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共7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篇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这些告诉我们,“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每篇课文都配有生动的插图,图文结合十分紧密,主要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有美丽动人的童话,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有常见的生活小事,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教育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初步懂得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培养学生做事要善于思考的习惯,同时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玲”、“详”等47个生字,会写、会用“玲”等39个生字。
2.通过有关习题的练习,发现和认识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3.通过有关习题的练习,认识词语的运用与句子的具体性和准确性有关。
4.理解本单元的新词,鼓励学生不断积累课内、课外所认识的新词语。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说明的道理,逐步养成认识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学习看图写话,在写话中能运用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新词语。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玲”、“详”等47个生字,会写、会用“玲”等39个生字。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教学中应注意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教学中应先从图入手,图文对照,再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3.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说明的道理,逐步养成认识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玲玲的画》 2课时 《蜜蜂引路》 1课时
《寓言两则》 2课时
《丑小鸭》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3课时
合计 10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篇2
关键词:教学,参考书,文本,语文
教学参考书 (简称教参) 是教师教学时, 辅助教学活动的参考性书籍。它的编写是根据当前一个时期的课程标准要求, 与教材内容相配套的, 主要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以等方面提出建议, 帮助教师在教学时作为参考使用。教参的文本是教参内在质量的主要载体之一, 也是影响其效果的最直接因素。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师用书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为依据编写的。下面就以这一教参为依托, 来分析一下影响教参文本质量的四个因素。
一.内容方面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指引、定向功能,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设计的方向, 调控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紧跟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参的教学目标要求具体明确, 其落实的可行性, 有效性和完备性较好。
例:《找春天》这篇课文的目标如下:
1. 会认9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体会春天的美景, 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 热爱春天, 愿意去观察、发现。
可见《找春天》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清晰的体现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要求, 指引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 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和信息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对教师的帮助很大, 有助于开拓视野。同时,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学习兴趣。
例:《日月潭》中的参考资料如下;
我国东南部的一个省, 我国第一大岛, 台湾自古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省总面积约为3.6万平方公里, 人口2000多万。台湾岛上三分之一为山地, 山脉纵贯南北, 玉山及阿里山在山脉的西侧, 日月潭就是这两座山之间断裂盆地积水形成的。
二.组织结构
本册教参以专题来组织单元, 设计了八个专题, 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 每组内容包括四篇课文, 每一篇课文的教参内容都包括以下五个板块:教材简说
学习目标
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举例
资料袋
下面就以《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的教材为例:
(一) 教材简说
简略地介绍了本篇课文的内容, 使教师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 把握教材结构体系。
教学本课, 我们可以先和孩子们一起到课文里找“星星” (生字) , 如, “撒”字叫金星, “楚”字是火星, “衡”字为水星…哪个孩子找到并认识了一个, 就奖给他一颗“星星”;哪个孩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就奖给他一个“星级奖章”。
(二) 教学设计举例
教参中提供了一些关于教学设计的建议, 有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课标要求。
1. 课前准备
a.制作星星生字卡
b.课文插图动画
2. 情境导入
在我国汉朝, 有一个爱数星星的孩子, 他说“天上的星星, 能看得见就能数的清, 他数星星发现了什么秘密呢?我们来读读《数星星的孩子》。
3. 初读感悟
4. 细读讨论
四个人小组讨论:哪些句子、哪些词语写出了他的可爱?你是怎体会出来的?
