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共5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篇1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走进祖国西部”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西部2 0 1 1 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西部的文化与风情。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走进祖国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情感。《草原》、《白杨》、《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优美的语言文字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注意激发学生了解西部,走进西部的兴趣,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积累优美句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回顾·拓展1”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不断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方法,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在交流中能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20个生字,会认、会写、会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27个二类字。~ 2 0 1 2 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4.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
5.积累本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并试着背下来。6.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7.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朗读、领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有意地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3、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扩展的知识面,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继续引导深入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吸收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科学素养。
5、在教学中,教者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些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熏陶。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是“难忘童年和童年趣事”,并提示学习要求和阅读方法。
2、这单元课例由5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3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略读课文2篇《祖父的园子》《儿童诗两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窘、绞”等生字,会写“痴、愧”等生字,正确书写“牧童、祸患、幼稚”等词语。
2、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牧童》。积累有关童年生活的诗
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4、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5、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摘抄感动的语句。
6、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7、围绕“难忘童年”来进行口语交际及写童年趣事的作文激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
3、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从词句中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
2、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文中美好的语言,感受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
3、“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应关照编排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第三单元集体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2 0 1 1 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本单元的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2 0 1 2 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
4、了解不同题材文章的表达方式: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体会相声的语言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义。
2、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指导学生积累精妙语言。
3、本组教学要和本次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完美。
四、课时分配
《杨氏子》
2课时 《晏子使楚》
3课时 《半截蜡烛》
1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三
3课时 回顾·拓展三
2课时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3.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2.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3.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书写“召集、商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4、学习缩写。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2、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3、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五、教时安排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2 0 1 1 ~ 2 0 1 2 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 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三、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必要时可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上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人物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
2、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
3、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和评价。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也应如此。如,侧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话来描写人物的。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项学习内容。有感受德国风光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为我们展示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风光的《威尼斯的小艇》。有让大家了解善解人意,勤劳能干之泰国大象的《与象共舞》;有带我们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的《彩色的非洲》。选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也可结合本组学习适当安排。
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之中。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单元学习目标
1、会正确读出31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听写“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抓住主要内容,懂得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3、会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4、能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5、会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会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单元学习重、难点
重点:
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知道那里的风土人情。
3、比较各课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知道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难点:
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学习措施及手段
1、本组学习伊始,教师向学生推荐异国风情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2、学习时,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
3、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单元,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
4、整组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感受异域风情,能够说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意思,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学法指导:
1、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
2、学会用“连缀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重点段落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归纳文
评估设计:
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读音、听写本课出现的生词。课下检查学生的抄写情况。
2.目标2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生词、长句、难句,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通过指名背诵、集体背诵等方式使95%的学生对第三自然段背的正确、通顺、流利。
3.目标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通过课堂观察,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通顺、连贯说出德国人的风俗习惯;通过课堂交流,课堂观察检测学生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思。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学习时数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季羡林爷爷。早在 1935 年,25 岁的季羡林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 年才回归祖国。1980 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时,感慨万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文章。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随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异国风光。
