将“切西瓜”转化为“用涂色表示分数”的操作活动,学生通过先将两个一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分别涂其中的3份、2份、1份,再比较涂色部分所占面积的大小,从而判断分数的大小3/8 > 2/8 > 1/8,然后观察三个分数的特点,得出: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数小的分数比较小。

三、设置闯关练习,参与中巩固知识

因为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有利于习题的呈现和讲解,于是课堂巩固时,我简单的用一句话调动起学生挑战的欲望“出几道题考考你怎样,看哪些同学能顺利通过每一关。”然后每道题呈现之后都先留给5—10秒的时间或者更长时间给同学们思考,这样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才能再细致地进行发言时候的表达整理。“这一关闯过去了,有同学还停在对岸没过来的吗?”„„尽管是练习,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语言表达完整。同时,课堂中,我注意关注学困生,因为在这“激动”的场面,他们一定也渴望被发现。

上一篇:学院关于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总结下一篇:关于开展庆祝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