5. 整体朗读
.学了课文, 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b.配乐朗读课文。
三.呈现方式
教参的呈现方式是编写者与读者进行对话的重要途径, 也是教参与教师之间亲近的纽带。
人教版教参采用32开本;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行距的设定比较科学, 符合教师的阅读视野要求;每篇课文的五个板块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整本教参只有文字, 没有插图, 让人感觉宁静平和, 体现一种朴素美。
四.编写特色
教参的编写特色是其内在质量赖以生存的“灵魂”。人教版教参的教学建议部分有大量的篇幅是介绍关于识字写字方面的内容。
例1:
“迈、迷、迹”三字都有走之, 建议重点指导以下两个方面。笔顺:先写走之内的“万、米、亦”, 再写走之。“走之”的左下撇捺交接处要“相连”, 不是“交叉”, 与“建之”不一样。
众所周知, 教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其编写方面仍有很大的不足之处。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适当的修改:
1.现行教参有提供丰富的教学设计的必要, 因为这样的话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选择来应付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 在设计时, 最好是采用流程式或图表式, 便于教师理解。
2.现行教参大部分篇幅是介绍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缺乏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 这样不利于平等教学观念的转变, 所以, 在编写过程中应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来学习。
3.现行教参的整体编排有模式化之嫌, 每篇课文的教参都包括五个固定的板块, 难免有些乏味, 如果能够根据题材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来进行形式多样的安排, 也许更能调动起教师备课的积极性, 也有助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内容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孔凡哲, 张恰等.教科书研究方法与质量保障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篇3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篇4
《识字7》以“拍手歌”的形式,为小朋友描绘了大自然中动物们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时揭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的道理。课文内容生动、活泼,富于情趣,节奏感强,适于朗读。“拍手歌”的形式也为课堂活动的组织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教学本课第二课时,我觉得有如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激发兴趣,激起学习的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呈现给学生许多动物的美丽画面,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产生兴趣,有了认识动物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喊喊动物朋友的名字并跟他们打招呼;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样子;动物朋友要把生字朋友带回课文了,读一读把它们留住;老师要考考大家,谁敢接受挑战;编儿歌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课堂上教者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互动交际、拍手诵读等,促使他们动脑、动眼、动手、动嘴,调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方法科学识记生字;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会结合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并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学会模仿编儿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中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三、循序渐进,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会编儿歌。
课后的练习安排了孩子尝试编写与卫生有关的拍手歌。为了落实好这个目标,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押韵,押韵有什么作用,从而让他们对编儿歌的要求有更进一步认识;接着我找了一首同样是保护动物的拍手歌,把当中的一些内容删除,让学生补充完整,在这过程中始终强调押韵的好处。最后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独自模仿其中一两句自己编拍手歌。在练习编写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发挥想象,从而顺利地完成任务。由于受知识水平限制,也有个别孩子编写的儿歌过于直白。
四、注重识字过程中人文关怀。
从上课开始与动物朋友打招呼,与他们交朋友,用几句话说说动物朋友的样子,模仿编儿歌,懂得保护动物。整个过程,学生的情感始终倾注于动物朋友的身上,识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动物”相处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着人文关怀。我们知道学生学会了相处,学会了关爱,就会去关爱同学、老师、亲人,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理解课文,知道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及特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揭题:我们听过了爸爸的脚步,妈妈的脚步,老师的脚步,还有自己欢快的脚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下四季的脚步。
二、新授:
(一)画读:
1.自由读,画出生字,再读一读。
2.轻声读课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字或词。
3.范读课文(或录音朗读),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4.再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二)议读:
1.同桌或小组读互读,互相正音,评议。
2.分小组讨论,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美读:
1.第一节:读这节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提问: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3.出示春天的画面,问:溪水怎么会唱歌呢?溪水的歌声是什么样子的?
4.问:春天美不美?你能读出这种美吗?
5.按这种方法教学下面三节诗歌。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金蝉”,“金色的小道”,“世界”等。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三、全课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点名背诵全文。
2.抽读生字卡片,读时注意读准字音。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学生自己看着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两个人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2)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脚 步悄丁冬夏界呼舞蹈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夏天脚步悄悄冬天呼呼叮咚世界舞蹈唱歌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脚:左中右结构。可以用熟字加偏旁记字法:左边是个“月”字,中间是个“去”字,右边是个“”。
夏:分析结构法记字形:上面是个“百”字多一横,下面是个反文旁不出头。
舞:数笔画记字法:笔顺为:
蹈:数笔画记字法:笔顺为:
4.指导书写:
脚:中间的“去”字上边比左右两个部件高。
舞:上半部分要尽量写的紧凑一些。
步:第四笔在横中线上面。注意下面不是“少”字。
蹈;右下部分里面的两个横不要连上。
5.学生练习书写
6.展示学生的作业,大家共同评论。
三、完成课后练习。
四、扩展:你喜欢哪个季节?画一张画告诉大家。要抓住这个季节的特点画。
板书设计: 18 四季的脚步 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知道“我”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引言揭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是怎样变化的吗?你们知道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雹是怎么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会把这个答案告诉你。板书课题:我是什么。
二、新授: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注意下面几个字的读音:
助:翘舌音。不要读成z)
冲:翘舌音。不要读成c#ng
灾:平舌音。不要读成zh1i
3.学生质疑。
4.记忆字形。
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比比谁的方法好。
2)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教师从旁点拨。
可以用熟字加偏旁记字法来记:晒、飘、冲、助、灾
会意法记字;浮、温
5.书写指导。
飘:左高右低,“风”的起笔点与左上“”的“横折”一边高。
帮:三个部件要写得紧凑。
害:第七笔“竖”上下要出头。
6.学生练习书写
7.作业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全课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晒太阳 漂浮 温和 帮助冲毁 房屋灾害 灌溉白袍管理
二、新授:
1.学习第一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我”变成了什么?是怎样变成汽的?又是怎样变成云的?