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1)质疑。预习过程中你有什么地方不懂的?(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2)说说围绕着花,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爱花,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赏花——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感叹)
师: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都有了,概括主要内容就方便了,现在老师教你一个办法,把重点段的意思连起来,二、三自然段是重点。谁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德国人爱养花,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2、课文哪部分是写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哪部分是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出示)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1.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 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请你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二、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颇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样奇特的民族,这样奇丽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失,会改变吗?不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理解“美丽”。引导:景美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美更能打动人心,是永恒的。
3、回归课题,德国人是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呢? 说话:留给自己的是()。留给别人的是()
4、小结:德国之旅即将结束,但我想德国的美丽将一直定格在我们的心中。作业设计与练习:
背诵课文4-6自然段。总结与反思:
26威尼斯的小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3、会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4、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2、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难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学法指导:
学会用“课题分析法”、“重点段落分析法”、“分析主要内容法”、“找文中总结、小结、过渡或议论等关键句法”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评估设计:
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读音、听写本课出现的生词。课下检查学生的抄写情况。
2.目标2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生词、长句、难句,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读,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指名背诵、集体背诵的方法,使80%能够背诵课文的4-6自然段。
3.目标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通过课堂观察,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通顺、连贯说出文章大意。
4、目标4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交流检测学生是否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描写小艇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句子,学习作者的抓住事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学习准备
1.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2.课件。
学习时数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录像
师小结: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又被称为“水城”“百岛城”和“桥城。”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结合课后生字表和字典扫清障碍,读通课文,并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2.指名朗读全文,纠正读中出现的错误
3.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知道课文从3方面介绍小艇的:小艇的样子(2-3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4自然段)小艇的作用(5-6自然段)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要想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是又窄又长。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1.读: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说: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指名说,互相补充。(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3.想象、演: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想象。把桌面当作河面,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作来往的船只,用自己的文具盒作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的描述,驾驶小艇穿梭河面。
4.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样精彩呢?(作者一定留心观察,所以才写得这样好。)让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教师引读: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师:他动作灵活──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师:他速度极快──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6.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练习背诵。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设计与练习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
┌小艇的特点 ┌外形:窄、深、翘
26.威尼斯的小艇│
└行动:快
│驾驶技术:特别好
│
└小艇的作用┌白天
└晚上 总结与反思:
27﹡与象共舞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知道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能找出具体的语段,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法指导:
学会用“比较法”掌握不同类型课文的内容、结构、特点。评估设计:
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字音。
2、目标2朗读课文,通过指名读生词、长句、难句,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读,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目标3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交流检测学生是否能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描写泰国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的句子,学习作者的抓住事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
1.谈话:泰国有“大象之邦”称誉,腿粗如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国人向游人炫耀说,泰国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既是廉价的劳动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宠物。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请学生读一读,读通顺说说:读了这一段,你对泰国的大象有什么印象?
3.出示课题:与象共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泰象
1.自由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
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1)象是泰国的国宝。(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3.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④读后说话训练:
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在农场里,泰象就是();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 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③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轻轻地抚弄”等词:什么才叫“抚弄”?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④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话:找出描写大象动物神态的词,读一读,这些词写出了什么? ⑤这一段是用哪几个句子把几层不同的事例连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话: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
◇有趣的是,它偶然也会跟人开开玩笑。
这三句话可以去掉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课文,领会写法:
1.读了课文,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
2.透过泰国的大象,你看出泰国是怎样的国家?泰国人有怎样的性格?
3.从课文中,你学习到了那些写作方法? 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
(1)将思想感情融入到对物的描写之中。(2)层层深入地揭示出人与象的友好和谐。4.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一道话介绍泰国的大象。可以自己写总起句,也可以选择:
泰国的大象十分热情。
泰国的大象是友谊的使者。泰国的大象是劳动的能手„„
5.课堂交流。
作业设计与评价:抄写优美的语句。总结与反思:
28﹡彩色的非洲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重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学法指导:学会用“质疑法”阅读课文,通过边读、边质疑、边释疑的过程得到新的知识。学习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有条件的教师可准备非洲风情风光的碟片或课件。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论非洲,揭示课题:你们印象中的非洲是怎样的?
(学生综合自己在电视、报刊等媒体获得的信息,谈对非洲的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非洲的课文《彩色的非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屏幕上的词语解释供大家参考。(出示:重点词语解释)
2.出示课文中难读的长句子,进行检测。
(学生读长句子,体会停顿、层次。)
3.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非洲是怎样的?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板书学生感悟到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非洲的?(课件呈现)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那里的是彩色的。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四、细读课文,感悟非洲: 1.赏读彩色的植物;
①语言文字是有色彩的,是有画面的。请你细细地读描写植物的语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
②引读: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真是──(生接读)你们瞧,芒果树开花了──(生接读)仙人树开花了──(生接读)玉兰树开花了──(生接读)火炬树也开花了──(生接读)最妙不可言的是那叫花树的树,远远望去──(生接读)。
(概括描写部分可以全班读,具体描写部分可以开小火车,并可以循环进行。)
③(展示非洲植物图片,配乐)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乐声,欣赏着斑斓的画面,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先欣赏图片,自由诵读书中语句;然后配乐朗读。)④此时,你感受到非洲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2.比读彩色的食物:
①自由读相关语段,说说自己的感受。②语言比较:
(课件呈现)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有流着殷红的血的牛排,有五光十色的水果沙拉,有像是流动的颜色的各种饮料;在不太宽裕的家庭,有粉红的木薯,金黄的香蕉,红沙瓤的西瓜,黄中透红的芒果取之不尽。
(学生对比课文阅读,体会表达效果,交流阅读感受。)③引读:这是多么绚丽的色彩啊!你瞧──(生接读)
④我们再回过去看看写花的那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⑤朗读写花的句子。
⑤朗读写花的句子。
3.悟读彩色的非洲人:
①找出写非洲人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非洲人是些怎样的人?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②引读:
对于非洲人,我们不能认为他们只是些贫穷而丑陋的黑人,他们是多么热爱生活!你看──(生接读)
对于非洲人,我们不能认为他们只是些贫穷而丑陋的黑人,他们是多么富有活力!你看──(生接读)
③小结:无论是服装,还是住宅,无论是绘画,还是歌舞,无不流露出非洲人乐观开朗、富于活力的性格。4.感受“天”、“人”和谐:
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似乎可以从非洲的自然环境中找到非洲人性格的某种联系。比如说── 赤道骄阳那么炽热、那么明亮,不就像非洲人乐观开朗的性格?不就像?
(学生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感悟非洲的环境与非洲人的性格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1.收集、查找有关非洲的图片,并且运用课文语言给图片配上解说词,可以举办一个非洲风情展览会。
2.中国和非洲有着悠久的友好历史。可布置学生办一办有关非洲风情与文化的手抄报、剪贴报在班上交流展示,进一步加深对非洲的了解,增长见闻,开阔视野。
总结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八
学习目标
1.能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能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学习重点
把近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抓住场景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学法指导: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准备
课前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去收集其他一些异域风情。【学习时数】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同学们,在这大千世界里,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
论是学校还是社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每天都会发生引起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新闻。作为小学生,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道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大家就畅所欲言,来聊聊自己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或新闻。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读题目明确要求。重点指导学生明白题目中的几点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也可以谈对问题的看法,把理由讲清楚;通过讨论,争取对某一话题取得一致的认识。
2.学生说说自己在搜集资料时,关注到什么方面的话题。3.选择学生比较关注的几个热点话题,作为重点讨论对象。4.小组内畅所欲言聊话题,有感兴趣的话题可共同谈论,补充。出示讨论要求:
(1)认真听别人说了什么,想想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信息。(2)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3)学会提出问题,并学习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4)学会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完整话题。
(5)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为嘉宾上台发言。
三、召开热点话题座谈会
1.请热点话题发言人到主席台就坐。
2.推荐一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合作主持活动。3.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内容或事情的过程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观点,并说明理由。(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话题或对这一话题进行提问。发言人对同学的提问应作解答,如有不周全的地方,同组同学或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进行补充发言。
4.各位代表分别发言。
5.每位代表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6.评选“最佳发言人”“最佳热点话题”,要求说出评选理由。7.主持人宣布发布会结束。
四、老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话题使我们的走出了教室,走向社会,迈向全国,放眼了世界,并从中了解到了许多众人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学会了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谈论话题。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必须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内外大事,以此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能言善辩,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生活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许多自己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有做过的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也看到了深深印在脑海里的美丽景色,同时还有许多悄悄话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话和事尽情地倾吐出来。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 1.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上发生了什么记忆深刻的事;生活中家庭里发生了什么令人高兴或难忘的事;在与同学们的相处过程中又发生过哪些愉快或难过的事,在旅游观光时看到了什么好景致,或者在看书或看电视时感触深刻的事,想想这些事情中哪一件是你自己最想说的?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纸上写上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说出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
3.在这件事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话是什么,请写在自己的草稿纸上。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4.今天我们要写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作文。我们可以把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又没写的事在文中写出来,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写作方法:一篇文章要写得好,还需要有好的方法。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有哪篇文章你最喜欢,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的?