3)解词:“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2.看图学习第二段。
1)在这段中“我”是指谁?
2)云是怎样变成雨的?又是怎样变成雹子的?怎样变成的雪?
3)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段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自由提问。
3)小组讨论
4)教师引导大家弄懂下面的问题:为什么说水在池子里睡觉?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舞蹈?唱歌、开会又是怎么回事?
5)在这一段中,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4.学习第四段。
1)水为人们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
2)人们是怎样约束它的?怎样才能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5.指导朗读。
6.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说说。
三、完成本课练习。
板书设计: 19 我是什么
20、清清的溪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读“愤、脏、浑、刨”四个字。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溪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象系栽浇
2、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溪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环境保护的录像片,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环境保护有关的课文《清清的溪水》(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象系栽浇负泥培坑澡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关系泥沙洗澡重新胜负浇水培土栽树刨坑大象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负:上面是“刀”字头,下面的“贝”字第一笔是竖。注意与“见”字区分。
培: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立”和“口”字。“培”字的第七笔是撇。浇: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尧”字,注意“尧”字的右上方没有点。
象:可以运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像去掉单人旁就是大象的象。第六笔是:撇
栽:先写“土”字头,再写“木字旁”下面的笔顺是:斜钩、撇、点。这是一个形声字。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5)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读一读:
“小兔气愤地说。”
“野猪跳进小溪,想洗个澡,可是越洗身上越脏,变成了一个小泥猪了。”
“野猪刨坑,大象栽树。”
“溪水变成浑浑的了。”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溪水会变浑。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树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溪水会变浑。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树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关系泥沙洗澡重新胜负浇水培土栽树刨坑大象
3、教师小结学习生字情况。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清清的溪水一直都是清清的吗?它有哪些变化?
(先是清清的,后来是浑浑的、变黄了,最后又恢复了清清的。)
2、溪水为什么突然变黄了?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指名读第二——十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溪水为什么会变黄?
(因为大象和野猪为了比谁的力气大,把树林里的树都快拔光了。没有了树林,土壤便会流失,一下雨,周围的黄土就被冲到小溪里,小溪的水就会变黄、变浑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说一说树木对防止土地流失、保持水土平衡、美化环境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
2、这一部分有情节,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1)自由读,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
2)小组读一读,商量怎样能够更好的读出语气来。
3)全班交流展示:
小组展示读
班级分角色读
3、看投影片上的图片,练习有表情、有语气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或根据投影提示排演课本剧。(要给学生创设施展才华的空间,安排好时间去练习,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去指导)
4、清清的溪水变浑了,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办?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和查找的有关资料说一说:
如:清理水中的泥沙;
在水边种植树木,植树造林;
进行治理,并建立保护区;
加强宣传的力度,号召所有的人都自觉维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在水中饲养动物,帮助清理污水,同时改善溪水的环境质量。
„„)
5、再读课文:想一想:大象和野猪是怎样做的呢?在书中画一画,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6、指导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
1)指名读,抓住学生中读的好的地方,请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溪水又变清后的喜悦之情。
2)齐读。
三、拓展练习:
1、以《清清的溪水》为题或另选题目,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如:1)分角色有语气地朗读。
2)分角色排演课本剧。
3)说一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4)以大象和野猪的口气写一封公开信。
5)为课文续编故事。
„„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大象和野猪这样的人?有没有类似的事情?是怎样解决的?