指导学生尽量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写人:特点鲜明、事例典型,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写事:选材新颖、条理清晰,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描写生动、情景交融。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到的表达方法。
(从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等方面交流方法。)
3.谈谈你准备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写自己的文章。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一)自由写片断并点评。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定的内容写一个片断,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描写。
2.学生自由写片断,教师巡回观察,找出描写方法比较好的片断,准备讲评。
3.投影学生习作片断,师生共同点评:什么地方写得精彩?用了什么写法?你对这一片断还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4.学生根据指导自选进行修改片断。
(二)学生完成整篇习作。
提示学生:自由作文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朗读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习作,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哪些方面使你感动?
2.找出精彩的之处,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描写,抒发了内心的什么情感?
3.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有什么不够好的,提出修改建议。4.教师总结:这是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好作文。小作者能够写得这么好,主要在于写出了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又没写出来的事。他在文中尽情地抒发了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了。
二、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对比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有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3.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
4.看看文章中还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回顾·拓展八
学习目标
1.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够在内容选择、顺序的安排语言的使用上,与他人有点不同,有新意。
2.积累更多的名人名言,并领会其深刻的含义。学习重难点
会归纳总结本单元及本学期的写作方法。学习时数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异域风情展示会 1.遐想回味
同学们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领略了亚洲、欧洲、非洲的风情,平时在电视、电影、书报、或外出旅游中,也一定看到、听到、感受到了许多异域的风土人情,那儿的风俗习惯、独特的民族文化,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的风光、歌舞、民族服饰等,同学们一定难以忘怀,同时也一定很想把它们说出来与大家共享。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回忆回忆,在记忆的长河中,异国、异地的风情,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2.异域风情交流
(1)小组交流:请喜欢外国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钟情于国内风情的同学自由组合为一组,如果有对少数民族歌舞特别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另外组合在一起,可以说一说,也可以唱一唱,还可以跳一跳。
(2)班级交流:每组推荐大家感兴趣的节目上台表演。大体分为下面三大部分:
夸一夸我眼中的异域风情; 唱一唱我心中的异域歌曲; 跳一跳我喜爱的异域舞蹈。
二、阅读收获交流会 1.弹奏阅读交响前奏。
同学们是否发现,作者在描写异国风情时,用上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方法,比如作者写威尼斯的小艇时,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人们的生活与小艇息息相关,人和小艇奏成了一曲美妙的生活乐章。同学们在本单元阅读中一定还发现了许多巧妙的写法,有许多你们喜欢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本单元和本学期的学习收获,开一个阅读收获茶话会。
2.召开茶话会。
老师出示第七单元课文片断:“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都连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同学们认真读读这段话,想想从这段话中,你可以尝到哪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欣赏这段话中作者把花的美和人的心灵美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过种花这件事来表现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这一写法。)
3.小组交流收获。
(1)读读品品: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内容,找出自己最受感动或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篇章进行品读,看看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得如此动人。
(2)畅谈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4.全班交流学习收获。每组选派一至两位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5.交流完后办一份“异域风情”手抄报(或剪贴报、黑板报)。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
一、日积月累 1.导入 同学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财富。”“知识是有学问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脍炙人口格言名句,曾经鼓励了多少人去拼搏进取,发愤努力,成就了多少名人志士。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组中外名人的一组格言警句。这些句子会告诉我们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看待生活、事业,如何快乐地面对烦恼,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名言警句吧!