四、教师小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毁掉了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就会使溪水变浑。要使溪水变清,就要多栽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大家要增强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家园。记住一句话: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五、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把本课所学到的内容告诉身边的人,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宣传员。
板书: 植物妈妈有办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靠、啥、刺、甲、炸、却”这6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旅、降、察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植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
2.揭示学习内容。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旅准备降娃洼苍 豆仔察粗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旅行告别粗心准备山洼娃娃知识降落伞四海为家 纷纷出发仔细观察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备:上面是三笔反文,下面是“田”字底。
降:左右结构,部首是左耳旁,右下边不是“牛”字,而是:第一笔写横,第二笔是竖
折,第三笔是竖。
旅: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方字旁,右边的笔顺是:撇,横,撇,竖提,撇,捺。
注意与“纸”字区分。
察:上下结构,上面是宝盖,下面是“祭”字。
娃、洼:注意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四练习:指导学生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21 植物妈妈有办法
旅准备降娃洼苍 豆仔察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读这首诗,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追求知识的欲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用具:录像、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脑出示课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它靠的啥办法?你们也来模仿老师问一问大家。读一读。
二、学习
1.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后数
一数共有几小节?(6小节)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a开火车读词
老师看看大家字词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开火车好吗?
b做多音字“得”的练习
这篇课文有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三次的读音各不相同,我们来做一个练习。(结合电脑出示的句子练习)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
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哪几个小节是介绍这几种植物的?
3.小组合作学习: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读一读那个小节。
2)说一说这种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蒲公英:
1)蒲公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植物,哪个小组是学习这个小节的,你们来说一说。
2)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蒲公英美不美?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读出来。
苍耳:
1)你们见过苍耳吗?谁来说一说?
2)课下同学们找了有关苍耳的资料,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苍耳,谁来摸一摸,什么感觉?
1)哪个小组愿意把感觉给我们介绍!
2)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来验证一下。
3)为什么苍耳能够挂住动物的皮毛?
石榴:
1)同学们你们吃过石榴吗?什么味道呀?
2)石榴妈妈的胆子更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请同学们看一看。
3)哪个小组给我们说一说看懂了什么。
4)有语气地读一读
豌豆:
1)找小组来说一说;
2)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
3)你觉得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刚才大家说豌豆炸开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我们怎么才能读好?
5)集体再来读一读。
总结:这四种植物多么有趣呀!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个小节,就坐在位子上读一读!
第六节
1)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就这几种吗?你还知道其他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
2)看录象
3)请同学读第六节,想: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
三、总结留作业:
老师觉得你们就是会观察爱思考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把这种好习惯带到课下,到大自然中多看看,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你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四、作业:课下同学们可以画一画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植物,去查找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做一期展板,展示出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篇6
单元教材分析: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秆、绣、赤”等31个生字,会写“翠、衬、衫”等40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写作顺序。
5、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6、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资料收集归类的能力。
7、通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1、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资料收集归类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本组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学会用对比、联系上下文的方法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通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
1、自主识字,灵活运用。首先通过前置性小研究来加强学生预习,独立识字。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随机适当调整预习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规范学生的字。如指导“秆、腹、衬”等属于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课前一定要检查学生前置性小研究情况,对学生预习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
2、层层深入,拓展延伸。首先在单元大感受中,引导学生阅读导读内容,针对“人们对待动植物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这句话,谈谈自己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本组的四篇文章,说说每篇文章都写了什么事,是从什么角度写的,从而对本组教材有整体的了解。再通过整合课文教学领悟关键词句的方法学习课文。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收集本组教材的相关资料,在交流和汇报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阅读理解做铺垫。
3、综合性学习。在单元大感受课中就依据单元主题把综合性学习的材料收集工作布置下去,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在小组内进行资料的归类整理,最后以汇报的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学情分析:
本单元课时安排与备课人 教学主题
教学课时
教案设计人
单元大感受课
2课时
倪爱华
单元整合教学(生字部分)
2课时
苗金莲
单元整合教学(写作顺序部分)
2课时
程卫星
单元整合教学(重点词句的理解部分)
2课时
祁艳
综合性学习教学
2课时
魏春华
语文园地二
1课时
岳娟
习作教学
3课时
魏春华
单元大感受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初步尝试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读准字音即可。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对单元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过程与方法:
1、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中学习本单元的生字与词语。
2、、通过展示单元主题相关新闻、故事、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展示单元主题相关新闻、故事、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在读中与交流中充分利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课时:2课时 前置性作业:
用心读读本组课文,挑战一下自己,看看你能自主认识和会写几个生字。把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的句子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由。收集关于环境方面的资料。(新闻、故事、视频、图片,可选其一)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本组课文内容。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尝试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生字。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孩子们,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可同学们知道吗?我们身边的许多自然之美正在慢慢的减少,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刻不容缓。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第三单元的课文,现在让我们快快来读读吧!总体感知:
1、自由朗读本单元的课文,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四人小组交流
⑴、自主交流本单元生字、词语。(2)、出示词语让学生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教学思路:让学生在之前前置性作业的基础上,再次通过小组交流学习巩固本组生字,这对学生的生字掌握大有好处。)(3)、说说你最喜欢哪篇课文?