2.学生一边默读名言警句,一边思考含义。3.同桌交流读后的感想。4.班级交流,讨论。
5.课外拓展:共同交流平时积累的格言,或名言警句。6.抄录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二、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语言奥妙无穷,趣味横生。有一家钟表厂,为了说明自己的产品质量很好,打基础出了这么一条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幽趣味的语言。
2.学生默读《最短的科幻小说》《交通告示》,理解含义。3.交流读后的感受,说说读完后想到了什么。
4.拓展积累: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还看到了那些趣味语文?
如:在美国西海岸一条公路的急转弯处,有一幅标语牌是这样写的:“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在长岛公路路口,有一块警示牌上写道:“电线杆自卫时,会给汽车和司机带来伤害。”
5.激发学生自己编一两广告语,师生共同评议。作业设计与练习:
抄写日积月累。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篇2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篇3
一、单元教材简说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是精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练。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二、单元设计理想
本单元教学设计,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大胆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注重体现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的地方。
3、理解古诗两首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6、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7、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9、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
10、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1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12、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13、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仿照短文试
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重难点:
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3、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4、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交际信心,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
5、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6、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7、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五、教学措施:
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在教学时,还要充分注意“导语”“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各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有机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六、课时安排:
5、《古诗两首》
2课时
6、《爬山虎的脚》 2课时
7、《蟋蟀的住宅》 2课时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5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安排了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资料袋”“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也围绕这一专题安排,整组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教学系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3、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6、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7、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8、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9、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意的事情。
3、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4、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四、课时安排
巨人的花园 2课时 幸福是什么 1课时 去年的树 2课时 小木偶的故事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5课时 讨论交流:
1、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童话中蕴含的道理。
2、如何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多读书,多看童话书。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2.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通过积累,增加语言储存,并寻找描写动物的一般方法和规律,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学会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发现语言特点的能力。
5.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三、学习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3.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四、课时安排
白鹅 两课时
白公鹅 两课时
猫 两课时
母鸡
两课时
语文园地四 五课时
共计:
十三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引起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因此,训练的重点一是理解内容,增长见闻。二是品味语言领悟表达。三是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23个,会写24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图文对照,展开想象,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5.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6.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7.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8.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图文对照,展开想象,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难点: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长城 2课时 颐和园 2课时秦兵马俑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5课时