3、读课文,把你认为每课写的优美的语句划下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1)、同桌之间分享。(2)、全班指名分享。
(教学理念:在大感受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合作意识。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展示单元主题相关新闻、故事、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小组内交流综合性活动的课前收集资料的合理分工。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小诗,愿意听老师读读吗?(师配乐朗诵)《地球你好吗》
当天空不再是蓝色,小鸟不会飞翔 当江河不再有清澈,鱼儿也离开家乡 当空气不再是清新,花朵也失去芬芳 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将黑暗无光 当冰山渐渐地融化,地球是一片汪洋 当大地干枯了村庄,眼睛也失去渴望 当城市川流不息的车从此没有一点安详 当童话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丢了魔棒
老师读了,能谈谈你们的感受吗?(生自由谈)
同学们,众所周知,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母亲。然而今天的地球却已是满目疮痍。地球的出路何在?人类的出路何在?面对日益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今天,我们就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聊一聊这些话题。、《翠鸟》──大家喜欢翠鸟吗?(喜欢)是啊,那机灵而又美丽的翠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板书提炼词:美好】(2)、《燕子专列》和《路旁的橡树》两篇课文展示了人们为保护动植物而采取的行动,他们的做法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板书提炼词:行动】(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为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惜破坏环境的行为敲响了警钟,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板书提炼词:警示】
4、教师出示有关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视频、新闻、故事、图片,让学生感受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5、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环境方面的资料。
二、布置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1、同学们,你了解家乡的环境吗?花草树木是增添了还是减少了?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哪些事情?让我们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吧!
2、活动策划:以自由结合组成合作小组,交流讨论展开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在进行合理化分工。
第二单元字词教学(一课时)备课人:苗金莲 课时目标
1、会认本单元的20生字和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能正确书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21个生字和新词。
3、在会读会写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词认读。小组内互读互教 全班展示赛读
课件出示课文中含生字较多的片段,指名读、小组展示读
2、出示生字认读,自主记忆字形,交流识字方法、组词。
二、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三、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1、指名读课文,根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交流“骤降、濒临、呼吁、跋涉、饥寒交迫”等词的词义。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
第二单元写作顺序教时 备课人:陈卫星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顺叙、插叙、倒叙的写作方法,通过读文大致理清文章的顺序。
2、读文引入:自由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三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汇报,师生一起概括、补充。
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三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读书,边读边想,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互相纠正、补充。全班交流。归纳:(1)《燕子专列》先写了人们在车站准备用火车运送燕子,接着解释运送燕子得原因,最后写了运送燕子的火车开动了。《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先写小山村的位置和周围的美景,再写了人们用手中的斧子砍下一棵棵树木,过上不错的日子,最后写一场洪水把小山村卷走了。
《路旁的橡树》先写了工人在修路时遇到了一棵古橡树。经过工人和建筑师的精心设计,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完成了任务,最后橡树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教师引到讨论:你发现三篇文章在叙述顺序上有什么不同? 归纳:《燕子专列》的顺序我们叫插叙,《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是顺叙。
a、“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作用:使叙述的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一般来说,叙事性记叙文常用顺叙法来叙述。
b、“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C、“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插叙的内容必须建立在顺叙的基础上,是文章内容的有效补充;插叙的内容必须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服务,不可画蛇添足,节外生枝;插叙的前后要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过渡,使文章内容衔接自然、连贯。
补叙的作用:在叙事之后再补充叙述事件的结果等内容。补叙只对情节中的人、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提示:插叙写的是相关的两件事,而倒叙和补叙都是同一件事。
6、课件出示有关记叙顺序的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回顾课文顺序,初步了解有关叙事类文体的三种基本顺序,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文中。)
三、小组合作学习:
再次默读,这三篇课文故事情节上有相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全班交流:故事的发展都有转变。《燕子专列》在燕子即将冻僵时得到了人们的救助,《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中人们以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却引来了洪水,《路旁的橡树》中在橡树即将要被砍时却被留了下来,成了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找出三篇课文的相同之处,知道故事情节可以一波三折,这样才能吸引人往下看。)作业 小练笔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一件你最想写的事写下来。第二单元的句子感悟 备课人:祁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2、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通过读课文,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教学安排:一~~二课时
课前小研究:
1、画出三篇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并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故事或广告。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小诗,愿意听老师读读吗?(师配乐朗诵)《地球你好吗》
当天空不再是蓝色小鸟不会飞翔 当江河不再有清澈鱼儿也离开家乡 当空气不再是清新花朵也失去芬芳 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将黑暗无光 当冰山渐渐地融化地球是一片汪洋 当大地干枯了村庄眼睛也失去渴望 当城市川流不息的车从此没有一点安详 当童话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丢了魔棒
2.听老师读了,能谈谈你们的感受吗?(生自由谈)
3.同学们,众所周知,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同的母亲。然而今天的地球却已是满目疮痍。地球的出路何在?人类的出路何在?面对日益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今天,我们就结合第二单元的课文聊一聊这些话题。
二、主题回顾
1、先让我们回想一下课本上的三篇课文,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片,大家看看分别对应的是课本中的哪篇课文。
(CAI《燕子专列》图片)《燕子专列》
A/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B/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人们对燕子的爱护)
C/那我们来仔细找找看看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能体现出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看后你想说什么呢?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来汇报。D/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干什么?(板书:行动)
2、再来看看下一个图片(CAI《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图片)a/《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呀?
b/本文虽然短小,但在字里行间里我们却感受到很多深刻的道理,我们来找出意思深刻的句子,体会体会,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组内交流后汇报)c/思考:想一想编者选这篇课文时为了干什么呢?
这篇课文为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惜破坏环境的行为敲响了警钟,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板书:警示】
3、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幅图讲的事哪些课文?──《路旁的橡树》 a/《路旁的橡树》讲了一件什么事?
b/哪些词语或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出示找到的相关文章,与孩子一起阅读,读后可以让孩子说说文中讲了什么?再说说自己的内心想法。
4、生分享:说说你知道的或收集到的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故事或广告?
5、思考:面对保护生态环境我能做些什么呢?请把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备课人:岳娟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会将单音节的反义词变为双音节的反义词。
2、学习在阅读中积累好的诗句,并且随时做记录。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阅读中积累好的诗句,并且随时做记录。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激趣:课件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异同?
2、说说自己的发现:(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但第二句加上作者的想象,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你出题让同桌来做一做,看一看能不能把他难倒。【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出题,就是为让他们去感受,同时也可使同桌之间共同提高、加深印象。
二、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趣,你读一读认一认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生汇报:意思相反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把这些单音节的反义词变为双音节的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清澈对浑浊)(廉洁对贪污)(功劳对罪过)(公正对偏心)(奖励对惩罚)(优秀对恶劣)(善良对凶恶)(勤劳对懒惰)【设计意图】:变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这些字的理解,还可以增强记忆,并可丰富学生的语言,了解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
4、拓展:
A、前面我们已学过了意思相反的字词,你能记住那些啊?