总计 10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要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写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搭石》 2课时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卡罗纳》 1课时
《给予是快乐的》
1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兴趣的地方背下来。
3、边读边体会语言表达方面的体会。
4、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5、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6、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8、继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9、提高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4、弄懂课文内容,感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5、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6、通过口语交际与习作,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7、指导写想象作文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 2课时
30、《 电脑住宅 》 1课时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2课时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 1课时
《语文园地八》
5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28个,会写25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耀武扬威、推荐、眼帘、删掉、燥热”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5.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6.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7.进行以“成长的故事”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成长的故事,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8.把综合性学习中的收获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完成口语交际和习作。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难点:1.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四、课时安排: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课时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课时
27※ 乌塔 1课时
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5课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篇4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习作训练二:看图作文
[习作要求讲解]
一、习作要求:
观察上面这幅图画,注意图中的人物,看看守门员是怎样守门的,场外的观众是怎样观看足球比赛的,想象正在进行的小足球赛的紧张、激烈,再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自己加上题目。如果你不想写看图作文,也可以写童年趣事。写之前,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别人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二、要求讲解:
本次习作的主体要求属于叙事性看图作文练习,附属要求是叙事性记叙文。
习作的要求是:
一、看图作文:仔细观察书上的图画,重点看清楚人物的活动,特别是守门员和场外观众的动作、神态、表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要把画面中正在进行的小足球赛的紧张、激烈想象得越丰富越好。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注意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自己加上题目。
二、童年趣事:要在充分回忆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即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还可以借助儿时的录像资料、具体的实物帮助自己回忆„„习作时,重点把握住命题的题眼“趣”,即要重点突出事情的趣味性,当然也要考虑到事情有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写作价值。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别人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本次习作的目的是:
一、看图作文:主要是通过看图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训练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运用曾经积累的看图作文的方法,写一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的记叙文。
二、童年趣事:这项要求作为前一项主要要求的可选对象,目的是充分考虑到尊重学生习作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所有的学生有内容可写。在写作上主要是让学生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有趣的事,激发学生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培养学生说真话,写的是真实事,诉真情的良好品质。[习作写法指导] 根据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把看图作文作为指导的重点,童年趣事因为在前面的习作指导中有所涉及,这里就不在多谈。
同学们,在这之前我们曾经写过大量的看图作文,大家还记得看图作文的一般程序吗?现在我们就来回顾一下。看图作文的一般操作程序:
一、全面细致地观察画面:
1、同学们,我们在写看图作文之前,一定要对画面全貌进行全面细致观察,掌握画面结构。对于此次作文的一幅图,要充分搞清画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从整体上把握画面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如从画面中可以看出有三部分组成:小守门员、替补守门员、观众。
2、观察时要看清画面的背景,重点观察其中的人或物。本次看图作文的图画上所画的背景显然是在一处废弃的空地上,从地上的书包及边上的观众可以推测是在放学以后发生的事。画面中的重点人物也很明显:守门员是整个画面的核心,其次是小守门员身后的替补守门员及边上的观众。
3、仔细观察画面的细节,明确图意。同学们要看清楚图上有些什么?他们各在什么位置?他们之间有何联系?根据图上已有的“人”或“物”分析其图意,看究竟反映一件什么事,从而更为准确地理解画面的意思,也就是说从外部形象进一步看出内部隐藏的思想内容。从本次看图作文的图画上可以分析:小守门员与整个球队比赛的关系,边上的观众与赛场上的运动员、小守门员、替补守门员之间的关系。
二、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
1、抓住画面的重点,围绕画面的中心人物、景物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本次看图作文的图画上,我们透过小守门员的眼神、表情,可以推测在他的前方赛场上,正在进行着十分紧张激烈的比赛。所以,我们可以进行大胆的想象,想象到此时的比赛进展,想象到此时可能对方的队员正向小守门员这方进攻着„„
2、紧扣画面的主题,结合画面中的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本次看图作文的图画上,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观众——大个子叔叔,我们可以从他专注的神情,联想到他可能正在回忆自己儿时参加足球赛的经历呢。另外,从各个观众目光关注的角度可以联想到他们可能是比赛双方不同的拉拉队员„„ [习作思路展示]
看图作文由于受到图画上人物、景物的限制,在写作思路上没有太多的变化,尤其是像本次习作的画面描绘的是一个场面。当然,我们也应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习作的构思。本次习作可采取顺序式描写:本次看图作文是属于场面描写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场面描写的一般顺序,即按顺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及事情中主要人物,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等。在介绍中,人物活动的描写作为重点,可以先介绍主要人物,再介绍次要人物。如本次作文可以这样进行描写:首先用一段话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群男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走到这片空地,把书包和帽子一丢,堆成两堆,便成了简易的球门。激烈的球赛开始了。然后具体介绍事情中主要人物,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从那位头发金黄的守门员写起,接着写站在他身后的小男孩,再写过往的行人都被这场紧张的球赛吸引了。纷纷停下脚,坐在长凳上,其中有那个带着弟弟的小男孩,有和守门员一样有着金黄色头发的小男孩,有站在他身后的,头上系着深红色蝴蝶节的小女孩儿,有戴红色帽子的小女孩,还有一位抱着洋娃娃的女孩,一个穿着绿衣服的小男孩,最后是那个看得最认真的大个子叔叔了。(后附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
足球场上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放学铃一响,五年级班的足球迷们急匆匆地跑出了校门。他们来到他们的校外足球场——一块空草地上。紧跟着他们来的,还有其他班的同学,他们的业余教练萨特,还有杰克的那只白狗。这只白狗是他们忠实的球迷。
杰克是守门员,他把两只书包往两边一放,算作是球门。足球赛开始了。
杰克弓着腰,叉开腿,两手捂在双膝上,站在两只书包中间,眼睛一动不动注视着前方。只要对方把球踢过来,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扑住球,给对方一点进球的机会也不给。
前方球场上的双方队员正在激烈地争抢着足球,足球一会儿飞过来,一会儿又飞过去,紧张得穿红衣服的小凯奇跑到守门员杰克的后面去提醒,还不时的给杰克鼓劲。
场外的球迷们都侧着脸,眼睛睁得大大的,连喘息声都屏住了,眼睛随足球的飞向在移动。这时,足球不偏不倚地向杰克飞来,吓得小白狗连头都不敢抬了,用眼角瞅着杰克能不能扑住球。好险哪!球被杰克逮着了。业余教练萨特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对方球员有点灰心丧气,懒懒地站在发球位上。
太阳快要落山了,双方队员以一比二收场。杰克队赢了。对方不服气:“别得意,明天的球场上再见高低。”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篇5
以古代生活为专题(古诗文)
一、单元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理解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哲理。3.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各课的基本内容
《与朱元思书》描写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遇知己,方可发挥才干,否则必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送东阳马生序》从难得书、从师、奔波辛劳、生活困顿几方面,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
《诗词曲五首》本课中的五首诗词曲都是传统名篇。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诗歌所表现的作者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一莫大的启迪和鼓舞。杜牧的《赤壁》是咏史诗,作者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利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反映出了作者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史识。《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的重大事件,现不幸被俘,决心以死明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教学要求
学习本单元,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点意境和深邃哲理,还要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以“古诗苑漫步”活动,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形式:梳理过去学过的古典诗词,可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的活动形式开展。
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古诗的魅力,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五、教学设想
本单元入选的九篇名家经典古诗文短小精致而又形式多样,洗练简洁而又浑然天成,言语浅近而又意旨深远,叙事平常而又富有睿智和哲理。《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同时也是一篇词清句丽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富春江壮丽优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图景,文章造句骈散相间,写景历历如绘,清新隽永,是六朝山水小品佳作。《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马说》以千里马喻人才,写知遇之难,表达了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懑。《送东阳马生序》追忆了自己含辛茹苦发愤读书的往事。《诗词曲五首》有的追述不幸的遭遇,有的表达生死不渝的爱国豪情,有的追溯历史的踪迹,有的表明对国计民生的忧虑。因此,教学时要根据文言文的特点,以朗读为主线,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六、教学建议
1.要了解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努力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与山水风光对话,和仁人志士交流,从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发与感悟。
2.重视对课文的诵读。本单元所选的这几篇文言文,都提出了背诵的要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诵读的习惯,这是培养文言语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如果能够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作品,熟悉常用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就能逐步具备初步的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
3.要用心领悟课文的内容,弄清文言词语的含义和在课文中的用法。其中的一些重要句子要尽量准确、连贯、流畅地翻译出来。
4.要注意积累语汇。特别是保存在现代汉语中的文言语汇、名言警句以及说理、抒情、写景名段名篇,最好能做到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七、课时安排
21.《与朱元思书》(3)
22.《五柳先生传》(2)
23.《马说》(2)
24.《送东阳马生序》(3)
25.《诗词曲五首》(5)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08-27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06-02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材料09-1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08-13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08-15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11-28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9-27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08-24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06-27