如: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明暗、对错、软硬、真假、抑扬、起伏、昼夜、深浅、张弛、文武
B、你能快速把下面的题做一做吗?给这些词后面再补充两字,组成新词: 动静()得失()吞吐()详略()攻守()进退()始终()呼吸()是非()爱憎()【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准确的搭配词语,丰富学生的语言,了解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
(二)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教师展示部分原诗,适当讲解诗句的意思。【设计意图】:语言的积累很重要,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5、背诵诗句。
引导背诵:抓住诗写对子的特点。给学生一定的自读时间,让学生读准、读熟并背出。
6、抄写诗句,注意认请字形,把字准确。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源远流长,学习语文,语言的积累很重要,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课下把读认的字会写会认,读背的诗句能够默写,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读中的原诗背过。板书设计:
清对浊廉对贪功对罪正对偏奖对惩优对劣善对恶勤对懒
三、读读背背资料:
1、诗句解析“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原诗为《送梓州李使君》,它描绘的是古木参天、杜鹃声声的森林景色;“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也是诗人王维的作品,原诗为《积雨辋川庄作》,它描绘的是夏日时节、白鹭黄鹂在水田、林木之间飞翔、歌唱的情景;“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是唐朝诗人王建的作品,原诗为《雨过山村》,它描绘的是雨中山村的景象,村路环曲、板桥横斜,小溪沿岸,则是翠绿的竹子,偶尔还从附近的茅舍里传来几声鸡叫,打破了小山村的沉静;“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原诗为《曲江二首》,它描绘的是蝴蝶在花间飞舞、蜻蜓在水面翻飞的夏日美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是宋朝词人晏殊的作品,原词为《破阵子》,它描绘的是池塘美景,斑斑点点的苍苔分散在池边,树木枝间的黄鹂在欢快地鸣叫。这些诗句,不但展示出了由植物、山水所构成的静态画面,同时还加入了动物的活动,特别是一些小鸟的鸣叫,使诗句所描绘的整个画面动静结合,不但充满了缤纷的色彩,而且莺啼鸡鸣,让人在视听感觉的沟通、融合中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美。
2、原诗词《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我们身边的环境》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设计理念 《家乡环境》是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组课文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的主旨是通过学生在历时两周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并在进行此次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主动搜集各方面的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环境之情,让学生主动探究,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信息收集整理能力、语文表达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培养环保意识。
2.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调查、观察、访问、资料收集整理)获取知识,了解某一方面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口语交际与习作能力。4.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三、活动安排
第一课时:讨论确定学习内容分为四个板块,组合活动小组,小组选择一个内容,进行组内分工。
第二课时:将各小组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
第三、四课时:学习成果展示,在同学间相互交流调查研究成果。布置课后作业。
四、活动人员及分工 组别
小组成员
调查内容
第一组
6人
空气调查组
第二组
6人
水资源组
第三组
6人
废物利用组
第四组
6人
花草树木组
第五组
6人
校园环境
第六组
6人
居住区环境
第七组
6人 班级环境
五、活动时间:3月16---3月27日
六、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一课时)1.教师准备
(1)向学生阐明本次活动的目标和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环境的研究,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络资源推荐当地污染、破坏环境较严重的地方,以及保护环境的部门。(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2.学生准备
(1)按照学习内容,讨论确定七个研究板块:空气资源、水资源、废物利用组、花草树木等。
(2)按照七个板块的内容,资源组合成活动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内容,共同制定目标、设计方案,拟出草案并交给老师审核指导。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发挥个人特长,进行组内分工。
(3)小组内讨论确定研究的方式:网络搜索、到现场考察、问卷调查、亲友访谈等。
(二)时间安排
分组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老师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与学生交流讨论,制作课件。
七、活动预期成果
1.学生积极参加此次活动,能通过实地调查、上网查询、查阅资料、走访询问等方式展开调查,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调查报告;手抄报;设计环境标语;环境的短文;还大家一个绿色森林的活动方案,设计未来的环境等。
八、活动措施
1分小组合作完成小组确定的内容。
2.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给予指导评价。
3.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争取他们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学习成果展示: 《我们身边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是同学们了解周围的环境,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身边的环境。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有条理,提高表达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交流合作意识、探究创新精神,激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
1.老师进行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上网收集相关的资料,制作课件。2.学生准备整理的资料和图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培养认真倾听,有条理清楚地表达以及探究意识。难点: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创新想精神,根据实践所得进行资料整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段时间我们以《我们身边的环境》为题开展活动。同学们分为七个大组:空气调查组、花草树木组、水资源组、废物利用组等小组,各组收集了很多资料。这节课我们来交流交流、分享分享,看看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各小组汇报 总结。作业布置
将搜集的关于环境的资料整理出了一期内容丰富的手抄报;
为了使校园或班级或居住区环境能更加的美好,写了一份倡议书; 大胆的想象,设计了未来环境的版图。
习作
教学目标:
1.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习作内容,借鉴课文的有关表达方法,写一篇与爱护周围环境有关的作文。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篇7
一、教学内容及其变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是经过修订而成的, 它包括十个单元的内容。教材的内容较以前的教材有着明显的变化。具体说来, ,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
( 1) 本教材将表内除法分为两个单元进行了教学, 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除法的难度, 让学生能轻松的、有时间的学习和运用表内除法。 ( 2) 将 “有余数的除法”从三年级上册移到本册进行教学, 在学生学习到表内除法后开始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 这种紧密的安排, 既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除法有着联系和巩固, 也在这种氛围下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 3) 教材将 “图形与变换”单元修订为现在的 “图形的运动 ( 一) ” 单元, 其中关于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前移到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 将认识轴对称图形后移至本单元教学, 内容简单明了, 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 更形象、直观。 ( 4)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 教材中对 “统计”的内容进行了充分修订, 具体到本册编排的内容为 “数据收集整理”, 在这个单元中, 以前的以一当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被简单的统计图表代替了, 降低了难度。 ( 5) 将教材中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移到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 只在本册教材中简单的介绍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简单的计算题和估算。
二、教材内容特点
本册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 知识点多, 具有着自己的某些特点,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点:
1. 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应用意识。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 可以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材这样的安排就正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册教材中, 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计算知识后, 有的题目是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所给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 并且对于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 只有少部分会明确提出使用加法还是减法的计算方式进行提问。教材的安排是要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试着学会自己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 表内除法分两个单元编排,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表内除法的安排, 是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学习过表内乘法的基础上, 紧接着安排这样的单元, 不仅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 还为新知识奠定了基础。本册教材中的除法学习部分是分为两个单元进行的, 学生2 - 6 的表内除法、7 - 9 的表内除法, 学生熟悉表内除法 ( 一) 后, 能解决简单的关于用除法运算的问题, 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 对于后面一个单元的学习就显得容易得多。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 还节省了很多时间, 降低难度, 这是知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教师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3. 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 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这部分教材用的主题图是游乐场的照片, 里面各种娱乐设施的移动, 就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平移和旋转。书本中出现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是很多的, 比如拉一拉、做一做和剪一剪等。这些知识不仅使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 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4. 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在教材中, 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图, 这些是与实际生活贴近的, 都是生活内容, 还包含所学数学知识的, 十个部分知识的教学都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有所体验的实际问题来引入的。
三、有关教材的建议
1. 教材主题图的内容未考虑学生的生活差异。教材中的主题图丰富多彩, 但其实没有考虑到生活在农村的学生, 主题图中提到的游乐场、公园等等, 对于城市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可以很好的接受学习的, 但对于农村的学生, 他们接触的东西是很有限的, 对于老师而言要在这样的教材内容下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很困难的。2.概念性的知识模糊, 缺少明确的概念。在教材中有一些知识, 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它到底是什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讲解它所具有的特点, 概念的东西缺少了。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感受到, 但却不能准确的说出, 教材应该出现这些概括的内容, 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概念意识, 以便学生高年级抽象思维的发展。3. 教师布置作业环节困难。在本册教材中, 书本中过多的呈现图文结合的地方, 简单看起来是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 但在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能够在书本上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就少了。学生在课本上练习的东西少, 自然而然的会增加其他的巩固练习的任务, 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4. 教材的练习题有相似部分, 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在教材的习题部分, 有前后题目是可以互逆的, 有些题目还很雷同, 学生完成书上的作业感觉是在重复不断的做一件事, 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感到烦躁。有部分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题目时, 就会捡漏, 不计算、不思考, 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的。
参考文献
[1]王立松.对二年级数学教材 (人教版) 的几点体会和建议[J].中小学数学 (小学版) , 2008, 03:15-17.
[2]卢江.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介绍[J].黑龙江教育 (小学版) , 2004, Z3:6-9.
[3]刘丽, 赵中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J.河北教育 (教学班) , 2014, 01:19-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07-29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2-08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整体导读11-29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07-12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认识》说课稿05-21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9-05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10-02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10-04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08-27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